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共3篇)
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 广东省图书情报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 公共、高校、科研三大图书馆分属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领导, 财政分灶吃饭, 对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缺少统一规划, 对图书文献、电子资源的购置难以协调, 重复采购、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难以避免, 图书文献资源共享也难以实现, 对广东省图书情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障碍。其中外文电子资源的重复采购、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尤其明显。因此, 对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外文电子资源进行网上抽样调查, 针对现状, 找出合理利用的方式方法是必要的。
1 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外文电子资源的利用现状
外文电子资源的读者群以高校、科研单位居多, 尤其是高校图书馆, 长期存在着书刊经费严重不足, 外文电子资源订购的品种乎均每年以10~20%的速度下降, 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的困扰。笔者主要针对广东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和部份公共、科研图书馆进行网上抽样调查。具体做法是在各馆主页找到该馆的电子资源项, 从中筛选出外文电子资源, 再逐一打开具体资源项的超链接, 以获取相关资源的简介信息, 通过整理、统计的结果表明:广东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共订购外文电子数据库171个, 投入经费2000多万元, 重复购置率超过70%以上。由于知识产权的限制, 这些电子资源绝大多数被要求在校园网或图书馆局域网内使用, 给资源共享带来极大障碍, 同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上述情况表明, 为了摆脱外文期刊种类不断增加, 价格大幅度上涨, 而图书经费又非常短缺, 由此造成图书馆外文期刊订购数量的急剧下降, 给科研、教学及经济活动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的困境, 走资源共享的道路, 让一家的文献资源为大家所共享, 既是摆脱现实困境的补救办法, 也是解决外文电子资源重复采购、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等问题的最佳途径。
2 合理利用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外文电子资源的总体思路
近年来, 为了解决外文电子资源的订购与购书经费不足的矛盾, 国家教委团工委、高教司、全国高校期刊协调网一直在致力于各重点大学外刊联合订购、分工保种、编制联合目录等工作;一些省级高校图书馆也都在尝试外文电子资源共享的工作,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建立计算机网络; (2) 采购部门协调购刊品种、馆际互借; (3) 建立外刊机读联合目录。但从总体来说, 这种协调工作仍是-种局部的、松散的和不稳定的工作, 还不能成为大多数大学图书馆外刊文献所需要的重要可靠保障。
因此, 为实现广东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 建立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 开创广东文献信息服务的新机制, 不能停留在原有模式, 而必须采用新的思维, 新的技术, 新的管理机制, 新的服务手段, 才能实现我省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新的突破。
具体设想是:按照“打破条块分割、资源整合共享”的精神,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龙头, 整合教育、科技、文化及各市县文献信息资源, 实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的合并, 组建更加丰富、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形成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
文献保障体系:强化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管理和协调职能, 统一采购和引进大批国内外电子文献资源;组织广东省各级图书文献情报机构开展联合编目和资源整合, 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高度现代化的文献资源共享;广泛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建立并启动数字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建立广东流动图书馆, 为帮助贫困山区解决图书资源短缺问题。
技术支持保障:以广东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网络环境和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机制为基础, 开发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系统, 建立覆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三大系统的联合参考咨询平台和数字化馆际互借网络, 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递原文文献, 在遵守著作权法的框架内合法使用电子文献资源。以现代物流概念建立广东流动图书馆网络, 各成员馆每半年实现一次图书交换流动。
财政支持保障:根据“打破条块分割、资源整合共享”的精神, 省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外文电子文献采购经费的投入, 同时减少我省教育、科技等有关单位中外文电子文献的重复采购, 达到优化和整合资源取得更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
3 合理利用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外文电子资源的具体构想
3.1 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管理机构
3.1.1 组织实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构为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
3.1.2 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 (1) 协助有关领导部门研究制订本省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规划。 (2) 组织本会成员馆和全省图书情报单位编制各种书刊联合目录、联合目录索引, 以及其他资料的检索工具。 (3) 协调本会成员馆以及本省图书情报单位之间的图书资料的分工订购、统一编目、互借阅览、联合书展、调拨交换、复制装订等方面问题。 (4) 促进有关本会成员馆和本省图书情报单位在职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5) 加强与省外、国外、特别是港澳地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开展交流活动。
