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段改革

2024-06-04

教学手段改革(共12篇)

教学手段改革 篇1

引言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力求通过软件工程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JAVA方向、嵌入式方向、商务智能)。

根据现有学生学习与就业现状分析,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1]。并且随着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因此结合吉首大学教育特点与我院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始慢慢意识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方式方法,以职业资格等证书作为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以提高自学能力与创新知识为目标,加强实际项目的训练,实现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际案例的训练,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的项目之中与顶岗的实习之中。

一、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手段

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校企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与全球顶尖软件外包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型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推行校企深度合作“2(校)1(园)1(企)”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践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手段,以“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科学与人文精神并举、实践与创新能力相长、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贯通”的人才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塑造品牌”的发展观,在CDIO工程化教育理念、开放式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竭力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综合改革,通过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微创新和校企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界融合,将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改变传统以黑板加教科书的手段,实现以各种电化教育器材与设备,将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设备搬到课堂,以现代教育设备应用于软件工程的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加强专业综合改革成效,以快速推进专业的统合改革与发展,最终有效地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2]。

二、教学手段改革思路

1. 探索全新有效的教学手段

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教研室从本学期开始就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创立了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带动下,组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与相关活动,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起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隐性课程与显式课程相结合,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同时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在课外培养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学习状态。

2. 改革已有现有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黑板与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改善原有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以在传统黑板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图文字貌的形式,增加教学的可视性与直观性[3]。注意发挥课堂的教学的多样性,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以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与技术,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图形的形式,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将传统的内容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在一起,并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出展示,可以增加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次数,用图形化演示教学内容,将比例增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改革原来的教学方法

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教研室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拿出来进行研究,根据对现状的研究,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极力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4]。如我们教研式的颜一鸣老师在课堂中采取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根据知识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研讨,并根据研讨的内容第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主动的学习与交流,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4. 进行第二课堂尝试

在软件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带动下,积极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并且提供较好的活动设备与条件,在活动期间,由本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一活动开展以后,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多,软件设计和制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还开放了实训室,鼓励协会的会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小制作,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并经常性的派出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5. 改革考核方式

本学期的《web开发基础》课程采取了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制作一个简单实用的网站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考试方法多样化,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效果

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说:“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点拨,而非全盘灌输”;“我非常喜欢老师那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很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讲课内容好象不是从书本上来的,而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小论文是一种好方式,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一些模糊的概念”;“写作过程,不仅仅学到如何去写,更重要的是归纳了知识,总结了概念,我觉得这学期我向老师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收获很大。”

具体效果表现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有的在低年级就推荐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显出了其创新能力。有的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课程论文,如刘周清清同学的“基于Web的数据挖掘在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已在《电脑知识与技术》上发表。这些在过去低年级学生中是极少见的。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灵活的教学形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思考与掌握,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指导性,并自觉运用于指导实践。在学生多次组织的软件设计大赛中,多数学生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结

本文讨论了吉首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充分分析与研究当前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改革思路,以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效率与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学手段,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姚文振.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比较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01).

[2]李茂森.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迷失及其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02).

[3]莫凯林,祝世娜,张亚文.高校课堂教学应实现五个转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

[4]贾红芳.浅谈高校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8(02).

教学手段改革 篇2

一、动漫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概况

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几年来北京训练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及应用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

在基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地各教师制定了各科详细的教学手法与改革的具体措施,大体上分为:

(一)突破常规理念,大胆创新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三)改变常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加强实践。首先,在教学上,往往授课时形成一种,老师满腔激情的在讲,下边学生听的一头雾水,尤其是在一些非常抽象的知识的时候,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以前只能是教师一遍一遍讲,让学生慢慢琢磨体会,而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运用PPT课件的手段将原本抽象苦涩难懂的远离和理论生动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俗易懂,大大的节省了教学的时间,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其次,在专项科目及需要实践的教学科目中,以前往往是面对的是死板的理论与套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大大降低,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目前,各专项教练及实践课目的任课教师,充分使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包括使用PPT课件、投影,摄像、录像、3D动画等技术,带动了学生的学生兴趣,节省了宝贵的教 学资源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再其次,以前在授课时,教师往往只是按步就班,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什么过人地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苦涩,没有兴趣,而目前,在基地组织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后,各任课教师能够充分的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展教学。并且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利用图片、实物、声音、图像、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络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主+引导的教学模式,根据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突出提高班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改革方面

(一)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通过课堂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制造易于开展交际活动的环境和气氛,设计具有交际性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它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课堂设计中心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熔于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二)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在散打专项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学生的分析,综合,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我们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性学习

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层次,设置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构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使他们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策略,了解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学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师在科研中获取的科研思想,科研技术尤其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资料带入课堂教学,加强知识的启发,研究引导,并发动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把课外活动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收到较好效果.(四)注重研究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从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四.总结

教学手段改革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探讨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减轻学生负担是我国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随着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展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方法是教授者与学习者根据教学论原理和法则所规定的操作顺序,使教学内容合乎教育目标,并使教学成果显著。它有七个方面的特征:①教学方法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定运动形式;②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它揭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可分割性;③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④教学方法是控制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方式;⑤教学方法以师生交流的若干方式为特征;⑥教学方法是刺激和形成学生认知动机的一种方式;⑦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检查学习效率的方式。

