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方法

2024-05-26

着色方法(精选12篇)

着色方法 篇1

一、引言

图的色多项式是Birkhoff为攻克4色问题而于1912年提出来的, Brikhoff与Lewis对图的色多项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虽然到目前为止, 用这种方法并没有解决4色问题, 但图的色多项式对图论的理论及其应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定义图G的一个正常k顶点着色, 简称图的k点着色, 用k种颜色对G的各顶点进行着色, 使得任意相邻的两点着不同的颜色.若G至少有一个正常k点着色, 就称G是正常k点可着色的.使G是k点可着色的数k的最小值称为图G的色数, 记为.若, 则称G为k色图.图G的一个至多t色的着色是G的一个t种或不到t种颜色的着色, G的两种着色方案中若至少有一个顶点指定为不同的颜色就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着色方法.我们用f (G, t) 表示标定图G的不同的至多t可着色的数目.一般地讲, 对于给定的P阶标定图G, 对其进行t正常染色的方法数是t的一个函数, 它可表示成t的一个多项式, 称为图的色多项式, 记为f (G, t) .

色多项式的研究及其应用非常广泛, 也有很多关于色多项式的研究成果, 首先, 对任意图的色多项式求解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目前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停留在对一些特殊图色多项式的求解上, 目前有很多学者在色等价性和色唯一性上做一些研究, 研究色多项式系数之和的文章也有很多, 还有一部分是专注于色多项式的系数与图本身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也形形色色, 有的技巧性很强, 有的学者会利用容斥原理来研究色多项式, 与色多项式关联的部分也会很多.

二、定理证明

设G (V, E) 是一个无向简单的标定图, 并且 , 用f (G, t) 表示G的正常t-着色的方法数 (即色多项式) .又设Fn, m是具有n个顶点, m条边无向的标定图的集合, 用f (n, m, t) 表示Fn, m中图的正常t-着色的最大方法数.

文献中给出了的上界为:

由上述文献中的结论不难证明下述引理1和引理2.

引理1:若a, b是正整数, 正整数 , 则有

引理3:设连通图且是可t-着色的, 则. .

因为, , 而是一连通图且为可t-着色的.

故由引理3有 所以 , 又由引理2

所以引理4得证.

引理5:设 且可t-着色的, 有k个连通枝,

定理:设 , 且是可t-着色的, 不妨设G有k个连通分支, 记为.令, 则有下面

结论成立:

证明:设 , 若G是不可t-着色的, 则 , 若G是可t-着色的, 由引理4有

通过对诸多问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时即各分支的顶点个数相等时我们控制的最好.

从定理结论可以看出, 此定理内容要比已有结论好出很多, 它们都是以上定理的一小部分, 结论也更加准确许多.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图正常着色的最大方法数基础上, 更好地给出了色多项式界的控制, 使得结论的研究更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正常着色,最大方法数,色多项式

参考文献

[1]徐志宏许三星图的色多项式系数与图的特征关系[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 (10) :15-17.

[2]徐利民图的正常着色的最大方法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 Serial No.5

着色方法 篇2

刚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差,因为我总觉得老师讲得很枯燥,我很难听懂。而且,我总是以为我的学习是为我爸爸妈妈学的,所以上课时觉得没有必要认真学习,经常不自觉地就偷偷玩了起来。

有一次,妈妈又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原因还是我上课玩玩具。回家后,妈妈对我进行了教育:“孩子,你以后学习要认真一点,不要丢妈妈的脸面。”我听了这话,更以为学习是为爸爸妈妈学的了,更加不认真了。那时,我感觉我的心里十分灰暗,如同乌云密布,见不到一丝光明,我的世界如同只用铅笔画了画,没有涂色,十分单调,如同关了机的电脑,屏幕上什么也没有。

后来,在四年级时,老师要我们来背论语,我背到一条论语篇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的意思是:学习不思考就会有疑惑,只胡思乱想而不学就会有害。我突然想到,我以前学习时,十分不认真,总是在上课时玩玩具,有时还打瞌睡,眼睛眯得小小的,耳朵耷拉下来,就像狗的耳朵一样,老师说十个字,我只听进去三个字,这样学习当然不能进步。“思而不学刚殆”,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有收获。以前的我,不就是喜欢胡思乱想吗?以前的我,要么是学而不思,要么是思而不学,当然没有进步。

我的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学习不是为了爸爸妈妈学的,因为我学习好了,他们不会有很多的收获,而是我的收获最多,所以,我的学习是为我的未来打基础。我瞬间醒悟过来,仿佛我用铅笔画好了青春素描图,现在为它着色呢!

我开始认真学习起来。上课时,我坐得端端正正,如同竹子一样直,眼睛瞪得大大的,如同鱼的眼睛一样大,耳朵也竖了起来,如同猫的耳朵一样。我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讲的课,不时,我还会把笔拿起来在书上做笔记。写作业时,我会反复思考老师讲的那些例题,绝不再是乱写一通。终于有一次,我考了第一次满分,老师表扬我,我高兴极了,这就像是为我的青春涂上了一抹亮丽的颜色。

我为我的青春迈出了第一步,就像过桥一样,我已经走上了桥,我准备冲过桥,获得成功。这就像爬山一样,我已经爬到了山腰,看见了云雾之中的峰顶。这就象跑步比赛一样,我已经跑出了第一步。

现在的我,十分热爱学习,努力地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懂,并且仔细思考。学习是为我自己打基础的,这句话印在了我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连接处,我的青春从此变得鲜艳起来。

着色方法 篇3

1.1品种

品种不同,着色状况差异较大,象嘎拉系中,皇家嘎拉较普通嘎拉着色好,丽嘎、烟嘎较皇家嘎拉好;富士系中条红富士较普通富士着色好,片红富士较条红富士着色好;秦冠中粉红秦冠、全红秦冠较普通秦冠好。因而选择着色好的品种种植不但可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动用工,而且有益于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1.2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中对着色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海拔高度、光照及夏秋季温度。一般随海拔的升高,果实糖分增高,着色好。苹果为喜光果树,光照充足,树体发育健壮,同化产物多,有利于着色。夏、秋季日平均温度低,夜温低,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高,着色好。

1.3栽植密度

红色品种果皮细胞含有红色色素(花青甙),这种色素是以光合产物为原料合成的,只有果实中的糖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出现。因此,栽培密度过大,果园郁闭,光照不良,不仅影响光效能,也影响红色素的合成,造成果实着色差。

1.4肥料

在供给苹果正常生长发育的多种营养元素中,对着色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氮、磷、钾、铁等元素。氮素过多时,易引起枝条徒长,叶片中含氮量高,导致果实着色差;磷是生长和光合作用必需的元素,在碳水化合物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缺磷时,叶片小而窄,果小,色暗淡,无光泽;钾与新陈代谢碳水化合物合成、蛋白质合成均有密切关系,增施钾肥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对增进着色十分有益;铁与叶绿素形成有密切关系,缺铁时,近顶梢叶片变黄,有时有焦边,并逐渐开始落叶,影响树势,导致果实色泽不佳。

1.5根系

苹果的主要吸收根——毛细根分布比较浅,生长最活跃,对温差、湿度最敏感,干旱、高温、低温极易导致毛根枯死,影响吸收养分及合成细胞分裂素的能力,不利于果实着色。

1.6采收时期

果实着色与果实中糖分积累密切相关,只有糖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果皮细胞才会出现红色素。而糖分积累与果实生长时间有极大的关系,是随着果实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早采则糖分积累不足,着色不佳。

1.7套袋栽培

套袋栽培是目前生产中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果实套袋后,加速了果实叶绿素褪掉的进程,果实中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小,在脱袋后果实能够很快着色。

2优化着色的主要措施

2.1选择易着色的品种

根据静宁果区栽植表现,富士系中着色好的有岩富10号、宫崎短富、烟富系列、寿红富士、红将军等。另外,静宁群众对良种的选择也高度重视。在我国西北栽培普遍的秦冠品种,引入静宁后,静宁群众进行了优化选择,其中贾河乡中堡村群众选择的粉红秦冠最著名,多年来与红富士同价销售,出现客商抢购现象。目前品种已引种到山东等地,反映颇佳。雷达乡黎沟村黎巨峰选择的速红秦冠,在脱袋1周后即可全红,有效地克服了秦冠生产中青头现象的出现,近年来已推广67hm2。今年四川客商收购后,在成都市场与富士同价批发出售,已成为耀眼明星。

