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2024-10-20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共10篇)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篇1

打造多元化施工窗口 助推分公司发展转型

--四川路桥集团广南路GN10项目“窗口工程”验收汇报材料

广南高速公路GN10合同自组建项目经理部以来,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体参战员工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弘扬“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新时代路桥精神,紧紧围绕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大力开展“八比八创”劳动竞赛,按照集团公司“窗口工程”标准,努力打造“优质工程”、“效益工程”、“平安工程”、“科技创新工程”、“阳光工程”、“文明工程”。全体员工奋战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使项目创造出优良业绩,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展现出国有大企对外窗口形象,助推了分公司人才结构、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的发展转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广南高速公路GN10合同,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9条南北纵线中的第八纵—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四川境内的一段,全长7.2公里,工程净价3.16亿元,合同工期36个月,项目于2009年5月1日开工。合同段位于四川盆地苍溪县境内,段内含黑翁塘大桥、文家坪大桥及老柏树大桥,两段路基工程,以及栾家岩特长隧道一座。该项目集路基、桥梁、隧道多元化施工为一体,施工条件复杂、技术含量高、安全风险大,是集团的直管项目,也是促进分公司跨越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二)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截止2011年8月底,项目累计完成产值2.96亿元,占合同净价的94%,累计完成计量收入2.81亿元,占完成产值的95%,上交公司各种规费累计达到1120万元,占合同净价的3.5%。

2010年10月完工的文家坪大桥,是整条广南高速公路广元段首座架通的桥梁,黑翁塘大桥、老柏树大桥分别于2011年3月、7月全部完工。路基主体工程已交工验收90%以上。栾家岩特长隧道于2011年5月21日顺利将隧道左洞抢通,于7月4日将右洞抢通,提前完成业主下达的总体贯通任务目标。隧道的贯通,标志着广南高速公路攻坚任务之一的隧道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广南高速公路如期通车任务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人员机构和管理模式。项目部有正式员工41人,平均年龄34岁,专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了75%,党员13人,项目部下设机料科、财务科、安保科、工程科、质检科、合同科、综合办公室及实验室;党支部、分工会、团支部等组织机构健全。项目部下设2个路基施工队、3个桥梁施工队、2个隧道施工队,采取自主管理、专业分包、劳务协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施工高峰时期协作队伍人员多达750余人。

二、创建“窗口工程”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保障“窗口工程”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召开动员大会并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领导工作。

(二)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争当管理创新排头兵、争当施工生产突击队、争当安全质量标兵、争当增收节支先锋、争当稳定和谐表率、争当模范职工为内容的“六争”活动,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开展“工地学习日”活动。将每周的最后一个晚上定为“工地学习日”,利用项目投影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远程体系,通过专家授课、内部交流、视频远程等形式组织项目职工就工程、安全、质量、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集中学习;二是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根据项目新毕业学生多的实际情况,签订了15对师徒协议,通过抽查对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并进行奖惩。

2、积极开展各项文娱活动,丰富职工生活。积极参加集团和分公司组织的第二届青年职工卡啦“ok”比赛、“心连心”文艺汇演、征文比赛等活动,项目职工程琴跟随汇演队伍进行巡演;主动联系邻近合同段联办篮球赛,加大横向合作和交流,进一步丰富工地生活,为施工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3、鼓励创新,加强对创新工作的激励力度。项目部制定了技术创新专项奖励办法,通过激励机制不断调动广大职工搞科研、出成果的积极性,推进了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结合项目实际凭借栾家岩特长隧道及预制场的有利优势,依托项目施工条件组织参与撰写了《地震波反射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近水平软弱岩层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与破坏机制研究展望》、《栾家岩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水平岩层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控制超挖施工技术》、《tsp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等技术论文;申报集团科研项目一项:近水平软弱岩层地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节水型预制场自动喷淋养生系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授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申报省级工法一项:薄壁空心墩轻型悬臂模板施工工法。

(三)拓展思路,广开渠道,有效推进降本增效。

1、改进施工工艺,有效降低成本。针对项目预制场T梁型式多样,数量少的特点,采用钢底胎解决了T梁底胎变化多样的困难,节约了底胎建设费用10余万元,采用边模代替中模的办法为项目节约模板采购费用60万,采用闪光对焊代替以前的常规焊接办法,节约钢材约20余万元。

2、严格成本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成本控制方面不断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广开渠道,不断探索将本增效新方法。在原材料采购上广开渠道,在质量和价格上多家比较,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同时,紧跟国际、国内钢材、水泥原材料及生产销售行情,在价格上涨前先行购买,有效降低了成本。

(四)树精品,创样板,建一流工程。

1、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和公司各项制度并制定适合项目情况的制度,对工期、质量、安全等做到有章可循。设置适当的工期、质量奖,奖优罚劣;设置流动红旗,每月对各施工处的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全面考核,评选最优秀的施工处,在“厂务公开栏”上贴流动红旗,并进行通报表彰,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2、高度重视安全质量,保障三体系有效运行。项目部高度重视安全质量工作,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QC小组,进一步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主体职责,积极进行安全生产演练,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责任意识。2010年度组织召开安全会议8次,参加各项安全培训20次,培训人数不少于700人。

