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2024-08-15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精选9篇)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篇1

扶贫开发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工作回顾

县扶贫和移民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切实抓好六大重点民生工程,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力提速。荣获全省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县,全市2001—2010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移民扶贫保住房

高度关注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对居住在地质灾害区和深山区的群众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并坚持人的生存权大于发展权的原则,优先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同时加强移民整体搬迁,健全完善移民进度督查机制,坚持重点督查与面上检查相结合,实行工作进度“半月一报”。全年共完成移民搬迁515户2382人,其中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199户948人,深山区搬迁276户1250人,提前搬迁40户184人,超计划582人,超额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大力推进移民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把3个移民安置点列为新农村建设点,为移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共打造省级移民安置示范点1个,市级移民安置示范点6个。认真抓好水库移民工作,发放直补资金48.6万元,实施水库移民项目26个,下拨项目资金113.1万元。

整村扶贫强基础

认真编制全县“十二五”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规划,初步规划实施扶贫项目1489个,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60

万元。全面推行资金浮动制,对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即后十五名的贫困村扣减1-2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奖励前十五名的贫困村。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80万,在108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76个。通过修改建桥梁公路,改善学校、医疗室条件,发展主导产业,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面貌。

智力扶贫提素质

训前加强宣传,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宣传“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和典型致富案例,提高贫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训中加强监管,审批培训计划,抽查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扎实有效。训后抓转移输出,实行转移就业承诺制,定向输出劳动力,切实提高就业率。全年共发放培训补助资金69.4万元,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5批次1359人,其中 “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236名,转移就业率达95%,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我县今年还被列为全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全省仅有四个县入选,我县是吉安市唯一入选的县。据调查统计,全县共有841名贫困群众参加了一年以上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其中“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户156人,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户685人。

产业扶贫促增收

结合全县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抓好“一村一品”产业。要求各贫困村安排20%左右的扶贫资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重点扶持金桔、茶叶、油茶、药材、畜禽养殖等传统优

势产业,带动了各村产业的发展,贫困户因此年人均增收280元。积极推进互助资金试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55万元,组建扶贫互助社41个,发展社员2800多人,吸纳社员股金140万元,共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贷款贴息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了一条缓解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和融资渠道缺乏等问题的新路子,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带动互助社成员年人均增收320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互助社管理,先后两次培训互助社管理人员202人次,帮助建立互助资金管理系统,提升了互助社管理水平。

社会扶贫促发展

组织协调全县定点扶贫工作,争取省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信达资金管理公司南昌办事处、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省地税局、江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和建行江西省分行等6个省直单位到县帮扶,帮扶单位之多位列全省之最。安排108个县直单位定点帮扶108个贫困村,全年各级各单位共为贫困村筹集扶贫资金490.05余万元,争取扶持资金365.2万元,干部职工捐款、捐物10.2万元;全县2355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移民户)结成“1+1”、“1+2”帮扶对子,帮扶资金119.65万元,极大地推动了贫困村的发展步伐。

连片扶贫增后劲

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召开,明确将罗霄山区等11个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十年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我县作为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成功列入。

新的十年,国家各级各部门将增加对我县的各种项目资金扶持,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又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2011年秋季启动的首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我县等集中连片特困县开展试点,我县几万名初中生、小学生因此受益。同时,国家首批连片特困地区连片开发专项资金350万元已到位。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篇2

一、县域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

1. 银行信贷有限投入与民营企业资金紧缺不协调、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相称

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资金的集中和统一调配力度, 使信贷资金向经济发达地区、向城市大企业、向基础设施“三集中”。而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位置的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却十分突出, 2007年9月末吉安市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的2.8%;2007年1月~9月, 全市民营企业新增贷款24518万元, 占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9.1%。尽管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有限, 但却不能阻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2007年1月~9月, 吉安市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 同比增长35.8%, 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1.5%。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获得的支持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高比例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融资扩大发展的渠道受到较大限制。

2. 金融业务创新滞后与县域民营企业高效服务需求不适应

目前金融服务手段相对落后, 银行结算不十分畅通, 服务品种也仅限于资金结算、账户管理、简单的票据业务、传统的结算业务等, 信用工具比较单一。而近几年县域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虽然增长较快, 但市场份额小, 其他如信用证、保函、融资租赁、网上银行等业务有的刚刚起步, 有的几乎空白。2007年9月末吉安市11个县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0520万元, 仅占贷款余额的0.56%。这显然与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需求极不相适应。

二、制约县域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运行成因分析

1. 从间接融资渠道来看融资难

(1) 国有商业银行在确定信贷计划时, 授信额度的绝大部分安排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较难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而且在同等条件下贷款的使用成本也较高。

(2) 信贷市场结构不合理。目前对县域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主要是各地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 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款和贷款的比重仅为6.2%和5.7%, 且其中的至少一半以上是贷给国有或集体企业。

(3) 银行对申请授信的中小企业既没有充分的时间又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了解, 由于信息不对称, 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定的市场失效现象。

(4) 计划体制固有观念仍存, 人们依旧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去要求银行, 往往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发展前景的观念形成冲突, 从而显得银行贷款难。

2. 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融资难

(1)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一方面表现为许多个体私营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银行因担心民营企业不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经营决策, 而使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 另一方面表现为经营行为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 管理滞后, 多数民营企业财务透明度低, 财务资料不齐全、不真实。

