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院

2024-05-20

高等职业学院(共12篇)

高等职业学院 篇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 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 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以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 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 必须以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才会有出路, 并且有更大的发展。

鉴于我院成立时间较短, 我们更要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形成实践教学的架构。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校内实习实训, 一部分是校外实践活动。各层次教学和实习各有特点, 在具体实施时, 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和目标开展。

一、我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在教学观念上, 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起着先导性的作用。但是, 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上岗, 普遍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加上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很难再抽出时间到校外进行培训, 实际获取会计实践的宝贵经验。而且受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多数教师上课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同时, 对实操、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1]。

(二) 在教学内容上, 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不足[2]。

1.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 弱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的认知教学内容。2.缺乏会计相关岗位的角色认知教育。3.缺乏原始凭证认知教学内容。4.缺乏手工、电算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内容。

(三) 在教学条件上, 实训基地有待开拓。

职院办学要特色突出, 就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 与企业紧密合作, 推进校企合作, 走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我院成立时间较短, 但重视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 大力投资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系统等, 为开展实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而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这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 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实习安排, 也有利于学生平时观摩活动推广。

(四) 在师资队伍上, 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是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我院现有会计专业教师12人, “双师素质”教师只有1个, 比例远没有20%, 与职业教育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与国家标准也相去甚远, 与教育部提出的目标 (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少于60%) 相比, 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必须加快会计系师资队伍建设。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 观念从重理论型向重实践型转变。

1.对现任教师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 让其从重理论型向重实践型转变, 提高实操、实训等实践教学能力。2.由教师直至教研室, 到系, 再到院, 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 让教学过程有计划可依, 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指导。3.向社会聘请技术人员, 如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来兼课, 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二) 不断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1.建立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 如银行结算、纳税申报等部门, 让学生实践模拟操作。2.建立若干企业, 每天有若干经济业务发生, 让学生实操从如何取得原始凭证, 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过程。3.开设手工与电算一体化的实训课程。

(三) 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1.在原在实训实验室的基础上, 大力投资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系统等, 为开展实训提供重要场所。2.校方积极联系企业, 与不同领域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以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 实现双赢。3.结合我院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学生家长和亲朋的资源优势, 介绍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

(四)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3]。

1. 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职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 提升专业技能, 从而有胜任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的能力。

2. 创新培养培训模式, 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让教师去企业实践, 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实践渠道不畅的问题, 也可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校本培训, 遴选优秀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 教师之间还可互相切磋教学方法和操作技能, 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3.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职业院校根据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 招聘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影响, 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 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务评聘办法, 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完善职教师资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 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以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3.

[2]丁广华.对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 2008.14.

[3]方智明, 阳志锋.高师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14.

高等职业学院 篇2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也要依托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将混合式课堂教学引入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职高等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不断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教学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比如各种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都在不断涌现,对高职学校的教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化时代,高职学校的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成为了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混合式教学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将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融合打造新的移动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双重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的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方式不断能够促进高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高职学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来说,也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微课的优点,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进步。

高等职业学院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手段。公共机房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阵地,由于使用次数频繁,一直面临着管理与维护难题。为了更好的指导高职院校公共机房建设,本文就高职院校公共机房使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面临的制约因素,然后就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提出了意见。

1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使用的特点

从目前高职院校公共机房使用情况来看,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使用次数频繁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承担了《计算机基础运用》、《C语言》、《VF基础》等计算机公共课程。在部分专业机房建设落后的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甚至还承担了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比如《CAD制图》、《工程机械制图》等。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识逐步改变,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大量增长,这导致公共机房的使用频率高。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公共机房建设较为落后,甚至存在“连轴转”情况,加大了机房的管理与维护难度。

1.2 使用需求存在差异

随着专业的细化,不同专业对公共机房的教学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偏重文科的专业,对公共机房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要求则相对较低。偏重理科的专业,则需要公共机房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配置中适当的提高标准。由于不同专业对公共机房的配置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无形中对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扮演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两种角色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不仅承担了课堂教学的任务,还需要满足学生的课外自学。课堂教学往往只能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短、学生人数多,学生要达到熟练操作相关软件的目的,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课外上机操作。因此,高职院校公共机房实际扮演了两种角色,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院校公共机房日常管理的难度。

2 制约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的因素

从高职院校公共机房使用情况来看,管理人员较少、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缺乏、学生不正确的使用习惯是制约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的主要因素。

2.1 管理人员较少

人是落实管理与维护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由于人员编制等原因,从事机房管理的人员少,面临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任务重。这在客观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尤其是部分管理人员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专门从事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时间更少。

2.2 缺乏安全防范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电脑普遍来自统一采购。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对电脑安全防范的要求较低。采购回来的电脑几乎就没有安全防范。随着互联网病毒的日益猖獗,加之移动储存设备的广泛使用,加大了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尤其是高职院校公共机房普遍采取了局域网技术,一旦某一台电脑感染病毒,则可能会引起整个机房感染病毒。

2.3 学生不恰当的使用习惯

学生不恰当的使用习惯是制约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的突出因素之一。虽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都有接触电脑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主要限制于计算机的开机、关机、上网和聊天等,至于专业软件操作知识和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很多学生使用移动储存设备没有杀毒习惯;不按规定将文件保存在D盘或E盘,而是保存在C盘等。这些不恰当的使用习惯给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难题。

3 促进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的建议

公共机房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阵地。强化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培育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3.1 配备适当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不足是当前制约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的主要瓶颈。在一些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往往还承担了教学任务,进一步压缩了公共机房的管理资源。对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加大公共机房专职管理人员的建设。此外,还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招聘公共机房兼职管理人员。这既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又可以增加管理力量。同时,还可以考虑从优秀学生中选择“课堂小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管理责任。

3.2 加强安全建设

计算机安全建设是近年来被广为重视的一个问题。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使用者众多,各类安全隐患突出。加强计算机安全建设要从采购环节就开始。在发布采购计划时,高职院校就要提出明确的安全要求。虽然这会在采购时加大采购成本,但是可以降低使用中的维护成本。从长远来看,这其实降低了计算机使用的总成本。在日常管理中,则要严格移动储存设备的使用,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和处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计算机安全服务,以推动公共机房的管理。

3.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学生是公共机房的主要使用者。学生的操作习惯对于改善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具有突出的意义。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比如对于U盘等移动储存媒介,要及时查毒、杀毒;对于各类资料,要保存在公共机房指定的D盘或E盘,严禁资料直接保存在C盘;未经允许,不得在公共机房安装各类软件。

3.4 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还需要定期检查与维护,及时清理垃圾,进行系统及软件升级。完善计算机管理档案,对计算机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公共机房差异化管理,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建立逐步建立专门的计算机机房。加大公共机房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改善公共机房环境等。

4 结束语

鉴于公共机房的使用特点,公共机房日常管理与维护面临诸多的瓶颈制约。但是,通过综合管理与维护,强化人员配置、注重安全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并配合其他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水平,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宋永磊,王静.高校机房管理与维护探讨[J].科技信息,2013(04):511-512.

