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2024-06-06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共12篇)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篇1

学校为了使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又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我有幸能成为胡海燕老师的徒弟。通过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经常观摩她的课堂教学,使我在自信心、意志力、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这一年来的结对帮扶工作心得作如下总结: 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缺乏,上课虽然能够顺利地走完流程,但是却不能很好的把握重难点。也许是因为我在上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不是很好。而经过这一年来的历练与学习,在胡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通过几次现场课的观摩及现场交流、网上交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在面对学生时,则要把心沉下去。让我知道要搞好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细研教材。不管作为任何学科,细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我们基层的地理老师,更要去触摸教材,咀嚼语言,悉心体味,挖掘文本的内涵。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细读教材实际上就是和编者、作者、学生的思想对话。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差生,他们更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每一个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学期来来,我听了胡老师的很多节课,还有网上名师的课,也有其它优秀教师的课。有时在听了别人的课之后,我还会把那些教师的优点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都说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飞跃。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短短的一学期里,我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淋步.但是离优秀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一定会再接再厉!

被帮扶教师心得体会

按学校要求,本人和胡海燕老师进行师徒结对,一年多以来,我在生活上快速的适应了新环境,在工作上也收获颇丰:

胡老师很亲切,她和我年纪相差不大,因此我们有很多话题可聊。她不仅仅在教学上帮助了我,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能够尽快的融入到新学校的环境中去,能够快速的进行教学工作。我有任何的困难和问题,她都会细心的帮助解答,没有任何的不耐烦,使我对自己的新工作环境很满意,能够积极的进行教学工作。

其次,在工作上,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指导,绝不藏私,也从不摆架子。我们一起定期分析教材:通过分析教材结构、重难点以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做出更好的教案设计。一起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她会进行具体指导。我们还一起听各科教研组长的课程和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视频,互相讨论和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博采众家之长。并且,胡老师教会我坚持写教学反思,多听,多看,多写,多研究,认真实践,及时总结,长期下来我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一,巧设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巧妙地设计几个合适的情景或者合适的问题,既能够顺利的进入下一教学阶段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教师只需要设计好教学流程,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图文结合,掌握新知。多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能够更好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树立良性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掌握学习知识。

总之,在一年多的工作中,胡老师教会我很多知识,我也在不断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专业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篇2

施良方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文中强调:“教师的所有努力是为了学生进步, 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进步上, 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有无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 然而‘学生进步’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注重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的预期目标;二是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三是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可是教学任务正在演化成为任务教学, 教师在一堂课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教学任务中主要是知识目标, 教师就是为了完成这个知识目标而对课堂进行掌控。过度追求知识目标, 实质上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课堂教学缩影, 从而使一个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目的沦陷为仅有知识目标的教学任务, 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忽视能力的培训和情感的升华。课堂教学正在被教学任务折磨得面目全非, 在远离教学目的的同时, 却在深入许多教师心中, 而能在教师心中植入, 必然有一股力量在怂恿, 甚至推波助澜。

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精彩, 如果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其评价必然会受到冲击, 甚至会怀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边在提倡生成, 而生成必然需要时间来催化, 另一边却被教学任务的时间精确性所束缚, 这是一个非常滑稽的观点。在公开课、优质课中, 不管如何作秀, 也不敢冒犯教学任务的威严。可以为生成进行预设, 可以为精彩进行哗众, 可以为探究进行伪造, 可以为迎合进行造势, 但绝不敢为生成、精彩、探究、迎合而漠视教学任务这位“大员”。不管评价怎么改变, 教学任务依然是领头雁, 没有生成、精彩、探究、迎合的课, 给予的评价很可能是:平淡, 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 给予的评价就是:失败。失败与平淡之间, 这不需要选择就会有选择的答案。

公开课、优质课中如此注重教学任务, 那日常课教学中呢?没有人直接参与评价, 是否就会让教学任务有所让位呢?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日常课教学中对教学任务更为注重。在公开课、优质课中, 或多或少要给作秀一点时间,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作秀也不需要了, 把所有的教学时间都给了教学任务。