3.1.3 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将新增加下列工作任务: (1) 协助省政府研究和制订本省图书情报工作和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 (2) 代表成员馆和全省图书情报单位与国内外电子资源提供商进行商务、技术谈判和签署供货、服务合同。 (3) 组织本会成员馆和全省图书情报单位编制各种书刊联合目录并组成联网使用的检索工具。 (4) 监督本会成员馆以及本省图书情报单位之间的联合参考咨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工作, 实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5) 组织数字化技术培训, 促进本会成员馆和全省图书情报单位在职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3.1.4 为保证资源共享项目的顺利实施, 所需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划拨, 独立设户, 委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进行财务管理。
3.2 争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的合并, 建立国内一流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和数字化资源中心
3.2.1 争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的合并, 进行资源优化和重组, 一举建成国内一流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3.2.2 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承担建设的广东数字图书馆。
3.2.3 根据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中心的建设。
3.2.4 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设立数字化资源制作中心, 负责对省馆新订购图书、期刊和馆藏文献进行大规模数字化, 并承担数字化资源和元数据制作以及数字图书馆检索系统的维护, 成为全省数字化文献服务与保障体系的核心和枢纽。
3.2.5 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持开发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和资源整合门户软件, 整合国内外主要数字化图书和期刊资源, 建立面向全省图书情报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广东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心。
3.3 建立以联合参考咨询、数字化馆际互借为服务手段的文献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3.3.1 文献保障体系
(1) 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立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中心, 联合各成员馆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使用统一的联合参考咨询软件平台, 各成员馆利用本馆的电子资源积极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咨询和原文提供服务。 (2) 建立数字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体系, 并在全省图书情报机构开展工作, 是广东省图书情报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 (3) 该体系将利用广东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查找电子文献收藏路径, 并将进一步建立面向国内外第三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代理服务机制, 提供进一步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4) 发行个人使用的“广东省图书馆通用阅览证”, 拥有者可以免费使用广东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资源, 以及获得联合参考咨询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3.3.2 技术运行机制
(1) 建立联合参考咨询和数字化馆际互借系统, 完成网上文献查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事务处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2) 各个文献情报机构通过统一的全文传递系统对被请求的文献进行扫描、打包、传递和接收, 所传递的文献传送到广东数字图书馆的全文数据库, 同时传送到请求者的电子信箱。 (3) 广东数字图书馆将编制联合参考咨询和馆际互借系统使用手册, 并组织对各个图书馆和文献情报机构的参考咨询员、馆际互借员进行操作培训。
3.3.3 业务运行机制
(1) 各个成员馆在签定了《广东数字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协议》后, 在馆际互借与全文传递服务中心登记帐户, 并分配相应的馆际互借密码。 (2) 各个成员馆的馆际互借员负责检查本馆内其它文献情报机构对本馆提出的请求, 核查本馆是否拥有被请求文献, 利用全文传递系统进行文献扫描、打包、传递, 并利用馆际互借系统更新请求处理过程数据。
(3) 各个成员馆的馆际互借员还负责通过馆际互借系统进行本馆子帐户用户管理、本馆馆际互借统计分析和费用结算。
(4) 服务中心负责维护馆际互借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整个服务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 (包括帐户管理、统计等) 。
(5) 使用本系统资源均为免费, 各个成员馆之间不进行结算。各成员馆自行支付向国内外第三方机构进行馆际互借和全文传递服务所产生的费用。
3.3.4 服务管理机制
(1) 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联合参考咨询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将采用以下管理机制:建立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 由我省三大系统图书馆的代表组成, 对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咨询和决策。 (2) 为了规范、可靠地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制定以下规则:《广东数字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管理条例》;《广东数字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成员馆服务协议书》;《广东数字图书馆资源制作规范与验收标准》。同时将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和手册等, 对各个参加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保证服务质量、保障整个服务的长期、可靠运行。
结束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上述具体构想一步步成为现实的时侯, 就是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外文电子资源真正实现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龙头, 通过联合参考咨询平台和远程文献传递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之时, 曾经让多少代图书馆人忧心忡忡的外文电子资源重复采购、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 篇2
图① 经过净化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到吉林各地,为“气化吉林”做出贡献。
