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构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 篇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社会要和谐,机关首先要和谐,而且要做和谐的表率。结合办公室的实际工作,就如何构建和谐机关团队问题,谈一点初步的思考。
一、构建和谐办公室的主要内容
和谐办公室是指办公室单位内部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形成一个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办公室的主体是人,和谐的办公室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既有个人自由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平台,又有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团结友爱、互守诚信、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这是评价一个办公室是否和谐的首要标准。和谐办公室就是要人和,人和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人和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
_.体现人文关怀,构筑凝心工程。就办公室而言,一是关心干部进步。对干部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及时给予关心。二是关心干部身体健康。适时开展干部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干部搭建强身健体的平台。三是关心干部生活。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经常过问干部生活中的冷暖,对困难的干部要帮助,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四是要做到人尽其用。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年青人,既要注意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其“冒尖”,又要严格要求他们,使其避免失误,少犯、不犯错误;对中年同志要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对老同志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余热,起好传帮代的作用。
_.体现相互尊重,创造和谐环境。一是加强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干部积极传承中华文明,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模范,带头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做到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以德聚合人心。二是加强人际交往关系的正确引导。要通过一些有益的制度和活动,正确引导同事与同事之间、干部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交往向着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和睦相处,共同进步。三是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教育。使干部人人依法办事,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清正廉洁,不贪不占,做到淡泊名利,淡泊金钱。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纯洁,更加和谐,更加长久。
_.体现平等竞争,营造良好氛围。在工作上做到“三分三合”,即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责任上分,决策上合。要加强团结,相互尊重,形成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在政治上引导人。要时刻关心干部干部政治上的进步,充分发挥局党委的教育领导职能,引导干部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其找准人生的坐标,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在机制上激励人。构建科学的用人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干部的创造力。搭建适合个人施展才华、辐射能量、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平台,通过自己的创造和奉献体现社会的认同,获得人生价值。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工作有成效,兢兢业业干事,开拓创新出成果的能人给予奖励;对无所事事,工作平庸、缺少建树的人,给予必要的警示;对工作不出成绩,业务水平低又不虚心学习,只想投机取巧的人给予相应惩罚。三是在业务上锤炼人。要压担子,加负荷,通过开展工作评比、技能竞赛等活动,使干部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工作成绩更加突出,整体工作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高效、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
和谐的办公室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这是评价一个办公室是否和谐的另一个重要标准。良好的工作秩序包括:一是规章制度科学实用。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达到做好工作的目的。而制度务必要实用、有效,否则形同虚设。二是激励机制科学到位。设定的激励机制真正能激活单位干部的内驱力,在单位干部中能真正形成一个人人比贡献、个个创佳绩、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三是工作成效明显突出。这是办公室最终的价值取向。工作不完成,工作完成的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要用干部的满意度来检验个人的工作业绩,用服务对象的认可来衡量单位的工作成效。就此而言,构建政令畅通、运转协调、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重点和目的。
_.坚持第一要务,提高管理能力。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对机关后勤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机关与机关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而如何处理好这个利益关系,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要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的要求,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一是积极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重点抓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对职务接待货币化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二是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把增量上、存量上、入口上、动态上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落到实处。三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高度重视资源节约,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四是加强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有关制度建设,真正做到制度优先,靠制度管人、管事。
_.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为省委和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省直机关服务、为广大干部干部服务”是办公室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关键所在。为此,要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技能,改善服务设施。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要始终坚持“三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振兴某省老工业基地的大局和全省经济发展由“快走”变“快跑”的新形势,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保障。二是办实事办好事,提高服务水平。要根据省直机关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省直机关办实事,特别要在不断改善省直机关的办公环境方面下功夫。三是在抓好为省直机关服务的同时,要关心局属干部的生活,保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付,保证离退休干部退休金的足额发放。
_.夯实经营基础,提高竞争能力。经营工作是事关办公室____余名干部干部安居乐业的大问题,是我们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按照“经营市场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市场为导向,在竞争中找出路、谋发展、求壮大。一是已开工的项目要抓紧建设,务必按要求时限完成,同时,要规划和储备一批市场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二是总结推广财务集中管理、划小核算单位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三是继续推进服务社会化,加强沟通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扩大服务社会化的范围和项目。四是深化改革,稳妥地进行股份制改造,抓好同业重组,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路子。
(三)和谐、优美、舒心的工作环境
构建和谐的优美环境,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重要方面。
_.创造优美的“硬件”环境。一是要改善办公条件,要使办公条件逐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要注重办公条件的科技含量。二是搞好办公、住宅区域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形成一个规范、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_.打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有教育意义的参观考察活动,符合机关事务管理特点的培训活动。各项活动要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体现深度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增长知识和才干,使干部干部达到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彰显能力,烘托氛围,扩大视野,提高素质的目的。
