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平台

2024-08-07

反馈平台(共5篇)

反馈平台 篇1

0 引言

据统计有70%以上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域范围内就业, 那么根据本区域内的产业需求而设定的教学模式, 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求。因此, 如何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两者之间进行及时、良好地沟通, 使得职业院校能够切实地根据区域内企业的需求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调整, 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职业院校的就业水平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反馈信息数据平台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1 企业反馈信息数据平台介绍

企业反馈信息数据平台主要针对两种用户:区域企业和区域职业院校。两种用户通过注册信息之后可以登录平台, 通过不同的身份认证, 两种用户在该平台上拥有不同的授权。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企业的反馈信息, 包括企业名称、所属地区、主营业务、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各个岗位人员需求数量等相关信息;职业院校在该平台拥有查询的权限, 可以查询与本学校所设置专业相关的企业所需要的相关岗位的人员数量。通过企业反馈信息数据平台, 为区域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 从而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 关键技术

2.1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该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器层/数据库处理层三层架构, 利用ASP.NET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实现服务器层业务逻辑处理, 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服务器[1]。具体的流程是: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请求, 服务器层根据用户的请求将数据处理任务交给数据库服务层, 服务器层获取数据库服务器层的数据后, 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图1是该平台总的软件体系结构。

2.2 ASP.NET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ASP.NET是目前最流行的动态网页开发技术之一, 它实现了表示层HTML代码与业务逻辑层程序代码的完全分开管理[2]。表示层采用ASP.NETWeb服务器控件实现, 不再区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 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交换c业务逻辑层采用C#语言编写事件处理代码, 第一次请求时自动编译执行, 以后再次访问时不需要重新编译。平台开发采用的服务器是[IS7.0�

2.3 A s p.N E T应用程序的安全控制该平台需要建立一个用户注册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表单来进行验证e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将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更加灵活地存储1。ASP.NET提供了功能强大的验证控件用于验证用户的输入, 用户只有拥有正确的授权令牌, 才能访问一个启动了表单验证的目录。验证控件不需要开发人员确定窗体数据验证是在客户端还是在服务器上进行, 而是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来自动决策, 使得验证控件更加智能化, 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2.4 Asp.NET二级下拉联动技术在平台幵发的过程当中用到了二级数据级联技术, 比如在企业登记信息页面, 可以选择相关行业下的对应工作岗位, 以输人某个具体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数.它实现的基本思想是:行业下拉条设置为单选.工作岗位下拉条设置为可多项选择两个列表框分别使用两个Ust Box控件来实现, 一个用来显示行业, 另一个用来显示工作岗位, 并通过Label控件显示两个列表框的选中项。具体的实现代码如F:proteolod void Button 1_Click (object sender, Event Args e) I Label 1.T ext=“您选择的是:“;Label 1.Text+=List Boxl.Selectedltem.Text�string temp="->“;for (int i=0;i

参考文献

[1]郇矢宇, 董渊.企业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7, 38 (2) :229-233.

[2]华夏, 陈新寓.ASP.NET案例实训[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5-18, 132-138, 236.

[3]董东, 蒋国瑞, 赵书良.基于WEB的人才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3) :151-153.

反馈平台 篇2

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意见反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xx县工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坚持引导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合法经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随着农村食品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区及农村主要乡镇的食品安全工作得以好转,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xx县食品经营户所处环境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加之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监管面临严峻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有效发挥。

经过思考,拟就目前如何推行xx市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构建有序的监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如下意见。

(一)我县食品经营户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不多。

首先成规模的食品经营户能纳入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的只能有城区几家超市,以及40余户食品批发户,其余的食品经营户大部分属于普通的零售户,如果要他们拿出一定的资金来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的话,势必要增加其相应的经营成本,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食品经营户,大部分流动资金都在万元以下,所以要在全县范围内启动此项工作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食品经营户的素质与现实要求不完全适应

