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2024-09-04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精选8篇)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篇1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及计划,确定经营管理中反映经济责任与绩效的具体财务指标,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为了使集团的经营活动合理化、规范化,为了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并提供及时可靠的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就必须对财务指标及评价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主要方法有预算控制和责任会计管理等方式。

4.1 预算控制

1,预算控制的概念

预算控制是财务控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关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一般要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此二者进行比较,再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预算涉及了企业发展中价值目标的所有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应受预算的控制,所以,预算是由各种活动、各种业务所反映的指标组成,且各种指标之间是有机结合的,它们共同组成了预算的总体。

预算具有全面规划、动态控制等特征。预算以价值形式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的全部活动,它一般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销售、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等,财务方面的现金流量预算、往来结算预算、财务报表预算等。同时,预算是通过动态、实时的监控来实现目标管理功能的。

预算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财务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规范性,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而预算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而且是财务指标方面的控制,因此,预算是目标管理的有效工具。预算制定要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前提,根据企业的发展计划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计划的形式,具体系统地反映出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预算的编制就是将企业的经济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作为责任方经营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的依据;预算的实施就是将每一指标落实到实际经营活动中;预算的控制就是对预算所反映的财务控制目标进行动态的监督反映、修正、改进,使实际与预算相一致。

企业集团尤其需要加强预算控制。一方面,企业集团需要预算来进行控制。企业集团一般是多层次的组织结构,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加及管理活动的复杂化,使得管理者很难进行直接的管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保证集团经营目标的落实;同时,由于构成集团的成员单位之间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各方之间的利益会发生冲突,因此也需要一个权威有效的方式来明确各方的责任与利益,规范其经营管理的行为,进而使得各成员企业的目标与集团的目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预算更适合于企业集团。(1)预算的编制是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考虑了下级的意见,照顾了下级的利益,下级单位及管理人员易于接受,这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成员企业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审视其经营活动。(2)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得成员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磨擦,增强凝聚力,易于形成合力,从而增强或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集团内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如避免重复建设投资等。(3)从目标上看,预算以企业的发展规划为依据,保证企业目标计划的实现。预算可以给每个成员企业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明确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各成员企业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

预算的不足之处是其目标的确定是预期的,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另外,预算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但相对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经营活动的变化来说,仍有其滞后、不灵活的一面。这一方面影响经营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预算的评价功能降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预算不能订得过高,否则使人们感到没有可能完成,因而产生放弃实现目标的努力,但预算又不能订得过低,不然会导致不负责任和低效率。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篇2

内部财务控制是控制论在财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其本质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控制活动。换言之, 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指基于控制论的相关理论,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与财务有关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规范时所采取的具体程序、技术和方法以及理念的结合,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确保完成财务预期目标。包括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控制、架构控制、财务人员的配置、企业成本的预算、核算、决算, 成本管理费用的预测以及成本分析考核等具体财务活动的控制。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始末,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问题分析

(一) 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虽然已经按照市场经济运行, 但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 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上:政企职责分离不清,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未真正分离, 作为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往来的监督者, 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时, 不能够公正严明地站在国家集体的角度行使监督权利, 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 会使会计人员的判断受到来自利益方面的影响, 从而影响会计的监督作用;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不够彻底, 管理上仍存在行政管理的观念, 使得企业管理层分工不明, 权责不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总经理担任董事会董事等现象比比皆是, 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监督;股份公司监管机构的作用被无形中弱化, 虽然岗位人员配备了,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和实施途径, 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 从而使公司的管理经营成本虚增, 引起内耗的产生。

(二) 财务风险意识不足, 风险防范后劲不足

社会经济环境千变万化,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 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企业对参与了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风险麻痹大意、认识不足, 察觉度和敏感度稍弱。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浅薄, 企业风险防范机制设置不合理, 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当严重的风险来临, 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

(三) 会计信息不实, 会计人员素质较差

由于我国企业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不彻底, 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职能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会计信息处理基本处于内向型封闭状态, 会计信息供需双方地位不对等, 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弱化, 作为会计信息持有者的企业在对信息的处理上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因此很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 如企业可以发布很多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欺瞒大众, 已达到其非法目的。而处于会计信息最优势地位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会因为金钱、利益的驱使, 采取“虚报账目、涂改数字、伪造凭证、挪用公款”等方式贪污公款, 而后为了平衡账目进行“会计信息处理”, 产生虚假会计信息, 导致会计信息不实。会计信息不实主要表现在更变原始凭证, 制造表面合法的经济业务;捏造经济业务, 伪造会计凭证, 报假账、骗公款;违背《会计准则》违规处理加工财务资料和会计信息。随意变更会计成本、费用, 虚构资产、负债, 隐瞒或少报利润或收入等等违规操作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多, 但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有高有低, 加之约束制度的缺乏, 会计人员容易受到金钱诱惑或屈服权力, 在账务上弄虚作假, 歪曲会计信息, 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危害企业、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四)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会计控制力度有待提高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很大问题, :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 领导管理层对内部财务制度重视不够, 没有完整的财务制度或者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只是形同虚设, 财务问题的具体处理并未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企业投资进行决策时, 可行性分析不到位, 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持, 考察不够全面到位, 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甚至导致项目无效、资金链瘫痪, 企业破产;对于管理费用规定不太明确, 没有约束监督制度, 造成成本浪费;对资产的管理混乱, 内部购销制度职权不明确, 相互之间互相推诿, 存货管理制度松弛, 进货出货手续不严, 会计记录核对不及时, 对于资产折旧、损耗、报废、短缺、积压和滞销等处理随意, 为企业固定资产亏损埋下隐患;人才选拔不够严谨、人事管理制度陈旧。

