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2024-08-16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共12篇)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篇1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是高职院校机电类、计算机类、汽车类、经管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是服务于各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高职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作用是:第一, 为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知识的支撑, 使学生能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课程中相关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 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为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 自我学习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然而, 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 仍然存在以下几对主要矛盾:

1、教学内容的含量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高职数学一般只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 课时一般为一百来个学时。这样, 无论选择什么精简压缩的现行教材, 教师都要匆忙赶课、都要进一步压缩教材内容。结果影响教学质量, 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教学知识的起点高与学生数学素质低的矛盾。高职数学以一元微积分为基础模块, 再根据不同专业情况, 选择微分方程、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积分变换等作为伸展内容。所有这些知识, 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 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应有要求存在较大距离。不少学生的初等数学知识残缺不全, 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刚进校时还有学习热情, 不久就归于消沉, 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学数学的料。学生总体的数学素质下滑, 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以上几对矛盾在教学实践中, 往往又相互交织, 相互影响。比如, 由于要照顾学生水平, 教学进度就要受到影响, 课时就更显紧张, 教学进度一受到影响,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要从简考虑, 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导致教学质量很差, 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这门课程

3、高等数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有自学的能力。

高等数学改革的方法:

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必须明确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数学课程本身和其它各课程以及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及发展趋势, 并以此作为确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二是要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说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 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来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体系。三是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来更新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体系, 高等数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 它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素质, 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可以说,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数学素质和修养, 而数学素质的培养又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教学之中。为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教学内容要吐故纳新, 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 即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 注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概念和方法, 为现代数学适当地提供内容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提高学生获取现代知识的能力。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界限, 促进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 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淡化复杂的数学运算技巧的训练, 着重讲解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实施数学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并要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由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必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 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枯燥无味的推倒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不必要的、花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删减。教师还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 例如在函数教学课程中利用幻灯片, 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总结:相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 会有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高等数学这门课程, 掌握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 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 但是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 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主要讲了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面向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篇2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1 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 教学方式落后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1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当今时代,知识构成了生产的重要因素,知识更新也加快步伐,社会对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也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传统的“专向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一次性学习的校内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所以,“素质教育” 逐步代替了“专向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处理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及抽象概括的潜能,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等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逻辑非常严密、应用十分广泛,也是不容易学好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大多数数学底子薄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学习态度和踏实勤奋的学习品质外,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2.1 放在首位考虑的是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灵魂统领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思想视为数学知识的精髓,例如分析与归纳、模拟与联想、直观与演绎、逼近与迭代、线性化、离散化、最优化等等都是数学领域里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数学地思考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和知晓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现产生兴趣,进而去模仿和追求。

2.2 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功能的开发

现今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偏重演绎、推理、论证的训练,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引导到形式论证的严格性上去。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好处,因为命题的证明没有发现和创新重要。众所周知,创造发明的决定性思维取决于形象思维,几何思维和直觉思维形成了形象思维。著名数学家庞卡莱认为,仅仅依靠逻辑思维,数学毫无获取新真理的可能,只有丰富的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创造发明才富有成效。但这绝不是否定逻辑思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是强调不要忽略形象思维在培养创造性能力方面的作用。

3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

方法

3.1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结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粉笔加黑板的形式。在传统数学授课方式下,板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板书,不仅可以清晰地给出逻辑推理的整个过程,还可以结合课堂的状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适当地给予调整,及时强调某个局部知识,或者还要增加某部分内容,对遇到的问题适时做出解答或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加入表演的技艺,通过老师音调的抑扬顿挫、动作手势等,增加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也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随堂或徒手画的立体图形不容易示意出其图形特性,静态的图形也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言语表达可能才说得稍微清楚些;教师用在板书时间太多,视听刺激太单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数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不仅能够从数学内容的不同侧面,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数学内容的实质,对教师的教起到辅助作用,还能够更明确地突出运算过程的某个部分,能更有效地突显出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身。所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单纯能够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还能给数学赋予更丰富、更生动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也存在问题,比如:学生专注于屏幕,降低了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减少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充分,不容易记听课笔记,比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就能够把演示、讲解、推演融于一体,还可以更加有效地集数学对象的各个侧面(如数值、图像、法则公式)于一体,更加完美地展示数学对象,使得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互相匹配、互相补充,从而使数学课堂有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3.2 学生被动参与主动学习相结合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开创业务工作的能力等。数学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证明结果比较难,学生只要被动的去接受学习就行。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专业应用中所需要的对数学结果的“借用”能力。让学生被动参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就能够获得比二者简单相加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数学建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洞察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能力,即怎么样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针对同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思路去建立数学模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合运用能力,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够锻炼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计算机操作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紧密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能力。这些能力互相配合、相互渗透,构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的

