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生

2024-08-05

医学专科生(共12篇)

医学专科生 篇1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突出, 医学专科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 使得这一群体存在一些不良择业心理, 从而影响就业。本文通过分析不良的择业心理, 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择业心理

大学生就业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形势下, 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是21世纪初的6倍, 2011年为660万人, “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人数将达到700万人[1]。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如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等, 但其中一个容易忽略的方面———择业心理, 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重要因素。医学专科生在就业与择业时, 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 影响了就业能力, 增加了就业难度, 给学校、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1 医学专科生择业心理分析

1.1 自卑心理

近年来, 由于用人单位一味要求高学历、高技术的精英人才, 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拒之门外, 如我校培养的中医学专科毕业生在公立医院很少有就业机会, 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定论:起点决定终点。他们觉得, 从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 再怎么努力, 前途总是灰暗的。加之受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意识的影响, 专科生入学时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想法。自卑心理使他们缺乏竞争勇气和信心, 包括投简历、面试, 都觉得自己不行, 犹豫、退缩, 信心不足, 一旦遇到挫折和拒绝, 更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1.2 依赖心理

目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很广, 如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自我推荐、实习获得就业机会、教师推荐等, 但是据笔者调查, 虽然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了相关指导, 仍有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面对就业机会顾虑重重, 不能主动参与到社会竞争中, 而是寄希望于学校, 尤其是寄希望于家庭, 让家人“托关系、走门路”帮自己找工作, 甚至有些学生因对工作不满意而不去工作。这种依赖心理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2]。

1.3 焦虑心理

部分学生毕业时, 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好好考虑, 感到前途很迷茫, 但又希望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所以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3]。如有的学生担心简历不合格, 有的学生担心面试通不过。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下去, 会形成就业焦虑心理, 影响正常生活和就业。

1.4 逃避心理

有的学生面对就业压力, 选择逃避, 其中很多学生选择专升本的方式, 而不去考虑专升本的难度以及本科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我校中医学专业2010届共有毕业生600多人, 其中300多人参加专升本考试, 受招生计划限制, 最后仅录取80人左右, 大部分学生付出了努力, 不但结果事与愿违, 而且失去了重要的择业时机。

1.5 期望值过高

部分专科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过于相信自己的优势, 如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 认为自己德才兼备, 一心只想寻找高薪酬、条件好的单位, 如喜欢到大医院、大型医药公司, 不愿意到基层小医院、小型医药公司, 结果屡屡受挫。有的学生对于工作后取得成就的速度有着过高的期待, 而对自身能力及现实因素估计过少,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 只有少部分人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这种现状与心理预期产生一定落差, 稍遇挫折, 即质疑从事工作的价值, 于是频繁跳槽。如我校一位中药专业毕业生, 总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在半年内换了3家医药公司, 同时就业的同学已成为业务主管, 而他仍然是一名普通业务员。

2 对策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引导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 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懂得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有价值的, 要考虑职业对终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树立阶段性就业观, 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随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我校在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 重点提醒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不仅仅在医院, 还有很多与医学相关的就业岗位, 而且从事这些工作更适合他们的现状, 会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更成功。

2.2 树立择业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 也是人持续发展的无价之宝。特别是专科生, 择业时除了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外, 自信心尤为重要。其实专科生有很多就业优势, 如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我校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时举办“我自信, 我成功”的讲座, 教会学生求职应聘技巧;同时还邀请毕业后成功的学生介绍经验, 使学生在激励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提高择业自信心。

2.3 提高心理承受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原则, 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大学生择业难免遇到挫折, 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能期望求职一帆风顺, 在面试或者求职失败时, 要总结经验教训, 冷静、理智地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同时, 还应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找出不足之处, 加以改进, 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学校在就业指导与心理个体咨询时应注意对承受压力能力较差学生的引导, 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尽早认识其人格的缺陷及其影响因素, 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心理承受力。

2.4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不了解, 盲目就业, 从而出现心理失衡。学校应在就业指导上多下功夫, 让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工作, 了解职业。我校积极探索和努力完善毕业生服务体系, 构建了“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就业指导—一对一帮扶援助机制—毕业后跟踪服务”全程化全方位立体式就业服务体系, 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并于2008年起设为必修课,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转变就业观念,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通过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教学模式, 加强就业技能培养, 规范就业指导工作事务, 构建服务工作平台, 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就业指导,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2.5 开展心理咨询与教育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心理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我校作为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年我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使用北京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V3.0, 以90项症状量表 (SCL-90) 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UPI) , 对新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医学类院校专业特点, 针对学生实际, 科学制订实施方案, 规范落实工作程序, 在每班设立了心理委员, 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开通了网上心理咨询, 建立了“心灵港湾”聊天室, 创办了心理健康报, 在学生心理协会设立心灵援助志愿者, 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毕业生离校时, 举办“毕业生心理专场”讲座, 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治疗, 帮助其走出就业的阴影, 重塑信心。

参考文献

[1]乔潮.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和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09 (4) :120~123.

[2]赵苗苗, 刘静洋.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5) :102~103.

[3]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 (4) :59~60.

医学专科生 篇2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1、按专业级差进行预录取,1-2志愿级差5分,其余志愿不设级差。

2、以招生录取系统设定模板自动分配专业,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低分退档,最低基准分相同时,原始分高的优先录取。

3、同等条件下有特长、英语分数高者优先。

4、临床医学专业面向三明地区招收150名定向生,授课地点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且毕业证书中的专业名称注有“定向基层医疗机构”,具体分配名额如下:梅列2,三元8,永安20,清流15,宁化20,建宁13,泰宁13,明溪10,将乐14,沙县20,大田15。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医学专科生 篇3

【摘 要】研究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上海医高专2011级70名乡医班临床医学生在进入内科临床实习阶段时,分析、了解他们的人格特征状况,制定教学实验方案,明确了临床实习期人格因素方面具有的可塑性。

【关键词】专科医学生    医学职业人格     培养

“学医先学做人”,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是醫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 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研究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它有利于医学院校高度重视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

一、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R.B.Catte II)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验。16PF在国际上颇具影响,明确已有法、意、日、中等多国修订本。该问卷是世界上公认的、广为应用而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之一。其16个人格因素分别是:乐群性、 智慧性、稳定性、 影响性、活泼性、有恒性、交际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世故性、忧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二、对象与方法

研究选择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专科医学生(乡村医师)为对象,其中男生20人,女生50人,在其进入内科临床实习阶段,按1∶1配对,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通过标准化病人临床模拟及督导式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授教式带教,选用“卡特尔16PF” 测试量表,对试点学生进行培养前后的人格特征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16种因素在培养前是后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三、结果与分析