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体系为大纲和基础,深入学习最新规范,保证“三证合一”认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

3、加强廉洁从业,打造阳光工程。

大力推行廉洁从业,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从业教育。加强纪检监察小组监督力度及监督面,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力打造廉洁优质的阳光工程。

项目部成立纪检小组,在涉及“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前,共同讨论、共同决策,主动发挥其监督职责,比如在老柏树大桥施工队退场、文家坪大桥下部构造结算等重大问题上进行讨论监督。为完善监督机制,特设立党风廉政建设告示牌,公示监督人及监督电话,设立厂务公开栏,并在党群办设立意见箱和建议箱。在合同签订前切实执行合同评审制度,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更体现了民主决策的重要作用,有效杜绝腐败事件的发生。

通过不断努力,项目在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栾家岩隧道出口工程被业主列为亮点工程,项目部在历年业主综合评比中均位居前三,连续两年获得四川路桥公路三分公司劳动竞赛第一名,被评为四川路桥集团“优秀项目经理部”。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转型,财务转型

企业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趋势, 也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2014年是公司贸易业务升级发展的关键之年,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公司的总体战略:“振奋精神鼓士气, 深化改革谋发展, 六大平台为目标, 实现转型求生存”。面对公司当前转型发展的新形势,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理应跟随转型, 以公司战略为引领、以财务转型为保障, 必须时刻做好风险防范, 为企业的转型助力。

财务为什么要转型?以公司为例, 过去财务部门主要从事传统的财务核算管理, 企业规模小的时候, 还可以人为控制风险。但随着公司转型发展, 规模越来越大, 业务越来越复杂, 供应链越来越长, 客户差异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风险将很难控制。只有加强财务筹划, 保障资金获取, 优化资源配置, 防范经营风险, 确保经营收益, 提高决策信息的实用性, 为满足公司转型发展的需要, 实现财务转型势在必行。

自2013年成立财务管理中心以来, 财务已在逐步走向转型, 不断创造价值, 经财会人员精心策划, 认真核算, 在使资金实现其应有价值的同时, 对资金进行合理调配, 将公司本部闲置资金投放到各子公司, 用于做贸易业务, 并为相关焦化企业排忧解难, 积极为其办理资金置换, 既帮客户渡过了难关, 又为公司获取了利益。2013年, 仅通过盘活资金这一项, 就为公司创收上百万元, 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为了公司转型发展, 首先要转变观念, 支持和参与转型, 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具体思路如下:

一、加快财务管理转型, 促进公司战略落地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手段, 在公司进行战略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中, 财务管理理念要得到转变, 财务管理范围要不断拓宽, 相应财务管理中心职能的发挥及财务信息的应用等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公司战略落地。

(一) 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

随着企业的转型, 财务管理理念首先需要转变, 今天的财务工作已不再是单一的记账、核算, 而是由过去的“守财型”向“理财型”转变。

(二) 财务管理范围的拓宽

要在继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 把重点转移到决策支持、财务预算、财务规划、税务筹划、资金统筹、资本运营、控制评价等方面来, 把更能创造价值的活动从原来的财务管理中体现出来, 在增强管控能力的同时, 明确财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定位, 为创造企业价值服务。

(三) 管理中心职能的发挥

今年要把财务管理中心的职能真正发挥出来, 对财务实行统一管理, 包括人员调配、会计核算、货款结算、票据上划、资金盘活 (建立资金池) 等一体化运行模式, 有利于加快公司融资速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将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合理的水平, 有效解决资金分散管理而形成的“存贷双高”现象。

(四) 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

在原有预算管理的基础上, 将预算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及时掌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影响预算执行的主要因素并予以调整, 在落实经营目标方面起到经济运行引导作用。

(五) 财务信息的分析应用

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以横向对标分析找差距、纵向历史分析看趋势、成员单位分析找问题为原则, 深入开展多方面的财务分析, 为单位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

(六) 往来账款及存货管理

重视往来款项及存货的管理。按照省集团公司下发的《往来账款管理办法》, 加强和规范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 要求每月财务与业务部门对账, 签署对账确认函;保证每年末往来核对一致, 取得往来账款询证函, 并对符合结算条件的进行清理;相反, 对经济业务合同认真梳理, 分析原因, 协调处理。同时定期进行存货盘点, 对发出的商品要进行跟踪管理, 加快货款结算力度, 缩短结算周期, 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率, 降低资产负债率。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战略转型

随着公司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以焦炭产业为基础、以贸易物流为支撑、以多元产业为引领”的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必须规范财务管理、稳定财会队伍、强化人员培训, 把人才建设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懂管理、会算账、善理财的高素质企业财务管理队伍, 并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要成功实现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财务转型,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尤为重要。通过深化财务管理转型, 充分发挥财务在决策支撑、价值创造、风险防范等作用, 引领企业资源配置, 推动企业战略转型。

三、创新财务管理体制, 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一)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整体战略的作用

财务管理要由传统的“管理控制”向“决策支持”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 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 将企业资源转移到更能创造价值的活动上, 确保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推进和达成, 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二) 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 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 将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全面集成, 实现无缝连接、完整记录、统一控制, 建立采购、销售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 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流, 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以成本控制为重点, 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 全力助推企业贸易业务的升级发展

