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共11篇)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1
司法行政类(司法行政人员必修)专题测试
[单选] 1.社区服刑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正确答案:C
A 三日 B 五日 C 十日
D 一个月内
[单选] 2.()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A 司法行政机关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公安机关
[单选] 3.罪犯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正确答案:B
A 可以 B 应当 C 必须
D 视情况而定
[单选] 4.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应当核实其居住地。正确答案:B
A 司法行政机关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公安机关
[单选] 5.社区服刑人员确有悔改表现,且符合相关情形的,可以给与表扬,表扬以()为周期评定一次。正确答案:C
A 一个月 B 两个月 C 三个月 D 半年
[单选] 6.实施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社区服刑人员,适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正确答案:C
A 两年 B 三年 C 五年 D 十年
[单选] 7.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正确答案:B
A 两日 B 三日 C 五日 D 十日
[单选] 8.适用禁止令的社区服刑人员禁止令执行完毕,司法所应当组织公开宣告,并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通知()。
A 同级人民检察院 B 上级人民检察院 C 上级司法行政机关 D 公安机关
[单选] 9.社区矫正中的矫正小组成员包括:司法所工作人员、()、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正确答案:B
A 社会爱心人士
B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C 慈善组织成员 D 社会团体
[单选] 10.社区矫正宣告由()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A 司法所工作人员 B 法院工作人员 C 社会工作者
D 检察院工作人员
[多选] 11.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正确答案:ABC
A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B 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C 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D 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多选] 12.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 正确答案:ABCD
A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B 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C 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D 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多选] 13.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 正确答案:ABD
A 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B 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C 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D 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多选] 14.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事项应当包括:()正确答案:ABCD
A 宣读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鉴定意见
B 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 C 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
D 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多选] 15.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向社区矫正机构提出纠正意见: 正确答案:ABCD
A 没有依法接收交付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的 B 没有依法监督管理而导致社区服刑人员脱管的
C 缓刑、假释罪犯在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缓刑、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的禁止令,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没有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的
D 对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没有依法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的
[是非] 16.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A 对 B 错
[是非] 17.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A 对 B 错
[是非] 18.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正确答案:错
A 对 B 错
[是非] 19.社区服刑人员永远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正确答案:错
A 对 B 错
[是非] 20.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A 对 B 错
[是非] 21.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应当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正确答案:错
A 对 B 错
[是非] 22.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服刑人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正确答案:错
A 对 B 错
[是非] 23.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A 对 B 错
[是非] 24.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正确答案:错
A 对 B 错
[是非] 25.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漏管,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通知有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
A 对 B 错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2
培训班上,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朱晓峰作了《法治体系与依法行政》的专题辅导, 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及特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 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时代意义和价值追求。培训班还专门设置了《行政诉讼法》和《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课程, 并邀请省高院行政审判庭有关专家进行授课, 采取了“以案说法”这一更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7月25日, 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省直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在济南大学进行了公共法律知识网上考试, 省散办首批参加考试的5名职工全部通过了4年年审考试。
本次考试首次采用无纸化上机操作模式, 参加考试的行政执法人员凭刷二代身份证进入考场, 输入个人身份证号后进入考试系统开始答题, 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自动生成试卷并自动计时, 且同一考场的每个人的考试试题均不相同, 考试时间为一个小时, 考试结束后当场显示考试成绩。本次考试的试题内容涉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相关内容。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3
