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实践问题

2024-09-20

ESP教学实践问题(通用8篇)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1

1. ESP的概念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职业英语(EOP/EVP)、学术/教育英语(EAP/EEP)和科技英语(EST)三大类,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成为国际语言,ES应运而生;英语交流的广泛性、全球性促进了ESP的迅速发展。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发展,ESP成为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突出的方面。关于ESP的概念,Pauline Robinson指出,ESP是用来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或者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学习的,这也就是说,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Hutchinson&Waters认为ESP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前提的。他们的观点指出了ESP教学模式的核心,即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在需求分析和教育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因工作或者专业需要而产生学习动机,以学习者达到能实际运用为基本原则。英国学者Pauline Robinson的观点则概括了ESP教学理论与一般英语教学理论的不同: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ESP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极具实用价值的教学途径,因此ESP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习者能明确学习目的,二有专业化的内容,通过ESP的学习成为从事各种专业的专门人才。ESP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如各类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者是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以增强教学效果。ESP的教学要求是英语学习不再是记忆单词和学习枯燥语法,而是通过解读某篇专业文章了解一种思想、一项技术、一种知识。ESP教学过程在于分析和说明语篇及了解作者如何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对语言的语境及语域进行分析。语境是指语篇的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语域是指文章所产生的具体环境,包括“主题范围(field)、人际关系(tenor)、语言渠道(mode)”三个因素。从语域和语境分析入手,实现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教学目标。

2. 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贵阳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多年以来沿用固定单一和医学无关的英语教材,英语教学一直处在对高中课程的延续又没有更多延续提高,而和专业英语又没有很好衔接的徘徊状态。自1987年颁布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1987年实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后,学习模式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体,大学英语四六统考成绩对学生毕业分配有直接影响,所以对教师和学生均有一定的制约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应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为专业英语打基础的基础英语教学却似乎成了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全部,这种以过级为最终目的的英语教学方式最终导致英语学不能致用。20世纪90年代我院开始实行基础英语学习加后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但是后期英语英语的学习由于诸多条件限制,教学成果是有局限性的。

3. 为什么要探讨ESP转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性质将由基础英语(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SP)转型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医学技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批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医学精英。近年来,在教育部ESP科研项目的推进下,我院作为一所医学院校顺应形势,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此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开展了临床专业ESP教学,这为今后我院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探路和推动的作用。受传统教学的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占据主要地位,这导致英语教学工作没有针对性地开展。EGP英语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医学英语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而且为了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到通用英语的学习当中,最终导致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医学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不足,在科研和双语教学上形成了障碍。为了培养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让学生符合专业工作的需要,我院英语教学的重心应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即“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医学英语教学上来,进一步加强医学英语教学,不仅使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取得本质上的突破,而且使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和医学专业教学、医疗、科研实践、工作所需要的医学英语能力很好地结合,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符合其医学专业英语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性质由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型趋势已得到外语界、特别是大学英语界的广泛赞同。这一转型必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21世纪英语教学将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刘润清)。

4. ESP教学实践

4.1 选择实用性的医学英语教材。

根据满足临床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原则及医学专业本身的发展趋势,教材选用了一本来自英语语言国家的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材和材料,此教材内容涉及器官特征形状、解剖结构、医学测量方法、细胞学、内科各种疾病及外科、妇科、儿科和基础医学等方面,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的结合,兼顾到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在注重医学文献的阅读的同时,注重其他实用技能的训练。这本教材的使用,不但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而且通过医学英语的学习反过来延伸和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医学专业词汇,会用医学英语中常见的句型结构和各种医学英语文体。

4.2 基于构建主义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与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共为三大学习理论。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 1991)。因此学习活动过程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实践。实用性护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因为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积极地投身语言活动中。

4.3 实用性。

临床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教学以培养学用结合,专业医学人才为目的。它的教学内容要与将来实际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4.4 教师角色有所转变,变教授为指导。

临床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教学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ESP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倡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提出问题,组织讨论,讲解重点、难点,讲评和答疑;学生是参与者和实施者,负责参与讨论和找出答案。

4.5 临床专业ESP实用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医学英语利用任务型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以4人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学习教材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每组轮流推荐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已经做好的幻灯片作展示说明。之后教师总结修正补充,根据社会现实,选取几个医学热门话题,由学生按照选择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准备。课堂上,每组讨论一个内容,然后推选一个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教师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课程教学环境。可以开发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测试平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ESP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此创建浓厚的医学英语语言环境;模拟医患对话的情景、操作情景、想象情景与推理情景,再通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手段激发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教学相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从而学习全面整体的知识。

