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反馈策略

2024-11-01

有效反馈策略(通用12篇)

有效反馈策略 篇1

在绘本阅读中, 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反映了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和思考程度。教师应及时地从中捕捉有效信息, 采取积极的反馈策略, 适时适度地调节绘本阅读的进程和目标等。

1. 示范性反馈。

幼儿早期的语言是靠模仿来获得发展的, 绘本阅读中可供幼儿模仿的语言主要来源于绘本和教师。在绘本阅读中, 当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停顿或困难时, 教师要用绘本或是自身的语言进行示范,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如在绘本阅读《鼠小弟的背心》中, 当鸭子向鼠小弟借背心时, 教师问幼儿鸭子会怎么说, 大部分幼儿的回答是“可不可以借给我”。这样的回答既不完整也不规范, 这就需要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用绘本中的语言:“小背心真漂亮, 让我穿穿好吗?”也可以用自己组织的语言:“鼠小弟, 能不能把你漂亮的小背心借给我穿一下?”

2. 总结性示范。

在绘本阅读中, 当幼儿的回答比较片面或不得要领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总结性的反馈策略, 以帮助幼儿梳理和概括他们的回答,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如在绘本阅读《活了100万次的猫》中, 教师让幼儿讨论他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猫。幼儿有的回答“白色”“黑色”, 有的回答“大的”“小的”有的回答“调皮的”“贪吃的”, 等等。对此, 教师总结道:“小朋友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小猫, 有不同颜色的, 有不同形体的, 还有不同性格的……”教师的反馈既连贯又极具概括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3. 重组性反馈。

重组性反馈是指当幼儿的回答比较散乱或平淡时, 教师用自身的语言重组幼儿的表述, 以使幼儿的表述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如在绘本阅读《狐狸爸爸鸭儿子》中, 教师问:“狐狸是如何孵蛋的?”幼儿答:“挖洞”“放草”“放上蛋”“趴在蛋上”……显然, 幼儿的回答比较散乱和平淡。对此, 教师可以重组幼儿的表述:“狐狸首先挖了一个洞, 然后放上草, 接着放上蛋, 最后趴在了蛋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一系列连词的运用, 使整个的语言表达既有逻辑性又有创造性。

4. 追问性反馈。

在绘本阅读中, 当幼儿的回答仅仅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次或是比较单一时, 教师就需要运用追问性的反馈策略来促进幼儿理解的深度及广度。如在绘本阅读《鼠小弟的背心》中, 教师让幼儿猜测:“接下来, 谁会来借鼠小弟的背心穿?”幼儿往往会答出很多动物的名称。但教师不能就此为止, 因为幼儿的理解还较肤浅。教师需要追问:“为什么会是××来借鼠小弟的背心穿呢?”让幼儿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猜测的结果上, 而是深入到猜测的依据上。不仅让幼儿知道了绘本中都有谁借穿了鼠小弟的背心, 更是让幼儿深入地理解了绘本中所隐含的借穿鼠小弟背心的动物越来越大这样一条内在线索。

5. 启发性反馈。

在绘本阅读中, 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有时不会回答或是回答错误。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绘本本身的线索或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给予幼儿一定的启发, 以帮助幼儿思考和理解。如在绘本阅读《好饿的毛毛虫》中, 教师问幼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不同时间里, 毛毛虫所吃东西的数量各是多少?”幼儿一时难以作答。对此,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重点阅读和回顾的方式去发现毛毛虫所吃东西的数量与日期的对应关系。又如在绘本阅读《鼠小弟的背心》中, 教师让幼儿思考动物之间借东西时如何对话的问题。当有的幼儿回答困难时, 教师可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进行启发:“你在借别人的东西或是别人借你的东西时你会说什么?”从而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绘本阅读中所遇到的难题。

有效反馈策略 篇2

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

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反馈是复杂系统行为的决定因素。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控制器。当然学生也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在其内部存在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过程,并且他们还要将加工与处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输出,这个输出的信息对教师来讲就是反馈信息,教师依据这种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状态作出分析与判断以及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要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有关学习行为及其效果的反馈,并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反思总结,并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使自己在教学中处于一种正常而积极的状态。由此表明,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双方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各自的行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教学之初.教与学都需要通过回馈式反馈做好教学的各种准备;教学进行之中教与学的双方都须借助于各种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或学的行为;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学双方都要知道有关教或学的结果反馈,从而强化各自适应的行为和巩固成功经验,并使错误得到有效的纠正。没有教学反馈,就不是完整的教学。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某些教学反馈不但没有起到对教与学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对教学双方产生误导作用,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并不是任何教学反馈对教学都是有益的.因为有益的反馈(检验、自我评价等)会大大地完善反复改进的过程并使其更有效率,而只有有效的教学反馈才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没有有效的教学反馈,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学。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有效教学反馈的特征,对于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准确性

教学反馈的重要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反馈的调节作用,能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教学反馈首先必须客观真实地表达有关信息,从而表现出应有的准确性。所谓教学反馈的准确性,就是指发出反馈信息者和接受反馈信息者对其信息的理解完全一致,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自己教的反馈信息,还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的反馈信息,在其意义的认知理解上应该是一致的。教育实践表明,由于教与学双方对有关反馈信息缺乏理解上的一致性,往往不可避免会发生对反馈信息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反应,结果便直接导致后继教学中的教与学不协调甚至混乱状况。因此,教学反馈的准确性应该是有效教学反馈的最基本的特征,只有有关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形成对有关反馈信息在理解上的高度一致性,教学反馈才有可能对教与学同时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由于师生在认知等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想做到教学反馈的准确性,客观上要求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反馈信息,才有助于接受反馈信息的人准确把握,并才有可能对反馈信息做出合适的积极反应。如果所表现的教学反馈是模糊或笼统的。就难以使接受信息的人准确掌握有关信息,而在这种情形下当然也就不可能使接受信息的人做出积极的回应。教与学信息传递交流的直接畅通也是保证其教学反馈准确性的重要条件。

二、针对性

教学反馈最终是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所谓教学反馈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学反馈总体上要主要围绕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与任务以及教与学方面的具体特点。教学反馈的针对性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目标与任务,为其提供一些准确无误的学习结果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有关学习方法训练的目的及要求,为其提供各种学习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任务及要求,为其多提供拓展其思维空间的发散性方面的反馈信息等。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教学反馈信息:在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结果的信息时,对于一些基础差而对自己学习又缺乏自信的学生,多提供具体的建议和鼓励性的反馈信息,使其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增强搞好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基础扎实且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学生,提供更能激发其学习潜能和更进一步奋发向上的信息反馈,使其充分发挥其潜能并不断奋发进取;对于学习方法较为欠缺的学生,注意为其提供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等。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针对个别教学情境,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反馈信息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并且是具体可行的;针对班级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反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尽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直接从中受益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环节与进程而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提供与新的学习任务有密切联系的有关准备方面的反馈信息;在教学的进程中,为学生不断提供有关学习状况方面的反馈信息;在教学的结束环节,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结果方面的反馈信息。对于诸如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等学习结果而言,反馈必须要表达出学习者的行为接近某种标准的程度。教师只有针对不同的对象、内容、情境和教学的不同过程形成不同的教学反馈,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畅通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三、制导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和有序的连续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需要教与学双方表现出一系列的有效行为反应.而这一系列的有效行为反应主要是借助于一定的反馈制导性作用实现的,这种制导作用一方面对于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方的行为及其表现起到一定的限制与规避作用.以制止或及时纠正教与学双边的一些行为的偏差,另一方面它强化与引导教与学双边的正确的反应,帮助教与

学双方的行为表现保持适当性与有效性,从而使彼此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表现出怎样的合适的教与学的行为,而应尽可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或不适当的反应,从此以减少直至避免因缺乏这种反馈而出现的一些不适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反应。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反馈的制导性,即教师不能够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作用去规避一些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去引导自己的适宜的教学行为,那么就很容易使自己在教学中出现各种行为偏差;同样,如果学生不能够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作用去制止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行为表现,去积极引导自己有效的学习行为,那么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学习偏离正常的状态。当出现这种教与学的不适当的反应时,教学活动就有可能处在一种不协调甚至混乱之中。诚然,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的。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对教与学双方的行为具有良好的制导性。要想实现教学反馈的制导性,师生双方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以及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四、激励性

