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2024-07-10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通用12篇)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1

所谓生态文明, 就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 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自身的各种负面影响, 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1 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高等专科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状况来讲, 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范围小、幅度浅、力度小, 离进入课堂、深入头脑、达成行为还有很大差距,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介绍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多, 教育引导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途径少;教育方法偏于简单、粗放, 理性说教多、情感体验少。使学生并末得到应有的、全面的、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 有一点生态教育意识的人, 又大多停留在对零星地认知生态知识的层面上, 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率很低, 由感性观念转为理性、由意识转为价值、由道德情感转为道德行为的还在很少数。为此, 就要从宣传、教育、引导机制上、制度设计上、政策导向上下大功夫改变这一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小康社会很不协调的局面。

1.1 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现有经验

近年来, 我国在培育和发展生态文明意识建设方面已经形成法治建设和宣传教育与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规划等多个明显的特点。

法治建设和宣传教育刚柔并济。从总体上看, 我国目前在生态环境与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一些地区积极利用地方立法权, 有效保证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活动的有法可依。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包括法律制定和法制宣传, 而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既有法制宣传的内容, 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 法治建设和宣传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逻辑性。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 一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思想观念铺垫, 确保各项法规制度的顺利普及;另一方面也为法律制度提供有效的自律补充。

1.2 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在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过程中, 也面临着不少困境与难点, 其中既有高等专科院校学生意识本身的问题与矛盾, 也有制度层面的缺陷。

第一, 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生态意识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程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素质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程度。不少高等专科院校学生还缺乏自身的社会角色观念, 意识不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参与责任。

第二, 对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上, 很少提及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内容, 仅在高等专科院校共青团组织宣传活动、学生班级活动的层面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当前, 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已显得迫切与重要。加强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举措, 也是提高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高等专科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2 关于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应对策略

针对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实际, 推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走开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来说,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2.1 充分认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迅速实施这种教育的关键

环境问题已困扰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危及人类的安全。因此,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 教育的功能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要为21世纪培养人才, 必须要有“超前”意识, 即从现在起就下大力气抓好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决不是应时之举, 更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这样来认识问题, 才能将生态文明教育迅速付诸实施。

2.2 要确定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保障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施

我们建议成立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教育委员会, 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教育系统;在政府机关部门展开生态文明教育;在农村落后偏远地区开展生态保护教育;城市里以生活社区为单位展开环保教育, 最终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使人们能够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让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有了这样一个教育目标, 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 才可能有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力推动高等专科院校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确定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保障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施。

2.3 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经费, 设立专项资金, 保障和落实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经费问题

建议国家设立专项经费来源, 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教育经费, 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

国家通过对消费者以及生产者进行征收生态税收, 最后在所征得的税收其中有一部分税收收入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经费。

2.4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有效地、可持续地进行

建议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教育系统, 包括大学、高职、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各级教育课程以及教师培训、再教育项目, 并由国家或地方生态文明教育委员会调查和评估各级教育系统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起到的推进作用。这样生态文明教育就不会出现断层, 职业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也就可得到连续地、有继承性的教育支撑。

2.5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责任机制, 提高高等专科院校教育工作者的生态文明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工作之中, 加强领导, 科学规划, 稳步实施。要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做好结合文章, 精心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逐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高等专科院校教育者从事着引人指路的工作, 在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育工作者首先从根本上领会我们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精神, 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出发, 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典范, 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示范才能够更有力的教育学生。因此, 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教育好职。

2.6 倡导开放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向现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变迁, 主要在于教育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新课题, 生态文明教育必须采取开放的教育模式。

倡导开放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实施全面教育是对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支撑、实行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对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衔接、采取开放式的教育内容是对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力驱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形式是对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条件保障、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观、建立发展的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确立可行的高等专科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 高等专科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各阶层的建设主力, 必须树立全局观念, 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在各自未来的岗位上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共同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建立起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全面参与和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局面, 最大限度地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生命的健康安全, 进而使人类和自然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我国当前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具有波及面广、延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等特点, 职业教育需要更好地发挥与社会互动的功能, 生态文明教育无疑是二者互动的最佳途径。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使高等专科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并且把这样的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10) .

[2]鲁献慧.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新华文摘, 2006, (5) .

[3]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致力于“一个构建”和“六个推进”[J].新华文摘, 2008, (24) .

