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共12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篇1
现如今, 世界经济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 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想要在纷繁复杂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人才的培养, 而健全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育。由此可见, 教育在未来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逐步规范了教育教学活动, 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随着新课标的实行, 势必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 对他们的素质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他们不被社会所淘汰, 优化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新表述
教育部门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是高中生思维扩展的重要课程。在新标准的教学内容中还加入了新知识、新观念、新手段, 既规定了必修课程, 又设置了选修学科, 并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数学模型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贴近生活。另外, 还规定了教学要新颖多样体现发展性和时代感, 立足社会, 尊重科学, 以人为本, 满足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要求,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所有上述内容都反映出我国教育界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养要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 他们的素养对教育活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 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都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最直接的关系。所以, 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标准要求, 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 ) 教师要能够制定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目标是课堂实施教学的方向, 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一定要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数学能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并定期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二 ) 对高中数学教师语言素养的要求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中, 往往更注重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常常忽略数学教师的语言水平。由于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更抽象难懂, 因此较强的语言能力是数学教师良好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 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高中数学教师要确切表达数学概念, 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地表述出来, 避免含糊不清的现象发生;其次, 语言要具有逻辑性。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的教学语言就一定要具有逻辑性,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 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最后, 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科学性。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具有启发性, 要用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 ) 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内容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要求, 他们的教学能力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一, 高中数学教师要具有使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很多信息化设备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等先进设施,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高中数学教师要具有开展多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呆板枯燥, 课堂大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为了使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新课标》规定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 采用分组讨论法开展数学小竞赛活动, 等等,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数形结合。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 很难理解, 数形结合能够通过直观形象向学生展示知识演变的过程, 变难为易。因此, 在新形势下, 教师一定要具有实行数形结合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 教师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 就可以拿我们生活中的建筑物、金字塔举例说明其准确形状, 从而引入图形,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并做到数形结合。
(四 ) 对高中数学教师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
教育改革下的新型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 而且要具有综合的文化素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 根据不同特征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此外, 还要熟悉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内涵, 实现知识的贯通应用。
总而言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有效教学, 满足培养社会健全人才的需要,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 坚持完善自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淑文, 史宁中.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认同度与实施度的对比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6:76-80.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篇2
甘肃武威高中数学二班李尧国
8月2日―8月9号我参加了2011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通过8天的学习,给我解决了好多问题。在一开始都不知道在新课改数学中,我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有哪些?脑子的储备量应该是多少?回首培训过程,大家8天培训情景依然浮现在我眼前,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依旧回荡在我脑海。这次培训真是受益匪浅,通过这几天紧张有序的培训,是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次培训中,我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观看和学习专家的视频课程,学习了课程团队专家们精心选择、精心编辑、精心打造的“课程简报”,并积极参与在线研讨和面对面的研讨,认真完成作业,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了解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次新课程培训中学习了以下这么几个方面:1.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2.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3.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设计.4.高中数学新课程新增和变化内容的教学思考.5.高中新课程中可选的内容的分析和思考.6.评价与教学的关系。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新课改需要有新思想:
通过8天的学习,我认为要想更快更好的进入新课改,首先得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只有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课改,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新课改当中。刚开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老师对这次新课改还持有一点抵触情绪,但随着这几天培训的不断进行,我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课改,思想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我们学习了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高中数学课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调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服务。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是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随机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知识网络。新旧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了解一些模块的设置涵义,这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整体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专家们围绕高中数学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与变化的内容及可选内容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让我们对新教材烂熟于心。
二、培训专题视频很经典:
在这几天的培训当中,我们更多的是进行远程视频的学习。通过专家们对每一个模块及专题的讲解,是我对新课改的每个模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视频学习当中,来自好多学校的老师对相关专题还进行了简要的教学设计的分析和教学视频的讲解,使得我们这些刚开始参加新课改的教师们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学习了怎样
