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系统

2024-10-20

图书馆系统(共12篇)

图书馆系统 篇1

校园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信息平台, 图书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将图书管理系统与校园卡系统对接, 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方便师生。[1]为了加快校园信息化步伐, 实现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在完成售饭系统、转账系统、网络缴费与校园卡集成的基础上, 进行图书馆业务系统对接。目前, 已实现从智能门禁到图书借阅、电子阅览、自助复印等业务的管理。

1 基于校园卡的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实现

我校图书馆采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与校园卡系统对接, 实现了校园卡在图书馆办理借、还书、超期罚款等图书馆相关功能。汇文系统中存储的是读书条码, 校园卡识别的是学工号, 将汇文管理系统中借书证条码和校园卡学工号进行对应, 即可实现用校园卡办理图书馆业务。实际采用校园卡和借书证并存的过渡方式, 逐步淘汰借书证, 最终实现校园卡在图书馆业务中的应用。

1.1 数据库对接

校园卡数据库提供学生信息, 按照图书馆的数据需求, 开放视图, 汇文系统来读取同步数据。图书馆数据库将读书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对应, 实现信息共享。

对接系统采用C/S架构, 通过加入第三方服务器, 各业务终端运行第三方接入客户端, 安装校园卡读卡器, 用读取校园卡信息。将校园卡学工号直接和图书馆数据库中读书信息进行对应, 实现图书借阅流通、扣款等业务。

1.2 IC卡使用

校园卡常用的是非接触式IC卡, 又称射频卡, IC卡是可读写的多功能卡, 而且容量大、灵敏度高、安全性能好, 我校目前采用的是Mifare1卡。

在校园卡系统中, 校园卡有校内金融服务和身份认证两大功能。在图书馆中使用校园卡身份认证标准, 图书馆无需制卡。

2 图书馆业务系统对接构成

2.1 图书借阅系统

我校图书管理系统, 在校园卡系统第三方应用程序接口API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程序接口API主要包括:操作员签到/签退、修改密码、统计、查询、挂失/解挂、转账、对账等。为实现汇文系统与校园卡系统的对接, 两家公司密切合作, 成功开发了系统接口程序, 并解决了系统间数据交换及安全问题。实现了使用校园卡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超期罚款、丢书赔偿等功能。[2]

2.2 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智能门禁系统是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需要完成身份认证、参数设置、信息管理等功能。通过代理服务器第三方接入一卡通网络, 实现门禁系统可以同步一卡通数据库的信息, 完成对门禁系统的有效控制。通过门禁控制, 可以快捷的记录读者数量和工作人员考勤, 便于管理。

2.3 电子阅览系统

电子阅览在原有网络基础上, 用校园卡上机管理系统。在代理服务器上安装运行上机管理端软件、出入验证端软件, 在终端机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 实现在代理服务器上进行身份认证、刷卡上下机、扣费等功能, 完全满足电子阅览室的高效、自助管理。

2.4 自助复印业务

自助复印系统可实现持校园卡自助复印, 方便快捷。传统复印业务通常是专人管理, 收取现金。造成人员使用效率低和资金违规等问题。通过将复印机设置为读卡器控制模式, 受控于EPOS。在POS机中设置费率, 并给EPOS授权, 接入校园卡系统中。将复印机与EPOS用专用接口线连接起来, 实现自助复印机接入校园卡系统, 学生可以用校园卡直接刷卡进行复印、扣费。

3 关键技术

3.1 安全问题

基于校园卡的业务有身份认证和资金支付两种功能, 所以图书馆业务系统与校园卡对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确保校园卡使用的安全。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在网络的构架上采用两个独立的网络, 增加前置机或代理服务器, 以满足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之间的数据安全交换, 为图书馆业务系统成功对接提供安全保障。

3.2 数据交换接口

数据交换是实现系统对接的关键技术, 为了满足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需建立两者之间关联和交换机制。为此, 我们将学生、教师的学工号作为唯一身份识别标识, 在图书馆读者库和校园卡数据库中将该字段进行唯一对应。师生信息来源于校园卡系统, 规范图书馆系统中的用户身份有效性认证, 图书馆各子系统通过前置机或者代理服务器读取校园卡系统数据。数据交换的实施, 避免了不同系统用户信息的重复录入、提高了办事效率, 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4 校园卡在图书馆业务中的优点

4.1 高效方便的服务师生

优良的服务是现代化读书馆永恒的精神。与校园卡系统对接, 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更好的服务于师生。简化管理、减少多卡、多证的麻烦, 提高了自助服务能力。例如:原来办卡要经历多个部门、耗时长。业务整合后, 只需在校园卡中心办理就可以完成相关业务。校园卡的挂失可以在校内任一台圈存机或者校园网上完成, 并在校园卡系统中生效。

4.2 严格规范财务管理

对接后的图书馆业务系统, 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降低了管理成本。不仅避免了原有图书馆中的收支现金, 减少了漏洞, 从根本上规范了财务管理;而且, 图书馆的账务全部并归到学校财务, 便于统计分析, 为财务预决算提供重要依据。[3]

5 图书馆业务系统对接后存在的问题

校园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将图书馆系统与校园卡系统对接, 解决了一些问题。然而, 对接系统还存在数据同步不及时、网络不稳定、设备故障多及部门协调力度差等问题。

5.1 设备或网络故障和数据同步问题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一部分, 必须与校园卡系统数据保持实时共享、实时更新。[4]实际中, 校园卡服务器设备或网络故障、系统设置的数据更新频率不一致直接导致在校园卡系统中开户、销户、挂失等业务发生后, 图书馆系统中不能及时生效, 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影响图书馆业务的正常运行。

5.2 多部门协作问题

图书馆业务的集成, 涉及到图书馆和校园卡管理、校园网管理、财务管理等问题, 需要校内各部门协同。另外, 还需要开发商之间的配合, 开放数据接口, 以达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统一认证。

6 结语

校园卡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管理向现代化水平迈进了质的一步。对接过程不仅涉及到系统整合的技术问题, 还涉及到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等问题。为了适应新变化, 我们要改变观念, 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让系统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恩涛.校园卡与图书馆应用系统集成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

[2]李康, 一卡通技术在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0) .

图书馆系统 篇2

第二章数据库理论基础 ………………………………………………………… 7

§2.1 数据库系统设计及范式分析 …………………………………………… 7

§2.2 SQL语言介绍………………………………………………………………… 11

2.2.1 SQL基础………………………………………………………………… 11

2.2.2 SQL语句………………………………………………………………… 12

第三章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16

§3.1 Delphi6.0 VCL组件的体系结构……………………………………… 16

§3.2 数据库组件介绍…………………………………………………………… 17

§3.3 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 18

§3.4 MS SQL Server简述……………………………………………………22

第四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 24

§4.1 应用需求分析 …………………………………………………………… 24

§4.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29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29

第五章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37

§5.1 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 37

§5.2 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 37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38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39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39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40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41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42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43

5.6.4借阅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的实现……………………………………… 47

§5.7工作人员-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49

5.7.1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50

5.7.2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53

§5.8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54

5.8.1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55

5.8.2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管理功能的实现…………………… 58

5.8.3图书馆管理员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60

5.8.4图书馆管理员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62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62

5.8.6图书馆身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64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65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67

§5.9系统信息显示的实现………………………………………………… 68

第六章 结束语 ……………………………………………………………… 69

致谢 ………………………………………………………………………………70

参考书目 …………………………………………………………………………… 70

第一章绪论

§1.1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为: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软件邻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产生于60年代,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并且,近年来,随着World Wide 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

1.1.1数据库

如图1.1显示了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件。数据库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DBMS则由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

1.1.1.1 用户数据

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现在把关系看作数据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的实体的记录。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它关系更结构化一些。第二章描述了一个用以产生良好结构关系的过程,称作规范化。

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R1(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电话)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因此数据用两个关系表示更好。现在如果某图书借阅者改变了它的联系电话,只有关系(表)user的对应行需要改变。当然,要想产生一个,显示图书名称及其借阅者联系电话的报表,就需要将这两个表的行结合起来。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1.1.1.2元数据

数据库是自描述的,这就意味着它自身包含了它的结构的描述,这种结构的描述称作元数据。因为DBMS产品是用来存储和操纵表的,所以大多数产品把元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有时称作系统表。这些系统表存储了数据库中表的情况,指出每一个表中有多少列,那一列是主关键字,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的描述,它也存储索引、关键字、规则和数据库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表中存储元数据不仅对DBMS是有效的,对用户也是方便的,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与查询用户数据同样的查询工具来查询元数据。本文第二章所介绍的SQL语言可以同时用于元数据和用户数据。

