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2024-05-20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精选12篇)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篇1

摘要:通过对中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指出了目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存在四个不足之处。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多年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经验, 提出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方面四个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 向所有从事高职教育的同行们发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道路奋斗的宣言。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现状,教学改革

从1999年开始,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 高职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高职院校数、每年招生数、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目前, 全国有高职院校1000多所, 然而高职教育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体系, 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习型的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也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而是作为本科教育的一种补充。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 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 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 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 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部高教司[2006]16号文件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由此, 我们必须对当前的高职教育进行创新改革, 课程作为教育的一个实施主体, 必然处在这次改革的风口浪尖。高等数学是高职各个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工具课和素质课, 应该和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 其地位跟其它专业课程一样都应受到重视。但事实并非如此,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基础上, 笔者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从中引发出对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改革设想。

一、目前我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生源复杂, 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当前, 高职的高等数学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一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异。高职各专业学生的来源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对口职业学校的学生, 这些学生又分为对口专业与不对口专业两种;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 这些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有许多专业 (如数控应用技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电子电工、光伏、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物业管理等) 都是文理兼收的。这样就导致了同一班级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的现象。另外, 随着近几年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高等数学中的一些知识已放到中学去学。而各高中学校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这样, 即使某个专业班级的生源都是理科学生, 也会因为他们毕业学校的不同而导致数学基础的巨大差异。

另一方面, 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大部分都比较薄弱。根据各个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来看, 很多学生高考只有200多分, 他们是被高考录取线筛选了好几次留下的那部分基础较差的生源, 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高中所学数学基础知识, 作为教师反映学生基础太差, 教学过程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

2.教学手段单一, 授课方法落后, 学生学习方法比较枯燥、被动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 或者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既没有抓住高职学生的形象直观特点, 也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致使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高职教育中“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过分强调“循序渐进”, 过分强调反复讲解与训练。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但却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不利于独立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难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 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调节重视不够。课堂上,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关注不够;“结果”与“过程”的平衡把握得不够好;直接给出概念, 然后对概念进行验证、演绎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未能重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这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材, 教学内容“陈旧”

纵观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高等数学教材, 基本上都是在原来大学专科或成人专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删减, 还是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 理论部分面面俱到, 只是降低了难度与深度而已, 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尤其不能很好地与高职专业相结合, 没有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重理论, 轻实践, 只强调了高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没有体现到高职的专业性特点, 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 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 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实现。例如, 理工科很多专业如电子、计算机、机电、模具、建筑等, 同时使用统一高等数学教材, 而教材本身与各专业的联系并不强, 学生体会不出高等数学对专业的影响, 感觉不到其重要性。同时,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强调同一类型专业 (一般分为文科类型 (如财经类专业) 和理科类型 (如计算机类专业、机电类专业等) 使用同一种教材, 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学要求, 造成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4.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评价体系比较传统

高职院校大多数是最近六七年新建或转轨形成的, 师资力量较之前虽有提高, 但整体水平还是偏低。特别是高等数学教师, 大都是过去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教师, 或者从师范本科院校刚毕业没多久的新教师, 习惯于学科式教学, 知识结构单一, 缺乏必要的高职相关专业的知识, 授课时不能将高等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只能讲授纯粹的高等数学知识, 教学枯燥乏味。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陈旧,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高等数学的评价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方法, 不能体现职业特色, 这与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这一高职教育思想也是相悖的。

二、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 找准高等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正确把握整门课程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方方面面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 “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这与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和《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相一致, 它们也都强调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专门应用型人才。

2.注重高等数学的思想,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从应用角度讲,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根本不同在于高等数学处理对象为一般的、不均匀的、变化的量、复杂的不规则几何图形;而初等数学则是处理特殊的、均匀的、不变的量、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这是高等数学思想得以广泛应用的根源。根据各专业数学课程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五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 问题的提出 (通过设置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有关实例或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入新课) ;第二阶段,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运用启发性的讲解, 相似知识的类比, 讨论展开问题, 进行分析, 得到结论) ;第三阶段, 例题的讲解与知识的运用 (通过细致讲解, 精辟的分析, 让学生体会知识运用的乐趣) ;第四阶段, 课堂练习 (通过典型的练习, 重现知识、方法的过程, 形成能力) ;第五阶段, 归纳总结 (通过讨论、归纳、进行知识的总结, 让知识系统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通过实例引入讲解概念的引导发现法, 在讲解运算时的讲授法、类比学习法、练习法, 最后知识归纳总结时使用讨论法。为了更好满足课程教学内容需要, 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节奏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

此外, 我们还可建设数学网站。可由教师个人或学院基础部组织创建, 交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典型习题解答、单元自测练习、知识难点解析以及往年试卷、教学大纲、数学史有关资料等全部放到网站上, 让学习自主学习。可开设与数学有关的特色专栏,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开办交流板块,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学生对教学方面的一些建议都可在此及时得到回应, 增强师生课下交流, 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3.淡化理论, 增强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 注重应用与实践

