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

2024-05-21

多媒体(共12篇)

多媒体 篇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能力提高的创造性工具, 并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断更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素质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被列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强大动力, 从而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

1.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和问题

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使课堂教学向立体化的教学发展, 使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获得空前提高, 教师的职能会由传统的“传道解惑”向更深更广领域延伸。多媒体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加信息量等有好处。

(1) 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教学要素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 是文字、声音、信息、图像、视频等的综合运用。所以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 关键考虑教学设计。首先从整个教学体系出发, 考虑系统中的各个因素, 协调各个因素的关系, 对是否采用以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量进行设计。

(2)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内容必须协调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依据, 多媒体的使用必然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由于多媒体的参与, 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应用多媒体教学常可采用案例示范、分析、自学、启发等教学模式, 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 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课堂讲解的关系。

(4) 正确处理实践、实验与手工实验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在实践、实验上, 可以解决一些不易操作、危险性强、费用昂贵、不可再现的如分子离子实验、爆炸实验、化学腐蚀等实践教学问题, 但却不能替代学生亲手操作的实践实验。

2.多媒体课件制作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处于至关重要位置。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实用性问题

从设计的角度看, 可见的实用性由选题决定, 即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用课件表现, 那些内容不需要。选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能够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加, 机械记忆成分减少, 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动画、视频图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2) 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 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 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3) 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 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难以出现或不易观察的现象, 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 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2)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用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 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1) 文字。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 使观众厌烦, 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 (2) 图像、图形。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文字, 是课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 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 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 图形、图像尽可能大并且放于屏幕中心位置。 (3) 动画。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 构图均衡统一, 色彩配置和谐明快, 动作自然流畅, 文字清楚醒目, 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易过多, 否则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4) 视频图像。视频图像真实感强, 画面包含信息量大, 再现需要表现内容全部过程, 适当插入效果很好。 (5) 声音。课件单凭视觉传递信息, 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到辅助作用, 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交互性问题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注意交互性问题。所谓交互性, 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向学习者输出信息, 也可以接收学习者的输入命令, 并根据命令进行相应处理。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 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学习内容, 安排学习计划, 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多媒体教学进一步的发展和多媒体课件的普及, 相应也会有新的问题和需要处理的关系出现。解决这些新问题, 唯有从教学目标、学生需求、现实条件变化等角度上, 采用创新思维调整多媒体教学思路, 开发出更多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舒建文.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4) .

[2]赵乐华.谈多媒体教学.高等理科教育.2003 (4) .

多媒体 篇2

罗燕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确实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感受。

一 多媒体教学在生本课堂中的优点

(一)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己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新课标中新列入的教学任务。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像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教师像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教师像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展示着的英语教师气质的美,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给他们一个愉悦的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

(二)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的便捷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

(三)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众所周知,在诸多能力素质中,创造思维能力是促成其他能力形成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教学模式,由于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一是现在有些学校(像我们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开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并不多,学生听说上多媒体课会比较兴奋,上课时可能只带一本书,听教师讲,看老师做,这样多媒体课对于他们来说成了纯粹的娱乐,缺乏主动学习主动记录的意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随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如果屏显过快,学生没有思考、讨论和记录的时间,如果屏显过早,当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时,答案和分析已经显示出来,学生已经没有思考和讨论的兴趣。

多媒体 篇3

【关键词】梅耶多媒体 教学质量 道路勘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9-01

一、引言

国内外教育学者经研究发现,技术并不是造成多媒体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引发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产生副作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缺乏恰当合适的理论指导。因此,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更好的运用于教学,采用哪些合理的提升策略对于目前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及对教学的启示

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梅耶(Richard E.Mayer)有关多媒体学习的研究是较为突出的,他提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贴合教学实际且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高校多媒体教学研究较好的理论基础。

(一)梅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五个认知过程

梅耶提出学生必然经历多媒体学习的五个认知过程:选择词语、选择图像、组织词语、组织图像和双向整合,如图1所示。

图1 梅耶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模型

(二)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多媒体学习认知过程的基础上,梅耶提出了多媒体信息设计原则,包括多媒体认知原则、空间临近原则、时间临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个性化原则。

三、目前《道路勘测设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媒体实则是单一媒体

《道路勘测设计》目前的主要教学手段采用PPT课件,很少使用诸如Hash、Video、设计文件等其它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说多媒体实则是单一媒体,会使得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认知负担,无法有效的进行认知加工和有意义学习。

(二)弱化学生的主体角色

由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信息量较多,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较大,学生在课堂反应、消化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有效的理解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加之教师授课主要以多媒体为中心,不能依据学生的反应来予以相应的强化,导致无法保证学生辩证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影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多媒体课件所控制,《道路勘测设计》 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 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较多,使多媒体和多媒体课件变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较少,导致课堂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这就忽略了多媒体技术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去运用这些技术的宗旨。

四、改进《道路勘测设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课件设计要遵循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

在《道路勘测设计》多媒体教学中,除了基本的PPT文字+图片的方式,还应针对课程内容,特别是线路设计部分,增加相关动画以及平纵断面设计文件等,增加多媒体的多样性;另外根据梅耶所提出的一致性原则和冗余原则等,要做到简洁明了, 突出教学信息中的重要内容,去除一些无关的文字、图片等。

