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优秀

2024-10-20

教学改革优秀(通用12篇)

教学改革优秀 篇1

教学个性是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 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具备教学个性。

一、具备教学个性的意义

教学个性是特殊的教学能力, 是在一般教学能力基础上的发展能力, 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的综合。教学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 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 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 就越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独立自主的个性, 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教学个性的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 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 要有超前意识, 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赋予其新意。不拘泥于教参, 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 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 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 找准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说个性的话, 讲真实的事, 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三、寻求教学个性的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 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 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引人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 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 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 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 教学上要“用其才智, 相机诱导, 体悟传神, 发展个性”。就是要运用教师的才智, 发展学生的才智, 以个性培养个性, 以情感增进情感, 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四、塑造教学个性的方法

教学的个性, 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将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 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 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 在开放性教学中, 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 以及生生交流, 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 触发思想火花,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 不迷信权威, 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 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 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 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开拓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教学个性化的品位

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 是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 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个性化的教师成功之路, 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因此, 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 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 师生彼此尊重, 教学相长。教师具备民主、平等意识, 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人格品位;二是开展合作学习, 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甚至课堂演讲、辩论。通过这些形式展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个性的确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 它需要教师个人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巧, 尤其需要教师个人强烈的敬业精神来保证, 崇高的人格素养来搭建, 广阔的知识视野来实现, 执著的精神追求来滋润。

教学改革优秀 篇2

一、借由讲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可以借由故事导入,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课文就非常适合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师要充分阅读研究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出或引用适合教学氛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以记叙为主,却给人留下深远的思考,非常适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导入。上课伊始,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人们总是望着蔚蓝的天空,好奇天空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们决定从地上建造一座很长很长的天梯,直通天空,建造的人很多,建造的进度也很快,马上就能伸手摸到天空了。住在天上的上帝发现这件事之后很着急,他不想让平凡的人类上天来打扰他,因此,他想了一个办法,让所有建造天梯的人都不能互相交流,让他们说不同地方的语言,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互相交流,也不能了解对方在说什么,最后这个天梯就不能完工。这个故事就告诉大家,语言有着很强大的力量,每一种语言就拥有一种民族精神,而这个强大的民族精神在课文当中也一再描述。当自己的民族被打压,不能使用、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时,人们是多么的气愤。

借由这个故事,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大致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创设课文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形象的描述为整堂课的教学添加几分生动,更加突出课堂导入的作用。苏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应把课文知识包含在导入语中,把握课文内容的重点,紧紧扣住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仿佛置身其中,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善创教学情景:优秀教 篇3

【关键词】 情境 导语 多媒体 联系 依托

善创教学情境是优秀语文教师的特征。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立浓厚的、诗意般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感受“美”中轻松快乐地学习。优秀教师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有以下几种。

1.运用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

凡优秀教师都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良好的氛围。如我校老师莫华执教《失街停》是这样导入的:

师:(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这是哪部连续剧的歌?

生:《三国演义》。

师:这首歌是用《三国演义》小说开头的诗谱成的歌曲,大家能背这诗吗?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基本背出来。

师:我们学过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文章吗?

生:《出师表》

师:好。我们共同回忆其中一段话(教师领读):“先帝知臣谨慎……”

师生合读:“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师:“北定中原”是蜀汉政权一个目标。孔明第五次讨魏失败,失街亭是主要原因,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失街亭》。

创设了课堂良好的氛围,为一堂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优秀教师都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诗情画意般的美学氛围。如我校卢江波老师在执教《茶馆》时,就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来营造“绿色”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语文。第一步:播放电影片断,感知《茶馆》,猜戏曲故事;第二步:看戏猜戏,了解戏曲;第三步:品戏赏戏,体会戏曲思想与意境;第四步:模仿尝试,感受戏曲魅力。这样,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地学习。

3.通过巧妙说话创设情境

优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话,利用师生对话,师生与文体对话,生生对话方式,激发学生研讨和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如我校黄文强教师执教的杜甫《登高》诗的示范课:

师:(同学们有感情地跟着画面朗读这首诗后)大家讨论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片刻后,有几个举起了手)

生1:写了夔州的秋天、落叶、长江、沙渚、猿鸣、飞鸟这些景物。

生2:还有诗人的登高远眺。从他眼中描绘了一幅“夔州三峡秋景图”。他采用了不同的视角: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让上、下、远、近的秋色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

生3: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事,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师:很好。你们对诗文内容已经很了解。那么,前四句写景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四个意象有什么寓意呢?诗人的意图又是什么呢?有什么深刻的蕴涵呢?