在课堂内外特别是课外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向创新,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要素,探讨老师的教学行为怎样能够促成上一课目标的实现。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重视教学设计,专家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理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四个方面:问题的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语言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最后我们研究了教学评价的问题。如何改变现有的评价机制,以适应课程改革,专家通过一些案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我们第一要研究教材,在教材之上的是要研究数学内容;第二要研究学生,要研究我们用什么手段、什么样的程序、什么样编排、什么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第三要研究突破点,即把教材和数学内容和学生结合起来来找到自己“研”的突破点。我们一定要心里永远装着学生,以学生为主题设计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而努力。
三、专家点评精辟到位:
在这段时间内,参加新课改的老师除了我们这些一线的高中教师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在后面支持我们、帮助我们,那就是本次培训的远程研修课程团队的专家和老师们。我们的学习不但有负责远程培训的专家们,还没我们每一个班级配备了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位专家们对学员的作业点评非常到位,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也
能及时给与答复。班主任和辅导老师也对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团队关爱有加,每天不辞辛苦给我们批改作业还和我们一起交流新课改学习的经验。正是因为有了可这些专家和老师给我们搭建了新思考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和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认真负责,才使得我们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新课改的培训学习。
四、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来到学校进行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在学习专题视频材料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同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还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提供的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样的讨论也使得新课改的思想进入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有利于使我们更快的进入到新课改中。通过本次新课改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了,要把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课程。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执行者,执行者的意识和素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这些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方方面面,先做一名合格的新课改教师,再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新课改教师。尽管培训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还在继续,我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以后新课程的路途还很长,责任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是新课程的探索者。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倾注我的全部精力来迎接挑战,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和今后不断的新课改学习,我们一定会站好这一班岗,一定会将新课改进行到底。
五、重视教学反思日志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建议和希望: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篇3
目前,我国高中數学的新课改主要是要抛弃原来的繁、难、偏、旧等特点的数学模式,在必修的前提下,还有选修的内容,给学生多样性的选择,注重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是,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数学改革现状并不乐观。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证明中,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推理,但是这却淡化了原来的关于证明的推理;第二,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提倡以学生为主导,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学生的动脑能力却下降了,学生表面上是积极地参与了讨论,但是却没有实质性地去思考问题;第三,新课改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地要求教师少留或不留课后作业,但是数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只是课堂的学习,没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应采取的对策
1.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习惯性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不愿意再去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
2.主动地钻研新课改内容,把教材变“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教学的内容不等于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改变,只有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3.注重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注重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动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虽然现在困难重重,但每个数学老师都有责任做好新课程的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新课改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红云.高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5).
[2]俞剑.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合作学习创新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3]曾新民,曾平生.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师资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2008(34).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中学)
论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篇4
一、新课程理念与古今数学家、数学教育理论
1. 新课程理念与我国古代“算经十书”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数学“算经十书”中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算法思想. 因此,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一章就涉及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术和割圆术,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三个经典算法案例. 其中,秦九韶算法出自《数书九章》,更相减损术和割圆术则出自《九章算术》. 就数学内容而言,“算经十书”以善于计算而见长,并且计算的长足发展还被推进到让世界各国望尘莫及的地步,这与它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是分不开的. 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里的一个新增内容,但本质上却不“新”,与我国古代数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2. 新课程理念与“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其伟大历史意义在于最早用公理化方法建立演绎体系. 这部巨著自两千多年前诞生以来,直至今日还是数学专业必读书目.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中介绍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采用的就是公理化的方法. 所谓公理化方法,就是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尽可能少的一组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出发,应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推导出其余的命题. 教材中的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基本的概念,“过两点至少有一条直线”等则是作为公理的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而这些可在古老著作———《几何原本》里得到启发和灵感.
3. 新课程理念与《大教学论》
“只要按照数学规则,按部就班地学,循序渐进地想,绝对可以学懂. ”这是教科书主编写在序言里的寄语.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思考,而这与夸美纽斯早在16世纪就提出的循序渐进、启发自觉和巩固性等数学教学原则是一致的.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学科形成的开始,推动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鉴于任何事物都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夸美纽斯强调按照事物实际中的存在认识事物就是要在它的产生与发展中去认识. 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中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鉴了夸美纽斯思想.
4. 新课程理念与数学家克莱因( F. Klein)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能只限于形式化表达,数学课程要讲逻辑道理,更要讲道理,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 早在19世纪,克莱因就提出过“不过分强调形式的训练,应重视应用”的观点. 新课程理念之一“构建共同基础,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整体性”,也与克莱因“应使学生了解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学问,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数学观点”的思想是一致的. 此外,克莱因的数学教育思想,如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必须为数学学习提供动机和目的,历史上数学家所遇到的同样也会为课堂上的学生所经历,直接影响了数学教育和当今新课程理念.