在我县食品经营户中,除了几家以企业化运营的经营户请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外,其余大部分均是以家庭为单位从小摊贩起家,缺乏相应的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如果强行的把这部分食品经营户纳入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可能对以后的监管要流于形式,也许以后片区监管人员为了应付检查,会出现主动上门作假的情况发生。这方面就会分

散了基层有限的执法力量,为以后的监管造成一定的不便。还有对于终端设备的使用,经营户很多就不能达到条件,本身就缺乏相应的知识,必定会造成以后的使用和维护困难。

反馈平台 篇3

自2014年5月20日08:00起,全国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开展一体化试运行业务,每天10:00和16:30两次在气象资料处理平台(MDOS)上对省级疑误数据信息进行反馈,及时填报国家级地面站的元数据信息。2015年7月10日正式运行后,国家级地面观测站不再承担地面观测报表预审任务,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由省级MDOS系统完成。因此要求综合气象业务人员既要做好地面观测,同时又要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提高疑误数据的处理能力。

笔者分析和总结MDOS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常见疑误信息的反馈与处理方法,以供从事综合观测业务的同行参考。

2 各种疑误信息的产生和处理

2.1 未通过持续性检查

持续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气象要素会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某要素长时间无变化,可能是仪器发生故障或是天气原因而导致。出现这种疑误信息并不能说明数据就是错误的,而应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具体分析。如冬季的全日阴天,浅层地温可能长时间无变化而无法通过持续性检查,这种情况应确认地温是正确的[1]。

2.2 未通过时变检查

时变检查是指大气中有些气象要素与时间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时间一致性。如果要素短时间内出现突变,则意味着数据可能有误,也可能是由于观测仪器故障而导致的,因此MDOS系统会出现疑误信息提示[2]。但是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疑误信息,如夏季午后突然出现阵雨,使各层地温发生突变,或是冬季较强冷空气来临,气温突降、气压突升,也会出现这种疑误信息,这时应确认观测数据是无误的,无需更正。

2.3 未通过内部一致性检查

内部一致性检查是指一些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其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根据气象要素的这种特征,可以判断要素是否正常与合理,以确定数据是否正确[3]。常见的有小时极值与小时数据矛盾,00分数据与小时数据不一致等,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与采集软件或业务软件的算法有关,应根据平台提示的具体要素疑误出现时间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做出相应的修改或保持原数据不变。

2.4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与实际值不符

产生这种疑误信息是观测员处理滞后降水或非降水记录时所导致的。即只是在本站业务机上删除非降水或前移滞后降水,而没有及时在MOI软件正点观测编报中进行维护并上传已更正是数据,导致产生多个时次的疑误信息。具体的处理方法是:正点观测编报→补调(相应时次)→点击小时降水量(修改按钮)→前移或删除分钟雨量→修改小时降水量→形成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简称Z文件)上传。

蒸发量日维护中,如果20:00日数据维护时对某小时蒸发量异常值作0 mm处理后,未对相应时次Z文件中的小时蒸发量作处理,也会出现“人工干预日蒸发量与利用小时数据统计所得的蒸发量不相等”的提示,处理方法与上述降水量疑误信息相类似,即MOI→观测编报→补调(相应时次)→修改蒸发量→形成并上传Z文件。

2.5 小时有降水但未记录在降水时段内

这种疑误信息一般是实况有0.1~0.2 mm的降水,但未引起观测员注意,漏记了天气现象,而正点观测时次编发时MOI软件也不能提示,就编发Z文件所引起的。这时需重新补记天气现象后再次编发带有CCA的更正数据文件。如果未发现滞后降水或非降水也会产生上述疑误信息,处理方法同本文2.4节中所述。

2.6 总、低云量缺测

人工定时观测输入总、低云量后,因某些原因需重新补调数据,之前人工输入的数据未保存,补调后总云量和低云量会被缺测符号“-”代替,值班员未检查就编发形成Z文件上传,就会产生这种“总、低云量缺测”的疑误信息[4,5]。处理方法是在MDOS平台上重新输入正确的总、低云量数据后保存确认,同时也在业务机上补调数据,重新输入人工要素保存。