要熟悉财务相关法规、掌握经营贸易过程中合同运行、货款结算、资金回笼等各个环节的运行和控制,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财务流程, 加强风险管理, 关注资金安全, 树立创新观念, 努力提高贸易业务盈利能力, 促进企业贸易业务的升级发展, 助推企业转型。

四、总结

科技引领助推转型发展 篇3

——强化渠道建设,改善支付环境。地处山区的古蔺县,农村群众、城镇城区居民办理存贷款业务极为不便,该行从去年以来多方谋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县范围内安装自助银行设备91台(今年安装26台),其中:自动取款机27台,存取款一体机64台。并积极拓展POS特约商户,安装POS机124台EPOS机422台,实现了乡镇百分之百、城区一公里范围的自助银行全覆盖。密集的自助支付渠道,有效缓解了营业网点拥堵问题,促进了网点转型,业务离柜率急速提升,客户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截止到6月30日,自助银行设备日台均交易笔数103.87笔位列全省11位;全县平均每天交易9452.52笔,同比增长43.31%;平均每天交易金额971.39万元,同比增长75.27%。

——宣传体验并重,推广手机银行。该行在手机银行推广中,一是制作DM单、宣传折页、手机银行和卡贷通操作手册下发各营业网点,通过上街和柜面散发宣传,让群众了解手机银行灵活便捷的特点。二是各支行在县域各乡镇网点张贴宣传画和沿公路干道制作平面广告进行宣传,总行在金兰大道旅游观光线人员聚集的公交站台制作显示广告,滚动播放手机银行、“卡贷通”业务宣传广告。三是利用邮政代理古蔺社会保险局投递全县各参保人员之机递送宣传资料。四是通过门柜和到企事业单位介绍演练产品,引导客户真实体验手机银行和“卡贷通”的便捷,大大赢取了客户。截止到6月30日,全行累计发展手机银行37980户,手机银行交易351021笔,交易金额6.45亿元。同时企业网银、个人网银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

——推行“卡贷通”,升级贷款品牌。为了让群众贷款像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该行今年狠抓了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产品科技提升。“卡贷通”加载手机银行,推广工作通过准备、培训、制度完善、员工体验、试点成功后,于3月中旬在全行贷款网点全面推开,“卡贷通”一举成为农户和城镇居民、工薪人员喜爱的贷款产品。截止到6月30日,全行成功营销“卡贷通”自助贷款客户5216户,授信额度15793万元,用信额度13871万元。由于“卡贷通”业务绑定了手机银行业务,产品之间的创新组合和捆绑营销,在促进资产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很好地带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开展内外培训,提升应用能力。加强售后服务是培养客户忠诚度的关键。该行一是在狠抓“蜀信卡”、社保卡、“兴川公务卡”“卡贷通”营销的同时,分期对全员进行了电子银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机银行业务、公务卡、POS机及EPOS机商户拓展及机具安装维护等,提高了员工的电子银行操作技能和自助机具日常故障的处理能力。二是总行组织开展了员工“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网络培训、组织便民取款服务点机主进行业务培训。三是通过客户经理进城镇社区和农村村组,集中客户培训电子银行应用操作知识。四是建立电子银行管理维护机制,在各支行配备了兼职电子银行管理员,并通过考核激励措施将POS机及EPOS机等电子银行机具业务发生量与片区客户经理业绩挂钩考核,杜绝了电子机具死机、歇机情况的发生。

金融企业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篇4

2011年,我市金融运行中有这么几组数字较为抢眼。一是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98.34亿元,同比增长13.09%;二是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33.45亿元,同比增长21.14%。全年贷款实际增加110.53亿元,同比多增14.77亿元。而且信贷投放节奏更趋科学,投放数量更趋均衡,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逐渐加大,更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银行业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利润14.0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此外,保险行业前11个月保费收入实现27.96亿元,证劵期货业客户开立资金账户数也呈上升势头。

早在去年初,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就抓住山西综改试验区和我市地处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国家战略交汇点的机遇,及时出台了《关于扩大直接融资全力支持晋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和办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加快金融机制和体制创新,千方百计集约资金,有力助推转型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创新了一个机制,搭建了三个平台。即创新了基层央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搭建了银企项目(资金)对接平台、金融服务与监督平台和诚信企业展示平台。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在全国首家创办的晋城融资网,汇集了辖区所有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融资服务机构,展示融资产品220多种,并有相应的信贷业务流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促进了银企双方有效对接。得益于这一平台,去年岁末,成功为一个机械制造企业融入信贷资金120万元。晋城融资网也被评选为全市十佳网站。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篇5

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学改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的教育形态,将会对职业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转变,这将深刻地改变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互动方式,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现有的应对方式。

每个教育对象都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们坚信信息技术多样化必然就会促成个性化教育唱主角的教育新局面,信息技术带来的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转型发展。教室里,超大屏幕代替了黑板,感应式触屏多功能一体机代替了教师的粉笔和黑板擦。不管是把信息化建在教育的哪种云端,我们执教者都必须拥有一份厚重感与归属感,把握住教学的本真,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信息化“云端”作为载体,贯穿起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的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一、信息化“云端”风景一:定义教师角色的信息趋势

