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精选10篇)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1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形式, 实习实训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进行教学实践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及体育教育专业校内外基地情况, 提出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而对本专业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
一、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我校现有校内实训场地共4300多平方米, 有田径场 (内套足球场)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各类场地, 目前已基本能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 有的场地及设备由于修建和使用年限较长, 影响了教学使用。
二、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我专业十分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上, 多次进行教师和学生对实习实践的要求和建议的调研, 并根据市场需求不辞辛苦地多方联系, 争取能让学生更多接触与自身以后的角色有关的行业, 使其对教学工作及其他工作有清晰的了解。通过几年的努力, 体育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达到8个, 随着校外实践基地范围的不断扩大, 为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场所。
三、现阶段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运行情况来看, 存在以下问题:
(一) 校外实践基地的使用率不足。尽管我专业已根据教学需要及对接社会需求签订了8个校外实践基地, 但由于缺乏经费, 有的基地使用率明显不高, 多数基地停留在只是签订了协议而没有真正开展相关活动。
(二) 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深度合作不够。目前我专业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仅限于学生到基地听课、见习、实习等部分教学技能的实践上, 还没有完全进入完整的教学环节, 如早操、课外活动的组织, 甚至与学校级行业对接共同制订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等深度合作还没开始。
(三) 校内实践基地基本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践基地承担公共体育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及专业实习实训的任务, 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应达到公共体育及专业体育的共同教学需求。就现阶段的校内实践基地而言, 其教学器材及场地只能是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场地和器材则远远不能满足。
(四)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急需提高。目前体育教师承担公共体育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的双重任务, 教学时数多, 教学任务重, 能用于自我提高的时间较少, 缺乏对学生进行见习、实习的指导的专业知识。有的教师在教案写作和授课技能上都还需要他人指导, 学生得到的有效指导较少。
四、我校校内外实践基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校内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 缺乏必要的保障经费。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学校投入较少, 导致很多合作的活动没有开展。很多项目在签订协议的时候就有过约定, 但是由于各系没有专门用于学生实践的活动经费, 很多协议的内容只停留在纸上。
(二) 缺乏必要的师资保障。我校教师由于课时较多, 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生的校内特别是校外实践基地的活动, 很多需要教师参与指导的合作活动没有开展, 更多的是选择的教师带领学生听课, 带领学生评课等单一的活动形式。
四、加强我校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 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内实习基地资源的管理措施, 提高运转效率;建立完善的实训实习及实验教学和管理制度,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对外开放的配套制度。明确学生校内实习实训期间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不断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见习实习指导能力。
(二) 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争取学校支持加大校内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 在改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环境的同时使校内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的条件得到改善。建议增加体育类的综合实验室, 配置部分经费用于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及教学易耗品, 确保体育实验课的正常开设及实训、实践范围的逐步拓展。
(三) 争取学校经费支持, 不断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力度。学校在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在教师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也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只有增加经费投入和给予政策支持, 各系部才能保证更好地开展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日常合作和进一步拓展深度合作。
(四) 不断扩大校外实践基地的范围。目前我系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单位仅限于学校和与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内容相关的, 对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导向有关系的行业和企业的合作才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体现校外实践基地的价值并有机地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 必须扩大校外实践基地的范围, 并不断探索与这些行业合作的模式, 例如准备在健身俱乐部探索合作的最佳模式, 准备与文体局、街道或者居委会等建立合作关系, 使实习形式更多样, 提高学生的对口实习率。
(五) 多参与校内外的各类体育实践活动。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在校内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中的组织和执裁;与社会体育比赛相对接, 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一些市级比赛, 在参与比赛中获得实习及实训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研究 篇2
关键词高等师范;数学教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70-01
近年来,高师生处以一个尴尬的境地,论学术性,比不上综合大学的学生,论实践性,比不上中学在职教师,这严重地影响了高师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各级师范院校不但要积极参与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来,而且还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力求使师范院校的教学活动适应新师资培养的需要。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基地,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契合现实的教材观、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提倡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和多元化。
1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1.1师范生对数学教学观念认识不足
如果问一名师范生师范院校数学系开设的专业课究竟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何作用?这个问题时,估计没有几个学生可以清晰的回答出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反映了师范院校一部分大学生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并且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偏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至上利益第一的思想也侵蚀着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或者急功近利,或者只注重对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有用的课程的学习,例如,许多师范生热衷于英语、计算机、法律、财会和金融等实用型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基本的专业课程一数学教育和理论性较强的纯数学课,如高等数学、点集拓扑、泛函分析和集合论等。他们认为,只要把这些课程学好了,就可以在社会上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
1.2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滞后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大都采用综合性大学的教材,这类教材往往理论性很强,难度偏大,这对基础相对薄弱而培养目标不同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目前所采用的大学数学教材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改编而来,其体系仍然保持不变,这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另外,大学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也一直没有大的变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法仍在高师院校数学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枯燥、呆板的灌输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整节课讲授和板书,学生则拼命地抄写笔记,课堂上没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变得沉闷没有生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
2师范院校数学教学改革路径的探讨
2.1优化师资力量配置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对于不同起点和学习要求的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合理地配备师资。为了提高各层次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合理配备教师;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数学基本理论扎实、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教师讲授提高班课程:选派讲授基础理论好、数学发展历程和各个领域认识深刻的优秀教师讲授普通班课程;选派擅长把基础概念讲授得生动活泼的优秀教师讲授基础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配备师资,既符合教师的教学特点,也符合学生的需求,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2.2加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不足以及一些观念上的偏差,我们在讲授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等课程时,要特别注重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也应该多进行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既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图像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
2.3建立多元的评价与考核方式
在评价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施教过程可以采取相应的考试模式:对于提高班,可以采取闭卷、软件实验、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评价,除了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评价外,还注重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采取开卷、说卷等方式。这样的考试,既注重考核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能考核其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的品质。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实行分级教学,打破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学管理的创新。
