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李白诗(共8篇)
小学李白诗 篇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幽涧泉」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
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
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小学李白诗 篇2
1 题材异同
唐代诗人, 大都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 或因出仕, 或为走终南捷径而求名。面对祖国各地的绮丽风光, 平添诗情画意, 扩大了视野和心胸, 自然激发诗人创作出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优美诗篇。这在王李二人的山水诗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 不仅勾勒出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 也有力的表现了诗人对这壮丽景色的强烈赞叹, 以及因它而变得无限开阔的胸襟。在这里, 诗人政治上、心灵上的阴影, 全部为雄伟粗犷的大自然、为激昂的爱国热忱一扫而光。在这里, 他的青春再一度闪耀着光彩, 显示出他性格中积极活跃的一面。
李白, 与王维相比, 其游历范围更广, 入蜀中、出三峡, 南至江浙, 东至齐鲁, 北游长安、洛阳、太原。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 同样充满热爱赞美的豪情, 而且其内容更为广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海风吹不断, 江月照还空。” (《望庐山瀑布》之一)
总之, 在描写祖国壮丽山河、抒发热爱赞美之情方面, 王维与李白都有名篇佳作, 而李白在题材内容上更广, 其成就不亚于以山水诗著名的王维。
王维与李白二人在山水诗题材方面的相异之处, 亦即各具特色之处, 在于王维隐居终南山和蓝田辋川时, 对佳山丽水细致的刻画, 以抒写其隐居的宁静心境, 以某一地为对象而写出一系列山水诗的不多, 而王维则是典型的代表。
王维最先隐居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他的《终南别业》 (又名《初至山中》) , 就是他刚隐居时的作品。在这首诗中, 诗人恣意描写他隐逸山林、独往独来、任兴所之、无忧无虑的乐趣,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一联写得心旷神怡, 情景交融, 而且还反映了诗人后期山水诗的基调和总的风格。
李白在山水诗内容题材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于利用想象或梦游的方式, 不仅写眼中的山水, 更写心中的山水, 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最著名的数《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森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岳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因梦而游, 飘然而至, 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水气、闪电、鸣雷、石洞、神仙, 纷至沓来, 意出于外。借梦中惊心动魄的奇景, 对抗腐败的政治、黑暗的社会, 最后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奇光异彩。
总之, 王维与李白在山水诗的题材方面, 有共同的特点, 都能描绘祖国山河的壮美, 又各有所长, 王以秀丽为主, 李以雄奇见长。二人在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题材方面, 一重精微的深度开掘, 一重宏大开阔的境界描绘, 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使中国山水诗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达到了顶峰。
2 艺术风格的异同
对艺术风格的追求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天职, 何况王维与李白这样的大家。在山水诗的艺术风格上, 自然各有千秋。
相同之处, 两人在描绘山水时, 都善用色彩, 从而描摹出优美的景色, 显得形象生动。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 中的“白”“青”, 色彩鲜明, 对比强烈。“檀栾映空曲, 青翠漾涟漪” (《斤竹岭》) ,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 “彩翠时分明, 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 , “仄径荫槐宫, 幽阴多绿苔” (《宫槐陌》) , “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白石滩》) , “逶迤南川水, 明灭青林端” (《北垞》) ,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辛夷坞》) 等诗中, 都用到描写色彩的词语, 显得色彩斑斓, 不仅富有诗情, 更有画意。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体现了他作为诗人与画家的本色。
李白在运用色彩方面也毫不逊色。“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青冥倚天开, 彩错疑画出” (《登峨嵋山》) , “青天削出金芙蓉” (《望庐山五老峰》)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游太山》) ,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这些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也丰富多彩, 据我约略估计, 其描写色彩词语的数量和诗篇, 胜过王维。
李白、苏轼绝笔诗对比 篇3
鹏无坠日,美玉永藏——聆听双“仙”最后之歌唱
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中说:“(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王直方诗话》说:“东坡将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东坡绝笔也”。
《梦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与璧俱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李白的这首骚体绝笔也体现了想象奇特的庄子和忧时伤世的屈原的特色。《临终歌》第一层写展翅高飞的大鹏中天摧折,令人惊,令人撼;第二层写大鹏左翼受伤,但余风仍可激荡千秋万代,令人敬,令人羡;第三层写泣麟的孔子已死,今世已无人为大鹏的陨落长天而痛哭,令人哀,令人叹。
朱行中,即朱服。浙江湖州人。小苏轼十一岁。历任知州、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朱行中以廉洁著称。“士大夫颇以廉洁少(轻视)之”,以为他“不合时宜”,而苏轼却“爱行中至矣”。(朱弁《风月堂诗话》)。
一个借鹏喻己,一个借人写己,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孤独的,更是可悲的。他既有壮士不遇的悲愤,又有被宠被弃的波折。他一生抱有“济苍生”的理想,却一次次受挫,最后以“从璘附逆”的罪名而流放夜郎。在生命将行结束之时,诗人无比愤懑地对当时的社会发出呐喊,控诉这埋没人才、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不合理社会。苏轼生活在矛盾冲突十分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满肚皮不合时宜,所以左右支绌,动辄得咎,一生谪居生涯的空间之广大和时间之漫长,令人唏嘘不己。
李白一生都在希冀超越自我与自我的不可超越中无法平衡;而苏轼则是在渴求超越现实与现实的不可超越中矛盾重重。李白以诗人的心灵去构想现实,又以过于执著的世俗追求不断伤害着超俗的自己。李白心比天高,却脚踏现实。以尘外之思来应对红尘,必然要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脱节。苏轼一方面想积极入世,成就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想遗世独立,自足自悦。外在的环境使两者都无法实现,既不能兼善天下,又不能忘怀天下。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都承载了太多的矛盾和痛苦。他们一生都想超越,一生又都在挣扎。
