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2024-08-05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精选8篇)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1

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公布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大势所趋

本文作者:欧阳新周(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5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共10章44条,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的颁布将推动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程明显加速。

《条例》明确表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受此影响,军工资产的证券化将是众所瞩目的。军工科研院所均为事业单位,其改制将影响到军工行业资产证券的进程。改制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则是养老金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明确表示过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条例》的出台再次释放“养老金并轨”即将启动的信号,如何解决资金缺口未来还将会出台更详细的配套制度。《条例》的发布对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起到直接推动的作用。

其实,2008年以来以中航工业集团为代表的军工改革风生水起,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已是大势所趋。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军工产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未解决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为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指明方向。

到现在,我国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思路基本明晰,带有公益性、基础性的科研院所以及少数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科研院所会继续保留事业属性,而占比较大的应用型的工程类、工艺类科研院所均需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转企改制。据预计,2014年军工行业改革扶植政策和相关改革措施的公布将是大概率事件,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军工改革指导思想的具体配套措施。根据媒体2013年底的报道,目前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最新的思路是,2013年底完成分类试点,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分类改革工作,最终在2022年完成过渡。

前瞻发布的军工产业报告显示,在当前高科技战争背景下,军工科研院所是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由于军工科研院所的武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武器高精尖,价值量占比较高。在军工科研院所研制产品的资本性开支基本上由国家

承担,人力成本又是由国家拨付事业费,因此利润普遍较高。但是我国目前十大军工集团的资产上市程度参差不齐,整体在30%左右。由此可以预见,大量的优质军工资产没有上市,未来军工资产的证券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原文地址:http://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2

事业单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机构。

1. 事业单位的定义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 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组织 (1998年国务院252号令) 。

2. 事业单位的特征

服务性——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公益性——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福祉, 本身是非营利的机构, 重社会效益;公有性——95%的事业单位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也有一小部分民办的非企业组织;实体性——是法人实体, 有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权;文化性——事业单位多是智力密集型组织, 知识分子集中, 大约集中了中国60%的知识分子。事业单位的规模在我国也很庞大, 有130万个事业单位, 从业人员有3000万人, 相当于国企职工人数的2/3, 占公共部门就业人数的34%, 国家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

3. 事业单位的分布

事业单位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技服务等领域, 种类极其繁杂, 属于第二大社会法人。事业单位在GDP中的比重约占5%~10%。规模最大的教育、卫生、科研和文化四个行业, 约占GDP的5.1%。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资源投入, 如60%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每年经常性财政开支的约1/3、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大部分、大量国有土地等。

二事业单位改制的必要性和方向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现有的体制已经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政事不分、职责不清;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管理自主权不到位;机构性质行政化;价值取向偏离;管理不规范;人员无法进行合理流动;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此, 国家要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主要的办法就是改制。目前事业单位的改制从根本上是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向承担有限责任转变, 也是从计划、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与国企的改革很相似。

1. 事业单位的转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 改制有助于服务产业的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标志着经济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 特征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但我国服务业还相当落后, 因为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其次, 改制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产权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监管制度和政府职能等诸多改革,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难点和重点;第三, 改制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前, 我国的社会领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将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2. 事业单位改制的目的

事业单位改制的目的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加快事业单位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改革, 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的职能;二是事业单位聚集国内大量人才, 通过创新制度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形成人才竞争的新优势;三是形成事业单位科学化和法制化的新体制;四是减轻财政负担。

3. 事业单位改制的方向

事业单位改制的方向是将主要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为行政机构, 或者参照行政机构管理办法管理, 将已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单位改为企业, 分类采用不同管理办法。事业单位的转制, 旨在实现公司化的经营和运作, 提升单位运作的效率。

4. 事业单位改制的基本目标

建立一个新体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政事职责分开、分类管理到位、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形成一套新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双向选择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完善一套新制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一套新法规——规模适中、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活力强盛;建设一支好队伍——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营造一种新局面——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开拓创新的现代企业形象。

三事业单位如何改制

事业单位改制后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与发展, 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要成为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企业;二是要能够独立生存, 并且不断发展壮大;三是要根据战略定位, 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赢利模式, 把体制内的资源转化为在市场上可以销售的东西。