心理学家发现,反馈可以作为一种诱因,在很多情况下,可作为个体行为的适当强化,教学反馈具有激发教与学双方新的动机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无论是为学生所提供的反馈,还是自己从学生一方那里获取关于自己教学信息的反馈,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自己教学的动机作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因学生的行为表现较差或不适合自己的要求而给其提供一些讽刺、挖苦等负面的反馈信息。不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因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有的学生越来越厌恶学习;有的教师经常给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好的评价或打很低的分数等反馈信息,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同样,有的教师不能够正确面对教学活动中由学生所发出的有关教学反馈信息,如有的教师面对学生课堂中的一些不良反应而感到无所适从,教学情绪因此而十分低落,有的教师因从自己所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反馈中感到恼怒而对自己搞好教学越来越没有信心。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反馈对教学双方都具有激励的作用。而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具有激励性。即通过教学反馈,能够更好的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使学生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并激发起其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获得关于自己教学方面满意的结果,肯定的评价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自己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要想使教学反馈具有激励性,需要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反馈持一种慎重而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认知反映。

五、适时性

教学反馈就是要保证教学过程正常有序的展开。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表现出应有的适时性,所谓适时性就是要根据不同教学活动及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学与教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反馈信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即让他们及时知道学习的结果。能明显的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学之初,在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以及获得新知等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准确的为其提供反馈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建立和正确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制止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和有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正确的反应。教师如果不能够做到及时的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反馈的滞后会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难上加难,而且一般地说会造成学生摇摆不定的行为。这样往往就容易使学生因恰当的学习行为和正确的学习反应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而无法建立起来,而那些不当的学习行为和错误的学习反应因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的反馈信息而逐步定型化,这将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极为有害的;要巩固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的行为反应,使之逐步成为一种必要的学习习惯。或进一步巩固学生刚刚获得的新的知识技能,或者在以“矫正程序”去纠正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一直到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得到消除,教师需要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反馈。为了避免使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后继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消退反应,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已经克服了的不良反应再次反弹,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间歇性反馈,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适当的行为反应。例如,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测验比很长时间进行一次大考,更易于评定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激励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时,需要为他们提供经常性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反馈信息。总之,要想形成有效教学反馈的适时性,教学双方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机警性以及反应的灵活性。

六、多样性

教学往往因其影响因素多样性和教学情境与环节的变化性而使整个活动显得极其复杂,而要想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教学的因素和条件,顺利而有效的完成其活动任务,需要师生双方从多方面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因此,有效的教学反馈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从其形式,也无论是从其途径还是具体的方法都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从其反馈内容来讲,有知识性结果的反馈和方法性策略的反馈以及思想鼓励性反馈等,从其反馈的形式来看,有言语的反馈和非言语的反馈以及操作的反馈;从其反馈的时相看,有教师或学生根据根据以往的经验,敏感的预计到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系统有可能产生的偏差,在有关信息尚未发出前就采取预控措施,避免教学系统偏差的发生的前反馈,也有接受到有关信息后调控系统所采取的后反馈。按信息来源有来自自身内在反馈和来自于外的外在反馈,按照进程有及时反馈与延缓反馈,按照所提供信息的性质可分为建设性反馈和非建设性反馈,从教学反馈的信息获取的方法看,有提问法、对话法、测评法、观察法、媒体传输法等。有效的教学反馈应该体现在师生双方能根据实际的教与学活动的需要。有效的利用好各种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从对方那里获取更多的有助于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有益于取得最好教学成效的各种反馈信息。而狭隘与单一的反馈是不能够真正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的。这样的教学反馈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只有具备了多样性的反馈,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适应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的需要,才是有效的反馈。而要想形成有效教学反馈的多样性,需要教学双方全面认识各种教学反馈形式。并具有根据特定的教学活动内容与任务及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使用各种反馈的能力。

七、交互性

教学不是教与学的简单双边活动,更不是一种彼此独立的活动,而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不单只是需要发挥教与学各自的积极作用。也不仅仅只是要发挥教与学的简短双向的交流活动的作用,而是要有效利用与发挥教学中各种因素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向的交流要正常而高效的进行,所表现的教学反馈应该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这种教学反馈的交互性应该反映在多个层面上。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也包括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教学媒体、学生与学习内容、学生与学习环境等人——物之间交互性,还同时反映了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的人——物—一人的多向交互性方面。通过人——人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彼此相互之间获得一些较为直接对改进教或学方面有用反馈信息;通过人——物(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或学生通过必要的自我反思,形成对教或学的有用的回馈性信息;通过以人——物(教材、教学媒体等)——人之间的复杂交流,可以帮助教与学双方从多种渠道获取对改进教与学的多方面综合性反馈信息。要想形成这种多层面的教学反馈的交互性,师生双方需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广泛交流。不具备这种多向性交流,教学就只能停留或局限在简单而个别的交流层面上,难以形成多层面教学反馈,难以使教与学保持一种稳定的协调性,使正常的教学交流活动受阻。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反馈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教学反馈,才能在教学中更充分有效地发挥改进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的作用。

有效反馈策略 篇3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基本内涵

尽管人们对反馈与调控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就教学而言,反馈与调控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教与学的表现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给出相关有效的信息,师生利用这些信息确认、调节教学进程,增加、转变甚至重构教学活动. 有效的反馈与调控能够帮助学生缩小差距、逐步逼近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与调控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强化已有的信念或知识,而且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建构,需要教师对教学的进程与节奏进行合理变化. 就数学教学而言,反馈调控不仅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种基本原理,而且也是数学教学过程展开的一种基本要求.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任何可控制系统,其信息通道必然是闭合回路,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 数学教学中,反馈与调控是一对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 其中,反馈重在把数学教学系统输送的信息作用于数学教学的被控对象,再把产生的结果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而调控重在通过数学教学的反馈对数学教学信息实现有目的的有效控制. 数学教学的反馈与调控是构成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得以继续与深入的基础,没有数学教学中双向的反馈与调控就没有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利用反馈信息,对数学教学输入状态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系统的输出状态与数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也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目标优化调控的目的.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策略要求

1. 课前要制订合理的反馈计划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 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十分宝贵,容不得半点迟疑. 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在课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 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要板书,该请谁板书等,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根据往届学生的几何证明,虽然学生有思路和方法,但往往不能合理规范地表达,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板书过程,时刻将严谨、富有逻辑性(或合情推理)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把握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推理的严谨性、演算的准确性,要让教学达到提升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目的. 同时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样做效果良好.

2.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

(1)口语反馈

口语反馈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 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 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

(2)情态反馈

情态反馈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 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理解;表情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 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教师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图文反馈

图文反馈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 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图文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教师经过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缺失在哪里,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练习,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及时地调控反馈信息,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续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设定的方向发展. 对反馈信息的调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及时对课堂生成合理调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讲求实效性,关键是改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评价实效性的重要标准.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以适应课堂的实际情况. 我们知道,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都有预定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随时随地了解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标准思路”的现象,这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审时度势,合理调控”,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非标准思路”中所具有的价值. 有一次笔者讲解一道例题:如图1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得到什么图形?笔者针对小正方体的组合体提出用“数行、列、个数”的方法(这是非本质的方法)得出平面图形,这时有位学生提出:只要把这个组合体从正面压过去压扁就得到结论. 多么精彩的思考,这个学生讲出了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最本质最一般的方法,笔者非常珍惜这如此精彩的思维闪光点和良好的生成资源,立即调整教学,用学生提出的方法重新审视这类问题,学生很快会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根据课堂生成的合理调整,看似浪费了时间,可唤起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得到的是数学投影思想及投影的数学本质. 这种教学调控是多么有效啊!

