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体系

2024-07-19

反馈体系(精选9篇)

反馈体系 篇1

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渐形成, 医疗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日趋激烈, 医院管理的现状由经济管理转向经营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总体发展必须通过对内部经营要素, 经营环境实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经济管理是医院经营的基础, 而成本核算管理是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 要合理地使用卫生资源, 有效地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 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及方法, 在医院的运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以及在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费用负担、提高医院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增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效益最大化。

1 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的模式

由于现阶段医院的物资供应采取分散管理、采购、供应的形式, 如部分医疗耗材实行计算机单机管理, 医疗药品、设备等耗材采取软盘传递数据核算支出形式, 大量的医疗办公用品等采取领物条先领用后重复录入核算支出形式等等, 形成医院各项支出领用、核算等业务环节流程不规范, 存在着会计核算和经济核算结果不一致的"两张皮"现象。医院为了实现"科学办院"的经营方针, 从根本上解决多口管理、资金分散、底数不清、存有漏洞的问题, 杜绝实物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发生, 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 加强医院经济核算, 建立医院支出信息反馈体系, 建立医院财务管理经济运行体系, 开展全成本核算, 对医院业务的各个环节的流程进行研究, 对各项支出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分析, 有效控制, 降低成本, 提高收益, 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工作的同时为医院领导层提供经营辅助依据。

2 医院财务支出反馈体系需求分析

2.1规范财务管理流程, 建立财务支出控制系统, 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 采用支出集中记帐的模式, 在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对各项支出进行全程控制,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各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满足院务公开、经济核算、财务管理等不同层次管理的需要。

2.2实现数据采集、传递、业务应用等信息的资源共享, 与医院信息 (HIS) 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数据接口, 为医院实现价值链数字化信息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3建立医院科室成本管理模式, 促进科室不断地完善医院服务流程,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为现代化医院管理提供决策分析依据, 逐步完善数字化医院的内涵建设。

3 医院财务支出反馈体系设计研究

3.1 设计理念

在应用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中, 主要遵循先进性和可行性, 简便性、实用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高可靠性、安全性、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设计原则。系统将基于J2EE企业应用模型, 以B/S实现业务需求, 三层架构。根据系统应用规模, 可以选用SQLServer2000作为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服务器可以选用开源免费的tomcat/jboss服务器, 或者较为便宜的商业应用服务器websphere。

系统按照面向对象进行设计和开发, 同时考虑所有支出的业务共性, 使得在以后业务的不断深化中, 系统能够方便的扩展。系统还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包括获得数据、获得服务和提供数据、提供服务。

3.2 设计思路

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发展, 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对医院财务支出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遵循"整体规划, 分布实施"的技术设计整体方案, 循序渐进的不断持续业务应用和系统发展。

系统整体规划从建立医院支出信息反馈控制系统-支出记帐系统-资产管理 (物资、设备管理系统) -经济核算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绩效考核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奖金分配系统-全面预算--财务综合管理-经营辅助决策系统, 整体构建医院经济运行管理体系。

所有规划的实现, 基于首先建立医院内部支出信息反馈体系, 建立医院财务管理支出控制系统, 从事后控制到事前控制, 开展医院各项支出发生前的记帐模式, 对支出的内容和各项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控制支出的合理性。

3.3 实现方法

3.3.1 接口技术方案:包括数据技术方案, 服务技术方案

数据技术方案主要有直接从数据源抽取数据, 中间标准数据格式access/xml/excel等。系统将设计一个向外部开放的数据区, 使得合法的用户可以直接读取相关的数据。当前对于数据修改要求, 通过服务的方式实现。

服务方案主要是Web Service实现, 系统对于外部服务请求, 提供相应的Web Service供外部调用。主要的功能包括安全认证和服务功能实现。相关的Web Service需要提前约定, 包括调用的格式, 安全认证的方式, 以及硬件安全考虑。

3.3.2 数据知识仓库的应用

数据知识仓库是本系统的一大特色, 主要有对已经结算数据的保存的历史数据存储以及与本系统使用相关的一些法规、指标等行业指标, 其主要作用是作为医院评价业务的准绳, 系统初始化的输入以减少系统的录入工作量。行业指标、资源配置。

3.3.3 数据安全方案

数据安全方案是业务处理的基石, 本系统主要使用如下的技术来保证数据安全。如:用户及密码管理、权限控制、日志管理、数据库备份等。

3.4 技术平台的选用

3.4.1 硬件配置技术要求

数据库服务器:CPU/1.5GHz及以上;内存/1024M及以上。

应用服务器:CPU/1GHz及以上;内存/512M及以上。

客户端:CPU/PIII500Hz及以上;内存/256兆以上。

3.4.2 软件平台的选用:

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0企业版, windows2003企业版,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SQLServ-er2005;

应用服务器:J2sdk1.4.2, tomcat/Jboss/webspere express/jboss。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98以上, Internet Explorer (IE) 6.0.2800及以上版本。

3.5 系统功能

支出反馈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对医院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 节约成本, 降低费用, 合理配置, 提高效益。其功能目标是全面支持医院财务管理, 支持医院绩效考核管理, 支持医院信息管理, 支持医院院务公开及院务决策管理。

支出反馈系统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数据采集级, 第二级为信息管理级, 第三级为智能决策级。系统设计是根据这三级分类进行实施。数据采集级主要分布在各临床医技用户端, 他们根据科室需要填写各项支出领用申请单, 通过网上自动划价、审核、记帐, 完成物品的领用发放工作, 通过计算机网络环节, 将医院各个环节, 如门诊、医疗、医技、行政办公、后勤等全院部门的费用支出全部链接起来,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项支出费用信息稽核、统计分析, 绩效评估, 为医院管理决策层提供有效数据。

4 展望

建设新时期医院财务支出控制信息系统是必要的, 而且是很迫切的。通过系统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专业门户网站, 根据不同权限登录, 可达到院务公开的目的, 并可将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通知、办公审批等财务管理工作贯彻到每个业务环节。系统投入运行使用后将为医院在支出控制, 降低成本,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也为医院逐步建立医院经营运行管理体系, 揭示医院内部经济运规律,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反馈体系 篇2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各教研组长参加,对2015年春季开学至5月28号期间专业课组的教师教案和批改作业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条理清楚,进度基本达标,格式基本规范,环节完整。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个别教师有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个别教师教案过于简单,内容空洞,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以下通过教研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计划和所带班级实际情况备课,课时量足,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 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的文字书写较潦草,再有部分老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体现情景的创设,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2.个别老师的教学反思写得粗浅,形式化,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没有写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没有改进措施及从中受到的启发或启迪,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3、个别老师没有按照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案

