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

2024-09-20

广东省高州市(共11篇)

广东省高州市 篇1

广东省高州市中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原高州市砖机厂) 产品特点本机型分别有通轴、浮动轴两种款式供客户轴一致的同心精度, 不产生任何主轴与减速机百分之三十的减速机使用寿命。X 4、通轴款式下级主轴部维修更换方便.主轴可在不拆卸轴承和其它重要部件的情况下直接拉出置换。X 5、该机型结构紧凑.安装技术精度极大提高.挤出压力大.适应性强■可以用页岩、煤矸石、粉煤灰、水泥、黏土等各种原料生产不同断面的砖制品, 可同时挤出双泥条、多泥条以及大型空心砌块。技术参数型号参数产量标石专块/小日寸挤出压力电机功率真空度成型含水率重量J K Y 6 0/5 5-4.01 5 0 0 0-2 2 0 0 04.0 MPa上级90 k W-6下级180 k W-6>-0.9 2 MPa1 5-2 0%2 7 0 0 0 kg J K Y 6 5/6 0-4.01 7 0 0 0-2 4 0 0 04-0 MPa上级l l O k W下级220k W>-0.9 2 MPa1 5-2 0%3 0 0 0 0 kg6e J K Y 7 5/7 5-4.02 2 0 0 0-2 8 0 0 04.〇MPa上级132 k W-6下级280 k W-6>-0.9 2 MPa1 5-2 0%4 8 0 0 0 k g国内创新技术硬塑真空挤出机地址:广东省高州市九呈工业区电话:0 6 6 8-6 5 7 6 0 9 8手机:1 3 8 0 9 7 8 0 5 2 2网址:ww w.zhonghangjixie.com

广东省高州市 篇2

笔试部分考的是,写一篇关于“走群众路线”的文章,只有标题,没有材料,2500字左右,两个小时

所以同学们考试一定要结合岗位特点哦,结合市委办的工作特点,除了手写速度,打字速度也要提高

2011年9月2日广东省广州市建委选调笔试真题【田老鼠已阅】Y

9月2日,广州市建委选调公务员考试,时间2个小时,前面是60道单选题,其中有20题城乡建设相关知识,最后一题是申论,40分,有三段材料。

具体记不清了,主要是讲现在城市许多刚建好的项目(例如道路、其他公共设施等)没过多久又拆了,规划是用50年,而实际也许用了10年不到就寿终就寝。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800字文章。

——————————————

试题型分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客观题单选,60题共60分,涵盖基础知识、计算分析题和建设系统基础题~~

第二部分是申论,看材料作文40分,主要是根据城市建设出现的短寿建筑、规划混乱、违法拆迁等自选角度论述~~

考试共两小时,时间蛮紧的,而且计算分析题算起来有点烦~,申论没写好,唉~~

山东省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3

【关键词】:兖州 产业化 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04-01

近年来,兖州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较好、优质农产品丰富等优势,协调工农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立足我市的资源条件和生产基础,确立了优质粮、蔬菜、花生、苗木花卉、肉鸭、肉鸡等主导产业。围绕各产业的发展,市里制定了各项扶持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2009年,全市4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10公斤,35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23公斤;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764.7公斤,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1034.95公斤;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6万亩,其中设施栽培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3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700多处。全市各种认证达到20多个,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个。主导产业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优势明显增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采取投资新建、扩产改造、改制重组、外引内联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群体。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4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国家级重点龙企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市年加工转化小麦80万吨、玉米50万吨、畜禽产品5万吨,形成了以兖州市为中心、跨区域发展的优质小麦、优质玉米、花生、肉鸭、肉鸡等优势产业链。

以今麦郎、白象集团为主的优质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建有方便面生产线40条,形成年产方便面50亿包,销售收入40亿元的规模,成为全国县级市中最大的方便面加工生产基地。以今麦郎面业、益海嘉里为主的面粉加工,可生产六个级别的分级面粉,日处理小麦达到2000吨。

以市农高园、青贵公司、福水公司为主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市农高园建成了工厂化育苗、蝴蝶兰智能温室等八大中心和大型苗木花卉批发市场,成为集示范、推广、旅游为一体的农业龙头。青贵公司、福水公司的蔬菜收储加工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以源泉花生制品公司为主的花生加工龙头企业,主要是生产加工脱皮花生仁和分级花生仁,拥有进出口营权,产品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近70%,出口量位居济宁市同行业第一位。带动花生生产基地20万亩,专业生产乡镇17个,专业村38个,户均增收2000元。

以绿源、嘉隆公司为主的肉鸭、肉鸡加工龙头企业。绿源公司集种鸭饲养、苗鸭孵化、饲料供应、肉鸭宰杀、熟食加工为一体,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只,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兖州嘉隆食品有限公司,全面实行肉鸡标准化养殖,高度、通风、光照、环保等指标大大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药物残留得到彻底的控制,成为鲁西南最大的集种鸡饲养、孵化场、饲料加工、冷藏宰杀、熟制品加工于一体的肉鸡生产出口基地。

(三)政策扶持卓有成效

各级都采取了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给予积极的扶持,既有政府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也有龙头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扶持。如嘉隆公司建设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由市财政和公司按每万只规模各补贴农户1万元,场地按农业用地审批,用电按农业用电收费。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也适当倾斜,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搞好立项,增加投入。按照既符合上级政策、又尊重群众意见的原则,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形成。

(四)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全市各级都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措施来抓,组织领导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制定了明确的扶持奖励政策。由于形成了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组织指导体系,全市的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步入了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轨道。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有10家,出口创汇的仅有8家;二是产品加工层次低,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只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和系列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都难以提高;三是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一部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属于松散型的连接关系,双方在农产品购销中仅仅是简单的市场交易行为,不存在长期合作的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契约关系的,有的也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的农户失信违约自行出售农产品,使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下步对策

(一)合理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带

在产业化体系建设上,一方面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现有的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扶持,促其迅速发展,形成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从大的范围内进行统筹布局,包括生产品种、加工企业等,不仅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特点和传统优势,进行扶持引导,规划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而且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按照资源优势进行大的区域布局规划,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增加竞争成本。

(二)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

一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新上、转化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里实施了百名创业人才工程,通过对现有一定基础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领军人才进行培训和扶持,使其逐步转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尽快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是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把现有发展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其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膨胀规模。

三是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三)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基地

一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新机制,采取转包、转让、反租倒包、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入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向种田大户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规模化生产。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原则,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规模优势。