新课标一再强调,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学生能在课堂中得到尽可能地发展。可教师在课堂被教学任务所束缚:为教学任务可忽视学生的接受状态;为教学任务可忽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为教学任务而一心只想着预设性目标的达到可忽视能力的培养;为教学任务可漠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等。日常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又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即便让学生展开讨论, 也往往草草收兵, 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人统计教师在一节课向学生问了上百个“为什么”, 而这些“为什么”基本上都是都是教师的自问自答, 许多课堂教学就像是教师的独角戏, 自演自乐, 而学生仅是观众, 一节课讲完, 就像一部电影结束, 从头到尾, 学生只有一个工作: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 学生很少去想为什么, 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 思维的火花很少被点燃, 更不用说教师和学生情感能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日常课的教学任务中体现出的各种教育问题, 集中体现在对教学时间的处理上。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内, 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风向标。教师是如何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有效性呢?要么把知识精炼成压缩饼干, 让学生自己化时间去消化;要么对课堂教学一再简练, 最后只留下知识教学;要么占据学生下课时间, 通过拖延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通过抢占其它自学课时间, 来给教学任务结一个凤尾等。不管采用何用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都是忽视学生的体现, 都是有违新课程理念的。可是有些做法竟然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视为敬业精神的楷模, 这无疑为教学任务的畸形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对教学任务的盲目追求, 必然会让教师离教材的本意越来越远, 也越来越偏离真正的课堂, 与学生的距离更在疏长, 造成了教师成为了在课堂上貌似众星捧月, 而实际上却是孤家寡人的演说, 教师成为了课堂上被游离的孤魂。这样的“游离”是教师一手造成的, 当在指责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时, 不妨反思一下, 学生的游离其实是教师游离课程理念的反映, 是教师缺失课程能力的体现。当师生都游离在课堂之外, 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一定是苍白的。掌握教材内容并不显得就已经融入课程, 真正融入课程, 应该具有课程理解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操作能力、课程反思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情感体验能力等。可是许多教师往往把课程能力定位于前三种能力, 对后三种能力普遍缺失。这正是教师游离于课程之外的内因所在, 特别是缺失课程情感体验能力, 造成了课堂“无情可动”, 课堂成为了知识的集装码头, 没有情感的粘合剂, 知识就是一个个集装箱。授受教育是学生精神发育史中最为重要的滋养, 可是一旦教育缺失情感体验, 就失去了其本真。从某种意义上讲, 融入课堂就是教师的情感源与学生情感接受库之间的交流, 单纯知识不可能发生融合交流的心理场。教师也只有付出情感之后, 才会真正体味教育的真谛, 才会是一个真正幸福的老师。也能真正融入课程。否则一直会是一位游离在课程外的“孤魂”。而这只“孤魂”正在被教学任务欺骗得开始自我欺骗。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篇3

施良方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文中强调:“教师的所有努力是为了学生进步,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进步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有无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然而‘学生进步’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注重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的预期目标;二是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三是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可是教学任务正在演化成为任务教学,教师在一堂课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中主要是知识目标,教师就是为了完成这个知识目标而对课堂进行掌控。过度追求知识目标,实质上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课堂教学缩影,从而使一个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目的沦陷为仅有知识目标的教学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忽视能力的培训和情感的升华。课堂教学正在被教学任务折磨得面目全非,在远离教学目的的同时,却在深入许多教师心中,而能在教师心中植入,必然有一股力量在怂恿,甚至推波助澜。

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如果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其评价必然会受到冲击,甚至会怀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边在提倡生成,而生成必然需要时间来催化,另一边却被教学任务的时间精确性所束缚,这是一个非常滑稽的观点。在公开课、优质课中,不管如何作秀,也不敢冒犯教学任务的威严。可以为生成进行预设,可以为精彩进行哗众,可以为探究进行伪造,可以为迎合进行造势,但绝不敢为生成、精彩、探究、迎合而漠视教学任务这位“大员”。不管评价怎么改变,教学任务依然是领头雁,没有生成、精彩、探究、迎合的课,给予的评价很可能是:平淡,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给予的评价就是:失败。失败与平淡之间,这不需要选择就会有选择的答案。