[4]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10) .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2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八、录取原则: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衡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3

【关键字】高等专科教学 医学药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9-02

一、现行高等专科医学药理学教学现状

医学药理学作为高等专科教学中的重要分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高等专科教学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对待,教学发展道路异常艰难,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对于高等专科教学医学药理学的不重视外,还有医学药理学本身的教学特色不明显,没有明确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因此,如何改善目前的现状,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全面推进教学发展,成为当下高等专科教学医学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二、明确教学定位,创办特色教学

当下社会对于医学药理学的人才需求远不如之前的需求量大,不断缩减的社会市场导致高等专科学校本身对于医学药理学产生了不重视感。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资金问题无法提供专业的实习条件,在加之药理学课程本身是理论性强于实践性的课程,以至于很多学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顺利与相关企业定向签约,因此,教学跟不上时代进步,最终会被淘汰。

所以,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率先明确教学定位,创办特色教学。即明确培养的目标,寻找医学药理学教学方向,实行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开设部分实践教学课程,例如如何调剂处方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认清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浓缩本科教学,而是走一条特色化的学工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实践。其次,医学药理学本身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药师的主要课程,因此,必须要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但是,当下的医学药理学课程中,对于药动学、药物学、药理学的知识安排不合理,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比如可以适当的补充临床药理学内容等,对于药师的培养和实践有着指导性作用。

三、构建专业教师队伍,优化资源组合

专业的教师队伍又是教学改革的另一大重要内容。高等专科学校最缺乏双师型教师,所以,为了配合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让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提高新教师的适应力和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其次,学校要给予教师学习机会,积极与其他学校、国内外名校等协商,保证教师能够学习借鉴到其他高校或国外名校的相关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最后,要设立激励措施,对于做出突出贡献或有相关学术性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很多高等专科学校在资金方面较为吃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資源,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将大型实验室分割开来提供不同的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实现教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好处颇多。

四、总结

对于高等专科学校医学药理学而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远比理论知识重要的多,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抓住实践培养展开改革,配合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目的的明确以及优良的师资力量,最终要打造出一批具有高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在填补社会需求的同时,为祖国建设发展提供优秀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柳.医学留学生校友工作是新时期医学高等院校发展的“推进剂”[J].中外医学研究.2011(24)

[2]何新荣,黄合婷.强化实习教学管理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8(05)

[3]颜华.浅谈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8)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4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截然不同, 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行为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调查问卷设计是根据医学院校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 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很多, 总体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者个人因素, 二是学习者的外部因素[3,4,5]目的在于问卷能真实反映医学院校学生这一个特殊群体网络学习行为现状, 获得可靠的数据, 作为研究依据。采用无记名方式, 题型主要以单选为主, 多选为辅。

2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调查中, 共发放试卷1000份, 收回990份, 有效试卷970份, 其中男生473人, 女生497人;一年级学生344人, 二年级学生376人, 三年级学生250人。此次问卷调查为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网络行为, 调查涉及了在校学生以及在外实习学生, 覆盖学校所有专业。

3 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

3.1 网络学习行为基本情况

调查中, 有99%学生在1个月以内使用过互联网, 可以认为大学生全部是网民。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网络高度普及的群体, 这为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网络设备的性能也决定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因此对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生自己拥有的网络设备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 家庭月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7%, 自己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占33%;每天上网的时间集中在2到4小时的占45%。获取各种信息的网络场所中, 主要为学校机房和手机。存在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了解各类资讯、休闲娱乐、游戏的现象, 而将网络应用于学习的仅仅只占15.7%。

3.2 上网场所、上网时间分配、接入方式

学生上网利用学校机房的占39%。最快捷的上网方式是利用手机进行, 占27%。用自己的电脑进行上网的占23%, 在网吧上网的占11%。可以分析得出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在学校, 由此可见, 学校是网络学习的主要场所, 也是进行引导、干预最大的基地。

由于医学专科院校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紧。大学生上网时间段分布表中可见学生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三个高峰, 即在午饭后、晚自习之前和晚自习之后。

3.3 大学生对网络认同性以及网络学习认同性调查

现在大学生对于网络有极大的热情, 他们通过网络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咨询, 娱乐交往, 可以说大学生早已离不开网络。在调查中, 98%以上学生认为网络是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2%的学生认为网络可有可无。在网络学习认同性调查中, 73%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有先进性和可靠性, 18%的学生认为和传统的教学一样, 7%的学生认为一般, 2%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

3.4 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查, 网络之间的师生交流, 1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可以避免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带来的尴尬;43%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能深层次地探讨问题;33%的学生认为老师解答过程可以更好地保存, 9%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

对于教师网上答疑情况进行了调查, 42%的学生认为老师答疑及时、准确, 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34%的学生认为教师答疑较准确、及时;15%的学生认为教师答疑不够深入, 与录音、视频基本一样, 不如自己看;9%学生认为教师答疑不及时, 不如当面问。

3.5 网络学习中学习策略及学习收获

利用网络学习必须要有很强的意志力, 克服网络上其它资源的干扰, 19%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学习很具有干扰性, 不能全神贯注学习, 容易分心;32%的学生可以提醒自己, 继续学习;23%的同学遇到感兴趣的内容, 会停止学习;26%的学生可以及时调节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利用网络与老师交流占25%, 利用网络与同学交流占41%, 与实验小组一起讨论与实验小组同学当面讨论占15%, 当面咨询教师或同学占11%, 不交流的占8%。在网络课程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决于个人爱好, 充分体现了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学习的占35%, 按照个人需要学习的占22%, 根据教师引导学习占的13%, 按照章节顺序学习占的30%。

