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单位(精选12篇)
构建和谐单位 篇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促进单位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会组织作为联系上下级的桥梁和纽带, 处在协调社会劳动关系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位置, 工会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下, 与时俱进, 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 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 才能在构建和谐单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 营造和谐民主管理氛围
单位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是工会最根本的职责。工会组织无论在任何时期, 都要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之观念, 时刻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 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良好氛围。这主要表现在: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单位管理方面要维护职工的参与权;在参政议政方面要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在安全生产方面要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要维护职工的受教育权;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要维护职工享受权。
维护单位利益。工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在单位与职工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使单位的决策、领导的意图及时向职工宣教与落实, 使职工随时了解单位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类规章制度, 并及时征集职工意见及建议反馈至单位决策层, 使之决策更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做到政令畅通、上下同欲。使每位职工都善于思考, 敢于进言。
作为工会组织, 要做竭力推进民主管理的倡导者与维护者, 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天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提倡人性化、亲情化管理。讲究工作方法, 讲求管理艺术, 与人为善, 交人交心。多一些沟通, 少一些积怨, 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误会, 创造和谐环境。
要充分体现“顺民心、合民意”, 工会干部就要经常深入基层, 到职工中去, 与他们沟通与交流, 掌握思想动态, 倾听他们的心声。并通过调研、座谈、对话、恳谈等多种形式, 让职工说出想说而无机会说的话, 管理层听到想听而无机会听到的话, 使职工有话能说, 有话敢说, 有话有地方说。不苦闷, 不憋屈, 不抑郁。从心底感受到工会组织是“娘家人”, 自己是单位的主人, 是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员, 由此形成一种责任感与荣誉感, 焕发出工作热情, 发挥聪明才智, 展现自我价值与魅力, 参与单位管理与决策,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以利单位健康发展。
2 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制度保障
要切实实行民主管理, 必须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机制。一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使单位的方针、政策、发展目标, 能充分代表广大职工的意愿, 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得以充分肯定与完善;二要实施民主评议制度, 单位领导干部要接受职代会对其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议, 既要评议领导班子的集体情况, 也要评议领导成员个人表现;三要健全政务公开制度, 单位重大决策、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等, 都必须公开, 使广大职工参与民主决策, 行使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公开是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只有坚持一切相信职工、一切依靠职工, 落实班组职工的知情权, 工作过程中尽可能让职工参与进来民主监督管理才可能取信于民。通过班务公开, 民主管理这一平台, 一方面可保证班组工作氛围相对轻松;另一方面可减少员工因猜疑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总之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3 开展送温暖活动, 推进干群关系和谐
工会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抓好送温暖工程, 就是把党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里, 满足职工精神上的需要, 从而加深干群之间的感情, 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 推进干群之间的关系和谐。西方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单位管理的对象是职工, 要协调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增强单位的凝聚力, 就必须考虑到职工的需求、满足。
基于这样的认识, 单位工会需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慰问活动, 以满足职工多种需要。如:针对职工工作压力大, 身体素质下降的实际, 工会建议的每年为职工检查身体, 保证了职工及早发现病情, 及早治疗, 满足了职工身体健康的需要;工会及时慰问生病、住院、家庭困难的职工, 把领导的问候, 集体的温暖带给职工, 满足了职工情感需要;对新分配到单位工作的大学生, 举行座谈会, 对他们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给予关注, 并邀请“老”职工传授经验, 满足了新职工的归属需要;对职工、职工遗属在身患重病时能及时办理赔付手续, 并及时慰问、送温暖, 满足了患病职工的情感需要;单位大力表彰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 使职工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 满足了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会从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 开展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 把行政领导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落到了实处, 融洽了干群之间的感情, 能够有效地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
4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除了依赖个体认知、动机、态度、能力、个体因素、领导、团体与组织行为之外, 职工的心理卫生与保健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挥, 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 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与心理环境, 是单位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单位应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近几年, 集团工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为营造和谐的单位人际关系, 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 达到身心发展和谐做出了贡献。如篮球赛, 打乒乓球等, 既锻炼了身体, 缓解了职工的工作压力, 又加强了相互间交流和友谊, 身心得到愉悦, 促进了身心发展和谐。又如庆“七一”演讲比赛、团拜会等, 为职工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 促进了职工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使职工的创造个性与天赋得到张扬。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 和谐促进事业发展。单位奏响和谐的旋律, 将会为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成才注入活力, 使单位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营造和谐的单位氛围, 促进干群之间、职工之间的关系和谐, 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单位稳定持续的发展, 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工会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依靠广大职工, 通过畅通民主渠道, 营造民主氛围,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乃是工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之重举。
5 树立工会干部的良好形象, 促进工会工作顺利进行
集团工会现有17分会, 分会主席都是兼职并担任领导岗位, 掌握和运用工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相对薄弱, 并且时间、精力均有限, 为此, 在加强自身学习的时候, 应该强化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
主动学习, 完善自我。为了让自己不做上台讲话的“喇叭”, 解决职工思想问题时的“哑巴”, 我先后学习了工会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 并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日常工作中养成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记录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每周总结的习惯, 凡事日事日毕, 做到有计划、有总结,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总之,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重要的是让员工成为和谐幸福的工作者, 就一定会凝聚力量, 成就伟业。作为工会组织, 要积极做好“顺民心、合民意”的倡导者、践行者, 以民主管理为强局之本, 以民主管理为维权之源, 以民主管理为和谐之魂。
摘要:促进单位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单位工会组织作为联系上下级的桥梁和纽带, 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下, 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 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 才能推动单位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工会,和谐,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单位 篇2
———擂鼓镇中心学校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擂鼓中学位于竹山西部的擂鼓镇擂鼓村2组,坐落在笔架山麓,擂鼓台上,是一所人杰地灵、文明幽雅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8人。全校共有73名教职工,专任教师62人中取得合格学历61人(本科学历35人,专科学历26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教一级教师32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校教职工克难勇进、团结进取,近几年学校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07——08,我校被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卫生先进单位”,08、09,我校连续被评为十堰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06、07、08,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07,被县综治办授予“平安安全文明校园”,被市环保局、教育局授予“绿色学校”,09,学校荣获县级中考“精品奖”、“中考综合评价二等奖”,“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现将我校争创县级文明单位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明确文明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决定争创文明单位以后,根据党支部的部署,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任组员的争创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创建工作规划,并确立了“以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党风、作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赋予学校精神以新的内涵,塑造学校师生新的形象,完善学校依法治教,以德立校的体系,构建团结健康、奋进开拓,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和育人氛围,以和谐氛围培育健康的人”的创建目标。并充分利用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阵地,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开展团队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二、围绕中心,与时俱进,加快创建文明单位的步伐
一年来,根据创建规划,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情况,学校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养,通过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十六大有关会议精神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努力实践胡锦涛“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开拓创新,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是学校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先导,为此,学校抓住了行政组理论学习、支部大会,教工大会,年级组学习等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校通过开展“党员风采”展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精神的实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形式多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更为文明创建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两年来,全校上下在党支部,校长室的带领下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标,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办学效益也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教育教学成绩连续保持“优质、高产”,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每年都有大量外乡镇学生到我校来就读。
