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空间

2024-06-15

模糊空间(精选8篇)

模糊空间 篇1

摘要: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 不断的探索空间的使用。在学习研究了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作品中解读模糊空间的限定手法。

关键词:模糊空间,灰空间,限定空间手法

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随着科学对于每一次项客观事物由最初的笼统概念到精确定义, 然后逐步又认识到模糊概念。当十三世纪之前, 人们还没能力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剖析时, 仅停留在笼统直观的认识阶段时期, 人们这一切称之为哲学。经过文艺复兴时期, 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近代科学逐渐从哲学的混沌模糊体中分化出来宣告独立。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各门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的30年代后期, 在原有的各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各学科之间的邻接区域, 产生了一系列横向交叉的知识网络系统, 导致分离的各类学科相互沟通、整化, 使人类的知识形成一种螺旋上升后的模糊概念, 这种现代意识的思维特征的进步。

20世纪80、90年代革命性的建筑理论冲击着设计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灰空间”理论。

空间, 如果仅以纯理论来界定, 那很难以用全面的概括空间的本质、特性, 其实作为空间本身就交织着各种各样的模糊性。

对于建筑的模糊性, 不是内、外空间不仅仅是数量的几何级叠加, 更多的是次元级的组合整体性质。

其实, 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来表明空间限定的模糊感觉。二体合一, 黑白两极的变化圈象征着各自的独立, 又是和谐统一。动静转换, 具有动感的黑白两极, 无休止的运动。无始无终的运动无穷极, 两极相互转换、更新, 黑中有白, 白中有黑。中国园林的设计手法中经常将成对的矛盾联系在一起, 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空间, 令人感到“惚兮, 恍兮, 其中有象;惚兮, 恍兮, 其中有物”的模糊空间。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需要有水, 一般为活水, 但是活水在庭院的体现要展示静水的一面, 一静来烘托动。日本的庭院设计由于受唐宋时期的影响, 具有与中国庭院设计手法相似之处。日本著名的龙安寺石庭, 仅置五组石块, 白砂以条纹状铺地, 引起对水面的联想, 这种真实与意念之间的模糊关系, 产生亦静亦动的变化空间。

模糊空间的亦此亦彼之间的理解,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在此方面将模糊空间转述成禅文化所理解“灰空间”。“灰空间”, 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 它必须是半开敞的, 在此自然可被引退, 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的中庭空间里, 他将自然的阳光、石雕、禅境等多种要素内部化, 将外部转化为内部, 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穿透, 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而在另一个和木町市政厅的入口中庭, 是利用铺面、画廊、雕塑、绿化等手法精心包围出来的半工半私的开敞院落, 将内外景致交融成一个室内化的外部空间形态。

研究黑川纪章的作品中, 可以发觉他对于

模糊空间 篇2

在粗糙集的基本概念上,基于上、下近似集定义了二维离散空间中的粗糙区域和粗糙模型,用粗糙模型描述二维离散空间中的模糊地理对象,并给出了粗糙区域的3种类型:确定-确定类型、确定-模糊类型、模糊-模糊类型.在离散空间的空间连接计算理论RCC-D-5的基础上,定义了模糊地理对象拓扑关系之间的.拓扑约束关系,并依据概念临近推演和拓扑约束关系,研究得出二维离散空间中简单模糊地理对象之间的73种全拓扑关系,并基于4×4相交包含矩阵进行了描述,使得复杂的拓扑关系在计算机中描述和表达成为可能.

作 者:高振记 高勇 张毅 邬伦 GAO Zhen-ji GAO Yong ZHANG Yi WU Lun 作者单位:高振记,GAO Zhen-ji(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

高勇,张毅,邬伦,GAO Yong,ZHANG Yi,WU Lun(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基于模糊商空间的模糊聚类研究 篇3

关键词:模糊商空间,归一化距离,分层递阶结构,模糊C均值聚类,聚类中心

1模糊商空间基础

定义1设R∈F (X×X) , ∀x, y, z∈X, 有

(1) 自反性:R (x, x) =1

(2) 对称性:R (x, y) =R (y, x)

(3) 传递性:R (x, z) ≥supy (min (R (x, y) , R (y, z) )

命题1设R是X上的一个模糊等价关系, 若定义∀x, y∈X, x~y⇔R (x, y) =1, 则关系“~”是X上的一个普通的等价关系, 令其对应的商空间为[X]。

定义2设R是X上的一个模糊相似关系, 对于∀λ∈[0, 1], Rλ为R的截关系。Dλ={ (x, y) |∃x=x1, x2, …, xm=y, (xi, xi+1) ∈R, i=1, 2, …m-1}则称Dλ是由X上的Rλ引导出来关系, 其中Dλ是一个等价关系。

定义3给定X上的一个距离d, 若满足:

(1) ∀x, y∈X, 0≤d (x, y) ≤1

(2) ∀x, y, z∈X, 在距离序列{d (x, y) , d (y, z) , d (z, x) }中, 任一个值不超过另外两个的最大值, 则称d为X上的一个等腰归一化距离。同时也称 (1) 为归一化条件, (2) 为等腰条件。若X上的距离d仅满足条件 (1) , 则称d为X上的归一化距离。

定义4给定X上的2个粒度X (λ1) 、X (λ2) , 若满足:

(1) 若∀x∈X, 都有[x]λ1⊆[x]λ2, 则称粒度X (λ2) 不比X (λ1) 细, 记为X (λ2) ≤X (λ1) ;

(2) 若X (λ2) ≤X (λ1) , 且存在x0∈X, 使得[x0]λ1⊆[x0]λ2, 则称X (λ1) 比X (λ2) 细或称X (λ2) 是X (λ1) 的商空间, 记为X (λ2)

引理1若d∈D (X) , 则相应的粒度空间d (X) 构成一个有序集, 且∀λ1λ2∈[0, 1], λ1≤λ2, 有X (λ2) ≤X (λ1) ) , 特别地, ∀λ1λ2∈D, λ1<λ2, 有X (λ2)

如果所有λ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形成一个序列{Sk}为0≤λ1<λ2<…<λk≤1则对应形成一个分层递阶结构序列{X (λ1) , X (λ2) , …, X (λk) }, 即一个有序粒度空间。

2基于模糊商空间原型的分析

通过引入相似函数来构造出模糊商空间的归一化距离, 从而可以构造出一个有序粒度空间。我们的目标是为FCM聚类提供强有力的初始化方法, 克服FCM算法对初始化中心敏感, 而且要人为的指定聚类数目的缺点。我们通过分析模糊商空间的距离函数的鲁棒性, 并引入基于粒度分析的聚类准则, 计算出最佳的粒度即某一个X (λ) 的商空间最为初始化的中心和最终类的数目, 因此我们选择模糊商空间的X (λ) 仅仅是作为一个可能性的聚类结果, 最后的结果通过QFCM算法得出。

