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产业结构

2024-05-26

广东省产业结构(共12篇)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1

要将中国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依然是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关于经济增长方式, 一直是研究者们讨论的热点。学术界对此意见并不一致, 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的传统观点认为, 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则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 这是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和资本都能带来相同的边际收益。另一种更为广泛的观点, 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结构主义则认为, 产业结构转变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 产业结构的变化适应需求的变化, 应能更有效的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既定条件下, 结构转变极有可能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 在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因此, 劳动力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 能够加速经济增长Romer (2000) 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 (含经济制度的变迁) 贡献的, 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 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 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 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 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产出。因此, 怎样科学的度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2.2.1 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刘伟和刘绍荣 (2005) 给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模型, 引用时对模型变量作了适当的变换。现考虑构建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

Y=F (X1, X2, …, XN, A) , (1)

其中Y表示总产出;Xi, i=1, 2…, n, 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对上述函数求全微分可得:

dY=YX1dX1+YX2dX2++YXndXn+YAdA (2)

上式两端同除以Y得:

dYY=X1YYX1X1X1+X2YYX2dX2X2++XnYYXn+AYYAdYA (3)

其中XnYYXn表示第n产业的总产出弹性, 记为βn;则 (3) 式可以改写为

dYY=β1dX1X1+β2dX2X2++βndXn+β0 (4)

其中β0=AYYAdAA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总产出的贡献。因此可对 (4) 用以下计量模型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lgY=β0+β1lgX1+β2lgX2+…+βnlgXn+ε (5)

本文拟对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本文没有将相关产业进一步细分, 如第二产业又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又可以细分为交通仓储、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等等, 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本文拟建立的计量模型为:

lgY=β0+β1lgX1+β2lgX2+β3lgX3+ε (6)

2.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2006年的样本观测值回归分析, 并运用SPSS12·0软件可以得到以下的经济计量的回归模型:

lgY=0.598+0.024lgX1+0.493lgX2+0.483lgX3

(24.144) (1.775) (16.065) (13.407)

(R=0.99176 R2=0.983588 Adjusted R2=0.97362 F=81999.2)

注:回归模型中估计参数下面括号内的数是相应参数的t统计量。

回归结果表明:F比为81999.2, F分布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说明整体回归效果极为显著。相关系数R=0.99176, R2为0.983588, 经调整后的R2=0.97362, 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第一产业的显著性水平为0.088,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都为0.000, 说明了它们和国民经济总产出线性关系极为显著。显示的结果更加精确地表明, 三次产业对广东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按大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第一产业产值增加1%, 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024%;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时, 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493%;第三产业增加1%时, 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483%, 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大小较为接近。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了1978~2006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层次由二、一、三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 产业结构高度化倾向明显, 而这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2) 在考察期间内, 从经济计量指标分析可知,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差别显著。在广东的整体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

3.2 对策建议

根据研究的结果, 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如要实现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应对来自长三角的有力竞争,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稳定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1) 走现代集约化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目前在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为30%左右, 产值占GDP的6%左右。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就要积极发挥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在农业量的提高的同时, 更要做好质的提高。在农业保持发展的同时, 争取让更多的劳动者转移出来,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有条件的地区, 尽快按照市场规律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对区域性涉农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2) 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此, 广东今后在工业方面主要的任务是: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对信息产业及信息研发的投入;加快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②以打造世界级制造中心为目标, 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具体对策是:壮大石油石化产业, 建成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带 (群) ;做强做大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③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 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广东的传统服务业发展已比较充分, 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高度发达的工业需要优质快速的服务来配套, 优质快速的服务需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可靠的服务技术来保证。因此, 广东在今后应重点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具体做法如下: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②加速推动科技文化服务业;③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继续搞好国有银行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 积极发展证券、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加快培育证券、基金等资本市场, 同时, 加强政府对金融的调控、监管, 维护金融秩序, 防范金融风险, 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摘要:本文依据广东省最新的统计数据, 从产出和就业层面进行研究, 并进一步采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 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2].西蒙·库茨涅兹.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3].刘伟和刘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5)

[4].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5].曾光,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3)

[6].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7].赵玲玲.广东工业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

[8].Romer, David.Advanced Macroeconomics[M].Boston:McGraw-Hill, 2000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2

各市、区经信(促)局、财政局: 现将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1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的通知》(粤经信技改〔2012〕272号)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单位应按照申请材料要求和申请报告编写要求认真编写好资金申请报告、填写资金申请表和责任承诺书,并通过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网站()登陆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填报;

二、要求项目推荐单位填写项目责任承诺书并加盖公章、填写好项目汇总表、填报要件审查表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江门市省市联手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主要包括:纺织化纤、金属制品、食品、造纸等范围。

四、项目推荐单位应在4月30日前上报正式申报文件和完成网上审核工作,将上报文(含项目汇总表)各1份报送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江门市财政局,将项目申请材料1式5份报送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要件不齐全的项目,不予受理。

经信局联系人:谢荣生联系电话:3279817

财政局联系人:马跃雄联系电话:3501767

Email:jmjjsk@21cn.net

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江门市财政局

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研究 篇3

一、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及成绩

1.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

广东发达地区产业要升级换代,部分企业就需要转移出去,而广东欠发达地区正需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了使转移地和引资地双赢,2005年,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鼓励珠三角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

2008年,广东省将共建产业园区的规格提高,数量增加,支持力度加大。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实施办法》《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也有针对地实施了加强政绩考核、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劳动力培训、提供产业转移园建设支持等支持产业转移的强而有力的政策措施。

2.广东省产业转移取得的成效

广东省实施产业转移以来,成绩显著,全省从2006年至2008年GDP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4.8%、14.9%、10.4%。产业转出地区的产业得到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承接地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

产业转出地区产业升级:广东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矛盾突出,导致经济发展放缓。产业转移为该地区腾出空间和人力,满足高端产业的发展需求。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下降幅度比“双转移”前超过2个百分点,广州开发区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5%,现代服务业产值增长60%。

承接转移地经济发展迅速:粤东地区从2006-2008年间GDP分别增长了72%、73%、65%,粤西地区GDP分别增长了73%、75%、66%,粤北山区GDP分别增长了65%、67%、63%。

二、广东省产业转移主要面临的问题

1.转出地面临的问题

转出地转出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地区已经形成高度集聚的产业群,在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企业转出后,腾出空间,如不能及时填充,则很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产业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制造业的不断外移,这将产生土地、设备闲置等现象,出现新的浪费。转不转出产业?轉出什么产业?这些都是转出地面临的难题。

2.承接地面临的问题

承接地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配套设施、人才培养和引进、环保设施等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承接地普遍财力有限,单靠当地政府无法解决问题。有的地区不注重产业转移规划,缺乏准确选择产业的鉴别力,导致无法形成主导产业,不能形成集聚效应。各产业承接地产业转移园重复建设,同质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3.企业面临的问题

企业转移要面临成本和收益等许多问题,除了转移所必须发生的如重建厂房、交通物流等硬性成本外,面对陌生的生产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要适应当地的生产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也是一大挑战,而且对于一些整体迁移的企业而言,配套企业以及相应上下游厂商都至关重要,而转移也将为重新寻找配套企业和上下游厂商造成一定的障碍。

三、针对广东省产业转移提出的几点建议

1.统一规划,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合理布局

区域产业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结构调整,把本地区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市场所要求的合理结构。通过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部门内部产业组织政策以及产业立法和行政指导等,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切实转变思路,尊重市场的选择和导向作用,压缩本地区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业规模,加速资源转移,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增产创造条件和环境。发达地区不少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为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目前已经丧失集聚优势,并呈现下降趋势,而这些产业恰恰在欠发达地区趋于集聚的状态。

