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建议

2024-07-30

教学改革建议(精选12篇)

教学改革建议 篇1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做好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对初三学生而言, 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 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科, 学生对它充满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初三化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化学启蒙教育的重任, 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教学, 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教学, 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 忽略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追求效率, 往往给学生简单灌输, 以课堂讲实验的方式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 试图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将知识点消化, 但结果往往都适得其反, 学生们不但记不住知识点, 有些学生还对学习化学产生反感的情绪.根据近几年扬州地区中考成绩看, 化学总是在所有学科中处于分数不高的位置, 并没有焕发她应有的魅力.如此看来, 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势在必行.

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建议

1.课前精心准备, 努力上好第一章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现行教材 (沪教版) 第一章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化学的成就及其应用, 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 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好第一章, 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第一章上的生动、有趣, 学生的必定会非常感兴趣, 而要想上好这个内容,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采用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方法, 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它, 同时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通过“魔棒点灯”、“跳舞的鸡蛋”、“清水变牛奶”等趣味实验,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兴趣, 产生学好化学的渴求之情, 为以后学会化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利用多种形式的实验强化教学

实验既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又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 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新课程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设置实验, 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培养问题意识, 锻炼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中,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在动手的过程中, 发现、探索、掌握相关内容.可以把教材中一些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 让学生亲手做, 如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也可以对部分演示实验的试剂、装置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演示实验中, 把NaCl改成CuCl2, 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试管底部是否有剩余固体, 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结合实际,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 教师除了要开展做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等活动外, 还可以让学生自办化学手抄报;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燃烧与灭火”时, 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家庭、学校、车站、加油站等地的消防措施, 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 让他们调查家庭、学校水资源浪费情况和水污染的现状, 树立节约与环保意识.我们还可以开辟 “厨房中的化学”专题, 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 如除去铁锅、菜刀表面的锈斑;除去热水瓶胆和铝壶内的水垢;分析“跳舞的鸡蛋”实验中鸡蛋“跳舞”的原因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通过这些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强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也对学习的内容加以升华, 使学习的形式得以拓展.

4.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离不开化学,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更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新教材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如做馒头时为什么要放口碱?为什么厨房门上的对联比房间门上的更易褪色?厨房与卫生间用的洗涤剂有何不同?洗发时为什么先用洗发素, 后用护发素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架起了化学与生活的桥梁, 打通了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化学学习的内涵得到延伸, 学习效果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 2001.

[2]尚兴久.初三化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J].化学教育, 1980, (2) .

[3]钱德充.精讲多练培养能力—初三化学教学试验几议[J].化学教育.1980, (5) .

教学改革建议 篇2

一、主要目标:压缩拼音教学时间,尽快进入识字教学阶段。

二、主要措施:拼读后移,先教字母。

三、具体做法:

1、先教字母

每天一课,只教字母,包括读音、书写。

15课在三周内教授完毕。

2、渗透识字

认一认1——5的学习采用学生自主、教师激趣的方式。将认一认挂图出示在教室醒目处,每课认一认前的拼音需教几天,挂图就挂几天,直到本课认一认后新的拼音教学开始,就换下一课的认一认挂图。

(此环节需注意和幼儿园教学相衔接,采用多种活泼有趣的形式,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为主,切忌使学生把认字当成一种负担。教师可每天抽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多形式读,也可发动组长进行验收。)

3、集中拼读

复习中的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教授完毕后,用一周时间集中进行拼读教学。

(1)将认一认中80个字进行重组。分为二拼音节中单韵母的拼读、复韵母的拼读及三拼音节的拼读。

(2)单韵母的拼读(学生掌握要领后,较为简单)教学时间为一天

(约2课时)。将P32前单韵母音节与认一认中的单韵母音节

进行整合教学。

(3)复韵母的拼读教学时间为1——2天。将P32后复韵母音节与

认一认中的复韵母音节进行整合教学。

(4)三拼音节的拼读教学时间为1——2天。将认一认与文中三拼

音节进行整合教学。至此,共用一周时间,将认一认1——5中的拼读及文中的字词句拼读内容全部教授完毕。

4、拼音验收

时间:十月初

内容:(1)认读复习中的字母

(2)拼读(以书本为主,含认一认1——5和文中的音节以及用这些音节组成的词句)

5、基本笔画的教学

从教学拼音起,每2天教一个基本笔画,练习1前的14个基本笔画在第一个月内渗透指导书写。十一月前进行基本笔画书写的验收。

《尊严》教学建议 篇3

《尊严》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候,在一次逃难中饥寒难忍,却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坚持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哈默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做人的尊严。正是哈默的这份高尚的品格和尊严,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懂得自尊、自强。不管在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拥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这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文路清晰,语言朴实,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尤其是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真实细腻,洋溢着浓浓的人文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描写年轻人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是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确定教学目标:(1)会认“沃、呈”等6个生字;会写“尊、沃”等14个字。(2)通过自学品析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背下来。(4)深切体会哈默美好的心灵和人格魅力。知道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二、教学理念

1.本组课文以“真诚”为核心,讲述了多个感人的故事。教学要重在对学生正确做人处事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既要注重适度开放又要讲究实效。注意激发情趣,诱发思维,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意蕴,体会文本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感悟、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学习语文的愉悦。

3.教学既要突出真实又要拓展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情感经历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体现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发阅读期待

1.交流、激趣。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世界石油大王“哈默”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说说看了这些材料以后的感受。

2.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此环节是让学生与课前搜集到的多种信息对话,与媒体资源对话,一方面补充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让学生初步了解哈默的成就;另一方面可了解文本背景和课文大意,为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做有效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可以组织学生经历以下学习过程:(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看生字表或字词典。(2)学习生字、新词,多读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等学过的方法,把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批注在课文上,然后找伙伴相互补充、完善。(3)再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展示性朗读等);师生评价。(4)小组同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5)画出人物之间的对话读一读,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批注在课文旁,再找学习伙伴相互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

(此环节重在读,目的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是引导学生充分读课文,自读自悟,然后围绕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主阅读中坚持要求学生做批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方对话,加深理解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并将自己对这些段落的理解或感想批注在课文旁边,再反复读这些段落,然后想一想,议一议:从这些段落中的人物动作、神态、对话描写中你理解了什么?