本刊讯 为全面推进北京市档案行政处罚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5月11日至12日,北京市档案局法规处与培训中心在密云水库宾馆联合举办了全市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来自市档案局和区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共80人参加了培训。马素萍副局(馆)长出席开班仪式,陶水龙副局(馆)长作开班动员。开班仪式由培训中心负责人主持,陶副局(馆)长强调了开展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对培训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郭嗣平、市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强晓东、市档案局法规处副处长赵力华,分别围绕“回顾与展望档案工作的認识与思考”、“从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看行政处罚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和“档案违法行为的特点及实施档案行政处罚的对策”进行了讲授;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区档案局对其查办档案违法案件的具体做法作了经验介绍,其余区县档案局就开展档案法制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法规处负责人作了培训总结,对市档案局今年法制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通报。马副局(馆)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各区县档案局法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四是要进一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五是要进一步做好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接收和查阅服务工作。此次培训重点突出,理论讲授与实践交流相结合,使学员对档案法制建设,特别是行政处罚工作的开展及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市档案行政处罚工作的整体水平。
(北京市档案局法规处、培训中心)
《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 篇4
第四十条 行政执法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并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确定为违法或者不当,且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裁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督察决定的;
(二)不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指派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上岗执法的;
(三)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事由,被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或者撤销的;
(四)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而不追究的;
(五)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机关而不移送的;
(六)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健全,或者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
(七)对评议考核工作不配合、不接受或者弄虚作假的;
(八)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持证上岗执法的;
(二)不依法履行岗位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行政执法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四)粗暴、野蛮执法的;
(五)对控告、检举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打击报复的;
(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第四十二条 行政执法主体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承担领导责任。
行政执法主体内设工作机构的主管领导以及内设工作机构负责人是行政执法主管责任人,对所管理的工作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承担主管责任。
直接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人员是行政执法直接责任人,对本人的行政执法行为承担直接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行政执法主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的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对行政执法人员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根据年度考核情况、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书面检查、批评教育、取消年度评比先进资格、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行政执法资格等处理;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主动承认错误、及时纠正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执行上级的错误决定或者命令,或者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过错导致行政执法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或者变更的,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四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察机关提出对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建议,也可以将有关事实材料直接转送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察机关处理;接受转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处理。
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七条 行政执法主体或者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责任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决定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复核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向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依法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按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5
广东省质监局转变过去的行政执法观念,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当前专项整治行动中,形成了与司法部门打假治劣的合力。近日,该局统计数据显示,3年多来,全省移送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达277宗,其中今年8月份以来的专项整治期间移送23宗,涉案金额过亿元,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判刑166人。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不仅加大了质监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而且保证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公开。
近年来,广东省局针对制假售假网络化和跨境等新动向,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罪案件法律规定和立案标准》的实行,为防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职务犯罪问题发生,高度重视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自2004年以来,该局在全省大力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对外采取主动与司法部门沟通,对内实行考核和经费补助相结合,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一方面,主动加强与司法部门的研讨和沟通,打好案件移送工作的基础,建立衔接机制。广东省局与省检察院、公安厅等单位通过制定《关于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入手,围绕质监部门行政执法中案件移送主体,在涉嫌犯罪案件的承办、审核、移送标准、证据效力、跟踪、协调、案卷及涉案物品移交等方面达成共识。用统一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文书,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协作工作机制。在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中,加强信息研判、查处协调、证据搜集等有力举措,逐步使案件移送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另一方面,抓好自身的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实行办案经费补助,推动案件移送。为鼓励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对达到移送标准的案件及时移送,该局将各地移送案件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行政执法的重要考核指标,年年进行比较、考核。对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案件,省局每宗给予2万元经费补助。从2005年开始,该局又决定对移送并追究了刑事责任的食品案件,每宗补助5万元。目前,广东省局对移送案件补助经费已达20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的开展,移送案件逐年递增。2005年移送案件与2004年同比增加了36%,2006年移送案件与2005年同比增加了25%。