(2) 信用度差:其一民营企业制度不健全, 经营管理不规范。一些民营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为主, 生产技术落后, 缺乏有效预测机制, 加之企业制度、财务制度未建立健全, 这使金融机构不敢盲目投资, 同时也达不到贷款授信评估标准的要求。其二大部门民营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而影响了贷款的使用时效。其三民营企业中优势产业、行业与项目较少, 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其四近年来少数民营企业骗取银行信任后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这些恶劣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累及其他民营企业, 银行管理者不得不加大防范这种道德风险的力度;

三、欠发达县域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

1. 加强信贷业务创新, 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

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和企业信用制度, 开展创建守信用民营企业活动, 建立民营企业信息档案,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担保体系。健全贷款担保制度,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联户联保, 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信用机构和担保基金, 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还可以完善融资社会服务体系。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或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民营企业协会, 集中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

2. 县域金融业有效整合

要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评级标准, 既防范信贷风险, 又有利于民营企业快捷获得贷款支持。还要转变金融经营理念。金融部门应当积极改革信贷管理体制, 适当下放权限提高基层银行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再须完善评估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分类评估制度。统一信贷评估标准, 建立社会中介机构统一客观合理评估, 减少评估的环节和成本。

3. 民营企业增强经营管理水平

一要不断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在市场经济中求改革促发展。二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改善自身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小康: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选择.南方经济, 2005.11

[2]王华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济南金融, 2004.10

[3]陈国莉: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6

深耕“三农”助推县域经济腾飞 篇3

理顺发展思路 坚持错位竞争

该行通过多次市场调查、对比分析,认识到其比较优势在于:能够为农户、社区居民、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更普惠的金融服务。同时,农户、社区居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且竞争不充分,是典型的“蓝海市场”。为此,该行遵循“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错位竞争”的原则,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愿景:让辖内农户、居民和小微企业获得更便捷、更普惠的金融服务。

使命:为农户、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更普惠”的服务,为员工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

核心价值观:诚信、便捷、创新、共赢。

市场定位: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大力拓展城郊、城区市场。

战略目标:成为辖内最具竞争力的零售银行,成为四川农信系统的领先银行。

科技引领发展 服务渠道拓宽

宜宾翠屏农商银行现有营业网点43个,覆盖了翠屏区所有乡镇及主要街道;布放自助银行设备70余台,助农取款EPOS机430余台,POS机400余台;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并于近期正式运行了微信银行,紧跟时代步伐,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扶微助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012年,宜宾翠屏农商银行引进了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和哈尔滨银行的小贷技术,推出了时效性强、审批速度快的小微企业贷款新产品,为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行成立了条线化的“小微企业金融管理部”,并配备优秀的管理人才,打造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全力推广小微贷款技术。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主导,重点服务商圈、产业链、协会、工业园区,以微型企业服务中心为主导,重点服务居民消费、个体工商户、小企业主的城区、城郊金融服务网络,较好地满足了各个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今年上半年,该行组织实施2次银企对接会,完成签约12户,金额1240万元;建立了由15名客户经理组成的“访街入市”宣传团队,走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50户,达成融资意向金额2250万元;累计发放小微贷款5.59亿元,小微贷款余额18.66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36.04%。在“重信用、轻抵押”模式下,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

创新产品 服务“三农”

作为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宜宾翠屏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并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新形势下农业主体的资金需求。该行在做好传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的同时,完成了三款创新农贷产品的开发,并于6月12日成功发放首笔“家庭农场贷款”。截至6月末,该行“三农”贷款余额47.8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2.4%,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小微宣传 金融知识进万家

在地方银监部门的指导下,该行扎实开展小微金融服务宣传月、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还提升该行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利用营业网点宣传。该行利用遍布城区和乡镇的营业网点优势,利用LED显示屏、X展架及宣传资料,编织了覆盖全区的宣传网络。

——定点宣传。该行选择了人流量大的商圈、广场、场镇等地进行定点宣传,扩大宣传面。

——走街串巷、深入市场。该行将客户经理组织成金融知识宣传小分队,在调查、走访客户的同时,上门宣传金融知识,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相关信息。

以市场为导向 产品创新提速

今年上半年,在总行领导下,该行相关部门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陆续创新推出多款金融产品:2月,推出“动产质押”信贷产品; 4月发放首笔“教师养老保险缴费贷款”,为辖内原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全额缴纳养老保险金提供信贷支持,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银行民生类贷款又添新品种;4月,制定了“生态旅游农家乐经营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会贷款”“家庭农场贷款”三款支持新型农业的信贷产品管理办法,并于6月12日,发放了首笔“家庭农场贷款”。

三款支农新产品与传统农贷产品相比优势明显:一是额度大,大幅放宽了对贷款额度的上限,强有力满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二是利率优,在利率定价上,统一按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浮30%计息,大幅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方式活,匹配了特色化的担保方式、还款方式,如农产品动产质押、长经济周期作物宽限期还款等。6月底,银行成功签发了首张1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服务民生 践行社会责任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该行一直坚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2008年至今,长期承担全区助学贷款发放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放助学贷款1179万元,余额834万元,累计帮助2022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2012年,为响应各级政府和妇联的号召,该行开始投放妇女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妇女创业贷、青年创业贷款共计9438万元,余额985万元,帮助1622名创业者踏上致富路。

