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2024-07-21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精选12篇)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篇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所谓“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

一、教育环境的和谐

教育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学校应重视教育环境的优化。而学校的教育方式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的, 作为一名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要竭尽全力地设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软环境。

1、发挥合力的作用,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教师或者学校就能形成的, 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因此, 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在建立和谐的班集体时, 应与家长、学校领导保持密切的联系, 积极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 作为学校或者教师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 组办家长学校等形式, 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一方面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创第二课堂活动, 让学生接受社会上积极因素的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 所以, 我提倡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 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大人的大部分活动, 可以讨论大人的话题。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比上课时间要多, 教师应克服一切的困难, 灵活地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

2、认真做好教室的“软建设”, 优化学习环境

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教室环境的好差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应把教室建设成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软环境, 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学习园地”让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设计、完成, 能说的就说, 能写的就写的, 能画的就画, 能做的就做, 能评的就评……定时更新, 评比总结。另外, 还要根据实际给教室布置得美丽、舒适, 地面要保持干净, 一点垃圾甚至尘埃都不能有;桌椅要摆得整整齐齐;墙上挂上合适的名人名句……平时强调学生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与祥和, 告示学生教室是神圣的, 任何时候不允许不文明的言语、动作在教室里发生。这项工作很琐碎, 但是也很重要, 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 班集体的良好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二、人际关系的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 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 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这种互动构成教育、教学的氛围、背景, 在师生之间形成了“知识场”和“心理场”。因而班主任的交往风格和民主作风往往成为能否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1、把握班级人际关系的脉搏

研究表明, 中学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 受人尊重的需要, 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等, 这种社会性的需求, 引起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和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开放性”趋向。但是他们常常不懂该如何择友和进行友伴交往。因此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班主任可通过班值日记录, 与学生个别谈话, 甚至全班自由大探讨等种种方式, 收集信息并进行研究, 测定班内人际关系现状, 弄清每个学生在班级关系中的地位, 与不断变化的心态。

2、强化“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伦理观念

班主任应教导学生尊重别人的个性, 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评价, 以“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集体”作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最调的情绪。比如我班有男生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 上课看课外书, 达标考核同学们惟独评他“不及格”。这时候, 我一方面教育同学们应宽容别人的错误, 引导他们换位思考, 打消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主动找那男生谈心, 给予热情关怀和指导, 令其重树信心。在一个班级里, 不应该存在被“遗忘的角落”。

3、班级教育者应随时注意和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往往容易犯的毛病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 而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讨厌有余。使一部分学生骄傲自满, 又使一部分学生灰心丧气,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班主任不宜只扮演严加管教的单一角色, 应力求既是严师又是良友, 既要有教师的尊严, 又要努力形成自身的凝聚力和让学生指向教育的向心力。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才能“受其术”。在班会课时, 我总是摘下教育者的“桂冠”, 融入学生中, 与学生坦诚相见, 推心置腹地商讨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的途径, 比如:如何形成积极发言的气氛, 怎样加强文明礼貌行为训练等, 收效明显。适当地采用现身说法是极具教育力度的。

三、班级管理的和谐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 也是管理的主体。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实现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 大力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对此我常想:我们教育的理想境界, 不是管, 不是导, 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能自己认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 自觉改造自己, 自觉不断前进。所以, 为了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 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班规大家定

管理班级要有一定之规, 管理才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 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 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 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 从始到终, 心目中都有他在, 平日一举一动, 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 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 大于一人独断的法。”班规的内容主要是“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 尽可能少一些“不怎样”就“会怎样”。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宜过多过严, 否则不好操作, 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班规的制定, 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 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拟出草案, 再在班上讨论、修订, 最后定下来。大家定班规, 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 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2、班级大家管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 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 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 若能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 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情形就大不一样。在班级管理中, 我在班内建立了值日班长制度, 让每一个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做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班里一日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反映, 尽力想办法解决。班里每周对值日班长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 评出优秀值日班长。这一制度让每个集体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一改过去只有少数人当班长, 其它人则对班中事情持“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的态度局面,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 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这个集体,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和谐班集体是和谐校园的基础, 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是每个学校德育工作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从教育环境、人际关系、班级管理等方面,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和谐班集体,教育环境,人际关系,班级管理,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秀, 张丽娟.浅谈和谐班级的构建[J].昆明大学学报, 2007, 18 (2) .

[2]李茂山, 任肖霞.多措并举建和谐班级[J].科教文汇, 2009, (7) .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篇2

草庙乡中心学校副校长

王正文

和谐校园必须是由和谐班级集体组成的,和谐班集体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所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体,就应该充满着“愉悦、互尊、民主、友爱、温馨”等良好的人间关系特点。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创建和谐班集体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和谐班级,首先得积极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就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难、纠学生之所错、探学生之所乐,促进师生感情共鸣,让学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全面地发挥出来,并能够得以有效提高。为此,可做如下尝试。

1.要坚持民主管理。坚持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意,树之以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是必须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要有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勇气,具备引导和解决学生生理、心理困惑的能力,敢于把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找到自尊,培养自强,敢于创造。在于学生交流中,应该经常换位思考,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馨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

2.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教师经常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座右铭”,从学生中征集“学生心语”;在班级墙壁上设立“班级文化专栏”,用名人名言、学生反思、心理健康常识、发言稿、演讲稿等 启迪学生思想智慧;把黑板报当作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类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常常利用学生守则、校规、班规及“公民道德规范”、“八荣八耻”等内容,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辨是非、知荣辱,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规范自身行为,学会自我约束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在元旦、春节、清明节、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会合作,锻炼意志、净化心灵、深化信念;积极通过家访、电话采访、短信交流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和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注入和谐动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教育的钥匙,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师爱要求教师遵循“公平”原则,遍撒阳光,使师生更健康的成长。为此,可做如下努力:

