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2024-10-12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共12篇)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1

一、数学实验的起源与发展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工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以数学家和研究生组成的研讨班或数学诊所. 他们专门研究一些生产实际中的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计算机求解分析所得的结果,解释并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数学的应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慢慢地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他们可以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现象与猜想,从而发现可能的结论.于是我们把实验的思想引入到数学中的课程称为“数学实验”.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学实验这一课程在我国一些高校中开设,这一课程得到了广泛好评获得了大学生们的认可,同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大显身手.

二、数学实验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已经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尤其在经济与金融的研究方面,数学与经济如此紧密的联系产生了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就是经济学与数学相互交叉的一个新的跨学科领域,由于经济学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而经济活动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但由于教材中普遍缺乏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对这样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或只是按部就班地机械地在学习. 数学实验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 一) 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主动性

经济数学是经济与金融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这些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是太好.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总体入学水准的综合素质( 包括,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等) 又呈现下移的趋势,这些都给经济数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般的学生只要求能够掌握基本知识,稍好的学生碰到问题会到书上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如何从具体的经济问题中得出抽象的数学关系式. 因为一般的经济类数学教材中大都直接给出表达式,使得学生并不了解公式的来源. 数学实验恰好可以帮助学生从实例出发,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做大量的实验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猜想最后用数学知识进行严格的证明和论证. 通过对实验问题的分析( 涉及理论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 、计算的过程、问题求解结果的论证、实验的总结与体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经济问题进行探索.

( 二) 数学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经济数学知识结构的认识

经济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会和掌握相关数学定理的基础上,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进而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验进一步使经济数学的知识整体化、实用化.

( 三) 数学实验加强了经济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的数学实验使得经济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突出. 如在建立人口模型时,就需要了解掌握人口学的一些知识; 在建立森林管理模型时,需要了解掌握农林学的相关内容; 在足球比赛名次计算的模型中,学到了竞技体育球类的成绩计算方法. 在学习经济数学的同时,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不是干巴巴地听讲,而是在自己动手找资料,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它的过程.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了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部提出: 大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验教学是大学生更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 四) 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爱上”经济数学

数学实验大大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慢慢变得亲近可爱起来. 那些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导致大多数人认为数学难学,怕学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而抽象性和严谨性正是数学的优势.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它可以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从而在广泛的领域得以应用.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这正是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性的集中体现. 现在,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得以理解经济数学的来龙去脉,在发现问题和完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经济数学的本质. 让学生发现学习经济数学并没有那么困难,从而会慢慢地喜爱上它.

三、数学实验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设数学实验课能够使学生深刻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从实际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数学软件,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从实验中去探索、学习和发现数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把数学建模、数学知识、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融知识性、启发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数学实验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很高. 它不仅要求老师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广博的经济知识,还需要老师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语言,能够熟练操作数学的各种软件以及掌握数学建模等方面的知识. 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不断敦促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能够适应新时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从而提高高校自身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与提高,才能实现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教好、学好。在此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加强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特制订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常规要求。

教学质量常规管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的保证,应做到科学性、常态化、有制度、成系列、讲规范、易操作,应有较强的可行性。因此,各校应以此为标准,加强学习、研究、管理和督查,努力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管理中通过量化,发挥其导向、激励作用。对教的“五认真”和学的“五认真”中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师生双向活动的静态、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教与学有目标,质量检测有标准,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教学流程管理的目标要求

备课

1.总要求。

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资源,精心选择练习,规范编制教案。

2.具体常规要求。

(1)熟悉课程标准:要认真学习、理解、领会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这是针对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提高每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依据。每学期开学前,要安排一天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数学学科的总目标,再分年级细读具体要求,力求达到熟记于胸。

(2)深入钻研教材:要求教师每学期都应适当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认真精读所任年级的全册教材和教师用书,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意图和要求,以及各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任务,找出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的生长点,确定准确的三维目标。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研读《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制订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

(3)明确教学目标: 在理解所教内容及其在学段中的前后联系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去确立,重点要突出,定位要合理。

(4)充分利用资源: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相关的背景资料、相关的教学具、教学媒体、挂图、小黑板和身边生活中数学等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5)精心设计练习: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设计练习,周密考虑作业量。练习要有层次、有坡度,题型要多样,做到既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6)规范编制教案:要按区教研室设计的备课笔记栏目的要求,提前一周,认真编制教案,详略因人而异(三年以内教师必须写详案),教案要重质量和实效。采用电子备课的,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认

真设计教案形式和教学过程;备课组统一教案的一定要做到课课有复备,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和自己的特点融进自己的思考。要根据教学内容、结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妙设计板书,要做到课课有板书。

(7)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校内年级备课组在每个单元教学前要进行组内集体备课,理清单元目标和知识点、重难点,并完成单元重点内容的一课时教案。集体备课材料整理后,装袋交教导处存档。

(8)认真备好不同课型:上好练习课、单元复习课、总复习课和质量分析课等课型,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回顾、深化和系统学习,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任课教师不容易上好,也是容易被忽略,这类课一律要先备好课,精心设计,写好教案,才能走进课堂认真上课。

3.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的作用,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单元前先进行集体备课,全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6次。每次集体备课确定一人主讲: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出教学建议和练习设计等。每次活动都以记录为准,检查时凭活动记录进行检查。

(2)建立备课检查和视导制度:

①学校每月全面普查一次备课笔记,对备课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记分,并及时进行反馈,为期末终端考核提供依据。对问题严重的教师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督促其尽快改正,并适时进行跟踪指导。

②学校要落实校内视导制度,不定期对某年级、某备课组进行视导。视导除听课外,特别对备课情况进行督查,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每月把视导情况向全校进行小结。

上课

1.总要求: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正确、思路清晰、组织有效、启发自觉、训练扎实、板书规范、反思及时。

2.具体常规要求:

(1)准备充分:每一天都要利用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提前解读教材,梳理教案,确定重难点;每一节课要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特别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使用。

(2)目标明确: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包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都要明确,并能围绕所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每单元有总的目标要求,每一节课又有分解到各课时的目标要求。

(3)结构合理:教学结构严谨合理,环环相扣,时间分配恰当,能抓住关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过程要做到层次分明,并能按时上下课,严禁拖堂情况的出现。

(4)内容正确:传授知识正确,无科学性错误,尽量使全体学生能学有所得。

(5)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教师语言生动,表达清楚明白,逻辑性强。

(6)组织有效: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和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面,特别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关注。

(7)启发自觉: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重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思维过程;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8)训练扎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练习量适中,难易适度。形式灵活、讲究实效。反馈要及时,并能针对课上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9)板书规范:板书要合理、规范,字体端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较强的逻辑性。

(10)反思及时:教师要学会反思,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精彩创新设计等及时反思。不但要追求反思的质量,更要落实反思的效果。(每学期数量至少达15次以上)

3.管理措施:

(1)坚持行政巡课制度。行政巡课采取随机的形式进行。巡课要做到“四看”,即:看师生是否准时上下课;看教师有无私自调换、挤占其他课程的现象;看教师课堂上是否有接听手机以及中途随意离开等现象;看课堂上有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以防微杜渐。