三、以文明创建为先导,大力推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近年来,学校在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若干意见》、《教师的“十不准“》等一系列文件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了德育的核心地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常规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改进了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德育框架,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形成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校风,突出了以下几项内容:
1、确立了分阶段德育工作目标,建立并完善了学校德育管理体制,由德育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校的德育工作,并实行了年级组德育责任制,建立了班主任百分考核制度。
2、加强了德育工作的流程管理,通过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社政教研组建设,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鼓励教师开展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模式、方法、手段的探索与研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两个实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等生动活泼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主渠道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高效性。
4、建立了各科教学都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学的制度,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其中一个要求。
5、坚持主旋律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做好升降国旗仪式,完善国旗下的讲话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网络,形成了德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6、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继续抓好七年级入学培训,规范八、九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7、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8、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框架。
四、科研兴校,科教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兴校,特色办校,质量树校”是我们不变的理念。多年来,全校上下一如既往地重视教科研工作。我们始终认为,通过教科研的实践,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的、研究的氛围,能锻炼出一支科研意识浓,专业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教科研的实践,建立了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促成了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更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优化,可以说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实力和底气,更保障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两年来,学校承担了县级课题共3个。通过大量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教学方法得到了不断更新,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们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学校每年都有十多篇论文在获县级以上的评比中获奖。
轰轰烈烈的课题实践,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发展和提升。2009年,我校中考上郧阳中学7人,竹山一中63人,荣获县“中考精品奖”和综合评价二等奖,本,我校有4个课题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2010年,我校中考上郧阳中学11人,竹山一中67人,再创辉煌。
五、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文明素质 扎实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腾飞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作,也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具备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多年来,学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以学校考核奖金分配方案的实施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力度,服务台上有措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推优荐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两方面的提高。
1、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将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来抓,在师德建设上,学校主要抓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是进一步规范学习制度,虚事实做,形成“讲学习”氛围。行政人员学习、党员学习、教职工学习都要求规范管理,有计划、有安排、有主题、有记录、有小结,紧跟形势,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紧扣实际,形式多样,以解决思想困惑和工作、学习难题为切入口,力争学有实效,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形成共识,明确方向。师德教育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主,将教育与管理结合,在加强师德理论学习的同时,树立榜样,宏扬先进,以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的“十不准“》等文件学习针对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律己不严,形象不佳等问题,开展自查互查与整改,对先进教师进行表彰宣传,弘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
(2)是通过教代会进一步修订了《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学质量奖惩方案》等重要文件,激励了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3)是注重对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帮助教职工排解心理困惑,舒解心理压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心理素质。
2、以实施“校本培训”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素养及科学文化水准。学校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以后,出台了“校本培训方案”及“考核奖金分配方案”,并致教代会通过、实施,这标志着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在师训一头具体做了三方面工作。
(1)是创设条件,引导教职工学习科学、拓展知识、增长技能,还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本师资的培训力度,充分考虑教师内在需求,强化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培能力。
(2)是搭建舞台,充分发挥教职工特长,让广大教职工在施展才干中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发课题研究,发展教学评比和教学展示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动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是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法制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按章办事,提高大家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六、更新观念,综合治理,着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学校各类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岗位职责,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以此为起点,围绕中心工作,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育“和谐、特色、发展”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投入,完善校园设施。“绿化、美化、净化”是我们校园环境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学校得到了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添臵了大量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育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学校荣获市级绿色学校荣誉称号。
2、群策群力,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揽全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在硬件设施逐步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网络优势,为争创县文明单位夯实了基础。切实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法律普及宣传工作,通过值勤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一系列“安全文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群策群力,确保了学校秩序的井然有序,为了强化安全防患意识,学校会同派出所,镇综治办等开展了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做好自查自纠工作,认真做好要害部门(例食堂、化学实验室等)的安全防范工作,杜绝了隐患。
七、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战斗保垒作用。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学校文明创建的主导因素。两年来,学校党支部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着重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大力开展“教书育人,建功立业”的主题教育。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臶”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风采展示周”活动,把党员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党员教师树立文明形象,作文明表率,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岗位成才。
2、注重党内的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为激发党员的文明创建热情,提高党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影响力,党支部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互相谈心活动,民主生活活动,民主评议活动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学校是育人场所,如何将人心凝聚到学校目标和任务上来,凝聚到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中来,年终岁末,协同行政一起拜访一些老教师、骨干教师,了解大家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平时工会干部勤下基层,经常访贫问苦,每年冬夏两季,给离退休人员送上温暖,送上清凉……
八、锐意进取,强化自身,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处于全校领导地位,能否发挥好班子政治上的定向作用,决策上的主导作用,力量上的凝聚作用及形象的表率作用,对全校文明创建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始终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1、抓好学习,提高素质,我们重视行政组的理论学习,通过抓认识,抓制度,抓考核,努力把理论学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学习要求上,切实做到“四个性”即计划性、系统性、广泛性、持久性,在学习的效果上,学校一班人始终强调要立足实践,联系实际,做好各自的分管工作。
2、发扬民主,完善制度。党的组织原则也是一个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来源和体现。从学校班子建设情况来看,制度的坚持非常好。一是体现在决策程度上,对学校的重大部署,如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中层干部竞聘等都能在广泛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二是体现在广泛的发扬民主上。通过不断完善校务公开,教工大会等制度,广泛听取全体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保证了班子决策的科学性。三是体现在具体工作上,中层干部能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威信,根据分工,履行职责,既顾全大局,又相互补位。现在学校班子运作和谐,气氛良好,决策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班子人员坚持全心全意为教工服务,把代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决策的依据与发展的根本,妥善平衡了教师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在总结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挑战,为我们学校的辉煌明天再接再励,催马扬鞭!