公开课、优质课中如此注重教学任务,那日常课教学中呢?没有人直接参与评价,是否就会让教学任务有所让位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日常课教学中对教学任务更为注重。在公开课、优质课中,或多或少要给作秀一点时间,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作秀也不需要了,把所有的教学时间都给了教学任务。

新课标一再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能在课堂中得到尽可能地发展。可教师在课堂被教学任务所束缚:为教学任务可忽视学生的接受状态;为教学任务可忽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为教学任务而一心只想着预设性目标的达到可忽视能力的培养;为教学任务可漠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等。日常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又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即便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往往草草收兵,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人统计教师在一节课向学生问了上百个“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基本上都是都是教师的自问自答,许多课堂教学就像是教师的独角戏,自演自乐,而学生仅是观众,一节课讲完,就像一部电影结束,从头到尾,学生只有一个工作: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很少去想为什么,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思维的火花很少被点燃,更不用说教师和学生情感能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日常课的教学任务中体现出的各种教育问题,集中体现在对教学时间的处理上。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内,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风向标。教师是如何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有效性呢?要么把知识精炼成压缩饼干,让学生自己化时间去消化;要么对课堂教学一再简练,最后只留下知识教学;要么占据学生下课时间,通过拖延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通过抢占其它自学课时间,来给教学任务结一个凤尾等。不管采用何用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忽视学生的体现,都是有违新课程理念的。可是有些做法竟然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视为敬业精神的楷模,这无疑为教学任务的畸形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对教学任务的盲目追求,必然会让教师离教材的本意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偏离真正的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更在疏长,造成了教师成为了在课堂上貌似众星捧月,而实际上却是孤家寡人的演说,教师成为了课堂上被游离的孤魂。这样的“游离”是教师一手造成的,当在指责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时,不妨反思一下,学生的游离其实是教师游离课程理念的反映,是教师缺失课程能力的体现。当师生都游离在课堂之外,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一定是苍白的。掌握教材内容并不显得就已经融入课程,真正融入课程,应该具有课程理解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操作能力、课程反思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情感体验能力等。可是许多教师往往把课程能力定位于前三种能力,对后三种能力普遍缺失。这正是教师游离于课程之外的内因所在,特别是缺失课程情感体验能力,造成了课堂“无情可动”,课堂成为了知识的集装码头,没有情感的粘合剂,知识就是一个个集装箱。授受教育是学生精神发育史中最为重要的滋养,可是一旦教育缺失情感体验,就失去了其本真。从某种意义上讲,融入课堂就是教师的情感源与学生情感接受库之间的交流,单纯知识不可能发生融合交流的心理场。教师也只有付出情感之后,才会真正体味教育的真谛,才会是一个真正幸福的老师。也能真正融入课程。否则一直会是一位游离在课程外的“孤魂”。而这只“孤魂”正在被教学任务欺骗得开始自我欺骗。

不得不承认,现在许多教师就是一台高倍镜,把许多教育的细节问题都放大了,成为了主要的显像,反而把教育的大局放大出了视野。对教学任务的认识就是如此,教学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大局,把焦点都集中到了教学任务上,无疑是在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孤魂。所谓面对学生、面对教材,其实都没有真正面对,反而是游离在学生和教材之外,期待教师能真正融入学生、融入教材,而不再是一个个孤魂。当然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不需要教学任务,正如周彬在《课堂密码》一书中告诫:“如果完全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恐怕一学期下来,没有几个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这里只是表达一个观点,课堂教学需要任务,但如果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去实行任务教学,那么正如教育需要考试,而当考试成为教育的主体时,应试教育也就顺势而生,当然两者本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被帮扶教师的体会1 篇4

通过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经常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我在自信心、意志力、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这一年来的帮扶工作心得作如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

