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2024-09-05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精选12篇)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1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推入了网络阶段, 网络环境的形成使传统图书馆信息源发生了重大变化, 也使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环境所带来变革, 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也是图书馆同仁需要重点思考、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1 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1.1 有形图书馆重要性正在逐步降低

首先,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的读者群正在分化和流失, 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多学科信息库的建立及网上信息流量的扩增, 从经济、文化、观念、管理等各个层面冲击着传统图书馆。

其次, 网络的发展使人们对从传统图书馆获得所需信息的程度逐渐降低。图书馆虽有提供大量实体书的服务优势, 但难以为读者提供简捷、方便、快速、准确的查找方法。也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读者服务。而网络环境下, 人们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网络不仅可使人们获得大量的信息, 而且能够满足读者得到文献中的数据和准确资料的需求。导致读者更依赖于Google、百度、Yahoo等运营商提供信息资源。

1.2 移动阅读兴起, 正在冲击着图书馆

手机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 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潮流。据2008年4月17日, 中国图书商报社与读吧网共同发布的《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迅猛增长, 手机阅读人数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7%增长到2007年的5.9%。另据CNNIC的调查, 仅中国手机网民就达1.55亿人。该调查显示, 截至2009年8月底, 中国手机网民占到整体手机使用人数的34.2%, 总规模达到1.8亿, 并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手机阅读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除具备网络阅读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可参与互动等特征外, 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如便携性、片段性、主动性与个性化等。因此。备受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等人群的青睐, 读者群悄然发生变化。例如:3G手机用户的年龄分布集中在20-29岁之间 (如图所示) , 其年龄结构更偏于年轻化。高学历人群对于3G上网卡均有着很高的使用需求, 大专、大本以上学历的人群, 都是3G上网卡的重要使用人群。手机阅读的潮流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图书馆, 使图书馆的读者群分化瓦解, 不断流失。

2 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更新及时、成本低、便于资源共享、简化流程和节省人力资源等优势, 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一, 数字图书馆存储的信息量相当大。传统图书馆主要借助纸张作为信息存储介质, 存储密度低, 存储容量受馆藏空间的限制。数字图书馆借助磁性材料或光学材料进行存储, 其存储密度大, 还可以分散存储, 统一使用, 并对文献特别是珍藏版本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 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更新及时。传统图书从出版到采购, 再到上架要经过比较长的周期。而数字图书馆大大简化了这些手续, 今天出版的书, 明天就可能在网上浏览到。

第三, 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本低。传统的图书馆虽然购买一本图书的成本不会太高, 但是很多图书馆都会重购, 其投资相当大。而数字图书馆虽然一次性投资巨大, 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功能的完善, 信息存储的边际成本将比传统图书馆低得多。

第四, 数字图书馆便于资源共享。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图书馆中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一个读者拥有的同时必将排斥其他读者的使用, 而且, 馆际互借也有一定难度。数字图书馆很好的克服了这一不足, 因为网上信息资源是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很容易实现共享。

第五, 数字图书馆简化了图书流通的全过程。在传统图书馆中, 图书被借出后, 往往会出现破损、迟还、遗失或错架等情况, 而数字图书馆在方便读者共享信息的同时, 还省去了对图书的归架和修订等工作节省了人力资源。

3 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走联合之路, 实现共建共享

要树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一个馆”的工作思路, 加强宏观调控, 实行联合合作, 建设一个跨全国各省市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 以避免重读建设, 实现共建共享。笔者认为:在组织管理机制上, 应尽快成立跨院校、跨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 并负责对国内现有网络技术、信息人才、信息资源、有关经费与设施等进行合理配置。建设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 联合出版界、企业界、IT界, 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与义务, 明确分工, 优势互补, 各司其职,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以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性、有序性、统一性、持续性和高效性, 争取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科学规划, 分布实施

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制订出详细的可操作的“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图书馆发展计划”, 分步实施。具体来讲, 应由国家教育部职教司牵头, 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联合承担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 按学科分工进行数字资源建设, 并提供数字信息服务, 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在中心的统筹安排下, 各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本馆有特色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和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工, 并提供网络化信息服务, 形成整体效能。

3.3 遵循特色化原则, 进行资源开发

重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是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文献, 抓住自身特色馆藏精华, 进行数字化, 这就要求图书馆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时, 应遵循特色化原则, 选择本馆独有的馆藏资源进行开发。

3.4 适应市场需求, 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等职业院校数图中心不仅仅具有公益性, 还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营, 这是网络经济和信息产业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数图中心的建设, 信息服务内容和范围的制定, 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适当收取各个成员校的年费, 来维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 探索一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之路。使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得到丰厚的回报。真正实现读者第一、公益服务、平等服务、知识服务的目标。

3.5 联合各方力量, 充分利用外脑

加强对数字化关键技术的研发, 联合出版界、企业界、IT界、运营商, 同时还要实时跟踪国外数字化的先进技术, 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少走弯路, 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要研制出一批既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技术项目群, 为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3.6 结合各校实际, 更新管理概念

目前, 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图书馆因特殊的历史原因, 工作人员年龄老化, 大多数工作人员仍处于“借借还还”的传统机械操作模式, 很难在现有岗位上实现突破和创新。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即从分类管理转成岗位管理。这个岗位需要什么人, 不管他学历如何, 只要适合做, 能够做就行。要加强馆员培训, 增强职业成就感、自豪感, 提升素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因为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体, 是最重要的条件, 馆员的发展和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应该是一致的。

4 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一项基础性的核心建设, 必须引起各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的极高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馆际互借, 顺应数字化、虚拟化发展的主流趋势。

摘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 提出建设一个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图书馆, 应从图书馆信息技术、读者群变化、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等环节走出困境应对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服务,挑战,对策

参考文献

[1]CNNIC-CR Nielsen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R].2009-10-25.

[2]雷丽敏.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26) 1:123-124.

[3]庄纪林.数字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 (8) :93-96.

[4]李宇.张晓林数字图书馆服务信任协商——框架及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 (9) :1-8.

[5]隋敏.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与图书馆馆员[J].现代情报, 2006 (1) :97-98.

[6]王进杰.数字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 2004:253-254.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三条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第四条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二)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

(三)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四)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

第二章 体制和机构

第五条 高等学校应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馆长负责制。学校在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对于涉及文献信息保障方面的工作,应吸收图书馆馆长参与或听取其意见。

第六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和岗位,明确各组织机构和岗位的职责。

第七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校区分布或学科分布设立相应的总图书馆、校区分馆、学科分馆和院(系、所)分馆(资料室),分馆(资料室)受总图书馆领导或业务指导,面向全校开放。

第八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图书馆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学校主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工作报告,讨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和图书馆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三章 工作人员

第九条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条 图书馆设馆长一名、副馆长若干名。

图书馆馆长应设置为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并应保持适当的稳定性。

馆长主持全馆工作,组织制订和贯彻实施图书馆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工作计划、队伍建设方案及经费预算。副馆长协助馆长负责或分管相应工作。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发展目标、师生规模和图书馆的工作任务,确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

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具体聘用条件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确定。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新聘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按照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聘任制,享受相应待遇。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对于在图书馆从事特种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的劳保待遇。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图书馆工作特点,制定考核办法,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作人员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等依据。

第四章 经费、馆舍、设备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

图书馆应注重办馆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

高等学校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积极向图书馆进行捐赠和资助。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

图书馆的经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运行费和专项建设费。运行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等。

第十八条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年购置量应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全校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由图书馆统筹协调、合理使用。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建造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馆舍应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规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满足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节能环保,并具有空间调整的灵活性。

馆舍建筑面积和馆内各类用房面积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校舍规划面积定额标准。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应有计划地为图书馆配备服务和办公所需的各种家具、设备和用品,重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做好图书馆馆舍、设备的维护维修,根据需要持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设施,重视图书馆内外环境的美化绿化,落实防火、防水、防潮、防虫等防护措施。

第五章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十二条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及馆藏基础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十三条 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第二十四条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第二十五条 图书馆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采集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

第二十六条 图书馆应合理组织馆藏纸质资源,便于用户获取和利用;应加强文献保护与修复,保证文献资源的长期使用。

第二十七条 图书馆应注重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保障信息安全。

第六章 服务

第二十八条 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护用户合法、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第二十九条 图书馆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馆每周应不低于90小时,假期也应有必要的开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全天开放;网上资源的服务应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