1.对照、实验组学生16种人格因素均值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且两组基线相一致,分别是:乐群性(P:0.400)、智慧性(P:0.777)、稳定性(P:0.401)、影响性(P:0.435)、活泼性(P:0.928)、有恒性(P:0.686)、交际性(P:0.710)、情感性(P:0.759)、怀疑性(P:0.610)、想象性(P:0.402)、世故性(P:0.816)、忧虑性(P:0.235)、变革性(P:0.191)、独立性(P:0.730)、自律性(P:0.250)、紧张性(P:0.843)。

表1 实验组干预前后结果

(A1——实验组干预前 A2——实验组干预后)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P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P

乐群性 A1 10.14 4.942 0.029 怀疑性 A1 10.154 5.6144 0.131

B1 14.63 3.381 B1 6.977 4.6917

智慧性 A1 7.369 3.2384 0.489 想象性 A1 15.469 6.7420 0.277

B1 8.338 3.7748 B1 12.669 6.0902

稳定性 A1 11.569 7.2115 0.014 世故性 A1 11.100 3.3427 0.400

B1 18.054 5.0044 B1 12.88 5.6077

影响性 A1 12.992 7.6504 0.814 忧虑性 A1 17.677 6.5030 0.019

B1 13.623 5.7466 B1 11.431 6.1976

活泼性 A1 13.392 8.3052 0.008 变革性 A1 7.860 3.4487 0.249

B1 20.669 3.4984 B1 10.310 5.5193

有恒性 A1 9.680 5.3601 0.271 独立性 A1 12.000 5.7762 0.443

B1 12.830 6.9457 B1 10.130 4.8364

交际性 A1 11.931 7.2310 0.001 自律性 A1 11.41 4.525 0.665

B1 19.862 3.1106 B1 10.35 6.122

情感性 A1 10.42 5.394 0.826 紧张性 A1 15.362 5.0498 0.007

B1 10.89 5.558 B1 9.669 4.7073

﹡P<0.05

2.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卡特尔16PF测试平均分值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通过标准化病人临床模拟及督导式教学后,在乐群性、稳定性、活泼性、交际性、忧虑性及紧张性上差异明显。

四、讨论

根据实验前后卡特尔16PF测试结果发现,参加教学实验的两组学生的16种因素标准分均值都处于正常范围,但二者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干预后,部分人格因素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前后在乐群性、稳定性、活泼性、交际性、忧虑性及紧张性因素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干预组学生实验后表现得更为热情、成熟、活泼、健谈及自信。明确了临床实习期人格因素方面具有可塑性,在内科实习期间加入对临床医学生人格的培养,对塑造高品质医学职业人格有促进作用,从而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医学职业人格。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在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卫生事业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鉴于我们培养的乡村医生是面向农村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在乡村医生培养方案中要强化岗位意识,培养以人为本的职业综合素质,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与本科医学院校相比,专科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更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医学职业人格的专业人员,以提高其整体素质。

对专科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1.要将医学职业人格知识贯穿于专科医学教育教学计划中。2.切实保障医学职业人格素质教育实施的实践过程性。人文医学职业人格素质教育主要在于其过程性, 通过过程体验,领悟医学职业人格精神, 激发人文职业道德需求。主要是通过精心策划某一学科的教学过程, 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 具体体现课程的人文职业性,从而实现医学职业人格精神的直接教育或间接影响;通过辩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方式的教学, 以课堂的人文氛围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尊重、体现和诱导学生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识和情感, 激发学生的职责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 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授教式教学的超越, 帮助学生将人文职业道德精神内化为健康职业人格素质。3.对学生的评价要突破单纯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评价倾向, 以彰显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健康职业人格精神。尤其要对职业人格素质教育的具体评价做出明确规划, 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科学认知、丰富情感、磨炼意志、亲近美善以及学会做人和做事。

总之,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医学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导医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他们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的夙愿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1-24.

[2]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4(02).

[3]张淑美,曲惠青,赵雪云,等.对医学生应注意“六种”意识的培养——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2):23.

基于医学专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篇4

所谓专科生导师制, 既不同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制, 也不同于现有的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它是指在实行班级制的同时, 聘请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担任专科生的指导老师,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教育制度。

1 医学专科院校推行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1 实行专科生导师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概括地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全社会共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不仅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意味着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教育的担子越来越重。导师制正是紧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把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导师制的建立使导师与学生之间结成相对固定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导师能够因人而异地选择相应的培养方法, 拓展学生的专业教育,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有利于培养出既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1.2 实行专科生导师制是医学专科教育发展的要求

几十年来, 医学专科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医学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今的社会需求中, 医学专科教育不再是培养理论研究的人才, 也不是培养大城市医院科室主任, 而是培养面向基层医药机构的用得上的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医学专科教育要顺应社会的发展, 就必须改革本科压缩性教学模式, 建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重视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就业观的引导和医德医风教育, 注重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而导师制就是实现当代医学专科教育理念的有效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导师制的实施, 发挥导师的“四导”作用, 因材施教, 个性化人才培养, 将医学专科教育由“批量式”培养转为“分流式”培养, 由统一式教育转为个性化教育, 更有利于学生的潜力挖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实行专科生导师制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随着近几年大规模的扩招, 医学专科生的生源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统招录取成绩不高, 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素质不均衡。部分学生由于对就读专科感到“无可奈何”或对医学专业的兴趣不大, 不肯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下功夫。学生虽然已经是成人, 仍处于身心发展阶段, 心理发展也不平衡, 思想缺乏稳定性, 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性格品质不稳定。这就需要有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由于医学专科生的学习任务繁重, 就业形势严峻, 他们长期面对紧张的学习、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新生对新环境、新同学和授课方式不适应, 对老师、家长的依赖较大;高年级学生面对紧张的实习和就业, 无法有效应对, 产生迷茫, 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 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在当前, 学校所配备的专职班主任的特点是年轻的多, 临时的多。他们大多缺少工作经验、人生体验, 或者说, 他们自己还处在“后大学时期”, 对社会的感受, 对事物发展状况的把握, 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与贯彻, 对引导、教育他人的方式方法的运用等都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 难以承担起育人重任[1]。如果将经历、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育人队伍中去, 将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1.4 实行专科生导师制是知识传递规律的要求

人类有两种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隐性知识是 “高度个体化的, 难以形式化或沟通的, 难以与他人分享的知识, 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 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非正式又不规范的知识……”[2]。隐性知识以“师徒制”模式传递为最佳途径。导师制是“师徒制”的发展形式, 导师制的精髓是传递隐性知识。导师能通过文化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达到学生对隐性知识获取的目的。

医学专业知识中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 如诊断学的视、触、叩、听, 外科学的手术, 护理学的护理操作等。这些知识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全掌握的。导师是学生获得专业隐性知识的最佳传授人。导师制的实行在学生临床实习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实习期间, 学生在跟随自己的导师参加各种医疗活动的过程中, 如门诊、会诊、查房、手术等, 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 而且还逐渐学会了导师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导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高尚道德的培育者, 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导师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 发挥着传、帮、带作用,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