虽已任教十余年了,但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缺乏,在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知识讲授完,但就好像一个人在表演一样,有时,我讲得筋疲力尽,但学生的收获似乎不多。也许是因为我在上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不是很好。而经过这一年来的历练与学习,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通过几次现场课的观摩及现场交流、网上交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在面对学生时,则要把心沉下去。让我知道要搞好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细读文本。不管作为任何学科,细读文本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我们基层的语文老师,更要去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挖掘文本的内涵。以前我在教学语文时,只以为是的抓住一两句话,两三个词,或者是片言只语,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者是误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细读文本实际上就是和编者、作者、学生的思想对话。和作者的思想对话,就应该把文本放回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境还原”。作者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创作环境、特定的写作机缘、特定的心情„„我们必须把握这些元素,方能揣摩作者的用心,这样解读文本才会更真实、丰满、深刻。背景虽然通常并不直接显现在文本之中,我们必须查找有关资料,弄

明白这些问题后,才能弄清楚作者的笔力走向,意蕴主题。

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不要讲得太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把语文课上成学生自己感悟,自我体会,生成的课。所以,作为新课改后的一名语文教师,细读文本更是重中之重。

细读文本,除了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编者的意图,学生今天的感知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应该确定文本的主题。老师只有理解了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才会围绕着主题将语言、细节、结构、背景等相关的内容,有梯度、有逻辑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统一。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差生,他们更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所以,在本期我实行了班币制度,不管是学习上也好,行为习惯也罢,自从实行班币制度以来,孩子们的表现进步很大,学习自觉性也有所提高。虽然学习成绩还是看不出有多优秀,但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

学水平。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每一个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年来,我还是听了不少的课,有名师的课,有其它学校优秀教师的课,也有本校教师的课。每听完一节课,我都会主动和他们交流,吸取他们教学中的长处,向他们请教我没弄明白的知识,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有时在听了别人的课之后,我还会把那些教师的优点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都说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飞跃。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篇5

激怒是一种紧张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在激怒时的行为往往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如果在他们激怒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劝说,要他们说清争吵的原因和争吵的经过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首先要做的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他俩的情绪,让他们平息激怒,然后再与他们沟通。

我约了几位同学和他们俩一起来到小会议室。让黄老师先去安排自己的手头工作再来,借以平息黄老师的情绪。我让小蒙坐在他比较信任的语文、数学老师的身边,然后开始交流——

音乐课上,两人合一本艺术书,同学们像商量好了一样,左边的同学靠向右边的同学。但小蒙没有动,右边的小陶主动地向他靠近。黄老师发现后请小蒙靠向右边,小蒙不乐意说:“既然两人合一本,干嘛一定要左边靠向右边,右边的靠近左边的不可以吗?再说你一开始也没有说?”黄老师愣了一下,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就说:“你这样做队伍就不整齐。”小蒙也发起犟脾气:“我就不动!”“我喊一——二——”“三!我就是不动!”谁知小蒙还是不愿意,黄老师想让他挪座位就推小蒙一下,小蒙认为黄老师动手,火就上来了……

情绪平息了,事情也水露石出了。 “我听出来了,这件事大家都可能误解了。”听我这么说,大家都惊讶地看着我往下说:“小蒙追求的是不对称美,黄老师追求的是整齐美。如果小蒙听从黄老师明确要求,不就是挪一下座位吗?可事情好像没这么简单,你以前有没有和黄老师发生什么不愉快?”我关切地注视着 小蒙,语气十分温和地询问。

小蒙哭着说:“以前上音乐课,我就上得很不开心。”在我的追问下,我终于知道原委:原来小蒙是个爱唱歌的男孩,课外自己也在学吉他,每次唱歌总是认真地大声唱。黄老师每次都说:“小蒙,你声音太响了!要用童声轻轻地唱。”小蒙认为老师每次都当众点他的名字,自尊心受到伤害;老师每次都这样说,却从来没有教过自己如何用童声发声。因此,每次上完音乐课都心存怨气……今天的事挪座位的事只是激怒小蒙的导火索。

当我们把疑惑的目光投向黄老师时,黄老师说:“我担任那么多班级的音乐课,但仍能叫得出小蒙的名字,每次都提醒小蒙,说明我从内心是喜欢小蒙的。但你的想法从来没有和我交流过,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反复提醒的话会深深地伤害你。”

由此可见,今天就是在缺乏沟通的误解下,上演了一出不该发生的事……

“现在我们都明白了这只是一个误会。我们都想把事情处理好。那么,老师,您是否愿意为自己的一句话无意间伤害小蒙而道歉?”“愿意!”“小蒙,你是否愿意因为误会对黄老师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而向黄老师道歉?”“愿意!”“那还等什么!你们互相原谅,拥抱讲和!”我扶着小蒙,来到黄老师面前,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同来的几个同学感动地鼓起了掌。

事后,黄老师为小蒙单独辅导,小蒙终于学会了正确的发声方法,解开了心结!