第三十条 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

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

第三十一条 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十二条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

第三十三条 图书馆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引导用户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爱护馆藏文献及设施设备,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三十四条 图书馆应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设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岗位,支持与图书馆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图书馆应通过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

第三十六条 图书馆应加强各馆之间以及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共享服务。

第三十七条 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

第七章 管理

第三十八条 高等学校应秉持改革与创新的理念,确定图书馆办馆宗旨。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推动图书馆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标准,不断完善业务规范和考核办法,改进和优化业务管理。

第四十条 高等学校应支持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表研究成果。支持图书馆积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国际学术组织。

图书馆应鼓励馆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有条件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科研课题。

第四十一条 图书馆应注重统计工作,如实填报各类统计数据,做好统计数据的保存和分析。

第四十二条 图书馆应建立文书和档案管理制度,制订管理规范,妥善收集、整理和保存文书档案资料。

第四十三条 图书馆应重视馆藏文献等资产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资产账目和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 高等学校应重视图书馆公共安全管理,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护人身安全。

第四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鼓励图书馆积极开展业务评估评价活动,不断提高办馆效益和水平。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各高等学校可依据本规程并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性质、学科特点、学校规模、所在地区等具体因素,制订本校图书馆的工作规定和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性专家组织可根据本规程制订各类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方面具体规定,指导各类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和评估评价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3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 阅读疗法进社区 服务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111-03

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是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1]198-199。因此阅读疗法适合社会上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开展大学生阅读疗法实践已10余年,研制出一定数量的解决不同心理疾病的对症“书方”,取得了学术研究和治疗效果的双丰收,为了在社会上推广普及阅读疗法,丰富阅疗实践案例,积累有效数据,自2008年开始,拓展了阅读疗法社区服务的新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社区读者的欢迎。

1 社区阅疗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1.1 馆藏资源的优势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疗法社区服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文献资源充沛,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因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馆藏图书迅速增长,以我馆为例:藏书由评估前的30万册,猛增至180万册。丰富充沛的图书资料,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即使部分图书分流到社区也不会影响师生的借阅。特别是高校寒暑两个假期,学生全部离校,大量藏书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读者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主要依赖图书报刊等纸质文献,逐步向网络文献、电子书刊、影视剧目等多元化阅读方式转变[2]。在保障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利用馆藏资源提供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必要。

1.2 人力资源优势

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社区所需要的知名医学专家、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营养师,以我校为例:有230名专家教授,多年来坚持义务为社区服务,在社区开展医学讲座,传授医学知识、护理知识、营养知识等,另外,学生义工2000余名,志愿者团队万余人,教师义工曾获得感动泰安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学生志愿者队伍中的红叶志愿团在2011年获得”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校级精品社团荣誉称号。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承担寒暑假社会调查与实践的任务,2000余名学生义工进社区服务使学校德育教育得以延伸和补充。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区,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既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宣传了医学知识。

1.3 弱势群体的巨大心理需求

社区弱势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受到贫困和疾病的影响,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卑、抑郁、自闭等心理,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做人。残疾孤儿的孤独无助;中年婚姻危机的痛苦与煎熬;老年慢性疾病的身心折磨;癌症患者的恐惧与绝望等等。用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苦痛,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对弱势群体提供阅读帮助,已逐步成为新形势下社会阅读领域关注的新热点。

2 阅读疗法社区服务的实践探索

泰安市区共有30多个社区,泰山医学院图书馆选择了距离学校附近、急需帮助的社区,走访调查部分社区弱势群体的心理状况、文化水平、信息需求,确定了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泰安市儿童福利院、泰安市华新社区留守儿童等社区为重点呵护的群体。

2.1 精选阅疗服务员

阅读疗法社区服务是一项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章法。泰山医学院的作法是:每年的寒暑假学生都有社会实践调查任务,阅疗师采用公开选拔社区服务员的办法。第一,在志愿者、义工、阅读疗法研究会会员三支队伍中选拔读书多、人品好、素质高、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学生100人;第二,这100名学生首先要进行阅读疗法培训,其次进行心理咨询培训,并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保证服务员持证上岗;第三,把这100名学生分成若干服务小组,分别去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泰安市儿童福利院、泰安市社会福利院、泰安市华新社区留守儿童等社区;第四,服务期限一年,服务时间为周末及寒暑假。

2.2 阅疗服务的实践及效果

2.2.1 阅读疗法服务于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

泰安市癌症康复协会是1996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宣告成立的。由癌症患者和部分非癌症患者、医务工作者自愿组成,协会有会员300余人,年龄在40~80岁之间。针对癌症患者的恐惧、焦虑、忧郁的心理特点,阅读疗法师重点推荐对症书刊:

《癌症康复》一书就癌症综合康复的有关问题如常见肿瘤的防治、癌症患者的心理分析、诊断、咨询和治疗、癌症患者的营养和膳食疗法、中医药在癌症康复中的作用等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并认为,在癌症康复中,心理康复是最重要的,它在癌症的整个治疗和康复中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3]139-140。

《生命的重建》一书的作者露易丝在被确诊患有癌症后,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实践整体康复的思想,6个月后,她摆脱了癌症,完全康复。她以自身的经历帮助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

《15年跑死癌症》一书的作者——镇江75岁的袁慧芳,59岁时被查出身患肺癌,手术后医生对其家人说:“能活过3个月就是造化!”老太太被死神逼回家中后就开始“长跑”,3年后她到医院检查,奇迹出现了:癌症不见了!15年的长跑,不仅“跑死”了癌症,而且还跑出了一个健康的老太太,跑出了一个“抗癌明星”[4]。

阅疗服务员每周朗读一次近期抗癌成功人士的文章,及时更换新的期刊,通过朗读这些人士的文章,使癌症患者平静地接受现实,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患者们听后群情激昂,增强了战胜癌症的决心,期待着阅疗服务员的下次到来。其中一位已经患癌症20多年的80岁老人郭树林对学生服务员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多读书,多欣赏艺术。读书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和心灵开阔,让自己闲适、从容。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但他还是继续看,反复阅读。读书有时也不一定要记住,在读书中得到安宁、快乐就可以了。他还为读书写了两首诗:“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夕阳读书乐,幸福在书中。”;“自古人生多磨难,都有酸甜苦辣咸。愚味无知是罪恶,腹无诗书一生寒”。通过阅读交流,老人恍然大悟,自己多年的读书习惯就是运用了“阅读疗法”,阅读对癌症起到了抑制作用。

nlc202309032219

从2008年开始对癌症患者进行阅读治疗服务,使癌症患者减少焦虑、恐惧感和不安的情绪,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有了安全感;通过书中场景,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战胜癌症的信心,使患者情感得到升华,忘却自己的痛苦,同时增强了正确的防癌知识。在阅疗师和义工的努力下,300多名癌症患者中大部分战胜了恐惧、焦虑,不良情绪明显好转或减轻,阅读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2.2.2 阅读疗法服务于泰安市儿童福利院

泰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儿童,其中近90%是患有脑瘫、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脊椎裂等各种疾病的残疾儿童。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这里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较好,但并不快乐,阅读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在重点推荐对症书目时,应选择趣味性强,有启蒙增智作用的连环画、语言、童话、儿童歌谣,如《中国连环画优秀作品读本》、《中华百杰图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人生十个哲理小故事》、《星空》、《读亮心灵》等。

孩子在儿童时代普遍都喜欢安徒生童话,因为它能够用优美的故事、鲜明生动的形象、奇异曲折的情节、朴实活泼的语言开启儿童的心扉。尤其针对于孤残儿童,《安徒生童话》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走进神奇而又迷人的世界里,尽情地享受心灵的快乐,这无疑对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对于一些自闭,孤独的儿童,阅疗师带领学生服务员到泰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儿童康复阅读活动。福利院70余名儿童参加了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阅疗师带领儿童大声朗读选定的书目;(2)由儿童讲故事;(3)在学生服务员的指导下对儿童开展手工绘画、拼贴画训练;(4)聆听儿童音乐;(5)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5]110-111。通过上述内容,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着,每个读完书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谈出自己看书后的感想和收获的知识。

