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案例课件

2024-07-30

多媒体案例课件(精选9篇)

多媒体案例课件 篇1

刑事侦查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作为其核心内容的方法与手段更是对实践进行总结后的理论成果。因此, 刑事侦查教学离不开教学案例的应用, 这种应用的典型方法就是先公布案情和侦破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其中的案例大多是由教师收集加工而成。目前, 数字化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大量运用, 侦查部门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及在侦破后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进行案情分析、侦查部署、案后总结。这些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甚至带有声像资料, 它在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又为刑事侦查课的案例教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果能对这些案例加以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 将会极大提高刑事侦查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案例课件的收集

多媒体案例课件的收集是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前提和基础, 案例课件收集得如何会对教学课件制作的内容和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 合理收集案例课件

侦查实践中形成的案例课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 公安机关用于法制宣传而制作的已经公开的典型案例课件; (2) 侦查人员为交流经验、民警培训而制作的案例课件; (3) 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为侦破案件在案情分析、汇报及案后总结反思过程中制作的案例课件。第一种案例课件往往侧重宣传效应, 虽画面优美、制作优良, 但案情笼统, 缺乏破案细节, 因此作为案例教学的价值不大。第二种案例课件多数内容详细, 逻辑连贯, 虽可作为课堂教学之用, 但和教学目的未必相符, 而且思路也未必一致, 通过课件教师难以吃透案情, 因此可作为教学参考。第三种案例课件, 真实反映案情及侦破过程, 内容比较全面, 逻辑关系比较严密, 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容易加工整理。因此是我们收集的重点。

由于教学本身的时间性限制和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年轻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课堂上使用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因此, 侦查实践中大量的多媒体案例课件并非都适用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收集案例课件时不仅要了解其中反映的案件性质、作案手段、作案特点, 同时还要注意案件本身在侦破过程中的措施方法, 既要包含成功的经验, 也要有存在的教训。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侦查案例可以分为未破案件、在侦在诉案件、已决案件。考虑到刑事侦查、侦查资料、刑事证据的保密性, 一般对于未破案件、在侦在诉案件的课件不予收集, 侦查部门通常也不予提供。通常只能收集已决案例的课件, 即使是已决案例在收集和使用课件时也要注意案例资料的保密, 不得在非专业领域和人员中传播, 只能用于教学本身。

(二) 刑事侦查案例课件的整理与改编

侦查实践中的案例课件多是为案情分析、汇报和案后总结而专门制作的, 而教学中案例课件的使用要么是为了方便阐明一定的理论观点, 要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由于使用目的不同, 决定了多数原始案例课件不能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任务并结合教学内容加以整理与改编。

实践中用于案情分析的案例课件多数具有充分的现场图片资料和一定的文字描述, 但却没有侦查工作的部署、侦破过程的描述以及破案结果, 这种案例虽可用于课堂讨论, 但无法验证讨论的结果;而案后汇报和总结型的案例课件虽有工作部署、侦破过程和结果, 但往往现场资料不充分。因此, 在教学中需要对同一案件的这两种案例课件加以糅合、取舍, 根据课堂需要和教学设计重新加以编排整合。

一般情况下, 一堂典型的刑事侦查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需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使学生在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 要有客观真实性。案例课件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 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决定案例教学的真实性,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 通过讨论、分析、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后再与真实的结果相比较。这样的教学才具有仿真效果。

第三, 要具有完整性。教学案例课件不仅要求能够提供充分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 甚至必要的视频资料, 还要能提出问题, 在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答案之后, 课件能够反映出正确的答案加以证实, 这里面包括案件性质、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工具、作案人数、作案动机目的、被害人情况和作案人特点等, 以便于衡量实际案例课件所反映的相关情况与学生提出的分析意见、侦破思路、侦破方法与实际案例的相近程度。所以这样的案例课件一般包括四项内容: (1) 充分的现场资料; (2) 严谨的现场分析内容; (3) 完整的侦破方法与过程; (4) 真实的破案结果。

第四, 要反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案例教学运行的过程是老师根据课件内容进行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对课件的简单播放和讲解,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一种或者多种结论, 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 使得教学相长。因此, 案例课件各部分之间应该逻辑紧密, 承接自然。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的课堂运用

(一) 教师要吃透课件内容

课件都是为口头表达服务的, 案例课件也不例外, 大量的细节内容, 尤其是破案细节往往在原始课件中得不到反映, 而是作为口头表达的内容存在于案件汇报人员的脑海里。案例教学中为使学生全面准确地分析案件, 这些细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针对课件吃透案情, 方能在课堂中加以应用, 这就要求在收集案例课件时, 如有条件, 应认真听取有关办案人员的详细介绍, 在吃透案情的同时仔细阅读课件内容, 才能完全掌握案例课件中所展示的全部事实, 进而把课件内容和细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按照教学需要有选择地对课件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反复研读案例课件, 使案件内容烂熟于心, 只有摆脱对屏幕的依赖, 案例教学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才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并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是说屏幕是语言的补充, 屏幕观看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 照屏宣科和照本宣科是搞不好案例教学的。

(二) 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的具体使用

一般来说, 案例教学分为三种形式:归纳式、诠释式、分析讨论式。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对案例课件的使用要求自然不同。

归纳式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来总结理论观点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案例课件, 讲解案情和侦破方法与手段, 然后从案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 形成理论观点。这种从实战案例中总结出的观点有理有据, 容易被学生接受。播放这样的课件, 能够保证播放的内容足以归纳出相应的观点。

