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9篇)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1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使其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结合近年来在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环节必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和力度,才能培养出适应部队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更快地适应基层部队的作战需要。
1 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人才时,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它在招生、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专业建设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与规范的问题。
经常说的某个人能力强,那么他的知识水平就高吗?我想多数的回答是“不一定”,一直以来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存在辩证的关系,二者有选其一的,也有共同进步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实现能力与知识并重呢?
多数人极力主张能力与知识并重,无论是在能力的问题上,还是在知识的问题上,不仅在于给学员以知识,同时还要发展学员的智力,要让学员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能力(包括技能),就是“知其然”;理论知识就是“知其所以然”,这才是学员所需要的“完全之知识”,两者不可偏废。从稍为长远和宽广一点的视角看问题,便不难发现,人的一生中能较为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的空间和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校中,而其成熟的技能或能力的真正形成是在工作里,是在年复一年的实践过程中累积的,而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形成,主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些学员在部队具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形成实践能力更快,比较而言,学员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非常宝贵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与少、深与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创造或创新能力,因此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这样知识才得以运用和转化,提供牢固的理论支撑。
2 需要全方面培养士官技能
部队越来越需要复合性的士官人才,在培养学员的技能中,反对单一的培养,在学校就应认真制定相关全面技能的培养方案,即学习专业知识和也要学习专业技能以外的知识,不仅要培养适合部队的,也要着眼于长期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会操作武器装备的技能外,还要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出发,发现学员的特长,全方位的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
目前培养的士官学员主要是从管理带兵能力和操作训练能力,及军地两用人才等方面进行技能培养。前两种能力是军队院校培养士官的重点,而对第三种能力的培养就非常缺乏,因士官学员的特殊情况是不允许到地方上去学习技能,那么学校就要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开展学员的第三课堂,从所需和兴趣的方面进行自主选择导师,采取集中领导、分组实施、导师责任制管理,可开展科研组、制作组、教学组等,有的放矢的组织实施,让士官学员在学校充分利用教员和实验室的有利条件,更细致、耐心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士官毕业后从事小教员的着色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知识与技能。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多学些技能百利而无害,除技术操作岗位外,还需要较全面的专业性技能之外,较强的社会能力等。同时,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换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时刻注意专业能力的变化和关键能力的发展,以保证学员所需的综合性能力培养。
3 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
技能的形成是长期训练与累积的结果。与知识的形成一样,能力的熟练需有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过程。
从三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性来说,学员的技能形成可分为如下三个环节:
3.1 部队重点培养环节
高中毕业生进入部队,有诸多的不习惯,诸如,不习惯集体生活,喜欢个人独来独往;不习惯被管,喜欢我行我素;不习惯与人打交道,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高强度的体力训练等。这个阶段,除了班长的引导外,通过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条令条例,慢慢地适应部队的生活,也逐渐融入到集体训练生活中,从而培养操作装备的技能,学习管理带兵能力。培养有规律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和爱岗敬业的感情。
3.2 技能重点培养环节
经过一到两年的部队,战士的情绪比较稳定了,学习状态有所好转,掌握了较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普遍具有提高学习技能的欲望,属于专业技能和其他相关能力重点培养环节,经过训练计划内技能训练,专业性技能得到了较充分的训练,开始表现出专业能力,本身也开始感到自我的生存价值。
3.3 院校综合能力形成
院校是培养士官技能的综合场所,人才、器材、资源充足,环境优越,经过长时间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等学习,学员的思维能力和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们也面临毕业挑战,迫切需要综合的能力,为适应第一岗位任职需要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缩小学校教育与部队需求之间的差距打下基础。
总之,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对于士官技能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院校是全面培养士官技能的重要场所,有较强的学习氛围,虽然在装备保障上比不上一线部队,但是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全面技能素质的培养方式,是远远超过一线部队的,也相信在这种技能培养模式下,更多的优秀士官人才突现出来,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2
韩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世人所瞩目。人们谈起经济发达国家像日本、美国和韩国经济发展问题时,往往会谈到这些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像去年全教会上所说的那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不仅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这些年来的经验所证明。为了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微观领域去深刻理解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拟从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去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体现为经济服务的.宗旨。
仁川技能大学是韩国八所技能大学之一,是一所典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大学。该校有教职员145人,在校生9 00人,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机械、汽车、电气和电子等专业。现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课程设置如何为培养目标,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专业概况
电子技术专业属大学专科层次,学制为2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具有多技能的技术员(multiskilled
technicians)。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仪器与设备、工厂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领域工作。
按大纲业务要求,通过2年的学习,学生毕业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全面掌握有关电子技术专业的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有关电子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音频/视频设备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电子仪器和设备在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故障排除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在某一专门领域获得生产管理和评价控制水平的能力;
获得在电子技术领域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该专业开设34门课,共3200学时。其中,门必修公共课,总计320学时;14门必修专业理论课,共1120学时;10门必修专业实践课,共1440学时;2门专业选修理论课,共120学时;1门选修专业实践课,共200学时。各门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学时数及每门课程的开课学期分配见下表。每学期有20个教学周,每周40学时。公共课占总学时的10%,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8.75%,实践课占总学时的51.25%。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各学期学时分配
1 2 3 4
1职业道德[cm7―5]必修公共课40 40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士官教育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在社会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员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知识技能的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能激发士官学员学习动机、培养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士官学员还不同程度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科技探求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士官的整体素质。授课方式要从传授学员一定的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员学习能力上来,让学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自己得出结论。为此,就要培养学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真正把教学活动变成以学员为主体的活动,让学员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汲取知识。
