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2024-05-20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精选12篇)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篇1

进入21世纪, 数学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数学应用的领域在急剧扩大, 数学已渗透到自然、经济、金融、社会等各个领域, 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品格和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 是开发大学生潜在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数学在解决各类经济问题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如何进行改革, 在课程建设上形成特色, 以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 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是每个从事经济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经济数学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工具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从传统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渗透到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各个方面。经济学系统运用数学方法最早的例子, 通常都认为是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配第的著作《政治算术》, 但数学真正与经济学结缘于古诺在1838年发表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 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 从由经济假设出发, 用抽象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机理的数学模型的数理经济学, 发展到由实际数据出发, 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的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在使用数学的道路上不但越走越宽, 甚至在某些方面发展了数学。如今, 在国际经济学术界, 完全用自然语言讨论经济问题的文献已经很少了。国内的大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点, 将现代数学和数学研究的新成果列入了经济学的专业课, 以提高经济理论研究的水平。在经济管理方面, 数学的思维、技巧和方法更是应用广泛, 经济控制论、投资学、保险精算学、决策分析、金融预测中的案例无一不大量使用数学方法, 有些领域甚至在使用现代数学的最新成果, 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

(二)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数学教育可以引导人们以理性精神对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 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是人类悟性的一种创造, 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数学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本能。它使人敢于突破常规, 不迷信权威, 有创新的胆略和勇气。其次, 数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的能力。归纳就是从众多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共性和本质内涵的抽象化思维, 这是人类赖以发现世界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是选择和整理知识必不可少的能力。演绎就是从已知的事理中推知新的事实的逻辑性思维, 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数学严格的逻辑思维, 严密的推理方法的训练对现代人全面素质的提高, 分析能力的加强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至关重要。最后, 数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抽象和量化, 然后运用数学演算来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它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作机理中所运用的有效方法, 也是数学应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途径。

(三)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数学概念的简洁性、概括性、深刻性, 数学结构的普遍性、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统一性、典型性、和谐性, 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奇异性等, 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归纳起来, 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 它们是构成数学美的基本要素, 是数学美的基本内涵。美, 使人的精神得以陶冶, 使人的心灵得以纯洁, 使人的能力得以培育, 使人的素质得以升华。

二、经济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国内各高等院校在探讨数学教学目标、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对高等数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探索和改革。这些改革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 以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传统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 把教材建设作为改革的保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总体而言, 理工科数学的改革起步早、见效快,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则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 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比如在一些学科门类较广、专业设置面较宽的多科性大学,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 实际教学时数也相差较大;即使同一学校相同班级, 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 却使用着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教材, 这就使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高等数学课程和教材本身沿袭下来的传统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诸如出于对理论性和知识体系的严谨性考虑, 教学内容显得抽象而陈旧, 讲课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背景”;重视“解题演练”而忽视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 甚至使学生学习数学变成了枯燥的演题操练, 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之目前的教学方法仍然相对落后, 考核形式也相对单一, 基本沿袭着“一纸试卷定优劣”的作法,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直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也随之使数学课成为“问题课程”。

三、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科学设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三门课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总学分不应少于16学分。为了使经济数学课程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 可考虑在最后一年安排一些选修课, 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复变函数、运筹学等, 这样能和已学的经济专业知识相联系, 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 精选教学内容

经济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应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去从事经济问题的研究。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 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其重点在于三方面:一是对严格的数学定义、抽象的定理、命题, 复杂的证明、计算这些内容要有所取舍, 知识面应该宽一些, 对每个知识点的难度要求可以低一点。二是对思想性强、不容易理解的定义、概念、法则, 要尽量多地介绍、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创造的思维过程。三是与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数学概念, 如:函数、导数、微分、积分、弹性、边际、矩阵、概率等, 多介绍应用案例, 多介绍它们最初被联系的背景、过程, 在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勇气。总之, 我们的学生不必一定要体会数学的精深, 但要体会到数学的广博, 要了解现代数学思想, 并且敢于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上。

(三) 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由于经济数学信息量大, 抽象度高, 内容复杂, 教学对象是低年级, 上课形式又是大班等因素, 所以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显得很重要。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应该尽量将启发式融入其中, 不断地引出问题, 不断地创造背景, 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 经济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关系。另外, 教师应该以数学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 热情地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大胆地发表不同意见, 细心地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点滴创新, 老师的言行对刚进大学的低年级学生影响很大, 因此老师更应该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应更多地借助计算机制作数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这样加大课堂容量, 使较为抽象的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演示更直观化, 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逐步利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教学软件, 课后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四) 编写和选取优质教材

任何一门课程, 尤其是一门优质课程, 必须要有一本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一方面, 应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或主编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在教材编写中应认真汲取国内外各种版本同类教材优点, 反映编著者在从事经济数学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努力追求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 增加一些相关内容的数学实验, 初步尝试将经济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另一方面, 应采用国家规划教材, 尤其是获奖教材。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既有高教学水平, 又有较强科研能力, 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 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其次, 注重老、中、青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切磋。不定期地召开教学研讨会, 研究商讨教学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 并对每位教师听课提出具体要求。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正式发表的论文数有不同的要求, 而且把它列为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 注意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事实上, 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为重视科研、搞好科研, 不仅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学术水平, 而且为促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贾亚东]

