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教学实践谈

2024-05-08

随笔教学实践谈(共5篇)

随笔教学实践谈 篇1

一、反思作文教学的弊端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长久以来, 作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一厢情愿地为学生传授一套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起”、“承”、“转”、“合”, 如何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以及如何做到“凤头”、“猪肚”、“豹尾”。无独有偶, 各种作文指导书也“遥相呼应”, 罗列出九套十法的写作技巧, 如“中药铺”, 令人眼花缭乱。一时间, 各种写作技巧满天飞, 让学生应接不暇。教师以为学生学习了这些写作秘诀, 拥有了这些写作秘笈, 就等于拥有了写好作文的秘密武器, 必然会“下笔如有神”。其实不然, 教师苦口婆心地讲授, 而学生依然不会写或者写不好。有的作文题材学生缺乏兴趣, “提笔四顾心茫然”;有的作文内容学生没有生活体验, 难为“无米之炊”。君不见, 许多学生提笔作文时, 双眉紧锁, 叫苦连天, 痛苦不堪, 手中一支钢笔犹有千斤之重, 咬破了笔杆子也写不了几行字, 写作成了一件头痛的事。作文教学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作文教学费时、效果差也就在所难免。

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必然让学生伤心, 教师痛心。如果这种现状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 必然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 拒语文于千里之外, 使语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痛定思痛,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其实是我们忽视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 走入了重方法、技术至上的误区。学生本身有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个性习惯, 作文是作者与自身、自然、社会、传统的对话, 是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精神的结晶, 有积淀, 有欲望, 有契机, 才会有作文。如果把写作教学作为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技巧来传授的话, 作文就会陷入一种只能说空话、套话、假话甚至废话的“新八股”的泥潭, 要么言之无物, 平庸无聊, 要么词语贫乏, 表意不明, 缺乏鲜活的气息和火热的激情。

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文是展露学生心灵、表现自我的一项创造活动。尊重写作主体, 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 少一些“规范”, 多一些自由, 少一些限制, 多一些开放, 少一些障碍, 多一些渠道, 让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随笔训练”的内容和特点

怎样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宽松的写作环境?如何激励学生敢于表达、畅所欲言?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际中笔者一直在苦苦探索。一个奇怪的现象引发了我教学上的灵感, 这个现象就是学生平时上交的那些不加限制、随性写作的作文要比教师命题的作文质量要好。穷则变, 变则通, 为什么不尝试改变长期以来教师自上而下命题的写作方式呢?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开始尝试一种“随笔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的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随笔原是一种散文体裁, 篇幅短小, 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可以叙事、抒情, 也可以评论。“随笔训练”取其自主为文, 不受命题限制, 有感而发, 尊重个性, 形式灵活自由, 不拘一格, 可叙可议之意。可以说, “随笔训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为散文体裁的随笔, 而是作为一种练笔的凭借, 在篇幅上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不追求完整, 只要能表情达意即可。在内容上, 可以随时观察生活, 抒发心灵感受;也可以畅谈生活经历, 分享独特体验;也可以遨游书海, 摘录名句佳作, 写出个人感悟。

随笔训练的特点:

1. 倡导真实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 有许多体验和感受, 渴望与他人交流, 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甚至不吐不快。如果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表达欲望, 为他们创设良好和谐的气氛, 他们就能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随笔训练是学生在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的基础上宣泄自己的情感, 抒发自己的体验, 阐发自己的观点, 是一种真实的写作。学生写随笔时, “以我手写我心”, 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 行为动机中有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力和张力。这种强烈的写作冲动促使写作的积极力量得到激发, 真话自然就会出现在学生的随笔里, 这也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的“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2. 随笔重在随时、随地、随意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随笔倡导自主为文, 随时随地观察生活, 感受自然, 洞察社会, 思考人生, 不拘一时, 随时写作, 随时上交, 随时接受教师点评。尊重学生的个性, 还学生思考的权利, 表达的权利,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使其不受约束, 不囿于成见, 自由地想, 自由地写。训练的本质是“自主”, 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是对命题作文的颠覆, 体现了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的理念, 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随笔训练”模式的整体思路和基本做法是:

三、“随笔训练”教学策略的实施

当然, 随笔训练虽然倡导自主, 但不自由, 随时随地感悟和写作但不能随便。在随笔训练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1. 小小一个随笔本———“蓄势而发”

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一个随笔训练本, 用于随笔写作。可随时上交, 教师随时批改, 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 每周上交1-2篇。篇幅上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每篇不少于300字, 一个学期写随笔至少可达20篇。如果长期坚持随笔训练, 学生一学期大约可写6000字, 学生在校三年累计写作字数可达3万多字。

在随笔训练过程中, 涌现出许多以前在大作文训练中不曾有过的精彩美文, 有抒发真情实感的, 有感悟校园生活的, 有畅谈读书感受的, 也有透视社会现象的。随笔训练让学生自主为文, 改变了命题作文的形式, 鼓励学生放开写, 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学生非常欢迎这种随笔训练的形式。

2. 教师下水作文———“推波助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学生而言, 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最好的榜样, 虽然教材中有佳作, 报纸杂志上有美文, 但这些文章中的作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太大,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下水作文更具影响力, 更有资格现身说法, 指导学生写作时更有说服力。

叶圣陶先生主张:“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每次展示教师的下水作文, 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因为下水作文是出自熟知的任课老师的手笔, 学生阅读时倍感亲切。同时, 教师本身也有了写作的真实体验, 指导学生时也更有效, 也更容易让学生信服、效仿, 学生也从教师如何写随笔中获益不少。

3. 欣赏性教学评价———“保驾护航”

学生写完随笔或作文后上交, 总会期待得到老师及时的评价。如果我们教师注意这一点, 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上交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改, 就满足了学生的期待, 无形中也会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学生的随笔, 不管好与不够好, 只要是学生用真心去完成的, 都是学生辛勤的劳动成果。学生毕竟是学生, 学习上有差异, 成绩有差距, 作文水平也会良莠不齐。如果教师以一种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对待, 就最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 多多去发现学生随笔中的优点、长处, 甚至是一些闪光点, 不断去赞扬他, 不断去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批评, 使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完善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学生的写作热情必然会进一步高涨, 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除了激励性欣赏评价外, 课堂随笔交流也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学生的随笔承载着各自的感触、心得、智慧和文采, 这些宝贵的资源在学生间交流, 能够促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借鉴, 也是一种榜样的作用, 也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写作指导。当然, 有的随笔学生只愿与教师个人交流, 教师应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

打开学生的一本本随笔本, 就好像与一个不曾谋面的朋友相见一般。阅读着一篇篇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话语, 我也总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在批改随笔中, 我常常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 心与心的碰撞, 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强化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用心去写作。学生也常常用真诚来回报, 也乐意给老师讲自己的真心话, 随笔成了教师和学生心与心交流的桥梁。

作文教学“随笔训练”实施两年来, 学生告别了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 学生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写作内容丰富多彩, 写作题材有了新意。作文上交率大大提高, 作文优秀率也同步增长。许多同学的文章在学校的文学期刊上发表, 有的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获奖, 有的同学主动申请加入学校文学社, 渴望以文会友, 甚至一些优秀的习作被推荐到报刊上去公开发表。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随笔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教师采取激励、欣赏性的评价, 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师生在随笔中对话谈心, 共享着写作交流的无穷乐趣。

随笔教学实践谈 篇2

青龙一小 马桂枝

“老师,以后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家里的废品,把它们变成有用的东西!”