2 医学专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2.1 导师制实施步骤

实施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导师制必须从整体出发, 从全局考虑, 统筹兼顾。首先, 制定专科生导师制实施规程。导师制实施规程包括规定导师的配备、导师的聘任、导师的职责、导师的工作要求、导师制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及考核等内容等。其次, 进行导师制广泛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 如会议、座谈等, 将导师制的基本理念传达给全校师生。然后, 组织导师聘任, 确定导师配备。学校依照导师的基本条件组织导师聘用, 按照每班配备一名导师的原则, 将聘用导师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经历、联系方式等以导师手册形式发给班级, 班级进行意见反馈。与此同时, 导师根据了解的班级情况做出选择, 再由学院调配、确定, 师生指导关系正式建立。接下来, 导师上岗。导师在聘期内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指导, 履行导师职责。最后, 考核、评价和总结。导师工作列入教学工作范畴, 学院按每位导师指导效果、学生评价、指导记录及导师工作总结进行考核, 合格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并做好导师制经验总结工作。

2.2 导师制实施方法

导师制的实施方法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大一的指导老师以公共教学部, 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部的教师为主;大二的指导老师以临床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的教师为主;大三的指导老师以实习医院的教师为主。规定学生与导师每周或每两周至少见一次面。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选取多种方式, 如:面对面交谈, 定期举办讲座, 问题讨论, 参加主题班会, 个别辅导, 也可采用电话、E-Mail、QQ聊天、手机短信等方式。导师每次指导后须写导师周志, 并由班级写出评价意见。

3 关于专科生导师制的问题思考

专科生导师制在专科教育中是个新生事物, 它还很弱小, 需要精心地培育和爱护。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 比如:师生比例失调, 导师工作量大但报酬少, 导师的工作方法问题、某些导师工作态度问题, 师生双方不适应等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 将会致使导师制流产。因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对策:

3.1 师德建设是导师制实行的根本

随着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增多, 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高尚的导师将赋予学生成才的动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师德不完善的导师也因自身的缺陷给学生以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的程度较之班主任辅导员制更为强烈。因而, 抓好师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师德建设不是空洞的, 而是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师德建设必须全面进行教育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建设。只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导师制高质量运行。

3.2 制度建设是导师制运行的保障

专科生导师制实际上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一种制度。导师制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了一个新的沟通与交流平台,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同时又对学生与教师起着约束作用, 即双方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但实行导师制, 仅有一两种制度是不够的, 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匹配的制度, 做到凡事有准则, 凡事有监督。制度不仅起着约束作用, 还应发挥激励作用, 更应起着保障作用。制度定得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导师制的运行。所以, 制度的制定首先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还应结合学校的校情, 要科学、全面、合理, 尽量堵塞漏洞, 提高效率。只有健全的、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导师制高效率运行。

3.3 过程监督是导师制实施的关键

传统管理往往不注重过程、方法、细节, 只强调结果, 等出了问题再来处理, 这样使得结果难以充分把握甚至不可预测, 最终使导师制流于形式。过程监督是利用过程方法实现导师工作质量的控制, 即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文件规范工作过程, 加强过程管理。比如:规定要求导师每次指导后按时写导师周志并在OA办公网的导师平台上公开, 周志内容必须注明指导时间、地点、人数、内容、效果等, 并由班级写出评价意见。这样, 谁做得好与坏, 大家一目了然。在过程监督的同时, 还必须制定一系列客观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体系, 按照过程方法的要求确定考核频次, 实行周检查、月考核和年总评制, 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只有实实在在的监督、公平公正的考核才能保证导师制健康运行。

3.4 激励机制是导师制工作的动力

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激励机制不仅要激发教师自觉遵守导师制, 而且要以高度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来做好导师工作。注重精神激励, 配合有力度的物质奖励。重视典型作用, 强化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 应充分肯定和大力表彰, 并给予重奖, 以激励其他人努力奋斗;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取消导师资格, 并给予处罚, 发挥警戒作用。只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导师制畅快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国平.高职院校建立思想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7 (10) :82-83.

医学专科生 篇5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招生章程

一、学院基本情况

1、校名全称: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学校性质:公办

3、国家代码:108884、校 址:江西省上饶市志敏大道399号

5、学院概况: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江西省第五医士学校,1953年改名为上饶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上饶医学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医学院,1978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2013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5月获教育部备案批复)。学校位于闽浙赣皖四省交界处,京福、沪昆高铁南北交汇点,集山、水、田园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江西省上饶市。学校有新老两个校区,新校区座落在丰溪河畔,老校区位于信江南岸。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可远眺钟灵山峦之秀色,近览丰溪信江之美景。学校占地477亩,建筑面积20余万来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9.1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00种。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涵盖了本、专科成人教育、中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现有在校生13594人,生源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开设了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学、药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和华夏基金会资助的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助产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和护理学(社区护理)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影像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和全科康复实训中心。学校有3所附属医院和93所二级以上的实习医院以及7个全科医学教学实训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方向坚定、业务素质较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4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2人;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59人;有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4人。外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聘专家、学者型教师36人。检验和英语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把握契机、锐意进取,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中职学历教育为补充,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两翼,计划培养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约4万名毕业生,他们当中一大批经继续深造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更多的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校友,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校友就是毕业生中杰出的代表。学校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并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好、实践能力强、适应工作快”的社会赞誉。我校招生已面向全国27个省(市),毕业生分别推荐到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就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录取条件:

1、符合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

2、考生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专科录取分数线。

3、外语语种为英语。

三、学制年限:三年。

四、录取原则:依据各生源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该层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坚持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学院招生录取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五、录取规则:

1、各种考试加分优惠政策按教育部下发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执行或生源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规定执行。

2、进入投档分数线考生的专业安排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按总分从高到低安排或用计算机程序自动操作安排,充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选拔、科学合理的原则。

3、考生应按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选报符合自己身体条件的专业。鉴于医疗卫生工作特点,医院在录用医学毕业生时要进行体验,如毕业生有肝功能不正常、传染病等情况,将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录用和顺利就业,提请考生填报志愿时注意。

4、护理专业要求身高女生不低于1.56米,男生不低于1.65米。

5、助产专业只招女生。助产专业要求女生身高不低于1.56米。

6、为充分考虑到考生选择就读专业的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要求,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内,在各系专业一定比例内,并符合我院录取规则3、4、5条相关规定的,经考生申请学校批准,同类别专业间进行相应的专业调整(文、理科类专业间不能跨科类调整)。

7、其

它有关规定按生源省招生考试部门政策规定执行。

六、2011年我院分专业招生计划说明: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国家承认学历学制文理科类学费标准630101

临床医学大专3年文、理科4255 元/年630101临床医学(医学影像)

大专3年理科4255 元/年630101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大专3年文、理科4255 元/年600101

临床医学(医学美容)大专3年文、理科4255元/年630403医学

影像技术大专3年理科5000元/年630201护理大专3年文、理科5000元/年630202

助产大专3年文、理科5000元/年630401医学检验技术大专3年理科5000元/年530305药物制剂技术大专3年文、理科5000元/年630408医学

美容技术大专3年文、理科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5000元/年 630301药学大专3年文、理科5000元/年