生:(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发挥一下想象,把这幅“三峡秋景图”具体描绘一下,让同学们再深刻地感受一下,体味诗的意象,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学生埋头在纸上快速地写着)

4.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诗质,优秀教师总让生活走入课堂和让课堂进入生活。如我校王锐老师在执教《说木叶》一课时,由缤纷的秋叶着手。课前布置作业——每个同学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片美丽的树叶,课堂中说叶子的故事——用通顺、有文采的一段话谈这片叶子的来历;品——叶子的形状;闻——叶子的气味:听——叶子的声音(联想);尝——叶子的味道;写——叶子的文章。这样的课堂贴近生活,以学生为本,从多方面体验文章,思考人生,情趣盎然而又意境深远。

5.依托课堂活动创设情境

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训练和实践,优秀教师总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逐步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①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创意阅读,避免文本学习的虚浮性和随意性。如我校唐诗锦教师执教《失街亭》,就紧紧抓住“三”来上课,由“三嘱”开始,锁定情节——马谡“三笑”到王平的“三谏”和孔明的“三哭”,进行创意阅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②通过活动进行文本解读和语言运用训练。如我校吕国帧老师执教的《祝福》,先让学生发现祥林嫂的三次外貌不同,述说祥林嫂的遭遇,再分析祥林嫂的性格……这样变空泛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感受作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领会作品所包含的深刻东西。③通过课堂活动来构建课堂,既能使语文课高潮迭起,赋予艺术之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运用中提高,得到全面发展。如我校庞凤英老师在执教《我的空中楼阁》,就是由四个活动把课堂串联起来:第一——感受美;第二——品味美;第三——阅读美;第四——互动欣赏美。这四个活动,设计精巧,承接自然,铺垫巧妙,自始至终,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富有意境张力。

总之,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是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保障,它能激起学生的兴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契合点,更是课堂效率的保证。

教学改革优秀 篇4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精神指引下, 广大卫生职业院校及其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总结交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经验和体会, 推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由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社联合组织了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卫生职业院校的支持, 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积极参与。截止2011年5月30日, 共征集到87所卫生职业院校的480篇论文。经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客观、公正的评审, 共评出128篇获奖论文, 其中一等奖13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38篇、优秀奖52篇。8所院校获得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经主办单位研究决定, 对获奖的个人和院校进行表彰奖励, 并号召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及其教师向获得奖励的院校和教师学习, 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不断探索新路子, 创新新方法, 以解决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推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附件:1.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和优秀组织奖院校名单

附件:2.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投稿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附件1: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和优秀组织奖院校名单

一、获奖论文

1.一等奖 (13篇)

2.二等奖 (25篇)

3.三等奖 (38篇)

4.优秀奖 (52篇)

画风教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5

画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风的声音,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声)

风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那可以画出来吗?今天咱们就一起继续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风,全班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认读新词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位可爱的小朋友,瞧,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三位小朋友插图,并标上姓名,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指名三位学生和他们打招呼

(赵小艺、陈丹、宋涛,你们好,我叫,我想和你们做朋友好吗。

(3)同学们,你们真懂礼貌,这三位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谁愿意带同学们读一读?(指名两名学生教读词语)

请你带同学们读一读吧!(全班齐读词语)

(4)谁能从中任选两个词语,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呢?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画得也很仔细,哪位同学来读读你画的句子呢?

(3)指名说,你找到了谁画风的句子?你能读一读吗?(学生读出赵小艺画风的两处句子)

哪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赵小艺画出了风呢?(飘、转)课件标示出这两个字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两个句子:

生:第一个比第二个多了一个呼呼的?

