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2024-07-30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共12篇)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篇1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 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些社会责任事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责任, 另一个是安全责任。2011年6月, 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 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后, 康菲公司并没有对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作出正面回应, 更没有对受此影响的渔民及时给予相应的赔偿, 其所作所为明显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的缺失。而由三鹿等中国知名公司婴幼儿奶粉中查出含有严重损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危机等诸多事件, 更是令举国哗然, 也再一次引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商品品质安全的疑问与担忧。另外, 所谓的绿色蔬菜, 很多都是人们通过各种药物培植出来的。

那么这些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财务目标发生病变。正因为大家都是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主要目标, 从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作为个体的农民是这样, 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可知, 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只是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为其财务目标, 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短期收益, 而忽视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必然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2 相关理论

所谓财务目标, 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 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以下4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短期来看, 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股东财富, 而选择逃避社会责任, 甚至伤害社会利益, 可使企业的业绩提高。但长此以往, 企业不顾及社会责任, 污染环境而不治理, 不顾社会其他相关者利益, 最终一定会受到制裁。反之, 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顾及相关者利益, 才能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

根据社会责任理论, 公司并不只是为股东所有, 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 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相应的资产, 如债权人、职工等;同时, 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是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紧密相关的。因此, 很多研究认为, 公司在进行决策时, 其管理者的服务对象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 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 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有效实施, 就会使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是, 目前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还是缺乏可行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造成企业目标无法单一。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同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最终目标主体只有一个,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对象有多个, 且这些主体价值的衡量原则不同, 使得企业目标无法成为单一的, 衡量难度较大。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目标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描述, 若能很好地应用, 将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 这个多重目标,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衡量困难, 没有清晰的表述, 这将会使公司管理混乱, 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其次,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使得企业理财混乱。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可以使公司运营中各项投资和融资决策是否科学非常清晰, 通过分析计算很容易决定。然而, 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将会使决策造成的后果牵涉的方面复杂化、多元化, 并且很多方面没有明确的分析数据, 只能主观判断, 这就使得决策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 使企业理财决策难以有统一的标准, 从而造成理财混乱。

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上两个方面的缺点, 如果贸然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将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 理财决策困难, 最终使企业难以有效运行直至破产, 这就有悖于企业的初衷。因此, 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 而不能因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好, 就不顾现实条件选择这一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 虽然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但是,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 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 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 目前在财务衡量不完善的情况下, 单纯地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是不明智的, 而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辅助考核因素, 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 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 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 追究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而由人类价值观延伸到企业价值观, 企业的财务目标选择。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行性, 最终得出目前我们财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同时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比较合适。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勇.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会计师, 2010 (5) .

[2]罗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财会研究, 2010 (10) .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篇2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全部理财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它决定了企业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同时也影响企业生存、发展、获利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理目标对指导企业的理财行为,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财务管理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理财目标的作用首先就在于为各种管理者指明方向,树立目标,使企业按照既定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的运作。

2.激励作用。目标是激励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源泉,每个职工只有明确了企业目标才能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能力,尽力而为,为企业创造最大财富。企业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当内部各级利益主体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达成利益一致,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企业在竞争中才会更显活力。

3.凝聚作用。企业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只有增强全体成员的凝聚力,企业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凝聚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目标,企业目标明确,能充分体现全体职工的共同利益,就会极大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献身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4.考核作用。目标是企业绩效和各级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目标的完成情

况有利于评价企业职工工作的好坏,推动各部门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以明确的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就能按职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进行评价。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两者必须是一致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1.稳定性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在一定政治、经济环境下制定的,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2.多元性 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3.层次性 财务管理目标按一定标准可以划分成若干层次,是一个由整体目标、分步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构成的完整的目标体系。4.阶段性 正如企业生命周期所揭示的那样,企业从初创阶段步入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然后随着产品市场的变化进入衰败阶段,无不承受着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压力。企业无论处于哪一阶段都必须提出具体化的财务目标和运作规划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观点及评价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配比相减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可取之处,同时也存在缺陷。

1.优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利益的提高。

2.缺点:(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比如,今年100万元的利润和以后同等数量的利润其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10年间还会有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贴现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同等利润值在不同行业中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风险比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相对较小的制造企业无法简单比较。(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指标,这将不利于不同

资本规模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利润总额之间的比较。(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会服务于年度指标的完成或实现。

(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以提高企业每股收益或资本利润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优点: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比例关系的不足,考虑了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或股本数之间的关系,使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利润具有可比性。

2.缺点:(1)仍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对企业而言,要提高资本利润率或每股收益,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利用负债经营减少资本或股本数额,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财务风险或者说偿债风险加大。(2)仍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就是没有考虑投入资本所获利润的时间性和持续性,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的价值最大为目标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是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1.优点:(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2)这一目标反映了对企业保值或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3)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获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客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行为,因为不仅目前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增加也会产生重大影响。(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缺点:(1)对于股票上市企业,虽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揭示企业价值,但是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特别是当期市场上的股价不一定能够直接揭示

企业的获利能力,只有长期趋势才能够做到这一点。(2)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资产时,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导致企业价值难以计量。

(3)以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量作为企业价值计算基础时,虽然现金流量信息与企业价值具有高度相关性,但现今流量的估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克服主观意志的干扰。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应该以营利为目的,企业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就可以了。但是,现代观念认为,作为法人的企业也同时是一个公民,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公民,因为一个企业的所作所为将影响许多的利益相关者。公司经营应该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除了公司股东,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还有公司员工、政府、客户、供应商以及公司的工厂及办公所在地的等。 优点:(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目标注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在追求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进行投资研究,避免只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2)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兼顾了企业、股东、政府、客户等的利益,企业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牟利的组织,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寻求其自身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由于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自觉维护和确实保障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3)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这一目标可使企业各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在使企业利益、股东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也就是将企业财富这块“蛋糕”做到最大的同时,保证每个利益主体所得的“蛋糕”更多。(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比如,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有其一套评价指标,如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股东的评价指标可以使用股票市价;债权人可以寻求风险最小、利息最大;工人可以确保工资福利;政府可以考虑社会效益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指标,只要合理合法、互利互惠、相互协调,就可以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因素分析

对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除了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经济因素外最须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所有者 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和财务经理的任免也应由董事会决定。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重大影响。

2.企业债权人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目前,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很大比重,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企业职工 企业职工包括一般职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要大。

4.政府 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较多的,特别是国有企业占较大比重且困难重重地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计划,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决策。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相关者利益最优化” 无论哪种目标观取舍,都不能在企业实践中实现效用(利润、财富、价值)“最大化”。同样,不同宏微观理财环境,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存在差异。其财务管理目标也由于其财务活动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唯一。一方面是由财务管理目标在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依存的宏微观理财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

1.“相关者利益最优化”财务管理目标是“最优化”而不是“最大化”

“最大化的目标”的观点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述带有浓厚的单边政治色彩,从委托化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看,股东不可能完全实现利益最大化,经营者也没有实现股东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我们提出最优化的概念,即在多边的利益群体中实现均衡,达到最优的效果。首先,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妥善处理和协调投融资双方利益的基础之上。其次,利益相关者通过优化,协调实现利益均衡,必然会导致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2.“相关者利益最优化”财务管理目标是多元化