诠释式案例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先阐明有关的理论观点, 再以案例来说明理论观点正确的教学形式。这种案例课件播放可根据相应的理论观点对内容加以取舍, 一般不必完整播放, 能说明问题即可, 目的是通过案例来理解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强化理解理论观点。

分析讨论式案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 由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案例并得出结论的教学形式。为了培养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分为单项分析和综合分析。单项分析一般是先通过课件播放提出某一具体问题,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再由老师点评并继续播放课件, 公布正确答案。综合分析是通过课件播放提供详细案情, 系统全面地提出问题, 或者由学生通过案情自主发现问题, 而后认真详细地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答案;老师最后进行全面点评, 并通过课件公布正确答案, 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启发性、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学生更能够在对照比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点。由此, 无论是单项分析还是综合分析, 在案例课件的运用上也可称为分段式案例课件播放。

实践证明, 对刑事侦查多媒体案例课件的合理收集、科学整理改编、恰当使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 进而提高刑事侦查教学的质量,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课件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侦查实践中也因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在案件分析、汇报中普遍采用。对这些案例课件进行全面收集, 并按照课堂教学的需要整理运用, 使之成为案例教学的良好素材, 不仅为侦查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而且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刑事侦查,多媒体案例课件,收集,运用

参考文献

[1]韩铮.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弊分析———以刑事侦查教学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8) .

[2]林晓阳.高校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5) .

[3]付大鹏.浅议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0) .

多媒体案例课件 篇2

——幼儿绘本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汉江集团中心幼儿园 卢珊珊 绘本特点的分析:

《蔬菜的秘密》讲述的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小女孩欢欢的故事,她只爱吃肉,不爱吃鸡蛋,不爱吃蔬菜。直到有一次,她去了乡下奶奶家。在奶奶的小菜园里,奶奶用各种各样的想象来引起欢欢对蔬菜的兴趣:丝瓜的种子是由小鸟从外星衔来的,西红柿来自地球的背面,辣椒是帮蚂蚁照明的小灯笼,豆子会变成天上的星星„„这一切对欢欢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和充满浪漫,她忍不住爱上了这些有秘密的蔬菜,想要好好尝一尝,逐渐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幼儿自主阅读水平的观察与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对各种蔬菜了解不够,有个别孩子有挑食和偏食的现象。为了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各种丰富的营养。教师在图书区投放了《蔬菜的秘密》这本故事书,并进行了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封面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及小姑娘惊奇的眼神吸引了幼儿阅读这本图书的兴趣。

2、在观看图书的过程中,幼儿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看图书过程中不够仔细。大部分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思去理解故事内容。

3、个别幼儿在阅读后通过画面能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根据以上观察幼儿情况,教师带领幼儿一起仔细阅读故事书。让幼儿学习和掌握阅读故事书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对绘本故事产生兴趣,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讲述能力和创编故事的能力。

读--编--讲--演,从文本到呈现的教学策略

一、精读故事

为了让每一位幼儿都要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精读故事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有利于教师和幼儿互动。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画,包括封皮和封底。教师会提问:“画面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没有对画面进行描述,也没有讲解文字,幼儿开始描述的比较笼统、简单,但随着教师的引导,幼儿开始关注细节,并积极的发表他们的想法。

1、通过人物特征、动作、表情,感知人物的情感 在观察图中,幼儿说:“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在吃饭,桌子上有很多蔬菜,但是她吃的很不开心。幼儿还关注到桌面上的各种蔬菜和人物的表情,得出了欢欢吃饭不开心。

幼儿根据图书画面判断出欢欢到爷爷奶奶家吃饭,爷爷奶奶做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是她都不爱吃。通过奶奶对各种蔬菜有趣的描述,使欢欢对各种蔬菜产生了兴趣。

2、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幼儿看完故事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图片内容。从幼儿的语言描述中,我们发现,幼儿已经理解了“故事”的概念。幼儿还从图画中,理解到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偏食。

精读故事的时候,幼儿已经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想象,并对自己的想象加以描述。

3、鼓励幼儿把自己编的故事画下来

教师和幼儿讨论:“怎么能记住我们编的故事呢?”有幼儿说:“可以画下来”。让幼儿把自己描述的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

4、制作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教师与幼儿讨论:“我们有没有故事?怎样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故事呢?”幼儿说:“把我们的故事也做成一本书”“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我们的故事给别人看!”

二、讲述故事

有了自己的故事书,幼儿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讲故事。

1、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以家庭小任务的方式,请幼儿回家把自己的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家长做记录。第二天,教师利用家长带来的文字记录、和讲故事的录音,和幼儿一起分享自己讲的故事。

讲故事活动初期,有部分幼儿因为缺乏胆量和自信心,往往不愿意当众讲,回家给爸爸妈妈讲,幼儿会比较放松,有利于幼儿在讲述中逐步建立自信。教师通过家长的反馈,也能够了解每一名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水平。

2、班上故事会

一名幼儿在班上讲故事后,请幼儿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语气都一样,听不出来是谁在说话”“声音不清楚”“应该有感情的讲” 教师问:“怎么讲就会有感情呢?”幼儿说:“声音要大一些”另一名幼儿立刻反驳:“声音大不是有感情” 教师继续问:“那你觉得怎样才是有感情呢?”幼儿说:“声音应该有高有低,每个人说话的音调都不一样”“让别人能听出来是谁说的”。

幼儿通过互相评议,知道了讲故事的时候要声音洪亮,吐字要清晰,要按照顺序讲,声音还要有变化,要有感情。这一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幼儿从一般性讲述向生动性讲述过渡。结束语:

蔬菜的秘密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在阅读中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交往、解决问题、与阅读有关的心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为幼儿今后的阅读提供了基础。

多媒体案例课件 篇3

1.利用多媒体创设对话情境

(1) 片段呈现。苏教版语文第五册 《小露珠》, 这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这篇课文的特色, 我在教学时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出文章中的情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上头饰, 扮演小露珠、小青蛙和小蝴蝶等角色, 学生自由发挥来表演对话。我先邀请一位学生演小露珠, 其他学生喜欢演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角色。

师: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那么大了。它遇到了谁呢?