2.讨论并交流:①哈默一共拒绝了几次摆在眼前的食物,每次各是什么理由?②你从哈默不同寻常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这是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请你把想对哈默说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然后前后桌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营造了良好的“对话”环境,突出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文本接触,与同学、老师思维碰撞,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维对话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精读文本,体悟主题

1.学生读课文,画出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批注在课文旁边。

2.投影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让学生齐读这句话,再相互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组织讨论:(1)“什么都没有”和“富翁”是恰恰相反的,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这么说?(2)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有尊严的人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3)生活中你遇到过,或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与哈默相类似的人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让同学们共享。

4.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要求按人物的各自身份和处境读出不同语气和感情。

(此环节师生共同聚焦于课文中心,使教学指向重点,以求得难点的突破。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精华部分,并相互交流阅读见解,提升了阅读成效。同时,此部分教学讲少读多、议多,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悟情,达到了教学目标,还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美。)

(五)拓展延伸,实践内化

课末,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拓展延伸练习:(1)爱积累的你: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下来。建议你课后搜集一些有关保持做人尊严的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赠送给学习伙伴,与大家共享。(2)爱表达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分享大家的感受。(3)爱写作的你:请你写一篇日记,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学文后的感受写下来。(4)爱读书的你:建议你阅读《膝下有黄金》这篇文章。

(这一课外延伸训练,目的是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练习设计也顾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篇4

关键词:化工设计,教学,实践

化工设计是指对化工过程的设计,即设计一系列的单元设备操作,将其合理地组合起来,可实现从原料的输入到产品的输出。其涉及的基础专业知识广泛,可以认为是对整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总结。因此化工设计课程掌握的好坏对培养优秀化工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校地处能源丰富的榆林市,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化工专业人才,是我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基于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化工人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改变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亟待进行。针对目前我院化工设计开设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重视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化工人才中所起的作用

化工设计是将一个系统(如工厂、一个车间或一套装置等)全部用工程制图的方法,描绘成图纸、表格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就是把工艺流程、技术装备转化为工程语言的过程[1]。要求学生具备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分离工程等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的课程。

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升本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建设方面经验不足,现将化工设计课程设置为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选课,没能引起该专业学生和老师的足够注视。结果这几年该专业毕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会感觉无存下手,多半是靠模仿抄袭完成设计任务,没有参杂自己的设计思维,根本达不到开设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因此培养的毕业学生质量不高,影响了我院的声誉。要改变目前这一现状,必须提升化工设计课程的专业地位,重视其在培养优秀化工人才中发挥的作用。

2 理论课程的讲授应重视工程观念的培养

工程观念是指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2]。化工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过程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符合工程观念培养化工人才的目的。

在具体化工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首先应明确化工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何种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并据此构造知识框架和知识点。化工设计的理论教学目的是讲授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和能量的衡算、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车间布置和管路设计等内容。通过化工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化工厂设计的基本程序及内容,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指导工程实际问题。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应时刻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以培养工程观念为导向,结合化工设计课程自身综合性特点,在化工设计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应充分重视设计实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从设计实例出发,结合开展课堂与课下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 加大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在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化工设计将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对化工设计来说,从分子结构预测物质性质到工艺过程的设计、设备的设计计算直至绘图,均离不开计算机。可将计算机在化工设计中的作用简单的概括为三种:一种是设计绘图,如常用Auto CAD、Visio2003、Visual Basic设计绘图软件等[3];另外一种是流程模拟,如Aspen plus、ChemCAD等模拟软件[4];再就是数据计算,常用的有Matlab、Visual Basic计算软件等[5]。其中绘图包括对工艺流程图、设备设计图、设备布置图、车间厂房布置图、管路布置图的绘制;流程模拟主要是对物性的估算和工艺流程的优化;而数据计算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精馏塔设计计算、经济估算等。

虽然在校园内计算机的普及率非常高,但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追其原因一方面是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是课程安排的不当。为改变目前现状,在鼓励青年教师在这方面进修的同时;应安排适当的课时介绍相关软件,引起学生对软件应用的兴趣,最好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软件应用。如果课时允许还可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计算机应用选修课程,如Matlab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

4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化工设计是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的一门课,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我校具体的情况可采用学生下厂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进行。通过工厂实习学生熟悉了化工生产中的实际过程,掌握化工生产基本技能,对课堂讲授的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管路设计和车间布置等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毕业设计的完成,可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虽然我校地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区,可选择实习场所较多,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工厂考虑安全问题,再加学校经费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习时间一般较短,实际动手机会较少。外加学生人数太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管理松散,实习效果差强人意。针对目前这样的情况,为更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化工人才,建立化工设计仿真实验室显得非常迫切。仿真软件可模拟真实的生产装置操作过程,再现真实生产过程或装置的实时动态特性,使学生在逼真的操作环境中,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的训练。这不但弥补现在在实习环节中不能动手和时间的太短的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院需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仿真实验室,使学生尽早能有锻炼机会。

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单一,一般只是对单个操纵设备的设计,不能有效的将本地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进去,学生兴趣不大,完成任务多半是依葫芦画瓢,意义不大。因此今后将毕业设计题目与实习工厂或当地的一些企业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5 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充分发挥考试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化工设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我院采用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很难反映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因此需要采用灵活的考核形式,尤其是强调实践性的考核,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考核的公平性原则。除闭卷考试的形式外可同时采用学生课堂报告、设计实践和答辩打分的辅助形式,使考核更加合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作为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观念的培养。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来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侯文顺.化工设计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陈循军.《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08,8(36):277-278.