1. 事业单位改制的重点表现在两个制度上

一是劳动制度, 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二是分配制度, 要按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衡量贡献, 进行按劳分配。现在, 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有行政级别, 这是与公司化运作很不相适应的。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没有行政级别的, 如麦当劳公司等。

事业单位改制的方向是转向企业化经营。现代企业是由一组领取薪水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 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多单位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了公司的运行规则, 即企业要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就要按规律运行。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建立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 保证企业健康的运转。

2. 事业单位改制的规范操作

(1) 事业单位改制的基本原则。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既要因事制宜, 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既要切实维护好职工利益, 又要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 又要妥善安置好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既要统筹兼顾、认真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 又要稳步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转让应参照国务院财政部、国资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理, 通过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2)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规范操作程序。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范操作程序:第一, 进行可行性认证。面临改制的事业单位, 要根据单位的性质、发展前景、市场竞争能力、改制的方式和方法等诸方面做好可行性研究。涉及到职工合法权益的, 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 上级主管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审批。

第二, 清产核资、审计评估。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后, 改制单位就进入审计、评估阶段。改制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产权界定、资产处置方案等, 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核准;在审计、评估过程中, 中介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独立、公正地执行业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其正常执业行为, 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三, 确定改制形式。由于事业单位具有涉及面广、类型复杂等特点, 在改制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决定改制的形式。对资产不是很多、参股人数较少的事业单位, 可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对于职工入股愿望强烈、人数较多的单位, 可先实行股份合作制, 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转化;对那些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 股份有限公司是最佳的选择;对个别资不抵债、长期亏损且无法正常运作的单位, 可采取合并、关闭、人员分流等办法。

第四, 公告转让项目。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转让项目要委托产权交易机构, 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或与改制单位业务相关联的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网站上, 公开披露20个工作日, 广泛征集受让方。

第五, 确定转让方式和转让价格。信息披露后, 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 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 根据转让标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批准, 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

第六, 签订产权转让合同。采取拍卖、招投标或协议转让方式, 确定了受让方和转让价格后, 经过充分协商, 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涉及的相关事项后, 转、受让方就可以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成交后, 转、受让双方应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事业单位注销证明等,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3. 改制的难点

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之一是观念的转变。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和全体员工如何将计划经济下“等靠要”的观念, 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竞争与效益”的观念, 这是一个难点;难点之二是生存发展。即如何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能力, 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创造效益, 求得生存, 谋求发展;难点之三是人员的去留。即如何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吸引来、留得住, 如何将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富余人员妥善安置。

4. 事业单位改制的核心问题是:观念落后、机制僵化、规范缺乏

从事业单位到企业, 要经历巨大的转变, 其中全体人员的观念转变最重要。报业的改革比国企的改革更难, 因为国企原来就已经是一个经济单位了, 本身就是企业, 只是体制僵化、不适应市场经济而已, 而报业原来是属于公共管理范围的, 其组织结构等完全就不是为创造利润而设的, 因此,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在变革中, 变革方案要“目中有人”, 考虑到员工的承受能力与观念转变的平衡;要认识到这是大环境下的改革, 是人的观念、利益、心态的调整问题;要引导员工树立起市场竞争、客户服务、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理念;要创造科学的竞争、评价、分配机制, 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从而为有才华的年轻人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另外, 还要注意用规范固化机制和行为、支撑理念, 进而搭建职业化的管理平台。

5.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需注意的问题

(1) 开好“四会”。首先, 要开好班子会, 使班子成员统一认识, 放下“官位”、“权利”的包袱, 全身心地投入到改制工作中;其次, 要开好党员大会,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作用, 使群众有榜样、有标准、有信心;再次, 要开好全体职工大会, 宣传相关政策、规定, 增强广大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识能力, 解除职工怕下岗、怕丢饭碗的思想顾虑, 从而使他们理解改制、关心改制、支持改制;最后, 在统一了思想的基础上, 要开好单位改制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会, 做到既有利于单位未来的发展, 又有利于职工的经济利益。

(2) 实行“阳光交易”。事业单位改制,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 都应依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涉及国有资产转让和管理层增持股份的, 应当进入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实行阳光操作,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搞暗箱操作、场外交易。

