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2024-09-19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共10篇)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篇1

浅谈构建和谐警营文化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警营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警营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公安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力。公安机关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和谐温馨的警营环境也有利于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进步和团结一致,更好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在构建和谐警营文化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努力做构建和谐警营的表率,实现“共创和谐环境,共享和谐成果”的目标。笔者就如何构建本局和谐警营文化作几点粗浅的探讨。

第一,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么,什么叫“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主张的“和而不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承认多样性,承认差异性,提倡在揭露矛盾、积极斗争中坚持真理,推动工作,构建和谐。相反,“同而不和”则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逃避现实,貌合神离,是一种虚假的和谐。由此可见,我们讲到和谐,不是否认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转中发展进步的。我们公安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不可能没有矛盾。推进公安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处理矛盾的持续过程。但是,在对矛盾的看法上,一些民警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偏颇:一种是把矛盾的斗争性简单化;另一种是把矛盾的统一性片面化。这两种“矛盾观”都不是唯物辩证的和谐观,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警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和而不同”的意识,克服“同而不和”的观念,正视问题,承认差距,求同存异,讲原则、顾大局,勇于和善于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在公安队伍中真正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活力四射的生动局面,用和谐理念灌溉出警营的和谐之花。

第二,树立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先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其人。一个其貌不扬、又笨又土的战士,钢七连高连长死活看不上他,曾两次把他拒之门外,断定他是个练不出来的“孬兵”。可后来就是这个“孬兵”,靠着刻苦训练,靠着超人的努力,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成了全团、全师乃至集团军数一数二的尖子兵,他的名字叫许三多。由此,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事,能不能成为一个对队伍对社会有用的人,关键是要看自身的努力程度,敢不敢、能不能挑战自我。一个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最后登上成功的颠峰。现在,我们队伍上下风清气正人和,给我们每个民警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海阔凭渔跃,天高任鸟飞”,工作、生活在这样清明的政治环境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工作做好,不把队伍管好,不把业务抓好,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埋头苦干、冲锋在前,奋勇当先,争创一流。

第三,要树立相互包容的“融合观”。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制。对此,我们每一名民警都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做到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豁达、境界更加高远。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民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特点也各不相同,队伍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而有些带兵人往往习惯用“纯而又纯”、“听不听话”的等老思维方式观察事物,以个人好恶看待下属,时常把个性当毛病、把特点当缺点。对多样性的事物、观点和意见,有的同志总有一种看不惯、不顺眼、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思维方式应当摒弃。有差异才有和谐,有多样性才有统一

性。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一个单位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对下属的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尊重下属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基本权利,倾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要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地信任和依靠他们,正视特点,尊重个性,不小看、不歧视,在感情上为构建和谐的警营关系奠定基础。努力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和谐警营建设。

第四,要树立尊重民警的“人本观”。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事关队伍建设相信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根本原则;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问题,而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从严要求与人性化管理、队伍的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强调工作的多,关注人本的少,重任务的布置,轻人文的关怀。这种“以物为本”、“以任务为本”、“以工作为本”的思维定势是本末倒置的,应当摒弃。要进一步强化“人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观念,防止和克服单纯用物化成果衡量队伍建设成效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民警素质是发展之本”的观念,防止和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完成、轻素质提高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民警是队伍建设主体”的思想观念,下大力纠正那种单纯把民警作为教育对象、训练对象、管理对象,而不重视发挥其主人翁作用的现象。选准人文关怀的切入点,努力使民警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意愿诉求得到充分表述,正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同时,要把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到科学发展全过程,努力使民警实实在在感受到单位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素质全面提高的进步感、权利使用的公平感。