会计的监督功能和控制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 但是实际的财务工作中, 这种牵制机制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反而成了会计犯罪的保护屏障, 给职业道德不高者可趁之机, 这类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伪造单位公章和临摹有关人员的签字, 不经程序随意动用公款, 默许领导虚造企业账目、隐藏收入、建账外账、转移资金、偷税漏税, 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勾结串通、共同舞弊, 虚构重大经济活动骗取资本, 把单位完好的固定资产以处理或报废的形式“清理”谋取不法利益等。会计控制力的实现有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和阻碍, 而会计人员由于自身利益或领导权势的诱因, 立场不够坚定, 造成企业会计控制力的弱化。

(五) 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与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

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活动最难掌控的环节是内部激励和业绩评价, 而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都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缺乏针对性和合理的依据, 员工激励方式比较单一, 只是以是否完成预定目标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激励机制是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必要因素, 是企业通过激励的方式控制员工的行为, 使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协调。从激励环节看, 包括激励方式选择、激励合约、业绩评价;从激励方式看, 包括股票期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年薪激励、绩效激励、奖金激励等;从企业层级看, 包括企业所有者对管理层的激励、管理层对员工的激励, 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实际情形进行激励机制, 但是, 由于激励机制是一种要求高、灵活性强的控制系统, 难以掌握, 一般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单一、运行环境匹配, 从而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一旦诱因出现, 员工就可能失足。

企业把经营业绩作为考核企业管理层的主要指标, 每个企业都有具体的业绩评价体系, 从环节看, 包括业绩评价指标的制定、业绩评价步骤和办法、业绩评价标准和奖罚标准;从企业层级看, 包括所有者对各级管理层、管理层对部门负责人、负责人对具体分管员工;从评价内容看, 包括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作业绩效评价;从评价指标看, 包括净收益、经营现金流量、销售利润、业绩增长率、收益率等, 从相关环境看, 包括企业的市场份额、合作方满意度、企业成长性、市场适应力和应变力等。通过业绩评价的作用是让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明确工作和利益的关系, 单一的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 容易导致相关人员为了利益伪造业绩, 反而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完善对策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首先是对产供销方面进行财务控制, 具体而言是指这个程序中的相应负责人员互相牵制、相互监督, 做好这一环节的控制, 能够预防和杜绝重大财务问题的发生,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权责分明, 严以律己, 在对待业务和直接接触客户时, 严格要求自己, 反复审核, 严格履行双签制度, 防止一人独大的现象出现。其次是要重视对财务的监督和管理, 这项工作由管理层完成, 是指立足于基础会计部门的工作, 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做到严谨、及时、有效、合理。也可以设置专项岗位和专业人员进行事后监督, 要求职业道德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人员进行事后监督工作, 或者有财务部门或企业高层领导直接事后监督。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财务体系为基础, 优化稽查、审计、纪检等业务流程的执行力度, 单独成立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工作但是又区别于原有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这个审计委员会需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组成,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监督手段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和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现代发展的多元化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对于检查和预防会计部门账务问题, 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和会计漏洞, 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 构建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

构建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是我国市场开放化的必然选择, 因为如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依靠单纯的会计控制企业无法面对复杂的市场风险, 企业从管理层到财务人员都必须提高风险意识, 并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防范体系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能够保障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营, 理性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各种风险, 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是内部财务控制的关键环节。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 通过企业联合经营、实行多元化多品牌经营、对外投资多渠道经营等方式进行财务风险分散;企业进行筹资时, 首先应当做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报告, 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偿还能力, 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在选择理财方案时, 应该综合评价各种方案预期的财务风险, 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在日常经营中,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进行再投资等方式分散风险, 也可以通过外包等方式, 把业务交给经验丰富、人才齐全、设备精良的专业公司, 进行风险评估, 对目标设定、风险预期、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进行评估, 或者建立风险基金以此应对风险。

(三) 健全企业信息管理制度,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健全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是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营机制的制度保障, 真实的会计资料、客观严谨的数据分析、及时全面的财务报表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电算化, 让手工操作处理账务模式退居次要地位, 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减少外界因素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 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是财务工作的主要操作者,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对防治财务工作问题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会计人员负责企业的资金问题, 如果没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 稍有不慎, 便会见财起意, 误入歧途。因此, 强化对会计人员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着客观必要性。

