教学改革成效(精选12篇)
教学改革成效 篇1
一、学生学习成效小的原因
1. 缺乏学习动力
在新理念的课堂上, 师生角色已发生转变,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则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应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老师进行对话, 自主地去学习教学内容。恰恰相反, 教学模式是改变了, 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对学习不主动, 在学习中总是无精打采、冷漠淡然, 情绪十分消极。
2.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个别同学上课时不专心听课和集中思考, 经常走神, 坐不稳, 脑子里事情很多, 学习肤浅, 满足于一知半解, 学习效率低。比如, 有些同学让他读课文时, 他总是在那里摆弄自己的文具;让他思考问题时, 他又总会在那里看课外杂志。
3. 学习不适应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比如:对新的授课方式不适应, 不会听课, 不会做笔记,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旧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对自主学习无法适应;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等。
二、提高学习成效的方法
根据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 结合语文课堂实际, 说几点我的语文教学建议:
1.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 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 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 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可以组织学生多读课文, 并给予等级评价, 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少批评, 多表扬。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容易激发出来。
2. 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要有法, 学会用法。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很重要, 所谓“事半功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学习过程中, 首先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科目多的情况下, 一定要制订好学习计划。其次要掌握好复习方法, 复习要及时、要有重点。第三, 还要对学习进行积极、自觉地监控和调节, 以保证达到预定的目标。保证能够抗拒外界干扰, 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
3.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要会学。在学生会学的基础上学会、学精了。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天天抱着书, 但成绩很差的现象。究其原因, 就是他们不会学。要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有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先导。其次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第三, 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
总之,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虽存在问题, 但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方法, 问题总是会大化小、小化无的, 从而真正地把语文教学再向前推进一步。
教学改革成效 篇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
过去的考核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记忆性成份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性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考试方法突破原有的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要检测知识点,更要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不同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不同考核方式,或综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方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树立注重岗位能力测试的考试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仅是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考试还要检测到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建立突出职教特色的考核模式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建立了“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
(1)注重平时成绩。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期末学习压力,推行平时考核制度,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到总评成绩的30%~40%(课堂练习、互动、小测验、作业、学习表现等)。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2)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综合成绩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注重反馈机制
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教师要将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自从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考试方法突破原有的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期中笔试、期末笔试、口试与实操结合的考核模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学改革成效 篇3
一、紧扣教学设计环节提高教案编写质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方案设计组织教学流程,因此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成效直接关联。在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认真研究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特征,如题材、主旨、写作特点等,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其次,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兼顾到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更加体现出来。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以文本为依据,以方法为纽带,以学生为核心,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笔者在教学中采用“123”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一条主线,课外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探究为两个抓手,按照“指导方法—课堂探究—课后自主巩固”的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如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笔者先指导学生预习掌握说明文“明对象、理顺序、抓特征、找方法、品语言”的学习方法,然后在课堂学习时结合文本探究讨论,课后再进行比较阅读的巩固练习。又如在学习写景类的文章时,先指导学生从抓景物特征、找写景方法(修辞、感觉、动静、虚实、声色、空间等角度),从景语中品情语体悟作者思想情感的三方面品读。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完全能够自主学习此类文章,课后再通过写作进行巩固。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紧扣手段提升环节营造生动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应当是生动富有情趣,充满知识含量的,只有打造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更有积极性和深刻性。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提升,是打造语文生动课堂的重要抓手,把信息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使网络、多媒体的使用和语言教学浑然天成。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将一些知识点设专题制作微视频上传至网络,供学生提前预习使用,这样的短视频既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有直观的感受,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预习时有了方法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另外,在课堂上教学导入环节时使用多媒体,可以用来调动情绪、营造氛围;在课堂信息补充环节可以配合课文的分析理解进行教学演示;在渗透思想情感时可以用来烘托氛围;视听法可以结合到名著阅读中等等。如在进行《西游记》等名著教学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课本上出现节选《美猴王》部分,笔者引领学生阅读原著,并对精彩段落进行小组展示和赏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影视对原著进行了哪些再创造,并进行评价。借助这些允许再创造的艺术作品, 既可以拉近学生和原著的距离,又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更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可见这是教学手段的一次创新与改进,信息化手段在课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紧扣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对初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僵化,参与性不高,学习动力匮乏,这样的状况与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有着直接的联系。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将学生的主体定位把握准确,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起来。其次,要在学习载体的运用、学习流程的控制方面,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效应。以八年级下册中有一篇探讨人性的《窗》为例,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认识人性的美丑”,难点是“心理描写”。怎样让学生走入文中人物的内心,从而进一步探讨人性问题呢?笔者把这堂课设计成谈话节目,让学生走进笔者主持的《道德观察》,去关注这个道德范畴的问题。初读课文,先让学生以观众的角色阅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再读课文,让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不靠窗病人”,然后以和主持人“面对面”的形式,直接接受访问,以第一人称回答几个问题:⑴这样的结局你自己意料到了吗?⑵当时你要得到床位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为什么要在几天后提出挪床位呢?⑶当你占到床位的时候是怎样的心理?⑷当你看到墙后又是怎样想的?这些问题的设置都直接指向文中的心理描写。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投入到文本中。当这些问题解决的时候,教学难点也轻松地迎刃而解,学生研读教材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最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有话大家说”的单元,让学生再回到观众的角色,讨论“为什么两位病人看到的风景不同”,这个问题直接切入到本文的教学目标,通过上节内容的探讨,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人性的美丑,不需要老师多做点拨,他们已能准确地表述出来。可见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既要实现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目标任务更好地达成。
