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策略

2024-10-17

构建有效课堂策略(通用11篇)

构建有效课堂策略 篇1

俗话说:“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对课堂教学起着统率和整合的作用, 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 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目前, 仍存在着一些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没有自己的思考, 没有依据课标的要求, 单元的要求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只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目标要求”一抄了之。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常常出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象、猜测, 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只是教学要求, 不是教学目标。首先, 因为“通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叙述, 其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 而非学生, 而“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而是看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其次, “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如何考量和评价, 显然难以操作。再次,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表述作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它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 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描述。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一些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 应该多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体现学生行为主体的动词。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做到“以生为本”。

二、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课前准备即教师备课, 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 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磨刀不误砍柴工”, 观摩教学时, 师生之间互动、生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效果等等一般都比平时好, 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备课时通过不断收集资料、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研究教法和学法, 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笔者认为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 而不是仅仅考虑教师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准备。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做到:科学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研究切实有效的教法、学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施教于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丰富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途径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展开讨论,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利用生活中分月饼的经验引入新课: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逐个列出算式后, 教师追问:1个月饼呢?可怎样列出算式?同学们知道列式为“1÷2”, 也清楚结果是每个同学分得“半个”月饼, 可“半个”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应该怎样表示呢?大家都感到疑惑。此时教师及时点拔, 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更科学、更简便呢?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总结, 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问题有易到难, 让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用了, 自觉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接着在学生大胆创造、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分数, “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顺应儿童的天性,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究, 并在亲历性的认知和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 解决问题, 获得体验, 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为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三角形的彩纸, 你有什么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学生运用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边思考、边操作、边讨论, 不断地折、剪、摆、拼, 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同学把三角形沿两边中点的连线剪开,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 (钝) 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 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灵活多样的练习与检测是有效课堂的巩固与延伸

课堂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开放作业, 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习题设计针对性要强, 教师要对课堂练习与检测进行有效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不急于求成, 不心浮气躁, 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 对于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 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排除谬误, 获得真知。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构建有效课堂策略 篇2

对于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立,就音乐课堂而言,怎么实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音乐课本身就是灵活多变的,上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要真正实现高效、思维对话,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中职音乐教师要达到此目的地上好音乐课,更需要不断思索。很多人认为音乐就是会唱会跳,其实不然,就目前的形势发展而言,音乐教师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和教学实践亟待提高,而这也是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说到底必须业务过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我们都有上好每一节课的愿望,我们都想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想看到他们获得新知的欣喜,听到他们“整齐的心跳”,感受他们的“才华横溢”,这正是新课程所期待的。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大多数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得到应有发展,音乐的教学形式化、沉闷化教学严重。课堂是师生共同交往的场所,是一个充满师生活力的载体,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信息的交流、情感的互动,并演绎着各种生动的画面。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情感互动,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聚焦课堂,如何营造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氛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和谐的课堂是音乐高效课堂的关键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活泼能动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饱满的热情、微笑的眼神面对学生,发挥其专业水平,平等地对待、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音乐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美妙的歌声和互动,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使教与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的话才能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中职音乐的专业特长,采用趣味性教学原则,设计与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方面与专业有关的教学游戏和形式,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中职音乐课堂。美妙的音符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动听的音乐是不同肤色的民族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课前先有准备地弄些简单易学的英文歌,可以用影像形式播放给学生,简易的歌词、鲜明可爱的画面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唱,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给一定的时间要求每个组都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出适合课堂的活泼可爱的舞蹈来比一比、赛一赛,让学生真实体会到音乐课堂的美好,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喜欢上音乐课。

三、在音乐高效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这就是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1.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尽可能照顾学生在课堂上、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和无歧视。在音乐课的设计提问、回答问题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问题,即便是回答不出来时也要耐心等待,或启发帮助,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耐心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这样智能差的学生才能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2.职校生源相对较差,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了职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看,主要有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从内因看,学生社会阅历浅,经验少,判断是非能力弱,意志薄弱等。针对这一点,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做到以下四点:赏识优点。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音乐老师应该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音乐老师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动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充满爱心。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篇3

怎样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高中数学课堂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展开有效交流、开发动态资源、发挥现代技术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堂结构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二、展开有效交流策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授——接受”的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真正的有效交流是指有目的地把彼此的想法传达给对方,达到资源共享,把课堂推向高潮.