[2]麦才赞,黄健,董日波.高职高专公共机房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14):318-319.

[3]赵鹏章.浅谈加强学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西部科技,2013(10):89,91.

作者简介:张钰明(1984-),男,本科,湖南长沙人,机房管理员,主要从事学校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的管理及维护。

高等职业学院 篇4

战略最先源于军事领域, 是确保军事集团取得战争胜利的全局性思维和方略。由于军事与商业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些商业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便将军事战略的一些基本原则、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商业实践中,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什么是企业战略和企业的战略管理?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论, 不同的学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简言之, 战略管理就是使用战略作为手段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是一个使战略展开的动态过程。在战略管理的研究中,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哈尔等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21世纪知识管理阶段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指导着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

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一) 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关于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划分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亨利、汉斯曼的划分方法, 即将非营利组织按两组特性来划分:主要资金来源的性质———捐赠/经营, 组织的控制属性———共有性/企业性 (共有性指组织由使用者控制, 企业性指组织由职业管理者控制) 。一般来讲, 一个非营利组织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法人实体;组织或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非政府的组成部分;除用于非营利目的外, 不直接或间接地分配利润、收益或资产。按照上述标准, 中国有的学者提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通常包括三个部份:社团、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是我国存在一支庞大的事业单位大军, 鉴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刚刚起步, 为研究方便, 本文所称的非营利组织泛指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和组织, 涵盖社团、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二) 非营利组织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在军事领域以外应用战略管理是从营利组织开始的, 但是目前非营利组织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竞争, 不能仅靠传统的资助, 必须转到市场去寻求资助, 比如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如何面对竞争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有限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科研单位甚至福利组织等事业单位这些非营利组织有很好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 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WTO框架下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作为开放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约束;是从2003年开始, 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 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是从总体上收缩事业单位的规模, 将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必要的限度, 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 非营利组织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理念

非营利组织要实施正确的战略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理念:

价值创造理念。价值创造抓住了人们观念中一个关键的转变, 是一种由外向内的视角。在企业的经营中, 只有你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解决了用户的需求, 用户才能付钱买单。

市场与交换理念。就本质上讲, 所有的组织与外部都保持一种交换关系。非营利组织的行为是通过对“目标消费者”施加影响, 要求目标成员交换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有益的东西。

营销理念。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非营利组织之间以及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都在争夺社会资源。

效益理念。从纯粹的经济学意义上理解, 效益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前, 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是:第一, 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教育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第二, 高等职业教育总规模迅猛扩大, 但是高职的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 一些高职学院出现招生和就业两难的局面。第三、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第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才水平总体偏低的社会环境下, 出现这么多的大学生被拒之于职场之外的现象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高等教育没有很好地形成市场导向、就业导向、社会需求导向的办学机制。

四、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战略管理的框架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 由四川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是西部地区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通信类高职学院, 目前在校生近4000人。作为刚跨入高校行列的新兵, 经过几年的努力, 2006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 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从迈入高职行列那天起就一直从战略上进行谋划如何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一) 分析自身的优劣势

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 是为了回答学院“现在在哪里”, 是进行战略谋划和战略管理的起点。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基本办学条件, 尤其是在通信专业实验实习条件方面十分突出;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长期的通信职业教育积淀, 已经铸造了良好的通信教育的品牌与声誉;深厚的通信行业背景, 使学院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产业背景作支撑;电信业规模的扩大和电信产业链的延伸, 使学院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具有地处成都优越的区位优势, 有利于向西部其他省区进行辐射。但是学院也清醒地认识到因为电信管理体制的调整带来的投入规模和投入模式的变化, 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 学院发展地域空间受限等自身的不足和劣势。

(二) 明确使命和定位

学院使命的定义是基于“价值创造”的理念集中回答了“学院为什么而存在”, 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体现了从外向内的一种市场化的视角, 使命的陈述不仅凝聚了内部共识, 指明了全院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 而且得到了社会特别是通信行业的广泛认同。

在清醒地认识到学院优劣势的基础上, 学院将“让每一个学生成材, 让每一个通信企业骋用学院的毕业生;以优质的人才与教育服务, 为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成为行业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其自身矢志不渝的使命追求。

定位解决了“学院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鲜明的市场定位一定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独特的空间, 能够起到明显的市场区隔的作用。

学院将定位概括为“面向邮电、服务社会;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这个定位从服务对象、服务空间、专业设置上都为自己设立了明确的边界, 避免了在实际中单纯市场化的倾向, 体现出自身的特色。

(三) 拟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回答了“学院未来往何处去”的问题。一所学校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只能用于有限的目标, 盲目地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只会稀释办学资源, 从而失去办学特色。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南唯一一所同时是西部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通信类高职学院, 不仅在西部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 同时在全国通信类职业教育同行中亦有重要的影响, 是业内公认的品牌学校, 因此学院确立的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短期培训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就业顺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全国通信类示范性高职学院和西部一流的通信员工继续教育基地。

(四) 选择发展战略

要实现发展目标, 必须有正确的发展战略作支撑。发展战略的确定, 实际上就是竞争战略的确定。学院的发展战略模型为“充分发挥学院现有优势并广泛利用外部机会, 实行差异化战略。”该战略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点: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整合功能, 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真正的办学优势, 不断强化与通信业界的联系, 丰富和创新“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内涵;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外部市场机会,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适度规模、走精品化发展道路;以“满足通信行业维护、建设、营销、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学院主要的细分教育目标市场, 实现在通信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不可替代性。

(五) 构建核心能力模型

构建核心能力模型的实质是描述学院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路径, 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以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学院的核心能力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教育服务“产品”。学院的核心教育服务“产品”是基于满足通信行业维护、建设、营销、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需求而提供的高职学历教育。 (2) 独特的教育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在具有持续的模块化教学课件与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开发能力上。 (3) 独创的应用性科研能力。针对通信企业在维护、营销、服务及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与应用, 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能力。 (4) 建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机制。 (5) 持续的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决定了学院能否以最快速度把学习的新知识和获取的新信息应用于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以适应客户 (学生和用人单位) 和市场的需要。

(六) 细化战略实施的举措

战略实施的举措是构建核心能力的具体化, 是确保战略落地的关键。为了实现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目标, 学院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战略执行: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尤其是构建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脱颖而出的机制, 加大分配向教学科研骨干和管理骨干的倾斜力度, 坚持和完善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 (2) 加强专业建设。 (3) 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尤其是加强实验实训“软件”建设, 建立富有“邮院”特色的实验实训体系。 (4) 加强招生及毕业生就业。 (5) 加强通信企业员工的短期培训工作。 (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尤其是建立与通信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校园文化, 以营造培养通信职业人才的文化环境, 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到“通信企业员工”角色的快速转变。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艾伦·R·安德里亚森.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2) .