(二)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任何教学手段和方式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根据梅耶有关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得知主动学习和教学方式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探索出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是《道路勘测设计》乃至高校其它课程多媒体教学对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强化主动、互动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学习理论与多媒体设计探讨 篇4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网络课程,多媒体设计

1多媒体设计

本文中多媒体主要指用于表征的知识和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的传播载体;而不是课本、投影机、计算机、录音机等物化形态媒体;同时双重编码理论和双通道学习理论都倾向于认为, 人类进行认知加工时用于表征和呈现知识信息的媒体主要是语词和画面, 如理查德·E·迈耶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把多媒体定义为用语词和画面共同来呈现材料”。需要特别指出的这里的语词包括发声语词和文本语词, 即我们进行言语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词和用文本呈现的由视觉通道进入认知加工系统的语词。

多媒体设计主要探讨遵照多媒体设计的原则, 以何种媒体恰当地表征信息、研究媒体的优化组合, 以设计出符合人类心理认知方式的网络课程。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 (Richard E·Mayer) 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提出, 并通过大量的心理实验证明该理论正确性和科学性。迈耶认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 基于此认识, 迈耶研究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规律, 依据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的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五个步骤和多媒体认知模型, 并且提出了多媒体设计的七个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三个假设:

(1) 双通道假设。指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对视觉表征和听觉表征的材料都有相应的信息加工通道。

(2) 容量有限假设。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是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的, 而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在每个信息加工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是也有限的。

(3) 主动加工假设。是指人们为了对呈现的材料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起一致的心理表征会主动参与认知加工。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进入的信息和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整合。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

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也代表信息加工系统, 该模型形象的反应了人类进行多媒体学习时的学习原理;以语词和画面呈现的多媒体材料, 分别通过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进入到人的感觉记忆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以文本呈现的语词材料, 是由眼睛感觉通过视觉通道进入感觉记忆中心的, 进入到感觉记忆中心的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能作短暂停留, 之后需要进行选择, 视觉和听觉表象的选择是基于容量有限假设, 在感觉记忆中心在相应的通道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心。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工作以及中, 在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下, 工作记忆被用于暂时性地贮存知识和操作加工知识, 工作记忆是以双通道为基础的, 因此在完成相应通道中信息的信息模型建构后, 还需要在两种通道之间建立关联, 即将有关联的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进行转换, 比如当听到“狗”这个单词时, 你可能在脑海中会浮想出一只狗的图像;最后需要提取长时记忆中的先前知识, 将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与先前知识进行整合, 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

3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网络课程多媒体设计的启示

3.1多媒体认知原则

网络课程中语词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将比只有语词呈现的学习效果好, 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在网络课程中最好是图文结合, 特别是要描述那些复杂的关系或某些事物复杂的原理时, 当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 学习者学习时将减少认知资源消耗, 比较容易形成语言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3.2时空接近原则

网页上相关联的语词和画面应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具体来说空间接近就是要求文本的相关插图不能离的太远, 应在一个屏幕上能显示出来, 时间接近就是要求在相应的语词和画面要同时呈现, 例如在用声音加画面说明某一事物时, 对应的画面和解说需要同时呈现;时空接近使得学习者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保持两种材料的心理表征, 因此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如果不是同时呈现, 学习者需要消耗相应的认知资源来形成语词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的有关联系。因此, 网络课程中多媒体信息在位置和时间上尽量接近是必要的;比如, 将与图有关的文字整合到图中, 尽量将相关内容用一个屏幕显示, 使声画同步, 采用同步交流等。

3.3通道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呈现比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 也就是说在网络课程中, 和图像共同呈现的语词用声音的形式比用文本的形式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 这是因为当画面和语词材料都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 将会增加视觉通道的认知负荷, 而听觉通道的认知负荷处于闲置状态, 认知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当语词材料以声音的形式呈现时, 人们可以在视觉通道加工图像信息, 同时可以在听觉通道加工语词信息, 认知资源尽可能得到了利用。当前我国很多的网络课程都是单纯的视频, 基于通道原则, 在这种网络课程中的解说主张用声音形式解说, 而不是文本形式的解说。

3.4冗余原则

这里所说的冗余指信息的冗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 学习者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里的解说和屏幕文本所呈现的是同样的语词信息;当然也有新闻传播理论认为字幕和解说是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观看视频时既可以看字幕又可以听解说, 而且当解说出现发音不准、讲得太快等问题而影响观看学习时, 可以通过观看字幕获得清晰的解释;但是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 双通道假设和容量有限假设可以科学解释动画加解说加屏幕文本的不合理性, 其不合理性表现在增加了视觉通道的负荷, 影响了视觉通道对画面图像的加工;抛开认知理论的解释, 常识也能感觉到:当你观看那些画面加解说加屏幕文本的节目或教学视频时, 你可能会觉得你不是在看画面, 而是在看屏幕文本。所以对于那些纯视频的网络课程或者教学视频, 在有解说的情况下, 不主张用字幕。