该行长期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满足了辖内农户生产、生活、医疗等资金需求。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篇4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农村信用社通过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98年按照合作制规范以来,南溪县信用社累计投放10.4亿元;截止2004年7月,各项贷款余额3.1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三;各项存款3.8亿元,存贷比例达78,有力地支持了县

域经济的发展。针对县域经济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和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上金融市场的大好发展机遇,农村信用社以比县域其他商业银行的较强的优势,将逐步成为最适合服务于县域经济的金融主体。如网点布局优势,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全县有25个营业网点,在职职工161人,总资产6.3个亿,是目前全县第一大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优势,除了一些重点行业、产业外,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主要为城乡居民、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客户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传统作风优势,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多来自农民,有着走村串户、背单带据,送服务到农家的优良传统,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天然联系。但是,农村信用社总体上还存在着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落后,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自身优势,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应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发挥信合优势,深化服务内涵

农村信用社改善金融服务,既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探索实践有效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靠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所固有的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决定其更需要尽快完成向独立市场主体的转变,以真正达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增强对市场的应变和反应能力。要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认真制定增资扩股和提高资本充足率计划,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资金扶持,以降低不良贷款额,消化历史包袱,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要建立产权运作机制,通过设立投资股,引入股份制的合理成分,部分地改变“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强化股权责任,理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逐步解决“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还权于社员,还权于出资人。要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有计划从社会或高校中引进一批急需的计算机、法律、市场营销策划等专业型人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使他们安于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现有员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推行各项干部竞聘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末位淘汰”制度,使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增强班子队伍活力。要建立灵活的分配机制。就根据各岗位劳动强度、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的不同,实行工效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将“权、责、能、绩、利”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是靠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要在继续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上结合南溪实际,探索实施有效的服务方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试点信用贷款方式,扩大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范围,允许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应收款作为保证向信用社申请贷款。针对农户无法提供担保抵押物获取大额贷款的实情,贷款手续要进一步简化,减少报批环节;制定大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和方法,必要时实行贷款授信管理;制定出使抵押合法又便于操作的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贷款的风险。针对贷款市场黄金客户争夺激烈的现状,可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改变客户已经形成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高”的观念。同时,信用社要想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改善支付结算服务首当其中,应尽快加大电子化投资力度,尽快扩大省辖特约电子联行网点覆盖面,实现省辖信用社系统客户24小时便可到帐使用。分步开办通存通兑业务,逐步实行全国联网。试行农村信用社信用卡,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节奏。

三是靠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三农”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了解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急需的是什么,真正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知识、农民贷款送到农户家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切实做到农民的呼声就是第一信息,立即研究;农民的要求就是第一责任,立即解决,农民的满意就是第一标准,必须达到。

二、立足县域特点,促进城乡发展

当前,以城镇作平台,以工业作动力,以农业作基础的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结合县域特色,注意处理与协调好政策扶持和商业化经营、重点倾斜和普遍支持、风险防范和稳健经营、近期效益和中长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由支持一般农户向支持民营大户转变、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特色农业转变、由支持种养殖业向加工流通转变、由支持单个企业

向支持龙头企业转变。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村信用社要紧紧围绕南溪优质无公害蔬菜、种草养鹅、优质水果三大农业支柱,打造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县、中国“四川白鹅”之乡、长江上游甜橙基地县目标,坚持走产业化道路。要支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沐春”牌蔬菜、金竹西瓜等品牌知名度,建好全国标准化示范区,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数量。要支持富民白鹅公司、华徽食品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金融通、信息收集、品牌建设、对基地生产和农户经营的组织引导、实现农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它们做大做强。要支持农民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走专合组织的路子,强化协会与会员的经济利益联系,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专合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努力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场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工业是县域经济和财税增长的主体。当务之急是,农村信用社必须在支持工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要支持和引导全县中小企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支持文龙药业、长兴酒业、庶人坊食品等骨干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开拓产品市场,逐步做大作强,形成一批高知名度企业。要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农产品不断增值,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合作,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效应。

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小城镇是城乡联动的节点,村镇建设是城市化的延伸,乡镇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支持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建设力度。在支持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积极储备、申报项目,争取信贷资金规模,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其中信贷重点支持护城溪综合治理工程、滨江防护堤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北城道路框架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持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规划为龙头,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重点要通过项目支持,加快罗龙、大观、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对以水网、路网、电网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配套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进城建户、购户、经商、办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通过信贷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健全互动机制,优化信用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

目前,农村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县域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大发展,对于政府、企业、农民以及信用社自身都是一个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良性互动机制,努力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搭建互动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信用社工作当作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农民真正认真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要经常关心、过问信用社工作,帮助信用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多提供机会,增加农村信用社对重大信息、重大项目的了解,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及担保机构,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坚持制止各级有各部门随意到信用社检查、罚款或拉赞助。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不良资产,解决历年亏损、不良贷款问题,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实力。特别是要结合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减轻乡镇信用社负担。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规范各级各部门的收费,加强审计监督,撤销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减轻信用社负担。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篇5

发展

农村信用社融资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发挥金融纽带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县农村信用社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认真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扣县委“一三二”的工作思路,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做实小额农贷、做优个体商贷、做强中小企贷、做大种养殖基地贷款,竭力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企业搭建“资金桥”,唱好“服务戏”。