高等职业学院 篇5

(第21期)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领导小组主管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承办

2009年2月16日

建设动态

★ 我院成功采购一架大型飞机

1月21日,我院吴万敏院长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苏亮总经济师签定飞机买卖合同。根据合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向学院出售一架MD-82型飞机。2月4日我院专家组到达三亚机场,对飞机进行了现场技术验收。2月6日飞机顺利从三亚飞达白云国际机场,专家组成员随机返回。同时南方航空支持的实训航材也随机运回。

2月6日上午,我院黄永宁副院长、吴卫锋副院长和各相关处室的领导前往白云机场迎接飞机并参加了隆重的交接仪式。交 接仪式上,黄永宁副院长代表我院对南航和广州飞机维修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诚挚谢意,并希望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南航代表也表示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学院建设。

此次购买飞机是学院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一部分,条件成熟时学院在2009年还将购买1-2架大型飞机,这是基于下列理由:

1、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的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我院要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吸引更多的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建设一个体现飞机维修真实工作环境、行业共享、服务其他院校同类专业,集教学、生产性实训、企业实作培训、飞机维修执照培训考证“四位一体”的民航飞机维修工程“公共实训平台”。新飞机的采购,可填补我院在实训用机型上的一个空白。

2、学院正努力申请成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其中包括机型培训。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培训设施设备要求(AC-147-07)”中要求,进行机型实习培训的培训机构应当具备其所培训的相应型号的航空器,并应当保证可以满足实习培训的要求。因而需要具有现在民航通用机型的飞机。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有新型号的飞机,配套相应的维修和教学设施,开发基于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及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飞机上进行真实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 2 综合职业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更能体现民航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按照计划,飞机到达实训基地后,学院还将建设教学专用机库,并配套少量工具间、维修间、实训准备区、资料室等,开发基于行业标准、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和与机型执照培训配套的设施。学生在专用机库中可以亲身感受工作环境,教师可以开展体现真实工作任务流程的实训教学,企业也可以在此合作开展机型培训。

MD-82飞机的引进是我院实行产学合作,推动实训基地示范性建设的成果,必将促进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至今我院实训基地飞机数已达26架。(院办)

★ 总结工作,创新实践,提升理论,学习借鉴

----学院举办2008年寒假干部培训研讨会

2009年1月8日—9日,学院举办了2008年末干部培训研讨会,学院领导、副科以上干部、相关教研室主任、示范办成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要求,总结工作,创新实践,提升理论,学习借鉴。此次研讨会采取分线分组研讨和专题报告会两种形式。

8日下午,参会人员分别按学生线和后勤线、教学线、科研人事线、行政线共四组进行研讨。研讨期间,各组围绕主题,联系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达到了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

9日上午,专题报告会如期举行。报告会由黄永宁副院长主持,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由相关人员围绕一个主题作汇报,汇报结束后由院领导点评。

报告会第一阶段由学生工作处陈曦书记和通讯工程系李斯伟老师进行主题发言。陈曦书记围绕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这一主题对“2008年民航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李斯伟老师以电子专业就业为出发点,作了题为“通讯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从服务民航通信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转型”的汇报。吴卫锋副院长进行了点评。

报告会第二阶段主要由机务工程系张建荣主任、通讯工程系张建超主任、经营管理系肖旭主任对各系2009年重点工作和示范创新点进行了汇报,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建设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就业工作以及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等。教务处黄宝珍处长就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提高办学效益、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开拓性培训工作,作了关于2009年学院培训工作扩展与创新的汇报。吴万敏院长对该阶段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报告会第三阶段由相关教研室主任解读了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综述,并介绍了课程开发典型案例。通讯工程系李斯伟老师介绍了高职课程开发模式,即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解读。经营管理系郑玲老师作了题为“配送中心管理课程——基于行业标准的建设方案与实施”的汇报,用案例演示了高职课程开发。机务工程系虞浩清老师解读了《行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综述》。吴万敏院长从课题组的角度对该阶段汇报进行了点评。

报告会第四阶段分别由经营管理系万青老师和吴卫锋副院长介绍了赴香港国泰航空学习情况和教育部“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相关情况。蔡昌荣副院长在点评中指出,学院干部、教师的进修学习应不拘形式,出国出境培训是一种学习,参加会议也是一种学习;应扩展培训效果,干部、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应学习借鉴别人的培训方式、方法、手段等,不断提高学院自身的培训工作水平。

吴万敏院长对此次干部培训研讨会进行了总体点评,吴院长对研讨会上发言的干部、老师的水平予以了肯定,并勉励大家早日磨练成国家级专家,希望学院能继续不断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作用,吴院长还同时布置了学院假期工作。

最后,黄永宁副院长用“信息、沟通、学习”六字评价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时间短、发言人多、信息量大,不同部门之间增进了沟通,促进了交流,为干部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良机。

(学院建设办)★ “互补、互惠”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记我院与广州市鑫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签字暨揭牌仪式

2009年1月6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市鑫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字暨揭牌仪式” 在综合楼101室举行。我院吴万敏院长与金税控股集团董事长秦湘军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IT运维工程师和IT实施服务工程师培养基地、职业素质培训基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通讯工程系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揭牌仪式由黄永宁副院长主持。吴万敏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合作方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我院情况,希望双方本着“互补、互惠”、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合作,扎扎实实推进示范性专业建设。随后,金税控股集团秦湘军董事长致词,他说此次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广州市鑫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金税控股的成员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广州市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区政府重点扶持的 高科技企业。他表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有着良好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能与学院合作,必将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造就大量的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承诺将会尽最大努力开展深度合作。

通讯工程系把握住发展契机,此次合作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中迈出了一大步,极大的推进了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学院通讯系)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向全院师生开通使用

经学院领导的审核批准,图书馆购买了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并且与2009年1月5日正式向全院师生开通使用。欢迎广大师生使用!

重庆维普咨讯有限公司是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图书情报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于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1989年创建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其全文和题录文摘版一一对应,经过15年的推广使用和完善,全面解决了文摘版收录量巨大但索取原文繁琐的问题。全文版的推出受到国内广泛赞誉,同时成为国内各省市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资源特点如下:

海量数据:包含了1989年至今的12000余种期刊刊载的2300余万篇文献,引文总量达到3000余万篇,年更新数据达到300 余万条。

覆盖范围广: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12000余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

分类体系完善: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文献被分为8个专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学院图书馆)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召开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

2008年12月30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民航局李家祥局长、理事会全体理事、各会员单位行政正职或授权代表、各地区代理人协会会长共50多人。我院做为会员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魏振中秘书长“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航协发展”的工作报告和秘书处“第一届理事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刘绍勇总经理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家祥局长也在本次会议上对中国民航现状和未来工作重点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在凯迪克格兰云天大酒店召开了新年团拜会。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成立于2005年9月,由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牵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海南 航空股份公司、上海航空股份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学院九家单位发起创立的全国性行业社团法人。目前有以航空公司为主体的正式会员单位49个。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成立3年来,紧紧围绕“诚信服务、严格自律、主动协调、积极维权”的方针和为航空运输企业服务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较好的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我院于2006年加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成为其会员单位,目前是该协会“民航运输销售代理岗位资格证高级授权培训机构”。(学院培训科)