4个别教师批改作业不够细致认真,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作出纠正;有的科目作业布置及批改次数过少;上交作业本数不足。

改进措施

1、组织老师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教研组要加大教学研讨的力度。

2、必要时,对个别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3、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课后反思要及时

4、作业布置量要适中;批改要更加认真,对错题要有明显标记,并及时督促学生更改,进行二次批改;批改作业时要有鼓励性批语。

5、努力提升自身修养,积极主动学习、钻研教学业务。

以上是我组这次教案、作业检查的大体情况,教案的书写和作业批改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业务能力。希望教师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及时撰写教案、批改作业,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反馈体系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地方经济

一、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1高职课程体系的概念

高职课程体系是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内外部规律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职业资格考证,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

职业技能和素质技能三个方面,通过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评估和课程更新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

2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及其内容

(1)高职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课程规划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顶向下依次分析,依据是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标准。首先,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市场分析和职业分析,进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即确定专业课程;其次,进行教学分析,确定专业课程应包含哪些模块,即确定模块课程;最后,确定每个模块应包含的科目,即确定科目课程。

(2)高职课程规划内容

高职课程规划除了要完成上述划分三层课程的任务,还包含从完全教学任务的操作角度出发,将高职课程内容规划为通用三类,在课程的安排上体现知识的联系性与应用性,并且是以模块方式划分的。

a.基础学习领域课程。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的学科性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生活、学习的一般能力。

b.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和社会接轨,掌握岗位所需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c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结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更的可塑性。

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整机制和反馈机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整机制

(1)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按照“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流程(工艺)同步”的要求,校企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

4个重点建设专业中,软件技术专业完善 “工学交替、课堂与项目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模式,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深化“订单培养、课堂与车间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深化“引厂联企、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改革,物流管理专业完善“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模式,以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引领学校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凸显职业能力导向,突出课岗对接。按照“课程设置与岗位工作对接”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课程开设及课程教学内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基于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过程,重新整合、序化、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一是根据专业核心能力需要,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融入企业技术标准、生产标准、管理标准等,根据就业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要求和学生就业发展潜力以及企业技术工艺发展趋势,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二是根据专业通用能力需要,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三是根据学生通识能力需要,按照专业特点,融入企业文化,校企共同开发人文素养学习领域课程。继续完善专业能力训練和岗位综合能力实践为一体的双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

(3)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融教学做一体。各专业教学继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教学任务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等为载体,把课堂安排在企业和生产车间,把教学过程延伸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让更多的课程在实训基地和生产一线讲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变化,采取将教学时段集中安排、教学场所从企业到校内交替、教学实施从课堂到岗位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掌握专业技能,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了解岗位的任职要求,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4)完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拓展功能内涵。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软件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省级实训基地示范作用,强化学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根据实习实训课程需求,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布局规划调整和升级改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较为完备。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平台。

(5)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与完善,全面实施教学信息化管理,提高日常教学质量管理的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实效,重点完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生产性实训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继续与麦可思公司等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多举措保障教学效果、固化教学成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反馈机制

(1)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形成,教师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社会培训种类多、规模大、成体系、有特色,培训质量得到广泛认同,学校社会培训长效运行机制形成,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市民数字化学习中心向社会无偿提供资源、培训等服务。

(2)学生就业率普遍提高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有利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为理念,以“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指导教材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就业工作理论研究,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3)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通过对企业的了解,企业普遍认为课程的设置体现高职了教育特点,突出实践了教学。做到了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理论教学和实际动手相结合,教师多媒体教学与现场实物模拟及单位实习相结合,增强了会计操作的真实感和现实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所需与实践的最新内容及时融入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

反馈体系 篇4

所谓“反馈体系”就是要求小学作文教学把“写”与“评”有机结合起来, 并把“评”的信息反馈给活动主体, 使小作者充分收集到有益的信息, 借助“他山之石”把自己的“玉”攻得更完整、更精致、更美丽, 从而达到提高观察能力、构思技巧、语言运用基本功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文教学要建立完整的反馈体系, 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重要途径。现行的作文模式尽管受到“新概念作文”“发散思维作文”“逆向思维作文”等新概念的冲击, 但就普遍范围来说, 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在传统方式的圈子里徘徊, 仍没有突破“命题———写作———批改”的“老三套”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把老师的“批改”视为每一次作文的“最终环节”, 他们往往只瞥一眼老师的“批改”的分数、等级或批语, 很少有人深悟老师批语的用意或按老师的提示进行再修改、再提高。事实上, 教师阅评全班学生的作文、逐篇批语的环节往往流于形式, 因为教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来说, 他们每一次作文都需要明白一系列问题:老师喜欢我的这篇作文吗?我的这次作文布局谋篇是不是符合训练的要求?老师能给我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见吗?与上一次作文相比, 我有没有进步?……总之, 小作者迫切期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修改习作的具体意见, 迫切需要从“这一篇”作文中汲取新的修改方法和作文技巧。

因此, 要满足学生这么多的期望, 教师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又因为教师也并非人人都是“包医百病”的良医, 教师的反馈信息也不能不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的色彩, 因此就形成了作文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新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体系, 亦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每篇习作为个体的习作评价系统, 建立一个完整的作文信息反馈体系。该体系可分五个阶段, 并依次进行实施。

一、自改自评阶段

文章写完后, 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 让作者自查自改;指导学生对照题旨, 审查选材范围;按照文体特征,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反复阅读, 修改字词句段;重点放在习作的立意构思和布局谋篇上。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词语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从总体上审视自己的习作, 发现不足之处, 进行自我修改调整, 自己一时还难以发现或发现后难以自改的, 就做出标记, 列出难点, 然后写出“自我评价”的“批语”附于篇末。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吃透”自己的作品, 发现“力不能及”的难点, 为下阶段借助“外来信息”加以修改提高做好准备工作。