(2)及时明辨是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认真分析. 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教师必须明确区分错误的类型(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逻辑性错误、心理性错误和过失性错误)和纠错的基本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学生经常会因不能准确地按照分配律去括号而出现类似于“4x-3(2-x)=4x-6-x”,“4x-3(2-x)=4x-6+x”,“4x-3(2-x)=4x-6-3x”的错误,这是方法性错误,纠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括号的“整体性”特征,并进行各种变式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技能. 再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经常会出现类似于“(a+b)2=a2+b2”的错误;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时,经常会出现类似于“■=m2”的错误. 这是心理性错误.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头脑中储存的“顺序”而抗拒了“它序”,要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另外还应通过特例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情感调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企业生产产品的历程,而是由教师、学生等活生生的生命主体参与的活动. 高效、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蕴含教师的艰辛与创造、对学生的殷切期盼与对事业执着追求的课堂;应该是蕴含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尊敬与热爱、敢于挑战困难和充满理想的课堂.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人的追求.”可见积极的师生情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过程伴随着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调整,或者改变语气语调,或者来个幽默,或者穿插个活动,让学生尽快恢复注意,集中精力. 教师尤其要反躬自省:是不是教学内容学生不敢兴趣?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刻板?是不是学生在生活中遭遇什么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次期末复习课,笔者让学生自己看平时的试卷,并针对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 学生开始非常认真,可不久也感觉疲惫不堪,碍于老师的威严,勉强支撑着. 而我呢,穿梭于几十名学生之中,也感觉很吃力,特别是有些相同的问题要解答好几遍,有点不耐烦. 显然,这样的复习是没有多少效益的. 笔者立即调整教学方法,干脆聘请几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小老师,由他们解答疑难,实在难以解答的,才由我这位“专家”解答. 这样,不论是“小老师”,还是提问的学生,双方都充满了高昂的热情,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提问者抱疑而来,满意而归;答疑者认真讲解,充满自信. 如果是重点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或者需要拓展延伸的知识,笔者特意请稍差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自练,再集体订正,并为差生指出错误. 差生在有针对性的点评和一点点的领悟中,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其余似懂非懂的中等生在思考中,也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复习,真正起到了培优补差,兼顾中间的目的. 学生非常踊跃地争取上台的机会,不管是当“小老师”、提问者,还是板演者,都很感兴趣. 而作为老师的我,怡然自得地做起了组织者、专家和导演,快乐而轻松.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顺利地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好胜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个个学得特别用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调整学生的课堂情绪,注重培养师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注重启迪激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一次复习课,笔者出了一道习题:“若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大部分同学很快求出a<-1. 这时我没有否定同学们的答案,而是启迪学生从前提条件的角度来认识. 学生发现等号左边的分式有意义,方程才存在,才谈得上“解为正数”,显然分母x-1≠0,得到a≠-2. 对这种考虑我给予肯定的评价.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不失时机地又启迪学生还能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限制条件吗?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跃跃欲试,有同学发现可以从隐含条件角度来认识:分式方程的解是正数,隐含了“分式方程有解”,换句话说,x=-1-a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即-1-a-1≠0. 还有同学发现可以从分式运算的角度来验证:若a=-2,只要分式■有意义,它的值总是2,由于2≠1,此时方程无解. 从这三个角度来认识,我想对这类问题今后学生将很少再遗失限制条件. 教学中注重启迪激励,学生的优势被挖掘,被发现,对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认可,是对其主体努力行为及其结果的充分肯定;同时更是一种激励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激励和体验坚持下去,学生就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专注不舍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疑难问题,若是重复讲解再三练习,至多强化模仿意识以及记忆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并无多大帮助. 笔者感觉从多个角度来研讨,多管齐下,突破难点. 学生认识会深刻,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5)及时调整作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内练习的质量与速度,能尽快地反馈教学信息,检验教学效果,是教学效应最具体的反映. 如果课内练习完成情况较好,则可以适当提高课外作业的难度与灵活性;如果课内练习的速度迟缓,问题较多,则适当降低课外作业要求,以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总之教师要利用反馈的信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让作业因人而异,并且作业有层次性、自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适切性与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智慧的继续生成.

教学是及时性的,只有及时掌握并准确应用反馈信息,才能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学又是全面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反馈信息的掌握应用不仅要及时准确,而且还要充分、全面. 要全方位地获取反馈信息,充分地利用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才能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处于最佳的状态. 让我们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来合理、有效地调整、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

三、结束语

有效反馈策略 篇4

一、现状分析

根据多次的问卷调查、访谈、听课, 笔者发现目前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不重视 课堂中及时 的反馈。他们认为在反馈 上花的时间太多会影响教学进度, 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往往把反馈放在课堂之外。当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偏离教学预设的回答时不加理睬, 对一些思维灵活、难度较大的问题只请个别成绩优秀学生回答, 中下等生成了课堂的“配角”, 注意力分散, 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反馈流于形式, 有“名”无“实”, 对教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难点还是懵懵懂懂, 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部分教师的课堂 反馈存在 误区。部分教师尽管注意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课堂中很少进行多样化、合理的、有效的课堂反馈, 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①反馈的形式过于单一———只重视速度。课堂反馈中只会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 没有合理地、多样化的反馈策略, 没有对多种学生进行多种反馈。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 听得不认真, 往往一个学生在回答时, 其他学生心不在焉, 反馈效率不高。

②反馈的主体过于狭隘———只重视尖子生的反馈。由于尖子生表现欲较强, 而中下等生自信心不足, 不敢举手, 于是教师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尖子生身上, 从而忽视了中下等生的反馈, 不能很好地调整上课进度。使中下等生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 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③反馈的重心过于传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一些教师在上课让学生解题反馈时常常只重视最后的答案, 而轻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反馈。教师不仅要了解解题的结果, 更要及时了解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及其用到的方法。

④反馈的内容过于单向性———只重视教而忽略学。有些教师虽然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反馈自己教的情况, 但忽略了学生学的反馈, 使得教学反馈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部分学生在反馈过程中不善于倾听, 不积极参与。我们在听课或自己上课过程中都会发现, 有些学生无论是个人反馈、小组反馈、自由反馈时都是课堂中的“隐形人”, 不积极、不主动, 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反馈情况, 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灾区”。

二、有效反馈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反馈策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是优化教学过程, 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经过深入思考, 现提出以下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策略。

1.充分预设反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 要精心研究教材 , 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以及有所关联的知识点都要相当熟悉。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要用什么形式的反馈, 可以用哪些形式的反馈, 应该让哪些程度的学生进行反馈, 学生会有怎样的反馈,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教师都要事先进行充分预设。只有这样,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达到最高效率、最佳效果。

以《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为例:

本节的难点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辨认。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共有十一种, 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给出这十一种展开图, 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则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在课前可以先布置一个作业, 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立方体, 并尽可能多地找出它的多种表面展开图。对于这个作业, 可能有个别学生有困难, 那么可以让这些学生参照书本上的这一节, 从中找到做立方体的方法。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以后, 估计每个学生都能做出立方体, 但表面展开图肯定找不全。优秀的学生可能多找出几种, 后进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一种。不管学生找到几种, 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动手的成果 (尽量先找后进生进行展示, 再找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补充) 。根据课堂实际, 如果结合所有的学生能够把十一种展开图都找全, 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总结成果。如果找不全的, 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立方体进行剪、展, 引导学生找全十一种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再让后进生进行总结成果。

课前对教材的充分掌握和对课堂的充分预设, 可以使得在这节课上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很好地、及时地了解课堂上各层次学生掌握的情况, 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高教学效率。

再以《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为例:

在这堂课中, 预设“通分”会是本节课的难点, 从单项式的通分到多项式的通分, 都是学生的易错点。但是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的计算却是很熟悉的, 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因此, 引入这样一组题目:

提问:①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②运用类比的方法考虑分式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③根据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出右边这组算式的结果。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的几分钟, 估计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类比能做出①、②题, 但第三小题可能会的学生比较少。如果大部分学生能答对前两题, 那么前两题的答案就可以由全班一起给出。如果错得较多, 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回答, 并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对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对于第三小题可以请班上中上层次的三个学生进行板演, 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产生, 让班上同样中等的学生评价他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思路和做法。

由于预设到学生可能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难理解, 教学中充分给予多次反馈, 如先根据分数计算进行类比, 最后根据不同的学生计算并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样通过多种反馈, 学生能慢慢理解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方法。所以说备课时充分预设是有效反馈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 以怎样的方式处理都要精心预设, 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善于捕捉 课堂中不同 的信息 , 运用多样化 的方式反馈。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是肯定存在差异的, 所以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 要选择不同层次的也要选择同一层次的特别是学生中那些与众不同、灵光乍现的独特见解, 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 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呈现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开阔思路, 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多种解题思路。在运用反馈方式时, 也需要多种多样, 可以个别回答, 也可以小组交流, 还可以课堂板演、学生讲解, 等等, 只要是对课堂教学有利的, 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的, 都可以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反馈时思维才能因碰撞产生火花, 并且在听取别人方法的同时取长补短, 开阔思维。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 有这样一题:

如图, 已知∠A=∠D, AB=DE,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说明:△ABC≌△DEF (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

这道题的证明方法是多样的, 课堂上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都能写出1-2种方法。思考结束后请学生回答。

生1:添AC=DF用SAS得到 (中下生回答)

生2:添∠B=∠E用AAS得到。

添∠BCA=∠EFD用ASA得到 (中等生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3:添AF=DC用SAS得到 (中上生回答)

师:用这种方法怎么证明?

