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多媒体案例(共12篇)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篇1
19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横空出世,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以及各个领域的借鉴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精心编制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渐渐接近知识本质或内核的一种直观式与探究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小学思品教学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提供一个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和情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案例背后所隐含的道理和知识,形象易懂。本文将着重讨论小学思品教学渗透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策略。
一、案例精选:合乎文本的内容精要
案例教学不是普通的举例子辅助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对案例选取的规格和要求非常高,必须要合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结构,并紧贴文本的主题和知识的本质。
首先,案例的选择要以小学思品教学的主题为核心,保证案例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反应教学内容和主题。例如,在教学“不和烟酒做朋友”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吸烟和过度饮酒等对身体所造成的危害,自觉形成不与烟酒做朋友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案例选取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吸烟有害健康”、“过度饮酒”以及一些常见的吸毒行为等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心理反感的常见报道或新闻事件等。
其次,选择案例要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作为基本来源,才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熟悉感,一方面,有利于案例思考、讨论与反思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探究案例和学习新知的热情。如在学习“感受村民选举”时,案例的选取可以是当前社会和国家所提倡和表彰的优秀村官和村干部事迹,也可以是社会中默默奉献到终老的老干部事迹,还可以选取一些由于村官或村干部失职或不良之风缠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反面事件等。
再次,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案例的选择可以走综合化的道路,即将多种内容或知识融合在一个案例之中,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思考的能力。
二、案例实施:关照学生的主观表现
如果说案例的选取扮演着电脑的显示屏功能,那它的实施就是扮演着主机的角色,任何主体都要靠它才能实现彼此间的对话和交流。而案例到底应当如何实施才能收取预期的成效呢?研究表明,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当严格遵循案例呈现、案例解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发表意见、总结提升等六个基本环节,且要时刻以关照学生的主观表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以帮助学生认知案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为核心线索。
一方面,案例实施所抛出的探究问题必须是小学思品课程内容的真实取向,且具有深刻的探究意义和价值,保证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后,能够获得基本的道德认知,形成规范的社会常识。例如,在学习“真正的友谊”时,本课主要是为了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交友观”,教师通过呈现故事案例《管鲍之交》,并提供给学生这样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即:看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与同伴展开讨论,看看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第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挖掘材料中所隐含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倾尽其说,而第二个问题又能直切主题,让学生结合材料、生活、同伴等群体的意见进行综合性讨论和思考,整个实施过程方便又富有成效。
另一反面,案例在小学思品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主观表现,鼓舞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接近课程知识的程度。例如,在学习“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以故事整合为主的案例,故事为《曾子杀猪》,在组织讨论和交流时,有的学生表示出对曾子行为的不理解,有的学生的对话甚至只停留在肤浅的故事情节交流中,此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引导,将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引到“诚信”这个话题上来。
三、知识升华:回归教学的目标要求
案例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小学思品教学的辅助方式之一。然而,笔者对多所学校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有将近78%的小学思品教师有进行案例教学的相关活动,却有约81%的思品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将案例教学变为轰轰烈烈的讨论课,或停留于案例的实施阶段就草草下课,经常忽视案例教学的最终阶段——总结升华阶段。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发挥出案例教学的真实价值和功能,而且学生获得的更多是口头上的快乐,对于基本的道德知识、生活常识和社会规范习得甚少。因此,小学思品教学要借鉴案例教学模式,应当正视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在学生快快乐乐地讨论和交流后,将学生思考、探究和交流的基本知识进行一番梳理,并形成一种简约的观念形态,让学生铭记于心。
例如,在实施案例教学“擦亮眼睛”时,教师通过呈现一系列以“封建迷信活动带来的危害”为主题的案例供学生反思和交流,小学生心智还未成熟,且缺乏稳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遇到这种案例一定会具备十足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讨论时也会倍加踊跃,但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总结性的知识升华,告诫学生应当“反对迷信,相信科学”,并提醒学生应当养成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学生可能会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中迷失方向,使教学得不偿失。
单纯的商业理论并不能帮助学生成就一番事业,单纯的法律知识也不能帮助学生通透理解其中的法理,从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同理,单纯地进行道德规范讲解,或单纯地教育学生如何适应生活和社会,那小学生将如听天书般,天花乱坠,实则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而案例教学是将观念化和抽象化的道德理念和社会规格蕴藏其中,让学生在分析生活案例中不断触及知识的本质,升华自身的素养和品质。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篇2
秀屿区莆田十中
郭靖宽
一、研究背景
知识信息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据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不少学校虽然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真正能熟练运用的老师不多,即使偶尔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在公开课上展示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难以转化成教学质量,大多数老师仍然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向学生传递信息,已经远远赶不上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也有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足,对运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技能还有待培训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和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形成了目前实际的教学问题。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刻不容缓,这是信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我们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要求。
二、课题界定
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理论性、综合性都很强,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多门学科的知识中汲取大量最新的、典型的材料用于教学中,因此政治课的备课量是很大的;而另一方面,精心准备好的材料采取何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政治课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一堂课的空间是有限的,既要完成预定的教学进度,又要尽可能把精心选择的材料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我们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教学形式单调,教师倦怠,学生被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使理论形象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编辑、整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两面性,是优势和局限的统一,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发挥它的优势,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强化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才会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树立理智的、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合理控制它,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让多媒体发挥其积极价值。进入信息时代,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已成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学教师教学的必备素养,而要真正用好、用巧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重要助推器,这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研究、训练、培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使之更为完善,灵活地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为一线教学服务,这将是网络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本课题旨在研究和探讨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引入思品课教学,有利于把理性的传授与具体的“形、声、光、色”融为一体,创造主动、活泼、高效、立体的课堂教学环境;还有利于使思品课中抽象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更是优化初中思品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新课程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促进教师探索新教学、学习模式,优化教学、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引领新一轮课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乃至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起着深远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1、课题实施策略
(1)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申报课题:《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
(2)成立课题组
组
长:郭靖宽
成员:林、黄、李等
(3)统一认识,步调一致
利用教研活动、课题组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培训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等;要求全体成员仔细研读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教学三维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的优化方面,从硬件实施上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竞赛活动等等,以此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水平,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4)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①外造氛围,内练功夫。学校、年段、教研组、课题组经常性地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各种会议进行舆论宣传,形成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信息运用水平,加强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