2.7 全日小时蒸发和天气现象缺测

08:00打开常规日数据维护界面,前一日的小时蒸发数据和天气现象全部缺测。出现这种疑误信息的原因是在进行常规日数据维护时忘记保存,或者是业务软件保存时出错所引起的。处理方法是在业务软件(MOI)上逐一补调前一日(21:00到次日20:00)的24小时数据,并重新输入人工观测要素和天气现象后保存数据(同时注意不要形成Z文件上传),最后重新对常规日数据维护并更正编发。

2.8 能见度与天气现象矛盾

出现这种疑误信息提示是MDOS的台站参数设置不正确,将能见度观测作为人工观测项目引起的。视尘障碍现象的判定标准与能见度的观测方法有关,自动观测的标准是人工观测的0.75倍。例如,对于雾和轻雾,能见度为人工观测时,判定标准分别为小于1.0 km和大于等于1.0 km而小于10.0 km,而自动观测能见度时,则判定标准为人工观测的0.75倍。处理方法是在MDOS基本信息查询与管理→国家站台信息设置中修改台站参数,将能见度项目由人工改为自动观测即可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MDOS平台正式运行的时间虽然还很短,但已纳入业务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中。地面观测业务人员要加强工作的责任心,高度重视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将一体化业务真正融合到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去,做好MDOS平台的疑误信息反馈工作,确保地面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地面观测业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台站用户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3]马季芳.MDOS平台常见疑误信息处理方法[J].青海气象,2015(4):52-54.

[4]唐洪君.MDOS平台台站级使用方法及技巧[J].新疆农垦科技,2014(9):51-53.

反馈平台 篇4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反馈,MVC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 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广泛采用了基于web2.0概念的Struts、Ajax的技术架构[1]。为了完善和配合新平台的应用, 我们也重新设计开发了新版网络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网络教学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并把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系统管理员, 使其能过及时地掌握教育在线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情况, 有利于系统管理员的管理和分析和对平台运行维护的再优化。

一、、信息反馈系统模型与功能设计

1. 信息反馈系统模型

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三个部分。反馈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系统具体功能设计如下:

(1) 教师信息反馈

教师信息反馈模块统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比如访问次数、授课班级数、学生数、编辑通知数、编辑作业数、批阅作业数、编辑课件数等。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上统计内容的一项或者相关联的几项。同时, 该模块提供按教师、按学年、按学期多种统计功能。

(2) 学生信息反馈

学生信息反馈模块统计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比如学生的选课数、访问次数、提交作业数、浏览课件数、浏览通知数等。该模块不仅可以统计某一个学生的信息, 还可以统计某个年级的学生的信息, 便于掌握学生个体和整体的情况。

(3) 课程信息反馈

该模块是从课程的角度进行信息反馈, 统计如下内容:选课学生数、教课人数 (存在几个老师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情况) 、班级数、访问次数、编辑课件数、编辑作业数、编辑大纲数、提交作业数等。该模块还提供按课程、按学年、按学期多种统计功能, 便于管理员掌握某个课程的所有开课情况以及某学年或某学期开设的课程。

(4) 博客信息反馈

该模块统计博客用户的相关信息, 包括浏览次数、文章数、图片数、注册日期、更新日期。并且对教师博客和学生博客分别统计。

(5) 论坛信息反馈

论坛信息反馈模块统计论坛每个版块的相关信息, 包括访问次数、版主、相关课程、主题数、回复数、精华贴数。由于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引入教学组的概念, 系统为每个教学组在平台论坛内开辟一个课程讨论区, 组内所有教师都是该版块版主, 可以管理组内学生提问, 所以我们有必要统计每个版块的版主和相关课程。