为有效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全省各级质监行政部门在打假行动中,主动邀请公安部门提前介入,不仅从机制上解决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打假不力渎职犯罪的隐患,而且也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了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协作机制,强化证据收集、信息交流,预防暴力抗法,提高了执法打假效能;二是与公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促进了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现场移交”,不仅减少进入司法程序的环节,而且优化了执法资源的配置;三是实现了“开门办案、阳光执法”,解决了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问题;四是扭转了过去行政处罚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少的现象,长期保持了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
广东省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篇6
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业务经办规程
第一条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解决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011〕91号),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申请人向缴费受理地所在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以下简称受理机构)提出申请时,填写《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审核表》(一式四份),并提交以下材料。缴费受理地根据《通知》第七条规定确定:
(一)户口簿、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二)个人档案原件;
(三)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申请人,需提供经最后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参保凭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一份)。
第三条受理机构接到申请人申请材料后,确认申请材料完整、符合条件的,当场向申请人出具《受理回执》。对缺少申请材料或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当场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回执》并说明原因。
第四条受理机构受理申请资料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资格及工作年限审核,并在《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审核表》的“缴费资格及原工作年限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对符合办理资格的,核定并填写其离开原单位前的工作年限。审核结果加盖公章后,连同申请资料、《受理回执》一并移交相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受理机构移交的资料后,应及时通知经审核符合申请资格的申请人选择缴费年限。申请人在《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审核表》的“申请人选择缴费年限”栏目选择缴费年限并签名。
第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申请人选择的缴费年限,计算其应缴纳的金额,并填写在《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审核表》的“缴费金额审核”栏目,加盖公章后交由申请人签名确认。其中一份存受理机构,一份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两份退申请人,其中一份用于办理缴费。
第七条申请人凭《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审核表》(地税存联)向受理地地税部门申请办理一次性缴费手续。
第八条地税部门征收申请人的缴费款后,将缴费到账信息及时传输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九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为缴清全部费用的申请人建立个人账户,并记录缴费年限等信息。
第十条申请人缴清一次性缴费的全部费用后,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按现行有关转移办法办理。
第十一条申请人缴清一次性缴费的全部费用后,达到粤府〔2006〕96号文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可按规定向最后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基本养老金。
第十二条按本规程办理一次性缴费的人员,申请缴费时尚未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并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其医疗保险按照本人户籍所在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各经办部门办结业务后,应及时按规定将有关业务材料整理归档。
第十四条对申请办理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费资格和原工作年限审核手续,但无法提供本人原始档案的人员,可按以下办法审核:
(一)申请人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以及个人保存的可反映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和身份的原始凭证(如工作证、工会证等)、档案转移回执等材料,按第六条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核,并填写《遗失档案的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情况表》。
(二)审核部门根据申请人填写的《遗失档案的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情况表》等相关申请资料,向申请人原工作单位发出《关于协查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关原始档案资料的联系函》。原工作单位已不存在的,由其主管部门协查。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国家党政机关管理公共事务的中坚力量,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稳定和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机关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办公环境的完善的同时,面临着工作压力增大和机关工作要求更高等问题,因而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激发了机关工作人员追求健康身体的强烈愿望。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在我国虽然还不属于职业病,但这些问题事实上已经严重影响着身体的健康,需要我们正视并找出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进行防治。在很多欧洲国家,已经将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产生的一些病症列为职业病的范畴,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1,2,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从广东省直属机关单位随机抽取2005年(381例)和2006年(435例)两年的体检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共发放330份调查问卷,回收310份,回收率93.94%,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5.81%,无效问卷13份,占4.19%,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课题研究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回收的有效问卷在计算机上用EXCEL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数理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现状