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指导方针,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更加紧密,依靠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建设原料基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四)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广东省惠州市海岛开发与管理 篇4

1 海岛概况

惠州市海岛主要集中分布在大亚湾中央, 自北向南有港口列岛、中央列岛、辣甲列岛和沱泞列岛。在澳头湾、平海湾和考洋洲外也有零散分布的海岛。惠东县、惠阳区大于500 m2的海岛共有108个, 总面积约19 km2, 岸线长约138 km (表1) 。小于500 m2的海岛32个, 总面积约0.01 km2, 岸线长3.05 km。另有干出礁108个。海岛数量仅次于珠江口海区, 但面积相对较小[1,2,3]。

2 海岛开发现状

惠州市现已不同程度开发利用的海岛有15个, 包括4个有居民岛 (指户籍上有居民常住海岛) 和11个无居民岛 (表2) 。2008年各有居民岛人口分别为:盐洲2 490户9 558人、大洲头96户915人、大三门66户189人、小三门122户413人。居民以渔业为主, 兼有港口和旅游等资源开发。由于海岛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经济基础不同, 各岛在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1 渔业资源开发

惠州市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保护区内岛屿众多, 海水盐度变化小, 海洋生物种类多。有石斑、鲷、龙虾、珍珠贝、鲍鱼和海胆等名贵品种。1998年以来各岛出现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传统捕捞业为辅的渔业发展状况。诸如盐洲岛, 2005年海水养殖产值为14 028万元, 海洋捕捞产值为4 856万元。至2008年, 有网箱8 000多个, 面积约333 hm2。主要养殖黄花鱼、石斑鱼和贝类等, 年产量超过14 000 t。产品经水路运往香港、澳门及深圳等地。通过调整和优化渔业生产结构, 盐洲岛的海水养殖逐渐走上基地化、集约化和规范化道路。2004年10月, 惠州市政府授以盐洲“网箱养殖之乡”称号。2008年大洲头岛东升村海水养殖年产值550万元, 海洋捕捞产值450万元, 渔业产值约占渔村年总产值的61%。大三门居民自办多个鲍鱼和海胆养殖场。黄猫岛现已建桥连大陆, 交通便利, 供水供电方便, 2008年在岛上居住渔民1 000多人, 渔船114艘。还有虼仔洲、鹅公洲和鹅兜等岛已开发为珍珠养殖区;内圆洲、内赤洲等岛已开发为珍珠贝苗产地。

2.2 港口资源开发

惠州市毗邻深圳和香港, 大三门距深圳大鹏湾半岛仅3 km。港口区位优势明显。自2000年以来, 港口码头资源的开发利用, 促进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增长。现已不同程度开发的港口有盐洲、大三门、大洲头和马鞭洲等。诸如盐洲, 现有1 000吨级货运码头泊位3个, 面积约6.6 hm2, 岸线长500 m, 还有500吨级码头2座, 主要承担盐洲及附近地区货物的短途运输。大三门妈湾港、北扣港码头可泊800吨级船, 主要为交通旅游服务和边防检查部门使用。大亚湾华德石化公司1994年9月在马鞭洲建设码头, 1997年3月首期工程投产, 共投资16.4亿元。

2.3 旅游资源开发

2000年以来, 惠州市旅游部门在大亚湾开展的海上观光、捕鱼和海洋生态旅游项目已成为该市旅游业的特色。此项“情系大亚湾”旅游项目,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诸如大洲头岛东升村, 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民俗和原生态的渔家风情。尤其是以渔家婚俗表演和每年的大王爷节备受游客喜爱。还有出海捕鱼、海岛垂钓和海上观光等。2008年大洲头渔村度假旅游项目创收300万元, 支持了伏季休渔行动和维护了渔村的安定团结。2008年, 盐洲岛鲤鱼洲、红树林和白鹭等景点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大辣甲岛现已开发为滨海旅游区。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 由惠州市经迪育乐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大辣甲岛游乐场已转给惠州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经营。岛上设度假村、海水浴场、水上摩托、跑马、游艇、沙滩足球、烧烤和饮食等服务设施。

2.4 存在的问题

海岛开发存在如下问题:① 多部门或多行业管理、无序开发、炸石和伐林等现象仍然存在, 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和有效的法规及措施[4]。② 交通不便, 港口和码头简陋, 甚至处于自然状况。盐洲北面大桥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大三门和小三门因交通不便、教育和医疗条件差等因素, 原有小学已停办, 近年来有2/3的居民已陆续搬迁。③ 沿海城镇的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排入海, 导致沿岸水体受到污染。考洋洲的水质已明显下降, 加上盐洲岛及周围渔民违章设置养殖网箱, 使附近航道堵塞, 削减了海水的自净能力。据《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惠阳区淡澳河排污口养殖区水质为四类、附近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④ 有居民岛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未建立, 排水系统混乱, 蓄水供水设施差。部分道路和防潮海堤有待修建和加固。⑤ 旅游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缺乏资金, 项目少, 开发进度缓慢。经营水平和服务素质低、个体经营的游艇装机马力小, 存在安全隐患。⑥ 有关部门的国防观念淡薄, 在考虑海岛开发中重经济轻海防, 倾向将军事人防工程改为旅游景点;将花岗岩开发为建筑材料, 对生态脆弱的海防战略岛屿构成威胁。

3 海岛保护与管理

3.1 编制相关海域规划和海岛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做好海洋和海岛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海域和海岛的保护与管理, 近年来惠州市各级政府部门出台有关规划和规定。2002年编制《惠州市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1998—2010年) 》, 内容涉及海域功能区划、海水增养殖、自然保护区以及盐业、港口和旅游等;2002年编制《惠州市沿海人工渔礁建设规划 (2002—2011年) 》;2003年编制实施《惠州市无居民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管理暂行规定》;2008年编制《大亚湾区海岛资源概况》等。

3.2 无居民海岛立碑

根据惠州市政府关于对部分主要岛屿进行立碑的部署, 从2003年7月开始, 在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协调下, 已完成67个海岛的立碑工作, 其中惠东县12个, 惠阳区55个。此项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辖区的海岛管理, 也为无居民岛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海域勘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珊瑚礁保护