2.2适地栽培

总体上,静宁海拔高,相对干燥的环境,很适宜苹果生长,是苹果适生区之一。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静宁发展成为全国著名苹果产区,与特异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和对苹果认识的加深,静宁苹果栽培范围得以有效延展,已由发展初期的川台地向山区发展,栽培最高海拔达1800m,山区产的苹果比川区产的着色好。近年来,山区苹果售价较川区每1kg高2元以上,因而山区苹果的发展在静宁受到高度重视。

2.3合理密度

栽植密度过大,果园郁闭,果实着色不良是静宁老果园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大范围实施间伐,改形改造后生产效益有了明显改善,这引起了群众对栽植密度的思考和对栽植密度的重新认识。静宁由于肥水条件所限,苹果栽培以乔化为主,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乔化密植栽培是没有优势的,密植情况下,极易封行,光照易恶化,对着色及品质提高非常不利,而稀植更有利于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大范围内,静宁苹果栽培密度已由每667m254株降到了33株左右。栽培密度趋于合理,果园的通透性得到了有效改善,所产果实着色状况大为改观。

2.4配方施肥

在静宁果区,近年来苹果生产中复混肥、复合肥的大量施用,使苹果生产中施肥状况明显好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方施肥的有效实施,克服了单施氮素肥料,导致着色不良现象。特别是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菌肥的大量应用,使苹果果实的光泽、色度明显提高。今后应坚持增施有机肥,走配方施肥的道路,通过持续不断地施用有机肥,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目前的1%左右提高到2%左右,保持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在1:0.8:1左右,这将会促进果实品质有一个大的飞跃,果实着色状况进一步好转。目前苹果生产中突出问题是钾施肥量不足,虽然静宁黄土高原区为富钾土壤,但苹果是需钾肥较多的植物,适量补钾很有必要。

2.5推广覆盖栽培

降水稀少和干旱缺墒是静宁苹果生产中的最大限制因素,干旱常导致毛根枯死,对果实着色很不利。静宁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覆盖为主的保墒措施,通过在地面覆盖一层砂石、杂草或地膜,为根系创造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促进形成强大的吸收根群,增强树体吸收养分及合成细胞分裂素的能力,对果实着色非常有利。

2.6适期采收

静宁苹果品种组成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比例失衡,早熟品种极缺,中熟品种很少,形成晚熟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生产中早中熟品种不足一成,晚熟品种占到90%以上,这样的品种组成,导致生产中早采现象十分突出,大量的晚熟片红富士在9月下旬采收,以供应中秋及国庆市场。早采不但直接影响产量,更重要的导致品质下降,着色不良,含糖量下降,对静宁苹果品牌构成极大威胁,因而适期采收是静宁苹果生产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一般10月中下旬采收的果实比9月上旬采收的果实,可提高一个级别,着色会更鲜艳,品质会更高,生产中早采现象应避免。

2.7套袋栽培

静宁苹果生产中提倡全套袋栽培,但在葫芦河流域的城川、威戎、古城、甘沟等乡镇,由于栽培面积较大,有相当果园仍未实行套袋栽培,这必然增加果园用药次数、用药量,增加果实中农药残留量,不利于无公害生产。虽然近年来,苹果省力化栽培理念提倡无袋栽培,但栽培技术等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探索。套袋栽培仍是主流,套袋果果面细嫩、光洁、着色鲜艳,农药残留低:食用更安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占据主导地位。

套袋果在摘袋后配套措施要跟上,以促进果实着色,主要措施有:在摘袋后,先摘除贴果叶、遮光叶,3~4d后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增加光照面积,利于上色;地面铺设银色地膜,改善冠内、冠下部光照条件,提高下垂果的着色面积。

(收稿日期:2012-01-06)

着色方法 篇4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TDMA,图着色,算法性能分析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成本低廉、部署灵活、覆盖范围广, 在环境感知、入侵检测、战场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一般网络环境中, 在传感器节点部署完毕之后, 节点通常采用自组织方式形成多跳数据汇聚树, 并由一个数据汇聚节点, 即Sink来完成数据汇聚:树中的节点周期性采集传感数据后, 以单跳或多跳的方式传输至Sink, 在多跳的传输过程中, 位于树中不同高度的节点将兼顾数据中继功能, 直到数据被投递到Sink[2]。

数据汇聚树的多跳数据传输特性, 加上无线通信技术有限的无线干扰范围, 使得在多个节点间进行数据的并发传输变成可能, 从而缩短数据汇聚时间, 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然而, 由于大部分应用中, 节点采用随机方式进行部署, 造成节点密度、无线通信环境、无线干扰强度均存在很大差异, 加上无线干扰与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相关性[3], 导致节点间数据并发传输无法顺利进行。时分多址访问技术 (TDMA) 可以剔除无线冲突与空闲侦听, 因此可以降低节点能量消耗与提高网络吞吐量。在此基础上, TDMA调度方法采用干扰感知方式为每个节点分配无冲突TDMA时槽, 实现互不干扰的节点利用相同时槽完成数据传输, 从而缩短数据汇聚时间与传输延迟。

为了解决TDMA调度问题, 可借鉴图论中图着色的方法。在图论中, 图着色算法[4,5,6]可以实现任意相邻区域都具有不同的颜色。因此, 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形式化为图G:先将节点对应为图G中的顶点, 对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关系采用有向边的方式在图G中进行描述, 再根据节点的无线干扰范围, 采用无向边的方式将位于节点的干扰范围内的所有邻居节点与节点进行连接, 以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关系。值得指出的是, 在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应的图G时, 需要假设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具有对称的特性。以图G为基础, 采用图着色的方法可以实现顶点 (即节点) 着色, 分配到相同颜色的节点可在相同时槽进行数据传输, 直到传感器网络中所有数据都被汇聚传输至Sink。

为深入研究基于图着色的TDMA调度算法的性能表现, 本文从典型图着色算法出发, 分析其实现原理, 通过对比仿真实验来验证算法的性能。

1 基于图着色的TDMA调度算法

在面向传感器网络的基于图着色的TDMA调度方法研究中, 比较典型的方法是CSA-CCH (Centralized Slot Assignment-Color Constraint Heuristic) [7]。CSA-CCH采用UDG (Unit Disk Graph) [8]对网络干扰情况进行建模, UDG以最大有效传输距离为半径, 两倍于该半径的范围为节点的最大干扰范围。所有位于有效传输范围外、干扰范围内的节点都认为能够相互产生无线干扰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基于UDG模型构造的图G, CSA-CCH在对节点着色时结合了所有一跳与两跳邻居节点的着色情况。当对节点进行着色时, CSA-CCH采用式 (1) 来计算每个节点的着色优先指数CCH_Ordering, 并从中选择出具有最大CCH_Ordering的节点进行着色。

其中, ColoredOneHop表示已经着色的一跳邻居节点数, ColoredTwoHop则表示已经着色的两跳邻居节点数。随后, 节点使用其两跳邻居节点未使用过的最小颜色进行着色, 这样可以保证节点的着色在两跳范围内是唯一的并且符合节点的无线干扰约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 CSA-CCH能够保证算法所使用的最大颜色数为Δ (G) +1。

CSA-CCH算法如图1所示。

其中的图着色算法模块处理步骤如下: (1) 选择两跳邻居节点范围内未被使用的ID最小的颜色对节点进行着色; (2) 更新节点工作量; (3) 如果节点工作量不为0, 转步骤 (1) , 继续对节点着色, 否则, 算法结束。

不同于CSA-CCH, DSA-CCH[7]采用式 (2) 来计算节点着色优先指数CCH_Ordering。

其中, NumberOneHops表示一跳邻居节点数, NumberTwoHops表示两跳邻居节点数。除此之外, DSA-CCH采用基于阈值的方法来决定节点是否进行着色。仅当节点的CCH_Ordering大于阈值λ时, 节点才进行着色。

