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精选12篇)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1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音乐教学, 对每一位音乐教师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不断探索。本人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已深深感受到了多媒体的重要作用, 现就如何搞好职高音乐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谈一些浅见。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电脑应用能力
音乐课件制作是时代的要求, 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为此, 教师要能熟练地掌握、操作电脑, 要会运用电脑、网络收集资料, 会运用软件、制作课件。只要教师掌握了上述技能就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其所需要的精彩的音乐资料, 就能够巧妙地利用音乐资料和相关的音乐制作软件, 经过精心地选择、编辑、合成, 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选材非常重要, 好的选材在教学效果上将会事半功倍。在选材方面, 除结合课本外, 笔者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专心听教师讲课, 能否乐意接受新知识, 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钢琴课件时, 借用卓别林主演的《淘金记》中的片断, 让学生在视觉的带动下, 在欢笑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享受了影片中的钢琴伴奏所带来的博大精深的视听效果。于是, 学生对钢琴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2. 适当地加入时尚因素。
职高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他们喜欢时尚。因此, 在课件选材上适当地加入时尚因素是必要的。为此, 在讲“萨克斯”时, 除讲它的历史、构造外, 还听了《回家》这样的名曲:在讲“吉他”时, 我把电吉他、电贝斯也融入其中, 相互比较, 从音高音色、构造功能方面给学生一一展示, 并赏析了《爱的罗曼史》、《布达拉宫的回忆》等乐曲。在讲“歌星”时, 我把他们的歌声和成功的不易用课件展示出来。例如介绍刀郎16岁初中未毕业就走上社会, 从没上过一天音乐学院, 全凭他自己的不懈努力、付出, 在没有任何媒体炒作与帮助的情况下, 红遍大江南北。对于我们职高学生来说, 他这种奋斗精神, 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值得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在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这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行之有效的一些具体方法:
1. 模拟演奏。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西洋管乐时, 课堂上让学生按交响乐队的位次坐好, 每人胸前贴上所演乐器的名称, 配合指挥, 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时, 就要按自己代表的乐器作模仿表演。
2. 分组交流。
让各小组学生彼此交流观点, 同时也列举出各自小组的优缺点。
3. 分组对抗。
新课结束后。把所学内容变成许多小题, 把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一题, 当堂对抗, 比一比, 看哪一组问题回答的又好又快。
4. 选优为“师”。
可选普通话说得好、艺术素质高的学生到前面操作课件并讲课。然后由教师总结、补充。
5. 择优选“材”。
发挥职高计算机班学生的特点, 给他们布置作业, 每人用“Power Point”制作一篇自乐器等。体裁不限, 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供大家欣赏。这样,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课件教学要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诚然, 多数流行音乐作品是好的, 思想内容是健康的。但是, 也有少数消极颓废、甚至内容腐朽的流行音乐作品。如电视连续剧《海马歌舞厅》宣扬“游戏人生”的主题歌等等, 这对于辨别能力差的青年学生危害很大。因此, 音乐教师在制作音乐课件用于教学时, 必须把课件中的内容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必须选择思想健康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课教学中, 教师则应该旗帜鲜明地激浊扬清, 用好的健康的音乐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 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笔者在讲黄家驹时, 问学生为什么黄家驹去世十几年了, 他的歌曲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说不清。我就告诉他们:除了他的歌声美外, 更重要的是他歌中的内涵。他的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让人在听他的歌声时, 从心灵上得到一种震撼。再看一看我们今天的流行乐坛, 许多流行歌曲流行不到几个月, 便销声匿迹了。也有一些歌曲不仅有靡靡之音, 还配以低俗和谩骂的歌词。对这种音乐垃圾, 我们必须批判、抵制。笔者在音乐课中, 鲜明、巧妙地启示学生, 应自觉抵制那些不良歌曲的侵害, 应多听一些积极向上、高品位的音乐作品。本人每学期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荐和组织学生学唱《激情广场大家唱》中的优秀歌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 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 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扩大了信息, 充实了容量, 加快了节奏, 提高了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 水乳交融, 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 获得美的体验, 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想象力, 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转变,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与课件技术的日趋熟练,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电子黑板”的概念了,它以强大的功能,大量的信息及生动直观的影像和快捷的连接方式和超越时空的变幻,已经越来越受教师的欢迎,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并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我也在尝试自己做些课件运用于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我感觉到在几何教学中,多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
一、多媒体的教育优势
1、信息的存储利用便利
多媒体网络信息的存储、提取、双向传输非常便利,它应用于教育,更利于教学信息传播机制的建立。
2、发散性思维的工具
在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方面,多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也是特别大的。因为多媒体具有非线性、无结构化的特性,具有一种任意想像的存储扩充器的功能,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学习者在通过无结构化、非线性多媒体教材自主地学习的状态下,具备了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可以成为发散思维解决学习问题或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3、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
多媒体网络有利于个别化的实现。因为学习者各人需求、学习经验、认知程度等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差异,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性,不具有固定的学习目标和既定学习路径,学习者可以自定学习路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种形式
1、教学演示多媒体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多媒体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演示,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采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数据、示例等呈现在特定的显示设备上,以辅助教师的讲解,从而达到知识的高质量的传播。在一机多人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电子投影仪的结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图片、活动图像或自制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播。
2、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机,非常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保持,界面友好、形象直观,而且还按照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可以得到立即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程序。这种交互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现代远程教学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网络传播模式的出现,使得用于单个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发布到广阔的网络空间,形成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不分年龄大小,不拘泥于固定的时间、空间按需进行学习,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前水平选择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学习。所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方式,将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更为便利、更为广阔的学习交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