下课以后,学生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我不禁由衷地笑了。从孩子们诚恳的话语中,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这节《变废为宝》综合实践课已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学生们确确实实是学有所得。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美化校园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也许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变废为宝”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学生在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实践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深。整个活动让我们真正共同享受了劳动的快乐、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思想得到了升华。

一、设计方案

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成立小组,然后分组设计制作方案:要求选好小组长、进行分工、做好制作准备、定好 制作步骤,设计作品展示方式。

二、组织实施

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三、开拓创新

让我惊讶的是,学生的作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意义,尤其是经过一番修整以后,它们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相信,只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学习别人是如何制作的,或者阅读有关介绍制作知识的书籍,他们制作出的作品一定会更好。等到学校举办才艺展示活动时一展身手,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啧啧称赞,还能宣传环保知识。

这次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真诚地与人沟通,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小组合作的精神,还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总结、实践、研究问题的学习方法,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效用。

随笔教学实践谈 篇3

【关键词】随笔训练 作文教学 对策

前言: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增设随笔训练环节,并规范学生写作手法,继而促使其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能不断提升自身写作能力,同时达到最佳的作文写作状态。以下就是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实践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环节的展开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手段。

一、初中随笔训练特点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随笔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即对随笔写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即将自身所见、所思、所感等内容融入到随笔写作中,继而由此来丰富写作内涵,并就此寄托自身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此外,徐董梅老师在《关于初中语文随笔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总结出了初中随笔训练的特点,第一,即要求教师在课堂随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制定系统性的训练活动,继而由此更好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随笔写作意识;第二,初中随笔写作的特点亦体现在满足初中生心理特点及从多角度体验生活[1]。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实践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随笔本选择的过程中应依据自身喜好选择大小适中且精美的本子,继而由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在语文随笔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通过对彩笔、贴纸的运用来装饰随笔本,最终由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随笔写作习惯。再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命题过程中应突破语文课本的限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切中学生兴趣的命题目的。例如,某教师在随笔训练过程中即要求学生依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过程来描述蚂蚁搬家的经过,继而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点内容,因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化为课堂教学重点。同时充分发挥课本资源安排学生进行早课阅读训练,继而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并引导其在随笔训练及作文写作过程中将自身所掌握的语言运用手法应用于其中,达到高水平创作状态。例如,在人教版语文第七年级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即要求学生结合课内阅读材料描述自身对人生的思考。此外,在语文作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注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及图书馆路径阅读中外精美小说,继而以此来丰富自身语言应用能力。

(三)增强评改的多样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中学生在写作水平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实施灵活的评价机制,最终由此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引导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全身的投入到其中,达到高效率写作训练状态。此外,在随笔训练评改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亦应优化讲评方式,即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并通过评价他人作文写作状况的基础上来发现自身作文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某教师在开展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安排学生两两交换批改,并纠正随笔训练中的错别字、病句等等,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2]。

(四)随笔训练实践操作举例

在“读爱”命题随笔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命题进行了铺垫,即阐述了“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因而我们可以分享家庭故事来共同感受我们家庭中所营造的温暖氛围”。在命题铺垫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风筝》、《散步》等几篇文章展开了阅读行为,继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较好的思考家的定义,并由此来触动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在“读爱”随笔训练过程中可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情。此外,在此次“读爱”随笔训练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呈现了《可口可乐——以家为主题》的视频片段,继而由此来引导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能更为深层次的感受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且最终将“爱”的主题更好的诠释出来。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丰富课堂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结论:综上可知,当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从增强评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途径入手来应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并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提升整体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学.初中语文随笔训练所遵循的原则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100.

[2]成浩.为生命的真实而作——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0,21(11):36-39.