四、紧扣模式改革环节促进教学深入开展
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可以为陈旧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来生机活力。特别是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推动语文教学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满天撒网为针对捉鱼,缩小复习范围,提高精准效果。每一轮复习之后提炼出其中的难点要点,作为下一轮复习的对象,这样就避免了时间和精力的重复浪费,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准确,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自身教学改革中,例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开展教学,针对一些难点、个别问题、部分内容进行理解方式的表达,为枯燥的课堂增加一些生动的气息。这样的效果可以体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思维效果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将课前预习环节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带着目的开展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板块学习,开展任务驱动学习,在课后开展分组过关复习巩固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有力抓手,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五、紧扣资源整合环节打造立体高效课堂
对语文教学课堂而言,资源的整合非常重要。每一位教师都要将教学资源整合作为推动教学开展的一大有力抓手,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提高这一主阵地主战场的效率,同时也要善于将分散在课外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聚合,让活动和载体以及其他资源充分体现作用,凡是对语文学习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资源,都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整合。为了发挥载体资源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兴趣小组等活动载体,开展语言学习方面的专题研究,将这些难点落实到课后,让学生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拓展的研究,使这些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突破,为语文学习路扫清障碍。在活动资源上,教师要注重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无论是抢答赛、作文竞赛、口头小作文比赛还是默写竞赛、背诵竞赛等等,语文学习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这种行之有效、更加活泼的方式,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向前。此外,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生活的过程时,做到仔细分析和认真研究,获得更加丰富的感知经验,从而促进作文写作真情实感的提高。
综上所述,抓住语文教学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教学工作,是促进教学提升的重要抓手。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抓牢每一个教学环节,扎实有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教学改革成效 篇4
一、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激发学习热情
许多初中生在作文学习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学生接受, 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 反而有碍于提升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所以, 做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感知成功的喜悦, 激发习作的积极性。
二、增加学生文学积累, 强化读写训练
初中作文教学始终低位徘徊, 那是因为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充足, 由于畏难情绪, 习作强度也不够。阅读量可以积累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是,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的在校时间已经全被占用, 课余时间也用于题海练习, 学生的阅读量也得不到保证;此外, 由于学生习作的数量偏低, 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 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读写训练, 学生的文学积累增加了, 作文的教学成效也会提高。首先, 教师可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阅读的类型和数量列举出来, 最好详细到每月、每周、每天, 新课程也要求初中生的阅读量应控制在50-80万字左右。其次, 教师应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训练。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科学地做读书笔记, 摘记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借鉴文章结构及表现手法。时间一长, 学生在写作时才会厚积薄发, 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此外, 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习作训练活动。教师可每周设置一节课为口语课, 并制定题目让学生按照此范围进行口语训练, 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加强对作文教学薄弱环节的辅助教学活动。
三、指导学生仿写范文, 提升写作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做提纲式的提点, 在学生进行习作时, 简单的提一些条纲要求。这样的指导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写作的要求, 导致作文教学成效得不到提升。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 教师要选取一些适当的范文或是准备下水作文做为实例和样本, 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教学素材开展研究与分析, 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首先, 教师让学生从文章的遣词用句、主题立意和布局结构方面进行领悟和分析, 找出范文的优点, 进行学习和借鉴。其次, 教师可以在学生分析学习范文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仿写。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进行单纯的仿写, 而是要让学生消化吸收范文的成功写法, 并以这样成功的写作方式多用于相类似题材的文章写法训练。学生通过这样的范文引导和仿写练习, 提升了他们的作文技巧, 尤其针对一些写作能力不高的学生, 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文章立意和框架结构版本, 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累积写作素材
“无米之炊”是作文教学成效不高的主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让学生增加对生活的感知积累, 将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通过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接触, 拓宽他们的生活圈子, 解决作文素材的缺乏问题。首先, 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他们的生活积累, 让学生养成自行寻找生活亮点的习惯,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生活, 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多看新闻和报刊等等, 对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 引导学生对其感悟和思考。最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如针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汇报和辩论, 通过学生的自行感悟和积累,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五、改变作文评改模式, 提高教学成效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中, 作文评改的主角只有教师一个人, 而学生对于教师辛苦做出的作文评讲内容不予重视, 他们只是关注结果性评价, 也就是教师评定的分数, 这样局限了学生写作技巧和能力的提升。自新课改以后,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大部分的教师将批阅文章的主角也转让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换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开展作文讲评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首先,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互评方式, 从“找错字、改病句、理解文章立意和总结文章特点”进行自主批改活动。学生在接到评改任务时, 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文章中是否有错别字, 然后再找出文章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 对照教师布置的文本选题和结构要求, 分析文章的结构, 体会文章的立意, 在分析文章不足之处的同时, 也要发现文章的优点, 并在小组交流中进行讨论。另外, 在学生做出评改后, 可让其与所评改的文章作者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讨论所批阅的评语和建议。教师可对学生做出的最后的评改结果给予把关, 确定最终的分数。
总之, 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教师认清、分析现状, 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入手, 创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初中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
