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的改革

2024-07-28

数学课上的改革(精选8篇)

数学课上的改革 篇1

“赵唯钧!你在干吗?”张老师两眼圆瞪, 一声怒吼, 中断了上课。同学们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赵唯均, 只见他左手提着一只鞋子——显然是没好好听课, 把自己的鞋子给踢飞掉了。

“不许穿!”张老师一边说, 一边生气地走到他的身边, 一把夺过鞋子, 随手朝教室后门扔去。鞋子径直飞向角落, “扑通”一声, 重重地摔在地上, 可怜巴巴地斜躺着, 好像在委屈地抽泣:小主人, 你真不应该!上课不专心, 害我……

下课了, 同学们因为此事个个哈哈大笑。我看向赵唯均, 只见他眉头紧蹙, 撇着嘴, 肩膀一耸一耸的, 两只手不停地往脸上交替抹着泪水。我连忙从书包里拿了几张餐巾纸, 递给他。他一把夺过纸巾, 狠狠地撕了起来。一眨眼, 餐巾纸变成了一片片纸屑。他一边撕, 还一边扯着嗓子喊:“你们别笑啦!别笑啦!”

我赶紧让大家不要再笑了, 可是大家响亮的笑声淹没了我的声音。看着赵唯钧哭哭啼啼的样子, 我和徐旸赶紧把他的鞋子捡了回来。朱俊诚也跑来安慰:“人都会犯错误的, 只要改正就好了。别哭了, 别哭了。”听了我们的劝慰, 赵唯均渐渐地止住了哭声, 慢慢地平复了情绪。

一场“小风波”就这样结束了。同学们的笑声虽然没有恶意, 但我还是觉得, 当同学犯了可笑的错误, 被老师批评时, 我们除了“笑”之外, 更应该去安慰他、关心他、帮助他。

数学课上的改革 篇2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及其作用。教学目标:

1、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改革进行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2、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纵向横向比较,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

由之路;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分类及不同改革的比较认识。

难点:通过学习能对改革有规律性的认识。如:通过不同改革的比较会总结归纳出改革的作用、启示。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关键人物及其名言,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步改革史,历数中外历史重大改革,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知识快递:让同学们说出中外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

中国: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外国:伯利克里改革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然后多媒体展示这些重大改革在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的目标要求。

知识分类,理清基本线索:

主要通过不同角度去对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去从不同角度比较和归纳知识点。

多媒体展示划分依据,学生交流后总结 1、按改革性质去划分

封建性质改革: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改革开放苏俄新经济政策 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按是否改变社会性质划分

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商鞅变法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

未改变社会性质的有: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苏俄新经济政策

3、按改革结果划分

失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成功: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让同学们讨论:判断改革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同学们讨论后给出答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对比形成基本认识

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日本和中国改革的比较、20世纪俄美中三国改革的比较,让同学们对改革形成基本的认识,从而去探讨改革的基本规律并总结出重大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要勇于创新,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课堂训练: 1、19世纪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欧洲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2、《全球通史》中写道“(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文中“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①废藩置县②西方技术 ③欧美学制④欧美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①③C .③④

D .②③

3、改革能够革除社会弊端,调整生产关系,甚至促进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下列改革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A.中国戊戌变法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日本明治维新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4、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A.摆脱了经济危机

B.恢复了国家经济 C.巩固了民主政权

D.巩固了工农联盟 实战演练

一、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1、20世纪20年代,__________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强的改革家______________。

3、提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他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__。

4、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的改革家_________。

5、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

二、中外历史上众多的改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_______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资产阶级改革,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_______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_______使美国经济缓慢摆脱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

三、某校开展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一起参加相关讨论

(1)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改革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19世纪,中国进行的同类性质的改革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2)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请写出对应的事件并说明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2分)