根据不同对象需求,我县农村信用

社推出了“助您富” 小额农贷、“跃农门”助学贷款、“家业兴”商户贷款、“家和顺”公务员小额贷款、“心连心” 创业循环贷款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并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以简便、快捷的方式办结贷款手续,为农户、企业赢得商机,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党政满意、自身发展的多赢目标。具体做法是:

一、评级授信,夯实服务基础。按照五个“一户不漏”工作目标,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和信息采集工作,培植优质客户。一是协调关系,争取支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地方党政对评级授信工作的支持,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株县政发【】7号文件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明确分工,全面实施。县城及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由联社业务发展部负责,乡镇信用社负责本辖区客户资源调查、评级授信、和信息采集工作。三是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组织由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村干部、有威望的社员

代表组成40个调查摸底小组,深入农户和商户,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摸底调查,填写信息采集表,建立电子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图文电视宣传、手机短信宣传、悬挂横幅、发宣传资料、张贴公告与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评级授信工作,多种形式营造工作氛围。五是搞好评定,严格授信。坚持“摸底调查、初审初评、张榜公布、审核发证”的操作程序,对信用等级评定层层审核把关、确定额度。截止7月31日,全辖完成客户信息采集47361户,占全县总户数万户的%;受理客户申请46185户,评级授信25329户,占54%,授信金额58227万元。

二、加大投入,增强服务力度。一是小额农贷助推“三农”大发展。在满足农户传统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支持种、养、加工大户、城镇商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支持农

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大对农民生产性消费贷款和生活性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向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达500余万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达1000余人。至7月底,我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7452万元,余额净增14590万元,农贷占比%,新增农贷占新增贷款比例为%。二是开辟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落实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推出了门槛低、条件优惠的“心连心”创业循环贷款,1000万元以内随用随贷,期限可达5年。已发放”心连心”创业循环贷款8720万元,重点支持了光明重机、乐泰粉末制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中小企业的发展。6月15日参加由市政府主办的“市农村信用社与百家企业贷款签约仪式”,当场就与光明重机、大成轮胎等10家县域企业签定了总金额达7040万元的贷款协议,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物流、加工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目前已按协议全

部发放到位。三是创新机制畅通服务渠道。增加新的信贷品种,拓宽信贷服务空间,新出台了4个贷款管理办法:

1、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包括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商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管理办法;

2、公职人员小额贷款管理办法;

3、信用村镇的建设办法;

4、利率定价的机制。

三、优化服务,提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优势,为农户及县域商户、中小企业迅速、安全的办理资金汇兑等手续;扎实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积极开展信用乡、信用村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推进城镇商户和在职工薪人员授信制度,农户林权抵押,推行薪酬担保贷款、门店和房产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城镇居民客户的贷款服务;着力推行中小企业保证担保贷款、设备担保、联保贷款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票据贴现等贷款业务,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政府增税、企业增收、信用社增效。

至7月底,我社累放各项贷款39882万元,净增20700万元,余额达到73927万元,增幅%。其中农业贷款累放27381万元,占累放额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累放71万元,占累放额的%;农村工商业贷款累放8991万元,占累放额的%;其他贷款累放3439万元,占累放额的%。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篇6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刘琳、吴雨)自2007年6月成都市和重庆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农行根植县域,成为城乡统筹中主要金融推手之一。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农行立足服务“三农”,推动农村金融普惠,贷款支持城镇化建设,拓展“蓝海”市场的同时获得商机。

产品+渠道:让金融普惠之光照进农村

“亲戚60岁大寿,我取钱送些礼金,随些礼。”日前,重庆市荣昌县仁义镇永灵村村民何远祖在村口农家店的“农商通”上取了50元,在收据上边按手印边对记者说。

今年7月以前,在村口农家店像买油盐酱醋一样取钱是不可想象的,这里的农民要赶7公里的路,花5块钱车费,一个小时才能到附近镇上的银行网点。

今年7月,农行重庆分行创新的具有小额取现功能的“农商通”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取钱”。“只要想起来就能去村口农家店里取钱,签字,按手印,10分钟就行了。”何老汉说。

“农商通”是经人民银行批准,农行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符合商务部要求的乡镇连锁经营超市布放的具有小额取现功能POS终端。持有惠农卡的农民在POS机上凭卡凭密刷卡扣款成功后,由商家向持卡人交付现金的取款方式。

目前,持卡人单卡单笔取现金额最低10元,最高300元,每日累计不超过5次共500元,手续费最高不超过4元,最低1元。除此之外,“农商通”还能实现农民在超市刷卡消费、小额贷款支持、电话充值等功能。

重庆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存在较多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专家表示,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实现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拓展,完善农村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才能使金融普惠之光照进农村。

农行行长张云曾表示,农行将充分发挥惠农卡循环授信、附加服务和费用低廉三大优势,实现对农民金融服务的“普惠制、广覆盖”。

“随着惠农卡的大量发放,如何避免 惠农卡 成为 睡眠卡,解决农民最迫切的现金支取、缴费、消费等金融需求,建立广覆盖的渠道,是农行在城乡统筹中欲先突破的难题。”农行重庆分行行长冯建龙说。

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2009年7月农行重庆市分行与重庆市商委、重庆市移动公司签署项目协议,农行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平台提供“农商通”终端机具和金融服务。

一年后,农行重庆市分行在荣昌县、巫山县、武隆县布放终端机具,展开“农商通”助农取现试点工作。截至9月末,仁义镇永灵村村口的农家超市共办理小额取现业务141笔,金额10450元。