5. 新课程理念与数学家波利亚( G. Polya)
波利亚倡导“教会思考,培养创造精神,探索式教学”的观点,并提出了三项学习原则“主动学习、最佳动机、阶段序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波利亚的学习三原则. 波利亚在其《数学的发现》中认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是苏格拉底方法的思想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千百倍地重要. 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只应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而这与波利亚的思想“在给定的条件下,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靠他们自己去发现”简直就是相同的. 可见,新课程理念与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紧密关联.
二、结 论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篇5
赵忠玺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提倡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课外提倡合作式学习
通过第一次月考,将学生的测验成绩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合作学习”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W=平时×20%+单元测验15% +实践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
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转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数学领域,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甚至有的学生奥数比赛屡屡夺冠,但是,当学生走出校门,在数学研究成果方面却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是记忆型。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教材、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从台前转向幕后,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要改变依赖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逐步完善和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和小学生不同,有时候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又不好意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悬念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开放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和想象。有效的设置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得新颖、独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问题的难度和密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努力后达成目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意识到学知识是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是唯一的目的,习惯搞题海战术,学生永远有做不完的数学题。现在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通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有为了热闹而过分追求形式的现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在一些国际性奥数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这和传统教学模式功能是分不开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全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找到知识生成和双基训练两者的平衡点,应把传统教学和主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训练。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数学教学所运用。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表面上看学生讨论热烈,也有多方互动交流,但是合作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很大关系。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框内,否则就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精心选择探究的问题和内容,比如,让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形成,或者是习题课教学,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多加巡视,一方面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防止一些学生产生惰性,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要对思路活跃、见解独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其不断完善,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的良好效果。
(三)实施有效提问、板演
课堂上提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不是随意的。学生的回答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复述,应答到关键点上,突破难点,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问题加以总结,对知识进行创新。对于板演,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堂上板演,有利于及时发现常见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常言道: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成绩优劣和他们习惯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积极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和成熟。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对每一节课深入思考,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重点和难点、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更是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也找到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和尝试,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
[2]孙红艳.改革中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3]边巴次仁,强巴卓玛.浅谈改革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
[4]吴列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理念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6).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师的转变 篇7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是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定者,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 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不能提出任何质疑, 培养出的都是千篇一面的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能够主动的参与数学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数学教师成为数学教学过程总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 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不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 而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搜集材料, 解决问题, 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教师地位的改变, 让高中数学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权威, 变为平等的和学生一起参与数学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数学教师顺利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将促使数学教师改变工作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召唤的是综合型数学教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等, 都不是数学教师单靠一个人的能力和力量做到的, 需要同科教师之间甚至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配合。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 汲取新的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让自己能够迅速适应新情况下的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在认真把握教科书的基础上, 还要善于开发利用校本教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数学教师要成为这些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
三、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 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语言、板书和绘画等能力。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数学教师除了保留和发扬上述能力以外, 还必须具备一些新的技能: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能力等。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创造性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新课程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很多都是第一次出现, 新颖、独特, 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 数学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 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四、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促使数学教学策略发生变化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篇8
以“高中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中心命题, 是一种新的理念,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数学学习过程就是高中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高中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 以高中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 就是要以高中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依据, 对数学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 以确保高中生主体的和谐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着重研究高中生对数学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了解高中生已知什么, 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可能会碰到些什么问题, 从而对高中生提出恰当的要求, 对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安排, 既要考虑高中生思维能力的限度, 又要考虑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潜力, 防止盲目地求高求难或过分地求细求全. 其次, 教师要充分理解真实的学习过程, 从而理解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并相信高中生在进取精神激励下有能力逐步解决, 要允许高中生出错. 教师要有耐心, 多为高中生提供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要充分重视高中生有差异但无“差生”. 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调控能力不强, 使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 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 对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保证教学成功的“软着陆”.