_.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做好办公室各项工作,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和谐,离不开厅机关其他单位和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关怀。因此,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多请示、多汇报,多协调、多沟通,努力营造一种党委和政府关心重视、其他单位和部门支持配合的和谐外部环境。
二、构建和谐办公室工作措施
构建和谐办公室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长效措施加以构建。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构建和谐机关团队,是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办公室来说,有利于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管理的能力,提高为领导、部门、基层服务的能力,提高综合协调的能力,更加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职能和新的任务。办公室全体干部应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重要性,树立和谐机关团队人人有责的观念,把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具体要求上来,做到全员参与构建,人人尽职尽责。
(二)齐抓共管,综合施策
各科室要充分发挥优势,密切配合,搞好动员,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合力和整体效应,将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的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一是针对员工内部的矛盾,要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找准摸清矛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谈话、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细腻的工作方法等方式,解开思想疙瘩,着力化解矛盾,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二是针对管理上的矛盾,要随时抓住矛盾的焦点,调整管理方式。管理上的矛盾往往是因为有的目标制定的过高,使干部丧失了工作信心;有的是因制度考虑得不周全,使制度不切合实际;有的是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走样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情况,要及时修改有关管理制度,调整管理方式,使制度更趋合理,管理方法更切合实际,使工作秩序步入正常化轨道。三是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做到严格认真执行政策,本着先易后难、关心干部利益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并耐心做好群众来访的解释工作。
(三)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构建和谐办公室,领导是关键。一是要把构建和谐机关团队,纳入领导重要决策内容之中,制定长期规划目标,合理确定方法步骤,真正把构建和谐机关团队落到实处。二是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落实构建和谐办公室的各项要求。第一,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坚持原则,公正、公平办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单位干部做出表率。第二,要做诚信文明的表率。做到言既出,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第三,要做讲道德的表率。要带头讲社会公德,做到为人诚实善良,处事谦虚谨慎,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四,做勤奋工作的表率。领导要带头兢兢业业工作,既要抓好份内工作的管理,又要带头亲自操作,带头出效率、出成果,带头学习,带头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本领,丰富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人格,影响自己的干部。
关于构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公安机关,办公室工作,和谐警营
公安机关办公室是公安机关的重要部门, 是联接领导和基层的桥梁、协调部门与部门关系的纽带、保持公安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 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安工作的发展。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办公室工作领域越来越宽、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责任越来越大, 这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但由于警力不足, 无法细化分工, 办公室每个民警都要成为“多面手”, 能够“独当一面”, 应付多项工作。因此, 笔者认为, 公安机关办公室工作要做好“三务”、发挥“三个作用”, 即积极参与政务、发挥好参谋作用;认真处理事务、发挥好贤内助作用;努力做好服务、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为构建和谐警营关系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积极参与政务, 发挥好参谋作用
(一) 掌握信息
要与基层单位、基层民警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主动掌握基层工作情况、队伍建设情况, 掌握辖区治安动态, 及时获取深层次、内幕行、行动性、预警性情报信息, 全面把握基础工作情况, 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信息反馈要注重实效, 做到“快、准、精”, “快”就是重大紧急情况要在第一时间上报, “准”就是要做到真实客观, “精”就是要提炼主题, 把最有价值的情况反映出来。
(二) 积极调研
要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 紧紧围绕局党委的决策重点和决策意向, 紧紧围绕社会治安中的热、难点问题, 深入开展前瞻性、全局性、深层性的调研。要注重提高调研质量, 善于抓住要点、热点和闪光点开展调研, 为领导决策和基层所队开展工作服务。领导没想到的, 办公室要提前想到;领导没安排的, 办公室要提前安排, 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 领导未闻有所知, 领导未示有所行, 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做周全、做具体, 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三) 抓好协调
领导决策后, 有关单位或部门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办公室要利用有利条件及时协调解决, 确保政令畅通。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 要从维护大局的角度出发,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紧密联系, 形成合力, 保证各项工作协调一致正常运转。
二、认真处理事务, 发挥好贤内助作用
(一) 高效办文
处理公文是办公室重要的日常事务。办公室行文选题要准、理由要实、内容要精、措施要实、要求要明、表达要新, 成为机关公文用词用字的典范。要严格按照处理处理公文的有关程序, 规范公文办理事项, 认真审核把关, 确保公文文稿的质量, 执行公文流转程序, 决不能让需要办理的文件在办公室积压, 提高以文辅政的能力。同时, 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积极倡导电子化办文, 提高机关办公效率。
(二) 精简办会
办会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部分, 要认真研究会议精神, 科学划定参加会议范围、人员, 做好会前筹备、会中服务、会后信息等各项工作, 对上级领导出席的会议或外单位人员参加的联系会议, 要从座次、主持、领导讲话排序等相关细节入手, 认真谋划, 防止出现纰漏。要带头精简会议, 减少议程, 杜绝可开不开的会议, 倡导多会套开, 降低会议成本。要对重要会议实行精细化管理, 明确责任, 注重细节, 必要时做好预案, 做到会前周密部署、会中井然有序、会后有效开展, 努力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
(三) 周全办事
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 每天都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在处理具体事务中, 要勤于协调、善于协调, 做到上通下达、左右逢源, 对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都要周密安排, 从全局着眼, 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运作, 坚决克服工作衔接中的无序状况, 切实做到环环相扣、不出纰漏。要知轻重、明大小, 不以小事而不为, 不以杂事而乱为, 不以急事而盲为。要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在领导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协调, 并注重请示报告, 不得各行其是, 更不能凌驾于领导之上, 搞无原则的协调。要切实增强保密意识, 杜绝失泄密现象的发生。
三、努力做好服务, 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一) 服务发展
办公室作为综合部门, 要履行好协调组织实施日常工作运转的职责, 必须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责任, 自觉把办公室工作放在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去思考、放在机关整体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放在推动四个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衡量, 增强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归纳起来, 就是要做到“六个提升”, 即提升思考把握能力、提升调查研 (下转第20页) (上接第18页) 究能力、提升以文辅政能力、提升综合协调能力、提升信息督促能力、提升保障落实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强化科学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 服务决策