学术英语部分。学术英语教学是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基础上,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词汇和特殊语法、特殊文体的基础上,从而对语篇结构和体裁特征进行分析,在阅读中进行体裁分析的过程。阐述主要学术体裁类型的语篇结构模式,对学术体裁进行语篇分析,学术体裁语篇应该包含哪几个部分,并阐述不同的学术体裁语篇的图式结构及其语步特征;对学术语篇体裁结构的功能分析,分析不同体裁语步的功能。以学术论文为例,分别分析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语步中各个语步在学术交流中的功能;对学术语篇体裁的文体特征分析,包括选词、时态(采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语态、常用句式等方面,也包括特定词汇、语法和句法等。对学术性英语施行任务型教学,学术英语的阅读可以通过以学术数据库、语料库等为载体,进行自主型学术英语教学设计,让学生完成足够多的同类专业文献阅读以后,统计归纳与分析语篇结构并运用到医学学术英语写作之中。

5. 实践效果和评价

通过一年两个学期医学英语学习,学生普遍认为医学英语非常重要,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帮助。学生对该课程的开设很满意。他们认为教材专业性强,难度适中。课堂补充的视频材料形象生动,内容新,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能力。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由基础英语向ESP转型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英语专业知识的支撑,而且需要学校的支持、医学专业教师的合作。在这个参与临床专业英语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了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既不是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又不是传授医学知识的专业教学,它结合了英语专业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是医学专业英语技能教学,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范畴,应该说临床实用性专业英语教学是符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它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能够满足专业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的。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必将由基础英语转向ESP的方向上来,并得到逐步发展和完善,担当起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01-102.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22-28.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27-32.

[4]闫秀静, 杨琳, 王丽群.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 29 (2) :103.

[5]刘伟荣, 王俊林, 杨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医学综述, 2008, 14 (16) :2553.

[6]Bloor T., Three Hypothetical Strategies in PhilosophicalWriting.In E.Ventola&A.Mauranen (eds) .Academic Writing:In-ter-cultural and Textual Issues[C].Amsterdam:John Benjumins, 1996.

[7]Halliday, M.A.K, A.Mcinto sand P.Strevens.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gdon:Longmall, 2004:123-127.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培养既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又熟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引发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从高校开始大学英语教学以来,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EGP教学(即通用英语教学)为主,随着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ESP教学(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而国内一些语言教育专家已开始对此的探讨,刘润清(1996)指出“21世纪英语教学将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蔡基刚(2004)指出“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将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向ESP教学发展。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关键,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ESP的概念

EGP是高校为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公共课程,其目的是发展大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即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发展和培养,是单纯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并未涉及专业知识和内容。而ESP则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2002)。它涉及语言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比如目前高校所开设的金融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

ESP教学模式是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是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和目的而设置的一种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有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它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要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

二、ESP教学英语教师的现状

ESP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已开设ESP课程,但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ESP课程具有公共英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双重特征。在很多高校中,ESP 课程主要是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的,大多数专业教师的英语应用水平不太高,教学方法单一,同时还要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明显教学精力不足;而英语应用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则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无法担任ESP课程的教学任务。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出现了断层,进而影响ESP教学的预期效果。

另外,很多高校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该种教学方法的了解,没有重视ESP专业教师的培养,则使授课教师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和自我实践的平台。

三、ESP英语教师自身素养发展和提高的途径

专门用途英语对专业和语言有双重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对

专业知识的概念性有所了解,才能使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然而,在高校中专门用途英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尤其是教师发展的问题,因而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教师对ESP教学的认识。首先,教师必须更新理念,要加强对ESP和双语教学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认识开展ESP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从传统单一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适应新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语言教学中渗入专业知识的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懂得对英语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合作。教师的培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可以通过专门的大学或教育机构脱产學习或函授学习专业知识。学校也可以聘请优秀的双语教师或ESP教育专家到校进行校本培训或讲座。教师之间定期的进行教学研讨,参加学术会议活动。甚至各高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

开展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可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交流,专业教师向英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或者两者共同开展合作教学,即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ESP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材,提高教育效果。

培养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要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专业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或向他人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所需和所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将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通过对ESP英语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因此,ESP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之路是任道重远的,需要我们所有教师共同的努力。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3