3.1.1 2005年和2006年的健康体检结果对比
随着机关工作的公众化和规范化,业务要求素质提高,工作压力将进一步提高,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具备健康身体作为工作保证。据作者了解,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一般在固定的办公室办公,其单位一般地处市区的繁华地带,占地面积较小,单位运动场地容量一般不大,可活动的场所不多,加上个人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每天八小时工作时间里基本是坐姿办公,很容易造成脊柱负担过重等问题,出现其他功能性症状明显。从调查结果来看,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从图1(见92页)中我们可以看到: 2006年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体检中各项身体指标个别项目比2005年略有好转,但部分指标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五官科疾病等指标呈上升趋势。并且我们在统计时发现,完全健康(即零项)的几乎没有,具有一项或两项身体指标异常的比例高达65.98%,比2005年增长了13.22%;而具有五项身体指标异常的为61例,占14.02%,比2005年增长了5.36%。
我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异常症状分布按超过10%的比例排名,2006年前五位为颈腰椎, 消化系统, 五官, 呼吸系统, 肿瘤;2005年排名前五位的顺序为颈腰椎, 消化系统, 肿瘤, 五官, 运动系统(关节炎等)。其中2006年调查中的颈腰椎疾病发生异常的比例为330例,比2005年稍低,但仍然高达75.86%(见图2 见122页),颈腰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腰痛,颈腰痛在骨科门诊中是指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部位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总称[4]。从图2和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说明: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是颈腰椎病的高危人群;消化系统异常病例为107例,占24.60%,其中肝胆和肠胃病等比例较高,也是2006年发现比例较大的疾病,仅次于颈腰椎病的影响;五官科的检查异常率也较高,有93例,占21.38%。
另外,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体检的血液指标和尿液各项指标异常情况,高胆固醇和高血脂者比例最高,除了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胆固醇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所有体检调查案例中,具有1—2项指标异常者达77.01%,比2005年的44.09%高出33%,有3—4项的占18.39%,具有5项的占4.60%,均高于2005年体检的异常指标比例(见表2)。2005年免疫学指标异常比例为1.31%,2006年的免疫指标异常达1.15%,两年没有明显变化趋势;2006年“生化肾功四项”指标异常则高达20.69%,比2005年的14.70%高了5.99%。
3.1.2 身体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1989年WHO提出的健康概念,从现代健康观来看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其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因素,后天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心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五种因素[5]。本文对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因素主要做了亚健康症状、工作压力因素、生活因素、工作作息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国际健康组织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指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低下的状态[7]。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5.72岁,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但机关工作员却较多的出现容易疲劳、劳累后恢复缓慢、睡眠不佳、记忆力下降、胃口不好、惧怕应酬等亚健康症状(见表3),特别是睡眠质量问题比较严重。
对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调查表明,感觉从无工作压力的人有65例,仅占21.89%,感觉工作压力轻度以上的人有232例,占78.11%,说明总体工作压力感觉很大。其中男性感觉轻度压力以上的人占43.77%,女性占34.34%,说明男性感觉工作压力大于女性。年轻人明显大于中年人,中年人高于老年人。而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压力原因的看法和态度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普遍认为影响最大的是人际关系[3],本调查中认为主要在于工作性质,其它按比例高低顺序排列为工作热情、人际关系、身体健康、个人精力、婚姻家庭,让我们意外的是认为婚姻家庭是造成巨大工作压力的人只占2.36%。巨大的工作压力可能是造成亚健康状况的一个重原因。据本文作者分析,在省直机关单位,年龄超过45岁的机关工作人员在45岁后一般进一步晋升无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好,因而相对心理压力不大;年纪35至45岁间的中年人,在机关单位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人际关系一般较有基础,但需要向高的职位努力,所以面临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也更大。但相对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中年龄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省直机关的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如今进入的人员硕士学历占较大比例,还有部分博士,学历要求很高。新旧两类公务员间潜在的竞争比较强烈,如果自己被超越,可能就进入“二线”、“分流”甚至于“淘汰”。所以,大部份年轻机关工作人员都感觉到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年轻人处于事业刚起步,在单位还没有形成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能力显现不多,受到中老年人的职位提升压力,危机感加重,工作压力就远远大于其他年纪的人。
对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趋向务实,应酬较少,更注重工作关系。一般来说,在机关单位工作相比其他职业来说,更注重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是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职位提升,以及待遇的高低等实际利益。但在调查中,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每个月很少外出应酬的人占52.86%,应酬一般多的人占31.65%,我们注意到,只有5.72%的人感觉应酬较多,并且都是男性。这说明机关工作人员人际关系更趋向务实,更注重加强工作关系的协调。另外,我省机关工作人员对烟酒的危害性认知深刻,调查中大部分人(79.12%)不抽烟,已经戒烟者占6.73%,不定/日的人占7.74%,小于5支/日的人占1.68%,抽烟半包/日以上的只占3.04%;基本上抽烟的均是男性,为26.92%,女性不抽烟。而不喝酒的人占39.73%,偶尔喝酒的人占37.37%,男性经常喝酒的比例为39.39%,远高于女性的10.10%;一般喝酒种类从比例高到低为红酒(7.41%)、啤酒(6.73%)、白酒(5.72%)、洋酒(5.39%)、糯米酒等(1.68%)。
大部分机关单位实行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度,中午大约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可用于吃饭和午休。有研究表明[6],成年人需要每晚睡眠8小时才能满足一天的紧张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中午应该午休,将更利于下午的紧张工作。从图 3我们看到我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很重视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另外,机关工作人员每天晚睡时间达8小时的仅12.46%,63.97%的人保证了睡眠6小时,19.19%的人只睡7小时,而2.36%的人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每天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的人占17.51%,10至11点间的37.04%,11点至12点间的占30.30%,不定时间的仅有1.35%,真正让人担心是12点后入睡的人占13.80%。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入睡时间稍晚,晚睡时间不足,睡眠质量有待提高;男性比女性的睡眠时间要少些,且入睡时间稍晚,这可能与男性承受着较大工作压力和应酬较多有关系。
