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反馈策略

2024-06-21

管理反馈策略(精选10篇)

管理反馈策略 篇1

一、背景与综述

酒店服务行业O2O模式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对酒店和消费者都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为消费者的出行住宿提供多方选择和预订便利,为酒店展示和推广服务提供渠道,另一方面因消费者对服务评价的不同给后来消费者选择造成困扰,也为酒店处理负面口碑传播提出了考验。

对于线上预订、线下消费的酒店,消费者消费后的评价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会在预定酒店前浏览酒店评论作为参考信息,会有二分之一左右的消费者的消费决定会受到评论的影响[1]。消费者往往通过评论的形式将不满或抱怨表达出来,而负向评论比正向评论更易受消费者的信任,负向评论会影响潜在消费者的选择,以及影响企业形象,从而影响酒店企业的盈利[2]。因此,企业需要知道哪些服务不符合顾客期望,从哪些方面提升服务品质,达到挽留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目的。

为了研究目前酒店服务在线评论与管理反馈策略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旅行网站中酒店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星级酒店的负向评论的内容分析,构建负向评论类别框架,并挖掘和总结管理反馈策略,分析现阶段酒店管理反馈策略状况,为酒店服务提高及管理反馈提供理论支持。

二、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携程网的酒店客人在线评论及酒店管理反馈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网络爬虫抓取了携程网中北京地区2015年5月之前的顾客在线点评及管理反馈等数据,共计3094家酒店的1 165442条评论。本文以酒店星级为划分,以2分以下评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和内容分析,建立酒店服务评论类别框架,根据文献分析和关键事件分析法确定评论类别框架,然后应用ROSTCM软件对评论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统计不同星级酒店评论酒店服务项目频次,并进行卡方分析。然后,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确定管理反馈策略,选取200条管理反馈内容通过研读确定每条管理反馈所属策略,用SVM方法对管理反馈样本数据进行分类和检验。

三、负向评论框架与管理反馈策略选择库建立

(一)负向评论框架的建立

对酒店2分以下评论内容分析发现,酒店的评论内容包括对酒店外部的评论和对酒店内部的评论两部分,酒店外部包括酒店位置、环境、交通等方面,酒店内部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两方面的评价,硬件设施如房间、卫生间、空调等酒店硬件设施,软件方面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卫生、气味等与人员相关的非硬件的评价。

为了建立酒店2分以下评论类别框架,本文对2分以下的评论用ROSTCM软件进行分词并统计词频,按照所确定的评论类别框架进行分类,通过对27537条2分以下评论内容的分析,发现平均每条评论有2方面的问题反馈,评论类别框架括130多个问题关键词,如表1所示各类别中详细项目。

(二)管理反馈策略库的建立

根据已有文献确定管理反馈策略类别为欢迎、感谢、道歉、承诺、解释、驳斥等[3,4]。对北京地区各星级酒店回复内容进行通读分析发现,一条反馈往往包含两种策略,通过对多条酒店回复进行内容分析,采用归类分析方法,综合以往有关服务补救策略的研究,将管理反馈策略归类为三种形式:欢迎与感谢、道歉与承诺、解释与驳斥,三种策略样例如表2所示。

首先选取200条反馈,通过人工进行分类,然后利用SVM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和检测,准确率达到95%。各星级酒店管理反馈策略比例如图1所示。

从各星级酒店三种反馈策略数量上看,较多采用的策略是道歉与承诺,解释与驳斥的数量最少,五星级酒店采用道歉与承诺策略达到60%以上,解释与驳斥策略仅采用不到10%;四星级和三星级酒店也较多采用道歉与承诺策略,达到了50%以上,其次采用的是欢迎与感谢策略,最少使用的是解释与驳斥策略。2星级和1星级酒店多数为经济型或家庭式酒店,采用欢迎与感谢策略高于其他两种策略。

四、顾客评论与酒店星级及管理反馈策略匹配

分别统计各星级酒店不同类别评论数量,通过卡方分析发现X2=364.0797>X20.001 (8)=26.13,在P<0.001标准下,各类别评论数量与酒店星级有关系。同样,对管理反馈策略数量进行卡方检验,发现X2=359.1087>X20.001 (8)=26.13,在P<0.001标准下,管理反馈策略数量与酒店星级有关系。因此对顾客评论与管理反馈策略匹配的分析,从酒店星级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对2分以下的顾客评论按照负向评论类别进行分类,同样采用人工分类进行作为训练集获得分类模型,利用SVM方法进行分类,并与酒店的管理反馈进行匹配,得到表3。

各星级酒店采用解释与驳斥策略普遍较少,多采用欢迎与感谢和道歉与承诺两种策略,其中针对软件类的负向评论,五星级酒店采用道歉与承诺策略比例最高,比率达到68.85%,按照星级递减顺序,道歉与承诺策略的采用率也呈递减现象,而欢迎与感谢策略的采用率则随星级降低而升高;针对硬件类的负向评论,各星级酒店采用的管理反馈策略并没有随星级有规律,其中2星级采用欢迎与感谢策略比例最高,5星级采用道歉与承诺策略比例最高;针对酒店外部的负向评论,各星级酒店普遍采用欢迎与感谢策略的比率较高,其中2星级酒店采取欢迎与感谢的比率最高,4星级和1星级酒店采用道歉与承诺的比率较高。

在负向评论框架建立于分析中已经发现1、2、3星级酒店的顾客对酒店硬件服务的抱怨较多,而4、5星级酒店顾客对软件服务抱怨较多。通过管理反馈策略匹配发现针对软件服务的抱怨,3、4、5星级酒店普遍采取道歉与承诺策略,承诺服务的提高和改善;针对硬件类的抱怨,1、2星级酒店采取较多的是欢迎与感谢策略;针对酒店外部环境的抱怨,各星级酒店采取较多的是欢迎与感谢策略。

五、结论

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了O2O模式下顾客对酒店服务2分以下评论框架以及酒店采取的管理反馈策略类型,并将评论类别与管理反馈策略进行匹配。分析现阶段顾客在评论中体现的对各星级酒店的投诉抱怨,从而发现酒店服务需要改善的方面,并通过管理反馈策略的分析,比较不同星级酒店采取策略的不同,对酒店服务改善和管理反馈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根据顾客评论,建立顾客评价管理系统,有针对的改善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