师:能把呼呼的这个词语去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指名说)

师:是的,去掉呼呼的就不能体会到风的大小了,那你们体会到这个风怎么样?

生:很大

(课件出示赵小艺画风的两处,指名两位学生读,并正音,)

板书:旗子 飘

风车 转

我们通过旗子飘,风车转看出来赵小艺画出了风,同学们,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 了。

这里的句式说话吗?)(课件出示,并指名说)你真厉害,这么快就做好了一首诗,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一位学生读,全班读)

同学们,咱们继续来交流吧,看看另外两位小朋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抓住重点词语:斜斜的(并演示什么才是斜斜的)

继续出示上述句式练习:

同学们,还有一位小朋友陈丹是如何画风的呀?

那么风到底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句式)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同学们你们也会说吗?(课件出示)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同学们,文中的三位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呀?现在四个人一组先讨论讨论,等会请个代表来发言,开始吧!)

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指名三到四位同学说)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爱观察,爱动脑

4、分角色朗读

朗读前教师提示:宋涛的表情,想了想

赵小艺的表情,眨眨眼睛,想了想,笑

等一下在你们的表演中让我们看到这些表情好吗?

5、画风

(1)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画风呢?

(2)指名说

(3)在轻音乐中自由作画

三、小结

篇二:画风教学设计公开课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1、猜谜语

看不见,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忙让路,同学猜猜这是什么?

学生:风!

(2)谁能给“风”组个词?(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师:谁能把这些词语读出来?

指名读(1——2人)

ppt出示古诗:《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引出课题

师: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通过词语读出来,可以通过诗歌写出来,能不能画出来呢? 生:能(不能)

同学们在春节晚会上喜欢看什么表演?老师很喜欢看魔术。

师,他就是——春风!他轻轻一吹,小草就换上绿衣裳。再轻轻一吹,桃花露出了粉嫩的脸颊。又轻轻一吹,柳树梳起了长辫子。他吹呀吹,将大地都吹醒了。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我真想把春天留住啊!可是我却没有办法,同学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如何留住风吗?学生说。有三位小朋友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画风”,(板书:画风)看到这两个字疑问吗?学生说。

4、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5、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①谁画风?

②怎么画风?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浏览读书要求:(ppt出示)

2、识字

读完了之后,我想问问都有谁画风?

师:认识了新朋友,同学们很高兴。

出示两个多音字:杆、转

同学还会读吗?老师领读

3、小组合作,寻找记字方法

小组长们,赶紧组织你的组员,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找到了吗?我们来说一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画风的?谁来说一说? ppt出示“宋涛画风”谁来说一说?

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指名读、范读)

(ppt出示两幅图)这两幅图,你觉得哪一幅是宋涛画的?为什么?(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

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宋涛是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

这就是宋涛画的风,他的风藏在画的哪里呀?(板书:雨丝斜)你们能给画作一句诗吗?别急,咱们就用这个句式作句诗。谁行?指名几个学生。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陈丹是如何画风的? ppt出示:陈丹画风 ppt出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他的风藏在哪里了?

生:弯弯的小树 板书:小树弯

你能用朗读的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 篇三:《画风》优质课教案

大荆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5、画 风

教师:周红波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提问:那你们会画风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引导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风看不见,摸不着,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板书:赵小艺陈丹 宋涛)

2、自由朗读,勾画相关的语句

3、汇报:

⑴ 赵小艺: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

板书:旗子飘

⑵ 陈丹:

板书:小树弯

⑶ 宋涛:

板书:雨丝斜

⑷ 赵小艺:

句子:?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板书:风车转

4、交流、讨论:

⑴ 个别读(分段朗读)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身是怎样画风的。听明白了吗?