(四) 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

不断强化内外部监督是防止企业内控制度失效, 进而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企业内外控制主体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员工, 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层和员工的有效沟通来实现对企业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掌握,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控问题即时纠正, 确保内控工作的实效。具体来讲, 企业管理者应该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 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下面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财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状况, 企业财务人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因, 要对财务人员的生活习惯、工作爱好、家庭情况等进行动态地掌握, 防止财务人员参与非法赌博、吸毒等活动, 或者使用企业资金进行其他风险投资等行为的发生, 对发现异常的要第一时间进行分析解决;另一方面应对企业员工进行财务内控政策、制度学习, 让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进行经验分享, 邀请相关专家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从科学计算、数据报表分析和如何决策、企业内控和财务内控关系分析等方面进行教授, 保持会计人员的学习性,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需求。

(五)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在无形之中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监督和鼓励。对于完成较好的情况, 能够受到奖励, 反之可能面临惩罚。这有利于督促企业财务人员尽心尽责地将内部财务工作执行好、落实好, 此外, 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执行力度与奖金分配、职位联系起来, 有压力才有动力, 只有如此, 才能将企业的内控制度落到实处。结合多向指标对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业绩评价, 而不是单一的以经营业绩为考核指标, 能够杜绝相关人员的犯罪倾向, 维护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财务活动, 树立企业形象, 对于有关国家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 出具相关的财务数据、报表账目等会计信息, 不得造假、谎报和隐瞒。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事项, 也应当及时主动向财政机关报备。

参考文献

科技集团企业财务控制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2-0127-0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财务管控。企业财务管控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相关部门与科技集团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力求解决各种财务问题。

1 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问题分析

1.1 科技集团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不规范

第一,科技集团企业的资金普遍分割为条块,加之受各种行政命令的影响,集团企业内部各法人、各股东之间划分出了明显的势力范围,不管是在同一调配资金方面还是在集中管理资金方面,都无法有效的实现,科技集团企业资金的规模效用也就不能得以正常发挥。第二,科技集团企业的存量资金在盘活方面表现出效果差的现状。第三,科技集团企业的内部还存在着沉淀资金过多的问题。

1.2 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的整体性不足,控制效率也很低

许多科技集团企业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关控制机制,使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工作有机的联合起来,导致财务管控的整个过程缺乏连贯,也不具备一体性。例如,有的科技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管控以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母公司在安排投资与融资战略时,无法做到从企业的整体高度上进行统一的安排。同时,集团企业也不能够对各子公司经营的情况与经营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

1.3 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治理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尽管许多科技集团企业都先后建立起了由法人治理为主要标志的组织结构,然而该组织结构却不能够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衡而应该实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许多的科技集团企业都是由企业内部大股东占据着绝对的份额,对于企业财务管控也有决定权,导致董事会在具体的操作中形同虚设,集团企业的投资权和决定权都是由大股东垄断和控制,而其他份额较小的股东却无法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有效的措施控制与约束大股东,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所应该具备的有效性特征也会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

1.4 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在监管力度方面比较薄弱

一般情况下,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监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外部监督以及内部审计。在外部监督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市场中都还没能够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再加之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获取的信息通常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有偏差,各级政府部门不管是在监管力度还是在监管效力方面都还非常的薄弱。而在内部审计方面,当前许多科技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部门之间都存在着智能弱化的现状,因此在对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状态进行具体的审计时,无法有效的发挥审计部门应该具备的功效。此外,科技集团企业针对财务状况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非常的差,不仅会受内部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之各分公司承担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士都是内部成员,尽管在人员引进及人事管理方面不受总公司的财务影响,但是在具体的业务上,其工作内容与工作态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相关领导的影响与约束,使其审计职权与内部监督权利受到限制,而影响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2 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问题的完善措施

2.1 建立健全科技集团企业资金控制管理体系

运营资金是科技集团企业展开日常工作的关键性要素,也是资产运转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集团企业资金控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流动资金的控制管理体系与固定资金的控制管理体系。

首先,必须加强对流动资金的控制和管理。流动资金的核心是现金流,并且涵盖了科技集团企业的整个生产和运营过程。科技集团企业现金流承担着记录技术咨询服务委托业务、对外出资、劳务支出以及劳务收入等方面现金的流动情况,对企业展开日常业务所收支的现金状况进行动态的反映。由于科技集团企业的运转需要有足够多的现金参与其中,因此针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必须加大重视。控制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方式是预算管理工作,通过实行零基预算方式,根据收付实现制对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的反映。同时,企业还应该对整个年度的现金流量进行预算,根据不同的时段制定出动态的现金流量的预算体系,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控制。

针对科技集团企业固定资金的控制管理方面,首先应该要针对固定资金进行建账和设卡,对于固定资产在租借、转让、购进、报废等方面的状态进行实时的动态反应。其次,针对科技集团企业固定资金的市场情况与实务情况,也应该要采取定期分析的方式,通过更新改造,将落后的部分淘汰出去,对于先进的部分应该及时购置,从而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与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利用方面的考核管理制度,使固定资金能够保持负荷率,针对不急用的企业固定资产,可以采取出售或者是出租的方式,提升其利用效率。