根据分析发现,顾客消费后通过评论反应真实的消费体验和需求,顾客对服务的要求因酒店星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再好的服务也有瑕疵,也有服务不周的时刻,因此,针对顾客的投诉抱怨,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及时解决,特殊问题可在顾客二次入住时有针对的解决,从而提升顾客满意度。因此,酒店管理者应该重视顾客的反应,将顾客作为半个员工,使其参与到酒店管理中来,提高服务传递的效率和效果。酒店针对顾客评论提出的问题,建立该名顾客评价管理,将同一名顾客多次入住的评价汇集,企业通过顾客评论内容更好地理解顾客需求和行为,有针对的改善服务,提供服务补救,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其次,根据评价系统,建立管理反馈机制,在网络中对顾客评价给予快速有效的反馈。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管理反馈策略采用较少,主要集中在欢迎、感谢、道歉、承诺等方面,策略较单一,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反馈策略,根据在线评论管理反馈策略与评论类别匹配情况,进一步衡量反馈效果,建立管理反馈机制,针对顾客对获得的服务抱怨快速有效地反馈,增强顾客的满意度,通过反馈表明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增强对顾客的情感服务,打动顾客的心,获得顾客的忠诚,增强顾客重复购买意愿。口

摘要:社会化媒体发展环境下,为了酒店服务业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可能损害酒店声誉的在线负向评论,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不同星级酒店针对在线负向评论的管理反馈策略,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地区3000多家酒店负向评论及管理反馈内容,通过分词的方法总结了顾客投诉抱怨类别,并对比分析顾客不同星级酒店服务抱怨不满的类别;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反馈样本内容分析得到欢迎与感谢、解释与驳斥、道歉与承诺三种策略,通过卡方分析发现管理反馈策略的选择与酒店星级有关,最后根据建立的负向评论框架对负向评论用SVM方法分类并与管理反馈策略匹配,根据研究发现对各星级酒店服务改善环节和管理反馈策略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星级酒店,负向评论,SVM,管理反馈

参考文献

[1]GretzelU,K-H Yoo.Use and Impact of Online Travel Reviews[C].Austri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Innsbruck,2008:35-46.

[2]Jeong M,M MJeon.Customer Reviews of Hotel Experiences through Consumer Generated Media(CGM)[J].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 Marketing.2008,17(1):121-138.

[3]Hoffman K D,Chung B G.Hospitality Recovery Strategies:Customer Preference Versus Firm Use[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1999,23(1):71-84.

[4]Levy S E,DuanW J,Boo S Y.An Analysis of One-star Online Reviews and Responses in the Washington D C,Lodging Market[J].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2013,54(1):49-63.

英语课堂提问及反馈策略 篇2

一、教师的提问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问的质和量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目光应该扫视全体学生,产生群体效应,保证全体学生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和聆听别人回答的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首先应解决人次问题,尤其是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因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以模仿正确的读音、语调,学习基本的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为主。课堂提问的任务是保证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模仿和纠错,养成新的语言习惯。例如,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后,教师可指令学生重复朗读或做简单替换,这种课堂提问不需要等待时间,只要求学生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因此,多数情况下,教师无须点名,采用one by one,pair by pair,row by row,group by group,the whole class等操作方式,进行依次模仿和连锁回答,就能增加提问的人次,扩大操练的覆盖面,在提问人次上达到足够的量。

其次,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扎实、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课文理解性问题和现实情境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会随之增加,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在保证提问覆盖面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提问的质量。

2. 合理设置情境,把握提问的时机

按英语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提问必须遵循: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语言,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利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学生基本上利用英语与教师进行交流。为了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教师可配以板书、图表、公式、图片、简笔画、表情、手势、动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来降低语言难度,加强交流效果。换言之,就是在问答过程中创设情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为学生所理解并有思路可循。如《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虽然该单元所讲的内容是个细节礼仪,但在不借助任何情境手段的情况下,学生是较难理解和运用的。如果教师运用情境和图片、视频和表演,这一问题就可以简化为:When should we shake hands?又如《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如物理和化学实验一样,不进行实际操作和观看,问题就复杂了,但学生一经实践,问题就简单多了。学生在观看和情景表演时,他们就在思考和组织语言。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在充分考虑和情境的提示下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掌握句型和熟练会话。

3. 运用多种方式,讲究有效的提问策略

在英语课堂问答活动中,面向全体,实现师生双边互动或多边互动,养成良好的问答习惯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或要求同伴和教师予以解决。也就是说,英语课上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外,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多种提问方式交替使用。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问答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师生的多边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师生间的默契配合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指令要简明扼要。另外,一人回答,其他人要注意听答,判断其回答是否正确,并随时准备补充或纠正。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态语控制全班学生的行为,就像乐队的指挥,举手投足,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督促学生时时备问,指挥学生个体答、集体答、依次答或随机答。

二、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

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答问和及时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技巧。在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完,适当点拨;要适时纠错,适当宽容;要恰当评价,表扬为主。

1. 允许说完,适当点拨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未完全形成,在回答课文理解问题及现实情境问题时,因思维与语言表达不同步而可能出现语言错误或逻辑错误。因此,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语言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学生答完。听答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除非回答太啰唆或离题太远。另外,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回答的积极性,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如出现学生不能持续的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提示,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路畅通。

2. 适时纠错,适当宽容

语言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对待和适时纠正错误就显得十分重要。纠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纠错因方式、时间不同而效果各异。因此,何时纠错、如何纠错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不同的教学阶段,英语教师的纠错策略应有所不同。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课堂提问多为程序性提问,学生的应答主要是模仿、操练和简单的替换练习,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保证语言信息的正确输入,提问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纠正错误,适时纠错能保证学生学到标准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为进一步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程序性操作提问都要立即纠正,从尊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保证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的角度出发,对待学生语篇朗读、连贯复述、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对待学生回答参阅型、评估型和现实情境型提问时出现的语言错误、失误或观点错误,教师就不应见错就纠,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同伴纠正。

3. 恰当评价,鼓励为主

为了使问答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对其答案有所评价,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甚至是应当纠正。因此,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教师要根据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等级的真实评价用语,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流的一部分。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中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例如:学生回答时,教师应不时地说“Good”“Yes”“Right”“OK”,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听他回答,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评价。即使答错了,也可以说“Good, but ...”或用降升调说“No, think it over.”或给学生适当的启发或暗示。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丰富评价用语的词汇和语汇,如使用“Its really a hard question, but your answer is quite right. You are great! / Youre successful!” “Most of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I appreciate what you did in my class. Thank you.” “I”m very glad that you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Congratulations!” 等。教师的评价用语要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并能使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堂用语的习得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管理反馈策略 篇3