李白之苦更多的来自于自我,所以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理想人格彻底地投注或寄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以艺术创作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在艺术里得到了延伸,并使致命的痛苦得以缓解和释放。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他强化他的理想,至死不衰。因为那是他唯一的一切,面对人生的自信,面对厄运的勇气,全赖于此。苏轼之苦更多的来自于现实,所以他要舍弃尘世的桎梏,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随时体察处世经验,总结人生,是东坡寻求灵魂拯救的常用思辩方法,而求诸内心又是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他能够自解自慰,在内心的平和中体察人世,总结人生,以此来对抗现实苦难,寻求灵魂拯救。在生命困境中,苏轼显示出了生存智慧;在与外界的抗争中,苏轼展示着独有的气度、识见和高远的人生境界。积极入世的精神为他带来的更多的是悲哀与不幸,而旷达出世的精神的确让他能坦然接受辛酸与无奈,从而笑傲人生,仰俯天地。
一个是天上谪仙人,雄视阔步,无所羁绊,如大鹏展翅,高翔天外;一个是士大夫典范,注重人格道德之修养,如无暇美玉,玉壶之冰,可垂范古今。无论是李白的张扬野性还是苏轼的沉稳理性,同样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美”,是时代馈赠给后人的最珍贵礼物。
高云游空,流水行地——品味两代美妙之华章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李(白)诗如高云之游空”,“苏(轼)诗如流水之行地”。对比李、苏,一个是唐音的绝唱,一个是宋调的颠峰;一个如豪情少年,意气风发,一个如沉稳中年,善于思考。他们不单有自己典型的个性,也能反映出两个时代之特色。
一、唐诗重形象 宋诗爱议论
李白饱蘸一生豪情,苦心孤诣,以系列的诗歌塑造了大鹏这一让人热血沸腾,叹为观止的高大形象。确如“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苏诗议论如风行水上,波澜迭起。全诗议论和说理十分明显,也见出宋诗的明显风尚。诗人笔走龙蛇,娓娓而谈,最后卒章显志,以画龙点睛之笔盛赞朱行中“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的高尚人格。其实,这些璀璨的美玉不仅是朱服品格的再现,也是苏轼品格的化身。纵观苏轼一生,怀瑾握玉,坦坦荡荡。所以,《宋史》对苏轼的节操评价极高:“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苏轼传》)他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苏轼《登州谢上表》)陆游对苏轼十分景仰:“公不以一生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放翁题跋·跋东坡帖》)苏轼自岭南北归常州后曾用尽积蓄购房一处,准备迁居此处。一晚踏月散步,听一老妪哭诉百年老屋被不肖子孙典卖,原来正是自己所买之屋。遂退还,且所用购房之钱一文不要,而自己却不得不借房居住,最后病逝于所借孙宅中。临死前,召子至床前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下地狱)”。
二、唐诗工比兴 宋诗爱用典
这只奔涌着诗人炽热感情的大鹏正是作者运用出人意表的想象,动人心魄的夸张,引人入胜的神话,发人深省的传说塑造的至大至刚的艺术形象。大鹏是诗人灵魂的实化,理想的物化。全诗无一字直接涉己,却句句字字皆是自己。唐诗人是运用比兴的高手,李白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苏轼之诗用典故如探囊取物,俯拾皆是,如数家珍,无不称心。短短一首诗中,苏轼竟连用五个典故来比喻行中的高尚人格。①用《周礼春官·大宗伯》“(舜)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典故。②用《韩非子》中卞和献璞的典故。③用《史记》中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④用郑子产对待强晋的不卑不亢,不随意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的典故。⑤用韩起醒悟后退还玉环的典故。(后两则典故见于《左传·昭公十六年》)以上五个典故全涉宝玉。珍视玉,保全玉,爱惜玉,不贪玉,一重接一重,一浪排一浪,令人目不暇接又心服口服。以气贯注,以气导引,文气刚健浩荡,文风纵横恣肆,用典多但不板滞,有议论但不觉枯燥,确为大师手笔,令人叹为观止。
三、唐诗气象阔大 宋诗缜密流畅
李诗具有纵横开阖,一泻千里的壮阔气象。即使绝笔,也是壮怀高歌。李诗中心意象是雄飞九天的大鹏,忽而翱翔天外,忽而折翅云端,由令人惊、令人撼到令人敬、令人羡再到令人哀、令人叹。大开大阖的构思,大起大落的情节,壮大的场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悲壮震撼的艺术效果,一如李白的主要风格。苏诗表情达意,神至笔随,抒慨写志,酣畅淋漓,理思缜密,一层一层如剥茧抽丝,最后见出中心论题。全篇构思清晰有条理,毫不拖泥带水,恰也可见出宋人重理思的时尚。
李白诗二首 篇4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疏通诗歌文意,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两首诗。
二、学习重点:
掌握关于“诗仙”李白的基本文学常识。
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体会李白诗歌的写作特点。
三、学习难点:
体会“月亮”这个意象在李白笔下呈现出的丰富意境。
四、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要点: 步骤:
一、作者生平
1.作者图片及其他图像资料(可参见本课PPT)
2.作者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美誉,也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他一生壮游天下,特立独行,诗风豪逸浪漫,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少时随父客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壮游天下,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任唐玄宗翰林供奉。
二、作者作品(可引导学生回忆)
1.作品概述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有对封建权贵的轻蔑的鲜明表现,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抨击,也有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他的诗风豪迈瑰丽,想象丰富,语言清晰明快,音律和谐多变,是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颠峰作品。除本课诗二首外,李白代表作还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丁都护歌》、《秋浦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2.重点作品
2.1五言绝句:《静夜思》(图见PPT)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2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图见PPT)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七言绝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图见PPT)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2.5歌行体:《蜀道难》
三、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与诗结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四、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五、解题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六、朗读课文。