(3) 转变“十种观念”。在对干部职工宣传教育时, 应要求大家转变十种旧观念, 即“职能服务的事业单位”的观念;“官位、权利”的观念;“国家工作人员”的观念;“能上不能下”的观念;“能进不能出”的观念;“大锅饭、铁饭碗”的观念;“没有危机感”的观念;“缺乏市场竞争”的观念;“患得患失”的观念;“聘用固定工”的观念。

(4) 做好“五个到位”。面临改制的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 要做好“五个到位”, 即改制转企工作到位;产权明晰改革到位;人员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新企业发展规划到位。

(5) 协调好“五个关系”。在改制过程中, 职工利益无小事, 一定要协调好“五个关系”, 即协调好职工的劳动就业关系;协调好职工参股与不参股的关系;协调好职工的党、团、工、妇、青等组织关系;协调好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关系;协调好分流、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的关系。

(6) 准备好相关的文书材料。主要文书材料有: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改制的申请;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改制事项的批复;法人身份证;其他有关的文件材料等。

(7) 接续好“八项工作”。在改制过程中要接续好八项工作, 即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住房公积金, 人事档案, 独生子女优抚待遇, 住房、煤气、供暖、供电、供水、子女入学、就医, 伤残人员的优抚金等工作。

四事业单位改制带来的影响

改制对各方的利益都会产生影响。对国家政府来讲, 主要是税收与就业。通过政府行为 (手段主要是产权改造) , 让产权能买能卖、企业能生能死。通过企业改制, 理顺产权关系, 解除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 实现企业角色转变, 将企业推向市场。对企业来讲, 主要是经营与管理。通过企业行为 (手段主要是合同制度、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 , 让员工能进能出,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收入能增能减。通过机制转变, 理顺劳动关系, 解除企业对员工的无限责任, 实现员工角色的转变, 将员工推向市场。对职工来讲, 主要是职业与发展, 可以有更大的发挥潜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晓阳.事业单位改革探析[J].辽宁经济, 2005 (4)

[2]徐汉阳.事业单位改制的规范操作[J].产权导刊, 2006 (3)

[3]王玉平.事业单位改制给职工思想带来的波动[J].中共山西省机关党校学报, 2009 (6)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3

公司“一把手”叶灿雄等人依靠密切的政商关系,隐匿巨额国资,未经评估就改制,将国企低价卖给自己。他以几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获得广东凌丰控股权,从政府官员华丽转身为私企老板。

然而红顶商人身上发生的官商故事却远不止于此,《投资者报》以公司业绩变脸、政府补贴上市为线索,顺藤摸瓜,为投资者一一呈现。

业绩不够补贴凑

截至2012年7月26日,餐厨具行业龙头苏泊尔股价创下年度新低,年跌幅达46.64%。201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9.22亿元,同比仅增长0.26%,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下降9.28%。

另一家不锈钢餐厨用具制造商爱仕达一季度主营收入4.16亿元,同比下降19.76%,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降32.74%。其7月14日发布的半年度业绩修正公告称净利润将下降30%~50%。

行业大环境低迷,广东凌丰此时上市,确实有点不合时宜,实际上公司业绩在2011年已现疲态。

2009年~2011年广东凌丰营业收入分别为6.57亿元、9.11亿元、10.67亿元,2011年增长趋缓。同期其营业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59亿元、0.57亿元,2011年已现负增长。

公司2008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2011年,公司削减研发费用至2385.2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2.24%,低于高新技术企业3%的红线。广东凌丰不惜冒着高新资质被摘牌、税收優惠将丧失的风险,削减研发费用,其业绩压力可见一斑。

在2011年公司业绩显出疲态之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坐不住了,加大对广东凌丰的补贴力度,强行将其净利润水平拉回正增长轨道。2009年~2011年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62.73万元、693.32万元、1682.86万元。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在2011年非常“给力”,比2010年多掏了近一千万元,支持公司上市。

与此同时,一个关于公司其他应收款的细节引起了我们的关注。2010年公司其他应收款比2009年末增加351.25万元,主要原因是当地建设部门向公司暂借款400万元,用于建设新兴县东方广场。