3.5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与教学的一致性, 它要求在网络课程中剔除无关的文本、画面、和声音;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为无关的信息会争夺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 分散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 干扰信息的加工。网络课程中有一个误区是对网页设计美感的过分追求, 以为设计的越好看的网络课程越体现网络课程的质量, 这违背了与教学一致性的设计原则, 对于设计的非常漂亮的网络课程, 学习者可能沉浸于其美的艺术之中而无暇顾及教学信息了;更重要的是, 网络课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结构应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保持一致性, 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

4结语

网络课程是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学习机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 网络课程中利用多媒体学习理论来指导多媒体设计, 对于设计有利于学习者信息加工、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网络课程具有莫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多媒体 篇5

【本章节课程标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动画、视频的选择”三个内容。重点是后两个内容,通过对这两个内容的理解,体会如何去应用动画、视频来表达思想。难点是第二个内容,因为动画、视频在思想表达上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定义来表示,我们只能通过几个实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以达到正确地应用。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了多媒体是什么,对幻灯片的制作是有一定基础的。这样对于我们这节课来说,虽然学生在基础上存在差异,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还是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过程方面:通过幻灯片“小熊眼睛转动”的制作和几部多媒体作品的观察,理解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揭示动画、视频信息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特点;能根据主题和表达目标的需求选择动画、视频。

(2)在方法和思想方面:明确运用动画、视频信息能够更好地表达事物的变化过程的思想。

(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希望培养学生客观分析计算机动画、视频在表达主题中的效果与特点,主观的根据所要表达主题信息的意思,学会选择动画、视频工具,合理运用动画、视频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提及的难易级别和掌握程度设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动画的制作原理

②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③动画、视频的选择

2、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策略】

1、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作品点评法

2、教学策略

参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精神,本课采用了以突出学生“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多媒体信息素养、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双方互动,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2分钟)知识回顾与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数点”图片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通过小结,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视觉暂留(画面从眼前消失后,停留在视网膜上的图像不会马上消失,会延迟70ms左右的时间),通过控制播放速度展示“跑动的小鸡”展示动画的形成,以及通过速度的控制形象的说明动画既需要图象间的相互关联,又需要速度上的快速播放,导入新课4-1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回忆视觉暂留相关知识,观看ppt动画“跑动的小鸡”展示,体会、理解动画、视频形成的原因。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用课前准备好的素材“数点”图片,让学生回顾视觉暂留,通过观看“跑动的小鸡”ppt,观察老师的操作方法以及体会动画形成的原因;利用多媒体教室广播教学软件进行展示,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数点”图片的观看,分析产生的原因——视觉暂留。利用这一原理,顺势播放幻灯片“跑动的小鸡”,首先通过学生总结肯定画面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并通过控制播放速度体验动画的形成。为后面的教学“动画既描述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又显现出流逝的时间伏笔。活动2【活动】(7分钟): 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

教师活动:下发半成品幻灯片“会转动眼睛的小熊”,提示学生按照任务一的要求完成幻灯片的制作,并巡查学生完成情况,拍摄完成较好的同学照片,收缴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交流。期间,小组互相讨论交流,互相完成可以给旁边同学展示。小结:实践证明,不管是动画还是电影,每秒钟播放24幅相关联的画面,那我们看到的就是连续的画面。

学生活动:按照任务一的要求对“会转动眼睛的小熊”进行加工,并通过设置切换速度亲身体验动画的形成,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以此体会和理解动画、视频的视觉特征。一到两名同学上台给同学们展示,交流。同学间相互评价。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利用学生机对半成品ppt“会转动眼睛的小熊”素材资源进行加工,并运用多媒体广播软件进行下发。

设计意图:本届内容较多,学生如若从零开始制作“会转动眼睛的小熊”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该环节的重点是体验动画的生成——视觉暂留,所以将“小熊”加工为半成品,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展示了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拍摄照片以及视频是完成教学评价,于此同时则是搜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任务3的资料收集埋下伏笔.活动3【活动】活动二(22分钟): 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教师活动:集中展示我校学生的电脑作品“高考”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思考三个问题:1.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属于什么类型的素材(动画、视频)?3.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小结:动画流畅、直观、形象、生动,可以采用幽默的、夸张的、真实的简单的、细腻的,等表达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国庆阅兵”,继续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教师小结:视频也可以表达流畅、生动、形象,但主要是现场画面的真实记录,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学生按照作品名称完成表格4-1的填写,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鉴赏评价动画、视频在多媒体作品中的作用,从它的主题思想要表达什么,为了表达该主题又是如何创意的?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体会动画视频信息对于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学习如何去评价鉴赏作品。小结: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按照表格要求认真选择动画及视频完成观看,结合已给的作品例评,完成表格填写,小组间互相讨论、交流。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本环节主要用到的资源是课前已准备好的我校学生自己制作的动画“高考”和从网上搜索到的视频“国庆阅兵”,利用多媒体教室、投影、音响,广播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集中观看“高考”动画,“国庆阅兵”视频,通过三个问题(1.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属于什么类型的素材(动画、视频)?3.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是什么?)的回答,理解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表格4-1的填写,让每一位同学完成至少对一个作品的评价,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区分的越明显,那么在接下来讲第三个问题动画、视频的选择上就更容易接受。页所以,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个环节抓好了,下一个任务就相对简单了,可以通过有限的时间内自学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活动4【活动】活动三(7分钟):动画、视频的选择