一、预习反馈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在新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预习就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前设计出适合本课的预习导学案, 使学生在预习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案的内容充分自学, 展开讨论。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4Food的Reading 1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运用课本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也能检查学生预习探究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积累, 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观察反馈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有经验的“观察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行为表现中作出专业的分析与判断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理解, 学得怎么样, 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 要做到“听其言, 观其行, 察其神”, 以便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与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关联点, 并加以反思, 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例如, 发现学生眼神呆滞、迷茫, 或者有学生沉默不语、自顾看书、无法参与讨论等现象时, 教师应立即根据学生的需求, 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 改进自身行为, 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为十分专注地听老师讲述, 时而轻笑, 时而点头, 这表示他们理解了老师讲授的内容, 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可按原计划进行下去。

三、问题反馈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获取反馈手段。它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 教学有输入有输出, 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 又能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可能遗漏的环节。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 充分暴露其语言学习认知感悟过程, 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认知思维, 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6Acharitywalk的Reading1的教学尾声, 我就“Whatdoyoulearnfromthe charitywalk?”和“Canyougivemeanintroductionto OxfamTrailwalker?”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以此来深化教学过程。

四、检测反馈

课堂上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英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测试题, 不仅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巩固, 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nit1Dreamhomes的Grammar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所听录音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图画, 以检测学生对above, at, behind, below, in, infrontof等介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深化其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运用。

五、讨论反馈

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获取教学信息之后, 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交换学习心得、体会, 互相提问, 相互评价, 可以加强生生之间的反馈,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系统性的认识。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1Pastandpresent的Vocabulary教学过程中, 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不同的卡片, 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卡片上的形容词的反义词, 并用这一对反义词编对话。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活动, 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反义词联想记住比较生僻、孤立起来不易记住的单词, 也能让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的课堂知识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总之, 教学反馈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及时的、积极的反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教师应该遵循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反馈与矫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唐琼.初中英语课堂反馈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英语广场, 2012 (9) .

管理反馈策略 篇4

【关键词】教学课堂    教学反馈    教学策略

一、差异性的教学反馈与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我们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应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科学处理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采用对应的反馈策略,对学困生多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学习内容要难易适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勇气;对于尖子生,教师要设计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开启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中等生,就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探讨问题。一是:这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二是: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难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四是: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教师精心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在不同层次学习中获得的反馈信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人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争辩性的教学反馈与导向性的教学策略

争辩性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知识模模糊糊,不能很好地掌握时, 面对学生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情,教师就应采用导向性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为学生顺利解决疑难指明正确的方向,再次引导学生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海洋的彼岸。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半径” “直径”“圆上”这几个概念,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直径”(课件演示),你们觉得什么是“直径”?

生:我认为直径就是圆里的一条线段。

师:哦?那这条是直径吗?(课件演示一条不穿过圆心的直线)

生(马上补充):啊,不对 ,应该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师(笑):你们确定了吗?

师:好,要经过圆心。(师再画一条:穿过圆心,没到圆上)那这条肯定就是直径了!

生:不对,不对,还没到呢!老师你应该再画长一点。

师:要多长?

生:要画到圆上。

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直径?

生:只有两端都在圆上的经过圆心的线段我们才能把它叫作直径。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刚开始对什么是“直径”,只理解了片面,这完全是正常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原认知,从学生的基点步步为营,不断追问,不断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直径”这个概念进行争辩。学生的思维马上受到了冲击,直觉性地通过观察进行补充,并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了“直径”的正确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性,还要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最终得到正确科学的概念。

三、预设性的教学反馈与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活动,尊重学生的差异,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教师如何准备教材的问题,生成是在预设条件下而产生的动态教学效果。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是灵动的,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甚至是瞬息万变。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教学资源,教师应进行有效引领,抓住这些意外,进行即兴预设,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的精彩画面。

如:在教“乘法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汽车最多可以坐5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6辆小汽车,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算式:6×5=30(人),5×6=30(人)。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5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我们也从没怀疑过答案的正确性。当我准备下一环节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2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愣了一下说:“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其实,我也没有太多考虑,我只是想汽车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

生1:我觉得可能是26人,算式是5×5+1=26(人)。第6辆汽车只坐1人。(有学生插话:那多浪费)

生2:有可能27人,算式是5×5+2=27(人)。第6辆车只坐2人。

生3:有可能是28人,算式是5×5+3=28(人)。第6辆车坐3人。

生4:有可能是29人,算式是5×5+4=29(人)。第6辆车坐4人。

……

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我预设的教学程序进行,但我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把这些有用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一次次让学生思维迸发出奇异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更加充满生机。

数学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场,教师应注重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也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开放的预设,就不会收获精彩的生成。

绘本阅读中教师有效反馈的策略 篇5

1. 示范性反馈。

幼儿早期的语言是靠模仿来获得发展的, 绘本阅读中可供幼儿模仿的语言主要来源于绘本和教师。在绘本阅读中, 当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停顿或困难时, 教师要用绘本或是自身的语言进行示范,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如在绘本阅读《鼠小弟的背心》中, 当鸭子向鼠小弟借背心时, 教师问幼儿鸭子会怎么说, 大部分幼儿的回答是“可不可以借给我”。这样的回答既不完整也不规范, 这就需要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用绘本中的语言:“小背心真漂亮, 让我穿穿好吗?”也可以用自己组织的语言:“鼠小弟, 能不能把你漂亮的小背心借给我穿一下?”

2. 总结性示范。

在绘本阅读中, 当幼儿的回答比较片面或不得要领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总结性的反馈策略, 以帮助幼儿梳理和概括他们的回答,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如在绘本阅读《活了100万次的猫》中, 教师让幼儿讨论他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猫。幼儿有的回答“白色”“黑色”, 有的回答“大的”“小的”有的回答“调皮的”“贪吃的”, 等等。对此, 教师总结道:“小朋友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小猫, 有不同颜色的, 有不同形体的, 还有不同性格的……”教师的反馈既连贯又极具概括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3. 重组性反馈。

重组性反馈是指当幼儿的回答比较散乱或平淡时, 教师用自身的语言重组幼儿的表述, 以使幼儿的表述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如在绘本阅读《狐狸爸爸鸭儿子》中, 教师问:“狐狸是如何孵蛋的?”幼儿答:“挖洞”“放草”“放上蛋”“趴在蛋上”……显然, 幼儿的回答比较散乱和平淡。对此, 教师可以重组幼儿的表述:“狐狸首先挖了一个洞, 然后放上草, 接着放上蛋, 最后趴在了蛋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一系列连词的运用, 使整个的语言表达既有逻辑性又有创造性。

4. 追问性反馈。

在绘本阅读中, 当幼儿的回答仅仅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次或是比较单一时, 教师就需要运用追问性的反馈策略来促进幼儿理解的深度及广度。如在绘本阅读《鼠小弟的背心》中, 教师让幼儿猜测:“接下来, 谁会来借鼠小弟的背心穿?”幼儿往往会答出很多动物的名称。但教师不能就此为止, 因为幼儿的理解还较肤浅。教师需要追问:“为什么会是××来借鼠小弟的背心穿呢?”让幼儿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猜测的结果上, 而是深入到猜测的依据上。不仅让幼儿知道了绘本中都有谁借穿了鼠小弟的背心, 更是让幼儿深入地理解了绘本中所隐含的借穿鼠小弟背心的动物越来越大这样一条内在线索。

