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数学教学

2024-08-29

改革数学教学(精选12篇)

改革数学教学 篇1

一、什么是体育教学、当今体育教学的弊端

体育教学从广泛意义上讲就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学生们通过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当今的体育教学方法一直沿用着旧式的教条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机械的灌输体育知识, 不能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就造成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不全面, 从而导致了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造成了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减小的体育运动所造成的良好的影响, 旧式的体育教学采用死板的方式, 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是否愿意接受, 接受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自我进行锻炼的标准, 这些后果很严重, 只有接受了正确的指导, 才能体现出体育运动的价值和良好的影响。在本人对“大连财经学院”的运动前准备活动一项调查过程中发现,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同学中, 直接进行活动不做准备活动的同学达到了96%, 简单活动下 (这里指准备活动时间不超过2分钟) 的同学达到了3.7%, 而完全做好准备活动的同学紧紧有0.3%, 这数据表明,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准备活动,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 教师教条式的授课内容, 让学生们根本不懂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如果换个角度来讲,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说明准备活动的主要原因, 列举出具体的事例, 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准备活动的意义, 也就能积极的去做好准备活动, 从而减少伤病的发生。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1) 体育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革才能在将来使体育改革的方向不会重新走回过去的旧路, 体育教学的根本在什么位置呢, 教师,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使体育知识传播到学生当中去,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研究集体练习和自我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近些年, 一些年轻的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 给教师队伍带来的新的理念和生机, 但是, 不可避免的弊端也逐步体现出来, 年轻教师没有工作经验, 对因材施教做的不够准确, 对学生的不够了解导致了体育教学容易走入误区, 但是新的理念有带来的老教师所不具备的良好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把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新的理念结合到一起, 从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来适应现如今体育活动的发展。定期的组织新老教师的交流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定期的进行各大学校之间的交流会让教师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状况,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锁定一个正确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深化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 利用各种因素、手段, 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就是说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 结合教学改革精神,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出发, 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 学生成长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新大纲也对此有了要求。

2) 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光是灌输体育知识, 是指导学生能够掌握并实际应用体育知识, 现如今的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该加入自己的创新模式, 特别是高校的体育教师, 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实践理论, 怎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能把所要教学的知识融于活动中,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掌握了知识, 这样才能印象深刻, 在将来自己独立锻炼活动的时候能够好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教学不光是内在的一些原因, 外在同样重要, 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各大高校可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力提高体育教学的环境, 只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齐备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体育教师要发挥最大能量, 注意人力、设施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动员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校医、及当地校外的体育名人为教学改革服务, 起到督促、帮助、榜样的作用。设施资源是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体育教师要与领导多沟通, 结合实际, 有计划, 有步骤配齐体育器材, 发挥作用。

3) 理论知识的教学, 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比外在的一些因素要重要, 只有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了, 学生才能对所要参加的体育活动有足够的了解, 只有深层次上的理解才能正确的发挥此项体育运动的作用, 例如:一个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进行篮球对抗比赛, 但是对深层次理解不够透彻, 这样只能是学生们能够完成一场比赛, 但是如果此校同学能够理解篮球的内涵, 也就是集体活动同学之间的配合, 那么这个学校的篮球比赛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度, 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的结果肯定也大不相同。所以一项体育运动不光是能让同学进行运动, 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论知识教学, 进而使学生们学会相互的配合, 相互的鼓励帮助,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这个素质不单单指的是身体素质, 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

4) 一专多能的教学方式, 现在各大高校进行了选课的教学方法, 这是教学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但是这种上课的方式也有其弊端, 比如:一个同学喜欢足球, 这样就早就了他一直选足球课, 而当他结束了体育课后可能还不知道羽毛球、网球是怎么回事, 这个弊端的存在是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 要解决这个弊端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 第二课堂, 普及班等等, 各大高校针对这个弊端的解决方法不同, 但是效果都是一样的良好,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制定好解决的方法利用哪一个, 然后培养教师对其他项目的知识掌握程度, 从基本上对学生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其他的领域也有了解,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多能”, 而学生本身喜欢的项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本身水平和自身素质逐步增加教学内容, 达到“一专”。

三、总结

当今社会是知识急剧膨胀的社会, 不改革就会被时代的车轮丢弃, 不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形式, 所以只有不断的改革提高自身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才能使全民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重在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改变。

参考文献

[1]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张望.浅析近30年中高校体育教学逐步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改革数学教学 篇2

在迈步跨入2022年新春之际,XX区教育局在教育系统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滚滚热潮,所有的教育人正在经受课堂教学改革的头脑风暴。国家层面的教改在2009年已经启动了,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我也尝试着改变自己,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摸索中偶尔静心思考:反思自己在教改过程中的得与失,回顾投身教改中的喜与忧,评判自身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与败,掂量着教改之路的轻与重,总觉得五味杂陈,难以名状。

十年的教改之路,让我明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还给学生课堂,必须通过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潜力。

然而反观我自己十载的教改之路,我多数时间里仍然是新鞋老路,新瓶老酒。学校乃至区局每年多次的考试排名让我始终因为害怕学生成绩下滑而不敢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向前迈开脚步,彷徨迷茫。这种心态如同甩也甩不掉的影子一般困扰着我,也困扰着像我一样的其他教育同行。

这一次全区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我再次引发思考。我觉得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必须改革以往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必须改变以往的把教学成绩排名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维度的考核评价标准,应重新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维度。从教师、学生、教学等层面细化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弱化唯分数排名的绩效考核标准。

考核评价体系就如同一个杠杆,它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用好这个杠杆,就能更加激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教师的疑虑,树立教师的信心;如果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不科学,或者偏离方向,就会抑制老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起到相反的作用。

说到这里,让我联想到了训猴人的情景:训猴人为了让猴子掌握一个技能,在演示引导猴子学习模仿训练的过程中,训猴人会左手拿着糖果,右手举着鞭子。如果猴子完成了规定的技能,马上会得到一个糖果的奖励,强化它的行为;反之,如果猴子不按照训猴人的要求去做,就会招来鞭子的惩戒,提醒它不可以继续这样。可见,糖果的激励和鞭子的惩戒在训猴子的过程中是两种非常重要策略手段。