(2)坚持校内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做到听前有准备,听中有记录,听后有评议和分析。

(3)凡备课组长以上人员,当天听课后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做到凡听必评;如发现严重问题的教师,要采取跟踪听课、限期整改的措施,并安排人员跟踪指导。

(4)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

1.总要求: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每课必练,练要精当;每练必批,批要规范;有错必纠,纠要及时。

2.具体常规要求:

(1)作业设计: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保证全体学生都能通过作业练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要提高后进生的作业质量。每节课要保证书面作业时间5-10分钟(含《补充习题》或《评价手册》)。题量要适中,确保当堂完成,以保证作业的质量。

(2)书写要求: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和正确的方法完成作业,做到簿本无破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计算细心、正确,图形美观整洁,线条平直,题与题之间的间隔合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用笔要求:1-2年级使用铅笔;3-4年级是过渡阶段,提倡用用钢笔或圆珠笔;5-6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每本练习本的用笔要统一。)

(3)作业批改: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努力做到“即教即练即批”。批改要及时正确,一练一批,不得积压。批改符号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努力做到长短一致,上下对齐),符号要规范。一道题部分有错用“半钩”,并用“○”标明错误之外;全错用“×”;运算不合理可在不合理处用“?”标明。批改等第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第(位臵与作业间隔一行,等第书写最多占两行),并注上批阅的时间。等第的书写一定要认真清楚,切记潦草马虎。

对有错误的作业,在等第下一行顶格写上“订正”二字(占一行),必要时还可在“×”题旁作些提示。对于“订正”题,必须进行二次批改。

(4)提倡适当面批:对后进生的作业有必要当面批阅,以了解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辅导;对优生的特殊解法也要适当进行面批,以了解学生的新颖思路,鼓励其继续努力。

(5)课外家庭作业:

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的休闲时间,力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作业批改检查制度。学校一月一检查,对作业布臵及批改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作业检查时,一查布臵的数量,二查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的质量。

(2)学校适时对学生作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作业的布臵有无违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严禁出现用作业惩罚学生的现象。

(3)每学期校内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作业展览与评比活动,以促使作业质量的提高。

辅导

1.总要求:注重分层指导,提高优生率和后进生转化率。

2.具体常规要求:

(1)课堂上:在课堂上要分层要求,每一节课都要有适当的基础练习和延伸拓展性练习,以确保后进生的保底要求,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2)课后辅导:课后重视分层指导,尤其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辅导要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方法上循循善诱,要有耐心、细心和热心。

(3)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时要关注全体,加强巡视,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努力做到堂堂清。

3.管理措施:

(1)各任课教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学期初需要列出本班的后进生辅导名单并进行学情分析。辅导时要把有效性和针对性放在首位,注意留下过程性的辅导材料。

(2)学校要将教师辅导工作纳入五认真月查之中,每次单元检测、阶段(期末)检测后把后进生成绩进行跟踪记录分析。

考核

1.总要求:重课堂随机考查,重单元过关自测,重期末终端显示。

2.具体常规要求:

(1)堂堂清:重视课堂的随机考查(形式有提问、板演、书面作业等)。根据课堂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学生平时过程性考查的成绩。

(2)单元清:认真组织单元自测。测试后要及时记录成绩、及时分析评讲。评讲分析课也要认真备课,着眼查漏补缺。(单元测试课时要求:1-2年级1课时,中高年级2课时,质量分析评讲1课时)

(3)阶段清:每学期学校根据教研室提供的样卷进行一次阶段检测,检测由学校认真组织,并把每个年级检测情况上报教研室,以备教研室汇总后反馈给各校。检测后要认真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期末清:期末前要认真组织复习,认真组织期末检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期末除调研性测试的年级外,其余年级由学校自行组织。检测后也要进行质量分析,并把各年级成绩上报教研室。

3.管理措施

(1)质量检测的成绩登记要及时。学校要结合五认真检查,查阅教师的平时成绩记录、单元测试质量分析等。

(2)学校要根据阶段检测、期未检测的学生成绩、质量分析情况等进行量化,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

2、小学生学习数学常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师应从“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检测、认真阅读教学课外读物”这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数学的“五认真”内容。

1.认真预习

(1)坚持预习,能突出重点,能基本了解所学内容的知识要点;

(2)能在预习中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在书上、预习本上记录自己的困惑,以便在课上针对问题进行研究;

(3)根据预习情况,能试做一下例题及练习中的基本题,能解决几题就解决几题,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2.认真上课

(1)课前常规:每堂课下课时及时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课本、学具等学习材料,上课铃响及时进入课堂,安静坐好等待上课。

(2)课上常规:

①听的常规:上课能聚精会神。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不说与学习无关的话。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②想的常规:要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一要思考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二要思考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三要回头想自己是怎样找到方法的。

③说的常规:要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特别是养成说数学语言的习惯。一是说话要完整;二是说话要有条理;三是说话讲究逻辑性;四是能主动质疑,说出自己与书上和老师、同学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能及时纠正同学发言中的错误或板演中出现的问题。

④做的常规: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要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手操作时要做到:一要明确要求;二要主动思考;三要合作交流;四要讲究效率和质量。

3.认真作业

(1)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明确要求;

(2)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

(3)3-6年级能自觉地按规定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4)作业本保持平整无破损、字迹工整,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

(5)作业要及时地认真订正,不懂的可以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

(6)要养成仔细检查和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4.认真复习检测

(1)复习:

①平时的每节课、每天、每个单元结束时,都要自觉地经常性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在整理和复习时,要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动想办法加以弥补,直到弄懂为止。

②阶段和期末复习时,能学着有系统地去梳理知识;

③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复习时能主动找有关习题进行练习和自我检测;

(2)检测:

①在认真复习好的前提下,对检测要充满信心。

②正式答卷前要认真填写好姓名、班级、考试号,并快速通览一遍试卷,做到心中有数。答卷铃声响后,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做题。如果遇到自己实在不会做的数学题,可以先放一放,继续做其它题,待做完其它题后,再思考前面不会做的题目。一年级学生一般采用教师读题做题的方法,做题时要认真听好老师读的题目意思,跟上老师读题的速度。试卷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③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后再解答,并注意随时进行验算。

④全卷完成后再一次认真检查,看看有无错题、漏题情况。

⑤自觉遵守考场规定,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⑥认真分析教师批改后的试卷,找出存在的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补救。

5.认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

(1)爱好数学,积极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如《小学生数学报》等;

(2)对课外读物上看不懂的内容能主动请教老师,能主动与同学一道交流和研究。对读物上难度适中的题目能主动去尝试解决。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3

[关键词] 模糊模型识别薪酬层次贴近度

薪酬管理是最困难﹑最复杂﹑充满矛盾的管理之一,因为雇员﹑雇主﹑政府有着不同的期望和各自的利益,管理者在如何对雇员的工作进行刺激和激励以及刺激的效果如何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薪酬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公平性上,使员工感到公平,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能够刺激雇员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有助于实现吸引、保持和激励雇员。