1.1.1.3索引

第三种类型的数据改进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访问性,这种数据经常称作开销数据,尽管有时也采用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构,如链表,但它主要还是索引。索引可以用来排序和快速访问数据。下面以本人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book表为例来说明。

假定数据在磁盘上是按’图书编号’的递增顺序排列的,用户想打印一个按’图书名称’排序的图书数据报表。为此,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源表中提取出来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则这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或者,可以在‘图书名称’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的条目按照‘图书名称’排序,这样,该索引的条目可以读出来,并用来按顺序访问book数据。

索引用于快速访问数据。例如,一个用户只想访问book表中‘图书类别’值为‘01’的那些学生。如果没有索引,则必须搜索整个源表;但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条目,并使用它来挑选所有合适的行。

索引对排序和查找是有帮助的,但要付出代价。book表中的行每次改变时,索引也必须改变,这意味着索引并非随意的,应该在真正需要时保存。

1.1.1.4应用元数据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四种数据是应用元数据,它用来存储用户窗体、报表、查询和其他形式的查询组件。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应用组件,支持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组件的结构作为应用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然而,大多数现代的DBMS产品存储这种数据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都不直接访问应用元数据,想反,他们通过DBMS中的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

MS SQL Server2000中就支持窗体、存储过程等应用元数据。

1.1.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MS SQL Server2000就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和层次、网状模型的最大判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关系模型是数学化模型。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1.1所示,DBMS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设计工具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和DBMS引擎。

设计子系统有一个方便数据库及其应用创建的工具集。它典型地包含产生表、窗体、查询和报表的工具。DBMS产品还提供编程语言和对编程语言的接口。

运行子系统处理用设计子系统开发的应用组件。它所包含的运行处理器用来处理窗体和数据库的数据交互,以及回答查询和打印报表等。

DBMS引擎从其他两个组件接受请求,并把它们翻译成对操作系统的命令,以便读写物理介质上的数据。DBMS引擎还涉及事务管

理、锁、备份和恢复。

1.1.3创建数据库

1.1.3.1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模式定义了数据库的结构、表、关系、域和业务规则。数据库模式是一种设计,数据库和应用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域是一列可能拥有的值的集合。必须为每一个表的每一列确定域。除了数据的物理格式外,还需要确定是否有些域对表来说是唯一的。

数据库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是业务规则,它是对需要反映在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活动的约束。业务规则是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他们指定了无论什么数据变化到达DBMS引擎,允许的数据值必须满足的约束。不管无效的数据变化请求是来自窗体的用户、查询/修改请求还是应用程序,DBMS都应该拒绝。

遗憾的是,不同的DBMS产品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业务规则。在某些情况下,DBMS产品不具备实施必要业务规则的能力,必须以代码形式把它们编入应用程序。

1.1.3.2创建表

1.1.3.3定义联系

1.1.4应用组件

高校图书馆盘存系统的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盘存系统;研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盘系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实施财产清查的主要手段,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图书馆馆藏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将存盘系统应用于高校图书管理中的优势进行了阐述,进而对高校图书馆的存盘系统进行具体分析。

一、图书馆馆藏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个高校以合并的形式丰富自身的教育资源并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仍不完善,高校在合并的过程中出现了校区分布不均、生源配置不合理等较为棘手的问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进展困难作为高校合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阻碍着我国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具有不同的馆藏系统,其对书籍的著录标准和著录水平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不仅加大了高校合并后学生对书籍的查找难度,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各高校图书馆自建馆以来所积累的馆藏数据的录入错误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未得到良好解决,大幅度地加大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数据录入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难度。下文就检索馆藏、馆藏数量和图书数据等方面,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检索馆藏数量不符合实际

检索馆藏数量与实际的馆藏数量不符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书籍在入馆以后,相关管理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定期清查,因此图书馆的检索馆藏与实际馆藏在数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长期以来管理人员并未对相关书籍进行管理分类,导致相关书籍的数据虽然仍保留在图书检索系统中,但读者却无法在实际的图书馆藏中找到所需要的书籍,这不仅对读者的阅读造成了较大的不便,同时也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较大挑战。另一方面,检索馆藏数量与实际馆藏数量不符导致财务部门在进行高校图书资产清查时,无法正确把握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这在加大了相关图书补充工作难度的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建设方向造成了较大的误导。

2.馆藏地点与实际不符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已开始设立分馆,而包括各个分馆在内的各高校图书馆又包括了诸多图书管理和流通部门。较差部门的协调性增加了图书馆乱库情况的发生几率,导致读者并不能根据检索系统中所显示的书籍信息准确找到所需要的书籍。

3.缺乏全面的馆藏数据

作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缺乏全面的馆藏数据不仅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加大了读者查找书籍的难度。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检索系统中的馆藏数据与实际馆藏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导致图书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严重下降。同时,全面的馆藏数据的缺乏也导致了图书重复订购情况的发生,对高校图书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二、图书馆盘存系统的优越性

所谓盘存系统,是指企业或事业单位对其所拥有的现金和实物进行实地盘点,并通过对其银行存款和交易项目进行核对,从而确定企事业单位财产实存数的一种会计管理方法。

1.动态性与开放性

在传统的存盘系统中,数据一直是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如超市的存盘系统要求在不存在商品买入的情况下,其商品售出的数据也始终保持着关闭状态;而对于企业的财务盘存系统而言,在资金未流入的情况下,也不存在资金流出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该类盘存系统的核查对象为相关产品的总数据或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总的收支情况;其次,超市或财务盘存系统的操作时间较短,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天,而系统在进行盘存结束后则会将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关闭。

与传统的盘存系统不同,图书馆盘存系统不仅要求相关程序对图书数量进行清点,同时又要求对不完整书籍的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基于图书管理背景下的盘存系统所涉及到的是图书馆中的每一册书籍,图书盘存系统需要实时记录图书的借出、归还以及书籍的填充和数据修改情况,针对同一书籍在不同时间所处的状态或不同书籍在同一时间的归类、整理工作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阅读条件,同时也使得图书的管理和入库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2.多功能性

由于图书馆盘存系统不仅要对书籍的数量进行清点,同时也需要对书籍的书目数据进行检查、修改和更新,因此盘存系统又具有多功能性。将盘存系统应用于图书馆的书籍检索和管理系统中,一方面提高了图书检索的准确性和查正性;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应用盘存系统对每一册书籍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查与核对,并修改与实际馆藏情况不符的书目数据,进而完成系统数据的修改和重建。

3.可间断性

传统的数据盘存系统在执行程序时通常是不可间断的,只有在相关数据的盘存工作结束后,才能开展相关的基础工作。相较于传统的数据盘存系统,在操作图书馆盘存系统时,与图书管理和检索相关的工作仍能继续进行,受盘存系统实时性的影响,即便发生了突发事件(停电、设备检修)导致了盘存系统的暂停使用,也不会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图书盘存系统以其可间断的性质为我国高校图书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稳定而准确的数据来源,加快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三、盘存系统简述

1.盘存系统模块分类

为了更好地将盘存系统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需要对基于图书管理背景下的盘存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图书馆盘存系统根据模块功能可以划分为盘存设置、运行盘存、盘存审核以及工作量总计和盘存历史等五个方面。

2.系统模块的具体分析

(1)盘存设置。盘存设置是指对每次选定书库的相关参数进行具体设置,从而为盘存系统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①盘存时间与相关参数关系。盘存时间即对图书进行盘存的起始时间,在对盘存时间进行选定后,系统则开始自动分析应有资产数M、实际资产数N、盘存损耗数A以及书籍借阅量B等相关的书库数据,其具体关系可以表示为M=N+A+B。由于M表示的是盘存系统统计后该书库应有的相关数据,而N则是实际馆藏数据,因此,在进行系统操作前,实际资产数N=0,所以在进行书库的盘存工作之前,A(盘存损耗)=M(应有数据)-B(书籍借阅量)。同时,因为盘存时间所记录的是每次盘存工作的起始时间,因此为了方便以后的书籍查询工作,在对其设定后,其会作为独立的数据存储到系统的历史数据中,并随时准备工系统调用。②盘存负责人与操作人员。所谓盘存负责人是指对相应的盘存工作进行管理的人员。盘存负责人可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关的书库进行具体盘存,并对工作人员的盘存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书库盘存的工作效率。盘存操作人员即盘存系统的实施人员。首先,实施盘存操作系统首先要具备盘存系统操作人员的资格,才能对图书的管理工作和检索工作进行定期盘存检查。其次,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固定性,不同书库盘存系统的操作人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操作人员选择时,应该以盘存系统的实时操作能力作为考核标准,从而实现盘存系统管理图书的高效性。