(3)“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哪两位改革家的改革证实了这一结论。

谈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篇3

首先,改革要配套。

金世宗完颜雍的改革与元世祖忽必烈的改革,可以说是成功的例子。金世宗的改革,不仅促进了金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最后完成,而且保存并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封建文明的发展,出现了“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金史·世宗纪下》)的安定局面。金世宗也因此赢得“小尧舜”的美名。元世祖忽必烈“附会汉法”,不仅使北中国从前四汗(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时的疮痍满目逐渐走向大治,而且迅速统一了全国,实现了“廪有余粟,帑有余财”(《至正集》卷77),使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次改革,并没有针对时弊配套进行,而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单打一式地推进赋役制度改革,结果无法克服当时日益积累的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四分五裂。唐德宗任用宰相杨炎推行的改革,就是突出的例子。众所周知,中唐以后,唐王朝陷于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一方面,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初唐为控制地方所设置的监察区性质的“道”和军事防御区性质的“道”等中央派出机构,到唐中朝互相结合,演变成拥有一方行政、军事、财政大权的割据势力,造成藩镇割据,并且导致了有名的“安史之乱”。到唐德宗时,又爆发了成德节度使李维岳、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李纲、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联合起兵抗唐的“四镇之乱”。藩镇割据与唐中央统一的矛盾,是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大量均田农民破产,变成流民,“天下户口,什亡八九”(《资治通鉴》卷226)。这样,自初唐以来一直实行的按丁征课丁税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实行不下去了。由于国家控制的户口骤减而使国家减少了收入,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是当时又一重要的社会矛盾。在这两种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矛盾面前,唐德宗却没有实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而是只抓钱粮,由杨炎主持两税法的改革,即按田地、资产征收夏秋两税。两税法的实行,使赋役负担趋向合理,政府也因此增加了收入。这在中国税制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它简明易行,历代相沿,至明初而不改。尽管税制改革很成功,但却不可能化解政治上的藩镇割据与中央统一的矛盾,致使社会动荡不已,唐王朝国力日渐衰败,最终导致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其次,改革要循序渐进。

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分步进行的。公元前359年开始的第一次变法,以推行什伍连坐法、颁行“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则“倍其赋”,赏军功、禁私斗、崇本抑末、实行“尊卑爵制等级”为内容的改革,经过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在此基础上,于公元前350年开始第二次变法,以“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以上见《史记·商君列传》),普遍推行郡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统一赋税、统一度量衡等为内容的改革。它是第一次变法的进一步深化。两次变法的结果,使原来落后的秦国,在短短二十年间由弱变强,从而为其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由于急功近利导致失败的例子,则以清末光绪皇帝主持的维新变法最为典型。自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一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正式变法,重用康有为等维新人物,力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除旧布新。不过,光绪皇帝推进改革的办法,是靠发布谕旨。有时一天竟多达十几道,反映了他变法的急切心情。据统计,在“百日维新”期间,他一共发了110道谕旨、诏令。但光绪皇帝靠这种急风暴雨式地颁布谕旨推进改革的做法,没有收到什么实效。当然,导致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而朝廷内外的要害部门均控制在以慈禧太后为后台的顽固派官僚手里。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他急功近利,只务虚名,又不能不说是促其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三,改革必须处理好均衡与发展的关系。

在改革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如果贫富严重不均,会造成犯罪增加,使社会重新陷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引发动乱。汉武帝任用桑弘羊进行改革,实行边郡屯田政策,分军屯和民屯两种,规模相当大。边郡屯田,有很多优惠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出现了“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盐铁论?西域篇》)的繁荣景象。魏孝文帝针对北魏初年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颁行均田令,限制土地兼并的发展,并通过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把大量豪强地主的荫附人口吸收过来,使其重新转化为国家编户。清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把人丁徭役等各种税项归入田亩,地丁合一,丁银与田赋均以田亩多少作为征税原则,让富人代替穷人缴纳部分赋役,从而减轻了对贫苦农民的剥削。诸如此类,都是改革过程中,注重协调不同阶层之间均衡发展的具体例证,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四,在改革过程中,加强中央权威,是保证改革逐步深入与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数学课上的快乐教学 篇4