七、贫困生资助、奖学金:贫困生资助:①国家助学金1000-3000元/学年;②助学贷款;③

勤工助学;④院特殊贫困资助等。

奖学金:①国家优

秀学生奖学金8000元/学年; ②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

③院优秀学生奖学金500-1000元/学年,享受面为15%。

八、招生咨询方式:联系电话:(0793)7089428 传 真:(0793)7089078联系地址: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 邮

政编码:334000网 址:

http://

十、本章程由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招生就业办公室解释。

2013年5月9日。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医学专科生 篇6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是关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近年来,不仅在本科层次开设医学统计学,越来越多的专科院校也将其列为必修课,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公式繁杂,学习吃力,教学起来困难。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谈谈对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况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三校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考生,医学统计学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接触到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尚未接触临床和检验专业课程。

1.1学生现况。

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面对的是疾病的诊治工作,认为科研离自己太远,对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虽然老师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对课程结构不明白,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缺乏主动性。近年,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下降,而对于专科学院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难掌握所学知识。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把医学统计学定位为数学课,看到数据就头痛,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1]。课程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学习激情,但随着课程越来越抽象,内容越来越枯燥,理解越来越困难,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主动性逐渐丧失,变成为考试而学,甚至为了考试过关,获得平时成绩,抄作业、实验报告的越来越多。

1.2教学现况。

高职学院的教师多是承担至少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时多,任务重,对专业的研究不深。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师都是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兼职讲授医学统计学,都是非数学专业类教师,对统计学的研究不深,也是非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

1.3缺乏合适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面向专科生或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对于高职检验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内容缺乏针对性,即便有专科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写版。我院选用的是马斌荣主审的人卫第6版医学统计学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属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第八轮编写教材。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思考

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分析,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医学原始资料会越来越多,对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越来越重要,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很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2.1增强学生认识,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

在每门新课的绪论部分,都向学生介绍课程情况和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也应向学生阐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的科学,是揭示数据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能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的分析数据以及合理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临床工作或医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学,对自身非常重要。教师应避免空谈重要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以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为例,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如上交专业、实验报告有少数未交,这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教材中有计算错误,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查找相关论文,让学生发现统计学应用不当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统计学并不抽象。

2.2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适合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2]。现今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演变而来,或为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少,缺乏吸引力。应组织相关学校的医学统计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讨,研究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应避免理论化,强调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少一些推导,增加课后习题,并配有答案,增加上机实训操作。

2.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教学任务重,尽管如此,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教师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帮扶途径,邀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到校授课,传授教学经验,选派教师到相关高校去进修。应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师徒”式的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多指导年轻教师,多到课堂,帮助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4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只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调整考核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从课题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程度、个案分析等方面,加深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加强对学生统计思维、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总之,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情况,选好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统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高职高专医学统计学教学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3(9):54-55

[2]段致平,王升等.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代职业教育,2015(15):20

医学专科生 篇7

1 临床医学专业实施局解教学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直接从事临床一线工作, 动手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综合素质, 而医学生最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表现为局部解剖学课程学习的好坏。假如把人体解剖学看做是医学的基石的话, 那么局部解剖学则是它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由于学制的问题, 专科医学院校在基础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系统解剖学的教学, 而对于局部解剖学则涉及偏少。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局部解剖学, 而没有老师的帮助, 这个过程将是事半功倍。因此, 为了他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尽快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帮助他们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学习局部解剖学是非常必要的。

2 临床医学大专生局解课程的安排

医疗专业专科是3年学制, 鉴于此, 我校的解剖学课程教学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采用“小系解, 大局解”和“大系解, 小局解”互相结合, 相得益彰。为了突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的重点, 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内容理论知识讲授较少, 尽量把这部分内容留在局解中讲述和操作。这样, 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其他如呼吸系统、感官、中枢神经系统等内容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局解实验课每10人为1小组, 且小组成员固定。组织同学轮流主刀解剖, 然后其余同学担当助手、记录。课前要求同学认真做好预习, 熟悉下次课要操作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做简短的讲述, 重点提出本堂课的操作方法和目的, 以及在解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的腹部和盆部, 需要安排较多操作的时间。然后, 教师要在课堂中巡回检查, 要留意每位同学的情况, 指导学生操作, 对一些难找, 结构较复杂的部位作示范和帮助学生查找。还需特别注意及时纠正一些同学的错误操作方法, 避免形成习惯。对于比较深的部位, 由于视野的问题, 可能有些同学看的不是很清楚, 这就要求每次课的主刀给组员讲清楚该次课操作的每个结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奉献精神。

标本考试是局解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局部操作完后, 对学生进行随堂标本考试。比如腹部操作完以后, 通知学生下次课要考核学生辨认标本的情况, 让学生课后好及时复习。考核时要求每位学生独立辨认5个结构, 并且能叙述每个结构的毗邻和层次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回答情况给学生打出成绩, 随堂标本考试成绩将作为期末实验成绩的一部分。通过随堂标本考试, 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而且对那些平时很少操作标本, 观察标本的学生, 起到了一个督促作用。因此, 学习过程中会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以往学习过的解剖知识及其它基础知识都能加以复习和巩固。学生经过以上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意志锻炼后, 考试应避免传统的单一“笔试”, 而采用多样化的综合考核, 如分基本理论 (笔试) 、实验报告、标本考核、操作打分、临床讨论、临床技能等手段, 有利于对学生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估。

总之, 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 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 临床医学大专生局解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大专生学制只有3年, 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学习解剖学。

而局部解剖学一般教学是时间是半年, 如何选取对学生有实用的局解内容, 则是本教研室关注的问题。在没有单独局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 本教研室抽取了大量的时间实施了集体备课这一制度。集中讨论局解课程的安排, 突出重点和难点, 精心安排好每次课。并且制订了腹部、盆部局解实验操作内容的讲义, 临床医学生每人一册。

3.2 随着局解课的设置, 尸体的需求量也

在不断的加大, 因此尸体的来源问题仍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 本教研室在对尸体的利用上做文章。局解课使用后的尸体, 在经过实验员的修整后可以作为下学期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标本, 然后再做成骨标本, 使尸体得到了完全的利用。

3.3 为了解决教师紧缺的问题, 本教研室

建立“以老带新”的制度, 缩短培养年轻教师的周期, 让他们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满足学校日益扩大的需要。