(2)运行盘存。运行盘存系统是指在完成书库中所有数据参数的设置的基础上,以条码扫描的方式对相应书库中的书籍进行清点的过程。盘存系统的具体运行原理为:首先,在未购进新书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应有资产数据M始终保持不变,每当利用条码扫描仪扫描一册书籍后,实际资产数则增加一条书籍记录,盘存耗损则减少一条记录,具体表现为M=(N+1)+(A-1)+B;其次,由于盘存系统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当由读者返还书籍时(假定数量为1),已借阅书籍则减少一条盘存记录,而当图书馆向外借出书籍时,若书籍已进行条码扫描,则实际资产数N应该减少一条记录,已借阅书籍应增加一项纪录,表示为M=(N-1)+(A+1)+B,若该书籍未进行条码扫描,实际资产数则不便,已借阅书籍应增加一项纪录,盘存耗损应减少一项纪录,即M=N+(A+1)+(B-1)。由此可知,运行盘存的过程可以良好地体现出盘存系统的实时性,从而维持应有资产数与实际资产数、借阅书籍数和盘存耗损之间的平衡。

(3)盘存审核。盘存审核主要是对运行过程中盘存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实,从而确保盘存数据的准确性并提高盘存系统运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其具体的审核方法为在系统中设置盘存审核项目,并等到盘存扫描工作结束后,使系统进入审核状态,通过相关人员对信息的进一步确认和审核,进而将相关书库的所有数据进行存档。

(4)工作量总计。工作量统计作为高校图书馆盘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确盘存系统各个操作人员的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系统操作人员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对系统的工作量进行统计便于管理人员查看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状况,方便了图书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盘存地点、时间以及盘存数量的相关统计,可以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提供可靠地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推动图书馆建设工作进程。

(5)盘存历史。盘存历史即系统中对已经进行盘存书籍的具体操作记录。有效记录和保存书库数据的,可以使相关图书管理人员详细了解图书馆中书籍的各项信息具备,有效地实现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

本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盘存系统的动态性与开放性、多功能性和可间断性等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的盘存系统进行了具体研究。可见,未来加强盘存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俊杰.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与共享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谷强.高校图书馆修缮改造工程项目方案决策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3]张红燕.高校图书馆新书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4]王文君,杨国福,梁震戈.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6,4(12):77-78.

图书馆系统 篇4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下, 一个城市区域内的各图书馆只是作为-个独立运作的实体, 对区域内的各图书馆拥有的书目资源和数字化文献资源信息无法做到共享, 达不到协调区域资源为全区域服务的目的, 各自独立发展的结果将使各图书馆成为信息的一座孤岛。在这种形式下Interlib作为全新的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的载体形式应运而生, 打破了图书馆单位所有、条块分割的局面, 将区域内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从而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图书馆之间互相合作的目的。同时Interlib的诞生也使的图书馆打破了相对孤立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集群化管理。

1 Inte rlib与ILAS II的比较分析

Interlib和ILASII可以说是分别在两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 同时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对这两种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有较深入的了解, 所以希望通过在对这两种自动化系统的比较中能够体现出Interlib与传统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相比较而言所体现出的特色和优势。

1.1 Interlib与ILASII技术层面的比较分析 (见表1)

从以上对两种自动化系统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Interlib有几个比较明显的优于ILASII的先天技术优势, 一是Interlib使用百分之百的纯JAVA语言开发, 由于使用JAVA语言开发使得Interlib在系统完整性和完全的跨平台可用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同时JAVA语言也是目前最流行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专业高级开发语言。其次是在系统架构上, Interlib采用流行的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端的架构模式, 这种瘦客户端模式使得系统无论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在系统维护中都体现出明显的优于C/S架构模式的简单易用的特点。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Interlib采用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商业级数据库Oracle, 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中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相比较而言ILASII的一个比较大的硬伤也就是采用了非商业的文本格式数据库, 这也使得ILASII在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同Interlib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1.2 Interlib与ILASII功能上的比较

根据笔者本人在实践应用中的感觉Interlib继承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采编分功能模块和工作流程, 对熟悉使用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ILASII系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对Interlib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也能很快熟悉和应用。针对国内图书馆的一般性工作流程和习惯, Interlib在功能上基本能做到适用于绝大多数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Interlib在与ILASII在功能上比较又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a.Interlib具有采访征订目录的批查重功能, 这个功能在ILASII里是没有的。在采访人员把待征订的书目数据存储到Interlib书目库时, 系统会自动实现批查重, 这省去了人工查重的麻烦对采访征订人员的工作无疑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b由于Interlib是基于JAVA完全跨平台语言开发所以完全支持Unicode, 因此Interlib任意版本都可以完全的实现小语种编目。而I-LASII系统分为Unicode版和GBK版, 只有Unicode版本的ILASII才支持小语种编目, GBK版ILASII是不能够支持小语种编目的。c Interlib在功能上最大的区别于ILASII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全区域多馆通借通还图书和多馆联合采访编目数据, 这个功能也是Interlib集群化管理图书馆的核心。而ILASII由于设计之初并没有集群化多馆联合的办馆理念所以不支持通借通的功能, 虽然也有一些图书馆利用ILASII的馆际调拨功能和建立VPN大局域网的方式在I-LASII上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图书通借通还的功能, 但是由于ILASII设计上的缺陷对图书资源的所属馆和所在馆没有很好的限定造成在图书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流通之后往往是最后不能确定文献的所属馆。Interlib系统不但本身提供通借通还功能还把图书资源财产帐做到细致划分, 在数据库中增加了所属馆字段和所在馆字段是图书文献在各分馆之间流通过程中也能够容易的看到图书资源是属于哪个馆的。其次ILASII也可以实现联合采访编目数据, 但需要另外购买ILASII的联合编目模块程序而Interlib是直接整合在系统内不需要再另外购买程序了。Interlib与ILASII在功能上比较除了以上的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检索图书资源时拥有多条件组合检索并能够达到毫秒级的检索速度, 这与Interlib采用商业级数据库Oracle是有很大关系的。还有Interlib系统可以对图书封面做扫描处理并挂借到数据库中等这些新颖的功能无疑都使Interlib在功能上更加完善和健全。

2 Inte rlib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由于受其实现方式的限制, 从而要求每个图书馆配备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熟悉图书馆业务的系统技术人员, 这对一般的中小型图书馆几乎是办不到的事。InterLib采用了大集中的方式, 各成员馆无需高档的服务器、无需安装专用系统软件、无需专业的计算机业务人员, 直接通过Internet联入中心使用系统。这样就为各种类型中小图书馆上马自动化系统解决了重大的专业人力资源问题, 从根本上保证了区域内图书馆群自动化系统的使用, 适应并满足社会和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 可以较好地激活图书馆原有资源存量, 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群体优势。图书馆集群管理是现代图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范翠玲.ILASⅡ网络版编目子系统优点综述——ILASⅡ网络版编目子系统应用研究之一[J].现代情报, 2004 (5) .

[2]赵旭, 李百川.国产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03 (2) .

纸质图书馆管理系统 篇5

纸质图书馆管理系统V3.0经过严格的软、硬件测试和大规模应用测试过程,是一款功能性强、易用性好、兼容性强、稳定性高于一身的图书管理软件。科迅纸质图书馆管理系统V3.0是专门针对各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而研发的,适用于各中小学、高中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型图书馆,支持图书馆藏量50万册以上。

使用纸质图书馆管理系统V3.0这个系统的用户不需要购买服务器、不需要系统维护、不用需要担心数据安全,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安装本系统后,就能实现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归还,报表统计馆藏查询等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纸质图书馆管理系统V3.0有以下特点:

1、专业与适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系统既遵照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将标准进行精简和固化到系统模块,使图书管理员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即可迅速适应和使用,后期图书室的扩建都显得简单易行。

2、安全性及可扩展性强:系统核心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前端开发工具Visual C++开发,所有软件部件全部为本地代码,不采用任何其他外部构件,从而保证了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提供手动及自动定时数据备份功能。系统支持条码、IC卡、ID卡,也可与学校一卡通无缝兼容。

3、图书编目、上架效率高:提供近100万条编目数据支持,支持Z39.50协议,可从国家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免费下载图书信息,编目速度高,从而极大地减轻编目工作量。

4、强大的报表统计和打印功能:系统提供了多个图书馆管理常用报表,亦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报表,方便随时查看和打印图书基本信息及流通。

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推荐系统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推荐系统协同过滤用户角色隐性化偏好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72-02

1引言

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海量的数字化馆藏资源让用户难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资源,也未能提供用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应用推荐系统,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最终构造出系统原型,并生成了一定的推荐效果。

2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推荐系统的环境较特殊,系统用户构成稳定且能以专业学科等属性天然划分不同用户群,用户群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群内用户之间存在较多的相似性。数字化馆藏资源能以中图法和学科专业进行划分且能与用户进行关联。系统信息服务提供的对象以文本为主,从推荐技术实现上更有效可行。