二、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其局限性

1.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

中国中小学生往往应试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中小学长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如下特征:①信息传递单向性。主要教学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信息传递途径是单向的。②偏向于死记硬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偏重死记硬背。③实验探究机会少。“填鸭式”教学法不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往往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好,但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填鸭式”教学法的局限性是:①重教法轻学法;②过分强调语言传授;③忽视实验探究环节;④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2.小学科学具体的教学手段

(1)写板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目前很多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板书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记笔记以追循教师传递知识信息的思路。更有的学生竟逐字逐句地抄板书。因此,写板书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2)教师备课只备教材。小学科学强调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对课外拓展几乎不作要求。其实学生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应当利用这些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轻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普遍是理论课时,几乎无实践课程环节。它体现出来的思想是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轻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养成。甚至不少人认为,小学科学课是副课,学生只要背下来就行,根本不需要实验和探索环节。因此,不少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实验,不适应生活。

(4)成绩评定方式单一。小学科学许多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以教师个人的观点作为评分标准并不科学。此外,仅靠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也是不充分的。目前,小学科学通行的是期末考试学生临时背一二页提纲。

(5)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不广泛。现在不少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从整体上看,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不够、运用还不广泛。关键是懂设备的不懂教学,懂教学的不懂设备,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停留在最低层面上,远未发挥这些设备的先进功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时普遍存在下列问题:首先,它没有保证学生实际摄取信息量的同步增长;其次,因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节省的教学时间用来自习或做别的事情;再次,电子课件的编辑制作及对所购买教学课件没有很好组合消化。

三、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具体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不利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1.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法改革意识

教育思想和观念应渗透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学实践活动。所以,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服从于“教给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质”的需要,要体现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应用范围很广,讲授课、习题课、讨论课、答疑课、各类实验探究课等均可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有以下特征:①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提倡互问互答和即时回答。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索取知识。②教学相长。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既当先生也当学生,通过接受反馈信息,教师不但能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和适宜。其二,是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先生,通向老师或其他学生提问、讲解等方式,更能深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③重视能力教育。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大大增加讲授效率,而且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改变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

在构建现代化教学手段新体系时,首先要立足大胆质疑,激发探究热情,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其次要注重培养参与意识,注重探究过程,构建教学方法新体系;再次要注重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

在成绩考核上,可根据小学科学学习内容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卷、闭卷、课堂问答、小论文、小作品、小制作都有其特殊功能,能检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考试应考知识,又考能力;既考理解,又考应用;既考分析,又考综合。防止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5.注重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老师提出课题,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由于受传统文化、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将起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达到目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只要教师尽可能多地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启发式教学,坚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

改革政治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篇4

一、加强学习力度, 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能力。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 它具有较强的时事性, 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 提高自身能力。首先, 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吃透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并能够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 要备学生, 即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案。再次, 应时刻注意时事热点, 这也是与政治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政治内容相对来说枯燥乏味,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如果只是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死记硬背, 只会适得其反,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关心时政, 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四, 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借助于教学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技能, 加强对计算机与网络的学习, 力求做到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信息和资料, 为做好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 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引导下能达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 让学生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的处理,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通过设疑提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明辨是非, 提高能力, 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的问题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 时刻反映时代的脉搏, 折射时代的走向。所以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我力求每一节课都把学生带进现实事例中, 与时政紧密结合。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 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 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 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带领学生了解生活, 关注国内外事件, 并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 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传授之中, 才会生动。与实际相联系, 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 才会积极地去思考, 这样整堂课才会有气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引入现实生活中许多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 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接受所学知识, 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了兴趣。例如, 在讲“市场经济的缺陷”时可以播放一些假药事件, 通过真实的、惨痛的教训, 首先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1) 你认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我们应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学生先从时事热点的直观感受中明确问题的缘由, 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追问, 探究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措施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 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 要学好政治, 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 上好一堂政治课,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在内容上大大更新,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 要求更为迫切。

教学手段改革 篇5

2-1-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1.为进一步提高与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提高实验及实践教学的质量,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学校专门制定了《福建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福建师范大学仪器设备管理暂行条例》、《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规程》、《福建师范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规程》及《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实验教学的文件和政策,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与定位,拟定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发展规划。

2.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开放项目基金”、“本科生课外科技项目基金”等本科生科研基金,资助部分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

3.随着“教育部工业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 和“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的立项与建设,“以评促建”,学校大大加强了对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力度,五年来,各方共投入经费1590万元,用于生物学实验中心建设。这些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学校和中心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使得教授、副教授主持实验课,并吸引了一批在科研前沿工作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事实验课教学,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实验课教师队伍。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和水平的提高,又有力地促进了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思想的更新。2-1-2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中心”成立伊始,根据面向21世纪新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三层次培养、一方面保障”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大限度的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中心以学生为本,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合理化、共享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建立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中心。在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实验教学队 伍建设,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2-1-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改革思路:依托学院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的优势,中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三层次培养、一方面保障”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最大限度的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重组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并将研究创新性实验与本科毕业科研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中心实验平台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进一步开放实验室,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建立了“三层次培养、一方面保障”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即:构建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三个层次;另外按实验功能平台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中心实验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打破以往按二、三级学科独立设置的分散实验室,在功能性层面上建设一个以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为主,同时面向全校包括化学与材料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等院系相关专业本科生开放的、高度集成化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生物学科一级学科层面上,中心建设包括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平台、生物化工实验平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平台、生物大分子实验平台、细胞和发育实验平台、宏观生物学实验平台等6个较先进的实验技术平台。实现了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最大可能的做到了资源的共享。