始终。

3.4 适当增加高等数学实训课教学

数学理论课大部分内容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节,它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其基本内容。而数学实训课,则要突出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辅助教,也就是和理论课间相互交换信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显示数学对象的各个侧面;显示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强大威力;把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更好的展现给学生。辅助学,就是让学生自己验证或证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设计好的计算过程,学生学习体验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学生学习与体验现代计算技术;学生自己设计进行的学习体验等。

参考文献

[1]王信峰,车燕.高职高专数学实训课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

[2]邢春峰.高职数学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篇4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1. 学生学情分析

(1) 入学成绩。对2009年至2014年六年来学院录取的高职新生的高考入学成绩做一个对比分析, 如表1数据清楚显示, 从2009年至2014年, 除了“录取率”这一项数据是随年基本呈递增趋势改变外, 其他项“平均分”“最高分”“及格率”这些数据却是随年呈递减趋势变化的。在扩招和补录下, 连续多年高职新生的数学入学成绩平均分不足20分, 多年的数学入学成绩的及格率均小于百分之一, 这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 学生来源情况。高职学生除大部分来自高考录取的学生外, 有一部分来自中职推优学生、中职单报高职学生、3+2等生源。由于中职生实行的基本是无门槛的报名就读方式, 这部分学生进入高职后, 绝大部分与高考录取的生源有着明显的差距, 整体素质差了一截, 特别是数学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

(3) 前学数学基础。高职学生可以先分为两部分, 学生一部分来源高考, 另一部分来源中职学校。对于高考学生来说, 在高中所上过的前学数学基础内容, 是基本能够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微积分内容相衔接的, 当然这是在暂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基础的情况下。而对于中职来源的学生, 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基础, 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微积分内容根本谈不上衔接, 有的相差甚远。大多数学生基本初等函数都没有学过, 有的只是涉及过某些知识点而已, 没有系统地学过初等函数内容。原因是各个中职学校的培养方案并不相同, 有的开设一个学期的数学课周时数4节, 有的4节数学课一学年分两个学期上, 分别周时数2节。有的虽开设一个学期的数学课, 周时数仅2节, 还有的根本就没有开设数学课。近来中职升高职学生人数也逐年在上升, 有的一个班级有近三分之一中职生源。

2. 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 高等数学学习考试情况。在上述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的前提下的高职学生, 要学好高等数学课程, 确实不太容易。对2009年至2014年部分班级高等数学学期考试成绩及格率的调查结果 (如表2) 显示, 几年来学期考试及格率一直逐年递减。

(2) 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难”。在新生学前数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统计中, 只有10%的学生表示“对下一步高等数学学习有信心”。50%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尽可能把前学相关知识补充学习”。学生在入学成绩不足20分的状况下, 在历年初中、高中数学学习屡次失败的阴影里,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教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难”。现在, 课堂上难以听到学生与上课老师积极配合的声音, 难以看到学生踊跃上黑板解题、举手回答问题、积极自我表现的场景。就相同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学习知识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众口难调, 教学实施相当困难。

3.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足及学生成绩愈发下降的成因分析

(1) 公共基础课程重视不够。近年来高职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 培养方案一直在修订调整, 专业建设更多考虑的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而对公共基础课程重视不够, 体现在对公共基础课时随意删减, 似乎可多可少, 甚至可有可无。

(2) 不顾及课程的衔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职生源进入到高职学习。现在, 高职生源有三分之一来自中职。但中职培养方案似乎自成体系, 根本顾及不了高职后续课程, 从中职数学课时的安排就得以体现。因此, 中职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存在问题, 可以说是出现断档现象。

(3) 未能因基础的差异进行分层教育。由于高职生源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各种不同数学基础的生源, 仍然采用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而不能进行分层教育, 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4)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跟不上时代。尽管教师能够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但是教师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却十分有限。最原始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数学教学手段, 还是高等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探索, 成效却不明显, 受基础条件、教学学时、教师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多媒体教学及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基本不能开展。

二、准确定位高等数学课程, 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课程改革

1.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其课程定位而言, 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1)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课程是各层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在高职教育中, 高等数学提供学生学习专业课必要的数学基础, 成为一门服务于专业的基础课。不仅如此,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各种数表、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还是一门为专业课提供方法和工具的工具课。

(2) 高等数学又是一门能力课和文化课。高等数学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数学能力的作用, 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就此意义而言, 高等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能力课。同时, 高等数学还展现了人类智慧, 能够启迪心智, 培养素质。因此, 高等数学又是培养学生理性文化和素质文化的文化课。