我们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设计理念上可以坚持“立足素质, 发展能力, 强调应用, 服务专业”。根据学生基础和各专业后继课程所需数学知识, 再结合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我们将各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按照模块细分。比如, 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我们可将其分为三大模块:一元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数学实验。一元微积分模块:有极限与连续,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应用, 不定积分, 定积分及其应用五部分内容。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视图,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资产评估等课程提供微积分知识和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模块:有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统计初步, 3部分内容。为工程造价专业的统计学, 工程经济学, 测量学等课程提供概率和数理统计知识与方法。数学实验模块:有数学软件入门、函数、极限部分数学实验, 导数、微分及其应用部分数学实验, 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部分数学实验, 概率论和统计初步部分数学实验, 4部分内容。用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目前,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本数学专业, 而应该加强其他专业的教育与学习。例如, 讲授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的教师应接受经济类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学习, 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只有通过加强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 才能彻底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进而改变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 如自学、校内培训或校外进修等。其中, 校内培训可以组织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给数学教师培训, 这样还可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联系, 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等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数学教师只有对专业 (如经济专业等) 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度。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考试应该依据高职的培养目标采取多方位全面评价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数学成绩, 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实际和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方法来考核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终结性评价是最后的期末考试, 在这里可以采取闭卷或开卷笔试的方式;过程性评价是学生的平时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 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作业、课堂练习、课堂问答、出勤、数学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网上留言互动等。

三、结语

当今, 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怎么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不仅是高职各专业教师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 也是我们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需要面临的艰巨挑战。本文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笔者在多年从事高职数学教育的基础上, 对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做了积极的探索, 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我们都能积极行动起来, 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道路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 (第一版)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9.

[2]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 4.

[3]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力量与创新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9.

[4]顾静相.经济数学基础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5]侯风波.高等数学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

[6]姚芳.高职高等数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大众科技, 2010, (3) .

[7]钟艳林.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的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7, (9) .

[8]王咏芳.高职机电专业《应用数学》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7) .

[9]邢春峰, 陈林珠.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 (4) .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篇2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改革方案的设计、课程大纲的制定、新教材的编写与审核、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数学课程改革绝不是对现行课程的简单调整与修正,而是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刻变革,是对脱胎于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的重建。改革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头脑清醒,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深入研究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人民大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中等专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虽然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一开始便与经济发展脱节,产业界普遍缺乏参与办学的热情,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高职教育先天不足。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在普遍的意义下,凡组织水平最高的事物都处在进化的最高阶段,选择具有组织水平最高的复杂系统作为研究实体,出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应重视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国外数学课程资源,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资源。

要开展对高职各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普通本科院校按照学科分类设置专业,而高职按照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是在职业能力基础上的系统开发,因此,弄清每一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标准与能力要求对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的整合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结构上要实现多样化和模块化,内容上要联系实际、联系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多样化是为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来源学生的实际需要,即既能满足来自普通高中学生的要求,又能满足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既有利于入学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又有利于入学成绩差的学生获得进步。模块化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教材内容选择的重点在整合,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将专业知识融入课本,另一方面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的理解,提倡使用计算机技术整合教材内容。教材素材的选取应采取“深入浅出”的原则,不仅要体现数学的本质,更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注意收集一线教师的优秀案例、课例、实例、活动,将之纳入教材之中。

要落实课程改革,评价改革是最重要的配套措施。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与评价体制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对应于质量概念的符合性,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应该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应于质量概念的适合性,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应该是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对应于质量概念的相对性,培养出来的所有学生,无论其入校时的状态如何,都应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是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前提,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全面的、能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与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期末考试成绩不同,评价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与兴趣,关注学生与同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

教师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改革是人的改革,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做什么和想什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所赖以成长的文化。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高职教育的任何改革,若不能彻底地质疑、挑战或取代传统教育中隐含的价值、信念和假定,就必然导致新技巧适应旧规范,使改革流于形式甚至失败。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表明,教师通常是教改的最大阻力。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习惯,即教师自身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与长期教学经历所养成的习惯。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学习如何处理新事物,并对教师已有的教学实践带来挑战。第二是功利思想,即把教学工作仅仅看作是谋生之道。教改需要教师克服可能会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并可能得不偿失,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对改革的接受、认可与驾驭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成败。改革需要理想主义,“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以这样的信念和毅力,投入到教育改革的事业中,勇于承担教改的重任,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努力做一个有成就并被学生认可的教师。

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教改的方向、质量和深度。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不良是制约教改的“瓶颈”,但是,改革不能等待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改革既依存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又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提供舞台。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单一学科为特征的知识结构,淡化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数学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数学建模教学能力的短期培训。课堂是课程改革真正发生的地方。衡量课程改革的成败,最根本的是要看教室里发生的变化,即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课堂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基地,没有实践,再先进的理念也是灰色的。课堂也是产生改革新理念的母体,没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所有实践都是盲目的。教师要让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使经常缺课的学生走进教室,使心不在焉的学生精力集中,使愿意学习的学生思维灵动,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气勃勃、魅力四射的地方。课堂并非一定完美,但应追求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教师绘声绘色、神采奕奕、激情飞扬,学生认真思考、主动交流、积极探究。“在场”的第一要义是让教师的思维回到课堂,缺乏饱满精神世界的教师对课堂是一种危险,对改革的前景是一种危险。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课程教学  高等数学  项目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6-02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for course

Zheng Chun rong

(Miany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school,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Abstract】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for cour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 Higher Mathematics >  of this cours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project system. Through trial operation of the scheme, obtained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also proved that the project system more suitable teachingform should be characteristic of course.