2.1粒度空间的选择与初始中心选择

设λ∈{Sk}, 其对应的商空间为X (λ) ={Cundefined, Cundefined, …, Cundefinedm}, 所以对于∀i, j∈{1, 2, …, n}, 则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i, j属于同一个类, 则R (i, j) 衡量的是类内的相似度;②如果i, j不属于同一个类, 则R (i, j) 衡量的是类间的相似度。

因此我们提出基于粒度思想的准则函数, Scat (λ) 衡量X (λ) 的类内紧凑度, Sep (λ) 衡量X (λ) 的类间分离度。分别如下:

undefined

undefined

其中R (Cundefined, Cundefined) =R (i, j) , i∈Cundefined, j∈Cundefined。

一个好的聚类层次应尽可能的反映数据集的内在结构, 使得类内的样本尽可能的相似即Scat (λ) 尽可能的大, 同时还要求类间的个体尽可能不相似即Sep (λ) 尽可能的小。综合这两个方面, 可定义如下的聚类有效性指标undefined, 可见H (λ) 越小, 说明类内相似度越高, 类间差异性越大, 聚类结果越合理。

通过上面的准则函数,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在最佳的粒度层次, 可知类内有很好的紧凑型, 类间有很好的分离性, 因此我们把该粒度层次产生的类数作为FCM的聚类数目。

当一个粒度层次确定后, 可以得到m个类, 为了更好的定义m初始中心点, 定义以下函数undefined其中i∈{1, 2, …, m}, 因此我们只要找到每个类中的能使f (x) 最大的样本点作为中心点就可以, 可知f (x) 越大, 越接近聚类中心并且周围被很多点包围。

2.2基于模糊商空间的FCM均值聚类算法

Wu和Yang在鲁棒统计观点和影响函数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欧式距离以代替FCM和PCM中的欧式距离。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模糊商空间下的归一化距离, 以使得该方法更有普遍性。

设R (x, y) 是一个模糊相似关系, 因此可以得到归一化距离为d (x, y) =1-R (x, y) , 从而用归一化距离代替FCM算法目标函数的欧式距离度量。设原空间样本集为, X={x1, x2, …, xn}, xj∈Rd, j=1, 2, …, n, 模糊商空间映射为Φ:x→Φ (x) , 则QFCM聚类的目标函数为: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用Lagrange乘法子可得JQFCM最小化的必要条件是:

undefined (2)

undefined (3)

从 (3) 中可以得出离中心点较近的给了较大的相似值, 离中心点较远的给了较小的权值, 可知归一化距离能更好的反映样本与聚类中心的远近。

在面对实际问题时, 只要通过模糊相似关系, 构造出归一化距离, 并用该距离函数来定义模糊商空间的距离函数来构造有序粒度空间。本文选择exp (-β||x-y||2) 为相似函数, d (x, y) =1-exp (-β||x-y||2) 为X上的归一化距离。

QFCM算法:

Step1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出适当的归一化距离函数;

Step2设置目标函数精度ε, 模糊指数m, 最大迭代次数Tm;

Step3根据准则函数H (λ) , 选出适当的层次, 得出聚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

Step4置迭代次数t=0, 以Step3的结果作为初始聚类中心V (0) ;

Step5根据V (t) 按式 (2) 计算U (t) ;

Step6按 (3) 进一步调整类别中心V (t+1) ;

Step7检验||U (t) -U (t-1) ||<ε或t≥Tm, 则输出聚类结果, 否则t=t+1, 转Step5。

3实验结果

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首先采用图1所示的一个二维数据集DataSet, 它是一个模拟数据集, 包含37个数据点, 数据分布呈现3个不同大小、密度的聚类。首先我们在模糊商空间下计算聚类的最佳层次和初始聚类中心, 并跟传统的FCM算法和文献中的随机选取的初始中心点的AFCM算法进行比较。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模糊商空间下得到的最佳层次的个数为3, 得到的初始中心点为12、28和34 (1.25, 0.68;2.81, 0.52;2.70, -0.20) 。

在确定聚类个数下, 采用传统的欧式距离的FCM进行聚类, 聚类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FCM算法把右下方的两个小类合并成一个类, 而且把第一个大类分成2个类, 无法得到正确的聚类结果。从而也反映出了FCM算法忽略小类, 聚焦于大类, 在各类的大小不均的情况下, 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下面对随机聚类中心的AFCM算法和QFCM算法分别聚类10次, 用聚类的平均准确率评价聚类结果的优越性, 准确率越高, 聚类结果的质量越高, 对于采用随机聚类中心的AFCM算法, 虽然有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分类, 但如果中心选取的不当, 常常得到如图3和FCM算法一样的聚类结果, 而且缺乏稳定性。由于QFCM算法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这样初始中心更能够接近最终的聚类中心, 由于每次都是采取相同的初始聚类中心, 因此结果是稳定的, 每次的准确率为100%, 而且迭代次数比起采用随机初始中心的平均迭代次数低, 聚类结果如图4所示, QFCM和AFCM算法整体的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下面采用UCI数据库上的IRIS作为样本数据集, 它有4个属性组成, 包含3种植物种类, 每种有50个样本。

对于IRIS数据集, 在模糊商空间下得到聚类数为3性能指标最小如图5所示, 该层次下选择8、127和118作为的初始聚类中心 (5.0, 3.4, 1.5, 0.2;6.2, 2.8, 4.8, 1.8;7.7, 3.8, 6.7, 2.2) 。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克服了AFCM算法初始中心随机选取, 导致聚类结果不稳定的确定, 而且选择出的初始中心点比较接近实际的聚类中心, 更能够有效的减少迭代的次数。对随机聚类中心的AFCM算法和QFCM算法分别聚类10次, 用聚类的准确率评价聚类结果的优越性, 准确率越高, 表示聚类结果的质量越高, 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 对于初始中心是随机选取的AFCM算法, 由于每次选取不同的随机值, 聚类结果也发生改变, 导致聚类结果的不稳定性, 平均准确率为79.59%;而QFCM算法, 是在模糊商空间下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点, 选取的初始中心更能够接近最终的聚类中心, 由于每次都是采取相同的初始聚类中心, 因此结果是稳定的, 每次的准确率为93.33%, QFCM和AFCM算法整体的性能比较如表2所示:

4结束语

本文在模糊商空间的基础上, 通过粒度准则函数选出一个适当的层次, 进而选出一组优化的初始聚类中心, 在目标函数中充分考虑各个样本对不同聚类中心的隶属度, 使得算法更有鲁棒性。实验表明, QFCM算法可以发现不同大小的聚类结构, 而且稳定性和准确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降低了迭代次数。

参考文献

[1]DUDA R, HART P, STORK D.Pattern Classification (2nd Edi-tion) [M].New York, USA:John Wiley&Sons, 2001.