在做网络课程练习时, 同学们也有不同的习惯。34%学生先学习课程后做练习, 27%的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边学习边做练习的占23%, 对于学习和练习很随机不定的占16%。

调查中对学生学习资源来源进行分析得出, 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逐渐接受网络资源, 其中依靠网络资源的占39%, 依靠纸质教材占31%, 以网络资源为主、纸质教材为辅的占23%, 以纸质教材为主、网络资源为辅的占7%。

3.6 网络学习中的评价及效果

在网络学习中, 学生更希望能对自身学习效果有全方位的评价, 他们重视平时学习过程, 通过在集体中共同参与, 从学习过程中自我认可, 自我提高。网络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效果差异, 34%的学生认为自身原因造成;27%的学生认为是硬件环境设计不利于学习;23%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设计不够科学;16%的学生认为教师引导不够。

在医学院校学生网络学习的交互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医学权威少、交流不及时、范围有限、真伪难辩。由于硬件原因, 各交流主体的上网时间、地点、设备等因素, 使得交流主体具有不确定性、虚拟性的网络交流更加动摇, 仅仅只能依靠设备完成, 势必造成交流形式呆板、不够人性化、交流实时性不够、不透彻等问题, 让学生交流无所适从, 乏味, 产生交流惰性, 达不到学习的预期目的。

4 分析调查结果

4.1 大学生成为网络学习的主体

大学生本身具备成为网络学习主体的因素。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喜欢挑战新知识的年龄阶段;在大学, 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是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而网络可以提供这样的便利条件;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可以自由地了解更多的自己需要的知识, 并且更加热衷于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发布在网上, 渴望与更多的网友分享;通过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体现, 同时也是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

4.2 网络学习行为冲击传统教学

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无疑吸引了许多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自主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学习的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交流更加方便。大学生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 都处于同一个年龄段, 但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 在同一个知识领域, 有着不同的认知习惯, 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 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交流的迫切性增强, 认同感增强, 而网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课堂练习更加切合课程需要。在网络学习中, 课堂练习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预实验, 使得练习更加切合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在教师机上监测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也可以在线提交练习,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补救”, 并且大大缩短了练习时间。

5 结束语

网络已经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密不可分。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并渐渐占主导地位, 有取代传统教学的趋向。在医学不发达的甘肃, 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掌握基本医学知识的同时, 必须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医学前沿动态, 浏览更多各种教学视频、精品课程网页, 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各类新型疾病的治疗办法, 丰富专业知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基于网络的学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在医学院校对网络学习行为现状进行分析, 有利于更好引导网络学习行为。

关键词:医学专科院校,网络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艳.高校学生网络资源使用状况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8.

[2]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 (4) .

[3]赵丕元.影响学生远程学习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 (8) :51—52.

[4]蒋成凤, 魏志慧, 等.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3 (6) :33—34.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5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1、我校以考生统一入学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本省生源志愿以1:1.2比例投档录取,外省市生源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投档录取,在省招生办每轮出档考生中,按计划结合考生专业志愿及出档成绩择优录取,不设志愿级差、相关成绩及加试要求。

2、按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进行调剂,注意保护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的权益。考生前一个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按其专业志愿顺序,根据级差进行调配,各个专业级差依次为3分,填报愿意服从调剂的,将根据我校专业需要进行调剂。

3、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获得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以及英语单科分数较高的考生。

4、对于本规则未包括的需进行专业调剂的情况,必须报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专科教育 重要性 创新 够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09-01

首先借用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开篇,以示读者数学之重要地位。笔者任教于一所高等专科院校,有感于学生学习状况不理想及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教师提出的严峻考验,谈谈对高等数学在专科教育中的地位及教学方法的几点浅显理解。

1 专科教育中高等数学地位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天气预报到神舟飞船翱翔于太空,从家用电器到飞驰于神州大地的高铁,这些高新技术的实现无一不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来实现的,科技的发展对数学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因此,无论要培养适合于何种领域的人才都与数学要有紧密的联系。做为专科院校,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应该遵循“按需施教、够用为度”,并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是其区别与本科教育的特色,因此,在“够用”的基础上很多院校将数学课视为工具课,对其进行大量的删减,而将大量的课时用于教授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这种理念可以说没有错误,但有些偏执,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发展后劲。高等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大量的删减课时会破坏其完整性、系统性,又通常会使学生陷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日后在接触较为先进的技术或工具时难以接受。并且由于基础知识没有学扎实导致部分希望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难以继续深造,因为目前无论升本还是自考,高等数学都是一门必考的科目。即使是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的学生,今后如果面临要进一步提高学历的问题时,数学也是其不可绕过的一大难关,因此,数学教学是高等专科教育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帮助实现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虽然数学如此重要,但其一直以来都因为理论难,逻辑性和抽象性强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专科学生由于基础弱底子薄而让他们头疼脑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理论反复讲授而学生仍无法理解的情况,学生的厌学情绪大有高涨之势,事实证明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与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的专科数学教学,所以关于适合于专科教学的数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考虑到专科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的特点,要加强课堂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所要讲授内容启发、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并通过举例、练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最终突破知识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要以提纲的方式列出学习可能要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做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随堂练习多练、勤练、精讲,务必要对重点难点做到重点讲解。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对不懂的问题敢于发问,做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抵消厌学情绪,为学好数学做足充分的主观准备。