2.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及作用, 决定了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服务专业, 传授知识, 掌握工具, 培养能力, 提高素养”。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学习状况和专业需要为本, 传授给不同专业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工具, 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能力, 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3. 课程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入

(1) 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调研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度, 以“必需、够用”为本, 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交流、探讨、研究来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加强高等数学课程的针对性。

(2)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基于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 分层教学是改变这种现状的一个教学策略。不同层次的教学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程标准以及评价体系, 使学生能够在比较适合自己学习基础的情境中学习,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 能够增大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信息量, 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 形成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的教学环境, 加深学生对概念、方法和内容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思维能力。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时数的比例, 改变一切给专业课让路的做法, 尽可能满足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要求, 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4) 开设适当的数学实验课。计算机的发展为数学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改革后的数学课应体现数学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的结合, 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开设计算机数学实验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使用数学软件, 把数学软件工具引入到现代数学教学中, 通过数学软件强大的计算功能、图形功能和符号处理功能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提高数学素质, 了解数学应用。

总之, 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效果的提高, 是“教”与“学”形成合力的结果。我们在寄希望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给高职输送整体素质更高的学生的同时, 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是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高职高等数学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进一步深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注意与专业结合, 加强内容的针对性,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适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数学素养。当然, 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涉及教师、学生、硬件、软件等方方面面, 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共同探索出比较适合职业院校高职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教学策略, 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的效果, 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职学生数学入学成绩的收集, 分析学生前学数学基础, 针对高职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难”, 教师教学同样“难”的困境, 对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愈发下降的现状进行分析, 探索改变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困境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与学,困境

参考文献

[1]李连喜, 谢世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J].教育与职业, 2013 (20) .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篇5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工具学科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将针对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重点剖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的意义,旨在改善当下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HPM的含义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7-01

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再加之教材编写与高职教育的教学不相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要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整个高职专业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高等数学已经从理工科扩展到了经济类、管理类等学科中,对于高职教育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高等数学自身的难度以及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够重视,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难点。高等数学难学主要在于它的枯燥乏味,使用教材的落后、以及高等数学和高职专业的联系不紧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或者至始至终都是对数学公式及数学理论的讲解,以及教材内容较为广泛、课时较少、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互动,学生很难参与到学习当中。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渗透数学史,如在讲解某一定义时,可以先从定义的历史背景讲起,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有利于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作为“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学生自己讲解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再进一步进行解释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较差,师生比例大幅提高,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高等数学作为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要面对50—60左右的学生,教师讲,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不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差。高等数学教师教学压力比较大,课时由原来的180课时(共计三学期),缩短到120课时(共计两学期),最后变成72课时(共计一学期),有可能还会减少。也有部分高职院校由于高等数学挂科率较高,从而取消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必然伴随着教学内容的删减而减少。但是作为后续专业的基础课,如果从根本上取消此门课程,会对后续课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所阻碍。

而教师每周课时可达10节,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心备课,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其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而课程内容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训练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待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适当使用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教师的课件,要么是将课本内容照搬到课件上,要么是在课件的制作中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节省教学过程中板书的时间,通过动画和图形将知识更好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并理解。但是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优点我们也不能掩盖,但是不能忽视一些在高等数学教学者的过程性知识,还是需要用板书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推算,如果再能配合多媒体对推算结果进行展示,效果或许更佳。

例如,在中学中,我们已经学过求矩阵、三角形等以直线为边的图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会遇到要求以曲线为边的图形,也就是要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同样地,也可以引入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前面的两个引例的实际背景完全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分割、求和、取极限”将其转化成形如?蒡f(?孜i)△xi的和式的极限问题,从而抽象的得到定积分的概念。那么在讲解的过程中,“分割、求和、取极限”这三步用传统的板书讲解比较模糊,如果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则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不管是传统的板书还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它们都各有优势,应该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多媒体手段和传统的教学进行无缝对接,达到使用多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从而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朝好的方向发展。

四、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典型案例及反例,并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等数学重在概念的教学引入。用一个典型案例导引出高等数学概念,关注概念产生的起源与专业背景,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不再是那么生硬的直接塞给学生,而是自然流畅、直观的呈现。

在高等数学中有部分定理的条件不能增减,但学生总会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使用定理的结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出适当的反例来说明定理的条件,这样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例如,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若函数在某点处可导,则它在该点处连续。这一定理的逆命题却不成立,即函数在某点连续,但在该点处不一定可导。举例说明,绝对值函数f(x)=x在零点处连续,但是它在该点处是不可导的。