政府部门缺钱搞建设,找广东凌丰借钱周转,除了能看出公司并不差钱外,更能发现政企双方关系紧密。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地政府没钱搞建设,却有钱给公司发补贴。

借改制隐匿国资

政府收纳税人的钱,却流向“红顶”企业,令人唏嘘,红顶商人叶灿雄更是周旋于政商两界,游刃有余。

叶灿雄的履历显示出其清晰的人生轨迹:先在国企任职,后调入政府主管部门,再进入下属企业担任领导,将其改制脱钩后,自己当上了老板,功成名就后又进入上级政协任职,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工商资料显示,广东凌丰2000年改制脱钩之前为国有独资企业,主管部门和唯一股东均是新兴县对外经济贸易局。2000年在公司改制脱钩过程中,叶灿雄上演了一出里应外合隐匿国资、高管变老板的把戏。

2000年4月广东凌丰进行改制脱钩。广东凌丰支付给新兴县对外经济贸易局100万元补偿款;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叶灿雄等27人按职务高低和贡献大小认购50万注册资本,其中叶灿雄出资18万元,占比36%,岑剑胜等26人占比64%。

2001年1月,公司以其拥有的新城镇广兴大道土地使用权经评估后的增值部分2580万元,以资本公积金转增的方式进行增资,注册资本从50万元增加至2630万元。2001年2月叶灿雄以货币资金170万元再次对公司增资。

从公司改制过程中,可以发现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公司改制脱钩时未对新城镇广兴大道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广东凌丰仅支付给新兴县对外经济贸易局100万元补充款就获得了价值2580万元的资产,涉嫌集体隐匿国有资产。

第二个问题是土地评估增资行为本身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土地使用权应按照历史成本记账的规定,其评估增值部分不能用于增资。2007年底,叶灿雄等27名股东以现金方式补足,这一问题得以纠正。

第三个问题则更为严重,在2007年补足注册资本时,叶灿雄获得85.45%((36%×50+170)/220=85.45%)的增资比例,出资2204.61万元。但事实上,公司2001年1月增资2580万元在前,叶灿雄2001年2月增资170万元在后,其实际认购的出资比例应该为36%。

事业单位改制(四川省) 篇4

关于印发《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府管发〔2009〕62号 省直各部门: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意见》已经2009年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第14次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川委发〔2004〕33号)、《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川办发〔2005〕45号)、《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川府管发〔2007〕103号)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操作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依法维护国家、集体及改制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原则,强化审计和资产评估,做好产权界定工作,严格不良资产的申报、核销、移交、处置行为,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根据省人民政府授权,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是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机关,负责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省属事业单位改制国有资产处置监督管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方案的审批。

(三)负责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的归缴。

三、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拟改制的省属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改制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位改制的组织实施工作;改制单位在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制订改制或清理撤销的总体方案,并在完成改制单位职工分流及经济补偿方案的制订和报批、职工社会保障方案的制订和报批等工作基础上,拟订改制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案。

改制方案必须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由改制单位从“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介机构备选库”中选聘的法律中介机构出具。

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一)清产核资。

改制总体方案获批准后,改制单位在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好债权债务清理、资产清查、产权界定等工作,认真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改制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在清产核资基础上,改制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结果和评估结果在改制单位内部公示。

为确保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改制单位不得委托同一中介机构承担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

改制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基准日至产权转让日期间发生的损益,应由中介机构进行期后审计,根据审计结果相应调整净资产。

(三)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改制单位主管部门应在改制前对法定代表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得以财务审计代替离任审计。

(四)资产剥离及资产核销。

改制方案涉及无法转为经营的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或核销不良资产的,改制单位在资产评估前应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

申请办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或不良资产核销时,申请文件须由主管部门向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附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及核销和剥离资产的相关原始资料。

(五)制订改制资产处置方案。

改制单位应实事求是地拟订资产处置方案。改制单位资产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改制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历史沿革、工作职能或业务内容、人员构成、原经费供给情况等。

2.改制单位改制后的单位类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类型)及资本(股本)构成情况。