20xx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40号)正式颁布,这是一部围绕“互联网+”布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精神不难看出,未来十年,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将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学校要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这显然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云端”以独特的审美形式、温情的教学手段、细致的操作手法、实用的技能演练,完美地提供给师生一个更广阔的互动平台。信息化“云端”引领下的教学模式无固定格式,更不存在教与学的界限,它在任何师生需要的时候提供最优秀的教学资源理念,高效地帮助我们实现每一个关于学习的梦想。

从20xx年2月28日到3月1日的24小时内,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突破亿次点击。几千万人在线收看了柴教师关于雾霾的科普课、关于责任的德育课、关于情怀的人文课、关于调查的媒介素养课。这就是一个以“用户”为核心、以“选择”为导向的“云时代”,一个以创造知识取代传授知识的“个时代”,课堂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跨界和个性化信息趋势正使得教师角色被重新定义[1]。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都是关键因素,因为教师可以改变课堂,课堂将直接影响学生。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不少新的气象。原本教师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才能获得部分资源。

然而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级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技术途径自主或团队合作去获得,有时候甚至比教师掌握的还要多。在今天的课堂里教学生,教师一定要了解当代学生的这些特质,从这些特质出发找寻教学信息点的切入和路径,才有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上海xx区教育局xxx局长在20xx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论坛会议中提出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方面推进策略:发挥教育行政的引导作用,从关注树木到关注森林,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从学科的逻辑出发探索技术的应用。如果信息化教学改革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心实践,改革实施的成效是非常困难的。

二、信息化“云端”风景二:巧用课堂组织的信息能力

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与学情特点,巧用课堂组织的信息能力,课堂主人学生成为美丽风景,自然灵动。就像大自然的精心安排,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留出积蓄足够能量的能力。

1。信息元素选取的合理性。对于教材内容,只有教师自己明白了其中蕴含的价值,才能在教学设计中选取合理的信息元素,在课堂里传递出来爱和温暖,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课堂信息元素选取应从丰富学习者对知识理解和体验以及通过降低操作技术的难度拓展学习者创新表达的可能性。例如,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元素可以选取吸引眼球的导入技能、情商调动的师情技能、科学合理的评价技能、辅助教具的使用技能等。巧妙利用课堂信息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与追问中描绘着职业理想,在好奇与实践下勾勒出职业规划。

信息技术用丰盈感和对象感诠释了课程的价值,用高感知和超理性赋予了专业的底蕴。

一是要求教师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二是要求教师防止职业学校学生因资源信息的凌乱而导致的知识碎片化。信息元素整合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联系的角度理解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信息资源需要挖掘,但并不是说教学资源越多越好,哪些资源最能揭示问题的本质,最能形成学科思想,是我们需要加以选择和判断的,教师要具备重组信息资源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学习内容与资源,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

2。信息活动设计的时效性。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有效,一定是信息思维层层递进的过程。日本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描述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2]。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名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与沉默,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努力去弥补差异所造成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欠缺。

3。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不同技术层面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力,可以设定比通常的教学水准更高的层次上的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最低水准学生的问题加以组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学生拾阶而上,从“就事论事”开始,向“就事论理”,再向“借题发挥”的目标迈进。教师只要看准时机,选择好契机,稍加外力就好。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学生的自然舒服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信息交换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4。信息素养培育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技术有新突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电子书包、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在职业学校课堂里实现了全员教学的即时反馈、课前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课中练习过程的动态互动、课后概念原理的即时反馈,在以前的课堂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信息素养俨然已成为当下师生不可抗拒的魔心力。犹如艺术家设计进程中的分量与姿态,勇敢者的游戏,持久中心,植入人心。想继续做设计师的人,缺一点都不精彩,最走心的设计,最完美的典范,才能住在消费者的心里面。职业教育的每个学科应该将其鲜明的学科信息素养的个性融入全面发展的育人共性中去,植根于普遍具有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大众土壤之上,有效提高学生敬业、细致、高效、合作等职业岗位素养,在这趣味盎然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素养被学生自主体会到并付诸行动。

三、信息化“云端”风景三:创新教学设计的信息特色

我们多年来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一讲到教育学习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教室,就是企业岗位所在的实习地,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学习基本上都发生在课堂和实习场所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室的模样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整齐划一的课桌椅,会被那些可以方便移动的、能够随意组合成圆桌或者小组讨论方式的桌椅所取代,甚至可以使学习的空间从教室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实验室、制作室,去一个公众场所或者到博物馆中考察。笔者在英国曼彻斯特学习交流期间,多次遇见学生的某一节课就选在博物馆的某个展点。

而这个时候,给学生上课的很可能不是教师,就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不管如何,授课者都卖力地在讲解,甚至是在表演。这意味着什么呢?师生参观活动不是带上照相机去记录什么,而是用心去交流和感悟。这是未来我们职业教育信息发展要走的一个方向,这是一种超越课堂、超越教室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只有我们拓展了学生学习的信息空间,才真正能够体现我们的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才能够和传统模式进行抗衡。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技术和教育相融合的结合点上,它将革新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就如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加里·鲍里奇给出了判断一节课的效果的7个维度:班级管理、课堂氛围、任务导向、学生参与、教学方法、学生成就、知识结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合理利用好信息化维度,创建教学的例行流程,更好地编排课堂信息,充分接纳学生的观点,教师和课堂都要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素材类、集成类、工具类、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根据教与学内容的不同交替、适当的呈现,以此考量学生整合相关专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符合职校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回归教育和生活的本质。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篇6