据本文调查显示,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间小于2小时的人仅占6%,而使用计算机时间5到6小时的人达60%,占法定八小时工作的大部分时间,11%的人甚至达7至8小时, 这已经是超负荷进行工作了,更有部分年轻人在下班后仍然使用计算机上网成为“网虫”,所以长时间坐姿使用计算机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就不可避免了。目前广东省直属机关单位均规定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工间操时间,要求进行广播体操或眼保健操等休息。但对工间操的调查结果显示,工间操时间坚持工作者达60%以上,闭目静坐、站立做操出外步行和眼保健操的人仅占了40%不到;其中站立体操占6.73%,眼保健操占6.06%,而坚持工作的女性(36.03%)比男性(30.98%)多。
3.2 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锻炼状况及分析
据笔者了解,广东省直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减少亚健康状态和调整心理状态等。因此我们认为每周锻炼2到3次就可,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到4到5次,应选择运动强度不大、运动方式不剧烈的项目进行锻炼,通过增加运动频度和延长运动时间来增加身体的热能消耗,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但据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直机关工作人员总体上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不高,健身参与程度较低;下班后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仅占23.57%,高达57.24%以上的人选择回家休息或是做家务,其中女性比男性回家做家务和休息的比例高,下班后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比女性多(见表4)。
从表5我们可以看到:每周实际参加锻炼一至两次的人所占比例并不高,只有18.51%,偶尔参加锻炼的人就占了33%;虽然有32.66%的人认为每周最好能够锻炼四至五次,但实际上能够每周坚持参加锻炼四次至五次锻炼的人,只有10.10%的低比例;每周实际参加三次锻炼的人仅有36.03%,说明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意识到应该多参加锻炼,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我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中,实际每周锻炼时间小于20分钟的人为数不少,达37%的高比例。只有43%的人每次实际参加锻炼的时间为21—40分钟的合适时间。这说明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锻炼持续性不高,实际锻炼次数太少,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不长,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运动时间不足是造成锻炼效果较差,达不到健身目的的主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患颈腰椎病、肝胆疾病、肠胃疾病和五官科疾病、高胆固醇和高血脂比例较高,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新问题。
2.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较多,男性对工作压力感觉大于女性,年轻人危机感比中老年人强。
3.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习惯务实,应酬较少,对烟酒的健康危害性认知深刻;重视午休,但晚上睡眠质量亟待提高;普遍忽视每天两次的工间操休息,坐姿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过长。
4.省直属机关工作人员男性的锻炼参与程度高过女性,但总体缺少体育锻炼,锻炼频度和持续性较低,每次锻炼时间不长,不能把握好作息时间和锻炼规律,未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4.2 建议
1.遵循人体锻炼的规律,选择适宜的时机、方式和频度进行锻炼,加强自身锻炼和营养补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致力于培养良好的锻炼行为,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有规律的生活行为。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发挥机关工会和医务室(保健室)的组织作用,推动国家机关带薪假期的落实,致力于改善办公环境,发展俱乐部活动,形成良好的工作作息规律。
3.通过机关报刊或举办健康专刊,经常开展座谈或健康沙龙活动,建立《机关人员(动态)健康档案》,制定《健康改善计划书》,主动监测个人健康指标,准确及时掌握健康状况,致力于加强健康教育,主动调整心理状态,干预健康危害因素,树立良好的锻炼观念。
参考文献
[1]胡福静.职业病危害评价[J].劳动保护,2005,(4):20-21
[2]丘创逸等.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难点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04,31(6):48-49.
[3]公务员健康读本编写组.公务员健康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4]火统伦,王元顺.骨科门诊颈腰痛调查与防治对策[J].甘肃中医,2005,(3):19-20.
[5]邓树勋,等.体育与健康[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6]冠群,编著.中老年健身运动[M].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8
关键词:行政执法人员;相对人程序性权利
由于行政行为结果理论观念的持续影响和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欠发达等原因,行政法学理论往往漠视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吕尚敏的研究则将重点放在执法者的执法环境分析之上。她认为,尽管法律为执法者预设了多种行为模式,但执法人员在具体的执法活动当中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法律只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之一,法律要想实现对执法者的最大控制权,就要尽量压制其他变量对执法者人员的作用强度。
本文仅就各种规范性变量和非规范性变量中的相对人的“抗辩”进行论述。针对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模式进行描述分析,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阻碍法律实施的行为模式,针对性的提出设置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构想,以期使法律成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首要考虑和遵循的因素,进而达到行政法治。《行政执法人员的行动逻辑》原文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法,通过改善行政组织法的规范体系和内容以及行政组织法的基本理论观念实现法律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统治。而本文的着重从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方面,加大法律对执法人进行行政执法行为的影响,实现行政法治。而对行政组织法的问题不予讨论。
现代行政法平衡理论主张改变相对人作为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局面,而将相对人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另一方主体,形成行政权——公民权的基本行政法律关系格局。行政权和公民权在实体法上不对等、不平衡,但并不影响在程序法上公民拥有更多的程序性权利,与行政机关形成两方相互对抗的行政法律关系,使相对人更加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行政法的运行过程中。而联系到本文,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除了法律以外还受到上级意志、司法审查、代议机关的监督、行政相对人的抗辩、行政习惯与经验、自然情感、利益诱导、大众传媒的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前面已经讲到,要实现法律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绝对控制和影響,就要在动态的行政执法过行程中实现法律对其他不利于行政法治的因素的压制。从相对人的抗辩这一角度来讲,首先,要扩大抗辩这一概念。原文中的抗辩仅指相对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而本文要将这种权利扩大到相对人所有的程序性权利。其次,当事人拥有更多的程序性权利之后,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行政执法活动当中,对行政权力起到制约和的作用,促使行政执法人员更加关注相对人的利益。通过立法为相对人设置更多的程序性权利,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对抗法律化、规范化,动态的、及时的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最终达到行政法治的目标。