1、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而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等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的进行赏识教育,它可以无数次的原谅学生的失败,真正作到了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还真正教会了学生怎样面对挫折,从而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教师对画面图形的操作,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再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了学习几何自信心。再例如: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还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再例如:讲授“垂直”这一概念时,让学生观看一段大型比赛的跳水录像,出示问题:当选手入水时,水花的大小说明什么?所有学生几乎同时说出来:“不垂直”水花就大,“垂直”水花就小。教师问:“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讲解了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完整的进行下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可见这样的情景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3、用媒体技术可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一题多解问题,在传统课上只有给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然而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的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真正变“选马”为“赛马”,使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3
科目全、版本全、系统、完整是本系列课件一大优点。教师们虽然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但是不系统,因未经专业出版单位审核,质量得不到保证。本课件内容分为“精品课件”、“精品资源”两部分:“教学课件”完整、系统、连续,教学线索明晰;“教学资源”既可下载,又可修改,随教师喜好加以运用,资源丰富。此套课件既有完整的编写体例,又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强大的编写队伍,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新课程》杂志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联手打造,既有好的编写队伍,又有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会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具体科目版本如下: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4
一、多媒体课件档次高低的因素
课件档次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 (2) 教学资源情况。 (3) 制作课件的工具。 (4) 教育技术队伍的技术水平。 (5) 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 (6) 课件制作的激励机制。 (7) 学校的重视程度。
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上述几点的意义。 (1) 教师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教师制作课件的技术不断地在提高教师们才能制作出高档次的课件, 如果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跟不上发展、掌握不了较新的技术那么教师怎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2) 教学资源情况, 是教师制作课件的素材库, 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他的课件内容就不会丰富, 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去到处找资源降低的效率。 (3) 制作课件的工具, 这是制作课件的基础, 没有工具怎么去做课件?而且老化、落后的工具也是制作不出高质量、高档次的课件。工具的落后、老化也会造成制作效率的降低。
二、提高课件档次存在的误区
1.过重技术, “大杂烩”现象严重
开发之初, 所谓课件 (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 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 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 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目前, 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 按钮奇形怪状, 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 放眼看去哪儿都会动, 有的课件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用不对, 比如背景蓝色想突出那个重点就用红色文字, 造成红色文字不容易辨认。还有的按钮声音动辄爆炸或发动机的声音, 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 “好玩”一点, 但恰恰是这一点喧宾夺主, 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信息超量, 出现“填鸭”现象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 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 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 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 更有甚者直接把课文扫描就放上去, 这样让学生觉得跟读课文没有什么两样。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 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 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3.留白不足, 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常规教学中, 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 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 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 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 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 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鼓励创新。
此外, 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 缺乏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
三、解决方法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 真正提高课件档次?课件档次的高低不是把一大把的有关动画都放上去就能显示自己的课件是多么的高档多么的好, 而是要注重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怎么样去制作一个精良的课件, 我认为, 首先, 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 课件制作时, 如何处理既适合界面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课件设计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 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 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的话, 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 眼前一片乱七八糟, 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 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 要想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 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 不能“一锅烩”。所谓高档次的课件就是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的课件。同时各单位要经常举办课件比赛多提供老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制作经验的机会, 并做一些优秀课件的奖励工作提高制作兴趣。
四、结论
因此, 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 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外, 课件制作应该向美学方面发展, 可以找适当的时间对教师们的版面构成、色彩心理、技法理论等美术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培训, 使教师做出来的东西简洁、大方、明了, 并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 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 实现个性化教育, 真正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7, (01) :7-12.
