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效能

2024-07-30

提升教学效能(精选12篇)

提升教学效能 篇1

随着“深入推进金山区中小学作业改进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和“金山区中小学作业改进推进项目”的启动,我校围绕“学科有强项、特色能彰显”的学科建设目标,把校本作业开发作为学科建设项目之一,使全体教师突破传统,积极投入到校本作业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作业。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校本作业改进

我校在2009年提出的课堂教学“五个一”中的一个“一”为习题精一点,即要求课堂例题与作业选择典型,能针对不同学生分层设计,实现作业校本化;要求作业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并乐于去完成自己的作业,在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所以,我校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优选→汇编→使用→修改→定稿→建库,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校本作业编制。我校还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前进行集体备课,分析本单元的作业训练重点,并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总结分析课堂作业中学生的不足与弊端,既要研究学生作业中的缺陷,又要剖析教师设计作业的问题,探究教师检查及批改的措施,使作业设计每次都能有所突破。

二、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校本作业改进

我校在学校总课题“基于学生成长规律的‘资普生’多元发展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子课题“基于‘资普生’的‘152’课堂教学范式行动研究”,研究方向是课堂教学。为使这些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我校提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组成6~8人学习小组,每一小组中由好、中、弱三类学生组成。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针对三类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作业中包含基础题、中等题、较难题,不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要求也不一样,从而保证了三个层次的学生能将适合自己的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使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善,作业的质量逐步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三、在课外辅导中进行校本作业改进

我校把课外辅导校本作业的开发作为校本作业开发的重点项目。为了使校本作业尽可能体现原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求发挥团队力量,由备课组组长负责,除随堂练习外,还要设计章节练习、阶段练习等作业。在学生学完每一章节后,我校教师都会设计章节检测卷,检测卷主要以总结每日作业的错题得到。高三的校本作业是以每日一练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前一天的练习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及时对第二天的练习进行补充和强化。我校各学科备课组以一个月为阶段进行汇总,教研活动三个年级备课情况进行交流、讨论,把在校本作业改进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进行解决。期中,各年级教研组将其交教导处审核。期末,我校利用假期集中对一学期的内容重新进行整理。这样的实施增强了教师课程校本化的执行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在校际交流中进行校本作业改进

我校通过校际交流活动,联合开展校本作业改进的专项研究。如我校与南洋模范中学结对,聘请相关学科顾问,从而加强对校本作业的指导;与亭林中学共同探讨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等。

五、在各类比赛中进行校本作业改进

近年来,金山区教育学院在校本作业改进的推进过程中开展了各类比赛,如作业设计征文、命题比赛、校本作业比赛等。我校抓住这一契机,首先在校内进行选拔,要求每门学科以教研组组长为引领,各备课组组长负责以个人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校本作业设计比赛,还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一次命题工作。通过作业设计,我校不断提升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考试纲要及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掌握程度,提高青年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钻研精神。

提升教学效能 篇2

涌泉完小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个人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以农村生活事例为背景,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通过游戏积极开展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去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此,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实现教学效能倍增。

一、通过游戏引题激发学习动力实现教学效能倍增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潜在力量。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无意注意,而兴趣又影响着无意注意,因此兴趣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新课题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如能在导入部分就运用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授《1-5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时,运用猜谜语的游戏引题,小朋友们兴致特别高。课前我在小黑板上贴了学生很喜欢并且耳熟能详的五个福娃,每个福娃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于是我就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福娃吗?”小朋友们都开心地回答喜欢,“那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五个福娃今天给大家各出了一则谜语,谁猜中就把福娃送给谁。”学生听了,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1最后,小朋友们都猜中了各个福娃身后的数字,于是我把福娃奖给了他们。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我激发起来了,看到他们认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接下来一整节的教学过程我就游刃有余了。在引题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达到了揭示主题的教学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能有所倍增。