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相对于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而言的,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Hutchinson&Waters, 1978) , 如旅游英语、秘书英语、工程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ESP课程具有的很强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实施ESP教学模式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 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可以说, ESP代表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在高等职业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改革的潮流, 从2009年秋季开始实施ESP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ESP教学实践

1. ESP课程设置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以机电专业为特色的工科高职院校, 基于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机电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学院在公共英语中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机电英语。该课程在一年级分两个学期开设, 设置为公共基础必修课, 教学对象是机械、电气、数控等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为每周4学时, 每学期16周, 共计128学时。机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2. ESP课程教材

ESP教材的开发要注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 而不是通过语言学习去学习专业知识。因此,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职业性”, 突出“实用性”, 注意“趣味性”, 避免“专业性”太强[1]。按照上述原则, 我院选择使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中的《机电英语》。该教材共八个单元, 供两个学期使用, 具有以下特点:采用“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人员”的开发模式, 充分发挥各方专长;以机电行业的工作过程、典型工作环节和场景为参照来组织内容, 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英语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业务能力, 兼顾交际技能、职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问卷调查, 80.6%的学生对使用的教材表示基本满意或满意。

3. ESP课程师资

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充当5种角色: (1) 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 (2) 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 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教学资料; (3) 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 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4) 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 (5) 还应该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 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可以说, 一支既有较高英语水平, 又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是ESP教学实施的保障。我们学院机电英语师资以英语教师为主, 虽然起初面临不具行业背景,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讲解涉及专业内容时底气不足, 只能照本宣科, 难以拓展延伸等诸多困难, 然而, 通过在业余时间查阅相应的资料、继续学习相应的行业知识、向相应的专业教师请教, 集体备课, 钻研教材, 共同探讨, 共享资源等途径, 经过几轮教学实践, 已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从几年来的评教结果来看, 学生对机电英语课程老师的付出是认可的。

4. ESP课程教学模式

我们在实施机电英语教学时以新职业英语教材为本, 适当补充课外相关资料,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不同, 在ESP教学中应避免听、说、读、写、译面面俱到, 而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侧重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如, 机械制造专业要求学生能阅读国外机械使用和构造手册, 会撰写买卖机械合同文书, 以培养学生专业阅读能力和应用性文体撰写能力为主[2]。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 我们对教材各单元进行科学整合, 面向不同专业授课的内容既有共性部分, 又根据各专业需求不同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逐步提炼出与职业领域相适应的英语应用知识, 形成一个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 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 学中用, 学用统一”。同时我们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 制作动画, 播放视频, 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相关工作场景、工作原理,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ESP教学重视特定的职业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其表现形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正如Robinson所指出的:“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 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ESP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解决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3]。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千秋, 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5. ESP考核方式

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评价的内容手段和过程应该有利于素质教育, 淡化应试教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特点决定, 其评价不应只注重结果, 更应注重过程, 要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即把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学习态度纳入评价内容, 从而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重视各种技能之间的衔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也应体现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4]。鉴于此, 我们把平时成绩定为60%, 期末考试定为40% (第一学期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的成绩即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来自学院试题库。) , 对提高班学生附加口语测试。

6. 课程实施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 我们建立了机电英语资料库和试题库, 机电英语课程已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并正在开发建设为省级慕课项目。因为课程与专业、学生个体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接轨, 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4.95%的学生认为ESP课程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对机电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基本满意和满意的学生达到89.78%。同时英语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 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

三、结语

我院自实施机电英语教学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 实践表明, 将ESP教学模式引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有助于改善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提高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 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5]。但是也有些方面仍然有待完善, 比如尚未建立系统规范的ESP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尚未开发出更为适用的ESP校本教材, 尚未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鼓励英语和专业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 以及ESP师资队伍建设尚待加强等。

摘要: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价值在于有具体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程实践的ESP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从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开设的ESP课程机电英语加以研究, 以期为高职院校实施ESP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实践,机电英语

参考文献

[1]邵荣.高职ESP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 (12) :48-49.

[2]马冰鹤.基于需求满足的高职ESP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2) :43-45.

[3]余小川.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外国语文, 2011 (4) :131-135.