生3:先用等量代换得到AC=DF, 再去证明。 (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方法吗?

生4:添BC=EF用SAS证明 (中下生回答)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对吗?

生5:不对, 这个不是SAS, 没有这种证明方法。 (中等生的回答)

师: 为什么用这样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请举反例说明 (发现有基本上学生都不能举出反例时给出提示:画出两个三角形, 满足两边一角相等, 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

学生在不停地画图尝试, 一个优等生率先把图形画了出来, 并上黑板板书和讲解给了全班同学, 学生茅塞顿开。

题目变形:如上图, 已知AB=DE, 请再添加两个条件说明: △ABC≌△DEF (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

此题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经过十分钟的讨论, 由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讲解, 第一小组给出了四种方法。再由多个小组进行补充后, 八种方法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在本题的讲解中, 课堂上始终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为主, 运用个人反馈和小组反馈相结合, 把本题中的不同种方法呈现出来了。有些方法既有联系之处又有不同,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展示, 其他学生也体验到了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多样化策略。在本题过程中学生还出现了一个概念的本质性错误, 通过让学生找反例, 明确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理解其错误的本质原因。

3.有效利用错误的信息, 进行反馈。学生在反馈过程中, 错误在所难免。对于错误的反馈, 不要一棍子打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 澄清模糊的认识, 揭示题目的本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拿来利用, 要特别利用那些普遍的、典型的、涉及数学本质的错误, 让学生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以《分式方程》一课中的题目为例:解分式方程

此题请了三个成绩中下的学生板演, 结果有两个学生在去分母这一步中出现了这样的答案:x+4=-2。全班统计下来有十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

师:这样做错在哪?

生1:4没有乘以 (x-3) (中等生)

师:为什么没乘就是错的?

学生沉思中……

师:可以从等式的性质去考虑。

生2:等式两边每一项同乘一个数, 等式仍成立。如果4没成, 等式就不能成立了。 (优等生)

尽管此题在完成过程中错误的学生并不是非常多, 但是解分式方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也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个易错点。反馈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 把对理解重难点有帮助的普遍性错误当做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挖掘出来进行利用, 变错为宝, 有效体现出反馈的价值。

4.及时对反馈的信息 进行梳理 总结。在反馈时如果仅仅 满足于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展示,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馈时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回答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 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老师可适度进行提升, 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可以从数学语言上进行提炼, 也可以从数学思维方法上进行提炼。在反馈时还要及时地对阶段性的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出课堂的知识要点或课堂内容中的精华部分。

三、结论与思考

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策略应该是多样化、不拘于形式的, 是根据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 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在实施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 更要考虑学生的学。

运用有效的反馈策略, 形成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课堂反馈, 不仅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状态, 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深度, 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如子.数学高效学习法[M].海拉尔市: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4 (6) .

[2]张新华.中学生全能助手考点速记手册·数学初中版[M].海南出版社, 2006.

[3]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 1998 (6) .

[4]何芳.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 2003.

有效反馈策略 篇5

有效调节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合作、交往的一个活动过程。新课程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完成学习,实现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断调节,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即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好务。教师要有效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那就务必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从哪些环节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

一、在讲课之前环视全班学生,注重课前学生信息反馈 当教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时,全班学生都将整齐地站在自己的座位旁,在师生相互问好之前,教师就得用炯炯有神的眼光,面带微笑地环视全班同学,同时,要环视到每个方位,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通过这一反馈教师就可以知晓本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缺席学生、是否有生病不舒服的学生等。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习积极性差,教师就可以调整教学安排,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活动,讲一些幽默笑话,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得更要具有一定的幽默、风趣。通过这些有效的活动调节,振奋学生的精神,创设一个和谐、愉快而又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课堂上有缺席的学生或生病的学生,教师就得要关心学生,与班主任联系或学校联系,既增进师生之间感情,又可以避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倘若一个教师只管铃声一响走进教室就开上课,不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按 自己的教学安排就开上课,那么这堂课将是盲目的,是不会得到更多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效果当然是不可能理想的。

二、在提问之后注重学生反馈,获取当前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体现,更是教师调节自身教学行为的最直接依据。教师在讲到某个问题或关键点时就得要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问后教师就得要迅速环视和倾听全班同学的回答情况,以获取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一个提问或不同的提问就可以反映出当前教师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益,教师就得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及时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等。当然在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时,不能以少数学生信息代替全班学生信息,更不能以优生反馈的信息代替全班同学的心声,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注重优生发言信息反馈,又要注重中等生的发言信息反馈,更要注重后进生的发言信息反馈,只有这样分层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调节教学行为,切实让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成长服好务,也才能教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反馈,及时调节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组织课堂、引导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认真教学,还得要间断式地巡视课堂,注重课堂细节,通过巡视每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情况和表情状态,是否有 搞小动作的学生、是否有切切私语的学生、是否有“人在心不在”的学生等,即就是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情况,对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要及时调节,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互动,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舞台,让师生同台演出,没有哪个学生是旁观者。这样,才能让教师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教师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四、在课堂练习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堂练习的质量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也是恒量当堂课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教学效果要优,学生的作业要优质完成,学生考试要考得满意,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要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反馈。在每节课的新课结束后,很多教师都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自查自身的教学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调节和弥补。课堂练习布置下去后,教师不能认为自身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而站在讲台上或依靠教室门,等着下课铃响,而是要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巡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将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有度反馈,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双向反馈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反馈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因材施教必不可少的一步。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能够恰当地通过反馈来了解学生,甚至到了能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学生的特点的地步。这就是反馈带来的效果。事实上,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师生之间就应进行有度的双向反馈。利用这种有度的双向反馈来实施有效教学,定能真正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学生对课堂的反馈

在课堂上,身体练习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手段,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学好这些,我们就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技能、方法时的状态以及身体练习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反馈信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听其言,以得到反馈的信息。这是了解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孔子曾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要知人,知道学生的不足,就要听言。“听言”,包括被动地听和主动地听两种。被动地听,是说听学生在课堂上无意中提到的话语,与课堂相关的,或看似与课堂无关的。这些言语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对课堂真实的感受,因为这是他们的“有感而发”。哪怕是那些提到的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由此判断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提及与课内无关的话题。而主动地听则是指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这是获得反馈信息最多的一部分。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找学生单独谈,可以召集学生集体谈话,甚至可以用书面调查的形式来进行。

其次是观其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我们知道,在体育课上,学生的动作行为的不同表现是教学内容完成与否的体现。例如推铅球教学,我们要观察学生所学的包括准备姿势在内的动作、运动角度、用力的顺序是否正确,技术动作是否规范,运动时全身各部分之间是否协调配合,运动的幅度是否适当。各技术环节的衔接是否连贯。运动的节奏是否明显。可以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技术动作的观察,是获得大量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只有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才能找出产生错误的确切原因,然后才能相应地采用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

二、课堂上教师的反馈

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固然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平等的首席,也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让学生了解上课的目标、内容以及流程。

那么教师要怎样向学生反馈信息呢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用语言。事实上,也就是课堂语言。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反馈给学生。既可以告知他们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对课堂的满意程度。这样,学生也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反馈,要求教学语言准确,切忌言语不清,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当然,如果能讲究艺术性地使用语言反馈,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是用眼神。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声的言语即神态来完成的。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眉目传情”。有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反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满意程度。如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给予解答时,如能不失时机地报以颌首微笑,同时给以赞许或鼓励的目光,如此反馈必然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过失时,给以一个制止的目光,就等于给一个无声的警告,从而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避免一些事态的扩大。

当然,教师在使用眼神反馈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它的分寸和度。如在个别辅导和纠正错误动作时,切忌长久盯视,这种信息会使学生误解或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三、双向反馈要有度

反馈教学操作要有度,作为操作主体的教师,首先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主义教育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的最终理念就是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展现,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人的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这表明我们的体育课堂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来发展他们的潜能。有了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就可以认清反馈教学原理,达到优化备课。

反馈教学的操作要有度,其次必须要有冷静清晰的头脑。冷静清晰的头脑,能够让我们时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反馈。

体育课堂的大部分内容是非预设性的,这就意味着在得到学生方反馈的同时,我们要及时作出反应。我们《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上课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师的反应,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氛围,学生学会学习的兴趣。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我们作为反馈教学操作主体的教师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效率来实施的。冷静清晰的头脑正是帮助我们正确得到反馈信息,实现有效教学的条件。

反馈教学的操作有度,还要能适当运用反馈的技巧。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多少来决定。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充分利用反馈教学、活化教学过程,巧妙地调控好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有度反馈,师生共同促进有效教学