二、运用游戏激发学习动力实现教学效能倍增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如果一节课没有起伏、平铺直叙,肯定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绝大部分取决于课堂气氛的好坏。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而设计合理的游戏恰恰能够渲染和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让学生运用口诀环节,我播放了制作好的蚂蚁跳舞的视频,让全班同学伴着优美的旋律,边拍节奏,边唱着歌:“一只蚂蚁六条腿,两只蚂蚁十二条腿,三只蚂蚁十八条腿,四只蚂蚁二十四条腿,五只蚂蚁三十条腿,六只蚂蚁三十六条腿。”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投入,唱得可开心啦!这样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效能有所倍增。

三、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动力实现教学效能倍增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争取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积极参与到

游戏活动中,获取过程体验。假如在课堂上只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游戏,而剩下的却只充当观众的角色,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狭窄,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服务于教学。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出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中,编排了一个叫《英雄救美》的游戏:课前先准备二十个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做成的写有算式的精美“手铐”,然后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各小组分别派一个女生上台(扮演被抓走的女孩),并在台上的四位女生手上各铐上五个“手铐”,接着各小组其他成员扮演英雄,一起合作计算“手铐”上的计算题,每算对一题,教师就给相应的那位女生脱掉一个“手铐”,最后哪一组最快将女生手上的五个“手铐”全部脱掉,就算胜利。这节课,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和同伴共同合作帮台上的女生脱掉一个又一个的“手铐”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巩固了进位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效能有所倍增。

四、师生游戏互动实现教学效能倍增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求师生互动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施新教材的要求。老师应自始至终都要和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分子,千万不要做旁观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正地融入到学

生中去。教师在和学生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如果学生发生错误,应在游戏结束之后予以指正。

如在上《克与千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时,我设计了师生互动的“乘船游戏”,课前我准备了多个“千克”、“克”船长头饰和各种不同质量物品的卡片,课上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游戏开始了,拿到船长头饰的学生就负责当船长,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也戴上船长头饰,拿到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物品判断它们的质量单位乘坐不同的“船”。待到全部学生乘上船之后,由船长验票,乘错船的被罚下船,验票结束之后,船长就带领各船员在音乐声中进行快乐的海上之旅。因为有老师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激动,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船,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每个人都玩得特别尽兴与投入,又在玩中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克与千克的区分与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进而使课堂教学效能有所倍增。

把握难点症结,提升教学效能 篇3

[关键词]难点症结 教学策略 教学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8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难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之一。如何才能把握教学难点,实现课堂高效呢?教师要吃透教材,从学情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握难点症结,做到对症下药,由此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一、采用直观图示,凸显数学本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活跃,因而,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晰知识的本质属性,借助直观图示,选择教材中的典型实物进行教学,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准确感知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彰显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例如,苏教版教材“圆的认识”的教学难点就是学生对圆的本质属性不甚了解。其一,圆是平面内一条封闭的曲线;其二,圆上任何一点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何让学生准确认识“圆是平面内一条封闭的曲线”是难点症结所在。教师通常会不假思索,选择圆形纸片、圆柱体物品底面等实心圆的实物或者实物图来进行直观引导,但无形中却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误区:圆就是一个面,由此不利于对圆这个本质属性的认知和建构。基于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直观图示来进行展示:层次一,先出示实物,让学生根据实物来认识圆,学生认识了圆形铁环、圆形手镯、圆形电扇,对空心圆有了初步认知;紧接着展示一些实心圆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到方向盘、茶杯口、自行车车轮等外圈都是圆的物体,然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1元、5角的硬币外圈都是圆,透明胶带的内圈外圈都是圆,等等。由此,学生准确感知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以上教学,教师精心设计,选择了空心圆和实心圆的实物和实物图,让学生直观感知圆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二、经历表征过程,实现概念突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概念的建构需要一个生成和表征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这个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最终实现难点的突破,正确建构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圆的认识”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数学表征,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材大多是采用抽象表征方式: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半径和直径的数学表征过程:先随手在圆内、圆外、圆上分别点上一个点,标上A、B、C,然后提问:“这三个点分别在圆的什么位置?现在将这几个点和圆心连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我先将圆心和圆上的一点连接起来,学生认为这个线段叫做半径。我又将圆上的两个点连接起来,中间经过圆心,学生认为这个线段叫做直径。此时我追问:“半径是如何形成的?直径呢?”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了本质所在:圆的半径是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接形成的;圆的直径是两端都在圆上,并且通过圆心。由此,学生经历了整个数学表征的过程,对数学难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以上教学,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经历概念的定义过程,通过抽象和概括准确揭示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大大提升了教学效能。