一、老师要有敬业精神

这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敬业,就知道教,没有创新,没有变化,全篇一律。我说的敬业就是要有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把教好数学、教好学生当成是自己一生的事业。为什么要这样呢?我看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挑选芭蕾舞演员的专家,他是这样找芭蕾舞演员的,他要找以此为生的人,而不是把这当成是业余爱好的人,他要找的是终生以此为事业的人。可以想象一下这两种人对待自己的事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兴趣是靠不住的,今天兴趣来了好好地跳舞,一会儿兴趣没有了就不好好跳了,也不便于管理,再看看以此为生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业,他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把我自己的舞跳好,让自己不失去这份赖以为生的事业。我的想法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的老师要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不仅仅是爱好和兴趣,把她当成是自己一生的事业,每天孜孜不倦的为此而奋斗。我想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就没有教不好的数学课。

二、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

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忙着听、忙着记,长此以往怎会不厌?所以老师要想让课堂丰富多彩具有吸引人的力量,那么老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让课堂形式多样化。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另外我们要以不同的形式去设计教学,比如比赛、抢答式提问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探究,等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

三、老师要有幽默感

由于学科的特点,学生愿不愿意学习数学和乐于上数学课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要求老师要有方法让枯燥的课堂不再枯燥。而以往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更多的思考怎样让学生听懂会用而忽略了学生愿不愿意听,有没有兴趣听。尤其是初中生,天性好动,学习自觉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沉闷的课堂气氛更容易让他们昏昏欲睡。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的主导者时不时地给课堂添点“料”、加点“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相关资料也证明有幽默感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

四、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一个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真正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知识,以便在授课时能够纵横联系、游刃有余,这将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所以说,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应该是空谈家、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是一个熟练驾驭自己所讲授课程的人,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俗话说:“授人点滴,当有满怀”。

数学课上的作文 篇5

答理他。从阴志恒赤红的脸上和不自然的表情可以看的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进步的信心、勇气可能因此而受挫。这对阴志恒同学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当时真想狠狠的批评王哲一顿,可竟下心来想一想,这种现象估计其他同学身上也发生过。这与“成绩代表过去,进步趋向未来”的班训,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风是相悖的,也不利于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当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借此机会开展个主题教育呢?让学生在情景剧中正视自己,教育自己。

“同学们,今天这节自习课,我们也效仿崔永元叔叔,举办个“实话实说”的活动,好不好?”同学们一呼百应。活动前,我首先找了两位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刚才的两个角色。所不同的是我设计了两个情境剧;一个是刚才不耐心的情境剧,另一个是耐心辅导同学的情境剧。我让这两位学生在室外用5分钟时间,仔细体会、揣摩情境中的语言、语气和表情,并认真的加以排练。这个时间我在教室里给其他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要认真听,注意观察;把活动中得到的真实感受、感悟说出来,敢于和大家交流。”当时两个学生在情境剧所演的角色非常到位,效果很理想。记得第一场情境剧刚演完,大班长张胜超就直呼姓名批评:“李天,你难道就没有困难的时候吗?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自发地批评开了。气得一向好打抱不平而表达又不流畅的洪小龙竟然破口大骂起来,“李天,你不是人;如果哪个被“白眼”的是你,你此时会怎样想?我很生气,你知道吗?张璐同学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来问你这个问题,你这样做无疑是泼冷水。因为你的这种态度,可能会残酷、无情地把张璐同学这种进步的火花毁灭。”陶旭说:“我觉得张璐同学是好样的,比我强。最起码她能不会就问、敢问,不弄虚作假,她这种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在活动中,我也学习崔永元大哥,不时的插上几句,也针对性的采访了几个学生。“你曾经扮演过这个角色吗?此时有何感想?”当很多学生看清了曾经的自己时,都自觉深刻地开展了自我剖析与批评。……接下来我又让李天和张璐上演了另一场情境剧,同学们对他们各自出色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小学数学课上的“动” 篇6

关键词:尊重 信任 思考 动手 灵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以思代讲

一是课堂里要留给学生钻研的时间,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分析讲解,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环节与形式。二是在学生动手动脑前,要对他们提出阅读要求,或设置问题,或提出具体的动笔要求,为深入钻研数学问题打下基础。三是处理好钻研的方式,是个人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是重点学习还是粗略学习,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要求学生。四是要指导学生思考、动手能力培养的方法。