七、诗歌鉴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如果说前一句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中,那么这一句就让我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名呀、事业呀、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行文至此,诗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样的生活化的诗句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粗俗,相反,我们仿佛从这里见到了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这一去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那个高唱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的李白,看到了那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看到了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刚才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是诗人的欢快的弦紧紧地绷了起来,然而这种欢快却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从悲壮到欢快到狂放到愤恨再到癫狂再回到愁苦,这就是本诗的情感脉络。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八、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要点: 步骤:
一.写作背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这首诗是天宝末年(755年)李白在宣城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所作。宣州,今安徽宣城。谢朓楼,又名谢公楼或北楼。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校书叔云,或即李云。李云,又名华,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为官刚直清正,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李白此时正在宣城隐居,自天宝三载(744年)离别长安,已近十年。十年中,虽然他高言放世,访名山,受道箓,但内心深处却无时不在祈望着再度奉召,一展其“王霸”之图。但十年竟成蹉跎,这就是他深重的“昨日愁”。由于与李云相知甚深,故而能与饯别席上倾吐心曲,挥洒愤激。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既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与抱负,也有诗人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二.诗文赏析:
1)诗歌朗读欣赏(参见PPT,该声音文件包括两首诗,此处可听第一首)。
2)诗歌朗读(请学生读)。
3)诗文分析
(1)释诗:
抛弃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日的时光令人极为烦忧。长风万里吹送着南归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可以登上高楼开怀酣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你与我也都满怀逸兴,遨游的神思像要腾空飞上高高的青天,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2)诗意赏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小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①(弃我去者„„多烦忧)
全诗以唱叹起调,从杳远处领脉,感慨去日苦多。开首二句,以两个长达11字的长句发端,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弃”字,“不可留”字,备极悲愤;然而所苦为何?并不接说,却由“昨日”引起“今日”之“乱”,之“烦忧”,定下一诗基调:今而忆昨,由昨及今,无非是乱丝一般,摆不去,脱不开的烦恼与愁忧。
②(长风万里„„酣高楼)
诗至此,昨日之愁虽还是悬念,但它加深了今日之忧——离别之忧,则已可知,于是由昨今双起而侧注于今日,顺势转入登楼送别之事。“长风”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借景抒情。一 “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长风万里,秋雁高翔,行人也将离去,此情此景,正可于百尺楼头,一醉方休!这景象虽有送别的惋惜,但色调是高朗的。“酣高楼”是一诗关锁,既收束上文,说明诗人似受到秋景感召,努力振作,想以浩然一饮,消去长愁,又乘兴借醉,引发下文之逸兴。
③(蓬莱文章„„览明月)
“蓬莱”二句,先笔分两面,切题面的叔侄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远追两汉蓬莱东观,得建安风骨;自己则正如建楼之谢朓,诗文清新秀发。这样写出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表达了对他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中间”两字更可注意,使这两个比拟在由汉以来文学史的长河中展开,紧密关连,因而由分而合。更说今人古人逸兴同怀,壮思远飞,可共上青天揽取明月。至此,在历史的纵深感中,由“酣高楼”生发的酒兴似已高到了极致,先前的烦忧在青天揽月的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
④(抽刀断水„„弄扁舟)
但是,这逸兴正如来得如此突然那样,它去得也如此迅疾,而愁思,却重又猛然袭来。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诗人忽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垫衬,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举杯”字回应“酣高楼”,将飞越天外的想象拉回到送别的现实,而此时想消也消不去的烦愁却加倍地深重了,以至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浩叹。于是,所谓“昨日”之愁的悬念解开了,原来都为“不称意”;中间一节铺张逸兴的用意也明白了,原来所以不称意者,都为高才绝世而反为时世久久所“弃”。也许诗人这时想起了陶渊明的箴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要追回在京华尘世间失去的自我,明朝起解冠泛舟,浮游江湖,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真正的解脱。这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慨。
(3)艺术特色
本诗是李白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歌行体的代表作。如前所述,李白作此诗时离别长安已近十年。此时正在宣城隐居,十年中,虽高言放世,但内心深处无时不在企望着再度奉召,一展其“王霸”之图。但十年竟成蹉跎,这就是他深重的“昨日愁”。但李白言愁,从来不肯以低调出之,而总是以狂放的形态——往往是借酒宣泄,愁苦与狂放的交战,使他的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表现出一系列个性特征:
首先是结构的大起大落而一气呵成。本诗写的是“今日”饯别,但不泥于题目,却以“今日”为中心,前由“昨日”遥遥领起,末以“明朝”迢迢而去。在这一主脉中,又间以两处似断而续的跳跃。“长风”两句入题,突如其来,是以景物的感召,空间运神,由抑而扬。“欲上青天”后,戛然而断,却是借醉中人意态,落到更深的愁苦中去。扬而又抑后,更从第二次的低谷中振起,发为“明朝”之高唱,便有一种冲决一切的气魄。
同时他又在愁思中运用一系列亮色调的意象,“长风万里”、“高楼”,仙气氤氲的蓬莱,“清新秀发”的“小谢”,乃至一洗无垢的清天明月。这就使愁思中流荡有一股清越之气。
李白的思乡诗 篇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夜洛城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早发白帝城》
从李白的饮酒诗看其性格特征 篇6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性格特征
李白一生没离开过酒, 也没离开过诗。所以离开诗谈他的酒, 与离开酒谈他的诗都是不得要领的。
酒能醉人, 亦能娱人, 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 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但酒的特殊功能有助于文人们发挥创造性, 对激发他们的激情和灵感有很大的作用。王蒙在《文人与酒》中就赞道:“有酒方能意识流, 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液, 大块文章乐未休。”
可见 , 饮酒对诗 人来说 , 不但不会 妨碍作诗 , 反而会增加作诗的激情。 在昂扬的激情中, 诗人作的诗会更好。李白正是如此, 杜甫曾用两句诗概括李白的一生:“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但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李白酒名显赫的原因。历来诗酒兼擅者大有人在, 杜甫就是其中一例。有人考察杜甫喝酒比李白还凶, 但历代歌咏杜甫的诗很少写他的酒, 也没有关于他喝酒的故事流传。再如阮籍可连醉六十日, 陶渊明诗不离酒, 都是酒诗大家, 相比之下, 人们对李白的酒诗颇感兴趣。关键既不在于他酒喝得多, 又不在于他诗写得好, 而在于他的饮酒诗中体现出一种令人喜欢的性格特征。