反思:

小学高年级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从童年走向少年,自我意识增强。小蒙是个敏感、聪明的孩子,爱学习爱表现,但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懂得把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时机告诉别人,在突出“自我”同时,也忽视他人的感受,处理方法也欠妥;再看老师,一方面要反思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件事的突发,老师如果只是在挽回面子上与学生硬碰硬,忘却“老师”的身份和职能,那么等来的只有更大的误会和被动。唯有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才能引领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在此同时,教育者自己也调整好心态,选择教育的策略,增长自己的教育才干。

作者:王寅霞

被帮扶心得体会 篇6

——— 电子电工组

张正娅 今年9月我很荣幸的成为开阳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新教师。学校为了让我们这些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熟悉专业技能,制订了新老教师帮扶活动方案,我们4个新教师有幸成为4位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徒弟”,而我的“师傅”是电工组组长徐东老师。

徐东老师是一个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充满热情的老师,自从我们实施帮扶计划后,徐老师总是热心的询问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及时解答我心中的疑惑,给我一些工作上的指导和建议。

近一个学期以来,在徐老师的耐心、精心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做一下梳理、总结:

第一次登上讲台,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备课,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知识讲完,但就好像一个人在表演一样,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想的是怎样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与学习,在徐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一步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深入钻研教材,能做到提前备课、详细备课,魏老师经常检查我的备课,给我指导,我充分利用我们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我认认真真的学,同事们手把手的教,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在这一学期,徐老师多次听评我的课,都给与我详细的指导建议,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老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于这些指导建议,我把握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刻意的去练,在这期间,徐老师不厌其烦的多次指导我的课堂。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事学习教学方法,在我们学校听课学习的机会比较多,刚工作不久,便能够听评我们学校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基本上每堂课都去听,用心学,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一个学期以来,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那些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流程详细的记录在听课本上,去指导自己备课,努力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4、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开始我还不太清楚反思的真正含义,只是作为一个过程走过来,还是徐老师在指导我写教案的过程中及时帮我弄清了反思的内容及意义,并指导我如何写好反思,用好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通过反思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这个学期即结束,回顾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真是要感谢很多人,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师傅”徐东老师。以后我也将会向他学习,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2014年第一学期

新老教师帮扶活动

被 帮 扶 心 得 体 会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篇7

希望在教育,教育在教师。为优化我镇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教委研究决定:在我镇教学能手和新教师中举行结队帮扶活动,即教学能手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由教学能手引领新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帮扶的意义:

帮扶活动采取“一对一”结对形式,即在全镇范围内由一个有一定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业务水平、敬业乐教、教学经验丰富的县级教学能手作为指导老师,负责带一个新教师,承担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任务。

这项活动不仅要组织新教师学习教学能手丰富的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当好教师的基本要领,掌握教学艺术。

二、结对方法:

由师训负责人在教干群中公布全镇县级教学能手的姓名、学科等信息,新教师和教学能手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双向选择,相互尊重爱护,相互承担责任和义务。

结对形式:

1、新教师与教学能手通过学科QQ群自愿结对;

2、新教师所在学校校长负责安排;

3、教研室负责安排。

三、对教学能手的要求:

1、制定一份帮扶新教师的计划;

2、每月帮助新教师准备、听评两节课;

3、每月考试后帮助新教师搞一次分析总结;

4、每学期指导新教师写一篇论文;

指导教师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先进教学经验传授给新教师,要经常找新教师座谈,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对新教师的要求:

1、制定一个学习成长提高方案;

2、每周至少同指导教师备一次课;

3、每周至少听指导教师二节课(听新教师所在学校教导主任签名);

4、每周至少记一次学习笔记;

5、每周至少请指导教师看教案一次;

6、每次考试后与指导教师搞一次教学质量分析;