从Taylor的四阶段信息需求模型。可知,用户存在着较难以清晰表达的隐性化信息需求,用户需要引导以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但另一方面,用户的隐性化信息需求可表达为用户在系统中的点击、浏览、收藏和查询等行为,以及相似用户已表达但当前用户未察觉的需求。

结合用户评分所表达的显性化偏好,采取偏好混合提取方式。并设用户的显式偏好为较高权重,可生成用户偏好描述文件。在用户推荐系统中,这一描述文件由偏好模型转化。偏好模型。是描述数字图书馆中所有用户综合在一个周斯内的信息需求的模型,它包括用户的持久偏好、即时偏好和可能偏好。持久偏好是基于用户的学历、学科专业、年龄和性别等基本信息而产生。即时偏好基于用户的浏览行为和查询记录等隐性化偏好,依据系统的偏好规则而产生。可能偏好是用户未能表达的偏好,但在相似用户中存在的偏好。

把用户的偏好模型,以一个引导机制来实现用户偏好的表达,并建立集成检索和个性化导航等多种服务方式于一体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其基本框架如图1。

3系统设计

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环境可知,用户能较好的协作,适宜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产生推荐。为克服传统CF算法中的稀疏评分数据问题。结合系统用户和资源的特点,把对应1~4的分值与用户的点击、浏览、收藏以及查询行为关联起来,建立修正的I-U评分矩阵。

以用户之间存在的明确而稳定的学科专业属性进行用户群划分,产生用户角色。相同用户角色下,用户的评分倾向相似,用户之间具有良好的关联和相似的偏好特征。以这一思想,定义约束权重系数K以修正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计算用户相似度sim。相同角色时,K为1;不同角色时,取用户之间评分项的交集比例作为K的值。以KRia代替Ria确定用户的相似性,具体计算如(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然后设定一个阈值,当,则为最邻近用户。把大于的相似度排序,以Top-N排序产生用户的最邻近用户群。然后采用平均加权法来计算预测评分并产生推荐结果。

把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设计成系统的推荐流程并引用并修改电子商务中的Taste推荐引擎,以高效实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和流程。用户推荐引擎设计如图2。

其中,基于Taste的推荐引擎主要有用于人机对话的用户应用接口层,推荐系统层以及数据库存储层三个层次。其中推荐系统层封装了最近邻用户集合和据模型等功能模块。整个推荐引擎由用户偏好信息的抽象接口的数据模型、用户相似计算、项相似计算、最近邻用户集和推荐核五个部分组成。

4推荐效果生成

在Ubuntu下安装Apache的Mahout,eclipse,MySQL4.x,ApacheAnt 1.7,ApacheMaven2.0.10,JKD 1.6和Tomcat5.5以上版本的软件,以及下载MovieLens提供的million-ml-data测试数据集。在基于Taste的推荐引擎中对“用户”、“项目”和“首选项”的组件操作,以较快速的构建推荐系统。

第一阶段:为简便起见,实验选用FileDataModel类来创建模型和使用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类定义用户的相似度,图3为实现代码。

第二阶段:构建一个识别与相关用户类似的用户的UserN-ei曲borhood类和一个负责创建推荐项目排名表的Recommen-der。图4为实现主代码。

第三阶段:打印输出虚构用户ID为995推荐的首选5项,如图5。

6结语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7

课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因特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由于书籍信息量庞大, 以往靠文字进行记载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型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因此, 数字图书馆由此产生, 图书馆正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我国,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单纯的基于数字资源的信息系统。它主要的功能是将文献、书籍资源数字化, 建立数字资源数据库, 并将这些数字资源嵌入到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数字资源库是第一阶段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阶段是以集成服务为目的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与第一阶段的信息系统不同的是,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目的不再是以建设数字资源数据库为主要工作重心, 而是通过功能的集成构造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能有效促进资源服务的无缝交换和共享。

第三阶段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特定的用户, 该系统有着不同的功能, 根据用户定制资源搜索功能, 更为人性化。第三阶段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当代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系统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 建立一个个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使读者可以在家中获得文学或书目信息, 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网站的读者吸引力, 并树立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对大学图书馆的良性运作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需求分析

功能性需求

本课题开发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是为实现图书馆高级信息化、个性化服务而建立的。当终端用户登录到本系统后,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推荐的资源信息进行查看与浏览,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定制资源信息。每一个登录用户登录本系统后, 系统都会自动记录用户的书籍兴趣爱好, 并记录用户的爱好于数据库中, 当用户下次登录时, 系统就会根据用户的爱好主动推荐与用户爱好相关的资源信息。而且, 本系统也支持匿名访问, 但是匿名访问用户不能使用系统的定制资源信息的功能。当系统更新资源信息时, 系统会将更新的信息自动推送给用户, 无需用户刷新页面。本系统由7大功能组成, 包括读者借阅、浏览数据信息;个性化推荐分析模块;推送平台;数据库管理;资源定制;资源检索、浏览;用户登录。

本系统的功能描述如下:

(1) 用户登录模块用来实现用户登录信息的身份验证, 系统分为普通用户登录和管理员用户登录两种方式, 普通用户登录的权限要低于管理员用户登录的权限。系统还支持匿名用户, 不过匿名登录的用户无法享用本系统的所有功能, 只能使用其基本功能。本系统的注册用户只对学校内部的学生、教师进行注册, 实行实名制注册;

(2) 推荐分析模块是对用户的以往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 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收集读者预订和书目信息, 形成一个评估的信息表, 为用户推荐资源信息做好基础;

(3) 资源定制是指用户对系统的各种资源可以进行自我定制, 例如用户喜欢科幻类书籍, 怎可以讲科幻类书籍定制为自己喜欢的资源分类, 当用户下次登录本系统时, 系统会主动将科幻类书籍作为首选资源推荐给用户;

(4) 资源检索模块是本系统的基础功能, 系统根据用户的搜索关键词对整个资源信息进行搜索, 将搜索结果反馈给用户;

(5) 数据库管理模块主要记录了本系统的各种数据, 包括图书信息、人员信息、推荐信息、定制信息、浏览信息、管理员信息等;

(6) 推送平台是本系统的亮点功能, 系统推送功能分为三类:新上架资源、热门资源、用户可能会喜欢的资源。本功能将有AJAX技术进行实现。

软件系统的性能决定着系统的工作效率, 对于控制系统来说, 性能要求高, 本应急救援系统的性能需求主要是数据真实性、易维护、安全性、易理解等。

非功能性需求

1.安全性

安全性是一个软件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如若管理员账号丢失, 被非法用户删除数据库、肆意修改救援信息等造成一系列不可恢复的问题, 所产生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本系统中, 必须保证账户的安全性。

2.易维护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 软件维护在生命周期最后一步, 不过软件维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由于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中考虑不周, 或者需求的改变, 或者软件功能的扩充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易维护, 即对软件易阅读, 易发现和纠正错误, 易修改和扩充等。软件的易维护性越好, 软件的维护工作就可以得到简化。使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可以使得程序清晰, 易于修改。

3.易理解性

为了程序和文档能更好的被阅读人员所理解, 在程序设计时, 需要采用模块化, 结构化设计的方法, 对于难懂的程序语句或者文档需要加以注释。除此之外, 程序中变量、函数的命令需要有一定的含义, 使得阅读人员易懂。相关文档必须清晰准确。

4.易测试性

在程序编写结束后, 需要对程序进行测试, 测试程序是否通预期设计的结果相符。不仅如此, 如果程序存在错误, 设计的程序需要快速地、准确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因此在软件设计过程中, 需要书写详细正确的文档, 采用良好的程序结构, 使用测试工具和调试工具, 保存以前的测试过程和测试用例等等。

系统设计

关键技术

AJAX编程语言并不是新的, 而是一种创建Web应用程序的技术, 它能使该程序更快、更好、交互性更强。通过AJAX, Java Script可使用XML Http Request对象来跟服务器直接进行通信。运用该对象还能促使Java Script在页面不重载的情况下跟Web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的目的。AJAX在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通常是使用异步数据传输 (HTTP请求) , 如此就能使网页不需在服务器上请求整个网页, 而是少量信息。AJAX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

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 是模型 (model) -视图 (view) -控制器 (controller) 的缩写, 是一种设计软件的典范, 适用于组织代码只用一种数据及业务逻辑显示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拥有一个假设性的前提, 即如果在同一个部件里聚集了所有的业务逻辑, 且用户围绕界面和数据的交互可被个性化定制或改进, 而不需再一次编写业务逻辑。MVC得到独特的发展, 并被用于在一个逻辑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输入、处理及输出映射系统。

