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反馈

2024-09-02

多媒体反馈(共7篇)

多媒体反馈 篇1

一、前言

目前, 社会上盛行很多运动, 比如太极拳、健身操、街舞、拉丁舞等等, 这些都有大量的爱好者来学习。对于突然涌现出大量的学习者来说, 老师数量并没有太多变化, 在这些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就出现了学习者得不到传统教学中的师徒关系手把手指导的现象, 只能是一大批的学生跟在老师后面来学习动作。这样造成的最突出的缺点就是, 许多学习者动作技能的练习得不到老师的指导, 得不到正确反馈信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一批学生跟着一个老师后面做动作, 但不管老师重复做多少遍, 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也就使得自己的错误被一遍遍的加深了, 而自己的动作技能却没有提高, 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另外, 正在学习动作技能的人很多还不清楚反馈对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在集体教学当中, 反馈信息得不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认识和利用, 这就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容易提高。

二、动作技能的反馈

1. 反馈的含义

反馈可分为固有的反馈和增补的反馈两种。固有的反馈是指学习者在执行某个动作时自身的感受器官提供的感受;增补的反馈是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学习者的反馈信息, 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增补反馈的一种形式叫做结果的知识, 其结果是关于运动结果是否达到目标的反馈, 如打靶是否打中了, 投篮是否投中了等;另一种形式是表现的知识, 是关于学习者做出的运动模式的反馈信息, 如腿没站直, 胳膊没抬高等情况。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一种增补反馈形式—表现的知识。

2. 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 是学习者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信息。学习者在得到反馈之后才能更加清晰、客观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 才能针对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或完善, 使自己的动作技能更合乎标准。反馈对于提高绩效和动机具有积极的作用。

桑代克是最早研究行为结果的心理学家之一, 在一个实验中, 他要求被试者在看不见的情况下画出一条3英寸长的直线。对其中一组被试者给予反馈, 例如, 在被试画得好时说“不错, 很好”;另一组被试练习的次数一样多, 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画直线的成绩随着练习而逐渐提高, 而第二组被试在多次重复画线之后成绩没有得到提高。由此辛格认为, 反馈增加了知识的精确性, 改善了学习者对自己行为的知觉和评价, 从而提高了动作技能水平。

3. 反馈信息的媒体选择

反馈信息的来源可以有多种的, 各种媒体都有可能给予学习者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反馈, 然而选择哪一种媒体能更加方便有效的给学习者提供反馈呢, 我们从以下几种媒体的特点来分析。

(1) 教师、教练

一般情况下, 在学习者学习动作技能时, 都会选择跟着教师来学习。教师提供反馈的优点是及时、灵活, 有足够的互动性。

但由于在实际当中, 特别是大众学习中, 很少能由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信息反馈。教师精力有限;教师的反馈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的反馈准确度不高。所以, 以教师作为良好反馈的媒体的要求一是教师本身的水平要高, 要有足够的能力教好标准动作, 并能准确的分辨出错误动作;二是教师只能带少量的学习者, 以保证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学习者一一指导、给予反馈;三是教师和学习者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

以上就说明了, 在学生多、教师少的集体教学情况下, 以教师作为反馈的媒体满足不了学习者的学习, 也不符合当代人民群众对动作技能的学习要求日益增多的趋势。

(2) 同伴、同学

集体教学中, 学习者在练习的时候很多人得不到教师的反馈, 继而转向跟自己一起学习的同伴。同伴们几个人一堆, 相互观摩、相互指点, 这样学习者比较容易得到反馈信息。但是缺点是:同伴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所给予的反馈和评价好坏不一;他们的水平有的较差, 有的反馈就几乎没有参考价值;他们可能会随便应付几句, 混淆被反馈者的自我认识。

在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下, 适当的同伴、同学之间的反馈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同伴之间的反馈还是非常有限的, 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动作技能中得不到及时的良好的反馈。

(3) 电视

电视可以说早以普及了的, 用电视作为反馈的媒体也是比较容易满足大部分老百姓的需求的。以电视作为反馈媒体, 首先就要对学习者的练习过程进行录制, 以前录制的工具是装有录像带的摄像机, 录完后通过录像机在电视上播放, 而现在这样的设备已经是过时被淘汰的了。现在家庭中用的录像设备一般都是数码的, 像DV、小摄像头等, 这样数码设备录制的视频直接在电视中播放也是不方便的, 要通过电脑来处理一下才能实现, 或者直接把数码设备连线到电视上, 但这样一来电视播放的进度不好控制, 而且对反馈生成的视频文件也不容易管理。