薪酬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薪酬结构的设计,薪酬结构指一个组织中各种工作之间报酬水平的比例关系,包括不同层次工作之间报酬差异的相对比值和不同层次工作之间报酬差异的绝对水平。组织的薪酬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一、绩效考核薪酬层次归类问题的提出

阶层化的薪酬结构中,企业的薪酬层次比较多,最高薪酬水平与最低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比较大,相邻的薪酬档次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这样,如何界定一个雇员所属的薪酬层次,成了人力资源经理人员手中的难题。因为职务阶层的不同,不能统一发放薪酬,即使是同一职务阶层中的雇员,由于岗位的不同,所做出的贡献也各不相同,简单的根据职务阶层来划分和界定薪酬层次是行不通的。

绩效考核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的代表人物比较法就是将员工的表现与实现确立的代表人物进行比较,然后将员工归类到对应的代表人物层次中去,但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不能使被评测员工与代表人物的表现完全吻合,这里,我们引入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模型识别的方法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薪酬层次的界定。

二、模糊模型识别的应用方法

模糊现象(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厚﹑薄﹑快﹑慢﹑大﹑小﹑长﹑短等,在经济管理中模糊现象(概念)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业绩优秀﹑出勤稳定﹑富有团队精神等等,人們希望将模糊现象(概念)定量化﹑数学化,就引入了模糊集合的概念,模糊集合表明了一个模糊点x对于其模糊集的隶属程度。

即映射:。

雇员在各个方面的工作表现,就可以用模糊集合来进行量化。

在薪酬结构层次设计过程中,经理人员可根据不同的薪酬层次建立起不同的模糊集合,将这些模糊集合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标准模型库。在对具体人员进行薪酬设计时,可将待评测人员工作表现的模糊集与标准模型库中的模糊集进行比较,判断出该待评测人员应属于哪一层次。

但在实际工作中,待评测人员的工作表现模糊集往往与标准模型库中的各层次模糊集中的元素不相同或相等,为了将其进行分类,我们引入了模糊集之间内积与外积以及贴近度的概念。

若论域U上存在两个模糊集,A,B,我们称:

为A,B的内积,

称:为A,B的外积。

且称: ①

为的格贴近度,简称贴近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设论域U上有m个模糊子集构成一个标准模型库,为待识别的模型,若存在,使得:,则称与最贴近,即可把归并到类。

贴近度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模糊集与地贴近程度,人们也对格贴近度做了许多改进,常用的贴近度公式有:

于是,人事经理人员可以通过将薪酬的各个层次建立起标准模型库:,而被评测人员的表现为,通过计算与的贴近度,将归并到中,从而更准确可靠的设计该雇员的薪酬。

三、示例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层次的过程中,根据以往的薪酬层次,按照反映工作表现的指标确定了七个层次,包括:做成业务单次﹑总销售额﹑销售净利润﹑出勤表现﹑团队合作精神﹑命令执行度以及创新能力等;并将表现(等同于薪酬层次)分为七个等级:分别是极优﹑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和极差。这些指标都是模糊的,比如表现优秀的要求是:做成业务单次多,总销售量较大,销售净利润大,出勤稳定,团队合作精神强,能完全按上级命令行事以及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

我们设论域={薪酬},将按表现划分的七个薪酬层次组成标准模型库,描述薪酬层次的指标七个,由表1给出,待评测的销售人员的表现模糊集为:

={0.8,0.8,0.7,0.8,0.7,0.7,0.6},然后利用贴近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算出与贴近度相对最大的一个层次,即可将划分到这一层次,从而按这一层次的标准给该待评测人员发放薪酬。

利用公式①,可以计算出B与之间的贴近度:

其中贴近度最大的是,由于有两者相等,还是不能判断出B应该划分到哪一类中去,这里,我们利用公式②、③来计算,可得:

经由公式②、③算出的贴近度结果可知,与B的贴近度最靠近1,也就是说在中与B最为贴近,也就是说B应该归属于一类。即是说被评测人B在被评测期间的表现属于“良好”,应按良好层次的薪酬给予激励。

四、结束语

文中针对薪酬管理中绩效考核时所遇到的问题,利用模糊模型识别的方法予以解决,可进行薪酬层次的确定,非常的简单易行,避免了对员工考核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对员工考核并进行激励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是开展绩效考核的一种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张建国著:《薪酬体系设计——结构化设计方法》【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

[2]谢季坚著:《现代数学方法选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1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4

一、经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经济数学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工具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从传统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渗透到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各个方面。经济学系统运用数学方法最早的例子, 通常都认为是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配第的著作《政治算术》, 但数学真正与经济学结缘于古诺在1838年发表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 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 从由经济假设出发, 用抽象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机理的数学模型的数理经济学, 发展到由实际数据出发, 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的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在使用数学的道路上不但越走越宽, 甚至在某些方面发展了数学。如今, 在国际经济学术界, 完全用自然语言讨论经济问题的文献已经很少了。国内的大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点, 将现代数学和数学研究的新成果列入了经济学的专业课, 以提高经济理论研究的水平。在经济管理方面, 数学的思维、技巧和方法更是应用广泛, 经济控制论、投资学、保险精算学、决策分析、金融预测中的案例无一不大量使用数学方法, 有些领域甚至在使用现代数学的最新成果, 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

(二)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数学教育可以引导人们以理性精神对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 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是人类悟性的一种创造, 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数学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本能。它使人敢于突破常规, 不迷信权威, 有创新的胆略和勇气。其次, 数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的能力。归纳就是从众多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共性和本质内涵的抽象化思维, 这是人类赖以发现世界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是选择和整理知识必不可少的能力。演绎就是从已知的事理中推知新的事实的逻辑性思维, 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数学严格的逻辑思维, 严密的推理方法的训练对现代人全面素质的提高, 分析能力的加强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至关重要。最后, 数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抽象和量化, 然后运用数学演算来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它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作机理中所运用的有效方法, 也是数学应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途径。

(三)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数学概念的简洁性、概括性、深刻性, 数学结构的普遍性、协调性、对称性, 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统一性、典型性、和谐性, 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奇异性等, 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归纳起来, 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 它们是构成数学美的基本要素, 是数学美的基本内涵。美, 使人的精神得以陶冶, 使人的心灵得以纯洁, 使人的能力得以培育, 使人的素质得以升华。

二、经济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国内各高等院校在探讨数学教学目标、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对高等数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探索和改革。这些改革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 以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传统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 把教材建设作为改革的保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总体而言, 理工科数学的改革起步早、见效快,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则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 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比如在一些学科门类较广、专业设置面较宽的多科性大学,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 实际教学时数也相差较大;即使同一学校相同班级, 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 却使用着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教材, 这就使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高等数学课程和教材本身沿袭下来的传统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诸如出于对理论性和知识体系的严谨性考虑, 教学内容显得抽象而陈旧, 讲课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背景”;重视“解题演练”而忽视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 甚至使学生学习数学变成了枯燥的演题操练, 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之目前的教学方法仍然相对落后, 考核形式也相对单一, 基本沿袭着“一纸试卷定优劣”的作法,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直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也随之使数学课成为“问题课程”。