★ 我院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满意单位

2008年12月29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了2008年广东省高校及省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结暨通报大会。会上,省直行评团通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满意单位。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按照省直行评办的部署和要求,我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于今年3月筹备,4月24日召开了全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铺开,扎实推进。成立了学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并实施了《2008年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机构健全,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我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紧紧围绕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按照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突出重点,认真抓好民主评议各项工作,完成了宣传发动、自查自评、落实整改、接受评议四个阶段的任务。行评工作中,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举措都做到有请示(请示学院党委、请示省直行评办)、有汇报、有总结、有动员,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省直行评办的要求规范进行。为达到全面宣传的效果,充分利用校园网、院报、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宣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意义和进展、教育系统的职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及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民主评议期间,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职工座谈会,围绕着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落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等目标,征集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和建议共100多条,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到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生活待遇、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共向师生员工发放了问卷调查表1450份,收回1404份,回收率96.83%;向家长及社会发放问卷调查表1200份,收回1108份,回收率92.33%。我院已于2008年11月14日召开评议大会,接受广东省直行评团、行评办的评议,并取得了优秀的评议成绩,被评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满意单位。评议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工作扎实,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我院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学院行评办)★我院“骏驰”小组在全国大学生物流岗位就业能力大赛中

获优异成绩

2008年12月20日,为期3个月的“互联2008.领跑职场”系列活动之全国大学生物流岗位就业能力测评活动在天津落下帷幕,我院选手通过刻苦训练在最终比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七名的优异成绩,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郑玲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我院物流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和参赛成绩的基础上,由本次大赛专家团及组委会评估,我院等十所院校最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物流实践教学基地”。

本次竞赛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中国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办公室主办;北京中鸿网略教育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协办;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活动得到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物流专家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电子商务与物流协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活动共分三轮,历时三个月,全国110多所院校参加了比赛。本次测评活动从形式、内容、技术和专业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所有比赛内容均围绕“物流技能”设定,着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我院领导、教务处、学生处、经营管理系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为参赛学生配备了理论与操作技能指导教师,聘请了日正等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实际操作。在师生共同努力 下,经过激烈角逐,作为全部参赛队伍中唯一一组由女生组成的“骏驰”组,在众多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在全国的同行面前展示了我院物流专业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学院经管系)

★ 我院与广州艺博院人文素质教育共建基地挂牌成立

2008年12月 24日(星期三)下午,我院与广州艺博院人文素质教育共建基地签约暨授牌仪式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我院吴卫锋副院长与广州艺术博物院肖海明副院长代表共建单位签署协议并进行了授牌仪式。

广州艺术博物院作为全国独有的集多位艺术家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艺术类博物院馆,在行业内及社会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无论其建筑艺术还是馆藏艺术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独具特色,成为广东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本次协议的签署,是我院与广州艺博院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为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州艺博院第一次与广州地区高校正式签署共建协议。共建基地的成立,将对我院充分利用艺博院优厚的人文艺术资源开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艺博院也将 通过我院学生提供的讲解、引导等辅助性服务,更好地向社会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共同推进广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仪式结束后,吴卫锋副院长与艺博院教育推广部项翊副主任进行了短时座谈,双方对今后合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又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对共建基地的未来发展给予了良好的祝愿。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政策指导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相关具体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享受四大优惠

到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通知》提出实行四项具体鼓励政策:

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其中涉及两项补贴政策:一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二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重要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是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第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第三,选聘招录优惠政策。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

第四,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2009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基层就业专门项目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二是要制定各项目待遇政策衔接的办法。三是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四是与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要全部聘用那些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取消落户限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70%以上的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这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这一渠道还不够通畅,相关制度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通知》提出了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主要是在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要认真清理现行制度,简化手续,做好服务工作,形成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有利环境。

第二,取消落户限制。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所谓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指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包括对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定额税收减免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可享受高至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重大科研项目单位聘用优秀毕业生享受补助

为提高骨干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和科研项目质量,对于有技术专长、优秀高校毕业生等,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通知》提出三项措施:

第一,鼓励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要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毕业生。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要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符合这类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通知》提出要鼓励吸纳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

第二,鼓励困难企业更多保留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企业减负稳岗措施中,支持困难企业更多地保留大 学生技术骨干,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或职业培训补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此项政策有具体规定。

第三,鼓励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参与研究。一是给予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由项目经费列支。二是参与项目期间,毕业生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人才交流机构。三是聘用期满,可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聘用期间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这条是新政策。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既可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又可以延长毕业生学习和研究时间,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有积极作用。

毕业生自主创业享受“一条龙”服务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今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知》对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一,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第二,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对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落实残疾人就业、下岗 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微利项目的享受贴息扶持。

第三,创业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第四,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可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四类困难毕业生享受多项就业援助

《通知》要求强化对四类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一是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高校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时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

二是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各地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

三是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

四是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要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2月16日第2版)

他山之石

1+2+5=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将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如今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只看重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了,创新实践能力更为重要,而这恰恰是我们无法从大学课本里学到的。我们特别渴望通过实习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少用人单位也希望我们有实习的经历,可是以往我们太缺少实习的机会了。”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启动暨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王博说。

让王博高兴的是,这一天,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的他,从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试点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实习单位。

1+2+5的化学效应

和王博一样,来自5所高校的60多名学生通过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找到了实习单位。据团海淀区委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试点活动采取订单的方式,即企业先提要求、列出所需学校的名单,由团海淀区委相关人员负责联系各校团委书记,从而找到企业需要的学生。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这一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因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产生的用人误差。

据了解,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得益于团海淀区委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思路,即:“一项工程”+“两个平台”+“五种模式”。通过团区委的创新实践,这一做法受到在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被大学生们风趣地称为“简单加法的化学效应”。

2008年6月,团区委开始规划推出“海淀区青年人才就业直通车工程”,即“一个工程”。通过“直通车工程”,团区委每年申报人才培养项目列入区人才折子工程,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发挥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服务全区青年。

“两个平台”分别是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平台和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对接,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等组织和部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类型需求调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筹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五种模式”即“定向帮扶、校企合作、专业运作、实时对接、创业带动”。团区委还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这“五种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这里高校云集,教育发达,高新技术人才汇聚。据统计,在常住人口中,每4个人里就有1个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地缘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团海淀区委一直在努力探索。

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也为渴求人才的用人单位提供了实现设想的平台。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姜晓丹说:“作为一个驻区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特别需要高素质的软件人才。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工作和培训,他的所学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这样一个长的转化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风险,成本太高。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半年前,我们认为他不行,半年后,他反倒觉得我们不行了。通过加入实习基地,我们把培训工作前移,让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完成培训任务,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就业即上岗’的设想。”

团区委当“红娘”打信誉牌

“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我们不仅是牵线搭桥的红娘,而且是信誉好的红娘,牵线搭桥的成功率比较高。”团海淀区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本次试点活动中,团区委负责将企业的需求反馈至各有关高校,高校根据企业需求选择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到就业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实习期限为3个月或者半年。实习结束后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双向选择、优先录用优秀的实习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就业好比婚姻。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实行的是包办婚姻,和谁过就是一辈子,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找工作也靠分配,分到哪儿就在哪儿干一辈子,不存在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的说法。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讲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找工作也变成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形式。所以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先恋爱,再结婚;先实习,再就业。”说到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张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北京邮电大学研二学生张润泽,参加了这次实习基地活动。她说:“通过实习,我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有专业优势。本科阶段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了,所以就想着在读研究生时多一些实习的经历,真正学点实用的东西。只学课本是单调过时的,工作上不了手是不行的,多一些实习经验就会多一些机会和选择吧!”