摘要: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它是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品格和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 是开发大学生潜在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当前经济数学教学应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介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探索和改革。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篇2

通过分析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使经济数学教学适用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 者:蔡江涛 彭青录 CAI Jiang-tao PENG Qing-lu 作者单位:蔡江涛,CAI Jiang-tao(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彭青录,PENG Qing-lu(鸣鹿中学,湖南,祁东,421603)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篇3

[关键词] 经济数学 教学改革 实践 教学方法

研究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经济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1.充分认识教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高专经管类经济数学课程是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根据计划中总的要求以及经济数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对现有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2.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数学意识淡薄。对数学在经济专业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无论是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仅仅将数学看作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数学教学在经济专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数学教学内容与经济专业课程脱节。许多对经济研究有用的数学方法,没有在数学教学中反映出来。(3)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在经济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电化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很少。

3.明确高职高专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确定了以培养“吸收、转化、求解、创新”四方面能力为主线的高职高专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理念:(1)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经济概念和经济原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3)培养学生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注重实际应用。(1)在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学习各部分内容的目的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接受经济数学知识时才不会感到被动和茫然。(2)有意识的增加一些应用内容,比如利用常微分方程知识解决复利函数及贴现流量分析问题等。

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实践

1.明确经济数学改革目标。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经济数学教学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了以培养“吸收、转化、求解、创新”四方面能力为主线的高职高专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1)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经济概念和经济原理的能力;(2)重视数学建模训练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3)结合数学软件包进行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4)通过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及联想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编写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的教学大纲。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以应用为目的”和“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关系,全面实现经济数学课程作为重要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

3.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以及教辅材料。2004年6月,侯风波教授主编、本人参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数学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侯风波教授主编、本人参编的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经济数学基础》及其配套电子教案(本人任副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侯风波教授和我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数学学习指导》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本教材和均已在全国发行使用,从使用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不断提高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单元教材分析等活动,认真研究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材及教辅材料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1)教学方法的改革。①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和方法。②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③用“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

表 实际应用案例表

(2)教學手段的改革。①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②采用当面辅导与网上答疑等方式进行课下教学。③采用数学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效果

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就近几年来的教学情况对经管类学生进行了题为“对经济数学教学的看法和要求”的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和对数学教学改革的认可。

2.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效果明显。在尝试了近几年的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到了75分左右,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四、总结

在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贯彻以培养“吸收,转化,求解,创新”四方面能力为主线的高职高专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在转变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转变教学思想,经过我校教研室教师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侯风波:经济数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6

[2]张岩: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6

数学实验与经济数学教学 篇4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工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以数学家和研究生组成的研讨班或数学诊所. 他们专门研究一些生产实际中的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计算机求解分析所得的结果,解释并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数学的应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慢慢地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他们可以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现象与猜想,从而发现可能的结论.于是我们把实验的思想引入到数学中的课程称为“数学实验”.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学实验这一课程在我国一些高校中开设,这一课程得到了广泛好评获得了大学生们的认可,同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大显身手.

二、数学实验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已经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尤其在经济与金融的研究方面,数学与经济如此紧密的联系产生了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就是经济学与数学相互交叉的一个新的跨学科领域,由于经济学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而经济活动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但由于教材中普遍缺乏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对这样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或只是按部就班地机械地在学习. 数学实验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 一) 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主动性

经济数学是经济与金融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这些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是太好.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总体入学水准的综合素质( 包括,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等) 又呈现下移的趋势,这些都给经济数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般的学生只要求能够掌握基本知识,稍好的学生碰到问题会到书上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如何从具体的经济问题中得出抽象的数学关系式. 因为一般的经济类数学教材中大都直接给出表达式,使得学生并不了解公式的来源. 数学实验恰好可以帮助学生从实例出发,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做大量的实验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猜想最后用数学知识进行严格的证明和论证. 通过对实验问题的分析( 涉及理论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 、计算的过程、问题求解结果的论证、实验的总结与体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经济问题进行探索.

( 二) 数学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经济数学知识结构的认识

经济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会和掌握相关数学定理的基础上,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进而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验进一步使经济数学的知识整体化、实用化.

( 三) 数学实验加强了经济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的数学实验使得经济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突出. 如在建立人口模型时,就需要了解掌握人口学的一些知识; 在建立森林管理模型时,需要了解掌握农林学的相关内容; 在足球比赛名次计算的模型中,学到了竞技体育球类的成绩计算方法. 在学习经济数学的同时,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不是干巴巴地听讲,而是在自己动手找资料,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它的过程.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了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部提出: 大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验教学是大学生更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 四) 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爱上”经济数学

数学实验大大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慢慢变得亲近可爱起来. 那些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导致大多数人认为数学难学,怕学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而抽象性和严谨性正是数学的优势.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它可以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从而在广泛的领域得以应用.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这正是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性的集中体现. 现在,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得以理解经济数学的来龙去脉,在发现问题和完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经济数学的本质. 让学生发现学习经济数学并没有那么困难,从而会慢慢地喜爱上它.