有效的数学交流也应在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充分地探究、对交流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更有效.只有思考了,学生才有充分的准备,交流中师生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流中要体现合作性,不管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都应该相互合作.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要有一定的分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开发潜在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够使学生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层次性,而且学生还能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形成“共生效应”,实现了课标中提出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交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所有说的都一概而论地加以说明剖析,而是要有针对性选择一些方法去交流,使交流更有效.新的知识纳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三、开发动态资源策略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动态生成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她的真实,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往往迸发出瞬间的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个个瞬间的精彩.正所谓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

第一,放大亮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找准动态生成资源的切入点,放大亮点,以一点或一个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结论.

第二,巧用错误.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课堂上,在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和自身对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和能力体系螺旋上升中的一个小插曲.

第三,捕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这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这时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这是学生思维与情感共生的结果,是弥足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

四、发挥现代技术策略 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正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要为学生建构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有个性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智慧,养成品格.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从而体现数学的魅力.

(责任编辑 黄桂坚)

有效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 篇4

什么样的教学才具有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 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要构建有效的生物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探索。

一、有效的备课

课前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有效的备课是求得课堂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有效的备课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 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习惯, 课标也是考核的依据, 应该把课标烂熟于心。

(2) 备教材。即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不但要分析所教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 而且要分析该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样的教育价值的追求, 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增删一些内容。不要为了完成上课而上课, 而应该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

(3) 备学生。既要分析学生个体的前在状态, 即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分析;又要分析学生个体的潜在状态, 即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可能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分析;还要分析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与发展可能, 即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学习需求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教学理念。

(4) 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新课程要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 而发达的互联网有着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 方便学生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5) 备老师自己。树立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扬长避短, 这样既能使每一堂课都能体现自己的风格, 又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 新颖有效的课堂导入语

初中的生物课通常安排在下午, 学生一般比较疲劳, 或者课间余兴未消等原因, 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 如何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呢?有经验的生物老师, 总是十分重视一堂新课的导入。导语就是一堂课的“序幕”, 课堂序幕拉得好,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 同时准确地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课堂教学, 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巧用俗语、诗词、模仿广告、使用歌诀、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的导入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 教师应适时地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并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生听课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 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明确指的是在这一节生物课里, 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 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 应达到什么程度, 等等, 都应尽量细化, 明确到位。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三)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每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某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问题, 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因此, 有效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 必须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 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 学生个个参与。但是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 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相反, 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 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 有其思维的参与, 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四) 有效的课堂练习

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而且在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有效的课堂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多层次的课堂练习可使学生顺“梯”而练, 达到各自的高度, 通过成功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学习生物学的信心, 使学生在分层次练习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 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对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和学习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五) 有效的课堂结束语

在临近下课的最后几分钟里, 学生的兴奋中心会因缺乏新的有效刺激而产生疲劳并将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一个好的结束语不仅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概括深化, 而且能成为贯通新旧知识、衔接前后学习内容的纽带, 使知识条理化。还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增强其求知欲, 为下一课设置“伏笔”。因此, 应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课型选择不同的结束语。有效的结束语, 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 切不可轻视课堂结束语这个环节。

三、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生物这门学科, 知识点比较零散, 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记忆, 因此需要反思教学, 使知识系统化,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课后反思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 一节课下来就要及时总结思考:反思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紧凑;教法上有哪些创新;课堂练习是否到位;重点难点是否有效突破;知识点上有没有遗漏;教学设计上是否有要增补和删减的地方, 等等。这样有利于找到更好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效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新型工程,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 深入思考, 不断总结, 认真学习, 大胆实践,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追求有效教学, 以特色求卓越, 以创新求发展。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 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增长教学智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安文铸.在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里耕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继续教育课程——《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3]张学敏.课堂教学与技能.