生甲:我是一只蝴蝶。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小露珠:美丽的花蝴蝶, 你好啊!

生甲:甜美的小露珠, 谢谢你帮我解渴, 我想和你一起玩。

小露珠:不客气, 和你一起玩一定很快乐。

生乙:我是小青蛙。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小露珠:勤劳的小青蛙, 你好啊!

生乙:小露珠, 用你钻石一样的光芒给我当电筒, 帮助我在晚上捉虫子, 好吗?

小露珠:好啊!和你一起消灭害虫一定很快乐。

生丙:我是喇叭花。谢谢你, 小露珠, 你送我的钻石项链不仅让我的花朵更美丽, 还滋润了我的叶和根。

小露珠:没什么, 这是我应该做的。

(2)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话, 语文教学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 是学生和学习伙伴的对话。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缺乏对话的机会, 缺乏对话的乐趣, 更缺乏对话的勇气。角色扮演是让学生的感知融入文本的过程, 也给学生提供了对话的舞台。在情境教学中, 由学生自己化身文本角色, 在轻松活泼的文本世界里“活”一次, 通过情趣盎然的文本情境, 体验作者的情感, 体验不同的人生。用情感融入文字, 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冷冰冰的白纸黑字, 而是穿越时空的自身和亲密合作的熟悉伙伴, 学生会快快乐乐地踏入情境, 乐于对话, 敢于对话, 这样的表演情境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寓教于乐,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乐说”“敢说” 的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深入古诗意境

(1) 片段呈现。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古诗二首》 中的 《绝句》, 诗中描绘了唐朝“诗圣”杜甫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明媚鲜艳的春色。在教学时, 根据这首诗的一句两景的特点, 创设出色彩明艳、 主体鲜明、动静结合又富于美感的课件。课件主体的景象是:两个娇俏可人的黄鹂儿正在翠绿的柳枝头上唧唧啾啾, 一行身形修长的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透过窗棂可以看见远方西岭上的皑皑白雪常年不化, 门外河边码头上停泊着将要驶向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 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 “作者以住处为中心, 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 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边观察课件, 边思考回答。在对诗歌描绘的情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为了渲染气氛, 激发情感, 同时播放 《绝句》 的配乐诗朗诵。随着悠扬的乐曲声, 借助动画实现黄鹂在柳枝头嬉戏跳跃和白鹭飞上蓝天的情景;继而将远景西岭逐步拉近, 以白茫茫的山顶为视线的出发点, 远眺山下沿着河道扬帆远航的艘艘船只。这样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 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样以模拟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感官产生刺激, 视觉刺激又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情感共鸣, 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才能“品”出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

(2) 教学反思。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古诗文的理解是一个难题, 而古诗文教学中对诗词文字的理解又是进入诗境的桥梁。许多教师都指导学生自己看学习参考资料, 查字词注释出处, 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但是这种对文字字面意思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解的最表面, 品悟语句之中隐藏的意境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特色。古诗文中富有音韵的魅力、词句的精妙、典故的出处和幽远的意境是靠“悟性”和语言积累“品”出来的。而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比较难接受抽象思维, 也无法清楚地认识复杂的事物, “品”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文的内涵实质化, 为学生创设出很逼真的古诗情境, 以视觉、听觉刺激思维, 让抽象的、遥远的古诗文在课堂上具体化、生活化, 使小学生“品”出古诗词音韵的魅力、词句的精妙、典故的出处和幽远的意境成为一种可能。

3.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启示

合同法课件案例答案 篇4

1999年11月8日,煤矿与钢铁厂签订了购买150吨煤的合同。约定:煤矿向钢铁厂提供煤150吨,每吨100元,如一方违约,违约方应交未履行合同部分5%的违约金。合同签订后,钢铁厂向煤矿交了2000元定金。1999年11月15日,煤矿按约发给钢铁厂50吨煤,钢铁厂支付了价款。1999年11月20日,煤突然涨至每吨120元,煤矿遂与钢铁厂协商变更价格,钢铁厂不同意。煤矿便停止向钢铁厂履行合同义务。钢铁厂诉至法院,要求煤矿双倍返还定金、交付违约金并继续履行合同。

问:法院是否支持钢铁厂的诉讼请求?

答:只能部分支持,因为违约金或定金不能同时适用。

如果主张违约金,违约金为(150-50)*100*5%=500元,再加上应返还的定金2000元。如果主张定金,定金为(150-50)/150*2000*2=2666.67元,再加上应归还的定金则为666.67元

所以从钢铁厂的角度来看,主张定金责任是较为有利的。

典型案例

2000年9月29日,河南平顶山市棉纺厂职工严艳与平顶山市雪绒花美容店签订美容协议一份。双方约定:严艳在雪绒花美容店做祛粉刺、祛斑美容治疗,费用723元,于2000年12月1日治疗结束。之后,严艳依约向美容店支付美容费用723元。10月1日下午,美容店在为严艳做美容时,因使用的电子导入器温度过高,使严艳面部两颊烧伤,经法医鉴定为10级伤残。后双方就美容出现的后果多次进行交涉,终究协商不成。严艳向法院起诉,要求美容店承担责任。问:严艳以何种案由起诉更为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主张侵权更为有利,因为本案中精神损害是主要损害,而只有侵权才能主张对其赔偿