2.2 建立健全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科技集团企业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作为体现企业责权分配具体形式的有力表现,是实现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前提条件。而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间的互相牵制与协调,促进科技集团企业达到其财务管控目的。此外,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应该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借由各种管理系统,维持财务管控的相关制度的稳定性,防止因个人因素而对控制制度的执行产生不利影响。而电子化控制还能够节约成本,使各个环节与各个过程的控制能够得以有机联系,并互相分享和沟通信息,帮助领导人做出决策。

2.3 完善科技集团企业的治理结构

完善科技集团企业的治理结构需要构建完善的企业董事会,并优化股权结构,确保董事会能够实现其决策职能的发挥。而企业董事长的职务与权力应该与总经理之间进行明确的划分,两者的职务不能够重叠。针对外部独立的那些董事,应该将其纳入到企业董事会的整体体制下,加强外部董事的整体比重,通过设置审计委员部门,力邀独立董事的参与,从而实现对企业投资、决策等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与控制,避免企业财务管控出现违规或者违法的情况。此外,母公司还应该派遣产权代表到各子公司,严格要求各个子公司完善自身治理结构,构成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监理会之间的权力

制衡。

2.4 加强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监管力度

首先应该设立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使其具备相对独立性,并由企业董事会直接领导。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承担着向企业总经理报告日常工作内容的任务,使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职能。再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掌握各子公司日常财务周转情况与运营状态,通过加强对审计人员节进行日常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与中和素质。最后,针对企业外部监督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应该要落实监管职能,并加强同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确保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能够顺利运行。

3 结语

科技集团企业实质上是许多级法人组成的联合体,针对不同的法人主体,其利益各不相同,因此在科技集团企业的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摩擦,也决定出了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各科技集团企业建立健全科的资金控制管理体系与财务管控机制,并完善科技集团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加强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监管力度,从而确保科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能够顺利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章彩霞.现代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3,11(11):97-98.

[2] 丁燕.企业集团财务管控问题研究[J].会计审计,2013,08(08):68-69.

[3] 刘凤华.关于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控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3,2(2):208.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篇4

摘要: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水平,使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企业的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要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企业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必须不断更新内部控制的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才能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当前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必须进行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也就是由专门的监督人员和内部财务人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规范的约束与评价,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流、实际经营情况,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非常重要。

1.对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一些企业具有比较薄弱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没有认识到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具备了完善的财务制度,就能够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这也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理念认识有误,一些企业往往只重视对控制结果进行处理,没有做好事前的预测和防范工作。

2.落后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处理方式

由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比较落后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工作模式,主要表现为一体化水平较低,仍然以人工手动操作为主。而人工手动操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一旦会计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失真,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要点

1.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

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必然会导致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漏洞百出。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必须提高对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在全企业上下营造重视该项工作的氛围。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理念予以充分、科学的认识,对当前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流程(见下图1)进行全面的`完善。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企业还应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各项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教育、专项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提高其工作的责任感,使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提高对企业内部财务稽核和审计的重视

企业内部的财务稽核和审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一个工作要点,就是要通过对内部财务的稽核及时发现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舞弊、财务错误,将会计控制制度的预警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避免这些漏洞和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企业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分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也要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3.加大对内部预算和审批制度的落实力度

企业的财务预算会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预算进行落实,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下图2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框架图。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时要注意对财务预算的目的进行明确,从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现行预算等各个方面来对财务预算进行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对财务预算的范围予以重视,尽量使企业财务的预算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具有更高的质量。要对企业的审批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保障企业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4.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在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企业的数字化共享平台和信息化平台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使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活动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会计数据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减少手工操作带来的误差,从而避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失真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结语

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就必须提高对会计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通过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规范,尽可能地控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篇5

袁亚芹

【摘要】:文章从我国企业管理的理论框架切入,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管理观念、资本制度、筹集模式、收益分配政策,并提出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由于我国传统财会制度的缺陷,造成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地位、以及财务管理作用不明确等主要问题,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处于企业管理中心的财务管理则需要迅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就需要企业找出自己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变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应随之。所以,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类型的市场环境,需要不同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方式。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方式只有与市场机制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结合企业改造,不断调整完善,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日常资金管理一直是财务管理的“主旋律”,在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却比较薄弱。以下是财务管理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性:

1.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在我国,有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如2001年2月27日,猴王集团破产申请案在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随即猴王A也加入ST行列,这可以说是盲目投资、无序扩张带来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在经营上取得一系列成功后,猴王集团推出了所谓“三百”方针:建一百个企业,开一百家商店,搞一百个公司。很快,集团所属企业达100余家,而且横跨几十个行业,其产品除著名的猴王焊条外,还包括玻璃酒瓶、啤酒、柴油、柴油发动机、金刚石、甚至钢琴等,简直无所不包。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

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猴王集团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像猴王集团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企业中屡见不鲜。