图② 先进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净化站工艺流程一目了然。胡冰 李延平摄影报道
中国石油网消息 5月8日,长岭气田净化站员工正在进行设备巡检,作为“气化吉林”惠民工程的主要气源地,长岭气田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气化吉林的主战场。这个气田今年产量目标是20亿立方米。为了实现“十二五”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亿立方米以上目标,面对天然气开发管理水平薄弱、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松原采气厂多次开展全员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全员思想和行动,尽快协调解决满足天然气快速上产的需要。这个厂始终坚持历练队伍,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培养首席技术员、技能传递、外聘专家授课、外出学习和岗位实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管理、技术、操作等各岗位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天然气开发、管理不断向深层次推进。
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三大亮点解析
4月27日,中国委内瑞拉合资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质原油加工工程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破土动工,这一承载着中委能源合作厚望与粤东经济发展新希望的工程终于扬帆起航。
探索中委合作新模式
中国国内炼厂专门炼制进口原油,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不是第一家。但和油气资源国互利共赢、相互依托,形成两国上中下游能源规模一体化的全新合作模式,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开创先河。
委内瑞拉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巨大,常规原油、非常规原油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总产量相当于中东地区总产量的一半。
2006年开始,中国和委内瑞拉两国领导人相互访问,进一步推动了奥里诺科重油带的合作开发。在中委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基础上,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于2007年3月26日访委时创造性地提出中委石油“上中下游规模一体化”合作的概念、模式和目标,得到中委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认同。这一战略构想成为推动和扩大中委两国在石油能源领域的合作、规避投资风险的指导思想。
在这期间,两国高层多次进行能源战略上、合作上的研究和探讨,签署了一系列能源战略发展框架协议。《扩大奥里诺科重油带合作项目协议》,确定了中委原油生产、运输和加工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目标和模式。上游方面,双方在委内瑞拉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原油生产;中游方面,中委双方在第三国注册成立中委船运合资公司,主要运送中委合资生产的重油;下游方面,双方在中国境内合资建立超重油炼厂。广东石化炼油项目是中委能源规模一体化合作中第一个进入实施的下游炼厂项目。
中委两国之间上中下游能源规模一体化合作,是一种创新的国际油气领域合作模式,符合国际油气领域合作的大趋势,体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保障南方能源供应新基点
中国南方多数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是对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就拿广东来说,缺煤缺油,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大多从外部调运。
在炼油能力的布局上,中国石油一直侧重于长江以北。在目前中国石油的26个炼厂中,只有2010年投产的广西石化公司位于长江以南。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作为中国石油在长江以南部署的第二个大型炼化企业,在广东省设立的第一个炼化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要炼制来自委内瑞拉的超重油,炼厂选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据广东石化公司总经理魏强介绍,六大因素决定炼厂落户揭阳。一是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工业园在整个规划布局上符合广东省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规划。二是环境容量大。粤东这个欠发达地区本身没有太多重工业,这为项目提供了空间。三是有海岸线,有建设超大型原油码头的水深条件,能够建设30万吨原油码头。四是整个大南海园区原住户少,搬迁容易,且地势比较平坦,适合建设炼油厂。五是铁路、公路等交通方便。六是发展空间大。
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将对平衡中国石油炼化产能分布不均起到积极作用,为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榜首的广东省进一步发展又增添了一个重要砝码。
打造世界级石化新基地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省是我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的经济强省,但其东西北地区的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和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揭阳市,承载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粤东经济崛起的厚望。对项目所在地惠来县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大发展机遇。惠来县委书记、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党委书记林旭群多次表示,落后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靠大项目来拉动。
广东石化炼油项目正是惠来渴望的大项目。项目开工后,不仅对当地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化工园区的建设还会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介绍,项目将于2013年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迎来施工高峰期,最壮观的施工场面将出现在2014年年中,预计施工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而这还不包括后勤队伍。
广东石化炼油项目投产后,将在粤东地区形成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的炼化一体世界级石化基地,完善石化产业链。“500多亿元的首期投资,其带动的下游产业就是几千亿元的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林旭群表示。
广东三大自贸片区的突围术 篇3
问题在于,此前内地与香港已经签署了10个CEPA协议,地理接壤港澳两地的深圳、澳门在前海与横琴已展开金融、教育、物流等紧密合作实验; 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广东则占据其中三分之一强,未来广东如何以自贸区这张牌撬动港澳和东盟两个支点?