三、自主探究推理,建构数学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内在规律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有效的探究推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从而建构数学规律。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理解半径的长度和直径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是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画圆,将画有半径的圆形纸片对折后进行比较,但这样却制造了认知难点,学生无法自主探究。因此,我提出问题:“想一想,在一个圆中能画多少条半径?半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如何比较?”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并展开探究,有的认为可以通过测量的办法,也有的认为可以通过折叠比较的方法,还有的认为,画圆时圆规的两脚尖的距离不变,这个定长就是圆的半径,由此可以证明圆有无数条半径,圆的半径都相等,同理得到圆也有无数条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

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操作要领,彰显出圆规画圆时定长的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建构了“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的数学规律,让数学课堂更为高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把握难点症结,选择典型的直观图示,让学生经历数学表征过程,自主探究操作要领,建构数学规律,由此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评析考试试题提升教学效能 篇4

关键词:数学,试卷,评析

试卷讲评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又能使教师从整体认识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一、走出误区,提高效能

数学试卷的题目一般构成简单,题型较固定,几乎都是客观题.因为有此特点,不少教师错误的认为数学试卷讲评课是“独角戏”,即演变成试卷分析课,都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的逐题讲解,所有问题都讲出来,好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做好订正.这样把自己对数学题意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对试卷当中体现出来的重点处理得比较单一,缺乏主体参与,学生被动接受,课上的枯燥无味,毫无教学技术参数,毫无教学艺术含量.这样的试卷分析没有多大意义,对学生起不到启示和点拨的作用,仅仅是对答案而已.对于这样一张薄薄的数学试卷,我们必须重视,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解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将试卷讲评课演绎成亦真亦趣,充满生气的,高效能的复习课.

二、温故知新,由易到难

考试试卷上的每一道数学题,都会包含一到两个或更多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评讲时不但要罗列出这些知识点,而且还要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这样方能逐步构成知识框架,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初中数学.

三、规范程序,讲究方法

在分析试卷情况的基础上备课.教师先分析试卷,研究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目标,并在学生自改试卷前明确指出,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更有方向性.

学生小组讨论,自我订正.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改试卷,要求学生自改试卷过程中注意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审题、计算、方法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而导致的错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能改对的,应尽量自改.自改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帮助时,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这样能解决大部分疑问.仍有疑问小组不能解决的,在交流过程中,将题号写到黑板上,待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

讨论成果展示并解决疑难问题.展示讨论成果中可由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来化解共性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注意寻找新的生成资源.

总结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学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然后总结,提高学生答卷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思路,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反馈矫正”程序,还要指导学生课下认真写好考试分析.

四、针对学生,注重策略

因材施教,偏重后进生.因为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详细,但后进生还有很多疑问.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彻底弄明白不清楚的问题.

照顾基础,突出知识点.试卷讲评,在于启发思考,点到为止,不必要面面俱到.基础性题目由学生自己思考,中难度题目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抒己见,典型的综合性题目需要仔细剖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路,对难度比较高的试题不要求人人掌握,只要学生尽力就行了,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对于学生容易犯错的试题,要寻找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

遵循规律,把握关键点.现在的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把知识放在具体生活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回顾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中不能只看学生答案是对是错,而要指导学生领会题目意思,把握知识要点和问题关键,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途径,总结解题规律.

总之,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创新思维,归结技巧,才能达到提高讲评效率的目的,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郭海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学数学教育,2009(3).