“以前招人,是我们自发地直接和高校相关人员联系,这样的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仅仅因为某个人的工作变动,我们的联系就可能终止,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平台,我们缺乏安全感。现在团区委让我们找到了与学校的接洽人,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用人渠道,而且通过团区委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与自己联系不上的学生很快联系上。之前的工作是一对一的,可是现在可以一对多或多对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璇说。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深化高校、企业和共青团三方的合作,拓展高校学生就业渠道,实现企业人力成本优化,为校企双方建立合作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团海淀区委副书记张鑫说,“这次基地选的都是理科类院校,没有文科类院校,明年我们会加进一些文科类院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今后,我们还将把现有的企业对学生个人即集体对个体的选择,扩展到企业对高校即集体对集体的选择,实现校企双方对选。”

高等职业学院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职院

0引言

电子商务自1997年在中国兴起至今已有12年,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目前,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已有12282万家。截止2009年,电子商务服务整体营收有望达到630亿元。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自2001年以来中国教育部门非常注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几百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是,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求能够做电子商务的人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要从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谈起。

1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培养定位不清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级合并而来的,办学时间普遍短,加之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本科压缩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偏重理论,不适合培养应用性。另外,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本科院校开设时间也不长,教学模式不成熟,导致压缩版的本科教学模式更加不成熟。学生在校学习了3年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1.2课程设置泛而不精,各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很多院校没有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认为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把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的拼在一起。比如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课程,各个课程使用各专业的教材,讲解一些基础的理论,教师也按照专业课的标准去讲授,使各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学生掌握的只是计算机网络和商务方面的条块分割的基础知识,泛而不精,没有针对性。

1.3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没有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另外一些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这类教师虽然具备比较系统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但同样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就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去参加实践。

1.4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偏重书本,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购进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但是由于学校的财力有限,投入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另外,这些模拟软件都是固化的傻瓜化的模式,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能力。电子商务地发展日新月异,商务模式不断革新,仅靠一些模拟软件无法让学生具备实用的商务操作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实习和理论教学环节是分开的,课本知识和实践操作不能很好的融合。

2如何解决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具备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营销的知识,能够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是的商务管理。不但可以做互联网上的国内贸易,还可以在互联网开发国外客户,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企业产品的营销。能够设计适合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二是技术支持型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能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的知识,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设立思想和流程,能够为企业维护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项目。比如ERP应用和技术支持人才。三是综合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时文理兼收,学生素质层次不齐。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和技术支持性电子商务人才为主。

2.2理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路,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融通。应当加强电子商务课程的开发,比如把国际贸易实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结合在一起,开发出国际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而不是单纯的把电子商务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单个的去开设。压缩某些课程比如大学英语开三个学期,可以改为电子商务英语。大一可以一些基础性课程,比如市场营销,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概论,网页制作,数据库,VB语言等,从大二开始就应该注重各门知识之间的的融合,比如开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上支付与结算,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商务安全,国际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大三的课程则更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ERP系统操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2.3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师资较为缺乏,学校应注重电子商务的师资队伍的培养,没有素质高的老师就很难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第一,要引进有经验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他们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其主导作用。第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各个授课教师进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对电子商务有系统的理解。第三,要让教师加强和其他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式的交流,因为目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当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第四,要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实践,提高认识,提升技能水平。第五,加强教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和企业的交流,使教师的知识及时的更新。第六,从企业技术,管理第一线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到校教授一些课程。

2.4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和老师都要作出努力。首先,学校方面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供学生实习,而且要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真实的实践平台。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服务器,让学生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社会经济贸易接轨。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开发项目化课程,增加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大型作业、综合设计、项目方案书设计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实际操作的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举办各类竞赛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高等职业学院 篇7

一、高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技能为核心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 掌握计算机网络侦查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技能和一定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胜任行政机关和各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面向行政机关、各类经济管理部门及工商企业、网络公司、金融、保险、海关等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和其它计算机信息安全部门, 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网络和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安全设备维护和数据库系统的维护等技术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二、 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确定培养目标和任务后, 首先应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上, 积极探索, 大胆改革, 即要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规律, 又必须体现高职的特点, 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

1.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要求。

(1) 根据高职教育以工作能力、技能为核心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相匹配, 以典型应用技术为主线 (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 ;整个课程体系应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编排课程, 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实现课程理论与工作实践的统一,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2)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成功不在于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 或成为研究生、博士, 而在于培养了多少技术专家、企业家。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必知、技能”为度, 体现职业针对性, 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专业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应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某一种职业技能。选修课可以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视野, 并了解高新技术。

专业课的设置必须与职业特性相结合, 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所以专业课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职业特点, 突出职业技能, 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同时还要根据市场职业需求变化,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调整教学方向,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本质上应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实施性, 属于实用技术, 教学内容要注意把握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 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并不断更新和补充, 保持其先进性。专业课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组合课程内容或教学模块, 对内容相互关联而又有交叉的课程, 应进行适当综合。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和要求, 采用模块化方法, 可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这里主要探讨后面两个模块。作为专业课的前继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是最难把握的, 信息安全专业是在计算机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它的知识体系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 所谓的专业基础课实质上就是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课程, 但作为高职学生, 到底要掌握多少专业基础课程才算适度呢?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样开设得太多太广, 那样既不符合高职强调技能为主的目标, 也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开设得太少, 一则后继专业课无法开展, 二则违背了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是只有实践技能, 也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因此还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知识储备。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要为高职生的今后职业转型提供一定的基础, 虽然核心能力并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方向, 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所以高职院校应开设适当的专业基础课, 同时, 考虑到部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进一步深造, 必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基于以上因素,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的的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首先要设置计算机专业中的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有: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导论、计算机专业英语。最重要是计算机专业中与信息处理和安全相关的课程, 这些课程大多由所必须掌握的后继专业课决定, 它们是: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Photoshop图形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网站建设与维护;专业课程可设置为:信息安全概论、信息监听与隐藏、黑客攻击与防范、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防治、加密与解密等。

以上模块又分别包括理论课和技能课子模块。重点是技能课子模块, 它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子模块和综合技能训练子模块。实验技能训练子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中的实验及专业课中的实验。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 使学生能够得到上岗前的训练, 更好地胜任多种岗位的工作。

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

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根据信息安全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极其迅速, 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

2.课程建设的其它方面。

对一门课程, 除了教学内容之外, 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 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能否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 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专业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因此, 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并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校兼课、讲座, 教师与他们加强交流, 取长补短。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 建立校内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健全各类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 以此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 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 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 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 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 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 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 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 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 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 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式教学法, 将任务直接引入课堂或实验教学中, 让学生体会实际中的问题, 教师再给予解答。