第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成才观”。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这一理论说,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不间断地、可持续地释放能量。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一句话:开卷有益。因此,无论你是高中生、大专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这些学历只是证明你过去曾经读过书,却不能证明你今天和今后不需要读书。因而,我们坚持读书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列经典,还要博览群书,学经济,学科学,学历史,学文学,书读多了,肚子里有了“东西”,干工作,才会游刃有余,成竹在胸。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增长才气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只有投身火热的工作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第六,要树立宠辱不惊的“名利观”。如何正确看待名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它是一块“试金石”,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工作心态,更检验着人品官德。司马迁,大家都熟悉,是汉武帝时候的太史令,他仅仅因为替出征匈奴而被俘虏的李陵辩护了几句,而震怒了当朝皇帝汉武帝,被投进监狱。在死刑与宫刑的选择上,他选择了辱没男人人格的宫刑。为什么?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他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忍辱负重14年,终于实现了他的宏图大志。在我们队伍也是一样,无论你是领导,还是部属,无论你是干部,还是民警,都是队伍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主力军,大家只是岗位、责任的不同,都一样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对待职务升迁、岗位分工,要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泊情怀,要把主要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比出工作的高标准,比出思想上的高境界。

第七,要树立高度自觉的“自律观”。德国大文豪歌德说过:“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这句话,我们从一些贪官身上都能得到印证,成克杰、陈良宇、文强是一些沦为阶下囚的人,要么是对金钱的贪婪,要么是对权力的攫取,要么是对美色的迷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实,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自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觉悟,一种素质。我们可以这样经常反思一下:我的所作所为,符合党员及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吗?对得起组织、官兵和社会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象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在为人做事就会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糊涂;多一份清廉,少一份贪婪了。一个人想不想自律、能不能自律,表象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其实质是一个人的荣辱观问题。记得在格言中,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感触很深。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羊在迁徙过程中,头羊年老体衰,无法带领大家继续向前。此时,狼群又伺机围攻上来,在群羊慌乱之时,一只中年的公羊号令大家形成圆圈,将头角一致向外抵御狼群的围攻。数次的较量,狼群败下阵来四处逃散。经历这次危险以后,在迁徙途中,羊群遇到任何危险。在这只中年的公羊的带领下都能化险为夷。在即将达到目的地时,羊群需要渡过一条大河。中年的公羊想一次性将大家都渡过河去。羊群怀着喜悦的心情上船后,船缓缓驶河中心。突然一个巨浪汹涌而来,在中年的公羊还没有向羊群发号分散指令时,羊群自动向中年的公羊占据的位置集结过来。大浪过后,河面上除了漩涡以外,一片沉静„„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强烈的自律观,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所以说,警营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写写画画、吹吹打打,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人文体系,涉及民警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大工程。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警营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育警、文化强警,不断提升全市民警的软实力。真正以构建和谐警营文化建设,带动队伍建设规范化发展。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篇2

关键词:和谐课堂,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意识

和谐课堂, 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智能、群体、个体之间互相协调, 又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和谐课堂是促进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和谐的课堂教学, 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带给学生的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紧张、严肃、忙碌的的情感体验, 而是愉快、幸福的情感体验和欢乐的求知过程。我把这种情感称之为绿色心情。老师的高昂、激情带给学生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老师的低沉、稳重带给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认真的思考;老师的幽默、风趣带给学生轻松和愉悦的感受……这些, 都是和谐课堂的真谛。久而久之, 会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爱上了学习, 爱上了课堂。那么,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和谐的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互相尊重, 平等交流, 彼此分享”的理念基础上的。“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所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随时代的发展已暴露出它们严重的不足。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平等地看待学生, 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师的课堂应是为学生设计的, 只有转变了观念, 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 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从事教师职业, 要达到的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爱学生。

二、教学方法的和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改变过去的教育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 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作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不可能自发形成, 甚至可能迷失方向。这就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 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的生成凭借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成为学生的主人。教师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以课上提问来说, 传统的教学是师问生答, 久而久之, 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权威性增强, 而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热情降低。这时教师可以转变方法, 变成生问师答, 或生问生答。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 如抢答, 对答, 或点名答。这样, 既掌握了知识, 又促进了和谐课堂的产生。

三、培养合作意识是和谐课堂的途径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 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 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 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 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合作表演节目, 合作进行社会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等等,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能作到取长补短, 求得同学间的“和谐”, 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当然, 当我们想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 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 哪些是没必要的。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浅谈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意识