所以, 在学习动作技能中, 用电视作为反馈媒体也是不合适的。

(4) 电脑

现在的多媒体电脑在各个家庭中也是基本普及了的, 目前不仅中国家庭拥有电脑率比较高, 而且买电脑的人数也是逐年增高, 现在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接触到电脑。所以, 利用电脑完成对动作技能的反馈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另外, 有电脑的家庭很多都配了小摄像头, 或者DV、数码相机等数码录像设备。这些数码设备配合了电脑做反馈信息的媒体, 并给以电脑做反馈信息的媒体提供了可行性。

用电脑作为反馈媒体的好处:电脑普及率高, 学习者可以方便使用;用数码设备录制的视频文件可直接在电脑上播放, 不需要任何转换;对反馈生成的视频文件容易保存和管理;对视频文件的操作方便, 容易控制播放进度;对视频文件处理容易, 视频的后期制作及信息优化也方便。

所以, 在学习动作技能中, 用电脑作为反馈的媒体还是比较适合大众学习的。

三、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反馈的优化

直接用电脑处理视频、管理视频文件对一般大众来说是有些难度, 所以, 需要用某种语言开发一个用于管理、优化反馈信息的软件。这个软件面向的是一般大众, 所以软件要求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在这里, 我们是以.NET平台开发为例子来实现的。

1. 实现优化

(1) 软件的设计

我们要通过播放学习者的动作视频来找出该学习者所存在的问题, 而单独观看动作视频是不容易找出毛病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尝试把对比教学法运用进来。对比教学法是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更容易找到对比的两者内容之间的差别, 从而提高学习者对对比内容的认识[3]。而我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对比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

我们把这个理论运用到软件当中:在软件中的一个界面上同时放置两个播放器, 一个播放标准演示视频, 一个播放学习者自己的动作视频。两个视频文件从某一相同动作开始同步播放, 让学习者自己看到两者的差别。软件有控制两个视频的同时播放、同步暂停、同步后退的功能键, 这使学习者可以方便的反复观看某一动作的对比, 进而更好的在对比中提高自己动作技能的学习。具体视频对比播放的软件界面如图1所示。

由于可以有多个反馈信息的视频, 所以软件中还可以帮助使用者方便的管理和使用任何一个视频, 需要播放时只需在软件中的列表里直接点击选择即可, 方便了对电脑不是很懂的人。

(2) 操作步骤

首先, 把学习者的动作录制下来。

其次, 把录好的视频添加到反馈的视频文件中, 然后选择该文件并打开。

然后, 在演示文件中选择相对应的视频文件并打开。

最后, 点击左边的播放按钮开始对比播放。并可以使用暂停、停止按钮, 也可直接拉动进度条来调整播放的进度。

2. 优势

这个软件是面向一般群众的, 软件的操作简单, 容易普及。软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要比其他方法要直观, 也能让学习者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动作与标准动作之间的差异, 对自己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了解。而且能够改善动作技能学习时反馈信息的不足, 能对反馈信息进行优化, 加强反馈信息的作用, 使学习者尽最大限度的利用反馈信息来改善自己的动作技能。

由于用于对比播放的是专家的标准动作, 所以这也给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提高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学习者不断的照着最标准的动作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最终的学习结果将会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3. 缺点

对于录制不标准的视频画面, 在对比观看时会对比较效果产生影响。比如拍摄的角度跟演示视频里的不一样, 或者拍摄的动作不清楚、人物太小、动作不完整等, 这在对比时就不容易找出自己的缺点。

综上所述, 在利用.NET开发的软件优化反馈信息时, 对拍摄视频的要求比较高, 但如果尽量按照演示视频里的样子来拍, 就能得到更好的对比效果。实践证明, 只要拍摄位置、角度、人物大小等跟演示视频差别不大, 一些细小差别是不影响对比观看效果的。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方便快捷的得到动作技能学习的反馈, 如何利用.NET平台开发的软件实现反馈信息的优化, 使学习者更容易的利用反馈信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而当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有所提高时, 那么这样一个处理反馈信息的软件也就会更加完善, 促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加的好。

摘要:本文研究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动作技能的学习反馈, 并对反馈信息优化, 使反馈信息能够被更充分的利用, 从而促进学习。