提升教学效能 篇5

提升社保服务效能

(***县社会保障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我县社会保障全覆盖相结合,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服务社会经济全面稳步发展大局,我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各级纪委全会精神为指引,以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机关效能、强化保障服务为着手,紧紧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努力提升社保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直作风硬、能力强的社会保障队伍,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将我局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做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与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有机结合

一是为了切实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与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有机结合,我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督促工作的开展。二是专题研究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与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为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二、以八项规定为指导,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范行为,优化服务

以我县社会保障工作实际为依据,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效

且设计群众切身利益,为了及时发现和化解工作中产生的矛盾与发现的问题,我局长期坚持行政监督与群众投诉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一是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管理程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二是通过公布投诉电话、设立投诉邮箱等措施,世界接受来自社会的投诉意见和情况反馈,建立一套社会监督体系。

(四)明确考核指标,以奖罚为手段形成鞭策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为了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严肃工作作风纪律,我局摸索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奖罚体系。一是考评采取推荐和工作成果结合的方式,无论是每月的“服务之星评选”,还是干部职工年中、考核等,都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推荐成绩作为一下重要指标;二是明确奖罚标准,使办事态度端正、服务群众热情、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在奖中得到肯定,让办事拖沓、服务冷淡、游手好闲的人员在罚之下形成督促。通过以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体系取为依托,以明确的奖罚标准为手段,一方面激励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营造了积极工作和互相竞争的工作局面,一方面提高了干部职工工作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主观的工作失误。

(五)提倡创新,形成机关效能科学化管理模式。一是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我局先后完善了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监督投诉制、效能考评制等八项效能管理制度,出台了新的服务之星评选办法;二

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运转协调机制,也为全面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形成一定障碍。

四、今后工作改进措施

为了开展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我局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工作力度,营造我县社会保障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以进一步落实八项制度为契机,以创建优质服务为主题,大力提倡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结合实际,在社保系统组织开展“贯彻八项规定、提升工作效能”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的经办业务、党风廉政、服务理念等知识培训,引导我局干部职工和社保经办人员梳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从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大局出发,规范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推行责任追究制,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

提升教学效能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对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彻底的改变和革新,而新课改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注意教育方式的因地制宜、教育对象的因人而异。

一、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调整教学方案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理念,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仅仅是引导者,那么根据教学主体的不同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教学对象的不同,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案,而不能像个别教师那样一本教案讲一辈子,这种不求变通只求简单的教学价值观是很难帮助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的。

二、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制订教学策略

教学环境的不同也是影响教师制订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却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使得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差异很大,因此,教学环境和条件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不能仅仅照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他人的教学方法,而应当考虑到自身的教学环境是否合适,教学条件是否允许。只有将教学环境和自身的教学策略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否则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典型”。

三、根据掌握程度的不同规划教学目标

尽管学生生活在一个班级之中,但是,教学环境相同并不代表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都是相同的。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的不尽相同造成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速度和掌握程度的巨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授课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能实行“一刀切”制度,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应该权衡利弊,找到平衡点,才能够帮助全班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整體水平。例如,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有的学生由于阅读面广等,学习起来就会很轻松,但是教师不能因为一部分学生就简单地对阅读理解做法和技巧进行归纳与总结,而应当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做出合理的教学规划。

总之,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应该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教育价值观。

参考文献:

吕晓岚.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

提升教学效能 篇7

以下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3 Unit 1 Read-ing: Fog为例作详细阐述。

一、围绕要点设计学案,拓宽阅读理解思路

导学案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基础认知和实际需求出发,围绕阅读教学知识要点进行,充分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性并拓展其探索思维。在我看来,导学案设计一定要遵循问题化、方法化和层次化三大原则。

首先,通过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阅读内容。该篇Reading的内容主要描述的是一只青蛙的故事,那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charac-ters、place、time、problem、plot、ending等诸多要素;其次, 教师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去设计学案,如通过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the word‘fog’is men-tioned?”来引出该篇阅读,从而帮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认识教学内容;另外,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思考和获取知识。

二、强化导学案的应用,促进阅读整体教学

1、课前预习

课前有效的预习能够大幅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利用导学案来开展课前预习,其目的有二:其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是引导相互之间的积极讨论,有效解决适量的问题,同时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学习,这能有效降低课堂的教学难度。