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理财环境下,企业管理目标、企业所有制结构和宏观、微观的理财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了我国企业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财务管理目标必然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相关者利益最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建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理财环境多元化基础上的理财目标。是多元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它既满足了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需求,也满足了投资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需求,同时也兼顾了政府、债权人、关联企业的利益和社会责任(其中也隐含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关者利益最优化” 目标是指财务管理目标是满足各相关者的最大利益需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6条:“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有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因此,“相关者利益最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隐含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3.“相关者利益最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实践条件

选择“相关者利益最优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1)建立产权清晰的分配机制,明确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产权清晰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特征,又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明确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相关者利益最优化的基础。(2)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激励制度等法律制度为主题的财务管理体系做保障来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3)提高企业经营者、决策者、财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其素质包括能力素质、业绩和态度,也包括诚信、道德和社会责任。(4)通过制度约束,合理规范相关者利益。规范相关者利益不仅仅是从量上规范,更多的是从行为,从项目等

方面规范。相关者了利益的规范是实现相关者利益最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艳萍.财务管理

[2] 刘方乐.财务管理与实务

[3]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主编.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经济增加值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运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建立什么样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看,制定并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为了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认真研究,因为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向导,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如何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更准确、更有操作性显得极其重要。

一、财务管理目标及评价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表述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经理效用最大化、相关利益最大化等。本文着重评价其中的五个:即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一)利润最大化

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财务目标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企业是如何理性增长的,同时在实务中它容易被人理解操作性也很强;但是,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没有考虑企业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这就与目标应具有的统一性和效率性等特征不太相符;没有明确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结果企业出现了片面的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忽视了利润的取得时间没能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忽视了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承担过大的风险。因此,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太恰当的。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

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此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首先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又被称作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股东财富主要由其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就最大。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可以直接表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该目标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标来表示。所以它具有货币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是这个目标也存在着适用范围很窄、不可控性和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等缺点。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现的现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等于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兼顾了债权人和股东两者的利益。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有明显的缺点: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提法十分抽象、模糊而且很难具体确定。②企业价值很难准确计量。③企业价值难以分解落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备统一性、可操作性、效率性、可控性等一些基本特征。否则,它将无助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上述分析可见,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完全具备这些基本特征。

(五)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附加值,是经调整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经济增加值法是以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及所需投入资本的总成本为依据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方法,也是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制度。经济增加值的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把股东财富分两部构成,即股本和经济增加值,科学地描述了股东财富的实现程度。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也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优越性

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标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与其它常见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以下六个方面。

(一)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二)经济增加值较为充分的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

(三)经济增加值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

(四)经济增加值比较全面的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运用经济增加值之前,由于内部留存收益筹资无需支出任何成本,且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也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内部留存收益往往被经营者视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大加采用,而较少地考虑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另外,代理人偏爱多保留利润,会形成较多可由

代理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会加大代理成本。经济增加值则促进经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扭转经营者的投融资观念,提高资金运营效果,很大程度地改善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增加公司的价值,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

(五)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将所有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在一条纽带上,所有者主要基于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给经营者进行奖励,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

(六)经济增加值的适用性很广,政府机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可采用。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采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科学而现实的选择。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有利于将经营者利润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维护股东权益,EVA最大化的实质就是权衡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标准,它与其它常见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因此采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科学而现实的选择。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真正考虑了所有的资金成本,真正的将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使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了企业盈利的经济目标。同时采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有助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国企扭亏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个方案,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指标虽也有一定的有限性,但用它代替利润指标可以更好的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为股东赢得更多的收益,并可以推动中国股市进一步的走向成热随者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概念将被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同,它的广泛应用也必将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推动中国股市走向成熟,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应用必须适应我国独特的文化与政策,所以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成功引入我国各个行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娟.EvA:一种新的业绩衡量指标[J].经济师,2000,(08).

[2]伍中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与选择[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3]黄丽娟.财务管理"最大化"目标与可持续增长的矛盾[J].上海会计,2006,(02).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篇4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类

目标是指标准和导向, 没有明确目标, 就无法判断一项决策的优劣。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有目标, 确定目标就决定了它所采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因此,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目标有如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认为, 利润代表了企业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 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 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可是, 利润最大化目标也有一定的缺点, 它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 没有考虑获取利润和承担风险的关系, 也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它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2. 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是利润最大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它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 以每股收益 (或权益资本净利率) 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除了反映所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外, 每股收益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基本相同。

3.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增加股东财富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的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 如上市公司, 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与利润最大化相比, 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风险因素,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短期行为, 但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而且股价受较多企业外部因素影响, 有时并不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4.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市场价值, 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它考虑了时间因素, 也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用价值代替价格, 避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 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 克服了短期追逐利润的行为。但同样, 对于非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只有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 不易于操作。

5.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中, 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新目标, 但存在着一种争论, 就是认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违背了企业追求利益和利润的精神, 相关者利益的诉求例如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给员工提供优越的薪酬福利、依法纳税等行为已先于股东被满足, 如果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加限制, 股东就不会有满意的回报, 股东就不会出资, 也就没有企业的存在, 没有了企业就谈不上相关者利益。而另一种观点认为, 真正意义上的相关者, 不但包括客户、员工、政府等, 还包括股东, 不应该把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给分割开来, 股东还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哪种观点,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财富或价值最大化目标相比, 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反而更能体现合作共赢的现代企业价值理念, 利益平衡的格局更有利于经济、市场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际上, 股东和企业对价值和利润的追求, 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并不存在根本矛盾。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从根本上说, 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 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 公益性质是它与企业本质上的区别, 同时也决定了它不能像企业一样只单纯地追逐利润。然而尽管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是目前国家补偿机制的不完善, 以及公立医院本身经济总量、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也决定了它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 必须进行有效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因此,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兼顾和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而综合考虑各相关者的利益并使其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比较符合政策规定和客观需要。

1. 政策规定

2011年7月, 卫生部、财政部颁布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在第一章《总则》中明确,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保持医院的公益性。”从基本原则当中“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可见,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追求利润或财富的最大化, 而是要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 正确对待和处理政府、社会、医院、员工等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可见,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正好符合政策规定。

2. 客观需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 公立医院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医护人员是政府准雇员, 当时公立医院生存发展完全受政府支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 国企开始打破旧有的计划经济时期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 而公立医院也日益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 政府逐步放开对公立医院的支配, 开始探索管办分离的治理机制, 公立医院将获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与此同时, 除政府外, 外部病患者、内部员工等的利益相关者对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也日趋增大, 例如近年来, 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也正是外部患者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而激发的矛盾, 这种环境下公立医院更容易受到法律和社会的压力。可见, 在新形势下, 公立医院对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已不完全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 而是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影响和决定, 公立医院要取得更好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获得各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支持。因此, 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利益相关者的确定及其利益诉求分析

由上可见, 各相关者在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其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公立医院的影响, 因此, 准确地判定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其利益诉求, 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内涵。

1. 利益相关者的判定

通过头脑风暴法和文献研究, 初步筛选出我国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在此基础上借鉴米切尔评分法, 设计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专家咨询评议表, 据此通过两轮专家咨询, 确定我国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并对其进行分类, 再以专家支持率80%作为入选标准, 最终确定利益相关者, 其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卫生主管部门、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社保机构、财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物价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潜在利益相关者为社区居民、供应商、其他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机构、行业协会;边缘利益相关者为医学教育机构。笔者认为, 核心利益相关者是与公立医院关系最为密切和重要的群体, 具体可整合为:政府部门 (包括卫生主管部门、社保机构、财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物价部门、人事管理部门) 、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三个类别。