[3]付平,吴俊飞.化工设备常用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344-346.

[4]顾雄毅,沈荣春,朱开宏.流程模拟系统在化工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9(2):72-74.

《三生教育》教学建议 篇5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支分工协作的“三生教育”教学与指 导教师团队。建议学校的教学指导由教师团队完成,教师团队由班主任、相关 专题教师若干人组成,以班主任为主要组织者,具体根据学校实际决 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学生代表 等加入“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的分工合作问题,以及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2.以学生为主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体现自主的教学方式。“三生教育”的教学过程既是灌输又是渗透,以渗透教育为主;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被动学习与主动 接受相结合,以主动接受为主;知识传授和问题介入相结合,以解决 问题为主;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以校内教育为主。建议教 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相对灵活,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分组教学、专题 讲座、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方法可以是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互动法、模拟实践法、体验学习法、案例分析法、辩论法、成果 展示法等。3.以教材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拓展。开放性是本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师生有很大 的拓展空间,教师应根据实际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拓展和引申。例如,根据教材体例,可以在“思考”、“实践活动”和“视野 拓展”部分进行深入

和引申,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智慧。也可以根据故事、案例、知识等信息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想,拓 宽思维。如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生命奇迹”案例时,既要知道工程 基本情况,也要领会工程也是有生命的,还要引申出工程的建筑技艺、质量意识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品质和中国 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还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兴趣,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创新观点和探究主题思想。总之,尽量通过简单具体的信息载体,引申出深层次、高境界的 思想和理念,从而达到以人为本、职业思想、科学精神、民族文化和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目的。4.打破知识本位思想,建立在“做”中学习理念和方法。“三生教育”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性比较强,涉及 的专业领域广泛,在学校的教学主要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因此,应 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不要追求系统的知识,应注重思想、方法 的教育和学生的实际体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在教学时应 尽量设计学生活动,可以是游戏、班级活动、辩论、模拟活动、社会 活动和调查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感受,在做中学习和思考。5.注重点滴的过程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亮点鼓励学生。学生学习本课程合格可以获得2-4 学分,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 学业成绩?应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 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

改革征地制度建议 篇6

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不仅会冲击政府经营土地的制度,而且必然涉及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干部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乃至区域经济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各方面深层次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有人担心,如果其他方面不能联动,可能会减少甚至切断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供应,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现行发展方式下,这种顾虑确实很有道理。问题在于,中央已经明确了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现在几乎每个领域的改革,都涉及其他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都因此而不动,转变发展方式就无从实现。但如果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率先突破,就可以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其他领域相继跟进,最终彻底转变发展方式。最近,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要突破利益的藩篱;李克强同志也指出,改革,是有规律可循的,重点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就是一块“硬骨头”,就是典型的利益的藩篱,也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的一个突出表现。因此,在下一步彻底转变发展方式的改革中,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率先突破点。

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其要点,一是对必须征为国有的土地,赋予农民谈判权,参照市场价协商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二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允许农民在国家规划引导下,利用土地财产权自主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一是关于按市场价补偿及补偿方式。

国务院法制办去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已经基本明确了这一点。但在讨论中,有人提出对于补偿标准,应该规定上限,这其实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土地的市场价格是有客观标准的,理论上它是地租的资本化,现实生活中它是相同用途、相邻区位土地交易的中间价。这个价格其实是既有上限,也有下限,尽管有一定的幅度,但并非可以任意抬高或压低的。而且,土地价格的区位性很强,不可能规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要求规定上限,恐怕是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了解。

我们认为,各地已经普遍实行的留地安置,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的补偿方式,对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法律应该予以认可。

二是缩小征地范围,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区分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用地和经营性项目用地。对于经营性项目用地,国家原则上不再征收,允许通过市场的方式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在这个大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建设用地,区别对待、分步推进。

对于农村公益性建设用地,包括村庄建设规划划定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允许入市交易。

对于合法认定(一开始可不强调合法,而是承认现状)的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统一登记后,可以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流转,流转后应办理变更登记。

如果担心一下子开通城乡土地市场会引起较大震荡,可以考虑先部分放开,逐步过渡。即先允许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经营性项目,采用购买、租用、入股等方式,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而不必把土地征为国有。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征地范围。其效果,一方面使广大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农民能够凭借土地财产成为市场主体,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对政府经营土地构成一定的限制。

在过渡期内,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可以征为国有,但要赋予被征地农民谈判地位,参照市场价格确定补偿标准,解决好住房、社保、留地就业等安置问题,使农民能够较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同时,也应该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在市区里保留集体建设用地的探索和试验。经过逐步过渡,最终条件成熟以后,还是要彻底破除城乡樊篱,把规划区内外也通开,建立城乡完全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一方面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如果农民出于自愿,也可以把土地转为国有,但土地使用权仍归原集体组织,由他们按规划用途从事非农经营活动。还可以考虑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的经验,部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部分仍保留集体性质并允许进入市场,具体比例,应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充分协商确定。总之,要给农民多一些选项,由农民自己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只要符合规划,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开发房地产,而且一般不要允许开发商介入。其实,开发商拿到土地以后所做的,不过是请人设计,请人施工,请人管理,跑跑有关手续,提供的主要是中介服务。这些事情,集体经济组织也都能做,何况有些集体组织还有自己的建筑施工队伍。