②新老结合,帮带有序。让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接受新理念、新课程较快的年轻老师配对,相互学习;将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老师和信息技术门外汉的老师结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③校际交流,共同进步。组织教研组外出学习,如:先后到了埭头、忠门等兄弟学校学习交流;还组织部分教师到一中、二中等名校考察学习,促进课题组成员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立足课堂,充分整合。在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上下足功夫。经常性的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观摩课、对比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竞赛活动,让课题组成员全员得到锻炼,为真正提高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课题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即通过查找图书资料、网上调查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的重要性、现实意义,确定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的优势和可行性,制定相关方案。
(2)行动研究法: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抽样调查老师、学生的感受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用于实践,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再对方案进行分析和改进,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
(3)实验法:通过实验,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对比,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缺点,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总结,再用来指导实践。
(4)分析法: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过程、课堂表现、教学效果等教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完善整合方案。
3、课题实施步骤: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是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对确立本课题进行前期调研、准备、立项申报等。
(2)第二阶段为主体研究阶段:时间是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主要任务是确定本课题组成员,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在思品课课程资源开发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运用、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
(3)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和结项阶段:时间是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组织课题组成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件制作比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对比课竞赛活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初中思品课教学整合后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等等。
五、研究内容
1、调查、总结中学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分析中学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产生的原因。从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总结出具体解决方法。
3、在具体案例中实践研究,检验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4、形成具体方案,教学针对性的指导。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跟踪课堂教学,调查中学政治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论》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3、个案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研究,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坚持一切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实事求是原则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联系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及时了解研究动态,掌握反馈的信息,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使教师认识到高效使用多媒体教辅工具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进行主动实践。
2、通过个案研究,形成具体、可操作的高效使用多媒体教辅工具的方式、方法,提高日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表现形式:
(1)结题报告
(2)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
八、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成果
该课题研究已完成研究任务,并初步取得了如下的认识:
1、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过程,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大家在实践中逐渐明白: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区别在于,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的,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课程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它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必将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提高教师素质
该课题研究对政治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还要努力钻研教材,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大纲。特别是适逢教材改革,教师的知识更新迫在眉睫。教师想办法、挤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进取,努力将实事信息与学科知识高效整合,以多媒体辅助教具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课堂效率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特点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假如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讲解可能非常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效果较差。而多媒体教学模式,集图像、文字、声音、录像于一体,可以全面刺激人体器官,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收信息,并使其记忆长久,为全面理解课本知识铺平了道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4、推出了成功课例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林金象老师的《男生与女生》、《诚信》,郭国扬老师的《走艰苦创业之路》、黄建章老师的《维护消费者的权利》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课例,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提供的研究资料,是推进课题研究的巨大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偏向,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即使在今天,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这“工具”就是: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工具;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知识构建和创作的实践工具;自我评测和学习的反馈工具。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时,处理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比较优势。但是,课堂上并非什么时候使用现代媒体都能收到好效果,其间有一个抓时机找切点的问题。目标不同,选择的媒体也应不同。传统教育媒体同样具备能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方便直观等比较优势。
3、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度,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媒体运用的关系。
媒体运用并非多多益善,以媒体教学代替、取代教师讲授,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政治课的思想性、情感性等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机械的计算机展示,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落实提高觉悟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注视屏幕时,头脑活动会减慢,20分钟后脑电波显示大脑活动处于睡眠状态,思维活动受到屏幕内容的抑制。因此,要实现政治教育的情感目标,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政治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任何现代媒体都难以取代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
让品社课堂更加鲜活
关键词:充分利用
实效性
学习优势
有效结合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鲜明、先进的综合性教学特点和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故在模拟显示各种现象时,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能模拟千变万化的情况,编制成交互性强、介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为教与学注入生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的集成性,超时空支流的共享性优势,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展现于课堂,从海底到太空、从远古到今天、从自然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特别是那些学生们不太熟悉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让学生耳闻目睹。正文:
自高效教学深入课堂起,作为品社老师的我不禁开始思考,品社这门小学科该如何搭上高效之风。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为学生带来最有效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就要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品社教师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gerenzongjie/个人工作总结
一、激发参与兴趣,提高学习实效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这样的教学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意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形式,更是别具一格,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这一课时,课伊始,课件播放《千手观音》 后,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千手观音》的了解。师补充这是由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被评为了最受欢迎的节目。身为残疾人,他们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舞蹈的执着,用心演绎了这样至善、至美的舞蹈,真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向他们伸出爱的手。(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而且为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品社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鲜明、先进的综合性教学特点和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故在模拟显示各种现象时,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能模拟千变万化的情况,编制成交互性强、介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为教与学注入生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小学品社学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品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品社教学中,单凭空洞枯燥的说教很难讲清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道理。能否巧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品社课上适时的发挥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在品社教学中我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切入点,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学文明理,辨析导行,归纳延伸,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告别贫困奔小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康,对小康生活充满向往,我让学生畅想今天之后,又让学生展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知道当前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正在努力建设这样的小康社会,并通过播放《让西部富起来》的录象,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祖国西部的现状,让学生坚信实现小康过程中尚存在许多困难,但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生活会越变越好,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和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至此,我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了早日实现小康,党和政府做出了努力,那么,作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以此问将学生的思维重新带回到现实生活,以自身出发去规划“振兴中华”的蓝图!