典型案例

冰箱厂与压缩机厂于1999年8月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由压缩机厂供应冰箱厂压缩机1万台,并于1999年12月31日前交货。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生效后,冰箱厂又与商店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同意在2000年5月前供应商店冰箱1万台。但压缩机厂由于内部管理混乱,至1999年12月31日才交付6000台压缩机。冰箱厂为了保证按期供应商店的1万台冰箱,在接受这6000台压缩机后提出了解除合同,另从外地购进4000台压缩机,压缩机厂同意解除合同。但由于冰箱厂还要求压缩机厂赔偿其从外地购进压缩机的额外费用16万元,而压缩机厂认为合同经协议已解除,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冰箱厂只好起诉到人民法院。

问:不按时交货造成对方损失是否要赔偿?

答:合同解除不妨碍违约责任的主张,本案中,由于一方违约,所导致的另购4000台压缩机的额外费用16万元,是由于违约所导致的实际损害,应当赔偿。

典型案例

2000年10月,百货公司为组织元旦、春节的货源,与电视机厂签订了购买100台电视机的合同。合同约定:每台价格为2400元(当时市场零售价每台2800元),交货日期为2000年12月15日。百货公司按合同约定于2000年11月20日给付一半货款,另一半货款待电视机厂按时将货送到百货公司且验收合格后付清。2000年12月14日,电视机厂司机在送货途中因醉酒将车开下山崖,导致车毁人亡,车上100台电视机全部报废。百货公司在节日期间因缺少电视机这一重要商品,其销售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电视机厂的违约行为还使得百货公司与另外两家商场约定的节日期间电视机展销会无法举行,百货公司为此支付上述两家商场违约金30000元。百货公司因此将电视机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问:电视机厂应当如何赔偿百货公司的损失?

答:电视机厂有交货义务而没有完成,由于违约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所以电视机厂应当

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赔偿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损害,即由于违约而导致的支出的增加,另一部分为消极损害,即可预见的收入的减收,当然这部分以或预见为原则。本案中实际损害有两部分:一是由于电视机厂的违约而导致的百货公司的违约金,二是向对方预付的合同款;消极损害有由于合同不能履行而导致的销售收入的减少,这种减少,电视机厂在订立合同时应当会预见到,当然,这里需要一个合理的估算标准。

典型案例

光明百货公司与大华家具厂2001年1月8日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由大华家具厂在同年10月1日前,分两批供应光明百货公司家具经营部豪华沙发500套,货款总计40万元,并规定了沙发的样式和质量标准。合同中还约定了定金条款,由光明百货公司交付大华家具厂10万元定金,并约定不履行的违约金比例为逾期部分货款的3%。合同订立后,光明百货公司支付10万元作为定金。第一批货已如期交付,第二批交货时间已过,不见大华家具厂交货。原来大华家具厂因人员有限,且又忙于履行与另外几家商场订立的家具购销合同,就没有履行与光明百货公司的沙发购销合同。光明百货公司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大华家具厂双倍返还其接受的定金共20万元,交纳违约金,并继续履行合同。问:本案如何处理? 答:同第一个案例

典型案例

2001年3月16日,食品公司与养殖场签订了一份海产品购销合同。约定:由养殖场在同年7月1日,一次性向食品公司供应扇贝1000吨,货款总计45万元,并规定扇贝的出肉率不低于17%。食品公司应在签约后支付6万元定金。合同中还约定,如发生赤潮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养殖场不负责供货数量;任何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金30万元。同年6月6日,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所所印宣传品称: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和鸭绿江泻洪的影响,本市沿海海域贝内受到严重污染,近期不要去食用贝类。食品公司遂向法院起诉,称由于不可抗力影响,合同无法履行,故要求养殖场返还定金6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1714元。

问:本案如何处理?

答:先回答什么是不可抗力,再分析这是否为不可抗力。

典型案例

某金属结构加工厂与某县模具铸造厂2001年1月20日签订了一份技术服务合同。合同约定:铸造厂为加工厂 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加工厂安装和调试暖风炼铁炉;加工厂付给铸造厂技术服务费9万元。合同订立后,加工厂于2月16日给付铸造厂服务费7万元,表示暖风炼铁炉调试成功后再付余下的2万元。中途,铸造厂派来的4名技术人员中有2名因家中有急事和患重病离开,加工厂向铸造厂提出补上2名技术人员;但因铸造厂的闲置人员都被调去参加另一项工作,实在抽不出人手。致使工期拖延,原定5月份完成的项目到8月份才交工。经加工厂验收,发现暖风炉技术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所以拒绝接受,不但不支付剩下的2万元服务费,还要求退还已交的7万元,铸造厂不同意,加工厂诉至法院。铸造厂则认为加工厂未按期付款也属违约。问:本案如何处理?