3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够用”是专科教育的重要特点,因此,要在准确把握其含义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空间及相关专业的不同需求对对高等数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简、重组,以适应专科学生的需要。可以将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极限与练习、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做为所有学生必修的内容,保证学生基本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理论框架,而将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偏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内容做为选修内容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软件设计的时候势必要用到矩阵的知识,那么计算专业就可能选修线性代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即可满足学校适当精简基础课程学时的要求,又可使学生掌握其必需的知识内容。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应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演示可以是学生从枯燥的板书推理中解脱:mathematica、matlab等数学软件的适当应用可以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感觉,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结语

本文开篇强调了高等数学在专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给出笔者关于专科数学教育的浅显理解。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务必要使学生摆脱枯燥感、远离厌学情绪,只有学生具备主观学习欲望,才能实现我们期待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玲.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教学园地,2009(10).

[2]梁瑞喜.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2).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7

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传统生理学教学的具体做法一般是先通过理论教学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形式上的分离,且未激发出实验教学的潜能。为此笔者对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将实验教学直接引入理论课堂,并引入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模式[1]。下面以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为例,进行具体讲解。

1 通过实验活体标本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在绪论讲解完后,笔者在理论课堂上通过投影仪展示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经锌铜弓的刺激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学生对此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充分解决了生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被激发,理论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以活跃,因此如何制备此标本和如何对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针对实验现象收集资料,自主学习

生理学不仅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还涉及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即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所联系到的知识也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以问题为中心收集资料,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以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相应的腓肠肌收缩为例,其涉及的知识很多,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神经肌肉接头信息的传递、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兴奋-收缩等。

3 分组讨论,分析归纳

在分组讨论时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彼此相互评论,围绕中心问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零散的内容融会贯通,归纳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不同概念的理解和鉴别,也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由浅入深。具体要分析归纳的问题有:(1)锌铜弓的刺激如何使神经纤维从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2)动作电位如何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3)骨骼肌细胞的兴奋如何转化为收缩;(4)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4 总结评价,理顺知识点

教师在认真听取各组学生的汇报后进行全面总结,站在平等、公正的角度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针对性评价,总结要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精炼、正确。以本章为例,相关知识点涉及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相应腓肠肌收缩的全过程:刺激引起神经纤维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的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5 充分挖掘实验教学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实验活体标本引入理论课堂的方法,强化了实验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服务性,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通过生理学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工作能力,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医学专科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2]。

总之,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摘要:为适应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生理学教师应因材施教,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专科教育,生理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汤丰林, 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73~77.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8

随着医学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学生的素质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学生考试不及格率逐年增加, 出现了大面积补考和重修现象[1]。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保证教学质量, 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医学专科人才,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补考问题, 探讨对策。

2. 现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补考中存在的问题

2.1 补考时间安排不合理。

补考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前或开始阶段, 学生既没有时间, 又没有条件复习补考科目, 补考时根本达不到课程要求。同时, 开学阶段也是一个学期非常重要的阶段, 教师忙于新课程教学的准备, 学生也要忙于新课程的入门学习, 给教师和学生均造成很大的压力。

2.2 补考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特殊的医学课程需要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师考核学生必须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中, 成绩的评定也必然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种考核内容的成绩综合。但是, 现行考试制度并没有对补考作出太多的思考, 没有用发展的全面衡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只是简单地就锁定的理论知识或考试原题进行一次性补考, 这样那些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 考前只要背背复习题就可蒙混过关。这种补考既难以充分发挥检测学生所学知识是否达到要求的作用, 又难以激励不及格学生通过勤奋学习实现后来居上的目标, 加重学生对补考的依赖性和学习的被动性,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与医学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是相悖的。

2.3 补考作风不严。

学生考试违纪后一般作零分处理, 要补考;考试不及格者不论成绩是接近及格还是接近0分, 一律参加补考。教师对补考中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罚明显轻于正常考试, 或姑息, 或不了了之。有的学校补考其实是大开“绿灯”, 只要学生参加补考, 教师都会给予及格分。这种补考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4 补考评价结果一致。