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保护区珊瑚礁主要分布在鹅洲岛至大辣甲岛之间, 覆盖率高达62.5%, 主要以石珊瑚为主, 生长状况良好。保护区管理处重视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为避免南海石化建设项目对珊瑚礁的影响, 保护区管理处与有关部门和专家多次协商后, 2003年5月将海洋工程项目附近3 000多颗珊瑚移植在鸡心岛和芒洲岛沿岸, 经移植的珊瑚成活率达100%。

3.4 项目审批

对新建项目, 严格执行有关审批工作。2007年, 中海达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与香港丰盛环有限公司投资6.5亿元, 在芒洲岛建设华瀛燃油和调和油中心项目, 已完成无居民岛利用报批程序及使用芒洲岛报批和价格论证等工作。纯洲岛规划为仓库建设项目, 使用权现已批给大亚湾石化集团。大洲头岛东升村与深圳百佳城投资公司合作的度假村旅游项目用地等仍在等待审批。

3.5 整治污染现象

近年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对海岛周围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多次清理用于养殖的白色泡沫浮子、整顿盐洲岛等地违章设的渔网和网箱以及对海域造成污染的海鲜酒楼等。2008年8月开始整治惠阳区淡澳河, 共清理河段4.5 km, 使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逐步恢复[5,6]。

3.6 红树林保护

盐洲岛白沙村附近的红树林遭受人为破坏后剩余6.67 hm2。1998年惠东县将该处定为红树林保护区。近年来有关部门非常重视, 采取了清理周围的网箱和落实保护责任制, 加强看护等保护措施。

3.7 执法队伍的建设

2002年以来不断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 以办班培训和交流等方式, 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积极做好海域和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惠州市海岛开发与管理出现新的局面。渔业资源开发已从传统的捕捞转为海水养殖。海岛港口和海岛旅游开发项目正在持续增加。从而出现诸如炸石、伐林等无序开发的现象, 导致海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建议沿海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规划和规定,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海岛管理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马应良.大亚湾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R].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3, 1-5.

[2]黄远略, 罗民刚, 陈升忠, 等.广东海岛社会经济与开发[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 21-45.

[3]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海域地名志[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989, 118-132.

[4]罗艳, 邓松, 程庆贤, 等.深圳市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 26 (8) :55-58.

[5]惠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惠东年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2008:174-175.

广东省高州市 篇5

为充实我区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我区教育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根据《20惠阳区招聘教师工作方案》,将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面向社会,公正公开、平等竞争、考评结合、择优录用的原则。

(二)坚持按岗聘用、优化结构的原则。

二、招聘职位及人数

招聘高中教师9名,初级中学教师21名,小学教师43名,惠阳广播电视大学教师2名,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4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名(招聘专业及岗位可在惠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惠阳区教育局网站查询,网址附后)。

三、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招聘初中、小学教师对象

1.应届毕业生(含已办理暂缓就业的)或7月以来的往届毕业生,须有惠阳区户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师范类毕业生(非师范类毕业生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2.属夫妻分居的(应聘者必须是在职在编的公办教师):应聘初中教师,须有3年以上教学经历、本科以上学历、中学二级以上职称;应聘小学教师,须有3年以上教学经历、大专以上学历、小学一级以上职称。

(二)招聘高中教师对象

1.应届毕业生或207月以来的往届毕业生,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国家211工程重点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毕业生和研究生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2.在职公办教师,须有5年以上高中教学经历,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三)招聘中职教师对象

1.应届毕业生或年7月以来的往届毕业生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特别技能岗位可放宽至全日制大专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

(非师范类毕业生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2.在职公办教师,须有5年以上中职教学经历、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四)招聘电大教师对象

1.应届毕业生或2009年7月以来的往届毕业生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

2.在职公办教师,须有3年以上电大教学经历、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五)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象

须有3年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及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经历的在职公办教师,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小学一级以上职称。

(六)“三支一扶”人员应聘教师

参加广东省“三支一扶”工作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按粤人发〔〕141号文的有关规定可以报考,并按规定给予笔试成绩折算前加10分。报考时,需要提供服务期满的相关证明材料和与报考职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七)年龄条件

40周岁以下(1972年8月31日后出生),省级以上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八)具有与应聘职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师范类应届毕业生应提供就业推荐表及普通话二乙以上等级证书)。

(九)惠阳区在职在编的教师不在招聘之列。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要求

(一)报名时间

年6月2日―6日(假日照常上班)

(二)报名地点

惠阳区教育局一楼服务大厅

地址: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金惠大道3号

联系电话:0752-38265663826339详情请查询惠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惠阳区教育局公告栏。

惠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sj.huiyang.gov.cn/

详情请查询惠阳区教育局公告栏:

www.hyjyedu.net.cn/

惠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惠阳区教育局

广东省高州市 篇6

德州市去年完成社会民生等重点支出42.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7.9%,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用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委书记吴翠云的话讲,就是要让德州人的幸福指数逐渐升高,人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有稳定感、舒适感、安全感,更有归属感。

“幸福不是发达地區的专利。无论经济发达与否,人民对幸福生活目标的追求是相同的,只是实践的路径各异。德州实现‘幸福追赶’,既要发展经济,还必须及时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社会进步成果,否则城市再大,GDP排名再靠前,也与人们的幸福无关。”吴翠云说。

为推进转型升级,增加财政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德州全力实施主导产业集群推进计划,加快建设特色突出的产业名城。

“要让人们感到幸福,首先是要有物质条件的保证,要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政策的出台、措施的落实,都要惠及民生。”

广东省高州市 篇7

一、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的把握程度研究其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存在问题, 并从提高其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以及实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培养对策。

(二)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因为教学设计文本能够反映出这些选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 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分析法, 客观、系统地量化分析160名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并与评委老师、选手进行有目的的访谈, 从中掌握这些选手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突出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借鉴。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

调查结果表明, 在2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 没有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等方面内容, 没有教学策略选择、过程分析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元素, 没有阐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依据。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另外, 在3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 只是简单地包含了部分教学设计必备元素, 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这些选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没有弄清按新课标要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文本与传统的备课教案之间的区别。

(二) 部分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分析学情

相对于传统的备课而言, 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教学对象的分析是必备要素。调查数据表明, 38.5%的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表述教学对象的诸如个性特点、原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特征, 导致他们的教学设计文本未能显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措施。

(三) 部分选手未能分析教学内容

在参赛选手中, 81.5%选手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 但有18.5%选手没有教学内容的分析, 全部选手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160名选手都未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材。调查数据显示, 另有34.5%选手未能准确分析自身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整个教材或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另外, 还有62.2%选手未能提出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的依据或措施。