多媒体案例课件 篇5

课件运用误区

【误区1】小学数学学科多媒体“理性应用”=小学语文学科多媒体“感性运用”。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本是理性的东西,而现实中不少课件却更富有感性。如,不少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大多采用故事形式来呈现。这样一来,教师进行下一轮教学时,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这显然与小学语文学科的差不多,可说是一种“画蛇添足”。

【误区2】小学数学学科多媒体课件功能=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多媒体课件功能。

小学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人机互动,留有空白,启迪学生思维。但现实是,但不少教师将简单的问题也非得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牵强附会。所以,一些数学课就是欣赏电脑动画,真可谓满足了学生视觉,而懒惰了学生思维。

【误区3】小学数学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小学综合学科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在应用多媒体时,几乎都是使尽了这些功能。一堂数学课上,音乐声不断,精美的图片不断,数学课变成了美术及音乐的欣赏课。这样的数学教学严重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层思维受到严重干扰。

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思想,必须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观摩一线课堂,发现小学数学多媒体实践效果并不均衡。下面是对近来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

1. 不成熟的践行

这是一节多媒体课件“勤用”的课。

【案例】

《可能性》(人教版第五册第104~105页)。

以多媒体课件游戏“福娃击鼓传花”揭题,而后课件出示6幅画: (1)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3) 三天后下雨; (4) 太阳从西边出来; (5) 吃饭时,都用左手拿筷子; (6)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进行“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判断。接着通过抽奖摸彩球,再一次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最后布置多媒体课件作业。

在此截取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上一共有几幅图画?

生:6幅。

师:请看第一幅。地球每天都在转动吗?

生:地球每天一定在转动。

师: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三天后下雨?

生:不一定。

……

师:通过这6幅画,我们总结一下,事物发生有哪几种可能?

生:可能、不可能、一定。

师:请同学们举例,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是可能发生的,是一定发生的,是不可能发生的?

【反思】

整个教学所出现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不少于20个,教师几乎是牵着学生对“可能性”表面现象进行观察,数学课差不多成了游戏课、说话课。而且仅演示课件就占了20多分钟,严重地占用了学生数学思考空间。

为什么会如此呢?很显然,上课教师没有数学多媒体课件思想,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设置课件。多媒体课件必须引起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深刻思考,从中发现数学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多媒体才算是有思想的,这样的教学也才算是有效的。

2. 基本达标的践行【案例】

数学广角《有趣的搭配》(人教版第五册第112~114页)。

这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课件设置以兰兰早晨起床穿衣→吃饭→到游乐园的顺序,设置了三个课件,再以此推进进行“有趣搭配”教学。

师:今天是兰兰的生日,爸爸妈妈准备带他到儿童乐园去玩。兰兰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点。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兰兰都有哪些衣服?(出示课件)

生:有T恤衫、牛仔服、喇叭裙、牛仔裙、长裙。

师:你希望兰兰怎样穿呢?

生:牛仔服和长裙搭配。

生:T恤衫和喇叭裙搭配。

师:看来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也不同。如果一件上装只能搭配一条裤子或一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我可以用T恤衫分别配上喇叭裙、牛仔裙、长裙,再用牛仔服分别配上喇叭裙、牛仔裙、长裙。和起来,一共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为什么要用上T恤衫、牛仔服分别搭配呢?

生:分别搭配才会有顺序。

师:有顺序的好处在哪呢?

生:不重复,不遗漏。

师:我们可以先确定上装,用一件上装搭配不同的下装。还有谁的搭配方法和他的不一样?

生:我可以先用喇叭裙搭配不同的上装,有2种搭配;再用牛仔裤搭配不同的上装,有2种搭配;最后用长裙搭配不同的上装,有2种搭配,这样一共也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搭配方法吗?

生:我还可以用连线搭配的方法。(请学生上台用教鞭连一连)

【反思】

教学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让学生找到了搭配的方法,而且达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掌握搭配的规律,并让学生知道“有顺序”,才可能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从而引领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搭配的问题。同样一个课件,不同层面的挖掘,让学生再用下装去搭配上装,和连线表示,看得出多媒体思想在于能借助于它进行思维接力,保障思考的连续性。同时,也反映了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教学素养。正如本节课后面两个课件(一是点心搭配,一是3、7、9这三个数密码搭配)的设置,都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搭配时首先考虑的是顺序。由是观之,多媒体课件思想与教师的素养也有密切的联系。

3.较高体现的践行

【案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

这堂课,整个课件设置,分成了三步。

课件一:创设情境。动物村住着许多小动物。小熊住在村东,他有一块长方形萝卜地在村西。小免住在村西,他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萝卜地在村东。他们觉得跑来跑去不方便,于是便商量换地。可当他们看到两块地时,都说自己的面积大,这样交换不公平。于是引出课题,这两块地谁的面积大些呢?该怎样解决他们的问题?

课件二:探究新知。将两块地平移到方格,一是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是,用课件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课件三: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再次出示小熊、小免两块地,让同学们根据数据:长方形长250米,宽80米;平行四边形的底250米,高80米,求出两块地的大小,再比较。

【反思】

这一课,多媒体课件设置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层级而不杂乱。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到课件二根据两个不同形状图形探究新知,到最后再次回到解决面积计算的问题上,看得出设计者设计时对教学内容与课件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所以,在具体实施时,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是为顺应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其将同一课件内容进行再度创新,便把学生的思考推向深层,这样,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4.理想的践行

【案例】

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在《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课件的引入更是开放,他整个课堂都围绕一根长20厘米与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不同长方形面积作对比。他这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几乎都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将两根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的面积集中到一个课件平面上,从而让学生理解:“周长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就最大。”

【反思】

多媒体教学思想,第一个层次解决的是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第二个层次是用此解决数学教学问题,而最高层次全在于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学中通过“面临问题”引领“数学思考”,最后“解决数学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多媒体课件是开放的,一切数学活动都包含在多媒体课件思想之中。

行动指南

1.把握好多媒体思想产生的过程

(1) 思想动向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具有观赏性和适用性。而只有体现数学思想,才不会仅仅体现观赏性或适用性。

(2) 思想工作

运用多媒体课件,易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只有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才可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重要作用。