[2]张铃, 张钹.模糊商空间理论 (模糊粒度计算方法) [J].软件学报, 2003 (4) .

[3]毛军军, 张铃, 许义生.基于商空间和信息粒度的Fuzzy聚类分析[J].运筹与管理, 2004 (4) .

[4]唐旭清, 朱平, 程家兴.基于模糊商空间的聚类分析方法[J].软件学报, 2008 (4) .

[5]卜东波, 白硕, 李国杰.聚类/分类中的粒度原理[J].计算机学报, 2002 (8) .

[6]徐峰, 张铃.基于商空间的非均匀粒度聚类分析[J].计算机工程, 2005 (3) .

[7]王加阳, 彭岚琳.模糊λ商空间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6) .

[8]张新波.两阶段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5 (2) .

[9]WU KUOLONG, YANG MINSHENG.Alternative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s[J].Pattern Recognition, 2002 (10) .

模糊空间 篇4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心理需求,模糊空间,交往空间,归属感

住宅与聚落,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类型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记录着人类在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需求与实质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为解决这些矛盾而不断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传统居住空间的特征, 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完整的, 多层次的复合空间体系, 而各层次空间的性质在长期沉淀的传统文化下面, 还体现着人们复杂的心理需求的不同, 或者说, 体现着人们对各层次空间的“归属感”的不同。这种变化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清晰的过程, 而是由此及彼的渐变的过程, 这正体现着一个复杂事物的模糊性的特征。

关于“需求” (need) , 20世纪40年代, 心理学家马洛斯 (A.Maslow) 在研究了人的需求以后, 曾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按照这一理论, 人的需求可依其重要性和发展次序分为生理、安全、交往、自我实现、认知之美6个等级。马洛斯认为这个等级是逐步上升的, 当低级需求满足后, 追求高一级的需求就成为人们继续努力的目标。同样, 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亦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需求自然就会提高。纽曼 (O.Newman) 的领域层次理论 (如图1) , 也提出了在住宅设计中应满足使用者对防卫、私密性和邻里交往的需求, 这些需求体现到空间中分别对应着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 其中, 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便是一种具有模糊性质的空间, 也唯有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多样性的空间才能适应人们从公共空间逐渐过渡到私密空间的心理需求, 才能满足于邻里交往的心理需求。这种空间的存在表现“是融合两极端对立空间的中介物, 它同时包含两极空间中的对立因素, 从而起到复合、媒介作用。”[1]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居住空间, 是由从自然的外部空间, 经由村镇空间、街巷空间、宅院空间而至室内空间的变化和联系构成的渐变的、完整的空间体系, 在这个空间体系中, 成功的完成了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其中, 很多的空间都是兼有公共和私密两种性质的, 正是这些空间实现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愿望, 人们从这里获得了特定的归属感,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居住空间永恒的魅力所在。

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功能主义对规划及住宅设计的影响, 在我们现代城市住宅中缺少以上谈到的模糊空间 (也可称为过渡空间和中介空间) , 这正是因为在设计中, 忽视了人们对这种模糊空间的需求, 忽视了人们相互交往的需求。“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2]“我们现在的小区中没有人交往的地方, 进宅门, 门一关, 就与外界互不来往。”[3]这种情况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因此, 在规划设计中, 除了安排各户本身的私密空间和人人都可以去的公共空间外, 必须精心安排只属于部分居民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 来增加不同范围的邻里之间的接触机会, 以“发展能够亲切地共同琢磨文化表现形式的自治性团体/社区”[4]。

随着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居住环境的改善, 在居住区内创造具有模糊意义的交往空间的努力和尝试也越来越多。一九七二年初, 日本兵库县芦屋市对高层住宅区的设计组织了一次竞赛, 其中的中奖方案是在工业化高层住宅中引入了“半公共空间” (Semi-public Space) (如图2) 的概念。[5]所谓“半公共空间”, 是相对于“居住单体” (一个住户或一幢住宅建筑) 和“公共区” (小区中心、公园或文化娱乐区等) 而言的, 也就是说, 它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公共场所, 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例如, 对一幢高层住宅楼的“半公共空间”来说, 它的公共性仅限于该住宅楼的居民。而一个住宅组的小庭院或公共通道这样的“半公共空间”的功能是:作为居民之间接触交往的场所;作为儿童游戏和活动的场所;作为防火避难和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绿化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大自然的场所。“半公共空间”有机的联系了“居住单体”与“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的引入, 改变了那种“工业化住宅限制居民生活”的概念, 成功地把工业化住宅建筑与居民生活多样性这两个过去一直认为是对立的因素统一了起来。

在我国长期形成的一般居住区的格局内, 如何创造具有“半公共空间”性质的模糊空间, 来联系公共空间和单体建筑之间的关系, 来改善居民间缺少交往、认同以及对环境缺少归属感的状况, 已成为当今每个人关心的话题, 人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在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中, 充分利用“实体”和“虚体”两种媒介, 有效地利用“限定”和“突破”的组织手法, 创造出丰富的多层次的复合空间体系。我认为, 这些手法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也同样适用, 而且有效。合理布局住宅单体, 形成围合式住宅组团;利用各种限定的方法, 有意地划分出不同层次的领域;运用现代的先进材料和技术, 实现各维度上的空间联系……, 这许多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住宅楼幢间的院落、高架平台、一幢住宅楼的入口、走廊、楼梯、天井及其它围合空间, 都是有价值的模糊空间, 其有效的利用, 可以很好的改善居住环境, 为居民提供交往的场所。如在炎热地区, 架空底层不仅解决了夏季通风的问题, 更为居民提供了一处亦内亦外, 可以进行相互交往的空间;在寒冷地区, 则可以在单元入口处利用高差、硬质铺地、休息设施、构筑物等划出具有半私密意义的过渡空间, 亦可创造出能够满足本单元住户归属感的过渡空间 (如图3、4) 。在图3中, 通过扩大硬质铺地, 辅以可为座椅的花坛, 既为一个休息空间, 更是可以限定单元的领域空间。在图4中, 采用了多种象征性障碍, 标明其特定的过渡领域, 形成具有良好归属感的交往空间, 其中, a.用绿化隔开住宅与人行道;b.改变铺地纹理为领域转变的第一个因素;c.稍微退后创造人行道中属于组团的领域;d.矮墙限定内部半私有空间;e.灯和灯柱标志组团入口;f.台阶高差标明住宅领域;g.凹入空间表明住宅入口;h.花坛和绿化隔开居室和室外的组团居民活动场地。哈尔滨市嵩山节能小区规划设计 (如图5) 中, 在各单元入口均设置了扩大了的硬质铺地, 并结合绿化设置各种休息设施。其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很好, 有效地解决了寒地城市居住环境单调缺乏层次的问题, 并且使居民拥有了区别于其他单元或住宅楼的归属感,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交往的需求。

此外, 在城市住宅中还存在着不同层次上的模糊需求和模糊空间, 如室内空间上的模糊:功能划分的模糊、时间使用上的模糊、家具使用上的模糊、室内装修上的模糊……;如室内和室外自然环境的模糊:起居阳台的面积大小和使用程度、阳台的维护材料和开敞程度、窗的开敞程度……;如住宅设计形态上的模糊等等。在此, 仅仅就具有交往意义的室外空间中的模糊性进行了探讨, 以此作为对模糊空间的思考与理解的起点。

参考文献

[1]许亦农.中国传统复合空间观念[J].建筑师, 38:71.