(四) 部分选手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是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性环节。调查数据表明, 35%的选手由于未能形成新课程的理念, 所以, 仍从思想、能力、知识等方面简单、抽象或模棱两可地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过于简单且不具体明确, 导致了他们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其在教学目标中的表述自相矛盾, 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例如, 一位选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提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却未能体现出来。

(五) 在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 在35.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 只显示出教师活动的教学环节, 而没有显示出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 说明他们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另外, 全部选手都未能正确使用图例来表示教学流程, 甚至, 有28.5%选手全部以文字描述代替教学流程图, 导致篇幅过长, 无法做到一目了然。究其原因:第一, 未学会运用常规教学流程图的图形符号, 第二, 未系统地研究教学对象、大纲和内容, 因此, 无法运用流程图来展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调查数据表明, 8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都具备了教学评价设计方面的内容。但是, 他们当中, 大部分选手只设计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此外, 还有38.5%选手把教学反思看作教学评价设计。

三、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一) 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

一方面,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学习、传播、系统理论的原理而建构的。要想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首先要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例如, 只有熟练掌握、深刻领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理论, 在教学设计中, 才能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 准确地分析学情, 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等。目前, 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仍然以“数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为主。但是, 除了数学教学法涉及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外, 其他课程都尚未谈到。显然, 这是无法满足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需要的。为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 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 必须扬弃传统的课程体系,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增设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 给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面案例、反面案例, 并指导他们思考, 组织他们对案例中学情与教材的分析, 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 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充分讨论, 评议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 从中体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另一方面, 在学习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时, 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以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 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 把在“学与练”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 主办方应运用说课训练法, 拓宽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的渠道。本文所指的说课训练, 就是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主办方提供训练项目, 创设逼真的训练情境, 让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并在限定时间内把自己对学情与教材的分析, 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 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分析与反思的过程, 是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训练环节。经过循环往复的对教学设计的评议、反思与改进, 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便可日渐提高。参加本次教育技能大赛的相当部分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尚未参加过类似的说课训练, 其教学设计仍按传统备课进行。因此, 这种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应“全程推进”, 不仅要在教育技能比赛、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开展, 而且, 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依据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 依据真实的课堂为背景, 对于每一堂课, 都能满腔热情地精心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经反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文本, 方能走上讲台。笔者相信,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训练, 中小学数学教师必定能够练就过硬的教学设计这项业务技能。

(二) 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前, 相当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都错误地认为, “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步骤的过程, 即是备课”。受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 很多人都未能在教学设计中摆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 仍然把教师当作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 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摆脱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 形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以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等方面的正确理念, 在真正重视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理论、掌握教学设计技能的基础上, 在分析学情、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 选择教学方法、媒体以及教学评价方式时, 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新课程。例如:一位选手以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这节内容作为参赛课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他运用了实际操作、游戏、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 让学生开展“画一画”、“比一比”、“练一练”、“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 使学生有更多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中认识角。

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 教学设计技能是一项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教的必备业务技能。熟练地掌握这项业务技能, 中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回避。因此, 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创新学习与训练方式, 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培养、增强自身教学设计技能, 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摘要:当前, 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 本文作者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 掌握了该市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突出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姜春霄, 林刚.“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 :68-70.

广东省高州市 篇8

本次研修是为了促进两地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而举办的, 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具体实施。来自惠州市40余所中学的60名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参加了本次研修。

10月2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黄超文主任、贾腊生副主任、胡惠明副主任, 广东省惠州市教育局雷国富副局长、黄焕文调研员等。开幕式由贾腊生副主任主持, 黄超文主任、雷国富副局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

在5天研修中, 研修班安排了六场十分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的专家有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核心专家, 也有湖南省中学教育界的著名的特级教师, 他们是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石鸥教授, 《当代教育论坛》杂志主编、研究员、中学特级教师刘建琼, 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学特级教师李再湘, 中学特级教师、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 中学特级教师、长沙市一中副校长高阳平, 湖南师大附中教务处主任陈克勤。10月28日上午, 参加研修的学员参观了三湘名校雅礼中学、明德中学。

广东省高州市 篇9

关键词:绿色产业,山区经济,梅州市,区域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区的总面积大约占到国土面积的2/3, 其经济社会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对于发展山区经济, 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 实施了很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总的来说, 仍缺乏从总体上对山区进行战略性规划和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如何在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山区经济, 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要么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要么就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由于山区的贫困落后、经济欠发达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循环关系, 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就必须探索出一条能够发挥山区资源禀赋优势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为研究样本, 该市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处, 广东省东北部, 全市土地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土地面积的86.7%,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77.88亿元, 梅州人口、土地分别占广东的6.11%、8.9%, 但GDP总量仅占广东省的1.34%, 人均GDP只有11600元, 仅及广东全省人均GDP的30.86%, 是一个人多地少, 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梅州市正面临着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趋势和新一轮产业分工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作为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的梅州, 面临山区发展战略抉择, 探索一条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对梅州乃至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同时, 对于全国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绿色产业的概念界定

对于绿色产业的概念在理论界展有不同的看法,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陈飞翔、石兴梅认为, 从狭义的角度看, 绿色产业指直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产业,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被广泛接受, 派生出直接从事环境保护活动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产业, 如, 在美国, 许多州把资源再生利用一类的产业称为绿色产业;从广义的角度看, 绿色产业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 既包括狭义的绿色产业, 还包括其它对环境友好的产业, 即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中对环境友好的产业。胡援东、揭益寿认为, 狭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粮食作物、畜牧、水产、果品、食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和人类其它生活用品等, 由于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事物在国际上都冠以“绿色”, 为更加突出绿色产品来源于最佳生态环境。因此, 又称“绿色产业工程”, 它是一项融科研、环保、农业、林业、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及有关行业为一体的宏大系统工程, 属于高科技产业。刘小清认为, 绿色产业也称环保产业, 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绿色产业旨在防治环境污染, 保护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是一个非常有前途又有实用价值的新兴产业。曾建民认为, 所谓绿色产业是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 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 从事绿色产品生产、经营及提供绿色服务活动并能获取较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综合性产业群体。它应包括环境保护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绿色技术产业、绿色旅游产业、绿色农业产业、绿色服务产业和绿色贸易产业等多个产业部门。