联系这次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是改革的主体对象,每位教师必须很快适应并进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去,没有刚性的考核标准的严格约束要求,显然是不行的。没有评价机制的鼓励引导,同样会削弱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我们从这个层面去看的话,考核评价机制发挥的作用与糖果鞭子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存在适应环境之后的惰性特征。从原有的教学秩序环境中脱离出来,以凤凰涅槃般大反转,重新开始一个新的教学秩序,大部分的老师会因为惰性心理干扰,而出现畏难、逃避甚至抵触情绪。这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标准引导老师,经历阵痛,摒弃固有的认知和不适应教育形势的方法,由多讲变为少讲精讲;由教师为主导变为学生为主体;从老师的讲转变成学生的学;从老师的直接讲解变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所以,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中,制定考核标准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核标准的建立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理念,尽快进入课堂教学改革的轨道之中,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在考核标准里要明确规定老师备课、上课、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程度、合作探究学习开展等等维度具体的达标要求和努力方向,从而让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明晰方向,少走弯路。

课堂教学改革的考核标准的制定不可太过于简单粗疏,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深度,时效性不强;但也不可太过细致繁琐,否则在指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缩手缩脚、茫然无主的现象。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的维度制定考核标准,一方面便于指导教师的实施,另一方面也让老师在最初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时减少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基于激发教师的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而产生的。当我们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标准之后,要想有效甚至高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就很有必要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这个杠杆的重要作用。

在全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理念、认知水平、对待工作的态度、业务能力的高低、职业素养等等的不同,必然会出现或积极主动参与、或消极被动抵触;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勇往直前、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半途而废;或冷眼旁观、或推诿逃避。为了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面对以上列举的现象,评价机制就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每位老师的工作情况,运用考核标准考量之后,就要适时开展评价。这样的操作,既可以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准确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还可以充分使用评价杠杆,让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老师获得肯定和鼓励,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同时鞭策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行动迟缓,缺乏热情的老师,敦促、激励他们尽快转变态度,改进方法,迎头赶上。

由此可见,评价机制具有糖果和鞭子双重作用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十分重视评价机制和评级体系的建设。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a.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容错性。

都知道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过程里,不同的老师必然会有不同效果。偶尔有个别老师会出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如果这位老师本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高涨,由于策略设计不科学或者个人能力因素等造成的质量滑坡。那么我们在评价体系中可以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只需帮助他分析原因,尽快赶上,且不可因为质量滑坡而一刀切,一棍子打死,挫伤老师的积极性。

b.评价体系建设应当结合校情和师情,分阶段、分层次制定。

评价要有梯度性,给老师确定的爬登阶梯的的跨度不宜过大,不宜过陡,让老师有一个合适的过渡期。可以分阶段去构建评价体系。

C.有效运用激励和惩戒的评价手段。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时,应该做科学的研判和决策,不能一味地多给糖果少用鞭子,这样容易挫伤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的积极性;也要防止一味地鞭策惩戒,让部分老师产生畏惧和惶恐,丧失自信心而裹足不前。

改革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教学改革;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 J6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39-01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以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人对于钢琴教育的更高要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陈旧老化;用相对单一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材编写不适合现状,学生普遍感到音乐理论课难学难懂等等。同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节奏和速度没有很好的把握,音乐听觉的敏感度差,花费大量时间练习专业钢琴曲目,却忽视了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即钢琴伴奏的练习。在高校扩招形势下,钢琴集体课上,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学习层次、进度、能力和个性有别,教师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相对较少,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动参与。由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校钢琴教学的改进。

一 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充分认识到钢琴课的重要性

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感情,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必须通过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入情人理、声情交融,深刻体验音乐的美。钢琴学习是几乎所有音乐专业及音乐理论学习的基础学科,钢琴是使音乐理论的表述和学习成为方便操作和掌握的乐器,也为配器、视唱练耳等其它课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给予不同的课题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其中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老师应给予较为抒情,且较为感性的课题;内向型的性格社会适应性较差,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应选择较为欢快和节奏感稍强一些的课题。

二 教会学生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提高技能技巧及培养乐感

必须让学生做到正确读谱、合理科学训练、并注意倾听。在钢琴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教师应把技能技巧的训练始终贯穿其中.加强音乐进行的通顺感、完整感、自然流畅感,在此基础上来增强学生的乐感。在既往的钢琴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技术而不注重了解作品的形成背景,长期在一种生硬的、没有感情交流的基础上练习钢琴,形成了钢琴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要针对不同曲目,根据其不同特点、不同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慢慢的体会和了解音乐的内在魅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谱习惯,还要让他们学会用心去体会音乐的旋律和倾向性,弹奏出音乐的线条,为即兴伴奏的弹奏和自弹自唱的学习打下技能基础。

三 教学方式上从单一授课向多种教学方式并存方面转移

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采用集体课教学,如弹琴的姿势、方法、习惯和技巧的初步掌握和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培养,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表現的能力。

四 增强协作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合作性强的曲目,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可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实际需求。

五 在钢琴曲的欣赏中,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

由于中国钢琴作品包含有许多西方乐曲中没有的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手法,强调调式体系半音化,以多调式、多调性或某种调式、调性为基础带有民族特点。对于传统音乐的深刻了解是一个钢琴家、音乐艺术家永葆艺术生命力的最好法宝,也是高校培养优秀的钢琴艺术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六 注重教师的示范性

在上课时,应该灵活的调理好课堂的节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通过示范、讲解、听音、训练等几个教学步骤,挖掘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知识。音乐具有非语义性,每个学生对同一首作品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这必然要求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传授技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推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钢琴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最大限度的实现钢琴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过程中全面提高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刁绍华,姜长斌译.北 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205

[2] 周薇.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钢琴艺术[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8

[3] 徐傲丹.论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J].大理学院报,2008.3

改革数学教学 篇4

一、高校教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的运行机制一般可以表述为: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以教学科研为基础, 以培养优秀人才和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 以良好的后勤服务、文化氛围、对外交流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环境[2]。高校的运行机制系统而复杂, 高校管理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使高校正常运行和发展。而高校的教学运行机制主要涉及教学活动中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及其管理问题:一是培养方案编制活动;二是能够保障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资源配置活动;三是培养方案的实施活动;四是培养方案服务对象需要的满足及其过程管理问题。目前, 我国高校教学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刚性,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3]:一是培养方案中内容太多, 特别是讲授内容太多, 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二是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专业、课程) 的余地太小;三是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和变化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太低;四是课程广泛性或总量太少, “可拼装性”低, 难以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 也难以应对经常变化的社会需要;五是由于管理制度僵化, 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的空间太小, 多数教师基本上都是仅仅在某个专业领域 (一般为二级学科口径) 内进行活动, 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环境条件困难。因此, 教学运行机制改革就是要把这五个方面刚性机制变为柔性机制, 使我们的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建立在一种游刃有余的环境中, 实现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和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目标。