和谐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智能、群体、个体之间互相协调,又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和谐课堂是促进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的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紧张、严肃、忙碌的的情感体验,而是愉快、幸福的情感体验和欢乐的求知过程。我把这种情感称之为绿色心情。老师的高昂、激情带给学生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老师的低沉、稳重带给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认真的思考;老师的幽默、风趣带给学生轻松和愉悦的感受……这些,都是和谐课堂的真谛。久而久之,会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爱上了学习,爱上了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和谐的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彼此分享”的理念基础上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所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随时代的发展已暴露出它们严重的不足。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应是为学生设计的,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从事教师职业,要达到的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爱学生。

二、教学方法的和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改变过去的教育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作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離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这就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的生成凭借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人。教师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以课上提问来说,传统的教学是师问生答,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权威性增强,而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热情降低。这时教师可以转变方法,变成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如抢答,对答,或点名答。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促进了和谐课堂的产生。

三、培养合作意识是和谐课堂的途径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等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作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当然,当我们想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篇4

赵 智

摘 要: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协调好馆员与读者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交流气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人际关系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向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满足读者在工作、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对文献资料的需要。对于现代化的图书馆,创建良好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直接体现出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性质、职能,是图书馆最生动活泼、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1、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推进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传统的图书馆仅满足于书籍这一物质形式的文化媒体,工作重点自然是图书的管理、流通、保存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促使图书馆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变革,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新型的服务。

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是以馆藏多少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今天,图书物理馆藏数量的多少和馆舍的大小已不再是竞争的优势。新型图书馆的建筑色彩、良好的外部形象,能渗透并反映出图书馆内在的实

质,使读者产生愉悦,丰富的馆藏能激发读者对图书馆的热情,馆员的形象、言谈举止充分反映着图书馆的工作作风和文明程度,也是图书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馆员重塑自我形象,强化服务意识,以一颗平常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将快乐与道德、人情与责任传递给读者,同时优雅、宽松、明亮、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读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形象好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只有读者数量的增加,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必要,从而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读者着想的服务宗旨。2、现代图书馆和谐关系的构建

2.1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重视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重理而非重管,管理的核心与对象是人,所以要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坚持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工作人员首先应做到上岗时衣帽整齐,举止得体,语言文明,对读者有问必答;操作要规范,态度要和蔼;遇到问题耐心向读者解释,同时还要坚持原则。可让读者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文明、宁静和尊重,真正享受到置身与知识殿堂的惬意及满足。将管理与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让图书馆成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只有重视对人的科学管理,重视馆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激发读者的创造力

图书馆作为读者的第二课堂,既是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拓展与延伸,又对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培养与构建读者知识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图书馆是以读者为主体开展服务的场所,所以读者的思维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这里,共同的学习兴趣能形成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相互磋商、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而且通过这种交流形成的思想交锋,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双向交流也有利于克服思维的惰性和心理定式,丰富想象力和发展创造力。

2.3 全面了解读者

只有全面了解读者,才能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才能把读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生理特征、工作需要、学习环境等的不同,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不相同,要重视读者的需要,研究读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4 真诚地对待读者

以诚待人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必备的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读者,给他们以真挚的爱。应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把服务读者放在第一位,不能盛气凌人,以势压人,要坚持与人为善,热心助人,做到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读者。既要重视那些从事研究的学者型读者,但同时又不能轻视那些消

遣型的读者;既要尊重那些知书达礼的读者,也不可鄙视那些有过违章行为,甚至顶撞过自己的读者,只要他进入图书馆,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保证每一位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读者工作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一切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一切从满足读者的需求出发。

2.5 重塑现代图书馆员的公众形象

图书馆只有真正做到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满腔热忱地为读者服务,才能使图书馆的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因此,图书馆要提高地位,得到读者的认可,必须从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入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部的形象。内在形象表现在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馆员素质及对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避免与读者争论和冲突,这样会对读者产生示范性、感染性的效果,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阅读氛围。如果图书馆员服务不周到,或是出言不逊,礼节不到,往往会使读者不愉快,甚至引起争执的发生。如果图书馆员在接待每一个读者时,都能表现出谦逊有礼,热情宽容,就能够架起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创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交往氛围。