优质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 篇5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由于年龄的原因,对周围的一些事物还不是很了解,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掌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教学的突破口,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巧妙地创设故事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丰收的季节到了,兔妈妈带领着三只小兔子来到菜园子里拔萝卜。三只小兔子边拔萝卜边嬉戏,很快就到了中午该回家了,但是小兔子们的成果却很少,兔妈妈看到小兔子们拔的萝卜的个数,很是无奈。但兔妈妈灵机一动,打算考考小兔子们。让小兔子们数一数各自拔了多少根胡萝卜。小兔子们被问住了,同学们你们来帮帮它们吧。教师说完后,在黑板上为学生贴出一些胡萝卜的图片。学生在教师说完整个故事后,已经被带入到这一故事情境中,都想去帮助小兔子,于是个个都化身为小雷锋,去帮助小兔子数胡萝卜的个数。学生在情境中表现得都很积极主动,很兴奋地数黑板上所贴的胡萝卜的个数。

案例中,教师寓数学知识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情境中,学生对数学内容不再抵触,更不会再感到无聊、无趣。由此可见,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

二、实施开放教学,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掌控学生的所有,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为学生设计的练习题,有着很强的封闭性,固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想实现优质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改变,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权利。由此,教师可以实施开放性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从而进一步活跃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练习题时,摒弃了以往的“封闭式”练习,改为学生设计出“开放性”练习,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在括号里填入数字,并读出这一数字:9( ),( )2,4( ),( )。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立即投身于练习中。学生发现教师所出的这些练习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在这些开放性练习题的推动下,尽情地活跃自己的思维,每个学生给出的问题结果都不同,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

教师的这种开放性教学方式,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开展活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这是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太过活跃,进而脱离课堂教学,因而,总是下意识地压制学生。这样使得学生表面上安安静静,在认真听讲,事实正好相反,学生变得更加厌恶数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需要顺应学生心理,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教学,为学生准备了量筒、水等,让学生去测量1升水和1毫升水,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同时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表现得很积极、激动,对教师所给的实验器材充满了好奇,都很想动手操作一番,于是都很主动地去测量。有的学生测量出1升水的体积之后,又利用量筒测量出1毫升水的体积,学生通过测量真正地了解到升和毫升的意义。同时,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测量,了解到1升和1毫升有着很大的差距,于是学生开始继续测量,探索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知识形成的机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印象更深刻。这种教学方式,释放了学生的天性,推进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并感受其中魅力。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优质数学课堂的构建。■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6

一、剖析《语文课程标准》,制定高效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去分析小学语文新课标,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现状为依据,明确教学目标,抓住语文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活动线索,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智慧,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进行《卧薪尝胆》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十个生词,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再从过程和方式去分析,用导读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凭借书本及具体的语文材料去理解课文,并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最后,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勾践的以屈求伸,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道理,最终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品格。

三维目标教学分析,实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加工”、“再拓展”,为互动的语文教学进行了预设,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基础性,切实地推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正不知不觉地融入社会,电教媒体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优势,丰富着教学内容,营造出了更加舒适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建高效课堂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好动、好奇心重的发展阶段,比起枯燥的“讲”课,在玩中学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恰好能够有效地实现这种形式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创建教学情境。优美的音乐,配上屏幕上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游来游去的鱼儿将学生带入了“海底世界”,让学生产生愉悦明朗的感情。然后教师以境导情,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因为教学情境的创建,学生被海底的世界深深吸引,朗读的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了。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简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对实现高效课堂有着极大的作用。在面对抽象的语文内容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事物,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

例如,在《草原》中,“勾勒”、“渲染”等词极难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用动态效果来表现工笔画、国画作画的过程,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茅塞顿开。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实现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的创建是一种理念,教师必须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实现多向的、高效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翠鸟》时,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初步的讲解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提问:“翠鸟到底有哪些生活习性呢?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等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详细的探讨。”这种提问却不告诉学生答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真正地实现了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

课堂内外联系的构建,以及校内外交流的语文教学体系,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封闭性、单一性。像游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竞赛比拼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竞赛式教学。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将竞赛引入课堂,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最为生动的一组获胜。这种竞赛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肢体和语言上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地实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理念。

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积极地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实现以生为本。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发展是必然的,高效课堂实现了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坚信,只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一定会走向美好的明天。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的语文教学正在逐步向“高效”进发,教师更加注重营造张弛有度、充满朝气的教学氛围,同时也更加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灵活务实的教学方式,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只有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环境,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以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于兵.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

[2]李晓娟.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课外语文,2012(14):42.