四、展示集成性质,共享学习优势
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的集成性,超时空支流的共享性优势,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展现于课堂,从海底到太空、从远古到今天、从自然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特别是那些学生们不太熟悉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让学生耳闻目睹。为了更好地联系现实、联系热点,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大覆盖量这一特点,调用网上的有关时事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资源包容万象,取之即来,方便而又快捷。无论学生查找什么样的资料,都能在网上查到,而且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
品社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特定的教学情竟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品社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生动化、趣味化等;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五、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品社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
2、实效原则。在思社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使多媒体优势在品社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3、师生互动原则。现代品社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总之,通过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的有效结合,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客观的单一追求课件的表面教学,更加不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包装单一的进行课堂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品社课教学合理的相结合,对小学品社教学中的改革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品社课的教学实践起到关键作用。所以,作为品社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品社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品社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具有良好的教学实效和现实作用,让品社课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观》(主编:周小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如何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011-04-09 11:20:56)《品德与社会》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门综合学科,本学科可供利用的教学经验不多,更没有可供模仿的现成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提高品社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也是我们一直努力在课堂上要实现的。我就自己最近两年担任本学科教师,总结出了几点看法,归纳如下:
一、品社教学关注儿童的生活
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记得在教四年级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时,我对本单元做了一个系统的整合,把零零总总的东西整合为四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介绍家乡的土特产与学生生活密切,以这为教学重点,学生们大都是农村的孩子,认识这些土特产深刻,从劳动入手,分享劳动果实的生活体验,学生在介绍中饶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深有感悟,了解了它的影响,知名度,从中产生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学习中,学生乐于学习,因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了生活的基础,进而在学习上去综合认识,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过程,教学实效性不言而喻。在三单元《安全生活每一天》中第四课中,遵守交通规则授课中,我把课堂当做马路十字落口,做模拟过马路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设计不同的角色,如交警叔叔,过马路的人,汽车司机,闯红灯的人,乱穿马路的人---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提高遵守交通规则意识。课上的学习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部分,而自己所处的学校就是一个交通要道,为了疏散放学的学生,我把这作为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一方面,学生分组在学校门口,运用掌握的交通知识指挥车辆,当把课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时候,他们也乐在其中,教学空间突破了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二、品社教学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打开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从前翻到尾,不多的图片,不多的文字,这个教学如何完成,最基本的是让什么牵住学生的视线,如何进行完这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这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知识目标的落实,情感目标的实现,能力目标的获得,课本怎样去运用,依托它,离开它?当我们不断的听课,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授课过程,不断地总结教学成就时,我发现,多媒体的教学把《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它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完善它。于是,我便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在课堂上。记得一次讲《绚丽的民族服饰》时,三个标题,几幅图片。学习什么,认识什么,教会什么,我都有些茫然,我售先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再去弄清教学目标和重点,要去落实这些,必须去求助于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当不同服饰的民族服装大赛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变了,注意力高度集中,跃跃欲试回答问题,猜猜我是那个民族,再次运用多媒体进行训练,歌曲演唱,学生参与其中,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奇的地球》一课中,这是一课有关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又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力求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人类的母亲,是一个神奇的地球,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球,进一步体会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在教学开始,就是多媒体演示:太空中看到的晶莹的包裹着水蓝色外衣的地球,图片的导入,让学生自主的想象,随后回答自己对地球了解多少,而后多媒体出示地球表面的地表状况,在视觉上有全新的认识,再去理解书中为数极少的一句文字:养育了人类,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初步了解海洋和陆地时,再熟悉海洋和陆地名称时,也用幻灯片出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读图能力等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那就是在教材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挖课本内涵,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了解自然,认识社会。
三、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
《品德与社会》的编写目的就明确提出了它是一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使有不同情趣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个性,取其所长,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家乡学习时,设计不同的活动,而对具体活动进行指导,如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和名人,让学生做导游,设计与家乡有关的导游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落实了知识目标。也有的学生搜集家乡名人。进行整理,编写,画图。自制《家乡名人小传》的小册子,锻炼搜集信息的能力,书写能力优者主编,绘画能力负责策划,而后在班级传看,学生们自愿参加某一形式的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收效极大。
四、灵活的运用教材。
作为学科教师,我发觉仅仅是课本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素养和人文精神得以提高,我们需要“变通”我们的课本,还有就是课本的发展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尽管我们一变在变,一改再改,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地方不尽人意。作为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胆量,在把握整体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进行知识的组合与拓展。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才能取得实效。在教学中常常有的课本的细节不适合教学过程,我就自行变通。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人圆了“航天梦”》一课中,的确这一课仅此圆梦是可以的,但是落实目标还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来说,这就涉及到不只是神舟五号飞船的知识,适时补充了神舟六号,神州七号的相关内容,进而能更好的落实我们的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影响着世界》中,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是需要添加的,在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中,书上只有四幅图画,而这不足以说明中国正走向世界,需要联系中国的经济,政治大事作补充,让学生去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教师对教材要好好把握。在上册《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一课中,我把教材做了很大变动,反复研读教材,从教材中走出去,加以延伸,由课本小故事引出两本书即萨拉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和杰克•贝尔登的《震撼世界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学生不拘于课本,从媒体去认识中国,很有见解,还积极参与。而后进出口货物图例来认识,学生一目了然,感悟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不同,激发学生新的认知,最后给予学生时代的紧迫感。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把大部分学生带到了知识更细致的情境中,能充分讨论,充分认识自己,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有古人说“学无止境”,而我要说: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今后还将把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作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以无愧于渴求知识的学生们,无愧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2] 箬山小学孔美琴《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谈多媒体在品社教学中的运用(原)
