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细节构建有效课堂

2024-10-12

聚焦细节构建有效课堂(精选4篇)

聚焦细节构建有效课堂 篇1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培育品德等功能. 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1]. 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特征. 设计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完善实验环节,强化实验有效性

1. 实验前,学生做好相关实验准备,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 习惯( 实验前预习和准备实验的重要内容)

( 1) 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清楚实验步骤,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做相关的思考.

( 2) 了解相关仪器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 3) 做好实验心理准备.

例如,明确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应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后双手紧握试管的外壁; CO还原Fe2O3时,实验前应先通CO后加热,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CO; H2可燃性实验时应先检验H2的纯度后点燃; KMn O4制O2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H2、CO2中加药品时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如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而不应在量筒中,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而不是导管或温度计等.

2. 实验中,主要以规范的实验操作为依据,去观察、去探究, 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提升知识基础,提高学习效率[2].

如,学生熟悉不少物质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却不清楚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方式和形态,学生熟悉洗洁精具有去除油污的效果,却不了解其中的道理,熟悉水中逐渐消失的溶解现象,却不一定注意到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通过规范的实验,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这种发现的过程和新奇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 实验后,注重交流与反思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把自己实验后的感悟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并虚心听取,使学生对本实验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 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要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包括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另外,要从实验中真正受益. 教师可做为学生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通过参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围绕关键内容合理引导. 小结与反思主要揭示相关实验的重点及主要内容,思考和交流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反思,提高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规范实验操作,扎实学生知识基础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是实验成功及安全的保证. 实验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及安全,

如,在一次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课上,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有的学生先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放入水中,导致观察不到气泡; 有的学生在装好药品后没有固定直接把试管拿在手中而无视放在桌上的铁架台,有的学生即使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也是铁夹没夹到位,或者试管底部没有接触底座; 本实验是先制取CO2再验证CO2的有关性质,有些组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使产生的气体浪费掉了,而导致无法完成性质实验. 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有规范的实验操作,要从容地对待学生所范的错误,有意识的在等待中捕捉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错误的原因,使他们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尝试和创新,进而增进情感体验.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规范和技能,才能在今后能独立的进行各种实验. 并在教师实验教学的同时,规范的操作,明显的实验效果,使学生信服,并养成一种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包括:

1. 认识及使用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 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组装基本实验装置.

3.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安排合理的 操作步骤,并能进行实验操作.

4. 分析排除简单的实验问题以及处理简单的异常情况.

5. 有良好的基本实验素养.

实验探究与操作技能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的重要方面. 强调规范实验操作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选实验素材,提高知识掌握效率

在检验CO2的性质实验时,由于石灰水变质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所以在学习碱、盐的性质时特意安排在某一组实验中放一瓶久置的石灰水,这组学生在做实验时通了CO2却始终没有观察到变浑浊,质疑实验现象却找不到原因. 在教师的指导下,换用其他组的石灰水又重新做了对比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于是就这一现象在全班内展开讨论,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很顺理成章的分析出这一组的石灰水已变质了. 于是把这瓶试剂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瓶壁及瓶底,发现瓶壁及试液底部有白色物质,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白色物质是什么? 它是怎么产生的? 自然界中的哪些物质也含有这种成分? 瓶壁上的这些白色物质可用什么可以洗掉? 这组的一学生马上取桌上的稀盐酸倒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这些问题就变的简单而顺其自然. 我想经过这个小插曲,每位学生都能印象很深的理解了这些相关知识. 对知识的掌握及连贯运用学生就易接受. 所以实验素材要精心选编,要随手获得,要求学生不仅会动手实验,而且要学会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突出实验创新,激发学生积极性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开发实验内容新颖、趣味的新实验. 实验内容新颖、趣味的新实验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热情. 自主开发各种新实验, 对充实可用的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复习碳酸盐性质时,我补充了二个小实验:

1.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剩余 液,滴到 p H 试纸上,观察颜色并作判断,得出剩余液呈酸性.

提问: 还可以用什么实验验证溶液呈酸性?

2. 取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剩余液向其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刚开始滴入少量Na2CO3溶液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后沉淀逐渐下沉并逐渐消失,有少量气泡产生( 一开始时几乎看不到气泡) . 随着Na2CO3溶液的不断滴入,沉淀、沉淀下沉、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不断重复出现. 等到Na2CO3溶液加到一定量后,白色沉淀不再消失并且逐渐增多而气泡却不再产生.

提问: 刚开始时产生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图1中 ( 填序号) 能表示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随Na2CO3不断滴入的变化情况.