关键词:反馈,多媒体技术,动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许丽梅.运动技能学习的反馈效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3]王豫川.浅谈比较教学法的认识和应用[J].课程改革专刊, 2004, 4

[4]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郑朝晖.体育教学中反馈的作用[J].南平师专学报, 1999, 4

[6]徐立彬, 刘晓茹.追加反馈的研究及展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7]邱亚玖.比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试教通讯, 2004

多媒体反馈 篇2

一、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在新授环节精心设计互动反馈问题,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迅速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例如,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及时加分,让其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每当有学生回答非常精彩、正确、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利用互动式反馈系统给学生加上相应的分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像游戏一样紧张又愉悦,刺激着学生的视觉,满足了学生渴望成功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练习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抢着按遥控器,选择分值最高的练习来回答。

二、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一种类型。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而互动反馈系统有利于反馈并进行矫正。

三、利用互动反馈系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数学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为此在巩固练习环节中,要精心设计能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努力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启示与结论

1. 创设了师生的宽松课堂

随着互动反馈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当今课堂,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直观的优势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是当前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在互动反馈技术下,教师不会再因为教学时间的局限而忽略个别“温文尔雅”不愿举手的“害羞”的小孩。小小的一个遥控器,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独立、自由、轻松、愉快的选择机会和学习氛围,给老师提供的是每一位在座学生上课的学习轨迹。每一位学生的选择信息都保存在电脑里,教师可以即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时调整教学环节;在课后,教师更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活动、查漏补缺。

2. 提高了课堂的有效评价

课堂反馈与课堂评价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在注意教学反馈的时候也要注意及时评价的问题。小学生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自觉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比较差,对刚学到的知识做出评价更是困难,只有每次的回答都能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他们才能在心理上获得满足,这样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互动反馈系统促小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应用与效能研究》是我校的研究课题,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设计、实践、反思、评价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多媒体反馈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希望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将新技术、新教学形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室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而且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近年来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较以往有了大幅度增加,逐渐成为各高校扩大教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支撑平台。

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保障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为教学做好服务,是我们要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在多媒体教室的实际使用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是那些不影响使用,可以将就的小问题,例如:话筒有轻微噪音、鼠标不是很灵活、缺少自己需要的软件等,一些教师不会马上通知维护人员,而是课后填写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上。由于教室分散,加之维护人员人数少,这些小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得到修复。本文提出基于校园网络的多媒体教室意见反馈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用于及时响应多媒体教室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二、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多媒体教室配置的设备基本上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同时包括投影机、展示台、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屏幕、 视频输入设备、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多样化设备型号和满负荷、超负荷使用多媒体教室,加大了设备操作、维护和保养难度,操作不当、非正常损坏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

多媒体教室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问题为上课教师可自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数是课前)遇到使用上的问题时,通过电话与教室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管理人员通过故障描述告知其解决办法。第二类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到现场解决。教师无法描述清楚或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维护人员则必须尽快到达现场解决问题。第三类是一些不影响使用,可以将就的小问题,例如: 话筒有轻微噪音、鼠标不是很灵活、缺少自己需要的软件等,一些教师不会马上通知维护人员,而是课后填写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上,由管理人员在检查教室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处理。

在多媒体教室的实际使用中,恰恰是这些小问题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由于教室分散,加之维护人员人数少,管理人员对这些小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发现并进行处理,从而影响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通常上课时才来教室,下课后离开,和教室管理人员的沟通只能以填写“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的方式进行,管理人员如果检查教室不及时,使得沟通渠道不畅通。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意见反馈系统。

三、意见反馈系统的设计

系统基于Web架构,使用Delphi 2010 + uniGUI开发。 Delphi是Windows平台下著名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下的桌面应用系统的开发。uniGUI (unifi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是一套基于Delphi开发环境的组件,用于Web系统开发,开发人员使用这套组件,可以以开发桌面应用系统方式来开发Web系统。

在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桌面上醒目的位置显示出系统的链接地址,同时将系统地址打印出来贴在操作台上。教师进入该系统后,填写提交意见。为了节省教师填写时间,系统罗列了常见的问题。信息提交后马上写入数据库,系统的控制端会通过声音报警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接到信息后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完成后填写处理结果,并通过邮件通知教师。

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意见填写子系统、意见维护子系统。意见填写子系统用于教师填写使用意见,意见维护子系统用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维护。

系统核心代码如下:

四、结束语

系统开发完成后,经过在我校的校园网内试运行一段时间,实践证明该系统经济实用,在不需要增加任何投资的前提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的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是通过教师手工记录,反馈周期长,故障难以描述及统计。现在通过应用本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响应教师的要求,并可统计分析哪些问题出现的最为频繁,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高校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多媒体教室的实际使用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是那些不影响使用,可以将就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得到修复。使用Delphi 2010+uniGUI开发基于Web架构的多媒体教室意见反馈系统,及时响应多媒体教室日常使用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反馈 篇4

多媒体反馈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创新方法, 尤其适用于篮球专业技术教学, 它能通过录像回放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动作中的不足, 并及时加以改正、规范。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思想与教育创新精神, 对实现教育创新、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下面, 笔者以教育思想创新为研究背景, 对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在某某中学篮球技术课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作详细分析。

1 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

1.1 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国内某某中学高三学生作研究对象, 对高三篮球兴趣1班与兴趣2班的多媒体反馈教学效果作详细研究。高三篮球兴趣1班总人数为44人, 其中男生32人, 女生12人;兴趣2班总人数45人, 男生有34人, 女生有11人。研究时随机选择一个班作实验班, 剩下一个班作对照班。

1.2 研究内容

研究高三篮球兴趣1班、兴趣2班学生在教师相同、教学进度相同、教学目标相同、教学内容也相同等多种同等条件下, 学生对篮球直线运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等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力。

1.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持续45天。研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实验班:教师先讲解并示范动作, 让学生弄清楚动作的难点和重点, 然后结合视频信息, 让学生观看并判断视频中某些技术动作的错误, 同时配合教师指导, 做好动作纠错与改正。遇到严重错误处, 教师可暂停视频播放, 重点分析该动作要点, 并让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 领会动作要诀, 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另外, 实验班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与反馈, 及时发现学生技术动作的不规范处, 并加以纠正。实验班教学遵循激励教学制度, 重点在于信心反馈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对照班:对照班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方式, 先教师讲解动作、示范动作, 后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做模拟练习。学生做技术动作练习时, 教师只对学生做一次技术指导, 过程中不实施多媒体反馈教学。

设备设施:研究实验需准备摄像机1台、录像机1台、便携式DVD1台, 以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动作指导。

统计学处理:研究完成后, 对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加以整理,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直线传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行进间低手投篮等三种篮球基础性技术动作进行测评, 最后对得到的测评结果实施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分析和评价

2.1 结果与结果分析

2.1.1

该次研究实验之后, 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结果, 发现实验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更加熟悉, 且动作规范、到位, 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技术动作。由测评结果得知, 采用多媒体反馈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2个课时内就能领会篮球技术动作要领, 掌握到规范的直线运球等技术动作, 而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的对照班却需要整整5个课时才能掌握。举一个例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同一动作 (行进间低手投篮) , 实验班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 并观看了视频录影之后, 立马就发现了自己在投篮动作中的不足, 经过教师再次指导之后, 动作错误得到了正确纠正, 所以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到篮球技术动作要领, 而对照班则不行, 对照班学生并没有办法在2个课时内掌握并熟练应用行进间低手投篮动作。

2.1.2

从实验班与对照班同时学习三项篮球基础性技术动作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体育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测评结果显示, 实验前后, 实验班学生三项技术动作的测评差异值为18.11、19.53、17.97, 而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评差异值则只有10.62、10.85、6.51。对比两个班级三项技术动作的测评差异值, 实验班测评差异值明显比对照班要大, 所以实验班实验获得的教学效果比对照班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

2.1.3

实验测评结果显示, 经本次研究实验之后, 实验班学生对三项技术动作的掌握度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三项技术动作的达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如直线运球达标成绩增长了19.12, 双手胸前传接球达标成绩增长了18.68, 低手投篮成绩增长了18.23。研究人员对实验班技能达标成绩作了实验前后差异比照, 发现实验班三项技术动作的体育学差异值都达到了相关标准 (P>0.01) , 说明实验班教学中所采用的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就有一定可行性。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之间的三项技术动作达标成绩的提高幅度, 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所以认为实验班所采取的多媒体反馈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加有效, 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2.2 结果评价和讨论

2.2.1

从控制理论来看待问题, 在体育篮球技能教学中, 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 这是一个双向互动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闭合的交流、沟通系统。简单来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关系, 也可称作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2.2

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中使用反馈教学法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能让学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到动作要领, 并确保动作的规范性。此外, 多媒体反馈式教学法应用于篮球课程教学时, 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自行观察、思考和创造, 从而获得更好的篮球技术动作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多媒体反馈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 最大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 自行思考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在本篇文章中, 笔者着重对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在某某中学篮球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指出该教学法能加速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缩短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时数, 使技术动作更规范化, 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栋.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2]刘建民.声像-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3.