2.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与我军的军官学历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怎样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如何才能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探索中不断探索发展已成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上看,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有创新才有生机,有创新才有活力。大量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最佳模式。因此,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必将给士官任职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而促进士官任职教育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向前发展。
3.有助于培养、提高士官学员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和素质
在未来战争中,知识和智力因素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士官学员学习的任务已不再是仅仅掌握知识本身,单纯地把头脑作为知识的储备仓库,而是要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如何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主题,而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士官学员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力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集体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这就决定了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突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点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占军队需求较大的技术型人才和高智能的技能型士官人才,而不是普通军校培养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因此,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遵循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规律。“研究性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学习”,“研究”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途经,它的内涵有别于科学的“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对问题的探索。所以,教员要精心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好与要探索内容相关的问题,逐步提出问题。
2.要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
研究性学习是学员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需要相应的教育理念为其理论基础,教育理念要从“教学员学会”向“教学员会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员为中心,教员单纯传授学员知识,学员被动接受的教育理念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需要,甚至对其是一种阻碍,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去理解和把握它的实质。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以学员为主体,以学员的发展为根本,学员的学习活动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此一来,教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员观。教员要善于把握学员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尽可能创设一种适合每一个学员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员,要把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的学员看成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3.要实现师生角色转变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4
关键词: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电机与控制技术
0 引言
“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是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气设备修理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各类型直交流电机原理与控制、变压器、微控电机原理与控制与直交流电机电力拖动基本原理等内容,除包括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涉及到实际电机拖动与控制问题。课程理论抽象、工程技术应用要求较高,而士官学员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精、不深、不够,而实际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为解决上述矛盾,教学组紧紧围绕课程“专业基础服务专业”的课程定位,以专业与学员任职岗位需要为牵引,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内容,使得教学设计理念和目标更加细致、完整、科学合理,通过内容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设计,完善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评估机制,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和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形成。
1 课程设计①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设计是教员根据教学层次或者对象对授课进行预先策划与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的总体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课程的组织实施设计、教学评估设计。
1.1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和规范教员的教学行为。教员授课质量的好坏,教员的教学理念将对此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理念要以士官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基于项目或任务载体、加强能力实训、以学员为主体、一体化教学等基本原则。
1.2 确定目标
基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并细化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目标、分目标。总目标是对课程的方向性总体把握,分目标是对课程各个子部分的提出更为细致教学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设计与确定需要反复完善与修改,绝不能一成不变。
1.3 优化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实质部分。教学内容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内容要符合学员的专业与岗位需要,对后续专业教学有支撑作用;(2)针对课程目标,构建优化教学内容;(3)内容应考虑专业的前瞻性;(4)内容应综合考虑广度、深度和难度的平衡。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内容,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和专业特色。
1.4 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
这是课程方案的形成和实施环节,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2)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与活动形式;(3)教学进程与课时分布。
1.5 课程评估
设计方案实施后,要及时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等因素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设计。
2“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教学理念
根据士官学员特点、专业和岗位需求,构建应用性理论、验证实验与技能实训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强调“实用、适度”,重视应用性;加强教学互动,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性教学,实现电机理论知识和应用、电机实际控制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做”教学过程,使学员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理采用讲授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媒体、部组件、实物等手段,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建立过程性考核系统,调动学员在实践训练、师生互动、学员协作交流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
2.2 教学实施
(1)教学中,教员要贯彻“以学为主”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员为中心向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转变。②(2)要求教员要积极提倡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教员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对电气维修及相关专业学习的桥梁作用,正确处理基础内容与实际装备应用的关系,强调用电机拖动技术解决电机与控制技术问题的方法学习,调动学员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力。(4)实验教学教员要围绕培养学员的知识理解、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相对完整的实验实训内容。
设计了4个基础实验、4个实训项目和多个开放性实训项目等三个层次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实验紧密围绕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要求,合理设计和组织了实验内容,抓住了学员的兴趣点,有效培养了学员主动学习和应用所学课程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实训项目,以修理车间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或者任务,例如修理车间的配电系统安装调试、电机正反转控制、电机顺序起停控制、电机Y/△起动控制、典型机床电气控制设计等。通过实训项目,可以有效加强学员对课程中电机拖动与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增强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岗位能力。开放性实训项目打破课程体系的束缚,设计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项目任务,让学员熟练掌握低压电器等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能,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工程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具体化。