构建和谐单位 篇3
影响基层单位、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地区构建和谐档案工作的因素很多,其中做好交接是要素之一。2007年4月,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意见》,其中提到“基层单位的档案人员普遍身兼数职,而且调动较为频繁,这给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但深有同感,而且在缓解档案人员“身兼数职、调动频繁”的状况方面十分乏力。因此,如何将由此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其中解决好交接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因为工作交接不力已经令很多新任档案人员饱受其苦,令单位的档案工作深受其害,更使构建和谐的档案工作成为空谈。
一、基层单位档案人员调整和工作交接状况
以北京市崇文区为例,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崇文区档案局先后两次调查区属单位档案人员状况,结果表明,半年之内,全区110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更换了档案人员,有的单位不只调整了一次,其中一个单位竟然四次换人。从第二次调查看,全部档案人员中连续从事档案工作不满三年的有55人,相对专职的只有12人,兼职档案员中以档案工作为主的也不多。虽然《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规定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但是,面对很多单位频繁换人的局面,档案局显得束手无策,这就使规范档案工作交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表明,档案交接手续不正式、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甚至不进行监交的情况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致使新任档案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掌握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如找不到档案工作制度,不清楚各门类档案的数量,不了解各年代档案在库内、柜内的分布,不掌握前任档案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工作,不知道全宗卷、编研材料为何物,个别单位甚至找不到档案柜钥匙,档案工作长期不能纳入正轨。更严重的是:新任档案人员一接手就感到一头雾水,在凌乱的局面中艰难起步,很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前后脱节,出现工作贻误时难以尽快补救;一些单位原本较好的工作基础也由于多次换人且交接不力被“一代一代”地磨灭;档案局检查时,发现档案去向不明等严重问题时难以确定直接责任人员,无法追究责任。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随时准备对新任档案人员进行个别培训,反复指导频繁换人的单位夯实工作基础。这使其陷入被动应付甚至疲于奔命的状态,大大减少了调查、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人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计划的执行,进而对整个地区建设和谐档案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交接不力的原因来自领导和新老档案人员等多个方面:①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交接仅仅是新老档案人员之间的事,往往一声令下,档案人员立刻调整到新的岗位,并要求两三天内与接管人员交接完毕,新老档案人员只得仓促交接,并且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交;②有的领导虽然重视交接工作,但是对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不够了解,因而提不出具体要求,更没有规定具体的交接手续;③有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岗或转岗,或者对“枯燥”的档案工作早已心猿意马,听到调整岗位的消息急于“甩包袱”,与新任人员草草交接;④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实际上是对前一阶段档案工作的全面检验,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工作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档案人员不敢或无法办理正式交接手续;⑤由于档案人员主观原因或单位换人过于频繁,档案人员自身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全貌和档案工作头绪尚不清楚,没有能力办理严谨的交接手续;⑥一些人从心理上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与接任自己的人分享,因而交接时有意回避重要和关键问题;⑦个别档案人员因病或紧急抽调到其他岗位等特殊情况,无法办理交接手续;⑧新任档案人员毫无经验,对应当收什么、点什么、查什么一无所知,前人怎么交,自己就只能怎么接,看不出问题,更提不出问题。
二、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建议
造成档案工作交接不力的种种表面原因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缺乏制度保障,缺乏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缺乏规范的手续、有效的引导和检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自身工作查漏补缺,在监督指导上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转换思路,从加强制度保障入手
工作交接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一般不外乎财、物交接和工作经验、方法的交接,其中财、物交接是实实在在的,往往成为交接的主要内容。如果把“财”的交接具体化为会计工作交接,那么我国《会计法》对此做出了专门规定,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责任、准备工作、正式手续和监交要求等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相比之下,作为“物”的“档案”的交接在《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虽然规定了“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但是过于笼统。
由于缺少具有操作性的规定,长期以来,严格进行档案工作交接基本处于各单位自发状态,交接效果的好坏主要依靠档案人员的自觉。事实上只有少数单位由于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基础扎实、人员得力,交接后工作平稳过渡。多数单位调整人员后档案工作虽未空岗,但实际工作难以衔接,一连几度换人的单位的档案工作则遭受“重创”。档案局如果还是提出“要做好交接工作”的宏观要求显然不能解决来自领导和档案人员主观方面的各种问题。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转换思路,从被动依靠各单位自觉做好交接工作转变为主动用成文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修改工作已被国家档案局正式提上日程,建议增加对做好档案工作交接的规定,使这项看似简单、琐碎,其实关乎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地方档案局应制定本地区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办法,使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严格进行交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都能够在具体操作上有所遵循,做到手续严谨,责任明确,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明确职责,建立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
第一,单位档案人员调动工作、离职、转岗、临时借调外单位工作或连续休假超过三个月的,都应当在离开本岗位之前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其中档案人员临时被抽调或休假时,个别单位不安排临时代管人员,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应特别强调这种情况不但要有人代管,时间较长的还应进行正式交接。
第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各单位领导认识到档案工作交接责任重大,手续繁杂,促使其为顺利交接提供必要条件,如:有准备、有计划地调换档案人员,保证档案工作不出现“空岗”、“断档”现象;将做好交接工作列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本单位档案数量为交接双方安排充分时间;对于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调整岗位,不予办理人事调动和工资转移等手续。
第三,交接双方均应有相对合理而明确的职责分工。
移交人员应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核实档案柜签,清查柜内档案,使移交的档案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催还借出档案,暂时不能归还的注明情况;对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和移出档案的数量等情况逐项列表;核对全宗卷目录,整理好全宗卷内文件及需要移交的其他材料;档案数量与目录记载不相符的,档案工作存在其他明显问题的注明情况和原因;有尚未完成的档案工作,应请示领导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完成人员。
接管人员则应做好接交工作: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档案交接工作规定和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了解本单位基本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等情况;对移交人员开列的表格、单据和其他交接材料逐项核对,逐柜逐卷(件)核查档案数量,对不明事项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必要时做书面记录;抽查电子档案和机读目录是否可读;学习档案管理软件或数据库、档案安全保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向监交人员报告接交的具体情况。
当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移交手续时,接管人员应在到岗后立即清点核对检索工具和档案数量等重要项目,存在疑问的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
第四,任何行业中进行财、物交接,监交工作都必不可少。档案交接也应该安排专人负责监交。一般来说,档案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应由档案工作所在部门负责人监交,而档案人员同时为部门负责人的,应由本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监交。监交人员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督交接双方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并进行审查,防止交接工作敷衍了事或流于形式,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细化手续,加强监督和检查
国家关于档案交接手续方面的规定只有《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 13968—92),用于档案室、档案馆移交和接收档案,不适用于单位内部人员交接。为使档案工作交接制度得到真正落实,使档案局的监督检查工作能够有据可查,使执法机关发现档案丢失等违法行为时便于调查取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统一并规范本地区档案人员工作交接的文据格式。
交接文据可以包括如下表格:①交接总体情况登记表,记录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及移出档案、全宗卷、基础登记、档案库、柜钥匙等核对和交接的基本情况;②档案工作制度一览表;③档案检索工具一览表;④现存和移出档案数量统计表;⑤未完成工作登记表。特殊情况在表中不便于填写时应另附详细说明。每页交接文据都应有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签字。交接文据应一式三份,一份交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上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一份存本单位文书档案,一份存全宗卷。
各单位调换档案人员应在双方交接之前通知同级档案局或上级单位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档案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前往监督检查。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办理档案工作交接手续或在交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或者个人应进行通报,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对个人或者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四)有效引导,编发简明学习材料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工作领域尚未实现先持证后上岗,绝大多数档案人员是先被安排到档案工作岗位,再参加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因此,几乎每名档案人员接手时都对档案工作一无所知。即使交接制度制定得再细致,手续规定得再严密,接管人员如果对档案工作中常识性的概念不了解,也难以完成各项清点核对工作。档案专业书籍(包括岗位培训教材)虽然不少,但是篇幅较长,档案人员不可能在交接前的短暂时间内完成自学,即使翻看了,恐怕也难得要领。因此,有必要专门为新任档案人员顺利交接编写“入门概念和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尽量短的篇幅解释交接工作中必然遇到的专业问题,如全宗、全宗号、全宗卷、档案门类、检索工具、档号、集中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归档时间、编研材料、常规档案工作等等。