5. 启发性反馈。

管理反馈策略 篇6

一、现状分析

根据多次的问卷调查、访谈、听课, 笔者发现目前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不重视 课堂中及时 的反馈。他们认为在反馈 上花的时间太多会影响教学进度, 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往往把反馈放在课堂之外。当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偏离教学预设的回答时不加理睬, 对一些思维灵活、难度较大的问题只请个别成绩优秀学生回答, 中下等生成了课堂的“配角”, 注意力分散, 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反馈流于形式, 有“名”无“实”, 对教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难点还是懵懵懂懂, 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部分教师的课堂 反馈存在 误区。部分教师尽管注意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课堂中很少进行多样化、合理的、有效的课堂反馈, 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①反馈的形式过于单一———只重视速度。课堂反馈中只会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 没有合理地、多样化的反馈策略, 没有对多种学生进行多种反馈。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 听得不认真, 往往一个学生在回答时, 其他学生心不在焉, 反馈效率不高。

②反馈的主体过于狭隘———只重视尖子生的反馈。由于尖子生表现欲较强, 而中下等生自信心不足, 不敢举手, 于是教师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尖子生身上, 从而忽视了中下等生的反馈, 不能很好地调整上课进度。使中下等生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 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③反馈的重心过于传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一些教师在上课让学生解题反馈时常常只重视最后的答案, 而轻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反馈。教师不仅要了解解题的结果, 更要及时了解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及其用到的方法。

④反馈的内容过于单向性———只重视教而忽略学。有些教师虽然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反馈自己教的情况, 但忽略了学生学的反馈, 使得教学反馈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部分学生在反馈过程中不善于倾听, 不积极参与。我们在听课或自己上课过程中都会发现, 有些学生无论是个人反馈、小组反馈、自由反馈时都是课堂中的“隐形人”, 不积极、不主动, 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反馈情况, 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灾区”。

二、有效反馈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反馈策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是优化教学过程, 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经过深入思考, 现提出以下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策略。

1.充分预设反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 要精心研究教材 , 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以及有所关联的知识点都要相当熟悉。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要用什么形式的反馈, 可以用哪些形式的反馈, 应该让哪些程度的学生进行反馈, 学生会有怎样的反馈,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教师都要事先进行充分预设。只有这样,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达到最高效率、最佳效果。

以《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为例:

本节的难点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辨认。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共有十一种, 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给出这十一种展开图, 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则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在课前可以先布置一个作业, 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立方体, 并尽可能多地找出它的多种表面展开图。对于这个作业, 可能有个别学生有困难, 那么可以让这些学生参照书本上的这一节, 从中找到做立方体的方法。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以后, 估计每个学生都能做出立方体, 但表面展开图肯定找不全。优秀的学生可能多找出几种, 后进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一种。不管学生找到几种, 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动手的成果 (尽量先找后进生进行展示, 再找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补充) 。根据课堂实际, 如果结合所有的学生能够把十一种展开图都找全, 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总结成果。如果找不全的, 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立方体进行剪、展, 引导学生找全十一种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再让后进生进行总结成果。

课前对教材的充分掌握和对课堂的充分预设, 可以使得在这节课上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很好地、及时地了解课堂上各层次学生掌握的情况, 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高教学效率。

再以《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为例:

在这堂课中, 预设“通分”会是本节课的难点, 从单项式的通分到多项式的通分, 都是学生的易错点。但是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的计算却是很熟悉的, 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因此, 引入这样一组题目:

提问:①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②运用类比的方法考虑分式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③根据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出右边这组算式的结果。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的几分钟, 估计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类比能做出①、②题, 但第三小题可能会的学生比较少。如果大部分学生能答对前两题, 那么前两题的答案就可以由全班一起给出。如果错得较多, 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回答, 并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对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对于第三小题可以请班上中上层次的三个学生进行板演, 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产生, 让班上同样中等的学生评价他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思路和做法。

由于预设到学生可能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难理解, 教学中充分给予多次反馈, 如先根据分数计算进行类比, 最后根据不同的学生计算并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样通过多种反馈, 学生能慢慢理解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方法。所以说备课时充分预设是有效反馈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 以怎样的方式处理都要精心预设, 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善于捕捉 课堂中不同 的信息 , 运用多样化 的方式反馈。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是肯定存在差异的, 所以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 要选择不同层次的也要选择同一层次的特别是学生中那些与众不同、灵光乍现的独特见解, 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 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呈现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开阔思路, 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多种解题思路。在运用反馈方式时, 也需要多种多样, 可以个别回答, 也可以小组交流, 还可以课堂板演、学生讲解, 等等, 只要是对课堂教学有利的, 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的, 都可以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反馈时思维才能因碰撞产生火花, 并且在听取别人方法的同时取长补短, 开阔思维。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 有这样一题:

如图, 已知∠A=∠D, AB=DE,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说明:△ABC≌△DEF (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

这道题的证明方法是多样的, 课堂上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都能写出1-2种方法。思考结束后请学生回答。

生1:添AC=DF用SAS得到 (中下生回答)

生2:添∠B=∠E用AAS得到。

添∠BCA=∠EFD用ASA得到 (中等生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3:添AF=DC用SAS得到 (中上生回答)

师:用这种方法怎么证明?

生3:先用等量代换得到AC=DF, 再去证明。 (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方法吗?

生4:添BC=EF用SAS证明 (中下生回答)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对吗?

生5:不对, 这个不是SAS, 没有这种证明方法。 (中等生的回答)

师: 为什么用这样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请举反例说明 (发现有基本上学生都不能举出反例时给出提示:画出两个三角形, 满足两边一角相等, 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

学生在不停地画图尝试, 一个优等生率先把图形画了出来, 并上黑板板书和讲解给了全班同学, 学生茅塞顿开。

题目变形:如上图, 已知AB=DE, 请再添加两个条件说明: △ABC≌△DEF (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

此题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经过十分钟的讨论, 由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讲解, 第一小组给出了四种方法。再由多个小组进行补充后, 八种方法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在本题的讲解中, 课堂上始终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为主, 运用个人反馈和小组反馈相结合, 把本题中的不同种方法呈现出来了。有些方法既有联系之处又有不同,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展示, 其他学生也体验到了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多样化策略。在本题过程中学生还出现了一个概念的本质性错误, 通过让学生找反例, 明确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理解其错误的本质原因。

3.有效利用错误的信息, 进行反馈。学生在反馈过程中, 错误在所难免。对于错误的反馈, 不要一棍子打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 澄清模糊的认识, 揭示题目的本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拿来利用, 要特别利用那些普遍的、典型的、涉及数学本质的错误, 让学生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以《分式方程》一课中的题目为例:解分式方程

此题请了三个成绩中下的学生板演, 结果有两个学生在去分母这一步中出现了这样的答案:x+4=-2。全班统计下来有十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

师:这样做错在哪?