教学方法改革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要鼓励支持教学方法改革, 就要把常规的教学运行刚性管理变为柔性和服务性管理。对教师, 要充分调动其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以激励为主;对学生,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环境, 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对教学过程管理, 要主动积极创造条件, 方便、高效地服务于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相信教师、尊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评价, 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科学评估。

二、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机制

学校要从激励机制入手鼓励教师自觉地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所任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从教学工作量、评优晋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对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进行激励, 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机制。

1. 教学工作量奖励优先。

教学方法改革要求教师对所主讲的课程有系统的研究, 尤其要在课前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这会比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的准备工作量大得多, 备课难度大得多。因此, 凡是采用教学方法改革授课的教师, 经学校组织评估认定后, 建立优先给予任课教师所任课程一定教学工作量奖励的机制。

2. 评优晋级奖励优先。

只要教学方法改革得当,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 凡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好的教师, 在诸如优秀教学质量奖、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师评选等评优和工资晋级方面, 建立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评优晋级的机制。

3. 教学成果奖励优先。

绝大多数教学方法改革在校内或校外一般都具有先进性, 通过精心研究与实施, 可以形成推广应用的教学成果。因此, 凡采用教学方法改革授课的教师, 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达到教学成果奖的理论水平、创新要求和应用效果, 则要给予优先奖励, 建立起教学方法改革成果优先评为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并推荐上一级教学成果奖励的机制。

三、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投诉机制

有了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三优先”激励机制, 还必须营造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环境和条件, 否则也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学校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主动服务, 使教师愿意、乐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建立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主动服务和投诉问责机制, 如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设置障碍、不支持、不配合、不主动提供方便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1. 主动服务制度。

现代大学的管理重心目前一般由校机关下移至学院, 学院实行实体化运作, 学校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筹措与分配办学经费、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手段对学院实施管理, 总体趋势是淡化行政管理, 强化服务管理。在推进教学方法大改革的过程中, 尤其需要主动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要建立主动服务制度, 确保教师教学改革方法的顺利实施。如每学期开学初, 任课教师上交完学期授课计划后, 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应认真审阅教师授课计划, 对提出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主动为任课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属于学院要提供条件支持的, 由学院与教师沟通主动提供;属于学校教务处提供方便、建设相关工作环境的, 由学校教务处主动登记并联系相关学院和教师以提供相应服务。

2. 投诉问责制度。

建立和执行投诉问责制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责任机关, 防范职能部门和学院管理部门教学服务责任事件。问责制度不是单纯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更在于工作前的监督指导。所以明确责任划分, 强化责任意识, 构建以预防教学责任事件发生为主,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投诉问责制度是学校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按照权力与责任对应的原则, 正确认识职权与职责的关系。通过宣传教育, 强化“责任机关、服务机关”意识, 各个权力运作主体在思想上必须明确, 自己的权力是公共权力, 是代表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权力, 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责任。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增强了, 履行职责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强, 教学责任事故、事件也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问责制的前提就是信息公开。因为问责制度是一系列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整合体系, 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所以, 必须满足广大师生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要建立多渠道、高效率的师生投诉体系, 形成互动的动态问责, 保证问责制度的全方位执行。

在教学运行机制改革中, 如对实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任课的教师, 涉及上课地点调换、上课时间调整、考核方式变化等情况, 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应主动提供方便;凡需要提供一定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应主动迅速提供条件和经费支持。否则, 任课教师可以向学校监察处投诉。监察处收到投诉后要迅速查明情况, 对相关学院、部门和个人进行效能监察和问责。

四、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机制

在实行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和服务投诉问责制度的同时, 要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规范性、先进性和改革的效果建立评估机制, 如学校对所有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和任课教师要开展课初、课中和课后评估。凡成立了教育教学评估处 (或评估中心) 的学校, 可由评估处组织专家专门开展这项工作, 没有成立评估处的学校, 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组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三优先”奖励的依据。

1. 课初评估———教学方法改革方案评估。

教师在开课前一般要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和撰写教案, 并要向学院提交。对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任课教师同时要提交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学院组织专家组在开课初对教师提交的课程授课计划主动进行评估, 对有教学方法改革的授课计划 (含不规范的授课计划) 进行重点评审, 评审结果向相关任课教师反馈, 并进行指导。同意列为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应主动为任课教师创造条件, 需要学校教务处提供方便和解决改革环境条件的课程, 学院应在集中报送学期授课计划给教务处备案时单独列出课程清单和提交教学方法改革方案报告。

2. 课中评估———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评估。

实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状况如何, 教学条件是否具备, 学生是否欢迎, 需要学校进行过程指导和评估。一般当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进行一半时, 学校评估中心或教务处就可以组织专家组将教学方法改革的形式、内容、效果、学生和同行的反应等作为主要评估内容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 并进行交流指导。

3. 课后评估———教学方法改革效果评估。

教学方法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是否达到了改革的目标, 需要在课程结束后,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授课实施过程情况、教师发表相关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或总结报告等由学校评估中心或教务处组织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向相关任课教师反馈, 同时由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推广应用成功的教学改革方法。

(王成端, 四川理工学院副院长、教授,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针对高校教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利于教学方法大改革的问题, 提出了从教学工作量、评优晋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建立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改革服务投诉机制和评估机制。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激励机制,服务投诉机制,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06) .

[2]赵怀让.论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与管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

改革数学教学 篇5

宁夏医科大学

作为宁夏唯一高等医学院校的宁夏医科大学,学校始终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永恒的主题。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医学教育规律,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全科医生培养,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教育功能,为推动宁夏地区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和提升宁夏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实施创新性人文医学素质模块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兼优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构建了“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四维教育”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服务于西部地区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俱佳的精品医学人才为目标,以“重人文、强实践”为医学人才培养主线,融合“医学专业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医学人文精神”和“回族文化精髓”的四维教育体系,将“医学知识、民族文化、人文素质、实践能力”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了“医学、民族、人文、实践”的有机结合。2009年,该项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创建了“人文医学”品牌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这些活动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走出去、开眼界、广交流、深研究”的有效平台和有利条件,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优异的成绩。