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际操作能力, 不再计入补考成绩, 所以不论补考成绩如何, 只要及格以上, 都记录为60分。这种60分标准的评价结果对于学生的心理、态度无疑就是一种压抑。大部分补考生认为认真补考没有实际意义, 补考只要求及格标准, 对课程补考工作的严肃性产生怀疑, 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3. 建议和措施

3.1 完善补考制度。

3.1.1 建立考生资料档案。

每学期期末教师应对补考学生的资料进行备案, 包括该考生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课操作能力、每次考核成绩等。同时教师应通知补考学生存在哪方面的知识缺陷, 迫使学生认真对待补考, 有针对有目的地认真复

3.1.2 关心补考生, 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大学补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资料显示, 大学补考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 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给予补考学生充满人情味的关怀和帮助。首先辅导员可以以团体讨论的方式, 或者以学习组的形式召集补考学生, 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向学生解释学校的补考制度, 清除学生的心理疑惑, 减轻心理负担或者放下包袱, 使学生正确认识补考的重要性, 全身心地投入到补考的准备工作, 争取顺利通过补考。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端正态度, 明确目标, 从自身的能力、兴趣、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不当等方面作客观的评价, 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以及和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差距, 树立自觉复习的习惯,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 调整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3.1.3 进行考前培训。

医学考核的评定包括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和平时成绩等, 但大多数学校补考时只考理论知识, 大大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提高补考质量, 坚持补考与正常考试一视同仁的原则, 建议教师在补考前对参加补考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完善知识结构,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技能操作和理论指导, 然后分次进行实践和理论考核。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真对待补考, 而且能让学生从操作能力到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提高, 既达到补考的预期目标, 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还能让其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更加努力。

3.1.4 完善素质补考模式。

为适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的目标, 学校一定要制定—个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补考模式:除理论考试外, 增加平时表现、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多项考核指标, 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的考试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分体系等, 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共同确定, 经上级领导审核, 形成一种由下而上的灵活的素质补考模式。

3.1.5 严肃补考纪律。

补考应该像通常的考试一样严明考试纪律, 不给学生开“绿灯”。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按时完成答卷。考试作弊者, 监考老师应立即终止其考试资格, 在成绩登记上注明“作弊”字样, 并给予纪律处分。学校应该规定:考试违纪者只能重修, 考试合格后予以毕业, 以此带动学风的好转, 使学生认真努力, 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

3.2 改补考为重修制, 实行以3年为主的弹性学制。

医学专科学校的主要目标为县或县以下的基层医院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 技术应用能力强, 综合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招生规模扩大, 学生素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不及格学生越来越多。医专生在校学习时间实际只有两年, 而课程与本科生一样多, 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安排了实验课, 学习任务重, 所以那些成绩很差或多门不及格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复习补考科目, 通过单纯补考是达不到课程要求的。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建议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改补考制为重修制, 根据补考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实行以3年为主的弹性学制。规定课程考试高于50分者可以给与一次补考机会, 而成绩低于50分或考试舞弊学生则必须延长学习年限, 进入课堂重修, 以课堂参与、作业、考试等多种手段和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修[2]。

4. 结语

大学生补考、重修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 受到学校、学生及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但是无论是补考、还是重修, 这些事后补救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及格现象。要想真正提高医学高等教育质量,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隋树杰, 赵文静, 修晓青.某医学院校学生多门功课补考原因探析[J].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 (2) :77-79.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9

1 化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差, 厌学情绪重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文理生兼收, 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尤其对文科生来说, 化学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 学习时往往带有抵触情绪[2]。另外, 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 学习方式不能适时转变, 而课程骤然增多、课堂容量大幅增加、难度跨越加大、进度变快等都引起了他们“消化不良”, 甚至“因噎废食”。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化学课同医学专业课的联系, 只把化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学习, 未发现医学专业课中处处存在化学的“影子”, 因而缺乏学习兴趣, 表现出应付及被动的学习状态, 从而忽视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3]。

1.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慢

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化学教学时数不断减少, 但教学内容又不断增加。在这一矛盾作用下, 教师面对不同教材, 不同学生, 往往不能适时改变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大部分化学教师专业知识扎实, 但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 授课时缺少生动、具体的医学实例, 讲解空洞、乏味, 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4]。另外, 教师也面临做科研、晋升职称等压力, 因而教学方法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慢。

1.3 化学实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医学院校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把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掌握书本知识的辅助教学环节, 使得实验内容的安排以验证书本描述现象、机理为主, 而不考虑实验教学本身的教学规律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学生按照课本“照方抓药”, 导致实验课预习不充分、实践操作能力差, 使化学实验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5]。