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及资源优势,对广东省内产业布局建议如下:广州、深圳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方面则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设备制造产业及电子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珠海、佛山、东莞、中山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做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惠州、汕头、潮州、汕尾、揭阳主要承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玩具、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加工制造环节。江门在继续发挥造纸业优势的同时,可以适当承接来自近邻的佛山等地的设备制造产业转移。肇庆与阳江承接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电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环节等。茂名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引进在转入地存在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行业,如塑料制品、涂料、油漆等石化产业下游产品行业,与当地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形成有集聚优势的产业群。湛江重点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涂料、油漆等石化产业下游产品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以宝钢重组韶钢、广钢为契机,建设现代化的千万吨级湛江钢铁基地,湛江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承接家电制造、五金不锈钢制造等产业。韶关、清远、河源、梅州、云浮鼓励引进资源型产业,如陶瓷、水泥等建材工业,再生金属冶炼产品、有色金属合金冶炼或压铸产品等有色金属产业,形成强势的产业集聚效应。另外承接电子通讯及器材、烟草加工、玩具、家具、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其他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做好区域分工,避免区域之间的产业同质竞争

出现产业同质竞争的后果,一是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后会成为欠发达地区相似产业的有力竞争者,可能导致地方已有产业的关闭;二是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时没有统一规划协调,出现各地不顾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大量重复建设,造成过度竞争,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各区域应该根据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定位,确定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转移和引进同时进行,保证区域经济的平衡稳定。形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之间的合理产业分工,避免区域之间的产业同质竞争。

3.做好长期规划,避免发达地区产业空心化

由于区域产业大规模转移会对区域经济有较大影响。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而不引进新产业或改造提升旧产业,区域产业将会呈现空心化,区域经济将会严重受损。广东省产业转移要立足产业调整的长远战略,进行综合考虑。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转移产业的技术和产业等级,弱势产业与优势产业并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并重。如果转移出的产业层次太高,一方面,对于某些经济起步较晚的地区来说,由于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短期大量产业转移,势必造成产业空心化。

发达地区的企业应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从简单加工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4.加大政府管理和投入力度,避免环境污染

有的政府部门在引资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只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当地方和部门在发展和环保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牺牲环境以求得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政府更把其对GDP的贡献率或是引资的多少作为考核领导业绩乃至开放程度的首要指标,吸引投资数量被视为指令性的硬指标,而环保责任只是种软约束。因此,当有较高的当前或是局部利益时,环保审核往往被简化或是省略,这种忽视势必造成污染产业转移。有的地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原因是资金不足,不能满足环保设施的建设。项目层次低、规模小,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高,投资成本一时难以收回,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设施的筹资能力,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也难以负担。希望政府一方面严格环保准入,切实把好转移园区的审批关和验收关,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另一方面设立转移园环保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补助转移园建设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对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实行补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东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急需解决,产业转移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但是政府力量在市场失灵或不足的领域和环节的合理介入,对于加速这一进程必不可少。广东省政府和欠发达地政府应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优惠政策来诱导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按照政府的定位进行有序的产业转移。发达地区应当抓住当地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出去的契机,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有效支持和引导区域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向本地区转移。广东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单向或双向转移的互动,加速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了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4

产业结构是决定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产业结构可以作为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本文针对广东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出口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以期从中找出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存在的一些相关联系和规律, 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供参考意见。

1 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互动关系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 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与其国内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出口产品是国内生产出来满足本国需求后多余出来的商品, 拿去做对外贸易换取本国无法生产或产能有限的商品或直接换取外汇。经济学界一致认为, 产业结构决定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对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同一产业内部的多层次性促进产业内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产业升级前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 大多属劳动密集型产品, 外贸出口的商品结构肯定以低端产品为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生产力大幅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组合, 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资本含量所占比重大大增加, 出口商品结构自然得到调整。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发过来又会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 使之迅速跟上国际潮流, 并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产业共同发展, 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调整, 从而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快车道。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资料数据选取时间范围为1987~2009年。资料内容为:广东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产值;广东省对外贸易初级产品出口额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本研究资料数据选取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广东省统计年鉴2010》。文中涉及到的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和相关产业结构都使用等比例模式关系。出口商品结构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初级产品出口额的比例, 即出口商品结构EXC=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初级产品出口额。不同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变化本文不计算在内。为了便于表达, 在本文中, 第一产业比例GDP1=第一产业/GDP, 以此类推, 第二产业比例GDP2=第二产业/GDP, 第三产业比例GDP3=第三产业/GDP。

2.2 单位根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需要对EXC、GDP1、GDP2和GDP3进行单位根检验, 通过对上述序列取对数, 得到新的序列lnEXC、lnGDP1、lnGDP2和lnGDP3。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lnEXC、lnGDP1、lnGDP2和lnGDP3都是二阶单整过程, 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检验这些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

2.3 协整检验

虽然上述时间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但在这种时间序列中可以推断存在某种线性组合, 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多个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而需要多序列进行协整分析。而在协整检验前首先必须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由于5个评价指标 (见表2) 都认为应建立VAR (2) , 所以确定建立VAR (2) , 即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阶数为2。

对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 发现VAR模型中存在大于1的根, 因而是一个非稳定系统。由此可知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最大滞后阶数为2。由检验结果可知, 上述4个时间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关系, 故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协整方程 (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参数估计的统计量) :

该方程表明, 广东省商品出口结构和和三大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出口商品结构对第一产业比例的敏感度系数为-4.54, 即第一产业比例每下降1%, 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则会相应增加4.54%。而第二、三产业比例和出口结构之间在长期内是正向变动的。其中第二产业比例每增加1%, 商品出口结构则会相应增加4.8%;第三产业比例每增加1%, 出口商品结构相应增加16.4%。

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模型)

非约束的VAR对变量不施加协整约束。如果VAR模型中某些变量之间是协整的, 则需要建立一个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在该模型中, 我们假设其中几个变量之间是协整关系,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长期来看是相互保持均衡的;但短期内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出现某种失衡, 对于这种短期内的不均衡, 我们可以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在相同阶差分的平稳时间序列中, 可能会有某种稳定的线形组合, 这种组合会把相互协整过程和长期稳定均衡结合起来, 使其中的误差进一步得到修正。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有效防止了长期关系偏差在规模和数量上的扩大, 因此, 我们相信任何一组相互协整的时间序列在变量上都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根据这种机制可以从侧面观察到短期调节行为。在此次研究过程中, 因为lnEXC、lnGDP1、lnGDP2和lnGDP3都是二阶单整的, 所以笔者判断它们之间必存在着协整关系, 因此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具体的调整速度系数见表3:

从结果可知, 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 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计算, 可知R2值为0.744。该模型表明, 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广东省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是呈正比的;而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在短期内对广东省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在模型中显示不太明显。另外, 从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短期调整系数是显著的, 长期的出口商品结构在线性组合中呈明显的稳定趋势。这表明广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动中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并不太强, 出口结构短期波动后, 只有较少部分能够得到自动调整, 因而只有在长期内均衡关系才是稳定的。

2.5 方差分解

在本研究中为了进一步阐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强度, 笔者运用方差分解法根据长期调研得来的宝贵经验对变量lnEXC的不同期限的预测误差的方差进行了充分的分解。具体数据见表4:

从表4结果可知, 在第一、二期, 变量lnEXC的所有变动均来自其自身的信息, 因此第一个数字总是100%。在研究过程中, 不考虑出口结构自身的贡献度。从表中最下行开始推论,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产业比例对广东省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调整的贡献度数值为1.54;而第二产业相应数值达到了27.03, 远远高于其他产业的贡献度;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贡献度只有8.30。由此可见, 第二产业比例对于改善广东省的商品出口结构的贡献度最大, 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在这一时期大幅度增长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果的可信度;第三产业比例的贡献度排在第二, 而第一产业比例则排在最后, 相对的贡献度最小。