高等数学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每个知识点之间都会有联系。也就是说,某一知识点不仅是前面知识的推导的结果,而且是后面内容学习的条件。所以在每个章节讲完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对学生的知识巩固、能力提高都有作用。

五、建立科学的测试评估体系

传统的测试评估体系,总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高职院校对于高等数学的考核不应该只局限于闭卷考试的形式,而应当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构建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考查与考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或者是半开卷的形式考核),考场上与考场外完成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考核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手段,以一个综合的标准去考核学生。

参考文献:

[1]萧树铁.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J]. 数学通报. 2002(09) [2]刘智.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3]王静洁,李勇智.林業工科类高等数学教学的发展[J].林业建设. 2000(05)

[4]金燕. 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6(01)

[5]周保平,胡鹏. 关于我校少数民族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01)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 篇7

一、注重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许多学生认为现实生活常用的也就是小学数学的知识。造成学生对数学有这样狭隘认识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现行的数学教学往往给学生灌输的都是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数学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学实践,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教师多从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建模是指根据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抽象和简化,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现象的一个近似的刻画,以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二、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收集数据资料,研究实际对象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与我国高校的其它数学类课程相比,数学建模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并且乐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数学建模有以下几个过程。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作出计算(估计)。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三、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展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时间相对是较长的,开展些知识性较强的活动,不仅能在数量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能在质量上增添学生的感性材料,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弥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完全性。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重点提高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而且能够培养对各学科的兴趣爱好,为未来选择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展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时刻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还能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高新科技成果的意识,能将数学、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更有助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实际应用,而且能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造许多机会。自1994年开设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从只有196所学校867支参赛队发展到2009年的1137所学校15042支参赛队,4万5千多名来自各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规模以年增长25%的速度发展,这一竞赛活动已是全国高校最大的一项科技课外活动。数学建模已经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参加开放性的数学建模竞赛,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老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

数学中的辩证法

张晓娟

(三河市第二中学,河北三河

要真正掌握好“数学辩证法”,仅仅知道一些数学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现各种数学结构、数学运算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唯其如此,才能发挥出蕴藏在数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力量。数学中许多计算方法之灵巧,证明方法之美妙,究其思路,往往就是综合利用了各种关系并对他们进行过适宜的转化而成的。这类事例在数学中比比皆是。

1.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一原理在数的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刚入学的小学生首先接触的是非负整数,然而在非负整数范围内,减法运算受到限制,于是引入了负数,扩展到整数;在整数范围内,除法运算受到限制,于是引入分数,扩展到有理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出现了开方开不尽的问题,于是初中数学引入了无理数,扩展到实数;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偶次方,于是高中数学引入了虚数,扩展到复数。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展,无一不是解决矛盾的过程。

2. 对立统一规律

在数学中的六种运算上:加法与减法本是对立的,但“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一个数等于减去这个数的相反数”把两种运算合二为一;乘法与除法本是对立的,但“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乘以一个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把乘法与除法合二为一;分数指数幂的引入,把乘方与开方两种对立的运算合二为一;而引进对数后,乘方、开方统一于乘、除,乘、除都统一于加法。另外这一规律在椭圆和双曲线上也有充分体现:“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概念形式上是对立的,本质上却又可统一为“平面内与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又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n边形内角和是(n-2)×180°。如果看外角呢?三角形外角和是360°,四边形外角和是360°,……,n边形外角和是360°。这就把多种情况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统一起来了。

3.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以梯形的面积公式(其中a为梯形的上底,b为梯形的下底,h为梯形的高)为例加以说明:当a=0时,就变成了三角形的面

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参赛院校应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纪律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而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创

积公式;当a=b时,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还可以推出矩形的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些都体现出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同时呈现出一种运动状态。另外,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平面内与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的点的轨迹”中,e的变化决定着曲线的形状,当01时,是双曲线,这仍然是这一观点的体现。

4.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量变就是事物量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质变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是对立的统一。量的分割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产生了不同质的物质体。恩格斯曾经说过:“纯粹的量的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它就转化为质的差别。”

例如: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求圆的面积。当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越来越接近。要完成这种从多边形到圆的过渡,就要求人们在观念上,在思考方法上要有一个突破。这里的困难就在于多边形的周界是一些直线段,而圆的周界是处处弯曲的,即面临着“曲”与“直”这样一对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曲与直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5. 否定之否定规律