三、数学实验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教学提纲 篇5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Microeconomics

总 学 时:54学时

学 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本科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微观经济学》是商学院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中不同个体经济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帮助人们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其内容主要包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其中,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其中的一些经济原理对于学生今后的经济实践将会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一章,讲授其中十章内容(第十章博弈论初步在第七章中讲授),授课54学时。

第一章 引论 2学时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8学时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三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三、政府对价格的控制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弧弹性和点弹性

二、需求弹性

三、供给弹性

四、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第五节 蛛网理论

一、蛛网理论

二、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型

第三章 效用论 8学时

第一节

一、效用的概念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一、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第三节 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含义

二、预算线的变动

第四节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四章 生产理论 6学时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和技术约束

二、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生产阶段的划分与生产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一、等成本线和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二、生产扩张线

三、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

第五章 成本理论 4学时

第一节 成本的性质

一、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三、短期成本和短期产量

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成本曲线

二、成本弹性与函数系数

第六章 完全竞争的市场 6学时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的需求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厂商的短期均衡

二、厂商的短期供给决策

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四、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四、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6学时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市场进入障碍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四、垄断厂商定价的基本法则和策略

五、垄断的社会成本

六、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第二节 垄断竞争的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第三节 寡头垄断的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

四、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

一、博弈论和策略初步

二、博弈均衡

三、寡头厂商的共谋及特征

四、囚徒困境模型的扩展应用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一、厂商的策略风险

二、博弈论概述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6学时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第二节 经济效率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6学时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与低效率

二、寻租理论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第二节 外部影响

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二、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四、科斯定理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

二、公共物品的有效产出和供给效率

三、公共物品的偏好和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一、信息、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二、信息与商品市场

三、信息与保险市场

四、信息与劳动市场

五、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

课程总结,复习指导

2学时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讨论、作业设计等活动。

四、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在期末,以闭卷形式进行;平时则以书面作业形式进行考查。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五版。

参考资料:

1.曼昆著,梁小敏等译,《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2.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高远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3.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格致出版社,2011年2月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经济数学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高守雷(1975- ),男,辽宁锦州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上海20141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应用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7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31-01

经济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品质、敏捷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学生认为经济数学难度大又没有用,使得经济数学的教学逐步陷入困境,造成了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高职层次的“应试教育”,显然这与各专业设置经济数学课程的初衷相违背。经济数学的教学要走出困境,教师就必须从新的高度、新的起点去思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经济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经济数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使经济数学的教学更适应高职教育,适合高职学生。

一、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经济数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一般为64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学习完整的经济数学知识是不可能的。而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要求增加课时,不仅在现实中行不通,而且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差,抽象化的内容往往成为他们理解的障碍,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并不需要学生掌握严密、系统的经济数学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与时俱进,放下多年来对数学抽象性和严密性难以割舍的情结,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必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经济数学课程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不能把“必需、够用”原则片面理解为仅仅满足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人为地削弱经济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应该既包含满足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效益,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

为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各专业对经济数学的不同需求,高职经济数学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形式来构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基础必修模块。即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学的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经济函数与曲线、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内容。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数学思想,具备初步应用经济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选修模块。考虑到各专业对数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在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础上,增加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供各个专业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由各专业课教师和经济数学教师研讨确定。其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学内容是后继专业课中要用到的经济数学知识。

3.专题应用模块。和拓展选修模块不同,专题应用模块的内容不是为了满足后继专业课程的需要,而是对专业中涉及的一些问题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专题讨论。这一模块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可以由某一专业技术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可以由专业课教师来承担教学。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二、教学内容突出经济特色,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数学作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应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数学课,突出其经济特色。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更多联系和专业相关的经济现象、经济背景和经济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储蓄、利率、保险、债券、税收问题,经济现象中的成本、收益、利润问题,以及风险预测与控制、最优化思想和概率统计思想等。

经济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教师在完成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后,就立即转入运算教学。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对运算十分熟练,但当需要借助某个数学概念去描述专业理论时却一片茫然。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是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往往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经济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理论与其实际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具体—抽象—具体”的人类认识规律,也是数学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引入,尽可能选取专业问题作为概念教学的引例,改变过去那种仅仅以数学自身的需要去阐述概念的教学体系。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其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不断得到提高,使数学方法真正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受益终身。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设置情境,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多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对于某些经过引导和思考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则放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学生容易误解混淆的概念、定理或问题,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认识谬误,探求真知。教学中,教师不以传授者自居,允许学生自由争辩、大胆质疑,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勇于放弃不成熟的想法,敢于坚持合理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能感受到谦虚谨慎、互相尊重的人文精神。

“问题驱动”教学并不排斥技能训练,二者应该互相补充。“问题驱动”的实质是暴露数学的本质,使活泼的数学思想不致淹没在形式的海洋里。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是把教材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育形态。数学的严谨是“冰冷的美丽”,但数学发现却是“火热的思考”。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火热的思考是他们最为欠缺的。

四、科学的考核评价,提高能力和素质

高职经济数学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课程考核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场内考试与场外考试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等方式。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可分为三部分:平时的作业和考勤、小论文、试卷成绩。

结合专业实际撰写小论文可以和专题应用模块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借鉴数学建模竞赛的形式,但选题要适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宜过难。考核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共同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这种考查方式锻炼了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学生查阅资料、书面表达、撰写论文以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经济数学由单纯考核课程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课程改革方面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将是永恒的课题。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革新方法,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守雷.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要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2]张岩.“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6).