3.4 有的学生有恐惧心理, 还有的学生怕脏、嫌福尔马林气味太重。

因此在实验课中不愿意自己动手, 往往只是站在旁边观摩。针对这一点,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医学事业的神圣以及今后他们身上所担负的使命。同时强调局解实验在整个医学学习过程和今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另外, 为了丰富医学生的医学知识, 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教研室还组建解剖科技兴趣小组激发学生潜力。解剖科技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 利用业余时间根据教研室的条件, 结合临床选择课题。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该课题的临床意义, 然后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学生通过对该课题实际问题的解决, 最后按科研文章格式撰写总结报告。教师在总结报告中给与及时和充分的肯定, 并推选出优秀的总结报告。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老师的认可,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这将不仅能使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得以增强, 而且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大专生局解课程的开设具有广泛前景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 各个专业的局解课程的开设, 学生的收获和提高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除了临床专业, 我室针对妇幼、医学影像和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 选择性设置了不同局部解剖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专科生毕业后的局解课学习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数年来, 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实践着这一门课程。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总结,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临床分科越来越专业化是大势所趋。专科生期间学习内容一般是以临床的普遍知识作为基点, 它覆盖了整个学生的专业, 已不能满足新专业的需要。由于学生毕业后才会有一个选择专业的过程, 因此, 大学期间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强调专业性和深入性, 只能给学生一个整体概念, 以适应临床各科的基本需要。当学生毕业后,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相关理论的不断提高, 会使专业知识得到提高。但如果向更高水平努力, 还需要继续深造,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中专业性的局解受到了手术科室和影像学科室的格外重视。因此为临床医学大专生开设专业性更强的局解课有很大的必要,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它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雷季良.新世纪局部解剖学课程要适应临床各专业的需求[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 1:11-13.

医学专科生 篇8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当前, 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得到跨越式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但同时,医学专科生的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就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出现了许多医学专科毕业生 “就业难”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招人难”的两难境地。 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对基层医学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2]。 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片广阔天地。 为了促进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帮助医学专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顺利就业,构建与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医学专科生就业体系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改进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

1 分析医学生就业形势,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

以市场为导向, 分析医学专科生就业环境与政策,迎合市场竞争需求对医学专科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 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如报销比率明显向县级、乡镇医院倾斜, 鼓励患者在基层就诊, 以及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等措施,为医学专科生在基层就业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基层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有更多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等激励机制[3],为医学专科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大胆改变教育和就业观念,探索就业课程改革模式,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使他们很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为医学专科生赴基层铺路搭桥。

1.1 开展基层卫生系统调研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成立由校领导、中层干部、任课老师组成的基层卫生系统调研小组,到学校周边省、市各乡镇实地调查,积极随访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从上到下、逐级沟通、形成共识, 再告知医学生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最真实的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方式,以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需要[4]。

1.2 组织开展“接力”工程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开展“接力”工程,将在基层卫生系统工作的毕业生经常请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讲述亲身成长事例、感受和体会,现场解说基层工作情况,宣传各种优惠政策和扎根基层的先进典型[5],号召同学们仿效他们走进基层卫生机构,一届一届地传递下去,让他们坚定“基层大有可为”的信心。

1.3 尝试人才“订单式”培养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将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使毕业生的实习岗位转变为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实习一体化,积极尝试人才“订单式”培养[6]。 学校要加强实现基地建设,医学生实习时的工作就是他们能力最直观的考核与检验,以实习带动就业,以实习促进就业,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实现实习就业无缝对接,拓宽医学毕业生就业渠道。

通过面向市场,为医学生就业开辟新通道,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

2 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由于医学的专业性特别强[7],大部分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选择大学专业时,已经选择医生或者护士作为自己的职业,形成了择业心理定势[8],造成毕业生就业路径单一。 医学专科生若想在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中崭露头角,必须能担负起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 医学专科生作为一种从事特殊职业的人,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 因此,要使医学生在医疗卫生行业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就业指导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2.1 运用典型案例教学

结合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将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与当代医学生就业形式、就业特点结合、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结合、与社会就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就业思想实际结合,选用既典型又真实的医学生就业案例引出就业内容主题,提炼身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典型事例,将身边的事迹设计成与就业理论知识相吻合的故事,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 如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讲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高尚道德境界、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讲述与学生就业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讲述学生身边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兄师姐的就业经历。 医学生在教师准确、清晰、生动的就业指导讲述中,自觉地接受医学职业精神。

2.2 开展生命价值教育

在医学生毕业之际就业之前, 开展生命价值教育,让生命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的职业精神培养中发挥其独到的功能[9]。 结合医学专业,组织医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遗体捐献奉献碑等教学基地,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承受就业时的抗挫折能力和毅力,增强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并能灵活处理就业中的多种压力, 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而且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深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责任、宽容、感恩、爱心、发展,激励全体医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坚定理想信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扬大医精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救死扶伤、 维护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

2.3 评价医学生职业精神

在就业指导的不同阶段, 从医学生入学教育开始,直至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估。 可以结合医学生进行阶段性课程结业考核、见习带教老师的量化评分以及实习期间患者对医学实习生医疗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医学生职业精神总成绩[10],纳入就业指导课程结业考核成绩。 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医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其职业精神成效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作为其今后就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行为。

总之,医学是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机的融合体。 就业指导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医学专科生履行上述医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医学生为本,培养医学生恪尽职守、一视同仁、端庄文明、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树立一切为了医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

3 完善医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

因为医学专科生的学制较本科生短,不可能接受到和本科生同样深广的知识。 根据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设置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医学生认清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就业形势,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就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1],将职业发展与就业作为医学专科生人生指导的一部分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实现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

3.1 第一学期: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据调查,不少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并非出于自愿,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盲从性,并对将来从事的职业认识模糊、取向迷失、规划混乱、在就业观念上偏离现实,就业期望值较高,缺乏竞争意识和开阔的行业视野,普遍认同的就业渠道和意向太窄[12]。 在这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自觉追求,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活规划并确认职业目标。 内容包括专业前景、行业背景、就业环境与趋势、就业竞争力认知、评价自我、规划和管理职业生涯等。

3.2 第二学期:医学专科生基本的职业素质指导

通过与学校各部门、 各学生组织及协会的合作,将职业素质培养渗透进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书法等素质拓展课堂的教学和活动中。 本部分内容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医患沟通技巧等。

3.3 第三学期:就业观念与准备、求职方法与技巧指导

本学期开始医学专科生面临应聘实习单位的任务,按照“以实习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着重加强就业观念与准备、求职方法与技巧的培训。 内容包括医学专科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应用、 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策略与礼仪等。

3.4 第四学期:就业权益保护与职业适应与发展指导

加强就业权益保护与职业适应与发展指导,旨在引导学生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期间较好地完成由医学生到实习生到医生、护士等角色的转变,主动快速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目标。 内容包括就业权利与义务、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签订、就业陷阱及其防范、医学专科生角色的转变等。

4 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

医学生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应树立的理念概括为:通过实践活动,在获得密切联系社会和医院实际的个体职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自主性,逐步形成“择世所需、择己所长”的理性就业观[13],使医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 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