7、让学生自己汇报。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俺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

五、作业

浅谈优秀的美术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 创造性教学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渠道也在课堂。如何通过生动的课堂来清晰地展现美术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发掘教材本身的潜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法,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发挥美术教学独特性的作用

成功的美术课,它的内涵是丰富的,且是多元的。一堂美术课除了审美教育外,还应糅合多种教育因素,让美术课的“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中课型与教法的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课型上,之前进美术课堂学生问的第一句话是“老师,今天我们画什么?”师生们在课堂中的主要重点都是“绘画”,而今,新课改提出的新观念是“我们学什么?”开拓了教育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广度和深度:学,既要学技能学技巧又要学理论学审美。它要求多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在课堂知识点中体现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如美术绘画知识,计算机知识,其他文化学科知识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主体位置。我们知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是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可采用“分组讨论”、“尝试探讨”、“合作创作”等方法,教师的“教”是起导向和组织作用的,提高学生的“学”求知欲,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挖掘出学生主动积极的自我个性潜能,成为作用于客体的“参与者”和“发现者”。

二、 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影响学生,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要想使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教师首先就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才会有创造性的教学。例如我在初中二年级上《圆的联想》,本来这是一堂较专业的平面设计课。讲得深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学生学得没兴趣,于是我想利用学生本能的创造力来传授这节知识。首先请学生们看一张由两个半圆表现的图案,让学生从此图开始,作联想练习,并加上竞赛。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氛围活跃了。在学生意尤未尽时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任务:在一个圆上任意切割后再重新组合的图案有哪些?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们立刻显出一种兴奋。在展示作品时,我简直大吃一惊,各小组把“圆的联想”图案贴满了黑板,学生相互欣赏,相互评点着,课堂气氛到了高潮。这时的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成就感。

三、 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

电脑的出现,使美术设计从概念到技巧有了全新的变换,因而,要使美术教学做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教师必须成为教学中的“多面手”,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初中一年级的《海报设计》一课,就可以运用电脑绘画来完成。首先可由学生通过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在网上欣赏大量的海报图片,了解它的魅力。然后,可以通过电脑展示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从中分析在海报设计中的要素及色彩要求,学生可以运用电脑绘图中的功能练习,这也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表现舞台。在学生作业评价环节,教师把学生作品及设计步骤逐一通过微机屏展现,充分体现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硬本领。

教学改革优秀 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改革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述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和谐持中, 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

(1)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至诚不息, 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 发展壮大, 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 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 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 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

(2)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 为民族前赴后继, 拼搏进取, 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还在于它的炎黄子孙的社会责任感, 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

(3) 和谐持中, 以德化人。

和谐持中, 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和谐,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 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 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 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 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 和为贵”、“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边, 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 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 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但是这种思想, 这种教育方式却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表面上是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人类的实践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跨时空拓展, 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 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中, 会通过文化价值观、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 而建构起新的文化关系和模式。当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 喝着可乐, 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 玩着日韩游戏的时候, 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专利的时候, 我们也只能捶胸顿足, 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 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正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 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

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现在许多青年人根本不感兴趣或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模糊, 他们把传统文化认为是文言文、古诗词本身, 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 模仿古代的仪式就是在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以为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传承了传统文化, 殊不知那些东西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四书五经之精华, 青少年作为文化的传承人, 却漠视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价值。

(3)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授现在都是采取将四书五经, 孔孟之道放在语文教材里, 由语文老师上课进行传授的方法, 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 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 上课生硬死板, 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 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 很少有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 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4) 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

由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大肆否定, 导致现代青少年的父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但是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既然父母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不够深入, 那么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发匮乏。加上现在西方文化的侵入, 现在孩子满口的流行歌曲, 网络词汇, 甚至在一些校园里还传唱着“灰色儿歌”。这些现象的泛滥, 都在警示着当代的人们。因此,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如何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

(1) 将传统文化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出来, 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

当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只有在大学里才开设, 然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在小学和中学设立一个专门的科目进行学习, 或借鉴大学里的选修课方式, 在中小学里设立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科目。内容可包括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 老师也可以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闭卷答题, 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 写一些小小的感想, 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等。

(2) 拓展课程资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需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拓展课程资源, 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校园里开展“每天一诗”、“每周一文”的活动或开展一个班级读书会, 让老师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指导课,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

(3) 改革课堂教学, 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 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引导师生互动等等。

(4) 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

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 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 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 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文化之于人, 正如水之于鱼, 一方水养一方鱼, 无文化之国家, 无文化之民族, 无文化之人群, 便如无水之鱼, 无本之木, 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陈凡之在《剑桥导引》中也说道:“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传统, 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形成一点点文化, 我们有幸的是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文化”。今天, 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变动的时代, 回溯源头, 传承命脉, 相互学习, 开拓创新, 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因为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 泽被后世, 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 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任继愈, 冯其庸, 李学勤, 芦荻.传承发展优秀历史文化[N].光明日报, 2007-5-8.