1.面向全体学生,和谐共进。对后进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使他们消除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心理和感情和隔阂。让他们感到“老师还是关心我的”,“我也能够回答问题”,从而有信心学习。对中等生,要给他们机会,调动其积极性,以增强其上进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愿意将自己融入集体,进而跨入优等生的行列。对于优等生,则要严格要求,敲响警钟,促使他们正确的评价自己,戒骄戒躁,以提高标准要求自己,迈向新的目标。

2.付出爱心,赢得信任。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教师只要付出自己的爱心,就会 赢得学生的爱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应把握学生的心理方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尊重学生地感情和意见,要允许学生说“不”,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教师应提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地土壤,使“客体”变为“主体”,让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发现,使之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成为新型人才。即要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理空间,并以此赢得学生们的信任,走进他们的感情世界,用学生至上的观念,以身作则和适度的宽容,震撼其灵魂。

3.“心灵置换”,开启“心锁”。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多为学生考虑一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感受体验,去体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期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挫折、渴望,从体察学生内心感受中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既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境地去分析其心理和行为,又要把自己的心理体验传授给学生,使交流进入一种推心置腹的、平等愉悦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够在如沐春风的环境中引起心灵共鸣。

4.适时施爱,如沐春风。教师的爱心投入,如果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再注意施爱的“艺术”性,就会让所有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如施爱于需要之时。在学生遇到生活困难时、学习困惑时、身体不适时等。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满足学生某些合理而迫切的需要,从根本上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师生感情交流。施爱于意料之外。教师要设法在师生交往中使学生产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感觉,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从而产生情感上碰撞。施爱于批评之中。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 的缺点和错误。教育要艺术,在批评时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挚之情。施爱于教学之余。注重课外的感情投入,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开发学生的精神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带着激情、踏着理性,相信这样的班集体会更“和谐”。

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和谐;班集体

班级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呢?

一、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一个班集体中,形成健康的舆论,就能使同学们明辨是非。在集体中提倡、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抵制不正确的东西,能使班集体更加团结,更加朝气蓬勃,更能帮助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健康成长,因此,我特别注意健康舆论的形成。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义,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笔者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例如,凡是在考试中,班上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提前交卷,更没有学生作弊等违纪现象。这是因为笔者经常告诉学生,考试作弊和小偷偷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偷别人的精神财富,后者是偷别人的物质财富,甚至前者更可恶。同时笔者还宣布,每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投票检举揭发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同学,结果这一招还真管用,考试从来没有学生作弊。真正触动学生的就是班级舆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中的形象受损。

二、培养班干部,完善班级管理

班委会是全班学习与活动的核心,起龙头带动作用。于是笔者着重加强班委会的建设工作。开学初,便着手培养班干部,使班干部真正成为老师的助手,放手让班干部抓好班级的常规工作,对于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将不良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使良好的班风形成。笔者要求班干部各负其责。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全面发展,时刻注意自己在班级的影响。对干得好的及时肯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支班干部团队的确在班级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分工合作,大家在工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带领全班同学为班级赢得了许多的荣誉。

三、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楷模。学生的品德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他们效仿的对象是教师,教师是学生眼中的“圣人”。教育学生最起作用的不是书中的大道理,而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最容易感染学生。在平常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律人律己。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深,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爱戴,就必须不断加强教学业务的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任课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你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你的课上得很棒,学生不但会信任你、钦佩你、崇拜你,同时也会理解和信任你对他的教育。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认真钻研教学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认真探索教学方法,把握好每一节课,调动好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四、宽容对待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构建和谐的职业学校班集体 篇4

一、培养健康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心理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首要任务

在职业学校, 培养健康的学生学习心理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首要任务。只有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习优良的学生, 才能去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而职高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 缺乏学习动机, 不愿学; 缺乏学习兴趣, 不好学; 缺乏积极学习情感, 不乐学; 缺乏学习意志, 不勤学; 缺乏良好的学习性格, 不善学等。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严重阻碍了其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 影响其将来就业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何帮助他们超越学习心理障碍, 促进健康学习心理形成呢?

首先, 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目标, 并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 确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就可以避免无目的、无方向的生活,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比如, 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可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目标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确定个人目标的意义, 然后以班集体或小组活动的形式确定学生的个人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达到个人目标的途径, 将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 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在班会课上让学生用“决心书”的形式写出来, 并且要上交, 班主任会帮助保密。

其次,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时, 教师要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为津津有味的学习。如班主任在进行课堂小结时, 有时学生之间互问互答, 有时针对教学关键之处, 提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 让学生开展讨论, 把学习引向深入。课堂收尾也可以引入竞争, 设若干题目开展竞赛, 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也可以借鉴评书联播形式, 设下悬念, 且听下回分解。总之, 丰富多彩的结尾, 一定也会使学生难以忘怀, 不但期待下一课, 同时会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注意深浅得当。这里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也可以是思想品德内容。“最近发展区”指最近在学习上的所得或所失, 或者是生活中最受触动的事。通过这样的引导教育, 文明、和谐、进取、争先的班风就会逐步形成。

二、践行“以人为本, 用心关爱”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有效手段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开朗、内向、要强、固执、坦率、文雅、平和、柔弱等个性特点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学生通过各种言行、打扮、穿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区别着每个人的不同, 包括眼光和做事态度、爱好等等。