(6) 平台信息反馈

平台信息反馈模块统计平台总的信息, 分为用户统计信息、课程统计信息、论坛统计信息和博客统计信息。

以上所有模块都可以根据任意统计内容进行升降序排序。

二、信息反馈系统的实现

1. 技术路线

采用Eclipse 3.1作为开发平台, Tomcat5.5作为Web服务器, Oracle 10g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采用MVC模式架构。M V C模式把整个系统分成三层:模型层 (Model Layer) 、视图层 (View Layer) 、控制器层 (Controller Layer) [2]。其中, 模型层表示企业数据及业务逻辑, 视图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 控制层在模型层和视图层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Struts是MVC模式的一种具体实现, 其中模型是由实现业务逻辑的Java Bean或EJB组件组成, 控制器由Action Servlet和Action来实现, 视图由一组JSP文件与Struts标签库构成。如图3显示了Struts实现的MVC设计模式[2]。

基于Struts框架开发的好处在于通过分离数据及其表示、分离控制逻辑和表现界面, 提高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松散性, 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 增加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2. 统计分析结果

数据收集主要是指从教育在线中获取信息反馈系统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教师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反馈和课程信息反馈的数据来源于数据库中的教师信息表、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表, 论坛信息反馈、博客信息反馈和平台信息反馈的数据是在原有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视图得到的。

数据是信息反馈的基础, 其真实性、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信息反馈的质量。数据过滤[3]则是为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而采取的必要手段。所以, 在统计分析前需要过滤掉教育在线平台在初运行期间的测试数据。

系统主要采用统计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类, 统计数据对象的总和等参数, 对数据对象进行排序, 得到数据对象的整体统计特性。

表1所示的是教师信息反馈页面。

系统管理员可以指定教师ID统计某一个教师的教学信息, 也可以选择统计内容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进行统计, 还可以指定学年或者学期统计, 另外, 我们可以对统计内容进行排序, 从而掌握上传课件最多的前10名教师等等情况。学生信息反馈、课程信息反馈、博客信息反馈和论坛信息反馈与教师信息反馈类似。

平台信息反馈如表2所示。

教学BBS和BLOG作为网络教学的组成部分,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联系, 丰富辅助教学功能。然而,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论坛和教师博客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反馈信息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的运行使用情况。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在线在网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取得的成绩, 也看到了它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为教育在线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长远的意义, 而信息反馈系统则可以为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化和网络学习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虽然该信息反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在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其反馈模型具有普遍意义。然而该系统也不是尽善尽美, 其分析方法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充实, 如层次分析 (AHP) [4]法的引入, 使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欢, 王贤良, 周恕义.“以人为本”—构建新一代网络教育平台[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 2

[2]明日科技.Struts应用开发完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孙海军, 周恕义, 曹茜, 等.现在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反馈平台 篇5

当前施工监测, 存在着仅按照规范、预设的监测方案盲目按部就班被动监测的普遍状况, 未能根据施工动态条件和监测动态条件对隧道的各区域、监测项目进行主动的实时动态分级。虽然监测及地质预报工作已有许多的现代化设备可以利用, 但对于数量庞大的监测区段和条件复杂的隧道施工环境来说, 更应首先重视采用隧道监测的工程类比法进行预估分级工作, 从而做到监测有重点、不盲目。反观当前的监测工作, 存在着重仪器监测轻实地踏勘, 重数据轻初步地质评价, 重纸质档案而轻施工风险预测的现象。要将监测工作放到实处, 就必须重视风险预估分级工作, 形成防范机制,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例行监测。现有监测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 监测分级方法难以实行

规范中根据位移速率来动态调整监测频率便属于一个简单的分级, 然而在实地监测工作中, 位移速率等条件并不能第一时间获取, 加上数据误差的影响, 导致该分级策略近乎成为摆设。如果能够在监测前积极探索监测对象的风险等级, 即可即时调整监测等级, 获取宝贵量测时间, 避免安全事故。

(2) 未能根据监测动态实时控制量测误差

在实地监测中, 对不同的监测对象要求的量测误差应是分等级的。由于许多纷杂的原因, 量测数据误差难以避免。误差的影响以及测点的不具代表性导致数据的可靠程度大打折扣, 因此只有通过对预先的监测对象分级, 并针对特定等级实施高频率、大范围、大数据量测, 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3) 精细化监测开展盲目无根据