多媒体反馈 篇5

1 公关传播的单向交流模式分析

公共关系模式从有四种,第一种是新闻宣传型。在这种模式中,公共关系起着宣传的作用;第二种是公共信息型,目的在于传播和散步信息;第三种是双向非对称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科学诱导,强调对方的反应;最后一种是双向对称型。该模式的目的是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些模式是公共关系理论演进的成果,也表现公关活动的目标和功能的区别。这其中,双向对称型模式一直作为公共关系模式中的理想状态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结合政治体制与传统媒体。

1.1 缺乏信息反馈渠道的“窗口”

这种单向的公关传播行为首先导致沟通渠道堵塞。于政府机构而言,即是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难以进入沟通渠道;于企业组织而言,则是客户个体的需求、建议无法及时反馈给企业。这种沟通渠道的出口就像一个个的“窗口”一样,只能收到伸出窗外的信息而无法伸着脖子进去一探究竟。作为公关传播主体的“窗口部门”不一定就能决策,所以要起到效果和提高效率,反而不能指望公众与该部门的直接沟通。

1.2 基于新媒体的被动反应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介入,给传统的单方向传播方式带来了冲击。新媒体下,每个拥有网络的地区和公众都能参与其中。个人通过网站、社区论坛、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形式发布信息可直接进入传播渠道,远远不是传统单项媒体可以限制的。另外,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发散式结构,一个信息源可以发散传播到无数的接受点。民间组织和民众个体对新媒体并不陌生,民众给传播带来压力,传播中塑造知识、扩大风险。这种舆论压力、传播风险和窗口模式共同构成了双向的传播。单向到双向的转变在于,前者已经不再是传播的主导者和控制着。过去,我国政策的压力模式传播并不多,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某些事件能够在新媒体传播中成为风险。民意与意见通过新媒介可以极为迅速地传播与联合。传播使得其改变了单向传播的信息不对称,而联合则给民众表达观点、提出要求甚至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空间。

政府或企业组织在面对突如其来且无法控制的舆论压力面前,大多只能选择被动应对。这种危机公关应对本身又使得公众产生了不信任感,造成新一轮的被动回应。对于一直习惯于“我说你听”的政府机构与企业组织而言,给了他们一个“双向沟通”与“互动”的机会。

2 双向交流在新媒体中的可能性

“在微博空间,如果把信息传递比喻为水流,那么微博所编织的社会关系即为水流的管道网络。这表明了一个新的趋势:没关系,没传播。”换言之,如果不建立、维护有效互动的关系网络,信息流动也就失去了畅通的管道,很难到达终端并形成回流。如果传者未能将信息纳入特定的关系网络,也就成了泼在自己脚下的废水。

2.1 关系维系优先于信息发布

对于商家每天强制性发送给你的“邮件”“手机短信”,你可能更愿意把它当做是“垃圾邮件”或“垃圾短信”置之不理。而面对你的QQ好友、微博博友或者论坛“筒子”这些基于共同兴趣、共同标签联系在一起的好友信息则分外关注。在新媒体公关领域,把1000篇公关稿或网帖投入到信息海洋和通过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维护100万个利益相关者何者具有优先价值,已是不言自明。在另一个层面,新媒体又从技术上使得这种精准的公关传播成为可能。

2.2 信息反馈机制是双向交流模式的建立基础

第一,公共关系的首要目的在于机构和参与者构成一个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远不是共享信息就能达到的。同时,公关也不仅是传播者,更重要的定位在于管理信息。这是基于文化、社会和技术变迁的一种现实考量,是学术和实践重心的一次历史性调整;第二,在具体业务中,公关的角色定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信息和服务的提供,更应该在组织关系、利益团体之间建立网络,维持公共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护已由信息传递逐渐转换成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反馈。

3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使机构内部和外部之间事务得以顺利运转的原则和方式,为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传播效率,反馈过程中的信息应在各方对称,不应该存在任何制约性。