摘要:评价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好坏, 需结合许多方面, 而作文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影响评价的关键, 本文就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手段, 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成效进行探讨。
深圳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篇5
深圳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行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巴士、地铁、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系统,创新企业集聚的各大产业园区……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均由深圳国资国企承担运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年来,全市国资国企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始终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定不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革发展创造多项全国第一,质量效益名列前茅,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道路,努力打造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先行示范样本。
改革篇
围 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年来,深圳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产权改革率先破冰
深圳国资国企将产权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983年,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1986 年,出
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 10 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1990—1992 年,抢抓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先机,推动深振业、深物业等企业上市。2002 年,启动能源、燃气、水务、公交等国有大型企业国际招标招募改革试点,开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先河。2015 年,率先探索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制度化路径。
监管改革开创先河
从管企业到管资本,始终坚持强监管与激活力相统一。1987年,深圳成立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专门管理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1995 年,颁布全国第一部地方国资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管理模式”。1997 年,编制全国第一份国资预算,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国资收益预算制度。2007 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包括国有金融资产、文化资产在内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目前,已形成市国资委直接监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基金群”辅助履职、产业集团市场化运作的国资监管运营体制。
市场化改革走前列
深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1993 年,全面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分类定级制度,随后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2003—2005年,先后完成 34 户市属一级企业、250 多户二级企业整体改制,涉
及员工 6 万名。到 2005 年底,在全国大中城市率先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实现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平稳退出。2007 年起,分批开展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试点。2008 年,率先完成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营机制。近年来,持续加强规范董事会建设,全面启动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
推进综合改革试验
2019 年 7 月 8 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标志着深圳率先成为全国开展国资国企综改试验的两个城市之一。
以抓落实为根本,全面构建权责清晰、善作善成的改革架构。优化调整推进综改试验和“双百行动”组织架构,全面推进落实 39条改革举措、106 项具体任务。当前,深圳正按照“1+4+4”改革总体框架,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全力答好国企改革深圳试卷。
“1”,就是锚定方案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要求,明确改革目标。在定量方面,到 2022 年,市属企业总资产超过 4.5 万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65%以下,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保持全国前列。在定性方面,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资监管科学高效、国企活力充分激发的改革高地。在战略方面,推动深圳国资从城市型国资向区域型、全国性、国际化国资转型。
第一个“4”,就是落实方案关于“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等要求,在国资改革层面努力实现“四个先行示范”。一是在彰显功能优化布局上先行示范。加快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板块。二是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上先行示范。力创资产佳、效益优、责任强、服务好、品牌响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三是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上先行示范。努力打造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监管立法典范,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建好智慧监管系统。四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完善国企党建“1+N”制度,“一企一品”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
第二个“4”,就是落实方案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要求,在国企改革层面,打通产权改革、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牵引作用。实现引资本与转机制相促进。二是优化党领导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三是以“市场化、契约化为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改革。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国企领导人员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四是构建“要薪酬就是要业绩、增量业绩决定增量薪酬”的激励约束机制。编制激励约束机制改革规划纲要,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以管资本为重点,努力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国资监管路径。突出“放活管好”总要求,着力在破除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性障碍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以市场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机制完备、活力充盈的现代国企。深圳国资国企按照“产权改革是基础、公司治理是核心、选人用人是关键、激励约束是保障”的改革逻辑,全力克服机制性梗阻,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国企治理模式。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以企业新设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同步实施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等方式,2019 年完成星火绿创、育仁科技等 5 家企业混改。今年以来,深投环保成功引入平安资本、能源环保两家战略投资者,并成立核心骨干持股平台。特发集团与西北工业大学通过合资方式成立深圳智胜,积极拓展军民融合产业领域。目前,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达 83.5%。二是公司治理结构持续优化。直管企业基本建立内部董事、专职外部董事和兼职外部董事科学搭配、专业互补的规范董事会,在 13 家直管企业试点监督与管理并重的财务总监履职模式。三是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扎实开展。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坚持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对组织委派干部和市场化选聘干部进行分层分类管理,累计完成 115 家一、二级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今年面向全球市场化选聘 8 家直管企业 15 名高级管理人员。四是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激励管理等指导意见,全面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契
约化考核、差异化薪酬分配权利,建立薪酬与考核强挂钩机制。统筹开展“组织策划国资国企绩效月”“建立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机制”“改革薪酬预算管理体系”“完善薪酬结构”“建设智能绩效管理系统”等 5 个重点项目,商业类直管企业长效机制建设覆盖面达 81%。
以优服务为目标,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紧扣市委、市政府对深圳国资“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深圳国资国企加快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上市公司集中。进退有序活存量,立足全市国资“一盘棋”“一张图”,编制实施资源配置“战略地图”、重组整合“1+N”方案,遵循“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原则,推进巴士集团对全市国有出租车资源、环水集团对环保水务资源、交易集团对交易平台资源等深层次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向“头雁”企业集中。积极稳妥强增量,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房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议题,重组或组建环境水务集团、交易集团、人才安居集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智慧城市科技集团、特区建工集团、铁路投资建设集团等企业,加快构建市区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建材销售交易、军民融合服务、央地合作采购等平台。加快实施“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战略,持续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市属国资代表深圳出资 100 亿元参与南方航空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通产丽星与力合科创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为科技服务型企业资