2 算法性能分析

算法性能分析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 所采用的实验平台为Matlab, 实现的算法包括TDMA算法, CSA-CCH算法、以及具有不同阈值λ的DSA-CCH算法。为了表明λ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λ将在0~0.3之间进行取值。在所有实验中, 传感器节点部署范围均为500m×500m, 网络中节点数在100~600变化, 并且节点部署位置由系统随机生成。Sink节点位于网络拓扑顶部中点位置, 其坐标可表示为 (250, 500) 。节点的有效传输距离大约为88m。因此, 根据UDG模型, 节点的无线干扰范围可设置为176m。本文假设节点在数据汇聚周期内生成一个可以在单个TDMA时槽内发送完成的数据包。

为使实验结果能够反应真实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 本文采用的传感器节点为Mica2 Mote, 其各部分能量消耗如表1所示。

本文考虑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3个:

(1) 数据汇聚时间。表明完成将所有传感器节点生成的感知数据汇聚至Sink节点需要的时间。

(2) 数据传输延迟。表明感知数据从产生到汇聚至Sink的持续时间。

(3) 节点能量消耗。表明节点在数据汇聚过程中的能量开销。

上述3个指标中, 节点能量消耗采用式 (3) 进行计算:

其中, Et表示节点用于数据发送的能量消耗, Er表示节点用于接收数据的能量消耗, Es表示用于节点模式切换的能量消耗。

从图2可以看出, 相同网络规模下, CSA-CCH与DSA-CCH具有明显小于TDMA的调度时间。这表明, 通过对节点数据传输活动进行调度, 可以有效地缩短数据汇聚时间, 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主要原因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采用有限的无线干扰范围, 而传感器网络所采用的数据汇聚树具有多跳的特性, 这使得通过采用干扰感知的方式为节点分配TDMA时槽, 可以在避免节点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在同一TDMA时槽内多个节点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活动。

此外, 可以观察到CSA-CCH与DSA-CCH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 其数据汇聚时间相差不大。这表明基于图着色的算法虽然能够明显缩短数据汇聚时间, 但是由于采用的TDMA时槽分配机制类似, 其对数据汇聚时间的优化效果也呈现相似的性能。

图3比较了不同算法在相同网络环境中的数据传输延迟。结果表明, 通过让多个节点的数据传输活动在同一个TDMA时槽内并发执行, 可以明显缩短感知数据从产生到被Sink节点成功接收的持续时间, 而更短的数据传输延迟可以让节点实现更高的数据采样频率。

相同网络规模下, 节点的平均能量消耗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 所有算法在能量消耗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根据式 (3) 对节点能量消耗的分析结果可知, 由于每一个数据汇聚周期内, 所有节点均会生成并传输一个数据, 因此, 网络中需要传输的数据包数仅和节点数相关。由于节点数相同, 因此, 节点能量消耗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节点模式切换时的能量消耗情况。根据表1中的Mica2 Mote节点的能量消耗数据可知, 虽然节点浪费在模式切换上的能量与数据接收能量消耗相同, 但是由于节点模式切换次数相差有限, 因此, 相差并不明显。当节点规模很大, 如接近600时, 节点能量消耗才表现出细微的差别。

为了明确TDMA调度对网络寿命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节点最大能量消耗情况, 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 在大部分网络中, 算法的最大能量消耗并没有明显差距, 证明了算法在维持网络寿命方面具有相近的性能。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典型基于图着色的TDMA调度算法实现原理, 并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对算法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与TDMA算法相比, 基于图着色的TD-MA调度算法在不影响网络寿命与能量消耗的前提下, 明显缩短了数据汇聚时间与数据传输延迟。因此, 对于大规模、稠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任丰原, 黄海宁, 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 2003, 14 (7) :1282-1291.

[2]AKYILDIZ I F, SU W, SANKARASUBRAMANIAM Y, et 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 2002, 38 (4) :393-422.

[3]刘树成, 黄刘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干扰模型的低开销测量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2 (7) :1404-1408.

[4]MIN Y, CHUANG L, PENG Z, et al.TDMA scheduling with maximum throughput and fair rat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 2013.

[5]ERGEN S, VARAIYA P.TDMA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Wireless Networks, 2010, 16 (4) :985-997.

[6]YUN W, PEIZHONG S, KAI L, et al.D-TDMA:an approach of dynamic TDMA scheduling for target track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IEEE/ACM Int'l Conference on&Int'l Conference on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Computing (CPSCom) , 2010.

[7]BRYAN KEVIN L, REN T, DIPIPPO L, et al.Towards optimal tdma frame siz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R].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2007.

为青春着色作文 篇5

曾经几时,那个影子在我眼前掠过,那就是我追求的梦想,但这个梦想渐渐的远离我而去。因为初二曾经不努力的我,而导致现在后悔的我,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初中二年级也只有一次,现在只剩下初三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该如何?

当初三开始,我开始想努力学习,但现在努力还有用吗,还有回报吗?答案是否定的,像《追风筝的人》里哈桑执着为主人追着那个蓝风筝,像《青春派》里居然求女主人公黄晶晶一样坚定,那一定会成功。

其实在初三的一开始,我感觉翻盘的机会是渺无希望,但我的网友让我充满信心,我的初三一定可以翻盘。

每一天,虽然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少,但我依然熬到十一二点,因为我认为我当天的功课没有复习到位,依然有不会的地方。虽然白天在学校上课非常认真,但漏洞百出。

为了解决这些烦恼,我不知道我试了多少种方法,我的信念依旧长存,因为我有我执着的.梦想,我希望我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有个好的未来。如果我考失败了,但是我的青春不后悔,因为我努力了,我尝试了。

虽然学校里有同学嘲笑我,说“你不会好的,反正也考不上一个好的高中,现在还不如放弃,和你哥一起回家要饭吧!”当时我差点就哭了,但是为了自己梦想依然要拼搏下去。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追梦者,为自己的梦想而打拼,就是为了获得有朝一日别人给你的掌声,鲜花,虽然有时候或不得别人对你赞许,但是你自己无悔就可以了。

为单调照片着色 篇6

软件准备:

Photoshop CS&CC

学习目标:

调整照片的色彩与影调操作耗时:

5分钟

调整照片的色彩与影调可以改变作品传达出的情绪与氛围。例如说,参照传统的黑白技法特点将原本的彩色照片更改为单纯的棕色影调,就能很快给一幅现代的作品加入怀旧的韵味,婚礼摄影师常用这种技巧处理现场的抓拍作品。蓝色的画面色调配合丢失在阴影中的暗部细节,能给作品带来神秘的感觉。在Photoshop丰富的工具和命令的帮助下,我们只需要很简单的操作就能改变作品的色彩与影调,营造出各式各样的画面氛围。

画面着色

1 打开一张颜色平淡的JPEG格式图片,然后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着色选项后,我们就可以使用新的单一颜色代替画面中原本的色彩,画面中原本的影调与反差则被保留。

调整色调

2 Photoshop程序默认的着色色调为红色,我们可以通过更改色相滑块的值来改变颜色。将色相设置为44是怀旧的棕色调子,而133是万圣节般的怪异绿色,设置为210能营造出阴冷的月夜蓝,单击确定应用该设置。

加深阴影

3 执行“图像>调整>色阶”命令,然后将黑色输入滑块直接向右移动设置为40。这种做法会导致画面暗部细节溢出丢失,很少被用于常规的影调调整,但用在这幅照片上,恰到好处地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氛围。

添加暗角

4 执行“滤镜>镜头校正”命令。在自定面板中,将晕影数量设置为-76加深画面边缘。将中点滑块的值提高到28,使暗角更加紧密地将城堡包围。单击确定按钮应用效果,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幅氛围感十足的作品调整。

“如果你处理的作品使用JPEG格式拍摄,那么在处理前一定要记得为原始文件创建备份,以免不小心对文件进行不可挽回的修改,如果相机支持的话,我们建议最好使用RAW格式拍摄。”

举一反三

着色与非着色方式的比较与应用 篇7

1 着色与非着色的含义

着色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把有色物质施加在物体表面, 使物体呈现出色彩感。非着色是指物体表面颜色来自于物体内部的本色。非着色的物体主要来自于天然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就是说, 着色是把别的颜色负载在另一物体表面上, 而非着色是由于天然或者人为的原因来自于物体自身的颜色。

2 着色方式与非着色方式的异同

着色方式是指通过着色手段来改变物体外观的颜色状况, 这种方式包括染布、染纸、油漆、印刷、绘画以及照片显影等。

依据着色性质着色方式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不同的着色方式。物理着色方式主要是指着色过程是通过做工的方式来完成颜色与物体表面的结合。象这样的形式有喷、吹、弹、刷、涂、印、染等不同手段的施力形式, 所使用的颜料大致有水性与油性之分。