3.1 内部公关反馈

机构在部门内发展机制进行信息对接,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这样的沟通机制能够保证组织宏观把握每个部门,在充足的信息保障下进行决策。政府或者企业管理层拥有的信息和资源依然是有限的。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市场作为市场失灵的一个来源在公共关系中也普遍存在,造成政府活动和企业管理的诸多缺陷和无效行为。正确的决策、改革和修整方案取决于组织对市场信息的全面、准确的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变成了一种有价的商品,如何使其在上下级部门间和同级部门间无碍传播,组织内部不同部门良好的沟通,这对于如何改善组织决策、发挥管理主体效用十分重要。

3.2 外部公关反馈

由于地缘、渠道、资源等各种因素限制,组织与外部的信息反馈难以完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决策方的组织能否与潜在的公众对话、沟通支持者和反对者直接影响组织决策。建立外部公关反馈机制能够了解公众的态度。第一,能够将有效信息传播到支持者中去,这也是比较容易的途径;第二,对于反对者,建立信息反馈模式,掌握信息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尽最大努力将反对者转化为支持者。第三,对于潜在的公众,更应该重视信息环节,在信息传播的轨迹中,洞察潜在公众的态度,知己知彼,快速定下方案,提高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3.3 调整动态系统

理想的政府、企业和组织的公关模式是完善而稳定的,但现实中各种事务和人员存在不确定的信息边界,故动态系统的调整能够发挥联动效应,制定正确的决策。任何一个行动者,不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没有解决复杂多样、不断变动的问题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一个行动者有足够的能力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工具;没有一个行为者有充分的信息去单独地主导。

动态调整系统要求公关传播方能宏观把握、动态调整,从目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调整。例如,在原则和目的导向上,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方案的实现途径、实践安排等。这是大方向不变、小方面改变的调整模式,常用于政府工作中。

对于无法预知的突发现象,需要公共关系的危机处理能力。基于新媒体建立的公共关系信息反馈路径,使得曾经理想状态下的双向沟通模式成为可能;更把政府机构或企业组织突发的危机公关几率降到最低,从而形成长效的、小处着眼的公关传播状态。

参考文献

[1]程曼丽.公关传播[M].北京:国际广播出版,1993.

[2]蒋楠.中国公共关系三十年发展对传媒业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1(8)

[3]车英.中国媒介公关运作:问题与优化[J].武汉大学学报,2009(3).

[4]张月.浅析新媒体传播对现代公共关系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1(5).

[5]陈瑾.网络媒介与公共关系刍议[J].产业与科技,2008(12).

[6]侯琦,魏子扬.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政治沟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4(11).

多媒体反馈 篇6

一、反馈理论的内涵

反馈理论是控制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而控制论的概念源于古希腊, 原意为“掌舵术”, 它是由哲学家柏拉图从国家管理艺术的角度提出的。控制论阐明, 一个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来自系统内外部某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使得系统难以到达和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无法实现其预定目标。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需要通过一定的举措对系统进行调整和校正, 以防止系统受到来自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消极影响, 这种作用即为调控作用, 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能够预防系统内外部各种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因素[1]。由此看来, 系统内外部各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与调控作用之间的这种矛盾, 对任何系统的控制过程而言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当然要使这一矛盾得到更好的解决, 就需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对施教者的反作用, 也即反馈。反馈的具体运行主要表现如下: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系统会不断输送出信息, 同时利用反馈将信息形成的成效加以回传, 然后分析回传的信息效应, 并以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对此进行优化、校正, 之后再次将优化的信息传输出去。不难看出, 通过反馈的信息能够以一种效应的方式对再输送过程直接加以作用, 也就是说反馈与系统的运行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

二、反馈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 机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特定的传播过程,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既存的动态性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效果。而反馈理论优化和调节这一过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只是可行的更是必须的。

1.反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整个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系统, 属于子系统, 其效果受社会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是不可避免的。另外, 从教育系统自身来看, 它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而各子系统相互间的作用也势必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的传播过程, 是一个可调节性、复杂性的动态系统, 它是由受教系统以及施教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而组成的特殊复合体。再从微观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传播都是明确的、具体的, 它的开展离不开特定的人群、环境和时空。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属于一个信息闭环的动态系统。其中, 就传播者单方面来讲, 他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输出者, 而且还能够将信息传播效应也就是受教者掌握信息的情况加以分析后再输送给受教者, 以更好地提高受教者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定的效果和目标;就受教者角度而言, 他们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而且也是传播信息的反馈者, 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介体, 把自己对信息所接收的一切情况向传播者反馈, 传播者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传播活动进行调整, 然后把新产生的信息再次输送到调节系统中以促使新的信息循环。在这个过程中, 受教者和传播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双向、复杂的动态调节系统[2]。由此不难看出,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 总是伴随着反馈调节, 可以说反馈调节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有着关键作用。

