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2024-07-08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精选4篇)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篇1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售或出租商务楼宇,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萧山区的楼宇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突破资源瓶颈约束,实现制造业升级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楼宇经济已越来越显现其发展优势。为加快推进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创新楼宇招商模式,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商务楼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对我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意义

楼宇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占地面积少、科技含量高、集约功能强、产值效益大等特点。“一幢楼宇胜似一条街”、“一幢楼宇相当于一个工业小区”,楼宇经济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得到充分证明。2008年,上海一个月税收超过1亿元的“亿元楼”就有50幢。2010年,北京CBD中心区的国贸中心、SOHO现代城、北京财富中心的税收均超过10亿元。当前,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我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一)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发展楼宇经济,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条件,可以将商务写字楼聚集到一定的区域内,形成功能良好、配套齐全的信息、咨询、中介、物业等服务市场商务圈,加速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配套产业链的完善和高端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二)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正在大力推进“五大新城”的建设。加快新城建设,培育壮大楼宇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城市发展形态,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从而实现发展空间的立体调整,有效化解我区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矛盾。发展楼宇经济可以不断培育壮大中心城区的税源,是保持税收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三)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

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写字楼宇,必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通过发展楼宇经济,致力于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新型业态的落户,可以加速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在我区的集聚,不断提升城市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凸显我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

(四)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壮大总部经济。

配套完善的商务楼宇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和必要载体,对总部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当前,大部分世界知名企业已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很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萧山区作为杭州市的经济强区,经济基础、城市设施、商务环境等条件相对较好,是企业集团进军二、三线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有效促进我区的载体设施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从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总部落户,形成总部集聚中心。

二、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特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萧山区的楼宇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区涌现出一批“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其中绿都世贸广场上缴税费达2.21亿元,商会大厦上缴税费3000万元以上,国际创业中心、恒隆广场、绿都泰富广场、供销大厦等楼宇实缴税费也超过1000万元。据工商部门统计,大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日益增多,如太古广场已入驻企业265家,绿都世贸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百瑞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泰富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心意广场已入驻企业120家。

(一)商务楼宇相对集中,聚集区块尚未形成。

目前,我区商务楼宇主要分布在北干、城厢、宁围三个镇街,形成了以市心路为纵轴,金城路为横轴的楼宇集中带。北干街道楼宇密集度相对较高,绿都世贸广场、商会大厦、恒隆广场、太古广场、心意广场等大中型写字楼均聚集于此。城厢街道和宁围镇的楼宇相对集中在城区功能性较强的市心路沿线,如供销大厦、百瑞广场等。但我区商务楼宇还处在写字楼个体发展这一历程,商务楼宇的聚集度相对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楼宇聚集区。目前,仅仅北干街道初具规模,其他镇街的商务楼宇分布较为零星,商务楼宇的发展自发成分仍然较大,商务楼、住宅楼混建混杂的现象也还十分突出。

(二)楼宇特色逐渐凸显,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1、写字楼宇效益可观,行业分布较为混杂。我区现有的商务写字楼效益日渐凸显,商会大厦、国际创业中心、绿都世贸广场、泰富广场等税收都超过千万,尤其是绿都世贸广场,2010年税收超过2亿元,成为商务楼宇中的领头羊。但从现状看,楼宇内行业分布混杂,一座商务楼中,往往存在着传统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多种业态。同时,性质类似的企业又散落在各栋楼宇之中,彼此之间同质竞争,资源内耗严重,产业的聚集性不强。现有商务楼宇以商住楼为主,大多数为综合性楼宇,且楼宇专业化特色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特色楼宇为数较少。

2、外贸楼宇亮点突出,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我区商务楼宇中外贸特色最鲜明的是萧山国际创业中心,2010年入驻企业的销售额达2.3亿元,税收1515万元,成为我区外贸楼宇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的楼宇招商,中心已形成一期8000平方米,二期2000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共引进外资企业42家,总投资达5亿美元,注册资本3.02亿美元,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到外资2亿美元。中国绿线、汉力国际微电子、信核数据、先临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创业企业先后入驻,这些项目均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同时,一大批外贸楼宇正在不断壮大,像泰富广场、太古广场、心意广场等商务楼宇中外贸企业的比重均超过40%。但现有的商务楼宇中,外贸楼宇的数量还相当较少,楼宇内其他行业的比重还大于外贸企业,外贸特征也还不显著。