另一方面,工作交接中前任向后任介绍基本情况、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前任的一句话、一个提醒往往能让后任少走不少弯路。但是这方面的交接主要依靠移交人员的主观愿望和能力,难以用制度去约束,用手续去落实。而移交人员出于各种原因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并不多,接管人员又往往提不出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档案室的工作特点,替新任档案员提些问题,如:本单位保管了几个全宗的档案?哪些门类的档案?检索工具有多少种,分别有多少册?室藏档案数量是多少?档案起始时间与本单位成立时间是否一致?本单位曾移出了哪些档案?现存档案与移出档案之和是否等于应该归档的全部档案? 尚有哪些应该归档而未归档的文件?本单位档案有多少个存放地点?档案库、柜的钥匙有多少套,由谁保管?档案利用情况如何?编写了哪些参考资料?近两年本单位为档案工作大约投入了多少经费,用于哪些方面?近年来收到了哪些需长期执行的档案业务文件?本单位档案工作或档案人员获得过哪些奖励?接受了哪些检查或评审?档案工作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编成“工作交接应问应知”,帮助新任档案员从前任那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经验,尽快熟悉本岗位工作。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工作交接做到组织上有保证,制度上有规定,职责上有分工,手续上有记载,工作上有监督,操作上有引导,使各单位档案工作交接成为对前段工作认真盘点、查漏补缺的过程,从“越交越乱”变为“越交越清”,最终使工作交接在建设和谐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不再成为障碍,而是成为档案工作向前迈进的新起点。
构建和谐单位 篇4
软硬兼顾, 固本强基, 执法能力实现新提升
南环路所坚持从教育培训、科技强警、信息建设三方面入手, 全面夯实执法规范化建设根基, 有效提升执法能力。
(一) 教育培训, 砺练精兵。始终将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摆在首要位置来抓, 不断强化教育培训, 有效提升了所内整体执法水平。一是抓教育, 筑牢思想根基。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在指导民警开展执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采取换位思考、个案剖析等方式,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不断强化法律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意识, 坚决杜绝各类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二是抓练兵, 提升实战能力。领导带头狠抓执法学习, 坚持每周一次“法制小课堂”, 由所领导轮流讲课, 帮助民警解答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使业务素质快速提高。三是抓典型, 发挥带动作用。将执法办案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同志作为执法典型进行培树, 极大地调动了民警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在所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二) 科技强警, 提升保障。通过分局拨款和自筹资金, 先后安装了2套询问笔录视频采集设备, 购置了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执法记录仪等执法办案装备, 提升了民警执法的保障能力。针对辖区案件发案特点, 南环路所以津南区安全防控中心建设为契机, 协调相关单位在辖区重点部位、主要路段安装摄像头106个, 红外线报警器34个, 实现了对辖区的全方位、全时空、无缝隙监控, 辖区可控性案件发案率下降了21%。
(三) 信息导警, 服务实战。工作中, 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 将信息化建设与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信息比对、分析、研判, 有效提升防范管控能力。通过完善基础信息网络, 在辖区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以及周边重点要害部位积极物建特情耳目, 加强信息分析研判, 有效提升了工作针对性、预见性。
标本兼治, 强化监督, 执法质量实现新突破
工作中, 南环路所从每个执法环节入手, 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强化执法内外监督, 有效提升了执法质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提升思想认识。南环路所始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端正执法思想, 将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贯彻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每月定期召开执法工作分析会, 及时发现问题, 堵塞漏洞,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于查处的每一起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受理的每一起民事纠纷和信访案件, 都由所领导牵头负责, 布置专人进行查办, 实行了全程监督办理, 及时解决在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实现了执法过程“零差错”。
二是细化工作措施, 完善执法制度。所支部研究并制定了系列执法工作规范及制度, 将执法岗位细化到民警个人, 实现了职责清晰,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建立并完善了14种基础执法台账, 规范制作法律文书以及各类案卷, 严格履行所长审核、审批制度。在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开通使用以来, 多次邀请市局及分局法制办负责同志对民警进行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使用的培训, 使全体民警均能熟练使用网上办案系统办理各类刑事、行政、治安案件, 全所案件的录入率始终保持在100%。同时积极落实警务公开制度, 对每一件办理的案件的或受理的户口事项都对当事人进行告知, 并向群众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聘请辖区德高望重、影响力强的人士担任特邀监督员, 对全所的执法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定期召开特邀监督员座谈会, 通报执法工作情况, 征求监督员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近3年的社会满意度测评工作中, 南环路派出所的测评成绩始终在全局派出所中名列前茅。此外, 所支部为每位民警建立执法档案, 将其办理的每起刑事治安案件、调处的每起纠纷、办理的每份户项都详细记录造册, 随时对民警执法工作进行考评, 纳入民警个人绩效考核。通过严格执法过程记载、质量监控、考核激励、责任追究实现了对民警个人执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近3年之内未发生责任信访及投诉, 各类信访案件的办结率实现100%, 未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 在分局的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中名列前茅。
三是规范办案场所, 提升环境建设。执法规范建设以来, 南环路所在分局的领导下, 在市局法制办指导下, 在分局法制办、后保科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 因地制宜, 精心设计, 专人管理, 标准化施工, 圆满完成了执法办案场所改造试点工作, 全面提升执法安全管理水平。
南环路所根据现有条件将一楼划分为接待区、办案区, 对办案区设置了物理隔离, 并设置了询问室、讯问室、信息采集室, 还在改造过程中将询 (讯) 问室、人身安全检查室合并设置, 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房屋, 提高房屋利用率。同时以功能区改造为契机对执法执勤装备重新优化配置, 实现了“三个到位”:一是询 (讯) 问室、采集室等重点办案场所安全防范装置和监控设备全部配备到位, 二是10类70种执法执勤装备及其他所需办公设备全部配备到位, 三是人身安全检查和信息采集设备全部配备到位。南环路所还将接待区改造成开放式平台, 设置了等候椅、报刊栏、饮水机、普法宣传栏等设施, 放置了老花镜、便笺纸、面巾纸等便民物品, 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派出所的贴心服务, 拉近警民距离。
刚柔并济, 分类施策, 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南环路所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始终站在“构建和谐辖区”的高度来开展执法工作, 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强化“严打整治”工作。
始终坚持“露头就打、快侦快结”的原则,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从接警开始, 集中优势警力全力以赴, 根据案件的情况做到治安案件不超过24小时调查取证完毕, 刑事案件不超过48小时调查取证完毕, 保证出警快、取证快、处理快, 避免了因调查取证不及时造成信访案件发生的情况。
二是推行“平和执法”模式。
南环路所地处津南区中心, 每年因群众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多达600余起。针对这一情况, 南环路所坚持把调解作为结案的主要手段, 逐步建立完善了由民警、副所长、所长组成的3级调解机制, 有效提高了案件的调解成功率, 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三是坚持“法制员审核”制度。
构建和谐单位 篇5
2004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神,落实省委“法治江苏”实施纲要和市委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委[2004]16号文件《关于开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基层民主法治示
范单位的创建活动,涌现出铁心桥街道马家店村、雨花新村街道一村居委会、宁南街道康盛花园居委会等10个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单位。通过开展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我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一、夯实一个基础,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二、抓住两个环节,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满活力
为更好地带动全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确保我区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我们注重抓住以下两个环节,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一是紧紧抓住法制教育这个环节不放松。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聘请法学专家在各街道讲授法律课。有针对性组织街道干部学习了《信访工作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民法》等20个法律法规;各街道组织村骨干和党员进行了学法考试,在人口聚集地开展了法律知识咨询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张贴大小标语230条。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紧紧抓住依法治理这个环节不放松。我们将依法治理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如在马家店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对村民关注的干部工资,交纳电费,财务收入情况,重大项目投资等通过公开栏按时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村的稳定和发展。
三、坚持三个结合,确保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在创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我们紧密联系各街道的实际情况,注重坚持“三个结合”,促进了示范单位的各项建设,使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效。
二是坚持推进
民主法治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相结合。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一方面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树立民主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制止不守法、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克服农村少数公民不守纪律的野性,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目的。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创建工作,使公民的法制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增强。广大群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风气正在形成,干部的创业精神和民主风气更加浓厚,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在创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今后将继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我区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为早日建成花园式现代工业新城区作出不懈的努力。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构建和谐单位 篇6