尽管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绿色产业的统一概念,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绿色产业与环境密切相关。所谓“绿色”, 是“环境保护”或“无公害、无污染”的代名词, 是生命的象征,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解释, “绿色 (Green) ”意味着自然的、无污染的状态。所谓“产业”, 是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在市场上表现为这些企业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活动, 表现为需求指向相同或相近、技术特征相近、生产对象相近。

由此, 本文将绿色产业定义为:是指在绿色经济发展中, 应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 提供绿色服务, 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 有利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从一般意义上讲, 一切传统产业中, 凡实施绿色技术改造、采用绿色科技创新、其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有益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产业, 都可以进入绿色产业之列, 其外延包括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旅游、绿色医药及环保工业等等。从特定意义上讲, 所谓绿色产业是指一切依托于生物体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而且其产出物是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健康的产业。

二、梅州市发展绿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1. 产业发展定位不清, 绿色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 产业发展定位不清, 招商引资急功近利。欠发达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 迫切希望通过发展大工业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招商引资冲动, 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当前, 广东省正在实施“双转移战略”, 政府在引导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而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有很多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而不少县区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并没有加以甄别, 有急功近利发展经济的倾向, 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其次, 在当前梅州市绿色产业中, 绿色农业所占份额较大, 绿色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 但绿色工业则发展缓慢。由于梅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 第一产业在GDP的比重较大, 2008年, 第一产业产值104.75亿元, 占比为21.9%, 其中的大部分可以归为绿色农业范畴;绿色服务业中的主体是绿色旅游业, 2008年旅游总收入为46.4亿元, 主要来自于绿色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的贡献;而绿色工业的贡献值却不到GDP总量的5%, 绿色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

2. 经营者对“绿色”意识淡薄, 尚未摆脱对传统观念的束博。

其一, 企业对“绿色”意识、环保意识淡薄, 对绿色品牌优势缺乏认识。主要表现在: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认为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只是一种口号和宣传, 花了钱, 但不会带来多少实际好处。目前, 梅州市的绿色产品生产者和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 且缺乏比较成熟的品牌运作方式。除少数企业实施了品牌战略外, 大量的绿色产品由于没有注册品牌或者缺乏品牌优势, 虽然产品的品质优良, 但产品的知名度有限, 市场占有率低, 造成绿色产品附加值不高, 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

其二, 农民、专业户对绿色生产和品牌意识不强。农民、专业户进行生产时, 仍然是重量而不重质, 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对依赖性很大。所以当发展绿色产品生产与施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发生冲突时, 农民为提高产量仍然施用它们, 却放弃生产绿色产品应遵守的规程, 例如梅州市的主导农产品——梅州金柚的生产, 在90年代后期就凸显这一问题, 从而直接导致了持续多年的金柚销售市场萎靡不振。

3. 绿色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 绿色投入欠缺。从经济学角度讲, 绿色产业具有正的外部性, 非绿色产业具有负的外部性。绿色产业对产业本身及他人有益但与非绿色产业相比, 其生产成本要高得多, 如要求对绿色品种、绿色资源、绿色环境、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进行投资。因此, 客观上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优惠等政策, 而目前梅州市在资金倾斜、科技投入、价格保护方面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扶持措施, 没有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作用力小, 措施乏力, 从而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使绿色产品开发者的生产热情没有充分发挥, 各地的绿色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 绿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没得到充分体现, 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 绿色投资渠道单一。从梅州市绿色产业的目前投资渠道来看, 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 企业和私人投资所占比例较少, 还未形成多渠道的投资方式。这种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狭窄资金来源渠道, 既无法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巨额的资金需求, 又不能给企业以激励和约束, 难以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目前, 梅州市绿色投资大部分投向环境污染治理, 而且基本上用于末端污染治理, 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4. 缺乏绿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 绿色市场开发相对滞后。

绿色产品品牌化和绿色龙头企业规模化是绿色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必经之路。但从梅州市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企业的现状来看, 缺乏拉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绿色龙头企业和绿色品牌产品。还达不到“保护一片水土, 振兴一批企业, 富裕一方百姓, 拉动一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 梅州市除少数企业和地区实施了品牌战略外, 大量的绿色产品由于没有注册品牌或者缺乏品牌优势, 虽然产品的品质优良, 但产品的知名度有限, 市场占有率低, 造成绿色产品附加值不高, 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在这种局面下, 绿色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 绿色产品专业流通渠道、营销网络的建设滞后。一般而言, 绿色消费以绿色营销为前提, 绿色营销反过来又会带动绿色消费。而目前, 梅州市还未建立一家绿色产品市场和销售网络, 主流零售业还未加入到绿色产品的销售体系中来, 还未建立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畅通渠道, 大多数绿色产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 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也影响绿色产品的价格, 进而影响绿色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三、构建梅州市绿色产业体系的思路

从绿色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和区域看, 各类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水平、技术条件、资源状况、经济效益及需求程度的差异很大。作为经济欠发达山区市的梅州市, 应该重点发展那些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和技术。

1. 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梅州山区山清水秀, 空气、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较好, 水土污染程度低, 对于发展环保型绿色农业有较好的天然环境。同时, 梅州市是农业大市, 部分主要农作物生产在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梅县金柚种植面积28.6万亩, 总产量达29.7万吨, 种植规模和产量上位居全国同类品种第一位;梅州茶叶种植面积16.84万亩, 总产量1.08万吨, 占广东省1/5, 位居全省首位, 梅州市发展绿色农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资源状况, 应重点发展壮大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等八大主导产品, 打造广东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

在巩固和继续推广小庄园模式、“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 必须按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 大胆试验, 创出各具特色、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模式。根据目前的实践基础条件, 今后应重点发展六种模式: (1) 运用立体种养技术的多层利用型模式; (2) 实施林业持续发展的自净型模式; (3) 以建设生态村为主的循环利用模式; (4) 以建设生态果、油、茶园为重点的综合增值利用型模式; (5) 以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的复合经营型模式; (6) 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绿色旅游型生态模式。

2. 着力打造绿色高新技术工业。

当前, 梅州市的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由于农业是属于弱势产业, 产品附加值低, 对当地的经济拉动力小, 要根本改变山区经济的落后状况, 没有高附加值的工业发展是难于实现的。笔者认为, 梅州经济的崛起, 关键在于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高新工业。根据梅州市的资源禀赋状况, 可以选择生物医药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两个子行业作为绿色工业的龙头。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绿色农产品作为原材料, 产业链条比较长, 产品附加值比较高。这类绿色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够拉动绿色农业的大发展,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绿色产业链。