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批评教育时, 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 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 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学生远离父母和亲友来到了学校, 在学习、生活中, 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老师。学生来到学校, 班主任即代替了他们的父母角色, 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班主任肩负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多去关心爱护学生, 多去和学生交往、交流、交朋友,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使学生在班主任的面前敢于说话, 愿意说出他想要说的话, 这样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才能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谈心, 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 更应该去关心他, 鼓励他, 帮助他, 这样他才会在心里面感激你并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 班级管理工作才会顺利。例如, 我班的学生杨某, 自进入中职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 日常的行为习惯很差, 但是该生平时爱好阅读科普读物, 复述故事的能力很强, 于是在班会课上我经常会安排他讲关于好学、惜时、孝顺、礼仪等方面的故事等, 我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提高他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在同学们中间的威望, 从而改掉坏习惯。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 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 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

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 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 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 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 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 唤起学生的自信,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 走出自卑的阴影, 去玩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学生在这样的关爱下, 他们就会有进步的愿望。马克思有句名言: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那么, 我们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就有了基础。

三、加强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有力保证

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 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工作, 制定班规班纪和奖惩制度, 由全班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后执行, 以培养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班风。如为了搞好宿舍的内务卫生, 制定宿舍内务卫生工作的加、减分规定。对学生的操行进行量化管理。职业学校的学生平时就散漫、松懈, 很难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坚信“人心”是在活动中凝聚在一起的。为此组织多种活动, 并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在班内开展小组之间的拔河赛, 班级之间开展篮球赛, 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 通过这些活动, 不仅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 还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每年的“十一”, “五一”, 我们都开展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等, 同学们对班集体渐渐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人都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班, 是幸福的, 快乐的。都愿意为班集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通过这些活动, 也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文艺人才及管理人才, 很多同学都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 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加上积极引导, 他们对班级的贡献更大了, 学习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长久的。在优秀文化的长期熏陶下, 人就会变得积极向上, 品德完美, 就会成为一个乐观、豁达、诚实、健康的人, 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为此, 我常抓班级文化建设, 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重点做好两篇文章, 一是教室文化, 二是宿舍文化。把教室布置得极富文化氛围, 墙上张贴名言警句, 书画作品, 其中有一些就出自学生的作品, 并不断更新, 使人人都有机会得到展示。鼓励大家自愿交流家里的图书,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母亲节, 我们组织了“感恩父母, 点亮真情”演讲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许多学生通过这种活动, 加深了对父母的感情, 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立志孝敬父母, 回报社会。班内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学们的文明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和谐的行为处处可见。

总之,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自身特殊的需求, 更需要班主任具有耐心、爱心和恒心, 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他们的个性,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相信,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这件事情,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周耀新.班主任工作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爱心构建和谐班集体 篇5

和谐班集体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班级是否和谐,关系到学生未来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大计。所以,我们班主任必须“ 用心”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班集体。

和谐班集体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成长环境,也就是说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是团结友爱、学风浓厚、催人奋进的“场”,这个场像电场、磁场,虽是无形的,但是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爱心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的作用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感觉到,班主任是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最直接指导者和负责人,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在班级这个小社会,班主任既是设计师又是建设者,同时又是管理者,可谓任重道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 心”构建和谐班集体,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进步与发展。鲁迅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的全部秘密就是爱学生。因此,爱是形成和谐班集体的首要因素和重要支点。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成为一种职业素养,当学生感到教师尊重自己、爱自己后,就会唤醒其内心的自信与自尊,就会努力学习,这是班集体和谐的第一要素。同时,班主任的爱心具有榜样的作用,不仅自己要有爱心,还要让学生也有爱心,通过每个人的爱心将班级凝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整体。

我所带的上届八班,有个叫汪楠的学生,听说他在小学对自己要求就很不严,上课不学习,说笑打闹非常活跃。他的号召力很强,带领着一小帮同学,不是把语文老师气得直哭,就是把外语老师气得上不下课。他们经常出入网吧,义气十足。进入初中后,汪楠的课堂表现虽然没有了解的那么严重,但确实坐不住,也许是换了个新集体,他在掩饰自己。掩饰证明他还有自尊心。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很大的可塑性。我把他找到办公室,肯定他开学以来课堂表现较好,并指出他很聪明,只要肯努力,学习成绩一定很不错。汪楠也许听惯了训斥、指责,对新班主任第一次谈话中的表扬、鼓励,他的脸上掠过一种惊奇而又喜悦的表情,随后又用疑惑的神情看着我,显然对我还不太信任。对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过后我向班级干部了解到,他的课堂纪律大有进步,只是由说话变成睡觉。我又一次找他谈话,他对我说:“老师,我上课就象是受罪,咱们班集体好,不好意思违犯纪律,只好睡觉。”听到他能够跟我说心里话,我很高兴,便引导他:试着先学会一个字,一个外语单词,一个数学公式,去品尝其中的乐趣,日积月累会提高学习成绩的。并且班级专门安排几个好同学轮流帮助他。由于长期落后,得到的是冷落,班集体为了他做出如此安排,使他深受感动,再三表示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汪楠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可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经常反复。班干部就轮流找他谈心,取得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向他提出新的要求,人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的体会是,人们之间的和谐交流也是等价的。在和谐班集体的感化下,汪楠终于实现了从后进向先进的飞跃。九年级上学期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 如何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班集体

(1)用爱心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比喻: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是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特别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若稍不小心,这露珠就会滚落、破碎。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老师具有了爱心,并且愿意付出无私的爱,才能让教育真正地焕发出美丽的光芒。良好班集体的创建,核心是班主任,学生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形成向心力。向心力、凝聚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与学生的交流。用爱心来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重要途径。只要教师能用“爱心”与学生真诚交流,用“爱语”和学生平等对话,就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喜悦,体验到教育的乐趣。