产上市提供了深圳案例。特发服务 IPO 顺利通过创业板注册制发审会。目前,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 57.1%。
发展篇
四十年深圳国有经济总资产增长 4 2.64 万倍
77.6% 净资产集中到“一体两翼”领域
在特区化茧成蝶、华丽绽放的历程中,深圳国资国企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奋力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规模效益快速增长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国资国企成长速度让人惊叹。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 28.9%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 2.64 万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国资国企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与2012 年相比,2019 年市属企业总资产增长 6.3 倍,年均增长32.9%;净资产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26.5%;营业收入增长 7.2倍,年均增长 35.1%;利润总额增长 6 倍,年均增长 32.2%;上缴税金增长 7.3 倍,年均增长 35.2%。在全国 37 个省级监管机构中,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从第 18 位升至第 4 位,利润总额由第 11 位升至第 2 位,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在全国位居前三。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国资国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推动国有经济平稳运行。截至 8 月底,市属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年初增长 6.9%和 5%。1—8 月,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6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 12.7%,净利润增长 14.5%,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9 个和 41.8 个百分点。累计上缴税金 722 亿元,其中在深圳缴纳税收 274 亿元。
功能布局持续优化
近年来,深圳国资国企聚焦特区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国有资本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形态布局,推进存量资源整合、增量资源扩容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 77.6%的净资产集中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
深圳国资国企功能布局得到持续优化。2017 年底,实现“僵尸企业”全部清零。2019 年以来,为更好满足全市环境水务产业公益性、功能性要求,建立系统、集成、长效的环境水务治理新格局,完成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组建工作,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环境与水务全产业链综合服务集团。立足服务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资源和人才团队,组建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打造深圳市重大产业的发现平台、引导平台和投资运营平台,助力提升特区创新能级。同时,还完成了特区建工、交易集团、智慧城市科技、食品物资等企业组建工作。
深圳国资国企坚持“深耕深圳、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全球 16 个国家和地区、全国 167 个城市投资布局。深入实施“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战略,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全系统拥有上市公司 30 家,同时战略性参股中国平安、国泰君安、长城证券等上市公司和南航集团、南方基金、华润信托等一批知名企业。目前,市属企业承担深圳 100%的管道燃气供应、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99%的供水和原特区内全部的污水处理、80%的果蔬交易、70%的公共交通服务、66%的粮食储备、60%的高速公路运营、60%的危废品处理、50%的集装箱吞吐量、40%的公共住房供给。
服务大局坚强有力
深圳国资国企在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支撑作用,每年承担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总额 1/3,打造机场 T3 航站楼、沿江高速、深圳湾科技园等一批城市新地标。制定市属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空间格局优化、科创中心共建等8 项行动,推进 122 个重点项目。秉持“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理念,在新疆、黑龙江、云南等 9 省 11 个对口帮扶合作地区开展项目 37 个,带动投资近500 亿元。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完成投资 13 亿元,引入华为鲲鹏等企业 62 家,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园区。四川广安产业园引入投资 156 亿元,成为东西部协作典范。
创新动力加速释放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圳国资国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创意之都建设,打造涵盖产业空间、金融服务、人才资源、场景应用、载体平台“五大关键环节”的全链条综合生态服务体系,助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在产业空间方面,在全国主要创新节点城市梯次布局各类产业园区 218 个、总建筑面积 4900 万平方米,打造出投控公司“深圳湾科技”、深业集团“智慧园区”、特区建发“创智云城”等一批深圳国有园区品牌,为新兴产业提供优越发展空间。
在金融服务方面,依托市属金融企业,建立涵盖天使孵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超 1 万亿元融资支持,在全国率先设立运营规模 100 亿元的天使母基金,源源不断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资本活水。
在人才资源方面,从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等方面系统发力,通过深圳人才集团“招才引智”、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筑梦安居”、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以财助才”,为科技创新提供第一资源。
在场景应用方面,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在国有企业先试先用,机场、地铁、巴士、园区、港口等企业,为 5G、人工智
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加快推广提供应用场景,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最快速、最高效转化渠道。
在载体平台方面,组建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打造新兴产业发现平台、引导和投资运营平台,建设 68 个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11 个院士工作站,为深圳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供最宝贵的智慧源泉。
疫情防控担当有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国资系统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发挥了国有企业“顶梁柱”作用。
在城市运行保障方面,确保疫情期间菜篮子、米袋子、水电气、海空港、公交地铁高速平稳运行。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国资委研究制定深圳市“1+N+1”战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国资端方案,加快建设以国资国企为运行主体的全市战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动实施涵盖米袋子、菜篮子、医疗、水电气、物流运输和智慧城市等六大板块的 125 个支撑项目,全面提升超大型城市物资保障能力。
在纾困惠企方面,率先推出系列有力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累计为市内 2.47 万家市场主体减免租金 19.49 亿元,为市外4314 家市场主体减免租金 1.47 亿元。组建运营 1000 亿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累计决策支持 263 家民营企业 326 亿元;完成和推
进担保发行债券 929 亿元;高效运营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覆盖企业 8.5 万家。
在驰援湖北武汉方面,全力以赴、不计成本,最紧要时期对武汉航班实行优先保障,日供应湖北蔬菜 600 吨,日处理武汉生活垃圾近千吨,全力做好武汉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物业保障工作。
在捐款捐物方面,设立慈善信托资金 2 亿元,向湖北和法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等累计捐赠 N95 口罩 23 万只、医用口罩 67 万只、防护服 2.8 万套等物资和现金,款物折合 5510 万元。发动6.95 万名党员捐款 1304 万元,捐款人数、金额均居全市前列。
党建篇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两手抓、两促进”
近年来,在深圳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国资委党委始终坚持“国企姓党”“强国企必先强党建”,在党旗引领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两手抓、两促进”,硕果累累。
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 深圳国资国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
一是明确法定地位。推动市属企业基本全面完成章程修订工作,指导企业在章程中写入党建总体要求、权责边界以及参与决策等内容,为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提供根本保障。
二是完善领导体制。在全国较早推行党委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市属一、二级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一把手”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纪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履职新模式,从组织上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三是理顺工作机制。开展“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研究——深圳市属国有企业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调研,荣获国企党建专委会 2019 课题全国一等奖。指导市属企业党委、总支层面全面建立以党组织工作规则、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议事决策体系,确保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落到实处。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深圳国资国企以“四项工程”为主线,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抓“责任党建”,坚持政治建设不放松,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打造市国资委党校平台,2017 年成立以来累计开展