一、“我醉欲眠卿且去”———与友纵情、真挚、率真的性格
李白歌咏友谊的诗大都写得率真、自然, 有浓厚的人情味, 这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流露, 是诗人坦荡胸襟的写照。诗的格调高昂、乐观地表现了诗人重友情、与友交往不拘小节、肝胆相照的性格特征, 我想这是人们喜爱诗人的原因之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诗, 当推《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此诗透露出一股清雅之气, 使人顿生清风过耳、白云荡胸之慨。“一杯一杯复一杯”, 不依声侓, 重在达意。酒逢知己, 心无纤尘, 一杯接一杯, 喝得酣畅, 喝得痴迷, 虽有千言万语, 也表达不出此时的真挚情意, 然而酒中蕴含着诗人要表达的一切, 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醉则醉矣, 诗人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人脱口而出的这两句使我们想起另一位酒缘很深超迈不群的真隐士———陶潜。《宋书·隐逸传》记载:“潜不解音声, 而蓄素琴一张, 无弦, 每有酒适, 辄扶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 有酒辄没, 潜若先醉, 便语客‘我醉欲眠, 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在诗里, 李白是恰逢其情也好, 化用典故也罢, 都表现了一位狂士的真性情, 与友人的真感情。古往今来, 人人都喜欢与己肝胆相照、不为小事而忧的朋友相交。真诚、坦率是朋友间契合的基础, 契合又是朋友之间感情的升华。李白的酒诗中能表达出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很多, 如“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酒肆话别》)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 “劝君下箸一餐饱, 醉着金鞭上马归” (《酬中都小吏》) 。
综上所述, 李白诗中表现出来的重友情、坦率、真挚、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是人们喜欢李白酒诗的重要方面。
二、饮酒与任侠
提起“侠”字, 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专爱打抱不平、除强助弱、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客们。而作为文弱书生, “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居然身怀绝技, 行侠仗义, 听起来不十分令人相信, 然而诗人确实写了大量的侠士豪客的诗。如“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 持殇劝候赢。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 邯郸先震惊。于秋二壮士, 烜赫大梁城。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这首诗充分表现出李白的侠义精神。古代游侠或儒侠, 有的与君主谈笑天下, 有的在民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或干预者, 是社会政治的维护者和民间正义的匡扶者, 李白对这样的侠义倾心赞赏。“将炙啖朱亥, 持殇劝候赢。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此四句赞美了朱亥、候赢 (战国时的侠客) 两人重义气、守承诺, 视“五岳倒为轻”的侠义风范;表现了诗人对勇猛无敌“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侠客生活的神往。
李白酒诗中能反映其“任侠”精神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托交从剧孟, 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 杀人都市中” (《结客少年场行》)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 结托并州儿” (《少年行》之一 ) ;“长剑一杯酒 , 男儿方寸心” (《赠崔侍御》) 等诗句。诗人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幼好任侠, 有四方之志, 年十五而修剑术, 二十而怀纵横之策, 欲遍干诸侯。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虽身长不满七尺, 而雄心万丈, 所至尚意气, 重然诺, 轻财好施, 常为人急而不敢自为, 尝游扬州时, 不逾一年, 散金三十余万, 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从诗人的自述观之, 那好剑的热情里积淀着多少侠客情肠, 那乐善好施、存交重义的行为又包含着多少侠客风范。“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笑尽一杯酒, 杀人都市中”, 正是李白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 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任侠的态度和实践。
三、“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高傲、自负的性格
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安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这首诗不仅说明了李白诗与酒的关系, 而且体现了诗人那“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高傲、自负的性格。
李白少年时博览群书, 遍观百家学识, 因此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但他不想走一般人所走的道路———科举。当唐代广大士子埋头苦读, 准备考取状元一鸣惊人时, 或从军塞外, 准备凭借军功一飞冲天时, 李白却选择了“终南捷径”, 即隐而求仕。他不屑芸芸举子的常规之路, 他要走一条与众不同, 更让人震惊、更让人羡慕的成功之路。
果不其然, 天宝元年 (742) , 唐玄宗亲自下诏, 昭李白进京。李白二十五岁去蜀远游, 经十七年的遍访名士以激扬声价, 屡屡投书显达以抬高身价, 就是为了这以布衣而致卿相的一天。这一天真的来了, 诗人怎能不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喜不自禁呢? 其《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 正是他这种喜不自胜的心情的真实流露:“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若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烹鸡酌酒, 这是欢庆喜讯的序幕;高歌起舞, 这是欢庆喜讯的高潮;仰天大笑, 这是多么高傲的神态;岂是蓬蒿, 这是多么自负的心态。
在诗人看来, 君王下诏之时, 亦是他一显身手之日。所以他要刻不容缓地抓住机遇, 赶快著鞭跨马以尽早去游说万乘。全诗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嬉笑雀跃的儿女、高歌起舞的诗人、游说万乘的雄心、仰天大笑的情态, 构成了一种欢乐的声情和豪放的气势, 淋漓痛快地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
然而好景不长, 天宝三载 (公元744年) , 李白被“赐金还乡”, 结束了他梦寐以求的朝士生活。大鹏展翅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 只好告别帝都, 开始他另一轮的漫游。仕途失意, 漂泊天涯的傲世奇才, 在“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的同时, 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同上 ) 的千古绝唱 , 激发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 相信人一定有机会施展才华。“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是诗人蔑视权贵、自信、轻财的惊人之语, 充分表现诗人恃才傲物, 决心驱使一切而不为一切所驱使的孤傲、自负的性格。
四、高谈满四坐, 一日倾千觞———体现豪饮、狂放的性格