一、卷宗查阅权
由于卷宗是一个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执法人员据以作出某种行政决定得根据,是记载行政程序事项的文本,当然广义上也包括各种证据。所以,对于相对人的知情权,亦或是权利救济时作为证据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卷宗查阅权源于行政程序法中的行政公开原则,也是宪法规定的民众知情权的重要内容。比如在行政许可案件当中,公平竞争的相对人有必要知道行政机关将一般禁止的事项授权另一方从事据以作出决定的卷宗,以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和进行权利救济。现实当中,行政及法人员出于各种心理,特别是在这一行政决定是枉法作出的情况下,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使相对人的卷宗查阅权难以得到维护。比如,单纯的直接拒绝查阅、长时间不予答复说明、以相对人所要查阅的卷宗涉密等理由拒绝查阅。针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这种行为模式,法律应当充分的保护相对人的之一权利。具体措施包括:第一,规定相对人提出卷宗查阅要求后行政机关作出答复的最短时间,而且这种答复必须是书面答复。第二,如果对相对人提出的卷宗查阅要求予以拒绝,必须书面说明理由。第三,对相对人卷宗查阅的方式应该予以多样化,包括照相、复印、摘抄等方式,本着方便相对人的原则充分保护相对人的卷宗查阅权。
二、获得通知权
获得通知权是相对人参与到行政过程中的前提条件,当然也是实现和维护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实当中,行政执法人员基于理由依据不够充分、害怕相对人维权等原因,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想方设法不让相对人知晓,或者尽量推迟相对人获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亦或是出于某种目的控制相对人获知行政决定的时间。所以法律要对相对人的获得通知权予以维护。第一,通知必须在合理的期限内进行,有些执法人员在做出一些行为之前确实通知到了相对人,但是往往通知的比较晚,没有给相对人做准备留有足够的时间。第二,通知的内容必须充分,必须包含与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有直接联系的信息。第三,应当以方便相对人的方式送达相对人,具体是何种方式也可以由相对人和行政机关共同协商。
三、陈述权
陈述权是指行政相对人向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执法人员表达自己对案件事实以及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和看法。据此行政执法人员能够通过案件亲历者的表述了解案件情况,是维护相对人合法利益的良好途径。由于我国的传统遵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对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权长期处于漠视的状态。而现实当中,执法人员往往对相对人的陈述和表达置之不理。或者是对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不予考虑,仍然以自己的意志作出行政决定。所以法律要对相对人的陈述权予以保护。第一,只要相对人对执法人员作了陈述就应当记录在案,形成笔录,并应该对相对人提交的书面陈述申辩意见出具证明收到的收据。第二,不应该严格要求相对人作出陈述申辩的方式形式,应当方便相对人,相对人以口头方式进行申辩的,执法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记录。第三,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正式的文书上应当对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的采纳情况予以说明,不予采纳的也要说明理由。
四、拒绝权
拒绝权是指当行政执法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重大且明显的违法事由的时候,法律所赋予相对人的一种不待有权机关撤销或者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对该行为采取不履行、不合作的行为的权利。尽管行政法律的完善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使得行政执法人员一般不会做出存在重大而且明显的违法事由的行政行为,但为了充分维护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制约和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赋予相对人拒绝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都规定了相对人的拒绝权。这项权利应该在更多的法律中得以确立。除此之外,相对人还应该享有一系列的申请权。
作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 篇9
一、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城管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各个部门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三是自身建设的需求。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时,城管队伍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整个社会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如对巩固执政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四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执法人员,学好用好法律不单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与法治国家的实现紧密相联。五是思想认识有了提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到位,才有行动上的自觉。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运用上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都很大程度阻碍经济的更大发展,并引发种种矛盾,危害着社会稳定。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虽然自己知道法律价值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知识准备不够充足,在处事中更多地想到运用行政手段去管理事务,而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因而,作为执法人员,学好法律重要,懂得合情合理的运用法律也非常重要,理顺工作、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二、进一步确保学法成效。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尽管这些年来,我们执法人员系统普法宣传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机关特别是在基层,相当数量的人员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弄不懂、学不深现象还比较突出,并直接消极地作用在实际工作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地方人员学法环节 存在形式主义不无关系。在因制度弱化导致的上无压力下无动力的情况下,部分执法人员提不起学法的精神和用法的自觉性。这就导致部分公务员法律素质不高,行政活动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合法性。因此,在将来的学法用法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健全机制、强化培训、严肃考核,真正提高广大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主动认真学法。作为一名新任职的行政执法人员,懂得相关相关法律法规,懂得在行政管理中运用好法律法规,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到新的岗位,我抓住各种法制培训、讲座等机会了解法律知识点,并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更深认识到如何依法办好城管事业。