科学发展来源于科学决策。要全面准确及时把握情况, 做到深知上情、熟知下情;要围绕工作重点、工作难点、社会热点, 及时提供政策调整等信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掌握第一手材料, 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要做好决策后的情况收集与信息反馈工作, 及时发现决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把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贯穿于服务决策全过程;必须坚持实事求, 对任何事情都不夸大、不缩小, 更不能弄虚作假, 既要对上负责, 也要对下负责, 既要对领导负责, 更要对民警负责, 以高尚的人格做保证干好本职工作。
(三) 服务落实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遇事不推诿, 碰难不绕揉, 掌握、衔接、理顺各单位各部门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做到敢于协调。充分了解各方面意见, 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 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决策落实, 做到善于协调。坚持以人为本, 把重点放在领导最关心、带有全局性的决策部署和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 以及涉及民警切实利益事项的督办落实上, 达到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决策顺利实施, 做到专于协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做到乐于协调。
关于构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教育;高校建设;和谐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8—0037—02
高校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是高校的综合协调部门,具有承上启下、贯通左右、联系内外的功能,承担着党务政务信息的发布与督查、事务管理与协调、服务安排与保障等任务,是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在新形势下,对高校办公室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办公室的建设与创新也要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办公室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内抓好教育管理
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多是高校办公室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办公室高效和谐运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办公室内部分工合理,运行高效。合理设置机构和分工有利于办公室职能的高效发挥。高校办公室要保证办文、办会、办事的正常运作和参谋、协调、综合作用的正常发挥,就必须对高校办公室的职责、任务有科学的划分,人员编制与构成要合理,机构设置要与办公室工作性质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运行高效。
2.领导要关心群众。办公室领导要关心部下的成长进步,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关心部下身体健康,适时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他们搭建强身健体的平台;关心部下生活,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经常过问他们生活中的冷暖,对困难的成员要热心帮助;要做到人尽其用,办公室处室众多,职能多样,人员各异,领导对人对事都要公道,不分远近亲疏,不厚此薄彼。
3.相互支持,顾全大局。和谐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基础,营造和谐的氛围就是要在思想上讲团结,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在工作上讲团结,能够拾遗补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同志之间讲团结,大家互相支持,互相补缺,自觉地把各自的工作放在办公室工作的全局中虑,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应该顾全大局,有容人之心,多换位思考,多造沟通的桥,积极化解同志间的误解和困惑,共同创造舒心和谐的办公环境。
4.营造具有现代人文气息的工作环境。优美的办公环境对办公室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在办公室内,除了适当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外,还可以悬挂或张贴一些书画作品,以此起到涤荡心灵、培养情趣的作用,也可以定期张贴一些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起到催人奋进和促人自省的作用。
二、对外搞好沟通协调
高校办公室承担着大量的上传下达、组织、协调、督办、落实以及外联的任务,需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沟通联络平衡左右关系,协调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接待受理师生来信来访,应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等。因此,高校构建和谐办公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的关系
高校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善于根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学校发展规划,创造性地为领导献计献策。
1.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化为积极的参与意识。领导决策前,积极提供正确、有价值的信息;领导决策后,认真贯彻实施,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向领导反馈信息。同时,要采取适当方式,弥补领导决策中的某些遗漏、做好补充工作。
2.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做应声虫。树立必要的进谏、规劝意识,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办公室人员不能只负责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对领导唯唯诺诺,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除了工作上服务、支持以外,发现高校领导工作、决策上的问题和错误,要通过正当的渠道、妥善的方法向领导机关和有关领导反映,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弥补。
3.加强信息工作。随着网络化、电子化、数(下转60页)(上接37页)字化的迅速发展,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必将成为网络数字化发展的办公趋势。高校办公室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处理好与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高校办公室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协调、落实,协调得好,学校的工作就能顺利落实,矛盾就能及时化解;协调不好,不仅影响部门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1.坚持按章办事。完善的工作制度是提高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及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来办事,可以减少与各部门间的摩擦,也有利于建立部门间愉快和谐的工作关系。
2.规范工作流程。适当简化事务处理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办公室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分工,简化开会、办文、办事等程序,也可以通过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等改革,使办公室的管理更加明晰,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规范的流程不仅可以提高办公效率,还可以构建通畅的上传下达渠道,使高校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处理好与师生之间的关系
办公室人员要积极主动与广大师生员工和谐相处,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想法,并及时将学校党政班子的意图贯彻下去。
1.强化服务意识。高校办公室是一个服务机构,其重要职能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就要求办公室成员必须树立明确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层次,保证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
2.提高工作透明度。办公室要尊重师生的知情权,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管理的透明度。要公道正派、一视同仁、不感情用事、不拉帮结派循私舞弊,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站、电子信箱、院务公开宣传栏等途径,传达相关政策及文件,真正做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
(四)处理好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关系
高校办公室之间共性多、个性少的特点,决定了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借鉴。各高校办公室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探索出独特而有效的工作方法,开拓性强的高校还会进行更高层次的制度创新。加强各高校办公室业务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发现自身差距,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是高校党、政办公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领导和办公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强化意识,提高认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总结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禄.如何发挥高校校长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J].办公室业务,2005,(3).