【Keywords】 Education for course; Higher Mathematics; Project

一、引言

对于学校而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从中等专业学校的社会需求来看,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课程模式的探索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本校应用水工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是,以传统理论知识讲述、推导、演算为主,实践环节几乎没有。最终的考核形式,还是以卷面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习的优劣情况。然而,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随机对学校2012级~2013级的20名水工专业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提出的问题包括:你对微积分的定义清楚吗?对于一个微分方程,是否能够熟练求取其极值?……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概念不清、知识模糊以及定义混淆等问题。由此可见,原有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不尽如人意,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幅度,也是非常小的。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普遍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从这个方面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鉴此,提出了结合专业课程,以项目制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方案试运行,以此验证该方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特点分析

《高等数学》是所有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的知识 有函数和极限、数列、导数、微积分等。纵观这些的内容,多是以抽象性的公式或概念为主。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推导,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的专注性。这是由于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环节很少。而事实上,该门课程是水工专业课程的基础,各专业课程(如农业水利学等)的本质,最终都能转变为数学上的问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门课程的性质,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三、项目制教学改革模式的提出

基于上述《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本文拟提出以项目制为主干线的交叉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与水工类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参与项目的方式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在课题开展环节中,遇到数学问题(如课程《水力学》中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水工结构》中坝体载荷的计算等),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团队讨论、查阅文献等多种渠道获取答案。而对于教师而言,则仅仅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答疑解惑即可。项目制的教学模式,其优点主要在于通过主动的参与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更有针对性,由此自学能力逐渐提高,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本质上来说就是体系化地构建自己课堂知识脉络的过程,当项目结束之后,学生无论从实际动手能力、钻研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1. 理论课时的缩减

项目制教学改革的首要步骤,就是将原有的理论课时进行压缩。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 ,学生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尤其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是原则性地介绍,教学过程中甚至缺乏逻辑性思维很强的理论推导过程。如此一来,学生上课时的精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便犹如坐过山车一般,基本对传授的知识点没有印象。即使在卷面考试中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大部分也只是将教材上的概念、定义等机械地背诵下来,一旦考试结束,也就随之淡忘,更不用深入讨论究竟这些知识点如何使用,几乎对此一无所知。综上所述,在改革中第一步,便是将理论课时减少至一定比例,为课程项目制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培养方案的对比

原教学培养方案 改革后教学培养方案

理论课时 60 45

实践课时 0 15

2.项目制的实施

项目制课程改革模式的措施,主要是将原课程教学方案中的部分理论学时划分至实践环节,然后通过实践项目的运行,来完成该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在攻关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该流程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1)任务的部署;结合本校的水工专业而言,项目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比如:教师自主命题、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候参与的项目、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等;(2)项目制实施环节;结合某一大坝监测系统设计项目来进行说明,主要步骤为:① 教师完成《高等数学》的理论课时的讲授后,将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如计算方法论证团队、微分方程建立团队等);② 根据学生特点,让学生针对分解的题目,开展选题工作;③让项目团队前往企业调研,搜集文献资料等前期工作,例如:计算方法的选择(如欧拉法、RK法等),可选性很多,究竟哪一种比较合适,可以搜集《微积分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微积分在工程量计算中的探讨》等资料进行参考;④ 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如4人组成的团队中,在试验过程,每人选择一种计算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的试验,完成之后,再结合计算结果(如稳定性好坏、系统动态时间如何等)进行对比,并选取合理的参数,确定最优方案,完成整个项目;⑤ 答辩验收,由学校4~5名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成员,对学生作品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四、教学效果对比

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展开教学案例分析来进行论证。鉴此,本文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效果测试试验。具体实施方案是,以本校2013级水工专业的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假设为a班和b班。其中,a班学生按照原有模式展开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而b班学生在完成压缩课时量的理论教学之后,便结合课程《水力学》中的专业知识,以教师自主命题的小项目为课题,开展项目式的团队运作学习阶段,所有过程按上述章节项目制实施环节进行。最后,分别对比两个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两个班级的最终成绩如表2所示。

表2  考试成绩对比

分数段 90~100 80~90 70~80 60~70 <60

各分数段比例(a班) 5% 7% 16% 29% 43%

各分数段比例(b班) 11% 12% 27% 35% 15%

由表2可知,在最终考试结果中,无论是高分段(>80)、良好段(70-~80)还是合格段(60~70),采取项目制教学模式后的b班学生得分比例均高于a班,从低分段的分布情况来看,a班不合格比例高达43%,b班仅有1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展开项目制教学后的b班,其教学质量上要明显优于a班。

五、结论

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培养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项目制为基础的课程培养模式。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一个教学的测试案例,也证明了项目制的模式,更加适应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类型。但是也应该看到,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的培养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瑞麟,沈建武.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 (1):76-78.

[3] 王旭.《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机电技术,2013,(8):162-164.

[4] 王心良,郑书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科教文汇,2013 (9):48-50.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篇4

高职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作用是:第一, 为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知识的支撑, 使学生能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课程中相关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 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为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 自我学习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然而, 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 仍然存在以下几对主要矛盾:

1、教学内容的含量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高职数学一般只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 课时一般为一百来个学时。这样, 无论选择什么精简压缩的现行教材, 教师都要匆忙赶课、都要进一步压缩教材内容。结果影响教学质量, 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教学知识的起点高与学生数学素质低的矛盾。高职数学以一元微积分为基础模块, 再根据不同专业情况, 选择微分方程、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积分变换等作为伸展内容。所有这些知识, 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 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应有要求存在较大距离。不少学生的初等数学知识残缺不全, 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刚进校时还有学习热情, 不久就归于消沉, 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生总体的数学素质下滑, 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以上几对矛盾在教学实践中, 往往又相互交织, 相互影响。比如, 由于要照顾学生水平, 教学进度就要受到影响, 课时就更显紧张, 教学进度一受到影响,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要从简考虑, 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导致教学质量很差, 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这门课程