10月12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工作委员会议上,公司“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成果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彰。据悉,该成果已入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成果推介”专题报告,在行业发布。

面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现代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历经多年蓄势,公司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数量已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去年,公司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了《本科以上毕业生培养和使用管理办法》,在吸引了大量高学历人才的基础上,建立入厂培训、轮岗实习、监督考核和奖励制度,根据整体实习情况,定期对“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实习单位”进行命名表彰。

公司针对关键技术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台《技术操作岗位设置意见及其薪酬待遇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了技术操作岗476个,积极鼓励高素质人员担当关键操作岗位工作,制定从技术操作岗位的设置原则、人员素质要求、设置方案、聘任流程、待遇和考核奖惩方案。在工作实践中,公司加强了对高素质人员的跟踪考评,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技能、工作业绩的角度进行360度动态考核,建立人力资源基础信息库,将大学毕业生实习、工作、解决实际能力、提合理化建议情况、选拔使用以及奖惩情况统一纳入信息库内容跟踪管理,为人才选拔使用提供详细依据。

公司建立后备基层管理者培养机制,从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拔见习副作业长,为有志青年提供锻炼成长平台。在选拔过程中,公司坚持宁缺毋滥、好中选优的原则,明确了严格的选拔条件、程序以及相关的工作职责、待遇和培养使用方法,采取不定期跟踪检查、半年总结、全年考评等方法进行跟踪管理。目前,154名从大学毕业生中聘任的见习副作业长,已在基层单位担当重任,成为了有知识、有能力,勤于实践的高素质基层管理者。

公司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共聘任专业带头人219名,三、四级专家67名;技师1388人,高级技师190人,操作技能专家37人,首席操作技能专家 1人。定期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各类人才推荐、评选工作,动态考核,不搞终身制。公司级专业带头人,三、四级专家淘汰率达到30%以上。建立高技能人才考核档案,全面考量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团队意识,努力培养现代企业的技能人才队伍。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篇7

开滦始建于1878年, 素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 开滦人不仅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奉献了巨大物质财富, 同时也塑造了让整个工人阶级引以自豪的“特别能战斗”精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沉淀升华, “特别能战斗”精神汇聚成了敢开先河、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精细规范的时代特征。

——敢开先河的创新精神。开滦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一系列先河, 展示了开滦人勇立潮头、勇开先河的优秀品格, 百年开滦始终走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前列。进入新时期, 开滦人秉持“挑战自我、求新达变”的创新理念, 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 面对资源企业转型这个世界难题, 坚持用思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强力打造“主业突出、结构合理、多元经营、科学发展”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上, 开滦超前谋划、锐意改革,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先后经历了矿务局改制、股份公司上市、债转股新公司组建等重大跨越, 推动企业快速成为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集团。在自主创新上, 开滦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近年来, 先后获得172项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 专利发明有偿转让53项, 有12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开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造就了北方工人运动的摇篮。开滦工人阶级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精神,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他们特别能战斗”。在民主革命时期, 开滦党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 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折不挠的开滦人不等不靠, 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文化大革命”期间, 开滦人排除干扰、勇挑重担, 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 开滦深化改革、扭亏为盈的典型经验, 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新世纪, 开滦人勇于探索、创新管理, 先后推行实施了准军事化管理、RMDC、市场化精细管理等, 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滦集团自2012年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精细规范、执行到位的团队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代代传承, 造就了开滦优秀的职工队伍。他们具有爱党、爱国、爱企的坚定信念, 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他们具有献身煤炭事业的主人翁精神,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具有开拓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意识, 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他们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严细的工作作风, 遵章守规、严于律己;他们具有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 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 开滦秉持“沟通、精细、透明”的管理理念, 着力塑造“整洁、有序、诚信、奋进”的企业形象, 强化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养成, 提升企业管理素质, 提高团队执行力, 着力打造操作精细规范和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员工团队。

开滦精神不仅是开滦过去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伟大业绩的精神支柱, 更是当前勇搏经济浪潮、再铸发展辉煌的动力之源。在新的历史时期, 弘扬开滦精神、实现转型发展, 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着力点:

——破解难题求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煤炭市场急剧变化的严峻形势,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把握“改革、创新、深化、提升”四大着力点, 抓住扭亏增盈中心任务, 保总量、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惠民生,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思维方式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 进一步加大提质降本增效和增收节支工作力度, 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力度, 落实超常措施, 确保集团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倾情民生办实事。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 统筹做好民生工作, 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保证重点工程的资金投入, 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 继续落实好特困职工子女就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救助、职工健康查体、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健康保障体系等内部民生政策, 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贯彻工效挂钩原则, 控制工资总量, 优化分配结构, 兼顾不同群体, 保证职工收入基本稳定。

——勤政履职重实干。要做到精于谋划, 深入调研分析, 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好扭亏增盈的工作举措;要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以“钉钉子”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跟踪问效, 提高工作执行力;要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增强群众观点, 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深入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 帮助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一体化办学助推专业建设转型发展 篇8