3.单位资产总额、负债、权益及财务状况。

4.债权、债务及坏帐损失的转移、处置意见。5.资产剥离情况。6.净资产按政策分割、转移的处置意见。7.国有资产转让条件、转让方式等情况。

(六)改制资产处置方案报批。

1.改制单位主管部门对改制单位资产处置方案进行审核后以正式文件出具审核意见,并附有关部门改制批复文件、对职工经济补偿的审核意见、对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审核意见、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一并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2.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改制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案进行审批,或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3.改制单位主管部门根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批准文件,组织实施国有资产处置工作。

(七)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改制后的单位凡设置国有股权的,必须办理变动产权登记。改制后的单位不设置国有股权的,应办理注销产权登记。

(八)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

改制单位资产处置中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的,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依法按程序办理。

四、国有资产处置方式

(一)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的,改制单位国有资产全额划转到新的企业作为国家投入资本,国有资产原则上不剥离、不分割。

(二)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且改制单位全部或部分国有资产需保留在新企业中的,应按规定将保留的国有资产折算成国有资本(国有股权),作为国家资本投入,并明确国有股权行使单位。

(三)改制单位改为国有独资企业以外形式企业的,按国家规定可从评估后的净资产中划出一部分作为职工安置、社会保障等费用,其费用标准按改制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四)改制单位改为除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外的其他形式,包括国有非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企业、整体出售、兼并等,改制单位需要出售国有资产的,原则上优先出售给改制后的企业、单位和内部职工。

(五)法律、行政法规、省级地方法规、部委及省人民政府规章明文规定可从净资产中提取职工集体股的改制单位,在扣除职工安置、保障费用、剥离资产后,可按具体文件规定计提职工集体股。其他改制单位不得仿照或参照办理。

(六)法律、行政法规、省级地方法规、部委及省人民政府规章对行业、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有专项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省属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缴入省级财政金库。

改制单位的提留经费,经有关部门批准按标准一次性从单位净资产或国有资产变现收益中提取。

六、纪律要求

事业单位改制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确保职工利益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事业单位改制之机,以将国有资产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形式,从中谋取私利。严禁藏匿、私分和转移国有资产。严禁违反改制工作程序,损害职工利益。凡违法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损害职工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员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七、适用范围

本意见所称省属事业单位,指省委、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省人大和省政协机关、省法院和省检察院机关、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各群众团体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省委、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八、实施时间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5

中国企业报道 作者:admin 2012-02-04 阅读:

2次

核心提示:根据通知,非公司制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改建后的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免征或减半征收契税政策,主要涉及企业公司制改造、公司股权(股份)转让、公司合并、公司分立、企业出售、企业破产、事业单位改制等。

根据通知,非公司制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改建后的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此外,在股权(股份)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公司股权(股份),公司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契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对于事业单位改制,通知明确,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投资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对改制后的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改制后的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安置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与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事业单位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6

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劳动保障厅反映。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意见

省劳动保障厅

为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分流安置职工,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订职工安置方案,落实安置资金,理顺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

二、企业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向广大职工公布,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其中,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职工安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处理办法等。

三、对从改制前企业分流进入改制企业的职工,应由原企业与其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改制企业与其变更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应在改制企业工商登记后30天内完成。

四、对分流到国有控股改制企业(指绝对控股,即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大于50%,下同)的职工,原企业与改制企业应按有关规定与其变更劳动合同,用工主体变更为改制企业,由改制企业继续与其履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原企业不得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对改制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再继续留用的职工,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等于或小于50%的企业,下同)的,除本意见另有规定外,原企业要依法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办理相关手续,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重新计算。

原企业和改制企业都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企业(包括改

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

六、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原企业或者国有控股的改制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办理离岗退养。职工在改制前已办理离岗退养手续的,一般由原企业继续履行离岗退养协议;因企业改制后不存在或经约定由改制企业履行原离岗退养协议的,应当在改制分流总体方案中明确。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后企业是否继续办理离岗退养,由改制企业自行确定。

七、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原企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原企业与职工双方协商一致,也可将经济补偿金转为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以及一次性计发生活费,不足部分由原企业与职工协商解决。

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所在地级以上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及年递增5%的幅度为缴费基数,按距法定退休年龄前的年限和缴费时的费率计算。一次性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按所在地级以上市的规定执行。一次性计发的生活费,按不低于所在地失业保险金月标准和距法定退休年龄前的月数计算。