三、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科学设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三门课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总学分不应少于16学分。为了使经济数学课程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 可考虑在最后一年安排一些选修课, 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复变函数、运筹学等, 这样能和已学的经济专业知识相联系, 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 精选教学内容

经济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应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去从事经济问题的研究。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 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其重点在于三方面:一是对严格的数学定义、抽象的定理、命题, 复杂的证明、计算这些内容要有所取舍, 知识面应该宽一些, 对每个知识点的难度要求可以低一点。二是对思想性强、不容易理解的定义、概念、法则, 要尽量多地介绍、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创造的思维过程。三是与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数学概念, 如:函数、导数、微分、积分、弹性、边际、矩阵、概率等, 多介绍应用案例, 多介绍它们最初被联系的背景、过程, 在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勇气。总之, 我们的学生不必一定要体会数学的精深, 但要体会到数学的广博, 要了解现代数学思想, 并且敢于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上。

(三) 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由于经济数学信息量大, 抽象度高, 内容复杂, 教学对象是低年级, 上课形式又是大班等因素, 所以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显得很重要。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应该尽量将启发式融入其中, 不断地引出问题, 不断地创造背景, 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 经济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关系。另外, 教师应该以数学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 热情地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大胆地发表不同意见, 细心地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点滴创新, 老师的言行对刚进大学的低年级学生影响很大, 因此老师更应该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应更多地借助计算机制作数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这样加大课堂容量, 使较为抽象的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演示更直观化, 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逐步利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教学软件, 课后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四) 编写和选取优质教材

任何一门课程, 尤其是一门优质课程, 必须要有一本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一方面, 应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或主编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在教材编写中应认真汲取国内外各种版本同类教材优点, 反映编著者在从事经济数学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努力追求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 增加一些相关内容的数学实验, 初步尝试将经济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另一方面, 应采用国家规划教材, 尤其是获奖教材。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既有高教学水平, 又有较强科研能力, 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 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其次, 注重老、中、青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切磋。不定期地召开教学研讨会, 研究商讨教学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 并对每位教师听课提出具体要求。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正式发表的论文数有不同的要求, 而且把它列为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 注意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事实上, 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为重视科研、搞好科研, 不仅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学术水平, 而且为促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贾亚东]

摘要: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它是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品格和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 是开发大学生潜在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当前经济数学教学应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介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探索和改革。

数学课堂管理方法 篇5

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难度性,原因是数学教师大多以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引导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展开教学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倦。数学知识内容的枯燥导致学生教学基础与自律性的基础太差,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思想不强,对实际工作中加入数学应用的意识较差。

在教学中,不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我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课堂方法二

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有效的数学课堂管理需要数学教师从学生长远的行为目标为着手,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数学课堂情境中,持续地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活动,并且把这种适当的行为进行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最有效地管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管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帮助学生发展这套自制工夫,使他能够凭靠自己去做适当的决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如果一个站在台上的讲者都没有搞清楚听众的特点就按自己的“心想”去授课,那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一个出色的教师要想管理好一节课,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在每学期新开课之前,最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在每次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在课下环节的反馈中,比如辅导、作业等要注意了解其中反馈回的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了之后,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加强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怎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自身要多读书,增强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避免数学课老师讲得太枯燥太无趣味。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自然就会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数学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只有不断将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内化才能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真谛,才能使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提高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影响都需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这个平台来实现。数学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果。一个不善于管理课堂的数学教师,他的知识很难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数学课堂教育和管理中做到对学生“启发而不放任,引导而不强灌”,真正提高数学教师管理能力是课堂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学者程魏、申继亮认为教师所面临的课堂管理应该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环境的管理;对教材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这就需要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方法三

满足心理需要:心理学认为。中学生在较大程度上有选择课程内容的需要、活动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度满足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表现自己和好表扬的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激励和导向功能,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个性的张扬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赞赏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提问,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当然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规律,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讨论中寻求方法,在交流中产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学生学习行为调控。研究表明,学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智商的高低,也不仅仅在于获得了多少学习技能或“正确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前者已经“学会如何学习”,即他已具有对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监控,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一认知和控制学习情境的能力。元认知理论的大量实验与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元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直接的训练而获得,从而使学习调控在元认知作用下成为可能。

情感调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动态交往的过程,而有效的教学交往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和肯定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环境,使之产生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模糊地带的管理挑战 篇6

一个餐馆服务员面对顾客投诉时,她可以按照规章以没有权限为借口不予解决,但也可以按照“需求决定命运”的最高原则,立即给予解决,即便破坏了规章也在所不惜……

在传统管理理论看来,有多少权力,就承担多少责任。然而,现实的管理中,我们常常发现,在所谓“权责对等”原则之外,还有着一大片的权责并不清晰的灰色地带。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权责灰色地带是由于规章不够清晰所导致,所以制度或规章越详细越好,最好能够无死角地覆盖组织的每一个角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权责不清晰的灰色地带,并不仅仅是由于责任不清晰造成,而更多的原因,其实是由组织外部的消费者,引发了几乎无法预料的问题。

事实上,工业组织里的绝大多数员工——尤其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员工——都被隔绝在了消费者之外。如果一个员工连消费者是谁都不知道,那么,他只能对上级布置的任务负责!

我们处在一个从产品时代走向服务时代的变革过程中,它的本质其实是从组织内部走向外部的一个过程。像老福特一样只管内部开足马力生产、不管外部消费者需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物之间打交道,人的个性甚至脾气这类工业社会看不见的东西,统统冒了出来!

因此,我们永远不可能将消费者可能遭遇的所有不满,全部罗列进内部所谓的“完善规章”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的许多不满或问题,其实是规章之外的意外。

一股来说,当外部消费者遭遇不满或问题时,就是考验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刻!这恰好与我们早前遵循“权责对等”原则相反!因为一线员工通常并不具有任何的权力或权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不承担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说,强行划分员工职责的内部规章并非越细越好,相反,宽松的制度或规章,才会给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留下自主决策的空间。

在服务时代,决策权的下移是一种必须。越是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一线员工,越是需要这种当机立断的决策权。向外负责、而非对内部上级负责,才是责任的本质!

世界还有另一副模样

责任之外,我们经常会遇到另外一个模糊管理带来的麻烦:分工与合作。

工业化社会以来的合作方式,一直遵循基本的“分工式合作”原则:有了分工,所以才有了合作。但是,如果工作本身无法分工,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合作?

事实上,创造性的工作——包括了(思维方式层面上)看法或观点,点子或创意、设计方案、解决方案等——由于它们本身很难或无法分工,总之,分工式合作在它们那里失效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无法合作。恰好相反,它们的合作方式有些令人意外: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才是它们的合作方式。通俗点说,质疑与被质疑,成为了合作的双方!

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常识:组织目标不允许被质疑。如果试图质疑组织目标,结果只有一个:卷铺盖走人!这也是传统组织的组织边界:目标是一条界河,把人群一分为二,认同组织目标的人站在组织边界之内,不认同组织目标的人站在组织边界之外。

在我们传统的管理认知里,沟通常常演变为传统组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命令关系:整个组织只需一个正确的管理者,其他人都是只需执行的被管理者!这也是传统工业组织最恶劣的典型做法:说服被管理者,是一个正确的管理者最需要做的事。

但是,真相恰好相反。

沟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期待他人贡献与众不同的看法!