2.4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经过反复思考和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应该逐步改革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力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运用现代技术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用讨论法展开教学,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但可以达到释难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论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一,了解数学科学,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专业知识,养成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能够适度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活动。第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适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从人才的培养层次上来说主要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其所应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不应该是本科专业课程的简单删减,而应是在保证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科学的整合。从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来考虑,传统的职前终身教育体系不再适合时代和个体发展,应当适当地把职后继续教育纳入职前培养阶段中,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而大多数专科数学专业往往忽视了这两方面。因此,专科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必需的,是大势所趋,是适应时代进步的。
参考文献
[1]田长生.试论数学素质[J].高等数学研究,2007,1.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3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
迄今为止, 世界上无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 也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唯一有效措施, 预防艾滋病参与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性。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受云南省重点地区预防艾滋病项目资助, 于2012年开展题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活动, 旨在以参与式教学法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TOT (Training of trainers) 培训, 由同伴教育志愿者以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实现提高广大同学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 并逐步养成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一、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必要性
1.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 好奇心强, 世界观尚不成熟, 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持认同的态度,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发生性行为或边缘性行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 抽取1000名在校学生, 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基线”调查, 调查显示, 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及无所谓的态度。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谈论“性”的问题, 在课堂中谈及“性”时会感到害羞或拘谨, 调查显示, 67%的学生觉得开口说“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多种“脱敏游戏”, 让学生能够勇敢的谈论“性健康”问题。并以互动学习的方式, 教会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 增强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技能。
2. 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主要有: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12.1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等。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不利于学生良好态度和行为的培养;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及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 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 不利于学生生活技能的提高。教育部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提出:教学目标是集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为一体的综合性目标, 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的临场体验, 或头脑风暴、集体讨论、上台演示和表述等形式多样的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AIDS相关知识, 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 于2013年5月至6月对来自全校8个教学系、32个专业的200名同伴教育志愿者, 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TOT参与式培训, 培训前、后对200名同伴教育志愿者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同一内容的问卷进行调查, 同伴教育志愿者匿名填写、独立完成、现场回收问卷,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其中女生126名, 男生74名, 有效回收率100%, 结合问卷, 进行如下分析。
1. 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
参与式教学法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如图表1) , 教学前学生对AIDS的传播途径、AIDS破坏的对象及HIV病毒的名称掌握较好, 但对于AIDS的全称、HIV感染后的分期不甚了解, 参与式教学法采用“人类免疫系统”、“头脑风暴”等游戏让学生了解AIDS的具体知识, 并以“小组讨论”及“分组发言”的方式, 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 充分提高学生AIDS的知晓率, 对于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实现100%的目标。
2. 参与式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参与式教学法采用“现场演示”、“签名游戏”、“危险行为游戏”、“分组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如临其境的去体验和感受, 帮助学生了解HIV的传播方式, 提高学生对AIDS相关行为的知晓率,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及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图表2, 教学前学生对蚊虫叮咬、咳嗽、吐痰、共同用餐是否传播AIDS的相关知识了解率相对较低。教学后, 学生对相关行为是否传播AIDS的知晓率有所提高, 知道自己如果有过高危行为可以通过抗体检测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上了HIV。懂得一个感染了HIV的人在潜伏期从外表是不能看出来的, 提高了广大同学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3. 参与式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参与式教学法,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 提高学生对HIV携带者的理解, 通过教会学生“拒绝的技巧”, 提高学生面对各种情景说“不”的能力, 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如图表3) , 教学法前有65.5%的同学认为应该将HIV携带者隔离;10%的同学认为, 艾滋孤儿政府关心就好, 与我没有关系。教学后,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有所降低, 改变了志愿者对HIV携带者的歧视态度, 学会尊重、关爱受艾滋病影响的群体。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效果, 是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提高参与式教学法的质量并使之能够持续、广泛运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教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参与教学的过程, 如:谁参与、参与范围、参与时间都是事先要充分思考的内容。在授课中应根据学生实际, 及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用准确、丰富、生动的知识去撞击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心悦诚服。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2. 及时掌握参与式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放下架子, 以坦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 相互交流思想感情, 随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 根据反馈情况对内容、进度或策略进行调整。
3. 将参与式教学法与同伴教育相结合。
参与式教学法的受众有限, 每次教学人数在25至30人最佳,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效果。开展同伴教育志愿者TOT培训, 再由同伴教育志愿者以参与式教学的方式, 将预防艾滋病教育推而广之是对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 同伴教育志愿者的选拔、培训、考核至关重要, 教师在进行同伴教育志愿者TOT培训时, 须对志愿者进行反复训练, 甄选各方面较为优异的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
预防艾滋病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沉重的任务, 需要树立长期性和持久性的理念。需要广大预防艾滋病教育者积极参与, 使广大同学了解艾滋病可防可控, 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 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不歧视他们, 努力形成人人关注艾滋病, 广泛参与艾滋病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卫司.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4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4;G65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趋突显,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的学前教育作为国内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教学机构,肩负着艰巨的人才培养任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适应当前幼儿园发展的需求。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舞蹈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师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幼儿舞蹈是其主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幼儿舞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大都继承着传统的授课形式等[ ]。而这些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其今后在工作上的发展。
鉴于此,笔者认为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课程应把握当前幼儿园的发展动向和需求,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结合行业特征,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探究出一套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和适时性的幼儿舞蹈教學模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深化美育教育