通过阅疗师的阅读指导,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将儿童阅读疗法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中,不仅能够救助和保护不幸儿童,而且对一般儿童起到关心作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帮助残疾儿童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改变了部分儿童以往紧张、自卑、孤僻、拒绝交往、缺乏交往性语言的现象,经过近一年的阅读指导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活跃,表达能力更强,更敢于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其自信心、意志力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2.2.3 阅读疗法服务于泰安市华新社区留守儿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推荐的书籍饱含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祝福,希望他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关心和温暖,点亮他们读书的梦想。这些书籍包括《星空》、《读亮心灵》、《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爱的教育》、《上下五千年》等。并联合老师正确引导儿童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趣味读书活动,教会儿童做读书笔记,培养读写能力。通过读书来缓解疏导他们因缺失父母关爱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3 探索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活动是内容丰富、义工参与面广、群众热情高、社会影响力强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明显改进,阅读治疗效果有了明显增强。从活动时间安排来看,将以往单一的集中统一行动改为集中统一行动和分散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社区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从活动形式来看,一改以往“摆摊设点、守株待兔式”的做法,采取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的方式,从服务的效果看,阅疗师进行阅读疗法讲座,推介有助于解决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文献书目和阅读疗法的优点,丰富了阅读治疗实践案例,积累了有效数据,为今后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进社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同时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广大居民的读书学习热情,在全市社区初步形成了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好风气。

4 结语

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开展大学生阅读疗法实践期间,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把阅读疗法实践活动引向深入。近几年紧紧围绕阅读治疗服务的方式方法、服务效果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症书目等进行了创新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泰山医学院开展阅读疗法进社区活动60次,2300余人受益。宣传普及阅读疗法知识讲座活动,提高了居民对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的认知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宫梅玲等.阅读疗法立体化运作模式探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 86-87.

[3]石智勇,李春亚.癌症康复[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 139-140.

[4]白丁.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J].2008,(03):39-40.

[5]李东来.书香社会[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谭亮(1972-),男,泰山医学院图书馆馆员;陈燕,(1972-),女,泰山医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馆员;宫梅玲(1958-),女,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4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 包括已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 一是服务形式单一, 主要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基本上是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开展的, 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传递为主要内容, 即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报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 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比较低层次的服务, 长此以往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形成了“以书为主”的观念。二是服务工作被动性, 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服务, 还有的馆员认为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和主人, 而不是服务者, 甚至简单地将图书馆看成本学院师生的图书“借阅室”, 读者借书是你求我, 习惯了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 有些工作人员接待读者的态度也比较傲慢。三是服务工作的封闭性, 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 外部联系少, 逐渐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服务模式, 所有的服务基本局限在本图书馆地域范围之内。四是服务对象的固定性, 由于条件限制, 图书馆的活动少, 影响力弱, 读者群少, 但比较固定, 主要针对本校师生读者群。读者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 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特点

开放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为本院“产、学、研”提供文献资源服务, 还发挥为兄弟院校馆和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因此,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实行开放式管理及服务模式。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开放式服务模式就是实行向所有人开放、场所开放、信息内容和手段的开放以及观念的开放。这就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有效的读者服务体系, 将读者信息服务范围从本院扩大到本地区甚至国内外, 使图书馆面向校内外所有人开放。

远程化。过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受时空的限制, 其服务工作覆盖的空间距离较小, 而跨越的时间距离 (时间差) 较大, 一般都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 这是高职专业图书馆常见的服务方式。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时空距离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空间距离在不断扩大, 而时间距离 (时间差) 在逐步缩小, 校内外各地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信息活动, 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实施多媒体信息交互, 让读者与管理人员、读者与读者间虽身处异地, 但似乎是“面对面”地享用到图书馆的服务。

人本化。过去图书馆沿用“以书为本”的原则, 读者成了信息的消极接受者。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工作一定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 实现从以书为主到以人为主的转变, 以读者的需要和水平为出发点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 创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 特别是主动服务和深层次服务, 以满足不同读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信息需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信息资源共享, 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存取, 图书馆工作者应成为信息导航员。

个性化。个性化常常与大众化相对, 常用来指具有个体特性的需求和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 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也是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相对图书馆群体服务而言的, 是传统图书馆定题服务、重点读者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深化, 是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 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 实际上是图书馆针对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开展的信息服务。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构建

服务理念的创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 一切为了读者, 实现从藏到用这一观念的转换, 在服务理念上由被动向主动转换, 拓宽服务内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向“不求我有, 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转化, 从为读者提供本馆藏拓展到馆外藏的文献资源;从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拓展到为读者提供网上文献;从为读者提供印刷型文献拓展到为读者提供电子出版物。与此同时, 还可将本馆的文献目录、摘要, 以及全文送到网上, 供馆外读者查询利用。

服务手段的创新。首先是使图书馆服务手段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到全面的计算机管理, 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 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 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深层次开展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 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构建虚拟馆藏, 不再局限于传统纸文献的采集, 并拓展电子出版物的采集渠道, 关注网上动态, 多渠道采集资料, 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第三, 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必要的局域网络, 增设先进的电子查询系统, 为读者提供多媒体查询工具, 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和习惯。

个性化服务创新。首先是实行个性化信息推送, 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 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根据用户模型寻找与用户兴趣相匹配的信息, 或者寻找具有相近需求的用户群然后相互推荐浏览过的信息。实行一种“信息找人”的服务模式, 它可以帮助用户减少寻找信息的时间, 提高用户浏览和检索的效率。其次是个性化检索, 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检索, 并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检索结果, 它是一种体现个性化特征, 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 培养个性化趋势的信息检索方法。再次是个性化定制服务, 根据用户的自我需要, 根据馆藏已有的各类资源中, 选择各自所需的信息进行定制, 系统将根据用户预先定制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方向进行汇总分析后, 构建用户定制模型, 把有针对性的个性定制信息定期推送给特定用户。

服务内容的创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开展基于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 利用馆藏和网上资源的优势, 主动开展读者文献需求调研, 深入读者群体, 深入到校内外基层单位, 走访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 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技术革新和经营内容及所需文献资源等, 将他们的教学、科研、技术革新和经营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作为专题服务的内容, 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另外还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科研项目工作, 如在课题立项前, 要积极参与做好选题调研查询论证工作, 确保课题新颖、科学、实用;定题以后, 参与课题进程研究, 根据课题需要查验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及时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 使他们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新动向, 做好科研活动的参谋工作。

服务资源创新。首先是要加强纸质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并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其次是适量地购置电子文献资源, 如维普资讯、万方、超星、书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等。再次是通过共建共享和接受捐赠等方式获取文献资源。总之, 在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 要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服务方式创新。首先, 推行借阅一体化的开放模式, 彻底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实行开放式管理将大门敞开, 对读者彻底开架, 让馆藏接近读者, 在开放式的图书馆里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其次, 实行开放型服务,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突破围墙, 跳出固定场所, 主动接触读者, 走出本部门, 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 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 面向网络环境, 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 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再次, 开展主动型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和发挥馆内外的信息,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由提供式服务变为参与式服务,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最后, 创立经营型信息服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 开展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服务经营型的服务模式, 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 把服务推向市场, 开展信息的深加工, 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代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杨理连:《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内涵分析》,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5

1高校图书馆有能力为函授教育服务,函授教育需要图书馆

1.1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学校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把举办函授教育当作高等学校的办学内容之一。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中指出:举办函授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内容之一。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要创造条件举办函授教育”。“函授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至校集中学习期间,学校应统筹安排其使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其它教学、生活设施”。管理科学、规范的图书馆是办好函授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最近,国家教委又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这又一次明确强调举办函授教育不只是注重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的提高。高等函授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义不容辞,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成为函授教育的强有力的后盾。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全心全意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这是办好函授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丰富的馆藏为举办函授教育创造了相对优越的条件,特别是那些建校历史较长的高等院校,人平经费高,馆藏丰富、门类齐全,就我校而言,建校时间不长(1984年),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现在图书馆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采编室、流通、阅览、期刊、信息等部门,全部馆藏实行计算机管理,近两年由于校领导的重视,每年下拨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购书经费,充实馆藏,这些基本条件保证了图书馆有能力直接为函授教育服务。