3、高等数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有自学的能力。

高等数学改革的方法:

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必须明确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数学课程本身和其它各课程以及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及发展趋势, 并以此作为确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二是要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说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 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来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体系。三是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来更新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体系, 高等数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 它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素质, 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可以说,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数学素质和修养, 而数学素质的培养又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教学之中。为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教学内容要吐故纳新, 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 即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 注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概念和方法, 为现代数学适当地提供内容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提高学生获取现代知识的能力。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界限, 促进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 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淡化复杂的数学运算技巧的训练, 着重讲解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实施数学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并要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由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必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 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枯燥无味的推倒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不必要的、花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删减。教师还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 例如在函数教学课程中利用幻灯片, 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总结:相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 会有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高等数学这门课程, 掌握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 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 但是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 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主要讲了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5

20xx年7月22日至7月24日,作为高等数学课程主讲教师,受我校教务处委派,我和本校赵建堂老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河北师大举办的高等数学课程培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数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由国家级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尚志教授主讲。

李教授以让微积分变得简单易懂开始讲解,讲课始终充满了激情,语言生动、风趣。通俗的解释与数学的严谨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精辟的语句,言简意赅,一箭中的,耐人寻味。空间为体,矩阵为用。代数几何熔一炉。代数是具体运算,几何是抽象理解。代数是体力劳动,几何是脑力劳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决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只有喜欢,才能做好。檐走壁之电影实现——微积分基本定理。令人反复体会,绵远悠长,意味无穷。可见其语言功底的深厚,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同仁,去学习、效仿。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坚实的数学功底与数学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令莘莘学子们所折服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你所讲的课才能为学生们所喜欢,才有可能成为所谓的精品课。

李教授的讲解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科学严谨的思维,丰富多样的教学法运用。零散乏味的基本知识运用科学思维来讲解,再运用多样的讲解方法,极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心理,引起学习的积极性。李教授对高等数学教材的进行全面解析,结合本课程抽象复杂的特点,强调兴趣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发我们对未来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入地理解该门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建设思路、方法与经验,对讲授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有了新的体会。总之,他能把看似深奥的数学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得十分清楚,使没有数学知识的人也能明白。同时,在他脑海里,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数学答案,数学因此精彩而美丽。

李教授强调多媒体教学,一要发挥其优势,二要不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李教授的精品课程将教材、课件、实验、网络课、辅导材料等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做得非常好,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热情和精力。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扩大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弥补了当前课时不足的缺陷。

浅论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改革 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改革

正所谓,数学是一门语言,它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高等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长久以来就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广泛应用于科技、国防、生产管理等众多领域。把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是高等数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本身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需要对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做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推动数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概述

应用数学是由两个词组成,即应用和数学,一般说来,应用数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应用有关的数学,是传统数学的一支,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可应用的数学;一部分是数学的应用,是指以数学为工具,探讨解决工程学、科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实践是个人打开求职大门的敲门砖,有利于做出明智的判断和理性思维的形成。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正所谓认识来源于实践,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高等学科,数学更是不例外。高等数学的应用极其广泛,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更是拓宽了数学运用的应用领域,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现状

高等数学应用数学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是在80年代中期,在这一时期,多个院校相继开设了应用数学的课程,且应用数学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力量也逐渐增强,大量的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专著和教材也相继出版,但从整体上来看,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还是未受到足够重视。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大大加速了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强烈地意识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等数学的支持。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在高等数学应用数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更多的只是对数学理论的教授,而不能够把高等数学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继而把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去,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其次是在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最后在教学的理念方面,部分数学教师仍没有意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不利于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发展。

三、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措施

1、学校完善课程设置,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只有学校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应用数学的良好氛围,才有可能推进高等数学的应用普及,不断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首先在高等数学的教材选编方面,教材编写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而影响应用数学的教学效果。学校在进行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与专业贴近,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具有灵活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其次在进行数学课程设置方面,要始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为宗旨,根据现实情况对课程进行设置,如可以适当多设置一些实践性强的数学课程,适当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应用数学的活跃氛围,如在校园中定期举行数学建模活动或竞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教师加强自身的应用数学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和应用数学的学习之间起着桥梁的连接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对高等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增强教师自身的应用数学的理念和意识,只有教师从内心充分認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应用数学的学习。此外,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把应用数学和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方面做出努力,这样可以为数学学习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3、学生要自觉培养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内因决定外因,要想真正实现高等数学应用教学的改革,最根本的还是培养学生自身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可多参加数学建模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此外,在日常的应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多培养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多运用数学思维对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不断加强自身运用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运用高等数学的能力。目前,国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是多方面、长期的一个艰巨任务。总之,进行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的改革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需要每个研究者认真探讨。

试析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改革 篇7

技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差。许多简单的高等数学题目他们都不会做,考试成绩往往偏低,常出现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现象,达不到教学要求。以笔者带教的机电班来说,学习高等数学一个学期后,有的学生还连极限符号都不认识。这表明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基础差,甚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不好。所以生源质量下降和生源差异带来的提高教学质量难的问题亟需解决。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的职业性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基本要义之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贯彻这一精神。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育目标上,要以发掘学生潜能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观念上,要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要由“单向型”向“双向型”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要倡导“只要努力,人人均可成才”的观念,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鼓励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坚定成才的勇气,激发成才的热情。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既然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技工教育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抱有人人皆可以成才的信念,对学生因材施教。高等数学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2 改革考核方式,变终结考试为过程评价