2.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信息安全专业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要以“必需、够用”为度, 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 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 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次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1)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 应对实践环节的过程进行管理, 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个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可以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 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 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 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 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熟知本次实验目的, 认真编写程序, 保证在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杜绝学生在上机时临时编写程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调试程序, 一周后给出一个示范程序 (示范程序基本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思想来设计) , 要求学生对照示范程序发现自己程序设计中的漏洞或不足之处、改进或完善示范程序, 然后再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批改后, 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情况做及时总结, 指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这种“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法训练, 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 着眼于全课程, 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 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 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规范课程设计报告, 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 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 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 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 将学生分组 (每组3~5人) , 给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 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答辩,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

3.项目教学,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 深入实际,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是指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项目工程”, 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通过完成项目任务, 应用已有知识掌握新知识, 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根本是改变与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 在实践中应用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 首先要求学校硬件设备要跟得上, 使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其次要寻找或教师自己补充编写教材, 保证每门课有大量的实例、习题;项目教学法要求课程单元与任务设计必须达到的前提指标是: (1) 实践的同时, 注重理论的渗透; (2) 项目有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因子; (3) 项目完成过程突出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能力; (4) 有明确的评分标准, 可以对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4.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 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 即“双主”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动活泼的BBS、实时互动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 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5.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的路子。对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来说, 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得如何, 特别是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关键。为此, 我们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案例, 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例如, 在网络专业学习中, 在给学生讲授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时, 拿出一个公司或部门的组网案例, 从需求分析到框架形成, 技术解决, 后台管理及维护等一步一步讲授给学生。当一个局域网搭建成功的时候, 课程内容也就讲完了。在教学过程中, 同时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 使之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逐步推行订单式培养, 由学校提供管理、场地和部分教师;企业提供需求、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就业机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开发项目, 承接单位、公司的软件开发、网站组建项目, 使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 就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更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总之,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在定位、模式、环境三个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也很有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 但我们相信, 只要真诚地面对市场和接受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认真抓好自身建设, 我们就一定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安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方元, 单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计算机教育, 2006 (11)

[2].李庆红.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构想与实践探讨.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校报, 2006-9-28

高等职业学院 篇8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现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进程的加快, 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 而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平面设计的主要作用就是从视觉的角度搭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使人们更好地沟通, 更有效地理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90年代以来,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普遍运用, 对世界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和影响, 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作为文化产业范畴的平面设计艺术正面临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社会现实, 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企业, 都把提高设计水平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平面设计的作用是宣传和推广信息,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宣传、告知消费者需要的信息, 是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的行业, 尤其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转变决定了它的地位, 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从事平面设计艺术类人才培训的高等院校和机构正在不断地增加, 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来说, 平面设计艺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人类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 开始是利用一些不成熟的图画作为手段将形象描绘出来。一些学者以古老的烟花和雕刻为依据论断艺术起源的时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从法国洛塞尔出土的雕塑作品“持角杯的女人”、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岩洞以及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中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这些图画对于表达抽象思维能力非常有限, 后来, 人类创造了文字。有了文字, 便产生了对文字的排版以及对文字的说明——插图, 这方就是平面设计的开始。

自19世纪开始, 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起来, 主要的刺激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它使设计由传统的手工艺向现代设计发生转变。各种设计都表现出与传统设计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理念。1919年德国成立的包豪斯学校, 是一所实用艺术设计学校。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 其历史作用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我国的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更晚, 其教育模式还在探索之中, 该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在能力上、经验上也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三、平面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平面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偏重数量却忽视了质量。它把学生关在课堂训练, 学生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 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 不能及时与社会接轨。长期以来, 平面设计从业人员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录用, 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和学术机构。

四、搞好平面艺术设计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 把握住设计的内涵。

现在, 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应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 中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才能有新的发展。如2010年在“中国莱芜生姜博览会”上, 姜的主题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是包装的造型, 它采用竹木材料产生其肌理效果, 产品的功能决定其包装造型形态。同时, 该商品的包装, 还注重了其文化形态, 根据设计主题, 立足于地方文化, 即山东莱芜姜文化史, 以姜文化含金量的挖掘为本位。我们不仅要设想用什么样的图形、结构和色彩去体现莱芜姜的内质, 而且还要计算其的规格、尺寸等属于数量范畴和实用范畴的因素, 甚至把产品、包装的成本都包括在设计过程中。在传统姜文化的积淀中, 在对各品种的姜包装的比较分析中, 在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中找到最适合、最到位的设计元素, 以达到包装整体设计具有独到之处, 体现纪念品的档次及品位。由于设计在“莱芜姜内涵”上下功夫, 所以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包装作品来。

(二) 借鉴外国经验。

国外特别注重解决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问题。长期以来, 德国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设计工作者, 在德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高等职业学院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来源面广。

职业学院除了招收文理中学的毕业生以外, 也向职业高中和专科高中的毕业生开放。职业学院的学生必须与相关企业签订学习合同, 这意味着, 职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后备职员。

2. 师资结构合理。

职业学院的专职师资队伍约占30%, 除了从大学和高等应用技术学院聘请兼职教师外, 还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 向学生传授实践知识。

3. 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职业学院主要开设经济类、技术类和社会工作类课程, 培养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面、熟悉工艺方法、具备复合型职业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

4. 教学时间短。

作为大学及高等应用技术学院以外的第三种高等教育机构, 职业学院的学制为三年。在这六个学期中, 学生不仅要学习大学的理论知识, 还要进行职业实践。

5. 教学活动的双元性。

职业学院的教学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中进行, 即所谓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每学期三个月理论学习和三个月企业实践交替进行, 这既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又能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以国家考试结业。

学生三年学习结束后, 必须通过国家考试, 合格者获Diplom学位, 学位名称后加注括弧, 以区别于大学和高等应用技术学院之学位。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所需要借鉴的。

学生只有走进企业, 走进客户, 了解产品特性和质量, 懂得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才能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 迈开步子走稳路, 并且路越走越宽, 越走劲越大, 越走前途越光明。

高等职业学院 篇9

电子商务自1997年在中国兴起至今已有12年, 截至2009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目前, 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已有12282万家。截止2009年, 电子商务服务整体营收有望达到630亿元。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自2001年以来中国教育部门非常注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目前, 中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几百家,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是, 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供需矛盾”:一方面, 企业迫切需求能够做电子商务的人才, 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要从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谈起。

1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培养定位不清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

升级合并而来的, 办学时间普遍短, 加之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短, 由于办学经验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 形成一种本科压缩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偏重理论, 不适合培养应用性。另外,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在本科院校开设时间也不长, 教学模式不成熟, 导致压缩版的本科教学模式更加不成熟。学生在校学习了3年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1.2 课程设置泛而不精, 各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很多院校没