[2]姚文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过程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4, (02) :77-79.
[3]车明霞.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色彩与布局[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02) :214-215.
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论文 篇5
【摘 要】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党校的专题课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增大课程信息含量的同时,还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使用多媒体手段时还需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教学主题、教师、学生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专题课的教学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于现代教学的各个领域。党校作为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的主要阵地,也在不同程度上吸纳了这种现代教学手段。那么,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在党校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克服多媒体手段引入时的消极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
一、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党校教学方式改革和进步。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更加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
成人由于接受信息渠道的广泛,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很少有大块的时间去静下心来看书读报,而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脑和网络,这让成人从网络上快捷迅速的获取知识成为一种习惯。当他们习惯了通过网络、电视、多媒体等多方面多形式接受信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成了成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些原本枯燥呆板的知识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变得面目友善可亲可近,而成人又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合理归纳变成自己的知识。多媒体课件给学员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多媒体课件常常给学习者提供的是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超连接方式更是让所有教学资料的讲解和引用随心所欲。
2.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专题课的信息容量。
党校的一次专题课一般是三小时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将大量的信息有效组织起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的选取。而这三个小时中我们一般会穿插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来表达专题课的主题。而这些资料如果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向学员展示时,就显得非常欠缺,教师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刻画自己引用的论据,但还不能将这些论据给学员完美的展现。而这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开始体现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为课程内容事先采集或加工大量的素材,它们可以是一些图文声像资料,这些资料无论它的形式如何,量有多大,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合理组织起来,直观快捷的展示给学员。
3.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优化专题课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认知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学员感官的刺激会充分调动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员的学习在一种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进行。多媒体手段还可以有效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内容。党校一节专题课往往涵盖着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我们的教师又无法对各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在对其他学科知识做处理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既可以精准完备地阐述专业以外的知识,又可以扬长避短,不让教师在专业以外的知识讲述上不露瑕疵。多媒体教学还能很好的突出专题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还有便于保存传输,易于共享的优点,有些课堂上不能消化的东西,教师可以发到网上,方便学生下载学习,有疑惑时学员也可以在网上和教师互相讨论,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互动,教学环节也得以拓展;另外发至网上的课件也可以方便教研室同事之间互相借鉴,相互讨论,寻找问题,不断完善。由此我们还可以推出一些精品专题课件,参加党校系统的评选,让更多的优秀教学成果大家分享。 二、扬长避短,妥善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专题课教学水平。
1.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专题教学主题的关系。
党校专题课多以党性教育、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时政分析见长,所以多媒体课件应避免做的花里胡哨,在颜色、声音、图画上让人应接不暇,不论是色彩、音乐和图片等等都应做的庄重、大方,这样才能凸显党校专题课的特点。我们有些教师在做课件时喜欢运用一些与主题不太协调的声音、图片,这对专题课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教师在制作演示文稿时喜欢用不同的背景,这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必须把握,就是无论如何背景在风格上应该是统一的,这样才会对教师从一而终的贯穿主题有所帮助。另外,作为辅助教学课件,永远是为主题服务的,虽然我们现在有些大讲座,公开专题课,是必须是要用课件的,因为传统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习惯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奢华与体面,就滥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使用要非常用心,我们一定要让多媒体课件成为专题课教学中有机的一部分,它的引进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它仅仅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多媒体课件有必要用则用,没必要则坚决不用,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喧宾夺主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
2.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不应该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多媒体课件我们在准备的时候需要搜集很多素材,然后要认真的筛选比对这些信息,最后将最恰当的部分用到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中。另外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如若不当,极容易造成教学被动的局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在下面平铺直叙的看,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跌宕起伏,教学上也没有互动,如果造成这种局面就是教学上的失误,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三尺讲台上总有那样一些让我们难忘的身影,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给我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慷慨陈词,或许娓娓道来,总之教师在讲台上所展现的`个人魅力是无穷的,也是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作为学员往往因为教师人格魅力对其的感染,而更乐于接受教师所讲述的这部分知识。另外,教师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更是让整个教学活动极富感染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整个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专题课也是一样,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教师不是放映员,学员也绝不是观众,我们不能一味的用多媒体课件的灌输来剥夺学员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利。何况党校专题课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员参与其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完整,我们不能缺少的是学员的质疑,学员的讨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进行一节完美的专题课。