如果我们的沟通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服他人,那么不仅无法沟通、甚至可能引发激烈的冲突。但是,如果我们沟通目的并非说服他人,那么不仅不会引发冲突,反而会带给我们一种意外惊喜:原来世界还有另外一副模样!

从新合作方式到新沟通方式,组织管理脉络开始逐渐清晰,第一,问题与目标同样具有凝聚零散个体的功能,区别在于:目标排斥异见和问题欢迎异见。第二,使用肯定句变疑问句这个小技巧,将目标转化为问题,我们会发现:组织里几乎全部是鲜活的鱼。第三,鱼与鱼之间的沟通,与辩论或争鸣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在于其智慧对于他人而言,是甭具有启发作用。

最后,即使我们围绕着问题而不是目标,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依旧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沟通与合作之后,我们如何正确地决策?

我们的船长是谁?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我们在进行了观点与观点之间激烈交锋式的合作,并且在交锋中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依旧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即:观点交锋之后听谁的?通俗点说,我们的船长是谁?

有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听管理者或领导者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管理者或领导者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陷入了一个管理的模糊地带。

那么,决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其实,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决策来自看法而非真相”。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顾客的角度——我们只有站在外部顾客的角度一才是一种正确的决策!

一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是:内行领导外行、还是外行领导内行?

通俗点说,如果你想讥讽一个管理者瞎指挥,最好的一顶帽子就是外行领导内行。不过,这种情景随着知识正在逐渐成为常识,早已是昨日黄花。相反,外行人相对于内行人而言,其优势正在显露出来,包括他们的视野开阔、不受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灵活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等。

事实上,“外行人”对于组织外部市场的敏感度、而并非组织内部专业知识的熟悉度,恰好使得他们具备了成为一名船长的潜质。与其说“外行领导内行”,还不如说“最懂市场的人,管理或领导最懂技术的人”更为准确恰当!它的本质是一种角度的转换,即:从外部需求角度看待组织内部决策。

有一个人,既不懂网络又不懂技术,却宣称要做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有人讥笑道:你连软件技术都不懂,凭什么做互联网企业?他却反问道:我凭什么要懂这些技术?我是在做传统的贸易生意,只不过把它搬到了网上而已—这个人就是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马云。

确实,马云不懂技术,但却懂需求。因此,是角度,而不是专业技术,决定了谁才是我们的船长!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7

有些经济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通过树立数学建模的学习理念, 能更直观的了解到经济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培养自身发散思维, 成为综合性人才。

一、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建模这种新模式成为了架起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的一个桥梁, 因为自身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其在行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使得教学成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 从教学课程和内容上来看,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经济数学教学还是存在课程繁琐、内容复杂等问题, 很多教材的存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存在;

其次, 从教学方式来看,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还是占据主导位置, 方式单一, 使得数学教学显得极其的乏味先抽象, 让更多数学不好的学生对数学越发产生恐惧感;

再次, 从主体学生来看,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利导致学生没有想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不了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需求, 导致经济数学教学的发展不顺;

最后, 从师资方面来看, 大部分老师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自身就缺乏数学建模的观念, 并且也缺少具有一定这方面专业知识的老师。

这些都是现实存在并是直接关系着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不利发展的因素。

二、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融合发展研究的应对措施

(一) 优化教学课程和内容

紧跟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数学的教学理应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教学体系。但目前我们的经济数学教学依旧存在课程繁琐, 内容不新颖, 不注重实践等问题, 要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进经济数学的教学当中来, 教学课程和内容的优化问题很重要。

首先, 在进行课堂上的教学时, 对于一些概念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可以适当加入经济学的现实案例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到数学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概念和创新, 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有一定好处。

其次, 改变以往理论为主的教学, 更多注重教学的实践内容, 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却又重要的经济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集合数学建模的思维来得到经济概念的结论, 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 充分利用教学软件来达到某些复杂计算问题的解决, 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学软件作为一个强大的存在,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比如某些需要大量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数学公式, 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 那么课程必定是很繁琐无味的, 能运用教学软件的话, 必定会大大节约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

(二)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要将数学建模和经济数学教学融合发展, 优化了教学课程和内容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思想是经济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一个观念支柱,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 数学建模作为一个新型理念的存在, 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这无疑对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经济数学教学当中去, 可以开设数学建模周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学都笼统的分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了数学建模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之后, 就需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自己主动的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 比如由老师引导以达到对学生启发的方式、学生课堂上热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组队进行探讨的方式等等, 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这些新型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带入课堂, 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成长, 加速教学效果。

(三) 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济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给主体进行一定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才能保证数学建模和经济数学教学的相融合。

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经济数学的教学, 对学生的成绩还是比实践创新能力更加重视, 试卷成绩往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经济数学总体成绩的好与坏,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看重试卷成绩, 而忽视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在保留理论考试的基础上, 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自发的组织探讨, 并将成绩计入最后的总评分, 避免学生理论和实践差太多的现象发。对于总评分优秀的学生, 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 充分调动积极性。

(四)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有了学生的积极性, 缺少老师也不行。受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大部分老师还没有具体的数学建模观念, 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观念转变, 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并在对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 以达到让老师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重点培养在教学软件以及数学建模上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老师, 运用他们对于经济数学独到见解来更好的实现数学建模与经济数学教学的相融合。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多交流, 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 以达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三、结论

总之, 为了使经济数学教学跟上发展脚步, 将数学建模新模式融入到经济数学教学中绝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措施。我们希望通过这两者的完美融合来达到推动教学发展的目的, 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的人才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范团结.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经济数学教学中去[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6) :295.

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浅析 篇8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 有的学生精神不振, 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 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 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 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 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 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 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 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 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 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二、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数学内容决定数学教学形式, 是数学教学的辩证法。但近几年来, 为了体现新理念、实践新理念, “理念先行而形式至上”现象大行其道。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较少考虑数学内容而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如确定学习方式, 不是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 “量身定做”这节课适合采用什么学习方式, 而是从形式与某种需要出发, 削足适履, 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 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

《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学习内容服从于学习方式还是选择学习方式来落实学习内容呢?《标准》的如此表述易产生歧义, 似乎有悖常理。并不是每一个学习内容都能采用上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形式的任何一种或全部, 像实验操作, 它有助于发现猜想与验证或否定猜想, 但千万不能认为什么知识都得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

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学习内容来选择学习活动方式, 而不应该围绕学习活动方式选择学习内容;应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 通过实质性数学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 片面追求学习方式的创新。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坚持自我管理

数学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除课代表外, 还有小组长, 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 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 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 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 每个小组各不相同, 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 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 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 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 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 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 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善于关注学生、倾听学生

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事件中, “倾听”最为重要。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 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倾听,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 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

五、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在多数教师看来, 要管理好课堂, 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常用手段。在这里,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管理课堂, 奖励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奖励会让奖励者有一种被认可和正面关注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情感会有助于课堂气氛的建设。