(2)中心加强和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了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程度及实验室管理的水平。中心所有实验平台均配备先进的实验室监控摄录及门禁管理系统,有效地保障了实验室对本科生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及实验室的有效管理。此外,配备了网络教学环境,中心已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从实验室的网上预约开放、实验设备的网上预约使用、师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发起及运作、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等四个层面上实现了中心所有实验平台的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及本科毕业科研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网络信息平台的广泛采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实验技术的学习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3)中心采取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入与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项目的发展密切联系,充分体现经典实验与现代

科技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早日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如:遗传学实验课将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遗传毒理学 研究的成果作为综合型实验引入课堂,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成果引入课堂,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实验技能,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建立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体系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实验教材和网络课程建设。编著和修订了配套的实验教材,编制和购买了实验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采用,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5)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聘请外籍教师为本科生讲授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如:2004年至今聘请美国杜兰大学Yiping Chen 教授讲授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5450 m2,仪器设备总值达1830万元。设在我院的福建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贮藏着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包括许多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动植物标本馆是福建省和福州市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福建省馆藏标本最多、面积最大的标本馆。吸引了省内许多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生都前来参观,新馆建立一年以来,就接待了数万名师生。还接待了来自德国、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长、专家、教授以及省内外领导、专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

实验中心面向的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统计

专业名称人/年专业名称人/年生物科学(师范类)100生物竞赛培训120生物技术60心理学(教科院)80生物工程60美术学(美术学院)80生物工程(闽南)80档案(社会历史学院)30涉外中医(中医学院)100教育学(教科院)120生态学(地科院)40研究生(8个硕士专业)100环境科学(化材院)80师资培训(生物骨干教师等)30体育教育(体科院)120生物科学(专升本函授)

100合计1300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2-3-1 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

中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三层次培养、一方面保障”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最大限度的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重组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并将研究创新性实验与本科毕业科研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中心实验平台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进一步开放实验室,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根据实验课程的性质、类型和具体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将每一门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基础性(技能性训练)、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三个层次。

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原则上为1:1。以基因、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等不同层次设置实验,尽量避免了实验内容的重复交叉,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独立计算学分,使实验课程既独立于课堂教学又与其紧密联系的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性、技能性训练的实验主要是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术的训练和基本实验知识的学习;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按照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设计和过程进行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技能性和基础实验是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综合性实验通常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实验单位,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完成;研究创新性实验基本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主要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内完成,可以单独进行或与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基础性实验项目相对比较稳定,有明确的实验教学大纲和计划,综合性实验项目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学科发展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不断更新,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则由教师提出,同时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

三种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实验项目、内容所占比例因不同年级、不同课程而不同。低年级课程以基础性、技能性训练实验为主,在高年级,则逐渐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一般来说,三者的比例为7:2:1。

中心还承担着本学院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三个专业及闽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每年280人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本科生毕业论文与实验教学、教师科研课题项结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等选择开题,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高。同时通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提交毕业论文等环节规范管理,提高学生科研训练的效果

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育的特色,生物科学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和教学实践,在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中学实验教学和科技活动的需求,开设中学实验教学课、生物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微格教学等教育技术方面的实验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现代教学技术的强化训练。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我们设计调整教学体系朝着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方向积极努力。在福州市建立了10个左右的稳定的教育实习点,8个的生产实习基地。同时在省内建立了福建崇武海滨、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9处专业课程的野外实习点。

具体实验项目见附件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2-3-2实验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结合情况:

中心实验教学依托学院的学科学位点及重点实验室的优势(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学)和1个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一个工科专业硕士点(发酵工程),1个“工业微生物教

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个“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等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技术与工程),2个福建省重点学科),在“三个层次,一个保障”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框架下,全院有12名教授和19位副教授承担本科学生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训练,他们在承担着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技术训练和科学思维培养,利用教学、科研实验室的“最大限度的开放”,接纳本科生进行研究创新性自选课题的科研训练。项目组为学生指定有经验的科研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重在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分批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撰写与答辩。将研究创新性实验与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既有利于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又能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2-4-1 围绕中心“三个层次、一个保障”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1、加强实验基本技术的训练

学生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做综合、创新性实验。解决了新形势下学生既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又能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的问题;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注意引导、启发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去深入探讨问题。

2、通过综合创新型实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综合创新型实验从原来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实验,改革为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全新的教学实验流程并按流程完成实验内容,综合创新型实验包含了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将完善的实验技术,各个实验之间紧密相连,每一部分实验结果都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学过的基础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束时相当完成了一个小课题。如“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中,将以前单一的、分散的几个实验,按其内在联系组合为综合性实验,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基本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基本技术和实验方法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入科研研究训练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3、通过研究性训练,强化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学实验技能

研究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提出课题让学生选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技术路线,开展实验研究。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采用弹性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室开放期间,安排专门的实验员和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从二年级开始在学生中选择一些优秀学生分期、分批进入教师实验室,和研究生一起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

4、建设软硬件设施先进的中心实验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心利用新校区的建设契机,在生物学实验教学大楼建设6个较先进的实验技术平台。所有实验平台均配备先进的实验室监控摄录及门禁管理系统,有效地保障了实验室对本科生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及实验室的有效管理。此外,配备了网络教学环境,中心已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从实验室的网上预约开放、实验设备的网上预约使用、师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发起及运作、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等四个层面上实现了中心所有实验平台的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不断完善的中心实验平台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2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应用了模拟演示、多媒体网络课件、视频录像、网络信息平台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