二、同学互评阶段

运用“结对子”的方式, 教师先把学生结成互评对手, 然后让他们互评自改后的习作。这种信息收集、反馈的形式, 尽管范围仅仅限于两人之间, 但实际上已经产生了“精神活动成果”在同学之间“分享”的效应, 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和赞扬。这样做, 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了“读者”和“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一方面, 他们为使自己的习作能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喜爱, 写作态度自然要认真起来;另一方面, 他们又以自己有了评价别人习作的“资格”而感到兴奋。另外, 在评价对方习作的过程中, 他们又会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 达到在互评中“相长”的目的。尤其是在为对方的习作拟写“批语”的时候, 他们会把别人的“评”和自己的“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提高鉴赏、批评、分析能力的同时, 也使自己的写作水平相应提高。

三、小组评级阶段

为了扩大信息来源的层面, 教师要在“同学互评”的基础上, 把评议的范围扩展到写作小组, 让每一篇习作都与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 然后在比较中“判定”习作的分数或等级。为了避免小组评级中出现“失控”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选举或直接指定的方式, 让一名“作文尖子”担任组长, 全面主持“评级”事宜。评级可采用“自报———互评———组长画定”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让学生在评议中“知己知彼”、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 在小组评级的阶段, 教师要加强指导、及时解决矛盾, 控制局面。

四、教师总评阶段

教师总评时, 既要阅读原作, 又要注意作者的自评, 更要关注同学之间的互评, 以此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不必把对每一篇习作的意见和建议都摆出来, 而只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的不同阶段情况, 选择最突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即可。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 使每一名学生在每次总评之后都能有所收益, 每次总评都能在全体学生中产生促进效应。为了“促进效应”这一目的, 教师要善于肯定每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全班讲评阶段

这个阶段, 教师只需抽出小组评定等级中出现的“黑马作品”和自己总评时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习作, 在全班进行评讲, 重点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评”和“改”的方法。这项活动要紧扣小学生写作的实际, 要把握小学生日常训练的人体特征和重点、难点, 依次有序地提高标准要求, 引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从而全面提高写作水平。评价之后, 要把作文簿发还给学生, 指导学生根据来自各个层次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习作再做一次全面的修改, 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反馈体系 篇5

世界核电厂营运者联合会 (WANO) 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在相关的法规标准中要求在核电设计、建造、运行各阶段实现经验共享, 然而, 目前各个在建核电项目之间尚缺乏充分的交流, 无法保证安全、质量、进度、技术、设备管理和物资采购等方面的经验反馈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易导致问题的重复发生。另外, 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 要想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 迫切需要通过经验反馈系统对在建造中被发现的设计缺陷进行改进或优化。因此, 建立一套体系化、信息化的核电项目建设阶段的经验反馈管理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

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CNLN”) 自成立以来, 就积极开展了经验反馈体系的策划工作, 并于2009年正式建立经验反馈体系。为有效推动公司经验反馈工作, 公司明确安全质量处为经验反馈工作的归口责任处室, 各处室配有兼职经验反馈工程师, 定期组织有月度会议, 并将经验反馈工作列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中。在这4年的实际运作中, 经验反馈体系不断的完善, 为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积极作用。

1 经验反馈程序体系

建立的经验反馈程序体系能够从制度上规范经验反馈工作, 有效地指导经验反馈工作的落实。

CNLN设计和建造阶段经验反馈程序体系由4个程序组成。其中《经验反馈管理》规定了CNLN设计和建造阶段经验反馈工作的总则, 确立了经验反馈工程师制度, 说明了主要的工作流程及相关接口, 是该领域的纲领性管理程序, 包括《状态报告管理》、《外部经验反馈管理办法》、《质量趋势分析管理》3个工作程序。《状态报告管理》描述了状态报告的报告准则、分级标准、各级状态报告处理流程, 规定了CNLN各处室及各承包商的经验反馈管理;《外部经验反馈管理办法》描述了从外部获取经验反馈信息并进行内部反馈, 以及将CNLN内部经验反馈向IAEA、WANO等部门上报的管理过程;《质量趋势分析管理》规定了质量趋势分析的方法和要求, 以便及时发现和预警质量问题、监控质量变化, 改进物项、服务和过程的质量。

2 在建核电厂状态报告分级标准

状态报告是开展经验反馈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电站异常的报告、分析、制定纠正行动、反馈的完整的循环流程, 不但能够将设计及组织管理、体系及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以状态报告的形式汇总、解决, 而且还有效防止和缓解各种事件的发生。

CNLN状态报告实行A、B、C、D四级管理。状态报告分级准则如下[1]:

2.1 A级状态报告

导致严重后果事件, 对电站安全、人员安全或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缺陷或异常状态, 对于公司质量和计划目标实现有重大影响的异常状态, 已经达到上报事件报告程度。

A级状态报告的范围包括以下各类:

A1国家核安全局要求上报的建造事件:

A1.1违反认可的质保大纲的要求;

A1.2最终设计违反认可的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中的承诺或违反建造许可证条件;

A1.3不符合法规、标准、技术条件或其它设计要求的建造活动或物项;

A1.4设计、采购、建造或施工中的重大偏差、缺陷、故障或损坏, 可能导致不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和安全功能的物项或者重新评价验证的物项或活动;

A1.5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事件;

A1.6国家核安全局或营运单位认为需要报告的其它事件。

A2安全生产方面的事故;

A3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事项;

A4严重影响投资控制的事项;

A5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A6突破电站保卫边界影响电站安全的事件;

A7电厂承包商人员或厂内处室因违反电厂相关质量管理程序规定, 被电厂下发停工令的事件;

A8在电站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需要医生处置的人身重伤以上事件;

A9重大人为误操作:如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人员未认真监视、控制、导致误 (漏) 开关阀、投 (停) 系统设备等;

A10未达到建造事件报告准则的重要设备故障、损坏, 且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A11一次直接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的火灾事故;

A12发生一般级别及一般级别以上辐射事故;

A13重复发生的B类事件;

A14电厂认为有必要确定为A级的其他事件。

2.2 B级状态报告

导致重大后果或A类未遂事件, 虽然未达到上报程度, 但是对电站安全、人员安全或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缺陷或异常状态;国家核安全局、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或同行评估提出的纠正行动要求, 对公司质量和计划目标实现有较大影响的异常状态。

B级状态报告的范围包括以下各类:

B1不符合法规、标准、技术条件或其它设计要求的建造活动或物项 (低于A1-3分级准则) ;

B2设计、采购、建造或施工中的偏差、缺陷、故障或损坏、不符合项以及可能导致不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和安全功能的物项或者重新评价验证的物项或活动 (低于A1-4分级准则) ;

B3影响工程进度的事项 (低于A1-3分级准则) ;