2. 改变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促使高中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地发展. 因此, 教学过程是教师诱导, 高中生探索、启悟、归纳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让高中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表达自己的观点,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第一, 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组织者, 由课堂的指导者变为合作者, 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高中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由舞台的主角转变成幕后的导演. 第二, 营造宽松的创造时空, 给高中生想象的空间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使高中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重在点燃高中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帮助高中生学会自己思考, 学会自己学习. 第三,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应充分体现数学本体论的两重性特点, 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 更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 要采用再创造范式, 引导高中生怎样在教学活动、教学实验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教给高中生如何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 自己的“主见”, 自己的“思想”. 第四, 加强开放思维训练, 开启高中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堂中以开放题为载体, 进行思维训练,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注重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使高中生的探索思维得到锤炼, 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第五,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凝集着数学的精髓和灵魂, 教师不可能教给高中生一生管用的数学知识, 而数学思想方法却使人受益终生, 当然思想方法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 去提炼, 去总结, 因此,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学科底蕴, 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3. 深化教学实践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 如何帮助一批已想“下岗”的高中生重新“上岗”, 医正一大批高中生“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 一过就忘”的症结, 使数学教学在实践中充满活力,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一种使高中生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 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真正做到想高中生所疑, 乐高中生所乐, 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 灵活自如地带高中生在数学美的海洋中遨游, 用自己的智慧启迪高中生的智慧, 用自己的情感激发高中生的情感, 用自己的个性影响高中生的个性, 用自己的心灵呼应高中生的心灵, 使师生心心相印, 这样, 课堂就进入了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 高中生的学习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达到敢想敢说、多想多说、会想会说的境地, 高中生的兴趣、情意才会充分调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思维内容、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 让教学充满探索、猜想, 让高中生在实验、想象、分析、猜测、交流、验证等过程中, 真正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领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发展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 逐步形成“抛锚———猜想———证明———反思”的思维流程, 着力激发高中生思维, 凸显数学思维文化, 变“枯燥”为“生动”, 变“低效”为“高效”, 真正落实“悟”.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侧重培养他们学习、分析和交流的能力. 依据不同层次的元认知水平, 以学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基础, 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 进一步落实教学中的“三给”, 给时间、给空间 ( 包括想象空间和协作空间) 、给机会. 培养高中生“三主动”, 即主动提问、主动探究和主动回顾、反思, 建构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同高中生, 与高中生同研同创, “蹲”下来看高中生, 指引高中生在老师面前“小跑”, 让他们在形象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符号空间建立联系时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经验化的、符号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时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理解时进行交流, 拓展高中生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备课探析 篇9
首先, 在全县每两周一次的常规教研活动中整体安排教材分析辅导内容、教法研究的内容, 使教师在使用数学新教材中的要求把握、内容整合、教学的进度、课时安排、难点分解、易混易错点的防范、练习拓展延伸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获得有效信息, 以期在数学备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心中有数.其次, 将教学视导包括集体视导和学科视导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在高中各个年级数学备课组召开座谈会, 在备课组备课活动中进行专项讨论和研究活动, 先由学校各年级备课组长交流集体备课的工作情况, 包括组织形式、实施流程、要素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获得的启示等方面, 然后交流和分析备课组工作的经验和问题, 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措施和方向.再次, 每学期组织分片和分层次的数学教研活动2~3次, 其中一项内容是各校备课组长的经验介绍, 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以典型示范和专业引领为先导, 凸显研究意识
教研工作的核心在于研究, 通过对文本、经验、实践的研究, 可以解决数学教师备课中的困惑和难题, 解决教师备课中的实际问题, 改变思维方式.另外, 专业引领、伙伴互助、实践反思式的数学备课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 我们组织我县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根据我县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和“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研制了数学必修模块的每一章的教学建议, 包括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并通过网络和教研活动发到数学教师手中.其次, 我们选择新增数学内容和新旧教材有较大差异的内容进行先期备课, 如《函数单调性》 (必修1)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必修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必修2) 、《直线的斜率》 (必修2) 、《几何概型》 (必修3)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必修4) 等, 通过讲座和公开课等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诠释我们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策略等.案例式的备课活动能有效引领教师感悟新理念, 把握新要求.再次, 我们以典型示范开展了推广“数学校本教学案”的活动, 以此推动学校数学备课组建设和校本教研.我们定期召开全县样本学校数学备课组长会, 共同交流研讨“数学校本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问题, 选出典型案例在全县教研活动中交流“编写和使用数学校本教学案”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 几所学校的教学案成为专业引领的“典型”, 提出“编写和使用数学校本教学案”的规则, 这里有编写和使用的流程、使用的方法和各项保障措施, 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各备课组编写“数学校本教学案”的编写步骤:“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个性化修改”;内容的组织形式要求:“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在内容结构上也要求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层次性”的数学新课程特点.另外, 还要求备课要做到“为了生成而预设”, 正确处理“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数学校本教学案”不仅克服了新课程实验中教学资料短缺的困难, 深度开发和创设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教学资源,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数学备课组的建设和发展.