2.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1) 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 (1) 遵章守法。政府部门要求公立医院严格遵照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服务, 按照物价批复价格进行医疗收费, 根据社保有关规定进行社保结算, 依据财政政策进行预算和决算等等; (2) 承担区域公共医疗卫生职责。公立医院是具有公益性的卫生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要求公立医院在相应区域内承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等重要社会功能和责任; (3) 提高服务水平和营运绩效。政府部门要求公立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内部营运效率, 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 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诉求。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公立医院的客户, 其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以合理的价格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以提供准确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为核心诉求, 同时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也是其诉求之一。

(3) 医院员工的利益诉求。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单位或企业的员工一样, 希望得到具有竞争性的福利薪酬待遇是其核心诉求, 然而根据财富效用规律, 当财富达到一定数量时其边际效用将逐步减少, 因此医护人员作为知识型高端人才, 在考虑福利薪酬待遇时, 会同时考虑是否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是否能实现个人价值, 或者是否有舒适的工作环境, 或和谐凝聚的企业文化等等的诉求。

综上所述, 政策规定以及客观需要决定了公立医院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 而财务管理目标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 因此目标确立后, 应该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依据。例如在设置绩效方案时, 不能仅从经济效益出发, 应充分考虑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 测算工作量要把休息时间或如厕时间考虑在内, 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是充分调动而非最大限度地调动, 必要时应对工作量奖励设置封顶, 一方面保证医疗质量, 另一方面也保证员工不会超负荷工作;绩效方案要全面统筹和兼顾, 做到公开透明, 让员工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避免相互猜度和攀比的恶性情况, 体现对员工利益诉求的重视。又例如, 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时多探讨患者与财务有关的就医流程, 挂号工作可探索网上预约、电话预约、预填初诊资料等多种渠道避免多次排队, 出院结算可尝试楼层结算方式 (即每个病区或楼层设置收费结算点) , 减少患者或家属的奔走, 同时也减轻医院人员流动和电梯负荷, 提高满意度;此外, 每年财务预算可考虑适当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对特困家庭或因病致贫等患者减免医疗费用或点对点帮扶, 一方面体现医院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同时满足政府对公立医院承担区域医疗责任, 保持公益性的利益诉求;在财务评价体系方面, 也可探索将相关者的有关指标纳入财务评价体系。可见, 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要求我们在建立财务制度和体系, 以及在财务决策时都围绕这一目标, 全面考虑相关者特别是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建立以协作和参与为基础的平等互惠关系, 重视其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参与, 主动将相关者利益融入到医院管理内涵当中, 力求相关者利益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平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3] .财政部.关于印发《医院会计制度的通知》, 2010.

[4] .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 2010.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篇5

摘要

现代企业在社会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对企业影响深远。本文探讨了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确立自身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问题。首先针对现阶段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企业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以及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及其优缺点;

第二部分分析了确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目标 选择

目录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及其评价

2(一)利润最大化及其优缺点 2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及其优缺点 2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其优缺点

3二、确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4(一)确定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4

(二)现实意义 6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6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 6

(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7

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6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choicing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objectiv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Privat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sele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be integrated into a system, correlation, operation and ef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 the pursuit of satisfaction with profit" as the go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Privat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中小企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都着眼于企业的经营运作,以销售来衡量企业的目标,忽略了财务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

1.财务管理目标的典型类别

1.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源于19世纪初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所谓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该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利润指标也是民营中小企业投资人最为关心的经营效果,因此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1.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近年来财务管理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它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企业主要是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正如阿兰·C.夏皮罗教授所说的,在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规律下,投资者可以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购买和销售金融证券,此时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前的股票价格。

1.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2.民营中小企业如何选择财务管理目标

2.1财务目标要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具有终极导向性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设置,应以系统整体最优化为首要原则。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应兼顾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达到系统最优化,而且应引导企业财务行为在持续经营期内始终服务于其财务管理目标,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在各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基本符合这一特性;而利润最大化具有短期行为,不符合目标终极性;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也不符合系统最优原则。

2.2财务管理目标要与系统内其他要素的范围相协调

财务管理目标要与企业理财主体空间范围相一致,与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相适应,兼顾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却混淆了企业和股东的关系,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富最大化,这从理论上无法解释。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完全地建立起来,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可行性;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仅适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东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够重视,况且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2.3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方法可以操作

可操作性的关键问题在于计量。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模式操作性较强,但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价格最大化为标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关性和可行性不强;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大小,并且确认成本较高,确认时间、确认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2.4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要争取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只注重企业理财效果的最大化,而没有考虑企业理财效果与其投入资本的关系,即理财效率的问题。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虽以每股股价为标准,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经济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也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价在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也难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获取满意利润

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要结合企业自身投入要素,并综合考虑系统性、相关性、操作性和效率性等各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我认为中小企业对财务目标的制定应当是灵活的、阶段性的,在市场竞争不强、需求旺盛的时期,应尽量提高产能,追求产值最大化,以充分把握市场机会,迅速发展和壮大自身。在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应当考虑追求合理利润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并非一味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既不淡化利益追求,又不致因过于追求利益最大而冒不必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风险。同时,应当综合考虑市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增值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及信用水平、社会责任等各种因素,把它们作为确定利润指标时的重要决策因素加以考虑,确保企业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动能。这一财务管理目标选择最为关键的核心在于:获取满意利润。利润是一个合理而现实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指标,追求利润最大是企业的当然选择,但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用“获取满意利润”作为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吴传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12).

[2]董良.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杜伟.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4(8).

[4]夏继强.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0年增刊.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篇7

1 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和类型

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所要取得的效果, 是企业理财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也是作为评判理财活动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对财务管理去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能够帮助企业梳理管理脉络和企业结构, 对企业的正确财务活动提供支撑, 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管理目标, 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良好, 企业资金流动顺畅。目前, 财务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1 利润最大化

在经济学领域, 利润属于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所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活动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一切的财务活动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这样的观点从过去到现在影响力一直没有减退。

1.2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目的是让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 除了资金之外, 技术、管理等等都属于企业的隐形资产, 这样的资产能够作用企业的发展, 决定了企业前进的动力。

2 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及其选择类型

企业战略离不开财务战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 所以财务战略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所以财务战略要兼顾企业战略和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财务战略将重点放在企业资金的流动上, 而企业活动所产生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情况都会形成资金的流动, 所以财务战略包含资金筹集战略、资金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三个方面。

2.1 资金筹集战略

资金筹集战略是指针对企业现状, 结合收集的信息对企业环境未来变化的分析所作出预测, 然后制定出资金筹集目标、规模、结构和方式等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战略, 它从属于总体战略, 以总体战略为依据。筹资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和复杂, 所有的企业都会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2.2 资金投资战略

通过方案研究, 找到企业投资目标、确定投资规模, 对资金的组合运用的策略。企业的投资是企业对企业拥有资金的使用, 可以是企业的固有资金也可以是借贷, 主要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顺利的进行经济运行, 达到企业扩张或盈利的目标。

2.3 收益分配战略

收益分配战略是指为了保障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将企业运营所产生的利润进行保留以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战略。对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时收益分配的根本, 它充分了利用了价值形式, 企业的收益分配需要满足保障股东利益和企业利益这两个方面。

3 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

3.1 财务管理目标对资金筹集战略选择的影响

在一个企业的状况和环境都是确定的时候, 企业能够拥有的资金总量不是无限的。因为资金不是无限的, 所以企业开展各种活动额时候, 资金的调配和供给就形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资金的需求上, 企业既要保障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又要确保这些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让企业的资金使用的更合理。