2 对策

2.1 调整教学内容, 降低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卢姆说, 对一门学科的兴趣, 既是掌握该学科的原因, 又是掌握该学科的结果。化学学习难度过大, 很容易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习医学的兴趣[6]。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需求, 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 酌情讲授教材内容, 适当删减, 做到详略得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化学与医学相结合。如在讲解酸碱平衡时, 可以呼吸性碱中毒为例进行讨论,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是医学的基础, 医学进步离不开化学发展, 医学生需有扎实的化学基础。

2.2 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为主, 多种教学法并用。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因此,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才能使其能动地发展、完善自己。

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 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 能记忆2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 能记忆65%的内容[7]。因此, 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图、形、声并茂的特点, 结合板书, 对抽象知识进行讲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电子云、共价键的形成等。

2.3 改革实验教学

教师设计实验内容时, 应删除、修改内容陈旧的实验。如在配位滴定法的实验中, 将水中总硬度的测定改为测定市售补钙剂中的钙含量的测定, 这样既贴近生活, 又可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指导实验时, 对于验证型实验, 要认真讲解、规范演示,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对应用型实验, 应大胆放手, 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对于不合理处给予批评、指正, 帮助学生最终完成实验。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

参考文献

[1]王欣.谢冰.高职医学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9) :19.

[2]李智, 邱高会.文科护生学习医用化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 2009 (16) :29~30.

[3]邹明静, 李刚, 王英玲, 等.医学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2) :91~92.

[4]高吉仁.高职医学院校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5) :45~46.

[5]李建荣.浅谈职业卫生学校化学教学困惑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7) :105~106.

[6]Barr D A, John Matsui, Wanat S F, et al.Chemistry courses as the turn-ing point for premedical students[J].Adv in Health Sci Educ, 2010 (15) :45~54.

[7]霍群.从重点课程向精品课程迈进的几点思索[J].高教论坛, 2005 (3) :84.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10

1“人文大讲堂”开设的必要性

1988年, 世界医学教育大会通过的《爱丁堡宣言》称:“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 自信的观察者, 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 而不再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但是, 在我国当前医学院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却缺少这种较高的人文素养。

网上流传着“医生3句话能吓死病人”的帖子, 说一名不善于人际沟通、不了解病人心理的医生3句话就能吓死一位病人。他对病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才来?” (言下之意是病人的病已经很重了) 第二句话是:“你来晚了。” (言下之意是病人的病可能没有救了) 第三句话是:“你回去吧。” (言下之意是再治疗也是多余, 回去准备后事吧) 或许医生说这3句话的本意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言下之意, 但是, 对一位有着身心负担的病人来说, 他有可能接受医生言语上的消极暗示。

这或许只是一个笑话, 但不可否认的是, 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的人文素养的确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 医学不仅是一门呵护人的健康, 拯救人的生命的特殊的自然学科, 而且还是一门人文学科, 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医学不同于机械制造或者化工这类单纯与物打交道的科学, 它服务、研究的对象是人, 是与病人打交道的“人学”, 其必然与人的心理、社会等特征以及文化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这决定了医学具有一定的人文学科特征。

另一方面, 作为不懂医学的病人, 他们将自身的健康甚至生命系于医生身上, 医生的一言一行, 甚至是一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话语, 都可能对病人产生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简单地“将医学看作纯科学是危险的。科学与人文高度结合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医学生, 并使其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发生病变的器官, 而是病因各异、心情各异、处境各异的病人。与不同的病人接触, 不是纯科学的事情, 而是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医学生成为医务工作者之前就提高人文素养”[1]。既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帮助病人减轻甚至消除肉体痛苦;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 消除病人紧张、害怕情绪。

医学生是未来医学职业的从业者, 其未来工作的对象是遭受不幸和痛苦的病人。所以, 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是医学教育不能忽视的大课题。

我校作为一所升格不久的医学专科院校, 文化底蕴、学生人文素养与本科院校、老牌院校、综合院校相比都存在巨大差距。如何从医学人文视域考辨医学生人文信仰问题,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无疑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应对。

学校党委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和学生的文化素养,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针对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 从“医学是人学”角度出发, 于2010年创办“人文大讲堂”并出台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人文大讲堂”实施方案》。“人文大讲堂”围绕理想信念、人生哲理、社会交往、励志教育、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创新实践、创业发展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名著、人物传记、音乐书画、学海探究、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 采用主题演讲、专题讲座、交流、互动等形式, 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与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和先进人物对话的平台, 为学生架起一座传承人文知识, 提高人文素质的桥梁。

2“人文大讲堂”的做法和成效

2.1 做法

为了确保“人文大讲堂”的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运作, 学校专门设立“人文大讲堂”专项经费, 用于主讲人的讲课费和活动宣传、筹备费用支出。

“人文大讲堂”创办3年来, 以“感受名家风采, 共享文化盛宴”为主旨, 广邀校内外专家学者, 就文学与艺术、文化与传播、传统与现代、素质与成才、经济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等重大主题进行演讲和报告, 以现代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成为为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