李白经历了一般人很难经历的由大喜到大悲, 由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的巨大感情变化。这种痛苦的人生经历溶进了李白的酒诗中, 后人把李白这种狂饮说成李白狂放性格所致,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且诗人已在自己的诗中坦白地表露出来。如“大笑同一醉, 取乐平生年” (《叙赠江阴宰陆调》) ;“手持锦袍覆我身, 我醉横眠枕其股”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举杯向天笑, 天迥照永愿” (《独酌清溪石上昭夷》) ,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 金粟如来是身后” (《笑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等。这些诗中的李白完全是放浪形骸的形象。
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 诗人高歌“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这里既有李白潜意识里对大醉六十日智拒司马昭与其联姻的赞叹, 更有一醉不醒、粪土王侯的傲岸狂放。可谓酒中得豪气, 足以轻王侯。让人想见李白其人开放浪漫、潇洒、狂放的动人风采, 这都是诗人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五、“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
在李白的后期作品里, 酒诗中常有“愁”出现。如“人生达命岂睱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以上所述, 每句诗都离不开“愁”字, 那么“愁”又由何而生呢? 只有弄懂“愁”的原因, 才能更好地深刻理解酒诗中“愁”的真正含义。
天宝元年, 诗人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激情应诏入朝, 以为从此可以陈力就列, 没想到只做了个供奉翰林, 坐冷板凳不说, 还要受一些人的冷嘲热讽。满腔的政治热情化为冰雪, 从而体会到人生的严酷。仕途的艰险令其经常发出抑郁不得志的感慨, 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然而仍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精神。诗人于天宝三年 (744) 离开长安时, 写的《行路难》其一最能体现这种思想:“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段表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李白辞别帝京, 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金樽、玉盘、美酒、珍馐, 该是多么丰盛的筵席。但“一日须倾三百杯”的李白, 此刻却无心喝酒, 他放下酒杯, 撂下筷子, 拔剑四顾, 出路在哪里呢? 这些外部表情正突出其内心心理的失衡。“停、拔、投、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传神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激烈情绪, 它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对比。对美酒佳肴夸张得越充分, 则越能反衬出诗人愤懑的强烈。然而执著的政治抱负却使他“忽复乘舟梦日边”, 即使他身在山林, 心仍在朝廷。“行路难”的反复呼号, “多歧路, 今安在”的不理解, 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无法排遣。诗人虽对社会现实不满, 然而又不愿弃世, 这种矛盾的心态是诗人在酒诗中流露出“愁”字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 李白后期酒诗中的“愁”是由于诗人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 然而又积极用世, 抱有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愿望却又无法实现。诗人只有借酒消愁, 精神上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因此, 只有正确理解李白酒诗中蕴含的思想矛盾性, 才能准确把握酒诗中的“愁”字, 才能真正体会诗中表现诗人的性格特点。
李白的性格特征在饮酒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是人们欣赏李白酒诗的真正原因。在欣赏李白酒诗时, 要注意诗人个性变化原因及过程。前期作品引人注意的是诗人热情天真、狂放不羁的性格, 以及他那种豪放飘逸和大胆想象的艺术风格。在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中, 这种个性风格具有批判现实意义。后期作品最大变化是出现了忧愤深广的感情基调, 这是因为李白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齐天壮志得不到实现的表现。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完全符合唐代社会“山雨欲来”的时代气氛。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风格上, 便出现了纵横变幻、惝恍莫测的诗风。
李白是盛唐的娇子, 是空前的盛唐文化哺育了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大诗人。李白在盛唐的美酒里流连, 也在盛唐的美酒里挥洒着多样的性情, 更在盛唐的美酒里得到了永生。
参考文献
[1]张式铭.李白杜甫诗全集 (整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黄玉峰.说李白.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白乐舞诗和乐舞批评 篇7
李白诗歌中关于乐舞内容的描写是从宫廷女乐入手的,乐女是我国古代一类特殊的群体。李白由于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供奉,因而自然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和目睹这类深宫中的女性。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尽管历来说其写作目的大部分是喻比,然而李白这类女性的诗作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对于诗中所论述,我们又可粗略地把她们分成两类:一类是铺写宫中妃子们奢侈生活之作;另一类是写宫妃嫔娥们欢笑背后的眼泪——揭露宫中悲苦生活的宫词。第一类的诗作多是李白的应制之作。史载李白初入翰林院,深受玄宗喜欢,他自己也踌躇满志,写了数量不少反映宫中玄宗与杨贵妃等后妃们乐舞逍遥的生活之作,如《春日行》中有:“因出天池泛蓬东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娥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极写宫苑欢歌之盛;而《阳春歌》则写杨贵妃:“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其身姿穿戴可见一斑。史也载杨贵妃“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足见杨氏之风采。李白奉诏而作的《宫中行乐词》八首,更是以其天才对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为主角的乐舞逍遥的糜烂生活作了如实的描绘和铺叙。且看“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珠殿锁鸳鸯”;“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君王多乐事,何必向日中”“笑出花间语,娇来烛下歌”等等。作为当时生活的实际反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正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唐帝国,其宫中生活习俗是何等面貌。而以杨贵妃为核心的宫妃奢侈之风更令时人咂舌。
李白不仅以其才情健笔书写了宫中的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而且也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宫中女乐的悲惨命运。因为宫庭虽高九重但也不尽是欢乐,相对大多数宫中女性而言,天堂的附近便是地狱了。李白就曾在《宫中行乐词》中写到“宫中争无日,池草暗生春”。白居易也有“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的揭露,可宫妃们的哀怨忧伤又有几人知晓?可见宫中生活在表面上可谓香气阵阵,鼓乐声声,歌儿舞女尽情享欢。然而在此表面承平之下却掩藏着不尽的危机和悲哀。宫女妃子们之间有时为了争宠献媚,不免相互勾心斗角甚至残杀,缺乏机智和才干者往往陷入失宠或失势的境地;尤其是颜容老去、青春不再的宫妃们,更是“颜色如花命如叶”。以浪漫和理想主义为称的李白也有此类专门吟咏失宠宫人的凄凉处境和悲哀命运之作,如《长信宫》《长门怨》等。这些可怜的宫女生活的处所由于缺少人迹,处境显出冷漠。夜间是“金屋无人荧火流”,“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白天即是“黄金四屋起秋尘”。长门宫里的人唯有与荧火为伍,与月光相伴,可谓虽生犹死,孤寂幽冷。而这种生活并非哪一个或哪几个宫女所有的,绝大多数的宫女一进深宫便难逃脱这种命运。