合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野外实习、高新企业生产实习等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1)中心各个实验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教学全部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前将录象和图片进行播放,使学生能清楚直观地观摩实验技术,了解实验过程,明显改善了实验教学效果。此外,还建立了1个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提高了显微形态观察方面的教学质量。

(2)中心拥有独立的网站, 完成了网络化建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实现网上开放教学、学习及开放管理。中心将实验教学相关内容发布上网,供学生浏览;同时将所有实验设备在网上公布,并逐步拍摄、制作仪器的操作规程,实现设备的全方位共享。中心自主研发的“生物学开放实验预约系统”,进一步将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实验仪器预约使用和开放实验项目申请和开展等工作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这套系统的投入使用,解决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际工作时间和生物学实验时间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登录系统,进行实验项目的申请、实验室的预约申请以及实验仪器的预约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验项目的发布、实验课程开课申请和贵重仪器的预约申请;中心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掌握实验室、实验仪器的使用状况,了解各种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情况。

(3)设在我院的福建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贮藏着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包括许多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是福建省和福州市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福建省馆藏标本最多、面积最大的标本馆。此标本馆的开放使用为中心相关实验课程的演示实验提供了一个有特色的实践平台。

(4)综合创新型实验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聘请学院实验中心管理大型仪器的教师,开设仪器分析课程,并结合参观和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6)中心每年为学生组织数目众多的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4-3实验成绩考核方法

坚持教考分离,重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建立了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根据不同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考试大纲和考核方法,建立了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实验成绩的评定包括实验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研究创新性实验论文和考试成绩等部分,实验课的考试主要以平时的实验操作考核为主,期末的考试为辅。平时成绩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成绩为主,适当考虑学生预习实验情况、实验表现等;期末考试包括实验操作和理论考试。各门实验课程根据各自不同内容设置与要求成绩组成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具体见附件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改革,使之能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大部分使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

中心选用教材情况表

序号课程名称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1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高等教育出版社3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陈毓基科学出版社4动物实验I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5植物实验实验I植物生物学实验(第二版)汪小凡、杨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6植物学实验II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谢国文中国科学文化7普通生物学实验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吴敏高等教育出版社8人体解剖生理实验I生理学实验教程王庭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9人体解剖生理实验II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四版)辜清高等教育出版社10微生物学

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沈萍、范秀容高等教育出版社11遗传实验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张贵友清华大学出版社12植物生理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张志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3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杨汉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4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刘叶青高等教育出版社15生物工艺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指导吴根福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编实验讲义:

1、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本学院林丹军黄义德 胡雪峰)

2、生物工程大实验讲义(本学院 刘峰)

3、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本学院 蒋泳梅)

4、动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制作(本学院 蔡明章 陈寅山)

5、无脊椎动物学实验图集(本学院 高如承 王方平)

6、组织胚胎学实验(本学院 林丹军)

7、福建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指导(本学院陈寅山)

教学手段改革 篇6

关键词:土建专业方法与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职院校要按照土建工程行业通用标准以及行业要求,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为培养优秀的具有实践技能的土建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土建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就教学形式与手段的调整,而是要在教学本质上转变教学理念,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的而制定区别性的教学方案。

1当前土建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高职教育的最基础环节,不仅是高职教育的现实体现,还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纽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反则反之。结合土建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战略,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手段比较落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土建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方案进行讲的单一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的是观众角色,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而教师则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反馈。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参与权,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比较落后,他们更多地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没有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土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实验设备进行,但是由于受高校实践设备资源短缺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土建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到的实验设备存在技术落后、数量不足等问题。

1.2实践性环节质量差,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土建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践应用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借助有关的实践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对实践性锻炼方面意识比较薄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性锻炼指导与考核力度不够,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之后,教师就会认为学生已经获得了就业的能力,因此他们就会放松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根据调查数据: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以后,教师就很少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阶段的放任,必然会影响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3考试制度不健全,影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当前土建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其评价的标准主要就是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笔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现代技能型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考试内容的单一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将精力放在理论知识方面,笔者通过与一名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交流中获悉:该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实践锻炼方面都表现的不积极,但是为何其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原因在于当前考试的内容多半属于记忆性知识,学生只需要在临近考试前突击记忆考试内容就可以,由此可见考试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打消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2土建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建工程专业课程的不同,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侧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土建工程专业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因此土建教学方法也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理论教学。①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土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对一些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要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比如在进行对《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教学时,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参与式教学法: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施工图训练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施工图的收集与分类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实现了土建工程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理论教学由于其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的难学,而实施参与式教学后,教师通过科学的组织教学流程,从而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②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采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土建工程专业课程,让学生明白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要针对要求的目的对教学进行设计,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同时每个项目要包括若干个学习任务。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保证教学课程内容结构的简洁明了。

2.2实践教学改革。①课堂案例讲授法。案例教学对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抽象性,学生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实践设备的操作很难对土建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明确的概念,而如果实施案例教学辅导,通过引入合适的土建工程案例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践应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识与思考,比如在学习《工程造价》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合作企业的土建施工造价设计实例进行整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向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到工程造价的核心知识。当然案例教学并不是以教师对相关案例的讲解为主,而更多的是学生收集,教师进行相关指导,并且组织学生对案例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保证案例教学课堂的氛围活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②施工现场教学。学生学习土建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靠参与到相关岗位中的表现得以体现,因此为避免实践教学被赋予形式化,高职院校要尽可能组织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具体的施工环境,并且教师要随学生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在施工现场教学方面我院系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院系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深入到校企合作企业———新乡河南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真实环境,参观企业的设备科研中心,同时由实践教师带动深入企业参加一线施工工作实习,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在进入实习企业前进行岗前培训———学生实地操作———老师随时指导———学生讨论。通过施工现场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践问题的办法,还可以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3土建专业教学手段改革