3 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 我们得出结论:广东省商品出口结构 (EXC) 、第一产业比例 (GDP1) 、第二产业比例 (GDP2) 和第三产业比例 (GDP3) 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可谓是此消彼长。其中, 第三产业的GDP比重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来说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其敏感度系数为16.35) , 排在第二位的是第二产业比例 (GDP2) (敏感度系数为4.80) ;第一产业比例 (GDP3) 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最不明显 (敏感度系数为-4.54) 。

本文在这次研究中首次应用到误差修正模型, 结果与上述结论也是十分相符的。这说明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内受二、三得出的结果与上述结论同样也非常吻合。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从短期来看, 第二产业比例和第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变化还是很显著的, 短期内广东省应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增加GDP中二三产业所占比重,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调整工业、制造业布局,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根据方差分解的结果分析, 长远看,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对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最为深远。

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广东省国防科技产业联盟章程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联盟名称:广东省国防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第二条 联盟性质:是由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工信部第五研究所、中国电科集团第七研究所、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夏野日用电器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等军工民企、院校机构共同发起,经广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军民融合专业组织机构。

第三条 联盟宗旨: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促进军民科技、资源、人才的双向转移。

联盟的活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联盟接受广东省科技动员办公室和交通战备与信息动员办公室的日常管理指导。

第五条 联盟办公地点: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15号楼一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联盟的业务范围:

(一)搭建军民融合研究交流平台;

(二)建立科技成果交流、孵化、转化平台;

(三)挖掘军地科技资源和潜力;

(四)促进军地科技双向转移;

(五)统筹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研发项目;

(六)组织技术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

(七)推动国防动员组织平台社会化;

(八)创新军民融合新经济模式;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联盟吸收单位为团体会员,实行入会、退会自愿的原则。

第八条 申请加入联盟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联盟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联盟的意愿;

(三)独立法人资格;

(四)在与国防科技有关专业的产学研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九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提交申请单位相关资料(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并盖章);

(二)填写入会申请表;

(三)联盟审批通过;

(四)发放证件。

第十条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联盟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联盟的活动;

(三)获得联盟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联盟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二、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联盟的决议;

(二)维护联盟合法权益;

(三)关心国防建设,关心和支持联盟工作,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承办和完成联盟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联盟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联盟,并交回证件。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联盟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二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三条 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四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每届五年(会员大会每届最长不超过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六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由理事会成员选举产生,秘书长由业务主管单位指派,在闭会期间领导联盟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七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联盟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九条 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条 联盟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联盟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一条 联盟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二条 联盟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任期五年。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三条 联盟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联盟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四)代表理事会,聘请理事会名誉职务(包括总顾问、顾问、特邀研究员);

(五)其它有关事项。

第二十四条,联盟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会费及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五条 会费标准及服务待遇:

(一)会员单位:1万/年。国防科技项目申报权,项目推介权,国防资质申报权。

(二)理事单位:3万/年。国防科技项目申报优先权,项目推介优先权,产业基金扶植权,联盟基地项目参与权,国防资质申报权。

(三)副理事长单位:5万/年。联盟交流中心使用权,国防科技重大项目申报权,联盟基地加盟权,产业基金使用权,国防资质申报权。

(四)创始单位:8万/年。联盟交流中心优先使用权,国防科技重大项目申报优先权,联盟基地开发权,产业基金增发及使用权,国防资质申报权。

第二十六条 联盟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七条 联盟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八条 联盟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九条 联盟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条 联盟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采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联盟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二条 联盟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三条 联盟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审议。

第三十四条 联盟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五条 联盟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六条 联盟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联盟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联盟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联盟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章程经2013年

日会员大会表决通过。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6

摘 要:随着FDI在广东的不断发展,广东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通过一系列市场化的手段,进一步促进广东的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集团化农业、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FDI;产业结构升级

1 FDI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而在我国,港澳台投资主体在大陆的直接投资习惯上也属于FDI。因此,国内认为的FDI一般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以及中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中国有关政策、法规,在中国境内开办独资企业,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以及外商从企业得到收益的再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FDI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研究FDI对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两大意义:

第一,对中国而言,广东省FDI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引进FDI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FDI利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成就,是广东省经济开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大大促进了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二,对广东而言,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已经迫在眉睫。随着近几年的“北向”和“西移”,广东省引进FDI在全国的地位逐步下降。从表面看来,广东省对外商的吸引力下降了,然而究其根本,笔者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才是主要原因。

2 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揭示广东省的经济现状,尤其是产业结构特点,本文主要从统计的角度对广东GDP的构成和贡献就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广东主要年份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反映三大产业对广东GDP增量的贡献情况,即三个产业的增量占GDP增量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本文通过计算广东主要年份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率来反映三大产业对广东GDP增长速度的贡献情况,即三个产业使GDP增长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第一、FDI来源分析。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外商投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广东无疑是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地区。1979年-2006年广东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82万个,工商登记注册的实有外商投资企业达6.2万家,FDI累计合同金额为2895.41亿美元,实际吸收FDI累计1773.65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25.6%,居全国首位。

从来源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表1、表2、表3进行分析:

第二、FDI地区分布。

下表是FDI在广东省各地区分布情况:

由上表我们看到,广东FDI利用存在地区差异:由于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东西两翼及山区的资源察赋存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特征决定了全省在吸引FDI方面应当体现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东西两翼及山区四个区域的产业梯度,以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例如,2003年珠江三角洲的三次产业实际利用FDI额分别为7418万美元、1192062万美元、421227万美元,分别占该区域的0.46%,73.55%,25.99%,广东省东翼三次产业实际利用FDI额的比重分别为0.91%,92.13%,6.96%;广东省西翼三次产业实际利用FDI额的比重分别为7.31%,86.54%,6.14%;山区三次产业实际利用FDI额的比重分别为11.76%,73.24%,14.98%。从比例来看,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四个区域的外资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

3 FDI对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3.1 正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FDI的促进作用下,广东的产业结构确实有一定的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三次产业的变动上,最重要的影响是体现在通过调整社会资源配置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以及通过带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 负面影响

(1)产业结构偏差扩大。

由于外商对广东省的直接投资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对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很小,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而且90年代以来这种产业倾斜更加突出,因而对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失衡。

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又主要集中于工业部门,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很少,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因此对三次产业各自的发展产生了明显不同的影响,使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幅度地扩大。

4 政策建议

4.1 促进第一产业引进FDI数量的增长,提高利用质量

对于目前既没有大多部门优势、原有基础比较差,竞争力目前不强的第一产业,应抓住国家形势加快引进FDI,以增加其在整个FDI中的份额。

(1)建立一定数量的农业集团,作为吸引FDI的主体。

(2)根据比较优势,合理引导外商投资投向。

(3)进一步完善农业利用FDI的政策。

4.2 加强第二产业FDI基础,强化竞争优势

对于原有基础较好,具有一定部门优势,但是竞争力差的制造业在引进FDI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改善FDI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

(2)极力促进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加强自主研发。

(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引导FDI投资于相关行业,使投资领域多元化。

4.3 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第三产业FDI优化配置

第三产业FDI是目前国际FDI的重点,因此,广东省应该积极抓住第三产业FDI向发展中国转移的大好形势,积极稳妥地引进第三产业FDI,从而增加第三产业FDI在整个FDI的份额。

(1)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对外开放。

(2)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FDI“软环境”。

(3)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4)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4.4 提高外资与广东相关产业的关联度,注重强化相关

产业的竞争

外资企业在原材料、零部件的配套以及各类后勤支援方面有着大量的需求。国际经验证明后向联系能迅速提高配套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对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将有大裨益。