摘要:和谐企业文化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进行整合与构建。其中,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当前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一种追求与选择,它对企业文化的生成和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 企本文化 领导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实现质的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和谐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保持动态张力平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入手。
1 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人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1]。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是价值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特色文化的生成和再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价值观念这种感召依靠义务信念,人们的动力和精力都是围绕它组织起来的[2]。正是人们对基于认识理性核心价值的感召的信奉,使企业中分散的组织和多样化的个人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有机整体。对企业而言,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企业在为实现共同远景、完成职能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根本理念引领下所形成的、规约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共同规范的体系。共同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成的土壤。
点燃和培育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形成团队合力,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文化战略。只有把蕴涵在企业核心团队和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共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共同的价值观能使这个组织更加稳定,促使企业新成员的社会化,并强化原有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企业的理想。在企业中,应该确立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企业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指导全体师生员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企业发展是非标准的根本信念和准则。所以说, “和谐、发展、责任、创新、多元”,应该成为企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准则。
2 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乔万尼所强调的,领导者的文化角色及象征角色对优异的企业表现很重要,他们担任首长的角色,向他人发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号。协调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使团体始终保持团结、和谐、进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另外,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人为本”[3]。企业领导及其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在激发和建立新型和谐企业文化,传播和实现核心价值观,改变个人或小组的价值观、行为和规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的专业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转变,要从单纯的管理者过渡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建设科研的促进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要依据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规划和描绘企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以自我发展和自身的道德领导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 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善于倾听团体成员心声,关注成员发展,激励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精神导师。通过文化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工作团队。这种精心组建而成的工作团队不仅能体现领导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还能集中体现和践行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规划。
最后,企业领导在管理中要追求卓越,确立特色化目标,不断整合企业文化形象,使企业特色文化更为鲜明,有力地促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
3 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
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4 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契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4]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3):1.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学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7.
[3]张明玉.企业和谐文化——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187.
构建和谐单位 篇7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 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交往的和谐性。师生关系由于形成并发展于有目的的、自觉的交往中,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教育教学主体 (教师与学生) 间及主体与客体 (课程) 间积极、畅通、健康、有序和充满活力的互动;是师生相互理解, 彼此信任, 融洽相处;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心灵对接, 意见交换, 思想碰撞, 情感交融, 合作探讨, 从而相互激励、启悟并激活彼此的个人知识与智能, 达到共进同乐, 教学相长。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 笔者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品性。
1.坚守之志。
“敬业奉献”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敬业不只是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 尤为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真情投入;奉献也不只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公民义务, 更重要的是执着地承担和无私地给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形象而贴切地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内涵:“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立身垂范。
“弟子称师之善教, 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 曰仰沾时雨之化。”这句话从两个角度描绘了学生对有幸聆教于一位好教师的细腻感受:一是善教的老师像春风一样愉悦学生的身心;二是在这样的老师教诲下, 学业的进步如禾苗之遇“时雨”, 蓦然回首, 已不觉“稻花香里说丰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是作为良好教育情境的创设者的教师理当追求的境界。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就在于他能为人师表, 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谁能唤起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活在世上是为着什么, 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2]
(二) 教师的态度。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 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尊重学生的思考。
真正的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 而且这样的思考一旦被公众接受, 往往成为社会智慧。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 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有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 所有的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讨论的, 而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 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 才会有教育的超越。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要动态地关照学生的思想行为, 而不是用统一意志强行规范。学生时代, 正处在感觉至上联想丰富的年龄, 过分的理性反倒会使他们心生叛逆。在“雪”与“水”之间, 是纯粹的实验意义的固态与液态的关系, 属于物理范畴, 当然应该懂得;但在“雪”与“春天”之间, 是画面式的由联想产生的关系, 多的是浪漫与激情, 这里的“雪”不是水的固态, 而是一个季节。需要注意的是, 这两种思维方式不该互为矛盾也不该受到对方的指责, 固守答案的惟一性, 就将理性和诗意对立起来, 这是由思维的狭隘导致的。因为诗意不是文学的专利, 理性也不只是科学的惟一, 所以教师除了渊博, 还需要灵活和宽让。
2.尊重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的眼里, 有些学生的行为总是“离经叛道”的, 如果从骨子里排斥这样的行为, 那么将连这行为之中可能包含的宝贵品质也被一并排斥掉了。而那些出色的人, 得益于他们奇异的想法会得到呵护鼓励, 他们古怪的情趣会得到发现引导, 甚至得益于他们越轨的行为被宽容和关照。尊重学生健康的兴趣, 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大局感和洞察力。大局感让我们的教育始终面对社会的全面需要而不是面对狭隘经验, 洞察力则使教师能敏锐捕捉学生行为中宝贵的突出素质,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合理设计未来。
3.尊重学生的缺点。
如果生活是永远尊重差异的, 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消灭差距。人总是有缺点的, 但缺点和优点一样又总是辩证的。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不是狂傲, 而是人生经验告诉他必须对此坦然。尊重学生的缺点, 其实就是不放弃学生未知的未来, 关键是, 有眼光的教师要懂得从那些“缺点”背后发现别样优势, 我们所期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其实是由丰富多彩的人生决定的。
4.尊重学生的心声。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中, 教师是有“身份”的人, 但这个“身份”有时就像一只霸道的手掌, 将本来就对教师望而生畏的学生推得越来越远。然而, 当代师生关系的核心, 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 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 有了这个认识基础, 才能懂得“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心声, 可以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和谐关系的重建。
(三) 育人的艺术。
1.“关爱”就是力量。
要了解学生的性格, 就必须经常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要改变学生的行为, 最好去了解养成这种行为的根源。首先, “急”则易乱。“急”会使教师迫切地想求得结果, 忽视细节的琢磨, “急”也容易忘记深刻是需要时间的, “急”也会使做事的过程变得浮躁和浅尝辄止。教师忌“急”, 原因是需要和学生交流沟通, 需要了解学生, 没有时间的累积是完不成的。而且, 当教师想消灭学生身上毛病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 “急”只能增加“火气”, 助长“霸气”, 非但不会让师生更亲近, 反而是更生疏;它会使教师远离耐心和细致, 变得越来越霸道和粗俗。其次, “爱心”是医治“躁”的良方。有了“爱心”, 才会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当教师以热情的爱去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时, 就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相反, 一个被嫌弃的学生感受不到友谊关怀时, 往往消极自卑。”[3]用充满爱意的眼光去观察, 用充满爱心的行动去感化, 师生关系才能良性互动而和谐。
2.“欣赏”温暖人心。
教师对学生的“欣赏”, 是学生在自我成长阶段永远的期待。如果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他们个性甚至极端的另类想法的欣赏, 就是对他们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的肯定。鸟儿需要天空, 就给他们天空, 这不是迁就, 而是满足飞翔的需要。