3.1.1 筹资目标战略。任何战略的实施都是以制定目标为前提, 资金

筹集战略也不例外, 资金筹集战略明确了企业资金筹措的特征和方向, 能够对资金筹集活动作出一个预测, 成为了筹资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在利润最大化理财的目标下, 资金筹集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企业的正常运营, 保障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满足这两点的前提下, 去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需要企业从减低成本入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确定筹资目标时, 除了考虑资金的成本, 还要将时间价值、风险等等都纳入考虑范围。3.1.2资金来源结构战略。资金来源结构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 对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推动作用, 这是选择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的主要标准。企业最大化的实现, 要结合多个方面来考虑, 企业自身特点、环境、资金的可行性、资金来源结构成本以及风险性, 都是需要去考虑的。3.1.3筹资方式战略。筹资方式战略有几种情况:内部型筹资战略、金融型筹资战略、证券型筹资战略和联合型筹资战略。内部型和金融型筹资战略适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它对闲置资金的充分利用, 使成本下降, 让资金得到释放。当内部筹资无法达到筹资目标时, 可以用金融型筹资战略, 这样的成本低。金融型筹资战略适用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与金融机构合作, 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样的风险适中, 成本不高。找到最好的资本结构, 以符合企业特点和规模, 让企业的筹资达到目标, 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3.2 财务管理目标对资金投资战略选择的影响

3.2.1 投资规模战略。

稳定性投资战略、扩张性投资战略、紧缩性投资战略都是投资战略的内容。保持目前投资水平的投资战略叫做稳定性投资战略。目地是扩张企业版图和规模的投资成为扩张性战略投资, 这样能够增加企业经营项目和产品, 扩大市场占有量。缩小现有投资叫做紧缩性投资战略。企业大都追求最大化利润, 所以让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是企业所需要的, 一般都会选取稳定性投资战略。3.2.2投资投向战略。投资投向战略分为专业化投资和多样化投资。专业投资指的是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 将重点放到企业的优势项目上, 投资的目的只是针对这些产品或业务的扩张, 提高市场规模, 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和市场结构没有变化。多样化投资是指企业将投资的方向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市场上的不同产品和业务分散投资, 这样的投资对企业的结构和市场结构都会起到改变。专业化投资战略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 所以这样的战略符合企业的要求, 而从风险的角度看,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从理论上应该选择多元化投资战略。3.2.3投资资金密度战略。投资资金密度战略可分为资金密集型投资战略、技术密集型投资战略和劳动密集型投资战略。资金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对企业需要进行投资的方向在长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 资产的运用是实现这些投资方向的基本要求。技术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企业需要对投资方向在长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技术, 重点放在技术的研发阶段。劳动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企业需要对投资方向在长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劳动, 劳动的投入是实现这些投资方向的基本要求。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选择战略目标时要考虑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关系, 从中获得最大利润。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选择战略目标时要考虑企业的特征和方向, 把风险减到最少。

3.3 财务管理目标对收益分配战略选择的影响

收益分配战略涉及了企业的再投资战略, 主要是对企业选择股利政策而制定的财务战略。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股东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潜力都需要考虑到。要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对企业资金的使用倾向于再投资, 将企业的留存再投资, 去减少企业的负债, 减少筹资成本。所以企业会选择剩余股利政策, 将大部分的收益用作企业再投资, 让企业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要让股东对企业投资具有信心。财务投资具有风险性, 所以需要在不同时段对股利分配作出调整。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倾向于这种股利政策。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方向, 现在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重要性, 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方向。针对企业特点, 制定出相应的企业战略目标是让企业良好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从资金筹集战略、资金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去剖析现代企业财务战略对于企业来说的影响以及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

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8

一、几种主要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长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股东财富最大化适用于上市公司。

(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

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可通过上述财务指标体系来体现。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或财务管理的水平如何。

(三)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EVA)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相关性、操作性和效率性,同时,提出了满足以上四个财务管理目标特征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经济增加值EVA=EBITX (1-T)一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企业经济增加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四)资本配置最优化

新经济的出现对企业财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正在逐步深化改革,因此,笔者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很多,但不一定都对企业的理财产生重大影响,有三条标准可以衡量其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1)对企业有投入,即对企业有资金、劳动或服务方面的投入;(2)分享企业利益,即从企业取得诸如工资、奖金、利息、股利和税收等各种报酬;(3)承担企业风险,即当企业经营失败破产时,应承担一定的损失。根据以上三条标准,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有:

1.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

2.企业债权人。企业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须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

3.企业员工。企业员工包括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必须要求取得合理的报酬。

4.政府。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因此要分享企业的利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

(二)风险。任何目标都是面向未来的,并且会有或多或少的风险,决策时需要权衡风险和报酬,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不能仅考虑每股盈余,不考虑风险。

(三)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是决定企业报酬率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一般说来,被企业采纳的投资项目,都会增加企业的报酬,否则企业就没有必要为它投资。

(四)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会影响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

(五)股利政策。股东既希望分红,又希望每股盈余在未来不断增长,两者有矛盾,前者是当前利益,后者是长远利益。加大保留盈余会提高未来的报酬率,但再投资的风险比立即分红要大。因此,股利政策会影响公司的报酬率和风险。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包括: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因素等。另外,还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影响,从而使各方利益相协调,并最终实现各方契约者的利益目标。

(一)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理论原因

1.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计量,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等;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3.企业最大化能克服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现实原因

一是我国目前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企业有时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中的“价值”应该包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它更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三是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完善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关心本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谐也应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五是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六是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有较高的投入。七是关心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或法规。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和保障措施

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将现金流量最大化作为具体目标来实现。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相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是指从企业的长远考虑,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

3.统一领导与分组管理相结合。只有统一领导,才能便于企业政策和命令的协调、统一和贯彻。

4.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计划和内部控制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的调节,而市场的情况又瞬息万变,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计划性。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复杂多变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也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计划性。

5.优化资源配置,资源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条件,但不等于说资源越多企业经营就会越好。

6.建立预警系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收益与风险是呈正比例关系的。随着收益的增加,风险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加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7.积极认真地做好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正确地开展财务评价,可以找出各项财务目标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进而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财务目标的完成。同时,可以为企业改进与改革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指出方向,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浅析财务管理理目标选择的优势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运筹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 通过组织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取向。众所周知, 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 其中以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最具代表性。在我国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评价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 是现代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 一是全面考虑了企业各相关主体追求的目标, 关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比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需要, 考察了企业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强化企业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经营, 实施战略发展, 克服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的短期行为, 使企业明确, 眼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成长的影响更大;四是拓展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内涵, 由仅为出资人服务拓展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 丰富了绩效评价的内容, 使绩效评价不局限于企业效益考核, 而是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所有者 (股东) 财富最大化的科学延伸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其核心。数十年以来, “股东财富最大化”始终是现代理财学的核心目标。一般来讲,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经营, 采取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 在考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基础上, 为股东增加尽可能多的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非常贴切的迎合了整个股市的发展、股票市场对企业经营的重大影响、以及企业融资社会化等诸多宏观与微观形势的变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将企业的经营绩效、投资者富裕程度的不断增加, 以及管理者积极性的激励相当协调的结合在一起。

但是, 单一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先天性的缺陷。首先, 股票价格波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从而影响了股东财富计量的准确性。第二, 片面强调股东利益, 可能会损害其他相关者 (如债权人、职工等) 的利益。第三, “股东财富最大化”无法解决代理制下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 (现代产权制度下的两权分离, 必然会产生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 。经营者利用所有者监督的空白而做出牺牲所有者利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无论在过程上还是结果上都会侵蚀所有者的利益。