幼儿舞蹈的教学模式保守,归根结底是其教学理念还趋于传统,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精神与创新思维。因此树立正确的、具有时代性和开拓性的科学教学理念是首要问题。
(一)确立“以美育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观念
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舞蹈的教学应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舞蹈在教学上不同于其他舞蹈课程的教学,不能一味强调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幼儿舞蹈的本质。幼儿舞蹈的本质是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需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对舞蹈美的体验,并通过舞蹈学习的过程去发现美、培养美、创造美,让舞蹈学习真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二)明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幼师是培养幼儿师资的摇篮,幼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幼儿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幼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关注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幼儿园对师资能力的要求,主动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形成有效对接。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幼师舞蹈教育者们还在墨守陈规,纸上谈兵,甚至是闭门造车,忘记了学生的需求,更忘记了职业市场的需求。因此,幼师的人才培养应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园舞蹈教学动向,密切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幼儿园师资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
(三)理清“以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思路
在当前许多幼师幼儿舞蹈教育中,教育者们常常只注重教学内容的量化和学生技能形成的情况,很少去关注所学知识能否有效地运用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中。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学生初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少实践能力,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与“做”不能全面结合,阻碍了其在工作上的良性发展,更影响了幼儿园学生的艺术培养。
因此,幼师的幼儿舞蹈教育需在“以美育教育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转变教学思路,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幼儿舞蹈教学与幼儿园艺术教育全面、有效的结合。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无痕教育
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几乎都是“言传身教”,这种枯燥的教学活动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幼师的教育教学发展需求。针对目前这种以“模仿、重复”为特征的传统幼儿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和创新,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
(一)培养兴趣,提高审美
幼儿艺术教育是源于美的情感教育,是通过游戏的教育。幼儿舞蹈教育也应遵循幼儿艺术教育的这一性质,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将幼儿舞步伐作为基础学习内容,按难易程度结合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小朋友的身心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在音乐选择上应主要以当前幼儿园最常用的儿歌和音乐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幼儿园最常用的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和启发教学等方法进行引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游戏和感受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在“潜移默化”和“无意识”的状态下“有意识”的融入学生的身体和意识中,做到真正的“无痕教育”
(二)发展思维,激发创新
“创新”是个永恒的主题。同样,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领域,“创新”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意识和行动上都应深入研究的重要环节。
1、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内容
一方面,推荐和提供给学生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幼儿音乐作品、幼儿文学作品和幼儿美术作品,帮助学生体高艺术审美,积累艺术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引导学生观察幼儿在学习、游戏和生活中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打开想象空间,探寻再造想象,激发创造灵感。
2、结合广泛主题和内容,开发学生自主创造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意愿的幼儿舞蹈主题和内容,并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氛围。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要时刻在一旁关注学生的情况,适时的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并鼓励和赞美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饱满的创作激情中自由、尽情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三)以美储德,塑造人格
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要求学生要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特征,关注幼儿心理和生理特征,成为热爱幼儿、具有爱心和富有责任感的老师[ ]。“美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更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与善良的结晶。“美”与“德”之间有着极深的渊源,道德制约审美,审美滋润道德,二者互为载体,相辅相成。因此,幼儿舞蹈对世間万象的赞美和表现是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更是善良与纯真之心滋长和形成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这一特性,加以充分利用,在幼儿舞蹈教学内容中注入适当的美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乐观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三、改革考核方式,注重综合能力
评定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每年的考试环节教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希望能考出好的成绩。但是,目前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考试大都是以舞蹈知识技能为主要检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必然也要求考核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如何改革现有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事。在改进考核方式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幼儿舞蹈教学通常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在考核中也是多以集体形式考核,在这种教学和考核方式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整体效果上,将主要精力放在优秀学生和较差学生身上,而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学生常常被忽视。因此,在考核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对幼儿舞蹈学习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记录,通过一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检验学生,并将这些平时成绩计入总的考评成绩,打破评定考核“一刀切”的模式。
(二)注重审美,完善表达
审美决定着表达,表达反应着审美,二者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水平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更应注重表达的多样性,如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表达等。因此,在幼儿舞蹈考核中应将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纳入考核范围。考核办法可借鉴舞蹈欣赏课和活动指导课的考核方式。让学生观看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识别作品的美与丑、善与恶、悲与喜,然后从幼儿舞蹈专业的角度、作品的德育功能和作品的美育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表达。可以是书面表达方式也可以是语言表达方式,还可以是书面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具体操作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三)重视创造,兼顾实用
在幼儿舞蹈技能考核方面应注重创造性和实用性。创造性是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力,是幼儿教师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实用性是职业需求对幼师舞蹈教学的要求,关乎着幼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效果。在以往的考核中,通常注重幼儿舞蹈技能的考核,将幼儿舞蹈组合作为重点考试内容,而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幼儿舞蹈创编和幼儿舞蹈教学,在考核中很少涉及或者根本不涉及。因此,改变这种情况就应将幼儿舞蹈组合、幼儿舞蹈创编和幼儿教学都纳入技能考核中,分开记分。例如一些学生在舞蹈动作质感的表现上较一般,但在舞蹈创编或舞蹈教学环节表现突出,其成绩并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这三个考核内容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实用性,既保证了考试内容的完整性又保护了学生技能的差异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结语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模式的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职业需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服务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为目的。在改革中要立足现有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行业特征,以美育教育为核心,以游戏培养兴趣,以创新带动思维,注重内心世界的体验,在无痕教育中做到针对性训练,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恒.舞蹈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3.2
[2]赵铁春.对专业舞蹈教育的三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Z4):28-29.
[3]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9
[4]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7.
[5]廖丽娜.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2005.6:19.
[6]乔艳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7]岳音.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攻略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4
[8]廖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9]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3.
[10]刘桂芳.舞蹈教学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90-204.
[11]陈康荣.舞蹈基础(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09.