B4影响投资控制的事项 (低于A1-4分级准则) ;

B5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低于A1-5分级准则) ;

B6重大应急准备缺陷或应急演习、响应有重大缺陷的事件;

B7任何严重违反电站消防规定的行为, 诸如违章的动火作业、防火屏障开启/开孔作业、使用易燃、可燃液体, 气体和油系统意外泄漏、排放的事件;

B8电厂生产厂房发生的一级及一级以上火险事件 (未达到A11准则的事件) 一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下0.5万元以上的事故;

B9违反工业安全规定的人员行为和不符合工业安全规定的设备状态事件, 有潜在影响但未产生明显后果的事件, 包括但不限于:

B9.1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隔离边界不正确、不完整;

B9.2走错间隔并且已经开始工作;

B9.3无票工作 (包括持非相应工作票) ;

B9.4与高风险作业 (含特种作业) 相关的工业安全未遂事件;

B9.5操作工作许可证范围以外的设备;

B9.6有潜在安全后果的违反规程操作;

B9.7有潜在安全后果的违反电厂工作过程的行为。

B10公司安全管理目标被突破;

B11严重人身或设备安全隐患事件;

B12电厂认为有必要确定为B级其他事件, 包括但不限于:

B12.1在电站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需要医生处置的人身轻伤以上事件 (低于A18准则) ;

B12.2安全相关系统设备上反复出现的异常报警或意外偏差;

B12.3人员误操作并产生一定后果;

B12.4重大及以上设备质量事故;

B12.5放射源或放射性材料丢失 (低于A8分级准则的) ;

B12.6 OSART审查、WANO和国内同行评审后提出的各类改进意见;

B12.7重复出现的C类状态;

B12.8重要设备故障或非计划不可用;

B12.9其它值得反馈的问题。

2.3 C级状态报告

导致一般性后果或B类未遂事件, 对电站安全、人员安全或环境安全构成潜在影响的缺陷或异常状态, 对公司质量和计划目标实现影响较小的异常状态。

C级状态报告的范围包括以下各类:

C1在电站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工业未遂事件 (除B9之外的其他事件) ;

C2在上下班途中或在核电工地范围内所发生的交通意外事件 (造成人员轻伤或车辆损坏等) ;

C3消防系统定期试验、预防性维修、报警监督失控事件;

C4违反辐射防护规定的事件;

C5重复发生的B类事件;

C6对于影响投资控制和工程进度但未达到A、B类的事件;

C7较小的人身或设备安全隐患事件;

C8电厂认为有必要确定为C级的其他事件或异常:

C8.1不恰当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化学危险品的行为造成火灾、化学品泄漏或致人员轻伤事件;

C8.2在同一类设备上多次重复发生的跑、冒、滴、漏等缺陷;

C8.3专项自我评估后填写的状态报告;

C8.4需进行评估的程序、文件修改;

C8.5人员轻伤事件;

C8.6未遂人身伤亡事件;

C8.7设备一般质量事故;

C8.8火警事件或未遂火灾事件;

C8.9其它值得反馈的问题。

2.4 D级状态报告

简单且明确的缺陷, 对电站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安全以及公司质量和计划目标实现不构成影响。

这些缺陷只需处理无需进行原因分析, 也不用制订纠正行动计划而只作为记录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的状态。

3 经验反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随着徐大堡核电项目的不断推进, 经验反馈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验反馈信息量的持续增加, 2013年7月, CNLN引进了行动跟踪系统 (以下简称“ATS”) 系统。ATS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 标志着CNLN经验反馈管理电子化的成功实现。经验反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模块, 包括状态报告、外部事件信息单和良好实践三个子模块。ATS系统基本能够满足核电厂各个阶段经验反馈工作的要求, 确保从良好实践推介、内部状态报告、外部数据收集、分析、记录、跟踪、检查、趋势分析等各方面提供高效的快速的支持[2]。

运用ATS系统进行经验反馈管理, 具有很多优点。首先, ATS系统中每一个经验反馈单都实现了全员共享, 确保员工在开展相关工作前能够集中筛选适用的经验反馈单, 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也使经验教训和纠正措施反馈到各项工作中。同时, ATS系统使经验反馈工作流程大大简化, 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保证核电厂的系统和设备、管理体系的任何问题状态都能得到及时报告。目前公司工程建设、体系建设、设备采购、企业文化宣传、工业安全、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领域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形成状态报告, 在经验反馈月度例会上, 进行筛选、分析, 组织责任部门开展事件根本分析, 并将纠正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 保证报告的状态处于良好的监控并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以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4 经验反馈工作的不足及改进

4.1 合理选择经验反馈方式

经验反馈信息数量多, 内容复杂, 将全部信息不加筛选的进行经验反馈, 容易造成各处室的反感, 易将经验反馈工作形式化, 占用了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 难以起到经验反馈应有的效果。因此, 要根据经验反馈信息的具体性质、影响, 对经验反馈信息进行划分, 确定合适的经验反馈范围和方式, 使经验反馈信息内容更加精炼、实用,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对于典型的重要事件经验反馈信息, 可以选择在ECM系统上全员传阅或纳入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对于一般的经验反馈信息, 相关处室了解即可。

4.2 经验反馈信息针对性不强

目前CNLN处于设计和建造阶段, 需要大量设计和建设阶段相关的经验反馈信息, 但收集到的部分外部经验反馈信息却是运行电厂的事件信息。如果收到这些经验反馈信息即组织学习, 实施经验反馈的时间过早, 对目前的建造工作意义不大, 而且在开展相关活动时, 这部分经验反馈内容容易被遗忘或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如果不及时进行经验反馈, 那么经历一段时间后, 这部分信息很难再被准确地挑选出来, 不仅浪费时间, 还容易遗漏。因此, 将经验反馈工作与实际工程进度相结合, 根据项目进展状况选取相应的事件实施经验反馈, 可以保证经验反馈的有效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3 经验反馈单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ATS系统的上线时间不长, 员工对经验反馈的处理流程的熟悉度不够, 对经验反馈单的编写质量及经验反馈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 应充分收集公司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对ATS系统的流程适当优化, 并加强对各处室经验反馈工程师乃至全体员工的培训, 不断改进经验反馈方法, 提高全员对开展经验反馈工作以及反馈信息应用的重视程度, 达到真正有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

5 结束语

目前, 我国核电在队伍建设、技术掌握、设备制造、工程管理、电站运营等方面, 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验反馈体系已趋于成熟[3]。徐大堡核电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交流经验, 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已有基础的作用;同时, 也需要借鉴国内外核电发展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因此, 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电工程经验反馈体系, 实现核电项目从决策、执行、评价、反馈到决策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 有效提高了核电厂的管理水平, 对未来核电厂保持良好的运营管理状态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经验反馈工作, 致力于建立一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核电项目设计和建造阶段的经验反馈管理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经验反馈程序体系及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情况, 并将在建核电厂状态报告分级标准、目前经验反馈工作中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改进建议一并说明。

关键词:经验反馈,核电,设计和建造阶段

参考文献

[1]SQ-AA-1/04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经验反馈管理规定[Z].