教师活动:既然动画和视频各有各的特点,那么我们怎么选择呢?引出本节课第三个环节——动画、视频的选择。组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教材P64-65页的4.1.3动画、视频的选择,并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表4-2的填写,以“我喜欢的一堂

课为主题,简述主要内容,素材类型,并描写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注明选择动画、视频表达的原因。”

学生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教材的任务,并完成表格4-2的填写。

媒体及资源的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任务3表格

设计意图:教材讲的比较详细,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动画、视频的区别;计算机动画主要是在对真实失误进行模拟化、抽象化、线条化后,生成再造动画,所以主要用于动态模拟、展示虚拟显示。视频是将多幅实地拍摄的图像信息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所以需要体会真实变化时,要用视频信息完成。在完成表格4-2的填写过程中明白动画和视频的选择。

活动5【活动】教学总结(3分钟)

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1.动画和电影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果,只有以一定的的速率把画面投影到银幕上才能有运动的视觉效果。2.动画视频信息的渲染效果要强于图形图象,在表达思想上更直观、具体,适用于表达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3.要根据动画、视频各自的特点,结合不同的主题和对象来恰当的选择运用动画视频信息来表达思想。

学生活动:学生听老师小结,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动画和电影每秒播放多少幅画面,人眼看到的的就是连续的动画。2.动画和视频在表达思想上各自采用的手法如何?使学生意识到动画视频信息在思想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动画视频对于信息表达交流的作用,能根据主题和表达目标的需求恰当选择动画、视频。

活动6【讲授】【教学反思】

1.创新之处:整节课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

复习已学知识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在完成任务一时给学生提供半成品“会转动眼睛的小熊猫”,学生如若从零开始制作“会转动眼睛的小熊”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该环节的重点是体验动画的生成——视觉暂留,所以将“小熊”加工为半成品,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展示了本环节的教学重点。进行到任务二时,集中展示我校学生的电脑作品“高考”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思考三个问题:1.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属于什么类型的素材(动画、视频)?3.表达思想上的特点是什么?让每一位同学完成至少对一个作品的评价,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动画、视频在表达思想上的特点。区分的越明显,那么在接下来讲第三个问题动画、视频的选择上就更容易接受。页所以,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个环节抓好了,下一个任务就相对简单了,可以通过有限的时间内自学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任务三的环节中以“我喜欢的一堂

课”为主题,简述主要内容,素材类型,并描写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注明选择动画、视频表达的原因。

整节课在学生的探究、交流、评价中进行,学生总结形成自己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2.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观看作品为主,通过和学生一起观看作品、分析作品,结合适当的动手操作和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一节课下来都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发分析、讨论和回答问题很积极。

无双多媒体 篇6

双向滑盖张扬设计

联想i60s是一款可以往上或往下两个方向滑动屏幕的滑盖手机,从这一点来看,很明显是吸取了诺基亚N95的双向滑盖设计。将屏幕向上滑动,会露出正常的手机数字按键:向下滑动则会在屏幕上方露出快进、快退等音乐播放键,同时会自动启动手机内的音乐播放软件,与诺基亚N95的情形类似。i60s的滑盖在滑动时可以感觉到并没有N95那样流畅,而是稍有一些涩感,不过屏幕与机身的连接还是较为牢固的,给人很可靠的印象。

在双向式的滑盖之外,i60s的外观风格更接近“日韩风”,长条形的大尺寸屏幕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某款日本或者韩国品牌的机型。银色边框搭配纯白色面板,面板上还覆盖了一层透明有机玻璃材质,这样的外观显然多了几分东方的细腻和秀美,而非欧美的粗犷。

联想i60s的屏幕下方除了常规的挂机、接听和左右按键,还设置了多媒体和网络浏览器的快捷键。正中间的圆形键自然就是方向键了,它同时还具有垂直按下表示确定的功能,按键声音清脆,反馈清晰,手感相当不错。这几个按键在媒体播放、网页浏览甚至玩游戏时已经足够了,所以我们在玩手机时可以直接合上滑盖,这样握在手中显然要多了一些安全感——毕竟滑盖手机因握不牢而掉地上的可能性比直板的大多了。

联想i60s的数字按键使用了一体式的设计,键程较短,不过好在单个数字所占的面积够大,使用时不会有局促感。在机身侧面,设置了拍照键、USB和耳机接口,micro SD扩展卡槽则藏在电池下面,不能做到热插拔。虽然i60s的USB接口不是常用的mini USB或micro USB,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它的USB传输速度达到7USB 2.0 High Speed的级别,直接用数据线传输时,读写分别达到了4MB/s和7MB/s的成绩,令人十分满意。要知道即使是诺基亚最新型号的手机用数据线也只有USB 1.1的速度。另外,i60s的耳机接口为常见的3.5mm规格,普通的耳机都可以直接插上,非常方便。