2011-10-26 15:10:05|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摘要: 现代教学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呈现的一体化,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品社教学活动,更能较好地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在品社课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触发情感变静为动,创造情景激发创新,激发情感升华认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社课
多媒体
运用
在品社课教本中,对一个观点、一个道理的讲解与阐述,往往只用几个典型事例来说明,形式单一,再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稍差点,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品社课上适时的发挥作用。在品社教学与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以多媒体教学为切入点,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导入新课,学文明理,激发情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品社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及如何发挥其功能,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实践。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色彩丰富,图像逼真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设置令人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创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对品社更感兴趣了,更愿意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轻松转变为“我要学”。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
例如在学习《天南地北任我游》时,我搜集了课本上出现的几个城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香港九龙,再从西边沿海的上海到西北乌鲁木齐,让学生在课件上做了一次中国游,激起了孩子强烈的旅游欲望,使课堂的导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并且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孩子们的兴趣自己也激发起来了。
又如在学习《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我从网上找了大量关于我国以及外国的民族节日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把它们制成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说说各个民族的节日有什么不同?进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并且要彼此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从而更好地深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道德认识,课堂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
二、运用多媒体场景,在再现生活中走进生活
“学生的学习应当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小学品社课每课都是通过一两个简短故事说明道理,如果教学中仅是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实、丰富课堂内容,配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手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交通安全每一天》的教学中,我将一些安全标志制作成动画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时,我力争以多媒体为媒介,选取实际生活内容,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首先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或到图书室收集一些交通安全事例,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十分积极,有的上网搜集交通惨案;有的上网查找到了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还画出了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通过学生上网等手段搜集了的大量资料,不但使学生对注意交通安全的话题,已经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而且让学生也能运用学的信息技术上网,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学中我再现生活实际,巧用多媒体手段去激发情感,我适时地出示一段画面中快速飞驰的车,翻出桥下;行人不遵守交通跨越护栏,让飞驰的车撞飞;骑车人顷刻间死于车轮下等等交通事故的录像,直观形象的使学生感受到:飞驰的车给我们带来了速度,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同时在语言描述的悲惨的氛围下,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已经被触动。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但能够让学生继续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而且很巧妙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本课重难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课堂因多媒体的参与而鲜活起来。
三、运用多媒体优势,于创造情景中激发创新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思维必需要感性材料来支持,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导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直观材料,并展示相关知识背景,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学生带进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如在教学《我做交通设计师》一课,我采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有关环境污染少的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图片,这些有声有色的图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我启发学生:“看了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你是不是也想发明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呢?”学生顿时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要设计一辆路、空两用的汽车,当地面上的车多时,我就让车飞起来。”有的说:“我要设计一种造型精美的宇宙飞船,载我去太空航行。”还有的说要发明变形的汽车......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许多同学的思维能力受到启发,创新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激发情感中升华认识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品社课则是我们播下思想种子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努力追求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统一。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播放一曲悠美动听的音乐;或一段深情的配乐诗文朗诵;或令人捧腹的相声;或一则真实感人的故事,以激发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增强教学情感的感染力。
在讲《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我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播放了一首歌曲《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推上了高潮,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得到了升华,课在孩子们的歌声中结束。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发挥多媒体的音乐美,往往能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对所学的事理印象更深刻,更能记忆犹新。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确实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适时的用,否则会事倍功半。如在课件中配以音乐,能起到烘托气氛,激发情趣的作用。但要注意配乐与课本所讲述的内容是否协调,是否与课堂气氛一致,不能随便选一个与课本上的内容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乐曲,这样会适得其反。此外,配乐的音量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
再如使用视频展台教学,要注意画面的制作,要画的逼真,否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研究画面上的画像谁或像什么上,分散了注意力,达不到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文字字幕大小和多少的设计一定要合理。还有操作视频展台要站在合适的位置,不要影响学生的视线等等。
总之,多媒体在品社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课堂上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使品社教学内容往纵深、课外延伸,既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我们的品社课堂更能奏响华美的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创新与发展专题学习材料《有效教学策略》
利用电教媒体上好思品课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兴趣;明理导行;发展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兼顾,如果在小学思品课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逼真,感知过程活灵活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口、耳、目、脑、手,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电教媒体上好思品课谈几点感受: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和他乐观的感知世界分不开的。因而,思品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进入到新课中。若在思品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可融视听于一体,把声、形、光、动态安排在同一屏幕上,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学《爱劳动》一课时,我先用摄像机把校园内同学们忙忙碌碌,愉快劳动的情景摄下来,如“扫地、拖地、倒垃圾、抬水、擦窗户、浇花、除草”等等,再把它拷贝到电脑中,并对其进行剪辑加工,然后配上歌曲《劳动最光荣》。教学前,运用电脑多媒体,把这些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其鲜活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刺激下,大家和着节奏,高兴地打拍子,还有的跟着唱了起来,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教学《要注意交通安全》,新授前先放一段录像:十字路口,交通繁华之处,车水马龙。交通民警正在紧张认真地工作着,他们指挥疏通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了交通安全,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再放一段儿童交通事故的录像,让学生象交警一样分析交通事故,谁违反了交通规则?后果怎样?从而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念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效果极佳。