“教育是用心点燃心”,反馈是点燃心的途径。有度反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有度地运用反馈教学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一般地说,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以激励为主。但如果过分强调反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用反馈的话,会将反馈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割裂,使课堂评价陷入机械化。经过认真地思索,我发现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反馈,其实不少的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促使学生经历一个倾听、分析、判断和积极做出应对(主动地称赞或反对,挑战或质疑)的“学”的过程,而反馈只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反应。因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中及时捕捉多方面的信息,大胆主动地做出各种反馈,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这样的反馈教学就不会显得机械、呆板,反而为课堂增添了活力,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真挚、真情的有度反馈能促进民主的课堂气氛,营造着师生愉快交流的心理氛围,如果精彩的课堂如同师生的智慧共同烹调的一场“盛宴”,那有度反馈就是那餐中必不可少的调料,它能使课堂生辉,让师生共同提高,一起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著.《反馈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日左藤正夫著.《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3]美托马斯·H·黎黑著.《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

[4]顾明远等著.《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5]南钢著.《人的发展的立体化模式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

[6]王希尧著.《人本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有效反馈策略 篇7

笔者认为, 作业批改不是简单的甄别, 作业反馈也不应被“满堂灌”独占。教师要想从沉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 除了减少作业量、合理设计作业外, 还应该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 完善作业批改与反馈中的发展性功能。作业的批改, 既不应一味地延续“全批全改”的形式, 也不应一味地倡导“零作业批改”的方法, 而应在“有做必改、有改必评”的前提下优化作业批改的方法, 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批改方式, 并运用相应的高效反馈策略, 使作业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最终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

为解决数学作业批改效益较低和反馈时间过长的问题, 笔者在作业改革的实践中, 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当做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从而及时地获取了真实的信息反馈,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多种作业批改和反馈策略总结为教师批改的三大策略和学生批改的三大策略。如图1所示。

一、教师批改的三大策略

作业批改是师生的一种对话。教师与哪些学生对话、怎样对话, 才能让对话持续下去, 并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 是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初就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应做到形式多样、选好对象、讲求评价的艺术性。

1. 批改与反馈形式的多样性

“做—批—讲”的单一作业对话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作业批改与反馈方式应该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讲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1) “面批—面订”

“面批—面订”, 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当场批改和订正。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按照答案进行批改, 学生当场订正作业并说明错误原因;另一种是教师旁观,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当场批改自己的作业。对于不是很肯定的题目, 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边订正、边批改。

这是一种相对于“背批”来说, 费时更多、但效果特别突出的方法。这是因为, 学生看着教师批改, 容易对自己的错题引起重视, 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己订正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具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的当面指导,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有进步的学生, 教师的及时表扬, 可使学生树立信心。在面对面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谐。

“面批—面订”这样的批改方式, 虽然并不新颖, 却很有效。它既避免了学生不认真订正作业, 又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和作业的质量。更重要的是, 它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还减除了教师第二次批改和反馈的烦恼, 真是一举两得。

“面批—面订”这种形式, 比较适用于那些综合性强、容易混淆的内容, 或者解题的步骤较多、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性较强、学生又容易订正错误的题目。例如, 在布置下面的作业时, 笔者让学生当面作图订正, 效果非常明显。 (见图2)

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 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 N, 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 (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 桥要与河垂直。) 看谁能最迅速地架一座最好的桥?

这类题目操作性强, 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性也较强,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作图的原理, 更容易忘记。所以在这类题目的处理上, 采用“面批—面订”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作图操作。

(2) “精批—精纠”

人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作业难改”, 看到“学生忙着写、教师忙着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这些教师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 将每次作业同等看待, 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批改, 忽略了知识的差异性和学生认知的差异性。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根据作业内容, 适时采用“精批—精纠”的方法, 有效避免上述弊端。“精批”, 是指为了让学生达到灵活应用的要求, 对各类巩固性练习作业的批改, 教师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 而且还要指出错误原因 (可以做上记号) , 写好阅后记, 进行反思, 从而改进以后的教学。“精纠”, 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作详细的讲解, 并在学生改正后再作第二次批改, 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 以下是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刚接触说理题时的作业。 (见图3)

已知AD⊥BC, DE=DB, AD=CD, 请说出直线AB和CE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学生对全等题条件的理解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证明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用垂直条件, 而直接用90度角的问题。这是一个常见的规范问题, 对于类似的规范性要求, 笔者在批改中一定做到“精批”, 要求学生改正时“精纠”。这是因为, 这类题目本身不难, 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说理, 证明过程往往不规范。所以, 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圈出不规范的地方, 还要对其整体作出仔细的评价, 并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 让学生对这类题目的解题步骤引起重视。

(3) “分层抽改—学生自查”

“分层抽改—学生自查”这种批改与反馈的方式, 在作业比较简单或题量大的时候最适宜运用。具体操作过程是:事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3个层次, 随机抽改各个层次中的学生作业5本, 及时记录他们所出现的错误及创新解法。然后在习题课上讲评这些作业的时候, 先抽调部分学生上黑板板演或者直接用投影仪将其解题步骤投影出来, 师生集体评分, 让被抽查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订正错误。最后, 教师进行点评, 推广创新的解法, 并总结学生应该注意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其他学生通过自查来理解知识并改正作业以后, 再将作业上交, 由教师查阅。

采用这种批改与反馈的方法有3个益处:其一, 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其二, 在整个反馈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来讨论解决难题, 不但易于集中注意力, 还能使学生对这些作业印象深刻, 从而易于理解和记忆;其三, 也是最重要的是, 这种方式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小评分员”, 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布置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统计初步”中等章节的作业时, 常采用“分层抽改—学生自查”的方法。

2. 作业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学生拿到下发的作业时, 正确率高的学生兴高采烈, 错误较多的学生会神情沮丧。但无论是哪种学生, 他们普遍注重的是成绩, 并不急着纠错, 一般要在教师的明确要求下才进行改正。一些后进生在经常要面对很多错题的压力下, 产生了畏难情绪, 甚至自暴自弃, 懒于动笔, 学习始终处在被动状态。如何把教师的“强制订正”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完成”, 如何让学生在平时感觉到“我能行”, 从而充满信心地、主动地、牢固地掌握知识呢?

笔者认为, 学生不愿意主动订正作业, 主要是他们对“√”或“×”这样单一的、没有感情色彩的评阅方式早就失去了热情, 对于错题更加不屑一顾。倘若学生拿回的作业本上, 不再是教师的“评判结果”, 而是教师给予的一份“礼物”, 他们怎么会采取冷漠的态度呢?所以, 教师应将原有的区分性评价转变为激励性评价, 并尝试在作业批改中投入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意, 让作业批改与反馈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

(1) 更改错题标记

在批改作业中,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再用一个红红的“×”来标出, 而是用画“?”“---”“∧”“○”等符号来引发学生的重新思考。对于完成得特别好的地方, 则画上“☆”, 表示赞赏与肯定。虽然只是批改符号上的一点小变化, 但却可以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小心呵护。学生不再为那些刺眼的“×”而感到惭愧了。

例如, 在完成方程 (组) 和方程 (组) 的应用作业时, 学生往往不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求。如果像以往一样看到错误就打“×”, 学生往往在同一个错误中不能自拔, 不知道该如何改正。笔者在批改这类作业的时候很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 学生正确到哪一步, 就批改到哪一步, 让学生自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使订正更有针对性。另外, 学生也经常在解方程的时候不写过程, 而在应用的时候写详细的解方程过程, 笔者在批改的时候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 用“∧”表示规范缺漏, 用“---”表示删去多余步骤, 帮助学生做到解题简洁明了。

(2) 引入亮点标记

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 教师的“好”“棒”等称赞或“△”“☆”等符号, 都能成为激励学生的亮点标记。及时有度的激励性评价, 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应毫不吝惜。笔者在作业中看到学生一题多解或者有所创新时, 即便学生没有完成整个解题过程, 只是在步骤中出现好点子时, 笔者也会给予画线和“☆”的赞赏。

(3) 引入教师的情感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往往会建立深厚的感情, 彼此的心情也往往会相互影响。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留有一个好的印象, 都从内心深处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所以, 教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 还可以加入一些情感符号。比如学生的作业有进步, 教师比较满意, 就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画一个笑脸, 表明教师很高兴;假若学生的作业不认真, 教师则可以画上一个难过的脸蛋, 表明看着作业比较伤心。这样, 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情绪, 会更加努力地完成以后的作业, 得到更多的笑脸。

(4) 引入作业评语

对闪光点给予亮点标记, 对错误和不足的指出, 教师可采用各种评语来激励学生。例如, 对聪明的“小马虎”, 笔者的评语是:“其实你离成功很近, 只需要一点点细心!”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 笔者的评语是:“你的思维配上漂亮的字就完美了!”对优秀学生偶尔的懈怠, 笔者的评语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你的作业!”“你已经很棒了, 但是你是否觉得可以更好呢?”