同样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将氧气通入热水中的白磷处“水火也能相容”; 讲微粒运动时,将结满滴有酚酞试液的棉花铁树插在营养液( 氨水) 中“铁树也能开花”; 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设计“喷泉实验”或“瓶吞鸡蛋”; 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有趣、生动、新奇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途径,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现象,将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有趣.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渗透化学方法,化学思维方式的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改进实验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僵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更能激发学习热情,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断体会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克服问题”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更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一堂有实验的化学课,让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得以激发,让学生的思维在实验的精致化中得以启发,让学生的知识在实验的渐进过程中得以启迪和巩固,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验的流程里得以更新和改进.

摘要:设计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实验环节的完善、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素材的精选、实验创新的突出,构建有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环节,操作,素材,创新

聚焦细节,放飞课堂 篇2

一、营造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可以一改沉闷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关注环境细节,如大胆引入现代信息教育手段,将阅读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创设生动、活泼而充满激情的课堂,为培养创新意识敷设肥沃的土壤。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媒体辅助手段,将“安塞腰鼓”的震撼场面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只见数百个后生,奋力地敲着腰鼓,跳跃在黄土高原之上,头巾与腰间的绸带相映成趣,此起彼伏的鼓声与愉悦的笑脸相映成辉,好一番震撼的景象……面对这样直观可感的画面,学生的心被震撼了,在接下来的朗读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表现的积极踊跃,尤其是平时不爱朗读的男同学,这次也出乎意料的大声朗读,其中一个小组展示朗读中男生粗犷而厚实的声音博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仿佛自己就是站在那高原上的后生,要将无穷的力量和气魄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自我。这就是创设情境的魔力,学生在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中,全身心的投入阅读之中,探索自身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培养出创新意识,将阅读进行到底。

二、创设灵活开放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一)倡导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自于自主探究,只有经过探究的过程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细节,设置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形成师生、生生、生本多元立体对话,丰富课堂内容,发展发散思维。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巧对对联”的实践活动,根据课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编辑对联,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活动热情高涨,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交流开始了,首先展示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1:“唇枪舌战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蔺相如对待廉颇一再宽容忍让,但是对于敌人却“寸步”必争,所以横批是“一心为国”。师:果然是开门红,第一幅对联这么精彩!生2:我的和刚才同学意境相似,但是形式不同,“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廉颇。”横批是“智勇双全”。生1:我觉得他们将成语运用到了对联里边,效果不错!师:好!对付强大的秦国,蔺相如是勇者;对待同朝为官的门客,蔺相如是智者……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自主探究的状态,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感受对联魅力,而课堂也在学生们的唇枪舌战中神采飞扬,不时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鼓励个性体验,强化质疑能力

思考是学习的前提,而质疑是思考的核心,传统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打造“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独特思维受到抑制,质疑能力匮乏。因此,聚焦细节,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敢于提出质疑,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晓》一课阅读时,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要求在自学活动中提出质疑,把不能理解的或理解有难度的问题提出来。这下学生来了精神,平时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冥思苦想,而现在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将自己的质疑大胆的说出来,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阅读和思考,最后整理出自己的质疑。生1:既然“春眠不觉晓”,就表明作者睡得很香,那么到底是晚上睡得香呢,还是早晨睡得香?生2:“花落知多少”中“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综合整句诗,“花落多少”作者到底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这样的质疑是出乎教师意料的,同时也是令教师感到惊喜的,小小脑袋里居然有这么多的疑问。接下来教师没有直接回复,而是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自于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个性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设计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捡拾点滴细节,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关注细节,品位精彩,进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爱”这个关键字,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整体感知,找细节”“析词赏句,品细节”和“深入体会,悟细节”。第一个环节教师请同学找出文章最令人感动的细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到了一声叮嘱,看到了一双紧握的手和一个恬静的微笑;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紧紧抓住“虚弱”“紧握”“麻木”等词语感受那份朴实的亲情;第三个环节学生结合阳光这一环境描写,慢慢感悟那份默契的人间亲情。在学生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请同学用一两句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得生动极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满而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细节决定着阅读教学质量的优劣,营造新颖别致的情境,创设灵活开放的活动,设计独具匠心的环节,从点滴细节入手,给学生打造自主探究的空间,拓宽思维维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聚焦细节构建有效课堂 篇3

一、注重教学细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生动、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课堂, 而课堂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多年后, 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 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