4.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篇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的规律。实验有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有些实验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如果能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从《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历史讲述,到《化学平衡》探究的情境创设,从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到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多媒体不仅给课堂增添了活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一化学《化学键》的学习中,化学键这个概念涉及原子结构及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作用等,既复杂,又抽象,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此部分内容向学生讲解清楚,但是借助多媒体将发生反应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体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利用多媒体弥补实验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电解CuCl■溶液实验时,运用投影手段,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阴极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铜覆盖在表面;在阳极的碳棒上,有气泡放出。有些实验速度过快,不易观察,我们可以事先将其录像,上课的时候直接播放视频,多次重复观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要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增强了演示实验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凡事都必须有一个“度”,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若超过了这个“度”,多媒体教学就会表现出它的劣势。
1.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
化学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能做的实验,我认为不宜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替代,否则就会失去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体会的机会,也会错过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机会。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即注重过程而获得的经历;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明,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就不必用多媒体模拟展示。
2.过分追求“短、平、快”,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
多媒体“短、平、快”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快速放映,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就像脱离了知识的载体在凭空认识知识,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长期这样,学习效果必然不好。
3.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认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在教学中应重视思维活动的“最近发展区”,以使学生能够达到“跳起来摘到桃”的最佳学习心理。化学教学过程处理得过于直观、形象,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长不大”。
经过多年的实践体验,我认为最有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具体来讲,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做:(1)重点、难点、难记忆的部分,在屏幕演示,同时以简练的板书形式写在黑板上,并加以口述讲解,有利于学生消化接受。(2)在播放课件演示的同时,尽量伴随教师的肢体语言,进行深入讲解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节课堂气氛。(3)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地方,放慢演示速度,为学生记录提供时间。(4)抽象、冗长的内容,尽量减少板书,应制作课件进行表达。(5)大容量的复习内容,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且最好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6)备课必须充分。对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更大,要备内容、备形式、备时间、备顺序、备板书、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都要事先合理分配时间。(7)课后小结应作为课件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总结。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7
一、运用现代电教媒体, 创设问题情境, 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联想, 激励探究, 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例如有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 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 (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 , 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 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 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 沿对角线对折, 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 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 不仅令人耳目一新, 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 参与之乐, 成功之悦。
导入新课时, 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 有利于创设各种情境, 如:图像情境、现实生活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悬念情境等,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精心设计, 展示过程, 优化教法学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化难为易, 化无形为有形, 化无声为有声, 变抽象为形象的优势, 精心设计教法, 充分展示认知过程, 使学生从直观中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 运用电教手段, 分析事物的特征, 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在教学中, 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 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 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直观显示出来,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首先教师提问:“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接着, 屏幕上出现一个闪一闪的小圆点, 之后又出现相应的一个圆……几次重复后同学们活跃起来, 举着手说:“圆的位置是由圆心的位置决定的。”而后, 教师又问:“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屏幕上显示以圆心为端点出现一条较短半径, 随之对应出现一个小圆, 接着一条较长的半径出现, 又对应出现一个较大的圆。这样重复几次后, 就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 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
(2) 运用电教手段, 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 培养和始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媒体。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 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 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的机会, 使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 在操作实践中去感知、发现、创造;让全体学生动口表述算理,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数学教学, 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生动演示, 有助于公式的推导。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 公式的推导更是抽象, 难以理解。好多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仅靠死记硬背, 这样, 容易出现张冠李戴, 生搬硬套的现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静则滞, 动则活。数学教学要从偏重结论的静态教学向动态过程转轨。教师不仅要把学生教会, 更重要的是要展示知识发展的脉络, 让学生参与并领悟知识由来的动态过程。而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正好能实现这一目标。