7、每学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写一篇论文;

8、每学期进行一次自我总结。

9、每学期至少举行研究课、汇报课或公开课3节,向教研室、学校和指导教师进行不同范围的帮扶效果展示等。

五、督促与评价:

成立以教委主任、教研室主任为正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教研室和各学校教导处负责实施、督导和检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帮扶情况,表彰优秀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竞赛课活动,全面检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结对双方“捆绑式”评价。

写作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篇8

一、嫁衣----选择文体

姑娘买嫁衣,一定要选择。不符合自己风格的不买。时尚、新潮、古典;职业、宴会、便装各得其宜,要穿什么象什么。我们写作时,也应选择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各尽其妙。现在有的学生写的文章文体不明,还美其名曰“杂文”。这有如穿着睡衣参加宴会---不伦不类。

二、主题与婚纱照

姑娘经过恋爱之后准备出嫁,出嫁之前先要拍婚纱照。拍照事先谋划,拍夏日主题还是拍冬日系列,想表现春日的.浪漫还是秋日的温情。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摄影师。这就是在确定主题,如同写作。我们在读别人的作品时,无论他写的是记叙类文章还是说理类文章,只要我们读了,就会明白他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情感如何。不能自己写了许多别人却懂。

是不是在学习生活中写作时先要考虑主题?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这样做,那就叫做“主题先行”。当我们旅游是看到美的山水,写了一篇文章,你说那考虑什么主题?完全是出自真情。不过谁也能明白你的感情。“在作文前,学生便把先前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常见的例子:一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挂钩;一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是为国争光或做事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了。”这话道出了当前学生写作的弊端。但如果想想,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不是主题惹的祸,而是写作者个人无真情。

其实,作文强调主题,只有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作文、命意作文),如果是随笔之类是不是把道理说清楚、把感受告诉给人就可以。

三、语言与嫁姑娘

姑娘出嫁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为了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给别人看。于是头发、眉毛、鼻子……一处一处细打量,深怕有什么地方不得体。这就如同我们写文章。写好之后,应该仔细斟酌语言,认真考虑修辞,看看是否得体,然后再交出去。少了这一翻工夫,恐怕就会面目可憎。

总之,写作要从主题、选材(关注现实)、语言的锤炼、文体,几个方面下工夫!

被浪费的河流随笔 篇9

由内陆国和沿海国我想到了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河是指流不到大海,最后在陆地上或者湖泊中消失的河流;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大海的河流。

内流河在内地就消失了,流不到大海,因此与大海没有关系;外流河就不同了,它们最终汇入大海,因此可以认为是大海的一部分,或者是大海向内地的延伸。这样一来,外流河的两岸甚至可以看作是海岸线的一部分,是海岸线的延伸。

如果我们对外流河能够有如此的认识,那么陆地和海洋的关系就为之大变了。比如对重庆市的认识。如果你认识到像长江这样的外流河是海洋的一部分,是海洋的延伸,那么重庆就是一个沿海城市,是一个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通过水路和航运联系起来的城市;如果你没有这种认识,认为外流河就是河流,海洋就是海洋的话,那么重庆就是一个地处偏远内陆的内陆城市。

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将导致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认识到外流河是海洋的一部分,外流河的两岸就是海岸,外流河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通,那么你就会格外重视河流的航运功能:比如长江本来是一个黄金水道,与大海相连,与世界相通,但是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我们在长江修建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就阻挡了海轮的通行。有一年我去武汉,知情人告诉我,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但在海轮通行上很尴尬:枯水期水深不够,海轮不能航行;丰水期水深够了,但桥下的净空高度不够,几千吨的`海轮无法航行。而过去同样吨位的海轮可以航行到重庆。如今一道道大坝、一座座桥梁建成,长江与大海相连走向世界的航行功能只在河口一带实现。