2.在筹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企业发行股票,要经过政府批准,股票上市,要经过地方政府、中央主管部门、证监委证券委和证交所上市委员会等层层审批,发行债券也因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够成熟而困难重重。另外,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有些上市公司面对高达90%的负债比率仍然无动于衷,甚至更有一些上市公司纯粹是为了圈钱而筹资,根本不考虑什么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最大化。猴王股份获准上市后,公司一位高层领导曾说:“证券市场究竟是哪位高人发明的?我真的好好感谢他!以前借钱还要还,现在一上市就有那么多钱,可让我怎么花?”可见对资本市场的无知。

3.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这里讲的收益分配,是指在扣除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的报酬以外的利润分配。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实现的利润,要在企业和所有者之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分别形成企业的留存收益与所有者的收益。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一般较注重积累,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指标,而对股价关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在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此外,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存货周转缓慢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经济才能更好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企业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有较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下所示:

1、财务造假

目前上市公司仍然难以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这种造假对投资者的伤害也是非常巨大,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对传统会计信息真实性这一财务功能的保证仍是有限的。

例如,2008年的银广夏的财务造假对投资者的伤害较为直接和巨大;2009年,蓝田股份暂停上市后,商业银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最近五粮液的收入造假事件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不利影响。可见,在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推行的环境下,财务造假的行为仍然存在,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过度投资和无效投资

目前很多公司的财务管理仍然仅仅是管理层意志的附庸,无法独立对项目进行判断。

例如,很多公司都成为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载体,并且存在过度投资的问题。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提出了上市公司存在投资过度的问题,并没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对项目进行判断。

另外也有部分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筹资的问题,即仅仅为了筹资而筹资。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随意性,并非为了良好项目而筹资,往往存在圈钱的问题。以上两个问题均可以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独立性不足的问题。

3、筹资方式过于简单

根据优序融资利润,现代企业为了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实现融资成本最低,应该首先使用内部融资,其次使用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但是这个理论在中国的现代企业并不适用。在中国,企业通过债务融资的占比常年低于50%,有些甚至低于10%。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债券市场不完善,另外一方面则因为企业人为不分发股利导致了中国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另外,中国的现代企业债务融资也较为集中于银行借债融资,没有实现融资的多样化,这也导致了财务管理筹资缺乏弹性,且风险较大。

4、无法实现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

现代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股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化大生产,必须达到对股东利益的合理保障。同时必须对股东进行合理的回报,但是,目前很多投资者无法得到合理的回报。

三、解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和建议主要从内外部进行展开。

1、提高认知,进一步重视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能有效为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提供积极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供内外财务管理的资源,财务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管理层也应该重视财务管理,在重大项目的投资也需要听取财务部门意见。同时,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财务管理,全面更新财务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会计层面上认识财务管理。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对内的职能,它也是对外的一个部门,需要综合各方的资源来发展公司的财务部门。

2、完善金融市场,提高市场效率

目前,很多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保障投资者的合理有效的回报,代理成本较大,且存在过度投资,筹资单一等问题,监管层应该进行有效管理并充分发展整个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利于企业和投资者的选择。例如,进行多种金融产品的开放,让企业能够以其他产品进行融资,扩大企业的融资面,也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面。另外,政府可以通过规范和指导,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促使现代企业进行股利分配等。

3、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高效的财务部门

合理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有效的人力资源进行匹配。现代企业也应该提升自身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1)进行招聘前的综合考量,在入职前就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就是在入职后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后期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现代企业才能够做好对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也才能推行新的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执行。

(3)现代企业也必须鼓励财务人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这样就能够部分保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的项目评估能够相对独立,并且可以有新的财务产

品进行投资、融资,有利于企业提升价值,降低筹资成本。

另外,企业要从组织上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为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和目标的实现做好组织资源,例如,建立更合理的部门设计,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审计的要求,做好内部控制。同时设计好部门和职责之间的划分,以利于企业对财务资源的把控,并且可以部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样也可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4、强化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5、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1)财务目标多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赢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孜孜以求的话题。只有把现代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篇6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很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内部的监督;而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种复核机制,将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力度上,以罚代控;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英语论文格式产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由于以上所说的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理解,以及理论的不足,使得目前内部控制的研究并未抓住关键因素。出发点和角度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考虑。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委员会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的认可。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成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1.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等。公司要有良好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管理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如物流体制的改革、物流政策的变化等。

2.风险评估是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对实现目标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并采取的手段。风险的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物流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开展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包括关注对整体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衔接、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变化的认识和各项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调整。

3.控制活动是贯穿于整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所有的职能部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企业对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来实现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重点在于作业层、控制层和决策层。作业层控制主要集中在运输与作业、采购管理、存货管理、配送管理等四个环节;控制层控制主要涉及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环节;决策层控制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权限与责任的划分,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检查控制标准。

4.信息与沟通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信息流引导着物流,规划和调节物流的目标、方向、数量和速度。物流的各个子系统正是通过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整个企业的预定目标。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