3、商贸楼宇日渐崛起,总体实力有待增强。近几年,随着萧山城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商贸特色楼宇也日渐崛起,目前主要有银隆百货、恒隆广场、开元加州阳光三家,这些楼宇不仅聚集了一批世界顶尖的销售品牌,还带动着餐饮、健身、休闲、购物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区商贸行业的引领者。但与杭州大厦、银泰百货、解百等几家商贸航母相比,我区几家商贸楼宇总体实力还有待加强,销售额、利润、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三)入驻中小企业居多,上规模企业数量少。从入驻商务楼宇企业规模看,现有商务楼宇入驻多为成长性中小企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注册资本小于500万的企业数量超过60%。以心意广场为例,现有入驻企业120家,注册总资金7.7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仅2家,仅占总数的1.7%;注册资金在1千万元—1亿元的有27家,占总数的22.5%;注册资金低于500万元的企业有91家,占到总数的75.8%。

由此可见,我区楼宇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下城、西湖等先进城区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区未来的楼宇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三、萧山楼宇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从萧山的情况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楼宇经济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萧山位于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地处钱塘江南岸,是杭州的南大门,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捷,拥有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萧山国际机场,占地7707亩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穿境而过,“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突出,是名副其实的“浙江交通之枢纽”。

(二)产业优势日益突出

我区经济总量较大,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0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82.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486.02亿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践“内强总部、外拓基地”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扎实。

(三)三产行业迅速发展

楼宇经济的主要业态是三产服务业,随着萧山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萧山区产业结构已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结构。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20.03亿元,增幅14.9%,总量在浙江省二十个经济强县(市、区)中位居第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萧山城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总部经济持续壮大

近年来,鉴于大企业、大集团受土地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的实际,我区有针对性地实施 “留根工程”,鼓励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把总部留在萧山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发展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的楼宇经济。2010年,全区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引进总部企业1家,使全区总部企业总数达到47家。全年共实现销售产值2569亿元,实现税收47亿元。

(五)城市功能不断健全

近年来,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萧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区全面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经过不断发展,我区已初步构筑了现代化的城区框架和产业体系,特别是“五大新城”和城市综合体的构建,机场二期、钱江九桥、十桥、庆春路过江隧道、地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交通、通信、金融、休闲、购物等环境不断优化,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逐渐集聚,发展楼宇经济前景看好。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差距和不足,特别是与西湖、下城等先进城区相比,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一)楼宇起步较晚,发展意识不强。

与杭州西湖、下城等老城区相比,我区楼宇经济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很多工作尚未真正“破题”,全社会对充分挖掘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意识还不强,对楼宇经济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把楼宇经济简单看作是“房产经济”、“出租经济”。因此,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当前发展楼宇经济的首要任务。

(二)发展机制缺乏,楼宇底细不明。

发展楼宇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主管部门明确、多个部门协调、所属镇街支持的立体多方位工作机制。在工作责任方面,目前我区尚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楼宇经济工作机制,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发改、经发、外经贸、建设、工商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牵头协调单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力量方面,与杭州老城区的街道相比,我区相关镇街除了要负责日常的社会管理事务外,还有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安置等任务,难以在发展楼宇经济上安排更多的精力;在考核激励方面,我区虽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但相关镇街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我区目前对楼宇经济的“家底”尚未有全面具体的掌握,特别是对楼宇景资源状况、楼宇企业入驻状况、楼宇税收情况等不清,对楼宇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不能予以及时解决。