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表示,未来将大力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逐步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力争到2011年,重庆市所有边远乡(镇)、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输血+造血:支持新农村示范区 助推灾后城镇化建设

在城乡统筹这幅不断描绘的画卷中,未来的农民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居住方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种植方式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川农行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对区内的各类企业、项目法人和农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据介绍,四川省50个示范片中22个是农行的服务对象,到8月末,农行示范片区域贷款较年初净增75.1亿元,占全行的26.3%。此外,农行以蔬菜行业为抓手,贷款5.2亿元,支持彭州县“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四位一体产业发展,带动当地20万农户,种植蔬菜70万亩,年产值50亿元。

在四川省统筹城乡的城镇化建设中,灾后重建是一项重要内容。农行崇州支行注重支持重建灾后提升项目,贷款2亿元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崇州街子古镇”灾后重建以及生态型旅游产业发展。

“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对于城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确保灾后新型社区重建,还能支持旅游商业综合开发,带动当地灾后经济发展。”崇州支行行长宋康全说。

街子镇镇长万国威说,灾后重建完成后,附近的农民将集中居住,以种植花卉、粮食为生,而古镇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给他们提供额外的就业机会。

在城乡统筹中兼顾“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

“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是农行经营的两大原则。作为上市银行,农行要在为城乡统筹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得商业利润,让投资者获得回报。

“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农行的工作重点是提供贷款和普惠金融服务。”冯建龙说,实践证明,“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可以兼顾。

以重庆分行布放的“农商通”为例,除了让农户得到实惠,还能为农行带来持续的收益。例如,“农商通”交易手续费0.8%,农行与农家店按6:4比例分成,今后设备不断布放和小额取款业务全面开通,农行的手续费收入将逐年提高;随着“三农”服务渠道不断延伸和完善,农行代理新农保和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沉淀资金将逐年增加。

冯建龙说,随着城乡统筹的脚步加快,农村的发展速度不可限量,县域市场孕育商机,农民是银行未来的优良客户。

改革助推县域经济 篇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底座, 目前县域经济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1%, 财政收入约占1/4, 具有发展速度快、潜力大等特点, 省直管县等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放权,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强化金融的服务作用。

1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县域经济具备快速发展的空间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县域经济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历史机遇。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明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央和地方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新一代农民现代化意识也逐步成形, 各级政府推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机制逐步构建, 县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带来农业机械、生产技术的全面进步, 集约生产将再次提升生产效率, 为县域经济贡献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 人民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消费者愿意为安全、绿色、环保食品支付更高的成本, 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成为趋势, 越来越多的资本将涌入种养殖源头领域, 县域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空间。

1.2 县域经济发展将引发大量资金需求

首先, 随着原粮价格、运输费用、人工成本等生产成本的上涨, 农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将明显增加。其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第三,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成为可能, 小型农业机械向大马力农业机械升级, 农业机械化资金需求将大幅增长。第四, 农业科技发展资金需求快速增长, 包括良种培育、新型种养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实施研发等均需大量资金支持。最后,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需求量大。维持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 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1.3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阶段瓶颈

从县域经济现状看, 大部分农业设施薄弱, 抗灾减灾能力弱, 仍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一是农业生产总体仍处于散户经营状态, 专业合作社数量多, 但参与规模产业化经营少, 家庭农场、经营服务组织等新型组织主体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随着国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 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农业以及食品生产的负面报道, 抗风险能力相对脆弱。三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入, 但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以及农村产权流转、抵押的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农民和企业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等产权难以体现资本的作用。此外, 与城市相比,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仍有较大差距, 失信客户联合制裁机制尚未建立。

从金融机构自身看, 还存在商业运营与社会责任博弈、产品创新局限和服务能力不足等制约。涉农贷款不良率明显高于二、三产业贷款, 占用经济资本高, 计提拨备多, 按照完全覆盖风险的原则去提高利率, 企业和农户都难以承受。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共同支持, 受制于各地政府政策、财政及自然环境等情况, 一些好的产品、模式难以大范围复制推广, 产品创新成本较高, 加之农民可抵押资产有限, 制约了信贷的投放。

2 强化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设想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 创新产品和服务, 尽快破解业务发展的瓶颈, 努力形成与县域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1 进一步提升核心环节的服务水平

1) 做精做深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服务。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 重点支持粮食与油料基地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节能减排和污染物治理与循环利用等方面优质项目。创新农产品订单融资产品, 围绕农产品订单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 推动订单农业加快发展。加强投行服务, 积极提供并购贷款、财务顾问、境内外联动等现代金融服务, 支持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 组建现代企业集团。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 积极创新龙头企业区域集优融资模式, 推动龙头企业迈向直接融资市场。

2) 继续做好农产品流通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农超对接等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提高流通效率的项目。支持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规范市场建设, 通过市场带动模式, 支持场内商户的融资、结算和银行卡服务。积极推广农产品网上交易, 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以及扩大农产品物流速递项目, 建立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互补的农产品交易体系。