生1:4没有乘以 (x-3) (中等生)

师:为什么没乘就是错的?

学生沉思中……

师:可以从等式的性质去考虑。

生2:等式两边每一项同乘一个数, 等式仍成立。如果4没成, 等式就不能成立了。 (优等生)

尽管此题在完成过程中错误的学生并不是非常多, 但是解分式方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也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个易错点。反馈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 把对理解重难点有帮助的普遍性错误当做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挖掘出来进行利用, 变错为宝, 有效体现出反馈的价值。

4.及时对反馈的信息 进行梳理 总结。在反馈时如果仅仅 满足于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展示,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馈时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回答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 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老师可适度进行提升, 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可以从数学语言上进行提炼, 也可以从数学思维方法上进行提炼。在反馈时还要及时地对阶段性的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出课堂的知识要点或课堂内容中的精华部分。

三、结论与思考

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策略应该是多样化、不拘于形式的, 是根据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 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在实施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 更要考虑学生的学。

运用有效的反馈策略, 形成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课堂反馈, 不仅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状态, 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深度, 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如子.数学高效学习法[M].海拉尔市: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4 (6) .

[2]张新华.中学生全能助手考点速记手册·数学初中版[M].海南出版社, 2006.

[3]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 1998 (6) .

[4]何芳.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 2003.

管理反馈策略 篇7

与建筑立面相关的室外空调设施包括分散、 集中式空调的室外主机、冷却塔、进排风口、空调百页等。而在所有的室外空调设施中, 分散式空调的室外机由于与使用空间存在较高的对位性, 量大面广, 成为建筑立面处理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分散式空调的室外机在建筑外立面的安装, 既要考虑机位的空间位置, 又要考虑冷凝水的有组织排放, 因此是一个兼具形式与技术的综合性问题。目前的很多建筑, 设计之初未曾考虑设备的安装位置, 导致建成后空调室外机无序安装。或者在设计中仅粗略地考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空间, 未能实现精确的控制。还有一种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了空调室外机的安装问题, 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 设计的机位无法有效使用, 浪费了建筑的空间与表情。

空调室外机裸露在外容易受到雨淋或阳光的直晒, 同时影响建筑立面造型, 所以在设计中通常采用遮蔽的方式将室外机处理在建筑表皮的第二层面。譬如建筑的窗下空间、设备小阳台等, 对于早期已建成的建筑, 在改造中通常采用金属透空护栏的形式改善空调室外机与建筑的结合度。

为了获得安装空调室外机的窗下空间, 建筑设计可以在凸窗、阳台、遮阳板这些立面要素间作精细的腾挪, 从而给这些要素以合理的位置、比例乃至形式。如图1为一幢单身公寓的立面造型, 其空调外机的设置便是结合了上述要素后再夸张了阳台板的造型, 形成流水般起伏的动态效果。

双层表皮的立面形式可以有效遮蔽空调室外机, 同时为建成后业主自行安装室外机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如图2利用双层表皮将空调室外机完全包裹在外表皮内, 既不影响空调通风效率, 也很好的隐藏了室外机。而此类外表皮的形式可以是有多种可能性的, 可以使用竹木等自然材料构建透气的表皮, 也可以设计独特的造型增强建筑的标识性。

此外, 有的建筑形体会根据功能和美观的需要产生一些凹口部位, 建筑设计可以利用这类建筑的凹口或天井等部位安装空调室外机。如图3中建筑师利用了墙体背后隐藏的狭缝空间放置设备, 这类手法都能有效弱化空调设备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对于使用百叶遮挡设备的建筑而言, 百叶的形式及安装也是无法绕开的问题。百叶的形态和间距影响外机通风效率和视觉效果。通常在设计中, 为了达到较好的防雨效果, 百叶会采用向下倾斜布置 (图4a) , 但在建筑中采用这样的形式一来没能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 二来也无法在夏季把室外机吹出的热风排出, 影响空调制冷效率。所以更推荐采用向上布置的“Z形百叶” (图4b) , 既能缩小可视范围, 也有利于室外机通风, 该做法的潜在问题是雨水容易进入, 所以百叶内侧的空调机搁板须做好有组织排水设计。矩形百叶也是适合采用的百叶形式 (图4c) , 倾角为0°对气流造成的阻力最小, 通过控制百叶间距保证通风量, 而控制矩形管材的厚度和深度可以缩小可视范围。

百叶间距不宜太密, 否则影响室外机的散热, 在一些建筑作品中, 建筑师只考虑百叶在立面上的艺术效果, 百叶的间距以能在视觉上遮挡设备为准, 但在设备安装后发现百叶的存在严重影响空调外机的工作效率, 使用者会根据需要对百叶进行拆除, 立面又变得千疮百孔, 远远偏离建筑师起初的设计意图。而百叶间距也不是越大越好, 若无法起到遮挡和美观的作用, 百叶便成了多余的附属构架。

膨胀水箱、冷却塔、热泵机组或VRV机组等设备通常设置在建筑屋顶, 这类设备的体积都较为庞大, 如果不考虑设备高度随意安装在建筑屋顶的某个位置, 很可能因为屋顶设备暴露在视线中而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感。

在设计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若无法利用女儿墙或装饰构件进行遮挡, 可采用退让的策略进行处理, 根据人与建筑之间距离与视角的关系研究可得, 屋顶设备和女儿墙之间的距离, 应该是设备高出女儿墙高度的2-3倍, 这样可避免屋顶设备的视觉暴露。

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通过一些构件给建筑收头做艺术化处理, 既可以增加建筑的完整性, 又可以借此遮蔽屋顶设备。图5则为新加坡某办公中心造型上采用层层退台的形式, 立面简约大方, 建筑师将空调设备设置在顶层背面的平台上, 并使用金属网的构件进行围护, 遮挡视线, 在形体上, 通透的金属网围护的“方盒子”并没有在建筑退台的体系中显得突兀, 设计师通过弱化的表达很好的隐藏了屋顶的机组设备。