1.2从函授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函授教育也非常需要图书馆。函授学员绝大多数为社会在职人员,他们年龄偏大,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他们能从本职工作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出发,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加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素质修养,参与市场激烈的竞争。函授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它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育形式,学员听课时间少,在校时间短,这就要求函授学员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让学员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进图书馆,多学习,多阅览,多钻研,开阔眼界,这样,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越发突出。

1.3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图书馆不但要为函授学员服务,而且要向社会开放。在美国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放,他们不分地区、年龄、种族,所有来馆者,只要出示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进入馆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日本的部分大学也正分层次的向社会开放。1965年,美国联邦法中的高等教育法第二章规定: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界由此产生了一种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那么就理应向全体国民开放。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高校图书馆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函授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发馆藏资源,把知识信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函授学员的深处,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函授教育有其特点,存在着许多客观不利的因素,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为函授教育的服务工作要比普通高等教育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具体表现为函授学员在校时间短,离校距离远,不能随时按需要进入图书馆,不能及时地借还有关图书,从图书馆方面来说,又不能正常有秩序地开展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高校图书馆面对这些问题,应主动根据函授教育的特殊规律,本着真正从提高高等函授教育质量出发,充分挖掘工作潜力,做好服务工作。

2.1高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的重大意义,把为函授教育服务当成图书馆的份内工作,图书馆经费要保证专项拨款,并根据函授教育的发展而适当增加经费。

第1期(No?1,)易淑英: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2.2图书馆管理部门应根据函授各专业的设置情况,准确及时地采购那些函授学员急需的、适用性强的.图书,以利函授学员在面授环节中提高学习效率,图书馆可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针对函授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对函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弄懂弄通函授教育教学的规律,开展专题服务和定题服务。

2.3根据高等函授学员的学习特点,实施与普通在校生不同的图书馆开放形式。图书馆可采取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让学员自由地直接接触图书馆的各种馆藏,从事学习、研究工作,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为学员服务。一种方式是,在非面授的时间里,学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查找各种资料才能解决的,可来函与图书馆主管领导及图书馆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联系,采取预约或邮寄的方式借书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员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内心增加一份热爱学校、热爱图书馆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保持了他们与图书馆的联系,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4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加强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函授教育。函授学员流动量大,专业分散,层次多样,在校时间短,而且两次面授之间间隔时间较

长,为稳定函授教育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转,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会同高校函授教育主管部门,对函授学员进行必要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新制度来完善管理工作,引导和约束函授学员用好图书,爱护好图书,对于损坏图书的按照图书馆规章制度进行赔偿。

2.5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支持和帮助高校开设《文献检索》、网络培训及利用图书馆等课程、讲座、咨询活动,认真办好新书介绍栏目,宣传橱窗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员提高自学能力。

全面提高高等函授教育的质量,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我们只要始终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改革,转变机制,适应形势的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就一定能使函授教育在利用图书馆方面收到实效,图书馆也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吸纳函授学员为自己的基本读者,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学民.拓展图书馆工作读者服务的新领域.图书馆论坛,(2)

2.李诗芳.强化服务功能,改封闭为开放.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3)

3.张辰.美日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诸形式.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6

关键词 图书馆规程 高等学校图书馆 高等教育法

分类号 G251.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2.00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vised Regulations on the Library of Universities

Li Xinli, Zhang Bing

Abstract Regulations on the Library of Universities was put into effect on January 4, 2016. The revision is necessary and timely, since it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ing trend for the library career. This paper analyzes six highlights of revised regulations by comparing to the original edition from the format and the content, and from macroscopic to microcosmic.

Keywords Regulations on the Library of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ibraries. Higher Education Law.

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并于2016年1月4日正式公布施行。200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原《规程》”)在指导高校图书馆工作、规范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环境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职能与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工作实践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原《规程》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规程》的出台非常必要和及时。笔者通过认真学习研读,并与原《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规程》修订的六大亮点。

1 科学谋篇布局,优化章节结构

从形式上看,新修订的《规程》修改幅度较大,由原来的8章、41条、3811字,修订为8章、48条、3664字,新增14条,修改34条,真正原文保留一字未改的只有1条,新增、修改、去除条文比例高达95%,有的章节甚至达100%,可谓“脱胎换骨”。

从结构上看,新《规程》调整了章节顺序,理顺了逻辑关系,篇章布局更加优化。①新《规程》将原来的第六章“工作人员”和第七章“经费、馆舍、设备”分别调整至第三章和第四章。人员配备、队伍建设和经费、馆舍、设备是高校图书馆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也是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将办馆基本条件前置,使结构更为合理,也便于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阅读了解。②章节名称用词更加精炼、规范,保证了行文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具体变化见表1。

表1 《规程》修订前后对照表:章节名称

2 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国家有关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作了进一步明确。

根据国家改革要求,为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新《规程》删除了原《规程》第四条和第五条的内容,“图书馆馆长应为学校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确定学校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校(院)长办公会”“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由校(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修订后的规程对此不再作统一要求,而是规定“学校在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对于涉及文献信息保障方面的工作,应吸收图书馆馆长参与或听取其意见”(第五条),这就使新的《规程》既从宏观管理角度体现了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现实中又切实可行。

根据《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1]。《意见》指出,全面落实公开招聘制度“高校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面向社会依法依规自主公开招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1]。依据这一要求,修订后的《规程》将原《规程》第九条“高等学校应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修改为“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第八条)。几字之差,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特性已得以体现,同时也避免了部分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形同虚设的弊病。新《规程》还在第十二条增加了“高等学校新聘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按照规定执行”,体现了高校自主选聘教职工的特点。

3 明确立法目的,优化图书馆性质

3.1 明确立法目的

立法目的条款是整个法律文本的价值目标,其他部分都是为实现立法目的而设置的。“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要非常明确,这是法的灵魂。”[2]因此,修订后的《规程》在第一条增加了立法目的条款,说明制定《规程》的现实目的和法律依据,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清晰地说明了制定《规程》的意图,准确地阐明了制定《规程》的精神,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准确地理解《规程》制定的目的,知晓《规程》规定的要义,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义务和责任。

nlc202309090139

3.2 优化图书馆性质

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性质进行了优化处理。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之一,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样是高校育人的方式,尤其是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来看,图书馆组织开展的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已充分凸显了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步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为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3],修订后的《规程》在延续原有的定性描述之外,增加了“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并将“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调整为“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延伸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提升了图书馆的地位。

这一认知在第六章“服务”的有关规定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三十一条),“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第三十二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第三十四条)等。新《规程》做出这些规范,一方面要求图书馆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已逐渐凸显[4]。

4 融入图书馆实践成果,体现时代特点,兼具现实性与前瞻性

十多年来,随着信息环境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规程》的修订也体现了图书馆在这些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将实践成果制度化、规范化。与此同时,面对新技术、新环境、新需求带来的挑战,图书馆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规程》总结了新经验,回应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利器,指明了方向。

这一特性在第五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第六章“服务”体现得更为突出。

自2005年以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购置费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11工程院校馆均数字资源购置费已超过纸质资源购置费[5],数字资源建设以及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新《规程》规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第二十三条),“应注重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保障信息安全”(第二十七条),不仅对当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具有前瞻性的宏观指导作用。

新《规程》在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还增加了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图书馆在共建共享方面实践成果的有效固化,并把积极参与馆际协作固化为制度规范。

新《规程》在服务工作方面,在服务层次、服务广度和深度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制定了一些有弹性的条款,赋予图书馆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图书馆能够因馆而异、灵活机动、更有成效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如图书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开展学科化服务”(第三十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第三十一条);“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第三十二条);“设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岗位,支持与图书馆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活动”(第三十四条)。

5 妥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1 批判继承

修订后的《规程》保留了原《规程》中应当继续实施的内容,对其中一些条款进行了调整、充实、完善和细化,对一些不适应当前需要的条款不再写入,并结合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真正实现了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的有机统一。如新《规程》删除了原“读者服务”章节第二十、二十一条中有关收费服务、违规罚则等与当前形势要求不符的规定。又如,第十九条有关馆舍建筑的规定,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节能环保”及各类用房面积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之既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又符合当前国家政策规范。