化学的着色方式主要是指着色过程是通过颜料与物体之间产生化学反应或者化学品同物体发生反应所产生的颜色与物体的表面结合。象这样的形式主要有:照片显影、陶瓷烧制过程的变色, 金属与非金属物体表面电镀、腐蚀等。

非着色方式是指直接使用物体本色的非颜料使用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有天然物体的使用与人工合成的物体使用。天然物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金、银、铜、铁、铝等金属物质;b.金刚石、钻石、玉石、大理石、雨花石等石质性物质;c.榉木、橡木、花梨木、水曲柳等木性物质;d.各种动物身上的皮毛、骨、角、牙等有机物质, 人工合成的物体主要包括橡胶、塑料、化纤、玻璃、料器、水泥、人造石、合金属等物质。一般情况下在雕塑和装置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着色方式来完成的物体表面色彩效果, 由于在着色时使用颜料物质性能不同, 或是使用数量不同, 或是施色工具不同, 或是处理方法不同等等, 他们都会使着色效果产生不同情况。这些情况大致有:a.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透明效果主要来自颜料透明性, 如清漆、虫胶等;半透明效果一方面是所使用的颜料是半透明性的, 如水彩、植物性颜料等, 另一方面采用稀释、薄涂、喷、洒、漏底等处理方法而获得;不透明效果常使用石质性不透明颜料, 并采用厚涂、覆盖等处理方法。b.干与湿、厚与薄:干着色时使用的颜料的水分或油份等调和剂比例大, 着色后的效果湿润柔和;厚着色是指颜料使用数量大, 着色效果显得厚重有堆砌感, 常与干着色结合使用, 覆盖性与可塑性强厚着色与湿着色结合使用时效果润泽而丰满;薄着色是指所用颜料数量稀少, 显得比较轻薄透底, 常与湿着色结合使用, 有虚薄感、透明半透明感, 如果与干着色结合使用采用沙笔、擦笔方法可获得薄而干的半透明效果。c.均匀与不均匀:均匀着色一方面是指颜料组成成分调和均匀, 另一方面是指着色时采用平涂等手法, 用力均匀效果平整, 显得安宁静谧、洁净不染;不均匀着色一方面是指颜色组成成分调和不均匀;另一方面是指着色时采用非常规手法用力不均匀, 色层不平整颜色也不均匀, 其效果有一种不安定的震荡感, 这种不均匀着色若再结合前面的效果与手法, 其变化显得热闹异常, 效果丰富无比, 绘画艺术作品多采用此法。

着色方式采用的手段多样, 颜色变化丰富, 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 因而使用的寿命也相对较短, 对着色物体表面的色层需要经常保养维护以及周期性的更换。非着色方式采用的手段相对较少, 表面不需着色, 非着色方式的物体表面由于是自身的本色, 所以其表面的色感最为稳定, 颜色感觉比较自然层次丰富而深沉。如果对其作适当的加工而且给予一定的保养维护, 其使用寿命很长, 有一劳永逸的感觉。

3 物体表面处理对两种着色方式的影响

对物体表面的处理关系着两种着色方式的最终效果。表面处理包含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又有精处理和粗处理之分。不同的表面处理能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反映与视觉感受, 也就是不同的触觉感受和不同的光反射感受;表面处理给人的感觉有触觉上的光滑、细润、粗糙、麻赖、顿锐、刺手等不同感受;有视觉上的亮光、亚光、无光散光、麻光等不同光反射感受, 表面的处理有的还根据物体的分子结构特点而出现特殊断面, 这种效果极为生动有趣, 能给人自然天成之感, 同时也反映出物体自身结构的自然之秘。

着色方式在着色之前, 先对物体表面进行处理将对着色视觉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在光滑物体表面与粗糙物体表面用同样的颜料、同样的方法着色后的效果是决不一样的。如果把着色的不同手法与处理物体表面的不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其效果的多样化就不言而喻了。非着色方式的物体通过表面的不同处理也可获得比较丰富的视觉与触觉效果。着色与非着色方式出现的种种效果及其不同的物体表面处理手法, 若对其加以合理的应用和适当的组织, 无论是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还是对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都将会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起到致关重要的审美作用。

4 着色与非着色方式的混合使用对绘画的应用

着色与非着色的混合运用无疑就是绘画材料与承载绘画材料的应用。

对于绘画材料,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这是艺术家拥有众多自由之中的一个, 但是有了选择的自由随之而来的就是限制, 每一种材料提供的可能性都是有限的, 他无形中给你划了一个圈, 你要跨出这个圈就会出事, 不跨出又憋的难受。比如油画, 选择了油画就选择了油画的限制, 虽然它有许多长处但总还有叫人腻的时候。为了摆脱这种限制, 于是大家开始四处寻找可代替的新材料, 人们发现一切物质都可以用来制作艺术, 因为所有物质不仅有形态而且有颜色, 对他们施色, 或直接将他们与着色的画面相结合, 就使作品充满了趣味性和含义。

从鸡蛋坦培拉到油画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审美的变化和材料发展的契合。这种契合在此后的艺术发展史中被经常不断地重演着, 而且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变化越大, 观念的变化也就越大越激烈, 譬如:使用锡管颜料的印象主义;拼贴和实物体组合的达达主义;丙烯颜料的光效应艺术等等。

材料是人选的, 材料的制作和使用要符合客观规律。这实际是精神和物质, 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对话, 是材料与观念之间的相互帮衬;是客观物质与主观表现之间的协同作战。

5 着色方式与非着色方式在架上绘画中的应用及在教学上的延伸

中国架上绘画在发展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表现在漠视绘画语言上, 经过20年来不懈的努力, 请国外专家近来, 派我国学者走出国门, 才渐渐有了今天的面貌。而我们的教学踌躇不前, 早已远远落后于时代, 所以重视架上绘画教学的基础问题迫在眉睫。除了介绍制作底子的方法外, 更要介绍底子对作品面貌的影响。对大量的画家作品进行比较讲授。学生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比较学习, 慢慢体会从基底制作到绘制过程的规律, 就会较为主动地进行表达和选用底子。为其完成一副优秀作业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对一些媒介剂的使用上都要有相应的研究和学习。

掌握着色与非着色方式的应用是学院课题之一, 如何合理运用着色方式, 对现代绘画教学的探索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也对相关学科对绘画的帮助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时代发展, 科技的进步, 着色方式也产生着巨大的变化, 对绘画的发展也起到了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元.材料与表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着色方法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实验仪器和材料

1.1.1实验仪器

Olympus 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奥林巴斯公司,美国);恒温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表面粗糙度轮廓仪(FTSi60,英国泰勒公司);低速手机(广州市超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1.2实验材料

树脂人工牙:ENDURA ANTERIO(日本株式会社松风);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合成树脂牙(上海齿科材料有限公司);EFUCERA-A(山八齿材工业有限公司);凯丰合成树脂牙(沪鸽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热固化树脂基托粉和液(日进公司,日本)。

1.1.3着色介质溶液

雀巢速溶咖啡(广东省东莞市雀巢有限公司);立顿红茶(联合利华食品有限公司);陈醋(恒顺,江苏恒顺集团)。

1. 2 实验方法

1.2.1实验样本制备

(1)每种品牌选用16颗人工牙,均选用右上中切牙,A1色,最大号牙;(2)制作蜡型:常规制作长2 cm、宽2 cm、厚1 cm的蜡型90个,然后将每个蜡型的顶面中心烤软,将准备好的每种品牌的人工牙唇面朝上,嵌入蜡型中,使用不锈钢平板将人工牙中1/3压至水平。人工牙与蜡型结合的边缘用蜡密封好;(3)将制作好的蜡型常规装盒包埋、去蜡、充填树脂、热处理后开盒抛光;(4)样本分组:ENDU-RA ANTERIO为1组,标记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为2组,标记合成树脂牙为3组,标记EFUCERA-A为4组,标记凯丰合成树脂牙为5组,每组16个样本以1~16编号;(5)每块试件边角打孔,棉线悬挂备用。