对于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按一户一宅确权登记后,允许上市交易,购买方身份不限。一户多宅的,超出部分不予登记,不受法律保护,同时恢复过去曾经实行过的超占罚款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坚持一户一宅前提下,把宅基地的福利分配制度改为有偿取得制度。初始宅基地使用权的卖出方,不能再申请新的宅基地。购买方必须办理变更登记,并每年履行纳税义务,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先在城乡结合部开展,而在纯农业地区由于非当务之急,可以缓行或根据需要实行。

三是完善征地程序,体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一,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用地项目是否具有公益性,可以通过论证或听证等方式确定,并将结果通知申请用地的单位。论证或听证结果认为不符合公共利益的,则不允许征地。这是对现行土地管理法的一大改进。把听证论证的范围从补偿标准深入到公益性,是在征地制度改革中,进一步还权于民,不仅赋予民众知情权,更多地是赋予其参与权。

第二,由政府主导的“单边程序”到政府与农民共同主导的“双边程序”。在处理征地纠纷中,地方政府往往强调是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操作的,包括“两公告一登记”等法律要求的程序。但是政府程序到位,只是单边的程序到位,并未经过与被征地农民协商,单边程序不能认为是程序到位。今后,要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性政府,由政府主导的“单边程序”到位为政府与农民协商的“双边程序”到位。尤其重视在程序的设计阶段听取农民意见,而不是单边的霸王条例。

nlc202309011536

第三,对征地程序的听证公告等资料,不要求报国土资源部,由市县操作并负责即可。以简化征地审批报件,加快征地审查报批。

把经营土地的职能从土地管理部门分解出去

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会冲击和弱化政府经营土地的职能。但要彻底解决政府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问题,还应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把土地经营职能从土地管理部门分解出去。

参照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可以考虑成立类似国资委那样的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机构,专门负责组织领导经营国有土地方面的工作。同时,成立国有土地公司等经济组织,把需要经营的国有土地交给他们参与市场运作,或转让,或出租,或联营,或入股,负保值增值的责任,并向国家财政上缴土地收益。这些经济组织作为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自主经营,并接受政府的调控和监管。作为国有公司,还要接受新成立的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必要时也要服从国家的要求,承担一定的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责任。当然,如何分解土地管理与土地经营职能,还可以有多种方案和设想,以供决策参考比较。

把经营土地的职能分解出去以后,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都专注于管理,不会再发生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错位问题。政府也不再是“运动员”,避免了与民争利,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公信力。其核心管理职能,一是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二是平等保护各类土地产权,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三是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耕地保护是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实施,地价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是土地产权保护的延伸,也都需要加强。为了保证土地管理各项职能和工作的落实,还必须加大土地督察和监察工作的力度。

至于非经营性的国有土地,例如划拨供地、低价供地等,作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仍由政府管理部门负责运作,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程序,接受社会的监督。

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指出,政府的土地管理具有综合管理性质,其职能不宜与某些具体管理职能合并。或者说,国家的土地行政管理与具体使用土地的管理,不能混为一谈。例如林业部门、建设部门等,都是用地部门,他们都不应承担国家的地政管理职能。现在社会上有人主张,把土地管理并入建设部门。按此实施,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因而是不妥当的。

国家实行统一的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登记,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工作。世界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土地登记,普遍的做法是将土地及其附着物,如房屋、树木等纳入土地登记。至于登记机关,有的设在相关土地管理部门,有的设在法院,有的单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分别登记,房屋由建设部门登记,树木由林业部门登记等。即使是土地,也没有做到统一登记,例如林地、农地、草地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登记。这种现状,给市场产权主体带来不便,甚至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例如社会热议的物业税,要求定期对物业价值进行评估,在部门分割登记情况下,物业评估就很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已明确要实行土地统一登记,但长期没有进展。直至今年“两会”以后,新一届政府开始落实这项改革。建议国家把土地统一登记,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打破部门分割局面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

——成立专门的国家土地登记机关,把现在分散在各部门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地、农地的登记工作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登记。各部门不再负责相关登记工作。土地统一登记,也要求实行统一的地籍调查,制定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改变现在各部门分别调查,土地分类指标不统一的状况。

——国外的地籍调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由政府组织调查;一种是由产权人自行委托中介机构调查,后者对调查结果承担法律责任。第一种做法财政负担重、耗时长,后一种做法易产生法律纠纷。为了推进土地统一登记工作,我国今后可以考虑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法。例如,有的地区由政府组织调查,有的地区由产权人委托调查,有的地区可两种方法并举。对委托调查的,调查结果还可由政府相关机关核查。这样,可以加快土地登记进度,早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国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改革其他相关体制

一是财税体制。

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市场价补偿,对集体或农民个人超过一定额度的补偿费收入,可发行国家土地债券。不愿接受土地债券的,应缴纳所得税。

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同时,应考虑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征收土地财产税及契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一可以调节可能出现的新的分配不公现象,二可以充实地方政府的财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税收体制。

对于进入市场交易的宅基地,也应开征土地财产税(物业税)。对于农民,在规定面积内的可以免征;对于市民,则不予减、免。对无论农民还是市民的超出规定的面积,实行累进税率,超的越多,税率越高,用经济手段控制超占问题。

进一步规范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支出。主要改革方向是建立规范化的政府土地基金,一般情况下的年度支出,只能动用利息,不能动用本金。这样才能彻底切断城市建设对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延扩张的增长方式。