4.5 加强“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高FDI使用效率

为了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广东省第三产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广东省就应该充分利用CEPA带来的机遇,加强与港澳的第三产业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对FDI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 龚仰军,应勤俭.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3]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7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内在规律决定了一个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不论其产业规模的大小其内部各分支行业也遵循一定的产业次序成长演进。体育产业从发展到成熟,也必须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制定合理并且符合国情省情的产业规划,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广东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从20世纪8 0年代开始,由于自身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所以体育产业发展也较快,但从2007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步伐有些缓慢。因此,分析现今广东体育产业的发展轨迹,探讨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在亚运结束后积极采取措施加速优化广东体育产业结构,对促进广东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1 体育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层次

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是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体育产业结构这一概念是从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产业结构”延伸而来的。它反映了各类经济资源(含体育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情况和体育产业总值在各部门的分布情况,也反映了各种体育实物产品和服务生产部门之间在生产技术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1]。根据2008年6月18日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国统字[2008]79号,将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其概念和活动范围,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8个大类,2 4个中类,5 7个小类。还可组合成供分析决策用的体育产业核心层、体育产业外围层和相关体育产业层3个板块[2]。(表1)

摘自《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注:行业分类中为8个大类;()里表示的是行业小类的个数。

数据来源《2009年广东省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工作报告》

2 广东体育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的体育产业起初在广东“萌芽”。19 8 4年10月,广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足球俱乐部白云山足球俱乐部,率先在全国探索竞技体育走向产业化的道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广东体育产业已经逐步由过去零星单一、主次不清、市场规模偏少,向以本体为主、层次分明、全面推进、集约发展的方向转变。2010年亚运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为广东体育产业在国内继续领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广东体育产业保持着许多国内第一:人均年体育消费9 00元,体育产业总量全国第一;各类体育企业8 000多家,体育经营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体育用品博览会场次规模全国第一;体育彩票发行总量全国第一,等等。

2.1 广东体育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和从业人数

从2001年广东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到现今的十年间,广东体育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和从业人数呈稳步上涨趋势。截止2009年底广东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值为6039 609 0.50千元(603.9 6亿元),增加值为18 6568 68.8 9千元(18 6.57亿元),从业人数为644414.9 0人(64.44万),较2006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8.8%、18.6%、14%,较2002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41.5%、174.8%、18.3%。2010年广东借助亚运会举办投入近千亿,为今后广东体育产业结构蓬勃发展创造完美环境。广州亚运会举办后,广东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体系,以广州为核心并向深圳、佛山、珠海、汕头等城市辐射的体育设施基础体系以全面形成。在体育服务业方面,亚运会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广告发布权及使用权的商业化操作,将极大促进整个体育产业结构模式的进一步成熟;体育产品,体育投融资,体育物流集散,体育保险,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分支产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2 体育产品制造业和销售业

根据体育产业结构划分的8类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表3),现今广东省体育产品制造业和销售业占总产业的较大比重。广东省是全国体育用品的一个重要基地,至2010年,广东省拥有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体育用品生产厂家。各类体育企业达8 0 0 0多家,造就了如康威、好家庭、兰狮、闪电、英发等多个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其中好家庭、康威、金雀等三个商标被评为广东省知名商标。一些国际著名品牌在我省都设立了生产、加工厂。以2010年为例,体育产品制造业总产值为48 7.04元,占当年整个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的8 0.64%,增加值为126.9 2亿元,占当年增个增加值的8 0.7%。

2.3 体育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一般指由体育社会事务管理机构、体育组织、体育健身休闲、体育中介、体育彩票等行业构成。它与体育产品制造业和销售业并称为体育产业内的两大支柱产业。广东省体育服务业随着亚运会的申办在近10年内稳步上升。截止2007年体育服务业总产值为109.69亿元,占整个体育产业总产值的18%;增加值为63.8 2亿元,占整个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3%。其中,体育健身休闲业一枝独秀,总产值为15.39亿元,占体育服务业总产值的29.8 5%,较好的反映了了广东地区人民群众体育健身休闲意识在进一步提高。在体育组织方面,体育行政、事业单位增长比较平缓;各种职业俱乐部、民间非营利组织、培训中介服务增速较快。具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拥有各类体育俱乐部、培训机构4000多家,其中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机构近1500多家。

数据来源《2009年广东省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工作报告》

2.4 体育产业市场管理与政策法规

2004年至2010年间,广东省逐步出台了一系列体育产业市场管理规范与政策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育职业资格鉴定体系;颁布了《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和《实施细则》,体育经营许可证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制度在全省推广;出台了13个体育单项经营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体育市场管理住处系统,实现体育市场办公的电子化;制定《广东省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大纲》,编写《广东省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统一教材》,严格执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了广东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广东省第一次体育产业调查;为促进行业交流和自律,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体育产业协会——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

3 后亚运时期广东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产业结构发展还还存在不协调

体育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体育产品制造业。在国外发达国家中,体育服务也是体育产业中作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整个体育产业的火车头,其发展水平决定了其他外围产业的发展水平。广东省近几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虽有逐年提高,但还是远远落后于体育制造销售。以2009年为例(图2),服务业的增加值为63.8 2亿元,占整个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3%,还是落后于体育产品制造销售业。

3.2 体育中介产业缺位

广东体育产业要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就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现今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链大多已相当完整,基本形成了包括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三部分的完整结构,其中体育中介机构在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就是体育中介的发展程度,也是能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十年广东体育产业市场的中介机构正处于生长期,中介机构的资金和规模都还处于幼年阶段,需要相对较多的扶植保护性政策的支持。

3.3 体育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数量多效益不一定就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多始终是中国产业工程的现实弊端。虽然广东体育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几乎没有市场竞争力。体育本体产业开发不够,科技含量比较低,规模有限,市场运作也不够规范。体育健身、器材、服装等相关产品档次低、价格高。目前,广东尚无以规范化公司运作、资产规模较大、多元化的体育产业集团,企业,可控资金少,管理水平不高。

4 后亚运时期优化广东省体育产业结构发展的对策

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本质和内涵也不尽相同。在经济发展增速与物质文明发展增速达到一定高度时,应主要考虑产业结构内部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项指标[3]。

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体育产业中,保持产业内部协调发展,符合产业内部内在联系的比例。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在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产业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产业演进。

4.1 大力促进广东体育健身娱乐业的蓬勃发展

从一般经验上看,大型综合运动会对一个承办城市的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是巨大的。从亚运会申办开始至比赛结束的近十年里,据不完全统计以亚运命名的各类体育活动达12万次之多。政府大力推行全民体育,并把健康体育作为全民族的重要工作来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偏爱竞技体育和休闲和健身运动。这些无疑直接和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人民对健身娱乐的消费需求并拉动整个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需求。而亚运投资建设的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为赛后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物质条件,这些都将为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新增大型体育场馆40多座,大多分布于广州、佛山等中心城区。在承担了亚运会后这些场馆将对外经营,可产生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向整个华南地区辐射的体育硬件设施辐射网。值得一提的是亚运会开幕式海心沙,将上演以亚运会开幕式为版本的各项表演。

4.2 加快了广东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

将竞赛资源结合各地传统和优势加以充分利用,逐步形成品牌赛事的优化布局,开发、承接国际大赛,通过积极举力高水平体育赛事和具有较高群众参与度的普及性比赛,做大做强竞赛表演业,这样把竞赛表演市场引导向更积极的方向。并在竞赛主体多元化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个人投资股份制职业俱乐部和专业化中介公司。

4.3 尽快完善广东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的发展

2005~2010年期间,广东省体育用品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比例非常高,但是体育产品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比较滞后,企业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仍然难以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较。所以,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是任重道远,借助后亚运时期广东省产业升级的良好时机,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我省体育用品生产的品牌企业,支持企业创著名商标,推进企业的资本运作、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产品质量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依托粤港澳地缘优势,加快中国(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发展,形成国内外知名品牌,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搭建一座连接体育用品业消费与需求、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桥梁,促进我省体育用品业大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林.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详细解读[EB/OL],2008-07-11.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8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