Mono Rail是一个.NET的MVC web开发框架, 原名Castle On Rails, 是Castle Project的一个子项目。Mono Rail实现的模板引擎有3个。

(1) Asp Net View Engine

用传统的.aspx文件做模板, aspx语法及相应的服务器控件就能被正常使用, 然而由于Web form跟Mono Rail的生命周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通常会使人感觉别扭, 限制了其部分特性的发挥。

(2) NVelocity View Engine

如果我们用NVelocity做模板引擎, 就需要学习好VTL语法。NVelocity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尤其是java程序员, 他们大多数都十分了解velocity。程序员在使用简单语法时不得不分离开界面和逻辑, 以便更好地跟美工协调配合。

(3) Brail View Engine

这是一种以Boo为基础的模板引擎。Boo是一种跟python的.NET语言类似的语法, 从Mono Rail的参考来看, Brail是性能最好、功能最强的引擎, 是人们的首选。然而Boo语言对人们来说是陌生的, 这是应用Brail引擎时面临的最大障碍。

设计原则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遵守以下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时一个整体系统, 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模块设计时, 应当以整体的形式进行分析与设计, 并科学划定每一个子模块的界限, 确保任何缺陷都不会在系统集成时产生;

2.实用性原则: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传播知识、高效管理图书馆的系统, 该系统的出发点应是其特定的功能, 并重视实现这些功能, 确保系统充分发挥出实用性;在分析设计及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管理这个主题, 并切实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操作简单;

3.可扩展性原则: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拥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功能等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所以本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各种大量的、基础优良的应用程序接口, 为今后扩展系统功能时不影响本系统的使用提供保障。

拓扑结构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含有三个数据库服务器:其中一个为图书馆主数据库服务器, 负责管理整个图书馆的所有资源数据;另两个是行为收集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数据备份管理服务器的作用是:数据的备份管理、各资源信息的情况、行为收集结果数据、账号信息数据。该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时向总部主数据库服务器提交所发生的数据改变。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MVC三层开发架构。在开发途中, XML为扩展标志语言提供了一个直接出列Web数据的通用方法, XML着重描述的是Web页面的内容。

功能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如下:

普通登录和匿名登录本系统

用户可以检索系统资源

用户可以获取最新的、热门的、可能会喜欢的资源推荐

用户可以进行系统资源的定制

用户可以进行个人信息设置

管理员用户可以对资源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用户账号进行管理

管理员用户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管理

管理员与普通用户登录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并且两大用户的功能权限不同。

由于篇幅有限, 本文只对用户登录模块设计进行概述。

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系统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输入完整性检查, 用户名过滤, 数据库查询, 信息核对。

用户登录。接收用户输入, 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登录界面;

密码修改。接收用户输入, 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密码修改界面;

导航单元。提供指向资源检索浏览导航, 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

输入信息过滤器。通用组件, 对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过滤;

用户信息对比验证。登录身份验证的核心, 通过与数据库全权限表进行数据对比, 根据不同的权限导航到不同的界面。

权限设置

本系统分为三大用户:普通用户、匿名用户、管理员用户。因此本系统权限划分为三种权限。数据库表中这三种权限依次用01, 10, 11表示。其中01表示普通用户权限, 10表示匿名用户权限, 11表示管理员权限。管理员拥有普通用户和匿名用户的所有权限。普通用户拥有用户登录、资源检索浏览、资源定制和资源推送功能权限, 匿名用户拥有用户登录、资源检索浏览功能权限, 管理员用户拥有全部功能, 还包括系统数据库管理和行为收集的功能权限。

因此在用户登录至系统内部时, 根据用户的权限生成不同的菜单即可。

数据库设计

建设数据库的总体目标是:把数据作为核心依据, 并以成熟的数据库管理、信息机网络交互技术为基础, 以遵循统一的标准为原则, 建立起一个集数据管理服务功能、数据组织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本系统对数据的实时存储能力要求高, 而且数据量巨大, 因此本系统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具有多种优势, 安全新高、存储效率高、运行速度高效, 在众多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具有绝对优势, 而且SQL Server2008可以与低版本的SQL Server进行无缝连接。本数据库包含三类数据:基础信息数据、行为收集数据和备份数据。这三类数据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基础信息数据主要包含基本的与行为收集数据无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账号信息、资源基础信息、推荐信息等。

行为收集数据主要包含与用户活动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用户喜欢的资源类别信息等, 该数据库在系统运行时需要做大量的收集工作, 将每个登录用户的喜好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中。

备份数据库信息是指将基础数据库和行为收集数据库信息全部备份, 保证系统数据的不丢失, 减少系统运营风险。

系统测试与评价

本课题的开发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环节, 且这些环节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系统分析环节、系统开发环节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容易被察觉, 于是造成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然而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传播知识文化为目的的系统, 务必确保其不存在功能缺陷, 具备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可靠性, 否则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所以, 在开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时, 系统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系统测试的目的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确保系统的功能实现,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在软件工程内, 系统测试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测试方法。所谓黑盒测试, 通俗的讲就是功能性测试, 具体方法是给系统一个输入, 测试其输出情况。比如在应急医疗救援系统中, 测试人员输入一个无效数据后, 系统需要给出一个提示“您输入的数据无效, 请重新输入”类似的结果。白盒测试应用于系统的内部测试, 具体方法是, 按照系统的业务工作流程和数据流程, 检验其工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通过上述软件测试的方法, 本系统的四大功能模块基本能够满足系统需求和功能, 而且界面有好, 使用方便, 数据项显示正确输入到系统中图形模式的数据项能够正常工作。

总结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研究 篇8

知识生态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生态学” (ecology) 这个词是由恩斯特·海克尔 (Ernest Hackel) 根据希腊语“Oikos” (住所) 和“logos” (理性) 创造的, 是用来研究对于有机体而言有着特别重要意义之“有机体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1]。这无疑是一种有着“整体”观念的思想产物, 它提出很多有用的观念和理论, 用于解释生物族群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 过去它也被用在其他的学域并得到很好的解释效果。尤其是生态理论被利用来描述抽象的系统行为, 但凡任何问题可以使用“系统”的观念来描述, 生态理论就可以被利用来探讨动态系统中各元件互动关系[2]。根据Forrester的定义, 所谓的系统即是一群独立个体为了共同目标所组合出来的复合体, 一个系统即是由一群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元件所组成的复合体, 这些元件彼此之间存在某些关系, 生态理论便是用来描述这些系统中各元件之间的互动关系[3]。

1991年, 乔治·拍尔 (George Por) 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 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 初创了“知识生态学”这个术语, 并开发出一系列方法, 他在1995年发表的论文《寻求组织智能》中, 引入了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模型[4] (如图1) 。该比喻式的概念意在把知识放在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中来考虑。该生态系统以知识为主体, 由知识和知识载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该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工作者作为系统的有机体, 各个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各有机体与该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间相互影响的功能系统构成知识生态系统 (knowledge ecosystem, KE) 。知识生态系统在时空范围内产生、发展、成长乃至消亡。

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和开放的系统, 具有完整的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 根据研究问题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定义为不同大小和不同复杂程度的知识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知识生态系统具有知识个体, 知识种群, 知识群落的层次结构, 每个层次具有本身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生态系统必须建立一种具有自我评估能力的协调机制, 使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知识得以交流和反馈, 从而使整个系统的知识状态保持最优化, 维持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 知识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 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分布结构, 通过知识的流动和循环趋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创新而完成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使知识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2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从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特性分析, 我们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特定时空范围内, 由知识资源、知识服务活动、知识创新活动以及他们的交流和协作环境所组成的, 借助于知识流动、价值流动、物质流动等功能而形成的开放、动态的知识系统[5]。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定义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是图书馆范围内的知识管理各要素 (如知识个体、知识、知识管理技术、图书馆文化、组织结构、知识战略等) 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其中知识个体是该生态系统的有机体。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既包含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各组成要素, 也包含这些要素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处于动态之中, 其过程就是系统内部或系统内外部之间的知识资源、知识服务、知识创新等的互动行为, 体现了知识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主要表现在:

(1) 由于个人、组织的多样性;文化、教育的多样性;知识学科的多样性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 决定了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层级系统。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任何要素的变化将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变动。在此过程中, 人既是知识生态系统运行的操作者, 又是知识的真正拥有者。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必须以人为节点、以知识流为内容、以交流、协作为链, 其实质是一个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平台。

(2)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具有学习、适应和调控能力。系统内外部的适应和调控关注知识环境间的联系, 基于系统内部和系统内外部的不同范围, 其类型可分为基于知识互补的同类型知识组织调控、不同知识类型组织的数量调控和组织与知识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调控。

(3) 吸收、接受知识资源, 加快知识创新。当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逐渐吸收更多的知识资源, 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时候, 它就会通过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创造进行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活动, 经历着从混沌到有序、从新的混沌, 再到新的有序的发展过程。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间的要素和知识交流的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创新。