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开始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人文医学素质创新模块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区域和回族民族特点,把“医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体系。第一课堂模块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人文课程、医学人文交叉课程和人文技能课程、专业课程五个子模块构成,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应用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采取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等灵活考试方式。同时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为此,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编制《宁夏医科大学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教师必读》;第二课堂模块由文化教育活动、体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读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五个子模块活动体系构成,以党、团、学生会活动为辐射,并与学分制有效结合。拓展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领域,激发了学生学习人文医学课程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使教育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学校除了加强对校内学生人文医学教育外,还积极探索将人文教育引入继续医学教育中,为宁夏基层卫生工作者编写了《大学人文教程》、《医学心理学》等教材,长年面向全区卫生工作者开展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医学技术新进展等知识的传授,使全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医学科学水平与人文精神得到了普遍的提升。2011年4月,我校成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宁夏)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宁夏医师执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宁夏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和我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和执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二、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学校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内涵发展;凝练特色,重点抚育;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原则,根据教育部质量工程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学校办学定位以及自身发展方向,明确了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目标,制定了《宁夏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以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基础,以自治区级项目为骨干,以国家级项目为重点的学校、自治区和国家3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重点加强质量工程的过程管理,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建立了项目建设评价标准,定期组织召开宁夏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议;委托香港大学举办PBL教学师资培训班、天津医科大学举办双语教学教师培训班,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等专题培训,推动学校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卓有成效的开展。为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学校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进修培训中给予优先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校教师参与教学建设、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已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9门,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支;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自治区级双语课程4门等一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质量工程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并深入实施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临床前综合实验课改革、后期临床教学改革、预防医学专业改革、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文社科和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广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推进PBL、SP病人、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了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形成了由基础实验课程教学链、专业后期实践教学链、第二课堂链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所构成的、纵向上相互贯通、横向上相互关联的又各具特色的“三链一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建设和人才引进为手段、以集中培训和个人进修为途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积极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工程的实施最终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在良好率以上为87%,毕业生思想素质良好率以上占91.3%,认为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良好的占82.6%。普遍认为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在职业能力方面,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宁医毕业生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及适应能力。在科研能力和发展潜能方面,83%的单位认为宁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科研能力较强,有继续学习的潜能、潜质和潜力。有力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被评为“2009-2010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三、创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强实践、擅应用”的思路,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作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二阶段、三层次基础医学实验+双螺旋式见、实习临床轮转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阶段、三层次基础医学实验主要面向一-三年级临床医学生,整合实验内容,加强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及基础与临床的衔接,第一阶段包括生命基础实验、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及解剖组胚学科群的实验课程,突出病案式教学,强化培训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构建了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以重要系统及主要器官的典型疾病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把分散在基础医学各学科中的医学知识连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早期衔接。在此基础上基础医学实验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双螺旋式见、实习临床轮转教学主要面向四、五年级临床医学生,突出了以团队学习的方式,以组为单位在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等科室进行二轮见习、实习轮转。见习阶段以PBL教学为主,重点训练了学生沟通、采集病例、查阅分析资料、答辩等方面的能力,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和学生走马观花进病房观摩的现状,同时避免了因见习产生的医患矛盾。实习阶段主要采取大组课、讲座、病例讨论课、床旁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领会临床医学知识到强化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得西南、西北区第三名。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基础医学实验和临床医学实验有机地结合为整体,有效提高五年制临床医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临床实践技能,2009年荣获宁夏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大力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我校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已有20年的历史,采取“专科、本科”,“长期、短期”,“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培养模式。成立了由校长担任培训中心主任的“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制定了《宁夏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管理办法》、《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学员管理制度》、《学员考勤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组织选拔了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作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教师队伍,并对相关教学人员了培训,取得了全科医学培训教师资格;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结合宁夏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教学计划、临床技能培训、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计划与实施方案;组织了21位教师,编写了《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教程》,参编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和《全科医学概论》等教材。

自1992年开始,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沟通,实施了“来源于农村和服务于农村”的双挂钩机制,专门为宁夏南部山区培养专科层次的免费订单式社区卫生人才60人。多年来,按照“一乡一人”的原则,通过5届毕业生实践,为全区乡村培养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学人才719人。在此基础上,学校创新全科医学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具有先进性、适宜性、操作简单、疗效好和费用低廉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后期临床教学中设计了 “双循环强化式”教学模式,并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教学研究课题1项、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1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美国福特项目各1项,自治区级项目6项,获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此外,学校还坚持开展全科医师短期培训,截止2011年,共承担了各级各类培训项目20期,共培训从事全科医学人员约1200人。

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宁夏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及教育部《关于做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从2010年起,承担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010、2011年录取的100考生平均分高出宁夏高考二本线30余分。按照国家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宁夏本地区的实际需求,邀请了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教授、专家及自治区卫生厅、疾控中心和相关领导来我校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论证。完善了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的培养方案,增加了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健康教育、全科医学概论等课程,增加了社区预防医学实习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调整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注重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治疗及鉴别诊断和健康教育管理能。加强全科医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原有12个社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增设了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全科医学的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全科医学获得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被确定为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相关工作在教育部和全科医学教指委经验交流会上受到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授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题海战术”、“时间战术”,通常学生更是疲惫不堪,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被重视,优质高效教育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呢?下面通过四种方法来探讨。

1.改进老师的教学方法

韩愈《师说》中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简单的是如何把课本知识传达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教书育人”不能只停留在“教”还要“育”。

首先,揭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老师通过多种题型的综合和对比揭示知识的本质,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其中的原理性。新旧事物相互联系进一步形成知识网,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迅速定位到某几个知识点还是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题,然后根据。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备课的质量,这样教师才能在传授知识期间游刃有余。

其次,让学生应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问题,数学的抽象性很强,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概括能力。刚开始接触数学时学习的是一个静态过程,随着层次的提高逐步过渡到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授课时,多注重建立数学模型,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其特征找到问题本质,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第三,习题课教学,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升上重点大学,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况也必须让老师及早了解,而习题课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个漏洞。目前有很多老师不重视试卷的讲评,有的试卷可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它却包含了学过的各方面知识。其实每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就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应该总结学生的薄弱环节,把方法总结一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点拨。

2.课堂互动性

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慢慢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通过已知的条件来探索未知的东西。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力。

老师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结合与数学有关的社会时事或者是身边生活的小事。互动的方式有三种:老师和一个学生,先对学生提问,然后对答,这样的目的比较明确,能把信息直接反馈给老师。另外是老师和一个班级,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一块回答,老师这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作出判断,是不是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最后是老师和一个小组的互动,让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会得到很多组有创造性的问题。在互动过程中,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很活跃,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相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反应不是很强烈,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引点拨。

有人研究过,课堂互动课题促进人的社会情感,学习成绩也会很快上升。因为在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让每一个人学到很多种方法,人在特定环境中会激发出很多灵感,所以对不同问题的见解也是丰富多彩的。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有的定义说它是一种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几个问题联系起来,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题多解,不依据常规方式去看待问题,而且要用多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把新旧观念进行重新组合、把知识横向和纵向进行扩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点引导。