着色溶液的准备:咖啡:使用350 ml 100℃蒸馏水溶解3.6 g的速溶咖啡(雀巢);茶:使用350 ml 100℃蒸馏水浸泡一小包立顿红茶。2种溶液均每隔30 min搅拌10 s至温度降至37℃,然后使用滤纸过滤。陈醋:常温,350 ml;蒸馏水:常温,350 ml作为对照。

1.2.2试件粗糙度测量方法

每组试件均在人工牙九分法的中心部位随机选取3个点,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启动长度0.2 mm,数据长度4 mm,前进速度0.5 mm/s),测量时垂直于测试面,仪器自动记录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每组试件的3个不同部位测定结果取均值。

1.2.3试件的浸泡与测色

将每组16个人工牙试件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分别悬挂于各浸泡液中,避光置放于37℃恒温箱中,每日更换一次溶液,分别在试件浸泡前与浸泡4周后测试其表面色度值。

1.2.4试件测色方法

每次测色均选择下午2点,在同等光线、标准黑背景下,由同一实验者独自完成。将待测试件取出,在蒸馏水下冲洗30 s后,自然干燥。使用分光光度比色仪,选用分析模式,每次测定前预先用自带校准头校准,比色仪测量头使用遮色套,垂直于测试面进行测量,测量部位选取人工牙九分法的中心部位。采用CIE-1976-L*a*b*标准色度系统,记录L*、a*、b*值,每个试件均测定3次,取均值,以浸泡前为基准,计算ΔE值,公式为ΔE=[(ΔL*)2+(Δa*)2+(Δb*)2]1/2。为了将ΔE与临床联系起来,通过公式NBS=ΔE×0.92,计算出NBS值,NBS值对应的临床表现见表1。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 0 统计软件进行多样本的色差值和粗糙度值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ANOVA) ,并分别采用Dunnett法和SNK法检验两组间差异,P < 0. 05。

2 结果

2. 1 5 组人工牙试件表面粗糙度的比较

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 表2) ,5 组试件( n= 16) 的主要粗糙度参数Ra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5 种品牌的人工牙表面粗糙度不完全相同。使用SNK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后可知,第1组和第2 组、第3 组和第5 组人工牙主要粗糙度参数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第4 组和其它组人工牙主要粗糙度参数R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5 个组试件主要粗糙度参数Ra值的大小顺序为: 4 > 1 = 2 > 3 = 5。即EFUCERA-A人工牙表面粗糙度最大,ENDURA ANTERIO人工牙和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表面粗糙度次之,合成树脂牙和凯丰合成树脂牙表面粗糙度最小。

2. 2 不同着色介质中试件的着色程度比较

不同着色介质浸泡后,对照组及陈醋组试件颜色无显著性改变; 咖啡组及茶组试件颜色改变明显。将浸泡液种类为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4 种浸泡液中的试件色差值 ΔE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使用Dunnett法对3 个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可知咖啡和茶组 Δ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陈醋组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使用SNK法两两比较,咖啡的 ΔE大于茶( P < 0. 05) ( 表3) 。

2. 3 同一着色介质中5 组人工牙试件的着色程度比较

浸泡4 周后,咖啡和茶中的5 种品牌人工牙试件的均发生显著性的颜色改变。以人工牙品牌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并使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可知不同品牌人工牙试件的色差值 Δ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其中颜色改变最明显的是EFUCERA-A( 4 组) ,颜色改变最小的是凯丰合成树脂牙( 5 组) ,贺利氏合成树脂牙( 2 组) 、合成树脂牙( 3 组) 和ENDURA ANTERIO( 1 组) 的颜色改变值 ΔE居中( 表3) 。

(± s,μm,n = 16)

注: 以上5 组人工牙组间两两比较除1 组和2 组、3 组和5 组比较时P > 0. 05,其余均P < 0. 05

注: 以上5 组试件组间两两比较除陈醋和水组比较时P > 0. 05,其余均P < 0. 05; 浸泡在咖啡和茶中的5 组试件组件两两比较时均P<0.05

3 讨论

树脂人工牙由有机聚合物基体、无机填充材料和界面偶联剂组成,可以与基托材料形成化学性结合,但是随着义齿戴用时间的延长,人工牙表面会出现各种着色而影响美观[1]。目前国内外关于树脂牙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硬度、耐磨性等功能性的研究方面[2],而对于其颜色稳定性的研究较少,故本实验选用国内临床常用的5 种品牌的人工牙,研究了3 种着色介质对其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人工牙提供依据。

3. 1 着色介质对人工牙着色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比色仪测量人工牙的色度值,使用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1979 L*a*b*标准色度系统来记录,以 ΔE值作为颜色变化的指标。并引入NBS系统,为临床提供标准化的参考指标[3]。对于临时修复材料和牙科复合树脂,着色情况与材料本身的颜色有关。颜色越亮的物质着色比颜色暗的物质着色更严重[4]。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本研究中选择A1色,因为其更能明显的显示出着色效果。另外实验过程中,试件处理过程相同,各组实验温度、避光情况等均一致,排除了因实验环境差异造成的颜色差异。

本实验中,4 周后浸泡在咖啡和茶中的5 组人工牙试件均发生明显的颜色改变,且浸在咖啡中的试件颜色改变大于茶,而浸在陈醋和水中的5 组人工牙试件未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颜色改变转变为NBS单位,咖啡和茶均能引起5 组人工牙试件人肉眼可见的颜色改变。这与之前关于丙烯酸树脂材料的研究相符[5],即认为咖啡和茶是着色介质。这是由于树脂牙是PMMA的改性产品,在丙烯酸树脂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的颜料来调成各种人工牙的色调,通过加入交联剂来改变强度和防止裂纹,它们具有与丙烯酸树脂基本的化学性质,其中也含有亲水基团,可以缓慢吸收和吸附环境中的液体,从而使咖啡和茶中的色素容易吸附到其表面[6,7]。而浸泡在陈醋中的5 组人工牙试件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这与之前我们所做的关于丙烯酸树脂的研究结果也一致,这大概与陈醋中的酸性成分有关。日本学者Hong等[8]研究了8种义齿清洁剂对义齿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类清洁剂对义齿颜色稳定性影响最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醋酸中的酸性成分对人工牙颜色稳定性影响较小。因此,在临床上指导患者佩戴义齿时,应嘱患者尽量避免饮用咖啡,茶等易使义齿着色的饮料。

3. 2 几种品牌人工牙着色的情况

无论是浸泡在咖啡中还是茶中4 周后,5 种品牌的人工牙所表现出的颜色改变情况如下: 最明显的是EFUCERA-A,其次为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再次为ENDURA ANTERIO,合成树脂牙再次之,颜色改变最小的是凯丰合成树脂牙。转化为NBS系统5 组人工牙试件的NBS值均处于1. 5 ~ 3. 0 之间,即4 周后浸泡在咖啡和茶中的5 组人工牙试件均出现了人肉眼可见的颜色改变。本实验最大的NBS为2. 74,是浸泡在咖啡中的EFUCERA-A试件,其颜色改变也属于人肉眼可见的范围,但是其 ΔE为2. 976,仍小于3. 3,属于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9]。

由表2 可以看出,这5 种人工牙均为成品牙,表面并未经过磨改,但是其表面粗糙度却不尽相同。从本实验中可以看出这5 种品牌的人工牙的着色情况与其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5 种品牌的人工牙中,表面粗糙度顺序为EFUCERA-A人工牙表面粗糙度最大,ENDURA ANTERIO人工牙和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表面粗糙度次之,合成树脂牙和凯丰合成树脂牙表面粗糙度最小。而颜色改变的情况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EFUCERA-A、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ENDURA ANTERIO、合成树脂牙、凯丰合成树脂牙。这二者顺序基本一致,说明对于人工牙来说,表面粗糙度与其着色程度相关,表面粗糙度越大,着色越明显,即粗糙的表面可以为色素沉着提供条件,在此部位色素颗粒不易得到清洗,同时粗糙的表面可提供较大的表面积使色素易于沉着。