3 知识生态化图书馆的构建

知识生态系统平台是联系知识服务用户和知识服务提供者的媒介, 知识服务用户通过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平台享受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的提供者通过这个平台向知识服务用户提供服务。[6]。笔者在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和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一种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平台的框架, 如图2所示。

根据知识生态学的基本原则要求, 将知识生态学的概念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过程, 可构建知识生态化图书馆。需要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构造高效、动态的图书馆知识网络

知识生态学是多学科的结合体, 一个静止的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 必然是一个不断老化的走向死亡的系统。因此必须要构建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图书馆的知识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动态的知识系统中, 各种知识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图书馆内外部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活动, 图书馆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知识交换过程。图书馆只有在其内部或与外部环境的知识互动过程中才能获得高效、动态、创新发展。

(2) 形成自组织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可以划分为不同复杂程度和层次的子系统。良好的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自组织的知识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是以知识需求为输入, 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为输出的开放系统。它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分布结构, 通过系统内外部知识的流动和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创新而完成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和进化过程。

(3) 建立图书馆知识生态共享机制

知识生态共享机制是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和存储的知识发现过程、通过知识传播交流从而扩展知识量的知识分享过程、对分享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单元集中进行处理的知识重组过程, 通过这三个阶段实现最终的知识创新, 产生新知识, 推动知识的“演化”。图书馆形成知识生态共享机制的一个思路是: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交流网络系统。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的形式分散的知识, 进行有效的捕获、交流和共享, 形成知识创新、知识进化和知识整合为核心的图书馆知识生态共享平台。将图书馆组织视为一个知识生态系统, 组织的不同知识能力则是生态系统的知识族群, 在组织内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 知识生态共享是一个过程, 从过程的视域讲, 它是与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积累以及服务流程保持一致, 都是向知识创新、服务创新方向发展的。

(4)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群落

利用知识生态系统体系,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群落。通过将多个图书馆组织成一个战略群落, 群落内共享彼此的知识资源,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 联盟内知识的流动更加迅速而频繁, 从而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 谋求图书馆群落的整体发展。同时, 整个图书馆群落应形成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群落文化, 不仅在一个图书馆群落内部相互共享知识, 彼此学习, 而且广泛吸收外部组织和环境的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知识服务质量。

4 总结

尽管知识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刚刚开始, 但是它开始了一种代表未来整体观的新方向。研究者指出, 目前找不到其它模型像自然的系统那样, 更好地描述一个系统的创造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图书馆在自身发展中, 应充分应用知识生态学的理论, 将分散在局部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系统知识。采用信息技术, 提高知识资源共享和增值程度,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机制, 加强知识管理, 构建知识生态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AUYANG S Y.田宝国, 周亚, 译.复杂系统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社, 2002.

[3]FORRESTER, JAY W.Principles of systems[M].CambridgMass:The MITPress, 1968:11-30.

[4]http://www.vision-nest.com/cbw/Quest.html.[DB/OL].

[5]孙振领, 李后卿.关于知识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J].图书馆情报, 2008, 5.

图书馆后台信息管理系统 篇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利用, 使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骨干通信网的建设, 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图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它给企事业管理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极大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全面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 大大减少了以往入出存流程繁琐, 杂乱, 周期长的弊端, 可以减少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中的漏洞, 减少大量的数据冗余和繁琐的工作量, 同时也减少人工操作出错的概率, 可以节约不少管理开支。

为了加快图书管理自动化的步伐, 提高图书的管理业务处理效率, 建立图书管理系统已变得十分心要。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 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 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 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并且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鉴于目前学校图书数目剧增, 图书信息量也呈爆炸性增长的形势下, 对图书管理系统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书管理系统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各系统力求使其功能简洁明了, 而且齐全、易于操作。

图书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 提出一套构造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模块的方法, 并利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分析所学的知识, 结合其它图书管理业务常识, 建立相关数据模型, 利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对其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减少工作量, 将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 系统开发使用NEO的框架

系统整体实现是基于NEO开发框架, 它具有典型的Java Web开发分层, 表现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开发者只需编写必需的代码, 不需要直接接触底层的API, 可以为程序提供清晰的结构并且提高程序的内聚性。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JAVA相关的技术具有“一处编译处处运行”的特性, 所以系统能够跨平台使用。

2 系统分析

2.1 图书分类列表管理功能

系统首先是显示所有的图书分类列表, 所有图书都按其分类排列在各分类名下。此管理功能只有管理员可以操作, 其他用户类型均不可以操作。

此功能为在线图书销售系统后台管理功能模块之一。在此功能中管理员可以对图书分类列表进行修改图书分类、删除图书分类、创建图书分类等功能进行管理。

2.2 图书管理功能

此功能也是后台管理功能模块之一。在此功能中管理员可以新建图书、编辑图书信息、上传图书封面、删除图书、搜索图书、统计图书等和图书相关信息进行修改, 实现图书信息实时动态查询显示的管理模块。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登录页面:用户可点击登录框内的注册按钮进行注册, 注册时必须填写用户名, 密码, 确认密码等信息。注册成功后可返回登录页面, 只有用户名、密码都正确才可以成功登录系统,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正确的信息, 跳转到系统的主页面。

(1) 管理图书分类:在这一模块中管理员可以对图书分类进行增、删、改、查的管理。点击“新建分类”即进入新建图书分类的页面, 按要求输入信息进行添加。但分类名称必须是不能重复的名字, 不然添加不成功。点击“编辑图书分类”即进入编辑图书分类的页面, 在此页面可以看到所点击分类的分类信息,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修改并点击“确定”按钮信息修改成功。点击“删除分类”则对该图书分类进行删除。

(2) 图书管理:在此模块, 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增、删、改、查的管理。点击一个分类名, 在分类名下有“新建图书”按钮进入添加图书页面在该页面中选择图书分类, 输入图书名、出版社、作者、图书简介等信息, 带红色“*”的为必填选项, 若有漏项当点击“确定”按钮时则会弹出提示信息, 可输入未填信息即可。点击“编辑图片”即进入编辑封面图片页面, 在此页面可以修改图书的图片。点击“修改”按钮便进入了修改图书信息的页面, 此页面会显示本书的详细信息, 在此可以修改图书所属分类, 修改图书名称、出版社、作者、图书简介、定价等信息。点击“删除”按钮会弹出“是否删除”的对话框, 点击确定则可以删除该图书所有信息。

(3) 搜索图书:点击“搜索图书”即进入搜索图书页面, 可以选择根据图书分类名称查询所有这个分类下的图书。也可以根据图书名称、作者或者是出版社等信息对想要的图书进行模糊查找。

(4) 统计图书:点击“统计图书”进入统计结果页面, 在此页面会看到同年同月上架图书的总数和总价, 便于管理员对图书进行汇总。

(5) 修改密码:点击“修改用户密码”进入到修改密码页面, 在此页面管理员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6) 移动图书:此功能在各分类图书列表页面的下方, 先选中要移动的图书, 再选择要把图书移动到的目标分类名称, 点击“移动”按钮系统将执行移动操作。

(7) 退出系统:点击“退出系统”按钮, 即可退出本系统回到最初的登录界面。

3.2 系统控制流程

系统通过登录信息与数据库进行验证, 如果输入的是正确的用户信息系统将会跳转到管理员首页, 管理员可以管理图书分类、管理图书信息、修改密码。如果输入的用户信息在数据库里不存在, 则系统会提示用户先进行注册。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开发得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 从用户登录到各模块的运行, 要以最简便的操作提供最强大的功能, 这是程序设计的理念和方针。使功能更全面, 更具有人性化。

3.3.2 图书管理模块

图书管理模块是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增、删、改、查的一系列操作, 图书管理模块可以分为七个功能, 分别是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移动图书、编辑图书封面、图书统计和图书搜索。本模块的搜索功能可以以分类名称搜索和对图书信息进行模糊搜索, 大大增强了后台的搜索能力。

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包括需要测试的产品系统的软件, 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因此, 必须将系统中的软件与各种依赖的资源结合起来, 在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下来进行测试。

5 结论

系统使用了后台管理形式, 图书管理员可以对图书进行增、删、改、查, 统计管理等等。总体来说, 本系统能够完成图书馆后台信息管理的所有基本功能, 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通过使用本系统来管理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相比, 前者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提高整体工作效益, 减少差错, 节省人力物力, 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提供完善于的技术保障。同时可以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倩.网页设计中人机界面的特征[J].魅力中国, 2010, 4 (1) :21-22.

[2]马炎.图书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 2007, 21 (1) :255-255.