八、对请长假、停薪留职、档案挂靠、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等不在岗人员,企业改制前要依照有关规定理顺劳动关系。对超过规定时间未回单位或未办理相关手续须按除名或违纪解除劳动关系等处理的人员以及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应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先行处理,不纳入职工分流安置范围;对依照有关规定清理后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按在职职工安置。

九、经济补偿金的计发办法,按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按单位正常生产(工作)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月平均工资或企业月平均工资高于单位所在地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单位所在地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国家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对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女职工,除法定情形外,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合同期满的,也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应将合同期限延续至哺乳期满为止,由改制企业继续履行合同;如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应计至哺乳期满之日,并一次性发放哺乳期满前的工资和有关待遇,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十一、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并在医疗期内的职工,除法定情形外,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在住院期间合同期满的,也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应将合同期限延续至医疗期满或出院为止,由改制企业继续履行合同;如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其病假工资、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和有关待遇应计至医疗期满,符合有关条件的还应发给医疗补助费。

十二、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职工,按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

定办理。

十三、改制前企业及其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按规定参保,在改制前一次性缴清社会保险费,并按规定计缴利息和滞纳金。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性付清。改制企业必须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十四、改制企业应按国家、省的政策规定,落实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的费用。

十五、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被新的用人单位招用实现再就业的,应由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可以在户口所在地参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养老保险。继续参加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费的,其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继续参加养老保险而中断缴费的,达到退休年龄后根据实际缴费年限,按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十六、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未重新就业的,档案可交由当地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或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管理;职工可委托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经办机构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由本人缴纳相应费用。

十七、改制企业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离退休人员活动经费和管理费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费用,可从改制企业转让的国有产权收益中支付。在改制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不足以支付的情况下,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管理的企业,由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统筹解决。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整体改制的,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由本级财政从国有资产收益中解决。本级国有资产收益不能解决职工安置费用的,由本级财政予以解决。

符合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政策的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来源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八、用于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离退休人员活动经费和管理费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费用未落实的,不得进行改制分流工作。

十九、改制为国有控股的企业再改制为非国有控股的,按本意见执行。

二十、经济补偿金等职工安置费用的计算,以有关部门批准企业改制方案之日为基准日;国家或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十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适用本意见。

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7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逐渐增多,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的流向,使国有资产得到准确核算,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改制、转体的国有资产的全方位监管。除了在改制前严格执行财政部第36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对改制期间的流动资产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有关制度,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监管资金的分配。所出具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财政部门编制和安排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重新安排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基数,是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合法凭证。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转移状况,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改制后的剩余国有资产,要进行相应的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调整的批复,充分体现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全部在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规范、准确的表现出来。

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会计记账上都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但是,在会计核算上是有所不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即: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进行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由于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改制后,剩余的资产归并到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时,会计科目也必须对接,通过会计移交表交接后,单位以会计移交表建立总账和明细账,并做相应的会计科目处理,保持会计的连续性,同时要在资产信息数据库调整相关数据。例,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后,资产负债表数据是: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制 篇8

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为员工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对此员工应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科学的发展观、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来应对当前的局势,充分意识到改革对单位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为改制后的财务问题提供全新的应对措施。

一、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

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资金管理的难度加大。事业单位改制后,将资金的管理完全趋于市场化,在资金的管理上超出了财务管理的范畴,就使得财务管理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许多事业单位会开展一些收费服务的经营项目,有些事业单位甚至会设立相关的下属企业直接进行经营,以弥补经费方面的欠缺。最终由于各种财政资金、经营以及事业方面等资金的大量涌入,致使财务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1]。

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由于以往政府对国家划分的资金采用直接分配的原则,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对资金的自主支配的权力,在政府的全完指挥之下,事业单位也就成为政府执行目标与政策的工具。该形势下,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只加强对预算考核制度的管理,疏于成本核算,最终导致资金效益显著下降。

改制后对收支的管理力度不够。事业单位改制后,虽然仍以收支作为财务方面的主线,但是在税收与非税收的问题上存在很大漏洞,一些单位仍有自收自支的现象存在。因此,加强非税收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二、事业单位改制过程对财务人员思维和工作方式产生的影响