数学中的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体现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这里应当提到的是,数学中的否定之否定不能简单地、狭义地仅仅理解为负负得正或非非为是,其本质涵义为在克服与保留中循环发展,在继承与突破中螺旋上升。如指数概念在否定之否定(继承、发展、螺旋上升)中从正整指数扩充到零指数、负整指数、分指数、负分指数、实数指数、复数指数。

恩格斯说:“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在数学中到处都有着辩证法思想的存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阐述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加强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来福,曾文艺.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篇8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基础上,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数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是其他各门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学科学习效果, 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考试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考试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 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盛的当今, 我们不但要“因材施教”, 还要探讨如何“因材施考”, 通过革新考试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现行数学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

1.考试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现行高等数学考试仍然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 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际技能、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检测, 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 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影响了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同时, 也导致学生学习上出现“上课死记笔记, 考试硬背笔记, 考后通通忘记”的现象.

2.考试方式单一, “重考试、轻考查”、“重闭卷, 轻综合”.目前高等数学考试仍偏重于通过在期末进行一次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试卷内容又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 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以体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考”的思想.

3.学业成绩评价单一化, “重结果、轻过程”.不少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到期末考试前, 下些工夫突击几天, 结果考试照样过关.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 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缺乏过程性评价, 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

三、高职院校数学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1.全程考核, 科学评定

将考核贯彻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将学生成绩分为三块, 科学区分成绩评定比例:一是平时成绩 (20%) , 教师在评定过程中可综合考勤、小组讨论、撰写学习小结、课下作业、平时测验等几种评价方法, 采用加分制或减分制, 合理加权平均, 使平时成绩更具说服力.以学号为001的学生的成绩为例 (平时成绩满分100, 每项满分20) : (1) 考勤.考勤实行减分制.例如该生旷课一次, 扣除3分, 迟到一次扣除1分.该项得分16分.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以课程中的知识点或课程结合实际的某个问题为题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题目展开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 上交讨论结果, 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审团进行打分, 实行加分制.假设该生得分16分. (3) 撰写学习小结.对各个章节进行学习自我总结, 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由教师进行打分, 实行加分制.假设该生得分16分. (4) 课下作业.从10分开始施行减分与加分相结合的形式, 对完成好的进行加分, 对抄袭或不交作业的进行减分, 最低0分, 最高20分.假设该生得分16分. (5) 平时测验.可采取开卷形式, 题目设计要在反映平时学习的同时,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行加分制.假设该生得分16分.

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 (30%) , 这部分考核可以以数学建模的形式由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 教师设计好若干题目并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 学生从中选择其一, 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假设该生得分90分.

三是试卷成绩 (50%) , 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 按传统闭卷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 或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假设该生得分80分.

则该生总分为80×20%+90×30%+80×50%=83分.

2.建立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

试卷根据题型按比例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试题库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地领会大纲、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并逐年进行充实.

三、改革的意义

将学生平常学习态度和课堂、生活表现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项内容, 改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和小论文、心得体会等相结合, 把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溶入理论课程成绩中,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逐步建立卷面考试、心得体会、日常行为养成评定三结合的学生成绩全面考评制度, 做到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

实行教考分离是为了避免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脱节, 减少教师出题的随意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 避免考前突击性复习, 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教风.

实践证明, 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窦霁虹.教学活动中数学建模题目的设计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2 (3) .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法改革探讨 篇9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否能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认真备课, 熟悉你所教知识, 融会贯通, 深挖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等属性, 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引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创建“引导式”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学习习惯, 在简单易懂的内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激发对数学重要性和应用性的认识, 例如我们用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住户用a元钱建造一个长方体沼气池, 侧面、底面每平米造价是一定的, 问怎样设计最好?随着问题的提出, 我们引出多元函数的极值, 进而学习多元函数条件极值求法, 这样创设问题情景, 接近平常生活, 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好奇心, 从而感兴趣, 易接受。