2.3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按照专题的形式,从难到易,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逐步展开,同时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减。
(1)压缩电机原理的内容。电气设备修理相关专业学习电机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学习特种电机使用和维修打好基础。因此,对电机原理内容进行了较大的压缩。一是着重讲授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的电磁关系、工作特性及交流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等,对各类电机的绕组及磁动势部分只作简要的介绍即可;二是对此部分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授,如直流电机的换向、交流异步和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2)强化电机拖动内容的教学。“电机及拖动基础”应着重掌握电机的机械特性、运行特性以及对拖动系统运行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电机的机械特性、电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上。对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花较多的时间详细分析,既分析不同频率下电机的机械特性,又分析不同性质负载时电机的转速、电动势、电流、电磁转矩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新型电机的教学内容。在新型车辆上特种电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无刷硅整流发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为此,控制电机要的同时增加这部分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时数,使教学更加适应新技术和新型车辆发展的要求。
2.4 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教学对象和课程本身特点,确立以理论讲授式为主,同时采用比较式教学、演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系统掌握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体系,形象化地理解抽象概念,使得理论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5 教学评估设计
评估设计采用了针对教员教和学员学的双向考核的措施,全面监督和评估教员教和学员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③
在评估教员教的环节中,设计了学院教学督导组听查课、系教学督导组听查课、教研室领导听查课三级听查课制度,同时课程结束后立即组织召开学员评教会,在课程教学全过程进行教员教学的综合评价。学院教学督导组将听查课的情况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务科;系教学督导组将听查课的情况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系、室;教研室领导把三级听课情况及时通知教学组;在期末,教务科、教学组和学员代表联合召开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收集学员对任课教员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教学组根据教学评价信息,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实效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学组教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评估学员学环节中,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实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员成绩综合评定办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贯彻了过程性、形成性考核思想,激励学员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调动学员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协作交流、实践训练等方面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双向考核措施和方法,全面监控和评估教员教和学员学两个方面,促进提升了教员教学能力和学员学习能力,提高了授课质量。
3 结束语
教学组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改革,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取得了实效。通过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体系更加完备,更加贴近专业,更好服务于专业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员更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注释
1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9-183.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6-181.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5
教学改革及人才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异军突起,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同时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据统计1998年我国高职院只有400多所,在校生人数约117万人,经短短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由400多所发展到900多所,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加到500万人。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期待;二是经过几年的实践,高职教育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从办学方向上定位,立足于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已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就业率逐年走高的事实,显示了大批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已逐渐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三是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主导思想。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人材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在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上,都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难,要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新型式。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把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2、准确把握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应当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来明确职业学院的定位和方向和专业设置,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面向地方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主要为学生从业服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
3、积极探索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以下特征:
开放性与多样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行列,高等教育就必须用尽可能多的形式和机制,来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高等教育必定要有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去适应。
实践性与应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生产一线人才,重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又是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因此强调实践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淡化理论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手段。
动态性与稳定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性是由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快速性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多变性决定的。它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即人才培养模式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但在一
定时期内,人才培养模式又是相对稳定的。动态性与稳定性是保证高职教育长足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广东省建筑行业现状
在前一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本专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已认识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加入WTO后,给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努力培养该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企业的欢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的技术需求,新一轮的教改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已逐步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广东省城乡建设发展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新兴的建筑更多地将以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为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更是趋向于集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方向发展。目前建筑设备工程在建筑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增长很快,一般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20—30%,对于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智能建筑中的设备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达到了40—50%。