3、深化读者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图书馆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就是指在为读者服务中积极研究并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满足读者的需求,实

现人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营造美与和谐的服务氛围。面对网络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从根本上改变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局面,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另外,应深化图书馆服务。以存储和传递文献信息为己任的图书馆,它的前台工作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大量的后台工作则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整序。图书馆工作的不断深化,要求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一次文献,而且还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二、三次文献信息;图书馆员应该对读者的深层次需求加以挖掘,从读者的信息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网络书刊借阅服务,网上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和网上文件传输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得到读者的认同与支持,只有拥有众多的读者,图书馆事业才能充满活力。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服务态度,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蒋永福,王丽云.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J].图书馆杂志,2003(1):7-10.

[2] 付玉梅.以优质服务促提高,以深化改革促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6):69-71.

[3] 武建新.浅析读者需求特点及优质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51-52.

[4] 李红琴.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J].中国图书情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篇5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生态

构建图书馆人文生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为读者创造一个和谐、和睦、温馨的`读书环境是图书馆人文生态的具体体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人文生态的缺失,提出了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人文生态环境的途径.

作 者:肖爱艳 XIAO Ai-yan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湘潭,411201 刊 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09 21(4) 分类号:G258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   人文生态   和谐  

浅谈构建和谐交通的意义与途径 篇6

关键词:交通事故,和谐交通,安全教育,交通环境

1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交通在改变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生命危害。据统计,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我国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1]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事故预防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近几年,欧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发生率基本处于稳定趋势。我国自去年开展禁止酒驾以来,事故发生率略有下降,但是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却依然严重。据统计,去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万车死亡率远大于发达国家,虽然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增长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每年几万人命丧车祸和近十亿的经济损失表明,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2.1疲劳驾驶、超速和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疲劳驾驶、超速和酒后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009年虽然降幅明显,但在我们人口大国,其绝对数依然可观,不容小视。同时,国道和省道,以及高速公路的出事率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2.2恶劣天气和摩托车导致的事故居高不下近几年气候相对恶劣,特别是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攀升。摩托车不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以及超速行驶所导致伤亡也在攀升。

2.3营运车辆肇事严重2009年,营运车辆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占同类事故总量的79.2%,比较同期,增加了3.3个百分点。[3]

2.4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

2.5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以及个体劳动者出行大幅度增长,交通参与活动日趋频繁。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2004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10.7万余人中,排在前3位的是农民(占26.98%)、个体从业者(占18.34%)、其他不在业人员(占13.22%)。上半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46012人中,农民仍位居前列。[4]

3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

3.1构建和谐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交通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由此在构建和谐交通实践中,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构建和谐交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5]

3.2构建和谐交通是贯彻落实中央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构建和谐交通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3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构建和谐交通,有利于消除当前交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经济的战略性跨越当好先行。

3.4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交通行业作为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服务行业,公益性、社会性很强,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乡镇客运配套设施建设和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实惠,构建和谐交通,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多元化的需求,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预防交通事故,构建和谐交通设想

4.1开展构建和谐交通的理论研究应设立预防交通事故,构建和谐交通的研究课题,形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学多门学科参与的研究机制,从文化、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等多角度、多层面开展研究,形成系列理论基础。[6]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机构参加的交通事故研究、分析机制,把握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科学制定交通事故防范对策,为全面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4.2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人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通过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学校、交通安全城市、交通安全街道和社区、交通安全企业等形式,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日本为遏制1970年的交通事故最高峰,确定了交通安全五年计划和目标制度,并每五年更新一次,成效显著。1998年,日本的尽机动车数量增长了2倍,但是交通事故却减少了45%,死亡人数也控制在万人以下。

4.3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素质据美、英、德、芬兰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委员会的统计,90%以上的交通事故与人有关。而我国,大量的统计同样表明,交通事故的80%以上,是由驾驶员直接原因造成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应作为交通安全的头等大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4.3.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教育加强社会公德、交通安全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让驾驶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果自身存在不安全行为,将对社会、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3.2重视驾驶员的再学习通过开展驾驶员再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防范和处置复杂事故的能力,从源头上、根本性上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4.3.3严格监控营运车辆驾驶员如通过采用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等科技手段,强制连续驾车并超过一定时间的驾驶员休息,依法从重处罚、严重超载、酒后驾车、超速行车的驾驶员。