鉴于以上缺陷, 单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已不适应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 而只是作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内容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债权人利益的有效保障

从收益分配角度来看, 税后净利润首先用来弥补亏损, 然后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因此, 从表面上看, 似乎债权人与利益分配无关。其实不然, 债权人虽不参与企业最终的利润分配, 却影响所有者的利润分配基数。因为, 企业收益部分取决于投资的规模及其效益, 而后者又受制于筹资的数量及代价, 这就自然地将收益分配与债权人联系起来了。

从现实分析,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最显著的共性就是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企业的共同出资人, 事实上却是不平等的。股东只需为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 而且还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而债权人只被赋予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 没有任何决策参与权。股东虽然享有公司重大决策权, 但并不承担企业经营的全部风险。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营风险本应由经营者的委托人-股东来承担, 却被股东通过财务杠杆巧妙地转嫁给了债权人, 而债权人只能在出资前规避风险, 当资金到了企业, 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 其权益也就失去了保障。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护至关重要。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不但要从外部给予支持, 更重要的是所有者、经营者树立保护债权人的意识, 主动邀请债权人参与公司的治理、实施“外部人”监督, 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债权人通过与股东、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共同决策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利益, 这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员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基础

一个完善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要求企业能给予其员工足够的人文关怀, 能维护其正当的权益。人是企业组织运营和不断进步的主体, 以人为本是提高组织学习能力, 保持组织持续竟争能力的关键。就企业组织的工作体系以及员工的权益与满意程度等方面来讲, 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企业价值理论中,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唯一价值标准, 而员工作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价值尊重。传统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最重要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和作用, 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员工的权益。事实上, 公司治理的主体就应该是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也只有通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正如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说:“员工的不断学习是组织进步的前提。”严格意义上说, 知识只能由个人创造, 组织无法超越个人创造出知识来。组织在知识创造中扮演的角色是给那些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个人提供知识创造的良好条件。因此组织知识创造指的是个人创造的知识通过在团队内、团队间等相互作用扩展到整个组织并形成组织的知识网络的过程。同样在企业中, 企业经营业绩也是员工的经营水平、管理能力、创造能力、敬业精神等在企业中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马丽娜《.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2]、周守华、正飞、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一版

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10

一、对目前两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 关于利润最大化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克服了产值最大化不讲效益的弊端。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 越接近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目标。因为利润=收入-成本。为了增加利润, 第一条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为此企业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市场上尽量赢得顾客的青睐。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第二条途径就是加强成本管理, 节约费用开支, 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种目标的导向下, 收入、成本、效益等观念已初步建立。尽管如此, 利润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1) 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

(2) 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取得的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利润最大化不等于利润率最大化, 有时实现的高额利润可能是牺牲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获得的。

(3) 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状况。因为利润大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现金状况好, 从这些年来国外一些破产企业实际情况来看, 75%以上账面都有利润, 它们只不过是手里没有货币资金而已, 形成大量应收账款。

(4) 随着竞争的加剧, 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预期利润的风险因素。

(5) 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化行为, 经营者可能以牺牲后期收益为代价而求取任期内利润的最大化, 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二) 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

与“利润最大化”的观点相比, 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目标容易量化, 易于考核。但是,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 由于以“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 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体定位于企业权益资本的所有者——股东, 因此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1) 单纯强调股东利益, 忽视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及风险的承担者有内在的动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 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如企业债权人、企业职工、政府等。以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例, 过度强调国家利益和职工的利益,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利益被严重忽视, 利益关系严重失衡, 企业发展难于为续, 最后不得不进行体制改革。现在, 如果仅突出股东财富最大化, 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单边主义”思想不可取。

(2) 股票的价格代表了股东财富, 股票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 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主要适合于上市公司。中国的证券市场远不像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 根据有关理论, 只有在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势有效的状况下, 才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事实上, 即使在一些证券市场发达的西方国家, 绝大多数企业也并非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或唯一目标。例如法国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税后收益”和“资本的流动性”两个目标。

二、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

(一) 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责任清楚。所谓产权清晰, 是指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要分离、要明确。正是由于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基于这种关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 用于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知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公司被定义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组织, 这种契约本身所蕴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Donaldson & Preston (1995) 给出了一个相关者利益者模型 (见图1) 。所有具有合法利益的个人和群体均参与企业活动并取得好处, 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组成的箭头是双向的, 每个相关利益者都被描述成距离中心“黑箱”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且距离相等。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治理主要表现为“共同治理”模式, 即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进行共同监控, 这种治理模式充分体现了新的经济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共同愿望。

平衡参与者的利益成了全球公司治理发展的共同趋势。199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通过了《公司治理结构原则》, 该原则明确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 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集体力量的结果, 体现各类资源所作出的贡献, 包括投资者、雇员、债权人和供应商”。该原则的重要特征是:强调了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和利益相关者。

(二) 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在许多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目标实现了, 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 也有利于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提高人员的素质等等, 从而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反过来, 合理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了消耗, 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履行了社会责任, 增强企业信誉, 职工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加, 这些无疑有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总之, 否认社会目标而谈经济目标, 企业就会失去方向, 最终会因无生命之源而枯萎;而否认经济目标空谈社会目标企业将会失去商品经济中的主要动力, 一切社会效益的实现也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有时为了实现社会目标必须放弃短期的经济利益。财务管理必须审时度势, 只要矛盾处理得当, 将会产生更大的利益。

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如图2所示:

第Ⅰ象限:表示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同时提高。如果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既能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 产生外部效应, 使消费者的效用得到满足, 又因质量好, 销路好, 能取得更多的收益。

第Ⅱ象限:表示增强社会目标, 降低经济目标。假如企业原有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破坏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那么从长远利益考虑, 适当地降低经济目标, 提高社会目标, 使企业在整体目标上得到平衡, 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我们反对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社会目标而降低自身经济目标的做法。如企业为充门面, 打肿脸充胖子, 盲目赞助, 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Ⅲ象限:表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时下降。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社会对企业的制约而引起的。当企业经济行为超越了社会的承受能力, 这时社会群起而攻之, 不得不关停并转。停业整顿甚至破产倒闭, 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而且浪费了所有者的资本, 对企业对社会均无益。

第Ⅳ象限:表示经济目标提高, 社会目标下降。这是一种片面追求利润的行为, 长此以往, 企业必将遭到惩罚, 转入第Ⅲ象限的境地。

当主流的经济学固守“经济人”假设的同时, 有关“社会人”和“文化人”的概念也在悄悄地进入经济学领域, 形成环境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伦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的新学科和新理念, 其所依恃的假设和原则显然不是纯粹的经济人概念。基于这些认识, 企业或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保持平衡。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组合:相关者利益 (财富) 最大化

(一) 相关者利益 (财富) 最大化的内涵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摆在首位, 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它有以下内涵:

(1) 这种经过企业努力所达到的“最大化”目标, 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 而不是一个终极的静态过程。

(2) 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 努力培养稳定性的股东。

(3) 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培养员工的认同感。

(4) 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 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 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5) 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 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政策。但必须遵守政府的法令、制度, 维护财经纪律, 并及时足额上缴税金。

(6) 关心客户的利益。对供应商企业必须讲求信用, 及时清算货款;对消费者, 提供物美、价廉、质优的产品, 并提供产品的性能、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7) 讲求信誉, 注重企业形象的优化、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