[4]罗毅, 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 2008 (1) :76-80, 95.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4

关键词:ESP,多媒体教学,高校

ESP (即专门用途英语) 是语言运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 它既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 又涉及一定的专业内容.对高校本科教育来说, ESP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三、大四阶段, 是EGP (即公共英语) 的继续。ESP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使他们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 获取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是当前高校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 传统的“教师+课本”模式显然制约了ESP教学的开展, 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 我国各所高校多媒体教学悄然兴起, 教学开始向着智能化、个体化, 信息化、快捷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使得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主流[1]。多媒体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因此, 近年来ESP的多媒体教学问题, 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1 多媒体教学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用户以计算机为中心, 利用图形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 将文字、图形、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 综合处理和控制这些信息, 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知识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 内容直观, 多种信息处理技术集成化等特点, 它能以声、像的形态传递教学信息, 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 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很强的表现力, 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 ESP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ESP是跨学科的课程, 兼跨语言与专业知识两个领域, 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单纯地“照本宣科”, 将会使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上课缺乏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多媒体能根据教材内容, 把静、动、画结合起来, 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2.2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ESP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写板书, 往往会耽误不少课堂时间, 而ESP课时安排也不多, 因此造成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 教学效率不高。有时候教师为了补充书本之外的相关学科知识, 也不是很方便, 费时又费力。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的特点, 使得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 通过教学设计,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无疑能缩短教学时间, 扩大信息量,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对ESP课程重点难点进行启发、研究和讨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与传统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ESP教学中常有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术语等, 传统的ESP教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解释, 学生仍然一知半解。多媒体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 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解释, 图文并茂地给学生展示相关知识, 能够弥补教学过程中课本信息量的不足, 使书本内容更加直观。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ESP多媒体教学, 不但能够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揭示概念, 使教学内容主线明确, 理论分析深刻到位, 基础知识的讲解更为详尽, 而且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互动, 提高了学生动手、想象能力。

3 ESP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师资培训

在ESP多媒体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 而不是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 还必须具备应用和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必须是融知识与技术于一身的组织者。目前我国对ESP师资培训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及语言培训方面, 忽视了多媒体在ESP教学过程所发挥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上课仍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 或无法熟练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ESP知识的兴趣和正常教学的进行。因此, 应加大对高校ESP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的力度, 普及多媒体教学知识, 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2 课件的准备

课件是ESP教学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课件, 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和提炼, 重点突出, 而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或大纲利用Power Point制成幻灯片。如果课件制作效果不好, 例如有的演示模板选择不恰当、背景颜色配比不当、与音乐搭配效果不好等, 在实际授课中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干扰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美国著名多媒体著作家Allen提出的3M商业多媒体设计准则为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即:有意义 (Meaningful) 、记得住 (Memorable) 、能鼓舞学生 (Motivational) [2]。因此, 在制作ESP课件时, 教师必须根据ESP课程特点和内容, 把讲课的提纲、需要掌握的重点、要熟悉的内容、要了解的方面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等因素都考虑在内, 充分注重课件的实效性。

3.3 多媒体设备管理

ESP多媒体教学依赖于良好的多媒体设备, 如多媒体控制台、中央控制系统、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以及音响系统等, 如何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 将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果因为多媒体设备的原因, 例如话筒失声, 投影无法切换清晰显示等问题而影响到课堂正常秩序, 对于ESP教学将是得不偿失的。因此, 多媒体教室应动态分配使用[3], 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充分发挥其效率。维护人员应定期对教师机和投影仪进行软、硬件维护, 确保在正常灯光效果下, 达到投影清晰。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应在开课前预先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 尤其是应与本学期相关上课教师事先商量好安装哪些软件, 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试操作, 检查系统的兼容性等。

3.4 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ESP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支持。ESP课程设置是建立在满足学习者特别需求的基础上的, 但传统的ESP英语原版专业资源不仅昂贵而且有限, 这就需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首先, 网络汇集了大量的文本和视听资料, 具有巨大的信息资源, 众多的专业电子期刊、专业公司网站和专业协会网站专业性强, 实效性强, 准确度高, 为ESP教学提供了高效可信可靠的素材。其次, 设立基于计算机的ESP语料库, 十几各种真实语料, 实行内容和语言等交叉索引, 也能更好地帮助并满足ESP课程教学的特别需求。

结束语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 ESP教学正在逐步向多媒体教学转换,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卓, 熊素萍, 张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康卓, 熊素萍, 张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张小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多媒体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科学, 2011 (2) .[2]张小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多媒体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科学, 2011 (2) .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5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传递中医信息。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摘要:近年来,EPS(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领域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拟结合中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等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英语ESP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中医学专业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医认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4]杨怀远.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48-49.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6