必须从爱护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出发, 让其感受到温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要面对现实有耐心, 不责备, 及时发现其优点, 利用优点让其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并用, 化繁为简,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对于定理, 公式, 老师应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免去理论推导过程, 那就要求老师把抽象、繁琐理论直观化、简单化, 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教学中我强化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 (如导数, 积分概念等) 通过其几何意义我们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我们在解数学问题时时常要把问题等价的转化为可解问题, 其中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讲a的δ领域时, 我们在数轴上把它展示出来, 强调a的δ领域就是一个开区间 (a-δ, a+δ) , 在讲函数的有界性时, 概念很抽象, 在教学中我用图像来描述:考虑y=f (x) 在X上是否有界, 只要看在上的图像能否介于两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之间, 能的话有界, 不存在这样的两条直线则无界。进一步提出问题:定义中的M是否唯一?这样用图像来判断函数的特性, 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实际上这都是数学上数与形转化思想的体现, 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很容易接受,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函数极限概念较抽象, 在每次讲概念之前, 我总是补充以下知识:如何根据图像, 判断函数变量的变化情况, 举例;函数从左往右, 图像无限与X轴接近;对于函数变量X, Y的变化情况:X (图像上点的横坐标) 逐渐增大, Y (图像上点的纵坐标) 无限接近零。为引出极限概念作一铺垫;因此在教学中强化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重视讲练结合。几年来, 我在备课时总是结合教学内容, 准备足量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 让学生做一定练习,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 使其各有所得,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要坚持“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 要做到精讲多练、勤练。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 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广泛采用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 高等数学课程有它的特殊性, 内容抽象, 语言高度精炼, 严谨的逻辑推导, 教学课程需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 也需分步骤地进行板书, 边讲边板书, 这样学生便于接受;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 信息量大, 能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如讲到空间曲面时, 用图片穿插讲解, 提高图形动画效果,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可以部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中以讲解加板书为主, 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 恰到好处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用好教材, 多方位剖析例题, 一环一环提出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 提炼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范围内, 系统化、条理化, 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因此,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每一章以及总复习时都进行纵向、横向知识的整理, 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很有必要。开始时, 先由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上台总结本章节主要知识点, 这样会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概括、提炼, 有关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活、记得牢, 而且理解得也透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等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基础地位,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性, 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 不仅要学到一些数学的概念, 公式, 结论, 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 掌握高等数学的精髓, 获得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 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能力,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

摘要:目前我们的高等数学课内容已经很稳定, 教学大纲、教材也是多年不变, 这就使得教学方法、模式趋于一种定式, 课堂上死板单调, 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更不用说学习的自主性了, 本文旨在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参与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引导,兴趣,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敏.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与反思[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

[2]杨伟传.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 2008.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 篇10

一、对传统教学教育的反思

我国的传统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脱离实际,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能力低下, 另一方面忽视数学的文化价值;为考试而学数学, 教学内容更偏于知识化、学术化, 而不重视实践内容;教学模式更是从书本到书本, 从老师到学生, 教师死板地传承, 学生被动地接受。最终导致,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实际是在“背数学”, 作用就是“解题”, 目的就是“考试及格”。从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 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数学当作大学时代最头疼的科目。因此, 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课堂里, 如何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变得快乐起来;如何让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再被迫的因为考试而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是摆在高校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 我们面临的对象是中学数学本身学的不够好的学生群体。同时,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受到课时的限制、专业课对数学知识需求的制约, 因此, 高职的数学教育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数学科学教育, 它只能是将数学作为一门文化来传授给学生。在提供给学生掌握和运用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外, 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们奋斗的过程;让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用不同时空间的数学思想的对比, 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能力和思考弹性,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观。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 能够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生活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数学, 与学生共享和感受数学的美。

二、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数学文化是涉及数学与其他文化, 乃至整个文明的关系;同时还有数学本身的文化系统和结构。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 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可以概况为一句话, 就是它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 数学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

1. 数学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的科学精神

数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数学自身的发展和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改革上。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 (我们通常简称为“CT”) 的问世, 是20世纪医学中的奇迹, 数学中的Radon变换是CT理论的核心。首创CT理论的A.M.Cormark及第一台CT制作者C.N.Hounsfield因而荣获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952年数学家阿罗证明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 即不可能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选举系统, 即是说只有更合理, 没有最合理, 且把这一定理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研究出了博弈论, 因此作为数学家的阿罗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可见, 数学对人类智力活动的影响是广泛和巨大的。

2. 数学教育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重要途径

数学具有独特的理性美。这里所说的美, 并非是给我们感官印象的美, 也不是质地美和表现美, 不是我们小看上述那种美, 而是这种美与科学无关。我们指的是那种比较深奥的美, 这种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秩序, 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正是这种美使物体、或者是结构具有让我们感官满意的外表。没有这种支持, 这种倏忽即逝的梦幻幻想之美其结果就是不完美的, 因为它是模糊的、短暂的。相反, 理性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

3. 数学文化能有效的培养人勤奋进取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数学问题不乏精雕细琢, 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对象浩大深远, 理论博大精深, 结论广泛适用, 这些都是激励人的心智, 拓宽人的情怀的重要因素。数学文化培养人的严肃认真的科学品德。数学是一门论证科学, 一个命题未能证明, 则不能承认, 若已经证明, 则不容怀疑, 数学的结果对错分明, 不存在似是而非的情况。因而学习数学有利于使人养成忠诚、正直、脚踏实地的品质, 培养人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数学的学习能促进人养成追求真理的习惯。因此学习数学有利于养成对科学执着、顽强追求的精神好勤奋进取的品质。