3. 对象的选择性

对象选择性, 指教师批改和反馈要“因人而异”。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 不同学生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 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与反馈时, 应改变那种无视学生个别差异的一刀切现象, 要有意识地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策略。

(1) 作业免批制

“作业免批制”, 指教师对某些学生的部分作业给予不交、不批甚至不做的特别对待方式。笔者在所任班级中采用了“自己申请—一周批改—教师抽查”的作业免批制度。学生如果在基础训练作业中, 一周内每天都获得满分, 则这位学生的基础训练作业可以在下一周内免批。并且免批的学生名单每周都张榜公布。

免批确立制度

本制度实施原则:先申请,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 作业以最严格的要求批改, 达到要求者可以获准作业免批, 免批周期为两周。

1.一周作业A组题全对者, 可以申请免做A组题。

2.一周作业C组题确实有困难者, 可以申请免做C组题。

3.两次单元检测达到优秀者, 可以免批A组、B组题。

4.两次单元检测不及格者, 可申请免做C组题。

5.申请免批者可随时自愿结束免批。

6.达到以上几项者可以不申请免批。

7.免批到期后可以申请继续免批, 经抽查合格可继续免批。

8.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生可自助申请免批内容。

9.教师可以抽查免批学生的作业情况, 被抽学生必须予以配合。

10.免批制度解释权在辅导组长会议。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那些“免批”的学生不是完全放开, 而是采用“自批—自纠制”, 同时将批改内容进行转移。比如, 免批的同学已经完全可以掌握基础训练的内容就可以免做、免批, 教师可以额外奖励一些综合性、知识性较强的题目。而对于这类题目,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批改和反馈的方法, 对免批学生进行个别批改 (最好是面批) , 并进行点拨。这让学生锻炼了发散思维, 使他们体会到解答难题的成功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

实施“免批制”这种策略,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优秀学生“吃不饱”问题,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还可以通过免批名单的动态更新, 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势,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2) 作业跟踪监督制

“作业跟踪监督制”, 指的是教师不但要监督某些学生的作业上交时间和作业完成情况, 必要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他们知识的缺漏部分进行额外补习。这一般不固定人员和时间, 主要针对学生批改中出现问题多的学生, 采用跟踪监督制。

作业跟踪监督制度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者, 作业将被跟踪调查。

1.一次作业不交者。

2.两次作业没有订正者。

3.免批学生抽查不合格者。

4.作业优秀但检测不理想者。

5.辅导组长被组员投诉者。

6.作业潦草, 辅导组长提出意见者。

7.作业书写屡次不规范者。

8.因各种原因请假三天以上者。

9.主动申请作业跟踪者。

10.辅导组长提出的特殊情况者。

在实施之前, 先在学生中生成一个“跟踪条例”。比如, 作业完成不及时、作业态度欠认真、或作业准确率有待提高……若学生在一周内出现上述情况, 则要实行一周的“跟踪”。具体的“跟踪”过程, 指的是学生必须单独向教师上交作业, 接受教师的个别批改 (主要是面批) , 教师则要从多个视角批改他们的作业。如, 学生的作业书写态度认真吗?答题整洁规范吗?本次作业比上次作业有进步吗?学生做得比较好或者进步时, 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予以及时点拨, 并当面进行订正, 并且每次作业都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实施“跟踪制”这种策略, 使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产生一种压力, 迫使他们认真完成作业, 有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学生批改的三大策略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完全可以摆脱单边批改的重负, 让学生成为批改主体中的一员。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作业改革中, 笔者采用“自批—自纠”“互批—互纠”“组长承包责任制”三大策略, 实现了作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自批—自纠”

(1) 课外“自批—自纠”

课外“自批—自纠”, 主要指学生在作业做完后 (即上交之前) 进行的自我批改。因为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要检查作业, 笔者认为, 可以让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先以较小的符号作注释, 进行自我批改。教师审阅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注释的修改上。学生发现自批与教师的批改不同时, 易于产生反思。为使自己的作业批改不至于难堪, 学生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作业。

(2) 课内“自批—自纠”

课内“自批—自纠”, 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公布课堂作业的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 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和订正作业。师生共同讨论新解法, 共同完善答案。学生对于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 可以自我提问, 然后教师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自行批改和订正后, 作业再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学生对作业的自行批改和订正的过程, 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 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成就感。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课堂中自批自纠的作业,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 “自批—自纠”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批—互纠”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他们以自己的理解相互审视对方的作业, 用自己的标准评判同伴, 这实际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学生感到有些答案模棱两可时, 就需要思考与分析, 从而可以避免下次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而有些数学题目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哪种解法更为简便和确切, 也是学生在互助批改中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 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 从而对自己的解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批改以后, 学生还可以互助订正, 共同完成订正任务。这种批改与反馈, 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它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平等、竞争关系, 共同进步。

“互批—互纠”让同学们相互讨论, 相互监督, 相互竞争。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关于学习的话题, 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谐。这促进了友谊和团结, 甚至连班主任管理的工作也省事了不少。

3. 组长“承包责任制”

组长“承包责任制”,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形成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具体操作办法如下: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 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 组长先将作业交给教师由教师批改, 批改结果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讨论, 解决其中的疑问。然后组员把作业交给组长, 由组长全权负责批改。小组利用课外时间, 主要采用组员和组长之间相互讨论的方式, 解决题目中的疑问, 并相互监督订正。最后, 每个小组挑选出有异议的和他们认为好、中、差三类作业各1本, 给教师复查, 教师从中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 以便进行分类辅导。

有些时候, 教师还可以给共同体成员上一些相互讨论的习题课。这种习题课, 首先按照学习小组安排座位, 同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由组长领导, 共同解决组员作业中存在的疑问。若有些问题组长和全部组员都无法解决, 则可以举手向教师求助。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进行单独讲解, 也可以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讲解。并且每次习题课都可以留出最后的两三分钟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并指出课堂上的某些不足, 争取在下次课中改进。

这种方式, 不但使“吃不饱”的学生有事做, 还以轻松的形式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 那些平时课上听不懂的学生, 在同学面前也可以大胆提问, 得到单独的指导。对整个班级而言, 这种方式还可以营造出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采用学生批改作业的同时, 教师也采取一系列的监督体系。除了上面说到的“免批确立制”“跟踪监督制”外, 还可以采用“抽查公告制”, 对优秀的批改和不好的批改采用奖惩公告制度, 确实保障学生批改作业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作业抽查公告制度

对下列情形的学生进行班级公告。

1.每周免批学生。

2.每周跟踪学生。

3.作业特别优秀的学生。

4. 作业创新做法的学生。

5. 优秀辅导组长。

6. 进步明显学生。

7. 优秀自批学生。

8. 优秀互批学生。

三、研究成效

有效教学反馈举隅 篇8

[片段一]有效教学反馈改进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声音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思想与感情交流的基础,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也有密切关系。自然界也有许多声音,既美妙又神秘。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多媒体播放动物叫声)

教师:请你就刚才所听到的声音提出一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纷纷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教师:刚才许多同学都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怎么传播的。(由此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评析。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有时不合理的问题情境也可能对新课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猜想,在第一次教学设计时,我专门设计了视频课件,让学生边看边听。可是问题出现了,课堂实践的结果是:学生被画面俘虏了,注意力根本就没集中在声音部分,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达到我预先的设想,偏离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这一主题,也就是说新奇的声画场景产生了负面效果,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低效或无效。针对学生的这种反馈情况,我进行了改进,将视频改为音频,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听”上,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不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发生偏移。

[片段二]有效教学反馈应对课堂生成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自己实验,感受振动发声原理,课堂气氛良好。就在这时,张同学问:“老师,有的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我家里的电子贺卡一打开并不振动就会发出音乐声。”教师根据学生提问,随即对教学计划做了调整,讲解电子贺卡的发声原理,同时赞扬张同学在生活中是个有心人,并让他回家再仔细观察,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十分满意。

评析: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如张同学对教师结论的质疑。对于出现这种预设之外的状况,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逃避的手段处理,以“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几节课要学习的,以后再讨论”来搪塞过去。