既然宫中生活如此不幸,自然女乐之怨便多了起来。李白的《怨歌行》也可佐证:“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肃鸟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虽然后人析其是暗喻有志不赏的郁闷之作,然字面上却客观地描绘了宫妃遭弃的悲惨命运。宫怨题材开拓之作可谓是李白的《妾薄命》。他不仅写出了宫女的哀伤:“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踩”,“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而且还揭露了薄命的根本原因——“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被抛弃的命运自然接踵而至——乐女们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乐舞审美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递进关系,就构成了整个唐朝乐舞艺术整体风格的嬗变轨迹。李白是以浪漫主义诗人享誉中国古代文坛的,但在其浪漫文笔之中却客观地为我们展现出了盛唐时期宫中乐女乐舞生活及命运的某些方面,而宫女们的悲惨生活状况到中唐诗人那里便有更多的体现。唐朝乐舞艺术的文化胸襟是虚怀若谷的,唐人毫无顾忌地虚心学习所有的外来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勇于创造新的乐舞艺术形式与品种。与此同时,还以“文化中国”的博大气势,往周边国家输出自己的乐舞艺术文化。因为,强大的国势必然孕育出强势的文化,强势的文化也必然会伴随着强大的国势往四面八方辐射。唐朝的乐舞艺术伴随着强势的文化体系源源不断地输往亚洲各国。唐朝乐舞对周边各国的乐舞艺术的发展与变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当时的日本、印度、朝鲜等国家曾经大量地学习了唐朝的乐舞艺术。在日本的雅乐舞蹈中,至今还保留了大量的“唐乐”。
李白诗全集 卷十一 篇8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去国客行远。
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
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
鬓毛飒已霜。
良图委蔓草。
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
时人疑夜光。
因为洞庭叶。
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
谪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
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入洞过天地。一作出门见我伤)客遇一作云见)
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
挥手遂翱翔。(遂翱翔一作凌苍苍)
醉後赠王历阳
书秃千兔豪。
诗裁两牛腰。
笔踪起龙虎。
舞袖拂云霄。
双歌二胡姬。
更奏远清朝。
举酒挑朔雪。
从君不相饶。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北堂千万寿。
侍奉有光辉。
先同稚子舞。
更着老莱衣。
因为小儿啼。
醉倒月下归。
人闻无此乐。
此乐世中稀。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有身莫犯飞龙鳞。
有手莫辫猛虎须。
君看昔日汝南市。
白头仙人隐玉壶。
子猷闻风动窗竹。
相邀共醉杯中绿。
历阳何异山阴时。
白雪飞花乱人目。
君家有酒我何愁。
客多乐酣秉烛游。
谢尚自能鸲鹆舞。
相如免脱肃霜裘。【肃鸟】【霜鸟】
清晨鼓棹过江去。(清晨一作兴罢)
千里相思明月楼。(一作他日西看却月楼)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
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性。
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
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
掩口去盗泉。
□□广成子。【山召】【山尧】
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
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
今作百炼铅。
怀恩欲报主。
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
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
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
转背落双鸢。
胡虏三叹息。
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
却掩我之妍。
多逢剿绝儿。
先着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
壮志竟谁宣。
蹉跎复来归。
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
失计长江边。
危苦惜颓光。
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
闲听松风眠。
或弄宛溪月。
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兴发每取之。
聊向醉中仙。(过此无一事。
静谈秋水篇。
君从九卿来。
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
布帛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
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
皆美太守贤。
时时慰风俗。
往往出东田。二一作三)仙一作眠)
竹马数小儿。
拜迎白鹿前。
含笑问使君。
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
掩抑清风弦。
曾标横浮云。
下抚谢□肩。
楼高碧海出。
树古青萝悬。
光禄紫霞杯。
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
别梦绕旌旃。
富贵日成疏。
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
倚玉阻芳筵。
敢献绕朝策。
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
似隔九重天。【月兆】
崔生何傲岸。
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
英才苦屯□。【颤去页加舟字底】
鸣凤托高梧。
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
弹剑拂秋莲。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
山河功业存。
三千堂上客。
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
英声何喧喧。
大贤茂远业。
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
虬龙盘古根。
枝下无俗草。
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
始承国士恩。
公为柱下史。
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
幽都逐游魂。
持斧冠三军。
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
鹗立重飞翻。
焚香入兰台。
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
矫翼凌翔□。
赤县扬雷声。
强项闻至尊。
惊飚颓秀木。
迹屈道弥敦。
出牧历三郡。
所居猛兽奔。【宛鸟】
迁人同卫鹤。
谬上懿公轩。
自笑东郭履。
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
精义忘朝昏。
憔悴成丑士。
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
羸马夹双辕。
愿借羲皇景。
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震荡。
何由纵鹏鲲。
所期玄津白。(玄津白一作要津日)
倜傥假腾骞。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淮南望江南。(南一作北)
千里碧山对。
我行倦过之。(倦一作尽)
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