在预习中,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梳理阅读中的lan-guage points,如词汇warn(警告/提醒)的用法warn sb.of sth.和warn sb. (not) to do,又如文中涉及到that引导的从句“The true is that it is...”和“a feeling that...”,其中that分别引导的是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然后借助一些例句来帮助学生们拓展了解that引导的从句。当然,导学案中还可适量增加些任务型习题,让学生在任务探索和思考中体会到满足感与喜悦感,进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2、课堂探究

导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更突出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负责控制课堂的教学走向,而学生们按照导学案的任务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须有意识地丰富所学知识和锻炼语言技能。

在该阅读材料的初步阅读中,我按照其事件发展的顺序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们对该内容进行总结,如用“Polly have trouble going home in a foggy day.”来概括Part 1-2的内容,然后再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具体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确保所得出的结果更能体现文章的内容。此外,导学案的应用还要注重强化所学知识,如利用多重例句来解释sight包括“视力、看到、情景、视野、风景”等在内的多种含义,这能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引导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素质。

3、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是落实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该板块的导学案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深入梳理和总结, 更是拓展学生语言运用的重要指导。如在该阅读材料的例句“...except in a fog like this.”中except表示“除……之外”,而另一单词besides也可表达此义,将这两个单词进行对比,通过例句“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except the last one.”和“He wrote another three letters besides the one.”来直观地表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各个板块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尤其是阅读与写作,因而在导学案的应用中我们要体现这一点。在赏析每一篇阅读材料时,学生都要善于从中寻找有效的写作技巧,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在设计导学案时,我们要重视这一点,利用不同的任务形式来训练学生们的写作技巧,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灵活地融合到一起。

三、重视阅读教学反馈,优化自主学案设计

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应用是导学案教学效果的直观呈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很重视评价模式的应用,这能够帮助师生明确自身在导学案的设计或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一方面, 设计层次化的阅读题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对学习内容的应用中反思自身所学,不断地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同时,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评价,借助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合作,促进其积极高效地巩固所学,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学生们要对导学案进行评价,并针对自身的特点灵活地进行改进。导学案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教学的主观认知,引导其积极探索和思考的,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总结教学成果,以及分析导学案的优缺点,以确保能够及时地加以改进。总而言之,我们师生要互相合作, 不断地改善导学案的设计,同时积极地运用导学案来提升阅读教学效能。

提升教学效能 篇8

一、善于创设生活性情境, 实现师生之间主动性互动

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交流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但广大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深切感受到, 很多学生缺少进行师生交流的欲望和积极性, 不愿意与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究其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缺少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动的交流欲望。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主动交流, 就要认真研究学生,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主动意识, 通过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基础上, 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要素设置成生活性问题情境, 通过激励性教学语言, 将学生能动性充分挖掘出来, 使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实现师生之间教学的主动性, 提高交流教学活动的效能。如教学平面向量知识教学时, 教师可以设置“消防队为提高防灾消防效能, 将重要单位进行方位标注”的问题情境, 在进行三角函数知识教学时, 教师可以设置“在一住宅小区里, 有一块空地, 这块空地可能有 (1) 是半径为10米的半圆; (2) 是半径为10米, 圆心角为60°的扇形; (3) 是半径为10米, 圆心角为68°的扇形等情况, 为了进行绿化, 现在要在这块空地里种植一块矩形的草皮, 使得其一边在半径上, 草皮面积最大?”生活性问题情境, 等等, 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内容和问题解答方法等方面的交流。

二、重视数学典型性问题, 促进师生之间探究性互动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形式。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实现学生动手解题能力的有效养成。”因此, 教师在进行互动式交流学习时, 就可以抓住数学典型性问题, 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共同探究, 教师要运用精炼的教学语言, 对学生学习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和指导, 指明学生在解题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与学生交流, 教会学生进行相关类型问题解答的正确方法, 使学生达到“以一通百”的教学效果, 真正实现师生在探究性问题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