4.4提高交通事故的救援与急救技术水平交通事故的救援与急救技术包括事故的实时监测,事故发生地点的准确定位,事故报警系统的总体协调和快捷便利,公安、医疗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快速实施现场救援,以及救护车在紧急情况下的畅通无阻等。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救护和减少现场受伤人员的死亡。

4.5提高车辆技术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相关人士统计,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车辆从正面和侧面碰撞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总数的60%。因此,强化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加强车辆的安全技术,制定更加严格的车辆检测制度,为车辆配备防抱死系统、安全距离监测装置,以及配备安全气囊等职能系统,是减轻交通参与者人身伤害非常有效的措施。

4.6高度重视人与道路交通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探索并掌握人与交通环境的整体协调特性,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包括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适应能力,以及减少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方面,都具非常的积极作用。例如,在道路规划和建设方面,优先考虑人与道路相适应的问题,根据人对道路的几何条件、光线照明等方面的适应性,采取人性化的设计和建设方案。同时,针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能否符合驾驶员安全行车,也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不同颜色对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警示标志等。另外,将城市道路或交通相对密集的行人通道,其标志、标线进一步鲜明、醒目,最大限度方便驾驶员和行人的观察和识别。

4.7重视气候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做好预防应对工作切实重视高温、大风、大雾等恶劣气候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加强对高温、大风、大雾、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道路交通事故引发原因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总结经验,切实摸索出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行车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国交通年鉴2003[M].2002.12.31,http://tjsj.baidu.com/pages/jxyd/24/67/cf2ae8228f6df75e54140e7802109675_0.html.

[2]邹伟.公安部:09年酒后驾驶致死人数同比下降13%.东方网.2010.1.09.http://news.eastday.com/c/20100109/u1a4938834.html.

[3]肖献法.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运营车辆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例居高不下[J].商用汽车,2010,(02):129.

[4]农村人口成我国交通事故伤亡最大人群.2005-10-18 9:12江门日报http://www.jmnews.com.cn.

[5]汪贵权等.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思考[J].学理论.2009,(13):152-153.

浅谈英语和谐有效课堂的构建 篇7

一、 营造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激发课堂情感活力

民主、和谐、高效是和谐高效课堂的主旋律,和谐首先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来自教师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期待和关怀。作为教育的基础,只有情感到位了才能有情有理,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心有灵犀和互相交流,形成默契之后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当教师带着温和的话语和微笑的表情步入教室,自然能够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气氛,学习效率的提升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平等地尊重和关心,对成绩优劣的学生也要一视同仁。在课堂提问或组织活动等环节要尽量给学生均等有效的机会,尤其要注重鼓励那些比较自卑的学生,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增加学习的信心。需要认识到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欣赏学生才能真正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去尝试,肯定学生去努力,由内心发散出来的赞赏是对学生进步最好的催化剂。当学生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得到了鼓励和激励时他们将更加珍惜现在的机会,迸发出更强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战胜英语学习的心理阻碍,重拾英语课堂参与的信心与动力。当师生间实现了平等、互尊、合作的关系,学生的发展才更加顺畅,才能更轻松、更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 打造温馨课堂,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

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引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和成长的舞台,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带着轻松的心情,精神饱满,目光给予学生亲切、和蔼,并尽可能多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悬念支持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配之以多样化的表情和手势来充实英语课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着手,通过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带着主动的情绪去学习英语。

1. 开展多样化教学。可运用实物、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方式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在讲解身体部位的英文名称时,可以通过教师边指身上部位边教学的方式进行,另外也可以让其中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来让台下的同学做出正确的回答。教材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是灵活多样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有能力随机应变运用周围任何事物为教学所用,不管是讲授新课还是复习旧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