二、教学思想趋向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

1.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要针对提问相机诱导,及时做出评价,对闪现智慧火花的问题加以肯定;使学生学会提问,并针对问题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

2.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各自思维的优势进行分析、概括。运用多种思考的方式,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3.把动手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情的交流更重要。

4.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安排纳入课堂。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训练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提高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过程趋向开放和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设置情境,提供有趣信息,设计实践活动成为连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桥梁”。

四、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宽松民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心灵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浅谈数学课上的“意外” 篇7

一、在意外中收获课堂精彩

在数学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不到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事情, 关键就是看教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改变它。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 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学会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如果教师习惯于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 只会把学生的创造扼杀在萌芽状态, 那我们的课堂永远只能是一种声音了。此外, 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有一种直觉感悟的能力, 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在教学生解方程时, 我让几个学生来讲台板演, 其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解方程x/2=3x, 一位同学的板演如下, 去分母得:x=6x, 两边都除以x得:1=6。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惊奇了, 兴奋了, 有的学生竟然说方程简直就是骗人, 此时的“苦不堪言”, 此时我发现该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产生了认知冲突, 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寻找“错误”的机会。这时我便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找出这位学生解错的原因吗?过了一会儿, 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方程两边不能都除以x, 因为只有x确保它不为0时才可以使用, 而此题x刚好等于0, 所以会出现1=6的怪事, 解此方程通过移项就可解此方程。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 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纠正错误, 有时候在做题中, 学生会出现这种的错误, 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的错误, 更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在意外中彰显教师诚恳

例如, 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我讲完了方法后随口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某学校在国庆节时举行看电影活动, 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去了160人, 二年级的人数是一年级3倍, 请问一、二年级各去了多少人?”学生立即用总结过的方法很认真地解答, 我巡视着, 正高兴着很多学生都正确地写出了等量关系式和方程时, 一个平时比较大胆的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 我感觉这题目出错了”。我吃了一惊, 赶紧把题目仔细的读了一遍, 没错啊, 很多学生不都是列出了方程吗。但为了表现师生的平等, 我还是耐心的询问他“哪里出错了?”, 他很认真地说:“最后求出的人数是小数, 我计算了好几遍都是, 而人的个数不能是小数啊!”我恍然大悟, 连忙去看学生计算的结果, 有的认真地学生还在慢慢的计算着。都是我为了让学生练习运用方法, 而忽略了计算结果。此时, 我很诚恳地给学生道歉“对不起, 同学们, 是老师事先没有好好准备题目, 给大家的计算造成了影响, 同时也感谢这位同学勇敢的提出了老师的错误, 老师以后一定改正, 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听后, 很大方的说:“老师, 没事”。

在这节课中, 计算的结果给教师一个始料不及的意外, 此时若怕丢面子而含糊的过去, 不仅给提问的学生造成心理的打击, 而且给学生以老师不认真的印象。与其躲避, 不如直接面对, 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知道出错是正常的, 但关键是要勇于面对, 积极改正, 让学生看到老师尚且可以如此, 学生还会做不到吗?教师的主动认错, 恰似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 彰显教师的诚恳态度!

三、在意外中捕获学生精彩

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课的同时也在学习专业知识, 教师不仅仅要讲授数学知识, 更要把数学知识和各专业知识相结合, 让学生多方位的接受知识带来的快乐。例如在讲授不等式时, 我提出一个问题1、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 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引出的问题:少于30人时, 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 买30张票反而合算呢?在师生共同探索下得出有24人进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本来问题情境的探索活动是让学生感受到“变量”和“函数”的思想, 并初步体会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区别。这时候, 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 我认为有23人进公园买30张票也合算:23×5=115元, 30×4=120元, 虽然多5元, 但可以将剩余的7张票送给其他小朋友表示爱心, 我认为合算。”我一听他古怪想法, 想到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人文关注, 就表扬他有爱心, 有创新, 同学们见此立即议论纷纷, 马上有同学发言:可以把多余的7张票卖给别人更合算。这时候课堂气氛更热烈了, 更有的同学说1个人进公园买30张票最合算, 可以将剩余的29张票以5元一张卖给别人。对于这种情况。我在他们都讨论完后, 说到, 我们办事情不仅要考虑经济更要符合实际, 自己要卖掉29张票需要时间, 我们要考虑隐形的成本问题。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正确的看待。