(三)规划相对滞后,配套体系不全。

与发展高标准楼宇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硬件仍旧滞后,配套环境有待改善。老城区成熟区域虽然商业、生活配套完善,但楼宇建造时间较早,硬件设施老化,一些楼宇还存在电梯运行缓慢、停车泊位紧张、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国贸大厦、中港大厦、华通大厦都没有配套停车位。新区楼宇主要沿市心路、金城路两侧开发,在硬件条件上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商住严重混杂等问题。一些楼宇在开发初期功能定位不明确,特别是停车位配备不足,导致实际投入使用时停车难制约其发展,从而被一些拟入驻企业一票否决。此外,业主在开发时片面追求“短、平、快”,只注重投资汇报和资金回笼,建成后又急于销售,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制约了楼宇经济的发展。

(四)招商平台稀缺,引资力度欠缺。

一些地区楼宇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其突破了招商这一重要环节,建立了政府、业主、中介三位一体的立体招商模式,通过实施“大招商”战略,成功引进高质金融、高端商务和高新科技等“三高”企业的入驻,有效壮大了本地的楼宇市场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我区楼宇招商信息平台和招商引资队伍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统筹,部门与开发业主之间的合作协调较少,楼宇所在的街道、镇的招商机制不够健全,对入驻企业的优惠奖励和扶持壮大的政策也相对欠缺。

四、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既有发展的条件,也有发展的潜力,更有发展的机遇。抢占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我区的区位、产业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集团总部,协调发展金融商务、中介咨询、现代物流、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引导是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前提。一要进一步加速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二要加强对商务楼宇发展的统筹领导,明确工作主责部门,承担起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的领导任务,及时掌握分析协调楼宇经济发展中的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鼓励镇街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发展楼宇经济的新方法、新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企业参与楼宇经济建设,对已取得一定成效的镇街、企业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

(二)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楼宇建设。

要解决我区楼宇经济先天不足的问题,必须重视政府规划引导的作用。一是编制发展规划。要紧密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制定楼宇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楼宇经济科学快速发展。明确楼宇经济发展定位,形成以钱江世纪城、市北新区为核心,沿市心北路、金城路为轴的楼宇经济集群;二是加快建设步伐。整合楼宇地块资源,引入设计理念先进、管理水平搞的刚底层开发公司,着力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功能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高档商务楼,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的精品商务楼宇。三是实施旧楼改造。按照“一楼一策”的原则,制定更新整治计划,对一批老楼宇进行全面改造,鼓励楼宇产权单位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等形式,予以整合盘活,提高商务楼宇的档次。

(二)做好调查摸底,完善扶持政策。

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引领。制定出台完善的扶持政策,首先,政策要有依据性。对城区现有的楼宇资源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对商务楼宇的产权单位、数量、面积、入驻企业、空置房源、经营情况、税收情况及归属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底子,为楼宇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其次,政策要有倾斜性。要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在土地招拍挂时给予相关的政策倾斜,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企业实现一定的政策导向,重点吸引金融商务、创意设计、高新科技等高附加值的企业入驻。再次,政策要有引导性。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壮大。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财税扶持,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的集聚。开展楼宇品牌星级评定,对新评定的星级楼宇予以奖励。对楼宇租售率、企业注册率、纳税额等上规模、物业管理佳、有特色的楼宇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第四,政策还要能调动积极性。商务楼宇是城区街道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是街道发展经济的“三产园区”,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特别是调动城区街道的积极性,通过税收按比例返还、招商业绩与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等措施鼓励其在楼宇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工作。

(三)加大推介力度,强化楼宇招商。

萧山楼宇经济的发展,重点在于招商。一是建立招商信息库。全面开展辖区内商务楼宇资源的调查摸底,建立已建、在建和待建楼宇信息数据库,真正做到“一幢楼宇一个子信息库”,准确掌握楼宇的周边环境、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合作方式、价格(租金)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定期更新管理,为楼宇招商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二是健全招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力、业主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尝试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创新楼宇招商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镇街的招商力量,建立专业的楼宇招商队伍。同时,建立健全部门与楼宇业主间的招商合作关系,鼓励楼宇开发企业自主招商。三是加强招商推介。进一步包装策划我区楼宇资源、楼宇特色和楼宇优势,编制楼宇经济招商手册、建立对外推介网络平台,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及时发布信息,拓展推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我区商务楼宇对外的知名度。四是拓展招商渠道。加强与外商联系,积极与各类知名中介机构合作,搭建对外推介的平台;赴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展楼宇经济专场推介招商活动,吸引高层次企业入驻;加强与区外企业在萧分支机构的联系,动员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区或在我区成立子公司;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不断优化对本地企业总部的服务,处理好“引进来”和“留得住”的关系。