[2]马丘比丘宪章, 1977.

[3]范耀邦.邻里交往·住宅设计·小区规划[J].建筑师, 17:50.

[4]黑川纪章.模糊、不定性及中间领域[J].世界建筑, 1984/6:100.

模糊空间 篇5

关键词:洪灾,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GIS,东江流域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发生最频繁及破坏力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1]。据初步统计,我国约有50%的人口和70%的财产分布在洪水威胁区内[2],东江流域也是经常受洪水威胁的区域之一。为了确切地分析评估东江流域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洪水灾害风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在洪水风险评价及区划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3]。我国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但近10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姜付仁等[4]研究了洪水风险区划的方法并对典型流域洪水进行了风险区划;周成虎等[5] 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区划指标模型;张行南等[6]对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进行了区划研究;白景昌[7]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洪灾风险区划研究;杜鹃等[8]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在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基础上,对湘江流域洪水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价。

在洪灾风险评价中,各种模糊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9,10]。然而,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空间网格尺度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洪灾风险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本文以东江流域为例,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流域洪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流域防洪抢险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和技术路线

东江是珠江3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山,源区包括寻乌、安远、定南3县,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博罗、东莞等县市注入狮子洋。东江直接肩负着河源、惠州、东莞、广州、深圳以及香港近4 0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东江流域是一个关联度高、整体性强的区域,水资源已成为香港和东江流域地区的政治之水、生命之水、经济之水。

以洪水灾害研究理论[11]为指导,在分析和引用前人的研究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求得权重,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以栅格为评价的基本单元,对东江流域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 东江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就东江流域洪灾风险而言,其影响因子有暴雨、台风、海啸、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湖泊及水库的分布等。但为了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孕灾环境在东江流域的洪水风险评价中的影响,并结合东江洪水主要是由于汛期的强降雨造成的实际现状,在资料允许的前提下选取对洪水危险性影响最大的距离河流水系远近、坡度和高程3个影响因子;同理,东江流域的洪水风险的致灾因子选择降水、台风和径流3个指标;考虑东江流域承灾环境的影响,选择人口密度、GDP密度、距离主干道路远近和耕地面积百分比等4个因子。综上,本文共选取了10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最大3天降雨量和径流深来源于广东省水文局;台风频次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地图册;高程数据来源于美国地理信息共享网站;而坡度和水系数据是运用GIS技术对高程提取而来;人口和GDP密度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网站;耕地面积百分比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共享网站;东江流域主要道路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公路局。

3 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空间模糊综合评价,即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是基于GIS的空间栅格数据而形成的一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最小评价单元为栅格单元,通过构建空间数据中各格网的单因素指标的隶属函数,求算隶属度,逐格网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对边界不清、难以定量的空间目标对象定量化评判的目的。主要步骤如下。

3.1 指标权重的确立

在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情况下,建立因素集为U={U1,U2,U3},U1={u11,u12,u13},U2={u21,u22,u23},U3={u31,u32,u33,u34}。

运用层次分析法[12]确立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3.2 建立评价集

为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需要建立评价集合。

V=(V1V2V3V4V5)=()

参考前人研究资料[5,6,7,8],划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3.3 构建隶属度函数

隶属函数在模糊数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模糊集合就是用隶属度来描述的[10]。本文选取升、降半梯形和三角形来确定各等级的隶属函数。最低风险度为降半梯形函数,最高风险度为升半梯形,其他3级为三角形函数:

ri1={1xiVi,1Vi,2-xiVi,2-Vi,1Vi,1xiVi,20xiVi,2(1)rij={0xiVi,j-1,xiVi,j+1xi-Vi,j-1Vi,j-Vi,j-1Vi,j-1xiVi,jVi,j+1-xiVi,j+1-Vi,jVi,jxiVi,j+1(2)rim={0xiVi,m-1xi-Vi,m-1Vi,m-Vi,m-1Vi,m-1xiVi,m1xiVi,m(3)

式中:rij为因子uij级风险度的隶属度;xi为因子ui的实际值;Vi,j是因子ui的第j级风险标准;mm级评价标准。

以单因素对评价集的隶属度为行,以各个因素为列,组成因素评价矩阵,则可写出下列n×m阶的隶属度模糊矩阵R

R=[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4)

3.4 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对U1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将模糊权重A与模糊评价矩阵R复合,得到各被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即:

B=AR(5)[b11b12b1m]=[a11a12a1n][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6)

式中:bj为综合考虑U1中所有因子的影响时,评价对象对评价集中第j级等级的隶属程度。R的第i行表示第i个因子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第j列表示所有因子取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本文采用广义模糊算子来计算bij,即bij=i=1naijrij,在该模型中,b1j与所有参加运算的数据都有关,改变任意一个aijrij的值都会影响b1j的结果。

用同样的方法对U2和U3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2和B3。由结果Bi(i=1,2,3)构成主因素层的评判矩阵,即主因素层的评判矩阵为:

R=[b11b12b13b14b15b21b22b23b24b25b31b32b33b34b35](7)

然后对主因素层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A·R

得到(b1,b2,b3,b4,b5),取bk=max(b1,b2,b3,b4,b5),则评定单元洪灾风险度属于k级评价指标。

3.5 空间模糊综合评价

在GIS软件的栅格计算器中将各个指标因子结合公式(1)、(2)、(3),得到一个5×10的隶属度矩阵,将该矩阵中的孕灾环境部分提取出来,即为U1的隶属度矩阵R1。再在栅格计算器中将R1与(u11,u12,u13)相乘,就可以得到(b11,b12,b13,b14,b15)。同理求得R2和R3就可得R如公式(7)所示。同样在栅格计算器中将R与(u1,u2,u3)相乘,得到(b1,b2,b3,b4,b5)。运用ArcMap的highest position指令,将b1,b2,b3,b4,b5这5个图层依次输入,即可以得到风险评价等级图。

4 结果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与计算,得到东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图2)。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东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图进行区域分析,可以得到东江流域内各行政分区中各个风险等级所占的比例,如表3所示。