(二)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治理目标的逻辑分析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公司制中, 财务管理是体现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 也是规范公司治理的主要手段。公司治理模式取决于公司治理目标, 而财务管理目标又是公司目标在价值角度的再现。所以, 只有确定与公司治理相一致的财务管理目标, 才能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进而实现公司经济目标, 保障社会目标。与“契约理论”和“共同治理”模式相一致, 在保持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平衡的前提下, 财务管理应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从客观判断的观念来看, 它要求企业决策人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保持理性思维, 使财务资源在各个运行环节中达到最优配置;从法律概念来看, 它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超越法律所规定的空间;从道德概念来看, 它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道德观与商务观一致。如图3所示。

1.客观判断观念

(1) 时空观念。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有效地利用时间, 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思维。

(2) 风险观念。

风险是企业经营所难于避免的, 股东出资和公司建立后, 股东与受托经营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种事实上的财务委托代理关系。根据经济学的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委托人与受托代理人之间的利益非均衡性、目标不一致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态度的不平等性以及代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些构成了代理性财务风险的形成基础。代理性财务风险的存在又进一步导致了出资者或股东对受托经营者乃至整个公司进行财务监控的必要性, 法人等大股东主要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 广大中小股东往往会同大股东以其他方式, 如注册会计师审计方式,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予以监督。

(3) 机会观念。

企业财务决策中可能存在选择最优方案的问题, 而在方案的优劣比较中, 需要应用机会成本的观念。

(4) 边际观念。

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在数量上有一定的界限, 小于或大于这个界限都不能使投入与产出获得最佳配比。

(5) 成本观念。

理财者并不是要一味强调降低成本, 而是要将成本的形成与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 以判断成本的形成是否值得。

(6) 预期观念。

具有预期观念的理财者可以有效地规避工作中的盲目性, 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7) 弹性观念。

主导思想是让理财者具有随环境变化而进行优化调整的能力。

2.法律观念

(1) 投机观念。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 市场上的商品、不动产乃至证券、外汇等的价位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应当正视市场经济投机性的一面, 保持抵御风险能力的投机观念。

(2) 节税观念。

税收是政府与公司企业发生财务联系的基本形式, 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的同时, 应注意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 要求财务制度与税法一致, 以使政府的财政收入最大化。企业应当清楚, 节税效应一般是有限的, 除特殊条件之外 (如最近受金融危机影响, 政府给予某些行业和企业减税或免税的优惠) , 难于构成对企业财务的可选择因素。

3.道德观念

(1) 公平观念。

企业在财务分配上应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2) 社会观念。

国家通常利用法律手段 (如公司法, 环境保护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等) 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但是法律的建设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融合起来, 以经得起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

(3) 对等观念。

企业在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对等交往的心态。目前多数国家的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都很高, 一般超过60%, 而企业负债的8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 企业应当通过正确的途径追回欠款、偿还贷款, 避免“三角债”的形成。

(三) 相关者利益财务政策

1.投资政策

财务治理主体行使财权的关键在于投资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投资不仅决定企业当前财务成果的分配, 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主体必然非常关注投资政策。财务政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利益相关者财务政策更加注重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 在投资政策的制定与选择上更多地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在投资内容上, 重视人力资源投资, 重视环保性投资, 重视企业文化投资。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中, 现金流量折现的贴现率的确定因素不仅包括技术因素, 还要考虑制度等社会因素。在投资效益的评价中, 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的投资效益分析受到重视。

2.融资政策

融资结构的变化将重新改变财务治理结构的现有格局, 进而导致财务治理主体的重新选择与组合。利益相关者会通过在融资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 以便在权利的重新组合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因此, 融资政策不单是如何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问题, 还是一个最佳的权利配置问题。合理的融资政策是资本的技术结构与制度结构的有机统一, 通过融资使财务治理结构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财务治理结构的运行效率。同时, 融资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必须与企业的其他经营政策进行协调, 尤其需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协调。融资的结果导致企业的各项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 这种调整必须与人力资源的调整协调进行, 以避免物质资产与人力资产的不协调而导致某种资产的结构性闲置, 从而影响资产的整体运行效率。

3.分配政策

财务成果的分配是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结果, 并直接决定现有财务治理结构的稳定性、有效性。因此, 分配政策的制定与选择仍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 企业剩余的不确定性, 使得签定契约前的分配预期与现实的分配结果产生差异, 从而导致利益相关者的内在利益冲突显形化, 并有可能发生治理结构的改变。因此, 分配政策的核心在于确定合理的分配方式, 使要素投入者的贡献与报酬尽可能相关, 在利益相关者利益满意化的基础上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组合。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联合体”, 且这些契约均为关系型契约。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就理应维护契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使“联合体”中各主体利益最大化。加入WTO后, 我国企业应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这样有利于消除“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财目标所带来的短期行为和纯“经济”行为, 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考虑社区的利益, 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大经营环境”和“绿色财务”;考虑员工的利益,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考虑供应商和债权人的利益,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商业信用。

参考文献

[1].宋献中.财务理论与机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乔世震.财务管理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3].张双文, 何新民.论相关利益者理论与财务绩效的关系[J].财经科学, 2003 (2) :11-15

[4].温素彬.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理财目标创新[J].经济问题, 2002 (10) :28-30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篇11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与思考

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宜,它最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情况。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利润目标最能反映企业的本性,追求利润是避免淘汰、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我们不能以利润目标的某些负面影响或其他理由而否定企业正常的利润追求。当然,“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企业,涵盖所有时期的目标追求。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务目标,保持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层次化,也同样是一种客观必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把产值最大化当做财务管理目标。在非市场化的指令经济状态下,“产值最大化”目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对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市场经济模式逐渐确立,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放经济深深地唤醒了竞争者的趋利动机。同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正常确认。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这使得“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近几年我国产权制度的尝试性改革,为财务目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提供了现实基础。为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逐渐取代“利润最大化”而成为财务目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财务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财务目标的选择遵循着本身的规律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要根据变化着的经济形势,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适当地制订、修正或更新自己的财务目标,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关于财务目标的选择,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流行的观点是弃用“利润最大化”而代之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主要理由是:①具有双重性质的国有企业既要盈利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利润最大化”会扭曲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公司,作为公司代理人的经理对“利润最大化”没有足够的追求动机;③“利润最大化”缺乏可操作性,“利润最大化化太难实现,既不现实,也不道德”;④“利润最大化”使竞争者产生短期行为。上述各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在理论上分析其优缺点而决定其取舍。

1.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后的结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者会想方设法降低费用或增加收入。常规的做法包括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成本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短期行为。但是透过各种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短期行为不是目标选择本身造成的,而是由环境制度不完善及行为者自身素质缺陷决定的。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竞争者自身素质的约束,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不成熟,导致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利润最大化”,就像我们不能否定人类正常的趋利动机一样。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法规的执行力度,为企业追求利润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

2.一切目标都是追求者根据现实条件的自主选择,其本身有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不能用一个目标涵盖一切主体追求。现实制约是企业选择发展目标的惟一决定因素,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企业在经营规模、竞争实力、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个竞争主体都有权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约束选择这个目标而不选择那个目标。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实践基础上对财务目标选择的规律性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指导实践,而不是从理论上推断企业应该采取这个目标而不应该采取那个目标。