3.“批评”要讲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孩子的兴趣取向来处理问题;而如何对孩子们偏离“规范”的行为思想进行卓有成效的“批评”, 却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一门艺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批评方式, 是忌讳权威和说教的, 它需要教师有一颗灵活的头脑, 还需要有一片善意的、幽默的心。
4.“沉默”胜于爆发。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不是丧失了思考的空白, 相反, 留白留得其所, 却可以无胜有, 实在是一种高级智慧的体现。教育是通过“言与行”来实现的, 但是“言”之多寡或“做”与“不做”, 均需视情势而定。对于教师来说, 最难的是无言而训不教而教——这不是简单的情绪控制, 而是有意创造寂静思维的空间, 留白之处, 也便是语言最丰蕴之处;不说出的东西, 正是最想说出的东西。教育讲究“批评宜缺不宜满”, 就是说一定要给受批评者留出反思的空间;自我反省的层次越深, 自我教育的效果越好。没有哪一台戏是由满满的台词堆砌成的, 教育是一台充满了变数的大戏, 要想让它的情节更生动, 就要学会“留白”, 留给观众, 也留给自己。
综上所述,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 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以师生的和谐建构教育的和谐, 以教育的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 也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教师品性、教师态度和育人艺术等几个方面着手, 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和谐,构建,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郭海燕, 杨斌.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5 (7) :100~102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171
构建和谐单位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师生关系,和谐校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联系。在学校的诸多交往形式中,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校园和谐气氛的形成, 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 更影响着育人的全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才会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起点。但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师生之间经常发生情感冲突, 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时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实现, 只有通过学生的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体验才会被接受。只有实现以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和谐, 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体验不断加深, 才能真正地构建和谐校园。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每个人都是信息源, 都在影响着别人和接受着别人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当一名“阳光教师”, 锤炼自己的思想, 注意自己的言行,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其次要做一名思想者, 努力寻找唤醒学生心灵的途径和方法;另外, 还要做一名博爱者, 爱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关爱每一位学生, 心地善良, 心胸开阔。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做到是教育者的同时, 必须成长为学习者、探究者和创造者。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参与团队学习, 积极与同事交流与分享, 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二、转变角色, 做学生的朋友
千百年来, 我国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 师生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 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多年来, 教师已习惯了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 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模式化”“规范化”。然而, 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 把社会需要能动地转化为自身需要。思想教育的成功与否, 很多时候决定于对方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别人的认可, 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尤其如此。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师生之间平等作为逻辑的起点, 作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变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是“权威”, 更多的应该是与学生的探讨, 学会聆听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认同, 达到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也才能使师生互动关系保持最大限度的张力, 化解师生之间的情感矛盾。
三、注重实例, 贴近学生心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将学生成人化, 不能只讲大道理, 否则, 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乏味, 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部分学生一上政治课就是睡觉课, 不仅达不到预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还会造成思想教育的不和谐。为此,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实例教育的研究,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 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身边的事情,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将这些实例概括、再现,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 让学生认识事情的是与非, 与教师达到情感的共鸣,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在讲到“珍爱生命”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5.12地震中的图片和一组非典蔓延时人们带着口罩的场景, 让学生在感到地震和非典可怕的同时, 体会到人们对生命的保护和生命的弥足珍贵;在讲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时, 我主动带领学生走向街道, 打扫卫生, 看到行人的欣赏和赞叹, 学生们“累并快乐着”, 一种服务社会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感悟就会由衷而发;在谈到“我国的环境问题”时, 我首先播放了采集到的黄金周过后各个旅游景点一片狼藉的片段, 组织他们讨论, 然后结合本校实际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随手乱丢垃圾不只是习惯问题, 而是环境意识问题, 是个人素质、社会公德问题;在讲到“我国的文化”时, 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优美、博大与精深。总之, 从实例出发, 用实例分析教育, 更贴近学生心理, 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 有利于教育的和谐统一。
四、化解矛盾, 抓住教育契机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 是未成年人, 他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思维比较单一, 由于他们和教师之间年龄、阅历、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发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冲突在所难免, 当情感矛盾出现时, 教师不能强硬要求, 也不能置之不理, 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认识到这正是思想教育的契机, 顺势的启发与引导可能会是一个节外生枝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 篇9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 和谐的干群关系。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有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就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与校园建设。领导者要具有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 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勤于学习。领导团队内部要和谐, 要率先垂范, 淡化权力意识, 集中领导, 分层管理, 权责到人。其次搞好干群关系。教师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管理者, 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重要的中间地位。协调好领导与职工的关系, 可以保障各项工作的制定与落实。因此, 领导者要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与教学, 在生活上关心广大教师, 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教学上激励教师, 鼓励教师不断进取, 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 保持教师队伍思想与教学的先进性, 让教师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 为校园的各项建设献计献策。
2. 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用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用真挚的情感来拉近师生关系, 使学生与教师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严肃权威地位, 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消极对抗情绪,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真正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对每个学生都充满心理期待, 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友好相处, 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乐观的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3. 和谐的生生关系。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 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 坦诚相待, 这样更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更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我们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各项工作的展开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真心来换取他人的真心, 在同学间建立深情厚谊。
二、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
1. 校风建设。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校风。一校之长要有全局意识, 要团结广大教师, 发挥身教作用来影响与带动广大师生, 共同营造良好的校风。学校领导要以正确的思想、先进的观念来武装全体师生, 对是非善恶美丑有统一的认识、正确的评价, 形成正确的舆论评价, 增强全校凝聚力, 使全体师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2. 教风建设。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要做一个与时代同步、知识渊博、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爱岗敬业、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新时代教师, 要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学习先进理念, 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形成良好的教风。
3. 学风建设。
我们要让学生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力争上游, 在比学赶帮超中形成团结奋进、自强自立、互帮互助、刻苦学习的良好学风, 使学生置身于校园中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学习与成长。