案例一、如图, 某大风车的半径为2m, 每12s旋转一周, 它的最低点O离地面0.5m。风车圆周上一点A从最低点O开始, 运动t (s) 后与地面的距离为h (m) 。⑴求函数h=f (x) 的关系式⑵画出函数h=f (x) 的图象。

教师在进行这一问题教学, 可以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中关键问题:“求取函数式的一般方法是什么?”“进行函数图像作图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与学生进行探究性交流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动手解题, 从而使学生根据动手探究, 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y=2.5-2cosπ/6t, (t≥0) ;图像 (略) 。

三、抓住学习评价性功能, 提升师生之间实效性互动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能和教学效能在目标实践层次上的价值判断, 它是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是一种促进教学校进步的教学手段, 更是对学生成长进行有效记录的方式。同时,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所以,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时, 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这一有效教学手段和方式, 就教学内容、方式、效果, 学生学习表现、解题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 如, 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问题关键节点的讲解, 知识体系内容的梳理、学生学习情况的表现、思维活创新动的效果、问题解答过程的得失、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方面, 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自评, 师生互评、生生点评等方式, 将学生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点评, 从而实现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 实现对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效能等方面深刻正确的认识,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 也对教师今后进行有效教学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想基础。

总之, 高中互动式教学方式,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 要求师生真正融入到教学整个活动过程中。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只有将师生特性进行有效激发,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交流方式, 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有效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作者就新课程要求下, 采用互动式交流学习方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能就行了初步论述。

提升教学效能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内在情感,个体差异,探究思维,教学效能

效能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 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效能的高低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好坏的重要指标。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教学形式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长期以来,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高考政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了教学结果的获得, 而轻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出现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教学观念, 致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接授知识的“口袋”。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政策的出炉和实施, 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内涵有了更丰富的定义, 对提升教学效能的要求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本人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谈谈自己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方面的一些实践和做法, 敬请指正。

一、注重与学生内心情感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

英国心理学家格林思宏斯特指出:“情感是人类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心态的具体体现, 积极的情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反之, 效果则相反。”教学实践也证明, 学生在积极思想情感的促动下, 学习的能动性和效能会发生显著的反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学习皆生活、生活皆学习”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和学习欲望的有效激发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 尽力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 使学生与教师在交流时能打开心扉真诚交流, 建立起浓厚的师生友谊,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转接到对任教学科的学习中来。同时,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要经常性的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 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和获得的进步, 要给予实时的鼓励性评价语言, 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要与学生一起分析, 找出原因所在, 鼓励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内在特性的有效挖掘, 为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打下有利基础。

二、注重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整体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采用有效教学方法, 促进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 新课标倡导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 教师要实现教学效能提升这一目标, 在教学时就必须将学生整体能力发展作为重要条件之一, 进行问题设置过程中, 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梯度性的教学问题, 让不同学生进行回答;在进行问题解答时,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向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整体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和进步。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知识教学时, 教师可以向后进生设置一些有关定义、性质方面的简单填空题和简答题;可以向中等生设置“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中, an, Sn, an2之间构成等差数列, 求S100的值。”的一些一定难度的简答题;可以向优等生提出“已知{an}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 前n项和为S, 求证P1 (1, S1/1) , P2 (2, S2/2) ……Pn (n, Sn/n) 在同一直线上”的具有较大难度的综合运用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各自学习能力, 解答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运用鼓励性语言, 激励后进生、中等生向稍难问题进行“进攻”,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进行问题解答活动的机会, 实现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注重与学生探究特性相结合, 提升学生思维活动创新性

探究知识、找寻真相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内在特性。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 提高学生探究时机, 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指导学生探究问题, 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提升。”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善于探究特性, 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知识重难点, 选取具有探究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 教师做好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 注重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引导, 实现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如在“等比数列”章节“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判断及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知识教学时, 教师就向学生出示了“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a (a是常数, a≠-1) , an=2an-1+1 (n∈Z, n≥2) ”这一条件, 然后向学生提出“{an}可能是等差数列吗?说明理由? (2) 设bn=an+c (n∈Z, c为常数) , 且{bn}是等比数列, 求实数c的值, 并求出{bn}和{an}的通项公式。”这两个探究问题, 这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 教师只要做适当引导,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维创新能力的进步。