目前, 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当中, 其3R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经由2005年3月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的“思想者论坛”大会的讨论, 已正式转变为5R原则, 即再思考“Rethink”、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修复“Repair” (由吴季松提出, 再思考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经济理论;减量化是建立与自然和谐的新价值观;再使用是建立优化配置的新资源观;再循环是建立生态工业循环的新产业观;再修复是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 。

二、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构想

循环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系统, 要求社会内部最大限度地对物质、信息和能量进行交换, 从而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压力和对生态环境的有害输出。同时, 它也要求实行区域拥有较高水平的产业结构与技术, 便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 调整产业结构是推行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 主要通过下列指标来反映循环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发展程度:人均粮食产量;重工业占工业的比例;第三、四产业分别占GDP的比例。结合我国现状, 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构想为:发展循环型农业, 提供合格农产品;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工业比例低于其他工业, 并且全体工业通过技术转型等方式, 为社会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第三产业比例高于第一、二产业, 为地区全体产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第四产业即高技术产业, 产业比例与第三产业相当。依照以上描述, 循环型3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 第四产业服务于全部活动, 为3大产业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三、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制约性

(一) 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广东省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但是, 其产业结构现状与上述构想仍存在一定差距:

1、总体产业结构未如理想。循环经济要求由第三、四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比例超第一、二产业, 即国际标准“倒金字塔型”的“三二一”模式。但数据显示 (见表1) , 省内产业结构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橄榄型”的“二三一”模式, 且第二产业比例呈上升趋势。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所得

2、支撑性产业发展不足。循环经济需交通运输、环境卫生、信息技术等产业作支撑, 这些都属于第三、四产业范畴。但是, 第三产业中底层服务类行业发展较快, 循环经济所需产业却相对滞后。如零售业在2007年的生产总值占第三产业比例达20%, 交通运输业却不足10%。另外, 高技术产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产业发展缓慢。

3、区域间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如数据 (见表2) 所示, 省内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区间, 以及各地市间皆发展不平衡。显然,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但地市间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如广州与肇庆两市, 其第三产业比例都超50%, 二者GDP却相差高于10倍。至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各市GDP大多偏低, 侧重于工业发展, 忽视了其余两大产业的均衡发展。

根据各地市年度统计公报及地方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所得

(二) 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对推行循环经济的制约

显然,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尚不符合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构想, 必定制约了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进程。

1、省内第三产业比例尚未超越第二产业, 证明全省大部分地区经济工作的重点依然是发展工业。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家电、房产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明显增加, 也必定刺激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 第二产业包含大量的资源依赖性产业, 其万元GDP能耗高于其他产业, 有害输出也相对大于其他产业。企业的过高能耗和输出, 必将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清洁卫生、资源回收、绿色交通运输等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支撑性产业, 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但当前全省第三产业的成熟度明显不足。并且, 上述产业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的投入, 成本较高。即使该省政府不断对环保企业进行财税补贴, 但是, 企业作为“经济人”, 仍缺乏主动发展有关产业的动力。因此, 循环经济的相关产业发展缓慢。另外, 由于高技术产业在广东省尚处于起步阶段, 也难以为上述产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3、循环经济系统经过企业层与社会经济层循环后, 第三重循环由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自然生态3大系统构成, 系统内部的平衡性、整体性等方面都与循环经济息息相关。目前, 广东省作为整体, 其产业结构存在地区差异性, 内部各子系统未达到平衡发展, 这决定了部分落后地区尚以本地发展为主, 地区间整体观念有待加强。

4、循环经济通过“接受自然资源系统对我们改变该系统的信息反馈, 不断调整我们的建设项目和生产发展, 使之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的限度之内”, 决定了系统内部要有良好的信息管理、反馈、运行机制, 以及对建设项目的弹性控制能力。这些都亟需包含信息技术在内的第四产业的支持, 显然, 现今的产业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该要求。

四、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思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采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机制来保证其持续发展, 可通过以下途径继续完善产业结构, 以促进广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一, 建设生态型农业。在保持各地区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 利用技术改进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效率, 提高土地利用率, 并倡导节能、节水、节地、使用绿色肥料的农作意识, 着重发展生态型农业。结合当地农、渔作物间的生长规律和联系, 尽可能地使各种类废弃物可被吸收转用。

第二, 优化第二产业。着重发展先进工业, 调整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 利用高新技术使“三高”产业转型, 促进第二产业的生态化改造。采取立法和政府行政手段, 强制企业进行阶段性改造, 实行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万元GDP能耗、水耗以及有害性产出, 实现生产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的转变。发挥循环型和非资源依赖型行业的积极作用, 转移或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优化生态环境。

第三, 加快第三产业建设步伐。促进各地区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较快时间内赶超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推行鼓励性信贷服务、财税补贴的优惠政策, 着重发展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清洁卫生业、资源回收业、绿色交通运输业等。

第四, 大力培养高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的推行及其5R原则的落实皆有赖于区域的技术发展水平, 同时, 高技术产业拥有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 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今后的政策方向可适当向该产业内部企业倾斜, 并且整合政府及其附属机构、高等院校、先进企业的科技与人才资源, 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持。

第五, 注重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稳定平衡中加快城市化进程, 使省内能够腾出足够的地域来实施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工作, 并区别对待广东省各地区间的环境差异, 建设符合当地特点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不同地段和阶段的循环经济工作, 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标准。进一步促进各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缓解全省各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 保证省内整体系统的平衡性。

第六, 完善辅助设施。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省内各循环经济子系统间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顺畅流通。在此期间, 政府应起表率作用, 大力倡导政府及下属机构各部门实行绿色采购。同时,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舆论工具, 加大力度在居民与企业中宣传绿色消费, 引导人们正确的绿色消费与生产观念, 以需求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研究表明, 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尚不符合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构想, 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希望广东省能结合各方力量, 解决问题, 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谌利.宁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探析[J].企业经济, 2007 (12) .

[4]、吴宗杰, 桑金琰, 周涛.从传统经济到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7.

[5]、王文斌, 马捷.区域循环经济系统构建研究[J].特区经济, 2007 (10) .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9

高技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外延,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通过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化服务的新兴服务业。2012年1月,国务院公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意义。随后,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推动重点领域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打造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高技术服务体系,为我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如何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帮助,以及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1 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高技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起步早,发展迅速,在“十二五”规划中,广东省提出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全省的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与知识产权服务业、生物技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一批专业性强、优势明显、技术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GDP达到5.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0.0%,其中第三产业完成23808.46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5.2%,增长9.1%,说明服务业的发展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

1.1 广东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特征

1.1.1 高技术服务业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011年底,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808.46亿元,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第三产业税收收入比重不断增加,对广东省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高技术服务业的运行和发展模式很少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且具有专业性、高技术性、创新性和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能够给广东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1.2 高技术服务规模、种类不断扩大和功能多样化

研发设计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节能管理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一批广东省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在迅速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广州开发区引进的服务业外资金额首次超过工业项目,达到56.45%的比重,而且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突破26%。目前广州、深圳分别建立了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分别收入达到7500亿元和4260亿元。

1.1.3 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广东省在各个开发区、高新区、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等建设相关的高技术服务功能区,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物联网等领域开展高技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根据高技术服务业自身产业集群的组织特点,通过知识溢出给不同产业部门提供相关服务,达到高新技术在行业内的扩散和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

1.2 目前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高技术服务业是我国近五年才提出来的新的发展方向,虽然广东省的服务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也建立的相关的产业园和示范基地,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政策还不完善。许多高技术服务机构规模小,专业化服务水平还不是很高,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没有出台,无法吸引高技术人才。作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重要省份,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高技术服务业给他们的生产、加工、制造能提供哪些有利的帮助,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动态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且广东省有大量的跨国企业进入市场,加剧了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市场的竞争,相比国外先进技术,本土的高技术服务机构想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于发展初期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广东省作为珠江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拥有绝对的区位优势,可以吸引与研发设计、信息服务、节能管理等高技术服务业相关的技术和资本,而且广东发达的加工制造业也可以给高技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潜在的市场空间。在高技术服务的“十二五”方案中,广东省将通过扩大高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推动工业、流通业和信息服务业外包高技术服务,支持开展“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深入推进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