[2]彭友山.打造和谐办公室应做到四个必须[N].湖南经济报,2006-12
-19.
[3]张相琼.如何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2002,(3).
[4]王国荣,龚虹波.高校系院办公室的职能及其建设与管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篇4
李善君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明显上升,引发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一)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二)医患沟通不够、缺少人文关怀。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三)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尽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效果有较高的期望,而绝大多数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
(四)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过高。
(五)法律法规不够配套。2002年9月1日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疗事故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医院方提出不承担责任的证据。这样虽有利于维护患者的权益,但对医疗机构来说,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让医院方感到了另一种风险,也带来一些新的矛盾。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一)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政府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扩大医疗服务供给,缓解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特别是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力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医患纠纷。按照既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又保护医院方合法权益,更保障医学科学正常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和补充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制定既兼顾医患双方利益,又约束医患双方行为的《医疗纠纷处理法》,出台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确保医患纠纷能得到依法处理,从源头上避免产生“医闹”现象,杜绝“闹而优则赔”。
(三)完善医疗风险制度,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覆盖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通过杠杆作用及其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医疗风险责任的社会化。在建立医疗风险制度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可不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只需与保险公司交涉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避免医患双方冲突的发生和升级。同时,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
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
(四)严格医疗机构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全面监管,对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予以坚决取缔。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主题,规范医疗管理。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技术规程,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医药服务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药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费用情况,让患者放心。
(五)加强医患双方沟通,促进双方理解包容。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一个要求”: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两个技巧”: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三个掌握”: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五个避免”:避免强求病人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六种方式”: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
(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维护医疗秩序。高度重视医疗机构与媒体的沟通联系,新闻媒体要客观如实报道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广泛宣传医患纠纷的法定处理途径和方式,以及不按程序处理的法律后果,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一旦发生医患纠纷,要高度重视,引导媒体适时介入,公开事实真相,发布处置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群众误解,尤其要加强网络信息监控,严防媒体炒作。同时,要分清责任,依法处理,对于因医疗机构的问题引发的医患纠纷,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举一反三,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对于个别患者家属借医患纠纷寻衅滋事、损坏医疗机构财物、抢夺病历资料、冲击或围堵诊疗场所、侮辱或殴打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等行为,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打击。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聚集,要控制现场,疏散人员,阻止群众围观,坚决控制事态,严防事态扩大,特别是对影响事态发展的策划者、组织者、煽动者和骨干分子,要采取坚决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关于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思考 篇5
一、我国税收征纳关系的现状
税收征纳关系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所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2001年4月28日通过的新《税收征管法》对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权限和责任,税收执法程序及纳税人的权利保护等方面都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定。该法的颁布完善了我国的税收执法运行机制,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税款的及时入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在税收执法上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但是在实际的税收征纳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税收征纳关系主体双方关系有时较为紧张,影响了税收工作效率。从纳税人方面来看,纳税意识还不强,普遍认为纳税只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义务,由此导致一些偷税,逃税,欠税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衙门”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办事程序人为复杂化,纳税手续繁琐。有时甚至出现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收关系税、人情税、态度税的现象。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也常常自认为是国家权力的化身,有时不免态度生硬,盛气凌人,不太尊重纳税人。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也影响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二、构建和谐证纳关系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本质是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关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诚信融洽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社会基础, 并且, 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个过程, 是一种目标与方向, 是各种关系的综合反映。从法律角度来说, 法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立法、执法和守法从根本上说来, 就是社会关系的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配置愈公平、愈合理、愈透明, 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就愈协调、愈顺畅。执法和守法就是对权利义务关系配置的遵循和实施。税收征纳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历来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和谐征纳关系也就成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降低税收征收成本的有效途径。从纳税人这方面来讲,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能大大提高纳税人的学税法、懂税法、守税法的意识,有效减低纳税人的逃税心理,减少偷逃税现象,使“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变“要我纳税”为“我要纳税”,促进纳税人诚实申报,诚信纳税,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征管。这样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阻力减少了,也降低了税收征收成本。
从税务机关这方面来讲,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营造了诚信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就不需要税务机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征、管、查”,税收也会有大幅度地增收。有助于推进税务机关进一步改革,精减机构,减员增效,降低税收成本。
三、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几点浅见
如何协调化解征纳矛盾,逐步形成一个互信、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是税收管理所面对的迫切而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巩固征纳关系基础。在整个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当中,税收立法的问题应该说基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纳税人更多地关注税收立法。积极参与税收立法活动,这样使整个税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真正使征纳双方建立在一个和平和谐的环境当中。也就是说征纳双方不单纯是一个矛盾的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方面,统一的方面在立法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体现。比如在税收实际法当中,具体的一个税种,首先要规定,对什么人要进行征税,对什么人进行征税实际上就是谁作为纳税人,对什么人进行征税,明确这个税种的征税对象,是对收入、所得还是营业额还是拥有的车辆等?同时还有规定征多少税,要确定一个税率,这个税率基本上确定了企业赚了多少钱,应该向国家缴纳多少钱,也就是它的税负,对企业来说就是税负。对税制要素就是税率,同时规定计算缴纳税款的依据,如何确定?这也需要在税法当中加以明确。同时是否享受税收优惠,你的经营行为是不是国家鼓励的,在鼓励范围内可以享受一部分的税收优惠,充分体现地的权益,从法律上叫税收法定的意义。在征管的程序法当中,以征管法为代表,在征管法当中非常明确税款的征收程序和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程序,征收是税务机关的事情,交纳是纳税人的事情,征收和交纳的过程作为一个程序在征管法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定。从整个立法的内容来看,都是征纳双方利益关系一种平衡是征纳双方具体内容的体现。