浅议经济数学教学 篇7

就目前的这种现状, 在各个高职高专院校, 正在进行公共课改革, 其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如何使经济数学为专业服务, 是我们所要进行的课程改革项目。

一、设计合适的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是学文科的居多, 在第一章两个重要的极限这一节, 删除了两个重要极限的证明, 引入了计算函数值观察法。目前学生使用的智能手机都带有计算器功能, 让学生自己亲自计算, 观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得到函数的极限。这种观察法比原有的证明简单、直观, 使学生印象深刻, 也使学生容易掌握, 更适合经管专业的学生学习。并且在这一节引入刘徽的 “割圆术”这个案例。割圆术: “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笔者在这一节中, 讲解割圆术的过程, 用现在极限的思想, 让学生计算出圆的面积。但是在将近二千年前,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已利用这种思想计算出圆的面积了。学生耳熟能详的祖冲之父子推进和发展了刘徽的思想, 得到圆周率。对于刘徽, 很多学生远不如希腊的阿基米德熟悉, 但是他的成就却是不逊于阿基米德的。对这次课, 可以补充一些数学史教育, 简单介绍刘徽、祖冲之、祖暅、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 中国剩余定理、祖暅公理、 “割圆术”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对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 我国也比国外早很多年。通过数学史介绍, 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古代不仅有大量的诗词可以流芳百世, 也有 《九章算术》, 《缀术》等包含重要数学成就的书籍。通过穿插数学史教育, 能自然地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敬佩之情,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案例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在函数的最值应用这一节, 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广场舞在最近几年流行起来, 不仅有中老年参与其中,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加入, 广场舞在2014 年的春晚还秀了一把。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顺利的开展健身娱乐, 广场的照明设备必不可少, 为此笔者把以前的一道经典例题略作改动, 使之为生活服务, 而不在是干巴巴的数学题目。

例: 某小区中心有一圆形广场, 其半径为10 米, 供小区业主平时休闲娱乐. 现在在圆形场地中央竖立一灯柱, 方便业主晚上休闲, 问灯柱为多高时, 可使场地边缘得到的照明度最大? 利用数学的知识可计算出当灯柱高为5槡2≈7. 07 米时, 可使场地边缘得到的照明度最大。广场大小不同, 其需要的灯柱高度通过类似计算都可得到。通过这个案例,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用武之地,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 对于那些觉得学数学无用的同学, 可以使其慢慢体会到数学的妙用。

三、运用案例, 进行素质教育

教师在经济数学教学中, 不仅为专业课服务, 在教学中可以渗透思想教育。有人认为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任务, 而不属于数学老师的教育范畴, 其实不然。在数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是由鲜明的例子和实实在在的数据作为支撑的, 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更为学生所能接受。

在概率初步这一章, 引入小学教材中童第周 《一定要争气》这个案例。童第周, 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童第周在28 岁的时候, 得到亲友的资助, 到比利时去留学, 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几年来,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 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 需要熟练的技术, 还需要耐心和细心。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 反复实践, 终于做成功了。那位教授兴奋地说: “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办。学生在语文课上都学习过, 学生想象不到这个案例也和经济数学相关, 学生有了兴趣, 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例: 我们假设童第周做了3000 次试验, 具体数目可能会更多, 假设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0. 001, 计算出童第周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约是0. 95。这也是 “有志者事竟成”的概率解释。许多同学感到很惊讶, 数学是无处不在, 小学课本中感性的学习, 现在可以通过数学理性的分析出来。通过这个案例, 对于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知识点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 使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师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情, 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 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题可做, 让课堂还原为学生的课堂, 而不是教师一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使学生和老师真正互动起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慧玲.浅论数学史教学的教育功能,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本文是全国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交流论文.

[2]吴赣昌主编.高等数学 (医药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3]李文林.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篇8

有些经济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通过树立数学建模的学习理念, 能更直观的了解到经济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培养自身发散思维, 成为综合性人才。

一、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建模这种新模式成为了架起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的一个桥梁, 因为自身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其在行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使得教学成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 从教学课程和内容上来看,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经济数学教学还是存在课程繁琐、内容复杂等问题, 很多教材的存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存在;

其次, 从教学方式来看,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还是占据主导位置, 方式单一, 使得数学教学显得极其的乏味先抽象, 让更多数学不好的学生对数学越发产生恐惧感;

再次, 从主体学生来看,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利导致学生没有想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不了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需求, 导致经济数学教学的发展不顺;

最后, 从师资方面来看, 大部分老师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自身就缺乏数学建模的观念, 并且也缺少具有一定这方面专业知识的老师。

这些都是现实存在并是直接关系着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不利发展的因素。

二、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发展研究的应对措施

(一) 优化教学课程和内容

紧跟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数学的教学理应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教学体系。但目前我们的经济数学教学依旧存在课程繁琐, 内容不新颖, 不注重实践等问题, 要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进经济数学的教学当中来, 教学课程和内容的优化问题很重要。

首先, 在进行课堂上的教学时, 对于一些概念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可以适当加入经济学的现实案例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到数学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概念和创新, 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有一定好处。