[2]崔德群.现代教育的缺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给养[Z].中国儒学网, 2005-3-31.

[3]龚书铎.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 2007, (7) .

教学改革优秀 篇8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精神指引下, 卫生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总结交流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更好地推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快速科学可持续发展, 由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组织了全国首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征文活动, 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卫生职业院校的支持, 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积极参与。截止2008年10月20日, 共征集到108所卫生职业院校的458篇论文。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社共同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 根据“全国首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论文评选标准”进行认真、客观、公正和公平地评审, 共评出128篇获奖论文, 其中一等奖论文10篇、二等奖论文20篇、三等奖论文30篇、优秀奖论文68篇, 12所院校获得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经主办单位研究决定, 对获奖个人和组织工作卓有成效的院校进行表彰奖励, 并号召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及其教师向获得奖励的院校和教师学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探索解决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推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全国首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征文获奖论文和优秀组织奖名单: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附件:全国首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征文获奖论文和优秀组织奖名单:

一、优秀论文

1.一等奖 (10篇) (按第一作者姓名笔划排序)

2.二等奖 (20篇)

3.三等奖 (30篇)

4.优秀奖 (68篇)

强化初三英语教学培育优秀人才 篇9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英语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 更是一种思想, 同时也是知识库。学会英语, 不论从见闻还是见识上都会超越别人, 它不但能让我们拥有一种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工具, 还能掌握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因此, 为了让学生认识学英语的重要性, 我在开学初专门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学英语的重要性, 讨论学好英语的方法及英语学习习惯怎样养成等。通过这次讨论, 学生精神受到了极大鼓舞, 并制订了学习英语的计划, 做好了一定学好英语的准备。

(2) 初三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到了初三, 只有50%~60%学生能够听懂、敢说英语, 剩下的就像听天书一样。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感觉身上责任之重大。我先让学困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帮他们分析掉队的原因及掉队的严重后果, 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其有方可循, 有矩可导。鼓励学生多找问题, 多与优等生学习, 同时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给差生辅导也是我的必备课、家常菜。

二、探索解决之道

针对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 找不足, 查缺漏。我主要从语音、语法、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上下手。在教学单词的时候, 将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贯穿其中。在教新词时, 及时讲解有关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辨音, 总结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将新旧知识联系结合在一起, 形成语音类单词串, 把没有把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例如下面这些单词:blow、blew、blown、draw、drew、drawn, lie、lay、lain、lying (躺下, 位于) , lie、lied、lied、lying (撒谎) , lay、laid、laid、laying (下蛋) ;同义词speak、say、talk、tell (四说) 和 (花费) spend、take、cost、buy、pay等也进行区分。对于日常交际用语, 努力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情境, 融入“四会”教学中, 通过听、说、读、写等手段强化口语训练。

(2) 着眼课本, 狠抓基础。初三英语教学应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这一阶段主要按大纲要求, 立足课本, 紧跟课本的编排顺序, 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话题都要细致地学习, 力求基础知识掌握详细全面。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不丢掉任何一个学生, 尤其是“差生”更不能冷落, 避免“头重脚轻, 只求高分现象”。

(3) 强化训练, 综合提高。通过查漏补缺阶段后,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学生此时应加强专题练习, 以便于进一步巩固一些重点知识。与此同河北唐山●李彩霞

时, 强化易错点也是这一阶段不可忽视的一点。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的模拟练习题进行练习, 然后进行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或试卷之前应该认真批阅试题, 查看、分析学生的易错点, 做好所有学生的错题记录, 以便在课堂上讲评时具有针对性, 帮助每一位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 使学生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讲评时更不能就题论题, 应该对一些易错、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解, 讲清原理, 并帮学生归纳方法, 总结规律, 让其对典型试题进行引申、推广, 达到举一反三。