[12]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13]吕耀坚,孙科京.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
作者简介:刘晓娟(1980-),女(汉族),硕士,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幼儿舞蹈研究和地方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5
一、教学内容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
综合英语课程设计依托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 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主动建构的,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情景创设者, 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目前的英语教学重点依然在词语和句法结构的操练上, 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 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该成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综合英语实际教学情况分析
尽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制、生源质量、师资等要素与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 但这种区别往往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被无奈或无意地忽略了。认为专科英语教学与本科英语教学的区别只限于学习年限短一些, 学习内容少一些、简单一些, 从而忽略了由于本科与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 生源质量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 加之两类不同层次的院校师资力量的差异, 盲目地套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 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后果。后果一, 是失去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类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院校特色。后果二, 是套用和模仿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难度大、形式呆板, 教师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后果三, 是教学计划往往不能够按时完成, 带有随意性, 失去了教学计划应有的严肃性。
三、综合课程整合创新实践及成效
1. 教学内容整合
把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训练纳入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 以“说”为突破, 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扎实、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是师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最基本专业素质。整合教材内容, 根据课文的难易度和题材相近程度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 循序渐进, 突出“师范性”和“专科性”。
一是在语音教学上, 我们要求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基本知识, 了解英语发音的基本规律, 掌握英语各种语音现象的特点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语音训练。在语流中语调自然。为此, 我们除开设专门的语音课外, 在综合英语课上, 我们将学生在语音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课文学习中, 同时要求学生背诵所学习的课文的经典片段, 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音基本功。
二是在语法教学上, 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 并能在综合运用中做到概念清楚, 形式正确”。语法教学采用的是依托语篇分析, “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 以及“适度、够用”的教学原则。这样能使学生在语篇的层面关照语法现象, 既突出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又做到不片面而孤立地讲解语法现象。
三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 我们梳理《综合教程》所选用的文章, 删除一部分难度较大、不适合专科学生学习的文章, 删除与师专学生关联度不高的文章。按照文章的难易程度、题材的相近性、文体的相同性等条件重新编排五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补充《综合教程》中没有涉及而对于师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有帮助的内容。如从英美报刊、杂志以及维基百科等网络中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文章, 补充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四是在相关课程的整合上, 我们将英美文学、泛读以及英美影视赏析等课程涉及的内容, 有条件地整合在一起, 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联动机制。例如, 在综合英语中涉及到文学作品, 就有意识地提前在英美文学课上做系统介绍, 涉及到文化差异与比较的内容, 就在英美文化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对于综合英语要求学生更多地阅读相关文章, 则安排给泛读教师承担等。这样, 形成了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主、多课程联动的一体化的网络状教学机制。
2. 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综合英语课程运用了双向互动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 采取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学生众多学习活动的一个节点。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上课之前,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 基本完成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课文语篇的分析、语言难点的克服等。在课堂上,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 将原本应该由教师讲解的内容,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全部由学生完成。在教学手段上, 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视听说材料、网络资源等运用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时,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内容, 使学生的教师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将课堂教学定位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 通过课堂教学的引领, 开拓课外学习基地, 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组织各种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如英语剧社、英语诗歌赏析和朗诵团等, 开展各种有专业特点的课外活动, 如英语口语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英语教学技能大赛等。弥补了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技能训练不足的缺点,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综合课程整合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现有的“综合英语”教材, 合理整合有关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内容与技能, 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二是过去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把听、说、读、写、译技能分解为离散的五门课程, 导致不少学生出现技能上的“偏科”, 并最终影响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综合英语被简单地认为是这五种技能的相加。现在我们对课程的整合极大地增强了综合英语课程的联动效应, 将教学资源合理整合, 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倍增效应, 克服了将英语语言技能机械划分、分割的弊端, 使五种技能训练相加而得数大于“5”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是摆脱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束缚, 创建符合师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由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实践, 以教学带动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 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迅速成长。
五是在教材建设上,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使用的教材并开发相关的辅助教材, 为自主编写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开发了一批对课堂教学有良好辅助作用的多媒体课件, 多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深入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6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环境德育,现状,策略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关于道德的理解和诠释众说纷纭,但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始终限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围之内。这种历史上的惯性,使得人们认为道德仅是调节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这种认识直接限制了道德教育的任务仅仅限于人与人或社会之间关系的调节与规定,致使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在道德教育中处于空白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依赖自然,不能无止境地开发它、肆意破坏它,人类与自然是一致的,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这时我们才将环境作为道德关怀对象,对环境产生道德上的良知,逐渐纳入道德思考的范畴。可以说,环境道德是对道德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一、学校环境德育的内涵
环境道德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反映及社会的共同长远利益的反映,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调节人对环境的行为规范方面的特殊体现[1]。环境道德从表面上看,涉及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实际上,环境道德关涉的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是调节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括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这四个方面。
学校环境道德教育是指学校为了使学生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2]。这是将环境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的环境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环境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赋予学校的新任务,是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新内容。
二、高等师范学校实施环境德育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高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是培养为人师表的教师基地,因此,加强高等师范学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明确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标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规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十五条,把“保护环境”确定为公民社会道德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将自然环境道德纳入道德教育之中,使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新的道德教育对象。这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等师范学校环境德育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上,环境道德教育边缘化。
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高级专门人才,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方向。郁中秀、齐凤伟等人对我国高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较为一致的描述,他们认为,目前我国高师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一般是政治类课程、外语、体育、计算机等;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中文、数学、物理等;三是教育专业课程,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这三大板块已在教育界取得了共识并形成了传统。[4]
以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为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上三大板块。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主要有中文系、数学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学期教育系等几大科系,每个科系都开设了公共基础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为高师毕业生未来作为基础教育师资所需的较广博的综合性文化知识的系列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技能。每个系部的专业课程,是根据专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方向而确定的。例如,学前教育系除了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以外,还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和相应的技能训练课程。学校对于环境教育仅限于个别系部开设的地理课。我们要正确全面理解环境道德教育内涵,主要内容包括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忽略环境意识、环境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培养,这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得到证明。在校园里,可以经常见到学生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在食堂里,可以见到学生任意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等,这些都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宿迁高师在课程设置中,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文化课程和技能训练方面,致使环境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环境道德教育被漠视。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及其所创造形成的成果,它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价值观、思想情感和道德信仰。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分为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环境道德教育的现实遭遇,透过这几种文化的运行状态可见一斑。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表达: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布局、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教学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学校环境道德教育主要渗透于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及教育教学设施文化之中,而在学校教育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校园环境绿化和美化观念的树立、知识的传授,仅限于几句口号的宣传,或者几次形式化的班团活动。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规定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义务。制度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起着一个保障的作用,应当是为全校师生从内心自觉接受了的规定,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实际上,学校制度文化环境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一定程度地呈现出科层化管理,对学生或教师在环境道德行为上做出硬性规定,比如要求学生爱护环境、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等。可以看出,制度文化环境道德教育只是从环境道德教育的行为上作出要求,而忽视环境道德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这不符合环境道德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的制度,不可能具有长远效应。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从本质上讲,不论是物质形态的学校文化,还是组织制度形态的学校文化,所承载或表达的都是精神或观念形态的文化。精神文化的环境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外壳来实现的,即环境道德教育在学校精神文化中的现状,可以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形式来表达。由前三种的校园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环境道德教育处于被漠视的状态。