一、一体化办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性

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动作用,行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而拉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指导作用,行业企业发展中不断涌现和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培养什么样人的要求,而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按照行业提出的要求和制定的人才规格、职业标准等,通过教学过程,培养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目前由于校企合作基本停留在欠佳层次上,行业指导严重缺位,行业企业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

学校设置一个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开设的动机(调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办学定位)、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具备必要的培养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未来的展望(规划目标)。我校承办企业大学,首先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企业大学任职,在行政组织上把学校和中国南车集团及各子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校企深层次合作起到组织保障。其次学校全程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先后参与完成了“全员核心胜任力模型”“职位管理手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管理指导手册”“人才发展继任计划管理手册”“招聘管理指导手册”“领导力模型”的开发,从而对企业岗位族、岗位能力、职业通道等有了全面了解和把握,为我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近两年来我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相继调整和新开三个专业,无论从招生还是就业情况来看,都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同。

二、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有效性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当前,职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课程建设,思路相互借鉴,内容抄来抄去,行业企业参与很少,有改变但没有根本性变化。一体化办学后我们才发现自己与企业的差距有多大!首先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方法(五步法)和流程(项目驱动)科学可行,如图1所示。其次是课程体系架构科学合理。按照“岗位轴”,每类岗位从高到低建立各种能力模型,叫做“四类三层”:四类是指工程技术类、技能类、管理类、职业素养类,三层是指入门、提升、发展三个层级。入门层级课程包括通用知识、工具方法、基本技能等,提升层级课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发展层级课程包括新知识、新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等,然后配置相应的培训课程资源库,全部由企业主导开发完成,并逐步建立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供员工学习。我校借鉴这种开发模式,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尝试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并引进企业课程,效果较好。

三、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化

一是教师通过企业大学课程培训、参与培训班教学与管理、和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师交流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与我们职业学校课堂上“教师很流畅、学生很惆怅”的尴尬局面相比,企业大学聘请的专业培训师可以讲几个小时没人打瞌睡,学员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气氛热烈。我们就派老师去听课,去学习他们的项目教学、小组学习、课堂组织艺术等。二是利用中国南车大学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将学校技能导师工作室与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联姻”对接,有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教师团队建设。如我校的“张廷旺焊接技能导师工作室”与中国南车“张忠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合作。

我校的一体化办学转型实践刚刚开始,有待进一步探索开拓。

我校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举办的职业学校,结合企业办学的特点,近几年来,通过探索实践职业学校与企业大学(中国南车企业大学2012年在我校成立)的一体化办学,促进我校专业建设的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一体化办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性

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动作用,行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而拉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指导作用,行业企业发展中不断涌现和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培养什么样人的要求,而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按照行业提出的要求和制定的人才规格、职业标准等,通过教学过程,培养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目前由于校企合作基本停留在欠佳层次上,行业指导严重缺位,行业企业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

学校设置一个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开设的动机(调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办学定位)、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具备必要的培养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未来的展望(规划目标)。我校承办企业大学,首先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企业大学任职,在行政组织上把学校和中国南车集团及各子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校企深层次合作起到组织保障。其次学校全程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先后参与完成了“全员核心胜任力模型”“职位管理手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管理指导手册”“人才发展继任计划管理手册”“招聘管理指导手册”“领导力模型”的开发,从而对企业岗位族、岗位能力、职业通道等有了全面了解和把握,为我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近两年来我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相继调整和新开三个专业,无论从招生还是就业情况来看,都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同。

二、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有效性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当前,职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课程建设,思路相互借鉴,内容抄来抄去,行业企业参与很少,有改变但没有根本性变化。一体化办学后我们才发现自己与企业的差距有多大!首先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方法(五步法)和流程(项目驱动)科学可行,如图1所示。其次是课程体系架构科学合理。按照“岗位轴”,每类岗位从高到低建立各种能力模型,叫做“四类三层”:四类是指工程技术类、技能类、管理类、职业素养类,三层是指入门、提升、发展三个层级。入门层级课程包括通用知识、工具方法、基本技能等,提升层级课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发展层级课程包括新知识、新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等,然后配置相应的培训课程资源库,全部由企业主导开发完成,并逐步建立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供员工学习。我校借鉴这种开发模式,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尝试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并引进企业课程,效果较好。

三、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化

一是教师通过企业大学课程培训、参与培训班教学与管理、和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师交流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与我们职业学校课堂上“教师很流畅、学生很惆怅”的尴尬局面相比,企业大学聘请的专业培训师可以讲几个小时没人打瞌睡,学员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气氛热烈。我们就派老师去听课,去学习他们的项目教学、小组学习、课堂组织艺术等。二是利用中国南车大学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将学校技能导师工作室与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联姻”对接,有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教师团队建设。如我校的“张廷旺焊接技能导师工作室”与中国南车“张忠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合作。

我校的一体化办学转型实践刚刚开始,有待进一步探索开拓。

我校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举办的职业学校,结合企业办学的特点,近几年来,通过探索实践职业学校与企业大学(中国南车企业大学2012年在我校成立)的一体化办学,促进我校专业建设的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一体化办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性