高校图书馆的智能系统探析 篇10

1、在线表单系统的应用

在线表单 (form) 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端提交信息的功能, 如我们常用的用户注册、在线联系、在线调查表等都是在线表单的具体应用形式。在网页的HTML代码中, 表单的内容位于<form></form>标签之间。在线表单的最大优势在于联网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在线填写提交, 实现用户信息的传递和即时互动。

高校的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和高校教师、在校学生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馆图书的满意度调查、需要新进图书的需求反馈、数字图书的整合需求反馈、影像、语音资源的使用调查等等。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日常信息交流与互动基本上采用的是电子邮件、网站留言之类的方法, 但这种形式的互动往往在后续的信息统计上缺乏有效的统计机制,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在线表单系统开发的图书馆信息交流与互动平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线表单将会在用户提交信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对数据库进行重新的分析与统计以保证反馈结果随时保持最新鲜的状态。

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网站, 我们可以在网站的显眼位置增设一个在线表单的链接, 用于接收用户的需求与反馈信息。在线表单系统的开发可以选择Google或者是其他一些在线表单服务提供商, 当然也可以由校内的计算机技术支持配合开发。

2、自助借还书系统

当下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在借还书环节上还是依赖人工操作, 对于读者规模动辄上万的高校图书馆, 工作人员借还书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减轻工作人员在借还书高峰期的压力也为了方便读者还书, 有些图书馆设置了还书箱, 读者可把要还的图书直接投入还书箱, 再由工作人员定时对所图书进行电脑还书入库处理;但这一方法常使读者存在定的困惑, 不能确定自己的书是否已还, 往往还要事后从书馆公共查询系统中加以确认。所以我们考虑是否可以把这一块繁琐但又关乎图书馆顺利运转的重要环节让一种自动化系统来代替呢。答案是肯定的: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就是以传统的借书还书流程为参考, 用自动识别的仪器代替人工的借还书电子扫描, 提高图书馆的运行效率, 增强高校图书馆给读者的科技感官。

集美大学嘉庚图书馆采用的是人工借还书系统, 而新近建立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就采用了自助借还书系统。对这样两个相邻的、对象一致的图书馆进行比较, 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助借还书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效果。首先, 有利于增强服务能力, 使人力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与开发。自助服务能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从传统的以馆员为主的借还图书的服务转变为基于读者为主的自助服务, 馆员对读者只需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其次, 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自助服务模式把文献利用的自主权交给读者, 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对读者的许多禁制被取消了, 读者受到的约束大为减少, 利用文献资源更为便捷, 同时扩大了馆藏资源与读者的接触面, 文献的知识、信息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挥。最后, 有利于增强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行为的自主参与感,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自助服务让读者直接接触馆藏文献, 自由选取, 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主人翁意识, 自助服务要求读者在自我服务时言谈举止必须规范, 不能对他人、对图书馆的环境造成影响, 强调自我约束, 防止违规操作。因此, 自助服务使读者感到自己无论进行任何活动都是在图书馆这个领域里工作, 自己就是图书馆的主人。要对自己的活动负责, 久而久之, 读者自然增强了对图书馆的亲切感, 自觉地遵守馆内的各项制度加强了与馆员的联系。自助借还书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一方面, 建设自动借还书系统需要较为高昂的硬件费用, 网网超出高校当年在图书馆上预算支出的上限;另一方面,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 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岗位通常被打包作为引进高级人才的条件之一 (家属岗) , 而一旦引进自助借还书系统后, 必然会造成工作人员过剩的局面。综合这两方面, 高校图书馆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发展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有不少的障碍, 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借还书的自助化、自动化进程是不会改变的。

3、移动终端上的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作为科技时代的前沿阵线, 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科技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的改变。随着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如PDA、手机、便携式电脑等功能越来越强大。特别是手机, 已经不仅仅是一部通话的工具, 还具备了音视频播放、数码摄像照相、网络浏览等功能。更有许多智能手机, 不但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 而且还通过支持java虚拟机来获得更大的扩展能力。与此同时, 针对手机的网络应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 一些服务商纷纷推出针对手机的WAP站点, 许多常用的IM软件如Live Messenger、腾讯QQ、移动飞信等也推出了手机版, 实现了手机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新平台。面对这一崭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服务方式, 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的信息资源服务机构和公众场所如何利用此技术平台,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呢。

移动终端上的数字图书馆概念也就这样出现了。主要有两个方向的设想, 一是通过短信的增值服务;一是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的WAP子网建设。短信增值服务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方式, 用户只要向移动运营商发送指定格式的短信, 就可以完成服务的开通与退订等业务, 其便利与廉价的特点得到了认可。利用短信增值服务, 我们可以实现读者的查询服务、图书馆发出的告知服务以及其他一些自主服务。目前WAP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内的热门话题, 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论述较多, 涉及到WAP的方方面面, 例如协议栈、WAP的各种应用等。的确, WAP实现了21世纪人们随时随地上网冲浪的梦想, 是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结合的最佳模式之一, 其最大特点在于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协议的开放性。同普通的网站相比, WAP网站的实现并不复杂, 也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投资, 只需要遵循WAP设计相应的XML标准即可。相对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在WAP发展方面的投入来讲, 图书馆在WAP方面的投入则要落后很多目前, 国内图书馆开发手机WAP网站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还很少。其中主要的原因要归结与无线通讯的带宽和流量问题,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3G网络的覆盖与普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用移动终端登陆高校图书馆的WAP网站进行资源访问享受移动的数字图书馆。

以上三个方案只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智能系统的一小部分,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系统会在高校图书馆这一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摘要:高校图书馆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 为传播文化知识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及传递文献信息, 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是科技时代的前沿阵线。21世纪, 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 图书馆事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在线表单,自助系统,移动终端

参考文献

[1]、冯研、刘薇薇,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转换的方案和实施》, 图书馆学研究, 2009第10期

[2]、刘霞, 《手机移动终端在图书馆的应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2期

物联网时代现代图书馆系统的研究 篇11

【摘 要】物联网是一种能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将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与现代图书馆系统相结合,将对现代图书馆的业务及其管理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物联网;网络技术;关键技术;现代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71-02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北京科技界人士发表的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提出“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在此背景下,我国关于物联网的研究备受瞩目。物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图书馆业务的创新,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因空间、时间、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所造成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流通不畅的问题[1]。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始于新加坡图书馆,2005年以后,RFID在图书馆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随着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图书馆系统格局的转变,从而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1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1.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其英文名字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依然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物联网的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很多文献都给出了物联网的具体定义,本文引入智能数据研究中心的报告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即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与控制[3]。

1.2 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架构有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那么相对应的,物联网中的三项关键技术就分别为: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技术。下面对这三项技术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传感器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这是因为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都是由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而来的。

其次,RFID技术也是传感器技术的一种,它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可以自动识别多个目标对象并进行相互通信[4]。它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技术,也是物联网时代应用于图书馆系统的最关键的技术。

最后,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传感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技术,它相当于物联网的大脑,在物联网技术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

在物联网的三项关键技术中,由于RFID技术融合了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那么RFID技术就可以说是物联网时代关键技术的代名词,它也是图书馆物联网系统的核心技术[5]。

2 物联网时代的现代图书馆系统

2.1 现代图书馆系统的功能模块

结合图书馆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引入物联网时代关键技术的现代图书馆系统共分为8大部分:总服务台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标签转换系统、图书盘点系统、自助借还系统、24小时还书系统、安全门禁系统和图书导航系统,另外设有图书馆的服务器,各个模块和数据库的通信通过远望谷公司的SIP2协议。8个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本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现代图书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相互独立,较全面地负责完成图书馆系统的各项功能。总服务台系统负责读者证件办理、缴纳欠款以及读者服务引导工作;采编系统负责图书的采购、编目、典藏以及图书信息的查询;标签转换系统主要负责馆藏图书的贴签、注册、更换、注销以及层标的注册、更换、注销等工作;图书盘点系统负责图书的定位、上架以及图书架位的盘点和整理;自助借还系统主要负责图书的借阅、归还、图书续借以及读者信息查询;24小时还书系统主要负责在馆外任意时间段的图书归还工作;安全门禁系统主要检测读者出馆所带图书是否均已借阅,确保馆藏的完整性;文献导航系统主要负责只是读者所需借阅或阅览的文献具体在哪一层楼哪个架位以及具体的层列数,并且配备立体图,方便读者快速取到所需文献。

图1 现代图书馆系统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总服务台设在图书馆大门入口处醒目的位置,方便读者获取进行各种咨询和服务;采编系统和标签转换系统则设在远离读者借阅大厅的位置;图书盘点系统则由盘点车以及盘点车上的软件组成,分布在图书馆的各个楼层,方便馆员进行图书上架以及庆典工作;自助借还系统设在馆内,24小时还书机设在馆外;安全门禁系统设在图书馆入口处;文献导航系统设在各个楼层,方便读者找寻所需文献。