其次, 改变以往理论为主的教学, 更多注重教学的实践内容, 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却又重要的经济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集合数学建模的思维来得到经济概念的结论, 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 充分利用教学软件来达到某些复杂计算问题的解决, 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学软件作为一个强大的存在,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比如某些需要大量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数学公式, 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 那么课程必定是很繁琐无味的, 能运用教学软件的话, 必定会大大节约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

(二)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要将数学建模和经济数学教学融合发展, 优化了教学课程和内容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思想是经济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一个观念支柱,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 数学建模作为一个新型理念的存在, 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这无疑对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经济数学教学当中去, 可以开设数学建模周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学都笼统的分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了数学建模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之后, 就需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自己主动的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 比如由老师引导以达到对学生启发的方式、学生课堂上热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组队进行探讨的方式等等, 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这些新型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带入课堂, 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成长, 加速教学效果。

(三) 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济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给主体进行一定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才能保证数学建模和经济数学教学的相融合。

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经济数学的教学, 对学生的成绩还是比实践创新能力更加重视, 试卷成绩往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经济数学总体成绩的好与坏,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看重试卷成绩, 而忽视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在保留理论考试的基础上, 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自发的组织探讨, 并将成绩计入最后的总评分, 避免学生理论和实践差太多的现象发。对于总评分优秀的学生, 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 充分调动积极性。

(四)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有了学生的积极性, 缺少老师也不行。受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大部分老师还没有具体的数学建模观念, 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观念转变, 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并在对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 以达到让老师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重点培养在教学软件以及数学建模上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老师, 运用他们对于经济数学独到见解来更好的实现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的相融合。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多交流, 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 以达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三、结论

总之, 为了使经济数学教学跟上发展脚步, 将数学建模新模式融入到经济数学教学中绝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措施。我们希望通过这两者的完美融合来达到推动教学发展的目的, 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的人才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范团结.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经济数学教学中去[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6) :295.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篇9

关键词:数学实验,经济数学,实验研究

问题的提出

数学实验是使用计算机等工具,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数学的一门课程, 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 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数值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门既有演示性, 又有实践性的课程。数学实验课程已成为我国近年来大学数学教育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数学实验课程, 是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 探索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形式, 并进一步揭示数学实验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为数学实验课程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我们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02班 (30人) 和0701班 (17人) 为实验班, 以经贸系房产营销专业0701班 (31人) 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05班 (54人) 为对照班。在实验前, 进行了有关的前测, 两个班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与情感方面无显著差异, 符合实验要求。

自变量实验班采取数学实验与经济数学相交替的形式进行教学, 即在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上, 先呈现经济数学内容, 再呈现相应的数学实验内容。对照班仍然以经济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因变量 (1) 数学情感。 (2) 数学能力。 (3) 数学实验能力。

无关变量为了有效地验证理论假设, 实现科学的归因分析, 尽量对无关变量进行了控制。一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由同一个教师执教;二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时量、辅导方式与时间以及考试内容与方式等完全一致;三是在两个班的学生中不提“实验”二字, 避免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效应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实验过程和方法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在1个学期的数学教学中, 实验班与对照班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步、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共6个单元, 总课时数64, 除去2课时的总复习, 新课 (含习题课) 共62课时。实验班的教学内容有所精简, 减少了繁杂的手工计算的内容, 把繁杂的计算安排到实验课中训练, 这样可以在每单元抽出2课时安排实验内容。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 先上理论课, 然后是2课时的实验课, 每次实验课有2~3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实验工具介绍。介绍MATLAB软件入门, 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 (2) 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一些数学性质 (包括定理、公式等) , 帮助学生理解性质, 提高记忆效果。 (3) 计算性实验。代替手工对一些繁杂的计算题进行计算。 (4) 探索性实验。挑选一些经典案例, 让学生观察数学上某些奇特的现象, 教会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观察, 体会数学中有关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典型方法, 从而加深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5) 应用性实验。选择某些应用型案例 (主要是数学建模案例) ,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实验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在实验班中, 以实验教学方式为主, 具体教学环节是:推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步骤—编写程序并运行—得出结果—结果分析与探讨。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每个单元布置2~3个实验作业, 作业内容与实验内容相似。实验作业以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 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作为评价的依据记入平时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作业内容及方式、考试内容及方法方面没有差别, 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作业内容是教材中的习题, 由学生手工完成, 考试内容与作业内容类似, 以闭卷的形式手工完成。

数据收集本研究试图探索数学实验课程开设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实验对于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收集数据: (1) 数学情感与态度。实验前,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数学兴趣调查。实验后,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 并作相应的访谈, 调查与访谈结果作为观察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差异的依据。 (2) 数学能力测试和分析。数学能力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数学课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分析的依据。 (3) 学生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感受的一个观测点, 作为测量数学实验课学习效果的依据, 并可据此总结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指导经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 对数学实验的情感态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在实验班, 有86%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对学习微积分有极大的帮助或较有帮助;有66%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有51%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74%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53%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83%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的难度适中, 经教师演示或讨论后, 自己可以上机操作。

关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后测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班有83%的学生对数学极感兴趣或较感兴趣, 而对照班只有35%的学生对数学极感兴趣或较感兴趣。从总体上看, 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