进一步改革分税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调整中央、省、市、县的财政收入分配比例。

二是规划体制。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由政府组织编制、颁布,并允许政府按照编制程序修改规划。结果,相当多数的地方政府在规划颁布实施不久,就频繁修改规划,使规划的严肃性和制约作用形同虚设。应当改变这种“软约束”的规划体制,将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上升为法律,由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政府只有实施规划的义务,没有修改规划的权力。针对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用地粗放的情况,应通过规划把城市的边界“圈死”,也是给政府经营土地加挂一把“锁”,堵住外延扩张的路子。促使地方政府和土地使用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nlc202309011536

目前我国由各部门分别编制相关的全国性规划,这些规划最终都要落在土地上,因此必须与土地规划相衔接。但是,由于各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各自制定不同的土地分类标准,并分别开展相关资源调查,编制各自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致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各部门规划,不能与土地规划很好衔接,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混乱并造成极大浪费。

有鉴于此,建议对国家规划体系作重大调整。

当务之急,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废止部门标准,以利各类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

下一步,可借鉴世界多数国家的经验,由一个部门负责开展资源调查,并编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供各政府部门和全社会使用。各部门不再开展普查性资源调查,不再编制各自的地理信息系统。

最终,要理顺国家规划体系。第一,编制国土规划作为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空间布局(包括功能分区),生产力布局(包括国家重点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国土整治项目,等等;第二,现行的经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发展的近中期规划;第三,土地利用规划作为落实以上两个规划的保障性规划,发挥具体衔接各部门规划的龙头作用。各部门依据以上三个规划,把工作重点放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上,不再编制部门的全国性规划。

以上改革如能实施并到位,将大大加强规划的控制力。现行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弊病甚多,届时应予废止。

三是制止、清理政府的土地融资行为。

我国法律有国有土地出让后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的规定,但并无未经出让的土地也可以抵押的规定。按照物权法定的原则和行政许可法的精神,政府以土地抵押或质押融资,属违法行为。这样的违法行为却长期泛滥,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败笔,有损国家形象。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立即叫停各级政府的土地融资行为,并对已经形成的土地金融债务进行清理,尽量减轻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的负面影响。严格说来,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但却是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有必要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单独提出来。

四是建立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

普遍设立土地发展权,允许农地的土地发展权有偿转让。城市化地区的任何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主体,如果想提高自身土地的利用强度,不仅要符合规划许可,而且必须向非城市化地区购买农地的发展权,使这些限制或禁止发展的地区,也能分享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五是改革干部考核和选拔制。

现在考核和选拔干部,主要看招商引资,看财政收入,看城市建设,看GDP等等,结果,引导干部行为普遍短期化。因此必须改革考核内容,要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看农业和粮食发展,看耕地保护,看社会安定,看农村面貌,看农民收入和生活,看污染治理,看生态保护等等,才能引导干部对社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负责。

(作者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原院长、党委书记;本文摘编自《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该报告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2年重大课题,编号:CIRS2012-3-3。课题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黄小虎、卢燕霞、唐健、张晓玲。)

《雷雨》教学建议 篇7

一、识字写字

1. 自主初识。

学生自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合作小组内互学互教。要求: (1) 朗读时, 用普通话, 发音清楚响亮; (2) 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教师通过巡视, 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对合作小组进行指导, 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2. 多式认读。

采取认读词语卡片、给生字组词、认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句及同桌合作互听接龙读课文等多种方式, 巩固识字效果。本课生字“垂、沉、阵、蝉、、蜘、蛛”是翘舌音, “彩”是平舌音, 在认读时, 教师需要特别加以指导, 让学生正确发音, 进行朗读训练。

3. 多法识记。

认读生字后, 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用动作体验法记“压”、“垂”, 用联相法记“乱”, 用渗透字理识字方法及用形声字构字原理换偏旁识记“虹”等, 使学生在记住生字的同时, 掌握一些可迁移记字的方法。

4. 写字指导。

(1) 根据本课要写的生字特点, 合作探究地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如有四个同偏旁的字:“虹、蝉、蜘、蛛”, 但“蜘”的虫字旁最瘦, 因为它的声旁部件占位较多。再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逃”是走之旁, “越”是走字旁。书写时, 需合理避让, 写好间架结构。“垂”字形特殊, 中间宽, 上下两头窄, 需要注意笔顺和横画的长短变化。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 教师适当补充运笔要领、间架把握要点等。比如“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 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 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中心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并可随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示范书写, 讲写结合。

(2) 让学生先把指定的字临写一遍, 师生互评、对照总结之后, 再练写一两遍, 争取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写后简评展示, 强化书写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朗读感悟

1. 巧用插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 比较两幅图的不同, 随机渗透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2. 整体感知课文。

在生字认读环节, 学生已经整体读过课文, 可进行第二层次的读文活动: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在书上进行勾画识记。

3. 想象画面读文。

教学以朗读为重点。在朗读中, 相机进行“看文字, 想画面”的朗读方法指导。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 比如学生觉得雷雨前的气氛是紧张的, 那么就可引导他们读出紧张的语气。同时, 也应注意让学生读出多元感受。比如朗读描写雨中的句子“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 树哇, 房子啊, 都看不清了”, 学生可读出惊喜的语气———多神奇的雨啊!也可读出焦急的语气———替小动物们担心呢!