4.1 走出去,建立就业基地

学校与医疗机构共建“就业基地”,将医学生就业基地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医学生见习基地、实习基地联合加以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在校医学生“走出去”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 医学生可以定点、长期、经常到就业基地锻炼,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就业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巡回医疗、医疗咨询等下乡活动[14]。 一方面,医学生可以提前进入职业岗位,提前了解职业,真正地了解社会,展现自我,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真刀真枪地进行社会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另一方面,医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民情以及基层的卫生工作现状,切身感受到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医学生亲身感受基层对人才的渴望,确立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理念。

4.2 引进来,营造校园就业文化

实习就业指导的社会化,在建立就业基地为医学生“走出去”提供舞台的同时,还需要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医学生 “引进来”就业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就业氛围。 开展医学生誓言践行、校友访谈、名医讲座等活动,培养医学生的奉献意识、吃苦精神以及责任感,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网络资源中心在线职业测评、个体发展性咨询、省校两级职业规划大赛以及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自发开展的有关职业素质拓展等专项活动,利用演讲与口才素质拓展课堂与用人单位联合举办校级类似《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的求职节目[15],利用主题班会设计 “医学生素质训练营”、医学生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举办模拟应聘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升职业能力,掌握与职业目标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举办大型、小型、专题校园招聘会,为医学生提供公平竞争和选择用人单位的机会。

总之, 针对有关医学专科生就业的各类知识,应加强指导,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逐步完善对各类实践活动的统一设计和管理,使医学专科生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

5 构建医学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以网络为平台,积极开辟互联网络公共就业服务新渠道, 组织毕业生进行网上求职、应聘和面试活动[16],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5.1 学校就业网站平台提供信息功能

网站首页设立国家就业政策法规、 就业新闻、毕业生求职、就业指导、院系专业等栏目,及时公布、宣传和传递消息,学生和用人单位注册登陆后可以查看就业方针、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新闻和招聘消息,了解生源结构、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

5.2 学校就业网站平台提供服务功能

医学生登录后查看各种招聘信息,然后可以在线申请或者邮件申请合适的岗位,平台直接把医学生的简历发到用人单位的邮箱;根据岗位匹配,直接把招聘信息发到学生的邮箱,这样可以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17],简化招聘流程,改善毕业生的求职方式和条件,帮助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为医学生提供更有效、更便捷、更深入、更广泛的就业服务[18]。

5.3 学校就业网站平台提供互动功能

就业网络平台提供发布留言及回复功能,开展就业指导咨询,网上答疑解惑,引导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职业素质等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全天候、零距离就业指导。 实现网上服务、网下支持,网上有困难,网下有帮助。 配合网上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工作支持, 保证就业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卫生医疗机构在网上免费注册、发布最新招聘信息、查找求职人才信息,实现零成本高效率。 针对多次应聘不成功的医学毕业生,网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调整就业心态和目标,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5.4 搭建学生就业服务微平台

就业服务微平台以自助服务、互动服务、推送服务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资讯,提供更具个性化、更有深度的就业服务信息[19]。 就业服务微平台可以将医学专科学生就业政策、职业培训信息、公共就业服务指南等热点问题汇总,医学生只需操作手机回复相应问题的关键字,就可获取详细政策信息和业务办理流程,提前准备材料,避免“多跑腿”情况发生。医学生可随时随地用智能手机登录“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冲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全天候“一对一、点对点”的自助式服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掌上就业”服务形式,新媒体技术开辟了医学生就业服务“微”时代。

医学专科生 篇9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近年来,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加快, 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医学类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五年制大专医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 与其他大学生相比, 学习课程更重, 学习时间更长, 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生供不应求, 本科生供求平衡 (其中有专业方向的差异存在) , 专科生供大于求, 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内外交困之下, 五年制大专医学生面临更多压力, 并由此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本文通过调查, 旨在较为详细地了解该类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试图为拥有五年制大专医学生的院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依据, 以便更好地引导该类大学生正确解决面临的心理压力, 促进其健康成长。

1 压力调查

1.1 调查目的

了解五年制大专医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压力、应对压力的策略、寻求帮助的行为模式等, 为拥有该类大学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解决面临的心理压力, 促进其健康成长。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内容有专科生面临的主要压力, 对压力的了解及态度, 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等。调查工具采用自编压力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五个因子, 即主要面临的压力、对压力的了解及态度、产生压力的原因、应对压力的策略、寻求帮助的模式。每个因子设计4~6个问题, 共30个问题。问题回答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

2 结果

2.1 对学生在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项:个人前途/就业 (80.7%) , 学业问题 (78.3%) , 人际关系问题 (53.8%) , 恋爱问题 (39.8%) , 经济问题 (34.2%) 。

2.2 “个人前途/就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上升, 且个人前途/就业已成为学生心理产生压力最大的因素。说明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分配体制的改革远未适应。冷门专业的学生, 担心毕业能否找到工作。分配形势较好专业的学生, 又会为选择留在城市, 还是回到家乡而苦恼。不少大学生之所以报考专升本, 往往就是因为面临择业的苦恼, 为了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或者暂时回避职业的选择, 不得已而为之。同时, 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调整时期, 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难等问题也同样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压力。

2.3 学业问题仍然是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 与中学相比, 学习环境与方法差别大, 学习压力和竞争加重。而大学生大多具有自信、好强的心理特点, 同时由于肩负父母过高的期望, 一些同学担心被同学超过, 精神压力大, 长期睡眠不足, 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效率降低, 各种紧张症状随之产生。调查可见, “学业问题”所形成心理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这说明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大学学习适应性增强, 压力逐渐减小。

2.4 大学人际关系的困惑、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个人爱好等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同时在交往知识和技能上又存在不足, 造成了大学生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心理困惑, 由此产生压力。

3 护理引导

3.1 多部门配合, 做好思想工作

入学初期 (第一年) 组织开展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卫生讲座, 要求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年级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主动关心新生的学习生活, 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 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入学中期 (二年级上学期至三年级) 树立正确人生观、理想、学习动机教育,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以饱满的精神情绪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投身未来的工作。

3.2 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校医务处一方面开展心理咨询门诊, 为大学生解决不良的心理冲突、感情危机等问题;另一方面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开办心理卫生教育辅导班, 由班主任、辅导员对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控制在萌芽状态[1]。

3.3 发挥医生心理治疗主动性

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医术, 而且要加强心理学学习, 对心理障碍会分析疏导, 将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使精神疾病得以恢复, 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

3.4 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

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 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卫生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检查每个人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健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大学生极易出现心理紧张、吸烟、意外伤害, 在恋爱、环境污染、不良卫生习惯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中很多是“自我制造”的危险因素。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是教会同学们如何遏制其危害, 避免这些危害引起心理失衡而带来恶果。

参考文献

医学专科生 篇10

大学生群体是由一些生理年龄相近、心理发展相似、受教育程度相同、知识结构均衡的青年, 由于某种共同的注意中心或共同利益临时或短时间聚集在一起、能够进行面对面互动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2]。作为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一员, 从其诞生之初, 即表现出不俗的时代和社会特点。为此, 我们以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就医学专科生群体意识进行了如下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以我校2009 级、2010 级和2011 级专科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900 份, 剔除无效问卷70 份, 共获得有效问卷830 份, 有效率92. 22 % 。涉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管理, 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其中2011 级、2010 级为在校生, 2009 级为毕业班。