三、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正向功能,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支撑与环境氛围, 对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在办学理念、文化氛围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努力。
1. 确立办学理念。
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是每个学校的个性与魅力所在。办特色化学校就要基于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案, 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确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 坚持德育与智育并举,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素质全面发展的协调统一。对教育教学的重新定位, 这是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高需求, 是现代教育形势下对学校的必须需求。学校只有确立与教育形势相适应的办学理念, 才能以此为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才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2. 办文化长廊。
我校专门开辟了文化长廊, 来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 传达教育部门相关文件, 同时还开辟了教师风采与学生风采个性专栏, 展示一些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成功的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既有外校的又有本校的, 是一个将教学的视野由本校转向外校的窗口, 可以让教师吸收名校名师的成功经验, 激励教师实践与创新。学生窗口, 介绍好人好事、表扬先进, 交流学习方法, 介绍课外书籍等等。同时, 我校鼓励广大师生积极投稿, 一起参与到文化长廊的建设中来。
3. 拓展宣传阵地。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校园网、校园报刊等载体,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宣传渠道, 以此来增大宣传力度, 丰富宣传内容, 使得学生在校园内可以受到更多文化的熏陶, 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开辟第二课堂。
我校将学生学习的触角延伸课外, 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用于实践, 同时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达到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为文化建设拓展空间、丰富载体。
四、建立稳定的校园环境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与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学校安全事故频发, 这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以稳定为各项工作的前提, 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构建稳定的校园环境, 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1. 加强学校保卫工作。
我校设立了学校保卫处,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外来人员严格核实, 做好登记;学生上下学做好疏导工作;对各教室门窗、电器等定期检查,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杜绝不法社会人员威胁师生人身安全, 杜绝学生集体活动时发生踩踏事件等。
2. 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 很容易产生消极、苦闷心理, 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 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重要影响。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 我校开设心理辅导, 以让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 健康生活, 快乐学习。
总之, 和谐是学校建设的主旋律, 建设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共同的责任, 尤其是学校的管理者更要有全局与长远意识, 有序推进各项政策与工作, 将全体师生一起调动起来,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一起积极参与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维护中来。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 篇10
供水行业是与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只有不断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延伸供水服务范围, 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才能让广大市民真正信赖和放心, 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公司努力改变经营作风, 主动上门征求意见, 尽快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公司积极与邮政、银行、便利店联网, 使用户缴费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简化办事程序, 实施首问负责制, 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办事效率。
企业对外服务形象好, 离不开内部管理的规范, 离不开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公司采用多种教育培训方式, 努力培育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目前, 在公司48名中层干部中, 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0人, 中级以上职称的有32人。在公司领导班子的6名成员中, 45岁以下的有3人,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分别有3人。公司通过举办各工种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知识竞赛等活动, 大力培养复合型技术工人。目前已有4人取得高级技师证书, 34人取得技师证书, 66人取得高级工证书。公司积极鼓励职工自学成才, 对于学习后获得国家承认学历或等级证书的职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近5年来, 14人通过全国一级建造师考核, 10人通过二级建造师考核, 12人取得造价师、造价员执业资格。
多年来, 公司一直致力于水质的改善和提高, 投入巨额资金改造了供水工艺流程, 更新了供水设施, 完善了加矾加氯系统, 添置了水质检测设备。公司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全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部分项目还远远优于国家标准。为了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 公司还在两个原水厂增设了粉末活性碳投加处理工艺, 确保了汛期及藻类高发期水质的稳定。近些年来, 城市建设对供水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公司一方面加强供水管网的改造建设, 另一方面对遍布全市的18个测压点实行了24小时监控, 确保供水水压的稳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公司不断加大区域供水工程建设的力度, 积极向周边乡镇实施供水, 供水区域由2001年的1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000多平方公里, 供水受益总人口达到了近70万。
供水是个垄断性行业, 能否廉洁经营是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营造企业和谐的关键所在。公司狠抓廉政建设, 坚持物资联合比价采购和招投标制度, 强化重点工程的效能监察。对于每一封人民来信、每一个举报电话, 公司都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组织人员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公司坚持企务公开制度, 利用《企务公开信息》、企务公开栏以及相关会议等形式, 及时准确地公开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并以诚挚的态度欢迎职工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关心职工生产生活是营造和谐企业的基础。公司给各净水厂配置了现代化控制设备, 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对职工食堂进行了改扩建, 增添炊事设备, 完善了卫生设施, 改善了就餐环境;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并经常慰问离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 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营造和谐企业的有效手段。《扬州供水》是职工喜爱的企业报, 长期以来坚持弘扬企业精神、宣传企业目标, 坚持以先进典型教育人、以优秀作品熏陶人, 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秋笔会”是职工文学创作活动的平台, 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笔会培育了一批业余作者, 创作出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丰富了公司的文化底蕴。公司职工俱乐部备有多种文体设施, 并经常举办各类文体活动。
在培育和谐文化中构建和谐东汽 篇11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凝聚企业人气和团队意志,着力培育不靠天时地利靠“人和”的文化,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分工、岗位职务存在差异,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利害关系和矛盾冲突。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既需要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和健全的法律调节机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培育使人团结融洽的和谐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局限,东汽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三线内地国有企业,当年选址建厂就地处偏僻山区并远离沿海东部发达地区以及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并使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面临许多困难,从而更缺少天时地利之便。作为国家开发研制大型发电设备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全国三大汽轮机生产厂家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它又属于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资本有机构成和员工素质要求都很高。这就更需要发挥人的因素和主观能动作用,尤其体现在良好的队伍素质和人际关系中。正因如此,我们培育和谐文化就从弘扬东汽人特别看重的“人和”文化做起,以此保持并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两者构成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培育“人和”文化首先要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尤其要尊重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保障他们参与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力,维护全体员工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合法权益。在这当中,我们坚持将职代会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依据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定期召开职代会及其团组长会议等相应途径,组织职工代表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并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而为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供组织保证。我们也十分看重制度建设管根本管长远的重要作用,并以坚持平等协商制度与实施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为目的的“职工满意的阳光工程”为载体,建立健全以实行厂务公开为重点的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坚持对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重大人事变动和大额资金使用、大额物资采购实行公开,并对凡需发动和依靠群众参与的事项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公开,以此保证职工群众对事关企业与职工全局利益的重大举措、重要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经济社会公正法则,我们还注重分配、用人等作法的公平合理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以使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并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生产发展和效益增加的情况下,保证人们都能得到实惠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鉴于三线内地国有企业不利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艰苦的社会环境,东汽“以人为本”的人和文化还体现为改善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办实事,坚持将“乡村的环境变成城市的条件”作为服务宗旨,坚持将“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就等于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一半”作为工作信条,坚持将重视职工身体健康、劳动安全保护和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应尽职责,想方设法并坚持不懈地在优化生产劳动条件、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提供交通通讯便利、健全文化体育设施、重视职工医疗卫生、关心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创造更多条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和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使东汽人工作生活质量与文明和谐程度都令社会外界欣羡。