三、将数学文化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

1. 注重数学史与高等数学的整合

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艰辛的发展历程, 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个过程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前人的成功中获得鼓励和增强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例如, 我们在给学生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时候, 可以毛泽东的一句诗:“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作比喻。这个公式好比一座伟大的桥梁, 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 介绍牛顿、莱布尼兹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并创立微积分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用到的微积分的发展过程。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争论的不幸结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几乎停止了交流, 最大的损失就是, 英国数学团体在几乎整个18世纪里剥夺了自己去的显著进步的机会。了解这些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书本上微积分形式和知识的“冰冷的美丽”,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冰冷的美丽”中蕴藏着“火热的思考与争论”。对于这个过程的了解, 也使得学生在前人的成功中获得鼓励和增强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

2.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

早在古希腊时期, 人们就崇尚理性美, 喜欢进行哲学思辨, 而数学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追求。数学能够在普遍意义上表示世界的秩序、结构、条理、和谐与完美。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将数学与美与艺术结合在一起, 他们提出了最高的美学理想, 就是“数的和谐”。于是, 古希腊具有了优美的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理想化的建筑和雕刻, 古希腊具有了现代社会的一切胚胎。欧洲文艺复兴是对古代知识与思想的兴趣的巨大恢复。艺术家们最先恢复了对自然界的兴趣, 描绘现实世界成为绘画的目标, 并期望在画布上忠实的再现出来, 这就面临着一个数学问题: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绘制到二维的画布上去。为此, 许多艺术家自觉的使用和研究数学。这一时期创作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雅典学院》等都是成功的运用了数学透视理论的杰作, 而且数学透视理论还最终导致了射影几何学的产生。纵观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小故事, 无疑都能彻底的展现数学的美, 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数学的美, 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这样, 不仅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谐,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3. 尝试将数学理论与数学建模思想结合起来, 解决实际问题

将建模思想和方法逐步渗透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理论难度,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淡化运算技巧, 适当增加精选的建模案例。例如, 在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时, 可安排分段函数和符号函数模型, 以初等模型为启蒙教学, 2007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C题 (手机“套餐”收费标准) 第一问就是一例;在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时, 可安排优化模型, 2006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D题 (易拉罐的优化设计) 就是一例;第七章矩阵初步教学时可安排线性规划模型, 如2005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D题 (DVD租赁模型) ;等等。单一的高等数学教学计划必需打破。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高等数学知识与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对接、渗透, 制订高等数学教学融入建模方法的计划, 该计划应当目标明确, 时序合理, 详略得当,

总之, 观念的转化, 是教育形式转化的突破口。观念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的发展, 观念的指导性地位是突出的, 认清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是转化观念的出发点。

摘要:如何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一直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不断探讨的问题。通过结合数学文化来改进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 在提供给学生掌握和运用必需的教学知识外,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 让学生受到教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其目的是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等数学,数学教育,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白虹.转变观念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5) .

[2]张奠宙.数学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M.Klein.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4]吴小宁.数学教学中引入艺术审美内容的可能性探讨[J].广西高教研究, 2001, (4) .

[5]M.Klein.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6]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篇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与提高认识

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思想素质偏低,且入学目的各异:有的升入本科院校无望,想学一门技术得以谋生;有的仅想混张文凭靠亲人安排工作;更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尚小;怕孩子在社会上学坏……这样的生源势必会造成学生只重专业课而轻视基础课的结果,从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思想上存在较大负担,常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学习极度缺乏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开课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阐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不可少。从就业来看,企业较喜欢头脑灵活、反应快、行为习惯良好、技术高超、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员工,而数学的思维方法、严谨性等可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不仅如此,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教师可举一些生活实例像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鼓励学生高职院校的数学不同于高考,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只要端正态度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二、严格筛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较差而惰性较强的学习特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对这些学生的教学要采用走“职业型”、“实用型”的道路,要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少而精”的原则,对其教学除受教学进度影响外,更应针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而定。尽量减少繁冗、枯燥的数学定理、以及公式的证明,减少不必要的且费时费力的理论推导,重在指导学生应用这些公式及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专业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与排斥心理.