随笔教学实践谈 篇4

关键词:理解教材,教学模式,学习习惯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也有十年了,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快乐、成绩又优秀,一直是我追寻的目标,依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从教学中入手

当今的社会生活丰富,扩大了孩子们的见识。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能静下来认认真真做一件事的孩子却越来越少。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好像越来越行不通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点已发生了一些改变,要求更高了。因此我参照了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再结合本班学生的一些特点做了如下改善:

1. 吃透教材,利用教材。

教材是一节课的载体,教师首先得把教材读懂,数学的教学都是连贯的,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进行深一步学习的,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我们应该看出教材的编排体系,理解这样编排的目的,才能依据这些准确地定位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这节课的起点也是末点,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接着再分析此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也为如何设计这一节课指出了方向,知道在哪一方面要着重讲解,哪一方面学生学起来吃力等。除了吃透教材,还有一点就是灵活的运用教材。每一节新课都有一个例题,进行新课改以来,我发现例题是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问题导入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多都可以利用。当然例题想要告诉给我们的远不止书本上所看到的那种解题过程,里面小精灵的问题,图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我们这节课想要学生掌握及思考的解题思路,告诉他这题的做题方法步骤不如让他了解这些方法步骤的由来,学习总结一些思维模式,哪怕这些时间稍长,少讲了些练习题也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多说说为什么会这么想?只有把数学题的思路分析清晰了,接下来的复习巩固才能省心,学生们才能做到我们想要的举一反三。

2.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要用学生感兴趣并且能接受的方法来教学了,教师讲一节课,学生坐着听一节课,这一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了。而且现在的孩子是如果你不能提起他的学习兴趣,他就不会“老实”地坐在那听课了,他会开小差走神,甚至打乱课堂纪律让你没法好好上下去。面对这一现象,这也就使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学例题还要备学生,学生每一年龄段有着每一年龄段的特点,应对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3. 组织有效合理的教学练习,进行复习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复习巩固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练习,对每一题的训练目的都要明确,而且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有阶梯性。也要因材而异,对于一些能力强,探索性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拔高题,让他们去思考,满足每一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堂练习一般可分为: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及拓展练习三方面。

二、从学生学习习惯上入手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思维也很活跃,但是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在考试中不是这里计算错误,就是那里审题没有审对,导致分数不高。也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看上去很认真,眼睛也看着老师,笔记抄得很快,但哪里发生点事情他立刻就被吸引过去,回答问题也不是很积极,这类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不高,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1. 坚持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学生因审题不仔细这一原因丢分的很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理解能力有限,平时阅读较少,导致题意没有弄明白。还有一种是急于求成,读题就读一半,没有完全掌握题目大意,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思路。

2. 培养估算的习惯。

小学数学计算是基础,在计算上丢分也是很常见的。有些家长总是认为是因为学生粗心,每次发现问题总是对孩子说下次要仔细,可真到下一次还是有很多错误。我认为估算针对这一现象很有帮助。拿到一道计算题,养成先估算的好习惯,最后对比结果就会发现和之前的估算结果是否会有很大出入,避免一些简单的错误,也可以用来检验最高位是否正确。

3. 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因为课堂上有些同学能力强,做题快,一道题布置下去很快就能算出结果,孩子的天性,立刻就将答案报出来了,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动作慢或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自己不思考,直接将听到的答案填上去。还有的在家完成作业依赖家长,一本作业下来基本每题都要靠家长引导思考,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学会检查。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错误,家长和老师则要重视。因为他出错的地方也正是他这一学习的薄弱点,引导学生自己检查出错误,才能让他印象深刻,避免二次犯错。总之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综合实践活动学教学随笔 篇5

一、从实际教学中入手

在教学中,我以自身角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整个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受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高质量的专题研究的,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各种技能和渗透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人人参与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责任感。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学习《腊梅花的制作》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欣赏腊梅花的图片,讲解它的历史。让学生对腊梅花有进一步的了解。再制作时采用先观察再动手操作,最后学习腊梅花的品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了腊梅花的制作,同时也学会了像腊梅花一样做人的道理。

二、在实践过程中渗透

如今独生子女较多,他们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在学习《布置和整理居室》时,教学生学会最常用的整理房间的方法,让他们动手操作,体会家长做家务的辛劳,从而更加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

三、把握好渗透德育的时机

上一篇:flash8.0下一篇:结构功能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