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 当一个教师运用惩罚这种手段的时候, 只能意味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问题。许多教师使用惩罚这种手段, 并没有深入思考惩罚的效用和带来的后果, 实际上惩罚对课堂管理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惩罚是下策, 教师只要能有别的方法就一定不要用惩罚的手段。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加以赞扬和奖励, 使学生改掉缺点。有些时候惩罚可能不得已而为之, 尤其对那些反复出现的不良行为, 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惩罚能遏制过失行为, 却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因此, 教师在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及对其行为的不解或者遗憾, 帮助孩子认清错误, 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另外, 奖罚一定要公正、客观, 让学生认清惩罚不是无中生有的, 不要让学生觉得这种惩罚纯粹是教师在报复自己。此外, 一些不恰当的惩罚措施, 例如体罚、侮辱性的言语攻击、额外作业以及找家长训话等, 这些惩罚绝对不会带来好的管理效果, 一定要废除。

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并提供给学生共享。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对教学很有帮助。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再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运用电教手段, 可以通过声、光、色、形, 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数学之于经济 篇9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经济学和数学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学科。经济学中的很多经济现象经济理论都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去解释。本文主要浅析数学中的导数、微积分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数学在经济预测管理与决策优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预测作为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行为其在管理资金投放、商品产销、人员组织等方面是重要的决策依据。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需要在多种策略中择其一。而将这类问题投射到数学学科上既是需要使代表获利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大值,代表损失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小值问题。即经济学上的利益问题转为数学方面的目标函数求极值问题。而在决策问题上即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优选问题等。

一、数学模型之于经济活动

在经济建设中,经常碰到大宗物资调用问题,例如煤、钢材、树木等等,在全国有若干生产基地,根据已有的交通网,应如何制定调运方案,将这些物资运到各消费地点,而总费用要最小。而将这一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既是已知有m个生产地Ai,i=1,2,…,m。可供应某种物质,其供应量分别为ai,i=1,2…,m。有n个销地Bj,j=1,2,…,n,其需要量分别为bj,j=1,2,…,n,从Ai到Bj运输单位物资的运价(单价)为cij,这些数据可汇总于产销平衡表和单位运价表中如图1和2。

若用xij表示从Ai到Bj的运量,那么在产销平衡的条件下,要求得总运费最小的调运方案,可求解以下数学模型:

这就是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它包含m×n个变量,(m+n)约束方程。然后再经过单纯形法等求解这一问题。

上述过程就是典型的利用数学知识对经济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得到最优解决方案的例子。

通过以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经济活动中应用数学的过程其实是将所研究经济问题变得简单、清晰更具科学性和说服性的过程。而在此过程数学就是我们研究经济问题的工具。

二、导数之于经济活动

导数反映函数的自变量在改变时,相应的因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即变化率。而将导数引进经济研究之后,通常被应用于边际和弹性。在经济学中,边际经济变量都是用增加某一个经济变量一单位从而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带来的影响是多少,例如边际效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利润等等。而经济学中的这些边际概念几乎都是用导数来表示的。例如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MC(Q)=△TC(Q)/△Q,其中△TC(Q)表示总成本的变化量△Q表示对应产量上的变化量。而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正如前边所说,经济研究非常注重预测,而导数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估算出在动态过程中经济活动的亏盈情况。

三、微积分之于经济活动

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主要部分同样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最优化问题中。在经济分析中我们会见到很多的函数,很多时候当知道了边际函数而需求得总函数(即原函数)时就需要用积分来解决。例如知道了生产某产品a个的边际成本函数,固定成本,并且知道了产品售价,在假设所生产的产品售罄的情况下,求生产量为多少时利润会达到最大?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首先就由边际成本积分再加上固定成本求得生产该产品的总成本,继而由利润=销售额-成本得到利润和产量a之间的函数,分析该函数利用导数求得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在人类学科史上积分是用来解决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和动态过程的量化累计。所以在经济活动中,除了求总值还被应用到其它变量时间累积的总量等。所以即使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涉及的领域多,且函数表达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通过积分和微分的广泛应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微积分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得经济学的研究由原来的政治经济学转变为更纯粹的研究如何利益最大化,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上。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的研究也更加定量化、精密化和准确化。

数学作为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数学同样在经济研究中必不可或缺。在经济活动中对经济环节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数学作为一个有力的定量分析工具可以更好地促使这些环节的进行。数学是工具同样也是经济学研究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张丽玲.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运用[J].白色学院学报,2007

[2]钱颂迪等编著.运筹学(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杭世杰,洪洲.运用货运直达理论确定商品砼最优供应方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10

关键词:数学实验,经济数学,实验研究

问题的提出

数学实验是使用计算机等工具,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数学的一门课程, 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 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数值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门既有演示性, 又有实践性的课程。数学实验课程已成为我国近年来大学数学教育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数学实验课程, 是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 探索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形式, 并进一步揭示数学实验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为数学实验课程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我们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02班 (30人) 和0701班 (17人) 为实验班, 以经贸系房产营销专业0701班 (31人) 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05班 (54人) 为对照班。在实验前, 进行了有关的前测, 两个班的学生在数学能力与情感方面无显著差异, 符合实验要求。

自变量实验班采取数学实验与经济数学相交替的形式进行教学, 即在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上, 先呈现经济数学内容, 再呈现相应的数学实验内容。对照班仍然以经济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因变量 (1) 数学情感。 (2) 数学能力。 (3) 数学实验能力。

无关变量为了有效地验证理论假设, 实现科学的归因分析, 尽量对无关变量进行了控制。一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由同一个教师执教;二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时量、辅导方式与时间以及考试内容与方式等完全一致;三是在两个班的学生中不提“实验”二字, 避免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效应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实验过程和方法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在1个学期的数学教学中, 实验班与对照班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步、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共6个单元, 总课时数64, 除去2课时的总复习, 新课 (含习题课) 共62课时。实验班的教学内容有所精简, 减少了繁杂的手工计算的内容, 把繁杂的计算安排到实验课中训练, 这样可以在每单元抽出2课时安排实验内容。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 先上理论课, 然后是2课时的实验课, 每次实验课有2~3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实验工具介绍。介绍MATLAB软件入门, 为后续实验打好基础。 (2) 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一些数学性质 (包括定理、公式等) , 帮助学生理解性质, 提高记忆效果。 (3) 计算性实验。代替手工对一些繁杂的计算题进行计算。 (4) 探索性实验。挑选一些经典案例, 让学生观察数学上某些奇特的现象, 教会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观察, 体会数学中有关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典型方法, 从而加深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5) 应用性实验。选择某些应用型案例 (主要是数学建模案例) ,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实验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在实验班中, 以实验教学方式为主, 具体教学环节是:推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步骤—编写程序并运行—得出结果—结果分析与探讨。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每个单元布置2~3个实验作业, 作业内容与实验内容相似。实验作业以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 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作为评价的依据记入平时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作业内容及方式、考试内容及方法方面没有差别, 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作业内容是教材中的习题, 由学生手工完成, 考试内容与作业内容类似, 以闭卷的形式手工完成。