[2]余群, 林凌.核电厂建设阶段经验反馈体系的建立与探索[J].北京:中国核学会, 2011:5.

执行反馈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篇6

1 双向执行反馈体系架构

1.1 概念。

医院职能部门双向执行反馈体系是以职能部门为主要节点, 将医院各职能部门整合为一体, 以计划管理为基础, 以职能科室会议制度、行政查房及“人对点”等督察考核系统为核心内容, 以提升职能部门执行力和采集或反馈有价值信息供领导决策或纠偏为终极目标的一种跨职能的团队运作体系。[1]

1.2 模式

见图1。

院领导→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职能部门→院领导 (决策层) (管理层) (操作层) (管理层) (决策层)

图1双向执行反馈体系操作模式

1.3 构成

1.3.1 执行系统。根据年度工作目标, 制定翔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过考核来提升执行力。

1.3.2 反馈系统。

采用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联系点、行政查房、动态目标综合考评等方式, 采集或反馈有价值信息, 通过分类、整理、分析供领导决策或纠偏。

2 双向执行反馈体系的运作方法

我院成立了以院办、人事、党办、纪检、科教、院感等中层干部组成的行政管理组;以医务部、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中层干部组成的医疗管理组;以财务科、经管部、中层干部组成的财务管理组, 以医行政管理组为该体系的核心, 负责该体系的运作。包括组织、实施、督办、评估等。

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及每月院长办公会议工作目标, 将内容层层分解到每个小组, 并于每月初召开一次各小组联席工作会议, 对各小组的年度工作目标, 月度工作计划进行跟踪督办核查, 对未完成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强调和督促。

各小组每月二次采用行政查房、“人对点”等方式建立职能部门与临床、医技科室的联系, 各小组成员深入临床科室, 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 及时反馈工作情况, 为领导决策做信息参考, 指导、检查、督促临床科室贯彻执行医院各项决议精神, 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措施, 协助解决科室困难和问题。各小组贯彻执行医院决策的同时, 全面收集执行信息, 进行整理形成调研报告, 及时反馈给领导层做决策参考。

3 双向执行反馈体系应用效果

3.1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该系统在医院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之间建立起了循环持续改进机制, 在执行的同时能够及时评价和完善, 形成了对反馈信息执行的良性循环,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操作性, 提高了管理效率。

自2005年以来, 通过各小组联系人收集到大量的有关医疗质量、技术、人才、科研教学与患者反映强烈的信息, 为院领导的决策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弥补了垂直领导反馈体系中一线科室与领导层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渠道少, 信息来源单一的缺点和不足, 实践证明, 该体系充分发挥了职能部门的桥梁作用, 促进了执行力的提高。

3.2 提高了职能部门办事效率

该体系将职能部门整合为一个整体, 因此, 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而

不是象以前将大量时间用在协调各部门

上, 从而在体制上解决了机关办事效率

低下的问题。每月院长办公会议形成的

月工作目标, 职能部门必须在当月完成, 并进行考核。

3.3 提高了临床医技科室管理水平

我院各小组人员每月二次深入临床一线调研, 他们从管理的角度考察一线科室对医院决策的执行情况, 指导、督促其工作, 帮助科室树立大局意识, 增加管理知识。有的科主任只对决策层的战略目标机械的传达, 不能制定有效的执行方案, 或者只注意传达文件、布置任务, 缺乏监督和对计划的跟进, 使布置的任务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职能部门深入科室, 弥补了这些管理上的不足, 促进了医院科学有序的运转。

3.4 提高了职能科室人员自身素质

职能部门人员深入科室进行调研, 为科室服务, 参与临床科室的考核, 这促使他们必须加强自身学习, 加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我院在近2年的职能科室考核中, 临床科室对机关干部的满意度逐年递增。

4 双向执行反馈体系应用体会

4.1 实施制度是基础

我院将各小组每月两次深入科室检查工作、收集反馈信息作为一项制度来执行, 促使联系人定期到科室听取意见, 收集信息, 并从科室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发现和捕捉工作细节, 进一步发掘问题的实质, 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帮助临床科室开展工作。

4.2 把握目标是关键

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 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 目标明确, 主题突出。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成立配送中心”、“医院动态综合目标考评”、“临床护士奖金分配”、“患者问卷调查”等专题调研, 并形成议题报告后及时提供给领导参考, 使领导层全面深刻地了解一线工作状况。

4.3 及时反馈是重点

对信息进行有效反馈是体系建设的中心点。在决策执行过程中, 临床工作人员的态度、效率如何, 是否偏离了预期目标, 执行中出现哪些新问题等, 都需要职能部门进行认真的监督。做到有问题及时汇报, 有情况及时反映, 从而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地、连续的指导工作。

医院双向执行反馈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 我院在建设中也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 我们要进一步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医院垂直管理、水平管理和项目管理交叉互补的科学管理体系, 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增强医院的中层执行力, 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反馈体系 篇7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用来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作出等级评定及量化的鉴定。其内容包括各项评定的指标、综合测评工作程序、测评结果的使用这几个方面。其中指标是由德智体成绩和附加附减分构成。测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导师、班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测评小组来执行, 每学期累计一次成绩, 每学年总评一次。测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的定量依据, 也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

当前的测评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 但是这样的体系显得孤立、静态, 难以构成循环。大多数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反馈机制[2]是缺失的, 即使有也大都不够全面完整。

二、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往往体现的是专家组、教育工作者等测评体系设计者的理念, 这种状况, 不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了解。

1. 不利于体系的完备化、合理化。

目前的测评体系往往仅仅是先对学生进行各项考核, 然后定性定量的给个评价, 一测一评就结束, 系统本身的一些诸如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哪些需要改进等问题却不得而知。这样的测评方法导致体系没有自愈能力, 难以纠正偏向与失误, 一些新的方法、理念也难以注入体系中, 导致体系难以优化、合理化。