1. 注重教学细节对课改理念的转变与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以人文本,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要注重细节的延伸, 并使其系统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一线教师也由此开始注重教学细节, 这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而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其实就是注重课改理念能否落实到位, 就是注重我们的教学设计、行为能否根据课改的要求重新塑造。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些在农村学校更为重要。例如, 我们在教学时要落实“用教材教”的理念, 这是使课堂生成有效的保证。要用好教材, 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就要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让学生扣紧文本, 进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悟, 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 思想驰骋而不胡思乱想, 使课堂达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境界。这次我们举行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 语文组所选的篇目是朱自清的《绿》, 这是一篇比较探究课。要在一课时内既完成对名篇的学习鉴赏, 又要做出比较, 不把握住编者意图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两位女老师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 整堂课抓住比较探究主题, 在比较探究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品读美文, 使学生享受美的熏陶;而相反另一位男老师在教学中就没有领会教材意图, 使整堂课中心不够突出, 也就达不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效果。

2.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实际课堂就是由无数个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共同组成的, 只有做好每个细节,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勤于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 只有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合理、精确、智慧、高效、和谐,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品位与追求。因此,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注重教学细节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细节对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注重细节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教育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 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体现这一点, 它可以说是灵魂的教育。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部分, 教学必须注重细枝末节, 唯有落实到细节的教学, 才可能是渗透灵魂的教育。教学细节虽小, 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人生发展的基石。于细微处培养我们的孩子, 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注重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师生的每句话, 甚至是每一个表情、每个动作, 还要包括没有预设到的偶发事件, 对它们的处理要体现出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原则, 让学生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给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指引了方向。赛课活动中, 一位老师在两名学生回答时打断了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评价了一句“跟没说一样”。还有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不及时请学生坐下来, 最后学生无奈地自己坐下, 还向四周望了望……这或许是教师一时的疏忽, 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虽不属于体罚, 但对学生的人格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尊重。学生们对于教师精彩的讲课可能记不了多长时间, 但对这样的细节有可能会记一辈子。

对教学细节的恰当处理, 折射出教师的教改理念、教育策略、教学功底和人格魅力。因此, 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把握、顿悟、改造、反思与重塑, 有利于深化教师的课改理念, 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二、如何落实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看似简单, 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 而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说着容易做着难。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怎样去注重教学细节中的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落实。

1. 积极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细节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人类对一些细节感知和把握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在教育实践中, 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挖掘不深或错误处理, 甚至对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细节习以为常。这都说明我们的老师缺乏敏锐的细节意识。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应该从学习开始。当一位语文教师具有了系统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独特的实践经验并广泛涉猎其它知识时, 那么他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判断能力自然增强。所以,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

其次,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还要从小事做起, 把小事做细, 精益求精;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 沉下心来去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例如, 有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注意倾听,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纠正每一个学生读错的字, 在学生讨论时巡视指导及时到位……另外, 老师上课时出口成章, 语文知识联想丰富, 充分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 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而言, 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时翻看自己的教案, 并没有倾听, 当然对学生细小的错误也无从发现。

2. 认真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

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应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教态情绪等方面反思起, 要从日常习惯了的行为、做法反思起。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看似“应该”和“正常”的教学细节, 实际上是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行为。我们常常这样:上课喜欢说些无用重复的话, 做一些低效的讨论, 如有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了梅雨潭的美吗?生齐声回答:感受到了。师又问:美不美啊?生又齐声答:美。还有像老师与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进行了比较, 老师问:我们三个人哪个读得好, 生齐声回答:你的好。再如设计了一些无需讨论就知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活跃, 气氛很热烈。实际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这些不好的细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 教师要做到按时下课, 即使有未进行完的教学环节, 但考虑到学生45分钟之后大脑的疲劳, 以及下课铃声响过后注意力的转移, 遇此状况应即刻叫停, 宁愿再找时间补上。经常拖堂, 必令学生徒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以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了的做法, 以教学实效来认真反思我们习惯了的教学细节, 而对这些教学细节的反思, 会使我们经历新的感受, 获得新的提高。

3. 及时捕捉有亮点的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有着随机性的特点, 它只有在具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价值。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 很多精彩的教学细节是无法预设的, 它生成于特定的情境中, 形成于师生互动的偶发事件中。它是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 是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突发的“灵感”。教师只有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细节, 使它们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 才能见微知著, 创造出精彩的课堂。如乔老师在再次感悟梅雨潭的美时, 采用配乐朗读加画面把学生仿佛带入到那个仙界,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学生欣赏秋景图之后设计了练笔活动, 学生的思绪一泻千里。这些细节如春雨润物般无声,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中真切地感悟了文本包含的丰富而真切的情感。通过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鉴赏名作, 按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展示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表达情感体验五个层次完成教学细节再设计,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读、想、说、演几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在师生互动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锤炼了语言, 锻炼了思维, 强化了理解。可谓是精华的细节!