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此外,信息的流通,尤其是信息的反馈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没有信息的流通和反馈,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物流控制活动。

5.监控是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质量进程,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其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调节,以自始至终确保其有效性。监控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内外部因素的变动而不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评价。现代内部控制的框架已由“部分控制论”向“全部控制论”的发展;其职能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使内部控制建立在更高的层面上;其控制内容已超越会计和财务范围,渗透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对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已经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融集约化生产、规模化采购和连锁店式销售于一身,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它构建于信息与网络技术之上,依靠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协调统一,并以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为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形式。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将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有效途径。解决我国物流企业成本较高的问题尚需要深入分析微观机制的最本质的问题,即企业的控制问题。流通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其内部控制。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创造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界的迫切任务是运用先进的内控理论和方法,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在我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打下我国社会经济的烙印,即不成熟、没有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出,当前物流企业在内控五要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再有,在控制活动方面,部分操作管理制度未得到较好的遵循。

从内部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由于管理弱化和操作上的不规范,内控制度在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上未能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内控制度未达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目标。实施有效控制活动包括物流各个子系统活动的复查,物流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管理的安全等,可以保证每一物流企业各个环节控制目标有效落实。此外,在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是造成目前分部、业务环节出现漏洞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信息和沟通,以不同形式取得和传递信息,使员工懂得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贡任,更好地履行职责,形成有利的外部沟通环境。保持经营信息和控制信息畅通,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物流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最后,在监督评价中,一方面,是职能部门的检查督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对每一个作业环节检查不到位,导致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风险程度相适应,致使风险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另一方面,业务操作环节认识不够,缺乏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应是一种实时过程,与物流管理活动紧密结合,由相关人员定期、独立地自上而下对各部门的控制进行评估、内部监督。纵上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要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框架。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建立:一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实行内部控制时,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内控信息的披露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内控意识、提高其信息质量,企业有必要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后,向社会公开披露其内控信息;三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对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改进,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

三、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物流成本总体水平仍然偏高。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与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相比物流成本要高出8个~1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管理成本,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人才短缺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降低我国社会整体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质量水平。物流成本按照物流功能构成表现为运输费、保管费、其他费用;按在不同领域发生分为供应物流费、内部物流费、销售物流费。供应物流费是指在供应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内部物流费是指在企业内部发生的运输费、资材保管费以及包装费等;销售物流费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运输费用、商品保管费用、装卸费以及物流保管费等。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在宏观经济中可以起到稳定物价作用,同时在微观经济中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的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物流企业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成本不清。目前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理由主要是物流量、受理量的增加,出现小批次、高频度化、多品种化物流活动;其次,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设备投资,非效率商品的增加(大型商品的增加)等也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不断有新要求,比如配送频度加快、配送批量变小、订货至交货时间缩短,这些都会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有直接影响。通过内部控制的框架的建立,可以为物流成本的减低提供有效的途径。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重新组织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与其他企业的物流部门业务合作、合并,设置物流部门的子公司;优化物流的商品设置、建立新的物流网点,恰当的物流服务,构建物流情报系统等。

四、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宏观环境上,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应对全面开放的迫切需要。从微观方面看,可分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部分,体现其他管理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英语论文格式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从深层次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结合物流企业特征以及它在市场经济下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特别是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和发展,发挥物流企业的积极效应等要求,研究和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物流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鲍尔索克斯:供应链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Ronald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汤姆.科普兰:价值评估(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教程,华夏出版社,2000

[5]牛鱼龙:需求链物流:成本与利润,海天出版社,2004

[6]于富生等: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2004

[7]河西键次:物流成本的计算,成山堂书店,2003

[8]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精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篇7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探讨分析

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 关于资产的购置 (投资) , 资本的融通 (筹资) 和经营中现金流量 (营运资金) ,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现代商业环境正在经历巨大变化, 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卓越企业的内涵, 引导企业思考如何为顾客增加价值、构建新型商业模式、建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等核心问题,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企业管理, 尤其是成本管理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一、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广义上讲,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 它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衡量。20世纪初, 当许多企业刚刚建立正式的成本核算系统时, 直接材料、人工成本等几乎占到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当时所设计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系统主要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这两大类成本项目;与此相反, 产能相关的成本由于仅占产品制造成本的较小比重, 企业往往将这类成本归入单一的成本池中, 并简单根据产品产量、机器小时等动因将其分摊与不同产品成本之中。因此成本控制的方法以减少开支和节省生产材料作为限制, 但是由于管理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 对于原料的采购价格一定要低廉, 不断压榨供应方的利润空间, 并且在劳动力报酬方面也尽量降到最低, 完全忽略了企业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竞争者及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因素, 只是纯粹地为了控制支出, 而不是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去降低成本费用。现代商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成本结构影响的基本标志是:在直接材料成本维护在一定水平的同时, 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比重却大幅降低, 而产能相关的成本却大幅上升, 大量现代制造技术、设备的使用加大了产品中折旧成本的比重;同时, 为满足顾客的小批量、多产品等定制生产需求, 企业需要将制造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不断调配,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机器调配、生产准备等作业并消耗相关资源。从企业管理要求看, 与传统制造技术及大批量生产环境相比, 现代企业需要更为准确、更具相关性的成本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定价决策、确定和分析产品或顾客等的成本, 以实现顾客导向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可见, 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正在失去相关性, 它造成了成本信息扭曲, 也难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如果不提高成本信息的相关性, 则成本管理就难以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管理基础。