那是一段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班里来了一个叫孙宇的男同学。外表上他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可他课堂上从不听讲,更谈不上回答问题。课下他紧握双拳,稍有不满便挥拳向同学袭去,有时甚至向我袭来。有一次,竟把我的腿踢的红肿。批评对他来说是没的意义的,于是,我决定和他交朋友,让学生们和他亲近。温和地跟他说话,还经常抚摸着他的脑袋。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长了,他终于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友好地相处,有时上课还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看到他的进步,我高兴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2)用爱心构建和谐友爱的班集体气氛

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班主任的爱应该博大,让班级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爱的情景中,他们心中就会充满着阳光,对班集体就会充满希望,博爱是形成和谐友爱班集体气氛的关键。如果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更谈不上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谨记“人人都是我的学生”的宗旨,以“何时何地愿意解答同学们的任何问题”为目标,将自己的精力、爱心和班集体温暖倾注给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3)用爱心关注学困生,促进全班同学全面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启发我们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班主任老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并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有了老师对学生的专注和关爱、关心之情,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当这种情感升华到一定时候时,便会有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便有了上进的动力。

(4)严中有爱,以理治班

凡事过犹不及,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过度严厉会使学生恐惧;过分“溺爱”会使学生放纵,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严厉得使学生憎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他们胆大妄为。所谓“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严占首位,但严不是霸道专制,严中要有度、有方法,严中要有爱,应该充满和谐和温暖。例如学生做错了事情,我们在“发怒式”批评中融入浓浓的师爱,做到严厉与慈爱结合,那么,学生在批评中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冰冷的严厉,更是阳光般的温暖,也更容易接受和改正。

(5)爱要注意方法,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爱学生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角度,不要以自己以为对的方式来爱学生,否则爱很容易就变成学生的负担。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衡量学生优秀的标准,都想用自己的标准来塑造学生,试图把每一位学生都改变成符合自己优秀标准的人,自以为管的严,管的多就是爱学生的表现,其实这种爱往往会磨灭学生的个性,严重的话还可能诱发他们对老师的抵触、敌对情绪。

高职院校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探讨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和谐;班集体

[作者简介]柯善文,男,原籍湖北阳新,供职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数理教研室,助教,最高学历为本科,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张菊香,河南,商丘,476100;王慧,河南,商丘,476100。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大学校园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力军——广大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地方,因此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主要由各个班集体构成,所以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任务。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优良的学风和班风,学习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生活上互相帮助,情感上亲如一家,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对班级都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有很好的班级荣誉感、自豪感。身处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中,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心情的舒畅,每个同学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够得到自由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担任我校09级三年制大专影像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经验,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在构建班级文化、加强情感交流、建设班级制度、开展班级活动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一、构建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一个班级要有班级精神。开学之初,我就和同学们充分讨论,制定了班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自强自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遇到困难时要不屈不挠,有韧性、打不垮。同学们逐渐培养了自强自立的精神,在申请国家助学金时我班的申请人数远少于兄弟班级。我和同学们制定了共同的目标,争创校优秀班级和省优秀班级。目前,我班已被评为2010年度校优秀班集体,目前学生正为省优秀班级这个目标继续努力。临近考试时,我提出口号:“考零分,不舞弊”,要求学生增强诚信意识,维护考试的公平和公正,宁可考零分也不舞弊。

二、加强情感交流,建立融洽关系

情感交流包括两方面的交流:一是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二是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一)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关爱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相互的,你爱学生,学生也就爱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言行风范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对于贫困学生,要尽量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帮他们争取到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教育他们要贫困不坠青云志。家庭贫困更要奋发图强,改变贫困的现状。在评选国家助学金时要注意方法,充分顾及贫困学生的自尊。

2.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更喜欢你。在现在这个知识更新特别快的时代,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做一个让学生崇拜的老师,学生才会信服你。

3.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言必行,行必果,不说空话、泛话。

4.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允许学生犯错。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5.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评选班干部、入党、评优评先时一视同仁,不因学生家庭的贫富贵贱而有所偏向。

6.教师要尊重学生。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是很难获得学生的尊重的。

7.教师要经常深入班级、学生寝室,找学生谈话,通过QQ和学生交流,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比如班会、元旦晚会等,了解学生情况,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

1.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

2.建立班级QQ群、班级校友录,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3.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提倡助人为乐,要换位思考,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建设班级制度,规范不良行为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强、自信心不足、自律性较差。对高职学生的管理,不能生搬本科院校的模式,也不能照搬中小学体制。[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讲究法治的现代,我们也要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制定制度时不能脱离班级的实际情况,应符合的学生心理特点,遵循“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原则。既不能过严,导致无法实施,也不能太松,起不到约束学生的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同学们的意愿,由大家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而不是被管理者。建立制度时可采用积分制,让积分值与入党、评优评先、评选奖学金挂钩,对扣分达到一定程度的也要严格加以处罚,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当然,在具体实施制度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可过度僵化,要注意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统一。

四、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向心力

开展班级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和展示同学们的才华,而且可以增强同学们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学习方面,可不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体育方面,可积极组织与其他班级或教师的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等;娱乐方面,在元旦期间或其他重大节日可举办晚会,让同学们尽情展示才华,还可不定期组织同学们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构建了一个和谐班级,就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用爱心构建和谐班集体 篇7