从纵向变化来看, 在实验前, 实验班有41%的学生对数学极感兴趣或较感兴趣, 通过实验, 这一比例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了一倍多。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对数学感兴趣的占35%, 实验后占36%, 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这说明数学实验对于增强数学兴趣具有显著作用。

在课堂上, 学生热烈讨论, 思维活跃, 有的学生提交的报告很有见地, 比预想的要好。

(二) 数学能力测试与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 使用数学能力测试题进行测试, 并使用SPSS11.0软件,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成绩显著性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 在实验进行一个学期后, 实验班的理论课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标准差明显低于对照班, 且在0.01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说明数学实验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实验班压缩了理论课时, 减少了大量繁杂计算的内容, 但实验结果表明, 减少了繁杂的手工计算内容之后, 并没有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而增加的实验内容 (包括繁杂的机器计算) 反而会促进学生“双基”目标的实现。

(三) 学生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

从学生完成的数学实验报告的内容来看,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实验过程, 包括运用画图、计算等方式进行验证或探索, 实验有程序, 有计算机给出的结果, 有结论。

比如, 对实验3:考察函数的连续性 (探索性实验) , 某学生的实验过程与结论如下:解:在MATLAB工作页面输入画图命令:fplot (’sin (1/x) ’, [-1000, 1000]) , 画出图像, 如图2所示。在x>0和x<0时是连续变化的, 其值与0无限接近, 可见, 。同时发现, 当x=0时, 函数图像是间断的, 说明x=0是函数的间断点。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时间断点的详细情况, 画出[-10, 10]、[-1, 1]、[-0.1, 0.1]、[-0.01, 0.01]、[-0.001, 0.001]……的图像, 比如[-0.001, 0.001]的图像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 在时, 函数值在[-1, 1]之间上下震荡, 极限不存在, 这就是函数的间断点的原因, 可以把这类间断点叫做震荡间断点。

该学生不但完成了实验题目的要求 (在点间断) , 而且通过图像观察到函数在点附近极限不存在的原因与震荡特点, 表明该学生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从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学习感受来看, 他们对数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数学实验改变了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传统的经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概念、定理 (公式) 和计算, 缺乏数学实验的内容, 教学内容陈旧, 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一见到庞大的数学计算公式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从而丧失信心。而在数学实验这个平台上, 学生自己动手, 用他们喜欢的计算机解决经过简化的问题, 或自己提出实验问题, 设计实验步骤, 观察实验结果, 尤其是将庞大繁杂的数学计算交给计算机完成是非常轻松的事, 过去害怕的数学计算、画函数图像、解方程等任务, 使用计算机可以在瞬间完成, 学生一下子感觉到在数学面前自己由弱者变成了强者, 由失败者变成了胜利者、成功者。

数学实验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一是可使数学思维 (即逻辑思维) 的过程视觉化、形象化, 从而刺激大脑接受信息的兴奋点, 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二是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展人机对话, 既能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又能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使学生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激发其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 有利于培养数学兴趣、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 从而形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使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实践效果充分证明, 数学实验课程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可以称为教学改革突破口的新兴课程。

(四) 通过实验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通过一个周期的教学实验, 我们对将数学实验内容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 部分学生的英文基础较差, 而MATLAB软件是英文版本, 学生对数学实验的兴趣很高, 都想一试身手, 但“软件语言难懂”的问题常常使得学生望而却步。特别是当程序有错误时计算机给出的反馈信息难以识别, 不知道怎样调试程序, 或者对实验结果产生误读,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翻译能力和对反馈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 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往往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 这与大多数学生要求增加实验课时的要求相矛盾。因此, 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很有必要。

第三, 每单元2个课时 (90分钟) 的实验时间显得不够。采取小组合作, 一人上机操作, 其他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方式, 虽然能够完成实验任务, 但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上机的愿望。因此, 可在课前布置实验任务, 要求学生在上机课之前完成某些程序的编写, 这样就会提高实验效率, 增加动手操作的人数, 达到实验的目的。

结论与建议

将数学实验融入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 能够使学生深化对经济数学知识的理解, 增强数学兴趣, 提高自信心和成功感,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形成用实验方法解决经济数学问题的习惯, 培养创新精神。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在经济数学各单元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内容。 (2) 建立数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不仅能够为实施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条件, 而且能够为数学课进行项目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还能够为数学建模训练提供日常化的实训基地。 (3) 适当增加经济数学的总课时, 以便增加实验课时, 满足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愿望, 使实验课能够从质和量上起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尚志, 陈发来.《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1, 31 (6) .

[2]任玉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数学实验[J].大学数学, 2004, 20 (1) .

[3]朱春浩.高职数学教学与计算机数学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0) .

[4]常丽艳.中学数学实验课设计范式及其主体认识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 (2) .

[5]吴建国.面向创新教育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思考[J].大学数学, 2007, 23 (1) .