教学反馈是一种复杂、双向的过程,课堂上教与学的双方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各自的行为及方式,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如果采取忽视、搪塞的做法应对课堂教学生成,会导致教学反馈不但没有起到对教与学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对教学双方产生误导,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有效反馈策略 篇9

一、关注学生质疑反馈,培养多元思考探究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认识新事物、新语言的过程中,都会对其进行质疑,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思维认知过程。通过语言的学习规律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在质疑的基础上会得到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多元思考探究过程就是英语语言学习质疑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语言反馈信息对制定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学生在进行学习成果反馈时,会把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语言认知感悟全部暴露出来,而教师通过学生的语言反馈,要及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通过语言质疑不仅能够使得自身的学习情感体验得到加强,还能够使得自身的学习认知思维得到激活。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质疑,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进行《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Why do we need the school life to help us grow up?”与“What’s the main character about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等进行学习讨论。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展,并且能够在辩论中对语言知识进行质疑,从而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感悟。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语言的反馈及时进行课堂策略的调整,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整体效率。

二、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反馈,培养整体认知感悟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质疑情况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认知能力得到培养,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的自我反馈是对教学效率的一种直接表现,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馈了解到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情况,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自我反馈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通过自我反馈得到激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在当堂课堂教学中及时落实学生的自我反馈,通过自我反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自我反馈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与前提,想要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反馈的作用,使英语教学过程能够在自我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英语知识,从而使得英语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信息能够凭借学生的自我反馈得以丰富,同时也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深化。

三、重视学生互动反馈,培养语言交流应用能力

自我总结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能够通过内化来不断地进行丰富,使得自身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加强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反思。这种反思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关注,从而快速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其次,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使其英语语言技能的运用与知识的积累得到深化。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表达交流等方式进行英语知识的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Go for it》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进行交流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与交流掌握这节内容中“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 watching TV.”“What’s he/she doing?He/She’s reading.”等句型结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并且及时将学生的反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结合学生的反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的有效反馈初探 篇10

1.对于每次的书面表达作业, 对每个学生进行批改与对部分学生进行批改反馈的效果差别究竟有多大?

2.在书面表达作业中, 学生们能学会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吗?

3.学生们对教师批改作文这种反馈形式评价如何?

4.在书面表达教学中, 什么是最有效的反馈形式?

当然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笔者结合二十年来的教学经历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反馈

在语言教学中, 反馈指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而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反馈可以是口头、书面的, 可以是有声的话语, 无声的表情等等。反馈可以是对语言错误的纠正, 也可以是对正确使用语言的肯定。反馈可以来自于教师, 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伴、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等等。在书面表达教学中, 反馈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本人了解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 从而科学地调节书面表达的教与学, 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书面表达有效反馈的实践与探索

实践一:教师对学生的反馈 (teacher feedback)

(1) 典型错误集中反馈

一次, 为了通过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中的书面表达, 我们用近二周的时间集训, 以“书面表达错误集锦”的形式有效地反馈了学生的各种错误。

书面表达错误集锦

I will talk something about me.近义词混淆 (talk-say)

This new house is bigger than old one.冠词缺失 (old前加the)

Now I’m writing e-mail to you.冠词缺失 (e-mail前加the)

Our home has moved into a new one.中国式英语 (We have moved into a new house)

My new house has three bedrooms, two living rooms,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中国式英语 (用there be句型)

They both very happy.动词缺失 (both前加are)

Everyone knows play computer games is very interesting.动词-ing作主语 (play—playing)

I am writing to inform you that I move into a new apartment.时态 (move—have moved)

We have moved into a new apartment several days ago.时态 (去掉have)

So peopl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health.词性 (health—healthy)

Best wish to you.英语中的套句 (wish—wishes)

这样的综合反馈, 效果令人满意。学生的这类错误, 在以后的表达中逐渐地减少了, 语言质量不断提高。

(2) 学生互批与教师抽样批改相结合

传统的“书面批改”反馈, 教师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 甚至用各种记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圈点。事实证明, 对于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 只有一小部分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才会认真地去关注这些反馈。许多学生只是瞥一眼就放入课桌中, 另一部分同学只是草草订正了事 (订正的地方仍不正确是常有的事) 。

我们的实践是:每次在学生做作业前, 先对作业进行解剖, 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如要求学生写一篇“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书面表达 (普高标准实验教科书P49) , 写作之前, 师生们讨论如下:

Brainstorming ideas:什么是a friend in need, 什么是a friend indeed

Organizing ideas:举出事例阐述这句谚语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Expanding the passage:要求学生有中心句, 可以模仿P44页中的“Friendship in Hawaii”这篇文章, 注意句子结构, 减少中国式英语。

写完以后,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先互相批改, 直至批改到他们的能力发现不了错误为止。然后教师从英语层次高、中、低的学生中各选一部分抽样再进行批改, 其余让优秀学生代为批改。结果证明:这样的反馈效果非常好。相对于以前纯粹由教师批改, 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幅度要快得多了, 书面表达的质量也大为提高, 而教师也能从中解放出一部分精力来。

(3) 适时开展对部分学生的面批反馈

教师改完作业发给学生, 这是一种经常性被采用的反馈形式。有时适时采用面批, 却是非常有用和有必要的。如某些学生经常犯同种的语法错误, 如there be句型中, 经常误用的句式为there is going to have...;有些学生对于动词的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经常混淆;有些学生其他科目在班级中很强, 英语很弱。对这些学生进行面批, 效果往往比较明显。这种一对一的及时的反馈, 效果比教师批改后再发下去好多了。

实践二: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 (peer feedback)

教师首先选出班级中的英语尖子, 让那些学生去反馈他们同学的作业。这种反馈锻炼了尖子生的“改错”能力, 对同学的作业也能够做到及时反馈。但是, 在反馈中也会碰到一些学生自己无把握的字、词和句, 这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但这一反馈形式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一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轻微的“挫折感”, 因为他们不能做“小老师”。同时, 尖子生有时批改有点马虎, 有些错误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他们改不出来。这种反馈形式也不能一直采用, 因为学生与教师的批改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且批改多了, 这些“小老师”的工作热情减低, 批改质量就下降了。

实践三:学生们的自我修正 (self-correction)

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尖子生对普通学生的反馈, 这些形式对于学生语言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 学生的自我修正这一形式我们却经常忽视。

(1) 补充好词好句给学生

有时, 批改完一篇书面表达后, 我们在课堂中提供一些与之主题相关的好词好句, 如一次写学生带手机来校的利弊, 我们提供了如下的句子:For one thing, we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studies, it is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to use a mobile phone too often.For another…让学生们把这些句子运用到批改过的文章中, 然后大家相互朗读、交流, 效果不错。

(2) 要求学生写自由式短文

在书面表达教学中, 我们要求学生平时就学过的文章写一小段缩写的话, 尝试着应用文章中出现的好的字、词、句, 这种书面表达写作的主题看似比较散、漫, 但因为可以自由地写, 通过长期的练笔, 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大大地增强了。尤其是那些英语学习踏实的学生, 通过这种自我修正、拓展, 能够一篇又一篇地写出各种体裁的优秀的文章来。

三、书面表达教学有效反馈应注意的问题

1. 反馈要适时、得体

适时, 即在什么时机提出反馈。在英语书面表达中, 个性的错误, 我们可以及时地指出;而带有共性的错误, 教师可作归类, 然后找一个时间反馈给全班学生。得体, 即以什么样的方式, 由谁来反馈, 这在前文中已作了比较多的探讨。反馈时不一定非要用英语, 用母语也是可行的。

2. 反馈要有启发性、激励性

学生在书面表达中的错误, 主要分为失误 (mistake, 学习者不能正确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而产生的, 学习者自己能够改正它们) 和错误 (error, 学习者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及没有掌握语言规则而产生的, 学习者自己改正不了它们, 需要教师予以纠正) 。对于失误, 我们要多使用启发性反馈, 培养学生自主纠错的能力。而对于错误, 当学生无法自我完善时, 教师及其他学生要给予积极的援助。反馈的第一要素是肯定成绩, 激励性反馈对学生有推进作用, 学生乐于接受, 反馈的效果更好。

3. 反馈要有针对性、具体性

反馈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某种信息及正确语言的输入等。反馈要围绕着这些作用, 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忌笼统, 如教师只会用good, excellent, well written是不够的, 我们要用更具体的评价来反馈。如:

It’s good that you have used new words and phrases from the lesson.