2.运用电教媒体,明理导行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品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小学生由于受其生活范围、感知水平的影响,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是思品课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巧妙利用电教媒体是理解教材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我是事先从电视上和生活中拍摄一组镜头,并汇集制成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看:(1)园林工人给树根刷上石灰水。(2)一名小学生爬上树玩并折断树枝。(3)一名妇女在两棵小树之间缠上了铁丝晒衣物。(4)一个男孩在树干上刻名字。(5)一名女同学劝小朋友别摘花。(6)一个女孩把广场花坛里的花拔下拿回家养。同学们边看录像边判断,有的甚至发出抗议。大家认真地看,最后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对生活中这些经常出现的现象都有了明确的是非认识,提高了规范自己日常行为的能力。这时,再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讨论该怎么办?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够在生活中加以实践。电化教学使课程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容易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思品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高尚行为的净土。
3.运用电教媒体,发展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障碍,或者思维不完整现象,在思品课上,如能运用远程现代化教育技术或自制声音、文字、图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课件来正确引导的话,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传统的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如《快乐的六一》中,同学们对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多么幸福,多么快乐,没有太多感触,甚至无动于衷。于是,我出示自制的网页,让学生观看我搜集到的其他贫困落后国家儿童的不幸生活:疾病、战争、灾害、恐惧、生活贫困这些画面配上音乐和解说,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产生心灵的震撼。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与自己现在的生活做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生活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自豪的事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抽象的事物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脑子里没有映像,所进行的一切明理的思维活动就很难活跃。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象,克服教学中抽象、空洞的说教。如《珍惜时间》一课中,时间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打出字幕,并且配以朗诵:“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不受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它是最宝贵的,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没有它什么也做不成。”学生很快答出:“时间。”这时候,我把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经剪接制成的课件放给同学们观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九吨钢铁;农民们能采摘七十公斤西红柿;印刷车间能印刷出一万张报纸;打字员一分钟能打二百个字。
浅析多媒体与初中思品课教学 篇4
想品德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 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 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 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 富有情感的声音, 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 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宽师生互动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 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 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 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 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 针对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 甚至争论, 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 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 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二、运用多媒体, 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
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 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 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 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领悟道德知识, 接受道德观念, 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 是坚持正面引导, 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 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 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 理解某种道德规范, 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 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 在教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任长霞.李向群等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 从而使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3、充分发挥网络资源, 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 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 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 进行远程教育, 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 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4、灵活运用多媒体, 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开始, 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 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 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 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 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 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 且极易受到干扰, 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 通过促进师生互动, 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 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篇5
—— 湖南师大版初中思品课《畅谈理想》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我在执教《思想品德》(湖南师大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节《畅谈理想》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进行描绘,并让学生在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个女学生在专注地画着一棵棵小草,一个男生则聚精会神地描绘着一个乌龟。我自认为他们在做与学习关联不大的事情,于是善意地示意他们要参与小组活动。热烈的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踊跃展示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说他的理想是做茫茫人海中的一棵树,为他人托起风雨,顶起霜雪;有的学生说他的理想是成为滚滚江河里的一滴水,载上航船,荡尽污垢;还有的学生说他的理想是成为浩瀚苍穹中的一颗星,缀于天幕,闪烁着光,虽说光很微弱,但能为他人照明;还有的学生说他想变为芸芸众生中的一条龙,力争上游,撑起一片晴空„„我被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吸引着,也被学生们的大同理想而感动着。这时,我看见刚才躲在墙角画乌龟的男同学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是否让他来展示他的理想?说实在的,我有点犹豫,因为乌龟在我们乡村被称为“王八”,是无能的象征,难道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只“缩头乌龟”?他的理想会不会与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他的回答会不会与我的导行目的发生遭遇战?但我又想,如果因怀疑他与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而不给他发言的机会,那么就有可能抹杀学生的灵感,就会销蚀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也许一个精彩的瞬间就会因为我的主观武断而错过„„经
过瞬间思考,我还是让他上了讲台。他把画好的乌龟放到展示台上,台下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个学生失声道:“啊哦,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只乌龟!”有的学生大笑起来,我有些担心,心里暗暗后悔。只见他红着脸、清了清嗓子,庄重地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专门研究乌龟,因为乌龟是长寿的、健康的,我希望我的研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让天下的人都长寿”。听完他对理想的描述,同学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我暗自庆幸:幸好给了他机会!