(三)学校常规活动中,环境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的常规活动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学校的大型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深远。在学校常规活动中,主题班会是学校每周定期开展的教育活动。班会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可以给予及时的引导。但是如果环境道德教育仅仅靠主题班会活动来实施,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任何一种行为的活动都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和保持。主题班会对环境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仅限于环境道德意识与情感的培养。
然而,主题班会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对环境道德教育有限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掘,仅流于形式。在选择班会主题时,既要考虑学生年龄阶段发展的一般需要,又要考虑他们当前出现哪些问题,并希冀通过班会能得到及时解决。相应的,环境道德教育作为主题被选作班会的几率与时间就减少了。在召开有关环境道德教育的班会时,更多的是宣传介绍环境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环境认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主题班会中对环境道德教育不关心,学生对环境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在开完主题班会后,没有任何改善。
四、高等师范学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施的策略
环境道德教育是当今时代向人类提出来的,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行为选择的新要求,是社会赋予学校的一项新的教育内容,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的教育。结合环境道德教育的规律和高等师范学校的性质特征,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将环境道德教育纳入现有课程体系建设。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将环境道德教育纳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一方面体现出师范学校对环境教育在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另一方面能系统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让学生获取系统的环境知识,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等,这是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环境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环境意识是人们主观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为此采取行动的意愿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较高的环境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生态意识。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人不再是环境的主宰,而是与环境共存,相互依赖,构成文明的生态系统。师范学校环境意识教育可以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或其他学科教学等途径将之渗透其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学生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与了解,激发对环境的热爱之情,并形成一定的环境道德意志,这是环境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环境道德行为的形成是环境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环境道德行为是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和环境道德意志形成的结果,这四者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将环境道德教育纳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熏陶。要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在学生心理构成一种无形的生态教育氛围。学校的校园建筑、环境设施似乎是毫无生命和情感色彩的客观存在物。但是,如果在其间熔铸进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并按照美育规律加以精心设计和构造,这些物质环境就会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情感、道德行为的重要外部力量,进而从一般的校园环境优化为育人功能的生态德育环境。
将环境道德教育贯穿于校园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中。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创建“绿色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引导大学生社团有计划地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讲座、图片展览、板报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环境道德宣传活动,提倡大学生开展节约用电、用水,回收废电池,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倡导大学生适度消费、文明修身等活动,从而塑造校园的环境文明和环境文化,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将环境道德教育融入常规教育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延伸,更是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转化为环境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多种形式的环境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环境道德行为的养成和环境道德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途径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实施环境道德教育。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组织开展各种日常思想教育活动时,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环境道德教育内容,结合实际,适时引导,将环境道德观念和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大学生的行动,使大学生养成热爱、珍惜、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将环境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环境普法、环境宣传、环境调查、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日深入大街小巷,开展环保宣传和创建绿色文明社区、绿色生态城市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理论联系实际地接受环境道德、环境保护和环境法律的教育,丰富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环境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康化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环境道德的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 1997.1.
[2]孙春月.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内容[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16.
[3]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7
当前, 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正面临两种出路, 一种是师资力量强、硬件好的师专学校将升格为本科院校, 另一种是各方面条件较差、办学实力较弱的师专学校正逐步向高职高专学校转型, 即将师范教育专业与非师范教育专业并存发展。为此, 有很多学校为了扩大生源, 盲目增加非师范教育专业, 但是 “这些专业起步较晚, 大多依托于原有的教师教育专业, 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等方面既与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相去甚远, 也与职业技术学院无法相比。”[1]尽管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多数师范专科学校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手段, 但是这些专业的滞后又反过来制约着师范专科学校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年) 》 指出, 要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克服同质化倾向, 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为此, 很多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以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和特色为切入点或者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来探索和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
二、特色案例
【案例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广西省桂林市; 桂林又称为刘三姐的故乡, 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 千百年来享有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近几年桂林正在走广西 “民族文化强区”的发展路线, 为此, 桂林师专在广西专科院校中率先开设音乐、美术专业, 成效突出, 目前她已是广西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和艺术人才的重点院校; 除此之外, 桂林师专还在非艺术专业中广泛开设艺术类课程, 以便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真正实现了 “打造高水平的艺术特色专业, 将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辐射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的办学理念。根据余海岗 《高专院校服务广西 “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实践和展望———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一文: 桂林师专艺术气息非常浓厚, 桂林师专师生经常通过参加桂林市、乃至广西省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来实践用艺术服务于社会的理想; 此外, 还有很多学生被推荐参加桂林市、广西省乃至全国的各种文化赛事, 他们的佳绩也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值得一提的是, 2012年6月110名桂林师专师生成功首演了大型音乐剧 《心中的刘三姐》, “该剧的首演成功展示了桂林师专的音乐剧创作和表演实力, 弘扬了 ‘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 向社会各界进一步显示了发挥民族优势、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决心和实力”[2]。
【案例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 焦作市远远比不上桂林市的国内外知名度, 但焦作师专坚持树立地方特色办学理念, 深挖办学特色, 着力培育文化品牌。焦作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覃怀文化”指的就是焦作市的历史文化。焦作师专就立足这片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 将 “覃怀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根据刘文锴 《着力打造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文: 2002年 《焦作师专学报》开设 “覃怀文化研究” 特色专栏; 2006年学校成立“覃怀文化”研究所; 近几年焦作师专又将 “覃怀文化”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 以此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其中, 《竹林七贤研究》、《韩愈研究》、《李商隐研究》、《朱载埔研究》等专题课程使学校的传统专业 ( 如: 历史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音乐教育等) 更添特色和底蕴; 此外, 学校新增设的非师范教育课程 ( 如: 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 还开设了 《焦作历史文化》课程, 这样使得专业更具地域特色; 不仅如此, 这些校本课程, 如 《焦作历史文化》和 《太极拳》还被设为校级公共课程, 此举有力地将地域特色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中, “不仅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而且有利于学生将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化为鲜活的现实认知能力; ”除了传承历史文化外, 焦作师专还注重这些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 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此外, 焦作师专的太极拳专业深受社会欢迎, 她不仅传承、弘扬太极文化, 而且还根据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结合现代体操的特点对太极拳进行创新, 如:由这个专业创编的太极操已在焦作市的许多中小学得到推广和普及[3]。
三、结语
尽管当前就全国范围来看, 在一定时间内, 还会有一小部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得以保留, 继续发挥服务于地方 ( 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基础教育的功能,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可以肯定, 师范专科学校的存在是呈历史阶段性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寻求发展空间已成为众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从长远角度来看,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必须紧跟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利用地方特色资源, 开设特色课程专业, 培养特色人才不失为当今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的理想道路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志蔚, 叶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环境与改革思路[J].教育管理, 2013 (8) :31.