与此同时,我们根据企业所处境况更加看重人才培养、队伍稳定和员工激励,坚持按“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政策吸引人才,坚持用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人才使用相结合的作法激励员工,坚持把生产劳动竞赛、岗位技能大赛和党内外建功立业活动作为人生舞台,以此激发提升各类人员的工作热忱、劳动干劲、工作本领和创造活力。我们还通过企业党建工作、群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包括统战工作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一切力量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企业发展,从中既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又展示了东汽人的旺盛人气与“人和”优势。这种优势已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经营规模,并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百分点大幅度增长的强劲势头,实现企业发电设备总产量累计超过1亿千瓦,汽轮机年产量连续突破1 000万千瓦、2 000万千瓦和2 800万千瓦大关,年工业生产值攀上100亿元高峰,而使企业处于行业领跑位置并让东汽发展史上最好时期的出色业绩充分体现出来。
按照“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内在要求树立市场信誉和公众形象,着力培育恪尽职业操守的诚信文化,努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诚信作为一种伦理文化和行为准则,既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诚信友爱”与“安定团结”要求企业及其员工在经济活动中,都能履行合同、讲究信誉,遵守规则、执行协议,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做事老实、说话算数,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树立可靠的市场信誉和公众形象。因此,我们在全体员工中培育诚信文化仍从加强理想信念、形势任务和党纪国法教育做起,在深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建设上着力,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强化,在提高“爱党、爱岗、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觉悟和自觉行动上落脚,并在倡导“忠诚企业、尽职岗位”的道德情操,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文明习惯中养成。同时在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践履“廉洁从政、廉洁从业”的纪律要求,坚持开展“廉洁承诺”、党风监评、效能监察等活动以保证监督党员、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神圣职责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团队作风。随着经济发展而使效益增加和条件变好,某些工作生活往来中的铺张浪费、吃喝玩乐等社会风气对企业员工也有消极影响,甚至出现花钱大手大脚、用餐大吃大喝等个别情况和不良倾向。我们今年以来又以增强全体员工的忧患意识、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和各类人员的节俭意识为主题,以讲述东汽人的故事和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为主线,并以开展包括“五一”运动会、“五四”文艺演出、女职工健美操比赛、青年游泳比赛、职工篮球、足球和乒乓球比赛,以及卡拉OK歌咏比赛在内的全民健身运动和职工文体活动为载体,在公司上下深入开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以此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公仆意识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节俭意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并以追求高尚情操与健康情趣的精神境界来展示东汽人的公众形象和时代风采。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要以发展生产和完成任务为天职,其诚信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信誉和商业诚信之中。为此,我们坚持将“诚信为本、用户至上、合作共赢”作为企业崇尚的经营理念,坚持将“质量可靠、技术领先、服务周到”作为赢得用户的工作信条,坚持将“保质保量保进度并能按期交货”作为职工信守的市场承诺,并将“真诚做人、精心做事”的行为准则和“说话算数、言行必果”的办事原则作为员工遵循的职业操守,从而在打造诚信企业、诚信员工、诚信服务、诚信商务中培育廉洁文化在内的诚信文化。而且在打造拳头产品和质量品牌以提升产品技术文化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核能发电必须确保绝对安全的严格要求,树立并强化了“精益求精”的核电质量意识;根据燃机研制要力求技术领先的客观要求,坚持并倡导了“勇攀高峰”的燃机攻关精神;根据太阳能与风电开发要追求规模效益并能主导市场的发展要求,培育并确立了“敢为人先”并能引领未来的开发绿色动力的战略思想,所有这些都使东汽人诚实守信、奋发进取的人格品行赢得了用户口碑和市场声誉。近年来,东汽不仅在率先进行大型火电、核电、气电、风电以及太阳能的市场开发、产品研发等方面走在行业前面,而且在研制我国首批高国产化率重型燃气轮机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过程中均能信守合同、兑现承诺并保证了按期交货和用户使用,从而得到广东电厂、山东用户等授予的锦旗以及“一诺千金”的美誉和称赞。
按照“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发展后劲与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追求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无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社会还是建立创新型企业组织,都需要创新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从而应将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且创新作为一种智慧的闪光和真谛的感悟,也离不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知识学习的积累。所以,我们坚持在强化素质和造就人才两个方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全面实施了以强化班子功能为目的的“干部素质工程”,以培养青年接班人为重点的“企业育人工程”,以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的“党员先锋工程”和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并以开展“争创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全面培育创新文化,切实用“企业树人、人才兴企”的人才理念与“人才是企业的财富”、“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创新是前进的动力”等创新文化实践来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客观要求,并以创新为动力来引领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根据企业自身的工作任务、发展目标和职责要求,我们培育创新文化还应着力追求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在观念创新方面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讲求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竞争能力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我们在思路创新方面重在追求变革、打破常规,坚决消除墨守陈规、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越雷池等包含计划经济弊端的生产方式和工作习惯;我们在管理创新方面重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执着追求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提倡发明、鼓励创造等适应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力求在开发核心技术、关键产品方面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创新本领和发展后劲。我们为此还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把竞争机制引入劳动用工、收入分配、人事管理、资源配置和各个工作岗位,坚持收入分配向生产、技术、营销和管理骨干倾斜,努力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从而为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提供体制支撑和组织保证,切实把创新文化落实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之中。
正是有了和谐文化尤其是“人和”文化、诚信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引领激励,使得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并保持着强劲势头和旺盛活力。到目前为止,东汽不仅完成了公司化改造而使各项工作都能在新的体制下顺利运行,并在推进“多电并举、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前进道路,先后实现了具有高科技含量与当代先进水平的超临界、超超临界60万和百万千瓦大功率、高参数火电机组、核电机组以及高国产化率重型燃机、常温型与低温型1.5兆瓦大型风电机组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产,全面启动了包括年产500吨和1 500吨在内的多晶硅材料、太阳能产业以及“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从而奠定了“火电、核电、气电、风电”与“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工程”等产品产业多元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并使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道路更加宽广。而且使公司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和谐企业建设都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经营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许多方面还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先进行列并受到上级表彰。时到如今,全体东汽人更加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再接再厉、乘胜前进,进一步秉承“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并以开发可再生能源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愿景和诉求,继续用自主创新和文化引领来打造东汽品牌与核心竞争力,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而真抓实干,为使企业真正跻身于行业强手之林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企业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朱贤滨为东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志前为东汽党委宣传部部长)
姚望:构建和谐亚洲 篇12
亚洲的区域合作, 可以借鉴那些已经成功的区域合作经验, 比如欧盟的先进经验。当然, 亚洲也有自己的一些经验, 比如东盟, 东盟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 而且形成了亚洲区域合作的比较好的典范。特别可喜的是, 在亚洲的合作中, 各国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博螯亚洲论坛就是在大家的共识基础上出现的以亚洲经济一体化为宗旨的机构。
非常可喜的是, 亚洲在这些年创造了一些新鲜的经验。比如中国的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的突破性进展, 这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突破了很多难题, 进入到了海阔天空的新境地。同时, 大家十分关注的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良好发展。这本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课题, 但由于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 以及良好的实施, 使得香港、澳门的回归变成了一个人类皆大欢喜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