对于ENDURA ANTERIO人工牙和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其表面粗糙度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其着色程度不尽相同。二者相比之下,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着色更严重。这大概是因为ENDURA ANTERIO人工牙是采用了经硅烷活化处理的超微二氧化硅类填料的复合树脂牙,而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是未添加任何填料的普通树脂牙。Satoh等[10]认为高强度树脂牙的颜色稳定性比普通树脂牙好,本实验结果中ENDURA ANTERIO人工牙着色程度较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轻与之相符。从这个角度来讲,EFUCERA-A人工牙也属于添加填料的硬质复合树脂牙,但是其颜色改变值最大,这可以用其表面粗糙度值最大来解释。另外,Imamura等[11]学者认为在树脂牙中单纯地加入二氧化硅填料,并未经过硅烷化,那么树脂基质吸水膨胀,在填料和树脂基质的连接处容易形成裂隙,使色素容易沉着。而经过硅烷化之后,二氧化硅填料可以与树脂基质良好的结合,形成一个平滑的表面,使树脂材料的吸水性降低,从而其颜色稳定性更好。本实验中加入硅烷化的超微二氧化硅填料的ENDURA ANTERIO人工牙颜色稳定性较好也再次验证了这个观点。而EFUCERA-A人工牙的着色程度最大除了与其表面粗糙度大相关外,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加入其中的二氧化硅填料并未有效地完成硅烷化这一过程。本实验中还发现合成树脂牙与凯丰合成树脂牙表面粗糙度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凯丰合成树脂牙的颜色改变较合成树脂牙小。凯丰合成树脂牙是具有内部交联、网状贯通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经高温、高压,多次聚合而成,该原材料材质高度致密,结构上无产生吸水现象的多余空间。而合成树脂牙是上海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较早期的丙烯酸树脂牙,它的内部交联程度没有凯丰高,其吸水性较强。综合考虑,表面粗糙度相同的2 种品牌的人工牙,凯丰合成树脂牙是临床上较好的选择。

从本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外源性色素如咖啡,茶可以使人工牙着色,不同品牌的人工牙着色程度不尽相同,与其表面粗糙度和填料类型有关,从颜色稳定性方面考虑,本研究中的5 种品牌的人工牙均符合临床使用标准,而且ENDURA ANTERIO和凯丰合成树脂牙是较理想的选择。

摘要:目的:研究4种着色介质对不同品牌树脂人工牙的表面着色状况。方法:选用ENDURA ANTERIO、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合成树脂牙、EFUCERA-A、凯丰合成树脂牙各16颗,制作试件,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a,然后将每组试件分别浸泡于蒸馏水(对照)、咖啡、茶和陈醋中,用分光光度比色仪测量试件浸泡前及浸泡4周后的颜色,得到L*、a*、b*值,计算浸泡前后的色差ΔE,统计学方法分析树脂人工牙着色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咖啡组和茶组试件的色差值ΔE均增大(P<0.05),且咖啡组的ΔE大于茶组(P<0.05),陈醋组的ΔE无明显改变(P>0.05);同一浸泡液中不同品牌人工牙试件的ΔE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大小顺序为EFUCERA-A>贺利氏三色合成树脂牙>ENDURA ANTERIO>合成树脂牙>凯丰合成树脂牙。结论:外源性色素能引起树脂人工牙的着色,5种品牌人工牙着色程度不同。

关键词:树脂人工牙,着色,表面粗糙度,着色介质

参考文献

[1]Hipólito AC,Baro VA,Faverani LP,et al.Color degradation of acrylic resin denture teeth as a function of liquid diet:Ultraviolet-visible reflection analysis[J].J Biomed Opt,2013,18(10):105005.

[2]Suwannaroop P,Chaijareenont P,Koottathape N,et al.In vitro wear resistance,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artificial denture teeth[J].Dent Mater J,2011,30(4):461-468.

[3]Razzoog ME,Lang BR,Russell MM,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color stability of conventional and titanium dental porcelain[J].J Prosthet Dent,1994,72(5):453-456.

[4]Chan KC,Fuller JL,Hormati AA.The ability of foods to stain two composite resins[J].J Prosthet Dent,1980,43(5):542-545.

[5]张薇,刘娟,李长福.着色介质及表面粗糙度对热固化基托树脂着色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22-25.

[6]Bagheri R,Burrow MF,Tyas M.Influence of food-simulating solutions and surface finish on susceptibility to staining of aesthetic restorative materials[J].J Dent,2005,33(5):389-398.

[7]Omata Y,Uno S,Nakaoki Y,et al.Staining of hybrid composites with coffee,oolong tea,or red wine[J].Dent Mater J,2006,25(1):125-131.

[8]Hong G,Murata H,Li Y,et al.Influence of denture cleansers on the color stability of three types of denture base acrylic resin[J].J Prosthet Dent,2009,101(3):205-213.

[9]Mutlu-Sagesen L,Ergün G,Ozkan Y,et al.Color stability of a dental composite after immersion in various media[J].Dent Mater J,2005,24(3):382-390.

[10]Satoh Y,Nagai E,Azaki M,et al.Study on high-strength plastic teeth.Tooth discoloration[J].J Nihon Univ Sch Dent,1993,35(3):192-199.

巧妙给黑白相片着色 篇9

操作步骤如下:

1、在图层面板中在“背景”文件上单击右键, 执行[复制图层]命令, 复制一个新层, 如图3。以后在新层中操作。将图片由灰度模式转成CMYK模式, 如图4所示。

2、选青色通道, 将对比度调小, 亮度调大。人的皮肤色即可出来。不满意的话又可采用其它手段再调整, 如图5, 图6所示。

3、选CMYK通道, 建新快照, 如图7所示。

4、点快照1, 通过图5[色彩平衡], 增加蓝色成份。建新快照。

5、点快照1, 通过色彩平衡, 增加绿色成份。建新快照。

6、点快照3, 恢复到橘黄色画面, 现在利用历史画笔, 画头发, 点蓝色快照最左边空格, 就可开始了。在大块面历史画笔的笔头选大点, 不透明度也大点。在交接部位笔头选小点, 不透明度也小点。便可以感受到快照和历史画笔的功效了。在这里衣服是偏蓝, 背景是利用绿色快照。

塑料着色方案设计 篇10

颜色是由照明光源、物体的光学特性和人类的颜色视觉特性三大因素综合所决定。

1.1 颜色的产生

颜色的辨认是人眼受到一定波长和其强速辐射能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受, 通过这种光波物理刺激人的生理系统, 而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人类可以看到作为颜色的特定波长为400~700nm。

1.2 颜色三要素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彩度) 称为颜色的三属性, 也称颜色三要素。

(1) 色调 (H) 又称色相 (hue)

颜色测量术语。颜色的属性之一, 借以用名称来区别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色相, 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调是色彩的首要特征, 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 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 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调即各类色彩的相貌。

色调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以及有色物体表面反射的各波长辐射的比值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在测量颜色时, 可用色相角H及主波长λd (nm) 表示。在聚合物中为根据色的XZY系列表示的主波长和补色主波长相对应的色感觉。一般高聚物本身在熔融态下与标准色系溶液比较, 与其一致的颜色标准号称作色相数, 由于高聚物种类很多, 标准色系也很多。常用标准色系都是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配制。

(2) 明度 (V) 又称色值 (lightneer value)

对于色调相同的颜色, 如果光波的反射率、透射率或是辐射光能量不相等时, 最终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 这个变化的量程为明度, 也就是颜色有明暗之分。

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时, 颜色就有明亮和深暗之分。例如比较柠檬的黄色和柚子的黄色, 毫无疑问, 柠檬的黄色就比较明亮。

(3) 饱和度 (C) 又称色度 (saturation chroma) 、纯度。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从科学的角度看, 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色, 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 纯度也不相同。此外化学试剂也有纯度的划分。

纯度是说明色质的名称, 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色彩的纯度强弱, 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 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 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如加入中性灰色, 也会降低色相纯度。在绘画中, 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 相邻色相混合, 纯度基本不变 (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 。对比色相混合, 最易降低纯度, 以至成为灰暗色彩。色彩的纯度变化, 可以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 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1.3 颜色的系统命名法

(1) 孟塞尔 (Munsell) 颜色系统

孟塞尔颜色系统是孟塞尔在1905年建立的一种颜色系统, 按照这一系统颜色被分为10种基色, 见图1, 中心轴即为明度轴。10种基色围绕着明度轴, 离中心轴越远, 颜色的饱和度越高, 也就是颜色越纯。

(2) CIE颜色系统-L*a*b*色空间 (也称CIELAB)

CI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 这是国际照明协会的法文名称, CIE负责对光源、光学仪器和色度学指定统一的国际标准。L*a*b*色空间是当前最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色空间之一, 是由CIE在1976年制定的。