由于隧道监测工作开展对象的大量性及部分高级设施价格昂贵的特点, 导致监测工作常常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区域、测项, 不能将部分有限的监测手段很好地应用到最需要的监测区域、项目上, 而风险的发生是瞬息万变的, 从而导致被动的监测大多都流于形式。

(4) 难以与未来自动化监测接轨

监测工作必将面临着信息化、自动化, 随着未来全自动监测设备的普及, 由于造价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设备必将难以顾及所有区域和项目, 最终也会采用分级策略重点进行隐患区域及重点项目监测。

因此, 在当前监测实施过程中, 对监测对象的实时动态分级, 并预先针对特定分级指定其特定的监测手段, 实施对症下药, 才能真正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和动态反馈设计。文章根据已有的分级策略, 参考部分规范及文献, 列出一些应有的分级策略考虑的因素及分级策略, 并针对该策略在某隧道的实际应用, 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情况。此外, 根据预估条件设定好监测工作等级的同时, 针对适当的分级策略设置对应的监测频率、允许误差及监测项目。并在特定的监测等级中设置多种监测项目进行互相验证。并根据特定监测等级设定相应的预警等级和施工单位的配合程度。

2 分级监测的方案制定

对应何等因素进行监测对象分级, 对应级别监测方案成为了本文的重点。表1为预设监测方案所使用的设备清单。表2为相应监测等级下设定的监测工作控制标准。

2.1 常规等级

当采用分级策略评级确定为常规等级后, 该区域则采用常规法监测。在洞内外观察项目中, 重点开展掌子面地质素描、应用专业设备 (如地质罗盘等) 测量岩层产状等数据以及相应的掌子面地质编录工作;在拱顶下沉项目中, 按监测方案布设三角测桩, 选取较可靠的稳定基准后视点, 采用精密水准仪, 按照方案设定的该段预先设计频率进行日常量测、数据分析和报告提交工作;在周边收敛项目中, 按预定方案采用收敛计进行常规量测以及回归分析等;隧道施工环境虽然复杂多变, 但总是有迹可循, 一些影响隧道结构安全的因素例如埋深、岩性等已为共识。对于监测工作, 应首先重视监测隧道的大地质环境, 积极搜集邻区、相似岩性已建、在建隧道地质资料及设计资料等, 通过积累的丰富监测经验, 预先进行工程类比, 例如厦蓉高速后祠隧道塌方后同区建设的象山隧道就曾塌方过, 搜寻整理隧道突发灾害案例, 明确何时何地何样围岩易发何样事故, 针对特定监测隧道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采取对应监测措施。此外, 应针对性地参考同类地区、同类岩性、埋深等特点的隧道, 设定监测隧道的位移变化速率临界值, 明确将什么样的变化速率确定为围岩急剧变形和基本稳定的依据。有预备性地针对特殊地段布设测点, 重点盯防松散含水多、初衬开裂、已发塌方等区段。在量测工作的同时, 广泛搜集量测区段的宏观属性, 有针对地对相关宏观环境设定结果评判标准, 做到先定性后定量评价。

2.2 通用隐患等级

主要包括常规风险较大区段, 例如跨径/埋深比较大段, 洞口浅埋段, 断裂带, 涌水突泥、黄土隧道等;在这些区段, 除完成预定方案常规监测外, 要积极利用洞内外实地观察, 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等手段, 力争在监测同时对隧道结构安全及地质状况有一个宏观的评价。积极探索对应的最大临界日变形量及累计变形风险预警值。必要时对初期支护钢架内力进行量测以综合评判初支状况。在宏观中对掌子面及初支实地状况进行勤观察、勤记录, 重点盯防松散含水多、初衬开裂、已发塌方等区段, 在量测中针对宏观观测确定的风险较大区段, 应采用大量反复量测的办法, 消除数据误差, 利用加大监测频率的方法,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在取得大量可靠监测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预置的回归分析模型得到回归曲线, 同时结合洞内实地观测宏观条件, 积极预测隧道结构安全状况。