3.利润目标是一个总体目标、总体思路,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努力方向,具有指导性意义,其实现依靠一系列具体实施目标。企业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运动过程,日常事务的处理、投资决策、技术应用与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开发等等,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最根本的目的,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只能是总体策略性约束和总体方向性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排除企业根据现实条件变化采取一些非盈利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不影响企业作为盈利组织的最终利润追求。

4.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淡经营,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利润目标被纷繁复杂的日常行为目标所掩盖。企业连年亏损并未引起经营者足够的危机感,反而对亏损习以为常,这和集体或私有成分的企业强烈的趋利动机形成鲜明对比。按市场优胜劣汰规律,目前我国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而陷入破产清算程序。但由于某些政策性或社会性原因,破产机制并未完全发挥作用。为唤醒企业沉睡的利润动机,使企业真正加入市场竞争,扭亏为盈,尽快走出效益低下的泥淖,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我们有必要重提“利润最大化”财务目标。

5.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于沉重。企业办社会,机构庞杂,人浮于事,行政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严重,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作为一个正常市场经营者最起码的利润追求。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企业轻装上阵。甩掉各种不必要的包袱,集中精力办企业,一个心思创效益,而“利润最大化”此时是最起码的行为约束。

6.公司管理阶层的追求价值与企业的最终使命往往相左。行政职位的迁贬与薪金报酬的多寡和企业盈利不一定呈正相关。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经理们也就缺乏对企业盈利追求的积极性。强化企业经理阶层的利润观念。并不能仅仅依靠转换财务目标来实现,委托代理关系在利益追求上的趋同,最根本的是依靠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 篇12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非营利组织,社会贡献最大化,社会贡献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现状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存在有效的弥补了政府和企业无法覆盖的空白,被认为是社会公平的最佳实践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非营利组织发现自已越来越难以维持生存,而社会公众也对某些非营利组织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归结起来,非营利组织主要存在四大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许多非营利组织无法圆满完成其社会使命,成效低。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医院拒绝为无钱的病人治病的报道。医院拒绝为病人治病就违背了其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宗旨。第二类问题是许多非营利组织运作效率低。这类问题具体表现为他们所花费的金钱与服务效果不相匹配。例如,有些学校投入不断增加,但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从1985~1995年10年间政府对学生的平均支出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有25%的增长,但学生的成绩指数却几乎未变。第三类问题是资金安全性差。腐败、挪用资金或盗用资金为个人谋取利益等行为的存在,使非营利组织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威胁到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第四类问题是风险过高问题。许多非营利组织都由于负债过高而陷入了经营困境。

这些问题几乎都与财务管理相关,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也确实是当前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薄弱环节。实践中,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基本参照营利组织,但不可否认,非营利组织既然有别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其财务管理也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财务管理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当前,理论界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曾有过研究,例如,景涛认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应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或“致力于最大限度的筹集资金,提高筹资效率和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景涛的观点不能说错误,但应该说,这种表述属于定性表述,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厦门大学的于国旺认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从财务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该目标的表述方式充分表明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复杂度及难度,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该目标的可操作性也较小。因此,本文拟在前任研究的基础上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继续研究,并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等循序渐进的接近财务管理目标,提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为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难点

1.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根据周志忍和陈庆云的研究,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自治性、民间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五个特点,在这些特点中,非营利性特征将对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财务管理的价值范畴从最早的交换价值开始,出现一般等价物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发展为货币,当生产和生活逐渐分离为两个领域后,用于生产部分的本金成为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最后,本金中,增值能力强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而增值能力弱的一部分则转化为基金,由于资本的增值能力强而备受财务管理的亲睐,关于资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相对完善,而以提供社会公共物品为主要任务的基金则被财务管理所忽略。因而非营利性成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的本质区别。非营利性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关心利润的大小,也不会向股东或管理者分配利润。因而,营利组织的利润最大化和每股盈余最大化的目标将不再适用于非营利组织。而价值最大化的提法似乎可以应用于非营利组织,然而,组织价值的确定方法却不能沿用企业价值的计算方式了。首先,非营利组织的现金净流量不代表其对社会的贡献;其次,非营利组织不关心现金净流量的大小;第三,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贡献很难以用货币来衡量,因而将其转化为现金净流量较为困难。因而,以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价值既不可行,也不够科学。因此,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也不适合非营利组织。

2.非营利组织的多样化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正如海耶斯所言,非营利组织的多样性远大于政府和市场组织,他们之间的差别无异于蚂蚁和大象、鲸鱼和螃蟹之间的差别。各个国家都会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分类。例如,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体系)将非营利组织划分为教育、医疗和社会工作者、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等三类15项;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NACE体系)将非营利组织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医疗卫生、其他公众服务以及休闲与文化五类18项;美国慈善统计中心的免税团体分类体系(NTEE体系)将非营利组织划分为25类;而一个由13个国家学者共同设计的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ICNPO体系)将非营利组织划分为包括文化与休闲、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等12大类150项。非营利组织的多样化由此可见一斑。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其资金来源不同,出资者对组织的期望不同,因而其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教育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并保证教育的质量,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因而教育机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力图用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好的教育服务,而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这样的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向贫困失学儿童提供最广泛的保障,因而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力图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提供最公平的保障。这两个财务管理目标的侧重点就不相同。如何能将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统一就成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难点。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活动及其主要目的要求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活动

为了便于说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本文将从财务管理角度将非营利组织分为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和不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这两类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1. 不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

对于不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其财务活动大致包括以下过程,见图1左半部分。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组织生存和完成使用所需资金,该资金通常来源于财政拨款、捐款人捐赠以及组织对外借入的资金,渠道较为广泛。其中,财政拨款是大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越是发达国家,财政拨款的比例越大。

非营利组织获取的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向:

(1)购建管理用和生产用长期资产,例如,教育机构购建的办公用楼、教学用楼、实验设备仪器、校车、办公用车等。

(2)为生产公共产品或提供公共服务垫付营运资金。例如,医疗机构采购的各种实验用药水、化学物品、低值易耗容器、手套等。

(3)为特殊社会群体购买产品或直接支付现金援助。例如,希望工程为学生购买书籍或直接将募集资金转移支付给失学儿童,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后出售给患者等。

(4)支付活动经费。这主要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办公费、水电费、广告宣传费、职工薪酬以及借款利息等。

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也可能向服务群体收取部分成本或会费等收入。例如,教育部门收取的学杂费、医院收取的医药费、各种娱乐休闲团体收取的会费等。

由此可见,在上述支出中,支付活动经费等是非营利组织为维持其日常运转所进行的资金消耗,因此,我们把这部分财务活动称之为资金消耗活动;为生产公共产品或提供公共服务垫付营运资金、为特殊社会群体购买产品或直接支付现金援助都是为了向特殊社会群体提供资金、提供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因而这部分财务活动我们将其定义为社会贡献活动;会费收入虽然也构成非营利组织的一项资金来源,但由于其依附与对特殊社会群体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因而,我们将其划分为社会贡献活动的范围内。购建管理用和生产用长期资产我们借鉴营利组织财务活动将其定义为对内投资活动;而非营利组织获取外部资金的财务活动我们将其定义为资金筹集活动。因此,不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资金消耗活动、社会贡献活动、对内投资活动和资金筹集活动等。

2. 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

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如图1所示,因此,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较不设立基金的非营利组织增加了基金的运营、管理和基金收益等活动,我们将这部分活动定义为非营利组织的对外投资活动。

综上所述,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大都包括资金消耗活动、社会贡献活动、资金筹集活动、投资活动(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等。因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将围绕上述活动展开。