从图2与表3可以看出:风险最低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的中游,包括紫金、惠东北部、新丰江水库及库区、龙门和连平等地;风险较低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的中上游,包括龙川、和平和东源北部等地;风险中等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的中游,包括新丰江上游东源的灯塔平原和博罗的东江流域缓冲区内等;风险较高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的下游,包括惠州市郊区、惠东、宝安、龙岗和惠阳等地区;风险最高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的中下游经济较发达地区,包括河源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区、东莞市区东江流域内以及宝安和龙岗东江流域内部分地区。由此可见,东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主要受东江流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地势影响。上游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山高坡陡且受台风影响较小,相对全流域而言,降雨也不多,故上游大部分地区洪水灾害风险等级都为最低或较低;流域的中游山区也比较多,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多为中等;下游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达,而且地势平缓,城市化水平很高,故下游大部分地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处于最高或较高等级。

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通过与1915年珠江流域特大洪水及1959年东江大洪水[13]相比较,图2中的高风险区与上述年份洪灾的洪涝区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格网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洪灾风险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也是合理的。而这种空间综合评价方法却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点:不仅具有可视化的表达效果,还有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5 结 语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基于GIS技术构建了东江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灾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洪灾风险度最高的地方为河源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区以及龙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较安全区域则位于流域中上游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东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主要受东江流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地势影响。而且评价结果与1915年珠江流域特大洪水及1959年大洪水的洪涝区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格网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洪灾风险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也是合理的。而这种空间综合评价方法却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点:不仅具有可视化的表达效果,还有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模糊空间 篇6

1.1 哲学基础

中国文化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正如明清家具,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及其内含物(如隔断),虚空形象显著,其风格蕴涵着朴素的哲学精神,象征意义深奥超凡,现在仍在流行。历经漫长的发展演化,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不仅形成了完备的造型审美体系,而且融入了相当多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哲学根基其实就是佛法与老庄哲学[1]。落实到建筑上,就是虚空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也有不空的一面即为“中道”。这其实是指有与无之间,是与不是之间的一种中间领域。道教与佛学哲学上在中国发展相互渗透,二者共同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糊性的哲学根基[2]。

中国传统建筑从来都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将这一思想看作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其实,这也是中国建筑文化基于“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最高审美境界。[3]

1.2 美学基础

中国古代艺术家们是深深懂得传统艺术审美观念的,他们强调虚实相生,以空灵静谧为醇美趣境,以虚静超然为最高境界,以实写虚为艺术,寓“有”于“无”,无中见有,在“空”“无”“虚”的境界中表现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一切审美活动是“虚”和“实”的统一,虚实结

合是人类艺术创作和审美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传统室内建筑空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含蓄的、不定的美感。这就涉及到与建筑本质密切相关的建筑美的模糊性这一问题了。在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于传统室内建筑空间的美学精神,这种层面与西方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它注重完整性,非常有序,偏爱含蓄性(模糊性)和喜欢情节性,其中含蓄性也是东方美学的核心特征。

2. 中国传统建筑模糊空间的空间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的形态独特,隔断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民族性特点浓厚。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室内建筑空间的划分方式,底蕴深邃,极具美学精神。中国传统建筑是木构架结构,大屋顶、侧廊,自然产生了屋檐下的空间,也就是模糊空间(如图1)。这样的空间的最大特点就是“虚”,也就是模糊性,如此也为室内隔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并且,这种模糊空间普遍存在,也是中国传统室内空间的魅力所在。

建筑的本源在于空间,对于建筑意境的营造最终也必须以实体存在的方式表现出来。建筑中的“模糊”并不等同于“混乱”和“不存在”,相反,它应该是一种更积极意义上的存在。这种建筑中的存在,可能表现为造型的部分缺失,形态上的无形之形;可能表现为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功能的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图象的不完全、不完整,形成空缺,不确定,它是一种“不完全的符号”[4]。

2.1“四柱间”

中国儒教、道教文化体系,从未出现过对封闭、隐私、黑暗的空间追求的趋向,其核心空间,一般是由四周柱子限定的通透的“气”空间。中国传统室内隔断的空间模糊性的形成与传统木结构建筑构建的空间形态密切相关,这也是框架结构发展的必然。中国建筑以“间”和柱布局和组织空间,而所谓“间”即指四根立柱所围合的空间。如汉代石刻中通透的“四柱间”空间形式以及四柱支撑的原始穴居建筑,半坡F21复原[5](如图2)。这种四柱支撑的空间即为最初的“模糊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是四合院落,形式封闭型的庭院式布局。建筑内部空间是数量的组合,不是体量的集合,其建筑平面是以“间”为单位,间成为中国建筑的基本单元[6]。一幢建筑空间由一间或若干间组成。“间”的适应性很强,建筑空间具有显著的通用性。这与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的“通用空间”理论相符。

柱的灵活布置是形成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形态的主要手段之一。柱的排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室内空间的划分,立柱的位置一经确定,即使不安装隔扇、板门,室内区域也有了一定的格局。柱和“间”为隔断的产生、发展及空间的模糊性提供了原始基础。

2.2“隔断间”

这里说的“隔断间”是指由隔断围合、划分的空间。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的室内空间就是模糊空间的典型代表。在宋代,室内空间的分隔称为“截间”,意思就是将“开间”分截开来。其后,所有分隔的形式和设施都统称为“隔断”,隔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典籍文献以及图画十分清楚地说明,中国建筑最早用于室内空间分隔的设施是不属于建筑构造的活动性的帷帐、帘幕和屏风。即丛“隔断”诞生起,它就带有天生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矛盾性,隔而不断。

隔断使室内空间层次丰富,其空间性明显且重要。如明代计成在《园冶·厅堂基》中所说的“深奥曲直,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的循环流动的空间特性[6]。这些隔断可以串联,可以并联;可以包容,可以穿插;可以规则,可以不规则……空间关系复杂、灵活丰富(如图3)。

3. 中国传统建筑模糊空间的审美与效应

3.1 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室内空间的结构是统一的、和谐的,逻辑联系是通顺的、严密的,其木构架由于是以木为构,就发展了一种中国自古所独有的榫卯技术。木构架体系建筑的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离,墙体不过是一种填充物可有可无、可厚可薄,这就为创造灵活的室内空间提供了优越的技术条件。

3.2 和谐

中国的建筑之道就在于“道法自然”,体现在“和谐自然”。除了塔以外,中国传统建筑几乎都是水平发展,从不“冒进”,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是合理的自然观,也是一种时空观。自然和人是相通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自然宇宙角度看,天地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以“和”为宗旨的中国宇宙论,并没有把建筑及室内空间与自然对立,而是让其与自然和睦相处。