其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考方式变化多端,触类旁通,而不是“一根筋”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的变通能力增强,不让学生局限在各种条条框框里面,而是突破陈旧观念,用新的观点认识事物。

第三,对比教学法。对比就是确定不同事物之间异同的方法,而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情况下都能用到对比的方法来授课,例如函数式:f(x)=lg(ax2+5x+2)若f(x)的定义域/值域为R,分别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这个类型的题有很多,很相似,仅仅一个是定义域一个是值域,但是两种解题方法恰好相反。

4.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能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容易让大家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老师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授课,比如很多老师比较注重分层教学,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在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在教课的过程中切忌“一言课”老师应该进行互动,观察一下学生的接受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思考。另外不同的班级还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学风非常好,有的则不然,所以同行的老师们应该多交流、多沟通,不断地学习经验方法。

另外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倾听学生的声音,作为一个老师要和学生做好交流,不要认为我就是老师,他就是学生,要试着作为朋友,这样你就能听到学生心底最真实的声音。这样可以有利于教学,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

5.小结

本文是从改革教学方法、进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四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上面几个方面是我从事几年教学的体会,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不断的改变方法和学生的反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丹丹.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M].基础教育.2013.6(360)

[2]陈华伟.高中数学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研究.

[3]戴素琴.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课堂研究[J].2012.3

【作者简介】

曲世海(1979-),男,辽宁沈阳人,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研究方向。

改革数学教学 篇7

一、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设置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内容设置,除了要重视基本的物理概念外,还要掌握基本的电路原理以及学生分析的方法。教师在讲解分析方法时,可以通过利用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电路来进行,而针对集成电路,其分析计算的目标应放在电路的外部特性和应用上,尽量淡化电路内部以及集成电路的特点。在讲解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内部原理时只需简要说明即可,重点讲解外部特性与参数。分析电路的关键之处便在于将非线性器件与线性模型靠拢,即在特定环境下,使非线性器件与线性模式等效。例如,在二极管电路分析过程中,便可采用理想模型,这样二极管在导通或截止时便与短路等效,也就是上述所说的非线性电路与线性电路等效,方便学生分析并计算电路。分析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所组成的理想电路时,便可采用“虚短”“虚断”等方式进行分析,与之前也属同一原理。除此之外,还能在这部分内容上做进一步的优化,如合理地调整该部分的讲解顺序。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首先是为学生讲解分立元件及电路等内容,然后才是集成电路,而采用上述方式便可先向学生介绍关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相关内容,并由此引出线性模型的概念,学生通过模型来对集成运放电路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模拟电路的熟悉程度,并加强与之前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例题和习题环节,突出重点,让学生听懂能做

开展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解例题与习题是整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课时被压缩得十分严重,紧张的课时使教学只能将重点放到理论讲解上,而很少有时间再在课堂上进行习题联系。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后不知该如何做题或做何种题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即便课时紧张,在课堂教学时也应设置习题练习环节,分明教学内容主次,重点选取学生能听懂并能理解的教学内容。在进行习题和例题讲解时,面对紧张的课时,教师不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而应遵循传统,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这样反而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后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习题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并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考试通过率。由于各专业学生所面临的专业要求不同,因此,教师应将作业习题细化,不要求学生掌握全部知识,只是挑选符合学生当前专业要求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以此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而突出学生的学习重点。

三、综合案例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虽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但终究是一门注重实践与应用结合的技术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放在了理论部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除此之外,学生往往在通过考试后便将课堂所学抛诸脑后,学以致用也成了一纸空谈。只有结合实际案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多单元电路搭建的完整电路的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相关教材内容后应继续安排综合案例课时,通过讲解与分析综合案例整体电路图,使学生对电路的读图与分析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常用综合案例包括超外差式收音机、多功能电子锁、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如三角波、方一波等多种波形的信号发生器。其电路以振荡器和波形变换器为主。由集成运放构成的积分器与迟滞比较器所组成的振荡器经由RC无源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型号。而波形变化器能将二极管、三极管等非线性电路转换为正弦波,进而简化了电路方案。实践证明,教学在分析与讲解整体电路后,能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读图和分析电路的能力。

综上所述,改革模拟电子线路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而掌握分析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摘要:模拟电子线路是电子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该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具体论述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改革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模拟,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曾鹤琼,胡骏,熊琼.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旬刊,2013(11):187-188.

用教学改革推动考试改革 篇8

2010年9月, 我在开展VB教学时, 将作品教学引入到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学中, 用一个个有趣的教学范例来提升学习VB的兴趣, 如用“猜数游戏”的作品来开展随机函数、条件语句的教学, 作品的界面如图1。该作品的功能是单击“请点击产生随机数”按钮, 程序会自动产生一个0~99之间的整数, 在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你猜的数字, 如果不正确, 程序会输出“太大”或“太小”的判断结果, 同时在猜测次数中加1, 如果正确, 程序会输出“正确”, 同时输出猜的总次数。

又如, 用VB制作“拍篮球”的动画作品。开展时钟控件、图像控件加载图片及条件语句的教学, 来引导学生运用VB制作动画, 作品的界面如图2。该作品的功能是:运行程序后, 单击“加快”按钮, 手拍球的速度也会加快;单击“减慢”按钮, 手拍球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单击“退出”按钮, 结束并退出程序。

通过这样的作品教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VB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了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但是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些历史原因, 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人员往往会出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或填空题, 较多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但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程序调试能力等。

那么, 能否将学生喜欢的VB作品引入并改造成能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题目呢?我对相应的考试命题做了探索。例如, 下面是一道对实际课堂教学作品进行改造后的某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题。

试题类型:上机操作题。

素材准备:在VB文件夹中存有test.frm, test.vbp,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打开“VB”文件夹中的“test.vbp”, 该VB程序的功能是:单击“加快”按钮Command1;手拍球的速度就会加快;单击“减慢”按钮Command2, 手拍球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单击“退出”按钮, 结束并退出程序。

完成以下操作:

(1) 将命令按钮Command1的Caption属性值设置为“加快”;

(2) 运行程序, 发现篮球只拍了一次就停止, 单击“加快”或“减慢”按钮, 篮球也没有动。要求:检查程序, 修改该语句, 使程序能正确运行。最后, 保存窗体文件test.frm和工程文件test.vbp。

这道改造试题, 其第 (1) 小题考查学生对VB控件的属性设置能力;第 (2) 小题考查学生VB程序设计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考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VB过程中的死记硬背, 达到了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