2.3 事故风险等级

在隧道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已发重大安全事故等状况时, 启用该监测等级。除进行积极的常规监测外, 利用激光位移阈值监测系统进行实时便捷监测。该系统具有造价较低、监测区段较大、操作简便的优点, 已在多座隧道中得到应用。其次, 还应积极针对特殊工程条件, 进行建模分析,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保证预测准确性与及时性。最后, 在该等级中, 要求监测人员建立一级快速反馈机制, 应积极利用各种通讯手段, 对简讯应通过电话、短信及微信等告知, 对曲线、报表等应通过监控量测快速反馈系统及时反馈。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兴林隧道是鹤 (岗) ~大 (连) 高速公路的一座在建双线平行分离式山岭公路隧道, 双线中心间距约30m, 设计行车速度80km/h, 隧道左洞长2533m, 右洞长2520m。行车区标准开挖断面净宽11.5m。隧道除洞口部分外其余均按新奥法 (NATM) 施工。隧道进口段穿越强~弱风化变粒岩夹含花岗片麻岩复杂地层, 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 大部围岩呈镶嵌破碎状, 其间充填灰绿色泥质或岩屑, 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 围岩完整性极差。隧道洞口段穿越F1断层带及其影响带, 围岩岩体为强风化变粒岩、片麻岩, 局部夹有断层泥, 岩体极为破碎, 呈角砾碎片状松散结构, 围岩完整性及稳定性差。

3.2 分级监测实施

为保证施工安全, 对该隧道实行分级监测。在暗洞开挖前, 通过不断收集岩样、洞口区位、埋深、水文条件、地表构造等因素, 结合设计资料, 并总结特异性, 随后在隧道塌方数据库中搜集相似岩性与地质构造中的风险范例。通过已有事故经验教训来确定重点监测的项目。

利用所有已掌握资料, 首先在宏观上对已开挖监测区段进行分级, 并根据实时揭露开挖动态进行变更原有监测方案。分级结果如表3:

3.3 重点区域监测

兴林隧道右线采用台阶法开挖施工, 2014年7月31日开挖至RK338+560处时, 封闭后的初期支护突发小幅变形和下沉, 掌子面随后出现掉块, 经监测预警后撤出人员和设备。不久掌子面出现塌方, 拱部大范围坍塌并不断向地表延伸, 最终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m的漏斗状塌坑。

针对事故情况, 首先对监测区段进行分级, 通过定性手段确定待监测区段的风险等级, 同时搜集类似塌方事故的塌方资料。在基本明确塌方事故原因后, 对各监测区段隧道结构安全进行初期评价, 针对特定等级监测采用对应监测手段。

在分级后, 决定对本次塌方采用激光位移阈值监测系统进行风险预测。如图1和图2所示, 该设备通过在稳定地段安置一台激光器, 固定后的激光器向待监测部位的靶窗内发射激光束。靶窗窗口可以让激光穿过, 其尺寸可自由设定, 本次监测设定为2cm。当待监测区域拱顶发生位移时, 激光束便会投射在反光的靶窗板上, 监测人员就可很容易得知待监测区段拱顶发生了超限位移 (如图3) , 可以根据条件即时报警。该套设备在监测人员监测作业环境危险 (如塌方、人员不易到达) 的条件下, 可有效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该设备制作、安装和使用均较简单, 且造价低, 廉价的靶板可以大量布设。此外, 可快速有效部署。只要勤观察, 即可及时发现险情。在单侧施工隧道出洞时, 可有效克服洞内条件差、光线暗等缺点, 激光束在黑暗条件下易分辨, 有很好应用。

4 结语

公路隧道结构安全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 通过预先的监测方案分级, 辅以动态实时根据监测环境修正的策略, 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控量测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本文提出的采用实时动态监测等级划分方法, 有效地改变当前监测工作中重点不突出、量测作业仓皇难顾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建宇.隧道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0.

[2]吕康成.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3]雷坚强.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状及思考[J].现代隧道技术, 2013 (12) :32-38.

[4]曹虎奇.隧道岩溶探测、灾害预防与处治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

上一篇: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下一篇:企业党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