(二)处理好执法与服务关系,摆正征纳关系位置。依法治税是国税工作的灵魂,它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层面和所有环节。我们常说,“公正的执法是最好的服务”,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即一是税收执法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形式,而良好的税收服务必须通过公正、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执法来实现。严格、规范、文明的税收执法,能够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能够有力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税收服务。二就税收工作发展而言,离开法制的发展,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失序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可能是全面的,因此也没有可持续性。离开法制的发展,不可能最终为社会提供强大的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维护。优质的纳税服务却无庸置疑地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改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从而最终有利地促进依法治税的发展进程。国税工作必须坚持把税收服务理念贯穿到税收执法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切实将执法为民、聚财为国落到实处。将国税执法、税务管理、税收服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公正的执法、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三者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将三者割裂开来是不科学的,只有将执法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公共服务,并运用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加以规范,我们的国税工作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动力,也才会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三)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征纳关系和谐。一是以真情实感尊重纳税人,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树立“税收的征收管理应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纳税人服务”的价值观, 坚持“科技加管理、法治加服务”的征收模式,“在尊重纳税人权益中依法行政”。为纳税人服务,不仅是一项制度工程,更是一项感情工程。我们对纳税人在情感上要尊重、理解和体谅,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把纳税人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维护好,把纳税人需要化解的矛盾化解好,需要解决的困难解决好。落实纳税人权益保障制度,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是税务机关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全国税务机关积极开展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工作,及时受理、调查、处理纳税人投诉和群众举报,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宣传咨询服务。1992年以来,税务系统每年4月开展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普及税法知识。温家宝总理为税收宣传月批示指出:要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风气。税务机关要坚持税收宣传常态化,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有关纳税人所关心的税收热点、重点、难点宣传,多听取和采纳纳税人意见和建议。三是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方便。本着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场所的作用,并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服务场所,合理简化办税环节,减轻纳税人负担。为纳税人办税提供方便、降低成本。四是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五是积极为弱势群体纳税人提供法律援助。
(四)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缓和化解征纳矛盾。在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处理纳税人的利益表达,将是对税务机关的一个挑战。而形成群众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渠道,形成解决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机制,无疑是和谐社会下税收管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一是畅通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的渠道。让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监督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行为。要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聘请监督员、设立意见箱和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进一步畅通纳税人反映问题和意见的渠道。
二是建立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的组织。目前,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多样的经营组织和经营方式并存,税收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之以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精细化管理,不仅要靠提高税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借助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税。
三是积极实施查前“人性化”约谈。税务部门应引进人本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在发现疑点执行税务检查前,约请纳税人交换意见,以有效缓解征纳矛盾。约谈通知书用语要委婉,充满了善意的提醒。税务机关帮助纳税人自我检查,对自查中有疑点的企业,实行税务约谈,就是请当事人到税务机关面谈,提醒纳税人核实自身情况,解释说明税务机关提出的涉税疑问,给纳税人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体现对纳税人的信任与尊重。真正使“约谈”让纳税人感受到人性化执法的魅力”。
四是建立税收政策提醒和培训制度。税务机关应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组织企业财务人员或办税人员进行税收政策培训,尽量减少企业由于对相关税收政策不熟悉而带来不必要损失,减少征纳之间的无谓纠纷。
五是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纳税人信用档案,将纳税信用等级公布于众,形成可以为全社会所共享的诚信纳税资信信息。另外,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失信纳税人公告制度,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工具曝光失信纳税人的“名单”,或者定期在办税大厅公布,供公众随时查询,接受全社会监督。
关于构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 篇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此主旋律之下,建设和谐的宝钢自然成了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宝钢肌体细胞的一个基层单位,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已成时不我待的客观要求,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从理性上,深刻认识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本质内涵
在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这个命题中,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即以人为本、和谐与团队,不妨分别溯源进行解析。
1、何谓“以人为本”,其又从何而来?先让我们看一下以人为本是如何产生的。从本原上讲,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人本主义”又是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众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谋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是以“资”为“本”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从而就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一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于是,“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怎样才算是“以人为本”呢?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一度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在随后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在于机器设备,而是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因为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用毛泽东同志讲过的话说,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用现在的话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但最高明的还是马克思,他在揭示生产力这个概念中的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时说,人是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必须树立起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无论是领导人、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应有的权利。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这是人的本性需求。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当他的工作被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更大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同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的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因此,说到底,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员工的满意度。因为员工是运用资源或资本来创造和满足用户需求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用户的满意度。反过来,用户满意度的程度又将决定企业的效益。我们宝钢正是因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曾于几年前即提出了员工综合发展目标体系,将“不断满足员工需求,实现员工全面发展,建设和培育一支能力强、诚信好、知识高、身心健康的员工队伍”作为总目标。