(四)加强环境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楼宇经济的发展与软环境的建设密不可分,没有软环境的大改善,就没有楼宇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建立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对商务楼宇的服务作用,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楼宇、企业,整合党、工、青、妇及税务、劳动、工商等部门的力量,形成服务商务楼宇的工作合力,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环境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重点解决商务楼宇周边环境问题。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在商务楼宇聚集区域引进相配套的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娱乐等服务项目。三是注重管理效果。楼宇的管理服务要更加突出楼宇效益的提升,在抓楼宇建设、抓入驻率的同时,更要抓企业注册率,从而切实提高我区商务楼宇的质量和产出率。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篇2

佛山以3797平方公里的面积, 既不沿江靠海, 也不是特区, 近年来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均居全国城市前列, 尤其是工业崛起了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家电、陶瓷、铝型材、家具等一大批产业集群, 形成产业链是佛山成功的关键。为巩固产业集群优势, 壮大实体经济规模, 优化提升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 2012年, 佛山市实施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 以构建强大而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目标, 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 围绕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进行“补链”, 对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 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以及品牌引领入手进行“强链”。“补链”的重点方向为平板显示、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建链”的重点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 (包含云计算、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等) 、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强链的主攻对象是佛山的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截至目前, 全市引进世界500强项目8个, 累计共有5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05个项目, 投资总额超过79亿美元, 合同外资32.36亿美元;引进超5000万元内资项目126个 (组) , 总投资约为1043.54亿元, 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 (组) 。包括一汽大众、国药集团、台湾奇美、台湾旺旺集团华南生产基地、亨氏集团、安德里茨设备制造中心、广东浦项汽车板有限公司等一批体量大、技术含量高项目的引进, 使佛山的产业链配套优势日益凸显。

重视创新强科技增竞争力

产业要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支撑。佛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2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 计划5年内各级财政投入超过100亿资金, 带动企业和社会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 其中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就达700余项, 带动产值超500亿元。佛山全市33个镇 (街) 共获得省级专业镇名称38个, 每个专业镇都设立了技术创新中心, 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全面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目前, 佛山启动“两化融合”重点企业试点示范项目160项, 吸引4000家企业参与“数字企业”项目建设。佛山是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筑巢引凤优载体迎四海客

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佛山产业链招商工程, 佛山全力打造产业高端载体。其中三大重点载体为:中德工业服务区被列入省六大重点发展平台之一, 并上升到中德两国国家级合作层面;佛山国家高新区实施“一区五园”新体制, 争取用3-5年的时间进入全国高新区前20名、乃至前10名的位置;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是广东省建设金融强省战略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 目前确立走“亚太金融后援基地+广东产业金融中心”的思路。另外, 佛山还有中国南方智谷 (国家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产业化基地) 、广东工业设计城 (入选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项目) 、中国南方生物医药城 (被认定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和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 、智慧新城、高明新材料产业基地、南海环保产业基地、广东物联天下物联网信息产业园、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海尔 (三水) 产业园物流中心等优质产业平台。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篇3

土地流转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如今,在寿光吃上新鲜蔬菜绝非难事,而要吃上金碟南瓜、拇指西瓜等却并不容易,如今,上口镇宇轩农场让市民吃上金碟南瓜、拇指西瓜等稀特瓜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该农场通过培育种苗和筛选金蝶南瓜、拇指西瓜等一个个特色品种,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场收入,而且为周围村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上口农业转型升级搭建了平台。