[6]张奠周.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 2001, (5) .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篇10

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 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上, 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二、构建“一四五”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

为了将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总体思路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教师应构建“一主线”、“四突出”、“五自主”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一主线”是指:经济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线, 贯穿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期末考试各个教学环节。“四突出”是指: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知识;突出难点知识;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在经济上的应用。“五自主”是指: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本次课所讲全部内容;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不加讲解的部分内容;课后学生自主完成课后内容小结;课后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学生自主合理有效使用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教师等各种教学资源。

三、运用“一四五”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 注重采用“问题驱动法”讲授重点、难点知识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 应注意那些具有启发性的、本原性的、触及数学本质、能够在教学中起统帅作用的问题。问题能够连接起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知识链条, 一切都发生得自然而连贯, 使得所有概念和方法都是合情合理的, 没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的感觉!应将问题 (既可以是实际问题、经济问题, 也可以是数学内部的问题) 作为教学的起点与归结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问题一环扣一环, 通过问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逐步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 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怎样听讲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获得整体的认识, 而不拘泥于每个细节是否清楚。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是否讲细讲透, 不是课堂完全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应当把主要思路, 重点与难点交代清楚, 而将部分细节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 也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师讲授的知识重点和对于难点的分析上。如果有某些细节没有听明白, 不要影响你继续听其它内容。作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 应当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培养自己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 逐步摆脱对教师与课堂的过分依赖。这不仅是今天学习的需要, 而且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需要。

(三) 怎样预习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 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 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 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 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打无准备之仗。因此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应全面细致地阅读内容, 并且准备好问题, 看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有什么区别, 有哪些问题需要与教师讨论。如果能够做到这些, 那么你的学习就会变得比较主动、深入, 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四) 怎样解题

学生在学习经济数学过程中, 更多的困难来自于习题。提高解题能力重要途径之一是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不要因为某些题目一时找不到思路而失去信心。怎样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笔者认为, 除了天生的智力因素之外, 解题能力首先取决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所以, 多下功夫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尽可能地多做题目, 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 做题要善于总结, 特别是从不同的题目中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思想方法。

(五) 怎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及参考书

对经济数学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经济数学;考试模式;教学模式;选择性失忆

我国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改革起步较晚,虽然已取得不少改革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总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与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相距甚远。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普遍状况是: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高速低质,学生感到教师讲得太快难以承受,无法适应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

一、经济数学教学与考试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僵化呆板,数十年不变。经济数学教材只是对普通微积分教材删删减减,仍然偏于数学理论与计算,无法体现经济管理专业特色,枯燥的理论、抽象的公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缺乏“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种服务于应用的思想,使数学理论如“天外来物”脱离实际,部分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严重限制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生以考试为目的进行学习。学生只会对理论、公式机械性地记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只要学生记忆力好,就会得高分。一旦学生通过考试,就会选择性失忆,把学到的知识忘得干干净净。这种考试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教师知识陈旧,授课缺乏激情。首先,授课教师讲授的知识过于陈旧,与现实脱节,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其次,由于专业的限制,主要讲授数学的理论,几乎与经济管理无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经济数学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考

1.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代同步。传统的教学是先讲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然后再讲少量的经济应用内容,两者的衔接十分牵强。而学生先被极其抽象的数学理论“一棒子打晕”,然后又不知其所以然的被“解决”了经济应用问题,最后是数学不会,经济应用也不会。教学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毕业,而是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经济数学教师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毕业后在深造中或工作中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因此,教学内容要适当降低数学理论的难度,加强其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最好是把数学知识完美地融合到经济问题中。

2.建立现代考试模式。首先,转变考试模式,建立现代的考试模式。严格按照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最大限度發挥考试的作用,最短时间里建立起与教学内容、专业内容相适应的现代考试模式。其次,考试方法要多样化,多次化。考试可以是开卷考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2~3人),对于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限定时间完成,可以看教材和辅导书。闭卷考试也可以分多次进行,课程结束后,每月(周)举行一次,以各次最高分作为考试成绩。

3.建立分班教学模式。目前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不断加大,继续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次教学是针对具有不同学习基础与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经济数学授课教师尝试把该课程分成三个班:基础班、普通班和提高班。基础班主要是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教学时间相对较长,教学内容起点低,授课教师应该精讲细讲,使学生得到最基本的训练,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普通班主要是针对数学基础一般学生开设(人数最多)。教学时间正常,教学内容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大纲符合,授课教师在讲课中应该以实例分析为主,通过相关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立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分析本专业的具体应用情况,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从更直观、更真切的方式感受到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在自身学科的应用。教师应该引入MATLAB等数学工具辅助教学,利用先进的数学软件处理问题,将前沿学科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解决学科问题,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有益。提高班主要是针对数学基础较好而且想进一步考研的学生开设。教学时间正常,教学内容略高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在讲授中注重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考研部分的内容精讲细讲。

4.培养经济数学师资。目前经济数学师资陈旧,授课教师偏于数学理论,对经济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数学教师进修经济管理专业,或鼓励其攻读经济管理类的研究生等,接触各个专业不同的知识体系,使得教师的知识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王东升.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17):125-126.

[2]马艳英.职业师范类院校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4(7):172-172.

[3]孟繁慧.新时期高职学院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中国[J].科教创新导刊,2012(20):39.