四、在意外中加深学生记忆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的运用时, 尤其是正负号移向变号和加减的计算上经常出错, 符号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很是头疼。为此, 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专给学生讲解符合变化的规律, 特别是几个后进生, 更是对他们耐心的讲解, 反复练习, 终于有些成效了。第二节课我想学生这方面应该掌握的都很好了, 于是就让几个同学到黑板前去板演, 本以为这几个学生能好好表现表现的, 谁知, 做完后, 没把我气晕过去, 叫了四个同学竟然有三个全错, 一看, 还都是符号变换错误, 正想把心中的怒火发作出来时, 想到学生也许真的没听懂或者真的不会, 就忍了回去, 抬眼看到有一位学生因为冷穿了别人的衣服, 于是我灵机一动, 这样评讲:“同学们换位置的时候, 衣服和你是一个整体, 你调到哪里, 衣服总是穿在你身上的吧。要是小明的衣服穿到小兰的身上, 呵呵, 那样岂不是得交换做儿子了? (学生大笑) 其实符号和数字也一样, 他们是一个整体。在同一级运算里, 交换数的位置时, 符号跟着数字走, 它在数字的前面。”然后指出错误, 板书纠正。实践证明, 一个幽默的比喻, 使学生深刻地记住了计算方法, 也化解了老师的尴尬。

数学课上的做人教育 篇8

在实践中,数学教师也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人格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进行德育修养方面的提高。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巩固在实践中。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杨辉三角等处,要通过选编有现实意义的教学问题,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并把它化为学习的动力。

例如:全中国每年都有大量土地被沙漠吞没,改造沙漠,改造土地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有沙漠面积100万公顷,为了解该地区沙漠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察,并将每年年底的观察结果记录如下:

根据这些数据描点、连线绘成图,发现成直线状,预计该地区沙漠面积将继续按比例趋势扩大:

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第m年底,该地区沙漠的面积将变为多少公顷?

2.如果第5年底后,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每年改造0.8万公顷沙漠,那么第几年度,该地区沙漠的面积能减少到95万公顷。

德育渗透点:通过增长比例,让学生了解,近年来,农业科技迅速发展,单产翻番,但土地的沙漠化趋势严重,环境破坏加剧,人口不断增长,农业问题仍然是中国的一件大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激发他们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祖国面貌的决心。

二、对品格教育提升的渗透

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并重,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巧妙设计一些数学习题,寓人格培养于教学之中。

例如:据《新华月报》消息:巴西医生马迁思,经过10年潜心研究得出结论,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血管病,如果犯有贪污,受贿罪的580名官员与600名廉洁官员进行比较,可发现:后者的健康人比前者的健康人多272人,两者患病(包括致死)者共444人,试问,犯有贪污受贿的官员的健康人占580名官员的百分之几?廉洁官员的健康人占600名官员的百分之几。

德育渗透点:“这类习题的探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廉洁健康的人格,教育学生安于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正派的人。”

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必须具备这种武器,唯物辩证法是教学思维所固有的,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极为重要。

例如:在讲授《圆》中的一组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时,用运动的观点提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他们统一起来,既可加深理解,又能提高灵活应用的水平。

德育渗透点:这三个定理的相互转化,充分反映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一步引申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告诫学生在做事情时要合情合理,解决矛盾要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顺利完成。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要不拘形式,深挖教材,适当渗透,它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受教育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乏味、枯燥的应试教育为有趣、愉快的素质教育,一定能把教学课堂中的德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企业的股利政策下一篇:六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