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或者说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采用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或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地探究知识或真理,主动地开展知识或能力方面的有关训练,从而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学科技能,同时能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或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何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呢?有效学习过程的本质是自主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因此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的教学策略,即整个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并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下面我谈谈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奠定有效教学的兴趣基础

要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并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对课题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人们愿意或喜欢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心理基础。以课堂学习而言,它既是启迪学生思维与智慧的良好催化剂,又是促使学生乐意学习的良好心理因素,也是课堂有效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构建有效教学课堂课堂,首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有效途径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依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任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导入时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性质的教学中,教材是直接地提出问题: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直接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探究目标明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思维,但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言,还算不上很好的做法。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前,给出一个这样的实际问题:古希腊一位将军要从A地出发到河边(如图MN)去饮马,然后回到驻地B,问怎样选择饮马地点,才能使路程最短?显然,“将军饮马”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二是在课题知识应用方面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趣味问题情境。如在等式的基本性质课题知识应用中,教材是直接给出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学生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求解方程,当然,我不否认这对促进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有良好的作用,但对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与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属欠佳之举。我们可以在应用练习中创设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某制造商制造了12个外形特征完全相同的金手镯,其中有一个掺了一定量的黄铜,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平称三次,怎样才能将那个掺黄铜的金手镯找出来?显然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教材是通过三个“天平实验”来探究“等式两边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代数式与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其结果仍为等式”的性质,这三个“天平实验”都是在天平两边增加相同的砝码,其思维方式是“同中辩同”,而用天平寻找掺黄铜的金手镯的思维方式是“同中辩异”,这就是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的思维方法进行创新。

二、引导探究,诱发有效教学的内在动力

前面说到,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探究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规律,都是前人在生活或实践活动中探究的结果,因此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不仅是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而且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必然选择。另外,从探究学习的心理而言,学生是在一定问题情境的吸引或诱导下,产生一种寻根问底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不仅能促进心智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或科学探究方法,乃至养成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因此,引导探究是诱发课堂有效教学内在动力的良好途径。

在引导探究学习方面,教材(北师大版)给出了大量的示范。如在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课题中,教材通过分析“小车下滑的时间”的实际问题来探究小车在一定长度的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与斜面高度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基本性质中,教材通过让学生实际的量出三角形每一边的长度,然后通过测量的实际数据来探究三角形的这一基本性质。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当然,除了依据教材提供的示例外,我认为还应在教材示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或完善,对没有示例的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题中,教材是通过在三根木条中移动其中一根木条的办法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来探索,即先作两条平行线后再作第三条相交直线,然后用量角器量出两同位角、内错角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探究两平行线间各处的距离关系。不仅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索,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论证。这样多角度、多方向的引导,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平行直线性质与条件的认识深刻化,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化。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知识时,教材是设计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来确定角平分线,这是一种既直观又简便的一种方法,然而通过折纸来确定角平分线这种方法在以后的作图或分析中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不止一种,可以是以三角形这个夹角的两边为邻边作一菱形,然后作此菱形的对角线,其对角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还可以依据角平分线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而利用圆规来求作角平分线。当然,这种学习要求对某些学生会显得偏高,但其注重课堂内容的生成及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极具价值,这也正是我们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所追求的目标。

三、自主练习,落实有效教学的双基目标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就是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的具体途径,它是以课程知识为载体,注重知识的获取或技能的形成过程,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然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三维目标最基本的也是必须注重落实的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认识到实践的教学必要环节。因此,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课题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反馈练习是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这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必要途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都很注重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但具体实施各有千秋。有的是教师先进行知识应用的示范,然后是学生进行模仿性的应用;有的是进行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式的应用教学;还有的是进行引导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总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充当了核心角色、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因此学生的自主性或主动性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这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本质要求,课堂有效教学的本质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在学生尝试知识与技能反馈练习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除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外,关键是设计一些思维层次不同的练习,供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性的练习,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思维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也正是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如在《垂直》课题中,教材在介绍两直线垂直概念后就安排了两道题目(见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38页)让学生课堂进行作两直线垂直的应用练习,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尝试技能练习中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教师就可以在教材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或延伸设计以下题目供学生选择练习:

1. 如何利用三角板并根据“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作两直线互相垂直?