改革数学教学 篇9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法改革

如今,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大学而把他们送往高中,只有个别考不上的学生才上中专。这就造成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俱下。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参差不齐,这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是一种考验。数学课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之一,所以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刻不容缓。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情况对课堂中的几种教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多种情境方式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实例、游戏、猜谜等形式把学生带到课堂教学中。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种情境创设可以用于导入、练习、作业等多种环节,而不仅仅只是在导入环节上应用。

比如:在讲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我把写着文化用品、非文化用品、铅笔盒、钢笔、人民币、娃娃、手机、书包、作业本等字样的卡片贴在学生胸前, 通过游戏找朋友找到和自己相关的词条。学生很快分成了文化用品和非文化用品两个阵营。但仍然有个别学生走错的,这时教师根据学生游戏的结果讲解集合与元素有属于与不属于两大类, 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了这个知识点。又如,在讲指数函数的两个数学模型时,我采用了撕纸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对折剪开,看看它变成几张纸,再一次对折剪开,看看有几张纸,以此类推,当它折了n次之后,观察纸的张数与裁剪的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思考纸的面积与裁剪的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样就得到了指数函数的两个数学模型。

以往的情境教学用在语文课堂上得较多, 现在它经过改革和创新用在了数学课堂上,也有很好的效果。有时,习题的讲解中加上适当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比如,在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习题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把本校学生李响在校时勤奋好学,经常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等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制作成了一个小短片。由该短片引出了公司成立的年头、规模、广告费用成等差数列,并求差数列的前6项和。因为短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他们的师兄,所以对学生的触动很大,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好榜样,激励学生自主创业。

二、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和专业的教学

中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 这是他们不愿意学数学的另一个原因。如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践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和专业的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这就需要教师阅读大量书籍,多与专业教师沟通,让学生懂得数学有用,要用数学。

比如: 讲到分段函数时, 把出租车的计费规则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计算从学校到大东门多少钱? 如果给你10元钱,能否从世纪饭店回到学校? 如果能回还剩多少钱? 如果回不来,还需要多少钱? 这道题可以通过出租车的计费规则写出路程与资费之间的分段函数。通过计算公里数就可以得到实际打车所需要的钱。进而学生就了解了分段函数,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又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应用三角函数的知识了解电流电压的关系。在讲三角函数时,教师设计几道电流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进而愿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中, 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

三、以小组竞赛为主的教学

小组竞赛就是采用分组的原则,以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教学方法。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小组竞赛应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如何分组,怎样合理配置组员; 二是以什么样的比赛形式; 三是奖惩政策。通过阅读书籍,我发现大多数教师会通过自然分组(学生座位)、分层分组(成绩的优良差各一组)、强弱结合分组(成绩的优良差组合分组)。根据中专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前两组显然不适合。其原因在于中专学数学的人数较少,如果把基础本来不好和不愿学数学的学生放在一起, 那么教师就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别说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竞赛第二个要注意的内容就是要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参与性就强,反之,可能会冷场。如果竞赛的内容较难,那么参与度同样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设计竞赛的内容时应多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比如:在对函数单元的复习课中,我采用了小组竞赛法。全班48人,以二三三的原则进行分组,即每组优等生4人,中等生6人,后进生6人组成。第一环节为只是对对碰,即复习函数单元的所有公式。该环节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必答题,教师提问,每组出一名学生回答,答对一题记一分,打错不扣分。第二部分为抢答题,教师提问,每组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正确的学生记一分,回答错误的组下一轮没有抢答机会。第二环节为小试牛刀,即每组按规定时间完成习题,可以互相讨论,但必须保证每人全会。每一道题每组可以有两个人不会。因为有个别学生一点也听不懂,所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实际解决了。第三,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奖励。不奖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物质奖励又没有那么多经费,发奖状可能只能吸引小学生,与学生的就业挂钩更能吸引中专学生。因此,对于每堂课表现好的学生给予操行分,因为本校每学期操行分高的就业优先。

四、以导学方式为主的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策导向的不断深入, 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技术工人,都需要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导学式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个要求。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学生开展自学和探究,逐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导学案要求教师要制作教案和学案,在每堂课的课前,要把每堂课的提纲发给学生预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落实知识目标。在例题方面,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习题让学生来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他们多动脑。

改革数学教学 篇10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在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争论中推进。在这一大讨论浪潮中,法学专业不落俗地被卷入其中。有关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型法律人才还是应用型法律人才随着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统一实施日趋白热化。不少学者应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趋势,结合我国法制走向,认为法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已由法学研究生教育所取代,且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愈发密切结合,提出适应21世纪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实践型和复合型法律人才,即应用类法律人才。

笔者认为此类观点有失偏颇。诚然,随着我国司法考试的统一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司法考试时间的前移———在校法学本科大四的学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我国法学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注重法学理论讲解的传统教授型授课模式,转变成与司法实践接轨的案例教学及演练模式。而且随着法检部门门槛的提高,这一趋势越演越烈。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一趋势中日益往所谓的实务方向前进。但因此认为法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已由法学研究生教育所取代是有待商榷的。第一,这一观点的潜台词是法学教育要么是研究型要么是实践型,即要么注重理论要么注重实践。而这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的,而是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第二,法学是一项需要强大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世俗的学科,法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要真正掌握运用法学,必须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法律问题中。只有将法学落实到技艺层面才能焕发法学真正的生命力。第三,理论和实践二者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普通法》一书中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许多人援引这一著名论断时认为,法律的生命仅在于生命,实际上这话是有语境的。当时霍姆斯大法官是在批判严格遵从先例导致对法律现实的无视的语境中论述的。当时许多法官严格遵守英美法系的司法传统———遵循先例,而这既是对历史的误读,又是对社会现实的熟视无睹,这种司法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其结果必然导致司法逻辑上的混乱和失败。霍姆斯并不认为法律可以摒弃逻辑而只注重实践经验,而是认为应当实事求是地应用法律,让法律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这需要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作用,一方面法学理论应当指导司法实践,另一方面司法实践对法学理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才是理论与实践二者关系的全面阐述。

由上述的陈述我们可以推断出,21世纪的法学本科教育并不是要偏离理论走向实践,而是纠正过往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的倾向,但同时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过犹不及,仍旧有失偏颇。

二、法学教学上的误区

各大院校的法学专业都无一例外地根据《国家教育部编写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开设各门课程,其中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为各大院校法学专业的师生所熟知。每一本教材都有厚重的表面,让学生望而生畏。老师在教授时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将课本当中的知识讲授完全。有些课程甚至连重点知识都难以讲授完全。其中,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在某些核心课程,如国际法、国际私法及国际经济法的时间安排上较为有限,加之学生将来较少接触涉外事务,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大,教学内容庞杂,教师甚至难以在有限的课程中讲授完重点知识。