(4)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摆脱消极懈怠。一直以来, 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学习, 积极性也会提升。试想学生如果能听懂老师和同学的英语, 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简单的思想, 能读懂简易读物, 他们会拒绝学英语并感到英语索然无味吗?答案不解而知。因此, 每堂课我都抽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练习, 费时不多但收获颇丰。另外, 我还搜集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 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展示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兴趣。同时我让学生坚持“每日一读”,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作为一名教师除从教学方法上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外, 还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与学生处好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要时刻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对差生应更多一些关爱, 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多鼓励少批评, 对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都要表示认可, 不能急于求成;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帮其树立自信心, 保持学习热情。

(5) 明确学习目标, 找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每一个教师的必备课, 好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开学初, 我利用课上时间亲自带领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会他们课上怎样认真听讲、课后怎样复习的方法, 并让其养成习惯。对于听、说、读、写, 我也一一传授其学习技巧。英语学习也不可盲目, 要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我要求学生制订短期、长期计划, 周周月月都要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作为教师, 要不厌其烦, 不怕辛苦, 坚持督促检查学生计划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总结。通过以上方法, 学生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方法灵活多样, 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以上, 是我在初三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作为一名现代英语教师, 前进的路还很长, 自身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但我相信, 不久的将来, 教师的教不会再累, 学生的学也会更轻松。这样, 就能慢慢提高学生能力, 将学生逐步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教学改革优秀 篇10

一、传统会计教学的弊端

(1)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 教学理念显得陈旧。对学生而言, 动手能力强是会计专业竞争的主要优势, 也是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立身之本。但是, 在会计教育的教育思想中, 重视理论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主导, 都明显地体现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例如, 教学内容上, 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 会计理论知识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尽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片面性理解。

(2) 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比较滞后。为了满足学生会计实验、实习的需要, 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 但是, 由于实验经费短缺, 就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情况来看, 比较滞后, 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因此学生实习教学环境差, 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 效果不理想。

(3)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看, 会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较多的实践经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 很难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 因此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 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案例。

(4) 手工与电算化脱节。虽然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 以期两部分相互补充, 但在教学中, 会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基本上各自为政, 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数据、教材等资源不能共享, 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 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 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完全被割裂。

(5) 实验实训教材不完善。实训教材的质量, 也是制约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 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教材, 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大多数内容跟不上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 通常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 针对性不强, 业务类型单一、模式化, 无法反映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 缺乏实用性。

二、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1) 必须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倾注自己的热情,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教师要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单纯的灌输式转化为启发式,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 为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应随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不断革新。教材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 会计理论与教学方法也会随之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了解会计的最新动态, 将这些新知识新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因此, 教师要灵活地根据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新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去, 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3) 运用启发式教学。上课提问是启发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带动学生去思考, 回忆, 去创新, 促使学生的思维紧随老师的讲解步伐, 从而更好地与老师沟通。比如, 在讲投资的概念时, 首先让学生对当前的投资热点发表意见。国家的教育投资、电力、燃气投资等投资的主体不同, 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后, 接着又提出问题:从理财角度讲, 你如果有了钱, 怎样办?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存入银行, 买股票、债券、基金、保险, 买房等。这样,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通过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导入本节课所授内容, 深化了学生对投资的认识。

(4) 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强化案例教学。主要做到两点, 第一, 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和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 在案例教学中,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 通过思考, 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提高了他们对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同时,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展开社会调查活动, 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授课时通常要前后贯穿, 并涉及众多证、账、表, 用口述、板书很难表达清楚。因此, 在会计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 教学主要定位于财务软件运用, 所以形式上采取以多媒体演示或上机实训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地化解这些难点, 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使其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指出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哪些证, 从会计证到会计员、助理会计、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总会计师、会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 相当于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

总之, 在会计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观念,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不断丰富会计学课程内容,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 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样, 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培养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塑造学生优秀品格 篇11