由于认识到外流河与大海的连通性,一些国家利用外流河把内地与海洋紧紧地连通起来。比如加拿大通过开挖运河把圣劳伦斯河与五大湖连接起来。巨大的海轮由此从大西洋进入五大湖内陆地区,一些海轮就是通过这样一套海、河、湖航运系统,把产自加拿大中部大平原上的小麦出口到了中国。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篇10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一切都要为学生考虑。小学音乐怎么教?主要就是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我们通过“听、唱、做、想、”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来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让学生们在生动的教学中体会音乐的律动性,体验歌曲的情感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若干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在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中,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但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英语教师教学随笔 篇11

1、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近一阶段我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我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制定了相关的加分方法,如:全组都完成作业加10分,全组完成都比较好加10分,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较好加1分,纪律好加1分,全组听写全队加10分,全组都能背课文加10分。还有,英语课上我还让学生“结对子一帮一”让优等生和学困生一座,互相帮助,充分利用好在学校的有效的时间学习英语,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回家后没人辅导的现状。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改变,相信有了这样的机制从各方面来约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会进步的。

2、交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学生对于学过的单词遗忘率特别高,通常是上课学了,下课就会忘记,回家后不复习,我会在教学中不多反思,摸索,找出适合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我在学单词的过程中,遇到字母和祖母组合时,我是边讲音标边配上相应的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如/s/象蛇的叫声,/z/象钻头的声音,/ts/象喷水的声音,/au/向老虎叫的声音,有了这些形象的声音,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来记忆单词和常见的字母组合。

3、改变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我会继续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还会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能力,帮助学困生,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相信在我不懈的努力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会有好转的。

4、要多关注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情况,除了和家长及时沟通想办法把欠的帐补回来之外,只要他上课有进步,我就会当着全班的面来表扬他,让他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有时间读读单词和重点句子那就更好了。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每天有晨读英语的时间,相信学生会记住一部分单词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把语言材料设计到能听、能看、能触摸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活化的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有紧密联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并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体现语言实践活动的交际意义。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接受起来也很自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既体现了实效,又能引发求知欲。

三、学科间的整和,拓宽学生知识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正渐渐模糊,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英语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但不会影响英语的学习,反而会起到促进升华的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例如:英语与美术的结合,在教授颜色时,给学生一个疑问“怎样才能调出粉红色呢?”,接着老师让学生拿出颜色笔当场调试各种颜色blackandwhite白和黑,redandyellow红和黄,red,yellowandblue红黄蓝,purpleandyellow紫和黄?最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不光牢固掌握了书上出现的颜色,还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颜色,比如说:gray灰色,lightblue淡蓝色,darkgreen深绿色,skyblue海蓝色,applegreen苹果绿色?并学习如何调制一些颜色。有心的同学还会把生词记在了书上。在学习fruit时,采用科学课中的看,闻,摸,尝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性认识。在学习数词时,加上体育课的体操动作,边做动作边喊口令“one—two—three—four??”。学习句型时,加上学生熟悉的曲子,用唱句型的方式使学生上口。

四、课堂中的评价形式多样。

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组长对组员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评,从不同方位让每位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信。把“赞赏—成功”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每次会话表演或游戏后都给优胜者以各种奖励或进行表扬,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成功条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轻松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先决条件,只要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成功,同样也只有学习成功,兴趣才能保持长久。要让学生觉得学英语“It’sfun。It’seasy”。

所以,一节好的英语课,应当是教师与学生机智之光的闪耀,应该是教师用真情和理解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充分体现,应该是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场所。

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反思

探索如何上好大班课,小组活动便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形式,这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好效果。

然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反思:

现象一:讨论内容肤浅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掌握学习的技巧,由于缺少课前调查的准备环节,学生的讨论内容相当肤浅。在我所上的一节OnandOff的教研课上,在给出了很多范例后,我请学生小组合作,总结出open/close和turnon/turnoff的区别,很多小组出现了无话可说,或者说不到点子上的现象。

反思: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所选的讨论内容激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教师陷入了为合作而合作的误区,而忽视了合作教学的真正目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合作的价值,最起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才能够将学生引入最佳状态,激起他们讨论和合作的热情。另外,在小学阶段,一定的激励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现象二:学习能力不平衡

小组合作中,因为各学生能力的差异,出现了一种不良的现象: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有的小组,为了争优秀,就不给成绩差的同学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因为成绩差的同学思考速度较慢,还没等他发言,教师已经喊停了。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要么一味地听别人说,要么做其它事情,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渐渐地就更没有信心了。