3.1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土建专业知识的主要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为提高土建专业人才的实用性,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入手:一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土建工程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概念性知识非常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土建专业课程教学,比如在《建筑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学生很难掌握,而采取应用计算机工具,就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平台。

3.2改革实训教学手段。首先制定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训考核是检验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针对不同的实训环节,应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其次建设合适的实训教材。“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映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是高职教材的特色。为了高职院校要选择符合本校职业发展的课程教材。

3.3拓展网络教学手段。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制作网络课件,比如高职院校通过网络技术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在该平台上教师将国内外优秀的专业知识存储到资源共享平台上,学生通过登录该系统可以随意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且可以就有关问题提出质疑,教师则通过该平台及时的解答学生的疑问。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析[J].经济师,2011(08).

[2]徐星星.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4(19).

[3]周永.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J].成功(教育),2012(09).

教学手段改革 篇7

1. 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主要受制于教学内容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际上都是为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服务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 多数高等院校在“两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做了一些改进和完善,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 “两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然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总体看, 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 依照教材“章、节、目”讲授的传统方法仍未得到突破,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安于现状, 习惯于照本宣科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 使师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 不能让师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略显生硬、空洞, 特别是一些缺乏现实针对性的课堂讲授有时会使学生对“两课”教学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程度不一, 课件质量不高, 教学设备及教学技术也都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表明“两课”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滞后”现象确实存在, 有些方面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两课”教学实践, 以及对它的社会评价也表明:教学方法的改革, 已经成为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点和关键。

2. 创新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环节, 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科学与否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两课”教学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实效性。因此, 教师要在创新教学手段, 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下功夫, 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效果。

2.1 构建“两课”教学方法论体系

2.1.1 讨论式教学法

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围绕“两课”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 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对话, 掌握“两课”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方法。[1]讨论式教学主要包括讨论式提问、讨论课、学生讲课等内容。在讨论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讨论主题, 讨论主题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当前实际, 选取国内外重大事件、热点、难点问题及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 允许不同意见交锋, 突出对立的学术观点,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质辩, 打破一教一学的局限性。教师在讨论后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总结, 对争辩中涉及的问题用正确的观点、充实的内容、准确的语言去阐述, 使学生心悦诚服。讨论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的角色渗透, 激活教学对象的课堂思维, 适应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要求。

2.1.2 辩论教学法

即教师讲授某一有争议论题时, 引出正反论题, 由学生组成正反方代表进行论辩, 再由教师作出评价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功能表现为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论辩和演讲能力。此法用于“两课”教学中有争议的问题, 如哲学中的“科技对社会的两重性作用”, 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 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贫富悬殊、国企改革、廉政建设”等内容的教学之中。

2.1.3 案例教学法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 交给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是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一种情景,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以及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去分析解决模拟环境中的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 在探讨和分析问题中掌握新的知识, 并获取新的经验。这种方法虚实结合, 具体生动, 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用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

2.1.4 阅读教学法

即教师选择有关文献, 学生阅读后写出随思录,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 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功能表现为: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笔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分析能力。此法主要用于指导学生的“读书小组”、“问题研究小组”的教学活动。

2.1.5 演讲式教学法

即教师自身运用演讲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活动, 通过演讲方式进行学习考核。其主要功能表现为:课堂讲授声情并茂颇能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进行自我教育;突出了考核环节上的教育性;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演讲与口头表达能力。此法较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概论等教学内容及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的课程。

2.1.6 实践式教学法

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即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途径, 请进来就是向学生提供间接经验。可以请有关的人士、专家、成功者、有经验者来讲学, 作学术报告。走出去就是把学生分组, 确定社会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所学理论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功能表现为:能使学生了解社会, 校正自我认识, 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达到知行统一。此法用于“两课”中与现实联系紧密、务实性较强的内容的教学。

当然, “两课”教学方法论体系, 绝不仅仅包含上述这些教学方法, 随着“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还会出现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2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 结合课堂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历史与现实镜头,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托课堂、粉笔与书本的单调、枯燥、死板的缺陷, 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国内外大量历史图片、录像资料的公开, 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 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 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 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

2.3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两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 必须改革相对单一的考核方式, 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多元化的考试制度。

具体地说, 就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出发, 改变现行“两课”考试制度中, 大多重理论考试成绩、轻过程考核和日常道德行为实践的学用分离的做法, 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 开卷、闭卷相结合, 笔试、口试相结合, 个人单独答卷、小组集体共同答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 不管哪种方式, 都要避免考“死知识”, 而要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考试。考试方式的改革, 一定要体现促进“进头脑”的导向, 而不能导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

摘要: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由于形势的变化, “两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如人意。本文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指出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 着重探索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包括构建“两课”教学方法论体系、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等方面, 以提高“两课”实效。

关键词:“两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永红.新教学观与教师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47-51.

[2]顾海良.重在落实重在发展重在开拓——谈如何切实加强“两课”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1999, (1) :11-13.