目前, 梅州市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已经有所发展, 但除了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规模化企业以外, 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显著, 难以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笔者认为, 生物医药业应该作为梅州市主导产业的首选, 依据是: (1) 生物医药属于新兴朝阳产业, 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附加价值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 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逆市突破万亿元大关, 达10440亿元, 同比增长21.18%。近8年来, 我国医药行业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0.45%, 比全球药品增长率高出12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近期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2) 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长, 容易形成产业集群, 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大。 (3) 梅州市具有良好的南药种植基础, 区内拥有药用植物785种, 蕴藏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的主要种类有50多种, 农民有种植南药的传统, 同时, 区域内已经有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嘉应制药股份公司、新南方青嵩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有实力的生物医药公司进驻, 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应该是吸引国内、国际知名医药生产巨头进驻, 以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3. 发展以绿色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业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旅游业。

梅州山地丘陵面积广阔, 森林覆盖率达70.6%, 境内有48个自然保护区和60个森林公园, 不但景色优美, 而且绿色农业发展良好, 特别是小庄园和三高农业发展规模大、水平高, 享有“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的美誉。梅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资源, 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既有以阴那山、天柱山、七目嶂、王寿山代表的花岗岩、变质岩山地旅游景观, 又有以五指石、南台山为代表的丹霞山地景观等, 还有古朴、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客家文化。优越的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成为梅州市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业的良好资源。

开发策略方面, 应该遵循绿色生态旅游发展的空间演化规律, 以旅游需求市场为导向、以特色生态农业和地域文化为基础, 对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科学的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在农业观光旅游、乡村 (下转第209页) (上接第207页) 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旅游农业产品开发中, 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提升挖掘, 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 保持乡村旅游的原真性, 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四、梅州市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梅州市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梅州市绿色产业的发展:

1. 加强生态建设, 营造绿色环境。

绿色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根本和基础。没有绿色环境, 不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绿色产业就是失去了立足之地。千万不能一味强调发展经济去“征服自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掠夺性开采开发自然资源。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梅州市重要的比较优势, 无论是发展以生物医药业为龙头的绿色工业, 还是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先导的绿色服务业, 都必须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因此, 我们必须保护好现有绿色环境资源, 禁止乱采滥挖行为。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使农民自身的经济目标与生态建设统一起来, 提高生态建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施行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等工作, 同时要控制和减少水、空气的污染, 制定有关环保法律法规, 执行“谁污染、谁付费, 谁治理、谁受益”制度, 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更新观念, 树立“绿色”意识。

目前在我国, 整个绿色产业的创建和开发, 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政府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让广大人民群众、生产者、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了解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性, 并把提高环保意识、生存意识、生命健康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 并促使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把绿色产业列入优先发展地位, 引导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 针对广大公众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意识淡薄的现象, 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绿色”品质的宣传, 传播绿色消费知识, 及时将企业提供的绿色产品或绿色服务的信息迅速传递给消费者, 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重视, 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进行绿色消费的自觉性, 并产生购买欲望。加强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 让他们知道绿色消费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从而形成健康的、对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培养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 为启动和加速梅州市的绿色产业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

其次, 提高企业对发展绿色产品重要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推动和普及绿色生产的意识, 诱导企业敢于投资开发绿色产品, 对绿色生产企业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 对非绿色生产企业提高税收和排污费, 从而促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政府的绿色发展意识也不容忽视。要建立环保教育和宣传制度, 将环保知识引入教科书, 对各级干部实施环保知识轮训。还要建立领导干部环境考核制度, 自上而下层层签订环境目标责任制, 并作为政绩加以考核。以便于指导生产者和消费者, 树立和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

3. 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机制。

加快梅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推动梅州绿色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绿色产业的投入产出机制、科技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进一步扩大对国内外的开发, 广开筹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渠道, 支持绿色产业的绿色经济。同时各级政府应打破所有制、行政区域、行业界限, 通过制定和实施工商、税收、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 以及实行“一条龙”服务, 营造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为企业开发生产优质高效的绿色产品创造广阔的空间。

发挥高新技术是绿色产业生产、加工中的主导力量, 而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科技人才和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与能力的管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推动者。要把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 一是创造条件, 积极引进发展绿色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二是在有关的高等院校增设专业和课程, 加快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教育, 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

4. 培育绿色龙头企业, 推进绿色产品名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品牌化决定了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因此, 要打造梅州绿色产业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通过政府推进和市场引导促进绿色产业集团的形成, 鼓励企业以资金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兼并和联合, 培育绿色龙头企业, 增强绿色产业的竞争能力。同时, 坚持“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行业促进”的品牌推进模式, 进一步完善品牌扶持、奖励、培育机制, 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等, 以品牌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推进“绿色名牌产品——绿色龙头企业——绿色产业”联袂互动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晓红, 陈新川.中国绿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 2005 (12)

[2].梅州市统计局.梅州市统计年鉴.2009

广东省高州市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凭借地缘优势和政府优惠政策,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其地区生产总值 (GDP) 位于中国各省市前列, 经广东省统计局发布, 2013年广东GDP为62163.97亿元, 人均GDP达58760.45元, 但地处广东省东北部, 韩江上游的五华县, 发展相对落后, 2013年全县GDP为100.81亿元, 人均GDP居广东省的倒数第一, 仅为9574元。因此, 以跨越式发展战略理论为基础, 来研究广东省五华县的经济发展,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跨越式发展战略

2.1 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跨越式发展蕴含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创新的前提性和非均衡性。快速发展不等于跨越式发展。落后者快速跟进, 也不属于跨越。只有落后者跨过先行者的某个阶段才属跨越。

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一是引进先行者的技术和设备;二是学习和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 汲取其失败的教训;三是凝聚全社会对摆脱贫困、加快工业化的强烈赶超意识;四是发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2.2 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模式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模型, 该模型从基础设施产业与直接加工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出发, 论证由大规模外资输入而引致“大推进”。“大推进”模型强调落后地区首先要建设好基础设施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然后大规模引进外资实现经济大飞跃。

罗斯托的“起飞与部门成长”模型, 该模型把经济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随着主导产业部门的成长和起飞条件的成熟, 整体经济将进入持续增长的起飞阶段。这种模型强调落后地区集中力量, 先着力培植和壮大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 然后带动其他产业部门, 最后实现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凡勃伦的“后发优势”理论, 指工业化后来者具有的特殊益处和优势。一是引进先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和装备;二是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及教训;三是利用先行者前后两个经济增长波的涨落潮;四是激发对经济落后和寻求工业化的强烈赶超意识;五是利用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五华县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等后发优势, 合理采用“大推进”和“起飞”模式, 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3 五华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3.1 内部条件