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特征

初中阶段学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健全,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活动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概括起来,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他们一方面渴望学校、家庭从各方面减少对他们的干预和管理以体现他们的成熟和独立,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二是自尊心强但抗打击能力弱,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被认可,对他们的怀疑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但一旦遭遇失败,则会产生非常大的心理波动,情绪化的倾向非常明显。三是既有很高的可塑性,也有很大的易变性,他们向往像大人一样生活,但又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容易受外界不良观念、不良风气的影响,但如果能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优秀品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体育塑造初中生健康心理和优秀品格的主要任务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决定》提出的体育教育“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双重目标也进行了明确,并提出,要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特别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心理调适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团结协作意识;二是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学生遵守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加强意志品格品德教育,锻造学生的诚实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格;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有不畏艰险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蓬勃朝气,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应当贯穿在整个初中阶段体育教育过程中,从而与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三、初中体育教学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优秀品格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优秀品格,应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教育活动进行融会渗透,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

首先,体育教师作好榜样。体育教师的教学场地和教学方式与其他科目教师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在着装和行为举止上的要求也相对宽泛,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可以不注意自身的形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别做到“两文明”:一要穿着文明,特别是室外活动时不能穿背心或过于暴露的服装;二要举止文明,在任何场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始终规范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动作示范时,更应一丝不苟、严格规范。通过这些,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其次,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明确并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是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的关键。在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学常规,明确要求,“打好预防针”,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对教学常规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折不扣落实好教学常规,对学生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批评教育,对模范遵守教学常规的学生要予以鼓励和表扬,通过这些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让学习意识到纪律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增强遵守纪律的意识。

再次,突出强化耐力训练。耐力项目训练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体育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有意识地适当增加耐力训练项目,以此锤炼学生的顽强意志,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在中长跑等一些耐力活动中,学生很容易遭遇生理“极限”的现象,此时的动作、言语上的鼓励以及相互竞争的氛围可激励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身体潜能并最终完成项目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突破了生理上的极限,也实现了心理承受水平上的提升,在以后人生中面对挫折困难的时候,他们就能够从容面对,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最后,充分开展集体活动。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集体荣誉感、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等方面相对有所欠缺。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增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氛围,获得成长。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分组竞赛,鼓励技能技巧掌握得好的学生帮助掌握得不够好的学生,让他们共同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友爱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体育教学活动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优秀品格的重要平台,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品格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目的,为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成长积累宝贵财富。◆(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

教学改革优秀 篇12

一、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到中职语文阅读中的必要性

在教育发展中,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主要目的。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院校必须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中职的语文阅读教育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经过长时间在社会中的发展, 逐渐形成的适合企业滋生不断进行发展的体系。由于就业问题的制约,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中, 在职业意识、状况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所以必须要在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中, 融入企业的优秀文化。由于语文教学的特点比较适合企业优秀文化的学习, 所以将企业的优秀文化融入到了语文的阅读中, 使毕业生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及时的将企业文化进行掌握, 也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途径。

二、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到中职语文阅读中的构架

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 在教材进展中融入企业的优秀文化十分的重要, 在进行融入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加强对教材职业性的重视

在语文阅读中融入优秀企业的文化, 必须在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的过程中, 保证职业教育的特点。一般情况下, 普通院校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 在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深化, 合理妥善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语文阅读中。例如, 可以在进行语文阅读资料的选择时, 将优秀的企业概况加入到学生进行的语文阅读中, 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巧妙地将企业的优良文化传述给学生, 提升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对人才最基本的需求。所以, 在进行企业优秀文化融入到语文阅读中的时候, 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时候, 给予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解决。例如, 可以在语文的阅读中将企业中简单的问题布置在语文的阅读中, 要求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开动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达到企业优秀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目的。

3.加强对教材模块、综合化的构建

中职学生在工作的时候, 经常会对工作的一些综合性、深度高的问题感到困难, 专业技能的培训就是让学生综合地对企业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进行训练和运用, 所以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口语等各项的专业技巧进行掌握, 为学生的专业融入一些比较专业化的教育内容。例如, 在讲述的时候可以将人文社会的基础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给学生进行逐一地讲述, 将专业的知识划分为中职语文阅读中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对专业技巧及模块的分类, 让学生更简单的进行知识的掌握, 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逐渐提升中职教育的就业率。

4.注重阅读体验,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上一篇:闽西北地区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