3) 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抓住农业科技的核心环节,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产权、省级以上实验室、近年来获得国家进步奖或省级奖励的农业科技企业、科研院所, 加大技术研发,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4) 支持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结合当地县域经济情况, 重点支持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在全国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集群, 以区域、产业综合服务方案的方式创新金融产品与集群服务模式, 化散为整, 提供从融资、结算到理财的一揽子标准化、模式化的服务。积极探索发行园区集合债、产业集合债等现代金融工具,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5) 大力推动农户金融业务转型。优化调整农户贷款客户结构, 重点支持具有产业链依托的“链条户”、与龙头企业签约的“订单户”、合作社内经营能力强且信用记录好的“增信户”以及从事专业化种养殖的“规模户”等优质农户。积极研究、实践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带动、合作社带动、专业担保公司带动等模式, 通过信贷杠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积极推进农户贷款, 向有产业支撑、有还款保障、落实有效担保方式的规模化经营集中。

2.2 加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应注重金融创新, 满足农户不同的融资需求, 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的动态变化, 及时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信贷工具。针对农户家庭收入不稳定的现实情况, 为了规避贷款风险, 当地监管部门可以协助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户征信体系”, 对农户进行征信等级评定, 通过信用创建活动, 全面掌握了解农户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等信息, 从而有效简化贷款手续, 满足农户随用随贷的需求。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拓宽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范围。

一是积极尝试土地流转抵押。吉林“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枣庄“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试点为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探索出了新的路径。下一步, 可围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开发新产品, 解决融资担保难题。条件成熟后, 还可将林权、海域使用权、滩涂养殖权等逐步纳入, 统一构建县域经济相关产权的流转、抵押平台。

二是积极开展农业机械金融服务。农业机械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明显, 从法律实践上也已基本具备流转、抵押的条件。因此, 可依托大型农机生产企业, 制定农机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 开展农机抵押贷款业务, 为广大农户、家庭农场、新型经济组织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加强与保险等金融同业的合作。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银行、保险、信托等各方面农村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业保险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应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 加强保险与银行的合作, 联合控制风险。

四是充分发挥财政的风险保障作用。金融与财政联手支持县域经济, 充分发挥财政对金融的撬动效应和保障作用, 是财银合作的最有效模式。在传统的做法下, 财政出资成立专业的担保公司, 银行对担保公司核定一定放大倍数的担保额度, 运作起来程序较为复杂。可探索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财政和银行共同建立贷款项目库, 入库贷款形成不良, 由风险基金补偿银行的新机制, 提高财政资金对经营风险缓释能力。

2.3 多渠道加强县域经济的融资能力

我国在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传统地区,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较弱, 集体经济不够发达, 此类中小金融机构尚未建立, 可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少。建议传统地区采取“省、市、县、乡 (镇) ”联动的机制, 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安排, 普遍建立起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多层次的中小农村金融机构, 搭建满足县域经济融资需求的区域性小额贷款平台, 增加融资渠道。

2.4 完善非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

非金融机构以其独特的优势, 为县域农户提供了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便利与服务, 在维护农户日常生活、扩大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政府部门应该引导非金融机构有序发展, 对于非法集资、谋取暴利等扰乱农村金融市场的非正规借贷行为, 坚决予以取缔;对于亲朋借贷的小规模信贷活动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但对于此类金融活动中的契约应给予法律上的保护, 促使其规范化发展, 充分发挥非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作用。

摘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关键作用,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化金融的服务作用。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建议从提升核心环节服务水平、多渠道加强融资能力、完善非金融机构的补充能力等方面强化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

关键词:金融,县域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强化服务功能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篇8

黄麟

近年来,光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促进辖区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6月底,全县信用联社净增农业贷款1.43亿元,占净增贷款总额1.69亿元的85%。农信社的涉农贷款按照春耕、夏种、秋收、试验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做到了重点支持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生产,同时支持加工业、运输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牢固树立“以支农为己任,靠支农求发展”的思想。支农是农信社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农信社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会后,全县农村信用社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到创办试验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光山县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制定了全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规划。在支持“三农”、支持试验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支农惠农的质量,不断加大支持试验区建设的力度。县农信联社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开发、农产品流通市场、农资生产和经销企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创业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了“阳光信贷”工程,依托“十大信贷品牌”,简化办贷手续,开通信贷支农服务“绿色通道”,千方百计方便农民朋友贷款。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信社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一是支持农业传统产业发展。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投入,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支持种粮大户扩大生产和搞好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农信社立足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重点支持发展茶叶生产和种养业的综合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金优势,重点支持我县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村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企业发展,促使产业经营向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四是服务地方经济,助推试验区建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光山县农村信用联社始终如一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把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支持试验区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着力点。五是在抓好信贷支农的基础上,立足县情,突出重点,把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充绒业的发展作为支持辖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近3年来先后注入信贷资金13亿元,促进了全县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充绒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积极予以支持,近3年平均每年发放的充绒专项贷款都在8000万元以上,每年支持充绒户达3000户。现在,在农信社的有力支持下,以冲绒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它进一步活跃了县域经济,加速了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光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对“三农”的支持,重点支持农村发展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同时,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在支农和服务地方经济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县域经济考察报告 篇9

**市党政考察团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4月14日至17日,市长***率部分市‚四大家‛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场、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党政考察团,赴十堰市和河南省西峡县、淅川县、洛阳市、偃师市等地,考察学习当地以工业、园区建设、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这五个地方,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思路措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善于发掘优势、彰显特色,敢于克难攻坚、抢前争先,勇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建设速度快,工作力度大,发展成效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特点