三、以点拨思路和讨论交流为桥梁, 突出指导意识
首先, 我们紧紧抓住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备课的着眼点,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因此在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在备课时心中要装有学生, 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可接受为原则,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其次, 我们抓住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备课的易漏点和盲点.例如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新课程的使用.由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新课程的使用对部分教师来说或不懂或易忽视, 因此, 我们开设讲座进行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和交流.在进行数学必修1函数教学前, 我们开设《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用Excel》的讲座, 详细介绍Excel作函数图象的方法, 介绍Excel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 介绍用Excel计算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等;在进行必修3算法教学前时, 我们开设了《用VBA语言进行算法教学的尝试》的讲座, 使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借助电脑来学习算法的部分内容.
此外, 我们还开设了系列性的专题讲座, 例如《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境与探究活动”》、《因材施教与“同课异构”》、《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对话式教学”》等, 引导教师在备课时自问: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的创设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数学活动的安排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体现了尊重差异?是否体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只有在备课中关注了这些问题, 适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提高数学备课的质量和效益.因此, 在数学新课程备课过程中, 要做到在备课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学生的发展,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和活动的递进序列, 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高中数学新课程高考备考建议 篇10
高中数学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知识体系的直线上升到模块教学的螺旋上升,从大纲教材的高考到新课程高考,认识、理念、教学方式都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历经三届新高考,感觉对新高考的认识,也是在螺旋上升的。对于刚刚进入新课程高考的老师们,必将会遇到一些困惑或问题,结合我们的经历和体会,对备考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在新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传统内容的超“标”超“纲”现象,这个问题在老教师中特别是带过多年老教材高考的教师中最为突出,多年的高三经验已经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重点”,他们对老内容会轻松自如,驰骋发挥,而对新课标、新考纲及《考试说明》缺乏研究,往往是“惯性用”而偏离了新考纲的轨道。
因此,进入课改实验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的三维目标、10条理念、82个行为动词,教师更应该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考纲,不能总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随意地拔高要求,高三教师还应当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教学内容以及具体要求要了如指掌,特别是对变化的内容和要求更要细心地研讨,根据新课标的变化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准确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度.做到不超“标”、不超“纲”、不补充课标已经删去的内容。在复习每一节时,力求做到如下几点: (1) 明确考查的知识点; (2) 明确哪些知识是新考纲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 (3) 明确哪些知识是重点要求的; (4) 明确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一、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近30%~45%的题目出自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参考题。因此,要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回归课本。
二、夯实基础,关注通性通法
新课程高考虽然试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考查的主题应当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一句空话。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训练和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复习中,要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以生为本,主体参与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是复习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具有灵性的生命体。数学复习教学要做到高效,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努力转变学生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三复习课上,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一个接一个题目讲解,不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设计合理的展现与暴露、激励与强化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培养他们爱动脑、勤动口、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坚决杜绝一讲到底、一言堂的“满堂灌”现象,切实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能力。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高考中常有的现象,也是学生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审题能力薄弱、解题粗心大意、书写欠规范所导致的。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的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式、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长分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来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要注意思维过程的暴露。很多教师在讲题时,只讲正确的解法,不去分析解题思路,不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创作条件,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成堆,高考十分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暴露错误创作条件。如,多让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多让学生讨论、讲自己的想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错、纠错的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新课程高中数学作业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传统作业;设计原则;科学性;有效性;合作交流
作业布置是学生掌握当堂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只重视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的能力,学生陷入了数学题海的战役中。学生写作业表现出抄袭的现象,教师忙于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备课,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创造性教育,因此有必要优化作业的设计。
一、调整数学作业结构
与传统作业比较,如今的作业设置了一些更有益于学生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开放式作业。首先,要明确作业的功能:第一是检查和巩固功能,检查和巩固学生掌握的课本知识;第二是深化和提升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侧重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不管哪一种功能,都要求老师认真精心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传统型还是合作型作业,它们的目的是有共同性,只不过传统型作业单调,而合作型作业灵活多样,合作型作业除了具备巩固和检查功能外,更多地体现深化、提高、发展的重要特征。本人的具体做法是:
1.自选作业法
在每节课后提供一定量的作业,对学生有一个最低要求,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去选择,使学生写作业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而不是大家忙着去完成大量的习题。
2.分层矫正作业法
把作业难度设计成不同层次,布置给学生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后也可以做高层次的题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做题的自信心。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新课程下作业的作用是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讲究作业的设计艺术。笔者设计作业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1.数学作业布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教师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要分专题来布置学生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加强对某一数学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知识点来创新作业设计,从而使作业的内容涵盖更多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提升。我们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还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还要求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的内容要遵循典型性和针对性的原则,从而极大地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