2、何谓和谐?出自何方?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荀子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儒家学说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实现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把构建和睦、和平、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作为君子人格修养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协调的价值尺度。现今我们所讲的和谐,就是指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相生相长。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和谐”意为配合的适当而匀称;在美学中,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强调“美在于和谐”;在哲学中,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从汉语的字面
上来解释,“和”是由左边的“禾”字旁加右边的“口”字组成的。禾即庄稼,从广义上讲就是粮食,两者合起来就是粮食在口边,就能吃饭,丰衣足食,天地人和。“谐”是左边的“言”字旁加右边的“皆”字构成,两者合一,就是大家都说话或人人有发言权之意。可见人人有饭吃,大家都发言,是构成和谐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素。传统的和谐思想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不和谐就会失去平衡,影响健康),几乎涵括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重大关系。这些思想,特别是它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思想,对构建和谐团队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3、何谓团队?其又从何而来?“团队”的来历,最早起源于古希腊,那时三人为团,背靠背,对抗来自三个方向的敌人。后来发展成五人、七人、十二人共同抗敌。我们今天把一个集体也叫做团队。在最初的“团队”里,内部即使有某个人受了小伤、生病或是处于饥饿状态,敌人来了大家照样都要忘记暂时痛苦,排除个人困难,服从集体利益,一致抗敌。只要有一个人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整个团队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王的马夫因为懒惰少给国王的坐骑钉了一颗马钉,结果在战场上,国王坐骑马失前蹄,导致其带领的军队全军覆灭。一个小小的马夫居然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由此可见,团队中任何一个成员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每个成员都要注意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基于这样的分析,现在我们来给团队下一个定义:团队就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这样一群人。
凡是一个细心的人,可能已注意到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大雁经常编成“人”字形结队飞行,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一群编成“人”字形飞行的大雁,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70%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的更远。当一只大雁脱队时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的艰难迟缓,所以会很快回到队伍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造成的浮力飞行。大雁结伴飞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出击才有力量。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一个成员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只有在和谐团队中工作的成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将它们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为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下一个定义:从理论上来说,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就是团队中的每一位感到满意的,成员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团队。用抽象的话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团队。
二、从入点上,清楚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团队的核心要件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从实践意义上来说,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组织结构即个人、群体、集体等方面去着手,以形成具体的条件和机制。
其中,人际关系是要件。以人为本的和谐团队,其最大的特征是人和。正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人和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出业绩。我们知道,团队活动的主体是人,而员工是团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和谐的团队首先必须有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舒心放松,工作努力,既有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平台,又有全员之间密切配合、精诚团结、诚信友爱和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使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心平气顺,切实感受到和谐团队的温馨。因此,团队和谐的实质是团队成员上下左右之间必须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将会耗费团队的大量精力,不但不能干事成事,反而会坏事。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
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一个团队来讲是相当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便是构建和谐团队的关键环节。因此,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和谐就是构建团队中的和谐之网的重中之重。
三、从实践上,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的关键点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团队班子成员尤其是领导者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需要团队班子成员及其领导者必须具有宽容之心,方能达到和谐的目的。如何实现这样的要求?
我们认为:一是既要容人之长,也要容人之短。容人长易,容人短难。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应该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用人上不可追求完美,眼睛只盯着部属的缺点毛病,吹毛求髭,不依不饶。实际上,“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在德上优大于劣,长胜于短,就应当宽容接纳。二是既要容人之能,也要容人之平。任何一个企业和团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批关键时刻、关键问题能顶上去的能人、骨干。当领导的不能“武大郎开店”,妒贤嫉能,怕部属比自己强,影响自己的形象与权威,而应发掘能人,培养能人,鼓励部属超越自己。另一方面,领导者也不能眼睛只盯着几个能人、干将,而忽略甚至排斥普通员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和团队更多的是日常的、普通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普通员工将普通的事做好。忽视大多数普通员工的后果,必然是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既要容人之同,也要容人之异。领导者不能只愿听顺耳的,只想听一种声音,凡是和自己意见一致的就喜欢,就重用,反之就排斥,就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党同伐异”,结果只能使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使有利于团队发展的逆耳之言得不到重视,降低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甚至使员工与团队离心离德。四是既要容人之成,也要容人之误。任何人做事情都不可能事事顺遂。而当领导的不能以一事成败论英雄,成功则喜,失误则恼,甚至一棍子打死。成功时,要及时地肯定,也要及时地泼冷水,切不可“一俊遮百丑”。同时,要允许属下有失误,要在失误的时候多一些鼓励和宽慰,多帮助部下在失误中寻找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五是既要容人之雅,也要容人之俗。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成长经历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不是违法违规的,领导都应当接纳,都应当允许存在,切不可以自己的好恶去衡量部属,亲疏部属,甚至作为用人的标准。
然而,团队领导者的宽容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也不是为应付一时之需,做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内在的“无意识”行为,是领导者人格魅力的体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容而有察。识人察人是用人容人的前提。伯乐之所以能相马,是因为他对马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领导者要对部属有深刻的理解与分析,既要透过表面言行看内在品德,也要对其能力、素质等认真分析,弄清主流、把握本质,求大同存小异,才能扬长避短,知人善任,真正做到宽容。二要容而有度。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更不是同流合污。宽容是为大局着想,是为长远目标服务,如果错误和问题严重侵犯了制度规定,出现了诚信缺失,影响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则不但不能宽容,还要严肃处理。三要容而有教。宽容不是把问题摆在那里,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或自生自灭。宽容是为了融合、改造。在教育、培训、交流、渗透、摹仿等过程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只讲宽容不讲改造,是包庇,是迁就,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团队建设。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才能取长补短,使团队更趋和谐。