(3) 思想解放

当前,青年教师建立多媒体课件思想,优化数学课堂的意愿比较强烈。必须抓住这一契机,让青年教师先成熟起来,从而发挥带动作用。

(4) 思想境界

只有课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才会自觉体现数学思想,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2.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把好“质”和“量”

(1) 把好其质

除了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外,还不能冲淡数学主题,让学生因有多媒体课件而快速掌握所学数学的精髓。

(2) 把握其量

整个教学过程≠课件,这是一个“铁律”。实现量的控制,才会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专家告诉我们,几乎多媒体课件的物理污染都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产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太多,太杂乱,也会使人不舒服。在量上作控制,这实是数学多媒体课件的一项学科特性。

3. 抓好多媒体课件设计,体现“逻辑严密”特征

R·柯朗在其著作《什么是数学》中提出,“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与直观、分析和构造、一般性和个别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用途和它崇高的价值。”显然,逻辑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也应是小学多媒体课件固有的基本特征,即“数学是最讲道理的”,设计时应严格把握“逻辑严密”这一特征。

4. 亟需扭转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态度

多媒体课件需要“留白” 篇6

一、答案“留白”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习惯于一条题目之后就是一段详尽的“标准答案”, 只要轻击鼠标一切都轻松搞定。这种自问自答的教学流程看似完美, 却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亮出问题后, 应留出答案的空白, 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我在讲授《送行》一课时, 对文章的主题就没有照本宣科, 而是把答案的设计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有的学生认为文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虚伪的金钱关系, 有的同学认为文章表露的是对真情的呼唤, 有的同学还认为文章验证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道理, 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 发挥自己的才能……多彩的答案闪现着智慧的火花。答案的“留白”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 而是通过“留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引导他们通过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二、声音“留白”

多媒体课件中适当插入一些优美的声音文件, 既烘托了气氛, 又使学生轻松学到了知识, 对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讨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如果过分追求声效, 也会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幻灯片切换的时候设置了各种音效, 一会儿是鼓掌声, 一会儿是刹车声, 一会儿是玻璃破碎声, 听起来挺热闹, 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些声音甚至引得学生窃窃私语, 整节课的气氛都被破坏了。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音乐设置过多、过响, 导致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都被音乐声遮盖, 教学效果大大受损。因此在设计多媒体音效时, 要根据课堂需要进行设计, 使多媒体课件真正为课堂服务, 为学生服务。

三、图片“留白”

图片在课件里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 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世界。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过多地调用与课文有关的背景图片, 只会使学生失去想象的空间。比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 有位教师一上课就用精美的图片来展示荷塘月色之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田的荷叶, “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曲折的小路, 皎洁月光映衬下的朦胧的荷塘……虽然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 引来对美景的啧啧赞叹之声,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用图片、画面代替了学生的品读、想象空间, 学生又怎能品味到朱自清先生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美?又怎能体悟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间的绘画美?试想, 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 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还是少一点图片, 多留一片想象的空间给学生吧。

四、时间“留白”

多媒体拓展了传递渠道, 扩大了课堂容量, 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有些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 手按鼠标一路点来, 学生则眼盯屏幕步步紧跟, 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时间。于是教学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 成了“填鸭式”教学。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 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空自由, 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 主动探讨, 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例如, 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 教师设置音乐背景, 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巧妙地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当学生读到课文结尾“我读着父亲的来信,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时, 被深深地打动了, 融入浓得化不开的父子深情中, 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此时教师不必急于讲解, 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 给学生品味、思考的时间, 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篇7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

所谓多媒体课件,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由于它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实现人机频繁地多种交互控制,方便辅助教学,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实用性、适应性和艺术性强、交互方便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三个阶段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趋势,多媒体课件成为课件制作者的追求,它以丰富多彩的静态或动态图像、悦耳的音乐、动听的解说辅助教学,极大地改善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者必修的内容之一;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用传统的思想制作出来的课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人员必须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编辑是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采集素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质量。如何进行素材采集与编辑同样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2、选择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应用软件

目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多种多样,设计思路各不相同,按照对多媒体素材的安排与组织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基于页面、基于图标和基于时间的工具三种类型。基于页面的工具从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大众化的方正奥思到基于网页的Frongtpage和Dreamweaver等多种创作工具;基于时间的工具最典型的当属Flash动画创作工具;基于图标的创作软件的典型例子是Authorware,它是将各种素材编辑整理并集成为交互式软件。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与偏爱。哪种软件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达到生动形象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就选用哪种。

3、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后期处理

课件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很多方面,不仅要在初期进行课件结构设计、脚本编写、编程,还需要对课件的外观进行统一设计,对课件的运行调试和优化,以得到高质量的课件产品。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后,需要对所制作的课件进行后期处理。多媒体课件后期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美化和优化课件,美化课件的核心内容是定位课件的风格。决定课件风格的主要因素有课件的界面布局、颜色的搭配、课件的特色标志、导航与目录的添加、声音特效等。任何课件都需要根据演示内容决定其风格与形式,因为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和演示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对用户的输入也进行了较多的处理,这些无疑会影响课件的运行速度。因此,需要对课件的性能进行优化。课件性能的优化包括课件的运行速度优化、课件在网络上运行时的优化、增强与用户的交互、课件表现艺术的优化等。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实用性问题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的课件一般设计得比较漂亮,内容也比较丰富,然而大部分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学实用性差,教师课上使用时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从设计的角度看,课件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即确定哪些内容需用课件表现,哪些不必用课件表现。因为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通过传统媒体和其它教育媒体也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费时、费力地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选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选题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2、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3、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例如:在复杂的晶体结构中,一个晶胞内存在多种原子,这一知识比较抽象,眼见不到,手摸不着,学生理解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设计一个单原子结构的组合体,用闪烁的形式使学生认清原子的内部构成,然后用动画的形式将各原子叠加成晶体结构,使之旋转,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晶体整体结构形状,接下来依次将各部分分离,再将其合并,这样直观、形象、清晰地表明了晶体的叠加过程,以最佳的效果展现整个晶胞的结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应性问题