2 目前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主要就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行业之间的组成、构造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二、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增长,GDP在“六五”时期至“十一五”时期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5.9亿元增至2011年的52673.5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06%;三次产业均持续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从1978年的55.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59.8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06%;第二产业从1978年的86.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205.3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29%;第三产业从1978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808.4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0.34%。

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对广东省经济造成了冲击,但这也成为广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广东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带领广东地区产业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要想走高效节能创新的道路,正好可以借助金融危机的市场淘汰机制,加速广东产业结构变化。目前广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重化趋势比较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截止到2011年底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2%,但是还是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广东的支柱产业仍然是高技术产业,但是缺乏核心技术,多数企业仍然从事加工和装配制造,核心竞争力不强。而且广东就业人口结构还存在很大问题,第三产业的比例偏小,需要进一步调整。

3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系

怀特的四阶段理论中,提到经济服务化是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具体体现在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而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升级的尺度之一。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在于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等来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使高技术服务业在现代工业、农业等各个产业上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其效率和质量。

目前广东省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给其他行业带来较强的外溢效应,也不能够给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因而对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还很微小。对于这种现状,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使之尽快的带动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仅需要高技术服务业的大力带动,还需要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配合,在降低第一产业GDP比重的同时,提高第三产业的份额,合理导向各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4 结论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也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的突破口。因此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和主要途径。广东省目前虽然已走在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前端,但是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依然是广东GDP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广东省也在高技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目标,要在信息技术、科技与知识产权、生物技术、数字内容、智慧广州等方面推进其服务业的发展,建立集聚度高、规模大的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广东省一方面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其科技含量,也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本文在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总结其目前发展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它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同时结合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优化升级所需要的各个产业未来的相互合作及发展方向,得出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2]高婷婷.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10

自1998年Watts等在Nature[1]与1999年Barabasi等在Science[2]上的文章发表以来,物理学界掀起了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进而引起人们对规模分布尤其是幂率分布的极大兴趣[3],这一兴趣在国外已延伸到经济与管理学界[4],笔者也对产业竞争关系的复杂网络进行过探讨[5]。目前,现实世界大量幂率分布的发现,引起学界包括经济与管理学界对正态分布高斯世界的反思,并开始重视对极端事件研究。

城市规模的幂率分布在地理学界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研究[6,7]。由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本文以广东省的数据为例,提出了城市产业系统的层级结构,对该系统的规模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以城市产业系统的规模分布作为产业结构分析的指标。与地理学界的研究对象“城市规模”不同,本文研究的是“城市产业系统的规模”,且通过系统3个层次的规模分布及其比较,揭示城市产业系统整体的结构特点。与经典产业结构的研究比较,本文除以城市产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外,还采用规模分布这个新的测度去分析产业结构,并且论述了产业规模为幂率分布的理论意义。

1 广东省城市产业系统的层级结构及规模分布

1995年后,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04年该省已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到2005年11月1日零时,常住总人口为91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73万人,占60.68%. 本文研究以广东省的城市产业系统为例,将广东省所辖各城市的产业看成一个具有3个层次的产业系统来研究产业结构。广东省城市产业系统模型的第1层为“省内城市产业群”,由广东44个城市的产业组成;第2层为“城市内产业系统”,由各个城市的所有产业组成;第3层为“产业内企业系统”,由城市每个产业内的所有企业组成,如图1所示。

1.1 第1层:广东省城市产业群的规模分布

广东省城市产业系统的第1层由各城市的产业群组成,其规模分布就是城市产业群的规模分布。

地理学界发现,无论用城市人口或城市建成区面积表示城市规模,城市的规模分布都服从幂率,有名的城市规模分布有Zipf分布[6]和Pareto分布[7]。

Zipf分布的一般形式是:

Ρ(Κ)=Ρ1Κ-q(1)

式中, K表示城市位序,P(K)是排在第k位的城市规模,P1是排在第1位的城市规模,q为Zipf指数。

Pareto分布的公式是:

Ν(r)=Cr-D(2)

式中, r为人口门槛值,N(r)为大于r的城市累积数,C为常数,且理论上Zipf指数qD的倒数。

参考城市的规模分布,我们假设城市产业群的规模(用单位从业人员数表示)也服从Pareto分布,使用广东省2004年与2005年末的21个地级市及23个县级市单位从业人员的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5、2006》)来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个假设。2004年广东城市产业群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0.754(R2=0.9322),而2005年该产业群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0.730(R2=0.927),见图2所示。

1.2 第2层:广州市的产业规模分布

将广州市内产业按有关标准分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共19个行业。因为没有各产业的单位从业人数的数据,所以用职工人数作为产业规模的测度,近似代表产业的规模。使用广州市(不包括增城市和从化市)2004年、2005年末的数据(《广州市统计年鉴2004、2005》)来分析,发现广州市内19个产业的规模分布仍然服从Pareto分布,2004年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0.59624(R2=0.7967),2005年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0.553(R2=0.750),见图3所示。

因为在第三层“产业内企业系统”中,我们将以软件产业为例来说明。这里第二层为了与第三层软件产业内的企业规模分布相对应,我们将产业再进行细分,比如将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以及软件业。产业细分后,得到广州市85个细分产业的规模分布,发现其也服从Pareto分布,2004年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0.515(R2=0.729),2005年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0.509(R2=0.734)。

1.3 第3层:广州等城市软件产业内的企业规模分布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考虑,这一层我们以软件产业为例。根据搜集到的2004年、2005年、2006年广州和珠海软件企业,以及2005年深圳软件企业的职工人数数据,我们求出2004年、2005年、2006年广州(分别有372个、430个、564个企业)、珠海(分别有144个、268个、164个企业)以及2005年深圳(862个企业)软件产业内的企业规模分布, 发现它们全都呈现Pareto分布。2004年、 2005年、 2006年软件企业规模分布的幂指数D, 广州分别为1.0365(R2=0.9398)、 1.088(R2=0.961)、 1.116(R2=0.946); 珠海分别1.9037(R2=0.908)、 1.951(R2=0.941)、 1.864(R2=0.927); 2005年深圳为1.093(R2=0.944)。

2 规模分布的比较

2.1 城市产业系统的纵向比较

表1汇总了广东省城市系统的3个层次的幂率指数D。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2004年还是2005年,广东省内城市产业群规模的差异性以及广州软件企业规模的差异性,都小于广州市内产业规模的差异性,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且两头不对称的橄榄球形状。

注: 规模分布的幂指数 D即累积分布指数,比分布指数小1。

2.2 城市产业系统的横向比较

下面先对系统同一层次在不同年份的规模分布进行横向比较。

图2、图3、图4的成对图形以及表1的数据显示,从2004到2005年,广东省内城市产业群的规模分布变得更为分散;广州市内产业的规模分布也有同样的变化方向,而且变化幅度更大;但是,广州软件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却有相反的变化方向。这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广东省内城市之间的规模差距变大,广州市内产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也变大,而广州软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却变小了。

由于数据可得,本文顺便也分析了广州软件企业2005年和2006年,珠海软件企业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规模分布的变化,还对三地软件企业2005年的规模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汇总在表2中。从表2可知,2005~2006年广州软件企业的规模差异仍呈变小态势;而2004~2006年珠海软件企业规模的差异,先是变小而后变大,并且在2005年,珠海软件企业的规模差异最小,深圳与广州软件企业的规模差异很接近,都大于珠海。