在朗读指导中, 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 悟读结合, 提高朗读活动的效度。比如朗读雷雨后景象“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读出舒服的味道, 并逐步使这种感受具体明晰化:把浅浅的感觉变成深深的感触, 变成想象画面诵读的自觉策略———明亮的窗子打开了, 深深地吸一口雨后的空气吧!并深入体会雨后空气带来的美妙感受。

4. 体会关键字词。

出示句子, 要求学生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法感受句子, 评价带点的字用得好不好。如 (1) 满天的乌云, 黑沉沉地压下来。 (2)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句子等策略, 体会文字的准确传神。在此基础上, 还可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里其他写得准确传神的词语, 如“垂”“坐”等等。在读悟结合训练中, 既巩固落实读法, 又体会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运用

1. 仿词练习。如,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 越 () 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 () 不 ()

2. 仿句练习。如,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 () 了, () 也 () 了。

仿词字训练不宜单独孤立地开展, 而应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比如“仿句练习”, 就可在学生感悟朗读相应句子后, 随机结合生活体验, 进行拓展性的写话训练。

四、实践活动

《凡卡》教学建议 篇8

一、浏览梳理:由联系初步感受

课文篇幅虽长, 但条理清晰, 初读感知后, 可引导学生快速浏览, 思考梳理:课文写什么事?———凡卡给爷爷写信, 求爷爷带他回去;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写信, 反映学徒生活的痛苦;回忆, 表明乡村生活的快乐;寄信, 突出书信寄托的希望;做梦, 暗示书信带来的失望。接着, 引导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与其……不如”说说内容间的联系:因为学徒生活痛苦, 乡下生活快乐, 所以凡卡写信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因为学徒生活痛苦, 乡下生活快乐, 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那封宝贵的信上;因为凡卡写信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所以在梦中看到爷爷在读他的信;虽然他的希望是美好的, 但结果只能是一场梦, 是不能实现的;凡卡觉得, 与其在城里受罪, 不如回到爷爷身边去。这样, 把握了内容、体会了联系, 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情感:由书信具体感受

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集中体现在信的内容中。信中, 以孩子的眼光, 借具体的事情, 展示了凡卡非人般的学徒生活。书信呈现的内容形象感强, 为促使学生具体感受、真切感悟, 可这样引导:

1. 让学生结合信的内容, 读一读, 想一想:

凡卡的学徒生活怎样?信中从哪几方面叙述?———从挨打、挨饿、挨冻、挨欺四方面表现学徒生活的痛苦。接着, 围绕“凡卡的学徒生活真是痛苦”说一段话, 用上信中的材料, 表述自己的观念, 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表述有欠缺, 可借下列片段加以启发:

凡卡的学徒生活真是痛苦!首先是挨饿。他没有什么吃的,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 中午是稀粥,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 他每天忍饥挨饿, 常常饿得头昏眼花。其次是挨打。他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 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见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 揪着他的头发, 把他拖到院子里, 拿皮带揍了他一顿。自己还是个孩子, 竟然让他深更半夜带小孩, 实在太可怜了!一次, 凡卡收拾青鱼从尾巴上弄起, 老板娘见了不问青红皂白, 捞起那条青鱼, 拿鱼嘴直戳他的脸。收拾青鱼, 为什么不能从尾巴上弄起呢?老板娘完全是故意找茬, 实在太狠毒了!还有一次, 老板竟无缘无故地拿楦头打凡卡的脑袋。小小的孩子, 哪经得住楦头打脑袋啊!凡卡昏倒了, 老板置之不理, 好容易他才醒过来, 可有哪个同情他呢?再则是挨冻。寒冷的冬天, 他身上只穿一件破皮袄, 脚上连双鞋都没有, 常常冻得瑟瑟发抖。他没有自己的房间, 只能睡在过道里。老板的小崽子一哭, 凡卡就别想睡觉, 只好摇那个摇篮。第四是挨欺。在老板家里, 老板打他, 老板娘打他, 连伙计们也常常捉弄他, 他们让凡卡去打酒, 让他做这做那的。凡卡是多么不幸的孩子啊!

这样引导, 能有效地促进内容的梳理和理解、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促进语言理解和情感体会的融合。

2. 引导想象描述, 再现过程。

挨打, 是凡卡悲惨学徒生活的集中体现, 三次挨打叙述简洁, 预留了拓展空间。为引导具体感受老板、老板娘的狠毒, 感受凡卡命运的悲惨, 可由“带小孩挨打”启发:凡卡摇摇篮时不知不觉睡着了, 没想到这给他带来了灾难。如果你在场, 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这样, 拓展的是形象, 聚集的是情感, 学生对老板、老板娘的痛恨、对伙计的不满、对凡卡的同情便油然而生。

三、引导争辩:由插叙深入感受

课文借凡卡的回忆, 插叙了爷爷的守夜生活。这在凡卡看来, 是自由快乐的。因为, 守夜时无忧无虑, 有狗相伴, 自由自在;砍树时, 天气晴朗, 爷孙相伴。而学生初读时, 也会认为那种生活是自由和快乐的。为促使学生准确理解, 可这样引导:在凡卡看来, 爷爷守夜的生活很快乐, 你觉得快乐吗?为什么?请仔细读读插叙的内容, 画出相关句子, 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细读批注后, 将全班分为正方和反方, 组织现场争辩, 为保证有理有据, 以理服人, 可出示下列片段, 引导模仿迁移:

正方:我们认为爷爷生活得很快乐。他白天能在大厨房里睡大觉。晚上, 他穿着宽大的羊皮袄, 敲着梆子, 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没有人管他, 多自在呀!

反方:我们不同意你们的观点。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连属于自己的卧室都没有, 只能睡在大厨房里。白天, 在他睡觉的时候, 厨师在叮叮当当地忙着做事, 多嘈杂呀!爷爷能睡安稳吗?晚上, 人们在温暖的屋里睡觉, 而爷爷却冒着凛冽的寒风, 孤身一人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路, 多单调, 多难熬呀!