1、县域经济发展较快、总体实力强。四天的学习考察,听到的更多的是‚全国第一‛、‚行业领先‛等字眼,看到的更多的是热火朝天、红红火火的建设场面,让我们既深感震撼。十堰市是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参观点,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省领先。201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9.9%,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7%,四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偃师市位于河南西部,人口60万人,面积668平方公里,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河南县市前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排名第64位;淅川、西峡县地处深山,人口不到我市的2/3,面积不到我市的1/2,但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均高于我市,特别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35亿元和5.86亿元,均高于我市。

2、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竞争能力强。所参观的5个县市区,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位次的产业集群,并且大多集中在机械、医药、冶金等产业,科技领先、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大。十堰茅箭区的汽车产业集群拥有年产汽车整车8万辆、汽车配件产品30万辆份的生产能力,是全省52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西峡县的中药制药产业集群年产中成药2500吨,年产值达到8亿元,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西峡县汽车配件铸造产业群,生产汽车水泵、进排气管等汽车配件50个种类、1050个品种,生产的汽车水泵、排气管市场占有率达到30%和35%,其中,汽车水泵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偃师市重点发展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业,2010年,该市三轮摩托车产业集群年整车产量突破80万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洛阳洛龙科技园区硅太阳能、设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的散装水泥车、太阳能热水器、硅太阳能光伏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3、园区建设力度大、承载能力强。十堰市茅箭区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推进20平方公里的东风工业园和百亿火车站商贸经济圈、五堰城市核心商圈、六堰现代消费服务圈三大核心商务圈建设,实施了投资23亿元的商用车8万辆联合新工厂、投资47亿元的上海路北片区、投资7.3亿元的农产品交易区、投资7亿元的现代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建设千亿新型工业集聚区和千亿现代商务中央区,投资之大、气魄之大,令人叹服。茅箭区东风工业园内形成了‚东风商用车新基地、普林工业园、万向通达工业园、鸳鸯亿元项目工业园、东风客车工业园和东城工业新区‛的‚一园六区‛发展格局,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平台,目前东风工业园累计开发土地8500亩、入驻企业164家,其中亿元企业19家,2010年实现产值139亿元;西峡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功能园区,依托重点企业及特色产业,形成 ‚七园一带‛,即县民营生态工业园、宛药工业园、西保工业园、汉冶工业园、通宇工业园和西坪、丹水乡镇工业园,沿312国道工业经济隆起带,营造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已成全国重要的特宽厚钢板基地、冶金材料基地、全国知名的中药制药生产基地、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2010年,西峡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综合评比中位居第六;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规划面积21.8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7.1平方公里,是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工业园区之一,吸引了中集集团、四季沐歌集团、阿特斯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形成了235亿元的生产能力和6.4亿美元的出口创汇能力,2010年,该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税收4亿元。偃师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面积虽然不大但特色鲜明,该园区以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吸纳关联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企业37家。2010年,该园区摩托车整车产量突破80万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制造基地,也是河南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

4、龙头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所考察的五个县市区中,都拥有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十堰茅箭区东风乘用车新基地一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23亿元,占地3100亩,年设计能力8万辆,年产值240亿元,拉动配套产业新增产值可达720亿元;西峡县亿元企业达到65家,其中超5亿元8家、超10亿元3家,该市的三大龙头企业宛西制药集团、龙成集团、西保集团总资产分别达到20亿元、70亿元和25亿元,其中宛西制药集团是全国医药行业的知名品牌,旗下的西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飞龙牌‛汽车水泵是中国驰名商标;偃师市拥有北易三轮摩托有限公司、华润电力首阳山电厂、上海超日(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其中通达电缆今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达到5.76亿元;洛龙开发区拥有四季沐歌太阳能有限公司、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洛阳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阿斯特光伏电力公司等一批特大型企业,其中阿斯特公司年销售收入13亿元,年出口额高达1.3亿美元,是第一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的中国概念光伏企业;淅川县的淅铝集团去年实现产值高达40亿元,单个企业规模远远超过我市,近期也在推动上市工作。

二、主要经验和作法:

十堰、西峡、淅川、洛阳、偃师等地县域经济和工业园区之所以发展速度快、气魄大、后劲足,关键在于他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咬住工业发展不放松,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1、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不断更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快,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思想解放,敢想敢干,坚持用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突破思维瓶颈,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弘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水滴石穿‛四种精神,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构筑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在园区建设上,该市针对山多地少,建设用地奇缺的现状,通过思维创新,破解用地难题。从2007年开始,十堰就开始向荒山要土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改河治地、削峰填谷、人造万亩平川‛活动,着力兴建‚工业梯田‛。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十堰市共开挖土石方1.7亿方,平整山地2.35万亩,有效破除了用地‚瓶颈‛,‚工业梯田‛被国土资源部总结为‚十堰模式‛,其下辖的茅箭区被确定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在旅游发展上,该市发展气魄大,富有开拓精神,太极湖旅游区虽然目前还处于建设阶段,但他们的规划、宣传和建设,都已充分体现了高起点、高标准和大手笔。整个太极湖生态旅游区规划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20多亿元,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在策划包装上,他们更是不遗余地,提出了‚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宣传口号,并每年花费5000万元巨资,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节目中循环播出,每天播4次。这一大手笔的策划宣传,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坚持把培植优势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总量规模。十堰市以东风乘用车新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市委市政府把总投资23亿元东风乘用车项目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制定完善了东风产业园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做大整车、做强总成、做精关键零部件,不断壮大汽车产业集群的规模;西峡县重点围绕宛西制药集团、龙成集团、西保集团三大龙头企业的扩规做文章,强化项目支撑,推进集群发展。其中龙城集团实施了年产30万吨大型锻件项目和年产50万吨钢构件生产线项目、年产500台冶金机械项目等一批过十亿元的项目;宛药集团实施了年处理1万吨中药材提取生产线项目、年产2000万瓶金芪降糖丸生产线项目、年产2000万瓶香菇酱生产线项目投资额等一批亿元项目,为推动该县特色产业集群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偃师市以‚带动传统、拉动高新、驱动三产、‘制动’落后‛促进产业调整,‚四轮齐驱‛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做大传统优势产业,2010年,该市新签约摩托车项目9个,总投资约24亿元,全部建成后,偃师摩托车整车产能将达到近300万辆,零部件配套企业100多家,成为国内最大的三轮摩托车制造基地。