无论是技校学生还是本科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而靠几天突击学来的东西往往是肤浅的,“知其形而不知其理”,考试时不会综合应用,考完试也就忘了。考前学生押题,搞突击,导致考试成绩偏低,出现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教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学生急功近利,走捷径,平时不能安心学习,这也和平时成绩没有发挥作用有关。因此,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阶段训练,采取阶段考试方法。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而坏的学习评价会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进度。但这种考试方法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笔者曾对所带教班级采取过阶段考试的方法,结果在考试过程中,有些人无所事事,等着抄袭他人的试卷,导致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考试纪律很难维持。但是可以对此做一些改革,比如抽查,强调考试纪律等[1]。

(2)重视对学生平时作业的评价。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相对于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来说,平时作业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很大。但如何解决教师没有时间批改作业的问题呢?教师可以随机挑选适量的作业来批改,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给予A、B、C、D等级评价,并且写上相应的评语。同时记录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和作业完成的等级情况。另外,布置作业内容时也有些技巧,不出选择题、判断题,可以出填空题、解答题、讨论题等。虽然会出现有些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平时作业。可以对有抄袭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抽考。有经验的教师总会认真地批改作业,因为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

(3)采取对学生单独面对面考试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点名叫学生来面试,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量不大的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等运算题。

(4)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打分。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可以让学习基础差,但是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受到鼓励。二可以让教师多和学生交流,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尽量记住每名学生的名字,每次上课的时候都带上学生的名单,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技校学生自信心不足,自我菲薄的现象严重,他们基础差,不可能要求他们达到和普通高校学生相同的理论水平,但是对于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要好好培养。对学习态度这一项的打分也可以参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对平时成绩打分还有商榷的地方,目前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一不好打分,难以找出差距,没有具体的标准。例如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量化只能用模糊的评价手段,不能做到精确。如果用数字1~7中的4表示中等,7表示最好,1表示最差,6和5表示中上,3和2表示中下来记分,很难说明学习态度得分是5分和6分的2名学生学习态度的区别有多大。二某些打分方式会伤害师生感情。如果有一名学生上课没有带课本,上课时打瞌睡、说话、玩手机,就给他扣分,他会很反感教师的做法。对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纠正要靠思想教育,同时打分方式要有艺术性,不能影响师生间的感情。在评分标准上,笔者认为,应尽量减少百分制,多采用等级制,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

(5)其他考核方式,如数学建模,撰写小论文,组织讨论课,交预习作业,学生自己出试卷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特殊的作业作为平时作业在恰当的时候布置。比如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布置写小论文,教师出若干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并写好论文后交给教师检查。教师为学生精心挑选、编写一些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并进一步钻研才能解决的实际应用型题目,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的时候组织讨论课,由教师拟订有分量,具有启发性、代表性,且有一定难度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各小组学生把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上交。让学生交预习作业,把在预习中自己不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重点应该放在平时。技校学生基础差、信心不足,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宜太低。再说,学习已经结束了,不及格还是及格对学习这门课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反过来,如果出现大多数学生不及格的情况,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教学成绩没有得到肯定,给教学评估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打击了自信心,增加了心理负担。降低期末考试的要求,反过来会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考试阶段,笔者认为划重点其实是一种好的方法。既然有了一页纸考试的方式,为什么就不能在考前划重点呢?划重点就可以突出重点。通过这些重点能够把一本书的精华体现出来。

重视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的难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期末考试成绩占60%以下,平时成绩占40%以上,或两者各占一半。平时成绩分为期中考试或者阶段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学习态度;面试成绩4个部分。其所占比例可以根据各部分的考核力度来决定。考核力度越大,有效性越高,所占比例就越大。

3 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一直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评价形式一直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样的评价方式只能使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显然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要求对传统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变革,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2];从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向突出对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转变;弱化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功能,注重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减轻评价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

在考试内容上,应尽量减少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设计应用性、探讨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本等资料,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

在评价标准上,应从单一的“文化课成绩”评价向多样化评价转变。如前所述尽量减少百分制评价标准,而采用等级制。不能简单地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技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于普通高校、高中学生差一些,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素质差、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都应为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与考核[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9:19~20.

[2]杨晓忠.对某高职院校教师评学结果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8) :16.

浅析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8

但是由于高校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且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数学习难度大且不实用, 故造成了如今高数教育的困境:老师不愿教, 学生不愿学。 所以目前摆在高数教师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才能提高高数教学的实际效果。 许多学者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方法。 本文将根据高数教育的实际状况,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高数的教育教学谈一些看法和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在学习高数课程时, 首先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 高数将会变得枯燥乏味, 从而影响教与学。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呢?