此外,还要注意教育团队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克服只和别人比“收获”,不与别人比“耕耘”的现象。注意改进工作作风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关注员工的多种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通过开展感染力强、富有实际意义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世界需要。如引领员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组织员工领略自然风光、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等,提升员工精神领域需求的层次,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善于换位思考和沟通。我们知道,许多电梯里都安装了镜子,但人们却很少去想安装这些镜子的初衷是什么,为这个问题有的提供了好几种答案:有的说是用于整理仪容,有的说是用于扩展空间,还有的甚至说是用于偷看美女。但是正确的答案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因为残疾人坐着轮椅进电梯后,不便于回头转过来看电梯到了几楼,但如果有那么一面镜子的话,他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到了目的地,到时候退出来就可以了。这种现象启示我们,换位思考方能趋同,对立观察势必碰撞。
四、从操作上,必须结合实际务实推进
基于上述的认知与思考,我们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探索前行。我们具有上至首席下到点检员的150名员工,承担着直接或间接管辖宝钢分公司范围的十几万台套件设备的任务,涉及到机电仪、过程机、土建、炉窑、检化验、计量检定等8大专业、87个小专业的技术业务。管辖范围,点多面广,遍布全厂;员工构成,层次悬殊;人员分布,无处不有;担负的责任,强势支撑,后墙不倒,确保设备稳定顺行。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精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和谐团队。
一是确立了“讲诚信,创一流,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以此引领全员勇往直前。二是树立了“出成果、出人才、出典型、出精品、创品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共同愿景,以此激发全员走创新和创造之路的热情。三是明确了“正视挑战树信心,释放潜能创新高”的目标,以此鼓舞员工高昂的士气。四是在观念上,确立了“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的观念,以此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五是在工作思路和重点上,确定了“六起来”,即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让班子强起来;狠抓登高建设,让党员亮起来;践行集团公司党委提出的“八个人”要求,将群众聚起来;大力宣传公司发展前景,把激情调起来;抓好培训搭舞台,使人才冒出来;党政工团形成合力,确保工作强起来。六是在绩效激励上,实行了“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重大项目与干一般项目不一样,带动团队与个人单干不一样”的机制,以此促成快马加鞭和万马奔腾的局面。七是在沟通理解上,坚持实行层级谈心和家访制度,做到通常情况按层级,特殊情况登上门,以此达到避免或快速化解误会、误解和矛盾的目的。八是在服务生产现场上,推行“首接负责制”,即谁第一个接到来自现场的需求,谁将一直负责到底协调落实所要解决的问题。九是在提高效率上,实行“专业相界、业务相连高效链接”的机制,将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但又业务相关,需要联手攻关或联手解决技术难题的5名首席、26名主任工程师的信息汇总,建成联络体系,以此打通体制隶属关系的局限,实行一般业务开“直通车”,重要项目“条块”报批的做法,以此尽量减少无谓的沟通障碍环节。十是在不断增进同事间的友谊感情上,注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畅想畅游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在不同条线、不同层面,先后组织员工举行了春节联欢、体育比赛、走进湿地大自然、健康友谊快乐行、激发创新灵感遐想游、党员爬山意境登高、相聚汤山温泉缓压力以及邀请员工家属说说话等一系列活动。
关于构建和谐高校的思考与实践 篇7
一、以发展增进和谐
发展是硬道理, 唯有发展才能凝聚人心, 唯有发展才能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唯有发展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 唯有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实现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唯有发展才能实现高校的真正和谐。大学的和谐发展, 必须把培养人才的质量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 因为, 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乎高校的声誉, 关乎大学生的就业乃至高校的发展。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 既是建设和谐高校的要求, 也是高校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 提高高校学生的质量已迫在眉睫, 应引起高校和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实现高校科学发展, 要走内涵型发展之路。首先要做好科学定位。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历史、环境、校情等因素准确定位, 要根据国家、省和当地发展规划,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通过调整学科设置, 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 打造新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 构建优势互补的生态学科体系和学科环境。二是不断深化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市场为导向, 遵循高校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合市场。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 乃大师之谓也。”高素质的教师是办好大学的关键之中的关键, 高校要千方百计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大师和高素质人才,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改革构建和谐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断提高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 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办学之基、强校之源, 我们要从解决影响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更新发展观念, 丰富发展内涵, 开拓发展思路, 破解发展难题, 以改革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改革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向改革要动力, 向改革要效益, 向改革要发展, 使高校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二是坚持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不是全盘否定或全盘套用, 而是抓住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部位和关键环节, 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科学论证, 实现改革决策的科学化。三是坚持改革的和谐性。改革是一项艰苦繁杂的工作, 难免有一定的创伤面, 所以, 高校在改革政策出台前要对师生进行广泛宣传, 让改革精神深入人心, 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改革过程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信任和拥护。四是坚持改革成果的惠及性。要从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 通过改革, 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师生, 使师生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文化培育和谐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的精、气、神, 是大学躯体的脊梁。由校园文化浸润而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民主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 能够为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 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培育大学生的和谐精神, 促进大学生和谐成才, 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以育人为中心,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学术文化和创业文化, 牢固树立“办大学就是办文化”的教育理念, 让由校园文化浸润而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民主的教学氛围、宽松的教学环境、创新的思想意识影响和教育学生, 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 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二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不断促进人的自我超越和全面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第一课堂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 无论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或是社会科学知识, 无论是理论教学或是实践教学, 都要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 让先进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渗入到每一个学生。四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创造, 发扬学术民主, 鼓励创新, 崇尚成功, 容忍失败, 积极培育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五是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办好主题网站, 倡导网络文明, 使之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的有效载体。六是要重视学生社团建设, 培育一批精品社团, 使之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坚持寓教于乐, 通过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等多种活动,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在活跃和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 使广大师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培育和谐理念、倡导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 用美好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影响和陶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以服务促和谐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不仅是高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 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对于企业来说, 加强校企合作, 可以加快科技的转化速度, 积极培育新的科技增长点, 使企业走科技发展之路, 走内涵发展之路, 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作为高校来说, 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积极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撑, 把高校巨大的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努力推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校企合作, 可以让企业为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实验仪器或实验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聪明和智慧, 提高高校的科技实力和办学实力, 加快高校的发展。同时, 可以为高校的学生扩大就业的渠道和空间, 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办学资金的回报, 加快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校企发展的共赢。