3 产业规模分布为幂率的结构意义

上面对广东城市产业群、城市内的产业以及软件产业内的企业的规模都呈现幂率分布,幂指数为分数且大小各异的发现告诉我们:第一,由于幂率与正态或钟型分布不同,呈现厚尾及长尾现象,体现着差异,所以该产业系统3个层次的要素都没有代表性的规模,而是都有着多个数量级的差异。第二,由于城市产业系统第2级的规模差异最大,所以城市产业系统的结构从规模来看呈现橄榄球形状。第三,由于城市产业系统的各级规模呈现幂率分布,所以影响各级对象规模的因素不是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的。这些是产业规模幂率分布的最直观的意义,下面探讨产业规模幂率分布尤其是幂指数为分数的深层结构意义。

3.1 产业的自相似性

Pareto分布式(2)可得

Ν(λr)=C(λr)-D=λ-DΝ(r)(3)

其中, λ为常数。

式(3)说明幂率函数具有伸缩变换的不变性,而伸缩不变性表示了标度不变性或自相似性。

维数本来是描述对象所需独立变量的个数,取整数值,称为拓朴维数。从测度角度定义维数,就可将其扩展到分数,得到hausdorff维数。扩展的思路如下[8,9]:若用与对象相同维数的“尺r”去度量对象,则可测得一确定的数值N,若用低于对象维数的“尺r”去度量它,测量结果为无穷大,若用高于它维数的“尺r”去量它,结果为0,数学表达式为:

Ν(r)r-Dh(4)

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

Dh=lnΝ(r)/ln(1/r)(5)

式中的Dh就称为hausdorff维数,显然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Dh是分数的对象被称为分形体。分形是一种复杂的、细碎的、不规则现象,数学分形具有局部与整体无限层次的相似性,或者说具有在任何标度下呈现相似形态的标度不变性。

比较式(2)与式(4)可知, Pareto分布中的幂指数D就是hausdorff维数。上面求出的广东省城市产业系统各层次Pareto分臣的D都为分数,说明了它们都是统计意义下的分形体,具有统计自相似性。不过,对广东城市产业群、广州市内的产业以及广州市软件产业内的企业三个分形体来说,由于各自的分维值不同,当尺度放大同样倍数时,各自形态放大的倍数不同。

3.2 产业的自组织临界性

自组织的沙堆[10]模型指出,沙堆可以自发地演变到一个临界态,这时出现蹬雪崩大小遵从幂率分布,因此自组织是幂率的一个形成机制,幂率是在不需要从外部调节特定参数的条件下,系统达到临界性的一个标志。广东城市产业系统各级规模的幂率分布,说明它们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

从另一角度看,复杂是介于有序与混沌之间的现象,自组织临界性介于有序与混沌之间,所以是一种复杂现象。复杂性的大小有两个度量公式,一个是Shannon信息熵,另一个是Kolmogorov复杂度,而1986年Ryabko[7]已经证明hausdorff分数维与Shannon信息熵及Kolmogorov复杂度等价,所以广东产业系统各级规模的hausdorff分数维,从复杂性角度也说明了它们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

根据沙堆模型,自组织临界态形成的条件是系统开放、远离平衡以及经过漫长时间的缓慢演化,从经济学可知,广东城市产业群、广州城市内产业以及广州软件产业内企业的发展的确满足这些条件,所以说它们处于自组织临界态是有其实际的物理背景支持的。

3.3 统一的规则

分形理论指出,自相似性只是分形对象的外在表现,其本质特征是标度的多重性与不同标度下规则的统一性。

虽然广东城市产业系统各层对象分别有自己的分维值、相应的自相似性以及本身不同标度下的共同规则,但各层对象都呈现幂率,说明不同层次对象之间也有共同的生成机制,比如前面已经提及的自组织机制。可以假设,城市产业系统各层对象的自组织临界性,是在劳动力为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在空间流动(像沙子追求势能最小而落下),与各层对象为寻求发展(像沙堆追求变大)这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除共同的生成机制之外,第1层城市产业群之间,第2层一个城市所包含的各产业之间,以及第3层的软件产业内企业之间,在投入产出方面的联系以及集聚的经济功能方面的相似性,说明各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尝试用Zipf[6]提出的人类行为及大自然行为的最小努力原理来解释。

4 结束语

本文将广东省城市产业群、广州城市内产业与广州软件产业内企业看成一个系统,用单位就业人员或职工人数来测度系统各层对象的规模,并研究其规模分布,发现了各层规模分布均呈现幂率及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广东城市产业系统的整体产业结构的特点;同时提出了规模分布可以作为产业结构分析的一个新指标,并从理论上论述了产业规模分布为幂率的意义。

规模分布在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具有普适性,可用于测度各种对象的产业结构。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城市产业系统的结构分析,也适用于一般的产业结构问题。尤其是由于其它产业结构的指标都要用具体对象的相关值来计算结构比例,比如分别用广州市产业等44个城市产业(第一层)、广州软件产业等19个产业(第二层)、软件产业内数百个软件企业的产值来计算各层的结构,所以在产业结构的指标中,只有抽去具体对象的规模及分布才能成为城市产业系统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对象:如城市产业、产业、企业)的统一测度,从而可以在对各层规模分布的比较中,看出城市产业系统整体结构的特点。因此,规模分布对城市产业系统结构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研究城市产业的规模分布,提出产业结构分析的新途径。首先,将广东省内各城市的产业看成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城市产业系统,探讨了第1层省内城市产业群的规模分布、第2层广州市内产业的规模分布、第3层广州等市软件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发现它们都是幂率分布;然后,比较各层幂率指数的差异反映出的该城市产业系统结构的特点;最后,论述这个新指标尤其是其为幂率分布时的理论意义,并指出了规模分布的普适性。

关键词:产业结构分析,规模分布,幂率,城市产业系统

参考文献

[1]Watts D J,et al.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440~442.

[2]Ba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random networks[J].Science,1999,286:509~512.

[3]Shiode N,Batty M.Power law distributions in realand virtual worlds[A].Internet Society:Inet 2000Proceedings[C].2000.

[4]Andriani P,McKelvey B.Beyond Gaussian aver-ages:redirecting management research toward ex-treme events and power laws[Z].2006.

[5]Yang J M,et al.On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net-works:a new method for industrial competitionanalysis[J].Physica A,2007,382(8.17):704~714.

[6]Zipf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effort[M].Addison-Wesley,Reading,MA,1949.

[7]陈彦光.自组织和自组织城市[J].城市规划,2003,27:17~22.

[8]Mandelbrot B B.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M].New 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1983.

[9]Batty M,Longley P A,Fotheringham A S.Urbangrowth and form:scaling,fractal geometry,and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J].Environment andPlanning A,1989,21:1447~1472.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11

1.1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发展战略需要

海洋体育休闲产业亮点纷呈、方兴未艾。海洋体育休闲产业开发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实施海洋开发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国家将广东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赋予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的权责。广东省在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海洋体育休闲产业进入了重大历史机遇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既是发展幸福导向型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海洋体育休闲需求、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也是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优势,提升海洋体育休闲经济与旅游经济总体实力,打造海洋体育休闲产业强省的需要。

1.2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的需要

2014年10月20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引领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加速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发展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体育休闲产业,能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既有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改善和保障民生功用,又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功用。要坚持改革创新,尤其是自主品牌创新。要紧紧依靠市场力量,加快发展海洋体育休闲产业,促进海洋体育休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2.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促进因素

2.1海洋体育休闲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当前滨海旅游业收入已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3倍;2007年全世界40大旅游目的地有37个是沿海国家和地区;这37个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总收入达3572.8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世界滨海旅游重心呈现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态势。随着我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和一系列发展体育产业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使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2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广东省濒临南海,全省大陆海岸线长4114.3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有15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面积,列全国第三位;海域总面积达41.9万平方公里。拥有众多的适合海洋体育休闲开发的海岸类型和丰富的海洋体育休闲资源。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环境舒适,空气质量好,阳光充足,绝大部分海域海水水质符合海洋体育休闲的开发标准。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沙滩总长572公里。海岛众多,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759个,海岛岸长2428.6公里。滨海各市拥有有众多的海洋体育休闲传统特色文化,以及滨海城市独具魅力的城市休闲文化和休闲生活,也成为重要的海洋体育休闲资源。