党性教育培训 94 班次,16430 人次。坚持开展党建工作书记述职和可量化的党建专项考核,实现党建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衔接联动。
抓“规范党建”,建立并不断完善“1+N”国企党建制度体系,出台党组织换届等标准化指引,由上至下对党建工作进行优化设计。
抓“质量党建”,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提质晋级、软弱涣散整治、“空挂”“口袋”党员清理等专项工作,有效解决企业党建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四个问题”。
抓“活力党建”,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打造市国资委团工委等群团工作平台,地铁、盐田港、能源、巴士等多家市属企业和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标杆单位”等荣誉称号。
转党建优势为发展优势
深圳国资国企以品牌战略为抓手,把国企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发展优势。
“一企一品”创品牌。指导鼓励市属国企结合各自主业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培育出深圳湾创业广场“跟党一起创业”、特区建发海外党建、创新投党建共建、深国际“党建+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有
鲜明特色的品牌项目,相关成效获中组部组工信息以及南方日报、特区报等宣传报道。
打造党建“生态圈”。构建“1+4+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成全国首个空港党群服务中心、首个 5G 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阵地,以产权、业务和区域为纽带,积极推动国企党建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实现投资到哪里,经营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就辐射到哪里。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成效 篇6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因此,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应抓住时机,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创造旧知识能解决新问题的情境,或在观察演示时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二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抓住100以内不退位减法与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两个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不同点作为衔接点。新课前,出示两组口算题,第一组28-3=? 46-5=?……第二组15-7=? 12-6=?……让学生自己说出结果,又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提出这两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35-7=?同时问,个位上的5-7不够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探索新的问题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启学生思维大门。
二、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从思路受阻到另找捷径,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切中要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思维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突破思路的重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习,能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乘法的简便算法。我先出示一道题25×36,问:“同学们,谁能口算出这道算式的积?”学生摇头表示不能。我立刻写出积是900。接着又写出算式25×44,说:“这道题我也能很快说出答案。”接着写上1100。学生说:“老师好棒,你是怎么算的,教教我们吧!”这时我没有直接讲解,而是给学生做了适当的提醒:“同学们都有好朋友是不是?”学生回答:“有”。“那在乘法中,25有没有朋友?”学生马上说:“在乘法中25和4是好朋友,因为4乘25得100。”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点拨:这个好朋友在另一个因数中能找到吗?于是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寻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口算这两道题的秘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归纳出口算方法:因为36和44都有因数4,并以此拓展开来,让学生再去探寻其余的简便算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
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核心所在,没有问题的学习是肤浅的、被动的学习。因此教学伊始,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是指学生较难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加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最好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实际中提出,在矛盾冲突中提出,使问题的提出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准备,使问题本身具有动机功能,变“教师要教什么”为“学生要学什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求知欲望,自主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上课一开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圆形的?”学生回答:“钟、车轮……”教师用设疑的方法提问:“有些物体的形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比如窗户框,它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车轮也做成是长方形的,可以吗?”学生认为长方形有棱角,车子走不动,教师马上追问:“椭圆形(像鸡蛋样子)没有棱角,那么,车轮能做成椭圆形的吗?”引起学生的争议,然后通过动画演示验证,紧接着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样,把学生引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教学情境中,同时导出课题,让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渴望,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去。
四、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我们教师在上新课时都会发现一个规律,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一种是旧知识的深入,一种是了解或解决日常生活的某一类问题。而且小学数学多是由问题构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带着“问题”的心理参与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教师经常以课前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驱动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发展综合能力的目的,并以此来全面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统计”,我就结合班上要进行数学课小助手选举,作为数学教学题材,从中蕴含了“统计”在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首先我说:“咱们班的宏伟同学由于在班上同时担任了好几个职务,非常忙,因此老师征得他的同意后,决定不让他担任数学课代表。这节课我们就从现任的8个数学小组长中选一个来担任数学课代表。”(课前把组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但是,总共8个数学小组长,我们选谁最合适呢?怎么选才公平?”“投票后又该怎么办呢?”学生:“投票之后,再统计出谁的票数最多,谁就是我们新的科代表。”于是就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教学之中进入教学,由于“科代表”本身就是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因此,一开始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很自然地把选举和统计联系起来,这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以教学改革促进生物教学成效提升 篇7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涵盖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激发三个方面, 三者之中较为薄弱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一现状与三个方面因素有关。首先, 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没有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是坚持以灌输教学为主, 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难以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 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载体与线索, 相互之间没有可供学习探究的有效组织, 无法形成集聚大家智慧的有效学习氛围, 学习活动也没有一条鲜明的自主探究线索;另外, 师生之间的互动针对性不强, 也是影响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综上所述, 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没有能够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 导致教学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 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投入程度, 能力发展方面也未能得到有效兼顾, 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
二、改革教学模式, 深入推进生物教学成效提升
1. 搭建合作学习载体, 让学生“牢牢成团”。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具备了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这一实际, 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良好载体。笔者在教学活动中, 按照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与能力, 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 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8人左右, 并确定一名学生作为牵头人, 组织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合作探究小组最为明显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的生物学习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体合作, 有助于教学成效提升。