1、颇具风格的功能按键设计。

2、双向滑盖提供的多媒体播放键。

3、侧面增加了耳机孔。

4、摄像头和扬声器设计。

多媒体娱乐丰富多样

虽然在次级菜单的字体和一些表示网络状态的小图标上,i60s还是避免不了MTK的风格,不过联想自己设计的主菜单界面还是让人颇为称赞的。它内置了三套配色风格的主题,每一套的图标和背景图都十分精美。更让人惊叹的是,在主菜单中选择了一个功能之后,会出现一个立体切换的动画,类似Linux下的Compiz中的3D桌面特效,效果相当酷炫。

熟悉国内MP3播放器的朋友大概知道近年比较流行RMVB,无损音频格式播放和视频输出等功能,而联想把这些概念也引入到i60s这款手机中了。在i60s的主菜单中,我们可以发现两套媒体播放软件,一套位于“娱乐多媒体”下,一套则被命名为“手机影院”。前者仅能播放少数格式的视频,而后者是用来控制i60s中专门加入的媒体播放软件的。在“手机影院”中,我们可以将视频输出到电视上,也能播放流行的APE、FLAC无损音频文件。视频播放方面,则支持了广泛的AV1、MP4,FLV以及RMVB等格式。它可以流畅地播放很高码率的视频文件,但是对帧率支持度有点问题,绝大多数30fps帧率的视频都没法播放,希望以后能够升级支持。值得强调的是,“手机影院”支持FLV这种Youtube和优酷等在线视频网站使用的格式,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电影下载保存到手机里播放,真的是非常惬意。虽然“手机影院”支持格式众多,但在人性化上有些不足,例如播放选项较少,而且不能背景播放,如果我们想一边听歌一边发短信的话,就只能使用主菜单中专门的“音乐播放器”了。

多媒体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 ,交互性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的任务则是记住现成的结论。而现代教育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创造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这种教育已不能适应知识高速膨胀的发展需要。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 如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 卫星通讯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一词是由英文"Multimedia"翻译而来, "Multimedia"其实是由multiple和Media两个词合成的新词。"Media (媒体) ", 其各类繁多, 只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管道的角色, 都是媒体, 所以通常像文字、图案、视频影像、电脑动画、语音等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传递信息的媒体";而"Multimedia"中的multiple, 表示"多个、多种的", 所以multiple和Media组成的"Multimedia"一词就是"多种媒体"的意思。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还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20多年前, 人们曾经把几张幻灯片配上同步的声音称为多媒体。今天,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数字化音像技术的高速发展, 给多媒体技术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它把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 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简言之, 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 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为计算机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目前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 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这些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并赋予人机交互的功能, 从而创造出集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 使人通过多个感觉来获得相关信息表示,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同时由于多媒体采用了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触摸屏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多种高质量的声音、图像等信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 可实现教学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所出现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 不仅使原有的计算机技术锦上添花, 而且将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2、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按照英文的本意, 它是指计算机辅助教、辅助指导。它是把自己的教学想法, 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等, 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 并存入计算机, 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多媒体CAI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 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 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是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 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 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 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将教学中涉及到的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媒体资料,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组织起来, 并按照一定的呈现形式, 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行为。其硬件环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 投影部分, 主要设备有数字投影机、视频展台、投影屏幕、监视器、电子白板, 光学投影仪。第二, 音像部分, 主要设备有影碟机、录入像机、摄像机、话筒、高音台、功放机、音箱;第三, 中央控制器 (能控制各个设备的操作和各种信号的切换并能提供丰富的内存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产生的影响远比对其他领域影响深远得多。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教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有文字、静态图像, 还有动态图像和语音等。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教育的有交往途径, 还可以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更能进行交互式远程教学, 远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优秀得多。

3.1 学习效果好

这已经为许多教育专家所肯定,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单一的听课模式, 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 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在交互式教学、课堂演示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大大超过传统教学, 还可模拟制造出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多媒体教学不仅为学生创造的生动的学习环境, 也使教师拥有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个别学习到协同学习,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说服力强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效果生动, 使用者得心应手, 说服力强。人类的每个感觉器官均为接受信息、改变观念行为的最佳利器, 而多媒体便利用多种感官交互或同时产生多重刺激来传递信息。有研究表明, 人类从外界获得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 11%是通过听觉, 即通过视觉、听觉获得的信息占外界获得信息的94%。因此视听媒体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将大大提高接受效率, 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 真实的照片、加之所产生的模拟效果决不是单一媒体可相比拟的。

3.3 信息量大

书籍、文献、录像等均是文化信息资料, 但无论哪种信息资料都只是教学资料的一部分, 不像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样完整地集合所有教学元素, 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使受教育者地单位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益。可以说教学信息集成将以现货教学理论为基础, 以教学信息库为核心, 支持教师、学生协同交互教学环境,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诸要素的最优化组合。

3.4 更好的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发学习者的想象力是多媒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图文并貌, 形象生动, 让学生尤如亲历其中, 得到体验, 将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 使人的感官与想象力相互配合, 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资源。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去思考、去联想, 去观察比较,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 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 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启动, 网络多媒体更显示了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非凡才干, 必将有力地推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

3.5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所独有的交互性, 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传输,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来选择学习时间、内容、进度,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独立自主进行各种操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 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备课, 及时控制教学进度,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做到师生互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密度, 而且更符合认识规律。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教师应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昆明主编《多媒体应用技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多媒体 篇8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 每年一届, 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 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 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 丰富教学内容, 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 提升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参赛作品分析