5.2 首次提出“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

新《规程》的最大亮点就是在第十一条创造性地将图书馆馆员划分为“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这是原《规程》从未涉及的新提法。新《规程》没有对“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做出过多解释和说明,只是在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务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可以看出,新《规程》对专业馆员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

笔者认为,新《规程》对图书馆馆员做出这一划分,是基于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对高学历、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不断增加而提出的,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深远。《规程》还规定,“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这将意味着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深化,专业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必将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中的主力军,承担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角色。

新《规程》第十三条还增加了“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这一规定对于完善专业馆员知识结构,促进专业馆员快速成长,发挥其中坚力量,培养和造就掌握精湛专业技能的图书馆人才队伍,必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6 强化高校主导责任,注重文字表述规范

高校作为图书馆的直接领导单位,对图书馆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应当积极引导推动图书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修订后的《规程》注重立足图书馆实际,强化学校主导责任,助推图书馆事业实现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条款,见表2。

新修订的《规程》十分注重语言文字表述的严谨、精炼、准确和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注重区分运用助动词“必须”“应”“可”等法律术语。笔者注意到,原《规程》第二、五、十二条有关图书馆职能、馆长任职条件、以及文献加工组织标准化的有关规定使用了“必须”二字,新《规程》在修订时不再作强制性规定,而使用“应”字,只做一般性要求。如修订后的《规程》第十条规定,“图书馆馆长应设置为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并应保持适当的稳定性”,这对馆长的岗位设置和要求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实际执行中考虑到各馆馆情的差异也允许特殊情况的存在。另如新《规程》第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校区分布或学科分布设立相应的总图书馆、校区分馆、学科分馆和院(系、所)资料室”,这就意味着《规程》给予了图书馆自由选择的空间,是否设立分馆或资料室由图书馆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表3 《规程》修订前后对照表:文字表述

上述法律术语的区别运用,有助于图书馆对新《规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从而避免和减少适用上的错误。

二是注重表达的严谨性、准确性。相对于原《规程》,修订后的《规程》可谓是焕然一新,不仅表现在内容,形式表达、文字表述方面也较为突出,在此仅列几例(见表3)便可管窥一斑。

7 结语

《规程》的修订,是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修订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条文变化和文词变更,更是高校图书馆应对各种挑战的关键步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修订后的《规程》更具实效性、规范性、指导性,符合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了图书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难题,为图书馆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7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检索,资源共享

1信息检索在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

1.1检索工具覆盖面窄, 专业化程度不强。目前图书馆所具有的检索工具不能满足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读者的要求。

1.2真正利用电子阅览室查找信息的人并不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目前对于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不够规范, 没有将计算机设置成只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服务。如果长期下去电子阅览室就形同网吧而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以及社会效益。

1.3目前图书馆员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 对于一般性的借借还还的工作还可以应付, 但是当读者面对一些专业性或者学术性较强的需要时, 目前图书馆员的水平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1.4虽然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服务基本能够满足读者需求, 由于读者在检索方面并没有专业的知识, 并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 只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有的用户甚至对要检索的资源完全不知从何处入手, 用户基本上只能单方面地从工作人员处获得检索信息, 读者对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检索服务有很大的依赖性, 自身并没有鉴别能力。距离高质量满足读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常常是受限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 以及工作人员的自身业务知识。

2信息检索对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影响

2.1信息检索对读者及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

2.1.1信息检索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通过卡片、书目、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检索所需信息, 传统的图书馆要求读者进行排序、阅览和检索, 在网络环境下,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而目前信息检索使信息检索更直接, 效率大大提高, 更符合读者要求, 可以提供给读者排序的、随机的网上阅览和检索。同时, 信息检索方式, 图书馆员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 改变了以前文献检索时馆员与读者面对面、单一的服务方式, 开展单对多、单对单等信息服务形式。

2.1.2信息检索对读者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检索的方便、简单、快捷使读者更倾向于自我服务, 要求读者有一定的信息检索的知识和获取方法, 开展信息导航尤其重要, 同时要收集、使用技术培训, 图书馆也要对读者进行网络基本知识和网上信息的鉴别。

2.2网络信息检索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影响。利用网络和现代化技术, 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有针对性地对各种载体的信息源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加工, 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与时俱进, 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目前, 信息检索功能的变化及读者对信息服务更高的要求, 为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需开发并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

2.3信息检索对图书馆员的影响。要求图书馆员面对读者的信息检索要求, 从读者需求出发, 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 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具备敏锐的信息鉴别力、较高的综合能力, 分析、研究、获取信息, 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从读者需求出发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 这些都是图书馆员在信息检索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 包括信息检索系统的软件设计, 语言均为外语, 而且大多由西方发达国家掌握, 另外网络信息资源目前也还是外文信息资源占绝大多数, 为准确地表达和传递网络信息资源, 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检索系统查阅国外文献, 同时具备较好的外语知识。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类型多元化并呈纷繁复杂的状态, 图书馆员必须掌握较好的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信息检索的能力, 图书馆员要具有传统印刷型文献检索的能力, 能将图书馆工作做到更好。

3信息检索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应用

3.1 OPAC和CN-MARC。MARC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目录格式, 即机读编目格式标准, 全文是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 用以实现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的目录信息交换, 是图书管理通信格式的标准之一。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而现阶段, 通过直接翻查的方式借阅纸质书刊的读者正在逐年减少, 越来越多的读者使用“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简称OPAC) ”, 根据书名、作者、ISBN号、出版社、年份等条件进行书刊检索, 辅以通过各种专业数据库获取电子资料。

3.2文献信息全文检索。全文检索是计算机程序通过扫描文章中的每一个词, 将文件中所有文本与检索项匹配的文字资料检索方法, 分别对其建立索引, 指明该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和位置。全文检索服务分担了学院的教务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 类似于通过字典的检索字表查字的过程, 当用户查询时根据建立的索引查找, 是对单一检索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服务社会的方式之一。

图书馆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查询、查新任务, 这就要求图书馆需具有文献信息全文检索能力。还包括论文、论著反抄袭检查, 服务面涉及项目可研分析, 成果查新等。

3.3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图书馆在信息检索中有着固有的优势, 包含三方面:第一方面是CALIS的建设和发展。CALIS的宗旨是:为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建设以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 把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 运用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 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方面是图书管理系统。从采购、编目、典藏、流通直至读者检索等的一系列工作, 用以规范化管理图书, 普遍采用了图书管理系统软件, 图书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 图书管理系统的选择较为统一, 主要包括“金蝶图书管理系统”“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科图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等, 在信息检索时有利于资源共享、馆际交流、优势互补, 这就使得图书馆底层数据结构相对一致。第三方面是自身特点。图书流转效率较高, 学科交互性强。读者群比较集中, 图书借阅流程相对简单, 服务对象相对统一, 职能相似, 业务结构基本相同。为便于最大可能地服务于读者, 促进知识文化交流,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 兄弟院校间横向交流, 和各级文化、图书出版单位纵向联系。

目前CALIS成员馆已超过500家, 当读者所在CALIS成员馆的馆藏文献中不包括所需书目时, 可通过“CALIS联合目录公共检索系统”检索出所需文献在其他CALIS成员馆的馆藏信息, 即可通过馆际互借来借阅文献资料。CALIS依托学院, 服务学院, 它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共享, 降低了图书采购成本, 拉近了各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降低了读者获取信息的难度。

总之, 知识经济不断兴起, 信息和知识产业逐渐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 当今社会正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与日俱增, 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夹杂了大量有偏差、失实甚至错误的信息, 对检索要求日益提高同时, 社会信息资源已极快丰富起来, 这就对信息检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精确检索结果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索, 要提高检索效率, 减少检索时间, 扩大检索范围, 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为使馆藏资源有效地转换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必须发展和提高信息检索服务, 信息检索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要工具。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其任务艰巨而富有挑战, 需在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 紧随国际前沿, 在服务上立足校园师生, 着眼社会公众, 不断开拓进取, 紧扣时代发展的脉络, 完成自身保存文化、传承文明的使命,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才能服务好读者, 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丁申桃, 许萍华.网络环境下新的服务方式——虚拟咨询服务[J].图书馆学刊, 2004 (1) .

[2]陈海江.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3 (3) .

[3]胡海燕, 詹德优.我国图书馆虚拟咨询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 2003 (4) .

[4]李勇先, 郑文良.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 2003 (4) .