2. 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测评体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体系中的问题依旧留存着, 这就会导致在给学生进行下一轮测评的时候依旧沿用带有“缺陷”的测评体系, 难以给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立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主要方法是在原有的体系中增设一个反馈单元, 这样测评体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 而是一个“测评→反馈→修正完善→执行→测评”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体[3], 如此既使体系更加完整又有了自愈能力。

1. 反馈的主体

反馈的主体应当是多样化的, 应当包含与测评体系有关的各类人, 如学生、老师、专家、用人单位, 等等, 覆盖面广, 所汇集的反馈信息才更加具体。

学生是受测评者, 是与测评体系关系最紧密的群体, 他们对测评体系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因此他们应为反馈主体的主力军, 其中学生也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受评的大学生, 一类是已经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4], 在校学生对于测评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他们熟知体系的优缺点, 而毕业的学生有过受测评的经历, 加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测评体系中的各个项目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能结合工作经历给出独到的反馈意见。

老师是测评的实施者, 在其多年的测评经历后往往能发现体系的不足, 能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专家是测评体系的制定者, 他们能宏观地把握整个体系, 从大局大方向着眼, 提出“革命性”的反馈。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招收来的学生的素质情况, 结合测评体系指出体系中所缺失或不合理的地方,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反馈。

2. 反馈的内容

反馈是经过测评后各方面的人对测评体系所给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应当是对测评体系的评价, 切实中肯地对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 明确其优缺点, 指出哪些为优势应保持, 哪些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哪些有弊端要舍去, 不光对测评中的内容提出意见, 还有测评的方法、操作程序等一系列的项目。只提出意见是不够的, 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之相关的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把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来, 写到测评体系中作为测评指标项目进行考核。大家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聚沙成塔, 综合起来就能对体系产生莫大的影响。

3. 反馈的形式与操作

首先反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其主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建议书

学生在受测评和老师在实施测评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学生或老师将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起来,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形成建议书等书面材料交与测评中心审核。用人单位根据招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结合其平时的工作表现提出他们对测评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把这些整合成建议书交给测评专家组。这种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2) 即时反馈

有时反馈的方面和内容不多, 没有必要形成书面材料的时候, 可以采取即时反馈的方式。学生一旦有了想法或建议就可以立即找到相关老师, 当面向老师反馈, 老师有了想法和意见时也可以及时当面反馈给测评小组。这种反馈方式比较直接, 也比较快捷。

(3) 间接反馈

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当某个或某些同学有了好的想法却难以继续走下去的时候, 可以召集一些同学和老师召开头脑风暴会议, 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进言献策, 最终形成方案。这种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却比较容易形成有价值的反馈。

4. 测评组的工作

一方面测评专家组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测评小组本身也要展开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召开师生座谈会等相应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反馈信息。得到反馈信息后测评小组要注意及时收集、整理、汇总, 然后对汇总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和研究, 将其中的反馈信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择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反馈信息, 交付给专家组, 由专家组专门开展研讨论证会议, 把这些反馈信息整合成正式的书面材料写入现有的测评体系中, 将不合理的内容合理化, 不公正的操作方法公正化, 并在下一轮的运作中投入实施。

四、反馈机制为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带来勃勃生机

加入了一个反馈机制, 就像给一湖水引入了一个泉眼, 从此不断有新鲜的泉水注入湖中, 使得体系处于不断自我更新中, 充满勃勃生机。

1. 有利于体系日臻完备。

引入了反馈, 使得体系能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得到解决, 使它处于常换常新、不断升级的状态, 这样的体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良性循环,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有利于监督测评的运作。

引入反馈机制, 让各方面的人都介入进来, 使得测评工作处于公众监督的状态下, 这样的测评体系会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3. 有利于提高师生群体对待测评的积极性。

有了反馈, 师生与测评体系贴得更近了。以往, 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实施测评和接受测评, 体系一成不变, 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了积极性。现在加入了反馈, 师生都成为测评体系的主人翁, 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 有利于推动测评体系的发展。

“要看明天的社会, 先看今天的校园”, 蔡元培先生的这句名言, 揭示了学生的素质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也表明, 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带有反馈机制的测评体系是一个健全的测评体系, 它是对原有体系的改进和升华。当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 此时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反馈机制不断地注入到测评体系中, 使得体系能不断更新自我, 有了自愈能力, 自始至终处在前沿, 站在高处, 从而系统、合理、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为培养更合格出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综上所述, 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确实起到了优化体系和完善体系的作用, 它始终发挥了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更加与时俱进, 更出色地执行其测评使命,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改革进度。

参考文献

[1]喻华杰, 颜冠群.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弊端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06.12, (中旬刊) , (28) .

[2]廖善才.建设灵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理论界, 2005, (12) :49-50.

[3]周姗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十二) , (115) .

反馈体系 篇8

1数字化医院管理体系的建立

1.1建立局域网络

我院从1999年起建立医院局域网平台,至今网络应用端计算机已达到437台,登录用户617人。医院内部局域网全面运行“军卫1号”系统, 并自主研发了电子政工、绩效查询、 军队伤病员管理、电子病历备份等系统。通过局域网执行电子政务办公、 医院信息发布、医护日常工作、临床教学、文献检索等功能管理医院日常行政、医疗工作。

1.2建立集成化数据系统

应用门诊 排队叫号 系统可同 时实现挂号与分诊,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医院影像系统将CT、MRI等影像端口联网,及时将图像传输到服务器及工作站,加速影像采集、传输、 存储、处理共享等过程。检验信息系统实现所有检验数据全过程的实时网络传输,包括网上申请检验项目、打印条码标签、读取标本条码、传输报告等功能。用药管理软件插嵌在工作站系统,进行临床用药自动监测和跟踪,监督医生合理用药。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自动监测医院感染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加强广谱抗生素审批和监督。病历质量控制系统通过在线对医疗病历的检查,提高病历质量和医疗服务治疗水平。临床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对手术预约、麻醉要求、手术接台等过程,进行合理安排,缩短手术衔接时间。