首先, 要注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数学史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通过引入数学史, 对于深刻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 引入数学史, 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优良传统。 例如, 在引入微积分思想的时候, 可以列举国内外数学家, 如阿基米德、刘徽等人所提出的微元法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穿插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和数学史,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鼓励, 并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其次, 要注重高数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时, 时常会问学习高等数学有何意义及如何应用等问题。 让学生知道高等数学有用和如何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数学建模。 那么如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应用的实例要简明易懂, 能够结合日常生活, 与工程或现代技术有关, 或者结合专业, 能引起学生兴趣。 其次要能够结合课程今后可能用到的概念、思想、方法,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 在经济管理研究领域中, 其理论体系和建模引入了大量的高数公式、结论和定理, 从而促使经济学和管理学向着定量化和精密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使经济与管理学成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互统一的学科。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经济管理问题, 研究人员需要利用高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如:报童模型、边际收益模型、EOQ模型、博弈模型等。 没有高数理论支撑, 这些模型是无法建立的。 而这些模型的讲解无疑将会加大高数课程的信息量和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的讲解将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高数学习能力和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

理工科的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常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不够。 与中学阶段相比, 高数教师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如何计算, 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比如, 高等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极限概念的讲解。 而极限的概念对于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 那么对于极限思想的介绍, 我们可以从以下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极限思想在现代数学乃至物理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 它揭示了常量与变量之间、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在微积分学习中, 基于极限的思想, 从而人们可以从有限认识到无限, 从“不变”认识到“变”, 从量变认识到质变。 虽然无限与有限存在着本质差异, 但这两者又存在联系, 即可以将无限视为有限的发展和演变。 另一方面, 在讲授级数相关问题时, 有限和无限的内在联系也可以表现为:无限个数的和定义为“部分和”的极限问题, 它不是一般意义下的代数和。 而这种方法就是借助于极限的思想, 由有限来认识无限的思维方式。 比如, 在介绍如何求变速质点的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时候, 由于速度是关于时间的变量, 故用初等方法是无法求解的, 其难点主要表现在速度是变量。 因此, 我们将小的时间范围内用匀速直线运动代替变速直线运动, 由此求出质点的平均速度, 而把质点的瞬时速度定义为其平均速度在时间区间趋于0 时的极限问题, 这就是借助于极限的思想, 也是通过“不变”的方法来认识“变”的方法。

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高数教学过程中起到一把双刃剑的效果。 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改革与设计, 能更加形象地解释高等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或图像, 能有效地模拟难以想象的空间几何关系, 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全面性,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因此,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和生动化, 也可以使得教学效率更加高效。

但是, 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由于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教师可以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 但是, 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展示媒体课件, 而忽视了学生大脑反应速度与媒体传媒速度之间的时速差, 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情况,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透, 久而久之多媒体教学只会让学生更加不愿意学, 而老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 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的缺陷还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 因此, 在高数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任何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另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传统的讲授与黑板板书方式为主, 如对于重要定理和性质的证明, 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采用传统的讲授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比较好, 这样能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有必要在黑板上逐步板书;而以多媒体教学为辅, 如内容较比较抽象的 (如三维图像) 、或只需学生一般性了解的, 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这样的结合既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一些, 又能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 在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 扬长补短, 克服弊端, 发挥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小结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兴趣, 将数学史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教学中, 并增强教师与学生课内和课外互动环节, 力求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讲解教学内容时, 可以适当结合案例分析, 注重数学建模思维思想的渗透与挖掘。 通过各教学环节的教学, 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摘要:高等数学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尝试和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 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教学手段三方面阐述了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教学手段,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刘长江, 吴伦红.高等数学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尝试[J].科技信息, 2007 (18) :180.

[2]朱连燕.关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2 (33) :339-340.

[3]杨宏林, 丁占文, 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2) :74-76.

[4]冯良贵.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工科数学, 2002, 18 (5) :62-65.

浅析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9

一、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与国内同行广泛交流与研讨的基础上, 作者发现,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普遍求全求严, 忽视了高等数学课程里渗透的数学思想或者没有将学习高等数学的思想提高到突出的地位;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数学演绎证明和推理的严谨, 忽视了“非严谨”推导和形象化、具体化语言、实例的应用, 不能将隐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分析;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忽视了将数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忽视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训练, 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手段单一和落后, 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 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和消化, 降低了课堂效率;另外, 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并且比较严重, 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学生少于启发, 疏于引导, 将“教学”变成了单方面的“教”.

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以上弊端的存在既有历史问题造成的客观原因, 也有现今人为的主观原因.改革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等特点, 改革是试验和摸索, 新的改革策略的效果需要实践来检验.作者认为,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系统工程, 应该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逻辑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理性分析问题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作者认为改革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和改革的保证, 他们既是教改的倡导者, 又是教改的实行者, 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学改革应首先建立一支稳定的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富有责任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次, 建立教师教学讨论班制度, 开展经常性的教学教改方面的研讨交流, 集中集体智慧, 协调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后, 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 从政策上引导和激励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

2.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 教学内容要吐故纳新, 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如何“吐、纳”, “吐、纳”什么.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是同步的.具体改革措施有:

(1)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 将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层次, 例如可以将物理、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A层次, 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B层次, 将语言类、体育类等专业划分为C层次, 等等.

(2) 教材要多层次和多样化, 要有与之配套的参考资料.在课程层次确定后, 编写适合于每个层次的教材, 教材内容可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和专题讲座模块.必修模块是本层次学生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部分, 一般是一元和多元微积分;选修模块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内容, 供各个专业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不同选择性地学习;专题讲座模块介绍数学史、数学方法论和现代数学等, 主要是计算方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软件应用等,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 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 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实用性, 体现数学的工具作用.高等数学教学面向的是非数学的应用型专业的学生, 教材要体现直观性、启发性和简易性, 尽量避免复杂抽象和繁琐的理论证明.

(4) 教材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内容上, 一方面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另一方面要引入数学软件的介绍和学习.传统教材忽视了数学与实践的结合, 而数学建模正是利用数学的方法, 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借助数学理论和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过程恰恰是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数学建模思想在教材中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数学无用论”.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数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为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在学习阶段学会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 Maple等求解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方法的计算机实现过程, 有助于深刻体会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这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思想, 建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逻辑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灵魂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学生成长成才, 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环节,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立足于目前现状的前提下,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新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特点是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的教育,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注重交互式的教与学.