3.3 模糊

中国传统室内的木构架体系讲求的是空间之间的配合、协调,这表现在思维意识上,即一种比较模糊、不确定的思维意识。模糊性是指事物属性表现出来的亦此亦彼的不确定性,通过隔断的空间分隔,实中带虚,虚中带实,似隔非隔,似透非透,空间模糊性的性质确定了。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子,几根柱支撑起顶而不存在墙体,空间形态通透开敞,亭子这种空间的界定不清晰、不明确,因此空间特点是模糊的。

3.4 意境

中国人的艺术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接和简明,中国人重物感,重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在构思立意上,往往根据绘画和文学的描写造景,借景物表现文学意境,或借书画匾额引导人们更深入地领会自然景色,即运用“诗情”和“画意”的设计方法,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室内建筑环境。这种意境的产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有关,“框架”结构使室内空间通透,柱的支撑和“间”的并联,给含蓄的意境做了基础铺垫。[7]

4.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体系为模糊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说,模糊空间一种对构造关系的营造,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精神及传统空间观的必然产物。“四柱间”和“隔断间”是中国传统建筑模糊空间的空间特征,其建筑结构严谨,讲究和谐,空间模糊,追求意境,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文化精神内涵。我们只有探寻其内在的空间规律、特征及精神内涵,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幼彬著.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120,280-308)

[2]陆海鹏著.模糊空间的研究及对现代启示[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09:(11-21)

[3]王振复著.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04:(25-125)

[4][美]保罗·利科著.哲学主要趋向(第二版)[M].李幼燕,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2004.04

[5]杨鸿勋著.建筑考古学论文集[M].文物出版社.1987.04:(6-13)

[6]王贵祥著.东西方的建筑空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04:(290-337)

模糊空间 篇7

一、民间借贷中介的生存空间

民间借贷中介是伴随着民间借贷的活跃而应运而生的。一方面, 民间借贷的出借方即资金供给方日趋活跃, 成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催生剂。从2003年末起, 我国重新步入负利率时代, 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过低, 必然要流出银行体系寻找新的投资途径, 民间借贷中介的出现, 使投资人很容易地找到借款人, 并获得高收益。据徐州市某民间借贷中介公司在网上的信息披露:2003年该公司为某投资者代理投资100万元 (放贷) , 年收益12万元, 2004年收益20.16万元, 2005年收益48万元。银行存款的低收益与民间借贷的超过10%的高回报形成巨大落差, 使民间借贷成为一般资金持有者的理想投资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 民间借贷的借款人即需求方也日趋庞大。他们也需要民间借贷中介。两个层次的原因造成了民间借贷的需求市场。一是从银行方面看, 自2004年起, 国家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能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等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不稳定因素, 加强了宏观调控, 银行信贷资金紧缩, 使大部分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困难。另外, 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小、急、频、险的特点, 户均贷款额只有大企业的1%左右, 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3~5倍, 对于银行来说, 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 风险高, 而收益率并不高。这就直接造成了银行不愿意将过多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同时, 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上收, 基层信贷权限十分有限, 减弱了基层信贷发放的积极性。二是从借款人方面看, 民间借贷可以跨越程序障碍。中小企业周转金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助学金贷款等银行贷款手续繁杂, 审批时间较长, 为节约时间成本, 为应急而转向容易借到的民间借贷中介求助的情况越来越多见, 民间借贷中介成为短期紧急借款人无奈而又实用的选择。

总之, 民间借贷承担着国家银行借贷之外的辅助融资功能, 对刚性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有效的补充, 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 其自发性和互助性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民间借贷中介作为民间借贷的桥梁, 可以方便出借人和借款人建立较规范的借贷关系, 具有灵活性和互助性的本质特征,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 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和盈利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出现了民间借贷中介, 其中, 山东省青岛市是民间借贷中介较早出现并发展较完备的。据青岛民间借贷网数据显示, 从2003年, 青岛市成立第一家民间借贷中介公司成立开始, 经过短短的三四年时间, 民间借贷中介业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起来, 目前登记的民间借贷中介公司已经超过了60家。青岛模式——以房产抵押来抵御借款风险的模式, 也作为成功的典范被业内广泛效仿。

二、目前民间借贷中介的运营模式

目前,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民间借贷中介的名称主要有:民间借贷代理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民间抵押贷款中介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这些公司在从事民间借贷中介业务时, 主要的经营方式有:

1. 桥梁型

撮合借贷双方成交, 收取服务费。由中介机构介绍借贷双方会面, 共同磋商借贷数额、利率、借期、担保形式等, 促使双方签订借款合同、进行公证并履行, 并作为见证人签章。中介机构以借款数额为基数从借款人处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的数额为借款数额的2%~6%不等。

2. 担保型

中介机构直接以本公司名义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 当借款人不按期还款时, 放款人可以要求中介机构承担保证责任。以北京为总部的宜信公司为例, 在还款出现问题时候, 宜信从保证金里支付给放款人本金和利息, 保证放款人不受损失。

3. 受托放款型

放款人将款项存于中介机构, 委托中介机构寻找合适的借款人并对外放款。中介机构如果发现合适借款人即通知放款人前往订立合同。

4. 吸款放贷型

中介机构与放款人之间订立借款合同, 中介机构支付一定的利息从放款人处收取款项后对外放贷。在此类模式中, 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没有联络, 放款人将款项交与中介机构, 从中介机构获取利息, 中介机构选择并确定借款人, 从中获取利息差额。

三、目前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模糊空间

由于民间借贷的资金多数属于民间个人自有的闲散资金, 由此决定了民间借贷具有自由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也正因为如此, 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定并不十分严格, 而是让当事人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利。而目前我国有关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法规仍是空白, 对民间借贷中介合法性仍然没有确认, 因此, 民间借贷中介的活动始终处于法律的边缘。

本着“法无禁止皆自由”的原则, 民间借贷中介开展业务时, 只要坚守最高法院于1991年8月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不复利、不四倍、不集资”就是合法的。

那么, 民间借贷中介做到“三不”了吗?笔者认为并没有。首先, 民间借贷中介拥有“集资”与“不集资”的模糊空间从目前借贷中介的运营模式来看, 第一、二、种运营形式, 理论上应该是比较纯粹的借贷平台。其所提供的合法服务有:信息平台服务, 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借、贷信息的收集、筛选, 一般还会建立网站等借贷信息平台。有效的符合借贷要求的信息平台会提高民间借贷的成功率和借贷效率, 使得出借人和借贷人的愿望可以快速达成。审查服务, 对借贷人及提供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主要审查其身份情况、抵押财产、商业信誉、还款能力、贷款来源、借款用途、提交材料等, 确定其是否符合借贷条件, 是否符合公证条件等。法律服务, 民间借贷中介会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协议、借贷合同;并根据公证或律师见证的需要, 提供配套的法律文书、文件。程序操作服务, 全程协助借贷主体办理签约、抵押、公证 (或律师见证) 等借贷事宜。协助借贷人签订借贷合同, 并协助其办理抵押、公证 (或律师见证) 的材料准备、业务办理等, 以协助借贷主体安全、高效地进行民间借贷。