聚焦细节构建有效课堂 篇4

一、营造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可以一改沉闷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 因此, 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关注环境细节, 如大胆引入现代信息教育手段, 将阅读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 创设生动、活泼而充满激情的课堂, 为培养创新意识敷设肥沃的土壤。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文时,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媒体辅助手段, 将“安塞腰鼓”的震撼场面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 只见数百个后生, 奋力地敲着腰鼓, 跳跃在黄土高原之上, 头巾与腰间的绸带相映成趣, 此起彼伏的鼓声与愉悦的笑脸相映成辉, 好一番震撼的景象……面对这样直观可感的画面, 学生的心被震撼了, 在接下来的朗读环节中, 每个学生都表现的积极踊跃, 尤其是平时不爱朗读的男同学, 这次也出乎意料的大声朗读, 其中一个小组展示朗读中男生粗犷而厚实的声音博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仿佛自己就是站在那高原上的后生, 要将无穷的力量和气魄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超越了文本, 超越了自我。这就是创设情境的魔力, 学生在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中, 全身心的投入阅读之中, 探索自身与文本之间的纽带, 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进而培养出创新意识, 将阅读进行到底。

二、创设灵活开放的探究活动,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一) 倡导自主探究, 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自于自主探究, 只有经过探究的过程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细节, 设置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形成师生、生生、生本多元立体对话, 丰富课堂内容, 发展发散思维。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一个“巧对对联”的实践活动, 根据课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编辑对联, 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活动热情高涨, 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交流开始了, 首先展示描写蔺相如的对联, 生1:“唇枪舌战斗秦王, 宽容大度让廉颇。”蔺相如对待廉颇一再宽容忍让, 但是对于敌人却“寸步”必争, 所以横批是“一心为国”。师:果然是开门红, 第一幅对联这么精彩!生2:我的和刚才同学意境相似, 但是形式不同, “寸步不让对付秦王, 温文尔雅说服廉颇。”横批是“智勇双全”。生1:我觉得他们将成语运用到了对联里边, 效果不错!师:好!对付强大的秦国, 蔺相如是勇者;对待同朝为官的门客, 蔺相如是智者……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自主探究的状态, 学生发展发散思维, 感受对联魅力, 而课堂也在学生们的唇枪舌战中神采飞扬, 不时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 鼓励个性体验, 强化质疑能力

思考是学习的前提, 而质疑是思考的核心, 传统小学阅读教学中, 教师习惯打造“标准答案”, 导致学生独特思维受到抑制, 质疑能力匮乏。因此, 聚焦细节, 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 敢于提出质疑, 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晓》一课阅读时, 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并要求在自学活动中提出质疑, 把不能理解的或理解有难度的问题提出来。这下学生来了精神, 平时都是老师提问, 学生冥思苦想, 而现在学生有了用武之地, 将自己的质疑大胆的说出来, 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阅读和思考, 最后整理出自己的质疑。生1:既然“春眠不觉晓”, 就表明作者睡得很香, 那么到底是晚上睡得香呢, 还是早晨睡得香?生2:“花落知多少”中“知”是知道的意思, 那么综合整句诗, “花落多少”作者到底是知道呢, 还是不知道呢?这样的质疑是出乎教师意料的, 同时也是令教师感到惊喜的, 小小脑袋里居然有这么多的疑问。接下来教师没有直接回复, 而是让同学们一起讨论, 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自于质疑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个性体验, 对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设计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 捡拾点滴细节,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让学生关注细节, 品位精彩, 进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阅读教学中, 教师抓住“爱”这个关键字, 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 分别是“整体感知, 找细节”“析词赏句, 品细节”和“深入体会, 悟细节”。第一个环节教师请同学找出文章最令人感动的细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到了一声叮嘱, 看到了一双紧握的手和一个恬静的微笑;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紧紧抓住“虚弱”“紧握”“麻木”等词语感受那份朴实的亲情;第三个环节学生结合阳光这一环境描写, 慢慢感悟那份默契的人间亲情。在学生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请同学用一两句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得生动极了, 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满而真挚的感情。

上一篇:边境安全战略下一篇:电子衡器的防雷技术