作为一名地方院校法学专业的授课老师,笔者深有感触。以笔者所教授的国际法,包括国际法、国际私法及国际经济法为例具体陈述如下。

就我国国际私法教材现状来看,国内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大致分为“大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和“小国际私法教学体系”。二者都以规范为中心,将国际私法板块化,故也被称为版式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却一直被研究体系捆绑、束缚,这是因为国际私法的教材编写是根据国际私法学界的研究领域进行编排的。

现行的法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庞杂、教学体系不集中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国际私法时往往难以消化继而深入了解、掌握国际私法相关知识。

诚然,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加大实践方面的比重,毕竟我们过往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学。但是以理论界的研究领域作为课程编排的唯一依据有所不妥。第一,我国现行的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包含过多的内容。大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包含总论、冲突法、统一实体法、国际民事诉讼法和国际商事仲裁法五大部分,其中统一实体法涵盖了国际经济法教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这使得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在内容上存在较大的重叠,在讲授中需要这两门课程的老师进行协调。否则不仅在讲授上由于内容庞杂而只能蜻蜓点水,难以深入,而且会让学生难以适从。小国际私法教学体系虽然内容较少,但是纵观国内现有的国际私法教材不难发现,小国际私法教学体系的教材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为避免与国际经济法重叠,省却统一实体法部分。这虽然避免了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上的重叠问题,却产生了更大的、更为本质的问题,即国际私法教学的逻辑不周延。

三、法学教学的正确路径

有的学者提出了“网式”国际私法教学体系,即围绕国际民商事法律事务这一中心,构建以英美法系国际私法学说相雷同的教学体系:国际私法主要解决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而言,法院首先应确定对该案件有无管辖权;第二,如果法院有管辖权,就应解决法律的选择即法律冲突问题。即应决定适用哪一国家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第三,在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国内的判决要在外国法院获得承认和执行,或者外国判决要在内国法院获得承认和执行,那么,法院就应解决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即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因此,英美很多学者认为国际私法主要由管辖权规范、冲突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及判决的承认和执行规范三部分构成。

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其可取之处:第一,它解决了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重叠的问题;第二,能够加强学生对国际私法的宏观把握;第三,减少了国际私法教学内容,使整体讲授紧凑度提高。这一提法存在可商榷之处;第一,它避免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内容重叠的问题,却牺牲了国际私法的教学逻辑;第二,它减少了国际私法教学内容,却舍弃了国际私法的重要内容:统一实体法。实际上,国际私法中的统一实体法与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贸易法存在重叠,但是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际私法的侧重点应为如何确定有关国际纠纷应适用的准据法,而国际经济法的侧重点则为确定有关国际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问题。此外,由于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为单独的法学课程,因此国际私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及国际上市仲裁法可侧重在“国际”层面,而对一般的商事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知识不过多涉及。因为这一部分在仲裁法及民事诉讼法中已讲授过,这样既可以减少国际私法的讲授内容,使内容紧凑度加强,又可以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

此外,为了实现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大力推行“参与型”教学方式,激发教与学的互动性和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情境教学法(如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主题发言式教学法”、“读书会式教学法”等,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当事人、学习的主人。

具体而言:一是情境教学法,以模拟法庭为平台,让学生担任个案中的虚拟角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个案的复杂性和法律的精巧。二是法律诊所教学法,让学生在典型案例或真实案件的“诊疗”过程中,切身感受法律精神和实务技巧。三是辩论式教学法,教师作为辩论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总结者,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辩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四是主题发言教学法,教师提供主题发言题目及资料,随机抽查学生做主题发言。五是“读书小组”教学法,成立读书小组,由教师指定书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最后由教师主持交流活动。

2.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基地建设推向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甚至村委会和居委会,相应延长实习期,使学生从“内勤型、文书型”实习生向辅助案件调查、侦查、批捕起诉、审判、调解等“办案型”实习生转变,提高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和实习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探索“定单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法学教育在法治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法学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法律人才的培养。法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法学本科教育。有鉴于此,我们应当认清当前法学教育中的问题,并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时,结合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理念实行应用型法学专业教育。这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就业和创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更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煜儒.学生毕业后不会办案, 我国国际私法教学遭遇挑战.法制日报, 2005.11.15.

[2]何勤华, 陈灵海.统一司法考试后的法学教育.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1) .

[3]季连帅.多种教学方法在国际私法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研究, 2010 (05) .

[4]李万强.大国际私法观辩证.法律科学, 2007 (2) .

[5]刘萍.从“板式”国际私法到“网式”国际私法——国际私法教学体系探索.法学教育研究, 2010 (02) .

[6]王晨光.法学教育的宗旨——兼论案例教学默示和实践型法律教学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6) .

[7]王凤珍.21世纪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4, VOL27 (4) .

[8]肖永平.法律的教与学之革命——利用多媒体开展国际私法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法学评论, 2003 (3) .

[9]谢潇.读《国际私法原理》探讨教学思维模式的新变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2, VOL5 (2) .

明确改革思路指导数学教学 篇11

一、创设有效情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问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将实际生活问题抽象成教材中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并灵活应用,从中不难知道,数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学习,情境是学习数学的极佳载体,不可否认的是,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数学情境功不可没,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教学虽无定法,但是要贵在得法,只要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境,就为数学教学通向成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不过在此过程中,也有部分教师可以追求课堂教学的情境化,他们千方百计的为了教学而创设教学情境,正所谓绞尽脑汁和冥思苦想,更有甚者还是矫情作假,情境是不是恰当是不是合适也就不假思索,最终搞得与新课改的精神发生了背离,其实数学教学如果能引进合适的情景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更好,倘若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牵强并脱离了生活实际这就显得不可取,也就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了。比如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代数式一节课时,首先为学生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学会代数式求值,然后就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强和爸爸,小强的年龄用字母x表示,爸爸的年龄是小强的2倍还多3岁,那么爸爸的年龄就是(2x+3)岁,然后老师就顺势一问,如果现在小强的年龄是12岁,那么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解答,一会儿纷纷举手,2×12+3=27岁。此后老师就再次发问,如果小强的年龄现在是60岁,那么爸爸的年龄又该是多大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也跟着不断更新,有所新的发现,然后教师又问,谁还有其他发现……。针对这个教学情境,创设这样的情境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情境的创设符合实际吗?他的价值真正很大吗?我们不能否认,课堂气氛的确够热烈,不过课的性质倒好像有所改变,后来这个老师在说课过程中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样做就是为了贯彻新课改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渗透情景教学,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空前提高,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还能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为求代数式的值带来了新的好处。