1 EGP和ESP关系简析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指一般用途英语或通用英语, 即通常所说的公共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指专门用途英语或专门英语。一般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 如会计英语、旅游英语、秘书英语等。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角度而言, 融通EGP和ESP的英语教学是适应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语言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职业需求, 这是ESP教学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衔接、相互统一、协同发展的关系, 是实现同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两个不同层次。EGP侧重传授一般语言知识和技能, ESP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行业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用英语教学主要围绕语言教学、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而展开,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融入行业专业知识的英语课。专门用途英语强调的是“专门”性, 有别于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不是为了学习语言目的, 而是要通过语言这一工具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 侧重于提升学生在特定的行业背景中以英语为工具解决行业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EGP和ESP之间相互补充, EGP是学好ESP的基础, ESP的学习反过来会巩固EGP所学基本知识, 两者的融通遵从的是先基础后专业的教学规律, EGP是基础, ESP是EGP的延续。

作为高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的英语教学既要考虑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习得, 也要考虑学生将来从事轨道交通运输工作时的实际需求, 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着手, 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2 高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专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专门英语的定位和必要性缺乏清晰认识

专门英语是相对公共英语而言, 其本质并不仅是为了学习英语, 更是要通过语言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交际能力。然而不少专门英语教师对所授课程定位较为模糊, 简单的认为专门英语课程仍然是英语课程范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移植了普通英语的教学思路:注重词汇、句型、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教学, 忽视了语言背后的专业知识, 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模糊导致教师对专门英语课程的必要性缺乏清晰认识, 对学生的职业面向缺乏考虑, 不能结合学生的岗位实际需求展开教学, 而是机械性地开展英语教学, 这样所教也就失去了目标, 难以实现课程开设的目标。

2.2 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开展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专门英语教学必须要依托一套专业性强、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教材。然而目前职业院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专门英语教材建设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材多是选取一些专业领域的文章或者编写一些对话, 以篇章和对话为载体学习一些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 进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教材虽然也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入手进行编写, 但对岗位缺乏更深入和全面的解构, 与工作过程的结合不够紧密, 教材针对性有待加强。

2.3 教师方面的问题

专业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师。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专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师资力量的欠缺。一部分教师是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出身, 懂专业知识, 但英语基础不牢固, 英语应用能力不足;另一部分教师是英语专业出身, 虽然英语能力较强, 但不太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技术知识;实践中往往出现英语教师自学专业知识后充当专门英语课程教师, 更多的是英语教师短期突击一下专业知识后承担专门英语课程教师, 部分教师甚至连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的术语都弄不懂, 只能是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以笔者所在学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部分专门英语课程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 这些教师不仅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知识比较匮乏, 而且也不十分清楚学生毕业后将会从事哪些岗位的工作,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沿袭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注重单词、语法等知识的讲授和练习。这种教学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 而且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茫然, 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也影响到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 没有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自觉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或者是“翻译式”教学方法,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学生英语基础问题

专门英语的学习毕竟是要通过英语的学习来完成, 因此对英语基础的要求比较高。职业院校学生英语高考成绩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而言一般都比较差, 进入学校后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 特别是在当前轨道交通运输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不足, 导致其英语基础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反而出现了退化。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一般仅要求其达到英语三级水平即可, 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较少, 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直接影响到专门英语的学习效果。此外, 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的逐步铺开, 铁路类院校通过单招的途径招收了部分学生,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来看, 这部分单招生的英语基础比普通高考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要差。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和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运输专门英语的教学工作。

3 融EGP的高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ESP英语教学模式

融EGP的高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的ESP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构建课程、教材、教师、教法及评价五位一体的模式。五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

3.1 课程设置策略

高职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在开设专门英语教学之前要广泛开展调研, 通过对企业、行业的调研和专家论证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论证其开设的必要性, 避免盲目开课。在确定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学习和讨论, 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 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晰课程培养目标和授课重点、难点所在。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一般开设在一年级, 而部分高职轨道交通运输类英语专业课程多作为拓展课开设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 造成课程开设的脱节。这种课程脱节不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 不利于专门英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共英语与专门英语的衔接问题, 在结束公共英语课后即安排专门英语课程的学习。

3.2 教材建设策略

实用性强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在获得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教材建设要依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而展开, 要细分工作领域工作岗位, 细分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技能, 并据此编写教材内容。教材编写人员要吸纳企业专家, 要由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最好能依据社会需求和本校本专业学情的实际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并对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从而使教材真正实现支撑教学的目的。