提升教学效能 篇10

一、突出数学问题的生活特点, 实现学生良好学习潜能的充分激发。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的艺术学科。任何数学知识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同时, 教育学实践证明,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贴近生活实际、与自身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知识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数学的生活特性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现象进行有效结合, 创设具有浓厚趣味特性的生活性问题教学情境, 使学生内在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愿学”的转变。如在等比数列知识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借款事项与数学等比数列进行融合, 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一乡办水泥厂为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再生产, 需要筹集大批资金, 已知征地需要40万元, 新建厂房需要100万元, 购置新机器需要60万元, 培训新职工需要15万元, 现在该厂现有资金125万元, 但流动备用资金需要40万元, 厂内干部30人, 职工180人, 干部每人投资4000元, 工人每人投资1000元, 剩余资金向银行贷款, 按年利率9%计算, 若从次年年底开始, 分5年等额分期付款还贷款及全部利息, 则该厂每年需要还贷款多少万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等比数列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贷款事件进行有效结合, 可实现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

二、突出数学问题的探究特性, 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探究作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能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点内容的具体体现, 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答活动过程中, 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在进行问题性教学活动时, 要将数学问题的探究特性进行有效挖掘, 通过启发性的语言、鼓动性的话语和探究性的情境,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 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显著提升。

如在平面向量知识教学活动时, 我采用了突出问题探究性教学方法, 向学生出示了探究性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为坐标原点, 已知两点A (3, 1) 、B (-1, 3) , 若点C满足其中α、β∈R, 且α+β=1, 求点C的轨迹方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我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 及时帮助学生疏通探究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要领, 实现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数学问题综合特性, 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增强。

数学学科知识是一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共同体, 每一章节的知识都与其他章节知识之间存在复杂而又紧密的关联。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知识点及其内容的概括和体现, 问题自身和内涵中就包含着多种知识内容, 加之当前高考题型设置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编写或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综合应用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解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进行问题解答, 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二倍角的综合运用知识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图所示, 在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θ, 沿BE方向前进30米至点C处, 测得顶点A的仰角为2θ, 再继续向前进米至D处, 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θ, 求θ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度。”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解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向学生指出,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内在条件的找寻, 可以发现此题可以从三角形勾股定理出发进行列方程求解, 采用代数法进行问题的解答;也可以从正弦函数的定义方面, 采用三角法列方程进行求解,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二倍角与勾股定理, 以及正弦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突出数学问题反思特性, 实现学生反思评价习惯的有效养成。

反思作为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效进行反省、剖析的教学活动之一, 能够让学生及时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 制定整改措施,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累丰富的思想方法。教学实践活动也证明, 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后的查验过程, 实际就是对自身解题过程的反思过程。因此, 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 要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作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采用同桌评价、互相评价、师生评价、自主反思等活动形式, 设置学生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或有意创设错误解答过程,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学习活动, 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思评价, 促进学生良好反思习惯的养成。

提升教学效能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内在情感;个体差异;探究思维;教学效能

效能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效能的高低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好坏的重要指标。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教学形式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高考政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了教学结果的获得,而轻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出现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教学观念。致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接授知识的“口袋”。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政策的出炉和实施,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内涵有了更丰富的定义,对提升教学效能的要求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本人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谈谈自己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方面的一些实践和做法。敬请指正。

一、注重与学生内心情感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

英国心理学家格林思宏斯特指出:“情感是人类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心态的具体体现,积极的情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效果则相反。”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积极思想情感的促动下,学习的能动性和效能会发生显著的反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学习皆生活、生活皆学习”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和学习欲望的有效激发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尽力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使学生与教师在交流时能打开心扉真诚交流,建立起浓厚的师生友谊,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转接到对任教学科的学习中来。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经常性的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和获得的进步,要给予实时的鼓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所在,鼓励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内在特性的有效挖掘,为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打下有利基础。