经历20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 五华县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发展的优势地位已经显露出来:

从经济发展趋势看, 五华县经济步入加速增长的阶段。2013年全县GDP为100.8亿元, 同比增加11.2%;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 同比增加3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亿元, 同比增加12%;实际利用外资2299万美元, 同比增长25.6%。这些经济条件, 为推进五华县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内部资源条件看, 五华县资源的比较优势已日趋凸显:一是矿物、水等自然资源丰富;二是劳动力资源充裕且成本相对低廉, 全县总人口超过130万人, 农业人口超过115万人;三是环境资源条件良好, 如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石马山、益塘水库景区等环境优美。

从区位条件看, 五华县经济的区位已发生改变。一是交通条件日趋改善;二是珠三角的强辐射效应已经体现出来, 五华县是梅州通往珠三角的“门户”, 其区位条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3.2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外部环境

国际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五华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大环境。全球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轴,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CEPA框架下“大珠”、“泛珠”区域合作的展开有利于提升五华县的区位优势。将加快五华县融入珠三角的进程, 促进五华县在经济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中更好地发挥优势。

作为珠三角的外沿地区, 五华县正面临双重产业转移的极佳机遇。同时, 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五华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五华县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3.1 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这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体现在小生产方式与农业产业化对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要求相矛盾、与农业产业化对经营规模性的要求相矛盾、与农业产业化的开放性、灵敏性要求相矛盾。

3.3.2 粗放型经济增长与资金短缺的矛盾。

作为落后山区, 韶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入来推动, 粗放型经济增长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发展落后不仅导致资本积累能力的低下, 而且造成自身资源的流失, 形成恶性循环。

3.3.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资金不足和技术低下的粗放型发展阶段,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这也成了山区资源工业发展的顾忌和限制。

3.3.4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比如收入差距较大、公共医疗和卫生防疫体系不完善等, 都是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表现。

4 五华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五华县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要想实现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建议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采取“内源”与“外源”并重, 大力发展现有支柱产业, 比如机械电子、汽车配件、酿酒、制药、水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建筑材料为主的支柱产业。

第二, 积极实施"工业梅州"战略, 推进结构调整, 开展技术创新, 深化企业改革, 促进生产稳步发展。

第三, 全面实施“生态梅州”和“林业生态县”发展战略。发展特色农业, 发挥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特色种植优势, 以引进农产品加工和发展“养沼种结合”的龙头项目作为突破口,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 科学发展渔业生产。引资兴办“订单”农业示范基地, 建设了一批农业专业协会.科学发展农业生产。

第四, 加大宣传力度, 打响五华县旅游品牌, 拓展旅游市场,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 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 建设旅游经济强县, 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超前带动作用, 促使第三产业的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

五华县只有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 坚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实施双向互动, 一方面内部经济与外向经济相互促进发展, 另一方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起来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及珠三角的交流与合作, 大力发展龙头产业, 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远.我国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与路径选择[J].甘肃金融, 2010 (4) :40-43.

[2]代明.粤台创新竞合策略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11) :12-17.

[3]李继刚.西藏农村跨越式发展:一个基本描述与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98-101.

[4]马建会.加快融入珠三角实现跨越式发展—对肇庆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几点思考[J].广东经济, 2010 (2) :20-23.

[5]施岚.关于武汉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武汉学刊, 2009 (6) :52-54.

广东省高州市 篇11

为了进一步了解,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 我们调查小组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就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首先在广州市随机寻找了56名在职农民工进行了采访调查。调研组共发放新农合制度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调查问卷250份, 回收200份, 回收率80%, 问卷有效率为90%。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 我们还同个别农民工进行深入的交流, 更加具体的了解到, 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真正带来的效益。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

根据我们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 目前农民工学历都不是很高。大部分农民工的学历处于初中水平, 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68%。而且, 其中还有15%的农民工仅具有小学学历或是根本没读过书。剩下有15%的农民工具有高中或中专水平的学历。以及还有2%的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水平的学历, 这部分人虽然与其他人从事相同的工作, 不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 而且工资也相对较高。

农民工外出打工一般所在的单位都是些私人企业。在我们的统计数据中显示, 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有81%。有8%的人在国有企业单位务工, 11%的人无固定职业。几乎没有农民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农民工在外工作的时间相对比较分散。但是, 在外工作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 22%的人在外工作的时间是2—5年, 29%在外工作的时间达到了5—10年, 而且10年以上的农民工人数占到了总人数26%。而在外工作不到半年的人仅有4%, 在外工作在半年至两年之间的人数有19%。

关于农民工的工资状况:工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农民工较多, 占了总人数的66%, 其中工资在2000~3000范围内的人数占了36%, 工资大于3000的人数有30%。还有20%的工资范围处于1600~2000的水平, 其余14%的人月收入低于1600元。低于800元工资标准的, 几乎没有。

2、农民工的参保状况

为了解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目前多处状况, 我们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过后的数据显示, 现今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与率较高, 有87%的人都参加了社会保险, 因此仅有13%的人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在参加了社会保险的这部分人当中, 又有差不多91%的人参加目前我国实施的社会医疗保险。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农民工中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只有4%, 而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了其中87%。有9%的人参加了其他的医疗保险, 如商业保险之类的。可见, 大部分的农民工对这一制度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都积极的参加了新农合。新农合的参合率还是相对较高的, 这与我们在相关文献中找到的数据基本吻合, 也证明政府对新农合的宣传和实施两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

再从参加整个社会保险的情况来看, 医疗保险的参合率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覆盖率较高。除此之外, 也有较多的农民工参与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分别占了总人数的15%和14%。因为, 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大, 今后的收入无法完全得到保障, 为了给自己今后的生活留有余地, 较多数的农民工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同时, 由于这一群体在外从事有些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 从需求的角度老看, 也有较多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而参加失业保险的比较少, 根据了解, 这部分人, 大多数都没有固定的职业, 一般都是不同时期从事不同的工作, 流动性比较大, 因此极少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几乎没人参加其他的保险。