通过民间借贷中介在民间借贷中所提供的服务, 可以使民间借贷主体更加安全地进行民间借贷, 并通过民间借贷的全程服务, 更加优质、高效地进行民间借贷, 更好地保障民间借贷的合法权益。而民间借贷中介提供这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是完全合法的。

即便中介服务就是局限在上述合法范围内, 其非法集资的实质还是会隐蔽在其服务过程中。判断中介的行为是否属于上述合法服务范围的标准, 就是要判断其订立的借贷合同是否是三方合同, 即放款人、借贷人和中介 (担保人) , 而不是两方合同, 即中介公司和贷款人作为甲方乙方或者是中介公司和放款人作为甲方乙方的两方合同。在后面的情况中, 中介公司已经脱离了中介的范围而成为了放款方或者是借款方, 这样它就不再是作为中介人、见证人或担保人的中介角色存在, 而直接成为资金运营主体, 具备了“准银行”的性质, 通过吸款和放款取得利息差而盈利, 成为违法的“私募资金”, 从而超越了合法空间。

目前不少民间借贷中介表面上服务范围没有超越“中介”的范畴, 但是, 考察其真实的合约和运行流程, 会发现它们吸引投资人进入后先签订一个投资合同, 并让投资人将款项打入中介账户, 之后会通过信件告知投资人其款项的去向。或者, 中介提供借款人资料征得放款人同意后将款项放出, 但是这些借款人信息是中介掌握的, 放款人并没有考察能力, 而由于时间因素等, 同意或者不同意放款, 也基本通过电话等口头协商决定, 所以, 事实上还是没有放款人和贷款人的合同, 而只有投资人和中介的合同。而放款人对款项的真正流向也并不会真切了解。再或者, 虽然签订的是三方合同, 但是放款人和借贷人是不见面也不认识的。借款和放款还是只和中介公司商定完成, 实际上还是放款人人和借贷人只和中介单线联系。这样, 比起放款人或者是借款人来说, 中介是掌握全面信息的惟一一方。所以事实上募集资金如何处置还是由中介决定。构成”集资“的几个要素:没有特定募款对象, 募集到的资金流向由集资人决定等, 在中介借贷业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笔者在青岛一家著名借贷中介和北京宜信公司实证调查结果, 都证实了这一点。可以说, 中介是在打着“平台”之名, 行“私募”之实。而非法集资的高欺诈性对公众财产的高危害性是众所周知的。

即便中介严格控制服务在合法范围内, 其服务本身也存在很多法律隐患:对于这类公司从事民间借贷中介业务所需要的资质、人员、技术等要求, 国家没有规定, 并且在其从业期间, 缺乏有效的动态检查和跟踪措施, 对其收取中介费的收费标准、收费方式、中介行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其中介行为的事后监管等均没有规定, 金融监管机构更没有任何管理权限和措施。各中介各自为政, 缺少诚信, 诸如在借贷合同生效前先行从借贷人处收取中介费, 不按合同约定期限、约定数额提供借款, 在促成借贷合同订立后, 收取中介费和代理放贷者先行扣息行为相混淆、不向借贷人明确说明其所扣款项的用途等等现象不一而足,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借贷人的利益。

再来看第三和第四种运营方式。委托放款和吸款放款本身, 就是基金公司和银行的主营业务, 一家基金公司需要至少上亿元的资金才能成立, 商业银行的注册资金则需要10亿以上。而民间借贷中介的注册资金基本都不超过1000万元。所以, 委托放款和吸款放款根本就是超出法律规定的中介公司的经营范围, 本质上完全是“私募资金”的性质, 是违法的。民间借贷中介公司的监管主要由工商局管理, 其营业范围由工商局确定, 这使得它们可以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 即便有私募资金行为, 也比较难确认和跟踪监管。

总之, 从“不集资”这一点上看, 中介并不能真的做到。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跟踪监管不力, 法律模糊空间较大, 使得不少表面上是撮合型担保型的民间借贷中介走上了以平台做伪装的”私募资金“之路。

其次, 民间借贷中介拥有“复利”与“不复利”、“四倍”与“不四倍”的模糊空间。

1991年8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第6条对民间借款利息做出了如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 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包含利率本数) 。超出此限度的, 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但是在笔者随机调查的2009年7月13日民间借贷网的133例借贷需求客户样本中, 执行的月利率从1%到5%不等, 如果一年到期, 按照月利率计息就是复利。相当于年利率12%~60%。目前的银行基准利率一年期按照5%来计算, 那么民间借贷中介的利率不应当超过20%。但是在133例样本中, 一年期限的有64例, 年利率从10%~30不等, 超过20% (含20%) 的有20例, 占一年期贷款客户的三分之一。

不复利不四倍的规定, 实际是控制高利贷的产生。但是事实上, 民间借贷中介并没有严格执行,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超出了4倍的最高限制。

究其原因, “不四倍”的规定, 只是1991年最高法院的审案意见, 它并不是利率主管机构的明确规定, 而且对违反“不四倍”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所以民间借贷中介在自行商定利率的借贷基础上, 把不复利不四倍的限定也当成了一个可守可越的模糊空间。

民间借贷过高的利率会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据湖南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2008年问卷调查显示, 2006年民间借贷中介样本从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渠道获取资金分别增长51%和48%, 几乎是自有资金的2.5倍。这说明民间借贷中介开始更多从正规金融机构, 获取长期低息贷款, 然后转手将资金高息借出, 从中获得利差回报。而这种转借行为, 使低息的银行贷款变相成为高息民间借贷, 使本来可以正常的资源配置变为不正常的资源配置, 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同时高利率还会诱发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现象频发。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 民间借贷中介具有较大的法律模糊空间, 对这一行业进行规范迫在眉睫。笔者的建议是规范和打击要并重。

一是需要明确相应的监管职能部门, 作为借贷中介应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

二是要出台专门的民间融资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对民间借贷中介合法性地位进行明确, 对民间借贷中介的性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问题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 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的民间中介组织和活动。通过细则规定, 使得放贷人和借款人以及中介的行为都有法律明文可依。