有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 认为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因此, 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把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的拼在一起。比如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 网页制作, 市场营销, 国际贸易, 物流管理等课程, 各个课程使用各专业的教材, 讲解一些基础的理论, 教师也按照专业课的标准去讲授, 使各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融通。学生掌握的只是计算机网络和商务方面的条块分割的基础知识, 泛而不精, 没有针对性。

1.3 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

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 没有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 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深刻, 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另外一些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 这类教师虽然具备比较系统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 但同样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就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去参加实践。

1.4 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目前电子

商务专业的教学偏重书本, 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这一问题, 开始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 购进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但是由于学校的财力有限, 投入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另外, 这些模拟软件都是固化的傻瓜化的模式, 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的能力。电子商务地发展日新月异, 商务模式不断革新, 仅靠一些模拟软件无法让学生具备实用的商务操作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 实习和理论教学环节是分开的, 课本知识和实践操作不能很好的融合。

2 如何解决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

标进行准确的定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具备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营销的知识, 能够应用电子商务系统, 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是的商务管理。不但可以做互联网上的国内贸易, 还可以在互联网开发国外客户, 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企业产品的营销。能够设计适合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二是技术支持型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能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 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的知识, 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设立思想和流程, 能够为企业维护电子商务系统, 设计电子商务项目。比如ERP应用和技术支持人才。三是综合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 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 具有前瞻性思维, 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 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 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时文理兼收, 学生素质层次不齐。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 以培养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和技术支持性电子商务人才为主。

2.2 理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路,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电

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上, 应按照“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 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培养出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 能力强, 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融通。应当加强电子商务课程的开发, 比如把国际贸易实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结合在一起, 开发出国际电子商务实务课程, 而不是单纯的把电子商务概论, 国际贸易实务单个的去开设。压缩某些课程比如大学英语开三个学期, 可以改为电子商务英语。大一可以一些基础性课程, 比如市场营销, 经济学, 管理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概论, 网页制作, 数据库, VB语言等, 从大二开始就应该注重各门知识之间的的融合, 比如开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网上支付与结算, 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与物流, 电子商务安全, 国际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 大三的课程则更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比如开设, 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 ERP系统操作,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2.3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师资

较为缺乏, 学校应注重电子商务的师资队伍的培养, 没有素质高的老师就很难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第一, 要引进有经验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 他们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其主导作用。第二, 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各个授课教师进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培训, 让他们对电子商务有系统的理解。第三, 要让教师加强和其他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式的交流, 因为目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当中, 相互交流, 相互促进。第四, 要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实践, 提高认识, 提升技能水平。第五, 加强教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 通过和企业的交流, 使教师的知识及时的更新。第六, 从企业技术, 管理第一线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到校教授一些课程。

2.4 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人际交流

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和老师都要作出努力。首先, 学校方面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安装电子商务软件, ERP软件供学生实习, 而且要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真实的实践平台。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服务器, 让学生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和社会经济贸易接轨。其次,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的方式,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开发项目化课程, 增加案例教学, 课程实验、大型作业、综合设计、项目方案书设计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互协作, 实际操作的能力。另外, 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举办各类竞赛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 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学校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 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弓志刚, 贾伟-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l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第8卷第2期, 2O05.6.:33—34.

[2]陈远等:解析电子商务的职业定位与人才培养.图书情报知识, 2006 (3) .

[3]电子商务人才网.http://www.echr.com.cn/.

[4]怎么看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网络营销职业培训.http://www.i-makecollege.com/component/content/article/288-jiaoxuetixi.

高等职业学院 篇10

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概述

自1999年中共中央作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已有超过1200余所的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近千万。虽然高职院校的作用和地位在不断提升,但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领导重视不足,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等,很大程度地制约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应有作用的发挥[1]。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如何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建设,就是当前档案管理者们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档案是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及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留与考察价值的资料,是反映教学管理、教学运行、教学建设的重要标志材料,是学院档案的主体之一。教学档案能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具有系统性、原始性、完整性的教学档案,能够对学院现状及师生具体特点加以了解,为决策者合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学院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理论支撑,并从中汲取成果和经验,来促进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档案能为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教学档案是真实记录与历史凭证,是对学院教研水平、教学管理的反映,是实施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学档案为全面分析学生、客观评价教学提供了具体翔实的资料,通过其可以了解师生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地提升学院师资水平;教学档案源于一线教学,通过查阅教学档案,能够对院系教学水平作出客观反映,且教学档案是否规范、齐全,教学管理工作好坏也是对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教学档案是校内、校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其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当中不断产生与更新,且于新时期,教学档案的借鉴、交流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2]。

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一)强调领导的参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地位。

从管理体系和领导决策的角度来看,学院应当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实施岗位责任制,对各位领导进行具体工作的划分,使他们对自身职责加以明确。如组长可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小组成员则为各院系、处系负责人等。这一小组形式的建立,强调了领导的参与,不但使其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且能够在人、物、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教学档案预立卷制度。

预立卷制度指的是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以相关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相关文件盒的预先设定,再专门从系部教职工手中收集教学材料,将其存放于相应文件盒中,以便于年终整理[3]。各项学院教学活动中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和文件,均应纳入到教学档案范围来进行归档,并由专人负责操作,以保障教学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准确性。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着眼于未来发展,建设一支兼具教学管理、档案知识、现代化手段运用能力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是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学院应配备专职、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明确其具体责任,并进行专业化的系统培训,使其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技能与基本知识加以掌握。同时对于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技术、计算机的相关培训也十分必要。

(四)将信息化引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

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促进教学档案管理效率提高的必经之路,其指的是通过对信息处理自动化的利用,来实现对文字、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对不同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存储。如以一些典型教案、教学课件、专业课程试题库、备课笔记、优秀教研成果、学生相关信息等来组成教学档案的信息资源库,于校园内部共享资源,并于条件成熟时,进行网上教学档案馆的建立,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扩大其作用[4]。且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应给予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性管理足够的重视。

四、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学院管理工作当中不可或缺。而要做好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发展建设,不但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柯凡.浅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相关问题及探讨[J].图书与档案, 2011 (19) .

[2]陈爱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探索[J].广东档案, 2009 (3) .

[3]区茵.试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

高等职业学院 篇11

关键词:三笔;一话;一画

今年系上申报了一个“六盘水市中心区中小学语文新课改调查与研究”的课题,笔者参与了小学组的调查与研究。在此期间我们对市中心区的四所小学进行了发放调查问卷、参加教研活动,旁观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在这过程中,感触良深。

首先,小學语文课改已展开很多年,在培养的观念、模式和方法上都有很大改变,并取得一定成果,而我们师范学院虽然也进行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远远不及小学,如不尽快进行调整,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将难以应对。

其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是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基地,尤其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此笔者从“三笔一话一画”几方面进行阐述。

三笔。“三笔”指的是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虽然现在教学融入了多媒体,但板书并没有被取代,钢笔字运用得非常广泛,毛笔字也常常在一些场合中大发异彩。“字是敲门砖”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书写正确。学校应定期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书写,并把它列为毕业的硬指标。长此以往,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笔顺规范。笔顺往往被人们忽视,认为只要字写正确就行了。其实,在汉字研究、汉字教学、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等方面笔顺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些代表字的笔顺必须记忆。如:“凹”:竖、横折折、竖、横折、横。“火”:点、撇、撇、捺。“凸”:竖、横、竖、横折折、横。