1、网络版交互平台是课件制作的发展趋势;

本届大赛现场决赛作品80%左右是以网络版的课程交互平台形式呈现。网络版课件层次清晰, 链接流畅, 易于推广及共享。从评委的评分情况来看, 有许多单机版的作品制作精美, 可以看出制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得分并不高。由此可见, 评审专家将课件的制作形式有意导向网络版。

2、课件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参赛作品大多内容丰富, 基本上都是以一门课为开发对象, 结构上形成树状导航, 层次分明, 而且每一个信息终点都内容充实, 教学实效显著。内容上将与课程相关的各种环节纳入, 例如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信息量最大的作品在提交时, 共计六张光盘。

3、课件功能齐全, 互动性强;

大多数课件与网络课程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都能关注师生交互环境的建构。在教学中使用, 学生不但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自我考核, 还可以进行远程登录, 上传作品, 提交作业等。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作品, 作业进行审阅;可以进行远程考试, 可以进行成绩分析, 统计等。甚至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交流。

4、课件制作手段先进, 形式丰富;

多媒体课件的作手段先进, 一些较复杂的技术, 如“虚拟现实”技术在课件中的运用已很普遍, 使用的工具有:Virtools, Quest3D, Web3D, Labview……等;其他的较新课件制作工具, 如Flash Paper, Ipsring, Presenter也被愈来愈多的教师所采用。包含文本、图形、动画、音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 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不但形象直观, 而且将一些不易理解的复杂结构及工作过程拆分, 详细体现, 教学效果显著。

5、课件作品界面新颖, 艺术修养高;

高水平的课件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极强, 将学生感让人看一眼就不能忘记。制作过程中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作品《Java Script探密之旅》中, 将游戏背景及音效引入, 将知识点贯穿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喜欢的场景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

6、集中力量, 团队作战。

高水平的课件往往凝聚了一个团队长时间的心血。在面对国家级的大赛中时, 赛前会做出精心的准备, 挑选出课程组中语言能力, 表现能力最强的教师现场汇报, 讲解。在汇报中, 往往可以做到人机一体, 讲解与演示配合的纯熟, 流畅, 现场效果极佳。

三、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途径

根据比赛结果统计和现场评分情况看, 高分作品多数来源于江, 浙, 两广等沿海教育发达地区。优势的区域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引使得他们在教育技术方面已领先全国其它地区。这样的结果源自于所在学校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 政策上给予倾斜, 激励制度完善, 力度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热情高涨, 已形成良性循环。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要全面赶超先进水平,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竞赛, 激发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欲望。

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 调动老师主动学习课件制作的积极性。定期举办比赛, 通过比赛, 普遍提升对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技能, 这是加速教师储备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比赛, 发现在自己的周围, 有哪些同事的水平较高, 自己在课件制作与应用中有哪些不足, 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这样不断的学习, 提高, 可以在各级竞赛中不断创造佳绩, 从而激发更多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欲望。

2、学习当前多媒体课件先进的开发方法

定期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相关技术课程, 形成培训制度。学习课件制作的理论方法及创作思路;通过开展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培训, 可以借助专家支持, 培养一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先进个人和多媒体应用的骨干人员, 让他们首先精通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

3、形成专业的开发团队。

要想快速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课件, 单靠个人的力量, 完成起来是很难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创作思维毕竟是狭窄的。这时, 就体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分工合作, 共同收集素材, 合作合成课件, 集体进行美化, 这体现出团队的巨大力量, 创新是无限的。

4、共享优质资源

课件制作的素材越来越丰富, 我们可选择的空间也更大。我们的课件制作起来才会更快捷,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效率才会更高。随着网络的高度发展和媒体库的建设, 共享成为一种对课件利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共享的优势不仅在于课件本身, 还包括课件创作的思路、创新的设计理念等, 这些都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增长。

总之, 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需政策导向, 制度支撑, 常态运行, 多方共同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提高, 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多媒体 篇9

一、要精心取舍, 不要喧宾夺主

由于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是枯燥的、抽象的, 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而且学生往往因为缺失兴趣, 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沉闷。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好多媒体, 合理运用音乐、图片、图像、动画等, 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 心理活动很有可能指向那些轻松愉快优美的形式, 对本应是配角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对主要教学内容却所知寥寥, 更不用说掌握了。

笔者曾听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的教学, 上课伊始, 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歌曲美妙动听又为大家所传唱, 且与课题内容相吻合, 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然而接下来, 多媒体上大量出现介绍各个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 之后播放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段视频, 还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制成flash配乐播放,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随着老师鼠标的点击, 各种画面在学生面前闪现, 使学生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上, 使课堂脱离了教学重点, 真正要掌握的东西却在无意中被忽视了。上课时热热闹闹, 课堂气氛似乎很热烈, 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没落实到位, 一堂课下来, 学生能收获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完全充当了“搬运工”角色的, 抛开了课本, 让几十张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板书, 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使教学课摇身变成“欣赏课”, 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失去传授知识效用, 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要适时使用, 不要适得其反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长, 减之一分则短”, 多媒体在什么时机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 都是很有讲究的, 绝不能随心所欲。该用则用, 不该用则不用, 不能为电教而电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 让多媒体手段真正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无为有的作用。