如何处理既适合界面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课件设计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的话,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同一教学环境下,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1、文字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使观众厌烦,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对那些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可用热字、热区的交互形式呈现,阅读完后可自行消失。文字的属性要与界面的整体风格,文字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和谐统一,如标题和结论性文字的字号要大些;庄重的标题用粗黑体,与历史有关的内容用魏碑体,一般的内容用宋体;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要明显,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2、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远远超过文字,是课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3、视频动画

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动画都要有目的性,不能单纯为装饰画面而动。动画以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运动、变化画面,通过示意、模拟、虚构等表现形式将抽象的深奥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直观感,使学生理解容易,避免了将抽象语言转换为自己的知识的复杂过程。

4、声音

课件单凭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辅助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解说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音乐是用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转换时空的。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选择舒缓、节奏慢的音乐,过渡性的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音乐不能过熟,太熟的音乐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在感情上形成共鸣,引起学习者在音乐方面的过度注意,而单纯去欣赏音乐,影响学习信息的获取;背景音乐要随解说的有无,控制音量的强弱。音响是听觉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声音之一,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电影理论家利文斯说:“音响效果能够表达相当多的含义,有时甚至能产生巨大的情绪感染力。”它与具体的画面配合传递信息,不仅能增强画面形象感与真实感,扩大与加深画面表现力,还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创造好的教学情景。

四、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所谓交互性,是指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也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输入命令,并根据命令进行相应处理。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设计时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超链接的使用能有效组织课件信息,是体现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强有力手段,是课件优于书本的突出特点。

1、演示型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演示型课件中的交互是教师手中的控制器,可有效控制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课堂教学是活动教学,有时会出现教师预想不到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超链接便大有用武之地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实时控制,对掌握快的知识点选择链接,进入对本知识点深一步的研究,巩固扩充相关知识;对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选择链接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基础知识部分,结合基础知识反复讲解直至学生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判断是否进入扩充部分的链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可利用交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实现教学内容间的任意跳转。如在生理课上用挂图形式讲解人体构成,当教师讲解头部构造时学生可能注意的是身体的其它部位,应用按钮交互能避免这一情况,单击“头”按钮首先呈现头部构造,教师讲解完头部构造后再依次单击“颈”、“上身”、“胳膊”、“腿”、“脚”等按钮,则身体各部位将依次出现。这种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身体各部位间的联系,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自学型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和课时的限制,许多知识需学生在课下自学,自学型课件更应注意交互的设计。当前,课件中使用的交互一般局限于以多项选择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测练习并自动阅卷,实际上这是一种虚假的交互,教科书也可以提供标准答案供学生自查。真正的交互是将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隐藏在信息的背后,需要学习者主动感知、积极思维才能得以显现。屏幕上呈现的教学信息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疑难问题,提示帮助,而不是概念原理、问题答案的直接表达。对大部分知识而言,主动感知、积极思维使学习者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能够获得很好的认知效果,但对一些科学发现、实验过程、现象、事物间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做中学”、“活动教学”,让学习者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会理解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刻。

五、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远不只这些,随着课件在教学中的大量开发和应用,新的问题在不断产生。解决新问题要从设计和应用着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设计出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以及演练的机会的优秀课件,是课件设计者和一线教师重要的责任。

参考文献

多媒体案例课件 篇8

1 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基本原则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诊断学具有很大意义,但多媒体课件本身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它的作用和效果的发挥还取决于教师的应用。教师应遵循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才能以多媒体课件为有效手段,通过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通用性,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二是可控性,推荐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要允许随时结束退出。对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型课件,建议给出导航图。三是科学性,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地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四是容错性,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确的错误提示,绝不可出现“死机”现象。五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应配有课件的内容简介、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在线帮助等,功能键的定义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的定义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以上几点内容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自身的特点提出,也体现出多媒体课件与其他教材的区别。

2 在诊断学课件制作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在讲授诊断学时,教师应根据诊断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与制作,考虑是否需用课件,以及课件内容的多少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把握好原则。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在《诊断学》课件制作环节中的指导作用[3],一是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课件要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书本搬家,而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依据以上设计原则在诊断学课件制作选题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且又适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追求像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性,而应该尽量做到实用性和系列化,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二是拟定出课件将要采取的运行结构,以及每个知识点应采用怎样的手段、运用怎样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频、动画、视频等)对其进行表现和陈述。这时我们就要以设计原则为依据,因为课件运行结构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设计原则中的“科学性”、“可控性”进行确定的。如要制作一个课件《心脏的检查》,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就是根据《诊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出“心脏检查”这一章所要讲述的内容,制订出详细的框架,包括各级菜单、每个主题页、每个知识点和链接方式。把其中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心脏的听诊”一节作为重点内容。根据设计原则的要求,在对其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决定对“心音的听诊”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表现:视频播放心音的产生机制及心脏瓣膜变化的影像,动画模拟出听诊正常心音及心音改变情况,并加以文字说明。这样我们得到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指导下一步的制作。