二、注重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整体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采用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标倡导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实现教学效能提升这一目标,在教学时就必须将学生整体能力发展作为重要条件之一,进行问题设置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梯度性的教学问题,让不同学生进行回答;在进行问题解答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向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整体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和进步。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后进生设置一些有关定义、性质方面的简单填空题和简答题;可以向中等生设置“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中an,Sn,an之间构成等差数列,求S100的值。”的一些一定难度的简答题;可以向优等生提出“已知{an}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求证P1(1,S1/1),P2(2,S2/2),……Pn(n,Sn/n)在同一直线上”的具有较大难度的综合运用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各自学习能力,解答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可以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后进生、中等生向稍难问题进行“进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进行问题解答活动的机会,实现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注重与学生探究特性相结合,提升学生思维活动创新性

探究知识、找寻真相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内在特性。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提高学生探究时机,教会学生探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善于探究特性,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重难点,选取具有探究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教师做好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注重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引导,实现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如在“等比数列”章节“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判断及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向学生出示了“已知数列{anl的首项a1=a(a是常数,a≠-1),an=2an-1+1(n∈Z,n≥21”这一条件,然后向学生提出“{an)可能是等差数列吗?说明理由?(2)设bn=an+c(n Z,e为常数),且(bn}是等比数列,求实数c的值,并求出{bn}和{an}的通项公式。”这两个探究问题,这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只要做适当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维创新能力的进步。

提升教学效能 篇12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的生动性,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潜能。

情感是学生能动探究实践、不断解决问题、勇于创新求异的“动力”和“源泉”。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展示教学内容时, 往往采用单一的、抽象的教学资源, 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以及教学知识点的呈现, 在表现教学生动性上具有狭窄性, 致使学生学习潜能得不到发挥, 学习情感得不到激发。而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展现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它能够将抽象、单板、枯燥的教学内容, 转化为直观、生动而又形象的教学画面, 使学生能够受到“艺术美”的感染和熏陶。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生动性特点, 研析教材纲要, 创新教学内容, 设计出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画面,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 身心得到渲染, 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讲解“神奇的黄金分割数”时, 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 学生对被动说教的形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 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将“黄金分割数的由来”利用生动画面进行形象的展示, 并将“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的比”、“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金光闪闪的五角星”等具有黄金分割数的事物,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物画面进行呈现。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激发, 主动学习意识就得到显著增强。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内涵, 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动手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是新课标下学生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供创新探究时间和空间, 将学习能力锻炼和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反映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 以及知识点内涵上, 能够通过大容量的教学画面, 进行有效展示, 减少了教学活动中例题书写、解题过程呈现等环节, 这就为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提供丰富的锻炼时机, 使学生在探究、分析、解答问题活动中, 实现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如在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类型时, 教师将探究问题方法要领和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向学生出示了“出示例题的场景图, 并展示学生自主活动时列出的综合算式:2/5×18+3/5×18和 (2/5+3/5) ×18”、“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 想一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从上述过程中, 你能够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吗?”等具有指引性的教学语言, 让学生根据教师揭示的教学“轨迹”, 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探究、分析活动。学生通过分析活动, 发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 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活动, 对相似类型问题解答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探究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互动性, 促进学生解题思想的树立。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发展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协调并进的过程。学生解题思想的发展和形成, 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 离不开学生的刻苦学习。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平台, 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实现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就要抓住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互动性特点, 将解题思想融会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 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特性, 采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引导学生逐步开展问题分析解答活动, 并及时总结和呈现该类型问题解答的数学思想, 从而在互动教学活动中, 实现数学解题思想的树立。

如在教学“一艘船从甲地到乙地, 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 回来时每小时行10千米, 求这艘船来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问题案例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 向学生展示了“求来回的平均速度, 只要把去时的速度和来时的速度加起来平均分进行, (15+10) ÷2=12.5千米/小时”、“求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甲乙两地的距离不知道, 可以假设是30千米, 则得到 (30×2) ÷ (30÷15+30÷10) =12千米/小时”的两种不同解题思路和观点, 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活动,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评析活动, 从而使学生在解题中树立辩证的数学思想。

上一篇:人才缺少下一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