例如在《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课本安排了一个体验自尊的活动———“香港回归, 举国欢腾”。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还不够丰富, 且年纪尚小又回忆不出当时情景和感受, 也就难以理解当时全国人民为什么会如此快乐。为此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香港被侵占的一组历史图片《南京条约》《圆明园遗址》《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等并简单介绍背景, 此时学生义愤填膺, 对侵略者的贪婪产生了无比的痛恨, 对清政府的腐败以及当时国力的衰弱感到叹息。而这时再向学生对比播放《97年香港回归》视频, 当学生看到英国的“米”字旗缓缓下降,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时, 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从他们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骄傲和自豪。这时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正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香港才能顺利地回归, 从而也进一步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快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问:在你的个人生活中, 还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 学生这时的思维被激活, 纷纷举例畅谈, 如对我国申奥成功、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等重大成就的自我感受, 从中体验自尊也就水到渠成。

三、要精心准备, 不要束手无策

课堂使用多媒体时, 执教者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防止课堂上出现一定的技术故障, 会影响正常的课程进度,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笔者在一次观摩中, 遇到执教的教师对于电脑出现的暂时故障, 束手无策, 不能及时解决而非要专职电脑教师的介入。由于执教者对多媒体课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依赖意识, 不仅冲淡了教学, 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教学的效率又从何谈起?我们要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 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多媒体 篇10

1. 多媒体信息传输流程设计

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教师端的屏幕信息和音频信息通过采集、压缩后传输给学生端计算机, 并在学生端计算机进行同步后在学生端计算机播放。网络教学系统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流程如图1所示:

在多媒体信息传输流程中, 受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 在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传输时, 需要注意多媒体数据采集频率、数据传输策略以及数据的压缩等方面的内容。

2. 屏幕信息的采集与传输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需要将教师端计算机的屏幕信息进行传输, 并且在学生端计算机中进行显示。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对教师端计算机屏幕的分块,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周期性对教师端屏幕进行检测, 将信息发生改变的教师端屏幕分块信息传输给学生端计算机进行显示。

(1) 教师端计算机屏幕分块

根据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特点, 可以讲教师端计算机的屏幕进行分块, 并在相隔一个固定的时刻检测教师端屏幕相对于上一个时刻教师端屏幕的变化区域, 并只针对发生变化的教师端屏幕分块信息进行传输, 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特点,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内 (例如100ms) 教师端屏幕的大部分区域不存在变化, 因此只需要在网络中传输较少的屏幕信息即可完成屏幕信息的传输。而屏幕图像信息的对比可以采用C语言中的memcmp () 函数来判断分块屏幕信息在时间间隔内是否发生了变化。

(2) 屏幕信息采集

屏幕信息的获取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取屏幕DC上的位图信息;另一种是借助于DirectShow技术获取屏幕位图信息。为了提高屏幕信息采集的速率以及提高系统的通用新, 一般多媒体信息系统大多采用直接从屏幕DC设备上获取屏幕DIB位图的方式。其实现的主要代码如下所示:

(3) 屏幕信息的压缩

为而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需要对将进行传输的分块屏幕信息进行压缩, 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一般图像的压缩主要分成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对屏幕图像的质量要求并不严格, 因此, 可以采用有损压缩的方式来提高图像压缩速度, 降低图像压缩后的体积。在VC技术所的有损图像压缩实现如下所示:

(4) 屏幕信息传输

由于传输网络的不稳定性, 可能造成屏幕信息丢失、先发送的屏幕信息晚到达等情况, 因此在学生端计算需要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同步后再进行播放。通过使用缓冲区策略, 并且根据教师端屏幕信息的发送顺序对缓冲区内的教师端屏幕信息进行排序后, 按照数据采集的周期在学生端计算机进行播放。

(5) 屏幕信息的显示

学生端计算机按照多媒体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顺序从排好序的缓冲区中读取屏幕信息进行显示, 屏幕信息的显示实现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3. 音频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3.1 音频数据采集

音频数据采集主要通过麦克风采集硬件, 并使用VFW (Video for Windows) 来实现, 首先通过使用VFW中的CapCreateCaptureWindow来获取麦克风硬件句柄, 并且通过窗口注册和回调函数来实现音频数据的采集。

3.2 音频数据压缩

目前比较主流的音频压缩标准主要有ADPCM、WMA和MP3音频压缩标准, 其中ADPCM的音频压缩标准较差, 但是其压缩的比例较高, 而且由于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 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考虑音频数据的传输性能, 采用ADPCM来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中音频数据的传输。为了降低开发成本, 通过美国TI公司所开发的TMS320C2XX芯片进行音频数据的压缩。

4. 多媒体信息的组播实现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传输过程中, 如果采用多媒体信息的一对一传输, 那么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 学生计算机数量的增加, 网络中传输的多媒体信息成倍的增加, 从而导致系统中信息传输效率的下降, 为此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一般采用组播技术来进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多媒体信息的组播采用Socket技术来实现。在WinSocket2中, 通过函数WSAJoinleaf、WSASocket以及WSAloctrl函数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组播。其中WSAJoinleaf函数可以将一个客户端加入到组播组中, 函数的原型如下所示:

其中, socket为组播组的套接字句柄, name表示由组播组所选用协议来决定的套接字地址结构, length表示地址结构的字节数, lpCallerData为传输的数据结构, 在会话连接成功后, 发送端将信息存入该数据结构, 并且将信息组播传送给组播组中的信息接收端。

5. 结语

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时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多媒体数据数据量大的特点, 本文主要对屏幕多媒体信息的分块、采集、压缩和传输以及音频数据的采集和压缩进行了研究, 并且通过IP组播技术来进一步降低网路中传输的多媒体数据量, 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系统性能。

摘要: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屏幕信息以及音频信息的采集以及传输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系统,屏幕信息,音频信息,组播

参考文献

[1]黄伟伦.MS-Windows多媒体程序设计实务与范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2]刘冰.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精彩体育多媒体 篇11

感谢摄影师们记录下这些精彩的瞬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尽情发挥的平台——来吧,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给画面上的人物配上一段绝妙的对话……

1.现实版——人比黄瓜瘦/文

阿里扎(穿白球衣者):啊~~~过瘾啊!你们看到没有,刚才我扣的那个篮儿?

杰克逊(25号):I 服了you。小心你脑袋,再往上蹦可就撞破篮板了……

托马斯(9号):这疯子,蹦那么老高,还抓我们的篮网,破坏公物啊!裁判……裁判……

2.大话西游版——古道西风胖马/文

杰克逊:扎扎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球给扔掉了!篮球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场边的观众怎么办?就算没有砸到观众,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阿里扎(一蹦三尺高):嘿!不要吵!

杰克逊:你又在吓我!扎扎,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杰克逊哥哥讲话呢?

托马斯:这个人烦死了!还让不让打球了?

杰克逊(转向托马斯):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

3.IT版——唐伯虎点蚊香/文

阿里扎:是谁把这个光驱安装在篮板上的?!还把它弄破了,下面都成网状了!

杰克逊:不是我干的,对不起,那是不是篮板,是显示器吧?

多媒体 篇12

一、借力多媒体,情境再造

小学生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鲜活个体,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也可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的“平移与旋转”时,我准备了游乐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游乐设施中的一些器械是怎么运动的?并且自己用身体去模仿这些器械的运动方式,感受平移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运动,观察摩天轮360°的旋转,建立平移与旋转的运动模式,形成数学表征,做好铺垫,帮助学生从生活的三维空间到一维空间的有效过渡.直观演示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树立图形表象非常有帮助.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把生活数学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二、借力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数学知识中有很多计算公式,看似读一读,背一背也是可以掌握的,但死记硬背的结果就是错误百出.因此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的作用显现出来.除了借助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以外,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公式”时,因为圆不是普通的规则图形,学生自己动手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已经不可能了,这个时候只有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把圆平均分成扇形拼成长方形的过程,从平均分成4个,8个,16个,32个扇形的演示,让学生发现扇形平均分得越细化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再让学生观察近似的长方形用于计算面积的长和宽,就是圆形原来的哪部分?学生思考有困难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课件色笔的演示进行提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进行推导,圆形的面积=圆形周长的一半×半径,而学生之前已经学过计算圆的周长=2πr,此时引导学生推导圆周长的一半=πr,所以得出圆的面积=πr×r=πr2,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水到渠成了.但是此时多媒体的演示作用还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继续拓展知识,让学生接着观察思考:把圆形变成长方形之后,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还相等吗?引导学生发现:面积虽然相等,但是周长却发现了改变,圆形变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这就是所谓的一石二鸟,一个课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面积的推导,也可以发现图形转化之后周长的变化,发现图形之间转化存在的原理,悟出图形转化之后的“变”与“不变”,最直观地了解公式计算的过程,促进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所有的定理、法则都要严格论证,而多媒体就是帮助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桥梁和手段.

三、借力多媒体,提升效率

数学学科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理论,主要着眼点是精确阐明某些数学理论.数学科学中,需要对相关的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推证.小学数学中,一些有关的定理和法则需要以严格的证明方式呈现.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一单元,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三边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准备一根10厘米,一根6厘米,一根5厘米和一根3厘米的小棒进行操作,发现10、6、5三根可以拼成三角形,10、6、3这三根不能拼成三角形,有两根接不上,初步感悟:三角形的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貌似可以得出结论了,但有学生质疑: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可以等于第三边吗?学生之间产生问题冲突,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需求,教师让学生上台演示证明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认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可以等于第三边的同学,很努力地把两根5厘米的小棒接上,看似可以接上,可是小棒容易滚动,教师因势利导的引出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人工操作容易产生误差,看似可以接上两根小棒其实是不能接上的,让学生观察教学课件发现:一条10厘米,两条5厘米的线段,要围成一个三角形时,5厘米的两条貌似可以跟10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但其实总是会有一点缺口的,就无法形成封闭的三角形,两根5厘米的小棒接上之后就会跟10厘米的小棒重合了!多媒体的有效演示,破解了迷思,证明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悟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就算两个短边之和与第三边只差一毫米也是不能拼成三角形的.课件的有效演示可以解决学生动手操作存在误差的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上一篇: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下一篇:发电厂电气设备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