1. 2 研究方法参照怀斯特和米勒的《学生成长任务和生活模式评量表》自编了一份高职高专类医学生群体意识调查问卷, 采用集中组织、个体调查、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SPSS 11.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每份问卷核实无误后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

3 结果

3. 1 专业学习热情, 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在专业选择的原因上, 在校班、毕业班分别有45. 6 % 、43. 7 % 是出于个人爱好; 在学习兴趣上, 52. 2 % 在校生表示非常喜欢, 46. 9 % 毕业生在实习前就很喜欢, 经过实习, 更加喜欢; 在学习目的上 ( 多选) , “为了做一名好医生 ( 护士/药师) ”、“找份好工作”排在前列, 毕业生分别是56. 9 % 、50. 3 % , 在校生是56. 1 % 、69. 6 % ; 可见, 无论是实习或毕业班级, 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饱满、学习态度端正, 但在学习方法上, 问卷中提到“如果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你会怎么办?”在校生和毕业生中分别只有7. 0 % 和8. 0 % 表示希望要找老师帮助, 53. 0 %的在校生认为找同学交流即可, 另有51. 0 % 的毕业生愿意“置之不理”。

2. 2 职业认同感高, 就业准备不足

79. 8 % 的在校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一般了解”, 但愿意通过自己查找资料 ( 36. 4 % ) 和专业学习 ( 49. 4 % ) 的方式进一步了解, 并且非常看好本专业就业前景的学生有35. 6 % 。毕业班级中有76. 0 % 的学生表示通过实习对本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也更加感兴趣了。对就业前景非常肯定的占39. 7 % 。当问及“经过实习, 关于医学专业学习, 你有什么意见留给学弟学妹”时, 师兄师姐们给出“学历偏低, 抓紧时间参加专升本或考研, 提高学历再说” ( 55. 1 %) 、“医学专业前景不错, 继续努力加油吧” ( 27. 4 % ) 的励志劝学回答, 只有14. 0 % 的学生认为“医疗环境太差、工作强度太大, 趁早改行, 不要从医”。

在就业地选择上, 在校班、毕业班学生均将“家乡所在地”、“发达城市”作为第一、二位选择, 愿意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分别只有5. 6 % 和5. 8 % 。当问及选择就业城市的原因时, 在校生、毕业生也都将“发展空间大、生活条件好、工作稳定”作为主要选择, 而愿意“回报家乡、支援西部建设”的分别只占14. 4 % 和21. 6 % , 分列各组最后一位选择。

2. 3 业余生活充实, 情感认知理智

在业余生活上, 49. 7 % 在校生和54. 5% 的毕业生认为“丰富不足、无聊有余”, 就具体内容而言, 主要以社团活动、学习、体育锻炼、上网为主, 其中, 30. 8 % 在校生放在专业课以外的学习上, 34. 9 % 毕业生主要精力放在上网上。在“是否支持大学生谈恋爱”问题上, 在校生和毕业生均以“无所谓”为主流态度, 分别占49. 5 % 、46. 7 % , 明确表示反对的分别是6. 9 % 、9. 6 % 。在恋爱目的上, 分别有39. 7 % 在校生、36. 6 % 毕业生认为是“找一个相伴一生的人”, 在各组中比例中最高, 但也有以“消遣时光 ( 28. 2 % 、26. 7 % ) 、受校园风气影响 ( 30. 0 % 、34. 6 % ) 、现实功利 ( 2. 1 % ) ”为恋爱的目的。

2. 4 心理问题突出, 心理状态稳定

50. 8 % 在校生表示知道心理健康的涵义, 毕业生这一比例是49. 3 % ; 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这一问题, 59. 5 % 的在校生、58. 9 % 毕业生认为自己“心理健康”, 另有32. 3 % 的在校生、28. 1 % 的毕业生表示“不确定, 有办法可以知道吗”。在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面, 毕业生的选择前3 位是御挫能力、情感危机、人际关系, 在校生的选择顺序是情感危机、御挫能力、人际关系, 对于学习压力, 在校生、毕业生均不认为其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在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上, “向家人或朋友倾诉、自己憋在心里时间能解决一切、找个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就好了”是在校生和毕业生选择排行共同的前3 位, 而“求助心理老师 ( 9. 3 % , 4. 8 % ) 、心理医生 ( 2. 4 % ) ”均被列在了最后两位。

3 讨论

3. 1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职业教育医学专业因其理论知识多、实践操作难等特点, 传统的课堂讲授、粉笔板书等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下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 急需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较短的学制周期内,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突出使用多媒体资源授课; 简化知识重、难点, 突出实用技能, 强化实践教学; 将学校教育与临床见习、实习相结合; 参考执业医师考试指定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等。

3. 2 做好职业咨询, 做足就业辅导职业教育最终要为企业提供职业素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应聘者, 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素质, 另一方面要有合理的职业规划。因此,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极为重要。在入学教育、专业学习、毕业实习等阶段, 组建完善的职业知识咨询和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企业风采展示、真实案例解析、技能比赛等方式, 为医学人才顺利步入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3丰富校园生活, 保护情感隐私对大学生而言, 校园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人生旅程。构成大学校园生活的除了学业外, 还有娱乐、艺术、运动、健康、恋爱、友谊等重要的生活元素。因此, 丰富校园生活, 利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比赛、展览等方式, 在展现学生个人兴趣、才能的同时, 缓解紧张、疲倦的学习状态。同时, 尊重和保护情感隐私, 引导和提倡健康恋爱观、友谊观等。

3. 4 正视心理问题, 完善心理咨询医学生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 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加之生活学习环境、人际脉络、职业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容易出现诸如抑郁、紧张、厌学等常见心理问题[3,4], 作为学校、教师来说, 首先应正视这些问题的合理存在, 视其为“常态”, 而不能斥之为“病态”。其次, 积极构建心理咨询网络, 畅通交流方式, 利用网络、谈心、信件、游戏等给予学生抚慰和鼓励。

医学专科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医疗人才储备梯队的重要力量来源, 其就业直接面向社区、农村、西部等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分布欠均衡地区, 更是“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代表。医学专科生在求学阶段面临的道德、学业、就业、生活、情感及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所以, 医学专科生的群体意识也间接影响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是我国新一轮医改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 对医学专科生群体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医改背景下高专高职医学生群体意识现状。方法:自制问卷, 采用集中组织、个体调查、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 利用Excel 2010、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专业学习、就业择业、业余生活、心理问题等方面各有一些代表性的现象和问题。结论:新医改背景下, 应从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就业辅导、丰富校园生活、完善心理咨询等方面继续完善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教育。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群体意识,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窦胜功, 张兰霞, 卢纪华.组织行为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78-120.