一、走进学生

作为班主任首先我要做的是走进他们的生活, 去了解他们的生活, 去用爱关心他们。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 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 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女孩, 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母亲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因为缺少亲情的关爱, 她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如上课不学习, 每天看电视看到12点, 不讲卫生, 不和学生交流等。其实她是一个非常聪明而又可爱的小女孩, 看到这些状况我决定走进她幼小的心灵。她缺少的是亲情的关爱, 我就给予她这种爱, 用我的如母之爱暖透她冰冷的心, 让她重展笑颜。课下我主动到她家关心她的生活, 衣服破了我帮她补, 课堂上我用我的微笑去鼓励她, 经过我的努力以及和家长的沟通, 我看到了她的变化, 渐渐地从她的脸上见到了难得的笑容, 她开始变得开朗, 看到这些我体会到了我作为班主任的价值。

二、做好家访

家访, 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沟通的主要途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 所以对一个学生的了解光靠在校内是不够的, 需要走进他们的家庭, 去接触他们的家长, 学生、家长、老师之间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 如果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就不能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甚至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作为班主任在校要注意学生的变化, 及时进行家访, 在与家长交谈时要有耐心,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经常以家长朋友的身份去家访, 通过自己的言行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 与我们老师一起去教育他们, 同时通过与家长交流还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家访实际上是一项积极主动的思想工作, 它可以增进感情, 营造和谐气氛, 打开心灵的窗户。它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我们不应忽视它, 而应积极运用这一法宝, 沟通与家长的关系, 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加强班干部的建设

一个好的集体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作为班主任, 应该充分信任班干部, 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并悉心指导。班主任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他是与所在的班级融为一体的。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热情, 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 是建立良好班级的关键。因此, 在班干部的选拔上, 我仔细观察, 反复斟酌, 综合考虑, 确立了干部班子, 带领广大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作为班主任, 我充分信任班干部, 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并悉心指导, 让班干部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 我都要把班干部召集起来, 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制订方案, 周密布置, 仔细分工, 让班干部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活动后进行总结, 谈一谈得失, 为以后再搞活动积累经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我经常在班中指出:作为一个班干部, 应时刻以为班集体服务为己任, 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学习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反复督促自己, 切忌骄傲自满、自我满足, 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调换, 做到功是功, 过是过, 决不含糊, 确保班干部队伍整体向前发展。

四、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 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困生, 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在班集体中, 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大胆吸收这些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 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优等生, 谁都爱他们。也正如此, 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 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 对这类学生, 我从不宠坏他们, 更不迁就他们, 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 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 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 心胸要广, 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 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 严格要求, 警钟常敲, 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 扬起风帆前进。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 也不像学困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 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 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 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爱, 使心灵相通;爱, 让世界不再孤单。爱是生命的火焰, 有了它, 一切将焕发生机。只要爱的阳光依然放射光芒, 生命之花就能绽放得更加灿烂。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吧, 让每一个鲜花般的生命都沐浴爱的阳光, 让每一个孩子脸上都绽放着春天般灿烂的笑容。

摘要:作为教师, 既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班主任是育人工作中的灵魂所在, 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吧, 让每一个鲜花般的生命都沐浴爱的阳光, 让每一个孩子脸上都绽放着春天般灿烂的笑容!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学生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 班级管理的优点与重要性日益显现, 班级管理能够减轻辅导员的压力, 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由于班级人数规模适中, 更适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大学生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班集体环境, 取决于班集体成员的团结与互助。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更是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基于班集体建设实践的需要, 本研究选取河南农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 考察大学生班集体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构建大学生和谐班集体的对策, 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他们成为新一代优秀的大学生。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项分析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一至三年级本科生随机调查获得,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问卷200份, 有效问卷196份, 有效率98%。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48%, 城市学生占22%, 独生子女占16.3%, 学生干部占23%, 一年级学生占40%, 二年级学生占30%, 三年级学生占30%。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对班级关系重要性的评价

(1) 大部分学生重视班级关系。在196份有效问卷中有76名学生认为班级关系的好坏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占38.78%;有105名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 占53.57%;两项加起来是181名学生, 约占全部问卷的92.35%。认为班级关系好坏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的有15名学生, 仅占7.65%。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班级关系, 因此, 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必定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乃至成长带来较大影响。

(2) 年级越高越重视班级关系。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6.08%的一年级学生、39.66%的二年级学生及43.9%的三年级学生认为班级关系对他们影响很大, 可见对班级关系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同时, 在接受调查的三年级学生中仅有4.88%的学生认为班级关系对他们没有影响, 低于一年级的6.19%和二年级的12.07%。可见, 随着大学生活时间的增长, 学生对班级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3) 农村学生更加重视班级关系。在196份有效问卷中, 有43人来自城市、153人来自农村。在43名城市学生中有15人认为班级关系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占34.88%;在153名农村学生中有61人认为班级关系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占39.87%。仅有6.54%的农村学生认为班级关系对自己没有影响, 低于城市学生的11.63%, 可见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加注重班级关系, 其原因可能在于农村学生的交际范围一般没有城市学生广, 同班同学成为其主要的交际群体, 因此班级关系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较大。

2. 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1) 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很满意的学生不足一半。从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的评价来看, 评价很满意的学生占41.8%、评价一般的占54.6%、评价很差的占2.1%、评价不清楚的占1.5%。评价不清楚的3名学生是因为他们认为班级关系对其影响很小或无影响, 所以对班级关系持有一种冷漠或不关心的态度。