在记忆时要注意把握规律。我们可以先记住偏旁、部首的书写笔顺,再记住简单字的笔顺。而字形复杂的字可以通过前面的偏旁、部首和简单字类推出来;后者也可以按上下、左右、全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类型,通过记代表字来类推。学校应该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本《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让学生能随时翻阅,有不规范处及时纠正。

另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也很重要。毕竟上课不是书法表演和研究,面对小学的孩子,书写以工整为宜。

一话。“一话”指的是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标准、干净。

准确。首先,我们自己的语言要准确;其次,采用一定的方式激励和督促学生重视口语规范。另外,为了引起对语言准确性、严谨性的重视,可将它与普通话测试挂钩。因此,将语言的准确性列入测试考虑的范围非常必要。

标准。语音标准。在这里笔者谈谈提高语音标准度的方法——“三多”。多听,在说之前,必须要多听标准音,形成一个标准音的概念;多读,建立标准音的概念后就要多读,培养语感;多琢磨,可以将自己读的、说的录下来与标准音对照,找差距、不同、多琢磨。

干净。语言干净指不使用粗言秽语和言语的简练。教师语言要尽量优雅、练达、绝不能有粗言秽语,另外尽量避免口头禅。

一画。“一画”指简笔画。简笔画是最便捷也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方式。如何画好一幅简笔画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构成。儿童总是最容易接受一些规律性较强的形状,因此,简笔画的语言构成,最好是“几何形”或“符号”。几何形一般有△、□、◇、○和不等边形等;符号一般有数字、拼音字母、简单笔形等,所有可见的自然物象都能概括成这些几何形或符号。

二、线条。好的线条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是线条的力度,须得刚柔相济之旨,忌太轻或用蛮力;二是线条的节奏,须有轻重快慢,忌平均和节奏单一;三是线条的连贯,忌断断续续,笔断意断;四是线条的趣味,忌缺乏感觉和千篇一律。

三、构图,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要注意画面各物象之间的整体关系,主次分明,中心明确。2.要注意画面物象之间的大小、长短、高矮、曲直、疏密、虚实、远近、色彩、比例、层次等的节奏变化。3.画面不能太散,不能平均地简单罗列。4.多临摹一些好的作品,细心体会学习。总结借用一些常用的构图方式也是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除了专业知识要扎实,还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三笔、一话、一画”虽然在有的学生看来是小事,但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应该明白:学校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而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我们,除了专心育人、认真教书以外,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身上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语文出版社出版1997年8月第一版

高等职业学院 篇12

1.1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顺应高等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和社会环境中,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的语言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英语的普及性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英语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 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 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掌握了英语这一“武器”, 能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高职教育要培养能满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 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为此, 教育部2004年全面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大学中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理应首当其冲。

1.2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促进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也是综合性最强、涵盖面最广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 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为其他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 《大学英语》课程可以说是其他专业英语课程的先修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函电、单证、文秘英语等专业英语的学习, 因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1.3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本课程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3.1 教学手段应用不到位, 课堂缺乏灵活性, 枯燥乏味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 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没有应用到位, 很多老师的英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即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即便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方式) 时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另外, 如何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中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因而课堂中极易出现照搬书本, 缺少延伸, 枯燥乏味的现象。

1.3.2 过分注重词汇教学, 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要求掌握的单词数量, 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 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 却不会用, 听不懂说不出。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没有真正领会那些比较简单的英文单词组合成语言后的真正含义。此外, 在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能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忽视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显然这是与培养具有外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的。

1.3.3 教师占主导地位,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多年传统教学模式遗留下来的最大弊端就在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支配。教师因为在课堂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不由自主地占据了课堂的中心, 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中养成习惯, 课堂只要做做笔记、“听命行事”就可以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久而久之, 学生在课堂中只是机械地追寻教师, 没有把自己当成“学”的主体, 只是被动地接受, 甚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尤其在英语教学中, 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 不敢开口, 开口就错, 或是方言英语横行。在交流受挫后, 更是恶性循环, 三缄其口, 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到最后居然只会使用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

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完美结合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集中在一起, 使信息表现为图、文、声并茂, 将学习材料被动单一的形式转化成主动、直观的形式, 提供大量的情景素材。调查显示, 学生仅靠听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15%, 仅靠看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25%, 而视听结合可记住全部信息的64%。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英语国家的录像、电影, 介绍英语国家的歌曲等形式进行相应的背景导入, 使学生在真实、自然、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多感官地接受文化信息的刺激, 学习和领会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 分析和对照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本国语言的差异, 进而更好地培养英语的应用能力。

2.2 要求学生灵活掌握词汇, 重点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学生要掌握的单词数量, 但是很多教改教材也在单词列表中列出了生词量、生词率、纲内词、纲外词等的数量和要掌握的程度等级, 学生可以参照这一标准, 灵活掌握单词。就好比学习中文, 我们知道的词语可能成千上万, 但是日常用的可能就是1000~2000个词语, 只要能够很熟练地应用这2000个词语, 中文水平就可以了。学习英文也一样, 背熟和掌握大量的单词很有必要, 但我们更应强调熟练应用1000~2000个使用频度高的词语。此外, 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我们可以在单词掌握的基础上, 通过对话、演话剧、综合实训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将这五个方面完美地结合,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2.3 转换课堂主导地位,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思想。这就意味着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此外, 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由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强调学生要由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文化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而且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知识能力, 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语言材料。

2.4 理性对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正确处理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考试是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促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 考试的这种社会权重容易产生各种应付考试的做法。因此, 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也应正确处理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教学是第一位的, 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测试的任务则是正确评价语言能力。语言测试本身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认真的教学。这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关系也不能颠倒。

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建议

3.1 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但却可能让学生忘却学习任务, 要现代与传统互相结合

在多媒体教学中, 虽也存在一定的师生、生生交流, 但仍缺乏传统英语课堂中丰富的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可能会沉浸于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中, 获取了信息, 却忘了学习任务, 没有把信息最终处理、加工成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因而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目标、学习者的特点等多种因素, 结合实际来进行。它不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完全否定,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 取长补短, 结合进行。教师如能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 把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的先进教学思想, 就能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3.2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要兼顾差异, 帮助学生转换传统教学观念

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学生, 不仅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较弱, 而且英语水平较其他地区的同学也有较大差距, 而且。在教学中, 要兼顾学生差异, 帮助这些学生尽快克服困难, 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保证教学质量。《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低年级的大学生, 他们习惯于传统模式中教师对语法及篇章的详细讲解, 而新的教学模式中这些学习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 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他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需要指导。对学生, 既要在管理办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又要以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来约束学生自觉学习, 保障学生学习质量。要探索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以此为导向, 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顺应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为了满足自身课程完善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尽管在改革中还可能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参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和指示, 我们就能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真正完成《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任务。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可采用的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上一篇:影视广告视听语言下一篇:系列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