[2]陆翠岩.论大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9) :160-162.

[3]王裴杉, 张小芳, 刘静, 等.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调查报告[J].科学导报, 2014, (6) :268-268.

医学类专科学校案例式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案列教学;医学类专科;医学微生物学

案例教学法从1920年起源于美国,由于实施后颇具成效,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各类学校纷纷效仿,带来了教育模式的新变革。国内在引入这一教学方式后进行了很多尝试,很多高校都反馈取得了一定进展。作为一所医学类专科学校,我们学校近年来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我承担的课程—医学微生物学为例,我们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1.案例的准备

微生物学涉及内容广,知识比较零散,学生平时学起来就觉得比较困难。同时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医学生,有效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案例的选择和准备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认真斟酌。

我们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根据教学大纲整理清晰教学思路,选出适合进行案例教学的能容,按照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编排。例如我们从学生都熟悉的狂犬病入手,逐步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生物学特点、病毒的基本特性,并引导学生掌握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同时思考其他病毒的特性以及防治。

2.学生对案例的阅读

案例安排下去后,由于学生基础稍差,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和解答可能不到位,需要老师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且提醒学生要从那些方面思考。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讨论

这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一般我们会在前面一次课提出案例,然后给学生自己下去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到下一次课我们先通过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总结问题后再进行全班讨论。进行的是个人—小组—全班的讨论模式,这样一来大家能够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很多知识点也在讨论中不断强化。同时老师在讨论过程中的作用也很重要,老师需要控制整个讨论的情况和进程,关注学生,不要偏离话题,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4.总结和评价

讨论后对所谈论内容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本次讨论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讨论做好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需要老师自己根据平时的情况慢慢摸索。同时要根据学生讨论情况不断的修改案例,以达到教学要求。

二、发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专科院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浓,医学类院校又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很多专科学校老师面临的问题。案例讨论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由易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在问题讨论和准备的时候他们也会选择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入手,相关的知识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案例的准备和积累困难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尝试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我们使用的很多案例都是来自于其他高校,由于学生特点不一样,学习要求也不同,所以发现这些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适合。多次使用较难和较偏的案例,学生失去新鲜感后对我们的案例教学也没有了兴趣。所以,我们必须结合自己学生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案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修改。案例的准备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对知识点和案例进行甄别,上课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谈论情况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案例进行修改。对老师的各个反面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要顺利完成这些,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去努力提高自己。

3.拉大学生的差距

案例教学法能在美国顺利实施和美国学生“我要学”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但是中国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都是“要我学”的态度。开展案例讨论,对于热爱学习的学生来说,会很好的和老师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专科学校的学生根本无法做到自己找资料学习并参与讨论。再加上班级人数多,甚至于有些时候还是上百人的大班授课,老师更难关注大“滥竽充数”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慢慢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如何改善这一问题还有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

三、展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一一解决还需要授课老师拿出自己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来慢慢解决。通过建立团队,收集案例库的方式逐步积累,相信我们也能在专科学校搞好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维鹏, 陈喜华,温红,等.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改革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 29(2) :295-296.

[2]徐学锋,莫美华,钟青萍,等.微生物学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杂志,2011, 31 (5):105-107.

[3]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3,7:62-64.

[4]王维鹏,陈喜华,温红,等.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 :295-296

医学专科生 篇12

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教学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脚步去实行一定方向的调整, 这项工作的实施不仅仅会带给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教学事业的进步, 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未来发展方面的实际能力基础。以下是针对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所遇到的问题、发展对策和实施方案等内容所做的实验探索和总结。

一、有关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的方案内容

(一)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方案定位。

医学教育的改革是一项具有深层次含义的发展内容, 而且这部分改革的内容包含着医疗整体的体系上的改革工作。这是一个需要经过漫长时间去实践的基础化的发展内涵, 并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行动, 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说, 而是要真正付出实际行动才可以。而且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切入点, 最好征求多方经验, 经过实际的调查, 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大量的事实证明,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过多, 内容方面没有层次感, 这往往是现在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方面上下手进一步实行改革, 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实际方案[1]。

(二)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案。

医学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不断加以改进, 才可以提升自身的发展价值, 主要通过以下的方法去促进医学课程的改革。

成立专业的医学课程教改小组, 主要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改进, 进一步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指导。改革的过程中注意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和科研小组进行方法上的改进, 并且及时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 并把总结经验绘制成报告, 作为以后的教研修改的重要依据。

二、有关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专科课程体系一直是沿用过去的课程体系模式, 而且我国的这项教学体制往往和本科的体制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没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以造成了缺乏专业化的课程特色的内容。

(二) 课程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

专科的医学课程教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而且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所以给医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就是教材不规范, 一般只是本科教材的缩印化内容, 不适合专科学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阻碍专科医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有关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的措施

(一) 优化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容设置。

现如今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一般安排的过多,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医学课程的内容设置, 将原来的过多的课时进行一定量的缩减, 大约减少十分之一, 而教学的时长尽量做一些调整, 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拟定一定的方案和措施, 针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不会做太大的更改。但是在删减学时内容上要注意于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相融合。减少课时一旦实施, 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逐步加强和优化课程的内容的连贯性和思维逻辑性, 突出课程的基础化内容[2]。

(二) 完善和修改课程教学中所参照的基础大纲内容。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和依据基础大纲内容, 所以教学大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倾注更多的精力, 不断加以完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医学教学事业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而且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繁杂, 思路不明确, 内容也不相一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内容, 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 做到规范化、系统化处理。

(三)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践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过程, 没有具体的实验教学就是纸上谈兵, 而且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针对这一事实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教学。过去的专科医学教学中并不是没有实验教学, 而是这部分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防治和医疗的实际能力, 进一步强化具有综合性质并且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内容, 同时添加一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 加强电教教学内容。

(四) 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课程的内容需要进行调整, 而教学上所实施的方法也需要做一定的改进和完善。要打破过去的不统一性, 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

(五)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考试内容的整改。

由于专科教学课程的整体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所以对于其考试内容也要做一定的调整。原来的专科医学课程中补考的人数居多, 其中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基本素质偏低, 课业负担严重, 本身的考试内容也存在问题等等内容。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进行改革, 进一步完善考试的各项制度和规划[3]。

结束语

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 这不仅是对医学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 而且也是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结合实际具体化的发展内容, 不断探索, 从中总结丰富的经验作为事实依据, 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医学专科基础教学的进步, 原来过去的教学内容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脚步, 所以迫切需要进行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方面的改进, 本文就是对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改实践探索做了一定的总结, 希望对医学专科基础医学教学事业的改革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实践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建明, 王芳, 叶颖俊, 陈云风, 郑伟英, 李彬.推进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09:14-15.

[2]李小强, 孙阳, 邓雅婷, 李晨, 曹蔚, 招明高, 王玉琨.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9:3747-3751.

上一篇:五分钟口语训练下一篇: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