教学手段改革 篇8

西北工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是根据需要定课程, 根据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 弘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风, 坚持走质量立校、以品牌强校、以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此我们针对各个专业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使职业教育和市场相适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 其特点是授课内容多, 知识更新快, 教学学时少, 各学科教学重点不一。因此, 我们不断在试点教学班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取得经验后在所有教学班中推广。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项目教学法、讲、练结合一体化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 通过应用实物、挂图、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 项目教学法。

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 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 着眼能力培养, 注重讲、练结合, 保证练的比重, 加强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目的是以生产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 整个教学围绕各个项目的解决而展开,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 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 制定出计划, 并进行实施,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二) 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在电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电机模型教具、实物教具, 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 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电机拖动理论, 最后再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加深印象,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 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 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 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 使学生在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激发其求知欲, 活跃学术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在专业知识教学中, 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 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 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 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 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针对目前听课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 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 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在实验和大作业中, 只设定题目或学生自己拟定题目, 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示。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 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 还采用:一是基于兴趣教学法, 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二是基于问题教学法, 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 然后逐个加以分析, 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领会思路, 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讨论法,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 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 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用目的是采用讨论式教学, 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通过现场讨论发现自身的错误, 同时把别人已经出现自己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五) 多媒体教学。

尽量采用实物、模型、音像和CAI课件等进行形象教学。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制作电子课件网上资源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实验实训室没有的新型器件可以在网上得以了解。新知识、新资讯得以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不但将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 而且有能力的同学还能学习并领悟到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

实践证明, 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工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充分运用现代媒体, 建立网络教学与学习网, 提高单位学时理论教学的信息量, 切实解决课程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随着教学班人数的增加, 问答式教学难于开展, 学时很少的讨论课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电工基础网络教学的开展, 将与课堂教学互补, 教师可以面对每一个学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 学习课堂宽广, 学习心情放松,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教学相长。

(六) 突破传统考试考核办法。

一是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改革单一考核方式, 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 每完成一个教学项目中独立的一个任务, 就由学生和教师 (专兼职) 共同考核, 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主要从制定、加工、实施方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

三、结语

运用职业教育有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理论, 联系电工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 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推行“双师型”确保教学最终能够实现为电工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具有实践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 以便更好地解决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种种问题。

摘要:本文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 贯彻以培养中职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 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力求实现精炼与实用, 对西北工业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进行探讨, 就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付诸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电工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林, 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教学手段改革 篇9

一、弥补传统教学手段板图板画的局限性, 全方位呈现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板图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靠自己的熟练技巧用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的简略地图。板画是教师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演变过程等用各色粉笔描绘出的黑板画。做板图与板画是地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众所周知, 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承载着众多的地理知识与信息, 是人类学习与研究地理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板图板画可以将语言教学与直观图片结合在一起, 使得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现行地理教材配备了二百多幅图形, 这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成效。但是, 如果这些图形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描绘, 且不说教师是否能够全部画出来, 这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 还存在能见度低、精确度低等情况, 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这也一直是传统教学中广大地理教师最想突破的问题。有了电教媒体, 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电教媒体有着强大的表现功能与综合处理功能, 可以突破板图板画的局限性:一是准备更充分。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些图形进行绘制并输入电脑, 课上需要时, 再调出来就可以了, 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学负担, 节约板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全体地理教师将图形存储于地理资源库, 大家就可以随时调用, 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可见度高。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图形清晰而完整地投放于大屏幕, 可以让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清晰地看到, 再也不会出现看不清的问题。三是更形象直观, 获取更多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 而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又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电教手段来展现图形, 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图形之中, 通过放大、拖放、截屏等特殊功能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真正实现图文转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形来进行相关的训练, 既省时省力, 又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大力提倡运用电教化手段, 并不是忽略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板图板画能力同样需要加强培养与提高。

二、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经历学习过程,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 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主体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个主观臆断的过程, 而是一个客观创造的过程, 需要借助已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此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展现相关的地理信息, 实现教材与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从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 积累丰富的表象, 经由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同时, 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 遇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肤浅或是思维受阻时, 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 使学生对知识能实现本质掌握。如在学习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并在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 从而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与思考, 达到对这一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各种生产生活场景, 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更关注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 要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强大的虚拟功能来向学生真实地展现一个城市, 将相关的交通、河流、农业等相关情况融入其中, 这样的场景更能给予学生真实感, 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更加科学合理地思考。这样的教学将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运用结合起来, 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站在人类生产生活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改革 篇10

一、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吃透课程的精髓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执教课程, 对自己的执教课程感到欢欣鼓舞, 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对自己执教的课程很有自信心, 很有把握。为此, 老师要熟悉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 吃透课程的精髓, 了解它的难点、关系、系统、方法等等, 才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先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并善于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 在课堂的舞台上才能信手拈来, 左右逢源。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 一般在于学生是否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而学生是否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又取决于学生是否被老师的讲课艺术所吸引。老师的讲课艺术, 是通过老师的语言艺术来体现的。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 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讲授优劣, 讲授又主要依靠语言而进行。因此, 教师能否运用语言艺术是教学的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当准确、生动、通俗, 声音洪亮, 保证教室的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教师的声音。声调应抑扬顿挫, 富有变化。可根据教学的内容, 适当插入一些幽默的语言, 唤起学生听课的情绪。教师的板书也是口头语言的书写形式, 应清楚、简洁、醒目。教师能将板书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 恰当运用, 这样就能更好地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热情