而对于裙房屋顶等上人屋面, 由于设备有可能与使用者近距离产生关系, 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美化公共平台的使用环境。通常情况下, 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预先布置好设备位置, 在造型上将设备纳入建筑造型体系, 并且通过构架将大型空调设备与使用者的活动区域分隔开来。抑或是将空调设备设计得更为平易近人, 通过精细化设计, 与廊架相结合, 形成了屋面活动场所的背景。

空调系统的进、排风口设置通常以防雨百叶的形式设置在建筑立面上, 对建筑外形同样有直接影响。进、排风口的位置与建筑造型、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都应该进行整体协调考虑, 既要满足规范要求, 也要保证建筑的美观。

进排风口的设置可以结合立面表皮分隔, 从几何上、材质上、图底上寻找一些逻辑关系, 把防雨百叶的设置融入到整个表皮体系当中, 避免突兀。 抑或将设备排风口与建筑立面开窗相结合, 以弱化排风口的形式感。

如图6是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正门口的排风设施, 建筑师巧妙的设计了一个独特的造型, 使其成为了建筑的一种标志。把问题转化为这样的主动应对, 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弱化或隐藏, 正是我们建筑师在设计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物质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建筑艺术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关于建筑造型设计中针对空调设施的优化处理, 在国内已引起广泛关注, 许多优秀建筑作品对这一方面的设计处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室外空调设施给建筑形态带来的影响和制约, 探讨以积极的建筑设计策略对空调设施所产生的问题做出正向反馈, 化被动为主动, 弱化空调设施对建筑的不利影响, 提高建筑设计品质的完成度。

参考文献

[1].陈镌莫天伟著, 建筑细部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二版;

[2].李娥飞著, 暖通空调设计与通病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二版

[3].马最良姚杨著,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

[4].许星晨、覃琳, 建筑立面整治中的住宅空调机位设计策略, 室内设计, 2011年第5期

管理反馈策略 篇8

关键词:磁浮列车,混合悬浮,状态反馈,控制策略

0引言

产生宏观磁场的物体为永久磁铁、常导电磁铁及超导电磁铁3种, 与之作用产生磁浮力的物体为超导体、金属导体及强磁性体3种, 上述6种物体的组合可生成多种类型的磁浮模式[1,2]。上海磁悬浮列车试验线所应用的德国TR磁浮列车, 其悬浮原理结构为吸引力电磁悬浮型 (EMS) , 磁极结构简单, 技术相对成熟, 但存在下述缺陷:悬浮磁极的励磁电流随悬浮气隙增加而迅速上升, 导致悬浮气隙量受制约, 一般仅为10 mm左右, 对轨道梁的制造及安装技术要求苛刻;稳定悬浮状态下, 悬浮磁极功耗陡增、发热严重;受车载蓄电池容量限制, 需沿轨道梁分段铺设供电轨以向车载悬浮磁极供电。近年来, 随着永磁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及其性能的快速提高,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方案在技术实施上逐渐成为可能[3]。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方案利用具有高磁能积永久磁铁所产生的吸引力抵消部分或全部列车重量, 电磁铁仅承担悬浮气隙大小的微调作用, 其显著优点在于可大幅度降低电磁铁的磁极电流及功耗, 降低列车系统整体造价, 提高运行可靠性。但电磁永磁混合磁浮方案对悬浮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控制系统应具备强稳定性、强鲁棒性、快响应、高精度等特点。

本研究以德国TR08磁浮列车系统参数为基础, 建立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并引入状态反馈方法, 研究电磁永磁混合悬浮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1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数学模型

EMS磁浮列车的悬浮系统为多电磁铁结构, 各电磁铁模块可经机械或算法解耦方法, 分解为单电磁铁独立悬浮控制问题[4,5]。引入永磁体后, 所构成的混合悬浮单体磁铁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 永磁体采用钕铁硼 (Nd-Fe-B) 材料, 其B-H特性位于第二象限, 如图2所示。

在图2中, 退磁线方程描述为:

B=Br+ΗΗCBr (1)

式中 Br—永磁材料的剩磁;HC—剩余矫顽磁力;B, H—永磁体中的磁感应强度及磁场强度变量。

在图2中, P0 (-H0, B0) 为永磁体的额定工作点, 随着励磁电流的变化, 其工作点在退磁线上的P1与P2之间变化。

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

BμFelΜ+Bμ02z+Η2lΡΜ=Νi (2)

式中 lM, lPM—电磁铁及永磁铁的磁路长度。

实际工作时, 永磁铁的工作点在P0附近变动, 工作点满足式 (1) 与式 (2) 的联立, 可得:

B=μ0Ν (i+ΙΡΜ) 2 (z+ΖΡΜ) =μ0Νie2ze (3)

式中 μ0—真空导磁率;IPM—永磁铁折算为具有相同绕组匝数电磁铁的等效励磁电流;ZPM—磁路中由永磁铁和电磁铁合成折算的等效悬浮气隙值 (当混合磁路参数确定后, IPM及ZPM均为常数, 满足:ΙΡΜ=2ΗClΡΜΝΖΡΜ=μ02μFel+μ0ΗCBrlΡΜ) ;ie, ze—将混合悬浮磁体等效为纯电磁铁时的励磁电流及等效气隙量 (ie=i+IPM, ze=z+ZPM) 。

式 (3) 表明混合磁极与纯电磁铁EMS磁极的磁感应强度具有类似形式。

混合磁极与铁磁轨道之间的吸引力可描述为:

f (i, z) =B2Aμ0=μ0Ν2A4[ieze]2 (4)

悬浮气隙的磁链为:

Ψ (t) =Νφ (t) =ΝBA=μ0Ν2A2[ieze] (5)

由式 (4) 及式 (5) 可得, 混合悬浮模型的磁极绕组电压方程及悬浮系统动力学方程联立表达为:

{u=Ri+dΨ (t) dt=Ri+μ0Ν2A2ddt[ieze]mz¨=mg-f (i, z) +fd (t) =mg-μ0Ν2A4[ieze]2

(6)

式中 m—悬浮磁极的质量, kg;g—重力加速度;fd (t) —干扰力。

忽略干扰力fd (t) 的平衡点 (ie0, ze0) 边界条件:

mg=f (ie0, ze0) =μ0Ν2A4[ie0ze0]2 (7)

将式 (6) 所描述模型在平衡点 (ie0, ze0) 处运用Taylor级数展开, 忽略高阶导数项的影响, 并考虑式 (7) 条件, 可得线性化方程:

{Δu=RΔi+L0Δi˙e (t) -kiΔz˙e (t) mΔz¨e=kzΔze (t) -kiΔie (t) +Δfd (t)

(8)

式中 L0—平衡点处的等效电感;ki—电磁力与电流变化量的比值;kz—悬浮气隙与电磁力变化量的比值。

满足关系:

L0=i (ieze) | (ie0, ze0) =μ0Ν2A2ze0;

ki=fie| (ie0, ze0) =μ0Ν2Aie02ze02;

kz=fze| (ie0, ze0) =μ0Ν2Aie022ze03=ki2L0;

取状态变量:x=[x1x2x3]Τ=[ΔzeΔz˙eΔie]Τ, 输出变量:y=x1=Δze, 可得到状态方程为:

x˙=[010kΖ/m0-ki/m0ki/L0-R/L0]x+[001/m001/L0][Δfd (t) Δu] (9)

输出方程为:

y=[1]x

其特征方程为:

s3+RL0s2-kzRmL0=0 (10)

式 (10) 表明, 系统固有开环不稳定性, 需要设计状态反馈来实现稳定控制。

2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本研究以TR08悬浮列车参数[6]为设计依据, 适当引入了永磁体参数, 设计所选取的参数如表1所示。

将表1中各项参数代入式 (9) , 可得:

x˙=[0106510-0.16304013-33]x+[000.001330033][Δfd (t) Δu] (11)

引入状态线性反馈控制:

Δu=- (k1x1+k2x2+k3x3) =KX (12)

期望极点配置设计指标参数为:超调量σ≤5%, 系统调整时间tS≤0.2;则相应可得到:ξ≥0.707, ω≥45, 主导极点:s1, 2=-32±j32, 及s3=-100。

结合式 (12) 及式 (13) , 计算求取状态反馈系数:

K=[k1k2k3]=[39 166 1 460 4]。

3仿真研究

由上述状态反馈设计参数, 本研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实现了控制系统仿真研究。采用的仿真结构图如图3所示。

3.1悬浮启动性能研究

为考察引入状态反馈的混合悬浮控制系统的启动性能, 本研究设定混合悬浮列车从初始悬浮位置沿固定斜率-0.04 mm/s直线变化, 实现慢速平稳启动, 启动时间为0.5 s左右。混合悬浮列车从初始悬浮位置0.04 m至平衡点位置0.02 m的各主要参数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由图4 (a) ~图4 (d) 可以看出, 由于状态反馈控制的作用, 混合悬浮列车系统实际悬浮气隙能跟踪给定斜率气隙变化, 但由于电流及气隙初始值的滞后影响, 启动时悬浮气隙具有一定的超调。在斜坡启动调节过程中, 控制电流及电压瞬时变化量达100 A及100 V;进入稳定值后, 其超调量在1%以下, 稳态时可基本消除静态误差。t=0.5 s时, 由于启动函数结束, 各曲线出现较小的调节后进入稳态, 启动过程在0.6 s左右完成。

进一步考察状态反馈控制下, 混合悬浮系统的快速启动性能。在阶跃启动条件下, 各启动参数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a) ~图5 (d) 表明, 启动过程中电磁控制电压及控制电流最大瞬时冲击值达1 050 V及200 A左右, 启动过程在0.2 s内完成, 快速启动进入稳定值后的超调量为3%, 调节时间为0.1 s, 达到设计要求。

3.2抗扰动性能研究

为检验上述混合悬浮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悬浮稳定工作状态下, t=0.5 s时直接施加幅值为0.01 m的悬浮气隙阶跃干扰量, 各悬浮控制参数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从图6 (a) ~图6 (d) 可以看出, 状态反馈控制对外部干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悬浮气隙在外部干扰作用下, 在0.25 s时间内完成调节, 进入稳定值后, 其最大超调量为5%, 稳态后可消除静态误差。

如图7所示, 为研究悬浮力干扰影响, 稳定悬浮状态下, t=0.5 s时施加100 Hz的正弦干扰力, 干扰力的幅值为电磁悬浮力的10%, 约750 N。

由图7 (a) 及图7 (b) 可看出, 采用状态反馈的混合悬浮系统, 在正弦干扰力作用下, 悬浮气隙控制具有可调性, 其调节过程在3 s内完成, 稳定时输出气隙呈波动, 波动幅度为0.01 mm左右, 为稳定值20 mm的0.05%, 表明引入状态反馈的悬浮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4结束语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控制系统本质上是高度非线性不稳定系统, 然而采用状态反馈方法可以实现稳定控制, 其所构成的悬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在稳定悬浮状态下, 通过永磁体磁路设计, 使其产生的吸引力抵消列车重量, 可降低电磁铁磁极电流及电磁极功耗, 同时,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与常规EMS电磁悬浮相比较, 其悬浮气隙长度可有较大增加;

(2) 在启动及调节过程中, 由电磁铁完成悬浮气隙的微调, 仿真结果表明, 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及较小的稳态误差, 控制精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3) 系统的鲁棒性能较强, 可以预见, 通过施加鲁棒控制或智能控制手段, 其抗干扰性能可进一步提高[7,8]。

参考文献

[1]张瑞华, 严陆光, 徐善纲, 等.几种典型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方案比较[J].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4, 23 (2) :46-50.

[2]CASSAT A, JUFER M.MAGLEV projects technologies as-pects and choices[J].IEEE Transaction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4, 12 (1) :915-925.

[3]李云钢, 闫宇壮, 程虎.混合EMS型磁浮列车的悬浮电磁铁设计与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6, 28 (5) :95-98.

[4]ANGOLA A D, CARBONE G, MANGIALARDI L, et al.Non-linear oscillations in a passive magnetic suspen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6, 41 (9) :1039-1049.

[5]施晓红, 佘龙华.磁浮系统多控制器动态解耦特性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8 (7) :1954-1961.

[6]王桂荣, 韦巍, 刘静.TR08磁浮列车空气隙磁通密度的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 2006, 21 (7) :1-4.

[7]孙荣斌, 王鑫, 夏加宽.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磁浮车悬浮控制器[J].机电工程, 2008, 25 (1) :86-88.