数据收集本研究试图探索数学实验课程开设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实验对于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收集数据: (1) 数学情感与态度。实验前,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数学兴趣调查。实验后,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 并作相应的访谈, 调查与访谈结果作为观察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差异的依据。 (2) 数学能力测试和分析。数学能力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数学课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分析的依据。 (3) 学生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感受的一个观测点, 作为测量数学实验课学习效果的依据, 并可据此总结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指导经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 对数学实验的情感态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在实验班, 有86%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对学习微积分有极大的帮助或较有帮助;有66%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有51%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74%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53%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83%的学生认为数学实验的难度适中, 经教师演示或讨论后, 自己可以上机操作。

关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后测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班有83%的学生对数学极感兴趣或较感兴趣, 而对照班只有35%的学生对数学极感兴趣或较感兴趣。从总体上看, 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

从纵向变化来看, 在实验前, 实验班有41%的学生对数学极感兴趣或较感兴趣, 通过实验, 这一比例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了一倍多。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对数学感兴趣的占35%, 实验后占36%, 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这说明数学实验对于增强数学兴趣具有显著作用。

在课堂上, 学生热烈讨论, 思维活跃, 有的学生提交的报告很有见地, 比预想的要好。

(二) 数学能力测试与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 使用数学能力测试题进行测试, 并使用SPSS11.0软件,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成绩显著性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 在实验进行一个学期后, 实验班的理论课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标准差明显低于对照班, 且在0.01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说明数学实验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实验班压缩了理论课时, 减少了大量繁杂计算的内容, 但实验结果表明, 减少了繁杂的手工计算内容之后, 并没有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而增加的实验内容 (包括繁杂的机器计算) 反而会促进学生“双基”目标的实现。

(三) 学生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

从学生完成的数学实验报告的内容来看,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实验过程, 包括运用画图、计算等方式进行验证或探索, 实验有程序, 有计算机给出的结果, 有结论。

比如, 对实验3:考察函数的连续性 (探索性实验) , 某学生的实验过程与结论如下:解:在MATLAB工作页面输入画图命令:fplot (’sin (1/x) ’, [-1000, 1000]) , 画出图像, 如图2所示。在x>0和x<0时是连续变化的, 其值与0无限接近, 可见, 。同时发现, 当x=0时, 函数图像是间断的, 说明x=0是函数的间断点。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时间断点的详细情况, 画出[-10, 10]、[-1, 1]、[-0.1, 0.1]、[-0.01, 0.01]、[-0.001, 0.001]……的图像, 比如[-0.001, 0.001]的图像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 在时, 函数值在[-1, 1]之间上下震荡, 极限不存在, 这就是函数的间断点的原因, 可以把这类间断点叫做震荡间断点。

该学生不但完成了实验题目的要求 (在点间断) , 而且通过图像观察到函数在点附近极限不存在的原因与震荡特点, 表明该学生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从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学习感受来看, 他们对数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数学实验改变了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传统的经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概念、定理 (公式) 和计算, 缺乏数学实验的内容, 教学内容陈旧, 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一见到庞大的数学计算公式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从而丧失信心。而在数学实验这个平台上, 学生自己动手, 用他们喜欢的计算机解决经过简化的问题, 或自己提出实验问题, 设计实验步骤, 观察实验结果, 尤其是将庞大繁杂的数学计算交给计算机完成是非常轻松的事, 过去害怕的数学计算、画函数图像、解方程等任务, 使用计算机可以在瞬间完成, 学生一下子感觉到在数学面前自己由弱者变成了强者, 由失败者变成了胜利者、成功者。

数学实验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一是可使数学思维 (即逻辑思维) 的过程视觉化、形象化, 从而刺激大脑接受信息的兴奋点, 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二是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展人机对话, 既能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又能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使学生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激发其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 有利于培养数学兴趣、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 从而形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使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实践效果充分证明, 数学实验课程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可以称为教学改革突破口的新兴课程。

(四) 通过实验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通过一个周期的教学实验, 我们对将数学实验内容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 部分学生的英文基础较差, 而MATLAB软件是英文版本, 学生对数学实验的兴趣很高, 都想一试身手, 但“软件语言难懂”的问题常常使得学生望而却步。特别是当程序有错误时计算机给出的反馈信息难以识别, 不知道怎样调试程序, 或者对实验结果产生误读,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翻译能力和对反馈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 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往往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 这与大多数学生要求增加实验课时的要求相矛盾。因此, 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很有必要。

第三, 每单元2个课时 (90分钟) 的实验时间显得不够。采取小组合作, 一人上机操作, 其他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方式, 虽然能够完成实验任务, 但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上机的愿望。因此, 可在课前布置实验任务, 要求学生在上机课之前完成某些程序的编写, 这样就会提高实验效率, 增加动手操作的人数, 达到实验的目的。

结论与建议

将数学实验融入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 能够使学生深化对经济数学知识的理解, 增强数学兴趣, 提高自信心和成功感,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形成用实验方法解决经济数学问题的习惯, 培养创新精神。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在经济数学各单元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内容。 (2) 建立数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不仅能够为实施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条件, 而且能够为数学课进行项目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还能够为数学建模训练提供日常化的实训基地。 (3) 适当增加经济数学的总课时, 以便增加实验课时, 满足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愿望, 使实验课能够从质和量上起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尚志, 陈发来.《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1, 31 (6) .

[2]任玉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数学实验[J].大学数学, 2004, 20 (1) .

[3]朱春浩.高职数学教学与计算机数学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0) .

[4]常丽艳.中学数学实验课设计范式及其主体认识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 (2) .

[5]吴建国.面向创新教育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思考[J].大学数学, 2007, 23 (1) .

[6]张奠周.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 2001, (5) .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11

[关键词]应用数学教学改革

应用数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对学好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实用为主”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数学存在的突出矛盾,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一)旧教材与新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的旧教材与新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潘懋元先生将教材归为教育影响,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善于运用教育影响,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而现行的教材多数在理论上比较严谨,偏重于向学生传授运算规则和技巧,对数学思想的训练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涉及较少,难以满足高职教学要求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有的专业对数学的总体要求高一些,如会计电算化、证券投资、金融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建筑管理等专业,有的专业要求则低一些,如市场营销、涉外文秘、商务英语、物业管理等专业。应用数学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作为解决专业课教学中涉及数学运算的一个有力工具。例如,市场营销专业课之一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中设计指数平滑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趋势延伸预测法,等等,就需要大量的数学分析。而现有应用数学教学则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课涉及的数学问题没能很好地反映到应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教学拘泥于本学科,缺乏专业针对性,学生无法掌握实用数学技巧,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不高。