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动作用,行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而拉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指导作用,行业企业发展中不断涌现和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培养什么样人的要求,而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按照行业提出的要求和制定的人才规格、职业标准等,通过教学过程,培养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目前由于校企合作基本停留在欠佳层次上,行业指导严重缺位,行业企业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

学校设置一个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开设的动机(调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办学定位)、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具备必要的培养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未来的展望(规划目标)。我校承办企业大学,首先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企业大学任职,在行政组织上把学校和中国南车集团及各子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校企深层次合作起到组织保障。其次学校全程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先后参与完成了“全员核心胜任力模型”“职位管理手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管理指导手册”“人才发展继任计划管理手册”“招聘管理指导手册”“领导力模型”的开发,从而对企业岗位族、岗位能力、职业通道等有了全面了解和把握,为我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近两年来我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相继调整和新开三个专业,无论从招生还是就业情况来看,都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同。

二、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有效性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当前,职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课程建设,思路相互借鉴,内容抄来抄去,行业企业参与很少,有改变但没有根本性变化。一体化办学后我们才发现自己与企业的差距有多大!首先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方法(五步法)和流程(项目驱动)科学可行,如图1所示。其次是课程体系架构科学合理。按照“岗位轴”,每类岗位从高到低建立各种能力模型,叫做“四类三层”:四类是指工程技术类、技能类、管理类、职业素养类,三层是指入门、提升、发展三个层级。入门层级课程包括通用知识、工具方法、基本技能等,提升层级课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发展层级课程包括新知识、新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等,然后配置相应的培训课程资源库,全部由企业主导开发完成,并逐步建立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供员工学习。我校借鉴这种开发模式,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尝试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并引进企业课程,效果较好。

三、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化

一是教师通过企业大学课程培训、参与培训班教学与管理、和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师交流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与我们职业学校课堂上“教师很流畅、学生很惆怅”的尴尬局面相比,企业大学聘请的专业培训师可以讲几个小时没人打瞌睡,学员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气氛热烈。我们就派老师去听课,去学习他们的项目教学、小组学习、课堂组织艺术等。二是利用中国南车大学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将学校技能导师工作室与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联姻”对接,有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教师团队建设。如我校的“张廷旺焊接技能导师工作室”与中国南车“张忠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合作。

助推公司转型发展 篇9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是经济驱动向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靠出口拉动,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拉动的作用相对较弱。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大力扩大内需、实现内外需结合,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转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等特点,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快摆脱“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老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刻不容缓。

三是经济格局向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衡现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较为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

四是经济制度向更好地促进包容性增长转变。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等手段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普惠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努力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金融转型的着力点

“十二五”时期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不仅要考虑金融机构自身的需要,更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综合权衡金融服务需求方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利益与需要,结合金融危机以来对金融管理体制的反思,对现阶段金融改革与发展思路进行必要的调整。为了适应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变化的需要,要以金融发展为中心,统筹安排金融改革、发展、开放和监管等各项工作,把改进对国内企业和公众的基本金融服务放到更加优先的地位,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着力促进内需。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的满足。继续落实房地产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合理满足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地产开发贷

款,有效抑制房地产投机融资需求,推动个人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信贷结构调整重在“优化”二字。主要是:优化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积极支持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业务,严控“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项目的授信,真正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化信贷业务的资本配置,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高经济增加值的信贷项目;优化信贷业务发展目标,抑制规模扩张冲动,更多地关注信贷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优化信贷业务的产品结构,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行业结构、资本配置、绩效目标和信贷产品的优化推动信贷结构的优化,进而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着力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措施,包括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适度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等。下一阶段,将着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问题。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努力推进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金融网点建设工作,继续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提供金融支持。

党建一体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篇10

——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推进党建一体化建设研究

胡建明

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是国有独资大型企业,有2万余名员工,其中有4531名共产党员。为了推进江苏沿海开发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连云港市发展需要,将金桥公司划转地方管理,金桥公司的发展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加快发展,推进企业转型,金桥公司将四千多名共产党员的榜样力量转化为政治优势,打破以往党建和行政分设的“两张皮”格局,大力推进党建一体建设,把企业党建工作全面纳入经济工作之中,确保从设置上融入、从体制机制上融入、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从评价考核上融入,做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推动、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心合拍共振。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也有了快速增长,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21亿元增加到15亿元,是划转地方管理前的12倍;资产总额增加到近50亿元,增长了5倍。

一、结合实际,充分调研,坚定党建一体化工作信念。

围绕“党建一体化”,从“做什么”和“怎么做”入手对党建工作再思考、再定位。以新经济、新思路、新要求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以“沿海人”精神,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体制,在二级单位全面实行了党政“一肩挑”和党政班子成员的职务交叉。在融入沿海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切实发挥了企业党组织集思广益、把关定向、思想引领的作用。

围绕“党建一体化”,适应新体制、新机制和新任务的要求。把服从服务于项目建设、新业开发、生产经营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

1和落脚点。特别是以新举措推动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注意努力把党员培养成技术和生产经营骨干,把各类技术和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

围绕“党建一体化”,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作为党员争先建功的着眼点。在融入沿海开发、推进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前,广大党员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畏急难险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挑重担、争扛大梁,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的落实,引领了广大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