2001、2003年我院就组织相关骨干教师深入深圳、东莞及珠三角地区,对建筑行业经营状况、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专业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到由于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市场竞争仍然激烈,然而,建筑业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且技术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承揽大型工程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造成障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极大威胁。建筑设备工程新技术的应用相对建筑业全行业的发展速度来说更快、更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调研中许多企业员工对我们表示,企业招聘人才,并不是看重他读的是本科还是专科,而是看他具备不具备工作实力,只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责任心,这样的人企业任何时候都是欢迎的。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已不仅仅是具备应有的知识,而更需要的是应用性的高级人才。
广东省地处华南地区的核心地带,毗邻香港和澳门特区,辐射整个珠江三角洲,其重要地位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珠三角洲经济的蓬勃发展,整个建设行业需要大量的建筑设备方面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具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基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是我们准确定位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依据。
三、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人材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在经过充分社会调研后,对本专业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我们在定位上要把握两点:一是充分理解就业就是民生之本之内涵;二是抓住以服务为宗旨这个方向,培养符合行业或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服务;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打造品牌专业,创办一流教育,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
专业及培养人才定位: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筑业生产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通过学习后应具备必需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毕业后的主要职业岗位是: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小型建筑单位的水、电工程设计、建筑设备工程计价岗位。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它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1、以职业能力为主,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传统高等
教育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因此打牢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调素质教育是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方案的主线,不断探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能有一条获的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2、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加大选修课的分量,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有效途径。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贯穿在教改方案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始终。建设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3、采用项目教学,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 节,也是一个难点。不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就无法确立,培养目标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把相关专业课进行整合,强化该课程对专业课的支持,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展开边讲边练或集中学习集中实训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达到学完一个项目就能熟悉一个项目的工作要求。总之理论与实践内容都围绕着培养目标来构件,其目标是一致的,知识与技能是相互交融的,教学效果应是有效的。
(三)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之路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通过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两年制专业必须有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对此,学校除了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应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
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方便条件。
(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都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毕业生在拿到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拿到几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条件。但在这方面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制度,高职教育与劳动就业脱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与国家相关部门协调,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建立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切实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劳动准入制度。高职高专院校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培养更加适销对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专业管理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诸如培养目标管理、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管理、教材管理、教学文件的管理、课程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多方面的活动。在专业管理上,把握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规范性、相对稳定性、创新性原则,做好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文件的完善,教材的选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管理系统,通过院系两级管理,实施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管理模式。
五、走创新之路使专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
理清办学思路、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创专业特色、走创新之路始终是我们十分重视也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要保持专业发展具有长久生命力,关键是只有创特色、树品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发挥专业示范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机电工程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思考 篇6
【關键词】:高职教育;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开放性;优化性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78-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高校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本人认为高职教育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应用型经济人才,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1. 高职教育创新首先要进行专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接近教育本质的教育,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互动作用,由学校和企业、社会共同承担。同时要求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诸多因素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注重非智力因素中那些形成职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因素的开发培养,同时在教育思想、教育环境、教育手段、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育者、教育管理者的现代素质要求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的软硬环境,保证高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当前学生知识面狭窄,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等。只有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 高职教育创新其次具备开放性
高职教育的开放性,既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这种开放,不是“你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的简单的、被动的、回应性的开放,而是为社会需要着想,与行业、社会共生,积极投身其发展成为一员,以共同的责任与利益相维系的共同发展、共同创新意识驱使下的全方位、多视角的开放。它包括思想、思维的开放,办学层次结构的开放,教师资源的开放,学校设备场所及时间的开放,教育管理体制的开放等。应注重强调学校设备场所的开放,实验室应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使学生真正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高职教育创新再次要遵循优化性原则
高职教育创新要遵循优化性原则,对职教教学系统内的各种要素要进行优化性的改造、改组和改革。专业、课程、教材是优化的核心内容。专业设置和改造要体现适应性、吻合性、发展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课程体系要体现整体贯通性和组合的可选择性;教材体系要体现较高的时效性,超前性,紧跟应用的变化性。要进行优化性原则就要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了通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目标,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还要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深入结合,加强科研方法和手段的教学,建立开放、动态平衡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学生具有从事建设节约型社会所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强智能、高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上下工夫,要重视教学观念、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培养出合格人才,以促使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