(二)非营利组织各种活动的目的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1. 资金筹集活动的目的要求

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组织的生存和完成社会使命对资金的需求。因而,该活动要求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组织的年工作计划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在该环节中,非营利组织可能年林的风险是资金结构风险,即负债筹资比例不当而引起的组织破产风险。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应该做到每年按照合适的比例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营并完成自身的社会使命。

2. 对内投资活动的目的要求

非营利组织对内投资主要是构建管理及生产性长期资产,包括无形资产。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管理和生产所用。因而,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是通过投资的长期可行性分析和规划,选择最适合非营利组织的且从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看成本最低的资产,并在资产的存续期间管理好资产的实物和价值形态。在这一环节中,非营利组织可能存在过度投资问题,因此,在对内投资过程中,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因而应主要考虑购置资产是否符合代际公平,即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不要损害组织为后代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3. 资金消耗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非营利组织要想实现社会使命,必须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这些为维持组织日常运营所必须的资金消耗构成了非营利组织名副其实的成本,则财务管理要做的就是力图使非盈利组织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贡献。因而,非营利组织资金消耗活动的财务管理同营利组织管理费用的财务管理相似,可借鉴相应的控制措施。当然,在借鉴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不能一味的压缩资金消耗活动的资金耗费,还必须要考虑到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规模,我们希望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和社会贡献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因而资金消耗可以随着非营利组织规模和社会贡献覆盖范围的增加而增加,但资金消耗的增幅应该小于社会贡献覆盖范围的增幅。

4. 社会贡献活动的目的及要求

社会贡献活动的发生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原因,其社会使命的完成情况将主要取决于社会贡献活动。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有些组织的社会贡献活动涉及直接的生产过程,因而其财务管理复杂程度要高一些,成本核算和控制将成为该部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另外一些组织的社会贡献活动不涉及直接的生产过程,其财务管理复杂程度要稍微低一些。然而,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社会贡献活动,其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整体要求是尽可能实现社会贡献的最大化,减少浪费等的发生。而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衡量每年的社会贡献。不同的衡量方式将对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同的导向,因而是确定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

5. 对外投资活动的目的及要求

对外投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抵御通货膨胀对资金购买力的影响。对于主要依靠基金增值来提供社会贡献的非营利组织来说,财务管理活动还应该实现目标增值额。因而,该活动要求财务管理通过优化证券投资组合,实现风险和收益均衡,并最终完成基金保值和增值任务。通过上文对非营利组织不同财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的分解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非营利组织各种活动都是围绕社会贡献活动展开的,因而,其最终任务是通过积极的投资、筹资活动,以最小的资金消耗实现最大的社会贡献,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价值所在。

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及其计算

笔者认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表述为社会贡献最大化(Social Distribution Maxization)。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最大的贡献。然而,正如前面分析的,如何衡量社会贡献将直接影响到该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社会贡献可以用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来计算,也可以用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社会群体的人数多少来衡量,还可以用非营利组织投入社会贡献活动的资金数量来确定。本文认为,前两种衡量社会贡献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一般都是公共产品或服务,不存在及其活跃的市场,而这些产品或服务大多不以市场价格出售给特殊服务群体,因此,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确定较为困难,并且,以该种方式衡量社会贡献可能会导致非营利组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最终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其次,以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社会群体的人数多少来衡量社会贡献固然有利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社会覆盖面,但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将导致非营利组织摊薄每个服务对象的产品或服务,或拒绝为耗资大的对象提供服务等现象的发生,降低服务对象的服务质量,此外,很多非营利组织对每个群体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确定服务对象的个数有难度或不具有意义。因而本文选择投入社会贡献活动的资金数量的大小来衡量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贡献,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能够克服上述缺点,而且可以督促非营利组织尽量降低资金消耗活动的投入,节约资金,增加社会贡献的服务力度。

某一时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贡献程度取决于未来该非营利组织将为社会提供多少贡献,因而本文将非营利组织社会贡献程度定义为未来年社会贡献的折现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非营利组织社会贡献程度

其中,

年社会贡献(sd)=当年有效社会贡献资金投入=本年社会贡献活动投入流动资金总额+生产性长期资金投资年折旧-无效产品或服务成本

贴现率i表示对该非营利组织风险的评估水平。

当然,年社会贡献(sd)也可以采用扣除的方式来计算。而非营利组织社会贡献的计算同样也可以借鉴营利组织价值的相关计算模型,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情况,采用年社会贡献不变模型、年社会贡献固定增长模型以及年社会贡献阶段性增长模型来计算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贡献程度。

(1)年社会贡献不变模型

非营利组织社会贡献程度

(2)年社会贡献固定增长模型

假设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贡献每年固定增长率为g,则非营利组织某时点的社会贡献程度为:

非营利组织社会贡献程度

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的最终任务实际上就是要求非营利组织在持续存在的条件下不断增加社会贡献,要实现这一最终任务,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必须保证以下四点:

首先,保证组织具有与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向适应的资金。这要求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应该具有多样性,只有这样,才会在某一资金来源不畅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得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资金。

其次,保证有与组织目标向适应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组织面临的风险的大小,进而也会影响到组织用于社会贡献活动的资金量。这里的资本结构主要是要控制负债在资金整个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根据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理论,只有在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利息率的前提下,负债才能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增加负债才能够增加股东财富。而非营利组织,其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利润,因而,资金利润率显然不可能高于债务的利息率,因而,从理论上说,其不应该负债,负债越多,其组织价值就会越低,除非国家或政府出台财政贴息等政策。当前典型的例子时高等院校进行基本建设贷款,调查显示,高校资金困难的最重要原因是高额的债务利息。

第三,保证可供使用的资金与实际使用的资金相匹配。这要求非营利组织在进行投资或资金消耗时,合理配置资金。尽量保证长期资产的投资使用长期资金来源,而日常的消耗使用短期资金或流动资金。非营利组织在资金配置中与营利组织不同的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因而使用长期资金来源来维持企业日常的资金消耗也不会遭到批评,然而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使用短期资金来源或流动资金来进行产期资产购置将是致命的。

第四,保证组织的财务活动符合代际公平。里贾纳·赫茨琳杰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判断这一代人对子孙后代是否公平的标准。同时,里贾纳·赫茨琳杰认为,评估代际公平的参数应该为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资金余额。如果随着时间的变化,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资金余额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我们没有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第五,选择适合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实现目标的具体保证。适合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能够使组织科学、有序地作好筹资、投资、日常资金运用的工作,同时又能保持组织的活力,便于组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否则,不适合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不能控制和管理好资金,反而会使组织丧失应有的活力,导致组织不能持续健康发展,更遑论实现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里贾纳·赫茨琳杰.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1~26

[2]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探讨.山东经济.2007.11:107~111

[3]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15

[4]陈金罗.深化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促进非营利组织法制建设.科协论坛.2005.8:19~21

[5]崔国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经济.2006.7:129~132

[6]魏前梅.谈谈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管的制度设计[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6):76~77

[7]谢泗薪,张金成,踪家峰.西方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南开学报.2002,2:79~86

[8]杨秋林,张国华,王小林.国外非营利组织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比较研究.中国农业会计.2001.10:38~41

[9]张志浩“营利”“非营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组织划分.中国民政.2000,5

[10]景涛.初探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内容.会计学研究.2006.2:177

[11]Hansmann,H.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Yale Law Journal.1980.89:835~901

上一篇:提升教学效能下一篇:多媒体案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