[5]周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服务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03 (2) .

[6]严宏.CALIS馆际互借系统利用介绍[J].图书馆杂志, 2004 (2) .

[7]张和芬.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3 (4) .

浅谈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 篇8

一是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高校教育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学生课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衡量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教学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是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精神文化传播基地。从某一方面讲,图书馆就是老师,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文献情报的中心。三是中外各种信息大多是通过图书馆来连接起来,各种新思想,世界新变化,都会收集在图书馆里。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最常去的地方,图书馆是学生最好最渊博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的或吃不饱的、消化不了的问题,可到图书馆得到弥补和消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主要依托图书馆来完成。所以说图书馆是培养“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四是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校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扩充新知识,重新调整智能结构,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教学工作要不断吸收新成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工作要不断吸收新信息才能有所创新。它可以提供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五是图书馆是储存图书、资料、信息的重地。世界上古今中外图书、情报、信息浩如烟海,任何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都不可能全部拥有。由此可见,出人才、出成果、出产品等都离不开图书馆。建设高质量图书馆是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是高等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

二、高等院校高质量图书馆建设

首先,图书馆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它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要职能,而其职能的发挥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图书馆的环境设施及其对读者的吸引力。高质量的图书馆应当是校园中最安静、最优美的地方,是校园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安静是高质量图书馆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只有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校园师生才能沉下心去更投入地进行知识学习与理论研究,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其次,图书馆的全部职能最终要通过服务读者来体现,因此,追求图书馆的高质量,必须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尽可能多招揽“顾客”。而吸引力的大小,除了受建筑上的外观造型、内部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还与图书馆的馆内设施和藏书建设密切相关。再次,高质量的校园图书馆建设不仅要提供必备的桌椅及防寒防暑设备,更要在图书的采购、更新、分编等工作中提供方便,想读者之所想,千方百计满足读者需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图书馆建设,必须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其一,加大资金投入,建造规模相当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外观、造型要有特色,要气势恢宏、庄重雄伟、外观气派。比如莫斯科大学学术图书馆,它是校内最大的学术和教学辅助机构,它对校内其它附属和分支单位的图书馆进行领导。它在培养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专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校内的教学和思想教育过程以及科研工作起着促进、保证作用。它是俄罗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研究中心,也是俄罗斯高等学校图书馆外文图书配套的协调中心。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对内是学校师生员工文化活动中心,为教师、学生学习、研究服务,对外可以成为交流、互通信息的重要窗口。

其二,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电子计算机为依托的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信息革命、网络技术正在地影响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思维、生活、工作、生存、学习、研究、教育等方式、方法。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中心,无可置疑地将受到冲击。图书馆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的书目数据库,存储描述像目录、题录、文摘等书目线索,为教职工提供获取原始信息的线索;建立指南数据库,存储描述关于机构、人物、产品、活动等对象,引导教职工、学生从其它有关信息源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立全文数据库,存储原始文献全文和主要部分,为学校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工作、学习提供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网络化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准确率和查全率上都具有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受时空限制,是无墙的、开放的图书馆。网络化延伸到国内高校图书馆、国外高校图书馆、国家文献中心、国外数据库以后,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找到以上数据库,能及时了解所需文献的准确收藏地,然后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方式或者馆际互借方式获取文献,实现资源共享,来弥补馆藏图书、资料的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

据统计,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万人, 比上年增加20多万人, 2011年达到660万人, 比上年增加30万人。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有680万人。由此带来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所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图书馆应紧密配合学校有关部门,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 这是时代赋予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新课题, 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 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是帮助毕业生形成对就业目标合理的期望、定位和选择, 发挥观念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从而支配就业主体合理的就业行为。也就是说, 学生从入学开始对自己就应该有一个规划, 不是到临近毕业才做决定的

2、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定位

教育毕业生改变就业观的错位问题, 即个体就业期望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具体表现为:就业求稳定, 图实惠, 讲待遇, 期望值远远超过了社会的实际。因此, 图书馆在开展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大学生形成合理自我定位的有效前提。同时, 要教育他们, 我校是一个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院, 在地域选择上, 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而且位于杨陵, 距离省会还有近百公里。又是大专层次。就业信息获得和实际就业上有许多局限性。因此, 不能过分挑拣工作和待遇。

3、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毕业大学生明白, 今天的职业已经不同于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的, 一干就是一辈子的事业, 必须树立“先就业, 再择业”的就业新理念。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专业对口”不在是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唯一理由。据有关资料显示, 美国人才平均一生流动12次, 欧洲有许多国家的人才平均每5年更换一次工作。

二、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措施

1、开辟专题阅览室

为了方便大学生利用就业信息资源, 图书馆可以设置就业信息专题书架, 实行开架阅览。同时为了充分揭示馆藏, 图书馆还可编制毕业生就业信息专题书目, 并把馆藏中最新就业信息书目、索引和重要信息原文及时传送到图书馆主页上, 便于毕业生进行多途径查询。

2、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

图书馆应利用校园网及多媒体技术, 根据毕业生的要求和本校学科专业, 有选择地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全文数据库和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该数据库可通过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连接, 供毕业生使用, 开展网上咨询和交流, 促进就业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共建、共享, 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3、收集信息方法要多样化

收集信息方法要很多, 可以通过派人、发函或利用电子邮件等方式收集企事业单位的信息, 如企业概况、企业产品、企业人员组成情况介绍等;也可以在广告、宣传标语, 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用人招聘会议上收集;还可以委托界内同行之间进行委托收集;但由于杨凌距离中心城市较远, 虽然现在有互联网的沟通, 但纸质的、民间的信息传播还有一个过程, 加之网上信息的可信度不十分理想, 所以信息来源的广度和深度均欠佳。为了解决毕业生问题, 我院开展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

三、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就业信息需求的调研是开展就业服务的前提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需求由于其所学专业和择业观的差异, 具有阶段性, 针对性, 集中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需求内容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点。要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信息, 必须做好人才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我们的一切就业信息服务都是以就业信息需求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 它是图书馆决策、执行计划等内容的前提, 也是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好坏的前提。

2、配置相关的信息资源 (特别建立就业文献信息资源库) 是基础

配置相关的信息资源, 例如图书馆应该采购一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纸质文献, 收集范围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国家企事业单位、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布局、法律 (包括合同、劳动纠纷) 、就业宣传推介、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人际关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书刊、录像、录音等文献信息资源。

配置相关的信息资源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形式就是收集网上信息, 特别是各个企事业用人单位和他们招聘、录用人员的信息, 此项工作由图书馆征求就业办、学生处、大学生需求后, 由信息咨询人员在Internet上收集。然后逐条建立就业文献信息库, 建立就业信息库是保障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用人单位名称、基本情况、联系电话、通信地址、传真电话、E-mail、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主要范围、单位性质、规模等等。建立信息库后要及时宣传, 免费让大学生查询。

3、人财物投入是保证

目前我国图书馆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如果高校能给予图书馆相应的人财物的支持力度, 就可以为大学生增加很多就业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在竞争中, 及时占领信息高地。开展这方面工作, 必须要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这个队伍包括:就业办、学生处和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 为大学生能及时就业提供一条安全、顺畅、快捷的绿色通道。

对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保障, 而采访这些书刊、录像、录音等文献信息资源。笔者认为应由具体负责大学生就业的就业办、学生处和图书馆采访人员联合, 就业办、学生处提供大学生就业文献信息需求, 采访人员负责文献信息的质量和数量, 以及采访程序的操作等, 这类文献信息宜进行现采。特别强调一个“快”字。一方面, 我国出版这些方面的书刊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采购到馆的书刊又需要一定时间的文献加工过程, 使采购到馆的书刊不能及时与读者见面, 本着“急事特办”的原则, 各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可以开辟一个固定的区域 (场所) 专门摆放此类书刊, 供大学生借阅。配置就业信息资源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样才能使我们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科学性, 具有较大的可信度, 而不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过时的、无用的信息。要明白提供一个过时的、无用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危害远远要大于没有提供信息的危害程度。这是我们搞好此项工作特别要注意的。

在经费支持力度上, 既不能因强调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重要, 过量向这一方面配置资源, 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的为教学、科研服务宗旨, 更不能认为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不向这方面投入资金、配置资源。也就是说购置经费应有一定的数额, 经过几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经费应占整个图书馆纸质文献购置经费的8-10%为宜。