以下是作者提出的几点具体设想与建议.

(1) 分层次教学

高校中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通常都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学生专业、教材分层次的基础上,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不同而恰当地区分层次.另外, 对同一专业的学生, 也要做到分层次教学.近些年随着高考的扩招, 入学时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特别是文理兼招的一些专业, 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学上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教学方法的过渡

对刚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 高考已经结束了3个月了, 这段时间里, 大部分学生忙于填报志愿, 忙于放松紧张了三年的身心, 忙于准备入学军训, 等等, 很少有学生能继续静心读书学习.因此在大学里的第一次高等数学课上, 有必要将中学里学过的知识, 如基本函数的性质、数列极限、三角和反三角函数的一些相关公式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在教学方法上,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和如何复习,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大学学习方法, 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反应, 经过若干次课后, 再逐步提高要求.

(3) 讨论式、交互式教学

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 在课堂上采取“设立问题——启发式探讨——学生提问——集体讨论——老师精讲——归纳——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 引导学生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每一章节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中隐含的数学思想给予特别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学术性和理论性为主导, 要突出数学的工具特点, 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上.

(5)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 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老师可利用Matlab等数学软件制作出一些难以用粉笔描绘的几何图形, 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 播放过程中不利于学生的思考, 所以课堂上应有必要的板书与之相结合.大部分数学题目的推理和论证, 需要学生一步步地消化, 慢慢理解, 不能过快, 板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符合教育认知规律, 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6)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这里谈到的实践教学是指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是联结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 已成为众多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数学建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涉及的问题一般没有现成的准确答案, 没有固定的求解方法.教育部已连续十多年举办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实践证明,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非常有效.姜伯驹院士指出:“数学实验课程, 其实是一类新课程的统称.共同的宗旨是由学生亲自动手, 在先进的数学软件的帮助下学习数学.”其内容一般是将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统计、优化等模块与数学软件、典型案例相结合以事半功倍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 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实际问题供学生思考、求解, 可以让学生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及时反映学生对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建模方法、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等多方面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理解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经验总结, 又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体现了数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密切联系, 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7) 教考分离

该方法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 比较客观公正, 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成绩的评价

学生成绩的评价是检验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 检验教学改革成效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可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基础知识测验、开放课题研究与答辩、数学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定.这样不但从多个维度考核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对数学实验和数学软件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 积极查阅文献, 拓宽知识面, 提高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之,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 需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明确方向, 既要注重数学的理论, 又要加强数学的应用;既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训练学生动脑求解课本问题的能力, 又要锻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改革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是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必须的工作,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作者在这里抛砖引玉, 期待有更多的读者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9 (2) :1-2, 6.

[2]王朝晖.关于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数学, 2003, 19 (5) :21-24.

[3]余丽琴, 杨宏林.高等数学教学法探讨[J].大学数学, 2004, 20 (4) :42-45.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10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如何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研究的重点。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源总体差异显著加大, 特别是文科学生, 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且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加大了教学难度。

(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利用PPT课件教学虽然可以降低数学的枯燥性, 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会使教学节奏加快, 对于基础较差的文科学生往往就成了“看热闹”, 几乎很难理解内容的本质。

(3) 各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及所用教材、讲授内容都是一样。没有按不同专业的需求去做相应的调整, 与专业脱节。

(4) 我院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

(5) 由于课时的限制及相关网站平台设施的短缺, 在课堂之外, 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和答疑等极不方便, 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开展工作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习好高等数学, 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要注意入门教学。刚刚跨入大学的学生, 对于学习高等数学这门课一开始感到不适应, 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于学习这门基础课产生了一些误解, 要利用开学初的1~2节课时间, 深入地开展宣传学习, 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动。

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考虑到“高等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教师如过分依赖PPT授课, 将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只是“过眼浮云”, 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而选择是否用PPT, 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 增加与实际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的例子,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

要想从根本上改进“高等数学”的教学, 必须要增强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我校正在有计划地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战线的优秀专家来充实教师队伍。为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 逐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 我校加大了财政投入。

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过程中, 因为高等数学又比较枯燥难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对于一些很抽象的定义学生根本记不住。这就要求在实际授课中要灵活机动, 我通过授课的这几年里, 发现对于一些难记忆的概念, 利用顺口溜教学, 不仅能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还能让学生把内容轻松记下来。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可忽视传统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推导、计算技巧、定理证明、公式推导以及一些较复杂的例题, 还是要使用板书来授课, 这样能做到边启发、边推导, 使课堂效果更好。而使用多媒体演示基本概念、定理及例题时, 可节省宝贵的授课时间, 但必须要注意放映的速度不能过快, 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课堂提问的思考时间。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以及难以想象的空间图形, 尽量利用图形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 使得学生在脑海中有直观而深刻的理解。如, 空间中的一个已知曲线c:f (x, z) =0, 求曲线c绕x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旋转曲面方程。同学们靠想象很难把方程与图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通过PPT动态的演示可以把旋转的整个过程及最后所构成的图形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 篇11

一、师资团队建设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师资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特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 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 即为每个青年教师制定一位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培养,做到评帮和指导不间断。同时,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渠道多方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水平。

2. 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实验培训等活动,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其他数学选修课及特色讲座,增加教学实践机会,同时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多参加高等数学研讨会、年会等。