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复习是理解和记忆的最好途径,这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同样适用。所以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数量,而且要保持每天一定的练习量,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这和加强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是不冲突的。同时,教师在作业的时间设计上也要加强科学性和系统性。首先,在结束一个阶段的教学后,教师要布置系统的作业,同时每天也要留定量的有针对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才是最有效的。其次,做作业的时间不一定非要在课后,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作业,比如定期进行當堂小测验等,这样设计作业,可以取得很高的效果。最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定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反思。比如,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以往做错的题、自己没掌握好的知识点等都记在上面,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弱点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普遍易错的题目类型,为他们布置相应的作业,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总之,我们的高中数学作业要在内容、形式、时间等各个方面加强科学性和灵活性,只要这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水平。
在一个班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实施因材施教。作业设计也一样,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情不同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布置难度不同的题目,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使学生跳一跳也能够得到,布置适量难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2.通过作业批改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作业的激励作用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日常工作,它是需要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的工作。全收全改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它有利也有弊,它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作业发下后全体学生感到被认可,但却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师对下一节课的备课和对学生的辅导,同时教师很难做到精改。因此要大胆改革这种做法,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随堂提问法。对作业的答案简单的当堂提问学生完成,把学生回答的思维过程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教师进而评价,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在随堂提问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方面,消除消极方面。
(2)小组批改作业法。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布置作业由各小组完成,各小组整合出最佳结果,在班上汇报,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符合新课标理念。
(3)随机抽查法。当学到重要的一些知识点或内容较多时,留给学生的作业要适当增加,这时,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抽查个别学生的作业,或从作业抽出部分题目进行面批。课余时间的面批,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研究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方法,为培养出更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齐俊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田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唐孝菊.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篇12
1.高中数学教师在角色转变中存在认识的偏差
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改变以往数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数学教师由原来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变为身兼数个角色的合作者、引导者与组织者.倡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进行观察、实践、猜想、推理与验证.推行民主、科学、开放的新课程理念,增强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提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以上种种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者.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教学的理念,而仅仅是注重做一些表面文章.比如:(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刻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忽略了数学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提倡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不顾学生解题方法的科学性,认为只有结果正确便是正确的,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维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2)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出现漫无目的学习的现象,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激励与表扬而忽视了对学生所犯错误的纠正,使一些学生出现了自傲的心理.受新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而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有些需要批评的学生不进行批评及错误的纠正,滋长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傲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2.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随意开发教学资源,教材的基础地位日益弱化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不再仅限于数学课本,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方式轻易地被教育工作者获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利用教学资源对课本进行补充延伸并适当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更方便学生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没有对课程资源达到充分理解认识、对知识的基本原理没有全面掌握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技术随意开发教学资源,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泛化、模糊的现象.与其他学科相同,数学同样需要一本教材作为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才能对数学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在我国部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为追求课程的创新及新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班级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知识与原理的情况下,随意穿插课外补充知识,尽管整堂课看起来非常丰富多彩,但学生却难以消化.
3.现代高中数学教学过分重视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在高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辅助的作用,并不能对其过分的依赖,如学生对于数学中基本运算、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学习活动都应该通过自身来完成.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好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之间的平衡,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润苹.浅议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1(5):263-265.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06-05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11-23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11-30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09-11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总结08-1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论文11-15
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07-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08-24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11-08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