模糊空间 篇8

对振动模糊图像恢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就是振动参数的获取和振动模型的建立。传统的图像恢复方法有逆滤波、维纳滤波、约束最小二乘法滤波、L-R算法滤波等,这些方法都要求已知退化函数的类型,然而实际情况中振动退化类型很难知道[1,2]。目前大多根据模糊图像估计运动的点扩散函数(PSF)来建立振动模型[3],但这些方法只能估计在曝光时间内运动形式不变的PSF,而振动过程中,每一行图像都是独立的,各行的PSF也是独立的,所以振动模糊图像是空间可变的。若用同一PSF对整幅图像进行恢复[4],显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效果。文献[5]提出逐行法恢复空间可变振动模糊图像;文献[6]考虑振动尺度内多行图像取中心行来逐行恢复恢复图像,但都没有考虑每一行图像受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影响,因此恢复效果是有限的。

现根据可变振动模糊图像的特点,分析了振动退化的过程,参考文献[7]提出的方法并作改进,检测了振动的方向,建立了振动退化的PSF模型,最后考虑每行图像受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作用,运用改善的逐行法恢复图像,并使用图像评价指标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1 振动方向的检测及处理图像

1.1 振动方向的检测

图1(a)为静止的清晰图像,图1(b)为振动模糊图像。

利用文献[7]提出的方法对采集的振动模糊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图像从时域转换到频域。为了提高傅里叶变换的速度,一般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图1(b)进行傅里叶变换如图2。

可以看出前面分析的暗纹,为了更加直观和清晰地看出暗条纹的存在,对文献[6]提出的方法作改进,对图2进一步处理,即灰度直方图均匀化,如图3(a)。Radon变换是对亮条纹来做估计的,而振动模糊图像的频谱特征是存在暗条纹,所以必须对图3(a)做反色处理,如图3(b)。

图3(b)边缘都是亮色,对Radon变换有干扰,为了克服边缘亮色对Radon变换的干扰,截取图3(b)中间部分。具体方法如下:图3(b)可以用矩阵表示为:A,获取A的行数、列数:a、b。为了更好的估计振动的方向,截取图像如图4。

对图4进行0~180°Radon变换,变换的最大值对应着垂直于直线的方向就是振动的方向θ。在图5中可以看出需要检测的振动方向θ,其值为50度。

1.2 旋转、截取图像

将图1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θ至水平方向如图6(a),再选取合适的包含目标图像的窗口截取图像,如图6(b)。后续实验只对截取后的图像进行恢复。

2 振动模糊图像的模型

在线性不变空间中,图像退化的过程就是原始图像和退化函数的卷积并叠加噪声,具体形式为

式(1)中f(x,y)为原始清晰图像,h(x,y)为退化函数,n(x,y)为噪声,g(x,y)为模糊图像。由卷积定理可知,空间域两个函数的卷积在频域中表示为它们傅里叶变换的乘积,因此,退化过程在频域可以表示为[8]

如果知道噪声和退化函数可以采用反卷积的过程来恢复图像。

实际振动模糊图像的各行图像在时间上存在叠加性,表现在图像上是空间可变的。因此振动模糊图像是空间可变图像,PSF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表现在图像上即为每行图像的PSF都是不同的,上述退化过程不适用。因此必须获取每行图像的PSF。

在采集振动模糊图像时,当曝光时间很短,在一行图像产生过程中可以近似认为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对于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其PSF[9]满足:

式(3)中,L为水平方向振动量。利用检测到的振动方向将振动模糊图像旋转至水平位置确保了振动量的水平。只需利用参考文献[10]中的方法求取振动量L再根据式(3)获取PSF。

3 振动模糊图像的恢复

相机曝光时间内振动如图7所示,第i行图像曝光过程的振动为AiBi,振动量为di,第i+1行图像曝光过程的振动为Ai+1Bi+1,振动量为di+1。第i行和第i+1行有很长一段是重复的,振动量di和di+1也不相同,因此用同一个PSF对整幅振动模糊图像恢复效果不理想[11]。为了使恢复图像更接近真实图像采用考虑相邻行点扩散函数作用的逐行恢复算法对振动模糊图像进行恢复。

去噪后的图像退化模型为

振动过程中,各行的的PSF是独立的,因此将式(4)改写为

式(5)中i代表第i行图像。此时只需求出第i行图像的PSF,进行反卷积运算即可得到第i行的清晰图像。逐行恢复图像后可获得完整的清晰图像[12,13,1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振动过程中每一行图像曝光时间内不仅仅包含本行信息,还受相邻行图像信息的影响,只用单独一行恢复图像精度有限。为了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和适用于复杂振动形式的恢复方法,对逐行恢复图像的方法做进一步改善。具体做法如下:恢复第i行图像时,考虑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作用,分别计算出第i-1、i、i+1行的点扩算函数h(xi-1,y)、h(xi,y)、h(xi+1,y),用第i行模糊图像依次与h(xi-1,y)、h(xi,y)、h(xi+1,y)进行反卷积得到第i行的恢复图像。重复此步骤,依次获取每行的恢复图像,最后得到完整的恢复图像。这样做克服恢复过程中边界处的振铃波纹,同时提高图像的恢复质量。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模糊图像恢复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对匀速直线运动和正弦振动模糊图像进行了恢复。

图8为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实验结果。图8(a)为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图8(b)为同一PSF恢复的结果,图8(c)为文献[5]中逐行法恢复的结果(没有考虑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影响)。图8(d)为本文算法恢复结果(考虑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影响)。

图9为正弦振动模糊图像实验结果。图9(a)为正弦振动模糊图像,图9(b)为同一PSF恢复的结果,图9(c)为文献[5]中逐行法恢复的结果(没有考虑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影响)。图9(d)为本文算法恢复结果(考虑相邻行点扩散函数的影响)。

4.2 图像品质的评价

为了客观上评价恢复图像的品质以及比较本文算法和其他算法的恢复效果,利用均方差(MSE)和峰值信噪比(PSNR)作为评价标准[15],分别对两种实验的模糊图像和恢复图像进行计算。

表1为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和恢复图像的MSE和PSNR值对比。表2为正弦振动模糊图像和恢复图像的MSE和PSNR值对比。从计算结果来看,两种实验情况恢复后的图像评价指标比恢复前都有提高。匀速直线运动模糊情况,用同一PSF恢复、逐行法恢复、本文算法三种方法恢复图像都有提高图像品质。逐行法恢复、本文算法比用同一PSF恢复的恢复效果更好;本文算法恢复效果略优于逐行法。正弦振动模糊情况,是空间可变的模糊图像,用同一PSF恢复并不合理,但仍然有效。逐行法恢复、本文算法恢复都有很好的恢复效果;通过评价指标看出本文算法获取的恢复图像更加清晰,图像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5 结论

【模糊空间】推荐阅读:

灰色模糊07-16

免疫模糊05-14

模糊测试05-17

模糊加权06-10

模糊增强07-07

智能模糊08-03

模糊优化08-07

可变模糊08-17

模糊景观09-08

模糊变量09-10

上一篇:高级算法下一篇:湖南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