2.3海洋体育休闲旅游客源具备潜在优势

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旅游客源组成中,首先,以稳定的国内尤其是省内为主。据统计,广东省常住人口超过一亿,加上国内其他省份前来的大量游客,构成了我省巨大的潜在海洋体育休闲旅游和度假客源。其次,为数众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也是海洋体育休闲市场的重要客源。比如,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仅2010年广东省接待入境游客中的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就达到2106.78万人次和317.72万人次。第三,外国游客来粤人数逐年增长。比如,2010年,我省沿海各市接待的外国游客就达到921.27万人次。

2.4发展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地理区域优越

廣东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份。粤西地区位于粤、琼、桂金三角核心位置,西为北部湾,连通大西南;粤东地区与闽、台等地相连相望,华侨众多;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毗邻港澳。优越的区域条件和较为发达的经济条件,增强了企业和个人在广东省开发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3.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劣势制约因素

3.1广东省部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2012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12年,我省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省近岸海域面积的86.1%,但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水质劣于《海水水质标准》第四类的海域面积约占我省近岸海域面积的6.5%,相比上年上升1.1%。2012年我省海洋赤潮多发,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加剧。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16次,累计面积741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最多,赤潮多发区仍集中珠江口、大亚湾、大鹏湾和湛江港近岸海域。等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制约了游艇、游轮、帆船等高端海洋体育休闲项目的开展和对游客的吸引力。

3.2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旅游的交通状况和客源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发展海洋体育休闲旅游与度假,完善的陆海空交通网络非常重要,如海洋体育休闲发展较好的三亚、大连、青岛的航空、陆上及海上航运交通都相对发达。而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资源较好和占有广东省重要海洋水域面积的粤东西两翼,如湛江、阳江、茂名、汕尾等城市,不但远离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旅游交通、宾馆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和滞后,在旅游旺季的节假日,常常出现游客进出海洋体育休闲旅游地缓慢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整体产业链发展不和谐

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品质量和品质有待提高,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整体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其次,海洋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地区海洋体育休闲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很好发挥,海洋体育休闲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第三,海洋体育休闲开发层次较低,特色产品不足,缺少拳头品牌产品和知名自有创新品牌。第四,海洋体育休闲产业链领域需求的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不够。

3.4 海洋体育休闲整体产业链缺乏市场化运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扩大海洋体育休闲消费已成为促进海洋体育休闲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海洋体育休闲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惠民生等方面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海洋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海洋体育休闲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和市场要求脱节;二是海洋体育休闲场地、设施、活动项目、版权等大量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完全起决定性作用;三是缺乏刺激海洋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地调动和保护;四是虽然国家強调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但目前推动海(下转第349页)(上接第305页)洋体育休闲产业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多部门联动。比如游艇产业目前还没形成全国协调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

4.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促进因素和劣势制约因素,目的在于使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地科学利用优势促进因素,改进和完善制约劣势因素,取长补短,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升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原则、目标及重点,指出提升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为全面研究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2012)75号.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

广东省产业结构 篇12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另一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技术交换活动的总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对外贸易是整个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发展往往影响着一国或地区经济系统各个方面的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特定经济体在某一特定的的资源条件下, 通过资源配置的调整, 提高经济效率更高的部门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 实现产业结构由较低层次和不合理状况向较高层次和合理状况发展转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在质上的表现。

二、理论分析

现代对外贸易分析基本上是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上。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两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得以进行是由于它们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 即在某产业中有更大的优势或更小的劣势。这种更大的优势或更小的劣势从而决定了其贸易商品结构。这种对外贸易的分析, 其实质就在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分析。因为, 一国或地区的贸易商品结构往往取决于其产业结构;另一方面, 贸易商品结构又能反作用于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 也就可以说, 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讨论是在比较优势理论下进行的。

(一)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或地区往往进口在本国或地区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要素, 出口在本国或地区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要素。通过出口本国或地区的优势产业产品, 进口本国或地区缺乏的产品和要素, 改变供需状况,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说来, 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1、通过对外贸易获取本国或地区缺乏的技术, 积累必要的资金。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流程重组和附加值创造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内部的升级运动。二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为特征的产业间结构变化。”

无论是产业内部的改造升级还是产业间的转化升级, 技术和资本都是至为关键的要素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两者都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而对外贸易, 则是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贸易, 技术落后国家或地区可以从技术成熟国家或地区引进技术, 从而突破技术限制。这样就避免了自主开发带来的高风险、高成本和耗时长等问题, 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 通过对外贸易, 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现有的技术产业条件下, 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 扩大出口, 积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 为实现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

2、通过对外贸易开发与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市场。

供给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同时也与之相适应的需求市场的开发过程。对外贸易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开发这种需求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国内现有产业在对外贸易的拉动了得到大力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得以快速提高。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带来的国内购买能力的提高, 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就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 作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往往落后于他们, 是产业结构上的跟进者。因而,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 由于国内市场发展滞后带来的生产能力过剩就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进入国际市场来释放。这就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国际市场。

3、对外贸易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途径, 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改革开放初期, 对外贸易的发展, 增加了就业机会, 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同时,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外资进入中国, 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得到培养。此外, 对外贸易的发展, 增加了资金的积累, 提高了国民收入, 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 从而推动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 产业结构升级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 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现状的。那么, 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就必然地会带来对外贸易状况的改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这是因为产业结构升级往往意味着比较优势的变化和产品竞争力的变化。

(三) 总结

综上所述,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产业基础上的, 对外贸易反映了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另一方面, 对外贸易的发展, 也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升级。

三、广东省的数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1978年以来广东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呈现出很明显的下降趋势。1985年为41.4%, 1990年则降为9.8%, 2009更是降为1.35%。与此同时, 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是直线上升。1985年为58.6%, 1990年就飙升为90.2%, 2009年则为98.65%。而从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 广东的三大产业的比重也在剧烈变化中。第一产业比重从1978年的29.26%降为2009年的5.1%, 而第二产业则从1978年的46.6%升为2009年的49.2%, 第三产业更是从1978年的23.64%升为2009年的45.7%。此外即使是在工业制成品内部, 变化也很明显。广东经历了以纺织品为主的制成品出口到以机电产品为主的制成品出口结构。2001年, 数字设备出口占据了广东出口的第一大商品的位置。自2003年, 机电产品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善, 反映的是广东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据上表1,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进口结构上, 广东也经历了工业制成品比重从增到减, 初级产品从减到增的发展过程。即使在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 也以机电和高科技技术等生产设备为主导。可以说, 在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中, 广东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升级保持一致。关键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 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而且随着广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各类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和零件、机床等中间产品进口占主导地位的同时, 塑料、钢材、铜、石油、煤等原材料和能源等初级进口快速增长。这也表明, 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产业结构的升级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的。

由图1,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 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相关的。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趋势与与初级产品比重的下降趋势是相一致的。第二、三产业的变化趋势与工业制成品比重的上升趋势之间也存在着相一致的关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比重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状况, 而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则通常被用来观测产业结构的变化。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之间是存在着互动关系的。

四、结语

通过上文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与其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两者是处在一个不断循环推动的过程之中。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升级, 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行。因而, 在讨论有关上述两者的发展时, 应当认真考虑这种互动关系, 从而将两者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形成两者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江东.产业升级的在认识:一个分析框架 .现代商业, 2010 (5)

[2]、张思雨.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关系 .时代经贸, 2008 (2)

[3]、郑彦.内陆省份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经济经纬, 2009 (6)

上一篇:六心下一篇:着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