目前, “人文大讲堂”已举办了上百场大型的学术讲座, 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 活跃了校园文化, 塑造了人文精神,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了素质教育, 提升了文化品位, 营造了优良的校风学风, 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才, 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 被誉为我校的“百家讲坛”。

“人文大讲堂”尤其侧重于医学人文方面的教育。本学期开学以来, 先后聘请了陈军教授、胡宏伟教授等做了《医学生人文素养漫谈》《拷问医学的人文温度》等讲座, 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2 成效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终是培养、塑造和弘扬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即除了具有一般的人文精神所蕴含的热爱祖国、品位高雅、善于合作等品质外, 更应体现为对人的医疗权利、生命价值、健康利益、人生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关怀, 其核心突出表现为医学人文精神。我校“人文大讲堂”紧密结合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2.1 培养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

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理应珍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 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 继承与弘扬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概, 做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2 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品格和道德情操

当前, 医患关系比较紧张, 而医风医德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间的紧张关系。要预防、化解这些问题, 归根结底是靠教育, 尤其是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等医学院校, 在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品格培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公共人文知识的过程中, 正确理解学习医学的目的, 明确自身的定位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医学观。通过长期的培育和熏陶, 使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的“白衣战士”, 献身医学事业。几千年来, 我国医学界一直传承并践行着悬壶济世、济世救人、仁爱为怀、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作医的古训, 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

2.2.3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 “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非但未感到负担加重, 反而感到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心理适应能力加强, 社会学知识更加丰富, 英语水平提高较快, 对专业课学习兴趣大增,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2]。开设医学史等一些医学人文课程, 让学生通过医学史的学习, 了解祖国灿烂、丰富的古代医学文化。如《易经》的博大精深, 体悟古人所谓的“不读《易》, 无以成大医”的道理;求索《黄帝内经》里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白中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追崇孙思邈、华佗、张仲景等古代名医的高超医术和伟大人格。

2.2.4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科学探索活动的灵魂和生命, 医学要发展, 就需要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医学生通过接受医学人文教育, 了解和感受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盖伦、维萨里、达·芬奇、哈维等医学先驱身上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培养他们不断进取、善于创新的能力和精神。

3 总结“人文大讲堂”创办经验, 提升文化育人内涵

我们深切体会到, 要推动“人文大讲堂”可持续发展, 首先, 需要在认识上有新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人文大讲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努力占领高校文化建设主阵地;其次, 需要在内容上有新的深度, 积极探索文化与文明、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先进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 开辟文化教育新阵地;再次, 需要在形式上有新的力度, 不断拓宽人文素质教育阵地, 将“人文大讲堂”这一校园文化辅助阵地逐步打造并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目前, 我校已经为来校讲学的专家、学者建立了“人文大讲堂”专家档案;在学生工作网站设立专栏, 将“人文大讲堂”相关资料上传, 供更多学生浏览和学习;每学年将“人文大讲堂”内容汇集成册。下一步, 学校党委研究将“人文大讲堂”升级为“大学生灯塔课程”, 这是我校开展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在个别系部试行, 然后逐步推广, 最终将其纳入全校学生必修课范畴。目前, 作为“人文大讲堂”升级版的“大学生灯塔课程”, 已经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 选定了课程内容, 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为学生开设。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将继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 进一步引领当代大学生的前进方向, 凝聚大学生的奋斗力量,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伦峰.给医学生打开一扇人文之窗[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8) :22-23.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11

摘 要: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系统。课程设置是学校为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安排,课程设置的结构就是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问题,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的高低。公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公安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技能的高素质公安应用人才。而课程体系改革是决定人才素质和质量的基础工程,公安院校在研究和探索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同时,应积极适应新形势对公安工作人才的要求,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教育 公安教育 课程 探讨

一、公安高等(专科)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公安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在教育的功能和培养的目标上与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一致的,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的一般性,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一般规律,这是进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公安高专教育由于其所居行业的特殊性,也呈现出和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的若干特征,职业的特殊性;职业岗位对人才更高的要求;公安高专教育面临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等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公安院校面临的特殊情况,也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调整与设置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很难取得应有成效,达到改革的目的。

公安高专课程教育的课程应该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真正摆脱传统的学科教育束缚,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公安高专教育课程体系。

二、公安高等(专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案

我们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要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束缚,以“必需、够用”为度压缩公共课的比重,按照“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的“突出公安特色、强化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公安一线民警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结合公务员(招警)考试对各类知识、技能的需要,根据课程体系的整合原则对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进行创新与改革:

1.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

学校要组成由公安机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小组,面向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人才需求调查,通过对调查的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分析,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基本需求的意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具体包含政治素质要求;法律素质要求;专业素质要求;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文化素质要求及警务基本素质要求。

培养目标和学科质量标准的确立,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2.重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突破传统高专教育“学科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按照所开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设置既能灵活组合又有相对稳定的模块课程。