2. 巧妙联系生活,教师应有意地把学生身边的事物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置情景。笔者在刚进初中的学生中开展“我们身边的英语”一课的实践活动,如“指示牌上的英语”、 “T恤衫上的英语”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就在身边,进而产生对英语的亲切感。又如在学习情感动词can的用法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用I can ..., I can??t ... 介绍自己会与不会的事。

3. 采用英语游戏、组织比赛等活动。趣味游戏和竞争比赛是激活课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学生好玩、好胜的心理驱动下,无论是小组竞争还是个人比赛,学生都能够满腔热情地参与,既能突出基础,又能突出能力。比如,在考前词汇复习时,可以运用“单词接龙”的游戏比赛活动。由上一个学生说出的单词开始,第二个学生所说的单词必须以前一人说的词末尾字母开头。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比赛无形中就将单调枯燥的单词记忆变得简单有趣。

三、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科学有效评价

教学方法是形式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法宝。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课堂讲述一定要做到精讲,做到对教材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对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从课堂实际出发,适时引导、点拨、点评,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同時对所学重难点进行当堂训练,达到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讨论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教师真正在乎的不是你如何教了多少,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和学习的,注重知识在学生身上的内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科学有效的评价能给学生鼓励和信心,让他们产生尊师、乐学的情感诉求,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对表现好的同学可说: Wonderful! Well done! You are clever! 等,对于差生,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如:学生学习有兴趣,喜欢研究,能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等。

当今的英语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努力营造出和谐、民主、愉悦、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进来,让智慧的光芒在英语课堂闪耀,真诚尊重学生的疑问和发现,启迪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从而构建起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篇8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至关重要,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进行文化传播,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图书馆也是和谐社会链条中的一环,图书馆本身的发展也有赖于一个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并着重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关系,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实现事业的和谐发展。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常新的,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头脑;那些对思想教育有抵触情绪的同志也不一定是不爱学习,他们反感的往往是那些僵化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努力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要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坚持日常的思想学习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学习效果。如在学习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可结合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学习重点,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编制关于“三个代表”的学习资料索引(包括书目索引和文章篇名索引),办“三个代表”思想的专题宣传板报,并配以从报章上剪辑的相关事例,把深刻的理论以通俗、活泼的形式传播给每一个职工。最近,党中央又提出了“八荣八耻”,我们馆内不但做了“八荣八耻”专题宣传栏,而且还以漫画的形式,教导人们知荣辱、明事非,哪些行为是荣,哪些行为是耻,一目了然,比单纯背诵条文的学习效果要好。同时,还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场报告会、讲座等。如去年暑期的国学系列讲座,共分十二讲,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人和”的观念,联系到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再到如何认识当今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当个人价值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如何看待与处理等。这样的思想教育比单纯的照本宣科要更能为职工所接受。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要真正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本”观念为其价值取向的,尊重人、关爱人、提升人的价值、实现个人心灵的和谐,是“人和”的一个重要标志。

(1)尊重人。尊重人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其智力差异、性格差异、兴趣差异、年龄差异等,不能千人一面地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而应按照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图书馆中,年轻女性馆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个别年轻人在穿着上比较追求时尚,而没有考虑到与工作环境是否协调。一些老同志对此非常看不惯,从而产生矛盾。问题产生后,馆里并没有简单处理,而是适时地邀请服装、礼仪方面的专家,给大家讲解职业与着装、服装审美以及着装礼仪方面的知识,使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年轻人在工作时,自觉地收起了吊带装、超短裙,而老同志也觉得适当的衣装也会增加人的美感。这种既不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也不随意放任,而是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的方法,值得借鉴。

(2)关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关爱每一个职工的生活与健康。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变,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生活问题和心理疾患。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真真切切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位职工。图书馆有一位女职工,因个人生活问题,非常苦恼,性格变得孤僻,并经常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不但与同事关系紧张,而且造成了工作失误。馆里在严肃馆纪,认真处理的同时,也本着不让任何一个同志掉队的精神,与她的家人联系,共同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千方百计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她原来觉得自己完了,也就这样了,但组织和集体的温暖,让她又重拾生活的自信。