在这一色空间中, L*是明度, a*和b*是色度坐标, 其中, +a*为红色方向, -a*为绿色方向, +b*为黄色方向, -b*为蓝色方向, 中央为消失区:当a*和b*值增大时, 色点远离中心, 饱和度增大, 见图2。

2 塑料配色的基本原理

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 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 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 (某一波长的光) , 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 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 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 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 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反射光表现为实色, 散射光则为明色。通常将纯度较好, 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 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 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 (二次色) , 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间色 (三次色) , 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 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 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 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 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 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 以达到着色的目的, 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 而且内部亦被浸入, 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 (油或树脂) 中制成油墨、油漆等, 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 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2.1 塑料的染色原理

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 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 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 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 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 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 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 这种被染基质 (固体) 吸收的染料 (固体) 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 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 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 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 可应用阴离子染料 (酸性、直接、活性等染料) 染色。弱酸性染料或中性染料染聚酰胺, 它的饱和值往往超过末端氨基的量, 染色时这两种染料与聚酰胺在发生离子键结合的同时, 还有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 所以可染得深浓色泽。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用醇溶性染料染色, 是利用它们分子中存在的部分官能团与染料结合来达到染色的目的, 在染色液中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树脂, 以确保染料能坚牢地固着在制品的表面上, 颜色的浓淡决定于制品本身的“凝固”程度。

2.2 塑料的原液着色原理

带有各种色彩的塑料制品, 是颜料颗粒在塑料中均匀分散所致, 其着色效果取决于它的扩散, 同时与颜料的性质、介质、加工温度、粒子细度均有关系。

为了使颜料的扩散效果提高, 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固体状着色剂 (颗粒状颜料、色母粒) 粉末状着色剂、糊状着色剂、液状着色剂等多种形式。其着色方法有直接挤出、使用时稀释、于颜料加分散剂、将颜料分散在增塑剂和不挥发有机溶剂中以及高浓度颜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等多种方法。

色母粒着色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地载附于树脂之中先制成聚集体 (即色母粒) , 然后依色母粒的技术要求, 用简单的转筒式混合器混合本色粒和色母粒, 就可得到所需的色泽及各项技术要求的制品。色母粒着色分散均匀, 质量优良, 成本低, 操作方便, 可以自动计量, 操作环境好, 适于PE、PP、PS、ABS等着色。

干混法 (浮染法) 着色原理是借助旋转混合, 使树脂之间相互摩擦, 产生较高的摩擦热量, 再辅之以表面活性剂 (分散剂) 使着色染颜料粉末牢固地粘附在树脂表面。因此着色剂在树脂表面的覆盖程度与拌色温度、时间、着色剂浓度、着色剂本身熔点、树脂外形等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着色剂浓度和混合时间时, 被覆盖程度随拌色温度升高而提高, 随拌色时间延长而增加, 随着色剂浓度增加而下降, 随树脂比表面积的增大而下降, 随熔点增高而下降。

液状着色剂着色的原理是将色素与分散性表面活性剂用蝶式混合器混合, 再用三辊碾压机混炼制成液状着色剂。再将着色剂与树脂用管轮泵或齿轮泵自动计量后再成型制成要求的着色塑料制品。液状着色剂可避免因染料飞扬而致环境污染, 避免色母粒着色时因色母粒与本色树脂相对密度不同、形状不同, 产生流动特性变化而导致的色差等。

糊状着色剂着色的原理是将色素与分散剂用叶式或蝶式溶解混合器混合, 再用三辊碾压机制成糊状细色浆, 再将本色粒料与有关助剂用高速捏合机混合制成全色色粒, 再经挤出成型, 获得所需着色塑料制品。糊状着色剂用于生产浓色超薄薄膜, 值得注意的是色浆由各种颜料配合而成, 要选择其中易于凝聚的或粒子较粗的颜料作为色浆载体, 使其粒子充分粉碎和湿润。其余颜料在搅拌时加入, 这样可使色粒比较干燥爽滑, 易于挤出和吹膜。

3 液体色母优势

(1) 与传统的色粉和色母粒比较, 添加量更低; (2) 可以有效的缩短注塑加工的周期; (3) 快速切换色, 减少开机、停机时间; (4) 精确的生产, 使库存保持最优状态; (5) 自动添加设备安全, 对生产环节保持清洁、无污染; (6) 液体色母能更有效的与聚合物结合, 使颜料更均匀的分散、色泽饱满、均一度高; (7) 低碳环保, 符合食品级标准。

4 漆艺 (Chem-art) 牌液体色母

着色牙患者不再烦恼 篇11

四环素染色牙在六七十年代,临床上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四环素药物,造成现在许多年轻人的牙齿颜色灰暗异常。四环素类药物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地霉素和去甲霉素,口服后沉淀于骨骼和牙齿组织中,和牙组织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均可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发出一种荧光。其颜色的深浅和用药时间的长短、剂量的大小、用药时牙齿的发育状况有关。尤其在婴儿期影响最大。四环素类药物除可导致牙齿着色外,还会使牙齿基质的早期钙化受到影响,从而干扰牙釉质的发育。

对四环素牙的治疗最初用外漂白法,即口内使用双氧水湿敷病牙来去除荧光复合物。由于双氧水不能渗透到牙釉质,故不能使牙本质内的荧光复合物的荧光强度减弱,因而此种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目前已很少使用。后来设想从牙齿的牙髓腔内用双氧水漂白内漂白法,去除牙骨质内的荧光复合物。具体方法是将需要漂白的牙齿在局麻下去除牙髓,用30%双氧水棉球填充部分牙冠及牙髓腔隙,每周换药一次,连续换药2~3次后,用生物材料填充牙齿腔隙。可将牙组织中的荧光复合物减少或清除,而不破坏牙表面的光洁性及完整性,缺点是去除了活牙髓,损伤了牙齿,故应慎重使用。还有的方法是将牙齿暴露紧邻唇部侧的表面牙体组织部分切除,再用生物材料塑料、新塑钢、烤塑料、烤陶瓷等将削除的部分修补,这样暴露侧就可恢复正常颜色而改善其外观。此种方法由于要消除牙体组织,破坏了活牙的完整性,也不宜广泛应用。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生物材料普通塑料牙面贴面、光固化复合物树脂贴面、烤塑贴面、新塑钢贴面、烤瓷贴面、瓷质成品贴面贴附于病牙的暴露侧,因这些材料的颜色接近正常牙色,可以遮盖四环素牙的灰暗色。此方法不磨损或少量磨损牙齿组织,耐磨。缺点是若牙龈有炎症,行贴附或用树脂覆盖牙龈时可加重牙龈炎;操作上如果用树脂在口内直接修复,修复体不易抛光。后来对此法进行改进,用口外预制贴面,其树脂固化完全,机械性能好,口外高度抛光容易进行,便于修整,并能防止树脂进入牙龈内,减少了患者就医时间和痛苦,已被广泛推广。

氟斑牙又称斑釉或黄斑牙,是牙齿在发育钙化期由于饮用水中含氟量过高使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表面有白垩状到暗褐色的斑块,甚至出现牙齿的实质性缺损。医学上根据严重程度通常将其分成三种。白垩轻度、着色中度、缺损重度。饮用水中含氟量超过百万分之一,即浓度IPPM或IMG/L即可形成氟斑牙。氟斑牙的发生与居住地区有关,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地区。氟斑牙颜色的深浅与饮用含氟水的浓度及起始年龄有关,浓度越高及起始年龄越早,色斑越明显。医学界发现,一般s*岁前在高氟区生活的人离开此区后仍有氟斑牙,而7岁前不在该区生活,7岁后才进入该区长期生活并不会患氟斑牙。

治疗轻、中度氟斑牙仅需用漂白法,有牙齿缺损的需进行牙冠修补。漂白一般采用外漂白法,有两种配方:一是30%过氧化氢溶液5份加1份乙醚混合,将患牙表面磨去薄薄一层,用橡皮障或凡士林保护患牙周围牙龈,再用棉球或纱布蘸上述混合液湿敷患牙,同时用红外线加热亦可用灯泡近距离加热,使双氧水产生新生氧,每5分钟更换药物,总疗程为半小时,一周1次,直至疗效满意为止。二是用18%盐酸溶液加浮石粉,方法同上,最后去除残液。均在漂白完成后行贴附。