几年来, 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院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达90%以上,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2.4%。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 受到省厅的多次表彰奖励;学院2005年11月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优秀评估;2006年12月学院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12月通过验收, 被确定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6.84%、96.9%、97.39%, 位居全省前列, 连年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在2009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作了交流发言。2009年11月, 学院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为创建全国一流职业大学, 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侯济民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6) :14, 16—17。

[2]尹发跃:《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就业信息探寻》, 《图书馆论坛》, 1999 (2) :69—71。

[3]王颖:《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的思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0) :34—35。

[4]孙凤琴、吴江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3 (6) :76—77。

[5]尹发跃:《试论大学图书馆在毕业生就业中的指导作用》,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9 (4) :60—61。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10

一、更新管理观念, 树立高校图书馆形象

如何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 首先要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有人认为, 实行目标管理是改革的突破口。从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现状来看, 很多高校服务的主动性较差、服务态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强调读者第一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职工管理的角度, 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视职工的意识, 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要解决职工管理的根本问题, 需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入手。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 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 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 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图书馆, 开辟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高校图书馆可综合应用多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改革, 更新管理观念是先导。在管理上, 特别需要树立投入产出效益观念、竞争观念、资源共享观念、开放服务观念等。通过更新观念, 改革创新, 树立图书馆的新形象。

二、调整内部机构, 强化服务职能

根据图书馆工作变化的需要, 许多图书馆及时调整业务机构, 精简机构和人员, 有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益。

方法之一:实行采编合一、藏阅合一, 合并调整业务部门, 精减基础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加强服务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把原来的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合并为流通阅览部, 把声像部与复印中心合并为技术服务部, 保留了办公室、自动化室、情报部、采访部、编目部。把原有期刊的采编分流到了采访部、编目部, 另外专门成立了资源共享部。这样将原有的15个部室变为现有的11个部室, 工作人员减少了26名, 员工总数削减了11%, 达到了机构重组、减员增效的目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经过多次调整, 业务部门有流通阅览部、参考咨询部、采编部、自动化部、技术服务部以及科技及古文献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设有5个部:自动化部、采编部、信息服务部、技术部、流通阅览部, 流通阅览部有22人, 采编部只有5人。云南大学图书馆业务部门只有5个: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报刊部、信息技术部, 采编部10人, 将文科文献检索室列入流通阅览部, 理科文献检索室列入信息技术部。

方法之二:根据本馆服务特色和发展需要, 增设新的业务部门。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有8个业务部门: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期刊部、古籍部、视听部、自动化部, 新建的视听部只有10人。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业务机构现有7个部: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古籍与参考咨询部、自动化部、数据部, 数据部是为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保证回溯建库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复旦大学图书馆除设立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古籍部、参考咨询部、视听技术服务部外, 数字化部负责图书馆自动化方面的工作, 将流通阅览服务按学科分为文科读者工作部、理科读者工作部, 还根据国际交换的发展形势增设了国际交换部, 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国际图书资料的交换, 并推动人员互访、业务合作和学术交流。

三、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建立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

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从职称管理改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 定岗定编定酬, 竞争上岗, 责、权、利统一。通过改革, 初步达到减员增效、优劳优酬、强化岗位、提高服务的目的。随着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实施改革。北京大学图书馆早在1998年初就向学校人事主管部门提出了定编、聘岗、做双向选择、待遇与岗位联系而与职称适当脱节等一系列改革设想。1999年以学校的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办法为依据, 制定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岗位聘任目标责任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关键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实施办法》。逐年压缩人员, 1999年6月实际使用218人, 2000年减至202人。按学校指标实际聘岗178个, 岗位在全馆公开招聘, 分9级给予岗位津贴, 85%有岗有津贴, 15%有岗无津贴。通过改革, 初步达到了减员增效、优劳优酬、强化岗位、提高服务的目的。清华大学在经历了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后, 推出了岗位聘任和分配改革。图书馆120个岗位分为9档, 40%为重点岗, 60%为一般岗, 通过张榜公布, 每人可申报2个岗, 部主任申请应聘, 实现了竞争上岗、逐年聘任。

在加强内部改革的同时, 也可以采用减少全职工, 增加临时工的做法。根据国外大学图书馆的经验, 图书馆工作人员中, 馆员数量只占很小的比例, 图书馆应大量使用临时工——进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 让他们来承担一般的服务性管理工作, 由此可减少图书馆正式职工的数量, 减少图书馆服务的成本。

四、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开发人力资源

重视图书馆馆长的选拔, 提高图书馆馆长的任职条件。近几年来, 许多高校都改变了过去对馆长学历、职称等要求偏低的状况, 大力选拔图书馆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担任馆长, 或选拔有学术地位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馆长。从某种意义上, 提高馆长的任职条件, 对于提升图书馆在大学的地位是有益的。

应该了解馆员的追求与理想, 运用各种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 有针对性地、逐步地调整馆员的个人目标, 并努力将馆员的理想与高校图书馆的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共同发展。这种需求对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荣誉激励的充分运用, 可以满足馆员的自尊需要, 可以极大地激发馆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高校图书馆通过这种激励方式, 让馆员知道自己是出类拔萃的, 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其他馆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五、修订规章制度, 实施新的管理办法

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的管理依据。由新的管理理念而产生新的管理办法, 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必须建章立制, 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体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大学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末或20世纪90年代初修订的, 早已过时, 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和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如书库闭架借阅、阅览室区分教师与学生使用等必须改正, 使规章制度适应变化的需要, 保持制度的新颖性和适应性。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在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多数图书馆改革管理方法, 打破闭架和部分开架的管理模式, 实行全开架借阅管理;打破书库与阅览室分离的管理模式, 实行藏阅一体化管理;打破书刊样本与流通阅览本的区分, 开放样本库, 如云南大学图书馆消除了过去怕图书丢失而不敢开放的顾虑, 单本书库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放, 古籍也开放;打破严格按文献类型采集和管理的办法, 从实际出发采取书刊一体化等等。特别是随着图书馆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要想不断解决新的矛盾, 必须作出新规定, 使制度不断更新, 保持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对传统大学图书馆有很大的冲击, 每更新一个自动化系统, 都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引进和管理方法的更新。清华大学图书馆就是通过更新自动化系统进行图书馆内部机构的调整与改革。许多大学图书馆根据自动化管理的要求修订旧的制度, 增加新的制度, 保持了制度的周期性和实用性。

管理也要创新, 大学图书馆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是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推出新的制度, 不断改进和完善, 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为了管理改革, 以制度的更新为杠杆, 推出新方法和新举措,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实施制度化管理, 保持制度的科学性和新颖性。

六、建立与加强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

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存在着规模小、图书馆与资料室分散管理、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合并直接促进了大学图书馆系统的建立。目前合并的大学基本实现了“一证通用” (各校区借书证统一或借书证通用) 。1998年9月组建的新浙江大学图书馆, 有一个馆和五个分馆 (科技、文理、农业、医学分馆和之江校区分馆) 。四川大学合并后图书馆分为文理分馆、工学分馆和医学分馆三个部分。南昌大学则将图书馆分为南北两个馆。主馆和专业馆并存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另外, 如何实现各馆间的文献信息畅通, 软件的统一和系统更新是关键。例如, 扬州大学6所图书馆合并后进行充分论证, 引进新的系统, 并进行新旧系统的转换。随着体制改革和学校规模的扩大, 许多大学已由过去一校区一馆发展到今天的多校区多馆, 大学图书馆从单一的图书馆发展为图书馆系统。

七、多种模式办馆, 向社会开放

长期以来, 各高校独立办馆, 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和教职工, 馆藏丰富的资源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设备环境资源、人力技术资源等不能为各高校共享和社会充分利用。一方面独立办馆, 难以对外吸引资金, 另一方面图书馆资源浪费, 社会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尽管一些地区大学采取了一些合作的措施, 如对馆外读者有偿服务、试行通用阅览证等, 但仍然设有改变图书馆封闭式管理与服务的模式。联合办馆是改封闭模式为开放模式的一种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上海东方房地产公司合作, 东方房地产公司投资50万元在该馆建立了一个先进的计算机教育中心, 由图书馆负责管理, 既作为“东方房地产计算机中心”为公司服务, 又作为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对全校师生开放, 企业与图书馆共建, 双方受益。1996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和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合并, 成立了黑龙江省医学文献信息中心, 一个大学图书馆与一个情报研究部门合并, 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近年,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与聊城市联合办馆, 正在新建的图书馆既是大学图书馆, 又挂牌聊城市图书馆, 将部分向市民开放, 这一新的办馆模式打破了传统观念, 将促进社会办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