二、教材建设

教学大纲方面,为了更加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我们在原有本科微积分理论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细化、深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部分例题与习题的难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一定数量的证明题,通过此方法可以满足部分考研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教研组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首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对与各专业的应用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调整,保障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其次,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更加注重了应用。目前,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教研室已开始编写主要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等本科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三、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

1. 强化案例教学。我们把与专业背景联系较为紧密的经济应用案例引入到教学中, 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学中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介绍理论知识后,适当引入经济问题中的实例, 结合数学思想和方法给出解释,开阔学生视野。

2. 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贯穿到编制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中。 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采用系统教学法;在章节总结教学时,采用技能教学法;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时,采用心理障碍排除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采用设问情境法;用于习题课教学时,采用参与教学法。

3. 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部分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自讲或讨论,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归纳总结及点评,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灵活使用考核手段,在考试形式上,打破单一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逐步形成闭卷“教考分离”、小测验、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使学生既注重学习知识又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能力上。

(二)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1. 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我们于2010年全面完成了《高等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并投入使用,后经多次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将传统的数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传统教学方法中不能直观表示的抽象概念、定理、图形等通过多媒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在补充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2. 建设课程网络平台。目前我们已创建了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基于这个网络平台,建立了高等数学教学辅助资料库,包括高等数学的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授课计划、教学录像、在线题库等与课程相关内容。同时,增设了课程特色、考研真题、数学天地等课外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学生通过上网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学到其他相关的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增加互动功能,开设在线答疑系统,给师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及时总结、反馈。

我们在《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中采取的上述措施,有效保障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适应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涛,佟绍成.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44-46.

[2] 刘沈荣.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43-144.

[3]马知恩. 教材建设如何适应大众化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0):10-12.

[4]汤宇.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5):125-126.

[5]熊德之,张志军,阮正顺等. 经济数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1):8-10.

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 2012-04-18

基金项目:河北金融学院通识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篇12

然而, 一切数学的发展在心里上都或多或少地是基于实际的。但是理论一旦在实际的需要中出现, 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它自身获得发展的动力, 并超越出直接实用的局限。这种从应用科学到理论科学的发展趋势, 古往今来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说, 要使高等数学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高等数学从教者就应该对其教学作出合理的改革, 以适应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及其他各学科的发展对数学的依赖。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1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必须明确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明确数学学科不仅是解决科技问题的重要工具, 而且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对于非数学专业班的高等数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 更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用现代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数学在内容设置上应着重体现综合、现代、实用的特点。

1.1 淡化计算内容, 处理好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间的衔接关系。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等数学传统教材中占有近二分之一的积分计算内容, 学生要掌握这部分的内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只要能掌握最基本的积分方法就足够了, 而对于复杂的积分计算可以通过查积分表, 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因此将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上。而对于传统教材中的三角函数和极限、导数的内容, 由于在中学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一些这部分内容, 所以为了减少重复, 将这部分内容做适当的删减。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最佳的效率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1.2 以人为本, 教材内容应多层次, 体现因材施教。

人才的造就需要长期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

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施展自己的才华,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应增加概念教学、讨论、思考、应用等综合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意渗透近代数学思想、概念和方法, 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获得现代知识的能力。

2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 教师是讲课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的听课。然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参与其中, 体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此, 高等教育也要适当的做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类比思维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一件事情远比知道一件事情记忆更深刻。因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发现的背景、发现的过程及发现的思维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 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情感。比如运用“类比”思维方法, 由数列极限的定义, 直接可以得出变量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极限的定义;类比于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等概念可以直接推广到二元及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等概念等等, 还有很多这样利用类比很容易推广的概念、定理等内容。这种利用类比思维教学法, 能培养出学生的联想能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 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殿下伏笔。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讲一些科学发现及数学发现的思维方法, 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高等数学应用启发式教学。

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讲得过细、面面俱到, 应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师生双方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提问和启发应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思维、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在讲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时, 我们要启发学生与一元函数导数的定义相比较来理解, 一元函数导数的定义为函数增量与自变量比值的极限, 刻画了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而对于多元函数来说虽然函数的自变量增加了, 仍然可以考虑对某一个自变量的变化率, 也就是在其中一个自变量发生变化, 而其余自变量都保持不变即把其余自变量都看为常数的情况下, 考虑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 所以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也就是一元函数的导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质疑则促使教师深入学习与探索,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3 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

在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事实上知识本身是思维的产物, 传授知识不能意味着只记一些现成的结论, 应揭示思维的过程, 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发现、再发现的过程中。唯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3 高等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许多实际生活问题由于克服了手工计算的障碍已经进入了数学教学了, 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三维图形、动态模型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成为现实, 数学软件、计算机代数几经升级, 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大学数学教育中, 如果合理地利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 将会对数学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加粉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充分地体现啊了教师在讲课中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如果将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的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清晰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新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用数学软件直观的演示复杂的图形马鞍图、椭圆双曲面等, 可以将“空间想象力”变为“直观观察力”, 这样非常明显的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承担高等数学课程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高等数学教师多数都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 他们对于数学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 对于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掌握较好, 知识结构体系完整, 而对于高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较差, 这样的老师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 多参与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以及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真正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终身学习者。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 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而且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最终影响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而目前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针对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阐述了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水平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美]R.克朗, H.罗宾.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8.[1][美]R.克朗, H.罗宾.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8.

[2]朱惠延.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 4.[2]朱惠延.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3, 4.

上一篇:我国石油储备成本控制下一篇: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