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体系中, 一般来说是按逻辑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为了学某项知识, 先必须学预备知识, 而在这之前又必须学预备知识的预备知识。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 好处是每走一步都预先准备好了预备知识, 天衣无缝, 十分完美。但缺点是:学生不知道一开始学这些东西干什么, 被动地一步一步跟着走, 只管眼前, 不管长远。我们的许多概念、定理, 在历史上发明它们的时候, 本来是有很自然的前景的, 但经过抽象之后写在课本上, 学生学起来就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些概念、定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创新,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书写定理由因索果或由果索因。有些定理, 我们可以先写出条件, 让学生根据条件去猜想、发现和证明结论, 这叫由因索果。而对有些定理, 则又可先写出一个结论让学生去寻找并发现获得这个结论的条件, 这叫由果索因。这样做,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而且使他们动手、动脑, 积极思索、发现、猜想, 从而为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件中具有更多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 具有更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证明定理采用分析综合。许多定理证明并不难, 关键是没有告诉学生怎样想到证明的思路。如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学生指明思维方向, 再让学生去独立思考, 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教学的基本形式仍是班级教学、大班上课。基本教学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我们必须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成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手段。21世纪迅猛发展的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将计算机和传统的电教设备功能融为一体, 成为现代化教学的理想设备, 用计算机和屏幕投影设备取代黑板、粉笔、挂图、胶片等等, 节省教师写黑板的时间,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且能够演播影像、模拟实验、模拟训练、远程查询。应用CAI可实现个别化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有利于及时反馈、统计分析学习情况, 以利教师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多媒体教育是当今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对文字叙述较多, 逻辑推理较多, 又比较抽象的内容, 不宜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而适合教师在黑板上边写边分析, 和学生一起讨论, 效果较好。因此,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合理地选择多媒体教学,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能缩短教学学时, 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 利用Photoshop、3DMAX等为图形工具制作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图形演示实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数学课。

教学手段改革 篇11

摘要:提高土建专业教学质量,是当前社会和建筑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土建工程专业建设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针对现代中职学校土建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土建专业 教学改革 方法手段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我们作为长期从事中职土建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关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改革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教与学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1、针对操作性较强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一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融入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的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以讲述、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是为了满足不同学时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及用PPT制作的电子教案的易编辑性,组织制作了不同内容与学时的电子教案。教案内容囊括了难点重点介绍、实物照片、图形展示、复杂过程的分解演示等。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徒手绘图、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将结合,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四是在课堂上多将怎样做、并且提高实际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比率,充分体现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2、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采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教学与自学相结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课时分配计划,由于实际课时数有限,故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重要的内容采用理论教学再通过实践环节加以巩固,次要内容由学生自学或通过参观学习完成。二是使用教学软件。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利用大量图片表格以及多媒体方式形象化教学,更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采用图纸项目驱动教学法 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促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做”合一。施工图识读训练随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教师提前发放施工图,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组织讨论,并选择重点进行讲解。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建材展览室,参观建材市场获得有关材料性能与用途的知识。通过切深体会的看、问更能加深对材料的认识。五是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 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 边讲边做, 边学边练。教师甘当辅导者、助手,灵活运用图纸项目驱动、具体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3、针对《工程造价》、《建筑法规》、等课程综合性强、分析性强的特点,实施真实情景教学等方法。一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分组准备并派出代表在班上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统一不了,不同的观点可以允许存在,以后继续讨论,甚至保留。二是任务驱动教学。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案例任务,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使学生从中领会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真实情景教学。其核心是要求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场所、设备或仪器一次性投资较大,每次教学时间较长(至少以周计),教学所需原材料消耗大,但教学效果好。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经历真刀真枪的操练,职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主要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施工训练场进行教学。四是案例教学法。我们对企业设计的实例进行收集整理,教师从中挑选个案,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向学生全面、简明地介绍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观点、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在教学中,既有教师介绍案例,也有学生评述案例,形式多样,气氛活跃。通过对典型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工程设计方法和技巧,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五是工学结合教学。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顶岗实习,从而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接受锻炼创造了机会,亦为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了“零距离”机会。二、关于教学手段改革1、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和根本学习环节,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是老师在讲台前讲讲理论,在黑板上画画板书,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讲,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积极改变这一状况,通过广泛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呆板的站在讲台上,可以灵活的走到学生中间,边讲课边与学生探讨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亲切的。 特别是《工程造价》、《建筑CAD》等操作性强的课程,充分运用学校专业机房的优势资源,到机房上课,为学生提供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就开展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2、改革实训教学手段一是改革实踐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实践和体验,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提倡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给学生指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一些异常现象,使学生真正地学到了本领。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实践技巧都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启发式、引导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多元化。实训考核是检验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针对不同的实训环节,应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实验以实验报告考核的形式为主,即老师讲完实验规程或步骤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填写实验报告,交给老师,以此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这是最传统的实验考核办法。三是建设合适的实训教材。“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映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是中职教材的特色。我们结合专业方向特色,编写了《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工实验》等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3、拓展网络教学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多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我们自主制作了《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造价》等基础网络课程,可使学生通过网上进行自学。所有教学资源的教学内容全部上网。特别是制图习题与练习部分,全部备有解答。学生上机可以自行检查其作业质量与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的平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综合素质。

教学手段改革 篇12

1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入, 作为医疗卫生制度重大改革的社区卫生服务, 在我国全面推进并得到较快发展。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必将需要大量的社区护理人员, 学校应逐步适应社会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社区护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因此, 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为此我校根据学校总体部署,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 围绕“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社区护理人才”和“怎样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区护理人才”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 我校教师一致认为: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应符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能从事预防、保健、康复、临床等六位一体护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