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校园稳定的“润滑剂”和“减压阀”。在高校, 很多问题的出现往往与管理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一些小的问题和矛盾如收费问题、伙食问题、宿舍问题等往往会引起群体事件, 所以, 我们要从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把真情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 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以服务促和谐。
五、以管理创造和谐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高校管理是一门很深的科学,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改革发展, 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代大学管理的总趋势是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和民主化。我们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高校实行民主管理, 首先要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 保障师生的利益, 为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搭建平台, 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一是扩大民主的参与和决策面。凡高校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首先要由广大师生讨论后再决定。二是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工作会议。尊重和维护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 使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三是建立健全各种民主联系和民主通道。学校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在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同时, 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尊重教师的人格, 爱护教师的个性, 关心教师的生活, 信任教师的工作, 关注学生的差异, 张扬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发展, 正确传递和表达师生的意愿, 把学校的办学意志和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共谋师生福音。四是依法治校。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让广大教师、特别是领导和各级管理者有章可依、按章办事。
六、以稳定保障和谐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和谐是稳定的深化和发展。高校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努力建立安定有序的环境, 切实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健全高校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要定期研究、了解形势、分析情况, 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时刻关注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及时掌握舆情及其动态, 及时排除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要加强对高校周边的网吧、电子游戏厅、餐饮场所的拉网式整理, 把师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到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 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收费的增加, 就业的双向选择等问题的出现, 高校师生的生活困难和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对于高校来说, 要落实好国家有关对困难学生的优惠政策, 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确保困难学生不能因为贫困而失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 尤其是帮助困难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优良品格,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用理性的方式、和谐的思维进行处理和解决, 克服急躁行为或过激行为的发生或出现。四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 把这种意识内化为师生的思想, 落实到师生的行动, 形成人人知法守法、人人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建立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 确保校园的长期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胡树祥.全方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推进学校高水平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7~9
[2].夏宝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9:7~9
关于构建和谐财政的探索与思考 篇8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财政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必须牢记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思路,谋划发展,指导实践,评价成效。
科学发展观是财政理论和实践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能否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全局,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财政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强大的国家财政。 科学发展观是财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工具,肩负着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监督管理四大职能。对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直接发挥导向作用。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建设,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为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质量和成果的标准。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众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的上述目标是否实现亦即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如何,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否满足公众需要,是否切实服务于公众利益等等,最重要的衡量尺度就是看能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思想保证,也是检验和评判财政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
因此,财政工作者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务必做到如下几点:
以创新理财观念和财政机制为己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财政工作者要把握实情和财政改革动向,狠抓基础工作,规范和缩短业务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规范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财政工作者必须求真务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倡导执行文化,真正做到想办事,能办事,办实事,办成事。财政工作者必须关注民生,把有利于民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进行前瞻性改革的研究,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切实解决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工作者必须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做好服务,加强与各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为社会各界服务。
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判断财政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财政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没有起到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更多采用的是间接方式,财政政策就是最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因此,财政支出要高度重视经济服务方面公共产品的提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做优做大财政蛋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保障。
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己任。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源远流长的一种社会理想。从孔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到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和谐目标的不懈追求,闪耀着多少仁人志士思想的光芒。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财政处于主导分配格局、调节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对发展的协调性、社会的公平性、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财政肩负重大使命,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已任。诸多民生问题可以解读为目前我国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又与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有关。政府必须通过权威性的资源分配和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加大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工作者在进行财政支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上,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以民生为重,以人民福利最大化作为总纲。
【关于构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以构建和谐话题作文08-21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06-08
关于构建公司邮件办公系统的申请08-22
和谐办公室政治的构建08-07
关于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的几点思考06-11
2006关于开展“促进邻里和睦、构建和谐社区”活 动 总 结08-26
关于人地和谐建议的启示与思考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