(三)传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与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应用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繁琐的演算过程演示,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应以粉笔、黑板、语言为主要载体,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再加上现行应用数学考核方式单一,基本沿袭着“一份纸质试卷定优劣”的做法,侧重于学生数学理论和计算技巧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而当今高职教学方法日趋现代化,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日益普及,如何把枯燥繁琐的数学理论制作成精美、生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课件,是对应用数学教师素质的挑战。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应深刻地认识到,应用数学不只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同时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思维”;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不仅是一些知识,还是人的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不仅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还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甚至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数学教学改革首先应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实用性要求应用数学教学中的引例应生活化,例如:众所周知“1、3、5、7……”是奇数,但大部分人没有注意到,各级决策机构委员会所设的委员的数目也都是奇数。为什么呢?因为奇数个委员可以避免表决时1:1相持不下的局面,这便是奇数在选举中的一个妙用。又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身份证,但您记得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吗?其实身份证号码有其规律:公民身份证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18位数字组成的,前6位为地址码,表示所在的省市(县);第七至十四位为出生日期码,如1986年2月28日出生的人便是19860228;第十五、十六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第十七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第十八位数字是校验码,其通过复杂公式算出,普遍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用来验证身份证的正确性,如果您改变了前面某个数字而后面的校验码不相应改变,就会被计算机软件判断为非法身份证号码。所谓专业性要求应用数学教材内容要有灵活性。专业不同,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对傅立叶级数要求很高,安排教学时应该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讲透。

(三)教学手段应现代化。随着电化教学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更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当好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多留意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和语言表达方式上考虑加入这些元素,运用得当将会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需要严格证明的地方,教师往往呈现给学生的是完美的推理过程,其实有时候展示推理过程的半成品学生也能从中得益。教师不妨再现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对有问题的地方的解决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可利用计算机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数形结合帮助理解。例如,在讲解函数,f(x)在X0的极限时,可让x从X0的左右两侧向X0靠近,动态描述在X0的运动过程中。其对应函数值的运动情形,从而得出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单一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凸现各自的优势。例如:在利用电教室观看二次曲面的教学录相时,限于电教中心的管理。一般都是把教师讲授的过程和观看录像分离开来。如果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教师可以自行控制录像的播放,结合教师讲解和黑板展示,效果应该更好一些。通过借助计算机制作数学课件,使较为抽象的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演示更直观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还可逐步利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教学软件,课后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模糊数学经济管理 篇12

一、物流的经济批量

物流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将顾客所需的物品从供应的工厂, 向顾客要求的地点, 准确及时运到, 这种门对门模式的服务形式流程。物流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应运而生的。这种传统的经济运输形式主要是由物品的运输、配送包装、装卸、加工等环节构成, 有着保障生产流程, 方便客户与商家交易和服务于商业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 网络购物也越发的火爆, 物流产业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商业部分。现代的物流的目标是造就以最小成本达到顾客最大的需求全过程。其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一方面, 它和电子商务有着紧密联系, 在其的运作过程中对信息、资金、和人才的需求都很大, 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现今需求最大的产业重点。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的物流对商品的包装标准和物流针对的对象也有严格的要求。

另外, 所说的经济批量又叫做经济订货批量, 是指消耗最小成本的条件下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即每批材料采购或产品的数量。因此, 在此过程中, 就必须考虑到采购费用和生产投入的费用和材料在运输和产品保管费。一般在采购物品中还需考虑相关的零件费用。总之, 经济批量是物流最为有意义的部分。

所以, 在物流管理中, 加入经济批量的概念是一种较为有利的经济体系。这是现代物流使用较为平凡的运营方式, 这种模式不但有利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 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批量的基本条件, 就是制造最小的运营成本, 对于设置仓库保管费用和进出货物时的总量都实现了最有配比。这对于物流的运营过程, 在进出货计划中进行优化。实现运营成本最低, 收益最大的目标。

二、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分支, 也可以通过细分, 划分为微分学、线性代数、普通概率论和统计四个部分。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基础, 并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另外, 对于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十分高, 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 能够很在好地金融证劵、投资、统计、保险等行业从事经济分析, 建模设计等工作。经济数学, 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主要课程, 是必备的数学工具, 对于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和数学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需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例如, 通过实际的经济问题, 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通过模拟的运行成果, 分析经济模式的分析与修改。另外, 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相关程序, 了解经济问题的核心原因。经济数学主要设有的课程包含很多, 像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等, 在高职学校, 一般要求学生修满相应学科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从事了。

三、物流经济批量中的经济数学

物流经济批量是一个需要进行规划和配置的过程, 所以往往是需要科学计算和统计等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的。只有通过经济数学对其相关数据的分析, 才能达到其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效益的目的。其主要可以分为统计、分析、预测三个部分:

1.统计

在物流的运营过程中, 会遇见许多的数据, 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 若是不能很好地今夕统计, 往往会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效率降低。同时, 这些数据是物流单位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 就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物流市场的总体趋势和发展重心, 从而及时地调整工作方向, 造就收益。经济数学通过数学理论对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后, 便可以很好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使企业的预测更加精准,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收益的目的。另外, 物流行业的货物进出量极大, 且受季节的影响, 而这些因数往往可以再统计结果中分析出来的。为了达到物流配置最优化这个目标, 只有通过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这直接关系到了物流经济批量能否实现的关键。

2.分析

分析是指利用经济数学的知识, 对统计好的数据进行分析, 是物流研究过程中主要的部分, 通过经济数学中的概率论和函数的知识, 可以有效地分析出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 为稍后的预测提供材料。其中, 函数部分是指通过统计的数据, 进行函数上的总结, 会出相关的函数图形, 得出数据运营的横向和纵向的变化规律, 并根据规律和趋势, 推测出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 再加以概率论的知识, 按比值最后确定出真正的结果。这样做是比较客观的, 同时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数据的统筹, 避免了人为因素和主观想法的影响。当今社会对于这种分析方式也较为认可, 其结果表明, 这种方式存在着它的经济学意义。

3.预测

经济预测是指与未来有关的经济活动, 和市场变化通过经济学的分析, 预测其走向和趋势,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过去, 仅凭借这直觉与经验的预测方式十分主观, 往往会因为人的状态影响, 何况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呢。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分析出来的预测, 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物流经济批量中利用的数学手段, 就是极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 他不是主观臆断, 不受个人思维的影响, 而是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和概率走向的科学走势, 是现代最为科学的经济学预测方式。

四、总结

物流经济批量的最终目标, 是通过经济上的手段, 将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制造的成本降到最低, 获取的收益放到最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经济学终究提出了建立统计, 分析和预测的分析系统。而经济数学便可在这个系统中很好地起作用, 有助于提高数据准确率, 预测的可靠性。总而言之, 在物流经济中运用经济数学的知识, 可以很好地为企业造就收益, 这是广大学生必须好好把握的基础。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 对于物流的经济批量经济类问题也越来越敏感, 对于高职教育中, 其经济数学的运用尤为地受到学生的关注。针对高职教育中, 有关于物流经济批量中经济数学的应用做一个浅短的介绍。

关键词:物流,经济批量,经济数学

参考文献

[1]杨瑞春, 陈占靖.经济批量博弈的凸性[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1-2.

[2]徐建腾, 张庆普.多供应商的动态批量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0, (4) :22-23.

[3]张晓燕, 张丽娅.浅析经济数学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J].发展, 2008, (5) :15-16.

[4]吴烨.物流配送网络选址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其算法[J].经济数学, 2008, (3) :11-12.

上一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下一篇:压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