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内容要简而精,帮助学生概况和总结学习重点。如第二章求各类函数极限的方法可概况为“六法。第三章求导数与微分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可引导学生概括成一副对联:“一表”“双则”“一应用”;“一高”“一参”“一微分”,即牢记基本初等函数导数一览表、需特殊记忆乘积和商求导法则、会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法线方程,掌握求函数的高阶导数、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求二阶导的方法和求微分的基本公式。这样,将书先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的过程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全面展示知识,并能使学生清晰、明了的认识到学习目标和任務,更能有效培养学生概况和总结的能力。第四章的用变量置换法求微分是学习难点,需要记住四类枯燥、却常见的变量,并需要分别换元得到新的四个变量从而达到求积分的目的,由于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基础过于贫瘠,对高中学过的公式没有印象,故讲解换元原因和方法并不能起到积极效果,这时可以将这些知识生活化,将四个变量分别记为新进门的四位嫂子,给同学一定时间记牢她们的模样,将换元的方法记为几哥,当然 也要记准自己几个哥哥的模样,这样可将这部分知识转化成了看见几嫂找几哥的问题。如此教学可将必需记牢的公式生活化、亲切化、趣味化,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最后,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多做练习,及时巩固,配合小考,迫使学生时时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改善评价机制,弘扬正能量

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仅凭一张试卷来判定,可体现在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两方面,平时表现又可分为出勤、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正确率、单元测验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平时成绩也可采用公平、透明的记分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不是老师给的,而是靠自己努力一点点赚来的,这样学生会倍加珍惜每一次机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但记分也应注意,若一味的采取学生自愿回答问题加分制,则很有可能使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差生出现自我放弃的现象。教师应尽量保证机会均等,鼓励差生积极把握机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进行测试,以激励差生找回学习信心。另外,可创办特色教学,如每节课课堂任务完成后可让学生自行出题解决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教师进行抽查,并附上鼓励与表扬的评语。这样做可让学生在强制参与学习中感受到来源于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让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爱上一门课的目的。

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本文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学者对高职院校数学基础课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反思探究 篇12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 与中学时代的数学相比, 高等数学更具抽象性, 它所

研究的问题、思维方法与高中有很大不同, 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还很难适应, 更糟糕的是大学课堂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 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做演讲报告, 很少与学生作交流, 课堂的时间很有限, 老师又不布置什么作业, 而且大学以自学模式为主, 缺乏课堂管理和对听课质量的监督,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并产生懒惰、应付的心理, 影响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

2. 高职院校的课堂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它的特

点就是老师讲解、写板书、利用幻灯片, 把知识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 学生在下面就是认真听讲、抄笔记, 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动接受者, 这就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扭曲成“应付考试”, 结果是学生只会生搬硬套, 一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所措.

二、高数教学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 做好由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工作

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走入大学课堂的学生来说, 由于作息时间、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的不同, 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没有了高中老师的领导和监督, 很多学生会产生迷茫、无所适从的感觉.与中学时代的初等数学不同, 高等数学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 连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是初等函数, 极限则是高等数学研究函数的重要思想方法, 因此, 必须要学好第一章“函数与极限”.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 所以教师要适当地放慢速度,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应该多传授一些学习高数的方法, 拉近学生与高数的距离, 建立学生学好高数的信心,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极限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或者通过对比数值的变化及图像解释“无限趋近”.初期的教学任务就是把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极限运算介绍给同学, 让他们对高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 注重知识产生过程, 展现数学思维过程

教师首先应该提出问题, 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课后的研究方向, 在同学们研究的过程中揭示矛盾, 对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 最后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 但是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则应该多指点、讲解, 让学生的思维通利顺畅, 不受阻塞、淤滞.同时, 教师也可以反复改变同一题目的条件, 让同学们探讨, 发现新规律, 解决新问题.总之就是要让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培养数学思维过程.

3. 培养学生高数思维的运用能力, 受用终身

思维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它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理论, 这个理论被反复应用在数学认识活动中, 能够通用,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例如:线性代数中就有很多思维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来学生参加工作后, 这种思维方法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本中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例如:归纳法、演绎法、极限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这些思维方法, 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方法应用在其他学科或工作中, 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例如: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 教师应该介绍导数在编程中的应用, 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编程的核心应该是编程思想, 然而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会用数学思维编写程序.

4. 加强教学基本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是要想把这些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就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教学要理清思路, 归纳要点,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课程.板书要写得清楚, 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示范性.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了解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 争取让每一名同学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满载而归.

5. 采取实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数学实验就是使用数学软件用数学的方法来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形式.数学实验以学生动手为主, 好的数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6. 引进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目的基础学科, 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于高数的研究也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为新一轮高数教育增添新的内容, 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

上一篇:高校班级管理方法下一篇:岩溶地基处理方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