2.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优化和调节的关键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实践中, 假如只是传播者对受教者输送信息, 无受教者对信息接受的反馈, 那么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就得不到校正, 从而调节功能也无法实现。受教者所反馈的信息, 能够对传播者输出信息的接受情况包括心态、动机、需求进行直观反映。因此传播者重视受教者的反馈是有必要的, 只有依据受教者的反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得到如实的检验, 更好地优化和改进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行为, 以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施教系统中,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居于主导地位, 其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他对传播的整个过程的导向、组织、设计以及调节, 同时还体现在他能够主动接受受教者对传播信息接受情况的反馈信息并对其分析处理, 以进一步对传播过程加以优化和调整[3]。而受教者尽管在其中具有受动性属性, 但他同时也具有能动性的一面, 而且其能动性表现得还比较明显, 如在这一过程中, 为实现预期目标, 大多数都积极主动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对传播者所输出的信息, 他们通常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并能动地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和行为;同时, 他们也积极主动地利用不同媒体对传播者传播信息的效果加以反馈, 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 并力求促进传播者对传播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4]。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 反馈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是无可厚非的。

三、反馈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 具体实践

从反馈整个过程要素构成的先后顺序而言, 反馈包括前置反馈、中程反馈和后继反馈这三个环节[5]。新媒体环境下, 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 对反馈的具体运用需要从前置反馈、中程反馈和后继反馈三方面入手加以分析论述。

1.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前置反馈的运用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 前置反馈就是在开展传播活动之前, 必须先对受教者进行深入调查, 知悉其需要、特点等, 为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做的信息了解。因此, 前置反馈往往具有预防作用, 而这种作用主要作用于信息的输入环节方面, 有利于预防反馈调节过程中因时间差异而导致的不足问题。那么如何运用前置反馈呢?在具体的实践中, 首先应对受教者的思想状况进行充分了解, 将准备工作做好做精密。而且就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而言, 其范围广且具多样性, 比如文化水平、年龄阶段、受教育程度、心理特点、爱好兴趣等都是不同的。因此, 传播者有必要在这一工作中做好下面两点:其一, 尽量掌握详实的信息, 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受教者各方面的情况。因为只有掌握丰富的资料信息, 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依据, 从而实现传播活动的有效性。其二, 收集到的受教者情况应是准确真实的。因为有效的信息情况才能够对受教者的特点进行如实反映,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得到真正的优化和调整。其次需要根据反馈和经验, 为即将开展的传播进行必要的铺垫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前置反馈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根据对受众思想和行为的预测, 在教育传播进行之前, 针对将要开展的传播活动, 向受众预先开展思想动员、专题教育、典型示范、示点引路等形式的“铺垫”式引导和相关内容的教育, 使其明其事知其理, 这样在进行传播时就更有思想基础, 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时不至于没有方向, 引起反响的可能性更大。这就需要传播者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 对受众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反映作出合理、准确的预测, 为事先进行的调整和控制提供指导。因此, 在对受教者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之后, 紧接着就需要依据反馈信息调整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程反馈的运用

在传播学中, 中程反馈就是指在传播活动过程中, 关于受传者和传播者因系统内外部因素的特点、来源受到的影响, 以及在传播过程中, 其传播内容、方式、方法、计划等是否符合受传者的需要, 应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向传播者反馈, 使其对传播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避免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中程反馈对传播目标的实现、传播效果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它在整个反馈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 因其受教者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大的信息量, 因而同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相比要复杂得多。加之受教者的某些特点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有必要结合受教者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一个具有灵活性、动态性的反馈系统, 使受教者在信息接收后的情况变化得到及时监控, 以便能够深入掌握信息给受教者带来了何种成效和影响, 然后通过“层级反馈”以及“多向反馈”等各种反馈渠道, 将原计划与环境变化相互间出现的信息偏差进行及时反馈, 使传播者在可靠的依据中对传播过程加以修改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 构建多向、顺畅的信息反馈系统是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将该工作做好, 传播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受教者的反馈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传播计划以及形式、内容等, 从而实现真正的偏差纠正。因此, 要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 必须重视中程反馈, 在构建“层级反馈”、“多向反馈”等多级性的反馈系统的同时, 还应该将中程反馈系统同其他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建立多样性的中程反馈渠道, 最大限度地使信息顺畅传递。另外还可增设一些反馈信息机构, 通过对各种渠道和方式的运用对受教者的反馈信息加以收集, 及时把反馈信息传输给传播者以便作出有效的分析、调整。