3.3 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师资队伍建设要将教师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融通。这种融通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 专业培养, 即选派英语教师以校内外进修及企业顶岗学习等形式学习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或选派专业教师进修学习英语。二是, 合作培养, 可以效仿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双导师制而试行双教师制合作教学。双教师的搭配可以是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搭配, 也可以是校内教师和一线专家之间的搭配。这种方式由于没有先例可循, 因此操作上难度也有些大。三是, 教师自学,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利用不同途径自学英语, 或者英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此外, 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根据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升教学效果。

3.4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轨道交通运输专门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专门英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 开展微课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探索以岗位模拟的形式或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 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从而增强课程学习的效果。

3.5 建立和完善专门英语教学考评机制

轨道交通运输专门英语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经验, 存在哪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失去了机制的保障教学将变得松散, 从而失去意义。课程教学要建立多角度考评机制:一是, 学院教学主管单位或专、兼职督导员要有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导的机制;二是, 教学团队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考评标准, 并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考核, 考评标准应尽可能细化到所学的专业知识点, 以确保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 可以尝试引入学生评价机制, 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掌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利于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4 我校轨道交通运输专门英语教学实践及启示

近年来, 我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不断依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开发轨道交通运输专门英语课程。在课程建设中重点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教材建设方面, 组织公共英语教研室承担专门英语课教学的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就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教材编写的形式及内容等问题开展讨论, 结合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公共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编写校内教材, 并对校内教材进行动态补充和完善。为加强专门英语师资力量, 引进一名英语教师利用各种校内外培训和顶岗机会进行专业转型, 使该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 而且熟练掌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基本知识。在课程教授方面, 任课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现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在英语比较好的班级中引入外教+中国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门英语教学。每周课程中外籍教师承担2小节, 中国教师承担2小节, 由中国教师跟外籍教师充分沟通, 分工合作来完成课程的教授。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 公共英语教研室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和教考分离改革。将入校新生按照英语基础的不同打破原行政班级后重新组班, 依据学生英语层次的不同而开展公共英语教学, 同时试点教考分离制度, 督促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措施的推行为专门英语课程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其专门英语 (ESP) 的教学要与公共英语 (EGP) 相融合, 从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入手, 形成五位一体的模式, 以提升专门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公共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融合

参考文献

[1]廖荭.高职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的探索性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 .

[2]马建桂.EGP与ESP相衔接的教学模式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7) .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7

ESP(电子演播室制作)是专业电视制作机构最常用的节目制作方式之一,它采用多机拍摄,现场实时切换,节目直接播出或录制,无需进行大量的后期剪辑,制作周期短、效率高,再配合演播室完备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能够完成高质量电视节目的制作,适合综艺、访谈、专题等多种节目形式。ESP系统应用于广播电视专业学生教学中,不但能够保证大量实验课程的开展,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更早地适应广播电视部门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氛围,提高就业竞争力。

下面是我院建设6讯道数字ESP系统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数字ESP系统设备的选型

1. 摄像机系统的选型

摄像机系统是由摄像机和摄像机控制单元(CCU)组成,共同承担着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传送、调整等任务,因此摄像机系统设备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电视图像质量。

由于我校在2002年已经先期购买了两套SONY DSR-570WSP数字摄像机,这2套摄像机既可以作为摄录一体机单机拍摄使用,又可以接入ESP系统联机使用,因此此次6讯道数字ESP系统建设要将它们考虑在内。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尽管DSR-570WSP属于数字摄像机,但是如果要接入ESP系统,与CCU相连只能通过26芯电缆连接,传送YUV模拟分量信号,因此怎样将这2台只能提供模拟信号的设备融入整个数字ESP系统,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查找了大量相关资料之后,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选购SONY DXC-D50P摄像机和CCU-D50摄像机控制单元,主要是因为CCU-D50摄像机控制单元既可以搭配DXC-D50P摄像机使用,又能够通过26芯电缆与DSR-570WSP摄像机相连,只不过前者可以直接输出SDI信号,而后者还是只能输出YUV模拟分量信号,对此,我们又通过选购带有模/数转换功能的数字切换台DFS-700AP,将DSR-570WSP摄像机提供的YUV模拟分量信号转换成SDI信号,顺利实现了模拟分量信号向SDI信号的过渡。另外DXC-D50P演播室摄像机性能优异,它是SONY公司2004年推出的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配备了成熟的3片120万像素2/3英寸Power HAD EX CCD, 拥有先进的12比特模/数转换电路,能够提供920电视线的高水平分辨率,各项功能强大,价格适中,适合教育部门使用。因此我们最终确定购置4台DXC-D50P摄像机和6台CCU-D50摄像机控制单元。