(2) 来自城市的学生对班级关系满意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来看, 49%的城市学生对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很满意, 而农村学生对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很满意的则有40%;而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评价很差或不清楚的学生都来自农村, 在评价很差的4名学生中有3名简单地解释了原因, 分别是缺乏与别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班级同学交流不多及男女生之间交流不够等。来自城市的学生对他们所在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评价较好, 有几乎一半的人评价是很满意, 没有人评价很差或者不清楚,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不如城市学生。这一结果和前面的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因果关联, 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加注重班级关系, 所以对班级关系的期望也就更高, 而现实的班级关系与他们所期望的理想的班级关系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满意度不高。

(3) 男生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高。从男女生的对比来看, 有48%的男生对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很满意, 有36%的女生对班级的整体人际关系很满意。可见, 男生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的满意度高于女生, 这可能与女生的情感比较敏感细腻、处理人际关系太过注重细节有关。

(4) 一年级与三年级学生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高。从不同年级的对比来看, 有51%的一年级学生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很满意, 在三个年级中比例最高;其次是三年级, 有46%的三年级学生表示很满意;二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最低, 仅有2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

3. 对班级关系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 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评价一般、很差或不清楚的学生有114人, 占全部调查学生的58.2%, 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班级关系的满意度不高。本研究从中选取102名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这部分学生认为班级关系对自己影响很大或很小, 但是对班级整体人际关系评价一般、很差或不清楚, 占全部调查学生的52%。对这部分学生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我们找出具体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 班级内男女生之间交流机会少。男女学生的关系是班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好坏将直接影响班级整体关系的好坏。102名学生中仅有7人对班级内男女生关系很满意, 占6.9%;88人的评价是“一般, 勉强过得去”, 占86.3%;7人评价为很差或不清楚, 占6.9%。由于大学中男生与女生宿舍一般距离较远, 班级没有固定教室, 学生上自习找教室的随机性大, 同班的男女同学大都上课见面、下课即散, 班级组织活动时也常常出现男生一堆、女生一堆的现象, 导致男女学生之间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

(2) 学生在调节人际关系方面主动性不强。在对“你是否有主动调节人际关系的行动”一题的回答中, 102人中仅有38人表示“能够主动付诸行动” (占37.3%) , 有29人表示“有想法但懒得行动”, 有32人表示“有想法但不好意思行动”, 后两项加起来共61人, 占59.8%, 可见有近六成的学生有主动调节人际关系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因此, 应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采取主动调节人际关系的行动, 班级活动就是一项比较好的方式。其实, 学生对班级组织的活动还是很重视的, 在对“当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老乡聚会三个活动冲突时, 你会选择参加哪项活动?”一题的回答中, 102人中有76人选择班级活动, 占74.5%。可见,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增加班级内学生交流与合作比较好的方式, 尤其针对班级内男女生接触机会比较少的情况, 可以设计合理的分组方式及活动规则, 让那些“懒得行动”和“不好意思行动”的学生积极行动起来, 促进班级内男女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促进班级整体关系的改善。

(3) 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没有及时化解。问卷中有一题“生活中与同学产生矛盾是难免的, 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该题的选择有5项, 要求学生按照重要程度的顺序选择多个原因。在102名学生中有47人把“生活中小摩擦的积累”列为第一位的原因, 占46.1%, 表明有近一半的学生把生活中小摩擦的积累作为与同学间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 对102名学生的全部多选结果进行分析, 所选原因总计有211个次, 平均每人选择约2.1个原因, 其中“生活中小摩擦的积累”被选择67次, 占31.75%, 仍然排在第一位。可见, 由于生活中小摩擦的积累导致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因此, 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不能忽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 否则, 小矛盾的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矛盾的恶化, 进而成为和谐班集体建设的障碍。

三、结论与建议

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及学习的进步, 所以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本次班级关系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九成以上的学生对班级关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但仍有约58%的学生对班级关系满意度不高, 这既说明学校在做学生工作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也说明大学生自身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总的来说, 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1.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

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使大学生保持乐观、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因此要督促大学生经常加强身体锻炼, 保持强壮的体魄, 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障碍。

2. 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是做好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 做大学生的贴心人, 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不让贫困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包袱, 同时要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鼓励大学生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与人交往, 另一方面要注重改善自己的个性, 使自己具有宽容、信任、友爱、诚恳、谦虚、尊敬、忍让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不断改善人际关系。三是多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面谈、电话、电子邮件及QQ聊天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对农村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往;还要在班干部的协助下, 督促大学生注重日常良好行为的养成, 引导他们及时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强化和谐班集体的构建。

班集体活动是创建和谐班集体的血液, 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有效地增强班级凝聚力, 促进和谐班集体的构建。班级可以开展读书会、辩论赛、篮球赛等多种文体活动, 可以结合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经验与方法, 设计一些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主题的训练游戏, 也可以在参与登山、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组成团队, 培养合作能力。在举办活动之前要做好活动方案的设计, 要注意合理分组, 考虑每组学生性格的互补、男女生的数量、跨宿舍联合等。要合理设计活动规则,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注意加强小组内的合作,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感受到班集体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责编:路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 2004-10-15.

[2]冯智恩.大学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9) .