(3)提升人的价值。近年来,图书馆非常重视职工的素质培养与提高,利用一切条件给职工创造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全方位、多形式地为职工输送精神营养。如把业务骨干送到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开阔眼界;组织国学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会,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要求每个部室都培养一至两名信息员,每次活动都要及时整理出信息。这样一方面留下工作资料,另一方面也锻炼职工的写作能力。这种“半强制性”的培养方式,一开始让职工感到“苦不堪言”,但半年过去,成果显现出来了。有的职工不但信息整理得好,而且还能够在报纸上发一些“豆腐块”文章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3、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提升与事业发展的和谐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水平、工作态度,以及人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决定着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充分肯定职工个人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事业发展的和谐统一。我们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加强职工的荣誉意识与创新意识,树立“馆荣我荣”、“馆兴我兴”信念,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和谐发展。

(1)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职工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个人与集体是一个整体,个人的荣誉与集体荣誉是一致的。个人要服从整体利益,并时刻以整体的荣誉来激励每一个馆员,使之产生荣誉感并奋发向上。我们馆在楼门口建立了荣誉台,将建馆以来图书馆获得的主要荣誉在荣誉台陈列。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北省文明单位……一个个响当当的荣誉摆在面前,会让广大职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荣誉台的设立,对广大馆员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2)鼓励职工建功立业,争优创先,为职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广阔的空间。图书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职工学习、进修,每年,馆里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如请专家讲座、外出交流、业务竞赛等,为职工充电,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每年还要评选服务标兵,并大力宣传标兵的先进事迹。年终时,将本馆员工在思想及业务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张榜公布,对服务标兵、论文、成果获奖者、业务成绩突出者,不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且还在各项先进的评选活动及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此举使广大馆员受到了极大震动,激起了他们的争先创优意识,养成了比业务、比学习、比贡献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过硬、服务优质的图书馆员。

图书馆为每个馆员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馆员也为图书馆的发展而群策群力,二者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发展氛围。

浅谈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篇9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的现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借鉴“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构建和谐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突出教学改革重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谐、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谷玉发

副组长:王伦同

成员:毛 玉、张建起、赵春雨

2、工作小组: 组长:王伦同 副组长:毛 玉

组员:张建起、赵春雨以及班主任和教研组长

(二)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工作目标:构建“和谐、自信、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基本思路: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三)学习宣传、统一认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和谐有效课堂的培训,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有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开展具体操作层面的讲座,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等方式,认真学习、实践外校的先进课改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有效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流程。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构建和谐有效课堂” 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十四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第一步:合理分工。在学习、借鉴先进学校课改经验基础上,结

2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进行大致分工:校长——整体负责、调控;教导主任——实施和谐有效课堂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导学案如何编制;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班集体建设、师生评价问题等等。

第二步:外出学习。领导小组成员到课改先进学校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个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如导学案编制、教学流程、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评价机制确立、制度建立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管理、咨询研究等。

第三步:个人反思。赴课改先进学校学习后,在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第四步:全校动员。利用全校教师大会,分析目前我校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有效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宣传“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观看有关“高效课堂”视频等等。

第五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高效课堂”。

第六步: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3第七步:班主任会议。各班级的5-6个小组如何合理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组长如何确定、有效课堂与班集体建设如何统一,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第八步:教研组长会议。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等。第九步:组内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较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十步:形成模式。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本组会议,专题研究本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出本学科的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层面:学生层面

第十一步:大会动员。大会、班会分布进行。小组划分好、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第十二步:组长培训。各班所有小组长(不同层面)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第十三步:推广实施。在各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后,各教研组推选一名素质高的教师报教导处,执教一节本学科的“学科有效课堂示范课”,由教导处统一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有效课堂示范课”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评价、推广,形成学校相对统

4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十四步:总结提高。各学科在前面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过程中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应多思考、多研讨,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五)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以团队研讨导学案为主

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其具体过程为:

个人备课:教师提前一周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

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双色笔修改)。

主要措施:教务处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及时查看各教研组上传电子稿,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优秀导学案展览和评选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基本要求:每个班级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5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编号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一定范围内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再进行组内成员选举,选拔具有威信、群众基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还有选出每门学科的小组长,尽可能让每个小组6个人都有具体分工,都有事做,并对各组不同层面的组长进行理念、工作方法、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