向社会开放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驱动着广大民众对文化教育和知识信息的需要, 也是在科教兴国、高教改革的形势下, 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的需要。有人呼吁:大学图书馆要开展校内和社会双重信息服务, 服务对象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实行“一馆两制”运营机制。这说明了大学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俐, 姜燕.实行目标管理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突破[J].图书馆学研究, 1997

[2].徐云, 贺仁近.暨南大学图书馆面向21世纪的发展思路[J].北京图书馆刊, 1999

[3].黄玲.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能本管理[J].重庆图情通讯, 2002

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研究 篇11

摘 要:知识经济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创业教育进行指导,以满足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不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43-2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加强创业指导研究,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创业冒险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的人才。但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指导的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指导课程的进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的提升。

1 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的重要性

1.1 开展创业指导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客观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指导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率,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顺应了社会大形势的发展。开展创业指导的过程中要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授课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来,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

1.2 开展创业指导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业指导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21世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这就为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提供了一定的刺激因素。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指导能够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成员灵活就业,实现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业指导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适应了社会新形势的发展。

1.3 开展创业指导能够帮助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当前,由于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不愿意做一个“打工者”。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指导后,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创业作出明确的规划,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就业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 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中存在的不足

2.1 创业指导观念落后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观念落后直接影响了创业指导效果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已经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习惯于培养一些理论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然后把他们送到人们认为待遇好的工作岗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中国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很多人喜欢找一份相对清闲,且收入稳定的工作,不喜欢冒险,也不喜欢创新。因此,很多的大学生不喜欢创业。他们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校进行创业思想的学习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其实,在大学进行创业指导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创业意识,为他们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2 创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开设创业指导课程中,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通常情况下创业指导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由于这部分教师平时缺乏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这种纸上谈兵的创业指导方法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进行。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综合水平。

2.3 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单一且成效欠佳

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创业指导课程,但是却远远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由于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形势落后。另一方面,教材里缺乏真实的教学案例,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就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但是学生没有从中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3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指导的策略

3.1 树立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新观念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创业指导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大学生创业指导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要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将创业指导观念深入到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性的人才。

3.2 加强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影响了就业指导的开展。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就业指导中学生收益的多少。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是引进一些专业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兼职教师。另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招聘一些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指导的专职教师,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

3.3 完善创业指导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内容具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优化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在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渗透创业相关内容,使学生具备完善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以及一定的创业向往感。

3.4 搭建创业指导实践平台

创业指导离不开课堂教学,更需要实践,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实践教学环节,为创业指导搭建实践平台。第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可通过暑期打工活动、做中学活动、合作计划活动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建立校外与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了解市场,寻求科学、理性的创业方向提供实践场所。如,学校可组织虚拟公司,让学生体现创业型公司运作的全过程;建立创业园,为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将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

3.5 丰富创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在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丰富创业指导形式和内容,为毕业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结合当前现有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创业”的理念,做好创业问题的处理工作;其次,还要充分了解现有创业指导课程在创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将就业市场需求作为导向,进行创业指导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课堂教学要始终引导学生做好创业观念更新,带动学生顺利就业并成功创业,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要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利用现有的各类社会资源,让高职学生能够到用人单位去实地参观,并做好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两者的结合工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指导。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指导适应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创业指导,以适应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要重视就业指导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加强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指导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创业指导实践平台,丰富创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孙志新,张文阁,柴国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223-224.

[2] 廖素梅.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No.40113:111-112.

[3] 谢进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15:249-250.

[4] 王玮,彭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No.31702:229.

[5] 顾新时.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育研究[J].中华少年,2016,05:207.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 篇12

图书馆主要职能不是本身创造文献, 也不是自身利用文献,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把文献与读者需要联系起来, 起到知识交流的中介作用, 成为社会知识生产和社会知识利用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其本身不是社会生产力, 而是作为社会知识交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将日益增长的知识传播到社会利用活动之中。

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 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图书馆与现代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现代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现代高职教育与图书馆的特征

现代高职教育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具体地讲, 现代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关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 培养现代社会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现代教育的特征表现在:第一, 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未来人才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个性教育;第二, 在教育时空方面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第三, 在教育地位方面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第四, 在教育过程方面, 师生关系表现为平等、民主,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等。

现代图书馆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为标志, 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 使图书馆日益成为一个自控的知识信息交流系统。现代图书馆表现在:第一, 文献信息的收藏与利用是一致的, 且突出重在利用;第二, 现代图书馆呈开放型, 与社会各系统联系日趋紧密;第三, 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服务, 注重效益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目标;第四, 收藏的知识信息载体形态呈多样性;第五, 馆际协作密切, 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第六, 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使文献信息的储存和输出大容量、快速、准确、远程。图书馆功能数倍放大。

现代高职教育特征和现代图书馆特征, 他们各自体现了所属学科的性质、功能和发展水平, 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现代图书馆建设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一定的社会结构、国家制度和精神方式。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状态相适应而存在的种种形式, 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越发展, 社会才能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迅速发展, 本世纪初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发展, 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图书馆发展水平。经济越发展, 就越需要依赖图书馆的支持, 也就越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功能。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多功能的机构, 它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文献信息并为社会提供使用。它的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其中,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社会职能中显得尤为明显, 即使在市场经济形式下,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不能削弱, 只能加强。

现代高职教育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 它能够促进人的身心朝着全面和谐的方面高效率的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是具有经济功能, 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二是具有文化功能, 它传递和保存, 创造和更新人类文化。三是具有政治功能, 它促进社会民主, 维系国家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民主。

现代图书馆与现代高职教育二者关系。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离不开图书馆参与, 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图书馆是学校教学三大支柱 (即师资队伍、实习实验设备、文献信息) 之一, 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先导, 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图书馆学又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教育学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建设又为现代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 促进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现代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第一,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极为丰富, 能满足各种专业、各种职业、各种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第二, 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等限制, 各类读者都能从这里受益,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第三, 图书馆除为读者提供知识, 还为他们提供自学的场所,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第四, 图书馆通过指导阅读, 教育青少年读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读书门径;第五,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检索教育, 教会读者掌握查找文献的技能, 提高文献利用率。总之, 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体现在多方面, 是其他职能机构不能替代的。

三、加速我国图书馆现代化, 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 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积极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基因, 而文化能得以代代相传, 又赖于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传播。

社会的文化水平受其特定历史时代的制约,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图书馆的兴衰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 图书馆收藏文献与读者利用文献, 是图书馆活动的两个方面。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所以, 利用文献是实现文献效益的最终途径, 发达的图书馆事业必定会促进文化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能使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我国生产力有大的发展。为此, 现代图书馆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 就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实训实验、科研工作服务。二是管理决策者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为此, 图书馆要利用有利条件, 为各级管理决策者及时提供决策信息。三是依法办馆, 努力加快我国图书馆的立法工作。四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财政和主管部门加大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五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同志更新观念、认识自我、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 为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尽职尽责。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建立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中心。21世纪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坚定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中心的信念, 成立“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心”, 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产业。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构建个性化用户动态模式, 各部门要将自己深加工过的个性化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信息服务中心;搜索、挖掘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和组合, 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信息集合, 并以在线和离线形势, 主动发送到用户, 实现决策支持。在现阶段可由图书馆资深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参与个性化信息的质量评估, 制定出高职院校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可结合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来参与网上信息管理, 选择网上的核心检索系统, 匹配检索策略, 进行个性化资源建设;同时, 建立智能化查询接口, 充分表达用户需求, 并根据结果编好和反馈自动检索, 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自动运行, 做到真正面向用户。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支撑点, 是时代转型时期所有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在服务方式与理念, 在合作与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1世纪的现代图书馆, 在知识服务领域会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领航员”。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 2003 (6) .

上一篇:生死主题下一篇:开发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