[2]余海岗.高专院校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实践和展望—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3 (1) :114.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8
1.1 选项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 实施选项教学彰显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选项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特长, 彰显了学生个性与特色, 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实施选项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材、教学手段是学习的外因, 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望、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内因,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 依靠教师的强迫、命令来学, 学习起来很被动, 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说明了这点, 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 积极参加学练, 大胆尝试和探索, 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在选项教学活动中, 学生往往有一种强烈的需要表现出来, 然后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学生会在这种积极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敏锐的智力活动中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并且通过系统的学习后, 学生一旦发现自我的能力, 他就会不失时机地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4) 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选项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级建制, 把同一年级各个班的学生都集中到一个班级里来, 促进同学之间相互认识, 相互沟通和学习, 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 实施选项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 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他们会在课余活动积极参加体育比赛, 通过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水平和自学自练的能力, 体会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 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形成。
1.2 选项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
(1) 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 以往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什么都教, 有些项目比较生疏, 缺乏教学经验, 这样教下来效果不是很好。教师也有自己的弱项, 不可能达到项项都强, 实施选项教学后就可以有效的发挥教师的特长, 这样能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有深度和广度,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选项教学, 可以使教师专心致志地研究某一个单项, 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发挥自己的专项特长, 对本专业的各项内容非常精通。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 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 做出相应的策略, 合理安排教材, 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法, 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更加深入的开展。实施选项教学后, 教师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切实动起来。 (3) 有利于业余运动队的选拔和各种体育比赛的开展学生通过选项教学的学习后, 对所选项目有更高的兴趣, 课后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基本功较扎实, 尤其是学了2~3年后, 专业技术都有了一定的水平, 这样有利于各种单项比赛的开展, 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比赛。教师可以从比赛中更好的选拔队员参加业余队的训练, 参加省高师的比赛, 为学校争得荣誉。
2 选项教学的条件
2.1 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分析
(1) 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资源学校有400m标准塑胶田径场一片、篮球场8片、排球场3片、足球场一片、舞蹈房4间、室内乒乓球房3间、室外乒乓球台8张、双杠7副、单杠11副、跳马、山羊、跳箱、体操垫若干。 (2) 体育教师资源学校现有教师11名, 9人本科学历, 2人研究生学历, 副教授4人, 讲师1人, 助教6人。教师的专项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乒乓球、体育舞蹈、轮滑。 (3) 学校的规模学校共有行政班级95个, 学生5500人, 1~3年级可以根据高中的体育课程标准来开展选项教学, 大概3000人。
2.2 学生的学情和运动爱好分析
我校是5年制师范学校, 初中毕业后进入我校, 由于初中时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作业繁重, 课余时间很少, 而真正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较少, 总体来说学生的运动习惯没有形成, 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3 选项教学可能面临的问题
(1) 选项教学前各个班级都是错开上课, 选项教学时学生都在同一时间上课, 相对集中, 人数较多。这就需要更多的器材, 如篮球课、排球课就需要更多的球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实施选项教学后, 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高要求。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 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他就会去钻研这门课程,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 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实施选项教学后出现的课堂管理问题。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 给教学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不强、学生只愿和原来一个班的同学合作和交流, 没有形成新集体的观念。在项目学习中兴趣的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串班的现象时有出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德育渗透、课堂考勤记录等工作。 (4) 缺乏校本教材, 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性。目前选项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开放的、自主的。在实施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教师编写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选项教材, 制定出全面的, 系统的模块计划和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5) 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能适应选项教学的开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较单一, 偏重对运动技能的评定,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评价方法有弊端, 忽视了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 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篮球的学习, 有些学生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篮球, 有些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打篮球, 而在篮球课期末考试的时候教师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 很显然从小接触篮球的同学的成绩肯定要好于刚开始学的同学, 这样就对有些同学不公平, 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建议与对策
(1) 学校领导对体育选项教学工作重视, 以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使选项教学能有效开展。教务处在排课时要将体育课集中在上午的三四节和下午的一二节, 1~3年级实行交叉上课, 避免了场地与器材的冲突, 每一位任课教师基本保证每周14课时。对于器材的不足,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弥补不足。 (2) 选项教学的开展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对自己擅长的专业要想着教深、教透、教精, 精益求精。对于自己不怎么擅长的专业要通过培训、自学等手段来提高自己。因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不仅要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还要加强对技能的锻炼, 要做到知识和技能都要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学术交流、自学、培训、向老教师学习等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 以更好的适应选项教学的需要。 (3) 新理念、新课堂、新方法。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项, 并对每项内容制定模块计划, 设定每个年级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要有年度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从宏观到微观, 从全面到具体, 有的放矢。教师通过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选项教材,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5) 选项教学的开展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研究制定更科学的评价方法。不但要对学生运动技能进行评价, 还要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进行评价。对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要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法, 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 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潘雪峰.推进课程改革——江苏省南通中学体育新课程实施方案体育教学[J].实践选项教学, 2006 (6) .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9
加强特色办学体系建设 激活办学活力
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校“十二五”规划和第一次党员大会精神为统领,确定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管理治校”的发展思路,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建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原则,作为新时期的发展方针。