2.2 现代图书馆的软硬件

采用RFID技术的现代图书馆的相关设备的软硬件配置如下:

(1) 各个工作台机器采用的电脑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 CPU是Intel(R) Core(TM)2 Duo CPU T5800 @2.00GHZ,内存2G,基本的软件安装是.NET Framework 4.0,主要的管理软件采用亚德3.0图书馆管理系统。

(2) 24小时还书机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内存2G,基本的软件安装是.NET Framework 4.0,主要的管理软件采用远望谷公司的24小时还书系统。

(3) 图书盘点车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内存2G,基本的软件安装是.NET Framework 3.5,主要的管理软件采用远望谷公司的图书盘点系统。

(4) 自助借还书机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内存2G,基本的软件安装是.NET Framework 4.0,主要的管理软件采用远望谷公司的自助借还系统。

(5) 安全门禁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内存2G,基本的软件安装是.NET Framework 4.0,主要的管理软件采用远望谷公司的门禁监控软件系统。

(6) 标签转换设备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内存1G,基本的软件安装是.NET Framework4.0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2008,主要的管理软件采用远望谷公司的标签转换系统。

3 图书馆采用物联网关键技术即RFID技术的优势及不足

3.1 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的优势

(1) 缩短读者借还书操作的时间。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每天接待的读者借还书的数量很大,手工操作则会因为图书馆有限的人力资源造成排长龙的现象,不能为读者快速的实现借还图书服务,但是采用RFID技术之后,读者自助借还书,则会简化借阅流程,缩短读者借还时间,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2) 提高读者找寻所需图书的效率。由于采用先进的RFID图书定位及导航技术,在读者检索到相应的图书便可找到指示这本书的地图,地图即可定位图书所在的具体的层位,方便读者迅速找到所检索的图书。

(3) 24小时还书机的特色服务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为种种原因,读者会在图书馆开放时间之外以及图书馆外需要归还所借的图书,针对这些情况,图书馆在馆外设有24小时还书机,读者不需进入馆内在任何时间都可归还图书,这样使得图书馆的而服务更人性化,提高了图书馆的而服务质量。

(4) 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由于读者的借还书均可自助,那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得到释放,使得馆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读者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其他较复杂的工作上。

(5) 提高馆藏的清点盘查等工作的效率。采用RFID图书盘点系统,采用手持设备采集图书信息以及对图书进行盘查清点,避免了人为清点的操作误差,提高了准确度。

(6) 确保馆藏的完整性。由于采用RFID安全门禁系统,能有效地防止图书被盗。

3.2 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的不足

任何技术都有其缺点和不足,那么RFID技术也不例外。

(1) 图书馆虽然采用了隐蔽性较好的超高频标签,但是也不能保证读者不撕毁标签的可能。

(2) 24小时还书机上已经归还的图书不能保证其100%的归还率。

(3) RFID安全门禁还存在误报和漏报的问题。

4 结束语

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与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相融合,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RFID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馆员岗位以及服务模式的调整,推行读者自助借还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但是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存在不足,比方说自助借还书机、24小时还书机、门禁、盘点车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针对这些不足,图书馆应对设备的功能、稳定性与流程的合理性,进行谨慎而耐心的测试,以促进系统的成熟应用[6]。总之,物联网时代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推动了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对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金志敏.“第三代图书馆”——RFID智能图书馆,图书馆学刊, 2012,第3期

[2] 韩丽.物联网环境下只会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现代情报,2012-05,第32卷第3期

[3] 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市场供需预测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智能数据研究中心,2012-4

[4] 许 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现代图书馆服务及管理的影响,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年3期总第181期

[5] 王玉龙.物联网环境下图书馆RFID系统模型构建研究,图书馆学刊,2012,第08期

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构建 篇12

1.1 系统功能需求

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应包括:(1)读者信息的录入、修订,此外在其中还要将借书的类别、可借阅期限等信息标明清楚;(2)图书信息录入、修订,在其中还包括书籍的条形码与图书类型等;(3)借、还书籍相关信息的记录与实时修改,包括对书籍的借出日期,应还日期,借出者,以及书籍的编号类别等等都应给出详细的说明。

1.2 系统性能需求

(1)检索能力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提供精确与模糊查询。精确查询与模糊查询能够使得读者在短短时间内数万册甚至数十万册藏书记录中检索到所需。(2)流通多样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可采用普通借还书方式、条形码借还书方式以及续借、漂流书架等的方式,以满足流通多样化的需求。(3)功能设置适应性好。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做到设置灵活,具有局部管理与全面管理的功能,整个系统可以由几个子系统组成,可适应不同人员配置条件的分馆。(4)数据安全性好。一方面,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加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加密后的数据库只有本系统才能对其进行维,从而保证了数据库入口的唯一性,避免了外界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进行用户权限的设置,以保证本系统操作人员只能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维护,从而避免了内部的破坏。

2 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结构

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充分考虑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需求,能够根据时间、地点、书籍等对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进行统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2.1 门禁系统

我们应该在在图书馆的总出口处安装门禁设备,是图书馆出口监控设备,这样,读者在完成正常借阅手续之后,才能将图书带出图书馆。为保证图书安全,使用双重层叠的检测门来监督图书的正常流出与非正常流出(即失窃),在两重的检测下防止失窃现象的出现。

2.2 卡禁系统

我们应该在在图书馆的总入口处安装刷卡设备,学生与老师凭借校园一卡通,在该设备上进行“一刷”才能进入图书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图书馆的秩序和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自动统计记录学生老师图书馆入馆情况,为定期的调查(如各学院师生入馆人数统计表)做好准备。

2.3 自助借还机

在图书馆的借还处还应该安装自助借还机。所谓自助借还机,就是代替人工进行借书、还书的机器。读者可以通过该设备自行进行书籍的借出与归还操作。但是对于超过借阅期限的书籍则需要到前台人工扣费后才可归还与借书。除此之外,读者可以利用该设备查询自己的借阅图书情况,将学生卡放于感应器上,那么屏幕上将显示读读者姓名、已借阅书籍、可借阅书籍以及到期时间等信息。

2.4 磁条处理

图书永久之后可能会出现消磁的现象,所以管理人员要对某些图书进行批量处理图书的磁条。同时,管理人员可对平时入库新书的批量的充磁、消磁或者零星充磁、消磁。

2.5 规则管理

管理员对于读者借阅书籍的权限(可借阅书籍数目、可持有天数等)进行约束,若有图书遗失或超期未还的情况发生,图书馆都应该规定处罚的条例,应该详细说明处罚的限度,且包括处罚手段。另外对于操作此系统的前端工作人员的权限也应该有一定限制。故而这些都应该只能由系统管理员来进行操作和修改。

3 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校园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能够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提供帮助,还能作为实时更新的设备不断为图书馆提供更为优化的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能够紧密配合学校发展,适应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环境,特别是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各种设备和资源。以图腾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9.0版本为例。它的管理系统就很好地满足了管理系统构建的原则。

(1)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新系统,其运行更加稳定,且数据容量更大,方便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2)网络接口更为开放。它可以满足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要求。例如自助借还机,卡禁系统等图书馆新设备。(3)客户端自行升级,进而自动提供最新功能说明,对于图书馆日益增多的工作终端能够更方便管理。(4)软件统计速度快捷。该软件在对流通数据的复杂条件统计过程中,能够达到十数秒内完成。(5)报表设置更灵活。因为报表的结构、栏目、顺序等可以随意设置,满足用户需求。(6)最新辅助编目数据库系统。它可以提供更高效的编目数据下载手段,众所周知,随着图书采购量的增加,提高编目效率尤为重要。系统采用全新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数据下载成功率可达近乎百分之百。(7)资料、图书页打印所见即所得,继而实现书标和统计表等打印要求。

4 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维护

校园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包括物质因素和思想观念,所以在系统运行的同时需要投入人力去进行维护。因此,为做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应做到重视经验的学习与现代化管理人才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购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不仅是购买系统本身,还将学习到大量的成熟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和图书馆管理模式。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引进、实施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过程,对自己的管理思路和业务操作进行规范。

另一方面,图书馆在考察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时,需要邀请厂商对系统进行实际操作,看其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在引进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以后,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邀请厂商为图书馆全体员工面对面的进行讲解,每位管理人员需要在演示期间充分消化演示人员讲解的内容,果断提问,将疑问一网打尽。

5 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日益蓬勃,在校园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校园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系统的构建时,一方面要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实时维护与系统的完善更新,以及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徐引篪.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年第6期(18).

[2]叶大恩.网络信息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第23期(249).

上一篇:教学改革优秀下一篇:人民微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