2. 设计学习探究提纲, 让学生“思路顺畅”。
每一节生物课上, 笔者都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设计出一组探究题, 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分析。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 笔者向学生提出: (1) 不同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不同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2) 影响生长素生理效应的因素有哪些?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 发挥了思维的引领与学习的导向作用。
3. 强化教师巡视点拨, 让学生“茅塞顿开”。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而言, 生物教师不能仅仅作为旁观者, 还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 因为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小组的作用, 难以全部完成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深入学生之中, 了解学生在生物探究合作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给予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也显著提升。
4. 组织相互汇报交流, 让学生“集聚智慧”。
学生依靠小组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环节之后, 并非就大功告成了, 学习的成果还需要进行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完善。笔者在这一环节主要安排各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学习汇报, 针对课堂探究提纲进行交流, 一个小组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 其余小组学生还可以举手依次完善和补充, 在全班范围内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际效果。从合作学习小组到全班这样的一个范围变化, 实际上也是学习成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5. 进行存疑环节辩论, 让学生“明辨是非”。
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科学引导、顺势推进, 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在相互辩论过程中增进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教学中, 学生出现“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可以适度倾斜经济发展, 后进行环境整治”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这样三种不同观点, 笔者针对这样的状况, 引导学生查找案例、上网搜索, 课堂进行辩论,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意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意义。
6. 点评总结反馈信息, 让学生“即时回顾”。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 教师还要统揽全局进行总结点评, 时间允许的前提下, 还可以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 获取反馈信息, 也帮助学生及时拾遗补缺。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安排5~8分钟的时间作为当堂检测环节, 将本节课重难点采取简练训练题的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便于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性地改进, 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效, 课后进行拾遗补缺。这样的当堂检测环节能够帮助师生准确了解教与学的反馈信息, 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篇8
一、立足教学实际, 进一步拓展教材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书本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将书本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发挥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 灵活使用书本, 通过对书本内容进行进一步加工、开发补充等形式, 使书本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进一步提升, 使书本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一是对书本内容进行加工完善。书本一般从编写、出版到再版有一个时间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世界形势发展会有变化, 甚至国家方针政策也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 从而造成教学中书本知识、结构落后于发展的现实, 甚至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 导致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些内容无法寻找与实际更加切合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这要求政治教师树立立体教材理念, 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 灵活运用教材, 对书本的内容、前后顺序和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开展适当的调整。二是变通教材使用方法。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使“教材”转变为“学材”,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对比、总结能力。例如, 我在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正在全国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 有的学生因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错误的决策而对科学发展问题产生错误认识, 如果此时空洞讲解道理, 就会显得枯燥乏力, 难以让学生接受。因此, 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深圳速度、浦东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各项决策取得的伟大成功与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介绍一些地区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现象和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对比, 学生明白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看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 消除了错误认识, 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二、利用地域优势, 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本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 立足于本校乃至本区域发展实际, 自行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辅助课程, 是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学科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学科基础知识, 但学生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书本知识, 更需要多种多样的知识, 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提供必要的补充。在协助编写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我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 建议实施三方面的开发方向:一是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查阅市志、县志, 拜访老红军、建国前老党员, 开展有奖线索征询等方式, 搜集整理本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将他们的感人事迹以书面的形式记载下来, 在经过考证后正式编进教材。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先后搜集了29位本地英雄人物的事迹, 丰富了教育内容。二是秀丽家乡资源。我和学校政教处、团总支老师一起带领学校摄影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 对本地所有较有名气的地理环境、名胜古迹进行了勘查, 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来, 包括丰富的地貌奇观、美丽的公园景色、雄伟的高层建筑,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 增强了对家乡的感情。三是民俗风情资源。我和编写组发动广大学生共同参与, 向家人、邻居、朋友广泛打听搜集了本地的民俗风情材料, 进行了归类整理。通过这样的多种形式,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编写出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 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补充作用。
三、综合多种因素, 进一步发掘人力资源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学生接受的政治知识将均衡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书本所提供的各种基础知识, 第二个方面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政治知识, 第三个方面就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在课程资源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说明人力资源构成了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政治课任教师是教学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人力资源因素, 开展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效果。所以, 要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教师就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充电完善, 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和方法, 进一步提升自己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学”, 发挥好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建立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 特别注重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关注他们的品格与人生观念养成, 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方法, 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主体性的丰富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 人力资源还包括家长和其他所有相关人员, 我们要把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力量集中起来, 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创造实践资源