3、农民工对医疗保障的需求状况

为了针对性的了解农民工群体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情况。结果显示, 就农民工这一群体而言, 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对自己比较重要, 而仅有11%的人选择了失业保险和其他。此外, 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是农民工认为最重要的两大保险, 而且两者占比相当, 分别是35%和34%, 一个是对自己今后生活的筹划, 一个是对今后健康的计划。

单独分析医疗保险这一个问题, 我们发现有61%的人更愿意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原因是, 他们虽然现在在外打工, 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老家生活, 再加上外出务工者的年龄一般都低于45岁, 他们对未来的医疗保障的需求会更大, 所以为能够保障今后能够顺利的加入农村医保, 大多数的农民工选择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除此之外, 较多的人更愿意参加城镇医疗保险, 在这部分人中, 有一些是已经在城市定居, 只是户口仍然是原来户籍地的户口, 再加上城镇医疗保险从报销比例以及定点医院来看, 要优于农村医疗保险, 所以这部分人更愿意参加城镇医疗。结合这两个问题调查出来的数据来看, 农民工群体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仍然是很大的, 而且在大多数人仍然愿意参加农村医疗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农民工异地医疗的问题, 就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分析了。

为了解决如何改善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 做了如下调查: (见表1)

4、医疗缴纳问题

目前, 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方式都比较单一, 费用的主要承担者仍然是农民本身。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希望由地方政府负责交费的比例是35%, 用人单位的比例是29%, 中央政府的比例是27%, 个人所占的比例是9%。从农民工的角度来看, 对于这笔医疗费用, 他们更希望由除自己以外的其他机关或是组织来承担。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 医疗费用的缴纳比例应当按照地方政府, 个人, 用人单位, 中央政府这样的顺序, 按由高到低的比例来支付农民工应当支付的医疗费用。

从医疗费用计算比例看, 41%的农民工认为应当按个人工资的百分比来计算医疗费用, 24%的人认为应按社会平均工资的百分比来计算。目前我国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大约是4万元, 结合农民工的月收入来看, 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都低于这个水平。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对于其他的职工来说是比较低的, 因此更多的人愿意选择按个人工资的百分比来计算工资。但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 按个人工资的百分比计算, 一是:个人工资的数据难以统计;二是:按这种方式来执行的话, 会增加更多的政府工作。首先, 我们能够非常肯定的是, 按照个人工资的百分比来计算, 对于我国这种工资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国家来说是比较公平, 但是面对如此大量的人口来说, 这项的可实施性却不敢保证。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百分比来计算, 又会太过于笼统。因此, 国家应该采取一种分层计算的方式进行, 将社会的收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几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人收取不同的费用。

5、新农合实施的效果

我们对农民工在外生病住院, 以及看病后是怎样报销的情况进行了解。他们未能住院接受治疗的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当患重病之后, 没有足够的钱治病因此放弃住院治疗。这样就导致病人, 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可能会对自己今后的身体健康留有后遗症, 造成对身体更大的影响。还有部分人未能住院的原因是无人照顾, 不方便住院治疗。

对于看病之后如何报销的问题, 我们调查结果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很相近。有42%的农民工选择回家乡报销, 因为这是他们参与了新农合之后最直接的报销方式。而又有41%的人选择不报销, 他们认为, 回家报销的手续比较繁琐, 而且可能出现地方政府失职的现象, 不给报销, 考虑到回家报销的机会成本较高, 就选择不去报销。我们从数据中还能发现, 选择在工作地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的农民工人并不多, 仅有11%的人去报销。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 一般的定点医疗机构里农民工的工作地都比较远, 而且一个城市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有限分布也相对比较集中, 导致了农民工报销不方便的情况。据我们同一些农民工的深入交流中发现, 许多的农民工对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的, 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地点都不是很清楚。因此, 医保制度在解决农民工异地报销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

6、农民工对新农合相应改善措施的看法

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显示, 61%的人认为医保实现地区之间的转移是非常重要的, 也有24%的人认为这个对自己比较重要。仅有13%的认为这个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其余的人认为这个不重要。同样的, 也有55%的认为实现各种医疗保险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 26%的认为比较重要。因此, 从这些数据中, 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 解决好医保的衔接问题, 对于农民工这一暂时存于医保边缘的人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医保病情选择上, 大多数农民工选择了保大病, 因为他们认为, 平时生的一些小病, 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医治了, 而当面对一些重大疾病时, 仅凭自己的力量就只能简单治疗。因此, 他们更偏向于保大病。为了进一步了解到这一点, 当他们在面临医疗费用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时是怎样选择的, 37%的人选择回家继续治疗;25%的人选择借钱治疗, 这样则会造成他们更大的经济负担;有18%的人选择向政府求助, 还有12%的人有其他的打算;而仍然存在8%的人会选择放弃治疗。仅从这个问题来看, 我们可以肯定保大病对于一个农民工家庭来说可能会更重要一些。保大病, 政府予以补贴支持, 减轻许多农民工家庭的经济压力, 让他们拥有一个稳定生活保障。

三、小结

首先,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合率较高, 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参加了医疗保险。

其次, 多数农民工都认为医疗保障制度对自己很重要。结合养老保险, 一个是对自己今后健康的计划, 一个是对今后生活的筹算, 保证自己今后的稳定的幸福生活。因此, 农民工对医疗保障有较高的需求。

目前, 我国实行的医疗费用的缴纳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从缴费主体来看, 医疗费用的缴纳比例应当按照地方政府, 个人, 用人单位, 中央政府这样的顺序, 按由高到低的比例来支付农民工应当支付的医疗费用。从缴费的标准来看, 国家应该采取一种分层计算的方式进行, 将社会的收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几个层次, 对属于不同层次的人收取不同的费用。

仅针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来分析, 呈现出特点:参合率高, 而受益率却极低。具体情况是, 虽然大多数农民工参加了新农合, 但是真正从中获益的人却并不多。新农合的实施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来说, 效果并不好。因此, 就急需要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 对目前的新农合制度做出一定的改善。

根据农民工的特点, 目前采取的改进措施应当以保大病为主, 实现地区之间, 各种医疗保险的有效的衔接起来, 在全国实施一套较统一的医疗保障措施。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

摘要:农民工是目前中国特殊的一大弱势群体, 农民工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户籍地与工作地分离, 目前农民工既不能在户籍地得到有效的医疗保障, 也难以在工作地获得切实的医疗保障。农民工医疗保障被边缘化现状, 使得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尤为迫切。

上一篇:ESP教学实践问题下一篇:政治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