管理反馈策略 篇9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犯错,于是纠错便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纠错”,笔者认为首先要分清两个的概念,一是“错误”,二是“纠正”。错误是指在上下文或语境中产生看似准确却又不符合母语者习惯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形式。而“纠正”是指针对学生犯的错误提出正确的语言反馈。关于纠错性反馈这一概念,很多学者也做过不同的论述。纠错性反馈指“旨在提高学习者准确写作能力的语法纠错行为”。(Truscott, 1996)而Chandler(2003)和Lee(1997)认为纠正性反馈既包括语法错误,又包括词汇错误。 Ferris也认为,除了纠正语法错误外,还应纠正词汇错误,比如对用词不当、拼写错误等都要给予纠正。Lightbown和Spada(1999)把纠正性反馈定义为任何向学生表明他们使用目标语言不正确的迹象。

纠正性反馈在英语课堂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也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Gass认为纠正性反馈可以作为吸引学习者注意的手段。她指出语言输入中如果没有直接的或经常的纠正性反馈,学习者就无法察觉他们中介语与目标语间的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石化现象。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纠正性反馈,要懂得哪些错误应该给予纠正,由谁来纠正以及怎样来纠正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习者的错误采取一定的对策。

学者们不仅对纠正性反馈的概念持不同的意见,而且在纠正性反馈的策略上也存在分歧。在英语课堂中实际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纠错策略。一是只要出现错误就立刻加以纠正;二是绝不纠错;三是有选择地加以纠错。对于这三种策略,教师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弃之不理,而应该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适当的策略,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阻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纠错过程所采取的策略应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错误,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的纠错策略。

一、 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错误和自行纠错

教师显然是纠错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指出,如果想要更有效地纠错,学生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对于学生在英语口语中因粗心大意而产生的、虽然屡见不鲜但并不十分严重的语法错误,老师要采取“点到为止”的策略,让学生自主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并调动学生去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在他们犯错时,不妨用暗示或者启发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纠正错误,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思考、改正错误。比如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可以变化一下语气,避免绝对否定。教师可以用“Are you sure? Maybe you can ...”, “It is not good enough, you may think about it from other aspects, such as ...”等来代替“It is wrong.”, “It is not right.”等。不要把学生的回答全盘否定,要给予学生再次作答的机会,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面思考。

二、 容忍错误和引导纠错

纠错过程所采取的策略应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错误,教师应使用不同的纠错策略。 Gorbet认为“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一遇到错误就去纠正”。如果学习者能够自行纠错,教师就不必进行纠错。比如学生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通常会说: “I am come from Beijing.” 教师在听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不应该马上就打断学生。虽然这个句子有语法错误,但很多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在口头表达的时候都不自觉地犯下这一错误,当然,在书面表达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对于学生常犯的或者阻碍交流的错误必须纠正,但教师要学会积极地引导纠错,包括认清错误的类型,根据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纠错策略。如: There has a temple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出现这样的句子,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there be”结构,不知道“there”不能和“have”连用以及“there be”本身就含有“有”的意思。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纠正这一错误以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总之,学生的语言错误不是一种消极无益的因素,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因素。只有教师正确利用这一因素,最后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掌握目标语。

三、 考虑语境和具体环境

怎样纠正错误还依赖于具体语境和具体环境。对于口语错误,教师可以随即提供正确的句子,或者暂时放过错误,待学生讲完后,教师再加以纠正。对于书面错误,教师可以用划线或圆圈标出来,让学生自己更改;也可以使用改错代号表明错误类型,以便让学生自行改错,如使用spelling表示拼写错误,使用tense表示时态错误,使用gram. 指明语法错误等。有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结合具体语境和具体环境纠正学生错误,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纠错意识和纠错技巧。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错误采用不同的纠正反馈策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纠错理论及策略的学习,并做好对学生需求分析的调查及基于课堂实践的研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管理反馈策略 篇10

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举例错题的一些案例分析, 用这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 并且教会他们这样的方法。在教学时一起找到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分析问题, 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课堂上进行联系也非常重要。并且要加强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 从根本上, 减少数学学习的错误率,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 初中数学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 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 把学生的数学成绩提上去。

一、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师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的策略指导, 以强化学生错题分析的能力

数学教师应教给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分析的能力, 重视学生对错题的分析, 并在此过程在辅助其判断, 纠正问题, 锻炼其独立选择的意识和错题练习, 然后积极的自我反馈和自我提高。

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 有着个性的心理特点。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应该从最开始抓起, 从入学开始, 就需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分析, 抓住每个学生特点。把课堂教学的学生中最常见的错误, 分析和排序并找到错误的内容, 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出发, 积极有效的反思, 制定教学策略, 并开展培训, 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 形成了良好的调节和控制系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 加强错题的分析和整理, 要注意教育学生能够使用的方法, 加强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和纠正, 以及提升协同能力, 最终实现了学生从负到优。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即时反馈策略,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促进数学教育的全面进程。

二、注意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即时反馈策略, 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 重视反馈内容, 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在教学中及时的反馈能够减少课堂的损失,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不是灌鸭式教学。在教学中, 不断地反馈能够及时的找到学生的问题, 缩短和避免了学生一次不会, 两次不会的次数,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减少其在数学练习中因为太多错题而丧失信心, 反而因为找到问题而提高数学能力能增加其积极学习的兴趣, 更能让其增加主动的去学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在教学中, 老师在教新题型时, 要采取不断地提问, 不断的练习中去引导学生反馈问题, 并且做相应的练习题, 并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做统一分析, 针对问题跟学生们分析。注重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错误的能力, 提高数学。尽量不要把数学中类似的错误。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处理好学生, 提高学生的反馈质量。

三、强调提升学生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效果初中, 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的发现自己的错误思路和错题, 并辅助其找出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养成自觉发现错误, 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减少错题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因为个性、能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他们的在做题时所犯的错误也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 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即时反馈策略的运用。能够从学生的个性、能力出发, 越过这些因素, 让学生正视这些错误, 并且鼓励学生在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错题重复练习, 从而提高自己的发错题能力, 减少错题得高分。教师还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来提高学生个性的显现, 并且针对性的让常犯个性错误的学生做范例, 进行分析。教育学生正确的反思在自己的错误, 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下, 能够积极把个性的特点发挥在好的方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增强对数学浓厚的兴趣。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改进, 让学生的个性进行自我转变, 增强和发挥学生个性良性的那一面。实现数学课堂及时反馈的最大效用。

四、运用数学课堂反馈策略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使用反馈的策略和方法, 注重运用数学老师的指导策略和课堂调整策略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 教学方法很重要。注重运用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的评价策略, 注重实现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反馈策略。并在此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交易策略的应用, 加强策略, 案例分析和优化的指导和应用。初中数学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心态正确, 数学研究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发展和成就, 以及数学错题的整理和分析, 案例分析和研究数学。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数学教师, 开展实施数学,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活动, 总结教学理念的实施, 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应进行数学课堂的即时反馈,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需要运用学课堂反馈策略, 对学生个性进行分析。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 才能从根本上增加数学学习的有效率。并且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从各方面去提高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阳, 王梦荣等.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课堂实录选评,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103-106.

【管理反馈策略】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反馈管理06-04

反馈矫正07-16

反馈体系07-19

自反馈05-12

工作反馈05-25

反馈05-28

教学反馈05-29

神经反馈06-05

反馈形式07-25

读者反馈07-26

上一篇:烟草企业精益营销下一篇:钉-钩系统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