2. 在教材第(2)题给出的方格图中,利用方格的特点还有哪些作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

3. 给你一根刻度尺,你如何准确地判断两直线互相垂直?

显然,这样自主性的尝试反馈练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四、总结提高,实现有效教学的发展功能

注重学生的发展与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理念,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本质要求。从认知的发展过程而言,有效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具体到抽象,其感悟的程度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举一反三。从认知结构的形成来看,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是由局部的、孤立的凌乱的无序排列到具有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而完成这一过程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对课题知识、章节知识乃至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挖掘并拓宽,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的知识与内容,反思教材内容的形成与结构,领悟教材中的思想与方法。古人说,读书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书由薄读到厚,即在具体读的过程中能联想到与当前内容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二是再由厚读到薄,即将书中的内容系统化或纲要化,前过程是后过程的基础,后过程是前过程的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完成书由薄到厚的感知任务,更要做好书由厚到薄的归纳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功能。

对课题知识或章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及挖掘拓宽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与抽象的思维水平,而且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分类并拓展的综合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其独立完成有超出其能力水平之嫌,因此教师在开始阶段(后面由学生自主归纳)的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启导,有效的方式是教师拟定课题、章节或单元的归纳总结提纲,并设计一些有利于启发学生对知识挖掘与拓宽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并延伸探究学习。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课题中,教师就可以拟订如下有关课题的归纳总结提纲:

1. 两三角形全等的含义是什么?两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三角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

2.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几个?

3. 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几个?

4. 判定两等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5. 应用所学的知识,试证明教材中给出的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正确性。

显然,上述归纳总结提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把握,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去探究论证“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做法。

总之,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一是要使学生有着浓厚学习的兴趣;二是要使学生具有学习进取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学习主动性,使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四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构建有效课堂策略 篇8

一、创设有效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闪亮透明小圆球, 不大不小像豆豆, 花草、树叶做摇篮, 摇来摇去真自在, 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 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 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 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 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 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 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 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 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 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它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走时又是怎样和它们告别的呢?同学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 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 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 从而产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欲望,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 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 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教材资源的利用, 充分发挥教材效益。

新课程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教学的各项内容都紧密围绕单元专题而展开, 其中单元导语特别强化了导学功能, 给我们的备课和教学指明了目标、重点和难点。备课时可以根据单元导语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让课标思想在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得以充分体现。新教材课文中的泡泡图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它给我们在阅读学习时提示了思考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就有两个泡泡图:一个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旁边提示“为什么这样说呢?”二是在文末有“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抓住这些泡泡图提示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课后思考与练习是我们在备课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是对我们教学文本应达成各种目标的检测, 我们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突破难点,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抓住“文眼”,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通过反复地读, 走进文本, 理解文本, 走进作者的心灵, 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 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 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 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 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 挖掘的艰辛, 永不放弃的信念, 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地个别读, 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 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在这36个小时里, 他顾不上 () , 顾不上 () , 顾不上 () , 甚至连 ()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 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 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 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 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及时反思, 重视提炼。

教学反思成就教育理想。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事后总结和改良的, 有效性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那就是自我反思和自身提炼, 做到及时反思, 不断优化教案,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进行主题性反思, 提高整体教研水平。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反思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主要工作。叶澜教授说过:一位教师, 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他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每学过一篇课文, 每上完一堂常规课、研讨课, 我们都应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反思我们自身的功底, 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 反思自己的教学规范, 反思自己的教学艺术, 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 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长处, 好好欣赏自己, 把优点长处转换为个性、风格, 做大自己的优点;寻找自己的短处, 好好欣赏他人, 争取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营养, 看透自己的问题。这样, 通过反思提炼, 我们的执教水平和能力定能得到飞速发展, 进而打造真正的有效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9

一、通过情感教育,创设良好氛围

小学生缺乏理性判断,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舞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习的榜样, 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引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与自己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心。此外,通过对小学生思维形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如果题目比较接近生活或者和生活事物比较接近,或者题目在小学生的识字范围内包含一些文学性因素都会增加小学生解题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夸奖学生, 不要吝啬于言语上的肯定,教师要实现 “爱的教育”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说,数学情感教育是“生活”和“人文”的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实现情感教育。