(4) 化难为易, 有助于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对于那些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或用传统的教学媒体难于讲清的, 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 为了突破学生难以准确理解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这个难点, 我们通过多媒体彩色、动画的效果, 模拟了这一运动过程。让学生理解了运动的地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遇还是相距。这种图像、文字、声音同步综合运用,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轻松地感知了两个物体运动时需考虑的四要素:运动地点、运动方向、出发时间、运动结果。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协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训练思维, 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力度是数学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在具体的训练时,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学生都能理解题意, 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是协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传统的在黑板上画, 受静止状态制约, 有时也不易被学生接受。这时如果引进多媒体课件, 则效果完全不同。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8
一、活用电教媒体, 设置悬念, 探奇寻胜
众所周知, 电教程媒体可创设出图文并茂, 声像齐全, 生动易懂, 新颖多样, 情节动人, 幽默搞笑的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关于香蕉这一内容时, 制作了一个Guess game的课件, 用它来引出课题。即让学生看大屏幕, 开始大屏幕中央是一点点黄色, 然后让学生来猜:“What’s this?”这时学生的答案有很多:It’s a pear/lemon/mango/ banana……等, 然后用右手按动鼠标, 黄色的范围渐渐扩大, 再让学生猜, 这时学生的答案也有多种, 最后, 再次按动鼠标, 学生基本上可以看到香蕉的全貌, 猜对的学生兴趣盎然, 欢呼着喊道:“Yeah”, 学生情绪高涨。再如教学above、below、beside、across、from等这几个单词时, 我充分运用课件, 将梳妆台、电视、图画、鞋这些实物都用卡通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就像动物一样蹦来蹦去, 让学生在边看边仔细听。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活跃学生思维, 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
二、乐用电教媒体, 创设情景, 加强交流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语言和情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 而且语言形式所表示的意义也是有情景决定的。由此可知,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就必须创设和模拟各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 使学生宛如置于某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 能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用言语表达感情的欲望, 学生就会感到所学英语的真实性,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能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界限,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 在这种极富创新的情景中, 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 从而更自觉更有兴趣地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 进而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9
一、多媒体教学的功效
1.教学方式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堂上, 教师可结合教学重难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去针对问题分组思考、讨论, 然后各组得出讨论结果, 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通过多媒体把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质疑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在一起, 触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 通过互动讨论使学生各取所长,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等能力的教学目的。
2.更易解析重难点
卢梭曾言:“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在政治课堂上,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平淡、乏味, 要使学生持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高调的学习行为表现, 是不易做到的。所以,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 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很重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 既可增长学生的见识, 开阔学生视野, 又可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例如,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中, 对于市场不能调节消防等公共物品, 我采用图片和声音结合、箭头引导的方式, 不仅幽默了一番, 也让学生知道, 如果在这领域只凭市场调节, 消防讨价还价, 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从而总结出市场在这领域的失灵。
3.教学内容系统化、直观化
教学整合是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课堂上, 没有把教学知识系统化, 那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按传统的方式, 利用板书将本课教学任务尤其是重难点进行整合, 对只有45分钟的课堂来讲显得有些奢侈。而利用多媒体这个媒介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制作个本课的框架图, 设计好课件中幻灯片之间的展示顺序, 并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一些重难点上设置链接, 这样可以使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快速地找到需要展示的知识点, 也能使学生快速地对教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要求
1.熟悉教学要点, 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只有熟知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 做足教学资源的准备, 才能更灵活充分地运用好多媒体这个媒介, 使我们的教学过程能够达到重难点突出, 层次分明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备好课, 甚至是听课再备课, 对于课件中的文字设计、影音配置、时间控制, 要在教案中注明, 做到有备无患, 从而在面临教学突发问题和学生提问时, 做到胸有成竹, 做学生心里的好榜样。
2.用心制作, 增强课件的生动性和流畅性
(1) 课件要做到既不能太简单, 也不能太复杂。
如果过于简单, 会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果过于复杂, 学生只是知道“好玩”, 对于知识是云里雾里。
(2) 增强幻灯片之间的流畅性。
这就要求课件提升其内部联系性, 加强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展现, 多使用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来引出知识,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然地得出结论。
3.加强与学生教学互动,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待灌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 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才能点燃学生的导火线。在多媒体教学中, 如果光顾着放映幻灯片, 那也只是走马观花, 并不能发现问题。所以, 试着提出更多的教学案例, 由学生来分析讨论,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且各有所长。但是, 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有其独到的优点, 它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多感官、多思维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厌学为愿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功效及其要求, 从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本身和教师应做好的准备两方面进行探讨, 说明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整合,教学设计,学习兴趣,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林华芳.多媒体教学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多媒体手段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篇10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 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树立坚定的信念。实际上课标中所说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实际上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 面对比较抽象概括的教材, 学生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 然后记笔记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无疑不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 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音频、视频、文字材料、地图等其他各种介质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从中自主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