2. 切换台的选型

切换台是整套数字ESP系统的核心,承担着画面选择性切出的重任。

此次6讯道数字ESP系统切换台的选择,除了具备视频切换等基本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广播级的模/数转换能力,能够将DSR-570WSP产生的YUV模拟分量信号,转换成SDI信号;其次配备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如学校录制视频课程,可输入由DV摄像机提供的模拟复合、Y/C信号;现场教学时,可输出相同的模拟信号给投影、大屏幕液晶电视等教学显示设备等;最后提供丰富的特技效果,供不同类型节目制作和实验教学演示使用。针对这些要求,我们对各个厂家不同型号切换台进行仔细比对,最终将目标锁定在SONY DFS-700AP数字特技切换台,这款切换台加装BKDF-702模拟复合输入板卡之后,完全满足我们上述要求:首先它标配4路SDI和4路模拟分量信号输入,兼容DXC-D50提供的SDI信号和DSR-570WSP提供的YUV模拟分量信号,并且将模拟分量信号采用4︰2︰2采样,8比特量化处理为全数字分量信号,同时提供多种输出接口,包括SDI、模拟分量、模拟复合接口等,能够满足不同档次设备的信号需求;它还集切换台和特技台2套设备功能于一身,提供非常丰富的特技效果,包括拖尾、照明、波纹、涡纹及爆炸效果等多达百种,无需再配备特技机,功能非常强大,最终我们购置了DFS-700AP切换台和BKDF-702模拟复合输入板卡。

3. 录像机的选型

摄像机系统和视频切换台等主要设备确定之后,最后来选择录像设备。由于此前我校广播电视录像设备基本上都采用性价比较高的SONY DVCAM格式录像机,这次也不例外,我们还是决定购置DVCAM格式录像机中的顶级产品—DSR-2000P,它价格较低,适合教育部门使用,同时提供丰富的模拟、数字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尤其是把SDI信号接口作为标准配置,无需像DSR-1800P另外购买数字接口板后才能实现SDI信号的输入输出,顺利完成模拟向数字设备的过渡。

4. 其他周边设备的选型

周边设备的选择同样决定整套ESP系统的性能,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我们配备了6台SONY PVM-14L1 14英寸监视器来对CCU信号进行监视,2台PVM-14L4作为预监和节目主监使用;字幕机则是由新奥特提供的神笔A6-D,三脚架和云台选择了曼富图的501和525, 5英寸寻像器选择了SONY DXF-51, 整套系统基本选型配置完成。

二、数字ESP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1. 同步锁相问题

由于整套系统单独使用,同步锁相信号由切换台提供即可。我们选购的DFS-700AP切换台提供3路B.B (黑场同步) 信号进行锁相, 任选1路取出接入CCU即可。系统连接时,同步信号经切换台主机后面板的B.B OUT(黑场同步信号输出)接口取出,接入任意1台CCU的GENLOCK IN (锁相同步信号输入) 接口,再从这台CCU的GENLOCK OUT (锁相同步信号输出) 接口将同步信号取出,接入下1台CCU的GENLOCK IN (锁相同步信号输入) 接口,重复以上步骤,将所有CCU的串联,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同步锁相。

2. TALLY提示问题

TALLY提示系统主要用来提醒节目导演、摄像人员、技术人员和主持人演播室的工作状态,协调工作环节。TALLY提示信号一般由切换台产生,然后接入摄像机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电缆即可触发机头的TALLY(提示)信号灯,起到提示的作用。但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DFS-700AP切换台主机后面板上的TALLY提示接口设计为一个25芯的D-sub端口,而CCU-D50控制器上的TALLY提示接口则和INTERCOM (通话) 接口一起设计为一个15芯的D-sub端口,和以前的模拟系统TALLY提示接口有所不同。经过和经销商协商,由他们提供这两种接口的功能示意图和接头,我们按照图示将端口相应的针脚进行焊接,再在切换台上进行简单设置,顺利完成TALLY提示系统的连接(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

3. 内部通话问题

内部通话系统主要是供导演、导播、摄像师、音响师、灯光师、主持人及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内部通话联络使用,以保证整个ESP系统协调工作。但是我校此次ESP系统建设资金有限,其主要用途又是教学,因此将购置内部通话系统计划取消,只能采用CCU-D50摄像机控制器上提供的内部通话功能,来实现导播与摄像人员之间的简单通话(通话系统连接如图2所示)。在后来使用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导演指挥调度困难,尤其是与音响师、灯光师、主持人等几乎不能联络,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建议如果资金充裕,务必配备单独的内部通话系统。