(1)建立公安大平台课程模块

平台课程模块的设立旨在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交叉的人才;平台课程的建立在于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涉及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该模块应包括警务基础课和警务技能课两大部分;警务基础课和警务基本技能课应体现各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基本技能要求,应能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需要并能适应整个公安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需要。警务基础课包括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大学英语、法学概论等课程。

(2)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核心课模块

依据专业岗位需求和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设置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体现各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其开设应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适应本专业岗位工作的需要。专业技能课主要是与本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课程。

(3)专业发展课和选修课模块

专业发展课和选修课是在本专业学生修完以上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特长和意愿所开设的课程,包括素质教育等拓展课程。通过专业能力发展课和选修课的开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该模块包括交际与礼仪、书法、电脑制图、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发展观与公安工作等课程。

在此相对固定的模块课程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用以指导学生便利地找到适应自己的职业岗位。

3.着重能力培养,强化实战训练,构筑实践教学新模式

针对基层公安机关急需的是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状况,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强调以学生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为核心,紧紧围绕岗位群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在仿真和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实习,将原来的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实训、实战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4.注重警学合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校局合作”发挥学校和公安实战部门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公安一线需要的人才,这是公安高专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加强学校与公安实际部门的合作,教学与实战的结合,学校积极构建“学警协作、校局双向介入”的警学合作机制,校局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我国目前高职高专发展的现状来讲,其课程改革工作在现阶段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一部分的公安高专课程体系建构脱离不了这个大环境,我们需要做的是,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学习同类院校改革中已经取得成果,在改革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加以修改、调整,逐步完善,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鸣主.《公安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编.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柳卫民著.《关于我国公安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群众出版社

高等专科医学院校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4,2005级且1984,1985年出生的河北籍汉族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农村和城镇2组,有效调查女生总数为1 416人,其中来自农村的女生711名,来自城镇的705名。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用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和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月经初潮季节分布

由表1可见,农村和城镇女生月经初潮出现在夏季(6,7,8月)者均最多,其次是冬季(12,1,2月),再其次是春季(3,4,5月)和秋季(9,10,11月)。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月经初潮月份分布

由表2可见,农村女生月经初潮月份分布的第1高峰在7月,占14.77%;第2高峰在1月,占11.81%;低谷在11月,占1.69%。

城镇女生月经初潮月份分布的第1高峰在7月,占17.02%;第2高峰在2月,占12.77%;低谷在11月,占3.8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女生月经初潮季节分布不论农村还是城镇,均呈双峰性特征,即夏季最高,其次为冬季;按月经初潮出现率高低的季节分布规律排序,农村为夏>冬>春>秋,城镇组为夏>冬>秋>春。这一结果与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报告的月经初潮季节分布资料[1]一致。而月经初潮的月份分布,不论在农村,还是城镇,主峰均在7月,次峰在1-2月。这一结果与郑连斌等[1]报道的主峰在6-8月、次峰在12-2月,以及王书梅等[2]报道的主峰在7-8月、次峰在2月基本是一致的。而国外的资料中,Benso[3]曾报道,意大利女孩月经初潮高峰在1月及7-9月;Brundtland[4]报道,挪威女孩月经初潮月份高峰为1月及9月。

农村女生月经初潮月份分布中除有明显的主峰和次峰之外,在3月还见到1个第3峰。郑连斌等[1]报道的呼和浩特城市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分布曲线中除有8月主峰、2月次峰之外,在6月也有第3峰;承井尚子[5]发现,日本女生的月经初潮高峰为1,4,8月,共3个高峰,而日本学校1,4,8月正值假期,认为这一特点与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之后进入假期休闲轻松状态有关。国内女孩出现的第3峰,原因尚待探讨。

女孩月经初潮月份分布的变化规律受社会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7-9月和1-2月的双峰性特征,很可能与假期中女孩精神处于轻松愉快状态有关。月经初潮变化规律是人类生物节律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源性控制,同时也与外环境的气候、温度、营养以及人际关系等相适应和协调。其中光照包括阳光和灯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光照可减少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6]。光照不仅是当代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比母亲和祖母提前数月或数年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月经初潮在某个月被启动而出现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郑连斌,栗淑媛,陆舜华,等.内蒙古8个群体女生月经初潮的月分布.人类学学报,1996,15(1):74-79.

[2]王书梅,安爱华,张国栋,等.初潮年龄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分布.中国学校卫生,1991,12(1):4.

[3]BENSO L.The distribution of age at menarche in a radon series of Tu-rin girls followed longituainally.Ann Hum Biol,1989,16(6):549-552.

[4]BRUANDTLAND GH.Menarchal age in Norway:Halt in the trend to-wards earlier maturation.Nature,1973,2(14):478-479.

[5]胡虞志.日本城市高中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研究.学校卫生,1981,3(1):19.

上一篇:《钳工基本技能》下一篇:现代家庭教育误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