通过辩论, 让学生明白:作为守夜人, 爷爷好比寄居人家屋檐下的燕子, 居无定所, 生活很痛苦, 否则也不会送凡卡去当学徒。而在凡卡眼中, 爷爷的生活是自由的, 与爷爷一起是快乐的。可见, 他在城里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辩论既能促进理解的准确和深刻, 还能促进感受的形象和具体。此刻, 学生对“可怜”的感受就不是抽象的, 而是形象的;对“反衬”的理解, 就不是简单的, 而是具体的。

四、细读深究:由细节升华感受

文中的细节描写, 蕴含深刻。阅读中, 可引导找出细节, 反复品味, 细读深究, 从中品出丰富的形象、真切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 以促进语言品味和情感感悟的升华。重点可抓住两个细节引导:

1. 由“准备”看命运悲惨。

“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 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 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 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 写起信来。”对“准备写信”浓墨重彩, 蕴含深刻, 可这样引导:“准备”写信一句话就可以了, 有必要这么细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讨论中, 教者可逐步把思路引向深层:墨水、钢笔、白纸是谁的?是老板的?不会。因为老板决不会这么寒酸。显然是凡卡的, 那他为什么放在老板的立柜里呢?可见, 这是凡卡的“杰作”。为了写这封信, 他进行了精心准备, 将墨水、钢笔、白纸放在老板立柜里, 老板反而不注意, 这就更安全。这样, 就能从细节中透视出凡卡准备写信的丰富情境, 感受凡卡盼望回乡的迫切心情。这段描写, 既反映了凡卡的“煞费苦心”, 又与结尾“地址不详”形成鲜明的对比, 凸显了凡卡的悲惨命运。可见, 它既是语言情感的聚焦, 又是语言魅力的展示, 是作者的潜心之笔。

2. 由“梦境”看命运悲惨。

《夏夜多美》教学建议 篇9

根据课文特点, 教学应以读为主, 摒弃过多的讲解、生硬的说教, 让学生多读书, 在读中感受夏夜的景色美, 在读中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真切感受。

一、读通课文, 初步感知

读通课文是理解、感悟的基础。本课共有16个自然段, 比较长, 生字也较多, 因此要在读通、读熟课文上舍得花时间。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汉语拼音拼读能力, 指导读准字音时, 不要从“零”开始, 应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睁”是后鼻音, “根”是前鼻音, “得”是多音字。指导读句子时,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如:“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还要指导学生读出疑问句的疑问语气, 如:“小蚂蚁, 你怎么了?”“睡莲姑姑, 有什么事吗?”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 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她们送他飞过这时让我来通过借助拼音自由拼读、抽学生带读、个别读、齐读等形式, 把字音读准。 (2) 出示要求会认的字组成的词语:睡莲哭声睁眼趴在一根弯腰爬上非常感激谢谢着急得到我得回家通过借助拼音自由拼读、齐读等形式, 把字音读准。 (2) 重点读通长句和疑问句。 (3) 读通课文。 (4)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 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交流: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故事里都有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 理解内容

课文的两幅插图色彩鲜亮, 形象生动, 所描绘的场景与课文内容相对应, 从视觉上让人感受到夏夜真美, 因此要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审美。 (1)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说说图上的景物和看图后的感受。 (2) 对照插图自由读课文, 用波纹线画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读一读, 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自由读第13、14自然段, 说说萤火虫、假山、草坪各是什么样的?对照插图理解“小灯笼、青青、绿绿”的意思, 随机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读读说说”一题,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朗读对话, 体会情感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 对话中多用叹号、问号, 感情色彩较浓, 朗读时要通过指导读好对话的语气, 体会小蚂蚁、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的心理。 (1) 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小蚂蚁、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说的话, 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些什么, 特别要仔细读第6自然段中睡莲姑姑说的话: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 夏夜多美啊!让学生感受夏夜景色的美。 (2) 指导朗读对话, 体会小蚂蚁和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的心理, 感悟助人为乐的精神美。如, 读小蚂蚁说的话时, 先让学生想想她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和得到帮助回到家时心里会怎样想, 体会她先着急、后高兴的心理;读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说的话时, 先想象他们是怎么想的, 体会他们主动帮助别人的心情。 (3) 想一想, 说一说:星星看见了, 为什么会高兴地眨着眼?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 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可分角色 (戴头饰) 朗读, 教师引读, 或创设情境加上动作演一演,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说说画画, 表达感受

“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篇10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教学时,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增强其应用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这一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解决具体问题) 中学习, 经历从实际问题 (具体问题) 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数学问题) 的过程,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 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进而理解除法含义, 并根据除法的含义来确定算法。在教学时, 可先组织学生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唤醒学生对旧知 (“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回忆, 为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如:“小华有2枝铅笔, 小明的铅笔枝数是小华的3倍, 小明有多少枝铅笔?”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学生可能会说:小明的铅笔枝数是“2的3倍” (或6枝) 。这时, 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2的3倍”是什么意思。 (2的3倍就是3个2相加。) 在此基础上, 出示教材第54页例2主题图, 启发学生观察主题图 (或动画课件) , 并说一说小红、小丽、小强她们在做什么? (用小棒摆飞机) 她们是怎么摆的?这时, 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摆一架飞机用5根小棒;摆2架用10根小棒;摆3架用15根小棒……) 。接着引导学生这样想:小红用5根小棒摆了1架飞机, 也就是用了 () 个5根小棒;小丽用10根小棒摆了2架飞机, 也就是用了 () 个5根小棒, 也可以说成小丽用的小棒数是小红的 () 倍。随后再出示例2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 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同桌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学生用小棒摆飞机和讨论, 便会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就是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根据除法的含义,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即:把“15是5的几倍”转化成“15里面有几个5”, 用“15÷5=3”计算便可。再通过 (教材第54页) “做一做”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的理解 (即:a个b也可以说成是b的a倍) 。