4. 镜头的配备问题

DXC-D50P标配镜头为佳能的YJ19x9B KRS或富士能的A20x8.6 BRM,这两款镜头都属于业务级标准镜头,价格较低,适合教学使用,因此我们配备了4只佳能的YJ19x9B KRS镜头,鉴于资金有限没有考虑价格较高的广角镜头,对于大场景画面的拍摄,显得力不从心。建议如果资金充裕,可配备1只广角镜头,系统更加灵活、实用。

我校6讯道数字ESP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因此我们始终本着教学实用的原则,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因此整套系统在达到广播级节目质量的同时,把总造价控制在同类产品的最低限度,收效良好。

摘要:数字ESP系统运用在广播电视专业学生教学中,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使他们更早地适应广播电视部门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氛围, 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结合我院6讯道数字ESP系统建设实践, 提出了该系统的设备选型方案和问题解决办法。

关键词:ESP,同步锁相,TALLY提示,内部通话

参考文献

[1]徐威, 李宏虹.电视演播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2]杨晓宏, 刘毓敏.电视节目制作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李晋林.电视节目制作技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4]张生能.一套经济实用的数字化演播室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安装[J].现代电视技术, 2008, 83 (5) :72-75

ESP教学实践问题 篇8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旨在实现ESP课程设计针对性, 注重市场需求和能力的培养。因而, 教学理念更多是以提高专业英语知识为目的, 以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托, 开展ESP课程研究和大纲的设置, 并在对其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确定他们的培养方向。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改革, ESP教学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 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人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同时ESP教学必会吸引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性和语言知识皆精通的复合型教师, 最终使ESP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二、本课题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ESP英语是国际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ESP英语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是近年来外语界研究热点之一, 这是由于ESP英语课程同学生将来的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针对性强, 该研究尤其与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

国外ESP研究现状:目前欧美的ESP课程主要包括旅游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学术英语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体系。20世纪60年代迄今, 国外对ESP的研究已得到全面的发展, 主要涉及语言研究 (如词汇、语篇分析、修辞分析、语域分析、词频分析等) 、技能研究 (听、说、读、写、译) 、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评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语料库、计算机多媒体运用) 等五个方面, 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如韩礼德 (Halliday) 、斯特雷文斯 (Strevens) 、亨利·威多森 (Henry Widdowson) 、约翰·芒比 (John Munby) ) 和论著, 并创立了专门的ESP期刊, 如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Newsletters。

国内ESP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趋势上看, 呈明显上升态势;从研究内容上看, 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和国内ESP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 以思辨性研究为主, 实证性研究为辅;从研究历史上看, 国内ESP研究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学者曹煜茹以ESP具体课程《外贸英语》为基础, 研究了其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学者王萍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ESP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学者马丽亚对ESP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学者邓晓洁探讨了ESP英语课程在高职艺术类院校中的情况。学者孟令超对ESP英语课程的实训教学展开了研究, 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有启发作用。学者李鑫对ESP教学模式和独立院校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学者谷淑霞从职业能力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探讨了ESP人才培养模式。

ESP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成为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ESP课程要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其在未来工作岗位所要的职业英语能力。ESP课程教学已成为独立学院英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层次。ESP课程能培养学生的通用的英语语用能力, 又改革和开发专业英语课程, 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 提升高职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推进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 是未来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创新、突破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同时使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故本课题应旨在探索如何将ESP英语教学与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等特征相结合, 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从学生工作需要出发, 找出ESP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要帮助ESP英语教学的重点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转变, ESP教学形式应强调“实际﹑实用﹑实践”, 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教学方法转向“交际+动手”。此外, 本课题旨在指导ESP英语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能力和需求,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 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化。

四、研究的思路

基于我系的ESP教学成果, 以及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宗旨, 该课题把教学成果获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从而强化学生在其未来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口语操作能力, 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 熟练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工作交流。我院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为这一创新型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已开设的ESP课程有酒店英语口语、旅游英语口语、餐饮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口语, 在这些课程当中融入了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训练, 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摘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是培养既动手又动脑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同时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能力, 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而专业能力则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ESP教学研究要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与社会发展的特征, 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和本专业发展的优势为前提, 从学生对未来工作需求出发, 努力探索将ESP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拖欠工资的原因建议下一篇:广东省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