二、利用多媒体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 促进师生角色转化,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 对于一堂课40分钟的内容, 教师要有比较严格的安排, 而学生一定要跟着老师走, 老师讲到哪儿, 学生就听到哪儿, 可以说没有自主权。这就会经常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很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克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水平较高的或预习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 选择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或其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学习;其他的学生, 也可以只选程序中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 无须扩展。如学生有需要可以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 自己管理学习进程。另外, 学生在操控多媒体课件、自己获取相应知识的同时也就是自己在整合教学资源, 探索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的差异进行历史教学,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相信这些只有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达到。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加大课堂容量, 增
强历史课的系统性和趣味性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材变得更美观丰富, 但另一方面课文容量也更大, 而学生对课文中大量的历史信息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因新教材打破通史体例, 采取专题史的编排方法, 使得教学内容经常出现跳跃性和断断续续的特点, 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而历史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 很难人为地、孤立地把它分割。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整合教学内容, 补充材料, 并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相对多的知识量, 将属于不同领域的内容, 以各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展现出来。并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 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线索清晰, 构成了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
四、应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 增强历史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以前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一般分为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部分, 无论哪一部分都是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强调的是结果, 关注的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这种结果性目标, 实际上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新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 实际上是承认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过程, 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都是“置身事外”, 学生听老师客观地简要地叙述历史过程, 然后去记忆所谓的历史结论。学生不但缺乏参与和体验, 对历史结论也往往没有认同感。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日常的教学不可能让同学们通过事事“躬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师生创设特定的历史情景, 达到同样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人文关怀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篇11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任何科技成果的应用过程又是漫长的历史过程,多媒体教学也同样如此。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苏北地区百分之九十的学校多媒体没有普及,每个学校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只是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和平时开设公开课所用;二是学校的领导普遍缺乏重视多媒体教学,只规定年青教师一学期只开设一堂多媒体公开课就可以了;三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搞搞花架子,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才是实实在在的;四是学生无法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学生基础差,自觉性更差,平时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时老师告诉学生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说明了什么?自觉的学生还能在课本上记一记、画一画,不自觉的同学一堂课结束课本笔记一笔不写,上多媒体课更是象看电影一样只看热闹不做任何记录,这种情况使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钻研也失去兴趣,教师精心准备一节多媒体课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而学生却漫不经心,教师觉得不值得;五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研究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张店锣鼓各打各,谁要上多媒体公开课,谁就到网上去找课件,而不是互相帮助,统一安排,张三负责必修一,李四负责必修二,王五负责必修三,赵六负责选修1、4,还有专人负责第一轮总复习,第二轮、第三轮总复习,综合模拟测试等等。
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可以看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被学校领导、教师重视,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来得重要,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在讲解选修一的维新变法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解,无论如何也完不成教学任务,一单元用两课时都紧紧张张,用多媒体教学,用一节课就可以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而且效果非常显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这一单元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不明显,用两节课时间还讲的不深不透,学生糊里糊涂,用多媒体教学,先用几组图片展示分析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中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再用几幅表格展示维新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政治思想主张,这样学生对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就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进行归纳,从四个方面归纳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归纳好的维新变法历史背景,再让学生查漏补缺,比较自己归纳的历史背景和老师展示的历史背景,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印象,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而且在归纳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大大提高;在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主张及特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列举大量材料著作等,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精选的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必须避免象记流水账,有的老师在教学时象放映电影,从头到尾只是把上课放映程序叙述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学无所获;第二是避免滥用课件,图片展示,表格材料的展示都要适当,不能滥用,使用的时间要恰当,每一段图片或表格展示都要能说明课本涉及到的知识点,应把资料展示变成突出重难点的手段;第三是使用课件一定要精心筛选,学生不易理解的材料可以删除,应做到少而精;第四,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可以关掉电脑,这既可以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讨论问题,再打开电脑时又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有吸引力的作用,第五,每个教学流程的更换速度不能过快,尤其是经过学生讨论后老师展示问题的参考答案时,应留有让学生再思考再完善的时间,不能把答案一现而过。第六,用过的课件要保存下来,以后再用时要认真进行修改和补充,使课件不断完善。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密切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对当今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又十分必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又非常紧迫的任务。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创造物质条件。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容量,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图表展示、目标展示等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展示教师的总结,可以使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尤其是高三历史总复习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上下左右的联系即古代、近代、现代历史知识的联系、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历史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做到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所学的历史知识,从而收到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切实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学得轻松。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思考 篇12