成本管理责任没有明确好。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未能有效实施, 有的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没有对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有效率的分工, 导致执行人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到底是什么。并且在产品的生产阶段中各部门由于不清楚自己的责任, 造成直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失控;在管理服务阶段, 企业没有严格管理好差旅费和招待费等相关的管理费用, 使不必要的支出大量增加。

成本管理数据不及时。财会人员往往会为了达到企业管理层的需求, 利用会计报表来提供数据。因为企业存在业绩考核, 企业高层会要求会计人员对生产班组或者某个生产线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数据。但是这种考核机制有一定的片面性, 只能对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 而无法进行追溯控制, 对过程成本控制于事无补。

二、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系

自从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财务管理就一直存活至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企业及股东所得的利润率, 为了渗入到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中, 其利用了自己的所有价值形态, 综合管理了企业的所有资金。由于财务管理有较高的灵活性、涉猎面宽广、超强的社会性质, 具备了动态循环性和完整性, 被各大企业家及经济学家认作工业企业管理的心脏。近年来, 社会企业和经济学家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工业企业成本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控制好工业企业的成本, 使其达成预期成本的限额, 学习并运用新对策。为了改变成本条件去学习新的对策和制度, 利用各种创新措施, 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最终使减少成本的方案成功。第二个观点就是完全忽略新对策的运用, 降低成本以达到工业企业的预期成本。然而上述两点都存在片面性, 因为其只谈到应如何减少成本, 观点太过狭隘。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应以最终能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目的。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工业企业的主要目标不能只是为了减少成本,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将目标放在正确运用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处理好流动状态下的成本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资源利用好。

三、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并且还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 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 即理财环境, 或称财务管理环境。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从理论上讲, 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 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从实践上看, 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 财务管理目标

人们从事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希望能完成的任务称之为财务管理目标, 制定了目标财务人员就有了工作目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揭示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具体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定性, 提供了一个相对标准的概念框架来帮助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

(三) 财务管理原则

管理部门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认识的情况下制定的原则就称之为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它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的理性认识再返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根据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目标来采用财务管理原则可以更有效地做好财务管理。

四、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二者耦合联动的原则把握

为了能成功构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这二者的耦合联动机制, 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在团队工作的范围内细化成本的控制, 并保证成本控制指标具有动态性;第二, 企业成本控制应该将财务管理放在辅助的位置上, 并在资金上严格管控企业的专用性资产的采购;第三, 把资金使用论证优势发挥出来, 建立薪酬分配机制对企业组织资源有针对性的协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专家团队, 目的都是为了做好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

五、提高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成本作业核算方法

在成本作业法推出以前, 社会上大中小各类型企业, 无论其生产规模如何庞大, 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 此计算方式通常将产品成本分类成三个部分:产品生产支出、人工支出、生产物料支出。生产物料支出及人工支出同被归类于相关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支出则因无法判断其所属何种成本对象, 被归类为间接支出, 产品生产支出无法直接算进产品价值中, 需先行计算总数, 至月底再按企业自身分配标准、运用分配法将其配入产品成本当中。此种方法所得的成本核算结果并不完全真实、相关。与此不同, 作业成本法则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 跟踪与产生生产相关的作业全程活动, 以各项作业的作业量及单独确定的分配率为依据, 分配归集共同成本, 有助于提高产品成本数据的相关性、真实准确性。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用途在于通过信息提供, 服务或支持企业经营决策, 主要包括产品的本量利决策、产品的盈利性分析、产品的定价决策。

(二) 系统执行对价和购买物料管理

影响企业成本限额的条件就是产品生产物料支出的情况, 加大企业所得利润的重点就是要对企业购买支出做好合理分配, 根据情况适量地减少。首先必须先了解清楚市场再进行购买, 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来确保该工作的质量。在确保其无质量问题的情况下, 在各个供应商之间询问同一类产品的价格, 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商家再进行压价, 而批量购买、大宗购买则需要使用竞标方式, 在竞标中, 各个供应商往往会为了成功竞标彼此间进行激动斗争, 竞标结束后企业即可得知此货物底线价格。综合上述, 比价有效的减少了企业成本, 提高了其所得利益。

(三) 将现代责任会计与预算结合

现代责任会计是一种拥有业绩量化、便于考核、职责清晰、责权对等等优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动作方式是将责任中心作为目标, 核算并考评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比如:我们按照责任会计的要求, 将某工业企业的财务预算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当中除去无形资产摊销、折旧、税金及工资等九项支出之外的其它所有支出转换为内控责任预算, 同时将其全部分解, 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及各科室。