牙齿表面的色素斑由于长期进食某种食物或服用某类药物,如烟草、咖啡、茶叶等色渍沉积在牙表面,使牙齿呈现深褐色或黑色,影响美观,还可造成牙石及牙龈炎。对此可做洁牙治疗,治疗器械有超声波洁牙机、刮牙器、喷粉洁牙器等。用含二氧化硅及氢氧化铝的牙膏刷牙,也可去除色素沉着。

牙釉质发育不全由于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异常、遗传等疾病及乳牙周围炎症等局部因素造成的釉质发育不全,同氟斑牙一样是由于发育障碍所致,表现为色素斑及牙缺损。治疗方法为贴面及修复缺损。

死髓变色牙是牙外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牙髓坏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牙髓及牙龈血管破裂,血液渗至周围牙质内,使血色素沉着,从远处看如同缺少一个前牙。治疗方法为将牙髓内血液清除后用内漂白法漂白,然后填充生物材料,表面行贴附。

牙龈异常色素沉积重金属中毒沉积于牙龈的“金属线”,表现为大笑时外露的牙龈不是正常粉红色,而是呈现黑色或灰色。这是由于口腔内细菌消化残存食物产生的硫化氢与体内重金属结合形成带色素的复合物所致。治疗方法是将棉签蘸石炭酸或95%酒精擦洗金属线处1~2分钟,直到牙龈发白。

黄铜材料的着色工艺 篇12

关键词:黄铜,着色,化学镀镀液,影响因素

黄铜在高级电子产品、装饰材料等等日常生活中应的用越来越广泛,但黄铜在大气中易氧化,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为了使黄铜部件有多种表面颜色和色调以满足产品设计和装饰要求,本文将重点探讨黄铜部件化学着色工艺的溶液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不同颜色和装饰效果的着色膜层。

1 工艺流程及前处理

1.1 工艺流程[1,2]

黄铜着色工艺一般分为前处理、金属着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工艺流程为:

除油→热水洗→清水洗→预腐蚀→清水洗→化学抛光→清水洗→化学着色→晾干或烘干→钝化或上油→成品

1.2 前处理[3,4]

界面因素对黄铜着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黄铜表面性质不同其对应的着色速度也不同,黄铜表面的复杂性除了结构上的不完整性、不均匀性和表面粗糙度外,还表现在固体表面层内化学组成的变化上,首先,其表面可能覆盖着油脂类物质,接着是氧化物硫化物层,下面才是固体自身的表层,所以黄铜件要特别注意镀前处理,否则容易引起膜层着色不均匀,从而导致膜层表观质量的不同。

镀前处理主要是通过磨光与抛光对零件表面进行加工的过程。除去表面的毛刺、氧化皮、锈蚀、砂眼、划伤、焊瘤等表面缺陷,提高零件表面平整度,获得光亮的外观。其中包括除油和酸洗,除油通常用化学除油,通过碱与油脂起造化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脂肪酸钠和脂肪酸醇而除去,通常需加入适量的硅酸钠等起缓蚀作用。酸洗的作用是溶解黄铜表面薄层氧化膜,除去浸蚀残渣使零件呈现出基体金属的晶体组织,通常用25%H2SO4和 12.5%HNO3组成溶液对样品进行酸洗,但发生严重氧化的样品要用传统的三酸(硫酸、磷酸和硝酸)或硫酸-双氧水体系进行酸洗。

2 化学着色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2.1 古铜色

(1)NaClO4:50 g/L;

Na2S:25 g/L;

NiCl2·7H2O:2~3 g/L;

Zn(NO3)2:4~5 g/L;

T:室温;

t:1~3 min。

(2)K2Cr2O7:100 g/L;

Na2S:50 g/L;

NiCl2·7H2O:2~3 g/L;

Zn(NO3)2:4~5 g/L;

T:80 ℃;

t:8~10 min。

着色(氧化)反应的生成物决定其外观色泽,该溶液配方中高氯酸钠或重铬酸钾与硫化钠会析出硫,析出的硫与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同时黄铜中的锌会生成硫化锌,硫化铜为褐色,硫化锌为白色,而黄铜中铜的含量为62%~68%,锌的含量为32%~38%,从而使黄铜表面颜色呈现出仿古颜色,NiCl2·7H2O为催化剂,提高成膜速率,其质量浓度小于2 g/L时催化作用不明显,大于3 g/L时成膜速度过快,导致膜与基材结合力差,Zn(NO3)2 为成膜助剂,可以增加着色层光泽度及色饱和度[5],加入一定量的op表面活性剂可以消除着色层发花现象,使着色层色泽均匀一致。

2.2 蓝色[6]

Na2S2O3·5H2O:55 g/L;

Pb(CH3OO)2·3H2O:30 g/L;

CH3COOH(36%):30 mL/L;

T:40~60 ℃;

t:3~4 min。

该反应主要是S2-+Pb2+=PbS,在硫代硫酸钠与醋酸铅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36%),硫代硫酸钠与醋酸铅的浓度比为2:1,硫代硫酸钠分解产生S2-,会使反应较缓和,通常需要加温到40~50 ℃,经2~3 min黄铜表面会显蓝色,随着时间的增加颜色会加深,膜表面主要组成是硫化铅,硫化铅为黑色[7],而形成蓝色膜主要依据薄膜干涉原理,来自日光照射的两条光线分别在氧化膜上下表面反射,它们存在光程差,当光程差为波长二分之一的奇数倍时,在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交汇处将发生减弱现象,而我们所观察到的色彩及为此波长光的颜色所对应的补色,此处产生蓝色是吸收可见光中波长为590 nm的橙色光而出现的互补色的原因[8]。

2.3 绿色[9]

CuSO4·5H2O:50 g/L;

NaOH:100 g/L;

柠檬酸钠:100 g/L;

乳酸:100 mL/L;

T:40~50 ℃;

t:5~6 min。

该溶液着绿色是在电解条件下进行的,阳极采用惰性电极,阴极为黄铜样品,该反应主要机理是络合剂柠檬酸钠中的柠檬酸根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提高了溶液的缓冲能力和阴极极化能力,同时还改善了溶液的分散能力,最终该络合物在阴极被还原成氧化亚铜膜,而生成的氧化亚铜膜极薄,所以着色膜并不显现出氧化亚铜本身的暗红色,而是发生薄膜干涉,产生补色,因而对于一定组成的薄膜来说,其厚度与色彩是相对应的,处理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反应时间,同时也应控制好络合剂柠檬酸钠的量,当柠檬酸钠浓度过低时,样品会着不上色或着色效果差甚至溶液会出现浑浊,而柠檬酸钠浓度过高则只能着上红色,同时溶液的PH必须大于12,否则样品着不上色或着色质量差,电流密度应控制在在200 mA/dm2的密度下。

3 膜层着色结果及讨论

3.1 实验结果

注:对样品着绿色时pH小于12着不上色。

3.2 实验结果讨论

3.2.1 温度[10,11]

上述配方有些是在室温下就可以进行,然而还有些需要对着色液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只有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样品才可得到理想的色泽效果,因为温度过低离子迁移速度较慢,沉积到固相表面平衡态时的粒子数目少,故表面膜较薄,且颜色不均,随温度升高,离子迁移速度加快,单位时间沉积到固相表面的离子数目增加,一般温度每升高10 ℃,着色速度加快1倍左右,膜的致密性随之下降,温度过高时,离子沉积速度太快,致使生成膜疏松、不均匀甚至有脱落现象发生。

3.2.2 时间

在溶液浓度、酸度(pH)和温度一定时,着色时间也有严格要求,着色时间过短会使膜层太薄甚至无膜形成而且有较多斑点,而时间过长又可能会使膜变薄,局部脱落,逐渐失去光泽,这时就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好时间,严格执行工艺参数,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样品材料。

3.2.3 pH

化学着色pH不宜过低,过低会使着色质量变差,样品的颜色变浅且着色不够光亮或着色不均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酸度增加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加大,离子的迁移速度减小,从而使膜不易形成,而过高又会出现沉淀,所以通常pH控制在2.0~3.0,但电解时pH应大于12,否则样品可能着不上色或着色质量差。

4 结 论

上一篇:广东省产业结构下一篇:对中小企业筹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