4月23日,记者走进了上口镇宇轩农场。“这是南瓜吗?”看到桌上摆放的“飞碟”,记者问到。“这是金蝶南瓜,这是迷你南瓜,这是粉丝南瓜……”宇轩农场负责人王小强一一介绍说。

在育苗大棚内,一颗颗培育好的辣椒苗长势良好。“这些都是种子实验好了以后再培育的,质量上有保障,菜农也不会买到假种子。”走进种苗示范大棚,满眼是西红柿。“在这大棚内示范种植的西红柿 有96个,一沟一个品种,每个品种上面都悬挂着标记呢!”除了西红柿,记者看到,示范棚内还有拇指西瓜、多个品种的南瓜以及多个品种的辣椒……

据了解,宇轩农场占地200亩,集智能棚建设、种子筛选、种苗培育、盆景蔬菜种植于一体,现3个智能育苗期、1个种子筛选棚已投入使用。其中,3个智能育苗棚年可培育西红柿、黄瓜、丝瓜等种苗1000万株,销往菏泽、聊城、山西、河北等地,效益非常可观。种子筛选棚主要筛选试种拇指西瓜、粉丝西瓜、迷你西瓜、齐达利西

红柿等119个稀特优品种,种子筛选试种成功后,再进一步推广扩大种植面积,以达到农场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目的。

宇轩农场打出的是一张特色牌,而该镇齐家下口村的齐树家走的却是高端农业路线。去年借助市里的土地流转政策,常年在外做生意的齐树家承包了村里近650亩土地,自己搞起了齐氏沃土农场和丰泽庄园两个农场。“当时村里人觉得我胆子大,常年在外不会种地却回来种地,我就是因为不会种地才回来种地的.”齐树家的一番话说的颇具韵味。齐家树常年在外,见多识广,在农场管理上也算的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小麦浇水、施肥统一用喷灌,葡萄统一使用微喷技术,既节省了人工人力,又节约了水资源,达到了省工省时、提高效益的目的。

除了500多亩以粮食种植为主的齐氏沃土农场外,齐树家还有自己的丰泽庄园农场。丰泽庄园农场从山东省农科院林果所引进了泽香、金手指等优良葡萄品种和春雪、夏雪、鲁星1号等精品桃。这期间,不仅得到了农科院林果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便于申报产品品牌,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宇轩农场、东北上口土地信托合作社、元鸣生物农场、齐氏沃土农场、丰泽庄园有机葡萄农场、东润盆景蔬菜等一个个各有千秋、特色鲜明的农场,彰显着上口镇土地流转带来的农业发展活力。

近年来,上口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绿色有机”原则,创新实施了“跨村联合经营”、“大户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经营”、“村户联合经营”、“招商引资经营”五种土地流转模式,形成了果菜

苗种养竞相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高端农业发展“三赢”。

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篇4

中国经济行至年中,出口增速下滑、PPI继续回落等提醒我们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如何进行积极应对?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努力发挥金融“引擎”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众所周知,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任务和需求,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也会像无源之水。但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不等于货币政策要从稳健走向宽松。因为当前我国货币存量仍然居高不下,1-5月,我国社会融资总额超过9万亿元,已占2012年全年16万亿的56%。目前存在的信贷质量下降、资金周转率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不能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效率,不仅会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而且可能成为金融风险发生的隐患。因此,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发挥好增量资金的作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务院常务会提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的八项要求,正是力图破解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难点。

比如,如何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核心就是要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实施停贷、发放并购贷等措施,将有可能充分发挥金融差别化信贷的杠杆作用,有效的促进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能落后并且严重过剩的企业,进一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比如,“三农”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局如何有效突破?“三农”问题关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小微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金融业自身的“逐利”冲动等原因,融资难题一直掣肘“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两个不低于”,加大信贷倾斜,加强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既是企业本身的诉求,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诉求。

当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面对诸多亟待破解的经济难题,相关配套的一揽子金融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停,只有一步步走,只要对稳增长好,对市场预期好,对调动群众的信心好,循序渐进不停调结构,就能有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2022农村春节联欢晚会台词下一篇:法律专业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