(四) 全面预算管理

对企业的预算进行编制, 也就是将产品所得利润作为前提, 在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市场的基础上, 全面编制成本预算、利润预算、销售预算和费用预算等, 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按照科学预算管理的轨道进行企业的各项活动, 对预算管理全面实施, 确保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六、总结

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 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已经与工业企业息息相关, 社会正在全面发展, 工业企业要想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有所贡献, 就必须处理好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 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必然能使其走出市场化甚至是国际化的局限。在短期内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已不再是现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最终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 这才是现代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成本控制、使全部投入最小化能够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先进成本控制方法是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唐晓宇.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1 (12)

[2]张振沛, 王国栋.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04)

[3]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 (04)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改进举措

企业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预算内容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市场销售预算、投资预算、人力资源预算(含人工成本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等,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一、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未形成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考核、激励闭环管理。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算目标的确定上,由于全员参与意识不强,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本企业内中长期的投资、生产、销售等战略规划把握不到位,资源配置的动因分析不足,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到位,导致预算编制未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效结合,不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编制的再好的预算,如果执行不到位,预算管理的整个链条就会失效。预算的执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使用与业务发展匹配程度不够、已发生的支出未按权责发生制及时报账等。

3.预算评价重视程度及分析的广度、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年初预算编制相对比较重视,通常由企业财务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年初整体预算编制。每月由财务部门对收入、销售量、重点大类成本的使用进度等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常规分析,但由于财务部门对业务的熟悉及参与程度不够,无法有效地将资源使用效率、费用使用的合理性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关联分析,在业务发展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支撑,在企业后期的预算调整中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

4.预算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不聚焦或与重要预算目标关联程度不够,导致考评结果未有效反映实际生产经营成果;或考核后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预算管理改进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在总结以往编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预算编制质量并符合企业发展预期。

(二)预算编制方面

构建有效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视图,企业的各级预算管理组织是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的第一责任主体,在预算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预算管理是整个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预算管理大致分预算牵头部门、预算归口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使用部门四类。预算牵头部门主要负责把控企业整体预算并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开展预算编制;预算归口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与部门承接业务有关的相关预算的统筹管理、指导所属的预算编制部门完成预算的编制并进行归口汇总;预算编制部门主要承担相应具体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时负责所编制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根據预算执行情况向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提出预算调整意见;预算使用部门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向预算编制部门提交预算需求及相关支撑性数据。预算办公室的牵头部门在企业年度整体预算管控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各归口预算以保障全年预算目标的实现。在编制预算时,各级归口预算管理部门要综合考虑企业年度经营发展思路、公司内部经营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化、工作目标和预计所需支出的各项成本的用途、属性等因素, 构建切实可用的资源配置模型并固化入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的编制最好采用“从下至上上报、从上到下确认”的方式,纵向联动、横向协调,确保预算编制切实可行。

(三)预算的执行方面

企业要合理规划年度内各项经营活动并不断优化工作计划,建立预算归口及责任部门、预算使用部门和预算整体牵头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从业务源头做到均衡安排,以合理保障季度、月度预算的均衡执行;对于预算内事项,要做好成本费用开支进度与收入匹配的管控,严格执行公司内控审批权限,强化预算责任部门的管控责任和预算执行部门的报销责任,确保预算执行与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配比;对于预算外事项,严格执行各项费用的事前审批制度,杜绝各类预算外事项的违规支出。随着营改增工作的推进,在成本开支时,企业应本着能抵则抵、应抵尽抵的原则,在使用营改增范畴的成本费用时尽可能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司税负。

(四)预算的分析评价方面

预算分析既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预算目标和经营成果的盘点与总结评价,也是对企业战略与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的检验。企业要充分挖掘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有用信息,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并做好各项主要支出的效益分析测算以及收入成本结构和异常的增减变动分析,如,分析资产运营效率,百元销售费用拉动增量收入比等指标,以全面揭示和反映企业运营及预算管理的各方面问题。对于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对与企业实际经营有偏差的预算要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优化政策执行,避免出现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年初编制的预算在实施中遇到问题。企业要不断强化预算管理的财务分析工作,一是要提高财务分析的针对性,抓住重点;二是持续优化分析方法,提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很多财务人员不了解企业的业务,预算分析时只是把报表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通报,导致提出的建议对策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想提高分析质量,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不断深入基层,了解企业业务实质,提出支撑业务发展的分析建议。

(五)预算的考评与激励

预算考核是确保年度预算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没有考核,年度各项预算目标就无法保证执行到位。预算的考评与激励就是要把企业年度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企业各级管理者、员工的利益挂钩,责、权、利统一,奖惩分明,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应设立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结合、长短期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按月度开展预考核评价,做好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资源配置、业绩考核与激励之间的弹性匹配,优化闭环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支撑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持续提升。

三、结束语

此外,企业还要积极推动与预算管理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打通与业务、人力、财务等系统接口,将已确定预算固化入系统,尽可能实现系统取数,避免手工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

上一篇:小学李白诗下一篇:24部心理学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