主要措施:通过测试成绩的分析和评比,学习先进学科经验,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相对固定、有一定特色的合作学习小组。

63、构建合理的师生课堂评价机制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师生评价机制,其目的是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评价。每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四星”:小组之星、管理之星、参与之星、精彩之星。每天学生依据教师评出的“四星”再评出班级每日“四星”,每周由学生根据班级每日“四星”评比结果再评选出每周“四星”,年级组依据上述评比结果再评选出年级学生每周、每月“四星”。如此评比,把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记入成长记录,改变过去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

期中或期末结束,通过每日四星、每周四星、每日记录本、听课记录、常规考核记录和平时巡课情况反馈记录等材料评选出“课改班级之星”(班级)、“年级组课改之星”(教师)。受表彰的教师和学生名单,学校均将做出展板,在校内公示。

主要措施: 教导处加强每日常规检查力度,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层层评选,真实的选出投身第一线课改的教师和学生,以此推动学校课改的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构建和谐有效课堂基本模式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

7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

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三是具体课堂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本知识,小组交流互助。操作:学习学案上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文本知识。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学案上知识点,并进行讨论、解答。时间约10分钟。步骤:(1)教师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介绍本节学习重点和目标;(2)学案可提前发给学生,让自觉的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前有所了解;(3)可阶段性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4)学生对学案上知识都要进行学习和解答,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注意事项:要加强学法指导,对知识要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讨论学习程序,逐步形成“兵教兵、兵学兵、兵强兵”

8的良好局面。

2、课堂分组展示,实现思维对话。操作:学生分组轮流展示,互相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适时补充。时间约15分钟。步骤:(1)学生分组展示,查找错误、更正结论;(2)教师适当讲解、提问。注意事项: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找出原因,更正答案;教师讲解点评简练准确规范,注重以下问题:面上都不会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引导学生将关联知识串联成线、成体系,对知识适当延伸和联系实际。

3、总结与反思评价。操作:当堂检测达标情况,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成果。时间约20分钟。步骤:出示或发放检测题,学生做教师巡视,当堂反馈。注意事项:习题要典型,数量要适中,题型合理搭配,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要对学习结果反思与归纳。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

三、实施时间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中旬——4月上旬。

2、试点探索阶段:4月中旬——6上旬。

3、推广实施阶段:6月中旬——7月中旬。

总之,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和谐有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研究,9

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强化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依托“导学案导学”和“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和谐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改革之路。

勃利县杏树中学

2012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基本途径 篇10

传统体育教学中充斥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不和谐,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和谐,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习惯的不和谐,同一尺度的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身素质存在差异的不和谐,教师自身知识层面与学生需求的不和谐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过程,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现在不少体育课,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缺乏交流,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鉴于目前这种状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灵活多变的课堂评价体系,增加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整体构建和谐课堂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迫切需要。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

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与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发展。而构建和谐课堂必须顺应这个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保障。要从观念上实现由“让学生适应体育课”向“体育课适应学生”的根本转变,从教学行为上实现“要学生学”向“学生主动学”的根本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教师观念的的改变才会导致课堂行为的转变,从而最终导致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乐此不疲的精彩体验的不断涌现。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通过相互的沟通理解,信任砥砺,不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充分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教的权威,而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偏心眼”,更不能歧视低差生。教师还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双向交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好学、乐学的和谐课堂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灵活多变的课堂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本保障

体育学习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进程和效果所作的一种价值评判,其作用不仅在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本保障。

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要多一些理性和公正,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密切结合起来,在评价环节上充分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发展较滞后的同学,更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得到尊重、感到安全,并建立勇于挑战的信心。对违犯常规的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又能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

四、适度增加情感投入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辅助手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教学内容的新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适度的情感投入则是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课堂的主要手段。教师情感投入就是要学会赏识和宽容学生,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思想观点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尊重。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打动学生,你的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个眼神,都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古语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以情导教、以行助学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练为一体,形成有利教学效果的情感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形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愉快和谐的体育课堂。

上一篇:新教育读书观后感下一篇:收稻子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