三、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当前上访案件和群ti性事件呈急剧上升态势,分化了政府在发展经济为主线上的大量精力。以上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没有严格执法或者依法行政造成的新问题新矛盾逐步显现。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严格依法行政,就有可能累积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给接下来的工作增加阻力,从而阻碍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在,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的局面来之不易,公务员队伍作为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更应把依法行政这根弦绷得更紧一些,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尤其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在经济体 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一旦“法治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被破坏,就很难修复。另外,我们也要在制度 上完善,健全行政执法监管体制,实行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了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依法行政,以用促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才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推进事业健康发展。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最有效的行为。现在,随着法律宣传教育的深入,法律不断配,依法治国观念已深入人心。执法人员作为普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更应把依法行政这根弦绷得更紧一些,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工作生活中,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一旦“法治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被破坏,就很难修复。另外,我们也要在制度上完善,健全行政执法监管体制,实行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了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四、学用结合,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
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表现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一是“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自己认识到法律是管理经济社会、处理各种疑难复杂社会问题最有力、最有效的武器。使我从学法用法的具体实践中感受到自身法制素质有所提高,学法用法热情也越来越高,使我从不主动学法到主动学法,增强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使我在工作中形成了“遇到问题先学法、决策之前找专家”的工作思路。
五、今后学法用法的努力方向
一是在学法用法中,要积极主动学习各类法律,掌握各类法律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创新学法意识,切实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依法审计,严格执法,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广东省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指引 篇10
粤人社函[2013]2365号
为了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流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9号),制定本工作指引,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时参考使用:
一、受理
(一)岗位责任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受理人。
(二)受理条件:
申请人提交了符合《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如下申请材料:
1.《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3〕66号,以下简称66号《通知》)附件4,)一式两份。
2.计划设立的公司法人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已设立的公司法人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公司章程;计划设立的公司法人提供验资机构(法定验资机构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已设立的公司法人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财务审计报告。
4.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自有办公场所应提交房产证明;有偿使用的办公场所应提交租赁协议和房产证明);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5.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6.符合劳务派遣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拟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样本。
其中《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应提供原件,其他申请材料出示原件并经当场审查后提交复印件。
(三)受理程序:
1.受理人应当当场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对,材料齐全、规范的,予以受理;能够当场改正的,经申请人当场改正后,予以受理。予以受理的,出具《受理决定书》(见66号《通知》附件5)交申请人。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不规范的,受理人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受理人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见66号《通知》附件6)交申请人,并将理由告知申请人。
(四)时限要求: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初审
(一)岗位责任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初审人员。
(二)初审条件:
1.申请材料齐全、规范、真实、可行、有效; 2.申请人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1)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2)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3)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初审程序:
1.按照初审条件对受理人移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产生疑问的,可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同时到现场或有关部门进行核查。
2.对符合条件的,应提出“建议准予行政许可”的初审意见,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表》(见附件2)的“初审意见”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后,将申请材料送主管科(处、股室)领导复审。
对不符合条件的,应提出“建议不予行政许可”的初审意见,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表》的“初审意见”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同时注明理由,并将申请材料送主管科(处、股室)负责人复审。
(四)时限要求:8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复审
(一)岗位责任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许可主管科(处、股室)负责人。
(二)复审条件:同初审条件。
(三)复审程序:按照复审条件对初审意见进行复审。
符合条件的,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表》“复审意见”栏签署“准予行政许可”的复审意见、签名后,报局领导。
不符合条件的,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表》“复审意见”栏签署“不予行政许可”的意见及理由、签名后,报局领导。
(四)时限要求:3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审定
(一)岗位责任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局领导。
(二)审定条件:同初审条件。
(三)审定程序:按照审定条件对复审意见进行审定。
符合条件的,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表》“审定意见”栏签署“准予行政许可”的审定意见、签名后,退初审人员,转入印制《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见66号《通知》附件7)、告知程序。
不符合条件的,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审批表》“审定意见”栏签署“不予行政许可”的审定意见及理由、签名后,退初审人员,转入印制《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见66号《通知》附件8)、告知程序。
(四)时限要求: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许可决定的印制和告知
(一)准予行政许可的印制和告知
1.岗位责任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初审人员。