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把多种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按照课堂教学中心目的要求展示相应的教学材料。它打破了历来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有力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在丰富学生的感观材料,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诱发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独特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现就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一些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与教学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
教学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和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这往往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更不用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内容丰富、图片美观、运作快捷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真正创造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形象思维,即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再现情境的画面、声音等,那么,富有创意的画面设计、丰富的影视资料等就可使其学习兴趣盎然,从而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则具有独立的思维,不但需要形象生动的资料,而且从对表象的感知深入到对内涵的重视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中要多角度展示材料,实现课堂教学中诸多媒体的系统组合,充分展现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突破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和能力的认知理解整合得更加有序、合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说教获取知识,缺乏直观感,而且教师的举例、板画也过于抽象、简单。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在直观演示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生物部分“动物的血液循环”知识讲解中,仅凭挂图及教师的口述讲解,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教学,血液循环过程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又如在物理部分“光学知识”讲解中,平面镜成像光凭讲解,学生感觉既抽象又难懂,而利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多媒体后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但并不是说传统教学方式就一无是处了。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场面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下来一点板书都没有,这也是不对的。我们主张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使用课件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切不可由于过多使用,使课件变得杂乱而冲淡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多媒体有鲜明的教学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使教学材料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得到加强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如果能结合传统媒体———黑板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变得更好。
2.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利弊
多媒体实验仿真能力强,使许多实验演示操作容易成功,省时省力,受到教师们的欢迎。例如在“动物心脏解剖”实验中,真正的心脏因其是血淋淋的,学生大多感到恶心、反感,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兴趣;解剖后,因心脏壁软,成型较难,学生也很难了解心脏的真正结构。而采用多媒体实验仿真,则减少了许多很难操作的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毕竟只是仿真实验,缺少实验的真实性,用它完全替代实验是不对的,而应该是实验的有力辅助手段。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很多情况仅靠多媒体仿真,很难令人信服,如果采用演示或学生实验则效果更好,而且采用演示或学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些实验在做了以后,再配上多媒体仿真演示,往往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多媒体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增强了真实性和直观感,使一些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例如“电学中电流的形成,生物中的被子植物传粉、受精以及果实的形成”,采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难点变成了易点,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松。多媒体由于信息量大、图文并茂使学生兴趣大增,但使用过多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重点知识的学习。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若一味追求“精彩、丰富”的画面,而且盲目引用过多的材料易扩散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就会使多媒体课偏离教学重心。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围绕重点,重点知识应用异色字或特形字标出,一节课的最后还应有总结性画面,帮助学生回忆、巩固,加深印象。
二、多媒体与课堂结构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知识传授时间短、速度快,教学更具形象感和生动感,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使课堂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知识,较大地提高效率。但这样也易产生副作用,容量太大学生接受不了,密度太高学生消化不了,易“煮”成“夹生饭”。因此,运用多媒体一定要考虑大容量与高效率相适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适当的容量,内容编排要由浅入深,保持梯度。例如,在地理知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等地理过程,也可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不少教师的认识走向了一个极端,每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多媒体来辅助地理教学,如在学习有关地球仪、地轴、赤道、两极点等知识点时,只用一个地球仪就足可解决,而无需滥用多媒体来模拟显示。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说得好:“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而放弃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另外,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在课前,因此,教师上课的思路已经全都建构完毕,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课件在教学。但是学生是有自己的独特思考的,因此,往往存在因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走,而教师为了按课件上课,强行打断学生的思路,强迫学生回到课件中的现象。这使教师的教学机智无处可用,也使课堂少了许多精彩。这不仅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存在,还在很多优质课、展示课中出现。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推荐阅读:
多媒体教学课件07-30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08-10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08-19
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09-06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弊09-23
多媒体课件教学论文11-10
多媒体课件与体育教学07-14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相关知识08-17
多媒体课件与化学课堂教学10-09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利弊分析的论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