最后,我想到了那个画着一棵棵小草的女孩,她的未来蓝图和设想为什么不拿来展示呢?我点到了她。她有点局促不安,胆怯地说:“老师,我把我描绘理想的图画交给您,您去领会吧,我怕理想太卑微,让大家笑话。”捧着她交到我手上的图画,我的心有点沉重,“卑微”一词激发了我的教学灵感,理想远大、做伟人是对的,当平凡人做普通事也应该是对的。不能让学生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于是,我轻轻地问她:“能让大家对着你的图画说出你的理想吗?”得到她的肯定后我一边展示着她的图画,一边赞美着:“很有生命力的小草啊!”“大家能帮她说出她的理想吗?”有的同学看了图画说,她的理想也许是要像小草一样做平平凡凡的人;还有的同学说她也许要像小草一样坚忍不拔,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于是我引领大家思辩,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和做一个平凡人都是很不错的,只是不同的理想可以铸造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才是七彩的人生。
放学时,那个不愿意说出自己理想的小女孩给我送来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中这样写道:“老师,谢谢您!您让我这个自卑的学生觉
得再不卑微,是您给我种下了智慧之火,尽管我不是很行,但我也会放飞我的理想,像小草一样尽力长出真我的风采。”
【反思】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回归课堂
课堂本属于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这一堂思品课中,我只在“导” 和“ 启”上做文章,扮演点拨、诱导、启发的角色,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给每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给足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都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发挥,让每一个生命的智慧之花绽放。学生的创造天性得到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言辞、新颖独到的观点、表现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地超乎了我的预料。对待那个画乌龟的学生,我没有用成人的眼光去否定他,而站在儿童的视角等待花开的声音,让他的异类思维与同学们的思维产生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回归了课堂,成了课堂的主角,唱响了一曲动听的理想之歌,从而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学文、明理、导行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教学机智,适度因势利导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这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改变自己的课堂预设,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不失时机地组织全班同学思辨,做到因势利导。这节课中,画小草的女孩的“理想卑微,让人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思品;实效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思品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明朗起来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差,而且初中尤其是初三教材中的新概念比较多。因此将思品教材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多媒体具体化,学生更易弄清关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初三思品第九课《发展人民民主》中有一个知识点:人民、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如果教师口头讲述的话,学生一方面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听得很模糊。因此教这个部分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出示,形象直观:
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图,脑中想着示意图,自然就非常清楚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用不着多讲了,效果反而更好。另外,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在我国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也许这是多媒体演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吧。
二、利用多媒体演示,使教学内容直观、清晰起来
初中思品当中的有些内容,学生实际上从小就开始被灌输了,道理都懂。因此,上课再讲这些大道理,学生可能不愿听甚至有些烦躁了,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课堂上“你讲你的,我干我的”的局面。如在讲授八年级思品(下)第二十三课中“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先出示了“闯红灯的危害“视频。血淋淋的事实使学生感到震撼,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这时我趁热打铁结合教学内容来讲授本课,学生发言踊跃,效果出奇的好。
多媒体教学在讲授一些学生“听出了茧子”的内容时,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内容生动起来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难点,重点,学生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构成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特别是遇到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缺少空间想象能力,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离不开多媒体了。如在讲授“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时,我出示了下面四副漫画并提问分别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作为消费者该怎么办?
这个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化静为动,学生不只看到图形,还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了教学的内容,效果显著,将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变得可视起来,理解难度降低了,学得轻松了。
四、多媒体演示,使各种问题现实化、具体化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教材所讲的内容就在身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思品的价值。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例题的事理进行改组、交换,以课件的形式出现,会使例题教学更有亲近性、现实性,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如教学复习课“维护合法权益”时,我出来这么一个题目:某校九年级学生小王和小张原来是非常好的“铁哥们”,两人可谓是“无话不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彼此之间是“零距离、无秘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闹僵了,不仅渐渐疏远,而且积怨极深。为报复小王,小张竟然把以前小王告诉他的一些小王家不能公开的家庭隐私打印成传单在校园张贴,给小王带来极大的伤害,被迫转学。
⑴学习了《思想品德》八下有关知识后,你怎样评价小张的行为?
⑵请你推测小王可能会采取那几种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运用法律知识对推测进行评析。
经过这样一来,拉近了例题与生活的距离。使原教材的“死”知识变成课堂教学中的“活”内容,使学生的探索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既学会了新知,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多媒体展示,使知识丰富起来
思品的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那么思品学习的素材也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教学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应该多让学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这样学生会对这门功课更喜欢。
总之,多媒体教学必须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最终的目的必须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否则则会“画蛇添足”、甚至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思想品德》(九年级 全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思想品德》(八年级 全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篇7
一、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要认真理解和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及培养他们自学探究的能力, 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 改为“导”,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欲望, 变“要我学”为“我愿学”。所以教师课前要搜索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丰富课堂内容, 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学、去思考、去质疑, 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问题的本质。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把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以视频、新闻或文字的形式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 引导学生结合时政热点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使课堂与社会息息相通,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真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意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后达成共识, 这样避免“一言堂”模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同时又培养了以观察与探索身边的问题入手来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强化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进入学习过程之中,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 提出自己的质疑, 共同讨论分析,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 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一些合乎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热点问题, 巧妙地设置这些自然、简明、生动、有吸引力且富于变化的问题, 有意识地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使学生在严肃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抽象的理论, 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易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卷起波澜, 使课堂教学呈现高潮, 调动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调动思维, 才能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疑问, 知识才会在思考社会和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升华, 这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 有目的、有层次地精心设计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据此, 笔者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的“四步教学法”, 简单来说, 就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答疑解惑—巩固提高”。“自主探究”是展示本课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 让学生带着自学提纲设置的问题进行预习, 主动分析问题, 并发现自己的疑惑, 掌握基本知识;“合作交流”是学生通过自学后,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提出各自的疑惑, 共同讨论分析解决各自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同时教师要指导个别学生, 并与部分学生交流探讨;“答疑解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创设典型丰富的课堂活动, 每个环节活动内容的展示要把握好主题, 明确议题, 适时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提高”是教师把握好重难点、抓住问题要害, 对关键问题适时和及时点拨。“点拨,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 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点拨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深刻认识, 并通过典型的案例展示, 设置问题开发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种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辅的循序渐进的四步教学方式, 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阅读, 在质疑答疑中获取知识,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创造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 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重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心理非认知因素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堂气氛的根本因素, 调控好学生心理非认知因素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如选择音乐、Flash、动画和图片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需要层次进行教学, 精心设计讨论型问题, 创设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 满足学生期待心理的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和动机。同时, 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赞扬学生, 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 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荣誉感,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发挥多媒体在思品课中的作用 篇8