为此,学校在实践中以特色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制改革和特色项目校本教材开发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管理服务为保障,努力探索学校办学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学校优质均衡和特色化发展,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学校坚持既要关注办学特色的建设成效,更要关注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既要处理好各个特色体系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每个特色体系建设中各个子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既要提高师生学习特色的水平,更要强化师生践行特色的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原则。通过特色办学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德育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形成了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特色,全面提升了办学水平,在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特色突出的幼儿师范名校道路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大力推行核心课程改革 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首先不是在课程本身做文章,而是要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实现转变。为此,学校加大课程改革的宣传与培训。学校将集中对全校专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培训;各系部对本部教师组织集中辅导与个别学习,促进广大教师认识课程改革、理解并重视课程改革。开展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研讨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参与研讨中深刻认识课程改革对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在校园内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用板报、活动等形式宣传课程改革,让学生期待课程改革,以环境影响教师自觉地认同、投身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赏识教育拓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不能一味地埋怨、打击,要以赏识、鼓励和激发需要、诱生动机潜在地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科学设置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之一,课程改革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经相关专家及教师共同的研究形成四点共识:落实师德高、知识实、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到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整合课程结构体系。要有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先后顺序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每部分内容对应的教学目标分解、学时的分配等;提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阐述具体做法,选择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与学生毕业验收相融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与教师的实际授课相一致,这是本次课改验收时一项重要的评价依据。
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为全面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的考核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改革试点,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从师技能验收的内容、标准及形式进行重新修订并重点检查。在课程考核改革中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原则;坚持多元化考核为主体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考核方式必须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独自考核与教师集体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纯理论课程”和“理论+实践课程”同时实行笔试+非笔试两种方式。要求课程组在转变考核方式时,要根据课程本身特点、性质,推行多个阶段(平时验收、作业测评、课外阅读、见实习、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以语言素养培养为抓手 提升学生未来竞争力
在学校幼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加大了相关科研力量,由学校老师所申报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幼儿师专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提高从教能力的研究策略”课题也结题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明确学生语言素养教育目标 针对以往部分幼儿师专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学生语言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学校将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重点放在词汇的规范使用、口语基本训练内容方面,避免造成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中的重大缺陷。同时,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正确的方向出发,培养学生对语言素养的准确认识,将学生普遍认为的“口才”就是语言素养的思想转变过来。实践中,学校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使其符合当代幼儿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教学语言生动、流利,真正将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更符合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
完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多样化 学校领导认为,语言素养培养要选择多种合理的教学方式,要结合当代幼儿教育的实践,打破传统的把语言素养教学专注于课堂的局面,不断发掘课堂以外的语言素养培养实践基地。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过程中不能仅达到让学生听懂理论的效果,还要让学生掌握实际操练的本领。同时,学校积极改变现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形式创新,向多样化发展,比如,引导教师改变以前以课堂为主的理论教学,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的特点,利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理论教学,将理论内容转化为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练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对语言素养培养的反思和创新 结合多年的办学育人经验,学校领导指出,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是相互统一的,通过不断反思可以了解语言素养培养中存在的得与失,通过创新可以推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师专生语言素养的提高。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和不断创新,更好地优化自身语言,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语言素材库。
凭借着突出的办学质量,学校于2011年9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首届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黑龙江省学前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中心、黑龙江省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及黑龙江省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10
一些幼儿园负责人在谈到幼儿教师能力时表示, 幼儿园不要“三种人”, 即不会制作幼儿园教学教具的人, 不会进行幼儿园室内外墙面设计的人;不会绘制和放大教学挂图的人。这“三不要”对现今的幼师手工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幼儿教师的美术能力不仅限于能绘画, 更重要的是能创新、能制作。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设计手工课应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使学生明确手工能力在未来教学中的地位, 不断修正美术学习的轨迹。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课程中的设计应用课即表现为传统的手工课, 但其更具与时俱进的特点, 在进行手工技巧教学的同时, 偏重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现将设计制作课程具体分析如下:
一、设计制作课程特点
1. 教材分析。
学校大专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美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年) , 涉及到设计手工的部分, 使用的是《美术》第二册《设计、应用》。主要内容涉及到“纸工”“版式设计”“电脑美术”“泥工”“幼儿园环境布置”“舞台美术与化妆”六项内容, 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首先, 每一章节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讲述, 避免教材中的深层次内容流失。例如, “版式设计”“电脑美术”可以转向初级平面设计基础, 作业可以不再是简单的黑板报、手抄报, 而是呈现为小开幅的平面设计作品;“纸工”“泥工”可以融入立体构成基本原理, 不再制作简单的折纸、剪纸、卡通剪贴画、小泥人等, 而是设计和制作出兼具艺术性、平面设计感的手工作品。其次, 为学生补充有关“新鲜内容”辅助教学。想要得到上述高层次作业效果, 必须为学生寻找“新鲜血液”。依赖课本的结果是使学生思维狭窄、缺少创造力, 作品千篇一律。应多鼓励学生寻找新资料, 尤其是网络资料, 教师需要提前查找好相关资料, 为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或主题。除此之外, 我为学生推荐一些手工杂志或书籍。杂志的信息量大、更新频率快、造型和形式时尚新颖, 且图文并茂地介绍目前流行的手工艺品的艺术性、实用性、操作步骤等, 相关杂志有《中华手工》《咔咔手工生活》《手工》等。最后, 为学生提供幼儿园手工教学和手工操作需要的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这些内容包括:幼儿园手工教学课例、幼儿园教具制作方法、幼儿园环境布置图例等, 另外还包括《学前教育——手工版》《少儿美术——手工版》等幼教类专业参考杂志, 这些杂志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幼儿园手工相关信息和手工课范例, 是学生快速接触幼儿园手工的好帮手。
我认为对学生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应采取“先放再收”的理念, “放”是让学生扩大视野, 通过大量的了解、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手工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 它同样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设计理念和操作技法, 它在幼儿园教学和实用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收”是指在前期基础上将大量信息进行归纳, 找到最适用于大专学生学习的和最适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进行学习和参考。
2. 课程特点。
手工与美术基础课程联系紧密, 绘画课程为手工制作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造型能力, 美术欣赏为学生的手工制作提供审美标准与取向, 设计中的三大构成为手工制作提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手工之所以单独设立课程, 是因为它有一套独立的完整教学体系。手工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从空间占有形态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从手工制作的材料性质上分为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应用等。其中, 纸工又可分为平面纸工和立体纸工, 平面纸工包括剪纸、染纸、撕纸、剪纸贴画等;立体纸工包括折纸、纸浮雕、纸造型等;综合材料的应用包括废弃物的利用及幼师环境美化、玩具、教具的制作等。
课程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 与中专层次的安排基本一致, 三年的安排依次为:纸工——泥工浮雕——版式设计——纸浮雕——泥工圆雕——布玩具——综合材料——幼儿园环境布置。下面的表格是我将中专课程和大专课程做一比较, 画横线的部分是大专增加或突出的内容。
(邢夏婕2011.7)
二、设计制作课培养理念