独立学院经济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篇1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各级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更是倍受关注。如何解决好高等学校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矛盾,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全国各类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作为财经类专业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切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由于近年来东方学院生源的不断变化,学生数学水平与数学学习方法之间的差距也不断扩大。由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理解、掌握及悟性程度不同,如果采取相同的教学,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东方学院试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实行分层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1 实行分层教育必要性

2.1.1 学生的差异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以后,生源有了许多变化,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实行分层教育,就是在承认学生的需求差异、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等所有个性差异的前提下,从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1];就是“要转变过去以继承为中心的一刀切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培养具有一定个性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智力、非智力多种因素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和素质观;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片面重视专业教育的思想,树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结构化的教育观;转变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教学生学会做事与做人相结合整体化的教育观念”[2];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在同一座学校甚或同一个专业内部,通过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育环节,构建具有弹性的、互相兼容的、开放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3]。

2.1.2 中学新课标的实行

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浙江省从2006年开始执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实行必修与选修课程体制,鼓励学生与学校选修若干数学课程,从而就带来了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高中的学生就有不同数学基础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别分层次的数学教育。另外,高等数学课程和中等数学课程在内容衔接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现行的中等数学课本中加入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如:极限理论、微积分的一些基本思想等。这些内容,有些中学比较重视,有些则不然。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教学,解决好经济数学基础课和中学数学课的衔接问题。

2.1.3 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性

由于中学教育长期存在的围绕高考教学的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养成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习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用功思考问题较少,只会套公式,不求甚解;考试前突击现象严重;而部分较好的学生能够就某个问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总体讲,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2.2 目前实行的分层教学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构建具有弹性的、互相兼容的、开放式、个性化的、适应多种不同要求的教学摸式[4]。因此在授课环节上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在教材、进度、课时、考试内容等方面区别对待。以《高等数学》和《微积分》为例,微积分是经济管理类院校大多数学科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满足了这些学科专业的需要。高等数学涵盖了微积分的绝大部分内容,其知识层次更高,它在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建模,以及考研等方面占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希望参加数学竞赛和有志考研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就能为这些优秀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确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目前东方学院根据专业不同,将大学数学分为四个层次的数学教学。第一层次是统计学专业的数学分析;第二层次是工学类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等数学;第三层次是一般经管类的微积分B、线性代数B和概率论;第四层次是法学类、人文艺术类的微积分C。占全院人数80%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均属于第三层次的经济数学课程。我们的目标主要是探讨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分层教学。

根据几年来在东方学院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对于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确实不尽相同,甚至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将是我们研讨的重要课题。

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经管类学生的数学教学可以考虑分为三级:A级、B级、C级。

A级学习《高等数学》,第一学期每周6课时,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共8学分。A级为数学基础好、起点高、立志考研和热爱数学的学生所选;B级学习《微积分》,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共7学分。B级为具有较好数学基础,能够切实掌握所需内容,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基础的学生所选;C级学习《微积分》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每周3课时,共6学分。C级为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所选。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可以选择个人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层次的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各具所长。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缩短差距,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应用、数学能力、数学素质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同一课程对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要求,即分级考试。所谓分级考试,是与分层教学相对应的考试方法,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层次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根据个人情况,期末考试可选择其他层次的考试,学分按考试等级计算。学生据此可以在下学期选择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当然,学生也可以在下学期选择下一层次的学习内容。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学习层次,考试成绩的计算,学生上课教室的安排,师资的合理调配,这是我们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我们在教务处等单位的支持下,突破了这一难关,使试验获得初期的成功。

同时,我们还实行“立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比较多的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开设了“高等数学提高班”(主要针对基础好、对高等数学有较高要求和准备靠研究生的同学)、“高等数学辅导班”(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补课和个别辅导)、“数学竞赛辅导班”、“数学兴趣班”等辅修课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满足。

从目前试行情况看,我们的研究与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

1)克服了高等数学大面积不及格现象,而且由于实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统一要求,保证了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和教学质量。高等数学的不及格率有了较大的下降。

2)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对高等数学的不同需求。同时,高等数学提高班对于参加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和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气氛日渐浓厚。过去,许多学生对数学有畏惧之心,害怕高等数学课程。现在,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取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参加某一学习模块学习,真正做到了人人学有所获。

4)促进了高等数学教学的全面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教师发表的教学改革文章逐年增加。而且更为可喜的是,教师们的数学教学研究不仅是理论的研究,而且实践的课题在逐年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学。

2.3 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

为使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制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计划。

2.3.1 进一步强化“立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在目前学校规模较大、师资、教学设备等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我们认为结合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主修,同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开设不同的辅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较多的辅修与选修课程,如《数学文化》、《数学实验》等,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2 与大学生科技实践相结合,试行“导师制”。对于那些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并且希望在数学应用上想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科技实践创新活动,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我们希望能逐步推广这一做法,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这一工作。特别是,我们希望至少做到在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工作。

2.3.3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网上教学系统,扩大教育选择的自由,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实行个性化的教育。目前,我们已经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建设了高等数学网络课程资源,供全校学生学习。

2.3.4 建立全面的课外辅导与活动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全面提高。分层教育,不是不要互相帮助,更不应在不同层次学生间引起歧视和矛盾,而是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优势,克服弱势,并且应当让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目前这一活动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3. 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不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让“不合格品出厂”,而是在承认学生的需求、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等所有个性差异的前提下,采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12.

[2]柯力, 王华, 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0) :26-28.

[3]薛有才.关于构建高校内部分层教育体系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 2006, 24:2:86-88.

上一篇:企业年金发展对策下一篇:重症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