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契机,但同时也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与考验,且对财务人员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式都产生巨大影响。

对财务人员心理方面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给财务人员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改制即意味着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及管理机制。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事业单位的改制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客观上都对单位的改制非常认同,但是在心理和主观意识上对改制的实质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就会加大员工的工作压力,逐渐产生比较负面的抵触情绪。此外,一旦改制触及员工的个人利益时,其在思想上就会立刻产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采取观望的态度,另一方面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这就导致财务人员产生更多的思想问题。其在担心改制过程中事业单位进行人员精简时,被调剂到其他岗位上难以适应,或是被分流到社会中遭到他人冷眼,导致其产生对未来道路的迷茫感与紧张感,最终对事业单位的改制存在较深的疑虑和抗拒[2]。

对财务人员工作方式产生的影响。改制后,财务人员原有的身份地位与资历不再占据优势,事业单位会将以往的身份管理制度转向岗位管理制度,对其分配制度采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工作中讲求工作效率与公平对待,最终逐步实现根据员工所做的贡献与业绩来进行评定、考核。在改制中,事业单位使按岗定酬和按劳定酬的管理方法取代传统的党政机关对人员的管理办法,不再根据岗位级别来确定财务人员的薪资待遇。

事业单位改制后对财务人员开始采用聘用制,而这一制度的形成促使员工的竞争意识逐渐变强,财务人员的真实职业水平与个人素养得到巨大考验。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大力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员工聘用制,在一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财务人员需与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合同,明确自身与单位的人事关系、掌握应尽的义务与所应承担的责任。财务人员在事业单位全新的工作体制中,由于人员调配的速度逐渐加快,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很难适应。改制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加重,以往的工作方式就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因此,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的要求都十分严苛。

三、财务人员面对事业单位改制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强化自身工作意识,明确发展方向。财务人员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应跟随单位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观念、把握单位的发展思路、走出自身的思维误区[3]。首先,财务人员要清楚改制后单位的发展趋势,在单位的帮助下掌握当前改制的政策内容和发展方向,了解事业单位改制的意义和目的。然后在充分掌握当前局势发展的大环境的同时认清形势,提高自信心并努力清除思想障碍,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自我价值、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与工作意识不强,其主观认为事业单位是以非盈利为目的,所以财务的资金使用与调动方面在管理上无需十分严格。因此,克服当前这种消极心理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做好财务问题处理工作。第一,事业单位在改制后,财务人员应做好单位的财产清查与重估工作。资产的清查工作就是对事业单位所有类别的财产进行盘点的过程,即盘亏、盘盈两个方面。在资产清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资产总数减掉负债之后为正值,那么就说明单位仍有净资产存在,最终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可将净资产分为固定基金、专项基金和结余等类别。所谓固定基金就是指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全部固定资产。专项基金就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从事业收入、结余或是经营收入中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而结余则是指事业单位在某段时间内各项定期的收入与单位支出相抵之后的剩余资金。

第二,财务人员应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决算与分配。对相关的账务、资金进行完全处理后,应按照会计的年度结算法将事业单位的支出项与收入项相抵,然后将结余的部分按照单位性质的需要分为经营性质的结余与事业性质的结余。

第三,财务人员应对事业单位的原帐进行扎帐等相关处理。各项账目经过清查、分类等处理过程后,财务人员就可以将单位的原始账目进行最终结算,即将各类项目的账务进行扎帐处理,其处理结果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债务类科目与资产类科目,最终将报表上所有类别的资产进行清零。

第四,事业单位在改制后需要建立新的账目,而新帐建立的依据则是《企业会计制度》[4]。事业单位在改制后,可以将原有的净资产作为专项基金为员工提供医疗、福利等,而该账目的支出根据当前的立账原则应该算入负债类科目中进行处理与核对,账目处理的方法应与企业账目处理方法相同。

事业单位在改制的过程中对财务人员的思维与工作方式都带来极大考验,对此,财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单位改制,并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个人素质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以全新的面貌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上一篇:话题作文的选材教案下一篇:史记经典名句语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