数据显示,广东自贸区规划中的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在广东省内,不同自贸试验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是不一样的。”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解释,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横琴将支撑澳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南沙的面积最大,承担了对广东发展的带动作用,南沙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比如航运上,将为广东和珠三角考虑得更多。
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省商务厅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显示,广东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为:积极扩大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方式,探索建设现代金融服务创新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升级版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升级版。
具体到三片自贸区,南沙新区是要打造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前海是要打造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而横琴则是要建设成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三者定位各有侧重,互补错位发展,但都是促进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
细分起来,南沙片区的定位是:在构建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航运物流、特色金融以及高端制造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打造成国际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要素集聚高地。
相比南沙,前海、横琴在整个广东自贸区的定位设定中,总方向都是服务港澳、对接港澳。“依托于澳门,更注重葡语经济圈。”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分析,可以通过横琴自贸区这个平台,与巴西、葡萄牙、安哥拉3个葡语系龙头国家建立自贸平台,打通拉丁美洲、欧洲以及非洲自贸通道,为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而前海的使命,更多则是发展以跨境人民币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这也让前海的政策制定全面向港资企业倾斜。就在广东自贸区批复前夜,前海刚公布了50条深港合作政策,作为主打现代服务业的前海,计划到2020年港资服务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表示,自贸区成立后,前海将叠加享受自贸区的功能和政策,成为国内开放度最高、吸引力最大的改革地区之一。他表示,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是国家唯一一个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获批的广东自贸区的重要板块。“三大国家战略集于一身,在全国独一无二”。
不过,在一位自贸区观察人士看来,广东自贸区内的三大片区均会有竞争对撞,“甚至深圳内部的前海和蛇口都会有竞争”,因为包括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科技等产业均为三大片区的发展重点,甚至游艇产业也会遍地开花。“但这并不是坏事,就像之前上海自贸区与前海的竞争一样。”
“广东自贸试验区如果能把港澳的优势与内地的优势相结合,将有望形成两岸四地加上国际全方位高端合作的模式。”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看来,面对全球大变局,广东要构建的自贸试验区体系,港澳是广东很重要的一张牌。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自贸区的特色在于面向港澳。广东与港澳已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的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5.6%。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将会有利于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障碍,比如法律障碍、商事登记等问题,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式落地。
相较于其他区域,与原先申报方案相比,广东自贸区调整幅度较大,其中南沙区域由申报的7.8平方公里扩充至60平方公里,并将10平方公里的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纳入;深圳部分也得以扩容,除了前海的15平方公里之外,还增加了13.2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区块。其中,前海深港合作区是广东自贸区最大亮点,其总体思路是利用粤港两地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等现代服务,为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问题在于,在过去10年中,国家与港澳签署了10个CEPA协议,但总体而言除却自由行外,双方的经济整合度并不大。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形象拱门。 摄影_孙海
前海管理局保税港区管理处处长刘晓说,过去的CEPA已经相当开放,但是也被批评是“大门开了,小门没开”,在准入环节和一些细分领域没有实质性开放,而自贸区将来运用负面清单这样的形式,“法无禁止即为可为”可以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集聚,深化深港合作。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2014年12月18日广东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广东与香港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协议》是特区政府与商务部在CEPA框架下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的自由贸易新协议,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以往的CEPA措施。新的CEPA协议条款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商务部台港澳司港澳处副处长姬文林指出,配合内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届时将给港澳投资者最大的便利,给港澳最大的最惠待遇,即以后中国与国外的签署的所有优惠都自动给予港澳。他补充道,广东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是广东独有的试点政策,是对外开放最大的特征,还将拥有上海所不具备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势。
综合开放研究院院长郭万达分析,CEPA和广东自贸区,实际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从对象看,重叠的是对香港澳门全方面位开放,区别则是自贸园区还向全球投资者开放。就范围看,广东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将覆盖粤全省。
值得关注的是,《送审稿》设专章规定了“粤港澳深度合作机制”。其中,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明确自贸试验区在CEPA框架下实施对港澳更深度开放,重点在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广东自贸区涵盖的前海、横琴、南沙等地,除了争取自贸区金融政策,也一直在与“一行三会”沟通,争取适合港澳特点的金融政策。
另一方面,四大自贸区首秀,除了挂牌时间之外,自贸区如何推进也颇受关注。
目前,四大自贸区组织架构基本确定。上海、天津、广东、福建都会设立省级工作领导小组,其中上海、天津都会设立自贸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几个片区,广东、福建则不会设立这样的管委会,而是几个片区分别设立管委会。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自贸区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省市负责人齐聚北京,亮相的四位官员,包括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福建省副省长郑栅洁,都直接或间接负责当地自贸区的管理工作。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介绍,之所以上海自贸区扩区并新设三个自贸区,是为了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对比、互补试验,通过试验的多样性验证制度创新措施复制推广的可行性,来建设更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广东省三大系统图书馆】推荐阅读: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10-01
广东省物流系统08-05
广东省职称申报系统06-03
广东省安全标准系统08-14
广东学法考试系统10-0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图书馆08-30
广东省学法系统监察法练习题考试题答案10-24
广东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系统开通09-02
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测试题05-17
广东营业执照年检网上申报系统操作流程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