水陆相控带。
长川豁中流。
千里泻吴会。
君心亦如此。
包纳无小大。
摇笔起风霜。
推诚结仁爱。
讼庭垂桃李。
宾馆罗轩盖。
何意苍梧云。
飘然忽相会。
才将圣不偶。
命与时俱背。
独立山海间。
空老圣明代。
知音不易得。
抚剑增感慨。
当结九万期。
中途莫先退。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为草当作兰。
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
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
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
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
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
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
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
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
同日死田横。
(秋一作幽)
当时不好贤。
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
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
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一作长剑歌归来)
秋风思归客。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我随秋风来。
瑶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
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
黄叶向人飞。
敬亭惬素尚。
弥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
陵峦抱江城。
粲粲吴与史。
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
潜光卧幽草。
会公真名僧。
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
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
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
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
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
突兀谁开张。
(上二句一作
白柱撞星汉。
西崖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
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
山鸟飞绝处。(一作猿□绝行处)【猿袁换穴】
稠叠千万峰。
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
归来空闭关。
相思如明月。
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
早晚凌苍山。
且寄一书札。
令予解愁颜。
赠友人三首
其一
兰生不当户。
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
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
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
叨沐清风吹。
余芳若可佩。
卒岁长相随。
其二
袖中赵匕首。
买自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
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
沦落归沙尘。
持此愿投赠。
与君同急难。(荆卿一去後。
壮士多摧残。
长号易水上。急难一作岁寒)
为我扬波澜。
凿井当及泉。
张帆当济川。
廉夫唯重义。
骏马不劳鞭。
人生贵相知。
何必金与钱。
其三
慢世薄功业。
非无胸中画。
谑浪万古贤。
以为儿童剧。
立产如广费。
匡君怀长策。
但苦山北寒。
谁知道南宅。(岁酒上逐风。
霜鬓两边白。
蜀主思孔明。
晋家望安石。知一作分)
时人列五鼎。(人一作来)
谈笑期一掷。
虎伏被胡尘。
渔歌游海滨。
弊裘耻妻嫂。
长剑托交亲。
夫子秉家义。
群公难与邻。
莫持西江水。
空许东溟臣。
他日青云去。
黄金报主人。
陈情赠友人
延陵有宝剑。
价重千黄金。
观风历上国。
暗许故人深。
归来挂坟松。
万古知其心。
懦夫感达节。
壮士激青衿。(士一作气)(青一作素)
鲍生荐夷吾。
一举置齐相。
斯人无良朋。
岂有青云望。
临财不苟取。
推分固辞让。(後世称其贤。
英风邈难尚。
论交但若此。
友道孰云丧。
多君骋逸藻。
掩映当时人。
舒文振颓波。
秉德冠彝伦。
卜居乃此地。
共井为比邻。
清琴弄云月。
美酒娱冬春。
薄德中见捐。推一作揣)
忽之如遗尘。
英豪未豹变。
自古多艰辛。
他人纵以疏。
君意宜独亲。
奈何成离居。
相去复几许。
飘风吹云霓。
蔽目不得语。
投珠冀相报。(按剑恐相拒。
所思采芳兰。
欲赠隔荆渚。(沉忧心若醉。
积恨泪如雨。
愿假东壁辉。
余光照贫女。
赠从弟冽
相一作有)荆一作修)
楚人不识凤。
重价求山鸡。(重一作高)
献主昔云是。
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
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
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
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
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
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
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
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
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
君子悲涂泥。来一作成)
报国有长策。
成功羞执圭。
无由谒明主。
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
知我在□溪。
赠闾丘处士
贤人有素业。
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
荷衣落古池。(闲读山海经。
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
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
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
为我结茅茨。
衣一作花)【石番】
赠钱徵君少阳(一作送赵云卿)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川猎。(川一作水)
犹可帝王师。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
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
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
独许浚公殊。
风韵逸江左。
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
解领得明珠。
今日逢支遁。
高谈出有无。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
长鲸涌溟海。
百川随龙舟。
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
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
余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
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
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
各勉黄金躯。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
常从鲍照游。
峨眉史怀一。
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
结交凤与麟。
行融亦俊发。
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
骊龙吐明月。
大海乘虚舟。
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