3、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加快发展的载体,不断突破园区建设的资源瓶颈。园区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优势平台,这五个县市大都是山区,土地资源紧缺,但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怨天尤人,不为条件所限,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化解土地瓶颈,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创造基础条件。十堰市茅箭区善于破解资源瓶颈,针对山多田少的实际,按照‚项目集聚、企业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要求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改河、挖山、搬迁安臵等办法,将过去被山体、河流村庄分割的零散土地整合臵换,在荒山中开发出土地8500亩,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在园区建设上舍得投入,自2009年8月成立以来,大力实施‚5211‛工程,加快推进五条园区道路、两座桥梁、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7亿元,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该市三轮摩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西峡产业集聚区着力在集约利用上狠下工夫他们因地制宜、挖山填沟、顺势建厂,以特色园区群为基础构筑产业集聚区。瑞发风电要在西峡投资1.98亿元建设备基地,县里给这家公司的土地,除4.4亩为耕地外,其余全是沟壑纵横的岗坡,整个工程下来,仅挖土方费用就花掉了1067万元,除向荒山要地外,西峡通过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向空中要地,县产业集聚区内标准厂房的建筑容积率最高达到1.125,其中,西保集团、龙成集团等企业投资强度均在每亩470万元以上。

4、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环境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是重要的生产力。十堰市茅箭区强力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实现两隔离,全程跟踪服务‛,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套工作专班,一笔工作经费,一抓到底‛‚五个一‛的要求,实行‚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企业倒逼部门,督查倒逼落实‛的项目倒逼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常委会督办项目、‚四大家‛领导包联项目、区直部门服务项目、‚八大员‛深入项目(纪检监察员、组织员、宣传员、综治维稳员、信访员、会计员、安监员、法律服务员)等制度,真正做到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坚持以环境吸引项目、以服务促进发展,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例会、首席服务官、领导分包项目、首问负责、入园项目信息传递、跟踪服务、现场办公等一系列制度;偃师市全面实施‚两个不见面‛服务方式(项目在征地及附属物赔偿中建设单位与群众不见面,在项目立项审批及其他手续办理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与市直职能部门不见面,有关事宜由项目所在乡镇为其办理),实行重点项目月通报、重大项目周例会和项目联审联批例会、市乡两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和派驻企业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建立《企业反映问题周报》。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推进了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帮助企业解决了项目交地、报批、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几点建议

这次赴十堰以及河南等地部分县市进行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地方的领导善于把握机遇,创新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对于我们发展县域经济有很大的启发: 第一,加快发展必须要敢于解放思想。与十堰、西峡、淅川等地相比,我市的条件不可谓不好,但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上、在产业集群、园区建设、龙头企业的建设上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的产生,不仅有观念、机制、措施上的因素,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差距、精神上的差距、作风上的差距和执行力上的差距。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着力破解影响跨越发展的思想障碍。要更新观念,善抓机遇,多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多深入研究本地市情,多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力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找准位臵、找准目标、找到机遇;要敢想敢做,敢于变通,既要理性的把握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又要善于研究把握国家政策的实质,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土地、税收、服务机制等各方面,只要法律未明文禁止,只要有利于发展都要敢于尝试;要坚定信心、自我加压,形成比学赶超,只争朝夕求发展的发展氛围,推动全市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必须要依靠龙头带动。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的形象代言人和实力标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缺乏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大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没有一家销售过20亿的企业,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为此,我们必须要把培植龙头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鼓励企业通过上市、重组、兼并等途径构建强大的企业集团,尤其是要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的位臵进行推进,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把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用足、用活,不断激发企业上市的激情和动力,确保在上市公司的培育上有新的突破。第三,加快发展必须要强化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工业化的竞争,实质是产业板块的竞争。十堰等地经验表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不好,关键在于产业有没有特色、有没有优势。我们必须把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作为提升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工作来抓,围绕产业抓招商、围绕产业上项目,使我市工业化水平有明显提升。一是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4411‛的产业发展目标,落实领导项目责任制,具体负责筹划产业规划,统筹布局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企业的培养;二是要强化产业平台建设,加大**经济开发区和荆襄磷化产业园建设力度,为产业发展创造优良平台;三是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大招商,围绕优势产业、围绕核心企业,采取‚延伸链条引项目、填补空白找老板‛的办法,引进一批行业关联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品配套,努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和磷化两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我市建成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

上一篇:我们班的“三星”作文下一篇:中医把脉入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