浅析如何构建小学和谐班集体 篇9

1. 尊重学生, 创造机会, 发挥其主人翁精神

每位小学的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前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这个班级的每位学生以后都会是一家人。在这个大家庭中, 每位成员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和重视每位学生, 在管理实践中认真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 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同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激励, 一起面对失败与成功。教师应该重视每位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意见, 通过开展班级讨论, 树立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布置教室, 设计班徽等, 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让其在共建家园中感受到个人的价值, 体验到自己作为班集体主人的责任感, 发挥其主人翁精神, 为创建和谐、团结、平等的班集体提供基础。

2. 构建班级和谐的交流平台

在班级中, 班主任扮演的是家长的角色,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师生交流中, 教师处于决定的主动地位, 因此教师应该成为交流的主动方。由于学生之间个性差异较大, 其个性存在不同特点, 因此, 教师要学会包容、有耐心, 给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恰当地解决, 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融洽的气氛能够让学生自由地敞开心扉, 一起营造轻松、和谐的大家庭。

3. 培养班干部, 创建和谐班级

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培养班干部, 通过班干部的榜样力量来管理好班级。建立一个健全能干的班委管理系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环节, 拥有良好的班委管理系统是成功建立和谐班集体的一半, 反之, 班委的质量不高就会给日后的班级管理带来麻烦。当然在组建班委后, 教师还需要加强对班委的引导、监督与管理, 避免班委管理班级中出现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歪风邪气。通过这些骨干力量实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 从而为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提供条件。

4. 运用多元化评价, 创建和谐的班级风貌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我的肯定, 恰当的评价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形成和谐班风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通过恰当的时机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 不能只以成绩为标准, 只有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 对其形成正确的评价, 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提供基础, 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

5. 构建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关系

和谐的班集体从表面来看都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功劳, 但事实并非如此。小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任课教师, 这些老师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 老师对其影响尤其强烈和深刻, 他们都会将老师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如果这些代课老师之间不和谐, 甚至互相指责, 相互诟病, 那么对于分辨能力还不强的小学生来说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这样也会影响到孩子们日后对朋友和同事的态度, 对其团结同事和朋友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之间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 老师和学生之间, 也应该真诚相待, 尤其是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好朋友, 从内心真正的喜欢他们, 对他们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赞誉, 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要正确而委婉地加以帮助和理解, 学会包容、理解, 只有这样才可能教育出懂得尊重、关爱的学生。如果每位学生都可以从老师“爱的行为”中学会去爱, 那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就顺理成章了。再次,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的增多, 经济物质生活在发生极大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精神世界却相对较为匮乏。很多学生在家中都是小霸王、小皇帝, 他们个性较强、兴趣广泛但却缺乏相关合作的精神, 缺乏团结、友爱、谦让等传统素养。因此, 还需要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关, 避免孩子不良习气的形成。学校也需要和家长做好有效沟通, 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 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为构建和谐班级提供前提。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篇10

一、班主任工作的“严”

古人常说,严师出高徒,严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让学生能够在严格的管理下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严是需要的,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很容易犯错,只有依靠严格的管理和训练机制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此外,因为严厉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形成一种威慑力,当学生提出要求之后,学生不会当成耳旁风,而是认真思考与倾听,这就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么,小学班主任的“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严需要长时间地训练,需要教师慢慢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爱说脏话、上课开小差等需要教师慢慢地训练。(2)严是需要因人而异的,一些小事很容易在某些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征等,以便针对性地进行严格教育,防止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班主任工作的“慈”

当然,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只有严,很多学生只会“畏”,而没有“敬”,这时学生表面听话背后又任意妄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认识到学生也是有感情的,也需要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要充分发挥“慈”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抓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学习观。(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针对学生生活上的困难,教师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针对学生生活上造成的阴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慢慢消除不良影响。例如,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和交友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出发,长时期鼓励,多与学生父母联系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谈构建和谐班集体 篇11

一、良好的习惯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础

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有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一个好的班级要“严而有章,严而有序,严而有爱”才能让学生信服。班主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良好行为习惯对人生的影响。教育家哈尼·鲁宾说过:注意你的思想,它会成为你的言行,注意你的言行,它会成为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好习惯是成功的通行证。

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因而需要班主任多些耐心、宽容心。要常到学生寝室走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务情况,并适时予以指导,学生也会很感动。

二、主题班会课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途径

“春风化雨润桃李”,主题班会课为班级管理托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1班会内容贴近学生心灵。万育德为首。德育的主要阵地就是班会课。为了教育学生爱父母、爱他人,学会感恩,培养他们关心品质,班级召开了家长、学生同共参与的《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课的情感辐射力量扩延到学习生活中,化为动力,促进学生成长。

此外,感恩教育、信心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等也融进班会课。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带着平常心生活。信心教育,让学生智慧沸腾起来,带着激情学习。责任教育,让学生懂得肩担重任,带着信仰奋斗。

2制定班级格言,激励学生。为了鼓舞士气,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格言:

收心静心用心决心恒心开心。

奋斗改变命运,智慧成就人生。

成功的秘决在于立即行动。

我自信我成功。

善于自控的人是最终成功的人。

3开展活动,启迪教育。为了克服学生气馁倦怠心理,组织学生做“吃包子”游戏。然后根据“包子理论”让学生明白学习有一个过程,不要放弃,也不要等待。再结合“新龟兔赛跑”的四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戒骄戒躁、挖掘潜力、团结协作、同共进步。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相信自己,努力奋斗。

三、优良的班级管理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保障

1营造良好集体氛围。人是需要制度去管理的,通过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个人实施影响,并且用制度去管理班级。好的制度应该是公正、公开,并能够发扬民主的。好的制度应该能够奖勤罚懒,鼓励先进。要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树立典型很重要。有一句老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里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大家有一个明确、具体学习目标,会有非常明是的效果。

2苦造良好班级舆论。好的班级舆论非常重要,这是形成好的班风的重要基础。自修课,如果有同学讲话,马上会有人来制止;有人欺负弱小,马上会有人伸张正义;损害班级荣誉的行为,马上引起众人谴责。这样的班级,风气自然正,正气抬头,邪气低头。集体舆论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一样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于其中的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