2.程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初审人员应在局领导审定后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并通知申请人领取。
(二)不予行政许可的印制和告知
1.岗位责任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初审人员。
2.程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初审人员应在局领导审定后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通知申请人领取并书面告知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及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
(三)时限要求:4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材料存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将申请材料和行政许可过程中的文字材料按要求归档保存。
六、延期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经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七、公布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 篇11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肉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渎职及违反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违法法规等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起到了规范行业行政执法行为,对推动依法行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痕迹化”管理在欧盟农产品监管和国内烟草等行业中早已实行,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从2014年开始实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痕迹化”管理。动物卫生监督行业提出的“痕迹化”管理目的就是为了杜绝监管不到位、不作为等行为的发生,做到了日常的监督检查有据可查,留有监管的执法痕迹,也是对行政执法具体工作的一种认证,有利于行政执法工作者规避责任风险。笔者认为有必要与行政执法工作者就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管理进行商讨,此文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53
1 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管理现状
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是衡量动物及动物产品是否经过检疫、检疫是否到位、管理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志。根据农业部、省市规范性文件要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在对实施具体的监督过程中的执法人员必须实行“痕迹化”管理,一律统一使用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监制的《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管记录》,每次监督检查场户要认真填写监管记录,做到“痕迹化”管理。动物检疫记录“痕迹化”管理主要包括:定点屠宰检疫申报单、定点屠宰检疫值班日志、动物准宰通知书、屠宰检疫工作情况日记录表、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情况日汇总表、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通知单、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日汇总表。在具体实施执行中,记录单使用正确,填写规范。总体效果良好,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突出问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来看,目前西安市正在全面实施“痕迹化”管理,大部分区、县都能够遵守规范填写,但日常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填写了监管记录,也指出了对管理相对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但在整改规定的期限内,管理相对人并没有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二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管记录发出,没有收到回复;三是监管记录填写不完善、不规范;四是未及时对管理相对人依法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五是在产地、屠宰检疫记录日常填写使用时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引用的法律法规不恰当,甚至有些专业术语出现错误等现象;六是在监督检查中管理相对人已经明显违法而简单用监管记录代替简易程序,不具体进入执法程序实施处罚。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背离“痕迹化”管理的本意,使动物卫生监管工作陷入更大的责任风险之中。
3建议与措施
“痕迹化”管理记录不仅仅是日常的监督检查监管记录,还涵盖了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方面的相关记录。根据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定期开展本辖区各项“痕迹化”记录的检查,及时纠正“痕迹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痕迹化”记录的检查及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交流等形式时刻提高执法人员执法风险意识、道德教育、责任心;四是学好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应用;五是规范各项监管记录填写,明确在何时应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熟练掌握执法程序,有的放矢做好“痕迹化”记录,使日常“痕迹化”记录管理真正成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日常用于监管的工作执法的“硬件”手段;六是采取会议培训、个别指导等形式,认真归纳整理,找出出错类别,逐一进行对照改进,统一规范填写。
4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职能,规范动物卫生监管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规范和完善动物卫生监管“痕迹化”管理,痕迹化管理是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对监管对象实施跟踪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在督查中发现的动物卫生违规行为,在监督检查记录中进行如实记载,并提出了相应整改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有效地提高执法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有效降低了责任风险,保障了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和区域性责任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杨世宝,高蜘鸿,郭大勇.如何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J].吉林畜牧兽医,2008,(12).
[2]骆双庆.我省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及努力方向[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9,(04).
[3]李富地,赵建生,侯海鹏.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畜禽业,2011,(06).
[4]韩余.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
[5]周治云,李健.湖北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08,(11).
[6]王健诚,王振海.试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记录的性质和要素[J].中国动物检疫,2008,(09).
【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推荐阅读:
广东省行政诉讼法考试07-07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明式样08-10
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12-15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人员的管理规定01-07
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测试题05-17
广东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行业统计分析系统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