二、改变课堂形式,实行趣味教学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改变课堂形式,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采用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是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可以说,游戏法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把握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每个学生都“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 “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找十位学生分别扮演数字“0~9”并且将相对应的数字贴在胸前,下面的学生随意说出数字“20”时,两位胸前贴着“4” 和“5”的学生就抱在一起;如果在说出数字“12”时,“3”和“4”可以抱在一起,抱错的学生则被淘汰。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变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开展“数学知识小竞赛”

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 “数学知识小竞赛”环节。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在小结学习结束的时候举行竞赛,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设置竞赛时要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小学生更加乐于听讲。

三、巧设课外作业,促进科学学习

在“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 的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有趣”“有效”的科学原则,我们必须做到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求知欲为出发点来进行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设计要精简提炼。教师需要提升课外作业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作业要达到承接课程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只是简单提供一个题目“我家的厨房”,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资料,通过小组组合的方式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厨房。教师的要求可以是:使用合理的比例尺画在设计纸上; 要求整理设计数据和演算过程。此外, 作业设计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喜欢上多样化的数学作业。传统的书面作业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思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此类作业,增加动手动脑型的作业。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10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由于初中生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精彩、巧妙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重视规范有序的板书

板书的作用非常大,它与教师的口头表达相互配合,能清晰地展现比较复杂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在板书时,教师必须遵循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书写端正、编排规范的原则。在教学《战略大决战》时,笔者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设计,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三件历史大事为重点,然后再细致地展开教学。如在讲到“三大战役”的时候,板书清楚地展示了“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时间、地点等重要内容。

三、精心设置课堂问题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置疑”开路,在平常处设问,于无疑处生疑,能培养学生多思、善问的良好习惯和求异思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之发展成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练习,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和作者,鼓励学生提出独到见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逐步深化,产生深入学习的内在需求。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避免教师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教材中涉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战争胜负的原因是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笔者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广益,形成比较全面的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回答更有条理性,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牢固。

五、肯定学生的成就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于听惯了批评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慢慢地消除厌学情绪;对于听惯表扬的优秀学生来说,教师在表扬他们的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

六、明确历史教学目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导者是教师,实施者却是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抓住灵魂,课堂教学才能实现高效;其次,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氛围可以让每位学生融入历史教学中,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

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因此,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是逐渐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历史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追求高效是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教师只有熟练运用有效策略,才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11

在中小学教学中已经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各个学科在已经取得成果, 根据自己在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果, 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为了使数学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也是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取得更好地成绩, 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体会发的学习的乐趣, 成功的喜悦。为此,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性作用。

在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 激趣导入的环节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 都需要在教学的开始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导入环节的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导入环节做的不好的话, 学生就会失去对整节课的兴趣,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 从而会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为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职中需要注意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为了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教师需要认真设计导入环节, 使得导入环节的设定能够一下子就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 深入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意识到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从教学环节入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环节, 要根据教学实际设置新颖的教学环节, 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便更好地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导入环节的设定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2. 创新教学模式、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高效课堂就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取得更好地成绩, 为了能够成功的实现高效课堂, 就需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向课堂的45分钟要质量。在各种措施中比较有效的就是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展, 课堂的气氛比较死板, 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受限制, 学生在课堂的发言权利也比较少。为此, 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更多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自主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尊重学生不同的发展个性, 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额喜悦, 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3. 增强课堂的训练力度。

为了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练习习题的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专门留时间为做习题, 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及时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集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说明教师对这些知识点没有讲解清楚, 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叫教学实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 以便让学生及时的巩固知识。要注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 以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为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习题的练习时间,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做习题的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4. 注意归纳总结。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进程中除了要利用上述提到的方法之外, 还要注意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将知识点给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小学数学课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除此之外, 还要让学掌握对数学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让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这两种数学知识的引导, 特别是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 要对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可以是教师进行总结, 但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对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自己在总结知识点的同时就是再学习的过程, 从而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提上了日程。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首先需要在导入环节下工夫, 通过创设新颖的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兴趣, 更好地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 要将更多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让学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 还要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葛盼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07:225.

[2]朱发华, 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4:102-104.

[3]葛盼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 2015, 48:90.

上一篇:半导体产业下一篇:消费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