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后继反馈的运用

后继反馈在传播学中主要是指传播活动中的最后反馈, 具体来讲就是传播系统在运行过后, 以受教者的行为、思想情况发展变化为依据, 评价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应, 并通过和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对传播信息所产生的具体成效加以分析和评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后继反馈的运用, 无疑可以总结经验以调整和指导将来的具体实践, 而且对传播过程中的新目标提出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已产生的结果上, 并以此为后来的传播提供基础。显然, 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过程来讲, 后继反馈也可以说是后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的前置反馈。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后续传播以前一次传播为基础, 后次传播又将指导后续传播, 对后续传播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从长效性和有效性来讲, 充分利用后续反馈, 传播者能够在受教者的反馈信息启示下, 有目的地去调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整个过程, 以更好地实现传播的最优效果[6]。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传播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持续对经验加以总结, 提高传播有效性的过程。后继反馈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调节反映了传播存在连续性与发展性, 但就单次的传播具体实践而言, 因后续反馈是作用于传播过程的结束环节上, 所收集到的受教者反馈信息相对于前置反馈和中程反馈来说, 对传播过程的调节和修改是在事后进行的。这同“预防性”的前置反馈迥然不同, 它是在问题出现后的一种调节, 具有滞后性, 其最大弊端就是容易造成信息处理不及时, 使传播系统对传播过程产生偏差。因此, 运用后续反馈还必须借助其他措施方法, 尽量使各个系统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以促进后续反馈调节的最大优势和作用的发挥。如强化信息接收机制的建设, 加强信息反馈接收途径的拓展等。

参考文献

[1]周杰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9 (2) .

[2]马雅玲.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2 (3) .

[3]唐昆雄, 郭蕊.受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优化途径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8) .

[4]吕亚琳.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反馈机制建设初探.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王瑞.浅议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机制.传承, 2012 (4) .

多媒体反馈 篇7

一、预习反馈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在新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预习就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前设计出适合本课的预习导学案, 使学生在预习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案的内容充分自学, 展开讨论。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4Food的Reading 1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运用课本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也能检查学生预习探究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积累, 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观察反馈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有经验的“观察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行为表现中作出专业的分析与判断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理解, 学得怎么样, 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 要做到“听其言, 观其行, 察其神”, 以便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与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关联点, 并加以反思, 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例如, 发现学生眼神呆滞、迷茫, 或者有学生沉默不语、自顾看书、无法参与讨论等现象时, 教师应立即根据学生的需求, 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 改进自身行为, 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为十分专注地听老师讲述, 时而轻笑, 时而点头, 这表示他们理解了老师讲授的内容, 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可按原计划进行下去。

三、问题反馈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获取反馈手段。它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 教学有输入有输出, 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 又能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可能遗漏的环节。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 充分暴露其语言学习认知感悟过程, 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认知思维, 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6Acharitywalk的Reading1的教学尾声, 我就“Whatdoyoulearnfromthe charitywalk?”和“Canyougivemeanintroductionto OxfamTrailwalker?”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以此来深化教学过程。

四、检测反馈

课堂上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英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测试题, 不仅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巩固, 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nit1Dreamhomes的Grammar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所听录音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图画, 以检测学生对above, at, behind, below, in, infrontof等介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深化其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运用。

五、讨论反馈

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获取教学信息之后, 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交换学习心得、体会, 互相提问, 相互评价, 可以加强生生之间的反馈,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系统性的认识。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1Pastandpresent的Vocabulary教学过程中, 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不同的卡片, 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卡片上的形容词的反义词, 并用这一对反义词编对话。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活动, 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反义词联想记住比较生僻、孤立起来不易记住的单词, 也能让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的课堂知识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总之, 教学反馈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及时的、积极的反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教师应该遵循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反馈与矫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唐琼.初中英语课堂反馈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英语广场, 2012 (9) .

【多媒体反馈】推荐阅读:

反馈矫正07-16

反馈体系07-19

自反馈05-12

工作反馈05-25

反馈05-28

教学反馈05-29

神经反馈06-05

反馈形式07-25

读者反馈07-26

实验反馈07-28

上一篇:钢管混凝土节点下一篇:高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