二、形成互动,工作同步,推进党建一体化工作渗透。

推行领导班子“岗位职责一体化”。公司两级党委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完善“党政一肩挑”体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点实行包党建活动开展、包党组织作用发挥、包党风廉政建设、包企业生产经营的“包保联系”制度。机关部门在指导基层业务、协调解决基层问题时按工作职责过问党建,以取得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两结合、两促进”的效果。基层党支部突出“贴紧经济、技能复合”的特点,按照党中央要求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推行党员队伍“教育培养一体化”。按照把党员培育成企业优秀人力资源,把优秀企业管理技术人才培养成党员的要求,以连云港市委党校金桥分校为主阵地、以各基层单位职校为基础平台,通过合力进行思想教育、强化理论学习、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广大党员致

力经济转型的能力、推进机制转轨的能力和参与就业转移的能力。把企业文化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彰显盐的品质、创造金的价值”企业精神,以“共架金桥、同享卓越”等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作用。

推行权力运行“检查监督一体化”。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权力运行检查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这几年新项目不断兴建,新产业不断开发,新实体不断建立,投资额不断加大的实际,进一步整合企业监督力量,关建是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责任制,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董事会监督、法律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等监督资源整合起来,既形成交叉监督,又形成综合监督的立体网,把监察的内容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监督程序公开,内容公开,结果公开,逐步实现监督工作经常化和保障工作高效化。

推行和谐构建“合力维稳一体化”。当前,公司正处于新老产业过渡,新老机制转换,职工新老岗位接替和新老观点碰撞的关键时期,维护和谐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单位充分认识和谐创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在教育职工、发动职工方面的组织作用,发挥好各级行政部门在帮助职工、关心职工方面的保障作用,发挥好群团组织在联系职工、团结职工方面的纽带作用,发挥好党员干部在影响职工、带动职工方面的模范作用,强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三、注重创新,责任同负,强化党建一体化工作实践。

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公司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交流“党建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各项工作落实。各单位党委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政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基层工作汇报,研究党政工作难题,同时部署工作任务,推进“党建一体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建立党建工作督察督办机制。按照一级抓一级的要求,以执行力督察为重点,通过“看、听、访、议、馈”等方式,积极做好贯彻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督察督办工作。公司党委成立联合督导组,建立点题汇报制度、重点督查制度、适时调查制度,对各基层党政群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督导整改,对整改未到位的班子进行限期整改或者面诫勉,对整改不力,班子不协调,工作推进难,职工群众意见大的班子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建立党建工作全面评价体系。探索和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方法,突出抓好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党建工作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注重“质”态,考察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理论思维和实践探索,又注重“量”态,考察党建各项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差异率”。做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粗放的要求精细化、定性的指标具体化、抽象的任务形象化,推进基层党建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建立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党建工作“两层三挂钩”激励体系,即:公司两级党组织党建检查评价与经营业绩考核、班子成员任用及评先选优“三挂钩”。评价等次直接影响班子成员的年薪,以此提高各级党、政、工、纪共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对在党建工作和在党务工

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该重奖的同样予以重奖,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统一,用荣誉驱动机制调动各级党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鼓舞、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立足本岗,建功成才。

四、加快发展,目标同向,扩大党建一体化工作成果。

围绕发展定目标。把党建目标与发展目标捆绑式设计、一体化管理,以发展目标带动党建目标,以党建目标促进发展目标,在目标一体化中寻求共同价值取向,放大党建工作综合效能。主要是抓思想,服务中心;抓班子,强化核心;抓队伍,凝聚人心,有效地发挥了党建工作鸣锣开道、推波助澜、保驾护航的作用。

围绕发展抓引导。针对企业的实际,大力宣传“跳出盐业谋发展、融入大局求跨越”的发展理念,广泛开展“保持先进性,争做新贡献”、“创建和谐,引领跨越”和“争先创优”等教育活动,以“彰显盐的品质、创造金的价值”企业精神汇聚 “精气神”,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在公司隶属关系划归地方管理的敏感时期,还是在当前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阶段,各级党组织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围绕发展增推力。坚持把企业改革的难点、生产经营的重点、职工关心的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把党的理想信念,通过推进企业价值理念建设,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推进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把党的纪律作风,通过推进企业规章制度的落实,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把党员的先进性标准,通过推进先进典型群体的选树,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近几年,公司投资20余亿元,上马了30万吨离子膜烧碱、100万吨矿卤日晒制盐、30万吨精制加工盐、3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初步构建了“以盐养产业为基础、以盐化工业为主导、以园区配套产业为支点”的新型产业体系,企业呈现出产业转型加快、生产经营有序、企业形象提升的良好局面。

围绕发展助民生。各级党、政、工、纪组织始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方针,把为民兴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五年的时间办成了一些四十多年都未能完成的惠民实事。实现了医疗、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规划实施新城花园、盐场家园、裕泰新村、裕源新村、香河情缘、润南花园、西海岸风情,7个安置房小区,总建筑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预计建设职工住宅11000余套。实施了100多公里的盐场道路水泥化改造,争取到了经济适用房、国家棚户区改造、道路建设、种粮补贴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和谐企业创建的进程。同时,先后组织了几百次职业技能培训,累计5000余人次接受了物管、物流、宾馆服务等专业培训,帮助职工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新工作。

上一篇: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下一篇:让我们跟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