引导学生自学提高教学成效 篇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唯有成功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展示,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教学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
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导学的方法很多,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突出“五性”。
1.示范性。教师要通过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惑。2.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理解困难的问题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点和前后各节之间、基本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线上,只有抓住“三点一线”重点架桥,开路导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深刻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文。3.启发性。针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激疑设问,把学生引向“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然后再加以点拨。4.趣味性。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成语、谚语、寓言、笑话进行类比或点示,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味。5.鼓励性。运用准确、鲜明、形象和充满感情的语言,谈吐清楚,铿锵有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
合理测试词汇,提高教学成效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测试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只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才能促成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发展。学生一旦缺乏词汇量, 就必定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都明显增加了对词汇的测试, 针对词汇命制试题数量增多的趋势反映了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词汇要求的提高。教师除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教授词汇外, 合理安排对已教词汇的检测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词汇测试的类型
一般对于词汇的检测可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小组检测三种类型。
第一, 口头形式的优点是直观、快速。主要用于新单词、短语拼读的检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可直观地了解其发音拼读等方面的基本掌握情况, 可采用竞赛抢答的方式呈现当堂测试的词汇内容, 答对的小组给予加分,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力, 更好地达到当堂掌握的目的。
第二, 书面形式检测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全班检测, 对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及时找出不足之处, 进行讲评、复习, 为进一步巩固词汇作保障。
书面形式的测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单项选择题、英汉释义连线题、构词法测试、同义词测试、完形填空题等。其中, 词汇的初步测试可包括没有语境的测试, 也就是独立地考查词汇, 被试者在没有任何语境信息的条件下, 选择词汇的意义, 如英汉释义连线题、构词法测试、同义词测试等;对于词汇的进一步考查一般指有语境的测试, 也就是考查被试者用语言信息来分析词汇意义的一种测试方法, 如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题等, 这两种题型均可以采用机器直接打分, 方便快捷又能计算出得分率, 更能发现学生词汇运用方面的问题。
第三, 小组互测检测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通过相互检测, 发现错误互相纠正, 更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只要在小组活动后加以评判和点拨即可。
二词汇测试的频率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我们将测试分为:随堂测试、隔天测试、单元测试和阶段测试四种类型, 旨在反复给学生提供检测要点词汇的平台, 避免已教词汇又重新变为生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地对所学词汇进行滚筒式的反复练习, 经过复习巩固后再通过测验了解自己对于词汇的掌握程度。
第一, 随堂测试。词汇的随堂测试一般采用口语测试的方式, 只要学生能当堂把今天新学的词汇正确地拼读出来, 或者能口头运用在句子当中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二, 隔天测试。学生对于上节课已经掌握了发音的单词, 课后要根据音标来背诵单词, 第二天及时进行小测。默写和听写是最常见的测试和督促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小测方式:英译汉、汉译英、写出词性、英文释义的选择等。检查学生是否过关的标准是看他们能否正确拼写出该词、写出词义和词性。
第三, 单元测试。词汇的掌握不能局限于单个单词的拼写, 更重要的是结合语境的词汇运用。如果不注意运用, 就会出现学生每次单词听写都满分, 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经过平时的课后巩固练习后, 单元测试主要检测本单元的词汇在听力、填词、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根据随堂测试、隔天测试和单元测试的情况来整体评价学生一个单元的词汇掌握情况, 以便在下单元教学当中针对本单元的薄弱词汇进行再现和巩固。
第四, 阶段测试。也就是期中、期末测试。考查学生对于一阶段词汇学习的掌握情况。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周都定为复习周。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几单元的要点词汇, 因为容量较大, 可要求学生自己预先进行自我检测, 根据课后单词表挑出自己拼写不过关的单词或短语, 拼写部分的检测可在小组内进行。教师再针对出现率高的词汇编写一些练习进行当堂训练, 对几个单元当中出现同、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联系, 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各个高频词汇的记忆, 还要求学生对阶段巩固练习及测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归纳, 形成错题集, 分析错误原因, 尤其注意词汇在句中的变形运用, 以提高学生的词汇得分率。
教师只要把握好测试的频率, 关注词汇的要点, 以此来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词汇, 长此以往, 学生的词汇水平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凤琴、张素红编著.透视英语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发挥评价作用 提高教学成效 篇11
一、因人施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仔细观察每个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下,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的语文,本学期初,我班新转入一名农村来的孩子,名叫杨××。据了解该生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由于祖父、祖母年迈,忙于农活,对他既无暇管教,亦力不从心,致使该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由于身高较高,一直坐在最后,因其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也不怎么关注他,导致其上课时一直低头偷偷玩。久而久之,该生对学习已无兴趣可言,各科学习成绩从未及格过。自该生转入我校后,我通过与家长座谈知道了这种情况。首先我与他的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一同配合,对他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他在学习中得优的标准与其他学生是不一致的:(1)他只要上课能坐端正,就可以得一个“优”;(2)上课能发言可以得一个“优”;(3)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亦可以得一个“优”;(4)完成的作业经我一一讲解后,能全部改错,可以得“优+”。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其实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你看,经过努力,你取得了这么多的‘优就是最好的证明。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该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作业完成的质量日益提升,各科成绩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自信心,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互动施评
古人曾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往往因自己身处课堂学习的情境中,对自己的表现、学习状况不能准确定位,学习的进程受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聆听同学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弥补、纠正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今后的朗读中会逐步提高朗读水平,获得成功的喜悦。正如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因这种体验产生动力。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評价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科学自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特征,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这样做对吗》时,我故意说:“图中的这些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非常好。因为草坪很柔软,摔倒了不疼。草坪又很干净,衣服也不会弄脏,多好呀。”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小,但对于这样的问题还是明白是非的。马上有学生举起小手,但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言,先让同座位的学生互相说一说,之后再请个别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对不对,这样小草会很疼的!”