1. 学生分析。大专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 年龄特点。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 (18~24岁) 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 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 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对大学生而言, 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 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2) 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 它是认识、情感、意志三者的综合体, 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不仅与年龄有关, 而且与他或她的知识水平有关, 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 其自我意识就可能越强。幼专大专学生的年龄和文化水准, 决定了他们虽然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 急于去了解世界, 却忽视自我成长。但随着自我的成长, 他们逐渐注意内省, 注重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体察和分析, 能够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己。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美术系的学生作为艺术类考生, 较早地接触了多种艺术形式, 比普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素质, 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他们看问题的视野可能与一般人有所不同, 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具备些许清高、孤傲、愤世嫉俗的特点。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 更可怕的是作为美术生的执拗性, 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这种不足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 这种不协调可能会一直困扰着他们。
(3) 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大学生是一群正在迅速成长的青年群体, 他们极其敏感, 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大学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 情绪变化起伏很大, 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 心境变化快。美术联考是艰辛而枯燥的, 经历过美术联考的大专生都具备坚持、坚韧、隐忍的特点。同时美术生浪漫、感性、情绪充沛、富有想象力, 这决定了他们的内心活动比较复杂、敏感、善于表达且富有创意, 却相对缺乏实际性。他们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会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 有时候做事情容易偏激、冲动, 情绪冲突也较多。
(4) 智力发展达到高峰。大学生一般思维敏捷, 接受能力强, 通过专业训练、系统学习,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智力水平大大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经过美术联考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美术基础, 对造型能力、色彩搭配的掌握程度较高, 相比中专生, 解决了设计和制作的首要问题。因为联考涉及到了设计测试, 所以学生们也具备了初步的设计意识和设计审美水平。在“设计应用”课中, 解决了造型和审美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学生们的操作经验几乎为零, 对幼儿园及其教学一无所知, 这是大专学生的不足。但鉴于学生们的理解力较强, 应该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5) 社会需求迫切。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时间比同龄人长, 这使得他们与社会产生较大距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他们渴望及早加入社会的愿望更为迫切。在幼师校园里, 学生们关注着社会, 评判各种社会现象, 并希望自己快速加入社会实践中去, 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教师的教学理念。
(1)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术教学中要体现美术的人文性, 美术不是单纯的谋生技艺, 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基于上述学生特点, 我认为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要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认为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我们要教育学生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养。面对大专学生不能照本宣科, 否则从教师角度无法服众, 从教学上难以达到明显超越中专学生的效果。设计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是方法和方法论, 强调概念和创意是设计的本质。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人员, 而是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特点与价值, 为其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同时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 提高在幼教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对大专生的手工教学策略是:要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由以往单纯的美术手工学习上升到开启并提升他们的“设计理念”层面。在学习初期, 我认为应对学生进行视觉轰炸, 让他们多角度、快速形成“设计意识”, 使他们的设计理念从无到有, 尤其是培养学生适用于幼师学习的设计理念。
(2) 教学生方法而不是技法。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里, 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 在幼专中的学习只不过是为今后的幼儿园工作奠定一个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既需要一些必要的实际和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更需要的是形成能独立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不是消极被动地掌握, 而是可迅速地、正确地找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并能用力加以探索、鉴别、引用和创造。手工教学看似是一个传授基本技能的课程, 实际上它是一门有多种功能、开发思维、传授技巧、享受成果、愉悦心情的课程。新大纲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传授某种手上的制作步骤, 而且在传授步骤的同时开发思路, 抛砖引玉,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指导掌握学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 它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 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去探索、发挥和创造。压力一直与挑战并存, 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表现为博学、广识、健谈, 对设计和手工具备高度的热爱和激情, 对设计理念能够进行精准把握, 对设计和手工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比较熟悉。在平时教学中, 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范例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 通过视觉形象刺激学生引起学习兴趣的方法是事半功倍的。
我认为合适的范例有三个途径: (1) 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 如果利用中专学生的作品刺激大专学生, 上课时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最好不过的了, 相信会使大学学生的作业水平起点提高; (2)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成品及成品教学资料, 比如说一些民间玩具、天然材料、日常用品、游戏用品等, 或经常到超市、玩具店、工艺品店等将作品拍下来, 较为复杂的可以把它画成简单的步骤图, 回家后进行整理、调整, 以作为资料留存, 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3) 寻找网络和书籍、杂志的专业资源, 在这些海量资源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是兴奋和枯燥的。作为教师, 我们有一些专业的途径进行寻找, 然后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寻找方向, 既为学生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他们的能力。
三、设计制作课程培养手段
美术联考是枯燥而艰辛的, 学生们被困于素描、色彩练习中, 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感受美术之美, 尤其是设计之妙, 更无从体验各种手工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刻, 我希望将每周的课程设计成为学生们的“新鲜体验课”。因为“设计制作”课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缺乏体验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表现在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不仅仅是掌握某种劳动技能。” (《高等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实验错丛书——感受与语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因为大学学生理解力强, 我认为掌握手工技法不是问题, 关键是如何将他们顺利引入新鲜的设计领域。我希望让学生在我的课上欣赏更多的专业设计作品、更多的幼儿园美术和手工作品, 极大拓宽他们的设计视野和思路, 我将对这些经典图例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在课下, 我将让他们多说自己的体验、多交流相互的感受、多写自己的想法。将基础的技法课中穿插专业知识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在上面图表中表现为画下划线的部分) 。例如, 在立体纸工课时穿插立体构成内容;在纸贴画时穿插四大变形内容;在泥工浮雕课课前穿插构图知识、色彩搭配知识;在版式设计课中穿插平面设计构图知识的教学等;在电脑美术课中穿插海报招贴设计等。
另一个合适的方法是进行合作学习。现在的手工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材料的丰富性, 都超过了以前的手工制作课,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手工制作课自主探究学习中学会了如何进行手工学习, 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懂得创造美、拓展美、感受美。作为教师, 我将在手工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幼儿园应用紧密相关的环境装饰方面的知识, 以环境布置融合多种手工教学形式, 也能使学生对手工课的探究向着更深的层次延伸。如果说三年中专的手工教学注重的是技能培养的话, 那么我对于幼师大专学生的期望是“多看”——拓宽设计视野;“多想”——挖掘设计思路;“多做”——做成有创新、兼具设计感和艺术感的作品, 而不是手工作业。
参考文献
[1]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课程设置[Z].
[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美术课程设置[Z].
[3]高等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实验错丛书——感受与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贝弗林.艺术设计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荐阅读: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06-13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0-13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01-17
中外高等师范学校07-07
地方高等师范学校08-14
高等师范学校论文12-09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11-25
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05-12
中共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11-25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介绍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