1.3数据体系维护

数据体系 维护由信 息科负责 承担,信息科由院领导、信息化领导小组直接管理。维护系统采用B/S网页方式开发,用IE浏览器打开,只需要在服务器端部署新版本,而客户端不需要作系统更新,升级简便。在参数调整方面,系统会根据用户账号的登录识别用户所在科室,再根据用户的角色,向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数据质量指标,且系统能收集变化环境自动调整其参数,以实现管理维护。维护系统应用oracle 11g数据库,对数据库系统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 并且通过其内部一些约束,审核对数据也起了非常好的监管。

2仿生学反馈系统的构建

2.1构建仿生学反馈系统

通过模拟生物体对外界认知和反应的功能和机制,设计软件结合数据平台,调控门急诊、手术室、住院部等部门的医疗过程。将医院数据分为数据型、字符串型、枚举类型。从运行效果分为低、正常和高。将医院医疗情况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的命名处理,分配惟一的代码,最后通过计算公式得出分值。通过制定评价标准, 智能分析医院信息,对门急诊各项事务预警监控,通过挂号就诊人次、就诊等待时间、出诊医生考勤等指标来检测门急诊运行情况。本系统模仿生物反馈模式:根据一定的权值赋予每个科室、诊室及门诊各个医务人员的分值,通过计算出来的分数与标准库的相应值相比较,从而得出医疗运行是异常、正常还是良好的最终状态, 并对系统进行相关调整。

2.2信息发送系统

智能分析系统对所得出的结果, 会筛选出部分重要或紧急的指标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相关人,如门急诊需会诊 , 大批伤患 需要各科 室协助救 治等。日常工作数据信息会每日定时发送,如为院领导、职能部门发送日门诊量、出入院人数、检查人次等,为医护人员发送个人工作量、绩效、出勤情况,做到医院各部门人员对当日医疗情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3医院随访数据库的构建

我院结合 医院局域 数据库应 用Windows Server 2008及Windows 7系统建立 医院随访 系统数据 库 。 在门诊和出院时进行患者对医护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后2-3个月后采用电话 、 门诊及电 子邮件等 方法进行 随访。以后根据情况常规3-6个月随访一次,将随访资料档案登记构建随访数据库,将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 检查结果、确定后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记录患者对医疗的满意程度和意见。 医务人员可通过随访客户端进行随访工作管理,统计分析随访内容,门诊和住院信息定期进行总结反馈到医务处等职能部门,调整医院各部门工作。

4反馈机制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和启示

4.1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医院每天面临大量数据,医院管理常会面临医疗活动随意、绩效考核粗放、制度执行不一等问题。医疗管理需要调整、精细化。我院建立医院管理系统反馈机制,对医院数据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反馈,再次对医院医疗信息进行整合调整,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 患者随访 信息数据 库同时借 鉴仿生学 原理 , 为医院管 理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反馈系统着眼于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整合病人信息数据库,从而增强医务处等职能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节决策的能力。反馈管理平台使医院各级管理者实时掌控医院全局运行情况,可及时提取、梳理和整合各部门信息制定决策 , 并根据实 际情况协 调各部门 工作,纠正偏差。形成互联互通的医院业务协作网络,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社会满意度, 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4.2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系统反馈机制及时传输医院各部门运行情况,合理安排,减少医护人员等待、查询结果的时间。 手术室安排手术更合理,台次间衔接间隔更短,患者等待手术用时少。门急诊根据分诊病人数量、病情、医生负荷量,设置预警,在提示医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同时,发出会诊信息到相关科室的工作站或备班医生手机,缩短了协调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反馈系统整合以病人的临床信息为中心相互联系,实时监控,提高了电子病历质量,同时监督处方、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职能部门可实时监控,及时纠正诊治中的偏差和不当用药,从而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水平。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工作运行不畅的环节,并结合效绩考核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医护差错,提高了医护质量。

4.3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反馈系统应用各种数字化平台, 结合患者反馈的信息和随访数据库, 及时进行医院各部门、患者和医生的沟通交流。通过随访数据库,既可以保持和患者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医患信任程度,改善医患关系,又可以提高疾病跟踪与调研能力,提高医疗管理和临床科研水平。同时使医院服务向社区延伸,拓展院前院后业务空间,促进疾病的早复查,早康复, 减少复发,避免医患沟通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

医院的各科室部门每天汇集大量信息,我院医院管理反馈系统顺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整合信息,加强协调,合理组织,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摘要:对医院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可提高医院数字化管理的质量。解放军第163医院通过应用仿生学技术和随访数据库建立医院管理及反馈体系,以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了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

反馈体系 篇9

目前,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管理相比于运行阶段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受限于核电行业没有针对工程建设阶段设计、制造和安装活动的经验反馈管理指南和评估标准,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阶段参建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是核电工程建设项目经验反馈工作顺利推行所面临的现实困难。识别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工作主体责任、探索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管理模式以及推动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工作标准化,对于提升核电工程设计、土建、制造、安装、调试等阶段活动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核电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提升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以核电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EPC)为基础提出经验反馈体系建设以及经验。

反馈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以期为核电工程建设阶段核电厂业主单位、工程总包和分包单位的经验反馈管理体系构建和工作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的管理主体责任和业绩目标

1.1 管理责任

工程建设阶段与运行阶段核电厂经验反馈工作的实施主体责任单位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运行阶段经验反馈工作主要是基于系统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员安全行为及环境安全的管理,侧重于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工作主要基于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管理。

运行阶段核电厂业主单位负责核电厂运营,经验反馈工作由核电厂业主单位实

施。工程建设阶段核电厂的主要活动由核电厂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等单位实施,核电厂业主负责对相关活动的监督,经验反馈工作应由上述活动的责任单位实施。建设阶段经验反馈责任主体多、工作接口复杂,为了确保核电厂经验反馈管理和监督责任得到有效的落实,核电厂业主除一方面要建立总的经验反馈管理体系外,同时应将经验反馈管理要求以合同形式延伸至工程总包单位(必要时延伸至重要分包单位),推动工程总包单位和重要分包单位建立与业主单位经验反馈管理体系和标准相协调、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经验反馈管理体系。核电厂经验反馈活动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同时需接受WANO、CNEA等行业组织的评估。核电工程项目经验反馈活动监督和评估关系图见表1。

1.2 管理期望和目标

1.2.1 管理期望

经验反馈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经验反馈活动的目的是去找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类似可取之处来极力改善机组安全水平和提升公司业绩。公司需要提出经验反馈工作的管理期望并持续强化,以推动组织内对经验反馈活动的接受和认同。