3 在诊断学课件“屏幕设计”和“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在制作《诊断学》课件时要求简洁、大方,能够突出重点、难点,避免“华而不实”,对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内容,就无需使用课件,同时避免把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引向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样的课件,使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为缺点,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因而,在“屏幕设计”和“制作”中的指导作用,我们应根据稿本设计方案,以“科学性”原则为指导,制作和收集各种素材,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具体制作。在设计背景、控键、按钮和窗口时要多花时间,以便较好地体现“可控性”原则:主菜单连接到各章节。各章节的页面上又以按钮点按的形式再连接到每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讲述中又设置了相关的控键和热字。另外,为了体现“操作方便”的原则,课件运行可随时返回主菜单或上一页,按“F1”可随时获得帮助,按“Esc”可随时退出操作。同时,我们还注意了控键和按钮的大小、位置以及色彩。在课件页面的设计上注意了整体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尽量给使用者一个友善悦目、操作方便的界面。“屏幕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两个环节。这时我们要对程序进行仔细地设计和制作包括每一屏乃至每一个按钮、每一个菜单、每一个控键、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图标等。课件“设计基本原则”的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这五点要求就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4 在诊断学课件“调试”和“成品”中的指导作用

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在《诊断学》课件“调试”和“成品”中的指导作用,经过以上的制作工作,我们得到了一个课件。但它还需要进行反复的调试和修改。例如,课件《心脏的检查》为达到设计原则中的“通用性”,经过最后调试和修改,在对整个课件打包时配备了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并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同时,根据设计原则要求,为使课件有较好的“容错性”,我们增加了误操作提示框。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设计与制作,我们最终就得到了一个成品课件。

5 结语

在《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中,每一个环境都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导。同时,也必须以教学要求基础,因为课件最终是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要求是基础,设计原则是核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除了设计原则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例如:技术上的具体要求,内容上的要求,艺术上的要求等。所以,要设计和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摘要: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用于诊断学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严格遵守基本原则,但要想制作出一个优秀的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应该切实地贯彻其设计原则,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诊断学课件,制作原则,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祖广.WTO:呼唤高等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2(2):75.

[2]李永伟,王春霞,裴东旭.CAI课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3(13):13.

[3]唐小龙,江振友,刘小澄,等.改革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努力培养知识创新能力[J].广州医学院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32(1):64.

浅谈多媒体课件教学 篇9

所谓多媒体, 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 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 (Text) 、图像 (Image) 、图形 (Graph) 、动画 (animation) 、音频 (audio) 、视频 (Video) 。各种媒体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以数字化形式存在, 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2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越性

2.1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应该通过程序将图像、动画、声音、音乐、文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全方位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研制和评价一个多媒体软件时也应该主要考虑多媒体的这一功能。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体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以弥补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的不足。

2.2 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高层次整合

要想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研制者要对某一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该课程知识内容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 并研究其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内在体系, 在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将内容与多媒体表现形式重新整合, 从而制作出图文并茂、具有高度整合功能的多媒体课件。这也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现的。

2.3 可以形象生动地释疑解难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依靠平面的书页、平面的黑板和教师口头讲解来传递信息, 这种二维空间的形式很难描述和表现抽象的、立体的、运动着的三维事物, 也不能将其变成动态的模拟出来, 这使传统教学手段显得力不从心。多媒体课件由于应用了计算机及现代多媒体技术, 能够充分考虑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从表象到内在、从静态到动态、从运动到瞬间全方位立体地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因此, 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释疑解难, 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比如:在天文学教学中模拟天体行星运动、在力学教学中模拟流体运动、在会计学教学中模拟资金流量、存量转换等等, 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使学习效率、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大幅提高。

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3.1 选择教学课题, 确定授课目标

选择教学课题首先应考虑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般来说, 应该选择那些课程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用语言不容易表述的课程来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通过生动的课件使学生反复练习, 以完成知识的掌握, 达到教学目的。

选题的时候, 还必须同时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 要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要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特长,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 广泛收集制作多媒体素材, 集图、文、声、像为一体, 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3.2 编写制作多媒体C A 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中心环节, 制作者要对教学内容、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音响和配乐等进行周密地考虑和细致地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的剧本。多媒体课件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 文字稿本通常由教师自行编写, 编写文字稿本时, 应根据主题的需要, 按照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 对有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 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 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 它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 而是要在充分熟悉文字稿本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引申和发展, 使其适合多媒体表现的特点。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3.3 CAI课件制作过程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做好的脚本进行加工完善并最终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 而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求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 同时要保证在课件运行时平稳流畅、容易控制, 可靠性强, 既便于教师操作和使用, 又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一定要认真研究脚本, 遵循制作原则, 耐心细致, 并要求操作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 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3.4 CAI课件制作完成后的修改及调试

CAI课件制作完成以后, 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 还要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等一系列工作。同时, 还应注意保留源文件, 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 才能正式投入实际使用。而且,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不足, 要及时反馈, 及时修改, 直至满意为止。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 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学习效率而也明显提高。学生通过模拟实验,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深入所学知识, 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教师也应注意, 不要走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误区, 不能把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统统投影在屏幕上, 学生忙于听和看, 思考就会减少, 过多的外部刺激, 容易侵占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多媒体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应是教学组织者、指导者, ,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另外, 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 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 成为传统教学板书的翻版, 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模拟性、生动性等优越条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还应注意课件制作的科学性, 不能简单地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 教师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具备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能力, 使两种教学方式相得益彰, 恰当运用教学媒体,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尘,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学报, 2006, 4 (4) :100~102.

[2]黄春雷, 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1 (9) :25~26.

上一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下一篇:农村信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