参考资料:
[1]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徐公芳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7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的课堂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要求, 已经逐渐向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现代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了教学过程, 将教学信息及时、快速、准确的传达给学习者, 同时还能及时的获得学习者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调整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推动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士官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语言、图像、视听技术等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并且通过计算机能够将语言、图像等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 然后最对其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以及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可以运用自己的这些特点, 很好的辅助教学, 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使教学变得更加容易, 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1 多媒体技术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 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教学设备也比较简单———黑板、粉笔、挂图、仪器等, 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不能够清晰明了的展现给学生,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对当前教育当中需要直观学习的科目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 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 包括各种几何体、组合体、装配体,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述, 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需要将通过立体图形或者实物来说明。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的手绘出各种模型和零件的视图。虽然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但是同时教学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 版面限制, 每节课教师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板书就需要常更新, 这样45分钟的时间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大, 内容不能完整的展现出来, 学生也不能较好地吸收。我们又知道, 讲授知识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肢体和眼神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然而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不能一心二用。课堂的教学还有现场演示, 一般我们在接受传统教学的时候, 木制的教具成了教师一个演示工具, 所以, 演示工具的同时技巧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现在的教材是不断变化的, 选用教具还需要根据实情选择, 但是, 了解空间形体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演示时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观察到, 在视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 在观察模型的时候即使在车间中对实物进行剖切、拆卸、反转等也是不可以的。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 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是需要解决的, 而利用电子三维立体模型进行课堂演示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中的应用分析
首先, 针对教材中各式各样的三维立体模型,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 能够制作出与现实中真实感一样的零件, 因此, 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将点、线、面、体等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以加强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其次, 为了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以及装配体空间结构和组成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Auto CAD、3DMax环境对电子三维立体进行随意的旋转、拆卸、放大以及剖切演示。最后, 为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根据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对模型的观察视口进行随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建立该视口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从而在教学中用生动的画图对各种零件和装配体进行形象直观的表达, 这样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抽象的空间立体投影和平面图形成清晰的印象, 从而使得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性认识。
如:在学习《机械基础》这们课程的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必须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 此时, 对某些机构的运动特性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就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平面图, 学生很难观察到这些机构的运动特点, 要想能够从动的角度进行反映, 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实现这个要求。在学生面前, 将某些机构的运动特点通过静态和动态进行演示, 就会对其运动特点变得豁然开朗。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 将机构的每一步运动进行演示, 除了增加直观性外, 还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效果。
通过将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进行结合, 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 人们不仅会全身投入虚拟的现实世界中, 并且还不会产生任何怀疑, 我们称此技术为“虚拟现实”。现有的实现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职业学校数控加工专业中学生的实习要求, 使得仿真技术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数控切削方针系统不仅可以模拟数控切削加工中的每道工艺和程序, 还涵盖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因此, 通过使用仿真系统, 学生们感觉自己就在数控切削机床旁边操作, 同时能根据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模拟, 并演示出加工后成品的样子。在操作过程中, 如果同学出现操作错误, 系统不仅会给出相应的障碍, 并且还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 并有助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
3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现实意义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能够有效的优化教学效果。充分把握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职业教学的以下能力:
①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对于原本很难观察的实物,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事物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以及化虚为实, 从而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满足学生观察的需要。因此, 学生不仅能够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观察, 还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②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具体的教学, 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而应用和巩固知识则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本身就像链条一样连接着, 因此, 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逻辑关系。
③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在众多思维活动的特点中, 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不仅是将个别事物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 更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有了概括的能力, 就能通过分析、综合以及比较一类事物后, 从中抽象出共同以及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并将其进行概括后,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知识的不断更新, 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应的对教学的知识修养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还能够为改革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服务, 并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浅析了多媒体技术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多媒体技术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 得出了有益结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周长海.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军校教学保障工作的几点思考[J].海军院校教育, 1996 (01) .