纵酒鹦鹉洲。
待我适东越。
相携上白楼。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并序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
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
。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
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因援笔三
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
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
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
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
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
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
笼寄野人还。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敬亭一回首。
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
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
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
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
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
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
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
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
清晨起长叹。鸳一作【昆鸟】皆一作空)
()(愿随子明去。
炼火烧金丹。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双鹅飞洛阳。
五马渡江徼。
何意上东门。
胡雏更长啸。
中原走豺虎。
烈火焚宗庙。
太白昼经天。
颓阳掩余照。
王城皆荡覆。
世路成奔峭。
四海望长安。
颦眉寡西笑。
苍生疑落叶。
白骨空相吊。
连兵似雪山。
破敌谁能料。
我垂北溟翼。
且学南山豹。
崔子贤主人。
欢娱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
却坐青云叫。
杨花满州城。
置酒同临眺。
忽思剡溪去。
水石远清妙。
雪尽天地明。
风开湖山貌。
闷为洛生咏。
醉发吴越调。
赤霞动金光。
日足森海峤。
独散万古意。
闲垂一溪钓。
猿近天上啼。
人移月边棹。
无以墨绶苦。
来求丹砂要。
华发长折腰。
将贻陶公诮。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金镜霾六国。
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
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睨换山旁】【山兀】
耿贾摧□枪。【谗换木旁】
吾家有季父。
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
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
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
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
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
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
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
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
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
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
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
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
高才剡天庭。
宰邑艰难时。
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雉草。
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
农夫尽归耕。
【掸单换炎】 【雉草头】
广汉水万里。
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
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
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
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
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
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
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
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
临川空屏营。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岁星入汉年。
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
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
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
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
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台。
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山。
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
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
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
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
频丧渡泸师。
【高欠】【贮换丝旁】
毒草杀汉马。
张兵夺云旗。(云一作秦)
至今西二河。
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
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
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
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
持钓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
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
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
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
不受鲁人讥。
赠汪伦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小学李白诗】推荐阅读:
李白诗二首10-21
2李白诗四首05-09
杜甫诗鉴赏:赠李白10-20
论李白的山水诗07-13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10-22
浅论李白的山水诗05-13
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09-25
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07-12
李白的思乡诗之静夜思及作者简介05-16
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