“这样的话,就会把小草踩死,小草就再也活不成了。”
“这些小孩在草坪上玩得很开心,摔倒了不疼,衣服也不会弄脏。可是他们是开心了,小草却遭殃了。有的小草受伤了,有的小草被踩死了。如果许许多多的人都像他们一样,我们就见不到绿油油的草地了……”
我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怎样去做。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发言与你自己的发言相比,哪一个说得好,为什么,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体会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评价的作用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改进、激励、促发展。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舒长顺.发挥评价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J].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2001,19(3).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效 篇12
长久以来, 语文教育领域一直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 更多的与学生平时的写作能力和素材积累量有关, 而和语文作文教学关系不大, 进而忽略语文作文教学技巧的重要性。本文就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技巧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而备课
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最为头痛的教学课程, 因为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授的往往是学生所没接触过的, 所不愿接触的枯燥的写作理论和素材运用知识, 所以学生在语文作文训练课上往往哈欠连天, 即使是自制能力强的学生也是心不在焉的, 所以语文作文训练课程往往是教师忙了半天, 学生却没听进去多少, 再加上语文作文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导致语文作文训练课程对学生作文能力提升有限, 长此以往不光学生厌倦了, 连教师也会因为时间上的巨大投入却起不到应有效果而懈怠, 甚至放弃作文教学。从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看出, 在语文作文训练课上准备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是多么重要, 只有设置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接地气”的作文训练题目, 才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作文训练中, 将语文作文训练课的效果发挥到最大[1]。
三、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
作文作为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方式, 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尤其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平时的积累能力的考验, 这是作文写作的一个关键特点, 也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 还要面临中考的压力, 导致学生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各个科目的学习和练习, 学生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和作文对平时写作练习的积累要求、写作素材的广度要求形成了一对矛盾, 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无法妥善地解决这一对矛盾而使语文作文能力训练陷入僵局。针对这一现状, 教师要学会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重视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和作文素材的积累,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规划学习时间, 解决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长时间要求和初中教学结构紧凑之间的矛盾。
四、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自然”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不是教学素材积累的问题, 而是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出现的现象, 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低下, 一篇作文往往半数以上都是废话, 而且语言的运用也往往词不达意, 导致整篇作文读起来语意不连贯, 表达情感不明确[2]。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的训练上,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但是更多的还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积累,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 交给学生积累的方式和方法, 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 学生既有积累的主动性又掌握了积累的方法, 还形成了注意积累的习惯, 那么学生的日常积累就不再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疾, 而且这样注意积累的习惯是能够伴随学生一生的好习惯, 会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受益。
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 写作训练是一种不针对任何人的, 广义上的语文能力训练, 而且在语文教学所有内容中, 作文训练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是最大的, 这就是作文的魅力所在, 而要想让学生写出吸引人的文章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因为只有有个性的人才能对同一个题目看出与常人不同的视角, 而往往这种标新立异的作文题材和独特的视角最能吸引人们的眼光,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全面性也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极为明显的, 在当下的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下, 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班一个材料作文学生选取的都是同一个角度, 作文的模式都是同一个模式“开篇点题, 结尾扣题, 全文总共就三段”, 第一句话还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模式性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严重缺失。我们要敢于面对这种缺失,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勇于面对错误、认识错误并积极的改正错误。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完美体现[3]。
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因为语文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问题中包含着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语言组织运用能力的问题, 素材积累能力的问题。种种问题都是包含在语文作文问题下的细枝末节的小问题。面对语文作文训练的复杂形势, 教师也要在语文作文训练中综合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手法和教学方式, 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只要是适合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都可以拿到语文作文教学中来, 施行到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去, 切实地提高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水平。
七、结论
在当下旧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下,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作文能力较差或者作文能力表现不稳定, 这些都是因为在旧的模式下语文作文教学技巧的缺失, 对语文作文教学技巧的不重视造成的, 所以在新的教学形势下,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我们要提高对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技巧的重要性认识, 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中技巧的重要性, 合理地利用作文教学技巧, 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的能力展现出来, 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 语文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也一直为教育领域所瞩目。本文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 结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曹璐璐.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邹衍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3.
【教学改革成效】推荐阅读:
课程改革成效09-13
体育新课程改革成效10-08
三农事业部改革成效09-13
中国人民银行改革的历程及成效10-23
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成效初显07-12
工商局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成效显著09-09
教学成效10-04
作业教学成效05-25
提高数学教学成效05-14
教学方法教学改革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