[2]王宝林, 梁震中.面向21世纪军队院校教学保障的特点与对策[J].海军院校教育, 2000 (02) .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8
1 地方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要在已有的条件下, 围绕其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要有别于普通学历教育, 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 遵循"满足市场需求、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等原则来展开建设。
(1) 跟踪科技发展完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俱进, 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吸收到大纲中, 并坚持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1]。
(2) 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应用能力。高职高专教育以"求新、求变、求异"为原则, 以"精选内容、淡化推导、加强应用、突出能力"为宗旨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 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
(3)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方面主要体现在:
对人才培养要求, 注重知识的有机性和融合性, 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 精选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 将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改变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强化以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提高动手能力。
2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由于课程建设自身的复杂性及诸多存在问题的制约, 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 依然感到阻力很大, 效果也不甚明显, 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 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能与时俱进。学校对课程建设的规律性缺乏认识, 造成课程建设理论研究的水平不高, 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建设的成效。
(2) 课程体系脱离部队实战需求。当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仅凭自身教学条件, 能教什么设置什么, 不能教的课程就不开, 严重脱离部队实战化作战需求。
(3) 课程设置重专业轻学科。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对课程设置工作仍缺乏应有的重视, 把此项工作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由于课程模式受到学历教育"学科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上也出现了突出各学科的学术性、体现各学科的科学性的要求和问题, 却忽视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后继课程之间以"专业和应用为主线"的课程内在要求。而且, 在学科内部过分强调知识体系自身的完整性, 片面地追求各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课程的"平面性"显而易见。
3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
(一) 转变观念, 树立遵循工作过程课程观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观认为, 课程是"跑道", 过去强调"道"是一种学习的路径, 现在强调的是"跑", 强调的是过程。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 按照岗位工作流程来安排课程, 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二) 突出能力为本位, 精心设计课程建设的内容
在以能力为本课程观的职业教育观指导下,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岗位指向性要求。按照工学结合、对接岗位的思路, 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突出基础课程应用性, 增强岗位课程针对性。任职基础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着眼服务于任职岗位的课程而进行教学, 突出重点, 强化应用,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任职岗位课程以"实用、管用"为原则, 按照部队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 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融入具体的工作情景中, 加强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和组训方法教学, 着力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三) 强化教员培养, 建设过硬的"双师"型教员队伍
培养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 就必须按照素质优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原则, 建设一支满足部队需求、适应装备发展、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员队伍。课程建设过程中, 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和对学员技能培训教员的要求, 既注重教员队伍的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功、专业理论培训, 是能精深授课的好讲师, 又注重教员队伍的实践技能的培训, 是会动手的好技师。
4 总结
总之,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其它教育类型的课程建设一样,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按照"指导优先和教育优先"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 遵循"能力本位和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论[2], 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这对提升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 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部队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康平, 晏丽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5) :34-35.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篇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理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物理,但物理基础非常差,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学习能力较差,在初中时成绩不够理想;也有部分学生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也使其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的物理教材。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较难找到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物理教材。在设备方面,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存在物理实验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物理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存在师资不足、任务繁重、师资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高职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运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工程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性、技能性高级人才,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物理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想,以致在高职教学实践中没有给予物理学自身应有的重视。
2、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物理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专科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3、高职学生物理基础普遍较差,且层次落差大。在我国当前普教热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一般都存在着招生难的状况,所招生源大多是中职毕业生和高考低分段学生,物理学基础普遍较低,学生厌学情绪大,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受大多数差生所拖累,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4、教学实验条件差,设备陈旧。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物理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理教学的对策
1、转变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现有条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学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始终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上规模,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让社会理解、认识和关心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立足当前条件,以发展专科层次为主,逐步提升教育层次,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2、改革现有高职物理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专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三者有机结合作为基点来构建物理教学的新框架,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达到既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目标,又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物理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墨守陈规,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3、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和载体,作用极为重要,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等的普及,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便利。上课时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耳听其音,目观其形,心领其义,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录象、微机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动态的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物理过程展示出来,再现物理情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使视觉参与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只凭闭卷笔试已不能适应教与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教师应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采用新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应遵循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原则。具体方式:笔试、写小论文、实验考核、参加实践周活动情况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方式就是一根“指挥棒”,教师如能运用好这根棒,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评价方式,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推荐阅读:
士官职业教育06-2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07-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10-3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07-10
士官创新教育10-14
汽车士官教育06-06
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06-02
职业高等教育11-09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论文05-20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