二、让学生化静为动

不可否认,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确显得很呆板,总会给人十分抽象枯燥和单调沉闷的感觉,因此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为了改善这一被动局面,绞尽脑汁也要让学生化静为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为之付诸了不少努力,在心目中总想让学生动起来,让沉闷的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但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在千呼万唤,可学生仍然不为之所动,哪怕教师连哄带骗,也不过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学生站起来撑撑场子,最终还是改变了总的基调,还是激不起涟漪的死水一滩。在课改的今天,这种局面就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来的呆板变得轰轰烈烈,课堂上也有了热热闹闹,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不过有几个问题要加以注意,比如教师不可以进行过多的廉价表扬。有些老师熟读教改理论,认为表扬和鼓励要比批评挖苦好得多,所以只要是学生回答正确,那么就会得到教师的首肯,很好、不错、真棒等话语不绝于耳,即便是有的学生把别人的答案重复的回答一遍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者是回答不够完整教师也都给予积极的表扬,总之是你好我好咱都好,这样一来,确实表现突出的同学没有得到格外的对待,和其他学生一样被老师一视同仁,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肯定,他们也就会感到不服。在这种鼓励成灾的课堂,老师们却冷漠了批评,在批评与鼓励的选择上,要七分鼓励三分批评,但是不能只鼓励而不批评,还美其名曰不批评就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哪能在学习的征程中一点差错也没有呢,如果老师将学生的错误或不足视而不见,动辄就是鼓励,从不批评,这样也是不可取的。最后需要强调的一定就是教学活动要尽量灵活化和内涵化,如果教学活动设计的过于简单并模式化太强,也就有点死板之嫌了,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们就千篇一律的演戏了,学生分组、自己学习、合作讨论、展示观点,动手操作,学生也十分喜欢这样的课,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好动好玩,自主放任的教学方法显得失控,这是放羊式的教育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老师的组织是无效的,对于生成的一些问题也不能积极地处理,不能顺势引导,热闹是表象,其实学生仅仅停留在活跃的表面,数学课就发生了质的改变,变成了活动课,不利于数学教学,也不利于素养提高,学生也没有收到思维的启迪和心灵震撼。

三、继承传统教学的长处

虽然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收获了一些可喜的效果,有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这些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沧海一粟,如果因此而把传统教学贬的一文不值,唯现在独尊,这可是大大不可取的。比如原来是教师讲课满堂灌,现在是多媒体满堂灌,在讲课过程中整合多媒体,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过于强调了多媒体的作用,新课改实现了三个不,即学生不看书、教师不板书、课下不布置作业,让传统教法如昨日黄花花香不在,他日黄鹤一飞不回,这样做其实也是不高明的。其实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加强。

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12

一、职中数学教学目的

职中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职中培养的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劳动者, 这一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它的教学目的的一些特性。对于数学教学目的的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提法, 强调不同的重点, 但是基本上离不开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功利方面, 其中包括社会一般需要、个人就业需要等方面,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重视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对其它学科发展的影响。第二, 素质方面, 其中涉及数学思想品质的养成、科学方法的训练、公民心智素质的提高以及数学对其在形成世界观、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但这些知识和能力不具有遗传性。帮助人们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 并学习改造世界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 就其内容来说, 传授的是与农业、手工业、建筑、生产、生活直接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如作为教科书的《九章算术》, 所收入的246个问题都是生产、生活中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界最流行的口号是“问题解决”, 也就是要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表明数学教育的功利性目的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现在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 现代生产直接依赖于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素质。数学教育肩负着为科技服务和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使命。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对职中的学生来说这些个性品质比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认为:人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 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使他们受益终生。

综上所述, 职中的数学教学目的应该是:按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 使学生掌握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 并形成基本技能, 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运算能力和图形识别能力,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职中的数学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职中的数学教学目的, 在职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实用性, 增加灵活性, 提倡“问题解决”。

现行职中的数学教材, 基本上是采用了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的乙种本或由普通高中数学教材改编而成。这样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学不好, 学了也没多少用的局面, 而现实生产和生活所要求的许多有用的数学知识教材中又没有, 应当通过数学学习和应用培养起来的数学意识和相关素质也没得到培养, 学生的许多宝贵时间被用在大量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和繁杂的数学运算与证明技巧上。以至于职中数学教育效益低下。

改革职中的数学教学内容, 应打破传统的初等数学体系, 要大幅度地删减那些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和繁、难而用处不大的数学内容, 增加概率、统计、向量、矩阵等用处广泛的数学内容以及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总之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

增加灵活性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灵活安排所学内容, 还要在教学中留出机动时间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毕业后的去向灵活选择教学内容。职中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生活的工作实践, 他们需要的是为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问题而必备的数学知识, 因而没有必要让学生学习那些只有数学家才需要的数学内容和偏题、难题。在生产及生活中, 成本、利润、投入、产出、效益、储蓄、货款等名词已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词汇;住房体制的改革, 使买房不再是陌生的事情, 其中所涉及的买还是不买, 分期付款还是一次付款等都需要权衡利弊, 作出决策。以上所说的各种活动, 无一不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各行各业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就更多了, 只要熟悉我们的工作过程和内容, 就一定会挖掘出与数学活动有关的内容, 充实课堂教学。

“问题解决”的口号是美国1980年提出来的, 从80年代到90年代始终是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有的问题具有启发性, 甚至是无唯一解答的开放题, 它反对“单纯模仿”, 更多的是从问题情景出发, 构造数学模型, 提供数学想象, 伴以实际操作, 鼓励发散思维, 诱发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补充和编制一些能引起讨论和有实际背景的题目。例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补充已知m0, 使它的解集为 (1) (—∞, m) ∪ (n, +∞) ; (2) (m, n) 。这样的不等式是否唯一?要使不等式唯一可以添加什么条件?又如在讲平均数时加进下面的例子, 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大奖赛时评委亮分后裁判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用余下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 这是为什么?理论联系实际, 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 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是很讲究实际应用的, 我们应发扬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长处, 适应时代的要求, 使数学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

三、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就是要把数学教学从“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 学生以听讲、做题为主”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来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 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规律并用以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 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数学教师充分了解数学教育与发展, 学生的学习心理, 树立起数学教育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思想。数学教师还应学习、研究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了解国内外教改实验已证明为有效的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掌握电化教学、计算机编程与操作的技能。

上一篇:编程语言matlab下一篇:特重型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