2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人才

我们在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主动、积极探索本学科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习实验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从构建能够适应培养目标变化并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体系入手,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社区护理研究课题组成员提出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人文并重、选必修结合”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 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同时合理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专业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社区护理专业课, 加大典型病案教学、现场教学的课时比例, 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外, 在课程总体安排方面, 加强实践环节, 规范实验教学和实习活动管理, 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基于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2.1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1]

(1)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以不同的课堂组织为前提, 依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完整的行动分6步:收集信息、计划、决策、举例 (实施) 、监测和评估。

(2)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学生作为行动主体, 是课堂的中心, 由其自主决定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 实现其学习过程在认知、情感及心理动机上的统一。

(3)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设计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自由教学法、调查法。

(1) 项目教学法。实施一个项目进行教学, 通过行动导向和建立知识网, 达到深层次、多方面传授知识的目的, 使学生不易遗忘。

(2) 案例教学法。又称案例学习, 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 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学习者必须独立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 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在案例学习中, 参与者要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比较和选择。案例学习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 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 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被称为问题解决方案阶段, 学习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第三阶段主要是评判解决方案, 在小组中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 并且与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

(3) 任务设计教学法。通过设计性作业创造行动和问题解决导向的学习情景,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区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教学中, 可让学生做各种操作练习, 在练习中传授技术和技能。学生需要自主计划、自主实施操作, 通过给予学生思维的创造空间来激励他们工作, 激发其创新能力, 使其将所学知识自主应用于实践。设置的练习或问题应是现实中所能遇到的, 通过这种学习, 学生可以掌握现实生活场景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4) 实验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的一种, 运用的是归纳法。实验是一个获得数据和信息的过程。实验以书面测试或操作测试为特征, 分科研型实验和教学型实验。

(5) 引导文教学法。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 它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书面文字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文教学法的关键是引导文, 引导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自己编写引导文, 也可以参考现有的资料。引导文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自主完成复杂任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既可学到专业知识, 又可对其他领域知识有所了解。

(6)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一定时间内教师让学生采用一定的思考和行动模式。学生扮演角色的目的是完成一项任务或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或者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做准备。角色扮演的特点:需要学生投入很多感情, 扮演要投入, 演练时间越多、演得也越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学生娱乐的同时, 也学到了知识;角色扮演可以有很多主题。运用这种方法时, 除参加表演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有任务, 总结时, 学生都要发表意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控制节奏、提供帮助, 既负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也负责将学生拉回现实。评估时, 首先让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进行点评, 然后是参加表演的学生谈感受,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7) 自由学习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组织形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顺序, 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引导者和顾问, 教师会不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

(8) 调查法。主要调查社区护理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带着学生去社区, 观察社区护士所需的技能, 了解社区护士的待遇。在调查之前, 教师与学生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调查之前想知道什么, 然后分组进行准备。学生将想问的问题设计好, 并对如何与社区护士进行交流进行设计。调查结束后, 小组内进行评估, 而后在班级内作报告 (包括内容、调查成果、采访方式等) 。

(4) 课程设计。行动导向是课程设计的原则,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行动能力。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行动导向层次, 行动导向的层次越高, 越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法可以达到如下目标:项目中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 项目本身是否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即学生学到了什么;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2.2 演示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其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 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是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最根本的条件。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 并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其授课最显著的特点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 形成稳定的技能, 并要逐步过渡到能为病人服务, 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 教师需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 还可采用演示教学法进行现场演示 (演示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 , 以便学生看到最标准的操作方法, 从而明确操作练习的方向与标准。

2.3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式教学法[2]

教学方法变革的中心思想在于教师要启发性地教, 学生要探索性地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的教学过程符合了这一中心思想。PBL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 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 并进一步引申出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 不断去思考、去表达, 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外、课前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充分发挥潜力,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围绕知识点, 深入临床一线寻找或设计病例或医案, 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自学与讨论中牢固掌握各学科知识。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护理课程整合, 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影视技术引入护理教学中, 我校购置、自制了一批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多媒体课件,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教学不再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传统模式。通过多媒体, 使教学图文并茂, 声乐并存,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5 综合实训法

现代教育观认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能, 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人。社区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社区护理人才。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 我们积极采用综合实训法,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开放型、多技能的综合训练。我校更新和补充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 学生可借助仿真护理模型进行实体模仿、重复练习, 在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 也弥补了临床示教的不足。

2.6 角色置换教学法

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为了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 理解病人痛苦, 我们采用了角色置换教学法, 让学生之间互为“病人”和“护士”, 2人为一组, 做技能练习。

2.7 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因此我们采用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 开展多项护理技能操作竞赛, 使他们的学习、训练成果得到及时肯定, 极大地鼓励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8 临床见习教学法

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我们将临床见习教学法贯穿在各门护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在课程安排上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将学校教学与社区教学相结合, 增加了课间见习, 使学生及早了解社区临床一线的工作状况, 大大增加其学习的目的性。

2.9 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健康评估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设施 (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等) 实施模拟教学法, 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及真实观察出现异常的体征。

3 教学手段改革

3.1 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同时配备现代化的多功能护理操作模拟病房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实验室, 以及先进的临床各科教学仪器与教学光碟。

3.2 网上答疑、在线讨论、模拟习题

师生可通过网上答疑、在线讨论、模拟习题等形式进行沟通,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已经在校园局域网提供了教学相关资料, 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上观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由于是网上答疑, 学生提出问题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在网上发布, 可以供其他学生学习。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2) :32~33.

上一篇:ROAD下一篇:合作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