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导致此现象的因素之一。讨论的时间是否充裕,导致讨论的有效性。而且不少教师往往是表扬正确,批评错误。少数优秀生在教师表扬声中愈战愈勇;而多数学生却在批评下不敢发言,信心全无,成为“看客”。要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与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现象三:小组角色固定化

由于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我没有考虑到小组中各成员的个体差异以及均衡搭配,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也没有采取轮换制。因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的“专职”报告员。上课时老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担任报告员角色,因此,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反思:出现述现象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组长在进行组员任务分工时,可以采取轮换制,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任务,而且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和观察员必须分工明确。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互助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完善自己,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适应形势和科技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打破传统的教学论文方式,即教师要改变教的方式。学生要改变学的方式。而学生学的方式则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要在听、说、演、练、画、游、唱等活动中进行。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样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件大事,往往只有在团队合作下才可能完成。因此英语教学论文中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合作学习包含了合作、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学习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里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论文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造开放学习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和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是视教学论文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合作学习不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论文互动扩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同样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同时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论文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论文中的运用。

1、合作学习单词

在一个50多人的班里,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要花很多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教师可以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四人小组学习单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纠正发音,最后组织比赛。这样做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合作练习对话。

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为了成功他们乐挑重担,而英语成绩差的学生也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努力学习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3、合作听写单词

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需要做大量的单词听写练习,而且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内进行。每次听写单词时总会出现一小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学习小组内成绩优秀的组员帮他们听写,如果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要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4、合作玩游戏

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论文组织形式。为了使教学论文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组织游戏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要记分,以决胜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对精神,对他们发展与人的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篇12

——我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

2011年春季学期末,我开始学习认识武汉常青实验小学的“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迄今推行“主动教育”模式已有一学期,反思一学期的实践过程,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但也有很多的困惑。

一、我的收获

(一)师生角色前所未有的转变

通过自己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坚定不移地实践“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我发现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新课程改革以来前所未有的转变:

老师能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合作互相帮助学。

学生能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学习方式由被动、孤立、接受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初步培养。

(二)“主动”模式课堂更具活力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实践,我的班级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孩子们在我和其他科任教师的努力下,基本上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风,如:自主预习、合作学习中应注意方面,以及学习小组长的组织方式、组员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时等习惯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主动教育”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我们完小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老师们的课堂较前更加富有生命活力,他们自己的教学风格已经慢慢地较以前更加凸显出来。课后互动研讨热烈而精彩,大家对“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认识在逐步加深。

(三)学会相信

我比较发现“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之前“参与式”的一个更深层次,它与我们旧庄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是一致的。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要相信“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的推进课改实践。

二、我的困惑

首先,课堂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这一点在学生原有基础水平差距大的班级教学中体现最为明显)。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潜能生的学习更让人担忧,教师要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导。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然而我们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时间由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很难照顾优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差异。

其次,“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它需要教师知识广、能力强。我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如何快速地提高教师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能力成了问题。教师自身不善于学习、学习时间少,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对新的模式理念、操作要点较为模糊;少数教师的思想没有转变,或者说是没有彻底转变,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改中不够积极。由于自己的一时看不到成效就担心,有放弃的思想,课堂教学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回归传统“继续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还有,教师不能恰当地把握时间和把握开放度,课堂的实际实施与教师的课前预设有很大差距,有顾此失彼的感觉。我们需要一整套系统化的、适合于“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的评价体系。

三、对下步实践的几点思考

1、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开展视频资源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与“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光盘,努力提高自己的“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2、加强自觉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了适应“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改的需要——学习型教师、全能型教师。教师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形成适应新课改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通过讲座、培训、研讨、反思、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及理论修养,从而为“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提供理论上支持。

3、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及时交流在“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以沟通作为教师合作的有效方式,坚持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遵循“确立备课主题——个人主备——集体研修——形成教学案——课堂实施——反馈与反思”的备课过程)从而稳步推进“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进“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使学生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创造性课堂得以体现。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上一篇:小乔治的神奇魔药读后感下一篇:人散情未了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