四、爱学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最高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需要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爱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润化剂。面对问题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宽容、耐心、感化和等待。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也应是在不断的赏识中成长。赏识教育的成功例子有很多,聋哑人婷婷、智障指挥家舟舟等。教学工作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对未来感到茫然。笔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建议一些学生走“艺体”的道路,还做通家长的工作支持他们的发展。笔者班级里有几个学生的体育非常棒,成为国家级运动员,各种比赛均获得好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要承认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更要相信通过自己的教育,孩子会改变。一味地批评是不行,北风的寒冷并不能让行人脱掉大衣,真诚温和的激励比粗暴的呵斥有更好的效果。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失时机加以表扬。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篇12

一、树立班主任威信, 做好学生的知心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中贯彻、实施教育方针, 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师。诚然, 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接触,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 做一个具有爱心和智慧的老师, 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

1.关爱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

关爱学生, 要求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的发展与需要放在首位,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得到学生认可。接班前认真研读学生的基本信息, 记住每个学生的特点, 在第一次见到学生时就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开好每一次班会课, 用热情、期待的话语,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注意打扮得体, 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 用自信和快乐感染学生;处理好突发事件,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草率下结论, 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经常去宿舍, 关心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个想法, 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耐心的引导……总之, 班主任要学会关注细节, 多与学生接触, 热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取得学生的信任, 为成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极进取, 赢得学生的尊重

班主任一般由学校的老师担任, 而老师们一般有着较为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 加上班主任的地位在学校并未得到十分认可, 导致部分老师把班主任工作当作学科教学之外的附加工作, 只是停留在处理班级中存在的各种琐碎事务, 或利用机会促进一些后进生的转化, 或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等方面, 缺乏用心对待与潜心研究, 使得班级管理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地位与作用, 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加强自身建设, 开展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优化工作理念, 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为班主任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不仅要学会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还需要对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与创新, 学会归集、梳理、提升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强化成果意识, 并主动借鉴已有成果,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从而顺利地实施教育。

二、培育职业意识, 当好学生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十五六岁的学生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喜欢而选择了师范专业, 往往是盲从或出于无奈, 可以说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为零。另外由于年龄尚小, 导致他们在校学习期间, 总觉得就业离他们还很远, 不到跨出校门的那一刻, 不会有强烈的意识。有的学生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因此整个学习阶段没有目标, 过一天算一天;还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教师工作岗位的饱和, 加上目前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对统招师范生就业岗位的冲击, 自己将来担任老师的可能性太小, 而失去目标, 不好好学习。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人提升和班级发展, 迫切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职业技能、就业方向的教育。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观。

1.加强专业归属感, 做有准备的人

职业教育从学生入学就要开始, 并渗透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班主任通过邀请专业老师开展讲座等形式, 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方面的政策与动态, 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通过邀请毕业生、学生家长、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介绍与交流, 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一方面让学生明确知晓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就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如:除了参加新教师招聘考试外, 可以通过“5+2”专转本继续深造, 可以去培训机构、幼儿园等教育基地担任老师或从事其他专业领域的工作等。培养职业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 让学生懂得只有厚积薄发, 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2.规划学习目标, 促进专业发展

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 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拓展知识面、发展特长、提高学历层次以及综合能力。班主任对学生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时的发展趋势要有所预测, 并根据未来人才的标准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规划,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明确学习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规划学习目标, 将学生定位于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 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做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人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固定的组织, 需要有自己的班级精神, 这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师生发自内心认可的、具有本班个性与特色的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班级成长目标。一般包括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班主任要重视合理、公正、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 注重用文化的理念管理班级, 让学生得到文化氛围的熏染, 从而主动、健康地成长。

1.形成班级公约

进行常规管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良好班级风气形成的关键。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 结合本班专业和学生特点, 在学习纪律、卫生打扫、班级活动等方面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可行的班级公约。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并严格督促学生认真遵守, 最终实现学生的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形成健康、上进的班级氛围。

2.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在教育的不同阶段, 形成不同的班级发展目标。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协商确立, 以班训的形式体现出来。它必须是全班师生获得高度认同的, 符合本班特点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 结合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学习环境的布置, 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使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 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理想追求, 从而拥有安全、自强、和谐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3.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锻炼学生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把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作为班级文化的着力点,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活动, 用活动滋润学生的心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 但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 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围绕班级发展目标和教育主题, 整体、系统地设计每学期的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之一。

四、整合各方教育力量, 做班级发展的协调人

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学生个性的多样性, 要求班主任借助外力, 与科任老师、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家长结成广泛的教育联盟, 形成统一战线, 共同促进班级的发展。

1.借助科任老师的力量

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样, 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由于分工有所侧重, 科任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提高。班主任要善于借助每位科任老师的力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同促进班级的发展。班主任要多与科任老师交流、联系, 虚心向科任老师请教, 邀请科任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让科任老师了解班级的发展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促进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 拉近师生的距离。科任老师在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基础上, 利用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还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学生的教育是家校合作的结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通过电话交流、家长会等方式, 让家长了解班级发展目标、学生在校情况等, 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听取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建议。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来自社会各界, 他们可以利用职业的优势, 通过讲座、参与活动等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信息。

3.利用班干的力量

班级的有序管理, 离不开一支得力的班干队伍。班干一般由全班学生选举产生, 班主任进行优化组合。班干首先是积极要求上进, 严格要求自己、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在班集体中, 他们通过对自己的自主管理, 做好其他同学榜样;通过完成各自的任务, 协助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认真指导班干开展工作, 使班干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力支撑。

李政道先生曾说过:“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 谁就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份需要用爱和责任来维护的职业, 虽然需要付出很多, 但会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黄正平.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方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焦晓骏.教师的智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信息技术学科下一篇:电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