公司应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验反馈管理期望,并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会议)强化管理期望。经验反馈管理期望包括(但不限于):

(1)提倡透明的报告制度,各级管理层要鼓励员工及时、如实地报告问题(包括潜在的问题);

(2)保证足够的开展经验反馈工作所需的资源,决策层和高级管理者应支持经验反馈工作,确保经验反馈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3)应保证从事件和异常中获得的信息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并确保从其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如培训、研讨、工前会、总结会、报告等)进行反馈和利用;

(4)定期与行业先进管理实践进行对标,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1.2.2 业绩目标与准则

经验反馈业绩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效组织实施经验反馈来提高核电厂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缺陷或异常的识别和报告在各层级组织内被持续鼓励和强化,缺陷或异常的报告、分析、纠正和反馈的管理流程通畅。

为实现上述业绩目标,应制定具体的准则来指导经验反馈工作的实施,准则可包括基础性要素和特征要素两个部分。基础性要素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管理者和员工充分意识到经验反馈对核安全的重要性;

(2)确定经验反馈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利用经验反馈的管理期望和职责;

(3)经验反馈信息方便所有员工获取;

(4)管理者合理促进、强化经验信息的利用;

(5)对问题和潜在的问题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适当的纠正行动;

(6)对重要的和重复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根本原因并制定恰当的纠正行动,防止事件重发;

(7)针对外部重要经验反馈进行及时反馈;

(8)制定内部事件报告准则,及时向核安全监管部门、行业报告重要事件。

特征要素应根据组织的专业活动特点制定。对于核电工程设计和建安单位,特征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9)及时生效工程建设经验反馈管理程序来支持核电工程的设计、土建、制造、安装和调试活动;

(10)对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项进行评估(如福岛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改进项),采取适当的纠正行动;

(11)针对土建施工及设备的制造、储存、运输、安装和调试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项和缺陷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及时经验反馈;

(12)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等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并能通过正式的渠道反馈到后续机组系统设计和施工设计过程中;

(13)针对工程进度重大偏差和风险,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措施。

注:OEE指经验反馈工程师。

2 经验反馈体系

2.1 经验反馈管理组织体系

为组织制定和有效推动公司经验反馈管理期望和管理目标实现,公司需建立经验反馈管理组织结构,对公司经验反馈工作进行全面策划和管理。公司经验反馈组织结构一般应包括公司领导层、经验反馈归口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经验反馈工程师网络等。公司领导层负责签发经验反馈政策、提供经验反馈工作开展所需的资源和作出重要决策,归口部门负责经验反馈的组织、协调以及提供专业性培训,业务部门负责经验反馈工作的具体实施。

2.2 文件体系

经验反馈管理政策提出经验反馈管理期望、业绩目标,管理程序规定经验反馈管理的流程或方法,具体可包括状态(缺陷)报告管理、经验反馈管理、事件根本原因和趋势分析管理等程序,提出经验反馈工作的规范要求。经验反馈细则是对经验反馈管理程序的补充或支持性文件,为经验反馈工作开展提供具体的指导。

3 状态(缺陷)报告制度和管理流程

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安全状态、缺陷或异常,应有正式的渠道来报告、处理和反馈。公司需要制定状态报告制度,对于任何问题的报告不设置限制,以保证发现缺陷的任何人都有权限来发起状态(缺陷)报告,并确保任何状态报告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3.1 状态报告定义和分级

状态报告可按对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大小实行分级管理,详细的分级准则应结合重要度、事件后果、紧急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核电厂通常按执照事件、内部事件和低级别缺陷来对事件进行分级,工程总包单位或分包单位可参考核电厂分级标准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分级准则和标准。

3.2 状态报告处理流程

状态报告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报告状态报告发起、审查、开发、纠正、验证和关闭等控制环节。

状态报告根据等级实行分级处理,重要的状态报告(A类或B类)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行动开发,同时需制定临时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在短期内再发生。低级别的状态报告(C类或D类)可进行表面原因分析或采取直接纠正行动。

4 事件根本原因和趋势分析

4.1 事件根本原因分析

开展事件根本原因分析(RCA)的主要目的是查明事件的发展过程,确认事件后果、潜在后果、直接原因,分析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针对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行动,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一般包括事件调查和事件分析两个部分,事件调查又分事件信息收集和人员访谈两个环节。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是基于事件调查和人员访谈等基础信息构建事件序列并进行结构化分析的过程,利用这一方法可准确找到事件的根本原因、促成因素以及失效的屏障。

4.2 趋势分析

定期开展趋势分析活动,以识别偏离预期或期望的性能水平并存在潜在后果的趋势,提前采取纠正行动以缓解或扭转该趋势,预防事件发生。趋势分析一般应包括三个要素,即趋势分析对象、目标值、统计值和统计周期。趋势分析对象应具体和可测量,统计周期应合理并具有统计意义。

趋势分析通常基于事件原因因素(表面原因或根本原因)进行,通过构建相似事件组开展趋势分析,早期识别重复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纠正行动,避免重大事件发生。趋势分析还可以对专业工作组相关的事件趋势、重要活动(如焊接、安装、调试、试验、检查等)进行,及时识别重点管理领域的潜在共性弱项并加以改进。

5 评估与改进

公司需定期对经验反馈管理体系的运转情况及经验反馈实施效果开展自我评估,以此检验经验反馈管理的绩效。同时,公司可向WANO、CNEA等行业组织申请同行评估,以及开展与行业先进管理进行对标,促进经验反馈管理水平提升。

6 结语

经验反馈是核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工程建设单位及营运单位监管的重要方面,也是WANO对核电机组启动前同行评估的重要评估领域。开展好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工作,对于促进良好经验反馈文化形成以及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参考运行核电厂经验反馈管理标准,结合工程建设阶段核电厂管理实践,总结提出工程建设阶段核电厂经验反馈管理体系策划和管理实施方面的良好实践,以期为核电工程建设单位经验反馈体系构建和工作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磊磊,丁健.核电站建造阶段经验总结和反馈机制[J].中国核电,2011(2).

[2]朱晓峰,李恺,李淑英.建立核电经验反馈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3).

【反馈体系】推荐阅读:

执行反馈体系07-12

反馈矫正07-16

自反馈05-12

工作反馈05-25

反馈05-28

教学反馈05-29

神经反馈06-05

反馈形式07-25

读者反馈07-26

实验反馈07-28

上一篇:自动配制系统下一篇:并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