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篇11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改革

21世纪的中专教育主要的不是学历教育,而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各种就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提供满足生产、工作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这就意味着中专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其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强于对纯理论的把握。但这绝不是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要,因为没有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也不可能掌握好具体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学也必须适应和满足这种客观要求,因此,在教学大纲的编排上、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中专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以下就中专数学教学如何适应这种需要而进行改革,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内容不实用。如解斜三角形、空间立体几何等,这些内容对中专学生来说缺少实际意义,派不上用场,可以不列入教学内容。二是部分章节的教学顺序安排不合理。如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列等章节出现了较大的超前性,这些内容如果在使用前讲授最好,也不会造成前后知识连贯不起来的现象。

2.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中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然后按制定的计划进行授课,每个内容的讲授思路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通常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学生练习、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总结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方式。由于每堂课都按计划完成,没有将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缺少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环境、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只管教不管懂的“灌”与“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自觉性较差,因而所学的知识也不会扎实,慢慢地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倦。

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更新观念,改革数学教学大纲。原有的旧的教育观念是以教材为主,不论其内容适合不适合,内容是否超前等,均以已制定的方式要求学生。因此必须更新这种旧的教育观念,按照教学实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去改革现有的教学大纲,使其更加符合中专学校教学的实际,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一是删除一些不实用的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二是将教材中同类的数学理论内容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点模块。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习题进行分类。可以分必做题类(属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且50%是填空和选择类型题)、应用发挥题类(属于举一反三类型题)、了解题类(只是做一般了解,不要求掌握)、选做题类(属于潜力题,对一些想深入学习的学生使用)。四是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五是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六是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七是在每一部分内容要求中增加对不同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要达到什么层次的建议,以供学生们参考。

2.积极探索,改革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符合社会需要和中专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接受式、开放思考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成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绝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数学课教学陷入僵化模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作为学生更应充分认识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去汲取知识,不能只是被动适应教师,要善于从教师的引导中发掘本质问题,掌握其实质,并能加以延伸,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索,做到先入为主。二是改进教学手段,把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当前计算机在数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特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设计教案;(2)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大胆尝试,推行数学考试方式的改革。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数学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式,因为教学计划中将数学定为考试课(考试课以闭卷式,考查课可以开卷式)。中专数学教学考查的内容很少,且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中专学校来说显然已经不适应了,且达不到考核的效果。数学课的考试不能仅局限于演算、论证,它也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增强其实践性。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可以通过笔试检验其掌握程度。但对数学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则应结合所学的学科特点采取实践性强的考核方法来考核,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避免出现高分低能。因此,应该改革数学现有的考核形式,采用闭卷式、开卷式、大作业等综合考核形式。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不同,但所达到的满意效果则是我们所需要的。

数学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与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只有把数学教学的改革融入到学校整体改革中去,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会计核算改革建议 篇12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凡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付, 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二、现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在各国政府预算会计中。采用的一直是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其原因在于, 在传统理念上, 公共部门的活动和目标是非营利性的。不需要进行相对复杂的成本与收益配比。相应的绩效评价也不很必要。因此。从节约会计计量成本与简化财务核算的角度出发, 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是比较适宜的。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在政府会计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收付实现制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其一, 由于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而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计量基础, 导致政府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不对称;其二, 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与很多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影响与其他国家政府财务报告的国际可比性。

三、我国预算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必要性

1、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正以公共财政为中心进行改革。一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 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就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而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三是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占用和使用情况对编制“零基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防范政府财政风险的必然要求

以国债为例, 近年来,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发行了大量国债。这些均为政府现实的债务, 但现行预算会计在财政支出中只反映当期实际的还本付息数。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 使政府能够掌握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3、政府预算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披露的必然要求

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针对财政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 对于使用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借的债务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应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形成及时准确披露信息的一套完善的机制。

4、评价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政府既然代表国家的意志行使国民收入或资源分配和再分配的权力, 就必须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果负责。政府预算作为一种表明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重要法律文件, 对政府行政部门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下。政府部门拥有的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清楚反映。决策者和预算的外部使用者都可以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率, 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合理的长期决策。

四、会计改革建议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工程。是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变革。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三套制度并存。没有统一规范的预算会计准则作为操作指南、现有的政府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都有待提高、缺乏健全的法律环境作保障, 这些都是实施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因此, 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尚不具备“一步到位”的条件。必须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从基础建设入手, 完善现行的制度, 为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顺利开展清除各种阻力与障碍;同时做好各项配套措施的改革, 建立一套完善的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体系, 走“逐步推进式”改革道路。

因此, 在具体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时, 应该分阶段进行:

1、基础建设阶段

对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 应抓紧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规范。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的立法工作, 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同时, 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 并对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 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 规范固定资产记录, 为今后资本化管理打好基础。同时对政府收支分类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为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改革实施阶段

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 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 同时研究制定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 全面核算和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占用及使用情况、债务规模及偿债情况。新制度出台后, 可先在部分地区和部门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广。把权责发生制改革逐步扩展到政府预算与会计的各个具体项目。

在进行上述两个阶段改革的同时, 还应该做好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改革工作, 例如:研究开发统一的适合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汇总及调整的软件系统;加强预算监督;做好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建设和改革实施阶段的各种措施能够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大环境下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及预算管理制度“三项改革”的深入, 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预算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势在必行。

关键词:会计,核算,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红.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6, (03) .

上一篇:定向钻穿越技术下一篇:长输管线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