思想品德课是社会公德教育和学识教育的手段, 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 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对解决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好处。
1 创设联想情境, 引入课题
教育研究表明, 人的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 灵活巧妙地导入新课, 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排除学习障碍, 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预备状态, 奠定接受道德行为规范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什么是真正勇敢的行为”这样的内容时, 可先放两个场面:一个场面是小女孩及时呼救, 抓住歹徒从围墙上跳下来;另一个场面是一小男孩说小女孩从矮围墙上跳下来算不了什么, 自己从高的围墙上跳下来给同学看, 结果摔伤了脚。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录像所描述的内容中, 你觉得谁是勇敢的?学生通过讨论后, 教师引导: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勇敢呢?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遵循教学规律, 引导学生明理
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环节, 必须贯彻始终。明理的首要任务是不仅要正确地讲解道德观念, 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行为的社会意义。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能够向学生渗透辩证观点, 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例如, 在教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时侯, 可以采用展示幻灯图片的方法, 让学生感知各种现象,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人行道、人行横道、叉道、红绿灯、黄灯及其他标志。由于幻灯色彩分明, 立体感强, 形象逼真, 学生很快就接受了交通规则的信息。这时,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把时间、空间、行为融为一体, 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3 加大学生内化吸收力度, 指导学生行为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 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实现道德观念的内化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 在教学生如何爱护课桌椅方面的内容时, 播放两组录像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一组是低年级的学生不爱护课桌椅, 在上面乱刻乱画的录像;另一组是高年级的学生常抹课桌椅、轻搬轻放, 把课桌椅排整齐, 见椅子坏了就修理的录像, 并配上悦耳的音乐, 生动的解说词。学生观看完录像后,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 学生明白了爱护课桌椅光荣, 破坏课桌椅可耻的道理, 并决心把爱护课桌椅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
4 多媒体组合优化课堂结构的实践
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 选择最优的媒体, 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组合, 能促使教学设计和课堂结构的优化,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的优化组合, 不是媒体的简单堆砌, 也不是媒体越多越好, 更不是多媒体比其他媒体好。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必须与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模式改革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只有形成一种优化的整体结构,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在初中思品课中的有效运用 篇9
1 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思品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情感, 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可以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们在动情的音乐、感人的视频资料中激发自身的情感, 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并从中受到教育。例如, 教学《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时,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 让学生观看失聪小作家张悉妮的成长之路。张悉妮虽3岁因药物致聋却在16岁之前创作了200多篇文章并将其发表, 她的《假如我是海伦》曾一度十分畅销。在初中3年中, 她拥有了自己的3家网站, 并完成了2项科技发明。并从视频中受到震撼, 张悉妮以一个残疾人之身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而自己身为一个健全的人却碌碌无为, 在这时教师提问学生:“这个短片中张悉妮遇到了什么挫折?回想一下你们自己在生活学习又遇到了哪些挫折?”通过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感悟到自己遇到的困难与张悉妮相比实在不值一提。然后, 教师再播放现实中的一些通过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的实例, 让学生真正明白遇到挫折不算什么, 只要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最后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曲, 让学生一起在歌唱中得到心灵的洗礼, 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在生活中, 我能行!
2 运用多媒体, 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 它将学生从单一获取课本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搜索相关知识, 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相关内容, 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视野。例如, 在教学《腾飞的东方巨龙》时, 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风貌变化的图片, 让学生联系实际, 初步感受中国的变化。同时, 播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变化, 在城市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上, 根据时间的变化依次出示图片, 展示中国的变化。让学生在前后的对比中, 感受到中国的崛起。
3 运用多媒体, 培养思维能力
思品课程中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阐述看法,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教学《在社会中承担责任》时, 教师可以利用Flash先播放关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负责任的小事视频资料, 如随手扔垃圾、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做错了事互相推诿等,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学生在集体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析、思索, 最后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再播放一组社会中已经发生的一些触目惊心的不负责任的事件, 如毒奶粉、速生鸡、不赡养老人、婴儿遗弃等。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思考不负责任所带来的危害, 从而明确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课末, 教师再用DVD软件播放一首歌曲《众人拾柴火焰高》, 让学生在歌曲的感召下引发更深的思索, 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摘要: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资源、直观的呈现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 本文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角度, 浅谈其在初中思品课的作用。
思品课多媒体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10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 充分合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对教学具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到底有哪些有效性?下面谈些个人的想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 : “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品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形成将产生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并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思品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地感受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受益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趣味性的情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锻炼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内容就更丰富、教学形式更灵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 为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发展他们的思维,同时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节省学时,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展开。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思品课中许多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大大提高思品课程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思品课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降低思品课知识点的难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充分传达思品教学意图。(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大量的课堂上写字、绘图等板书的时间。思品课板书是必需的,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且有时板书量较多,既要有正板书,又必须附以副板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能轻松分解一些副板书信息, 又能使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单位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4)多媒体的信息集成控制性,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这是一个教学创新点所在。
三、实现资源共享,突破时空限制