Underlined words need to be checked again.

An excellent introduction.

What you have written is very honest and successful.

Well organized.

诸如这样的反馈明确、具体, 效果更好。

4. 反馈形式要作出评价

为了使反馈积极有效, 对于各种反馈形式, 教师要进行反思、作出评价, 思考特定的反馈形式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否有效, 下次是否需要改变反馈的形式等等。在反馈中, 要考虑到情感因素等等。反馈的有效性、高效性是我们必须牢记在心的。

反馈是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反馈, 可以使教师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而指导学生写出漂亮的文章来。书面表达中的有效反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如何使反馈积极、有效, 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 从而不断促进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Marilyn Lewis Giving Feedback in Language Classe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付秋芳.谈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反馈.http://www.xyjy.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63.

有效课堂需要怎样的教学反馈 篇11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运用有效教学反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及时获取对方的反馈信息,用来改变自己的教或学。对教师来说,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会给出反应,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这时教师给出的反馈信息可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强化正确,改正错误,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进行有效自我控制。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教学反馈,但大家是否认真地反思过:教学反馈对教与学有没有发挥促进作用?教学反馈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不久前,学校组织了一次以“计算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观摩了学校的一位数学骨干教师上的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研究课,感触颇多。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有效课堂需要怎样的教学反馈的思考。

一、教学回顾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公园的门票: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2位老师带领42名学生到森林公园春游,学生买票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估算:12×42大约是多少?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估算的方法,教师只作了“好的”“真能干”的评价,就引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1)12×42(2)12×42(3)12×42

=10×42 =12×40=10×40

=420=480=400

2.准确计算。学生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交流算法,同时,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各种不同的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如下所示:

(4)12×42=540(5)12×42=540

10×42=42012×40=480

2×42=8412×2=24

420+84=504480+24=504

教师一一表扬了学生的算法,同时,还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分类、比较,然后鼓励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拓展,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43×1112×2444×21

教师让3位学生(课后得知这3位学生数学成绩较好)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算术本上练习。练习结束,教师让学生用举手方式来反馈计算的正确与否。

2.解决实际问题:因时间不够,没有实施。

二、问题与思考

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反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反馈评价过于简单,缺乏指导引领

课例中,教师让学生估算12×42大约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交流了三种估算的方法,教师只作了简单的肯定,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评价信息来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错失了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的思维层次递进的机会。

(二)“串联”式信息反馈方式,费时多而效率低

在全班交流12×42算法时,教师随机指名学生反馈交流,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交流,教师一个接着一个地在黑板上板书。为了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积极参与,场面热烈,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其实是为展示和表现自己,而不是通过交流来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对于各种算法的认识难以有“质”的提升。况且“串联式”信息反馈方式的教学节奏比较松散,师生之间往往是一对一的交流,不容易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缺乏良好的交互性,费时多而效率低。

(三)信息反馈顺序难易倒置,违背认知规律

由于课堂上学生发言的随机性,所以课堂常常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即越是用抽象度比较高的方法的学生,往往越是有机会抢在别人的前面交流自己的算法,因为教师也会不由自主地把机会优先地给予这些学生,而采用一般算法的学生,往往因自信心的缺乏总是要轮到别人后面才有机会交流。这样,前面交流的算法常常比较高级,其解题步骤也比较简洁,如课例中的第1种(列乘法竖式笔算)算法,而后面交流的算法往往比较一般,如第2、3种(将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方法)和第4、5种(口算)算法。教学反馈中算法的交流过程不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步提升过程,相反地却是从高级到低级、从抽象到具体的递退状态,而这恰恰又是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这样难易倒置的反馈顺序不利于学生对乘法竖式笔算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四)信息反馈内容以偏概全,丢失纠错良机

板演是课堂上教师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常用的方式。课例的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让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算术本上练习。练习结束后,教师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了三位同学的算法,并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来反馈学习结果。课上,绝大部分同学举手表示正确,教师一脸喜悦,没有检查有没有做错的学生,马上进入下一环节。不用多作分析,举手的同学真的都做对了吗?就不存在学生自认为正确而实质错误的情况吗?其实,学生在独立练习时,我有意巡视了一下,发现有的学生就出现了这样的算法:

■■

由于练习时教师只盯着台上板演的学生,教学中自己又没有蹲下身子深入学生中了解练习情况,学生练习反馈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致使教师与典型的错例擦肩而过,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出现的错误,势必造成课堂的“高正确率”与课外独立作业低正确率的落差。从课后的作业反馈来看,全班还有24%的学生没有很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也存在“不进位、数位没对齐”的计算错误。

三、实践与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反馈,虽然决非易事,但是我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反馈控制原理,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反馈时要多一些形成性评价

评价是反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回应,直接影响课堂的进展,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往纵深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一味地评价,“好!”“很棒!”等一些简单激励性评价,这类评价就像一杯白开水,刚开始也许能吸引学生,时间久了淡而无味。因此,我们应当适当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增加一些引导性评价,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向学生传递启发、指导等回应信息,使学生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激发起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估算12×42大约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了三种估算的方法,教师顺势作出引导性评价“三位同学的估算方法都说得很有道理,请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位同学的估算比较合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估算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深化课堂教学的深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反馈方式应少“串联式”多“并联式”

面对同一问题,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往往会生成不同水平的材料,其中既有对错之分,也有优劣之别。这时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安排信息反馈的方式。如当学生独立思考12×42后有了多样算法时,教师采用“随机和并联”的方式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这样既节省了信息反馈时间,又能使全体学生有机会从整体上对这些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样互动交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反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是教学常识。有效的教学反馈必定源自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反馈内容的正确选择,因此,每一个环节的反馈内容选择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统一。我们要防止课堂上反馈的重点与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不一致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在计算12×42时,学生想出了多种算法。这时,教师就应该认真巡视检查学生的算法,正确价值判断:列竖式笔算是基本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口算的方法是学生原有算法,与列竖式笔算方法在写法上不同但算理是相同的,这对帮助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有益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口算的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将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方法”的顺序进行反馈交流。并重点对“口算的方法”与“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沟通情景图、旧方法、新算法三者之间的联系。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花在教学重点、难点的反馈上,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特别是对于好、中、差各个层次学生的整体情况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以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如在尝试练习时(43×11,12×24,44×21),教师发现了学生中的典型错例,反馈时应及时呈现错误,并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帮助学生在正误对比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吴亚萍.论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生成[J].小学数学教师,2005(10).

[3]李玉华,徐斌艳.课堂教学师生教学对话的策略分析[J].小学数学教师,2006(3).

[4]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9(4).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反馈 篇12

关键词:英语课堂,有效反馈,平等和谐

在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强调“互动”二字。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以师生互动为主体, 营造协调和谐的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 从而实现功能整体优化, 达到师生协调, 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增强, 学习动力系统得以启动, 小学生的兴趣增加了,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提高了课堂的效果。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所以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 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敏锐适度的反馈, 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要带有激励性

在一个班级中, 学生掌握语言和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 所以教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层次上要有充分的认识。特别对于一些基础稍差或较差的学生更要予以激励, 培养其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 多一些热情的鼓励, 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 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 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 能掌握这种鼓励性的方法尤为重要。

二、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要有针对性

在上一点中, 我们已经说到, 不同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做出反馈, 实行多层次、多档次的反馈系统。对差的学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提问内容以简单内容为主, 旨在鼓励其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语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 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如我带的班上有两个学生, 平时懒得背单词、读单词, 课上从不做笔记, 课后从不做作业, 上课常常犯困。为此我从读单词、背单词入手, 只要有一点进步, 就在全班提出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们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于背单词和课后作业的热情显著增加。

三、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要有启发性

早在几千年前, 孔夫子就对于课堂上教师的启发性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涵义就在于:教导学生,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 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 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他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 我就不再告诉他。我们在现代的教学中, 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时, 教师可作启发性的诱导。这时要注意做到要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巧妙点拨, 使学生积极思维, 逐步认识到, 知识的掌握重在能力, 进而思考更深刻, 学习更钻研, 从而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算是有效的反馈。

四、有效反馈建立在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德育方面,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气氛的前提。课堂交往中, 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 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 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 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 甚至会由不喜欢这个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 表现出厚爱, 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 那样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 感到自卑, 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对学习失去信心, 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 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所以说教学中, 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 关心每个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 机会要尽量均等, 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气勃勃,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这种对于学生平等的反馈无疑是建立和谐课堂环境的一剂良药。

上一篇:多校区高校图书馆下一篇:冗余离散小波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