随着校园网的建成与完善, 教师的课件可以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地点巩固讲过的内容、预习未讲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老师发布的课件,根据需要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使这些课件长时间使用下去。教师在课件制作和操作实践中,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技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 学生难以掌握或学生理解不透。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以直观的形象予以展示,则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既能轻而易举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内容很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网络教学,如八年级思品《杜绝不良嗜好》一课内容,主要讲吸烟、喝酒、网络的影响通过网上搜索就能得到相关吸烟、喝酒的影响,这样就能凸显网络优势,相反,还可以通过打开任意一个网站,从中明白网络的危害。相信这样的上课如果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其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一类的观点以往很难在思品教学中实现, 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可以应运而生。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好多媒体教学,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1.合理搭配多媒体与其他媒体的使用。在教学实践中 ,把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同等看待, 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的合理搭配使用,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集中其他媒体的优势,但并没有达到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例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合理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媒体,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于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要不要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只有选准角度,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3.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要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势和长处,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 丰富学生的知识,但不能因此而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 习 ,注意学习 方法的掌 握 ,增强教学效果。
5.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设计 ,不应以计算机技术的难易程度评定优劣, 不能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以是否更直观、准确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为标准,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篇11
现代教学媒体包括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多媒体。这些媒体以其广阔的视野、直观的画面、动人的音响,深受学生喜爱。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能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对优化思品课教学,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初中思品课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显得枯燥和空洞,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难以调动,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可以给思品课注入活力,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而是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等音频、视频,在课堂中创造出一种特殊感知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引发学生思考,愉快的学习、探索。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文明理,引导领悟
明理是激情的基础。运用录像片断或者图形、文字、声音结合的课件,让学生在引人入胜的境界中学习文中故事,再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这样,采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以直观手段明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四、增强时代气息,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思品课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五、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含有强烈的情感因素。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对道德行为的辨别、判断以及道德动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现代教学媒体很有感染力,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
六、辨析导行,模拟实践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检验思品课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面对当前学生道德行为差的实际,许多有识之士早就呼吁:要改变思品课教学实效欠佳的窘境,就应该考虑“道德认知”移向“道德实践”,力求学生认知与践行之间的同步发展。当然,打破班级授课形式到社会中去实践是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实施起来很困难。我们不妨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实践。
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造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会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发动起来了。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与思品课整合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思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多媒体课件设置,要富有创意。要加强课堂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活学活用。多媒体课件能省的要省,不能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冲淡教学内容,要环环相连,逻辑推理要强,富有哲理。
(三)多媒体课件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
多媒体课件,要留有回旋的空间。多媒体课件设置得太周到了,课堂容易僵化。况且,思品课的材料极富时政性,材料过多了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四)多媒体课件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仍然要遵循教学规律:特别要贯彻启发性原则,打开学生创新的思维,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置,就要从这些方面去考虑。
总之,计算机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教学工作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创新教育开辟了道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发掘计算机更多的用处,为现代思品课教学服务。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篇12
一、正确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的年龄阶段,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对于所参与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将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一个个视频故事的讲述,通过感人画面的展示,以及那些充满感恩与正义气息的文字展示,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爱和感恩、珍惜和包容、善良和勇敢、奉献和无私等美好思想在小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地发芽。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我生活的地方》单元“发现家乡的美景和特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风景如画的家乡景点和让人垂涎三尺的家乡特产,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专心致志地观看图片。当然,利用多媒体仅播放家乡一部分景色和特产,随后,可以通过提问:“除了老师展示出来的以外,同学们还认识我们家乡其他的自然景点和特产吗?快来告诉大家吧。”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应用,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让机械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充满活力,通过多种媒体的交叉运用,极大地激发小学生探究社会现象,体悟生活的热情,这样,思品课一定能成为小学生喜欢的课堂。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应该看到多媒体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可以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原本通过单纯语言讲述的教学内容,似乎变得那样的亲切,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声声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画卷。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让孩子们不易理解的问题变得清晰可见,让一些生硬的说教变得活起来,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对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故事情境,让同学们通过思品故事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故事情境中受到了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同学们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受到健康向上的思想影响,这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健康生活每一天》单元的“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尝试找出夏天里,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小心蚊虫叮咬、多喝水、不要长时间暴晒在太阳底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三、挖掘多媒体教学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白更多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挖掘更多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小学生活泼好动,往往注意力不能够过于持久,如果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单纯运用讲述式的教学,学生可能过一段时间注意力就分散,难以集中到现有的思品教学内容中。久而久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小学生思维特点来看,过于枯燥的讲述,会让小学生对所学习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失去期待,尤其是一些重点与难点的小学思品教学内容,如果只是采用上述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往往收到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例如,教师在讲交通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时,这部分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生硬地将交通安全相关知识讲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很难对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学习产生兴趣,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教学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展示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能够将本来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化的多媒体展示变得充满情趣,更加容易理解,由此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时,笔者会在网上搜索人类的进化史,还有我们国家一些珍贵的文物、遗产,让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深入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也让思品课充满了乐趣,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又如,在教学《劳动光荣》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劳动光荣》方面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跟着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后,揭示课题进入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了就被调动起来了。可见,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应用,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让机械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充满活力,通过多种媒体的交叉运用,极大地激发小学生探究社会现象,体悟生活的热情。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推荐阅读:
多媒体案例课件07-30
多媒体案例教学论文06-30
新媒体广告营销案例07-22
后真相:2017网络与新媒体的关键概念 盘点学界关于”后真相“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案例分析06-01
多媒体05-21
媒体及多媒体技术概念08-20
多媒体环境07-19
多媒体模拟07-22
多媒体作品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